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纪念--虽死犹生的张纯如作文3000字

初三作文

二战结束已经60年了。而军国主义幽灵却并未消失,看不见的战争还在继续。日本首相一次次参拜靖国妖社,日本右翼势力一次次妄图篡改侵略历史,美化丑恶罪行。凡是有血性的中国人都无法容忍。网上有太多痛骂日本的贴子,看后心里的感慨非笔墨所能形容。用粗俗的语言来渲泻对日本的痛恨和鄙视固然不足取,但,至少,我们不曾忘却。

——前言

张纯如让世界了解了南京大屠杀

张纯如,《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的作者。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记录历史、弄清事实、敲响警钟。为南京30万冤魂的警世呼喊,第一次让欧美人士翔实地了解了南京大屠杀,在世界范围内深刻揭露了日军暴行。

在这本书中,张纯如探讨了人类历史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罪行发生,还列举了日本政府试图掩盖、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行为,并分析了为何中美政府都为了经济利益而无视这一段历史。

张纯如的书不是第一本有关日本侵略中国、在南京进行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的著作,但却是英文世界第一本以叙述方式全面详细地描写南京大屠杀的纪实作品,并首次引起西方世界主流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成为第一部在西方主流界广为人知的有关这一题材的作品。 她的父母是中国人,在她的小的时候对她讲了南京大屠杀,但她长大后在美国的图书馆中却找不到可以供大众了解这个事件的书籍,她决定自己来写这样一本书。

她说过:“我写这本书完全是出于一种愤怒的感觉,这本书能不能赚钱我不管,对我来说,我就是要让世界上所有的人了解1937年南京发生的事情。”

在相关的资料里,还可以发现张纯如这样一个观点:忘记南京大屠杀,等于是遭受第二场屠杀。

当屠杀真相被掩藏时,屠杀永远都是屠杀。只有屠杀为世人所知时,冤魂才能远离追杀,成为历史上的定格。

她是《拉贝日记》等屠城血证的发现者

张纯如——她是发现南京大屠杀研究核心材料之一《拉贝日记》关键人物。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张纯如为了写书到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查阅资料,发现了有关拉贝的一些文献资料:他是“中国的辛德勒”,从日军的刺刀下救下了25万中国人的生命。她还打听到拉贝的一位亲外甥女莱因哈特(音)还活着,并与莱因哈特取得了联系,这才知道拉贝有一封写给希特勒的关于日军暴行的报告书。并且,作为侵华日军大屠杀的见证人,拉贝还有一本关于日军暴行的日记,详细记录了500多起惨案。

魏特琳女士曾经在中国担任神职人员,身后留下了一部日记。其中1937~1941年期间的日记,约占其全部日记的四分之一,详细记载了她在金陵女子学校亲见亲闻亲身经历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及在此后数年间日军在南京实施殖民统治的情况。她由于保护南京妇女免于日本侵略军的蹂躏,而为南京市民所铭记。这些日记、报告与文章等在美国耶鲁大学特藏室里沉睡多年,于1995年被张纯如女士发现,并公诸于世。

张纯如女士走了,但她寻找到的《拉贝日记》和《魏特琳日记》,现在却成了侵华日军南京暴行的铁证。

张纯如在南京时光

为了写成《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张纯如1995年7月在南京呆了25天左右。“她那时才27岁,由于气候不适应,经常感冒,但她工作却一点都不耽误。当时南京的天气很热,她不顾自己的身体,把大部分时间用在采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寻访日军暴行发生地以及翻阅国内资料上,每天工作时间有10小时以上。”

当时担任纯如翻译的杨夏鸣副教授回忆说:“她的中文水平一般,不能读懂中文资料,所以我要逐字逐句为她翻译。她很认真,更十分严谨,常常用美国材料与中文材料核对事实。她听不大懂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方言,但她全录下来了。她这个人通常会打破砂锅问到底,有时真觉得她有些偏执。”

