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作文作文4700字

初二作文

1 观察作文

一砖敲开天地宽

——“2008新思路”作文教学研讨会课堂实录

孙双金

《小学语文教师》2009-02

第一课时:指导课

(一)

师:睁大你的小眼睛,看看孙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好东西? (教师神秘地从包里取出一个用红布包得很严实的东西)

生:我觉得它非常贵重,因为它用红布包着„„

师:大概是什么贵重的东西?

生:砚台。

生:我认为是镇纸。

师:你抓一抓,掂一掂,有可能是什么?

生:很有可能是字典。

生:我摸起来有点硬,有可能是塑料包裹着的。

师:你很厉害啊,长大了可以做个侦探。 (请另一生)你来摸一摸,捏一捏。

生:好像是一个正方体,四个角还有点尖,好像是一块石头。 生:我觉得应该是南京的雨花石。

师:是不是呢? (打开布包)注意看,什么啊?

生:砖头。 (全场大笑)

3 师:好,谁来观察它的形状、颜色、大小?

生:它是长方体;它的颜色是土黄色的„„

师:仔细看看是黄还是红?

生:是土红色。

师:有谁来掂掂这砖头的重量?这个砖头大约有多重?

生:这个砖头大约有3克重。 (笑声)

师:3克有多重啊? (笑声)看来你没有重量概念啊! 你上来掂掂,看它有多重?

生:好像有3千克。

师:我曾经把砖头称过,大概两三公斤。看砖头不光看它的重量,还要看它的质地。敲一敲,谁上来敲一敲?推荐你们班的大力士。(学生上台)你敲一敲这个砖头硬不硬?看看你能不能把这块砖头折断,能折断证明你是真正的大力士。大家给他加油。加油„„(生掰砖头)

师:能不能折断?

生:不能。

师:班上的大力士怎么折也折不断这块砖头。小小的一块砖头如此坚硬,你知道它是用什么做成的吗?

生:是用土做成的。

(板书:来历)

师:农村孩子小时候都喜欢玩泥土,泥土是非常柔软的,想捏成什么形状就捏成什么形状。那么柔软的泥土,怎么就变成了这么坚硬无比的砖呢? 生:我想是把泥土放进模子里,把它弄成某一个形状。

4 师:你见过吗?

生:没有。

师:孙老师特别欣赏你。你没有见过做砖头,但却想象得很合理、很科学。做砖先要取土,把土踩得非常黏之后,摆到模型里面去做成砖坯。(板书:取土、和泥、塑型)传统的做法是先放在太阳底下晒干,然后放到炉内高温烧制。(板书:烧制)烧制之后,从炉内取出来,就基本成了砖形了,放在室外降温晾晒成形。(板书:晾晒)

师:同桌讨论讨论。

点评:孙老师从“形状、颜色、大小和轻重”四个方面给学生定位,使学生观察有方向。观察最忌空洞和枯燥。孙老师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猜”、“掂”、“折”,从静态的观察进入动态的观察。这不只是观察方式的转变,更是学生参与方式的转变。这一转变使学生从被动参与者成为主动实践者。主动实践带来的心理体验对写作非常重要。“隔岸观火”和“身临其境”大不一样。砖块的形成过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孙老师简要告诉学生砖块的形成过程,并板书“取土、和泥、塑型、烧制、晾晒”,以便于学生写作时用,这就是懂学生。孙老师已经考虑到写作时可能会用到这些知识,这就是懂写作。

(三)

师:说说你们的想法。

生:我觉得从泥土变成砖块要经过很多步骤的,就像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一样。

生:我从砖的来历想到了一样食物。做蛋糕也是这样的,一开始是面粉,经过和面,烘制,最后变成一个蛋糕。

5 师:这就是联想。从甲事物想到乙事物,很好!

