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移民火星"是骗局为时过早作文3100字

初三作文

近日,多位华人入围“火星一号”移民计划候选名单。这个思维辽阔、志向宏伟的计划,真的如一些人质疑的那样,是低级骗局?

“火星一号”志向远大,却流言缠身

“火星一号”立志殖民火星,吸引了不少志愿者

年,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提出,面对地球有限的资源和不断膨胀的人口,人类长期生存的唯一机会不是留在地球,而是向外太空寻找出路。他预测年,人类将实现火星移民。霍金负责预测,有人负责执行。

2012年年底,荷兰一家私人公司“火星一号”启动“有去无回登陆火星计划”,他们预计于2018年将无人驾驶汽车发送到火星上,在2024年将首批4名火星宇航员发射升空,并于2025年初步完成火星永久殖民地建设,此后每两年都将输送4名宇航员到火星,并最终达到有40人定居火星的目标。

华人入选者看起来似科幻小说,但不乏响应者。从2013年4月开始的招募,到当年8月截止,报名者超过20万,分布在140个国家。在经过两轮筛选后,近日,产生了共计100人的大名单,其中有4位华人。

人类中,不乏好奇心强者,这些人对于未知领域更有探求的精神,似乎没有什么项目能比“移民火星”对他们的吸引更大。

先驱性事业,一定不乏骗局质疑

历来,我们都会给先驱者以足够的敬意,因为他们对生命可能性的开拓和自身承担的风险都足够大。同时,先驱性事业,也难逃骗局、异想天开的质疑。“火星一号”也一样,从公布项目至今,“是骗钱游戏还是科学计划

”的争论就不绝于耳。

因科技骗局在国内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媒体对此类非官方行为也较为敏感,这种争论,在国内尤甚。翻看过去的报道,类似“报名费不能退”、“注册地址成谜”、“仅一名员工”这些信息广泛传播,让“先驱性事业”沾染了浓浓的民科气息。

在这次4位华人入围大名单的消息公布后,依然有媒体祭出陈年旧账,认为“移民火星计划很有可能是一场商业骗局。”

这些流言,基本不靠谱

国内媒体质疑的问题,比较低级,稍做功课就可释疑

一些来自中国官媒的报道,提出了三个质疑:注册地址成谜、仅一名员工、报名费不能退。现在就探究一下,这三个质疑能否成立。

据报道称,推出“移民火星”计划的公司“火星一号”,雇员仅一人,注册地址是一处民居,并且现场没有任何人办公。这些描述,都指向这家公司很山寨。

实际上,这种质疑并不成立。法国媒体曾在2013年报道过“火星一号”的公司为何注册在民居,因为“火星一号的办公地点是在一栋写字楼里,但根据荷兰法律,这个地址不能注册公司,所以兰斯多普(该公司负责人)选择了自家作为公司注册地址”,同时,“该机构的核心团队已经有了10名成员,均是来自于各自行业的顶级人才,其中不乏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ESA(欧洲航天局)前员工。”

该公司实际的办公地点再看关于收费问题的指责。被国内媒体攻击最多的还是“注册费不能退”,“光中国的申请就有1万多人,每人11美元,总计10多万美元的报名费打了水漂”,这种指责,直接指向这家公司用报名费大肆敛财。

实际上,在该公司官网上FAQ(常见问题解答)页面里,已经说明注册费不会返还,且收取的这些注册费,是为了网站建设、日常维护。另外,媒体所谓的中国“上万名”报名者,仅仅是通过邮件注册的申请者人数,但注册并不收费。国内真正成功交费并上传视频的报名者,不到100人。况且,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估算,这个项目若想实现,至少需要费用60亿美元,而从报名费来看,国别不同费用不同(美国38美元,中国11美元),即使报名的20万人都付费,也是杯水车薪。

