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生活节拍(作文指设计)作文6700字

初一作文

感悟生活”节”拍 传承民俗文化

——清明节作文指导

潜江市周矶中学 任桂华

教学设想:将节日中的民风民俗纳入写作的常备题材有三点理由:一、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俗文化,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最鲜明的“活动载体”,节日的内涵往往蕴含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品质、性格,映射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与变迁,反映了当时人们在不同时期的各种美好愿望。随着社会的发展,节日形式会有所改变,节日的内涵却大多不会改变。引导学生在享受节日的欢庆中有意识地理解内涵,是引导学生传承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二、培养观察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写作兴趣,丰富写作素材,深化文章主旨,从写“节日”开始。生活是写作之源,而生活中没有哪项内容有几乎全员参与的传统节日的规模宏大,形式多样。而作为孩子往往是抽象地感觉节日的特殊气氛,懵懵懂懂地过节,他们在满足闲散、热闹的心理需求和口感的物质享受时,很少思考其内涵,也很少能意识地观察、思考别人过节的方式和社会上渲染节日气氛的各种形式。对节日形式因司空见惯而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这从学生枯燥、单调的“某节日见闻”的日记中看出。教育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思考生活,走出狭窄地自我天地,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作文生活化,文化化,应从“过节”开始。三、精神上传承古人,写作上师法前人,教师授之以渔应从节日开始。古代文学作品有不少反映民风民俗的佳作。人教版实验教材有系列安排。教师应抓住这个特点,有效地利用“语文”的工具性,在语文实践活动过程中,品味前人佳作,沐浴民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民风民俗有关知识,传承民俗文化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

3、培养探索精神与实践能力。

4、提高写作能力,让节日民风民俗成为写作的常备题材,使文章更有民族文化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祖国对民族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对本民族非文化遗产的重视。

2、教育学生感恩、孝道,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过程与方法:

1、自主搜集资料,交流提炼信息

2、引导感悟民风民俗的文化精髓,领风俗之美,人情之美。

3、探究有效表情达意、用笔表现民俗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点染民俗或细节描绘,让笔下人、物沐浴民风。

2、拓宽学生写作思维,学会多角度审题、立意、选材。

3、督促学生积累语言和素材,并学会运用。

教学准备:

学生:

1、搜集有关清明的来历、习俗、诗词、故事、图片等。

2、写有关家乡清明见闻或清明上坟经历的日记或节日那天难忘的人与事。

3、讲述已故亲人的难忘事迹或印象深刻的一位亡人(革命烈士、文学泰斗、汶川地震中的感动人物或其他人物等)

教师:

1、学生踏青、祭祀贺龙的照片(课堂回放)

2、将学生搜集整理打印分发。

3、分发初中教材中与民风民俗有关的课文《端午的鸭蛋》(八年级下册)、《社戏》(七年级下册)、《五猖会》(八年级上册)。

教学进程:

一、导语:

同学们,一年的日子,像是一首优雅委婉的乐曲,如河流一般缓缓流淌,大自然鲜明地把它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乐章,它循环往复,永无终止地奏响,而独特的民俗节日就像是人类和着乐章敲打出的节拍,让生活产生了节奏和韵律,变得生动温暖而又满着情趣。

你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呢?

在这些节日里哪一个既是节日又是节气?

二、课余我们搜集了与清明节的有关知识?你对清明节有哪些新的了解呢?

(一)交流内容:[(出示课件1:

1、清明节的来历。

2、清明节习俗

3、家乡清明习俗或见闻。

4、讲述一次难忘的祭祖经历并谈关于亡人的故事。

5、清明节文化内涵。

6、有关清明的诗句,并选择一首品味。]

[课件2: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岁时百问》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农谚)

曾为晋文公剜肉充饥据绝受封的介子推和母亲被烧死在一棵烧焦的老柳树下,晋文公便把他们安葬在此,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到此祭奠,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就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课件3:清明节习俗:、扫暮、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

(课件4:文化内涵:一是‘感恩纪念’,二是‘催护新生’。) (课件3:诗句:

1、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3、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4、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二、师:经国务院批准,2008年,元旦、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均放假三天,举国同庆,在幽长的节拍中充分体味民俗的韵味。我们是如何度过的呢?

回放清明春游照片课件2:

1、祭祀贺龙

2、校长讲述贺龙故事。

3、学生代表献花。

4、瞻仰红军闸。

5、新团圆入团宣誓。

6、分班野炊。

7、自由娱乐场面。

三、谈清明节活动感受。(丰富多彩)

四、作文指导:那么我们如何把过节的经历与感受真实传之于笔呢?

(一)写什么?