生:我从柔软的泥土变成坚硬的砖块想到了,人只有学习才能变得有知识。 师:我也想到这个,我们俩心有灵犀一点通啊! 你们是婴儿的时候,是一无所知的,也是像泥土那样那么娇嫩、柔软。泥土可以塑造,我们人也可以塑造,塑造成人才。这叫联想,从砖的来历想到人的成长。

生:砖头可以盖房子。

师:这是砖头的主要用途。(板书:盖房)除了盖房子,砖头还有哪些用途? 生:铺地。

师:让地面变得平平整整。砖还可以怎么用?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生:一是可以做护城墙;二是钉子出来了,可以拿砖头敲;还有炉灶坏了可以用砖头来修。

师:还有补充吗?

生:练功,写字板。

师:很有创意。

生:还可以用来玩跳房子的游戏。

生:可以用来压东西,比如说气球很轻,可以用砖头把拴气球的线压住。 生:可以在砖头上雕刻。

师:砖的用途何其多啊。就像我们人一样,我们人除了干好自己本分的工作之外,还可以做其他很多很多事。

我们不仅能读书还能做家务,唱歌,跳舞,帮助别人。到现在为止,你觉得砖头是个好东西还是坏东西呢?

生:当然是一个好东西。

7 们班级的小才子,好不好?

师:下课。

点评:这堂课真正的教学价值在此。纯粹的观察方法、技术的教学,它对写作作用有限。内在的体验比起外在的观察,于写作而言更重要。从后面学生朗读的精彩语段来看,学生的精彩更多地呈现于他们内在体验而引发的思考。由物及人,最终走向人——人的思考,人的思想,人的智慧,这才是写作的本真所在。一切的观察都为着后面的那个“人”。这就是深度。作文课不能只关注观察之类的技能,要在思考上、思想上关注学生成长,要关注写作文的那个“人”的精神成长,这是当前作文教学极须关注的。孙老师给我们作了示范。一篇好文章离不开一个好题目。一个好题目其实就是一个好的立意,一个好的角度,一个好的切入点。孙老师重视学生拟题能力的培养,学生当堂即有如此练习,真好。

第二课时:讲评课

师:先告诉孙老师,文章应该达到什么要求?

生:我认为好的文章应该是好的成语多,好的句子多,还有字数要够。 生:我觉得文章要有条理,语句要通顺,语句要优美。

师:我同意这位女同学的观点。好文章基本要求,一不是字数多,二不是成语多。条理清楚,语句通顺,把一件事情说清楚,这才是文章的基本要求。什么是好文章呢?你认为好文章的标准是什么?

生:我认为好文章的要求是真善美,还有就是要有好词语,好句子。

师:真善美当然好,是可以概括一切的。但具体地说好文章的要求是什么? 生:写发自内心的想法。

师:听到没有,发自内心的想法,写出你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想法,这是好

8 文章的第一个要求。我再讲两点:一是要吸引别人看,要写得生动、有趣。二是别人看了受到一点启迪。请同桌互相交换,把你认为写得好的地方用波浪线画出来。

(学生互改作文)

师: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别人的作文中不是没有闪光点,而是缺少发现闪光点的眼睛。谁发现同桌闪光点了,请举手!你有一双慧眼吗?

生:我觉得他的“我震惊了,同学们震惊了,在座的所有人都震惊了”,写得特别好,用了排比句。

师;排比句有气势,文章的气势出来了! (对小作者)请你告诉大家这里你为什么用“震惊”这个词?

生:我觉得这样能更好地突出同学们非常惊讶,原本以为是一个非常好的东西,最后却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砖头。

师:谁还找到同桌写得特别好的地方了?

生:(读)没有了砖,就没有楼房,没有墙,没有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掌声)

师:说说好在哪里?

生:用了一个排比的句式„„

师:她会联想。由砖想到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

生:(读)我猛然顿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生的旅途就好像一块块时而平坦,时而凹凸不平的砖块铺成的小径。面对这条小径,你该如何面对种种困难,一路达到胜利的彼岸呢?

9 师:你觉得它好在哪里?