从实操角度看,移民火星计划极可能流产,但这不能证实欺骗

综合多方权威分析,移民火星计划如期实施几无可能

去年年底,麻省理工学院利用荷兰“火星一号”公司的数据,完成一份35页的报告,这份报告是由航空航天工程系统学大佬奥利弗·德维克

de

领衔的,权威性可观。该报告认为,虽然火星探测器“凤凰号”在2008年发现了一些证据,推测火星表面存在冰(意味未来的移民可以靠融化冰来制作饮用水),但是根据麻省理工学院的分析,现有的在地球上煮水的技术,目前还不能在太空中直接使用,要实际操作还需要一些新技术的诞生,但是“火星一号”尚未提供解决方案。

另外,根据“火星一号”的计划,人们将在火星上栽种植物以获取食物。但该研究小组认为,植物制造的氧气过剩将引起严重火灾。虽然氮气可以将氧气的量降低到安全水平,但火星的大气中仅含3%的氮气,因此,该小组称,如果从地球带过去的氮气用光了,人们的生存时间“不会超过10周”。

这样看来,且不谈载人登陆火星的技术什么时候能成熟,仅仅是水和食物这两项永久生存的必需品,都无法解决。

今年2月,英国《焦点》杂志也以封面文章《前往火星的单程之旅》访谈各路专家,介绍这个项目“不是妄想,但技术问题有待解决”。比如,生活在火星的宇航员所体验的重力,只有地球重力的大约三分之一。而失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骨骼和肌肉会迅速损耗。根据对国际空间站中14个宇航员的研究表明,在太空中停留4至6个月,骨质流失表现最明显的髋部流失速率为月。因此,在历经7个月的飞行到达火星后,骨质流失在最坏的情况下将损失这些问题,目前都还没有解决方法。

定居火星的计划,目前看来希望渺茫如此看来,未来如果只是派几个宇航员去火星一趟,然后回来,还是有可能实现的。但是,“火星一号”项目是计划在火星上建定居点,要想实现人在火星上生存,面临的技术问题要复杂得多,如期实现几无可能。

无法如期完成计划,不代表就是欺骗

有人认为“打着宏大远景,激起无数人探索宇宙激情的计划,结果一开始就是个以商业开发为目的的噱头,这很伤害人的热情。”

可是,早在2013年,项目启动后不久,“火星一号”创始人在接受荷兰媒体采访时,就已经表明“难以如期完成计划”,坦承“没有任何对于项目进度的保证,只是计划而已”。

航天领域充满变数,任何航天计划出现延期都正常,像嫦娥、天宫、长征五号等,也都未按最初的时间节点进行。把“收费不退还”公示、把“难以如期完成计划”如实告诉志愿者,已经说明该计划的诚意和自主选择性,唯一要确保的就是“科学冒险不能拿人的生命作抵押品”。至于这是不是“商业炒作”和这是不是“骗局”,完全不是同一个问题。

最值得赞赏的,是该计划对航天举国体制的突破

未来靠举国体制操办航空航天事业,可能也应该逐步减少

美国民营太空运输公司创始人认为,各国航天机构都深受官僚主义的束缚,造成航天发射费用居高不下。而更灵活的商业公司开展航天活动,可以大幅度降低费用。美国虽然具有发达的航天工业,但长期以来坐吃政府合同不思进取,已经日益暮气沉沉,从子系统到火箭飞船的成本都严重虚高。

有人可能会说,航空航天领域投资巨大,收益不明确,技术复杂,民营公司何来资金和动力去关注这块?就以“火星一号”为例,其本身不具备任何研发制造航天器的能力,所有的技术都是依靠目前蓬勃发展的商业航天公司;同时,它希望靠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来支撑太空探索事业,试图通过电视选秀、捐赠等方式来募集资金。不管是否募集成功,都算是一种尝试。

纵观人类航天史,私人项目“坐享其成”居多,主动探索少见。这种局面,可能很难再持续下去局长查尔斯·博尔登认为“由于拮据的财政预算,导致几十年来发展太空技术的投资严重不足,要想改变NASA现状并使之在创新与载人航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需要让私人机构积充分参与进来。”

可以肯定的是,航天领域的举国体制,对创新而言,是阻碍不是鼓励。

结语在很多领域,我们民众和媒体的思维都要变,说不定哪一天,航空航天的那些事,全靠私人公司玩。

近日,多位华人入围“火星一号”移民计划候选名单。这个思维辽阔、志向宏伟的计划,真的如一些人质疑的那样,是低级骗局?