看资料:《端午的鸭蛋》、《社戏》、《五猖会》。分别说说这三篇课文写了什么?主题是什么?

师:总结:[出示课件3:以节日为背景,写节日的习俗,写节日见闻、亲身经历,写你最真实的心理感受。既可直写习俗,也可以以习俗为发端,写其它。主旨可表现节日文化内涵,也表达其它思想感情。]

热身训练:通过以上实践活动,你想写点与清明有关的哪些内容呢? (学生交流:上坟祭祖、买花圈、点灯、春游)

(二)怎么让文章笼罩节日的气氛,让笔下人、物沐浴民风。

生读《端午的鸭蛋》、《社戏》、《五猖会》的第一段

思考:这三篇课文开头,你读了有何感受,你获得哪些经验?)

(明确:这三段开头都写到了民风习俗。)

师:第1段介绍了端午的种种风俗(写了6种: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作者先浓墨重彩地大肆描绘“端午”气氛,为主体部分“鸭蛋”设置合理的背景。我们将这种方法暂时叫大笔点染法。“染”即渲染,“点”即文章所写重点。后两段开头也是开篇点染习俗,目的是或交待事情缘由或渲染节日气氛或表达过节心情,为下文作铺垫。

2、此外还可以探索出哪些方法?请看下面两段文字,归纳方法。

[出示课件3:

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吟咏着王维的诗句,菊花的清香在幻觉中徐徐漂浮过来,九九重阳节来临了。时维仲秋,天空晴朗高远,空气清洌干爽,让人心思沉静笃定。遥想故土山水佳盛之地,定是亲朋团聚,言笑晏晏„„]

[出示课件4:]继续泛舟漂流,渐渐木叶脱尽,霜雪时作,江天廖廓。然而尽管风景萧索,空气里却悄悄酝酿着一种欢欣,传递出一种暖意。腊八节。腊八节,古代庆祝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驱逐瘟疫的祭祀仪式,在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欢快登场。]

[归纳:2、引用诗词,反映节日民俗。3、环境描写,突出节日气氛。] 以上三种方法当然只是相对而言,更多的是综合运用,相互融合。

3、总结开头方法:

[出示课件5:落笔清明,民风扑面,

1、大笔点染,渲染气氛。

2、引用诗词,引人入胜

3、环境描写,突出节令]

热身练习:选一种方法写开头,并交流。

[课件展示6:修改下文第一段,恰当补充与清明有关的内容,使文章清明特色更突出,表达意思更明白。

清明时节雨纷纷,果真如此,清明节未到,天空就飘起了小雨。同学们一个个都唉声叹气,愁眉苦脸。]

交流,师点拨。

2、文中细写节日,或泼墨如画浓墨重彩写过节言行,或随意点染突出习俗特点,或描述或引用诗书传说与故事,让文中人、物言行沐浴民风。请看:

[出示课件7:

(1)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

(2)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3)他记扮《水浒传》中人物云:“„„于是分头四出,寻黑矮汉,寻梢长大汉,寻头陀,寻胖大和尚,寻壮妇人,寻姣长妇人,寻青面,寻歪头,寻赤须,寻美髯,寻黑大汉,寻赤脸长须。大索城中;无,则之郭,之村,之山僻,之邻府州县。用重价聘之,得三十六人,梁山泊好汉,个个呵活,臻臻至至]

3、请同学们再从文中找出例子

热身练习1:从众多传统习俗中选一个细写。

练习2:[出示课件8:修改下列文字、丰富文章内容,突出习俗特点。 祭祀仪式完毕,老师便引着我们沿着大堤来到一处树林茂密且临近河的地方。准备野炊。我、李冰洋、李光耀、龚远恒等十个为一组,他们有的去端水,有的去洗菜,有的淘米做饭„„]

生交流,再出示修改示例:

典型交流

(三)师总结写法:

[1、选材立意多角度

2、落笔习俗,民风扑面

3、细节描写,浸润民风

4、巧用资料,锦上添花

5、感悟“节”拍 传承文化]

(四)作业:以“清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五、总结:当代作家韩少功早在1985年率先在一篇论文《文学的" 根" 》中声明:" 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的文化土壤中" ;当代著名散文家余秋雨则走在中华民族的土地上,用其独特的观察力和洞悉力去深思这古老民族的深层文化,用心思细腻的笔触,为这趟华夏文化的巡视结集出《文化苦旅》。是的,一个民族之魂是有根的,一个人的成长是有根的,而这根就是中国悠久的文化。其民俗就是滋养了我们的深厚土染。

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泛舟在时光的河流上,每走过一段距离,船都要停靠一个景色别致的码头,加入一次风格独特的庆典。让我们在感悟生活“节”拍中,用恰当的表达方式,传达独特体验,传承民俗文化。

