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语文要重视材料作文的写作_8作文初三

初中作文

2008年高考材料作文训练30则

高考作文命题中话题作文一枝独秀已成历史,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渐成气候。命题作文将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开始受到命题人的关注。现在的作文模拟题的命制, 也主要是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

一、二者的区别:

概念不同

所谓材料作文是相对于命题型议论文而言的,即在提供材料的基础上写议论文,其特点是要求作者必须根据材料进行规定写作。话题作文是以某一话题材为范围,不限文体、不限题材的作文。其特点是思考时围绕一则材料(某一触发点), 展开想象, 全面拓展思维空间。

作用不同

传统的给材料作文,作文的主题必须直接从材料中提炼、挖掘,并且材料必须运用到写作中,作论据使用。话题作文的主题则不必从材料中提炼,而是从话题引发出来的,材料的作用在于阐发话题,启发学生作文思路,就材料本身而言,既可以运用到写作中,也可以不加采用。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相比较,在命题形式和要求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话题作文不明确规定主题,只要求作文主题与“话题”相关,事实上,话题作文提供的是一个主题的范围。而话题作文中对材料的运用比议论文的材料运用更为灵活,更具创造性,不像材料作文,引用材料是作为引出论点的楔子。

写作的思路不同:议论文的主题大体上是固定的,所以给材料作文,一般而言,先要读懂原材料的中心意思,或材料所蕴含的几个方面的意思。对于只有一个中心意思的材料而言,要围绕这个中心意思确立一个中心观点,在写作时在文首高度概述材料,快速切题,提出中心论点。接着,在正文部分客观、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在运用原材料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再旁征博引,进行充分的论证。结局再紧扣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希望。

话题作文不明确规定主题,只要求作文主题与“话题”相关。审题时应准确把握话题的内涵和外延,明确限制内容和开放内容,确定选材范围和和所要表现的主题。特别不能放过 “话题阐述”,而不应过分拘泥于材料,对话题阐述的理解把握比研读材料更重要。因为阐述部分往往能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话题,更有效地打开思路。如果过多关注材料,思路反会受到约束。因为阐述的材料涉及面比材料本身广阔得多,引导考生思路的意图很明显。而且作为衔接材料与话题的枢纽,其对话题的阐释既明确又要丰富。这就避免了考生对话题内涵理解上的单一。

不仅如此,审题时,不能割裂材料与话题之间的有机联系。

二、写作指导:

怎样指导学生写作材料作文, 这恐怕还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材料作文成功的关键有五个方面:一读材料。粗知材料内容,初步理解含义,细细地全面地了解材料,要一字一句地读,做到心中有底。二找中心。此过程类似于语言表达题中的压缩语段。先看每句中讲什么内容,然后分层,最后归纳概括出中心。三思角度。在粗读材料之后,就需要运用脑筋认真地咀嚼、品味、联想、提炼。尽可能地多角度思考材料的寓意。四巧立意。在明确中心,思考众多角度之后,撷取一个最擅长最有话可说的角度来立意。五有亮点。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何永康教授曾对“亮点”如此评价过:“它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应该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无论在立意选材,还是在文采上总得有个能吸引阅卷者眼球的亮点!

三、高考样题解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2006年全国卷1)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

解读:单从材料内容来说,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主要材料是一则寓言,辅助材料是最后小孩子说的一句话:“它也很可爱啊”。这两部分材料所体现出来的道理是截然不同的。

寓言的含义很明确,用辩证法来梳理,我们可以看到,寓言材料所体现的其实是“主观与客观,表象与本质”的关系。其核心寓意是“认清自己,认清世界”。围绕这一点可以拟定出以下一些话题:“自知与拼搏”、“盲目模仿与科学定位”、“个人条件与学习经验”、“人贵有自知之明”。

材料中小孩子最后说的一句话也可以提炼出一个主题来,那就是“勇气是值得赞赏的”,所以从肯定乌鸦的拼搏精神入手立意也是可取的。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06年全国卷2)

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造成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多数说“没时间”,青年人多数说“不习惯”,还有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

与图书阅读率走低相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1999年为3.7%,2003年为18.3%,2005年为27.8%。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

解读:这里提供的是一组对比性材料:图书阅读率走低与网上阅读率走高。适宜针对这两方面或某一方面去写作。

3、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2006年江西卷)

与许多动物一样,雨燕的幼年也是在安示窝里度过的,父母的精心照料让它长得胖乎乎的。有趣的是,雨燕在第一次离巢之前也会减肥:控制食物的摄入,同时进行锻炼(拍打翅膀,做俯卧撑)。减肥之后,它们就能展翅飞翔。 要求: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解读:虽是话题,但立意必须受材料限制。材料属寓言类,把握这个材料还是紧扣“减肥”挖掘。所谓减肥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去掉沉重的赘余部分,而使整体更加精致轻松的过程。因此这个材料准确的立意之一,即放下思想上、观念上、精神上等多余的沉重的东西,更轻松地去面对人生。其次雨燕节食、拍翅、做俯卧撑减肥的过程,就是刻苦接受磨炼的过程,因为磨炼而能展翅飞翔,于是经受磨炼走向成功也是一个准确的立意。假如去写自己的减肥经历就会偏了。

4、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2006年山东卷)

星星 雷抒雁

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所取。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渣,/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联想与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少于360字。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解读:《星星》这首诗说的是什么呢?1、距离产生美。总以为星星是宝石,是因为在仰望它,和它有一段距离;没有距离了,飞上了星星,自然也就没有美可言了,看到的当然是灰尘、石渣。对人也是这样啊,在对一个人还不怎么了解的时候(特别是恋人),总觉得他什么都是好的;可我们对他熟悉了,他对我们再没有什么秘密的时候,美便不存在了。实际上,不是美不存在了,而是因为他的缺点挡住了我们的视线,使得我们看不见他的优点罢了。2、透过现象看本质。晶莹、透亮、没有纤瑕,这是星星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现象,它的本质呢?正如诗人所说,是和地球一样复杂。这是在写星星,又何尝不是在写现实生活呢?遗憾的是,我们常常被一些纷纭的现象所迷惑,把现象当作了本质。3、理想和现实。诗歌第一小节写的是理想中的星星,第二小节写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星星。我们不是常常把现实理想化吗?正因为把我们尚为涉足的现实理想化了,所以当我们步入现实开始新生活后感到的常常是失望。这时,就需要我们用一段时间来调整心态了。

四、立意训练

1) 有一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散放香气,放在水里却沉到水底的植物,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开始还能坚信自己的判断,可是最终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一抢而空,他很高兴,回去告诉他父亲。父亲却老泪纵横。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超过了一车的木炭。

【构思提示】: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 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1)每一个人都有一段“沉香”的经历,但往往不能发现并珍惜它,反而对别人的“木炭”羡慕不已,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利令智昏、本末倒置,让蝇头小利蒙蔽了自己智慧的双眼。(2)现实生活中,人才被埋没的现象十分严重,往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如果你是一个人才,你就不能被动的去等别人来发现你,而应该主动去实现你的价值,让自己闪闪发光。(4)做事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能墨守成规,思想僵化,要像材料中的年轻人那样,改变想法,舍得放弃,才能达到“一抢而空”的效果。 2)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哥,到河边去,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会到达河边。” 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没走到河边,后来,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到:“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题意分析 这是一道带寓言性质的多角度命意作文题,对大家而言难度稍大,但通过此题的训练,希望大家能够明白这种带寓言性质的题目的思考方向。从材料中可看出,青蛙与螃蟹之间发生了一场美丽的误会,从某种程度上说,青蛙的指点没有问题,螃蟹的理解也是理所当然,那么如何把握住这则材料的中心呢?关键在于抓住材料中?“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这个关键句,另外由于题目中要求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所以我们的构思可以从?青蛙或螃蟹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从螃蟹的角度思考,我们不难看出螃蟹之所以找不到去河边的路,是因为它对青蛙的意见生搬硬套,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得出?——“对别人的意见不要盲从”,“接受别人好的意见(思想)的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等观点。

从青蛙的角度思考,我们也可以看出青蛙之所以好心没办成好事,是因为它给别人提建议是只是从自身出发而没有站在螃蟹的

角度替它着想,忘记了它天生是横着爬这一特点,结果好心办坏事。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得出?——“帮助别人(给别人提建议)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等类似的观点。如果有同学全面地把握材料,提出“误会源于错误的沟通”等观点并能自圆其说,那也属于切合题意。

3)儿时爱站在家乡的石桥上看山涧的流水。两岸青山千年依旧,只有河水长流不息,对遥远的过去和未来充满了诗一般的幻想。也许是连流水都太平静的缘故,小伙伴们常爱远眺上游,寻找还很遥远的漂流物,尽管漂亮流物往往只是树枝而已。 等待已解放后树枝慢慢地漂近了,我们为能给平静的生活带来动感的树枝激动得欢呼雀跃。树枝进入了桥下,在离我们最近的一刻反而看不到了。等我们转过身来看见树枝时,它已开始缓缓流走,离我们渐渐远去,直到消失。原来树枝在桥下通过的瞬间才算得上属于我们。

