活着作文2300字

初一作文

活着

——读《岁月与性情》有感 用一天半的时间重温了周国平的《岁月与性情》,读第一遍时带着难以避免的新奇与惊讶,可是当第二遍再读的时候更多的是平静和尊敬,读完后不像是完成任务一样如释重负,也没有轰轰烈烈地把我的内心扫荡一遍只剩下萧条,感觉更像是泡上一杯陈茶,枯黄的茶叶在滚烫的水中升腾舒展,有一种透明又单纯的清晰,然后慢慢将整杯水染成无瑕明净的嫩绿色,进而扩散到心间,有一种涩涩的却很舒适的清新之感,意蕴深厚,回味悠长。

这是一部描写心灵成长的自传,不同于现在的作家所写的成长,他们着重写感情,那些心酸、苦涩、唯美、难忘的成长故事的确令我们为之动容,像是《致青春》、《那些年》,都会令读者回忆起自己的类似经历,并落泪。但是,我读这本书,给我的是一种客观的视角,周国平老师也在序中写道他更多的是想借这本书来思考自己这些品性的形成,比如是什么因素促成的,内在和外在因素是如何影响的,又是在何时定型的。他是在以自己的成长经历为标本,从而更深地剖析、认识人性。在这本书中,也带有很多作者对生活与人的很多方面的思考,叙述自己经历中的一些孩子气的话会让读者会心一笑,透露出作者可爱的真性情。我想我之所以没有像读完那种规规矩矩的写成长的书之后内心的起伏,一个原因应该是这本书本身注重的是从客观的角度审视自己的成长,以心灵的成熟为主,从而解答作者本人的同时也是有着相似经历的读者对人性、生活的疑惑,而没有想过以情动人;第二个原因是作者的内心,或者说是内核,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定型了,可能是与生俱来,又或者是环境的影响,敏感、脆弱的内核已然注定,在这之后的经历也只是不断让这个内核丰富、饱满的养分罢了。

在看到作者的自序的时候我想到了夏达,这个希望通过自己漫画中主角的成长来找到自己成长中那些疑惑的答案的作者,她和周国平一样,都让我感到一种真诚,他们都是无法欺骗自己内心的人,一个是愿意用细细的勾线笔一笔一笔勾勒衣服的褶皱、只画自己认可作品的漫画家,一个是只愿写能够充实自己内心、有内容的文章的作家,他们都是我十分喜欢的人,不论他们的作品是好是坏,至少他们是真诚的。

周国平是很遵从于自己内心的人,也有强大的内心和独立完整的人格,这也是我敬佩的地方。他在书中好几处都透露出对于自身品性的清楚认识,例如在文革期间,他怎么也不会机械地重复空洞的政治口号,更不用说赋予那些唱高调的口号以真实的情感,结果他的许多同学已经升官,自己却仍是个小职员,心中不免委屈,但是,当他认清这与他的天性相违背的时候,也就释然了。

我觉得对心灵的诚实是一项每个人都有的,毋宁说是与生俱来的能力,毕竟谎言撒得再好,当在自己的内心面前时,还是会原形毕露的。只是有一些人自愿在某些利益面前不去面对自己的内心,或是干脆将内心蒙蔽,丢弃在一旁,没有了内心的谴责与束缚,这种人很可能会做出违背道德的事,这样看来,内心在某种程度上有了类似于监督的作用。当然,心灵的作用应该是更加生动高贵的,只是大部分人都没有好好对待自己的心罢了。

在书中,周国平用了较大篇幅描述那个影响了他一生的人——郭世英。我相信他们之间的情感已经超越了友谊,更像是有着血缘关系的亲情,亦或是古希腊的少年对自己老师的敬仰、爱慕之情。当一个对世事不胜了解、还未跨进精神殿

