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积累作文3600字

四年级作文

拔苗助长

战国时候,宋国有个农民种了一块地。栽下禾苗后,他希望它很快长高。结出果实。他每天都到地里去看,但禾苗长得很慢,他心里非常着急。怎样才能让禾苗尽快长高呢? 天气很好,艳阳高照,他到地里去把禾苗一一拔高。回家后,他很得意地对家里人说:“累死我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到地里一看,禾苗全枯死了。

评点: 此则寓言从反面生动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遇事如果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能是好心办坏事。

对牛弹琴

曾经有一个叫公明仪的人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先前一样埋头吃草。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虫和牛蝇的叫声,以及失散的小牛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音乐。 对牛弹琴:比喻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 寓意:说话不看对象是不可取的,对蠢人讲道理也是不可取的。

画蛇添足

古代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则有余。让咱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他端起酒壶正要喝,却得意洋洋地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呢!”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那人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脚呢!”说罢,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解释: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倒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给蛇添足的那个人,正是因为做了多余的事,才失掉了到嘴的好酒。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切合实际一点,不要做那些多余的事情。

画龙点睛

张僧繇是梁朝著名的画师。有一次,皇帝命令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龙。不一会儿,两条栩栩如生的龙就出现在墙壁上了。这时皇帝发现这两条龙都没有眼睛,就问张僧繇这是为什么。张僧繇回答说:“画上眼睛的话,它们就会飞走的。”大家不信,皇帝一定要他画上眼睛,张僧繇只好给其中的一条龙点上了眼睛。霎时间,电闪雷鸣,那条龙真的飞走了。

鹤立鸡群

嵇绍是魏晋之际“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儿子,他体态魁伟,聪明英俊,在同伴中非常突出。晋惠帝时,嵇绍官为侍中。当时皇族争权夺利。互相攻杀,史称为“八王之乱”,嵇绍对皇帝始终非常忠诚。有一次都城发生变乱,形势严峻,嵇绍奋不顾身奔进官去。守卫宫门的侍卫张弓搭箭,准备射他。侍卫官望见嵇绍正气凛然的仪青,连忙阻止侍卫,并把弓上的箭抢了下来。不久京城又发生变乱,嵇绍跟随晋惠帝,出兵迎战于汤阳,不幸战败,将士死伤逃亡无数只有嵇绍始终保护着惠帝,不离左右。敌方的飞箭,象雨点般射过来,嵇绍身中数箭,鲜血直流,滴在惠帝的御袍上。嵇绍就这样阵亡了。事后惠帝的侍从要洗去御袍上的血迹,惠帝说“别洗别洗,这是嵇侍中的血啊!”嵇绍在世时,有一次有人对王戌说“昨天在众人中见到嵇绍,气宇轩昂如同野鹤立鸡群之中。”后来就用“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行很突出。

囫囵吞枣

从前有个人看书的时候,总会把书中文章大声念出来,可是他从来不动脑筋想一想书中的道理,还自以为看了很多书,懂得许多道理。有一天,他参加朋友的聚会,大家边吃边聊,其中有一位客人感慨地说:“这世上很少有两全其美的事,就拿吃水果来说,梨对牙齿很好,但是吃了伤胃;枣子能健胃,可惜吃多了会伤牙齿。”大家都觉得很有道理。 这个人为了表现自己的聪明,就接下去说:“这很简单嘛!吃梨子时不要吃进果肉,就不会伤胃;吃枣子时用吞的,就不会伤牙啦!”这时桌上正好有一盘枣子,他便拿起枣子打算直接吞下去。大家怕他噎到,连忙劝他说:“千万别吞,卡在喉咙多危险呀!”同学们,如果读书也像这样囫囵吞枣下去,不用头脑,肯定学不到东西。 于是,人们就以“囫囵吞枣”来比喻学习的时候,没有经过思考就直接接受.