许许多多盼望得到的东西就像那漂流的树枝,属于自己的时刻是那么短暂,而且往往不易看到。

[写作提示] 杨子明的《漂流物》叙议结合,把儿时所见情景与人生的企盼与追求巧妙地联系起来,对盼望得到的东西“属于自己的时刻是那么短暂”发出了由衷的感慨。审题时,宜抓住这一点,然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表现对生活的某种思考和领悟。这种感悟生活类材料作文,首先应注意审读原材料,从整体上把握原材料的观点和态度,找准立意的切入点。这里,切忌胡乱抓住某一点就随意生发,因为这类感悟生活的文章不像其他材料作文那样很难找到立意的角度或找到了也很难写下去,初学写作的同学常犯的错误便是胡乱发挥。

其次,立意的高低决定了文章的质量。有了生活现象,叙写生活感受时,要定好基调反映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显现个性人格的力量,切忌牢骚满篇,或少年老成,消极厌世。

[参考例文] 拥有一瞬间

美好的事物总是流逝的特别快,拥有也只在那一瞬间。

曾记得年少时痴狂的梦想,然而都在现实中一个个枯萎了,蔫在春风喜雨中。就像杨子明笔下的漂流物,盼望得到而拥有却如此短暂。

人们总在努力建造自己的天堂,为拥有而奔波,为获得而忙碌,却忽略了那蓝蓝的天空,那绿绿的草地,忽略了

那久违的色彩。也许有人会说,这不是有所得也有所失吗?

是的,一瞬间的拥有很短暂,但是能看到、相象到它的过去、它的未来,瞬间的接触就看清了它的整个历程,那短暂的拥有不也是很美好的记忆?

漂流的树枝从遥远的天边流过来,从遥远的过去流向遥远的未来。它不会想到自己短暂出现的时刻会让孩子们为

之欢呼雀跃,没有想到自己只一瞬间的出现却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它不能停留,否则就会让他们觉得索然无味了。它的价值只在于被人们短暂的拥有,而这短暂的拥有也足以给人欢乐。因此那一瞬间的拥有是永恒的。对于它的流逝,也许会怆然,会伤感,但更多的却是保留着对拥有美好的记忆。

虽然世间万物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一切都会随着时间褪色、消逝。惟有某些美好的瞬间永不磨灭,永不褪色。

把握不住瞬间,也许就会错失太多太多。如果拥有一瞬间,也许就得到了永恒。

真正能够为自己拥有的一瞬间并不短暂,不是吗?

[例文评析] 这篇文章针对人生追求的东西往往转瞬即逝这一点,提出了拥有一瞬间其实并不短暂的观点,不仅符合题意,而且很有新意。文章没有感叹岁月流逝,人生匆匆,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去追求和体味人生,从一个侧面阐明了“瞬间”与“永恒”的辩证关系,以拥有一瞬间的美好回忆来点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顿悟和对人生的追求。

4) 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 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 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 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

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谁说不是呢?!”

【 例文1】 生命中独特的见解

责任

他用力踩着车闸把车停靠在路边安全的地方;熄灭车的发动机;打开车门让客人安全下车,最后靠在方向盘上安静地逝去。

也许你会认为以上是每个司机每天必须做的司空见惯的事,但是,这是一位在行车途中心脏病突发,而他强忍住内心的绞痛,艰难地做出的三个动作。我深深地被这三个简单的动作感动了:能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想着别人,仍然不忘自己岗位的职责,这才是真正责任。

很多人以为他可以在病发之际就撒手而走,没有人会怪他的,法律也不会处罚他的。但是,她没有,因为他坚守着一个信念:生命的责任要保持到最后一刻。

这是他的独特的见解。

团结

加州红杉林是最为壮观的,能够长到五六十米高。几是高大的树木,其必定有扎入地里几十米的根系,而加州红杉的根系却只分布在表层土壤。那为何它们能够如此高大呢?原来红杉与红杉之间的根是紧密缠绕在一起的,这样在表层土壤可以得到更充足的空气、水分、养料,而它们可以在一生中把向下扎根的能量用来向上生长。于是形成了一片壮观的红杉林,即使再大的风,除非把地皮掀起也无法动摇强悍的红杉林。

不要总以为自己如何如何强大,集体的力量才是最可观的。个体的成长永远伴随在集体的成长下。

这是加州红杉告诉我们的见解。

生活

一个小女孩和一个老人坐在岸边,眼前飞过一只小鸟。小女孩抬起头:“自由自在的小鸟呀,我多希望能够像它那样自由飞翔。”她闪闪发亮的眼里露出羡慕的眼光。老人抬起头:“唉,可怜的小鸟,整天要为了那口饭而奔波。”他浑浊的眼里露出同情的眼光。

无限的深思,我还能说什么。

这是小女孩与老人各自的独特的见解。

【 例文2】 小人物亦可作大文章

很多人都认为,所谓的小人物,即一些无足轻重的人物,举止、言行都是微乎其微,小人物只会做一些无足轻重的小事。因此,他们对小人物的态度自始至终,都是----藐视。藐视小人物本身无视他们所做的大大小小、桩桩件件之事。(此句表述不清)

但我要说:“小人物亦可作大文章。”正如人们所言,小人物所做之事是小,是无足轻重,不是吗?

工地上,天天与钢筋水泥为伍,日日与吊车重卡作伴,他们每一天都再重复着单调的、“无足轻重”的工作,他们只是重复着、重复着,风风雨雨,日日夜夜。可是,如果没有他们的辛勤劳作,没有他们的挥汗如雨,没有他们的“无足轻重”,又何来的高楼林立,何来美丽的大城市。小人物可作大文章,然也。

清晨,远远望去,一个个熟悉的背影,推着垃圾车,扛着大扫帚,过路行人的可乐瓶,他们尽收禳下;无德之人的痰迹,他们用力粉刷;一辆垃圾车,堆满了昨夜飘荡的树叶。是他们,给了我们无比洁净的大街小巷,是他们,奔于街头,行在树下,一件蓝红外衣,一辆手推车;外加一把扫帚,小人物,确可作大文章。

一场大火,席卷了一幢幢楼房,然而,我们不必俱(惧) 怕,因为我们有英勇的武警消防官兵,人民的英雄,真正的勇者。奔袭于火海,手拄着高压水枪,身屹立在高大的云梯,与烈火进行生死搏斗,曾经,烈火也闭门思过掠夺过他们的生命,而他们却不曾放弃,一个倒下,又有一千个重新站起,前仆后继,是的,他们是小人物,货真价实的小人物,但他们却做着不一般的大文章。

有位先哲曾说:“整体是由无数的个局做构成的,整体的存在离不开局部的正常发展。”这正如我们的社会,想要社会和谐,就需要无数的人物,建筑工人、清洁工、火警„„所做的大文章。

但愿从今而后,人们不再无视小人物的存在,蔑视他们,要知道:小人物亦可作大文章。

【 例文3】 前进时代;思维„„

“砰----”缸被砸破了,水流涌了出来,于是,小孩得救了!

这就是人们历来赞颂的“司马光砸缸”。司马光彰显了一种与众不同的逆向思维,这正与如今我们所提倡的“创造思维”若合一契。

时光不停地流逝,没有回头。过去的新,已变成了如今的旧;如今的新,也将变成未来的旧,世界就是在这新旧不断嬗变中不断前进。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这“春秋代序”的流年中,只有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敢于创造、超越,

才能走在前沿,成为时代的领跑者。

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勇敢的,第一次提出“太阳中心说”的哥白尼是勇敢的,第一次完成全球航行的麦哲伦是勇敢的„ 秦始皇开创了中央集权,隋炀帝开创了科举制,武则天开创了“自荐制度”,张衡发明了地动仪,蔡伦发明了造纸术,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钟繇是楷书的始者,颜真卿是“颜体”的始者,苏轼是“豪放派”的始者„„

他们、她们,都是时代的伟人,站在风口浪尖,站在时代的制高点,所以,被铭记,所以,被称颂。

时代前进的动力是无法阻挡的:正如鸦片战争中的惨败是必然的,那是腐朽落后的封建残余在苟延残喘,狰狞地做着无畏的挣扎;正如红军的胜利是必然的,那是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在勃发,所以,不必惊异,星星之火可燎原。既然如此,只有也成为这一动力,才能不朽。

以新的姿态迎接新的未来便是最好安身之法。曾经的“小脚闺秀”已不复存在,或许,当初的窅娘不会意料,风靡几千年的“裏足”最终长眠,三从四德已不再是“真理”,“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早已腐烂。新时代的人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追求。