教学心得:以节日为题材的作文我两个星期连上了两次,用了三课时。第一次是让学生写自己最喜爱的节日。在第一次作文中,学生大多数写的是

较欢快的节日。而体现其欢快气氛和喜欢理由的多数是个人的嬉戏与食物的享受上。如;我最喜爱的节日当然是春节了。一家人吃团年饭时趁爸爸转身去厨房端菜时,我偷偷的掰下一截鞭藏着,等吃完饭后和伙伴们去玩炸牛粪和稀泥。最刺激的是买来“雷王”去别人鱼塘炸鱼。“咔嚓”打火机发出耀眼的光芒。引线“咝”的一声,慢慢地变短变小,我迅速地抛下“雷王”,只见水中先是冒两个气光,然后猛然“轰”地一声响,炸开了,水冒着泡泡,塘中翻出一条白色的鱼,还冒着白烟,我四处察看,见没人,就用木棍拔近河岸拿走。再抽出别人的稻草烧烤。最后,我们个个像个馋猫把鱼吃个精光,嘴上全是黑毛。乍看,这段细节描写还是不错的,但细想,农村孩子固然有自己的乐趣,但喜欢春节的理由停留在个人的嬉戏上,忽视了喜庆团圆等内涵,内容浅显、幼稚,文章却少文化内涵。

第二次习作,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充分体验节日乐趣,在回味中反思节日意义。为了便于训练,我选择了学生共同过节的一段经历——清明踏青。习作就以清明节为话题。先让学生搜集有关清明节的来历、典故、诗词及地方习俗等相关内容。再组织春游,把祭悼革命先烈、入团宣誓、野炊、学生赏春等美好画面拍下来,作为作文指导素材。学生在节日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感受节日内涵,课堂上再回放照片,静心感悟,如老牛反刍,才能真正冷静关注、思索节日内涵。

如何引导学生在习作中融入节日文化内涵,表现文章主旨呢?俗话说:“文成而法定”,阅读并师法前人这类作品,归纳出方法,是有效地指导方法。如八年级下册的《高邮的咸鸭蛋》、《社戏》、《五猖会》等,这三篇课文都对当地的民风风俗进行了或浓或淡的描写,文中人物在沐浴着节日的民风中有个性地活动,展现出鲜明的个性,从中表现作者的感情。那么我通过本次作文训练让学生在特殊的清明时节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的同时,缅怀革命脉先烈,锻炼学生从表到里的思维能力,再通过范文的写作方法的探寻,学会表达情感的途径。通过几次这样的作文指导,提高学生立意选材、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表达生活的能力。

优秀作文:

相约去踏青

周矶中学九(1)班 熊梦露

“清明时节雨纷纷”,果真如此,清明节还未到,天空就飘起了小雨。同学们个个都唉声叹气,愁眉苦脸。

上星期,学校说好今天要春游,同学们兴奋了好一阵。“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此时大自然多美啊:河边垂柳飘拂,河水清澈如明镜,“晶晶然如倩女之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何况还能趁枯枝未腐之时,野炊,啊,真是令人向往。眼见得就要错过。看着那霏霏细雨,同学们正觉得春游无望之际,班主任来了。

“今天,学校决定„„春游。”班主任话音刚落,同学们一下子像炸开了锅。“哇噻!——”如平地一声惊雷,不绝于耳。他们赶紧拿着早已准备好的锅碗瓢盆,丁当作响,排起长龙似的队伍,浩浩荡荡,直奔大堤。

大概是这股热情感动天帝,雨居然渐渐停了,太阳露出笑脸。看着那明净的阳光,心情也豁然开朗。一路上,桃红柳绿,莺歌燕舞,同学们笑声飞扬。 时间溜得仿佛特别快。不一会我们便到达了目的地——田关泵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达十来米的碑。当地人称贺龙纪念碑。贺龙是十大元帅之一,他

对潜江人民的功德有诗为证:““秋雨霏霏水渐寒,将军奋勇下深潭。筑堤堵口留功业,救困扶危百姓安。无限深情洒红土,一双铁臂挽狂澜。东荆河水载恩德,千里平原歌正欢!”我们庄严地静默于碑前,听校长讲述贺龙跳下深潭摸清水情,带领几百名红工筑堤防洪的故事。仿佛看到堤两旁忙碌的红军身影。原来这长龙似是大堤就是当年修建的,当年堵住洪水,保护了堤两岸农田,如今成了我们春游的乐园。我们献上花。然后新团员宣誓。