张纯如患上忧郁症

鲁迅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而这人生对一个弱女子过于惨淡,这鲜血过于黏稠,以至于在70年后依然让人窒息。

1997年,张纯如在接受约翰•霍普金斯杂志(John Hopkins Magazine )访谈时说,1995夏天她在中国参观了南京大屠杀旧址,采访了十多位幸存者,回到家写书时每天晚上面对那些惨不忍睹的照片,整个经历对她心灵和身体都是一种摧残。在收集资料和写作过程中,她身体很差,体重减轻,头发脱落,经常生病,心情也很郁闷。

她总是对他人的痛苦感受很深,以至于自己也痛苦。

她用她的努力和勇气,直面那一段惨绝人寰的历史,告诉世人:“人类残酷对待人类,用惨无人道的手段虐杀人类同胞的历史纪事,是一段漫长而悲伤的故事。如果要将这类恐怖的故事作一比较,那么,在世界历史中,很少有哪些暴行,在强度与规模上,能与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南京大屠杀相抗衡。”

积压,愤怒的积压,对人类黑暗面看到得太多,从德国纳粹分子到日本军国主义,到底是什么促使某些人去肆意残杀其他人?为什么有人对此视而不见?张纯如恐怕是对人的劣根性看得太透、对人性彻底绝望了。

而在2004年11月9日,身心崩溃的张纯如用一把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张纯如让我们无法忘记

我深深被震憾了,震憾于这样的一段话:在她短暂的一生中,忍受着巨大的精神,却留给了我们整个民族一段难忘的记忆。凭借这一记忆,提醒更多的的美国人、加拿大人和西方社会,让他们了解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在亚洲那块古老又多灾多难的土地上,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曾遭受过怎样的人间浩劫,又有着如何难以形容的刻骨铭心的伤痛。而又因为这伤痛,使无数海外华人即使分散在世界各地,也能在一呼一吸间感觉到彼此的血脉相连。 张纯如让我们无法忘记,我们是谁,我们来自哪里。

虽死犹生的张纯如

她可能都不知道,这世界上究竟有多少华人在偶然间拿起这本《南京大屠杀》就再也不能释手,一气读完,泪流满面。有太多这样的故事,有太多这样的人,在美国、在法国、在马来西亚,在飞机上、在书店里、在网络中。有移居海外30多年的老华侨,有在南洋的第四代华人,他们不能停止阅读,因为那些文字疼痛而灼人,因为那些文字就烙在他们的根上。

而每一个不忘国耻的中国人,都不应忘记这个用热血和生命来写作、将日军暴行大白于天下的同胞。只因为,在对待日本侵略中国,对待日本的南京大屠杀这些历史事件上,张纯如——一位华裔女作家,比许许多多的国人,比我们许许多多的国内作家还要警醒,还要觉悟。

为了忘却的纪念

然而,《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这样一本书的中文翻译版,在1998年国内第一次发行之后居然严重滞销, 直到张纯如女士去世前, 在国内几乎找不到这本书的影子, 这是多么可悲的事实„„

张纯如自杀事件在美国华人社区引起强烈震撼,各种媒体在11日都在醒目位置刊出了她的照片和生平。

可是,打开中国的网页,翻看中国的传媒,又有哪些令人宽慰的集体悼念活动?

有很长一段时间,日本开始有预谋地为二战翻案,把自己打扮成原子弹受害者的角色,篡改对华侵略历史,否认虐杀、压迫、强暴中国无辜群众罪行。

而至今还有很多人没有搞清,和日本人民友好不等于不需要把历史问题说清楚。政府的沉默和社会的漠然,只会助长日本保守势力掩盖甚至否认历史事实。

是不是还有多数的国人,没有忘却西班牙哲学家乔治•桑塔亚的不朽警句:忘记过去的人注定会重蹈覆辙?