商鞅说:“治世不以一道,便国不依古法”。只有让思维尽情地沐浴阳光,尽情地开放,才能让世界馥郁芬芳。

八股文的时代渐行渐远,文字狱中的幽魂游向远方,在繁忙的世界中一切都在更新。

我只听见时代前进的脚步声,更响起,是伴随的思维之声。

【 例文4】权威并不一定是真理

——敢于挑战权威

死去的灵魂在世界的深处呼唤,真理的火花在黑暗的天空中闪烁,权威的魔爪一次又一次的伸来。

为了真理,为了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为了这世上最美的花朵可以常盛不哀,他、她、他们、她们:都走了,真的都走了。

中世纪的欧洲,天空阴埋(霾) 的,他一个人在院中来回度步,是供之于众,把人们从封建神学的深水中拯救出来,还是揠旗息鼓,求得一生之太平呢?真理启示了他,他跨出了院门,走向出版社,走上了十字架。

当罗马的鲜花广场上燃起熊熊烈火时,一个伟大的灵鬼(魂) 逝去。但他的思想光芒却拨开了阴埋(霾) 天空,照亮了整个欧洲大地,照亮了一个时代,照亮了全人类。

为了真理,他义无反顾,他搣动了权威的基石,他搣动了人类历史,他就是----布鲁诺,让我们铭记,让我们莫(默) 哀。 历史潮流滚滚向前,权威的基石一块一块在塌陷,在真理光芒即将照亮整个中华大地时,她——慈禧却试图成为历史的标志,为历史划上句号。

“封建社会的美好,只是技术落后一点点”的謬论在你权威的包裹下将“戊戌变法”打得遍体鳞伤。

于是,午门外,赫然站立了六位贤人,六个高山行止,景明仰止(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的人,为了真理,为了中华四万万同胞,他们敢于向封建魔人开战,留下只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真理之光因他们而更加明亮,历史会永远铭记他们。

权威压死人,权威就是真理的谬论,曾压倒过一切一切,但它并非一定是真理。

井底之蛙尚敢挑战权威,让哲人哑口无言,而况人乎?

当权威与真理发生冲突时,我们要向布鲁诺一样,像戊戌六君子一样,像„„纵使火葬广场,纵使血溅武门,纵使„„ 这时,真理的火花会因你而更加璨烂,更加夺目。

这时,你会看见布鲁诺在天边笑了,谭嗣同在天笑了,你也笑了。

5) 在植物界, 加州红杉应该是最雄伟的, 其长成的高度可达八九十米, 相当于三十层楼的高度。然而出人意料的是, 加州红杉的根, 并不像其他树一样扎得很深, 而只是散布在土地的浅层中。根扎得不够深的红杉, 为何能抵挡风雨而巍然屹立? 又为何能长得如此高大? 原来, 红杉总是成群相伴而生, 并没有单独生长, 一片红杉林之间根系交相缠绕、紧紧相连, 一株连接一株形成一片壮观的红杉林, 除非风大到掀起地皮,否则无法撼动它们。这就是它们如此高大的秘诀,也是它们屹立不摇的秘诀。

[写作指导]概括这则材料, 它主要写了红杉有趣的生长现象, 根很“浅”, 却最雄伟并屹立不倒, 原因是“根系交相缠绕、紧紧相连”。所以, 在这则材料中, 关键句应该是“红杉总是成群相伴而生, 并没有单独生长, 一片红杉林之间根系交相缠绕, 紧紧相连, 一株连接一株形成一片壮观的红杉林”, 它强调的是集体的力量和团结互助, 这就是这则材料的中心话题。由此我们可以将文章立意为:个人再强大也不能保证获得更大成功;团结起来力量大;人应当团结互助;个人的成功离不开集体等。而其他的例如成长、成长中遇到的风雨、成功的秘诀等, 则都属于边缘话题, 要尽量避免。

6) 孔子厄于陈蔡之时, 七天没有尝到饭味, 野菜汤也喝不上, 饿得昏昏沉沉。弟子颜回讨米归来, 生火做饭。饭将熟时, 颜回从锅里抓饭吃, 孔子装没看见。当颜回送饭给孔子时, 孔子说:“我刚才梦见亡父, 要是饭干净的话, 我要祭奠他老人家。”颜回说:“不行, 刚才烟尘掉进锅中, 弄脏了饭, 我想丢掉不好, 所以抓来吃了。”事后, 孔子十分感慨地对弟子说:“知人可真不容易啊! ”

[写作指导]这是一篇材料作文。从分析人物入手, 从孔子对事情的态度可以总结出:了解一个人不能凭主观臆断, 一定要经过认真调查;从颜回的行为我们可以总结, 诚实是一种最优秀的品质。这些都可以作为材料的主要理解角度。其他还有

诸如与人交往要注意方式, 教师要善于调查研究, 学生要善于和老师沟通等, 则为比较分散的角度了。选择好角度后, 选取自己熟悉的内容, 可以议论, 例如诚实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可以记叙, 例如写一段自己误解别人或被人误解的经历。

7) 一个初涉社会的年轻人遭遇了一连串的打击。此时, 他喂养多年的宠物狗也死了。他趴在窗台上, 看到窗外的佣人在埋葬心爱的小狗, 不禁泪流满面, 悲痛不已。他的外公撞见了, 忙引他到另外一扇窗户, 让他欣赏满院的鲜花。果然, 他的心情轻松、明朗起来。老人拍着他的肩说:“人生有很多窗户, 别开错了。”这个年轻人就是比尔〃盖茨。打开失败旁边的窗户, 你就能看到成功的希望。

[写作指导]看到材料, 我们会产生许多联想:现代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 在经历了十六次失败后, 终于打开了一扇“成功的窗户”。林夕在《另一扇门》中说:“人生是一次长途旅行, 当一扇门关上了, 你千万不要把自己也关在里面。因为世界上不止一扇门, 一定还有另一扇门, 你要做的就是去寻找并打开这扇门”。还有发生在自己和周围人身上的一个个类似的生活镜头„„我们一定要选好角度, 找小的“口子”切入, 不求面面俱到, 只求生动深刻。如果写议论文, 可从古今中外的事例入手, 紧扣以上两个话题, 别忘多种论证方法结合;想写记叙文, 可在具体记叙的基础上, 适当议论, 点明材料的主题。

写作时, 要精心选择适当的文体和写法。还可以把视野放开, 审视人生, 审视历史, 同样可以审视自然, 审视动物和植物, 动物和植物也有遭受苦难的时候, 也有绝处逢生的经历, 由人及物, 另辟蹊径, 常会写出佳作。

8) 一个小老鼠从一间房子里爬出来, 看到高悬在空中、放射着万丈光芒的太阳。它禁不住说:“太阳公公, 你真是太伟大了! ”太阳说:“呆会儿乌云姐姐出来, 你就看不见我了。”一会儿, 乌云出来了, 遮住了太阳。

小老鼠又对乌云说:“乌云姐姐, 你真是太伟大了, 连太阳都被你遮住了。”云却说:“风姑娘一来, 你就明白谁最伟大了。”一阵狂风吹过, 云消雾散, 一片晴空。

小老鼠情不自禁道:“风姑娘, 你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了! ”风姑娘有些悲伤地说:“你看前面那堵墙, 我都吹不过呀! ” 小老鼠爬到墙边, 十分景仰地说:“墙大哥, 你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了。”

墙皱皱眉, 十分悲伤地说:“你自己才是最伟大的呀, 你看, 我马上就要倒了, 就是因为你的兄弟在我下面钻了好多的洞啦! ”

果真, 墙摇摇欲坠, 墙脚上跑出一只只的小老鼠。

[写作指导]这是一篇材料作文。通常材料中有关键的词或句子显示了中心,这个句子一般在句尾。有的需用自己的话概括,如用自己的话概括,同一个中心可以有意义相似的不同说法。

准确审材料确定中心, 要整体把握与细节关注相结合。整体把握为了准确, 细节关注为了深入。上面材料中小老鼠是主体, 核心事件为老鼠崇拜太阳、鸟云、风、墙的伟大, 最后发现:自己也是伟大的。次要事件是太阳、乌云、风、墙都只发现了别人的伟大才失意。由此得出材料主旨:每个人都有伟大的一面, 要自信。类似的说法还有:每个人都有优势, 不必自卑;应该赞美自己等。然后, 运用联想想像从广阔的学校、家庭、社会、自然生活中, 文史阅读积累中, 选择与中心相关的人物、场景、事件、细节, 对材料中心作形象具体而又个性化的阐释。

9) 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得得出的结论。天经天义,人们尊奉了2400多年。18世纪,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燕子,你在何处越冬?”,并将它绑在燕子的腿上。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字条:“雅典,在安托万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的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

审题方法:找关键词句法。一段材料其主旨有时在文字上有所表现,抓住这些词句往往能事半功倍。学生很容易找出这则材料体现主旨的词语“好奇”?——材料三次用到这个词语,“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年的谬误„„”再加材料的标题《鞋匠的好奇》,而抓住了关键词语的同学很容易明白本材料的主旨:好奇,往往是发明和创新的原动力。