生:因为它给了我们一个人生的启迪。

师:我特别欣赏你,江川,你的名字起得真好,很有气魄。我们来欣赏他写的这段话。第一,从凹凸不平的砖面上,联想到我们的人生道路,这种联想是需要大智慧的;第二欣赏的是从凹凸不平的砖面上,联想到我们人生的种种挫折和困难,这也是要有智慧的;第三欣赏的是他用了一个问号:面对这条小径,你该如何面对种种困难,一路达到胜利的彼岸呢?这样一个问号来结束全文,让读者深思,这样的写法是要有大手笔的!

生:(读) 意志坚强的人,往往能坚强地走过;而意志薄弱的人,往往会怨天尤人。人生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他对人生的态度,面对一个成功者,我们往往看到他成功后的光彩,而很少有人关注他们身后的艰苦奋斗。

师:你欣赏他什么?

生:我欣赏他用了非常好的段落,突出了他的主要内容。

师:(问作者)你想表达什么?

生:我想表达一个人,或者一样物品,只有经过不断的提炼,才能获得成功。 师:这段话是有着深刻的哲理的。冰心曾经写过一首小诗,说:我们往往惊诧于那花朵的鲜艳,那果实的鲜美,但却看不到那些花和果实在没有成为花和果实之前浸透了奋斗的泪水和血汗。你的这段话和冰心的这段话,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生:我觉得这句话比较好:我们有的猜宝石,有的猜南京的雨花石,有的猜砚台,还有的猜„„反正大家猜的是五花八门。

师:好在哪里?

10 生:排比句,有的„„有的„„有的„„,还有词语“五花八门”非常好。 师:她这句话仿佛又把我们带到了第一节课刚开始的情境。对吗?所以,有的时候,我们做一些描写,就能更生动一些。猜宝石的时候,同学是什么反应;猜雨花石的时候,我心中是什么反应;把大家的反应和我的反应都写进去,那就更生动了,更有场景感了,仿佛真的把我们带到了第一堂课大家猜测的情境之中。 师:下面做做小老师,找一段你认为同学写的不够好的地方,帮他改一改。 (师生互改作文)

师:今天这堂课给大家什么启示呢?一块砖头你都会观察,你还有什么东西不会观察啊!如果你会观察,会思考,你一定是一个有内涵、有思想、有品位的学生,能做这样一个人,你一定能度过你的幸福人生。下课。

点评:评讲内容丰繁多样。孙老师将讲评要点定于“吸引别人看,要写得生动、有趣”,“别人看了受到一点启迪”上,这个定位很有意思。从学生相互欣赏的片断来看,定位导向起了很好的作用。

(实录整理:曹婷点评:管建刚)

【评析】

作文训练的五个要点

管建刚

在我看来,一次好的作文训练有以下几个要点:

1.有写作话题,学生不觉得没什么东西可写,学生不再为写什么而发愁。这个时候,学生的写作状态自然会从“写什么”转向“怎么写”;这就像“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人们想得最多的是解决温饱问题。等吃饱穿暖不成问题了,人自然会走向更高的需要,精神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写作也是如此。孙老师以

11 小小砖块解决学生的“写什么”,确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教学魅力,它也启迪我们,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并不难。

2.有写作状态。写作这东西是讲究状态的。不在状态里,作家也写不出啥东西来。在状态里,想表达,想拿起笔来写,后进学生也能写出很精彩的话语来,只是错字别字多一点罢了。孙老师课的魅力,在于他的亲切,他的幽默,他的鼓励,他的智慧理答,这一切非预设的教学机智所呈现出的教学民主,给学生营造了一个美好的写作场:民主,平等,亲切,放松,自在。

3.有写作技能。对小学生来讲,写作有技能。老舍说写作是“无技巧的技巧”,那是走出技巧后的大师感言。初学,要有规矩。近年不提写作技能,是怕一线教师步入为技巧而技巧的教学泥潭。怎样的写作技能的渗透是恰如其分,水到渠成的?看孙老师的课定能给你启迪良多。