雪中送炭

宋太祖赵匡胤死后,和他一起打过天下,征战沙场的弟弟赵光义继承了王位,史称宋太宗。宋太宗继位后,十分爱护百姓,一心为民谋利,受到人民的拥戴。

这年,寒冷的冬天到来了,漫天鹅毛大雪,天气阴沉,寒风刺骨。尽管宋太宗穿着厚厚的龙袍,还烤着通红的炭火,但还是觉得十分寒冷。于是他命人拿来美酒,想借酒驱寒。他边喝边想:我在皇宫里穿着狐狸皮做的龙袍,烤着炭火, 还是如此冷。那些穷人们,吃不饱不说还没有厚衣服可以御寒,更没有炭火取暖,不知被冻成怎样了?我得想法子帮助他们。

于是宋太宗马上召见开封府尹,命他带上衣食和木炭替自己去慰问那些穷人们。开封府尹马上准备好衣服、粮食和木炭,带上自己的所有随从,挨家挨户发放。只要是家里有困难的,没米没衣服的就给他们送去米和衣服;而那些没有柴烧的给他们送去木炭,让他们烤火取暖。

看到皇帝如此为民着想,穷人们全都非常感动,于是“雪中送炭”这个故事就演变为成语流传下来。

一叶障目

从前,楚国有个书呆子,家里很穷。

一天;他正在看书,忽然看到书上写着:“如果得到螳螂捕捉知了时用来遮身的那片叶子,就可以把自己的身体隐蔽起来,谁也看不见。”于是他想:“如果我能得到那片叶子,那该多好呀!” 从这天起,他整天在树林里转来转去,寻找螳螂捉知了时藏身的叶子。终于有一天,他看到一只螳螂隐身在一片树叶下捕捉知了,他兴奋极了,猛一下扑上去摘下那片叶子,可是,他太激动了,一不小心那叶子掉在地上,与满地的落叶混在一起。他呆了一会,拿来一只簸箕,把地上的落叶全都收拾起来,带回家去。回到家里他想:“怎样从这么多叶子中拣出可以隐身的叶子呢? 他决心一片一片试验。于是,他举起一片树叶,问他的妻子说:“你能看得见我吗? ”“看得见。”他妻子回答。“你能看得见吗? ”他又举起一片树叶说。“看得见。”妻子耐心地回答。 他一次次地问,妻子一次次得回答。到后来,他妻子厌烦了,随口答道:“看不见啦! ”

书呆子一听乐坏了。他拿了树叶,来到街上,用树叶挡住自己,当着店主的面,伸手取了店里东西就走。

店主惊奇极了,把他抓住,送到官府去。县官觉得很奇怪,居然有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偷东西,便问他究竟是怎么回事,书呆子说了原委,县官不由哈哈大笑,把他放回了家。

掩耳盗铃

春秋末期,晋国有个叫范吉射的人,家门口挂了一口大钟。在我国古代,钟和铃都是乐器。

一天,有个人到范吉射家里,见到门口的钟,想偷偷地把它背走。但是,钟太笨重了,他根本无法把它背走。后来,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把钟敲碎了,分批拿回去。

于是,他找了一个铁锤,用力去敲钟。“当——”第一下敲上去,钟就发出洪亮悠长的响声;再敲下去,钟发出同样的响声。他想:“钟声一响,人家就知道我在这里敲钟。这样,钟就要被别人夺走,我也要被人抓住。”于是,他捂住自己的耳朵,这样钟声再响也听不见了,他想既然我离得这么近也听不见,其他人当然更听不见,就可以安全地将钟偷走了。

其实他非常愚蠢可笑:虽然他捂住了耳朵听不见钟声,但别人的耳朵没有被捂住,当然还会听见钟声。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概括成“掩耳盗铃”这一成语,来比喻那些自以为是、自欺欺人的人。比如:“他以为把成绩单涂改了,妈妈就不会发现他不及格了,真是掩耳盗铃!”

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是: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家的钟铃。这个成语出自战国吕不韦的《吕氏春秋·自知》。

天道酬勤

没有人能只依靠天分成功。上帝给予了天分,勤奋将天分变为天才。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贼人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先生却成为毛泽东主席都钦佩的人:“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那贼的记忆力真好,听过几遍的文章都能背下来,而且很勇敢,见别人不睡觉居然可以跳出来“大怒”,教训曾先生之后,还要背书,扬长而去。但是遗憾的是,他名不见经传,曾先生后来启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说这位贼人与曾先生有一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的天赋没有加上勤奋,变得不知所终。

“天道酬勤”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上天偏爱于勤奋的人们,付出的努力一定会有所回报,也说明了机遇和灵感往往只光顾有准备的头脑,只垂青于孜孜以求的勤勉者。指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 是指古今中外所称道的多劳多得。