10) 洛伦兹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相对论的核心之一?——洛伦兹变换方程便是他的杰作。然而,当发现这与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相矛盾时,他茫然了,因为那是经典,不容置疑。一年之后,爱因斯坦走到这里时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所不同的是,爱因斯坦毫无顾忌地冲破了牛顿力学的束缚,赋予洛伦兹变换方程以全新的物理涵义,从而导致相对论的诞生。 审题办法:找关键词句法。学生一般能很快找出关键词句“不容置疑”、“毫无顾忌地冲破了牛顿力学的束缚”,似乎矛盾的关键词语包含材料的主旨:适当的怀疑是智者的火炬。

11)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审题方法:找关键词法。抓住最关键的句子“下一个!”思考,初露锋芒说“下一个”,表现了他的不满现状;而第二次是在踢进了一千多个球,成为举世闻名的球王之后说的,这就更表现了他的永远进取,奋斗拼搏的精神。

12) 一滴水在宇宙中只不过是一个微小的点,可是它却能反映出整个太阳。这就意味着整个太阳被 “压缩”进一个水滴之中。于是,当我们面对清晨绿叶上的串串露珠时,仿佛看到无数的太阳在微风中舞蹈;当我们凝视到秋潭般碧澈的眼睛时 ,似乎看到了一个奥妙无穷的宇宙。

审题方法:找关键词法。“太阳被‘压缩’进”“水滴之中”后,“仿佛看到无数的太阳在微风中舞蹈”;探视“宇宙”的是“秋潭般碧澈的眼睛”。这些话含意丰富,意味深长,究其根本都离不开“奥妙无穷”四字。

13) 野兔是一种十分狡猾的动物,缺乏经验的猎手很难捕获到它们。但是一到下雪天,野兔的末日就到了。因为野兔从来不敢走没有自己脚印的路,当它从窝中出来觅食时,它总是小心翼翼的,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逃之夭夭。但走过一段路后,如果是安全的,它返回时也会按照原路。猎人就是根据野兔的这一特性,只要找到野兔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然后设一个机关,第二天早上就可以收获猎物了。 兔子的致命缺点就是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了。

审题方法:找关键词法。关键句“兔子的致命缺点就是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

立意:走熟悉的路也会摔倒,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不断变化的世界“别摔在熟悉的路上”

(惯用塑料袋 现在污染了换纸的. 汽车好. 大家方便. 多多益善 ,现在尾气多了影响欢迎)

野兔谨小慎微,不敢走新路,不敢创新 不要谨小慎微、敢于走新路、敢于创新

14)《盲子过涸溪》:有盲子过涸溪,失坠,两手攀木盾,兢兢握固,自分必坠深渊。过者告曰:“无怖,第只要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木盾长号。久之,手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

译文:有个瞎子经过一条干涸的小溪,在桥上(突然)失手坠落。(他)两手攀住桥栏,胆战心惊地抓得紧紧的,自认为(一旦)失手,一定会坠入深渊。过路的人告诉他说:“别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实地了。”瞎子不相信,握紧桥栏大声呼号。过了很久,力气(渐渐)消失了,失手坠落在地上,于是(他)嘲笑自己说:“嘻!早知道(下面)就是实地,何必(让)自己辛苦这么久呢?”。

审题方法:以果溯因法 本文的主要形象是盲子,作者对他的态度是讽刺,盲子“久自苦”的原因是不信忠告,兢兢握固,死不放手。在这样理解的基础就可以得出“放下即实地”、“学会‘放手’”、“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等立意及命题了。

15) 古代有一个渔翁,一天,在井里网捞了两条大鲤鱼;第二天,在井里捞到了三条鲫鱼;第三天,仅仅捞到了几只米虾;第四天,第五天„„什么也没捞到,这是为什么呢?

审题方法:以果溯因法。

空间不宽 水域狭窄 藏鱼不多 井里捞鱼 原因

两条大鲤鱼 三条鲫鱼 几只米虾 空白 结果

通过“这是为什么”的分析,学生能较快速明白材料的主旨:到广阔的空间去撒网,方有丰硕的收获。

16) 古希腊神话中安泰是众所周知的英雄,地神盖姬是他的母亲,安泰和敌人格斗时,只有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从大地汲取力量,因而能击败任何强大敌手,不幸的是,安泰的奥秘被一个名叫赤赤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

审题方法:以果溯因法

弄到空中 探求

失去了大地?—— 安泰被扼死

母亲的力量源泉

(原因) (结果)

通过分析原因学生很快明白了材料的主旨:英雄离不开祖国,儿女离不开母亲。

17) 某省一扶贫工作团,做了件扶贫实事,向某个贫困山区赠送了一批优良种羊。几个月后去了解情况,村民们说,羊肉的味道很好,请再送些来。

审题方法:以果溯因法。

扶贫 结果 送了优良种羊 村民说羊肉好吃再送些来

原因 村民观念落后,素质不高

扶贫工作治标不治本

立意: “人的素质是第一位的”,“标本兼治,双管齐下”等。

18)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审题方法:以果溯因法。

结果 枭搬到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 原因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立意 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治标不如治本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要找到完善自我的恰当的方法

赢得社会认同,在于完善自己

19) 有人做了这样一个试验:用铁链拴住一只狗,不一会儿,狗挣断铁链跑了。原来铁链上的100个环扣中,99个都完好,只有1个锈坏了,结果整条铁链连狗都拴不住。

审题方法:以果溯因法

结果 狗跑了 原因 99个铁链都好只有一个坏了

立意:小的过错或疏忽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因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20) 据报载,一位中学生设计了一项航天项目实验方案,自以为肯定能得到全国一等奖,结果只得了三等奖,发奖时,他竟不起立领奖;还有一位中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完成了一项发明创造的设计,当他得知工厂要投产时,却单独和厂方洽谈,要厂方给他两万元人民币,或送他出国留学。

审题方法:以果溯因法

结果 不起立领奖 单独和厂方谈判合作的成果

原因 有才无德

立意: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21) 人们总佩服“千里马”一日千里,勇往直前的气概;人们也崇尚“老黄牛”生命不息,犁耕不止的精神。然而有的人总感到不如意,总想让“千里马”与“老黄牛”搞优势互补,从而派生出“千里马”式的“老黄牛”或“老黄牛”式的“千里马”。

审题方法:联系实际法。这则材料谈的是人们对“千里马”与“老黄牛”的态度,如果将材料中的动物联系到人类社会,学生自然容易找出材料的主旨:对人不能求全责备。

22) ①(蚂蟥)多次吸你的血,它都用热烈的亲吻。

②(香烟)时时刻刻的亲热,从你口中吻去多少健康。

审题方法:联系实际法。由蚂蟥、香烟联想到人类社会,学生容易想起“口蜜腹剑”这个成语,这一组合材料的主旨也就容易把握了:表里不一。

2008年高考材料作文训练30则

高考作文命题中话题作文一枝独秀已成历史,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渐成气候。命题作文将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开始受到命题人的关注。现在的作文模拟题的命制, 也主要是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

一、二者的区别:

概念不同

所谓材料作文是相对于命题型议论文而言的,即在提供材料的基础上写议论文,其特点是要求作者必须根据材料进行规定写作。话题作文是以某一话题材为范围,不限文体、不限题材的作文。其特点是思考时围绕一则材料(某一触发点), 展开想象, 全面拓展思维空间。

作用不同

传统的给材料作文,作文的主题必须直接从材料中提炼、挖掘,并且材料必须运用到写作中,作论据使用。话题作文的主题则不必从材料中提炼,而是从话题引发出来的,材料的作用在于阐发话题,启发学生作文思路,就材料本身而言,既可以运用到写作中,也可以不加采用。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相比较,在命题形式和要求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话题作文不明确规定主题,只要求作文主题与“话题”相关,事实上,话题作文提供的是一个主题的范围。而话题作文中对材料的运用比议论文的材料运用更为灵活,更具创造性,不像材料作文,引用材料是作为引出论点的楔子。

写作的思路不同:议论文的主题大体上是固定的,所以给材料作文,一般而言,先要读懂原材料的中心意思,或材料所蕴含的几个方面的意思。对于只有一个中心意思的材料而言,要围绕这个中心意思确立一个中心观点,在写作时在文首高度概述材料,快速切题,提出中心论点。接着,在正文部分客观、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在运用原材料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再旁征博引,进行充分的论证。结局再紧扣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希望。

话题作文不明确规定主题,只要求作文主题与“话题”相关。审题时应准确把握话题的内涵和外延,明确限制内容和开放内容,确定选材范围和和所要表现的主题。特别不能放过 “话题阐述”,而不应过分拘泥于材料,对话题阐述的理解把握比研读材料更重要。因为阐述部分往往能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话题,更有效地打开思路。如果过多关注材料,思路反会受到约束。因为阐述的材料涉及面比材料本身广阔得多,引导考生思路的意图很明显。而且作为衔接材料与话题的枢纽,其对话题的阐释既明确又要丰富。这就避免了考生对话题内涵理解上的单一。

不仅如此,审题时,不能割裂材料与话题之间的有机联系。

二、写作指导:

怎样指导学生写作材料作文, 这恐怕还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材料作文成功的关键有五个方面:一读材料。粗知材料内容,初步理解含义,细细地全面地了解材料,要一字一句地读,做到心中有底。二找中心。此过程类似于语言表达题中的压缩语段。先看每句中讲什么内容,然后分层,最后归纳概括出中心。三思角度。在粗读材料之后,就需要运用脑筋认真地咀嚼、品味、联想、提炼。尽可能地多角度思考材料的寓意。四巧立意。在明确中心,思考众多角度之后,撷取一个最擅长最有话可说的角度来立意。五有亮点。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何永康教授曾对“亮点”如此评价过:“它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应该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无论在立意选材,还是在文采上总得有个能吸引阅卷者眼球的亮点!