接着是各班沿着大堤散开,挖灶野炊。老师引着我们来到一处树林茂密且临河的地方。我们这队小组有十人,挖灶、端水、洗菜、淘米„„分工明确。我负责切菜。菜可真丰富:有茄子、豆皮、鱼、香肠„„荤素搭配,样样俱全。李冰洋担任掌勺大厨。不知是谁提到:“清明节应当吃寒食呢。”,同学们都回应道:“你一个人吃吧,哈哈。”说完都笑了起来。想当年,介子推剜肉救主却宁被烧死也不受封,只为激励晋文公励精图治,赢得百姓安居乐业。百姓为了纪念他规定在他烧死的这天禁火吃寒食。张继曾诗中写道: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可今天,“放眼东荆望堤旁,四面炊烟袅袅升”。四百来人沿堤生火造饭,好不壮观。吊古何必寒食呢!

也许是太过兴奋,炒豆皮时,油在锅中烧得久了点,竟把豆皮点着了。看着那雄雄火焰,只见李冰洋赶紧将锅端离火,只一会,火便灭了。“我的豆皮啊!”有人看着那烧焦的豆皮叹息。

“糟了,饭!”李光耀一声大叫。将我们的目光聚集到锡锅. 他赶紧揭开盖子, 一股糊味飘来, “还好, 并没糊多少. ”他自我安慰道. “只是上面是生的, ”我们急忙将饭翻了个面, 接着在余火上蒸一会.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 菜也一盘盘做好, 大地当桌, 灶旁就地铺了一块塑料布。望着绿树林中的这盘盘野味,我们是馋涎欲滴。要炒茄子了。我自告奋勇掌勺,我待锅烧热,放上油。不知怎的,底下的烟味直冲眼睛,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我赶紧跑到一边。他们便帮我炒。

“陈涛,你又在偷吃!”龚远恒一声呵斥。陈涛赶紧放下筷子,分辩道:“我在帮你们尝菜。”

只留下最后一个汤了。正当我忙碌之际。我们小组却起了抢菜风波。个个拿着碗勺,十来个围挤在餐桌前,那景象激烈地无法形容。可惜我要弄汤,走不开,李冰洋高声说道:“给熊梦露留点!”而他却拿着汤碗、大勺,抢得最恐怖。平时妈妈总唠叨我吃饭挑食,可今天,我感到从未有过的食欲。不管了,任火烧汤,我也拿起碗,加入抢饭行列。要不,最后留给我得就只是一锅清汤了。连饭量一向不大的刘伟杰,也偷了两盘菜,躲在一旁想独自吃。我们也端了两旁准备慢享。不到一分钟,别的人发现了,又跑到我们这边来抢。唉,真后悔太淑女。也许吃寒食就不会发生这惨景了。

野餐完后,我们拿着相机三三两两选景留影,有的大堤旁翻跟斗比赛、有的折柳编帽戴在头上映着清水、有的干脆站在依依垂柳的树丫上、还有的趴在堤旁亲吻青草„„啊,大自然的景象美不胜收,我们乐亦无穷!谢谢你,贺龙将军,谢谢你们,英勇的革命前辈们。我们一定会将这块热土建设得更加美好!

(2009年在中央教科所“十一五”重点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科研成果交流中被评为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证书编号:A092036)

感悟生活”节”拍 传承民俗文化

——清明节作文指导

潜江市周矶中学 任桂华

教学设想:将节日中的民风民俗纳入写作的常备题材有三点理由:一、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俗文化,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最鲜明的“活动载体”,节日的内涵往往蕴含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品质、性格,映射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与变迁,反映了当时人们在不同时期的各种美好愿望。随着社会的发展,节日形式会有所改变,节日的内涵却大多不会改变。引导学生在享受节日的欢庆中有意识地理解内涵,是引导学生传承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二、培养观察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写作兴趣,丰富写作素材,深化文章主旨,从写“节日”开始。生活是写作之源,而生活中没有哪项内容有几乎全员参与的传统节日的规模宏大,形式多样。而作为孩子往往是抽象地感觉节日的特殊气氛,懵懵懂懂地过节,他们在满足闲散、热闹的心理需求和口感的物质享受时,很少思考其内涵,也很少能意识地观察、思考别人过节的方式和社会上渲染节日气氛的各种形式。对节日形式因司空见惯而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这从学生枯燥、单调的“某节日见闻”的日记中看出。教育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思考生活,走出狭窄地自我天地,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作文生活化,文化化,应从“过节”开始。三、精神上传承古人,写作上师法前人,教师授之以渔应从节日开始。古代文学作品有不少反映民风民俗的佳作。人教版实验教材有系列安排。教师应抓住这个特点,有效地利用“语文”的工具性,在语文实践活动过程中,品味前人佳作,沐浴民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民风民俗有关知识,传承民俗文化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