出处:出自 《论语》 的“天道”即“天意”“酬”即酬谢、厚报的意思“勤”即勤奋、敬业的意思,就是说“天意厚报那些勤劳、勤奋的人”。

拔苗助长

战国时候,宋国有个农民种了一块地。栽下禾苗后,他希望它很快长高。结出果实。他每天都到地里去看,但禾苗长得很慢,他心里非常着急。怎样才能让禾苗尽快长高呢? 天气很好,艳阳高照,他到地里去把禾苗一一拔高。回家后,他很得意地对家里人说:“累死我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到地里一看,禾苗全枯死了。

评点: 此则寓言从反面生动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遇事如果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能是好心办坏事。

对牛弹琴

曾经有一个叫公明仪的人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先前一样埋头吃草。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虫和牛蝇的叫声,以及失散的小牛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音乐。 对牛弹琴:比喻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 寓意:说话不看对象是不可取的,对蠢人讲道理也是不可取的。

画蛇添足

古代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则有余。让咱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他端起酒壶正要喝,却得意洋洋地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呢!”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那人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脚呢!”说罢,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解释: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倒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给蛇添足的那个人,正是因为做了多余的事,才失掉了到嘴的好酒。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切合实际一点,不要做那些多余的事情。

画龙点睛

张僧繇是梁朝著名的画师。有一次,皇帝命令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龙。不一会儿,两条栩栩如生的龙就出现在墙壁上了。这时皇帝发现这两条龙都没有眼睛,就问张僧繇这是为什么。张僧繇回答说:“画上眼睛的话,它们就会飞走的。”大家不信,皇帝一定要他画上眼睛,张僧繇只好给其中的一条龙点上了眼睛。霎时间,电闪雷鸣,那条龙真的飞走了。

鹤立鸡群

嵇绍是魏晋之际“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儿子,他体态魁伟,聪明英俊,在同伴中非常突出。晋惠帝时,嵇绍官为侍中。当时皇族争权夺利。互相攻杀,史称为“八王之乱”,嵇绍对皇帝始终非常忠诚。有一次都城发生变乱,形势严峻,嵇绍奋不顾身奔进官去。守卫宫门的侍卫张弓搭箭,准备射他。侍卫官望见嵇绍正气凛然的仪青,连忙阻止侍卫,并把弓上的箭抢了下来。不久京城又发生变乱,嵇绍跟随晋惠帝,出兵迎战于汤阳,不幸战败,将士死伤逃亡无数只有嵇绍始终保护着惠帝,不离左右。敌方的飞箭,象雨点般射过来,嵇绍身中数箭,鲜血直流,滴在惠帝的御袍上。嵇绍就这样阵亡了。事后惠帝的侍从要洗去御袍上的血迹,惠帝说“别洗别洗,这是嵇侍中的血啊!”嵇绍在世时,有一次有人对王戌说“昨天在众人中见到嵇绍,气宇轩昂如同野鹤立鸡群之中。”后来就用“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行很突出。

囫囵吞枣

从前有个人看书的时候,总会把书中文章大声念出来,可是他从来不动脑筋想一想书中的道理,还自以为看了很多书,懂得许多道理。有一天,他参加朋友的聚会,大家边吃边聊,其中有一位客人感慨地说:“这世上很少有两全其美的事,就拿吃水果来说,梨对牙齿很好,但是吃了伤胃;枣子能健胃,可惜吃多了会伤牙齿。”大家都觉得很有道理。 这个人为了表现自己的聪明,就接下去说:“这很简单嘛!吃梨子时不要吃进果肉,就不会伤胃;吃枣子时用吞的,就不会伤牙啦!”这时桌上正好有一盘枣子,他便拿起枣子打算直接吞下去。大家怕他噎到,连忙劝他说:“千万别吞,卡在喉咙多危险呀!”同学们,如果读书也像这样囫囵吞枣下去,不用头脑,肯定学不到东西。 于是,人们就以“囫囵吞枣”来比喻学习的时候,没有经过思考就直接接受.