三、高考样题解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2006年全国卷1)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

解读:单从材料内容来说,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主要材料是一则寓言,辅助材料是最后小孩子说的一句话:“它也很可爱啊”。这两部分材料所体现出来的道理是截然不同的。

寓言的含义很明确,用辩证法来梳理,我们可以看到,寓言材料所体现的其实是“主观与客观,表象与本质”的关系。其核心寓意是“认清自己,认清世界”。围绕这一点可以拟定出以下一些话题:“自知与拼搏”、“盲目模仿与科学定位”、“个人条件与学习经验”、“人贵有自知之明”。

材料中小孩子最后说的一句话也可以提炼出一个主题来,那就是“勇气是值得赞赏的”,所以从肯定乌鸦的拼搏精神入手立意也是可取的。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06年全国卷2)

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造成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多数说“没时间”,青年人多数说“不习惯”,还有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

与图书阅读率走低相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1999年为3.7%,2003年为18.3%,2005年为27.8%。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

解读:这里提供的是一组对比性材料:图书阅读率走低与网上阅读率走高。适宜针对这两方面或某一方面去写作。

3、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2006年江西卷)

与许多动物一样,雨燕的幼年也是在安示窝里度过的,父母的精心照料让它长得胖乎乎的。有趣的是,雨燕在第一次离巢之前也会减肥:控制食物的摄入,同时进行锻炼(拍打翅膀,做俯卧撑)。减肥之后,它们就能展翅飞翔。 要求: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解读:虽是话题,但立意必须受材料限制。材料属寓言类,把握这个材料还是紧扣“减肥”挖掘。所谓减肥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去掉沉重的赘余部分,而使整体更加精致轻松的过程。因此这个材料准确的立意之一,即放下思想上、观念上、精神上等多余的沉重的东西,更轻松地去面对人生。其次雨燕节食、拍翅、做俯卧撑减肥的过程,就是刻苦接受磨炼的过程,因为磨炼而能展翅飞翔,于是经受磨炼走向成功也是一个准确的立意。假如去写自己的减肥经历就会偏了。

4、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2006年山东卷)

星星 雷抒雁

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所取。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渣,/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联想与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少于360字。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解读:《星星》这首诗说的是什么呢?1、距离产生美。总以为星星是宝石,是因为在仰望它,和它有一段距离;没有距离了,飞上了星星,自然也就没有美可言了,看到的当然是灰尘、石渣。对人也是这样啊,在对一个人还不怎么了解的时候(特别是恋人),总觉得他什么都是好的;可我们对他熟悉了,他对我们再没有什么秘密的时候,美便不存在了。实际上,不是美不存在了,而是因为他的缺点挡住了我们的视线,使得我们看不见他的优点罢了。2、透过现象看本质。晶莹、透亮、没有纤瑕,这是星星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现象,它的本质呢?正如诗人所说,是和地球一样复杂。这是在写星星,又何尝不是在写现实生活呢?遗憾的是,我们常常被一些纷纭的现象所迷惑,把现象当作了本质。3、理想和现实。诗歌第一小节写的是理想中的星星,第二小节写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星星。我们不是常常把现实理想化吗?正因为把我们尚为涉足的现实理想化了,所以当我们步入现实开始新生活后感到的常常是失望。这时,就需要我们用一段时间来调整心态了。

四、立意训练

1) 有一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散放香气,放在水里却沉到水底的植物,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开始还能坚信自己的判断,可是最终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一抢而空,他很高兴,回去告诉他父亲。父亲却老泪纵横。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超过了一车的木炭。

【构思提示】: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 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1)每一个人都有一段“沉香”的经历,但往往不能发现并珍惜它,反而对别人的“木炭”羡慕不已,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利令智昏、本末倒置,让蝇头小利蒙蔽了自己智慧的双眼。(2)现实生活中,人才被埋没的现象十分严重,往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如果你是一个人才,你就不能被动的去等别人来发现你,而应该主动去实现你的价值,让自己闪闪发光。(4)做事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能墨守成规,思想僵化,要像材料中的年轻人那样,改变想法,舍得放弃,才能达到“一抢而空”的效果。 2)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哥,到河边去,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会到达河边。” 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没走到河边,后来,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到:“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题意分析 这是一道带寓言性质的多角度命意作文题,对大家而言难度稍大,但通过此题的训练,希望大家能够明白这种带寓言性质的题目的思考方向。从材料中可看出,青蛙与螃蟹之间发生了一场美丽的误会,从某种程度上说,青蛙的指点没有问题,螃蟹的理解也是理所当然,那么如何把握住这则材料的中心呢?关键在于抓住材料中?“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这个关键句,另外由于题目中要求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所以我们的构思可以从?青蛙或螃蟹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从螃蟹的角度思考,我们不难看出螃蟹之所以找不到去河边的路,是因为它对青蛙的意见生搬硬套,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得出?——“对别人的意见不要盲从”,“接受别人好的意见(思想)的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等观点。

从青蛙的角度思考,我们也可以看出青蛙之所以好心没办成好事,是因为它给别人提建议是只是从自身出发而没有站在螃蟹的

角度替它着想,忘记了它天生是横着爬这一特点,结果好心办坏事。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得出?——“帮助别人(给别人提建议)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等类似的观点。如果有同学全面地把握材料,提出“误会源于错误的沟通”等观点并能自圆其说,那也属于切合题意。

3)儿时爱站在家乡的石桥上看山涧的流水。两岸青山千年依旧,只有河水长流不息,对遥远的过去和未来充满了诗一般的幻想。也许是连流水都太平静的缘故,小伙伴们常爱远眺上游,寻找还很遥远的漂流物,尽管漂亮流物往往只是树枝而已。 等待已解放后树枝慢慢地漂近了,我们为能给平静的生活带来动感的树枝激动得欢呼雀跃。树枝进入了桥下,在离我们最近的一刻反而看不到了。等我们转过身来看见树枝时,它已开始缓缓流走,离我们渐渐远去,直到消失。原来树枝在桥下通过的瞬间才算得上属于我们。

许许多多盼望得到的东西就像那漂流的树枝,属于自己的时刻是那么短暂,而且往往不易看到。

[写作提示] 杨子明的《漂流物》叙议结合,把儿时所见情景与人生的企盼与追求巧妙地联系起来,对盼望得到的东西“属于自己的时刻是那么短暂”发出了由衷的感慨。审题时,宜抓住这一点,然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表现对生活的某种思考和领悟。这种感悟生活类材料作文,首先应注意审读原材料,从整体上把握原材料的观点和态度,找准立意的切入点。这里,切忌胡乱抓住某一点就随意生发,因为这类感悟生活的文章不像其他材料作文那样很难找到立意的角度或找到了也很难写下去,初学写作的同学常犯的错误便是胡乱发挥。

其次,立意的高低决定了文章的质量。有了生活现象,叙写生活感受时,要定好基调反映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显现个性人格的力量,切忌牢骚满篇,或少年老成,消极厌世。

[参考例文] 拥有一瞬间

美好的事物总是流逝的特别快,拥有也只在那一瞬间。

曾记得年少时痴狂的梦想,然而都在现实中一个个枯萎了,蔫在春风喜雨中。就像杨子明笔下的漂流物,盼望得到而拥有却如此短暂。

人们总在努力建造自己的天堂,为拥有而奔波,为获得而忙碌,却忽略了那蓝蓝的天空,那绿绿的草地,忽略了

那久违的色彩。也许有人会说,这不是有所得也有所失吗?

是的,一瞬间的拥有很短暂,但是能看到、相象到它的过去、它的未来,瞬间的接触就看清了它的整个历程,那短暂的拥有不也是很美好的记忆?