3、培养探索精神与实践能力。

4、提高写作能力,让节日民风民俗成为写作的常备题材,使文章更有民族文化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祖国对民族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对本民族非文化遗产的重视。

2、教育学生感恩、孝道,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过程与方法:

1、自主搜集资料,交流提炼信息

2、引导感悟民风民俗的文化精髓,领风俗之美,人情之美。

3、探究有效表情达意、用笔表现民俗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点染民俗或细节描绘,让笔下人、物沐浴民风。

2、拓宽学生写作思维,学会多角度审题、立意、选材。

3、督促学生积累语言和素材,并学会运用。

教学准备:

学生:

1、搜集有关清明的来历、习俗、诗词、故事、图片等。

2、写有关家乡清明见闻或清明上坟经历的日记或节日那天难忘的人与事。

3、讲述已故亲人的难忘事迹或印象深刻的一位亡人(革命烈士、文学泰斗、汶川地震中的感动人物或其他人物等)

教师:

1、学生踏青、祭祀贺龙的照片(课堂回放)

2、将学生搜集整理打印分发。

3、分发初中教材中与民风民俗有关的课文《端午的鸭蛋》(八年级下册)、《社戏》(七年级下册)、《五猖会》(八年级上册)。

教学进程:

一、导语:

同学们,一年的日子,像是一首优雅委婉的乐曲,如河流一般缓缓流淌,大自然鲜明地把它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乐章,它循环往复,永无终止地奏响,而独特的民俗节日就像是人类和着乐章敲打出的节拍,让生活产生了节奏和韵律,变得生动温暖而又满着情趣。

你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呢?

在这些节日里哪一个既是节日又是节气?

二、课余我们搜集了与清明节的有关知识?你对清明节有哪些新的了解呢?

(一)交流内容:[(出示课件1:

1、清明节的来历。

2、清明节习俗

3、家乡清明习俗或见闻。

4、讲述一次难忘的祭祖经历并谈关于亡人的故事。

5、清明节文化内涵。

6、有关清明的诗句,并选择一首品味。]

[课件2: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岁时百问》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农谚)

曾为晋文公剜肉充饥据绝受封的介子推和母亲被烧死在一棵烧焦的老柳树下,晋文公便把他们安葬在此,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到此祭奠,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就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课件3:清明节习俗:、扫暮、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

(课件4:文化内涵:一是‘感恩纪念’,二是‘催护新生’。) (课件3:诗句:

1、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3、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4、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二、师:经国务院批准,2008年,元旦、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均放假三天,举国同庆,在幽长的节拍中充分体味民俗的韵味。我们是如何度过的呢?

回放清明春游照片课件2:

1、祭祀贺龙

2、校长讲述贺龙故事。

3、学生代表献花。

4、瞻仰红军闸。

5、新团圆入团宣誓。

6、分班野炊。

7、自由娱乐场面。

三、谈清明节活动感受。(丰富多彩)

四、作文指导:那么我们如何把过节的经历与感受真实传之于笔呢?

(一)写什么?

看资料:《端午的鸭蛋》、《社戏》、《五猖会》。分别说说这三篇课文写了什么?主题是什么?

师:总结:[出示课件3:以节日为背景,写节日的习俗,写节日见闻、亲身经历,写你最真实的心理感受。既可直写习俗,也可以以习俗为发端,写其它。主旨可表现节日文化内涵,也表达其它思想感情。]

热身训练:通过以上实践活动,你想写点与清明有关的哪些内容呢? (学生交流:上坟祭祖、买花圈、点灯、春游)

(二)怎么让文章笼罩节日的气氛,让笔下人、物沐浴民风。

生读《端午的鸭蛋》、《社戏》、《五猖会》的第一段

思考:这三篇课文开头,你读了有何感受,你获得哪些经验?)

(明确:这三段开头都写到了民风习俗。)

师:第1段介绍了端午的种种风俗(写了6种: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作者先浓墨重彩地大肆描绘“端午”气氛,为主体部分“鸭蛋”设置合理的背景。我们将这种方法暂时叫大笔点染法。“染”即渲染,“点”即文章所写重点。后两段开头也是开篇点染习俗,目的是或交待事情缘由或渲染节日气氛或表达过节心情,为下文作铺垫。

2、此外还可以探索出哪些方法?请看下面两段文字,归纳方法。

[出示课件3:

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吟咏着王维的诗句,菊花的清香在幻觉中徐徐漂浮过来,九九重阳节来临了。时维仲秋,天空晴朗高远,空气清洌干爽,让人心思沉静笃定。遥想故土山水佳盛之地,定是亲朋团聚,言笑晏晏„„]