雪中送炭

宋太祖赵匡胤死后,和他一起打过天下,征战沙场的弟弟赵光义继承了王位,史称宋太宗。宋太宗继位后,十分爱护百姓,一心为民谋利,受到人民的拥戴。

这年,寒冷的冬天到来了,漫天鹅毛大雪,天气阴沉,寒风刺骨。尽管宋太宗穿着厚厚的龙袍,还烤着通红的炭火,但还是觉得十分寒冷。于是他命人拿来美酒,想借酒驱寒。他边喝边想:我在皇宫里穿着狐狸皮做的龙袍,烤着炭火, 还是如此冷。那些穷人们,吃不饱不说还没有厚衣服可以御寒,更没有炭火取暖,不知被冻成怎样了?我得想法子帮助他们。

于是宋太宗马上召见开封府尹,命他带上衣食和木炭替自己去慰问那些穷人们。开封府尹马上准备好衣服、粮食和木炭,带上自己的所有随从,挨家挨户发放。只要是家里有困难的,没米没衣服的就给他们送去米和衣服;而那些没有柴烧的给他们送去木炭,让他们烤火取暖。

看到皇帝如此为民着想,穷人们全都非常感动,于是“雪中送炭”这个故事就演变为成语流传下来。

一叶障目

从前,楚国有个书呆子,家里很穷。

一天;他正在看书,忽然看到书上写着:“如果得到螳螂捕捉知了时用来遮身的那片叶子,就可以把自己的身体隐蔽起来,谁也看不见。”于是他想:“如果我能得到那片叶子,那该多好呀!” 从这天起,他整天在树林里转来转去,寻找螳螂捉知了时藏身的叶子。终于有一天,他看到一只螳螂隐身在一片树叶下捕捉知了,他兴奋极了,猛一下扑上去摘下那片叶子,可是,他太激动了,一不小心那叶子掉在地上,与满地的落叶混在一起。他呆了一会,拿来一只簸箕,把地上的落叶全都收拾起来,带回家去。回到家里他想:“怎样从这么多叶子中拣出可以隐身的叶子呢? 他决心一片一片试验。于是,他举起一片树叶,问他的妻子说:“你能看得见我吗? ”“看得见。”他妻子回答。“你能看得见吗? ”他又举起一片树叶说。“看得见。”妻子耐心地回答。 他一次次地问,妻子一次次得回答。到后来,他妻子厌烦了,随口答道:“看不见啦! ”

书呆子一听乐坏了。他拿了树叶,来到街上,用树叶挡住自己,当着店主的面,伸手取了店里东西就走。

店主惊奇极了,把他抓住,送到官府去。县官觉得很奇怪,居然有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偷东西,便问他究竟是怎么回事,书呆子说了原委,县官不由哈哈大笑,把他放回了家。

掩耳盗铃

春秋末期,晋国有个叫范吉射的人,家门口挂了一口大钟。在我国古代,钟和铃都是乐器。

一天,有个人到范吉射家里,见到门口的钟,想偷偷地把它背走。但是,钟太笨重了,他根本无法把它背走。后来,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把钟敲碎了,分批拿回去。

于是,他找了一个铁锤,用力去敲钟。“当——”第一下敲上去,钟就发出洪亮悠长的响声;再敲下去,钟发出同样的响声。他想:“钟声一响,人家就知道我在这里敲钟。这样,钟就要被别人夺走,我也要被人抓住。”于是,他捂住自己的耳朵,这样钟声再响也听不见了,他想既然我离得这么近也听不见,其他人当然更听不见,就可以安全地将钟偷走了。

其实他非常愚蠢可笑:虽然他捂住了耳朵听不见钟声,但别人的耳朵没有被捂住,当然还会听见钟声。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概括成“掩耳盗铃”这一成语,来比喻那些自以为是、自欺欺人的人。比如:“他以为把成绩单涂改了,妈妈就不会发现他不及格了,真是掩耳盗铃!”

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是: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家的钟铃。这个成语出自战国吕不韦的《吕氏春秋·自知》。

天道酬勤

没有人能只依靠天分成功。上帝给予了天分,勤奋将天分变为天才。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贼人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先生却成为毛泽东主席都钦佩的人:“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那贼的记忆力真好,听过几遍的文章都能背下来,而且很勇敢,见别人不睡觉居然可以跳出来“大怒”,教训曾先生之后,还要背书,扬长而去。但是遗憾的是,他名不见经传,曾先生后来启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说这位贼人与曾先生有一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的天赋没有加上勤奋,变得不知所终。

“天道酬勤”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上天偏爱于勤奋的人们,付出的努力一定会有所回报,也说明了机遇和灵感往往只光顾有准备的头脑,只垂青于孜孜以求的勤勉者。指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 是指古今中外所称道的多劳多得。

出处:出自 《论语》 的“天道”即“天意”“酬”即酬谢、厚报的意思“勤”即勤奋、敬业的意思,就是说“天意厚报那些勤劳、勤奋的人”。


相关作文

  • 童漫作文教学设计作文1200字
  • 1 习作指导(一) 课时目标: 1. 知道这是父与子的故事.里面有爸爸和儿子,不同的人物应有不同的言语. 2. 通过人物"对话"练习,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知道不同人物的语言是不同的,注意说话人物的身份. 3. 能把生活中积累的词语.成语时恰当地运用在习作里. 教学设计 一.谈 ...

