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举考试三部曲作文1600字

初一作文

中国科举考试三部曲

我国古代的国家考试——科举,自清朝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恩科举行过后,即行废止,距今才不过短短100年的时间,但很多人对科举考试制度都一知半解,以为考上了秀才,便可以考举人,考中了举人之后,就可以到京城考进士;其实这过程并不那么简单。

考生需通过县考、府考和院考之后,才能取得秀才资格。秀才考试,称为童试。童试通过之后,再参加府试;府试通过之后,才能参加院试。县试和府试分别由知县和知府主持,院试则必须由钦派的学政主持。童试每三年举行两次,大县录取三四十名,中县二三十名,小县十余名。

考上秀才之后,可免服兵役,见地方官可以站着回话,非经黜革功名,不得施以笞刑;但秀才也有一项义务,就是每年要参加岁考。岁考不及格的要受到申斥。严重的要取消秀才功名,所以古代就有“秀才怕岁考”的谚语。

秀才再经过考试或选拔,绩优者称“贡生”,包括岁贡、恩贡、副贡、优贡和拔贡,合称五贡。

清制,凡岁考成绩优异的秀才,可以领取公家发给的伙食费,称之为“廪生”。府、州、县每岁或数岁得选拔廪生一两人,保送到京师,入国子监肄业,称之为“岁贡”。

“恩贡”,是指国家有庆典或登极诏书,凡该年当上贡生者,皆称恩贡。 “副贡”是指各省乡试录取正榜的举人之外,另外录取的副榜,准作贡生,进入国子监肄业。

清制,每隔三年,各省可选拔秀才中品学俱优者,经学政考定,会同巡抚保送,名额二人至六人不等,贡入京师,经过朝考后,绩优列一等者,派任知县,二等者任教职,三等者任训导,谓之“优贡”。

清制每隔12年,各州县可选秀才中品学俱优者贡入京师,谓之“拔贡”。拔贡经礼部奏请廷试,取入第一、二等者,在保和殿复试,绩优列一、二等者,以七品小京官或知县、教职任用。

乡试每三年举办一次,逢子、卯、午、酉年的八月举行,因时逢秋季,故称“秋闱”。各省秀才集中在省会的贡院中考试,但不是所有的秀才都有资格应试,必须在各州、县学政举办的科考中名列第一、二、三等者才有资格参加。

乡试录取者为“举人”。各省名额依人口多寡、文风高下及赋税轻重而定。清代顺天(河北省) 及江南(江苏、安徽两省) 各录取120名,浙江、江西、福建各录取八九十名,广东、河南、山东、山西、四川各录取六七十名,云南、湖北、湖南、广西各录取四五十名,贵州、陕西、甘肃各录取三四十名。

乡试中试的举人,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叫亚元,第三名至第五名称经魁,第六名叫亚魁,第七名以下,均称文魁。

新科举人由各省布政司发给第二年赴京师参加会试的车马费及购置顶戴、衣帽及匾额的费用,秀才穿着的蓝绸青缘袍可以脱下,换穿青绸蓝缘袍的举人服,帽饰也由银雀改衔金雀。

会试照例在乡试举行过后的第二年三月举行,由礼部主持,通称“春闱”。这是科举考试最重要的一场考试,录取率也最低,会试录取的称“贡士”,有了贡士资格,就能参加最后一关考试——殿试。

殿试等第分一甲、二甲和三甲。所有参加会试合格的贡士均可列名,除一甲三名外,二甲和三甲的人数各科不一,大体二甲约一百余名,三甲约二百余名。一甲第一名称状元,赐进士及第。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均称赐进士及第。二甲进士称赐进士出身,第一名叫传胪,三甲进士称同进士出身。

清朝各种科举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是叫正科。如果逢国家有重大庆典,如皇太后、皇帝万寿、皇帝登极、大婚、大规模凯旋,有恩诏颁布的年份,加考一科,曰恩科。恩科如逢正科之年,则以正科为恩科,正科或于先一年举行,或于第二年补行。但也有正科与恩科合并举行者,谓之恩正并科,简称并科。

整个清朝,共举行过112科考试。除了正科和恩科之外,也举行过类似今天普通考试和高等考试之外的特种考试。像康熙年间为纂修明史特开的博学鸿词科,乾隆年间为辑录四库全书召开的特科,以及光绪二十七年为罗致经济、货币和金融人才而举行的经济特科等。

中国科举考试三部曲

我国古代的国家考试——科举,自清朝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恩科举行过后,即行废止,距今才不过短短100年的时间,但很多人对科举考试制度都一知半解,以为考上了秀才,便可以考举人,考中了举人之后,就可以到京城考进士;其实这过程并不那么简单。

考生需通过县考、府考和院考之后,才能取得秀才资格。秀才考试,称为童试。童试通过之后,再参加府试;府试通过之后,才能参加院试。县试和府试分别由知县和知府主持,院试则必须由钦派的学政主持。童试每三年举行两次,大县录取三四十名,中县二三十名,小县十余名。

考上秀才之后,可免服兵役,见地方官可以站着回话,非经黜革功名,不得施以笞刑;但秀才也有一项义务,就是每年要参加岁考。岁考不及格的要受到申斥。严重的要取消秀才功名,所以古代就有“秀才怕岁考”的谚语。