4.有写作评点。学生是千里马,老师是伯乐,教师要有发现学生写作才能、写作缺陷的本领。不仅要发现,还要以学生能理解和接受的语言点出来;不仅要点出来,还要能找到弥补学生写作缺陷、发挥学生写作优势的方法、途径和策略。

5.有写作修改。学生作文种类不少:大作文、小作文、考试作文、上级征文、周记或日记,平均而言,每星期要写上一两篇,写作量并不少。学生少的是“改”,主动的“改”,有成效的“改”。孙老师课上让学生互改,限于时间关系,没有充分展开,但其“修改”意识,十分清晰,马马虎虎写三篇,不如扎扎实实改一篇。

12

1 观察作文

一砖敲开天地宽

——“2008新思路”作文教学研讨会课堂实录

孙双金

《小学语文教师》2009-02

第一课时:指导课

(一)

师:睁大你的小眼睛,看看孙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好东西? (教师神秘地从包里取出一个用红布包得很严实的东西)

生:我觉得它非常贵重,因为它用红布包着„„

师:大概是什么贵重的东西?

生:砚台。

生:我认为是镇纸。

师:你抓一抓,掂一掂,有可能是什么?

生:很有可能是字典。

生:我摸起来有点硬,有可能是塑料包裹着的。

师:你很厉害啊,长大了可以做个侦探。 (请另一生)你来摸一摸,捏一捏。

生:好像是一个正方体,四个角还有点尖,好像是一块石头。 生:我觉得应该是南京的雨花石。

师:是不是呢? (打开布包)注意看,什么啊?

生:砖头。 (全场大笑)

3 师:好,谁来观察它的形状、颜色、大小?

生:它是长方体;它的颜色是土黄色的„„

师:仔细看看是黄还是红?

生:是土红色。

师:有谁来掂掂这砖头的重量?这个砖头大约有多重?

生:这个砖头大约有3克重。 (笑声)

师:3克有多重啊? (笑声)看来你没有重量概念啊! 你上来掂掂,看它有多重?

生:好像有3千克。

师:我曾经把砖头称过,大概两三公斤。看砖头不光看它的重量,还要看它的质地。敲一敲,谁上来敲一敲?推荐你们班的大力士。(学生上台)你敲一敲这个砖头硬不硬?看看你能不能把这块砖头折断,能折断证明你是真正的大力士。大家给他加油。加油„„(生掰砖头)

师:能不能折断?

生:不能。

师:班上的大力士怎么折也折不断这块砖头。小小的一块砖头如此坚硬,你知道它是用什么做成的吗?

生:是用土做成的。

(板书:来历)

师:农村孩子小时候都喜欢玩泥土,泥土是非常柔软的,想捏成什么形状就捏成什么形状。那么柔软的泥土,怎么就变成了这么坚硬无比的砖呢? 生:我想是把泥土放进模子里,把它弄成某一个形状。

4 师:你见过吗?

生:没有。

师:孙老师特别欣赏你。你没有见过做砖头,但却想象得很合理、很科学。做砖先要取土,把土踩得非常黏之后,摆到模型里面去做成砖坯。(板书:取土、和泥、塑型)传统的做法是先放在太阳底下晒干,然后放到炉内高温烧制。(板书:烧制)烧制之后,从炉内取出来,就基本成了砖形了,放在室外降温晾晒成形。(板书:晾晒)

师:同桌讨论讨论。

点评:孙老师从“形状、颜色、大小和轻重”四个方面给学生定位,使学生观察有方向。观察最忌空洞和枯燥。孙老师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猜”、“掂”、“折”,从静态的观察进入动态的观察。这不只是观察方式的转变,更是学生参与方式的转变。这一转变使学生从被动参与者成为主动实践者。主动实践带来的心理体验对写作非常重要。“隔岸观火”和“身临其境”大不一样。砖块的形成过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孙老师简要告诉学生砖块的形成过程,并板书“取土、和泥、塑型、烧制、晾晒”,以便于学生写作时用,这就是懂学生。孙老师已经考虑到写作时可能会用到这些知识,这就是懂写作。

(三)

师:说说你们的想法。

生:我觉得从泥土变成砖块要经过很多步骤的,就像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一样。

生:我从砖的来历想到了一样食物。做蛋糕也是这样的,一开始是面粉,经过和面,烘制,最后变成一个蛋糕。

5 师:这就是联想。从甲事物想到乙事物,很好!