  • 书到用时方恨少作文900字
  • 那次班队课真正让我尝到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滋味. 那是我四年级时的一次班队课,老师神秘地走进教室,环视了一下四周,笑眯眯地说:"今天的班队课,我们来玩一个成语接龙的游戏怎么样?"话音刚落,同学们就欢呼起来了.老师示意大家静下来:"今天我们要来比一比 ...

  • 词语积累及名言警句作文1700字
  • 词语积累 AABB :摇摇摆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干干净净顺顺利利 ABAB (动作):整理整理.打扫打扫.舒活舒活.清理清理.忽闪忽闪 ABAB (颜色):雪白雪白.碧绿碧绿.金黄金黄.乌黑乌黑.瓦蓝瓦蓝 AABC :闪闪发光:窃窃私语..栩栩如生.滔滔不绝.翩翩起舞 ABCC :神采奕奕..小 ...

  • 如何走出"成语"难做困境作文2000字
  • 1 如何走出"成语"难做的困境 武汉市第一中学 周 梅 [学生质疑]我是武汉市一所重点高中的学生,从高一至高三, 我们识记了很多成语, 也训练了很多成语题, 但在前面五道基础题中,成语这道题我们的出错率还是很高, 要么有些成语未曾见过,要么见过还是不能准确判断.因此,这道题往往令 ...

  • 希望英语小荷作文阅读知识积累1作文0字
  • 希望英语小荷作文阅读知识积累卡 姓名 日期:2015.5.16 级别:三年级 一.成语填空 ( )邻( )舍 ( )应( )合 ( )头( )尾 开( )辟( ) 生( )存( ) ( )( )离合 ( )入( )出( )来( )往 三字成语:敲门( )莫须( ) 五子成语:( )满天下 ( )不成 ...

  • 成语大比拼作文500字
  • 上周五班的队课我们搞了一个"心有灵犀"的成语表演猜活动,规则是一个同学背对投影站在讲台前,下面所有学生看着屏幕上的成语做出相应的动作,目的是让台上的同学说出正确的成语.这回,原本耳熟能详的成语似乎一下子都成了我们的拦路虎,甚至让人啼笑皆非,更有下面五花八门的表演令人捧腹不已. 但 ...

  • 成语擂台赛作文3100字
  • 语文活动<成语擂台赛>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的 1.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成语的能力,激发他们学习成语的热情,体会成语的魅力. 2.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活动准备 1.准备好投影仪及写好竞赛题的投影片. 2.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队:"智慧队".&quo ...

  • 读书计划作文23000字
  • 作文分类 一. 残疾人系列: 无臂钢琴师刘伟, 二. 感动中国 三. 最美"XX "最美妈妈,最美教师,最美司机,最美警察,最美 姐姐 四. 道德反例 ,郭美美,范跑跑,凤姐,挟尸要价,玉林狗肉节 五. 体育名人:科比,李娜,宁泽涛,郎平 六. 娱乐明星:刘德华,鹿晗,陈欧.马云 ...

  • 小学二年级阅读和作文积累词语作文800字
  • [语文园地]二年级字词积累 1.表示"看"的字词: 瞥.瞅.望.瞄.瞪.盯.观察.凝视.注视.看望.探望.瞻仰. 扫视.环视.仰望.俯视.鸟瞰.俯瞰.远望.眺望.瞭望 2.表示"说"的字词: 讲.曰.讨论.议论.谈论.交流.交谈 3.表示"叫&quo ...

  • 生活化作文有感作文0字
  • 从第四年级开始的时候,老师给了我们一个特殊的任务 - 从一开始写作的生活,我是这样理解的:生活不是在写作写作吗?我们写了一个梦想!然后我长大了,只有理解.生命是写作的意义:从生活的实践,积累,创新.使写作更生动,更完整,更丰富,不再像以前写没有文章.改变的意思是第一个写活动内容的意义,除了活动之外的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