漂流的树枝从遥远的天边流过来,从遥远的过去流向遥远的未来。它不会想到自己短暂出现的时刻会让孩子们为

之欢呼雀跃,没有想到自己只一瞬间的出现却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它不能停留,否则就会让他们觉得索然无味了。它的价值只在于被人们短暂的拥有,而这短暂的拥有也足以给人欢乐。因此那一瞬间的拥有是永恒的。对于它的流逝,也许会怆然,会伤感,但更多的却是保留着对拥有美好的记忆。

虽然世间万物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一切都会随着时间褪色、消逝。惟有某些美好的瞬间永不磨灭,永不褪色。

把握不住瞬间,也许就会错失太多太多。如果拥有一瞬间,也许就得到了永恒。

真正能够为自己拥有的一瞬间并不短暂,不是吗?

[例文评析] 这篇文章针对人生追求的东西往往转瞬即逝这一点,提出了拥有一瞬间其实并不短暂的观点,不仅符合题意,而且很有新意。文章没有感叹岁月流逝,人生匆匆,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去追求和体味人生,从一个侧面阐明了“瞬间”与“永恒”的辩证关系,以拥有一瞬间的美好回忆来点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顿悟和对人生的追求。

4) 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 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 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 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

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谁说不是呢?!”

【 例文1】 生命中独特的见解

责任

他用力踩着车闸把车停靠在路边安全的地方;熄灭车的发动机;打开车门让客人安全下车,最后靠在方向盘上安静地逝去。

也许你会认为以上是每个司机每天必须做的司空见惯的事,但是,这是一位在行车途中心脏病突发,而他强忍住内心的绞痛,艰难地做出的三个动作。我深深地被这三个简单的动作感动了:能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想着别人,仍然不忘自己岗位的职责,这才是真正责任。

很多人以为他可以在病发之际就撒手而走,没有人会怪他的,法律也不会处罚他的。但是,她没有,因为他坚守着一个信念:生命的责任要保持到最后一刻。

这是他的独特的见解。

团结

加州红杉林是最为壮观的,能够长到五六十米高。几是高大的树木,其必定有扎入地里几十米的根系,而加州红杉的根系却只分布在表层土壤。那为何它们能够如此高大呢?原来红杉与红杉之间的根是紧密缠绕在一起的,这样在表层土壤可以得到更充足的空气、水分、养料,而它们可以在一生中把向下扎根的能量用来向上生长。于是形成了一片壮观的红杉林,即使再大的风,除非把地皮掀起也无法动摇强悍的红杉林。

不要总以为自己如何如何强大,集体的力量才是最可观的。个体的成长永远伴随在集体的成长下。

这是加州红杉告诉我们的见解。

生活

一个小女孩和一个老人坐在岸边,眼前飞过一只小鸟。小女孩抬起头:“自由自在的小鸟呀,我多希望能够像它那样自由飞翔。”她闪闪发亮的眼里露出羡慕的眼光。老人抬起头:“唉,可怜的小鸟,整天要为了那口饭而奔波。”他浑浊的眼里露出同情的眼光。

无限的深思,我还能说什么。

这是小女孩与老人各自的独特的见解。

【 例文2】 小人物亦可作大文章

很多人都认为,所谓的小人物,即一些无足轻重的人物,举止、言行都是微乎其微,小人物只会做一些无足轻重的小事。因此,他们对小人物的态度自始至终,都是----藐视。藐视小人物本身无视他们所做的大大小小、桩桩件件之事。(此句表述不清)

但我要说:“小人物亦可作大文章。”正如人们所言,小人物所做之事是小,是无足轻重,不是吗?

工地上,天天与钢筋水泥为伍,日日与吊车重卡作伴,他们每一天都再重复着单调的、“无足轻重”的工作,他们只是重复着、重复着,风风雨雨,日日夜夜。可是,如果没有他们的辛勤劳作,没有他们的挥汗如雨,没有他们的“无足轻重”,又何来的高楼林立,何来美丽的大城市。小人物可作大文章,然也。

清晨,远远望去,一个个熟悉的背影,推着垃圾车,扛着大扫帚,过路行人的可乐瓶,他们尽收禳下;无德之人的痰迹,他们用力粉刷;一辆垃圾车,堆满了昨夜飘荡的树叶。是他们,给了我们无比洁净的大街小巷,是他们,奔于街头,行在树下,一件蓝红外衣,一辆手推车;外加一把扫帚,小人物,确可作大文章。

一场大火,席卷了一幢幢楼房,然而,我们不必俱(惧) 怕,因为我们有英勇的武警消防官兵,人民的英雄,真正的勇者。奔袭于火海,手拄着高压水枪,身屹立在高大的云梯,与烈火进行生死搏斗,曾经,烈火也闭门思过掠夺过他们的生命,而他们却不曾放弃,一个倒下,又有一千个重新站起,前仆后继,是的,他们是小人物,货真价实的小人物,但他们却做着不一般的大文章。

有位先哲曾说:“整体是由无数的个局做构成的,整体的存在离不开局部的正常发展。”这正如我们的社会,想要社会和谐,就需要无数的人物,建筑工人、清洁工、火警„„所做的大文章。

但愿从今而后,人们不再无视小人物的存在,蔑视他们,要知道:小人物亦可作大文章。

【 例文3】 前进时代;思维„„

“砰----”缸被砸破了,水流涌了出来,于是,小孩得救了!

这就是人们历来赞颂的“司马光砸缸”。司马光彰显了一种与众不同的逆向思维,这正与如今我们所提倡的“创造思维”若合一契。

时光不停地流逝,没有回头。过去的新,已变成了如今的旧;如今的新,也将变成未来的旧,世界就是在这新旧不断嬗变中不断前进。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这“春秋代序”的流年中,只有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敢于创造、超越,

才能走在前沿,成为时代的领跑者。

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勇敢的,第一次提出“太阳中心说”的哥白尼是勇敢的,第一次完成全球航行的麦哲伦是勇敢的„ 秦始皇开创了中央集权,隋炀帝开创了科举制,武则天开创了“自荐制度”,张衡发明了地动仪,蔡伦发明了造纸术,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钟繇是楷书的始者,颜真卿是“颜体”的始者,苏轼是“豪放派”的始者„„

他们、她们,都是时代的伟人,站在风口浪尖,站在时代的制高点,所以,被铭记,所以,被称颂。

时代前进的动力是无法阻挡的:正如鸦片战争中的惨败是必然的,那是腐朽落后的封建残余在苟延残喘,狰狞地做着无畏的挣扎;正如红军的胜利是必然的,那是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在勃发,所以,不必惊异,星星之火可燎原。既然如此,只有也成为这一动力,才能不朽。

以新的姿态迎接新的未来便是最好安身之法。曾经的“小脚闺秀”已不复存在,或许,当初的窅娘不会意料,风靡几千年的“裏足”最终长眠,三从四德已不再是“真理”,“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早已腐烂。新时代的人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追求。

商鞅说:“治世不以一道,便国不依古法”。只有让思维尽情地沐浴阳光,尽情地开放,才能让世界馥郁芬芳。

八股文的时代渐行渐远,文字狱中的幽魂游向远方,在繁忙的世界中一切都在更新。

我只听见时代前进的脚步声,更响起,是伴随的思维之声。

【 例文4】权威并不一定是真理

——敢于挑战权威

死去的灵魂在世界的深处呼唤,真理的火花在黑暗的天空中闪烁,权威的魔爪一次又一次的伸来。

为了真理,为了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为了这世上最美的花朵可以常盛不哀,他、她、他们、她们:都走了,真的都走了。

中世纪的欧洲,天空阴埋(霾) 的,他一个人在院中来回度步,是供之于众,把人们从封建神学的深水中拯救出来,还是揠旗息鼓,求得一生之太平呢?真理启示了他,他跨出了院门,走向出版社,走上了十字架。

当罗马的鲜花广场上燃起熊熊烈火时,一个伟大的灵鬼(魂) 逝去。但他的思想光芒却拨开了阴埋(霾) 天空,照亮了整个欧洲大地,照亮了一个时代,照亮了全人类。

为了真理,他义无反顾,他搣动了权威的基石,他搣动了人类历史,他就是----布鲁诺,让我们铭记,让我们莫(默) 哀。 历史潮流滚滚向前,权威的基石一块一块在塌陷,在真理光芒即将照亮整个中华大地时,她——慈禧却试图成为历史的标志,为历史划上句号。

“封建社会的美好,只是技术落后一点点”的謬论在你权威的包裹下将“戊戌变法”打得遍体鳞伤。

于是,午门外,赫然站立了六位贤人,六个高山行止,景明仰止(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的人,为了真理,为了中华四万万同胞,他们敢于向封建魔人开战,留下只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真理之光因他们而更加明亮,历史会永远铭记他们。

权威压死人,权威就是真理的谬论,曾压倒过一切一切,但它并非一定是真理。

井底之蛙尚敢挑战权威,让哲人哑口无言,而况人乎?