生:我从柔软的泥土变成坚硬的砖块想到了,人只有学习才能变得有知识。 师:我也想到这个,我们俩心有灵犀一点通啊! 你们是婴儿的时候,是一无所知的,也是像泥土那样那么娇嫩、柔软。泥土可以塑造,我们人也可以塑造,塑造成人才。这叫联想,从砖的来历想到人的成长。

生:砖头可以盖房子。

师:这是砖头的主要用途。(板书:盖房)除了盖房子,砖头还有哪些用途? 生:铺地。

师:让地面变得平平整整。砖还可以怎么用?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生:一是可以做护城墙;二是钉子出来了,可以拿砖头敲;还有炉灶坏了可以用砖头来修。

师:还有补充吗?

生:练功,写字板。

师:很有创意。

生:还可以用来玩跳房子的游戏。

生:可以用来压东西,比如说气球很轻,可以用砖头把拴气球的线压住。 生:可以在砖头上雕刻。

师:砖的用途何其多啊。就像我们人一样,我们人除了干好自己本分的工作之外,还可以做其他很多很多事。

我们不仅能读书还能做家务,唱歌,跳舞,帮助别人。到现在为止,你觉得砖头是个好东西还是坏东西呢?

生:当然是一个好东西。

7 们班级的小才子,好不好?

师:下课。

点评:这堂课真正的教学价值在此。纯粹的观察方法、技术的教学,它对写作作用有限。内在的体验比起外在的观察,于写作而言更重要。从后面学生朗读的精彩语段来看,学生的精彩更多地呈现于他们内在体验而引发的思考。由物及人,最终走向人——人的思考,人的思想,人的智慧,这才是写作的本真所在。一切的观察都为着后面的那个“人”。这就是深度。作文课不能只关注观察之类的技能,要在思考上、思想上关注学生成长,要关注写作文的那个“人”的精神成长,这是当前作文教学极须关注的。孙老师给我们作了示范。一篇好文章离不开一个好题目。一个好题目其实就是一个好的立意,一个好的角度,一个好的切入点。孙老师重视学生拟题能力的培养,学生当堂即有如此练习,真好。

第二课时:讲评课

师:先告诉孙老师,文章应该达到什么要求?

生:我认为好的文章应该是好的成语多,好的句子多,还有字数要够。 生:我觉得文章要有条理,语句要通顺,语句要优美。

师:我同意这位女同学的观点。好文章基本要求,一不是字数多,二不是成语多。条理清楚,语句通顺,把一件事情说清楚,这才是文章的基本要求。什么是好文章呢?你认为好文章的标准是什么?

生:我认为好文章的要求是真善美,还有就是要有好词语,好句子。

师:真善美当然好,是可以概括一切的。但具体地说好文章的要求是什么? 生:写发自内心的想法。

师:听到没有,发自内心的想法,写出你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想法,这是好

8 文章的第一个要求。我再讲两点:一是要吸引别人看,要写得生动、有趣。二是别人看了受到一点启迪。请同桌互相交换,把你认为写得好的地方用波浪线画出来。

(学生互改作文)

师: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别人的作文中不是没有闪光点,而是缺少发现闪光点的眼睛。谁发现同桌闪光点了,请举手!你有一双慧眼吗?

生:我觉得他的“我震惊了,同学们震惊了,在座的所有人都震惊了”,写得特别好,用了排比句。

师;排比句有气势,文章的气势出来了! (对小作者)请你告诉大家这里你为什么用“震惊”这个词?

生:我觉得这样能更好地突出同学们非常惊讶,原本以为是一个非常好的东西,最后却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砖头。

师:谁还找到同桌写得特别好的地方了?

生:(读)没有了砖,就没有楼房,没有墙,没有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掌声)

师:说说好在哪里?