[出示课件4:]继续泛舟漂流,渐渐木叶脱尽,霜雪时作,江天廖廓。然而尽管风景萧索,空气里却悄悄酝酿着一种欢欣,传递出一种暖意。腊八节。腊八节,古代庆祝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驱逐瘟疫的祭祀仪式,在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欢快登场。]

[归纳:2、引用诗词,反映节日民俗。3、环境描写,突出节日气氛。] 以上三种方法当然只是相对而言,更多的是综合运用,相互融合。

3、总结开头方法:

[出示课件5:落笔清明,民风扑面,

1、大笔点染,渲染气氛。

2、引用诗词,引人入胜

3、环境描写,突出节令]

热身练习:选一种方法写开头,并交流。

[课件展示6:修改下文第一段,恰当补充与清明有关的内容,使文章清明特色更突出,表达意思更明白。

清明时节雨纷纷,果真如此,清明节未到,天空就飘起了小雨。同学们一个个都唉声叹气,愁眉苦脸。]

交流,师点拨。

2、文中细写节日,或泼墨如画浓墨重彩写过节言行,或随意点染突出习俗特点,或描述或引用诗书传说与故事,让文中人、物言行沐浴民风。请看:

[出示课件7:

(1)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

(2)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3)他记扮《水浒传》中人物云:“„„于是分头四出,寻黑矮汉,寻梢长大汉,寻头陀,寻胖大和尚,寻壮妇人,寻姣长妇人,寻青面,寻歪头,寻赤须,寻美髯,寻黑大汉,寻赤脸长须。大索城中;无,则之郭,之村,之山僻,之邻府州县。用重价聘之,得三十六人,梁山泊好汉,个个呵活,臻臻至至]

3、请同学们再从文中找出例子

热身练习1:从众多传统习俗中选一个细写。

练习2:[出示课件8:修改下列文字、丰富文章内容,突出习俗特点。 祭祀仪式完毕,老师便引着我们沿着大堤来到一处树林茂密且临近河的地方。准备野炊。我、李冰洋、李光耀、龚远恒等十个为一组,他们有的去端水,有的去洗菜,有的淘米做饭„„]

生交流,再出示修改示例:

典型交流

(三)师总结写法:

[1、选材立意多角度

2、落笔习俗,民风扑面

3、细节描写,浸润民风

4、巧用资料,锦上添花

5、感悟“节”拍 传承文化]

(四)作业:以“清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五、总结:当代作家韩少功早在1985年率先在一篇论文《文学的" 根" 》中声明:" 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的文化土壤中" ;当代著名散文家余秋雨则走在中华民族的土地上,用其独特的观察力和洞悉力去深思这古老民族的深层文化,用心思细腻的笔触,为这趟华夏文化的巡视结集出《文化苦旅》。是的,一个民族之魂是有根的,一个人的成长是有根的,而这根就是中国悠久的文化。其民俗就是滋养了我们的深厚土染。

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泛舟在时光的河流上,每走过一段距离,船都要停靠一个景色别致的码头,加入一次风格独特的庆典。让我们在感悟生活“节”拍中,用恰当的表达方式,传达独特体验,传承民俗文化。

教学心得:以节日为题材的作文我两个星期连上了两次,用了三课时。第一次是让学生写自己最喜爱的节日。在第一次作文中,学生大多数写的是

较欢快的节日。而体现其欢快气氛和喜欢理由的多数是个人的嬉戏与食物的享受上。如;我最喜爱的节日当然是春节了。一家人吃团年饭时趁爸爸转身去厨房端菜时,我偷偷的掰下一截鞭藏着,等吃完饭后和伙伴们去玩炸牛粪和稀泥。最刺激的是买来“雷王”去别人鱼塘炸鱼。“咔嚓”打火机发出耀眼的光芒。引线“咝”的一声,慢慢地变短变小,我迅速地抛下“雷王”,只见水中先是冒两个气光,然后猛然“轰”地一声响,炸开了,水冒着泡泡,塘中翻出一条白色的鱼,还冒着白烟,我四处察看,见没人,就用木棍拔近河岸拿走。再抽出别人的稻草烧烤。最后,我们个个像个馋猫把鱼吃个精光,嘴上全是黑毛。乍看,这段细节描写还是不错的,但细想,农村孩子固然有自己的乐趣,但喜欢春节的理由停留在个人的嬉戏上,忽视了喜庆团圆等内涵,内容浅显、幼稚,文章却少文化内涵。