“火星一号”志向远大,却流言缠身

“火星一号”立志殖民火星,吸引了不少志愿者

年,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提出,面对地球有限的资源和不断膨胀的人口,人类长期生存的唯一机会不是留在地球,而是向外太空寻找出路。他预测年,人类将实现火星移民。霍金负责预测,有人负责执行。

2012年年底,荷兰一家私人公司“火星一号”启动“有去无回登陆火星计划”,他们预计于2018年将无人驾驶汽车发送到火星上,在2024年将首批4名火星宇航员发射升空,并于2025年初步完成火星永久殖民地建设,此后每两年都将输送4名宇航员到火星,并最终达到有40人定居火星的目标。

华人入选者看起来似科幻小说,但不乏响应者。从2013年4月开始的招募,到当年8月截止,报名者超过20万,分布在140个国家。在经过两轮筛选后,近日,产生了共计100人的大名单,其中有4位华人。

人类中,不乏好奇心强者,这些人对于未知领域更有探求的精神,似乎没有什么项目能比“移民火星”对他们的吸引更大。

先驱性事业,一定不乏骗局质疑

历来,我们都会给先驱者以足够的敬意,因为他们对生命可能性的开拓和自身承担的风险都足够大。同时,先驱性事业,也难逃骗局、异想天开的质疑。“火星一号”也一样,从公布项目至今,“是骗钱游戏还是科学计划

”的争论就不绝于耳。

因科技骗局在国内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媒体对此类非官方行为也较为敏感,这种争论,在国内尤甚。翻看过去的报道,类似“报名费不能退”、“注册地址成谜”、“仅一名员工”这些信息广泛传播,让“先驱性事业”沾染了浓浓的民科气息。

在这次4位华人入围大名单的消息公布后,依然有媒体祭出陈年旧账,认为“移民火星计划很有可能是一场商业骗局。”

这些流言,基本不靠谱

国内媒体质疑的问题,比较低级,稍做功课就可释疑

一些来自中国官媒的报道,提出了三个质疑:注册地址成谜、仅一名员工、报名费不能退。现在就探究一下,这三个质疑能否成立。

据报道称,推出“移民火星”计划的公司“火星一号”,雇员仅一人,注册地址是一处民居,并且现场没有任何人办公。这些描述,都指向这家公司很山寨。

实际上,这种质疑并不成立。法国媒体曾在2013年报道过“火星一号”的公司为何注册在民居,因为“火星一号的办公地点是在一栋写字楼里,但根据荷兰法律,这个地址不能注册公司,所以兰斯多普(该公司负责人)选择了自家作为公司注册地址”,同时,“该机构的核心团队已经有了10名成员,均是来自于各自行业的顶级人才,其中不乏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ESA(欧洲航天局)前员工。”

该公司实际的办公地点再看关于收费问题的指责。被国内媒体攻击最多的还是“注册费不能退”,“光中国的申请就有1万多人,每人11美元,总计10多万美元的报名费打了水漂”,这种指责,直接指向这家公司用报名费大肆敛财。

实际上,在该公司官网上FAQ(常见问题解答)页面里,已经说明注册费不会返还,且收取的这些注册费,是为了网站建设、日常维护。另外,媒体所谓的中国“上万名”报名者,仅仅是通过邮件注册的申请者人数,但注册并不收费。国内真正成功交费并上传视频的报名者,不到100人。况且,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估算,这个项目若想实现,至少需要费用60亿美元,而从报名费来看,国别不同费用不同(美国38美元,中国11美元),即使报名的20万人都付费,也是杯水车薪。