秀才再经过考试或选拔,绩优者称“贡生”,包括岁贡、恩贡、副贡、优贡和拔贡,合称五贡。

清制,凡岁考成绩优异的秀才,可以领取公家发给的伙食费,称之为“廪生”。府、州、县每岁或数岁得选拔廪生一两人,保送到京师,入国子监肄业,称之为“岁贡”。

“恩贡”,是指国家有庆典或登极诏书,凡该年当上贡生者,皆称恩贡。 “副贡”是指各省乡试录取正榜的举人之外,另外录取的副榜,准作贡生,进入国子监肄业。

清制,每隔三年,各省可选拔秀才中品学俱优者,经学政考定,会同巡抚保送,名额二人至六人不等,贡入京师,经过朝考后,绩优列一等者,派任知县,二等者任教职,三等者任训导,谓之“优贡”。

清制每隔12年,各州县可选秀才中品学俱优者贡入京师,谓之“拔贡”。拔贡经礼部奏请廷试,取入第一、二等者,在保和殿复试,绩优列一、二等者,以七品小京官或知县、教职任用。

乡试每三年举办一次,逢子、卯、午、酉年的八月举行,因时逢秋季,故称“秋闱”。各省秀才集中在省会的贡院中考试,但不是所有的秀才都有资格应试,必须在各州、县学政举办的科考中名列第一、二、三等者才有资格参加。

乡试录取者为“举人”。各省名额依人口多寡、文风高下及赋税轻重而定。清代顺天(河北省) 及江南(江苏、安徽两省) 各录取120名,浙江、江西、福建各录取八九十名,广东、河南、山东、山西、四川各录取六七十名,云南、湖北、湖南、广西各录取四五十名,贵州、陕西、甘肃各录取三四十名。

乡试中试的举人,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叫亚元,第三名至第五名称经魁,第六名叫亚魁,第七名以下,均称文魁。

新科举人由各省布政司发给第二年赴京师参加会试的车马费及购置顶戴、衣帽及匾额的费用,秀才穿着的蓝绸青缘袍可以脱下,换穿青绸蓝缘袍的举人服,帽饰也由银雀改衔金雀。

会试照例在乡试举行过后的第二年三月举行,由礼部主持,通称“春闱”。这是科举考试最重要的一场考试,录取率也最低,会试录取的称“贡士”,有了贡士资格,就能参加最后一关考试——殿试。

殿试等第分一甲、二甲和三甲。所有参加会试合格的贡士均可列名,除一甲三名外,二甲和三甲的人数各科不一,大体二甲约一百余名,三甲约二百余名。一甲第一名称状元,赐进士及第。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均称赐进士及第。二甲进士称赐进士出身,第一名叫传胪,三甲进士称同进士出身。

清朝各种科举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是叫正科。如果逢国家有重大庆典,如皇太后、皇帝万寿、皇帝登极、大婚、大规模凯旋,有恩诏颁布的年份,加考一科,曰恩科。恩科如逢正科之年,则以正科为恩科,正科或于先一年举行,或于第二年补行。但也有正科与恩科合并举行者,谓之恩正并科,简称并科。

整个清朝,共举行过112科考试。除了正科和恩科之外,也举行过类似今天普通考试和高等考试之外的特种考试。像康熙年间为纂修明史特开的博学鸿词科,乾隆年间为辑录四库全书召开的特科,以及光绪二十七年为罗致经济、货币和金融人才而举行的经济特科等。


相关作文

  • 浅谈科举制的弊利作文1000字
  • 一谈到科举制,我们就想到考试.不错,从隋朝开辟科举,使社会中的平民知识者有了发挥自己才华的机会,也有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社会荣耀的出路. 科举制就像是一把双仞剑,既有它的利,自然也有它的弊端. 科举制是属于开放性的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封建社会前期 ...

  • 孔乙己写作背景作文1600字
  • <孔乙己>这篇小说写于1918年冬,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上.小说反映了在封建科举制度下,一个旧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小说发表于"五•四"运动前夕,这时封建帝制虽然被推翻,但封建势力仍统治全国:封建科举虽然废止,但封建教育仍通过其他地方推行,封 ...

  • [范进中举]学案设计(九年级上册)作文1100字
  • 学习目标: 1.了解<儒林外史>,理解文章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欣赏讽刺艺术.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民的毒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习重难点:目标1.2 课时:3课时 知识超市: 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生在富家名门,他在与 ...

  • 闲谈[儒林外史]作文2200字
  • 闲谈<儒林外史>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简短的几局话,却把这个道理表现的请清楚楚.然而,一批又一批的读书人仍沉醉于"学而优则仕"中.为了金钱,为了财富,他们可以废寝忘食地读书,可以从黑发垂髻考到白 ...

  • 关于桥的成语作文1800字
  • 过河拆桥 拼音: guò hé chāi qiáo 简拼: ghcq 近义词: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反义词: 饮水思源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贬义 解释: 自己过了河,便把桥拆掉.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出处: 元·康进之<李逵负棘>:"你 ...

  • 假如中国没有高考作文1400字
  • 假如中国没有高考 我问一下同学们:"假如中国没有高考,会怎么样?" 几乎所有人都批评高考,说这种考试考的是耐力而不是智力.为了备考,学生大多努力记住过去的考题幵猜测今年的考题.没有人认为这是挑选具有创造力的人才而不是复制者的好办法". 外媒们同时还列举了一些事例以证明其 ...

  • 初中生必备文化常识作文4300字
  • 初中生必备文化文学常识 一.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 ...

  •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作文4200字
  •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析范进和胡屠户的形象(前后对比). 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3.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度的讽刺艺术. 4.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世风. 教学重难点 1.范进.胡屠户的形象对比(重点). 2.认识封建科举制 ...

  • 16.[孔乙己]教案作文4700字
  • 16.<孔乙己>教案 鲁 迅 教学目标: 1. 理解孔乙己这一形象所揭示的社会意义. 2. 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 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4. 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2.理解小说主题 3.理清小说结构线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