当权威与真理发生冲突时,我们要向布鲁诺一样,像戊戌六君子一样,像„„纵使火葬广场,纵使血溅武门,纵使„„ 这时,真理的火花会因你而更加璨烂,更加夺目。

这时,你会看见布鲁诺在天边笑了,谭嗣同在天笑了,你也笑了。

5) 在植物界, 加州红杉应该是最雄伟的, 其长成的高度可达八九十米, 相当于三十层楼的高度。然而出人意料的是, 加州红杉的根, 并不像其他树一样扎得很深, 而只是散布在土地的浅层中。根扎得不够深的红杉, 为何能抵挡风雨而巍然屹立? 又为何能长得如此高大? 原来, 红杉总是成群相伴而生, 并没有单独生长, 一片红杉林之间根系交相缠绕、紧紧相连, 一株连接一株形成一片壮观的红杉林, 除非风大到掀起地皮,否则无法撼动它们。这就是它们如此高大的秘诀,也是它们屹立不摇的秘诀。

[写作指导]概括这则材料, 它主要写了红杉有趣的生长现象, 根很“浅”, 却最雄伟并屹立不倒, 原因是“根系交相缠绕、紧紧相连”。所以, 在这则材料中, 关键句应该是“红杉总是成群相伴而生, 并没有单独生长, 一片红杉林之间根系交相缠绕, 紧紧相连, 一株连接一株形成一片壮观的红杉林”, 它强调的是集体的力量和团结互助, 这就是这则材料的中心话题。由此我们可以将文章立意为:个人再强大也不能保证获得更大成功;团结起来力量大;人应当团结互助;个人的成功离不开集体等。而其他的例如成长、成长中遇到的风雨、成功的秘诀等, 则都属于边缘话题, 要尽量避免。

6) 孔子厄于陈蔡之时, 七天没有尝到饭味, 野菜汤也喝不上, 饿得昏昏沉沉。弟子颜回讨米归来, 生火做饭。饭将熟时, 颜回从锅里抓饭吃, 孔子装没看见。当颜回送饭给孔子时, 孔子说:“我刚才梦见亡父, 要是饭干净的话, 我要祭奠他老人家。”颜回说:“不行, 刚才烟尘掉进锅中, 弄脏了饭, 我想丢掉不好, 所以抓来吃了。”事后, 孔子十分感慨地对弟子说:“知人可真不容易啊! ”

[写作指导]这是一篇材料作文。从分析人物入手, 从孔子对事情的态度可以总结出:了解一个人不能凭主观臆断, 一定要经过认真调查;从颜回的行为我们可以总结, 诚实是一种最优秀的品质。这些都可以作为材料的主要理解角度。其他还有

诸如与人交往要注意方式, 教师要善于调查研究, 学生要善于和老师沟通等, 则为比较分散的角度了。选择好角度后, 选取自己熟悉的内容, 可以议论, 例如诚实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可以记叙, 例如写一段自己误解别人或被人误解的经历。

7) 一个初涉社会的年轻人遭遇了一连串的打击。此时, 他喂养多年的宠物狗也死了。他趴在窗台上, 看到窗外的佣人在埋葬心爱的小狗, 不禁泪流满面, 悲痛不已。他的外公撞见了, 忙引他到另外一扇窗户, 让他欣赏满院的鲜花。果然, 他的心情轻松、明朗起来。老人拍着他的肩说:“人生有很多窗户, 别开错了。”这个年轻人就是比尔〃盖茨。打开失败旁边的窗户, 你就能看到成功的希望。

[写作指导]看到材料, 我们会产生许多联想:现代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 在经历了十六次失败后, 终于打开了一扇“成功的窗户”。林夕在《另一扇门》中说:“人生是一次长途旅行, 当一扇门关上了, 你千万不要把自己也关在里面。因为世界上不止一扇门, 一定还有另一扇门, 你要做的就是去寻找并打开这扇门”。还有发生在自己和周围人身上的一个个类似的生活镜头„„我们一定要选好角度, 找小的“口子”切入, 不求面面俱到, 只求生动深刻。如果写议论文, 可从古今中外的事例入手, 紧扣以上两个话题, 别忘多种论证方法结合;想写记叙文, 可在具体记叙的基础上, 适当议论, 点明材料的主题。

写作时, 要精心选择适当的文体和写法。还可以把视野放开, 审视人生, 审视历史, 同样可以审视自然, 审视动物和植物, 动物和植物也有遭受苦难的时候, 也有绝处逢生的经历, 由人及物, 另辟蹊径, 常会写出佳作。

8) 一个小老鼠从一间房子里爬出来, 看到高悬在空中、放射着万丈光芒的太阳。它禁不住说:“太阳公公, 你真是太伟大了! ”太阳说:“呆会儿乌云姐姐出来, 你就看不见我了。”一会儿, 乌云出来了, 遮住了太阳。

小老鼠又对乌云说:“乌云姐姐, 你真是太伟大了, 连太阳都被你遮住了。”云却说:“风姑娘一来, 你就明白谁最伟大了。”一阵狂风吹过, 云消雾散, 一片晴空。

小老鼠情不自禁道:“风姑娘, 你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了! ”风姑娘有些悲伤地说:“你看前面那堵墙, 我都吹不过呀! ” 小老鼠爬到墙边, 十分景仰地说:“墙大哥, 你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了。”

墙皱皱眉, 十分悲伤地说:“你自己才是最伟大的呀, 你看, 我马上就要倒了, 就是因为你的兄弟在我下面钻了好多的洞啦! ”

果真, 墙摇摇欲坠, 墙脚上跑出一只只的小老鼠。

[写作指导]这是一篇材料作文。通常材料中有关键的词或句子显示了中心,这个句子一般在句尾。有的需用自己的话概括,如用自己的话概括,同一个中心可以有意义相似的不同说法。

准确审材料确定中心, 要整体把握与细节关注相结合。整体把握为了准确, 细节关注为了深入。上面材料中小老鼠是主体, 核心事件为老鼠崇拜太阳、鸟云、风、墙的伟大, 最后发现:自己也是伟大的。次要事件是太阳、乌云、风、墙都只发现了别人的伟大才失意。由此得出材料主旨:每个人都有伟大的一面, 要自信。类似的说法还有:每个人都有优势, 不必自卑;应该赞美自己等。然后, 运用联想想像从广阔的学校、家庭、社会、自然生活中, 文史阅读积累中, 选择与中心相关的人物、场景、事件、细节, 对材料中心作形象具体而又个性化的阐释。

9) 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得得出的结论。天经天义,人们尊奉了2400多年。18世纪,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燕子,你在何处越冬?”,并将它绑在燕子的腿上。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字条:“雅典,在安托万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的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

审题方法:找关键词句法。一段材料其主旨有时在文字上有所表现,抓住这些词句往往能事半功倍。学生很容易找出这则材料体现主旨的词语“好奇”?——材料三次用到这个词语,“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年的谬误„„”再加材料的标题《鞋匠的好奇》,而抓住了关键词语的同学很容易明白本材料的主旨:好奇,往往是发明和创新的原动力。

10) 洛伦兹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相对论的核心之一?——洛伦兹变换方程便是他的杰作。然而,当发现这与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相矛盾时,他茫然了,因为那是经典,不容置疑。一年之后,爱因斯坦走到这里时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所不同的是,爱因斯坦毫无顾忌地冲破了牛顿力学的束缚,赋予洛伦兹变换方程以全新的物理涵义,从而导致相对论的诞生。 审题办法:找关键词句法。学生一般能很快找出关键词句“不容置疑”、“毫无顾忌地冲破了牛顿力学的束缚”,似乎矛盾的关键词语包含材料的主旨:适当的怀疑是智者的火炬。

11)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审题方法:找关键词法。抓住最关键的句子“下一个!”思考,初露锋芒说“下一个”,表现了他的不满现状;而第二次是在踢进了一千多个球,成为举世闻名的球王之后说的,这就更表现了他的永远进取,奋斗拼搏的精神。

12) 一滴水在宇宙中只不过是一个微小的点,可是它却能反映出整个太阳。这就意味着整个太阳被 “压缩”进一个水滴之中。于是,当我们面对清晨绿叶上的串串露珠时,仿佛看到无数的太阳在微风中舞蹈;当我们凝视到秋潭般碧澈的眼睛时 ,似乎看到了一个奥妙无穷的宇宙。

审题方法:找关键词法。“太阳被‘压缩’进”“水滴之中”后,“仿佛看到无数的太阳在微风中舞蹈”;探视“宇宙”的是“秋潭般碧澈的眼睛”。这些话含意丰富,意味深长,究其根本都离不开“奥妙无穷”四字。