堂,徘徊在一片灰色迷雾中的孩子遇见了一座明亮温暖的灯塔,内心该是多么的激动和庆幸,世英对周国平性格的养成与完善在他的一生中应该是起了最重要的作用。周国平自己也承认如果没有世英,他或许自己也能摸索到那条路,但路上的风景一定会暗淡、单薄很多。最初的影响也往往是一生的影响,郭世英对待自己内心的态度和他的性格很大程度上给予了周国平启示,那是一颗赤诚的灵魂看到另一颗更为高贵、美丽灵魂后难以自制的亲近。

一个人,如果能在心灵的启蒙阶段碰上另一个能让你崇敬、爱慕,以至于发展到发自内心的喜欢,甚至爱的人,不得不说是一种幸运。周国平碰上了郭世英,而我,碰上了夏达。所以我能理解周国平对郭世英的感情,也能明白郭于他,夏于我,所能产生的那种巨大的影响。周近乎热烈地记下郭平时的一言一行,而我也会在打开电脑的第一时间去看夏达的最新动态,会一页一页地翻搜索到的信息,会仔仔细细看那细腻的线条,看那些文字,想要了解她的生活,想要知道她在干什么,想要更贴近她,想要成为她,这种喜欢又敬仰的感情,将他当做精神偶像的心,应该是相通的吧。

最后,在作者不甚满意的第四章里,他写到了我还没能接触的爱情与婚姻,因为没有经历,也不好做什么评论。只是从中看到了作者的心,很善良,很单纯,很认真,也很执着,我也明白,对自己内心诚实的人,对待他人也一定是真诚的。相比前几章,这章显得较为瘦小,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生活还在继续,哪有现在回忆现在的事情的道理呢。我在读的时候,并没有感受到作者所说的那些不足,可能是我的“功力”还不深厚吧。

我的想法很简单,每个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不同的活法,会是忙忙碌碌地游走于金钱与利益之间,会是被权利摆布然后所谓的迷失自我,会是两袖清风游山玩水远离尘嚣,亦会是熟练地出世入世不亦乐乎„„我不置可否,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答案在自己的心中,心中觉得快乐、充实、安定了,那就是正确答案,人生短短几十载,顺着心过下去不就好了,很多外界的因素例如压力其实是自己给自己的无能找的借口,如果克服这种无能会使内心更加饱满,那就咬牙坚持,当做心灵的历练,如果这确实违背了自己的天性,那放弃也无所谓了。当然,这些都是除了那些没有心的人之外的。

周思思 201

活着

——读《岁月与性情》有感 用一天半的时间重温了周国平的《岁月与性情》,读第一遍时带着难以避免的新奇与惊讶,可是当第二遍再读的时候更多的是平静和尊敬,读完后不像是完成任务一样如释重负,也没有轰轰烈烈地把我的内心扫荡一遍只剩下萧条,感觉更像是泡上一杯陈茶,枯黄的茶叶在滚烫的水中升腾舒展,有一种透明又单纯的清晰,然后慢慢将整杯水染成无瑕明净的嫩绿色,进而扩散到心间,有一种涩涩的却很舒适的清新之感,意蕴深厚,回味悠长。

这是一部描写心灵成长的自传,不同于现在的作家所写的成长,他们着重写感情,那些心酸、苦涩、唯美、难忘的成长故事的确令我们为之动容,像是《致青春》、《那些年》,都会令读者回忆起自己的类似经历,并落泪。但是,我读这本书,给我的是一种客观的视角,周国平老师也在序中写道他更多的是想借这本书来思考自己这些品性的形成,比如是什么因素促成的,内在和外在因素是如何影响的,又是在何时定型的。他是在以自己的成长经历为标本,从而更深地剖析、认识人性。在这本书中,也带有很多作者对生活与人的很多方面的思考,叙述自己经历中的一些孩子气的话会让读者会心一笑,透露出作者可爱的真性情。我想我之所以没有像读完那种规规矩矩的写成长的书之后内心的起伏,一个原因应该是这本书本身注重的是从客观的角度审视自己的成长,以心灵的成熟为主,从而解答作者本人的同时也是有着相似经历的读者对人性、生活的疑惑,而没有想过以情动人;第二个原因是作者的内心,或者说是内核,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定型了,可能是与生俱来,又或者是环境的影响,敏感、脆弱的内核已然注定,在这之后的经历也只是不断让这个内核丰富、饱满的养分罢了。