张纯如,你如一支不灭的烛光, 将千万蒙尘的眼照亮。

张纯如,你从不曾远离,你永远活在那些不曾忘却血泪的人们心中!

所有有关张纯如的资料,来源于读者2005年第21期及相关网页

二战结束已经60年了。而军国主义幽灵却并未消失,看不见的战争还在继续。日本首相一次次参拜靖国妖社,日本右翼势力一次次妄图篡改侵略历史,美化丑恶罪行。凡是有血性的中国人都无法容忍。网上有太多痛骂日本的贴子,看后心里的感慨非笔墨所能形容。用粗俗的语言来渲泻对日本的痛恨和鄙视固然不足取,但,至少,我们不曾忘却。

——前言

张纯如让世界了解了南京大屠杀

张纯如,《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的作者。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记录历史、弄清事实、敲响警钟。为南京30万冤魂的警世呼喊,第一次让欧美人士翔实地了解了南京大屠杀,在世界范围内深刻揭露了日军暴行。

在这本书中,张纯如探讨了人类历史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罪行发生,还列举了日本政府试图掩盖、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行为,并分析了为何中美政府都为了经济利益而无视这一段历史。

张纯如的书不是第一本有关日本侵略中国、在南京进行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的著作,但却是英文世界第一本以叙述方式全面详细地描写南京大屠杀的纪实作品,并首次引起西方世界主流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成为第一部在西方主流界广为人知的有关这一题材的作品。 她的父母是中国人,在她的小的时候对她讲了南京大屠杀,但她长大后在美国的图书馆中却找不到可以供大众了解这个事件的书籍,她决定自己来写这样一本书。

她说过:“我写这本书完全是出于一种愤怒的感觉,这本书能不能赚钱我不管,对我来说,我就是要让世界上所有的人了解1937年南京发生的事情。”

在相关的资料里,还可以发现张纯如这样一个观点:忘记南京大屠杀,等于是遭受第二场屠杀。

当屠杀真相被掩藏时,屠杀永远都是屠杀。只有屠杀为世人所知时,冤魂才能远离追杀,成为历史上的定格。

她是《拉贝日记》等屠城血证的发现者

张纯如——她是发现南京大屠杀研究核心材料之一《拉贝日记》关键人物。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张纯如为了写书到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查阅资料,发现了有关拉贝的一些文献资料:他是“中国的辛德勒”,从日军的刺刀下救下了25万中国人的生命。她还打听到拉贝的一位亲外甥女莱因哈特(音)还活着,并与莱因哈特取得了联系,这才知道拉贝有一封写给希特勒的关于日军暴行的报告书。并且,作为侵华日军大屠杀的见证人,拉贝还有一本关于日军暴行的日记,详细记录了500多起惨案。

魏特琳女士曾经在中国担任神职人员,身后留下了一部日记。其中1937~1941年期间的日记,约占其全部日记的四分之一,详细记载了她在金陵女子学校亲见亲闻亲身经历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及在此后数年间日军在南京实施殖民统治的情况。她由于保护南京妇女免于日本侵略军的蹂躏,而为南京市民所铭记。这些日记、报告与文章等在美国耶鲁大学特藏室里沉睡多年,于1995年被张纯如女士发现,并公诸于世。

张纯如女士走了,但她寻找到的《拉贝日记》和《魏特琳日记》,现在却成了侵华日军南京暴行的铁证。

张纯如在南京时光

为了写成《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张纯如1995年7月在南京呆了25天左右。“她那时才27岁,由于气候不适应,经常感冒,但她工作却一点都不耽误。当时南京的天气很热,她不顾自己的身体,把大部分时间用在采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寻访日军暴行发生地以及翻阅国内资料上,每天工作时间有10小时以上。”