第二次习作,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充分体验节日乐趣,在回味中反思节日意义。为了便于训练,我选择了学生共同过节的一段经历——清明踏青。习作就以清明节为话题。先让学生搜集有关清明节的来历、典故、诗词及地方习俗等相关内容。再组织春游,把祭悼革命先烈、入团宣誓、野炊、学生赏春等美好画面拍下来,作为作文指导素材。学生在节日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感受节日内涵,课堂上再回放照片,静心感悟,如老牛反刍,才能真正冷静关注、思索节日内涵。

如何引导学生在习作中融入节日文化内涵,表现文章主旨呢?俗话说:“文成而法定”,阅读并师法前人这类作品,归纳出方法,是有效地指导方法。如八年级下册的《高邮的咸鸭蛋》、《社戏》、《五猖会》等,这三篇课文都对当地的民风风俗进行了或浓或淡的描写,文中人物在沐浴着节日的民风中有个性地活动,展现出鲜明的个性,从中表现作者的感情。那么我通过本次作文训练让学生在特殊的清明时节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的同时,缅怀革命脉先烈,锻炼学生从表到里的思维能力,再通过范文的写作方法的探寻,学会表达情感的途径。通过几次这样的作文指导,提高学生立意选材、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表达生活的能力。

优秀作文:

相约去踏青

周矶中学九(1)班 熊梦露

“清明时节雨纷纷”,果真如此,清明节还未到,天空就飘起了小雨。同学们个个都唉声叹气,愁眉苦脸。

上星期,学校说好今天要春游,同学们兴奋了好一阵。“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此时大自然多美啊:河边垂柳飘拂,河水清澈如明镜,“晶晶然如倩女之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何况还能趁枯枝未腐之时,野炊,啊,真是令人向往。眼见得就要错过。看着那霏霏细雨,同学们正觉得春游无望之际,班主任来了。

“今天,学校决定„„春游。”班主任话音刚落,同学们一下子像炸开了锅。“哇噻!——”如平地一声惊雷,不绝于耳。他们赶紧拿着早已准备好的锅碗瓢盆,丁当作响,排起长龙似的队伍,浩浩荡荡,直奔大堤。

大概是这股热情感动天帝,雨居然渐渐停了,太阳露出笑脸。看着那明净的阳光,心情也豁然开朗。一路上,桃红柳绿,莺歌燕舞,同学们笑声飞扬。 时间溜得仿佛特别快。不一会我们便到达了目的地——田关泵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达十来米的碑。当地人称贺龙纪念碑。贺龙是十大元帅之一,他

对潜江人民的功德有诗为证:““秋雨霏霏水渐寒,将军奋勇下深潭。筑堤堵口留功业,救困扶危百姓安。无限深情洒红土,一双铁臂挽狂澜。东荆河水载恩德,千里平原歌正欢!”我们庄严地静默于碑前,听校长讲述贺龙跳下深潭摸清水情,带领几百名红工筑堤防洪的故事。仿佛看到堤两旁忙碌的红军身影。原来这长龙似是大堤就是当年修建的,当年堵住洪水,保护了堤两岸农田,如今成了我们春游的乐园。我们献上花。然后新团员宣誓。

接着是各班沿着大堤散开,挖灶野炊。老师引着我们来到一处树林茂密且临河的地方。我们这队小组有十人,挖灶、端水、洗菜、淘米„„分工明确。我负责切菜。菜可真丰富:有茄子、豆皮、鱼、香肠„„荤素搭配,样样俱全。李冰洋担任掌勺大厨。不知是谁提到:“清明节应当吃寒食呢。”,同学们都回应道:“你一个人吃吧,哈哈。”说完都笑了起来。想当年,介子推剜肉救主却宁被烧死也不受封,只为激励晋文公励精图治,赢得百姓安居乐业。百姓为了纪念他规定在他烧死的这天禁火吃寒食。张继曾诗中写道: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可今天,“放眼东荆望堤旁,四面炊烟袅袅升”。四百来人沿堤生火造饭,好不壮观。吊古何必寒食呢!

也许是太过兴奋,炒豆皮时,油在锅中烧得久了点,竟把豆皮点着了。看着那雄雄火焰,只见李冰洋赶紧将锅端离火,只一会,火便灭了。“我的豆皮啊!”有人看着那烧焦的豆皮叹息。

“糟了,饭!”李光耀一声大叫。将我们的目光聚集到锡锅. 他赶紧揭开盖子, 一股糊味飘来, “还好, 并没糊多少. ”他自我安慰道. “只是上面是生的, ”我们急忙将饭翻了个面, 接着在余火上蒸一会.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 菜也一盘盘做好, 大地当桌, 灶旁就地铺了一块塑料布。望着绿树林中的这盘盘野味,我们是馋涎欲滴。要炒茄子了。我自告奋勇掌勺,我待锅烧热,放上油。不知怎的,底下的烟味直冲眼睛,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我赶紧跑到一边。他们便帮我炒。