在看到作者的自序的时候我想到了夏达,这个希望通过自己漫画中主角的成长来找到自己成长中那些疑惑的答案的作者,她和周国平一样,都让我感到一种真诚,他们都是无法欺骗自己内心的人,一个是愿意用细细的勾线笔一笔一笔勾勒衣服的褶皱、只画自己认可作品的漫画家,一个是只愿写能够充实自己内心、有内容的文章的作家,他们都是我十分喜欢的人,不论他们的作品是好是坏,至少他们是真诚的。

周国平是很遵从于自己内心的人,也有强大的内心和独立完整的人格,这也是我敬佩的地方。他在书中好几处都透露出对于自身品性的清楚认识,例如在文革期间,他怎么也不会机械地重复空洞的政治口号,更不用说赋予那些唱高调的口号以真实的情感,结果他的许多同学已经升官,自己却仍是个小职员,心中不免委屈,但是,当他认清这与他的天性相违背的时候,也就释然了。

我觉得对心灵的诚实是一项每个人都有的,毋宁说是与生俱来的能力,毕竟谎言撒得再好,当在自己的内心面前时,还是会原形毕露的。只是有一些人自愿在某些利益面前不去面对自己的内心,或是干脆将内心蒙蔽,丢弃在一旁,没有了内心的谴责与束缚,这种人很可能会做出违背道德的事,这样看来,内心在某种程度上有了类似于监督的作用。当然,心灵的作用应该是更加生动高贵的,只是大部分人都没有好好对待自己的心罢了。

在书中,周国平用了较大篇幅描述那个影响了他一生的人——郭世英。我相信他们之间的情感已经超越了友谊,更像是有着血缘关系的亲情,亦或是古希腊的少年对自己老师的敬仰、爱慕之情。当一个对世事不胜了解、还未跨进精神殿

堂,徘徊在一片灰色迷雾中的孩子遇见了一座明亮温暖的灯塔,内心该是多么的激动和庆幸,世英对周国平性格的养成与完善在他的一生中应该是起了最重要的作用。周国平自己也承认如果没有世英,他或许自己也能摸索到那条路,但路上的风景一定会暗淡、单薄很多。最初的影响也往往是一生的影响,郭世英对待自己内心的态度和他的性格很大程度上给予了周国平启示,那是一颗赤诚的灵魂看到另一颗更为高贵、美丽灵魂后难以自制的亲近。

一个人,如果能在心灵的启蒙阶段碰上另一个能让你崇敬、爱慕,以至于发展到发自内心的喜欢,甚至爱的人,不得不说是一种幸运。周国平碰上了郭世英,而我,碰上了夏达。所以我能理解周国平对郭世英的感情,也能明白郭于他,夏于我,所能产生的那种巨大的影响。周近乎热烈地记下郭平时的一言一行,而我也会在打开电脑的第一时间去看夏达的最新动态,会一页一页地翻搜索到的信息,会仔仔细细看那细腻的线条,看那些文字,想要了解她的生活,想要知道她在干什么,想要更贴近她,想要成为她,这种喜欢又敬仰的感情,将他当做精神偶像的心,应该是相通的吧。

最后,在作者不甚满意的第四章里,他写到了我还没能接触的爱情与婚姻,因为没有经历,也不好做什么评论。只是从中看到了作者的心,很善良,很单纯,很认真,也很执着,我也明白,对自己内心诚实的人,对待他人也一定是真诚的。相比前几章,这章显得较为瘦小,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生活还在继续,哪有现在回忆现在的事情的道理呢。我在读的时候,并没有感受到作者所说的那些不足,可能是我的“功力”还不深厚吧。