生:用了一个排比的句式„„

师:她会联想。由砖想到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

生:(读)我猛然顿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生的旅途就好像一块块时而平坦,时而凹凸不平的砖块铺成的小径。面对这条小径,你该如何面对种种困难,一路达到胜利的彼岸呢?

9 师:你觉得它好在哪里?

生:因为它给了我们一个人生的启迪。

师:我特别欣赏你,江川,你的名字起得真好,很有气魄。我们来欣赏他写的这段话。第一,从凹凸不平的砖面上,联想到我们的人生道路,这种联想是需要大智慧的;第二欣赏的是从凹凸不平的砖面上,联想到我们人生的种种挫折和困难,这也是要有智慧的;第三欣赏的是他用了一个问号:面对这条小径,你该如何面对种种困难,一路达到胜利的彼岸呢?这样一个问号来结束全文,让读者深思,这样的写法是要有大手笔的!

生:(读) 意志坚强的人,往往能坚强地走过;而意志薄弱的人,往往会怨天尤人。人生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他对人生的态度,面对一个成功者,我们往往看到他成功后的光彩,而很少有人关注他们身后的艰苦奋斗。

师:你欣赏他什么?

生:我欣赏他用了非常好的段落,突出了他的主要内容。

师:(问作者)你想表达什么?

生:我想表达一个人,或者一样物品,只有经过不断的提炼,才能获得成功。 师:这段话是有着深刻的哲理的。冰心曾经写过一首小诗,说:我们往往惊诧于那花朵的鲜艳,那果实的鲜美,但却看不到那些花和果实在没有成为花和果实之前浸透了奋斗的泪水和血汗。你的这段话和冰心的这段话,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生:我觉得这句话比较好:我们有的猜宝石,有的猜南京的雨花石,有的猜砚台,还有的猜„„反正大家猜的是五花八门。

师:好在哪里?

10 生:排比句,有的„„有的„„有的„„,还有词语“五花八门”非常好。 师:她这句话仿佛又把我们带到了第一节课刚开始的情境。对吗?所以,有的时候,我们做一些描写,就能更生动一些。猜宝石的时候,同学是什么反应;猜雨花石的时候,我心中是什么反应;把大家的反应和我的反应都写进去,那就更生动了,更有场景感了,仿佛真的把我们带到了第一堂课大家猜测的情境之中。 师:下面做做小老师,找一段你认为同学写的不够好的地方,帮他改一改。 (师生互改作文)

师:今天这堂课给大家什么启示呢?一块砖头你都会观察,你还有什么东西不会观察啊!如果你会观察,会思考,你一定是一个有内涵、有思想、有品位的学生,能做这样一个人,你一定能度过你的幸福人生。下课。

点评:评讲内容丰繁多样。孙老师将讲评要点定于“吸引别人看,要写得生动、有趣”,“别人看了受到一点启迪”上,这个定位很有意思。从学生相互欣赏的片断来看,定位导向起了很好的作用。

(实录整理:曹婷点评:管建刚)

【评析】

作文训练的五个要点

管建刚

在我看来,一次好的作文训练有以下几个要点:

1.有写作话题,学生不觉得没什么东西可写,学生不再为写什么而发愁。这个时候,学生的写作状态自然会从“写什么”转向“怎么写”;这就像“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人们想得最多的是解决温饱问题。等吃饱穿暖不成问题了,人自然会走向更高的需要,精神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写作也是如此。孙老师以

11 小小砖块解决学生的“写什么”,确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教学魅力,它也启迪我们,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并不难。

2.有写作状态。写作这东西是讲究状态的。不在状态里,作家也写不出啥东西来。在状态里,想表达,想拿起笔来写,后进学生也能写出很精彩的话语来,只是错字别字多一点罢了。孙老师课的魅力,在于他的亲切,他的幽默,他的鼓励,他的智慧理答,这一切非预设的教学机智所呈现出的教学民主,给学生营造了一个美好的写作场:民主,平等,亲切,放松,自在。