从实操角度看,移民火星计划极可能流产,但这不能证实欺骗

综合多方权威分析,移民火星计划如期实施几无可能

去年年底,麻省理工学院利用荷兰“火星一号”公司的数据,完成一份35页的报告,这份报告是由航空航天工程系统学大佬奥利弗·德维克

de

领衔的,权威性可观。该报告认为,虽然火星探测器“凤凰号”在2008年发现了一些证据,推测火星表面存在冰(意味未来的移民可以靠融化冰来制作饮用水),但是根据麻省理工学院的分析,现有的在地球上煮水的技术,目前还不能在太空中直接使用,要实际操作还需要一些新技术的诞生,但是“火星一号”尚未提供解决方案。

另外,根据“火星一号”的计划,人们将在火星上栽种植物以获取食物。但该研究小组认为,植物制造的氧气过剩将引起严重火灾。虽然氮气可以将氧气的量降低到安全水平,但火星的大气中仅含3%的氮气,因此,该小组称,如果从地球带过去的氮气用光了,人们的生存时间“不会超过10周”。

这样看来,且不谈载人登陆火星的技术什么时候能成熟,仅仅是水和食物这两项永久生存的必需品,都无法解决。

今年2月,英国《焦点》杂志也以封面文章《前往火星的单程之旅》访谈各路专家,介绍这个项目“不是妄想,但技术问题有待解决”。比如,生活在火星的宇航员所体验的重力,只有地球重力的大约三分之一。而失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骨骼和肌肉会迅速损耗。根据对国际空间站中14个宇航员的研究表明,在太空中停留4至6个月,骨质流失表现最明显的髋部流失速率为月。因此,在历经7个月的飞行到达火星后,骨质流失在最坏的情况下将损失这些问题,目前都还没有解决方法。

定居火星的计划,目前看来希望渺茫如此看来,未来如果只是派几个宇航员去火星一趟,然后回来,还是有可能实现的。但是,“火星一号”项目是计划在火星上建定居点,要想实现人在火星上生存,面临的技术问题要复杂得多,如期实现几无可能。

无法如期完成计划,不代表就是欺骗

有人认为“打着宏大远景,激起无数人探索宇宙激情的计划,结果一开始就是个以商业开发为目的的噱头,这很伤害人的热情。”

可是,早在2013年,项目启动后不久,“火星一号”创始人在接受荷兰媒体采访时,就已经表明“难以如期完成计划”,坦承“没有任何对于项目进度的保证,只是计划而已”。

航天领域充满变数,任何航天计划出现延期都正常,像嫦娥、天宫、长征五号等,也都未按最初的时间节点进行。把“收费不退还”公示、把“难以如期完成计划”如实告诉志愿者,已经说明该计划的诚意和自主选择性,唯一要确保的就是“科学冒险不能拿人的生命作抵押品”。至于这是不是“商业炒作”和这是不是“骗局”,完全不是同一个问题。

最值得赞赏的,是该计划对航天举国体制的突破

未来靠举国体制操办航空航天事业,可能也应该逐步减少

美国民营太空运输公司创始人认为,各国航天机构都深受官僚主义的束缚,造成航天发射费用居高不下。而更灵活的商业公司开展航天活动,可以大幅度降低费用。美国虽然具有发达的航天工业,但长期以来坐吃政府合同不思进取,已经日益暮气沉沉,从子系统到火箭飞船的成本都严重虚高。

有人可能会说,航空航天领域投资巨大,收益不明确,技术复杂,民营公司何来资金和动力去关注这块?就以“火星一号”为例,其本身不具备任何研发制造航天器的能力,所有的技术都是依靠目前蓬勃发展的商业航天公司;同时,它希望靠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来支撑太空探索事业,试图通过电视选秀、捐赠等方式来募集资金。不管是否募集成功,都算是一种尝试。

纵观人类航天史,私人项目“坐享其成”居多,主动探索少见。这种局面,可能很难再持续下去局长查尔斯·博尔登认为“由于拮据的财政预算,导致几十年来发展太空技术的投资严重不足,要想改变NASA现状并使之在创新与载人航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需要让私人机构积充分参与进来。”

可以肯定的是,航天领域的举国体制,对创新而言,是阻碍不是鼓励。

结语在很多领域,我们民众和媒体的思维都要变,说不定哪一天,航空航天的那些事,全靠私人公司玩。


相关作文

  • 移民风波作文400字
  • 今天是2035年.我是一名博士."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我正在计算机房里十指如飞,轻轻地敲击着键盘时,手机铃声响起了.我一看,原来是炎博士打来的."请到实验室来一趟."电话那边的声音似乎非常沉重. "什么?"我惊讶的说.原来是炎博士说要 ...