我的想法很简单,每个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不同的活法,会是忙忙碌碌地游走于金钱与利益之间,会是被权利摆布然后所谓的迷失自我,会是两袖清风游山玩水远离尘嚣,亦会是熟练地出世入世不亦乐乎„„我不置可否,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答案在自己的心中,心中觉得快乐、充实、安定了,那就是正确答案,人生短短几十载,顺着心过下去不就好了,很多外界的因素例如压力其实是自己给自己的无能找的借口,如果克服这种无能会使内心更加饱满,那就咬牙坚持,当做心灵的历练,如果这确实违背了自己的天性,那放弃也无所谓了。当然,这些都是除了那些没有心的人之外的。

周思思 201


相关作文

  • 有感而发作文400字
  • 又一次,我的心被掏空了,十九年多了,这也就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次.眼泪跟着流的,更是寥若晨星了. 渐渐淡忘的,暂且不说,清楚地记得的,有三次,真正被电视感动:有两次流泪的:一次,是高三那年的作文课上:一次,便是今天. 总以为自己很坚强,其实,是心门上了锁,而钥匙则是藏在平常生活的每个角落.只取决于主人是 ...

  • [活着]观后感作文2300字
  • 太阳每天都要升起 --电影<活着>观后感 高一(3)班 许家文 "春生,你记着,你还欠我一条人命,你要好好活下去啊!"家珍对着渐渐没入远方暮色里失魂落魄的春生的背影,大声喊着.春生停下来,转身望了一眼,很深很沉地望了一眼,缓缓回头,耳边传来"呜--隆隆隆&q ...

  • 生命的感悟作文1100字
  • 活着,其实从来就不是个人的事. 许多时候,我们流泪,是因为我们以外自己可以放纵自己,恶毒的虐踏自己,回头发现爱自己和自己爱的所有的人都在因为自己的放纵而通哭时,我们才清醒起来应该笑着面对生活,应该微笑面对自己以及自己的生命!不管一切如何,我们都不能让爱我们的人们因为我们的不负责而流下伤痛的泪! 我们 ...

  • [活着]读后感作文0字
  • 百年孤独--读后感作文2000字
  • <百年孤独>--读后感 孤独的结尾正如孤独的开始一般巧妙,从近亲结婚生出猪尾巴的恐惧开始,从尽情欢愉的不伦之恋生出的猪尾巴结束,尾巴头尾巴尾连成了一个孤独的世纪.从何塞. 尔卡蒂奥. 恩迪亚扎根马孔多的孤独,到奥雷里亚诺不胜神话的孤独小金鱼,到阿玛兰坛守望着自己处女之身的孤独缝纫机,继而 ...

  • 一个人的世界作文700字
  • 其实,我所认为的人生,何尝不是一个人的生命呢? 一个人,活着,在大自然里活着.孤独地活着,又很温馨. 我希望,在春天的田野里,四处开满了金灿灿的油菜花,而又是一个人,在这甜美的清新中生活,呼吸着大自然最甜蜜的空气!我希望,那一片油菜花田的尽头,是一片广阔无垠的草原,在那草原上面,有那么几户人家,简朴 ...

  • 感动作文1000字
  • 2008年5月12日,在地震发生的那一瞬间,汶川县所有房屋几乎全数倒塌,而后三百余次余震,又使得救援工作进展困难.然而120小时以后,也就是地震五日后,又救出了一位幸存者.他只有3.4个月大,仍在襁褓之中,却毫发无损,只是哇哇的哭泣,这难道是幸运之神突然降临? 这位刚出生不久的婴儿,上面是他母亲的尸 ...

  • 震撼作文400字
  • 5月12日在四川发生了里氏8.0级的特大地震,在这次地震中有许许多多像我们一样阳光.可爱的孩子们失去了年幼的生命. 5月12日下午,救援人员正要去下一个地方时,队长突然往回跑,在一片废墟下发现了一位母亲,她的姿势很奇怪,是跪着的姿势,当队长将要把这个母亲抬走时,发现他的怀下有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孩子.& ...

  • 回想--08.5.12作文800字
  • 回想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想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这一刻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极大地震. 回想起这一刻,会不经泪潸潸,也许会回想起来震后就出人员的画面!想起这些震后那些感人的画面,我还历历在目.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已经过去.人不能活在过去的阴影里,要勇敢的面对困难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