当时担任纯如翻译的杨夏鸣副教授回忆说:“她的中文水平一般,不能读懂中文资料,所以我要逐字逐句为她翻译。她很认真,更十分严谨,常常用美国材料与中文材料核对事实。她听不大懂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方言,但她全录下来了。她这个人通常会打破砂锅问到底,有时真觉得她有些偏执。”

张纯如患上忧郁症

鲁迅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而这人生对一个弱女子过于惨淡,这鲜血过于黏稠,以至于在70年后依然让人窒息。

1997年,张纯如在接受约翰•霍普金斯杂志(John Hopkins Magazine )访谈时说,1995夏天她在中国参观了南京大屠杀旧址,采访了十多位幸存者,回到家写书时每天晚上面对那些惨不忍睹的照片,整个经历对她心灵和身体都是一种摧残。在收集资料和写作过程中,她身体很差,体重减轻,头发脱落,经常生病,心情也很郁闷。

她总是对他人的痛苦感受很深,以至于自己也痛苦。

她用她的努力和勇气,直面那一段惨绝人寰的历史,告诉世人:“人类残酷对待人类,用惨无人道的手段虐杀人类同胞的历史纪事,是一段漫长而悲伤的故事。如果要将这类恐怖的故事作一比较,那么,在世界历史中,很少有哪些暴行,在强度与规模上,能与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南京大屠杀相抗衡。”

积压,愤怒的积压,对人类黑暗面看到得太多,从德国纳粹分子到日本军国主义,到底是什么促使某些人去肆意残杀其他人?为什么有人对此视而不见?张纯如恐怕是对人的劣根性看得太透、对人性彻底绝望了。

而在2004年11月9日,身心崩溃的张纯如用一把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张纯如让我们无法忘记

我深深被震憾了,震憾于这样的一段话:在她短暂的一生中,忍受着巨大的精神,却留给了我们整个民族一段难忘的记忆。凭借这一记忆,提醒更多的的美国人、加拿大人和西方社会,让他们了解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在亚洲那块古老又多灾多难的土地上,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曾遭受过怎样的人间浩劫,又有着如何难以形容的刻骨铭心的伤痛。而又因为这伤痛,使无数海外华人即使分散在世界各地,也能在一呼一吸间感觉到彼此的血脉相连。 张纯如让我们无法忘记,我们是谁,我们来自哪里。

虽死犹生的张纯如

她可能都不知道,这世界上究竟有多少华人在偶然间拿起这本《南京大屠杀》就再也不能释手,一气读完,泪流满面。有太多这样的故事,有太多这样的人,在美国、在法国、在马来西亚,在飞机上、在书店里、在网络中。有移居海外30多年的老华侨,有在南洋的第四代华人,他们不能停止阅读,因为那些文字疼痛而灼人,因为那些文字就烙在他们的根上。

而每一个不忘国耻的中国人,都不应忘记这个用热血和生命来写作、将日军暴行大白于天下的同胞。只因为,在对待日本侵略中国,对待日本的南京大屠杀这些历史事件上,张纯如——一位华裔女作家,比许许多多的国人,比我们许许多多的国内作家还要警醒,还要觉悟。

为了忘却的纪念

然而,《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这样一本书的中文翻译版,在1998年国内第一次发行之后居然严重滞销, 直到张纯如女士去世前, 在国内几乎找不到这本书的影子, 这是多么可悲的事实„„

张纯如自杀事件在美国华人社区引起强烈震撼,各种媒体在11日都在醒目位置刊出了她的照片和生平。

可是,打开中国的网页,翻看中国的传媒,又有哪些令人宽慰的集体悼念活动?

有很长一段时间,日本开始有预谋地为二战翻案,把自己打扮成原子弹受害者的角色,篡改对华侵略历史,否认虐杀、压迫、强暴中国无辜群众罪行。

而至今还有很多人没有搞清,和日本人民友好不等于不需要把历史问题说清楚。政府的沉默和社会的漠然,只会助长日本保守势力掩盖甚至否认历史事实。

是不是还有多数的国人,没有忘却西班牙哲学家乔治•桑塔亚的不朽警句:忘记过去的人注定会重蹈覆辙?