“陈涛,你又在偷吃!”龚远恒一声呵斥。陈涛赶紧放下筷子,分辩道:“我在帮你们尝菜。”

只留下最后一个汤了。正当我忙碌之际。我们小组却起了抢菜风波。个个拿着碗勺,十来个围挤在餐桌前,那景象激烈地无法形容。可惜我要弄汤,走不开,李冰洋高声说道:“给熊梦露留点!”而他却拿着汤碗、大勺,抢得最恐怖。平时妈妈总唠叨我吃饭挑食,可今天,我感到从未有过的食欲。不管了,任火烧汤,我也拿起碗,加入抢饭行列。要不,最后留给我得就只是一锅清汤了。连饭量一向不大的刘伟杰,也偷了两盘菜,躲在一旁想独自吃。我们也端了两旁准备慢享。不到一分钟,别的人发现了,又跑到我们这边来抢。唉,真后悔太淑女。也许吃寒食就不会发生这惨景了。

野餐完后,我们拿着相机三三两两选景留影,有的大堤旁翻跟斗比赛、有的折柳编帽戴在头上映着清水、有的干脆站在依依垂柳的树丫上、还有的趴在堤旁亲吻青草„„啊,大自然的景象美不胜收,我们乐亦无穷!谢谢你,贺龙将军,谢谢你们,英勇的革命前辈们。我们一定会将这块热土建设得更加美好!

(2009年在中央教科所“十一五”重点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科研成果交流中被评为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证书编号:A092036)


相关作文

  • [诗两首]教学设计9--[未选择的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教案作文2200字
  • 课题 <诗两首>创意说明本课是两首译诗,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时可借助于多媒体等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两位诗人有更准确的了解,全面提高文学修养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上个学期我们学习了泰戈尔的诗<金色花>,初步感 ...

  • 快乐其实很简单教案设计作文1500字
  • 1 <快乐其实很简单>教案设计 教 程:活动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是二(2)的胡老师,能和大家一起学 习,我感到十分的快乐.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 曲,请大家欣赏欣赏.(课件播放歌曲<如果幸福你就拍拍 手>.学生边欣赏歌曲,边跟着音乐的节拍跳.) ...

  • 探究 ● 体验 ● 感悟--[赠汪伦]教学实录作文1500字
  • [探究 ● 体验 ● 感悟--<赠汪伦>教学实录] 立体教学观 探究●体验●感悟 --<赠汪伦>教学实录 西华师大附小彭贇 一.质疑导读 板书"李白"(旁打?)师:谁能把想到的告诉大家?生如数家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诗人: 生:他的祖籍在 ...

  • 快乐其实很简单作文0字
  • 1 <快乐其实很简单>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快乐其实很简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一个主题单元"让心灵比天空更博大"的第四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中体会生活中的快乐,形成良好的生活理念: 2.让 ...

  • 1.快乐其实很简单作文2000字
  • 1 <快乐其实很简单>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快乐其实很简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一个主题单元"让心灵比天空更博大"的第四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中体会生活中的快乐,形成良好的生活理念: 2.让 ...

  • 感悟亲情作文教学设计作文4700字
  • 捕捉生活线索诗化亲情体验 --" 感悟亲情" 作文教学说课 杨 慧 叶圣陶和夏丏尊先生在合著的<阅读与写作>中说到:"写作素材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生活,整个生活时时在那里向上发展,写作的素材自会滔滔汩汩地无穷无尽地流注出来,而且常是澄清的."<语 ...

  • 乡村四月的教学设计作文3500字
  •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古诗的教学,是在课堂上与学生穿越时空去感受祖国语言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在语文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强调学习方法的巩固.迁移,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 ...

  • 感悟美好的青春作文900字
  • 小编导语:感悟美好的青春是一篇关于青春的作文,青春是美好的,让我们一同感悟青春.青春总是让人留恋和后悔,留恋那段快乐的青春年华,后悔没有细细品味青春的滋味:青春也是苦涩的,总是让人流下晶莹的泪珠,总是让人感受到离别的痛苦.更多关于青春的作文尽在百度攻略. 轻轻的,轻轻的,青春慢慢地向我走来,像一阵微 ...

  • 九年级下册作文设计作文1300字
  • 1 九年级语文下册作文计划 小河镇一中 刘卫平 2015-3-10 2 九年级下学期作文训练计划 结合新课标对7-9年级写作的要求,我拟定了九年级下学期的作文训练计划. 训练要求: 1.在学生原有基础上继续提高.锻炼写作的基本能力,达到基本写作要求. 2.端正学生写字态度,改变格式不规范,字迹潦草等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