  • 2080地球大移民作文700字
  • "赶紧到科学院去,研制航天飞船去.快点!"哼!我能慢点吗?只不过是一次移民,把你兴奋的! 吃完早餐,我叫了车走了,你猜我为啥这么着急,是因为我们马上就要移民了.当时,我已是中国乃至全世界航空公司的董事长,科学院的全体工作人员都投入紧张的工作中.研究出庞大的飞船,要把全世界人民都移 ...

  • 生活在火星上作文1200字
  • 我生活在火星上,和一些美得出奇的"大怪物"--火星人生活在一起,你想了解他们的生活吗?请听我讲. 说他们美得出奇,一点也不夸张.男的:粗粗的眉毛,高高的鼻梁,古铜色的皮肤,高挑的身材,应该算是标准的美男子.女的:又细又长的柳叶眉,光滑俏挺的小鼻子,粉红色的嘴巴,乌黑透亮的头发,白 ...

  • 火星,未来星作文1400字
  • "轰一声巨响,飞船已经在火星安全着陆,我于2040年作为第5批移民来到火星.这时飞船里响起工作人员温和的声音:"想必大家都知道,由于人类过度发展,造成地球资源枯竭且环境不断恶化,所以大家才会被移民来火星.好,请大家穿上身边的衣服,排好队,下飞船." 哇,一出飞船,一片绿 ...

  • 移民月球作文500字
  • 2350年,地球上已经爆满了,楼房也从以前的30多层到了现在的300多层了.但是因为各种 原因,不得不把一大部分人移民到火星.金星.木星.和月球去,但送去的全是自愿的. 2350年6月1日,我是来自在地球的第七批来到月球的小移民,我们坐在航天飞船上,我心里特别激动.我在想月球上有空气吗?有水吗?有引 ...

  • 航天事业,飞速提高作文500字
  • 飞到太空或是月球上去看看,研究某些物品的性质,这是我国航天事业的一个重大梦想,这个梦想虽已实现,但又有些科学家想,在火星和月球上修建移民基地,让人们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住.可是,这还只是设想,要想实现起来,还是艰难无比的.但是,我相信我国的航天技术一定能达到这个境界,把梦想变为现实.看,这个设想的实现 ...

  • 假如我会克隆作文400字
  • 20年后,地球的人口剧增,地球上的可用资源极其匮乏,眼看着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就要消失,人类自然而然就无法生存下去了.我作为一名享誉世界的克隆专家,不能无动于衷. 我与同事们商量过后,决心在外太空在克隆一个地球.我们在茫茫宇宙中经过勘测,认为在火星克隆十分合适.我们认为火星上首先是温度合适,二是火星上 ...

  • 太空遨游记作文500字
  • 2030年的时候,火箭上天已经成为一种极为普通的一件事,人们可以随意的坐上火箭飞向宇宙.这不,我正坐在火箭上,准备向宇宙出发,当时我心情很紧张. 伴随着出发.这一刹那间,我们便向上冲去,过了几分钟我已经漂起来了,这时我向窗外望去,我发现自己和火箭已经在一个有着无数星球,星系,星团的宇宙,一个大火球在 ...

  • 我的2020年作文500字
  • 2020年我马上就大学毕业了,我决定向星球移民曙申请移民月球,经过十二年的开发,人类在月球上的发展已经由一个小小的工作站发展为一个高科技城市,欧洲在月球上建立的诺亚方舟工作站已成了月球上的博物馆,欧航局和中国政府正一起着手开发月球西部的智能住宅区,月球东部已经是个热闹的城市了,俄罗斯则开发了很多先进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