3.有写作技能。对小学生来讲,写作有技能。老舍说写作是“无技巧的技巧”,那是走出技巧后的大师感言。初学,要有规矩。近年不提写作技能,是怕一线教师步入为技巧而技巧的教学泥潭。怎样的写作技能的渗透是恰如其分,水到渠成的?看孙老师的课定能给你启迪良多。

4.有写作评点。学生是千里马,老师是伯乐,教师要有发现学生写作才能、写作缺陷的本领。不仅要发现,还要以学生能理解和接受的语言点出来;不仅要点出来,还要能找到弥补学生写作缺陷、发挥学生写作优势的方法、途径和策略。

5.有写作修改。学生作文种类不少:大作文、小作文、考试作文、上级征文、周记或日记,平均而言,每星期要写上一两篇,写作量并不少。学生少的是“改”,主动的“改”,有成效的“改”。孙老师课上让学生互改,限于时间关系,没有充分展开,但其“修改”意识,十分清晰,马马虎虎写三篇,不如扎扎实实改一篇。

12


相关作文

  • 写作文就是写生活作文4300字
  • 写作文就是写生活 [摘要]作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是作文教学的奠基石.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产生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到社会大环境中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要切切实实地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使孩子们都能用自己的笔去抒写他们真实的生活. [关键词]兴趣:生 ...

  • 怎样指导学生写作文作文1600字
  • 怎样指导学生写作文 摘要:小学生怕写作文,常常觉得无话可写.古人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确,不经过认真观察.不去体验生活,就谈不上有真情实感,也不会有丰富的积累.要写好作文,我认为如何教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生活是作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观察生活 体验生活 ...

  •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作文5900字
  •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一个人来说,无论在学校里还是到社会,作文总是十分重要的.说话.交际.写报告.通书信.订合同,要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都离不开作文的基础.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当成 ...

  • 起步作文教学初探作文1500字
  • 起步作文教学初探(转载)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而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也是决定学生走稳习作之路的关键一步.我在教学中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做起,切实把好学生习作起步关: 一. 善于观察,积累素 ...

  • 小学作文教学作文2600字
  • 1 小学作文教学的体会 小学教师:宁德富 针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出现的"学生怕写,教师难教"这一现象.我认为:只要教师用科学的方法去培养和指导学生,教师不难教,学生也不怕写.其实,小学作文教学的灵魂可用一句话总结:就是"生活.观察和能力" . 一." ...

  • 读书笔记三作文1600字
  • 读书笔记(三) 观察事物,积累素材 甑山小学 查君书 写作文时,学生常感到无话可说.到底原因何在? 读了<学生学习内容疑难问题解析>模块三:作文教学,我茅塞顿开.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作文素材积累的不够多,那么,作文素材应该如何积累呢? 作文素材积累有什么方法呢? 从学生的情况分析, ...

  • 清大学习吧创造力作文小学生作文-写日记作文2000字
  • 清大学习吧创造力作文|小学生作文-写日记 日记是自己每天生活的真实记录.写日记就是把自己当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特别是自己做过的有意义的事情记下来.那么, 如何让学生写好日记呢? 清大学习吧创造力作文的老师对学生说:"日记的材料来源于生活,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那么我们目记的选材也应 ...

  • 浅谈三年级起步作文作文2900字
  • 浅谈三年级起步作文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 ...

  • 谈小学作文入门教学作文2000字
  • 谈 小 学 生 作 文 入 门 教 学 内容摘要:作文难写,作文难教.归结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习作不得法.不留心生活.不善于观察.不会构思.不善表达所致.这与作文入门的指导有很大的关系.教师要明确小学写作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从观察入手,使学生言之有物:引导学生学习一些优美的习作范文,积累好 ...

  •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改革论文作文2700字
  •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改革论文 大通县长宁镇上鲍小学 孙文红 新课程改革涉及教学的各个方面,其中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识新课程改革中的主要内容. 过去,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其一,多年的"教师命题--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学生看分"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小学生的思维发展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