张纯如,你如一支不灭的烛光, 将千万蒙尘的眼照亮。

张纯如,你从不曾远离,你永远活在那些不曾忘却血泪的人们心中!

所有有关张纯如的资料,来源于读者2005年第21期及相关网页


相关作文

  • 爱国作文:为了忘却的纪念作文1200字
  • 爱国作文:为了忘却的纪念 爱国作文:为了忘却的纪念 纪念129运动-为了忘却的纪念 "今天,我来了,一手拿着橄榄枝,一手拿着保卫橄榄枝的枪,不要让橄榄从我手中话滑落,请注意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话滑落."这是已故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的一句名言. 和平,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任何阻碍和 ...

  • 有的人作文2300字
  • 一.课前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他被誉为我们的"民族魂".要写一位如此伟大的人物,是很难的,而要通过一首诗去歌颂鲁迅更是难上加难.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的人>,大家齐读课题. 2.臧克家:著名诗人,他在鲁迅先生逝 ...

  • 清明祭扫有感作文400字
  • 又是一个清明节到了,我不禁想起了当年为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用生命来创造今天没好幸福的革命烈士们. 中午,我们怀着悲痛而又沉重的心情来到北山的烈士陵园.当我们默哀时,早已没有了往日的欢声笑语,也没有了平常的追逐和打闹,就连鸟儿.虫儿也没有了声响,烈士们虽睡在这里,但他们却虽死犹生. 献词后,我们参观了革命 ...

  • 有的人作文6000字
  • <有的人>教案 教学设想:这首诗歌是臧克家为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作,不仅仅是单纯怀念鲁迅,而是通过与有的人的对比阐扬了一种人生哲理,容入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学习时,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络,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重点难点: 1.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 ...

  • 为了忘却的纪念 教学设计作文800字
  • <为了忘却的纪念>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鲁迅:经历.作品.思想.评价(自嘲诗.毛泽东.秦牧等) 2.字词过关 3.自读课文,理解题目 4.给每一部分拟小标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文章题目是"为了忘却的纪念",纪念的是谁? --左联五烈士 作者重点写了谁? --白莽 ...

  • 为了忘却的纪念 - 复习作文2000字
  • 八 为了忘却的记念 鲁迅 [文学常识] 1.选自<南腔北调集>.作者鲁迅,字豫才,原名周树人,著有小说<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杂文集<南腔北调集> [文章赏析] 1.三个典故 (1)柔 ...

  • 为了忘却的纪念(纪念鲁迅)作文1400字
  • 1 为忘却的纪念 中文系 刘玉芳 或许,还君明珠,卞玉归楚,是最好的祭奠和悼言. ---写在前面的话 已经很久不愿动笔动思动情动感念的去纪念某个人,因为总觉得,再美的笔触,再美的文墨,情到深处,也难描摹.思到深处,就连呼吸都充满了惦念,一切尽在不言中.今天,我却要悼念一位先哲,一位曾经宁为孺子牛的人 ...

  • 为了忘却的童真(300字)作文作文7700字
  • 精选作文:为了忘却的童真(300字) 作文 后知后觉的我,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上了高二, 像别人一样一步一步地走着,我相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教导,所以一直走了下去. 一天又一天,时间如漫天飘雪,一点一点铺在了我的人生大道上,有时候停下脚步,暮然回首,感觉是否忘了什么 ...

  • 9-18为了忘却的纪念作文1100字
  • 国旗下讲话--为了忘却的纪念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早上好! 今天是一个平常的日子,现在也是一个平静的早晨,我们大家一起在这里举行这常规的升国旗仪式.但是今天并不平常, 75年前今天的一声轰鸣,使九一八作为"国耻日"在中国历史进程中被定格.75年前的今天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耻辱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