13) 野兔是一种十分狡猾的动物,缺乏经验的猎手很难捕获到它们。但是一到下雪天,野兔的末日就到了。因为野兔从来不敢走没有自己脚印的路,当它从窝中出来觅食时,它总是小心翼翼的,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逃之夭夭。但走过一段路后,如果是安全的,它返回时也会按照原路。猎人就是根据野兔的这一特性,只要找到野兔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然后设一个机关,第二天早上就可以收获猎物了。 兔子的致命缺点就是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了。

审题方法:找关键词法。关键句“兔子的致命缺点就是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

立意:走熟悉的路也会摔倒,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不断变化的世界“别摔在熟悉的路上”

(惯用塑料袋 现在污染了换纸的. 汽车好. 大家方便. 多多益善 ,现在尾气多了影响欢迎)

野兔谨小慎微,不敢走新路,不敢创新 不要谨小慎微、敢于走新路、敢于创新

14)《盲子过涸溪》:有盲子过涸溪,失坠,两手攀木盾,兢兢握固,自分必坠深渊。过者告曰:“无怖,第只要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木盾长号。久之,手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

译文:有个瞎子经过一条干涸的小溪,在桥上(突然)失手坠落。(他)两手攀住桥栏,胆战心惊地抓得紧紧的,自认为(一旦)失手,一定会坠入深渊。过路的人告诉他说:“别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实地了。”瞎子不相信,握紧桥栏大声呼号。过了很久,力气(渐渐)消失了,失手坠落在地上,于是(他)嘲笑自己说:“嘻!早知道(下面)就是实地,何必(让)自己辛苦这么久呢?”。

审题方法:以果溯因法 本文的主要形象是盲子,作者对他的态度是讽刺,盲子“久自苦”的原因是不信忠告,兢兢握固,死不放手。在这样理解的基础就可以得出“放下即实地”、“学会‘放手’”、“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等立意及命题了。

15) 古代有一个渔翁,一天,在井里网捞了两条大鲤鱼;第二天,在井里捞到了三条鲫鱼;第三天,仅仅捞到了几只米虾;第四天,第五天„„什么也没捞到,这是为什么呢?

审题方法:以果溯因法。

空间不宽 水域狭窄 藏鱼不多 井里捞鱼 原因

两条大鲤鱼 三条鲫鱼 几只米虾 空白 结果

通过“这是为什么”的分析,学生能较快速明白材料的主旨:到广阔的空间去撒网,方有丰硕的收获。

16) 古希腊神话中安泰是众所周知的英雄,地神盖姬是他的母亲,安泰和敌人格斗时,只有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从大地汲取力量,因而能击败任何强大敌手,不幸的是,安泰的奥秘被一个名叫赤赤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

审题方法:以果溯因法

弄到空中 探求

失去了大地?—— 安泰被扼死

母亲的力量源泉

(原因) (结果)

通过分析原因学生很快明白了材料的主旨:英雄离不开祖国,儿女离不开母亲。

17) 某省一扶贫工作团,做了件扶贫实事,向某个贫困山区赠送了一批优良种羊。几个月后去了解情况,村民们说,羊肉的味道很好,请再送些来。

审题方法:以果溯因法。

扶贫 结果 送了优良种羊 村民说羊肉好吃再送些来

原因 村民观念落后,素质不高

扶贫工作治标不治本

立意: “人的素质是第一位的”,“标本兼治,双管齐下”等。

18)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审题方法:以果溯因法。

结果 枭搬到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 原因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立意 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治标不如治本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要找到完善自我的恰当的方法

赢得社会认同,在于完善自己

19) 有人做了这样一个试验:用铁链拴住一只狗,不一会儿,狗挣断铁链跑了。原来铁链上的100个环扣中,99个都完好,只有1个锈坏了,结果整条铁链连狗都拴不住。

审题方法:以果溯因法

结果 狗跑了 原因 99个铁链都好只有一个坏了

立意:小的过错或疏忽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因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20) 据报载,一位中学生设计了一项航天项目实验方案,自以为肯定能得到全国一等奖,结果只得了三等奖,发奖时,他竟不起立领奖;还有一位中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完成了一项发明创造的设计,当他得知工厂要投产时,却单独和厂方洽谈,要厂方给他两万元人民币,或送他出国留学。

审题方法:以果溯因法

结果 不起立领奖 单独和厂方谈判合作的成果

原因 有才无德

立意: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21) 人们总佩服“千里马”一日千里,勇往直前的气概;人们也崇尚“老黄牛”生命不息,犁耕不止的精神。然而有的人总感到不如意,总想让“千里马”与“老黄牛”搞优势互补,从而派生出“千里马”式的“老黄牛”或“老黄牛”式的“千里马”。

审题方法:联系实际法。这则材料谈的是人们对“千里马”与“老黄牛”的态度,如果将材料中的动物联系到人类社会,学生自然容易找出材料的主旨:对人不能求全责备。

22) ①(蚂蟥)多次吸你的血,它都用热烈的亲吻。

②(香烟)时时刻刻的亲热,从你口中吻去多少健康。

审题方法:联系实际法。由蚂蟥、香烟联想到人类社会,学生容易想起“口蜜腹剑”这个成语,这一组合材料的主旨也就容易把握了:表里不一。


相关作文

  • 2007年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趋势 两种题型需重视作文3700字
  • 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是"稳中有变".在纵观2006年高考作文试题的基础上,展望2007高考作文命题趋势,笔者有如下预测与建议. 一.把握一个趋势 这个趋势,就是高考作文已进入"一元(话题作文)为主,多元(各种命题形式)并存"的阶段. 多年考查话题作文.固然出现了 ...

  • 近三年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趋势分析作文2500字
  • 近三年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趋势分析 湖州中学 周 凌 [趋势展望] 继北京.上海两地试行高考自主命题后,2004年全国11个省市首次分省自主命题,2005年全国14个省市自主命题,2006年全国16个省市自主命题,出现了别具特色的高考作文题.众多的作文题版本体现了现实意识.作文的自由意识和引导意识三方面 ...

  • 近三年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趋势分析_3作文初二
  • 近三年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趋势分析 湖州中学 周 凌 [趋势展望] 继北京.上海两地试行高考自主命题后,2004年全国11个省市首次分省自主命题,2005年全国14个省市自主命题,2006年全国16个省市自主命题,出现了别具特色的高考作文题.众多的作文题版本体现了现实意识.作文的自由意识和引导意识三方面 ...

  • 近三年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趋势分析_4作文六年级
  • 近三年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趋势分析 湖州中学 周 凌 [趋势展望] 继北京.上海两地试行高考自主命题后,2004年全国11个省市首次分省自主命题,2005年全国14个省市自主命题,2006年全国16个省市自主命题,出现了别具特色的高考作文题.众多的作文题版本体现了现实意识.作文的自由意识和引导意识三方面 ...

  • 2007年高考语文作文题)作文1000字
  • 2007年高考语文作文题 一.新课标地区 广东 要求:请以"传递"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字数不少于800字,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山东 请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题写800字文章,自拟题目,自选主题自选文体,文体特征明显. 海南 话题作文,论科学家的创新与创造 宁夏 材料作文,机遇与坚 ...

  • 09年高考语文作文中常见的问题及备考策略作文5400字
  • 广东语文高考作文中常见的问题及备考策略 广东实验中学 黄 竞 2007年笔者有幸参加了广东省高考语文作文的阅卷工作,阅卷结束时,华南师范大学柯汉琳教授在最后总结中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考生在高考作文中存在着"五化"."二问题"."五化"是指:① ...

  • 等闲识得东风面 --2018年高考作文备考策略作文6200字
  • 1 等闲识得东风面 --2018年作文备考策略 永州一中 刘小忠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共有9套,包含10道大作文题,3道小作文题.其中,3道大作文题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5 道大作文题分别由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市单独命制,剩余2道大作文题和3道小作文题均由北京市单独命制.虽然作文题的数 ...

  • 2010年高考语文话题作文写作复习作文5000字
  • 高考话题作文写作 [训练目标]了解话题作文的特点,掌握话题作文写作的一般要领. [写作指导] 一.话题作文及其特点 话题作文这种命题形式,最早出现在1999年的全国卷"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作文题中.这种命题方式一出现,就以其开放性和写作的自由度立即受到广大考生和考试命题者的青睐,所 ...

  • 高考命题作文指导作文13100字
  • 高考命题作文指导 高考命题作文指导 目录 一.命题形式 1.单纯的命题作文(词.短语.句子) 2.诠释关键词的义项+命题 3.材料(提示词或引导语)+命题 二.审题方法 1增补信息法(添枝加叶法/组词造句法) 2明确重心法(审题眼) 3探究寓意法(比喻象征联想法) 4追问法 5化意为象法(化虚为实) ...

  • 09年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散点1作文5300字
  • 高考作文试题审题立意散点透视(一):关于新材料作文 一.材料作文 1999年话题作文出现以前,高考作文命题大都是"材料作文",这是一种根据所给的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作文形式. 材料作文又叫"命题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