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作文作文32800字

初三作文

- 1 - 文章的结构, 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

文章都是由中心意思、材料、结构三个要素组成的。中心意思是文章的“灵魂”,要明确无误;材料是“血肉”,要丰富,并能集中地反映中心;结构则是文章的“骨架”,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

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有四种。

1、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例如培根的《论读书》,三个部分分别谈到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好处,就是采用并列的结构。

2、总分式;先总述,再分说。这种关系还可以演变为“分—总”或“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例如《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一文采用的就是“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说“格物”“致知”就是指现代学术的基础,即实地的探察,也就是现在所谓的实验。然后先儒家对“格物”“致知”意义的曲解和对“格物”“致知”精神的埋没;再阐述科学发展为什么需要“格物”“致知”的精神。最后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

3、对照式:文中两部分内容或进行对比,或用这部分内容烘托另一部分内容。例如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前一部分反面批驳了敌论中的论据不能证明论点,即中国人失掉的是“他信力”,发展的是“自欺力”,而不是“自信力”直接批驳了敌论;后一部分从正面列举事实,提出正确的论点,我们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间接地批驳了敌论。

4、递进式:文章几部分内容逐层深入。例如《不求甚解》一文,先从“不求甚解”一词的来历谈起,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方法,首先要“好读书”,二是主张读书要会意。再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说明,读书应当重在读懂书本的精神实质,而不是寻章摘句。最后进一步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读书“不求甚解”的重要性。

文章结构分为4种:

1. 纵式结构法

2. 横式结构法

3. 纵横式结构法

4. 蒙太奇式结构法

记叙文写作文章结构技法

[技法点拨]

结构,是文章的布局,是对文章内容表达形式进行的总体设计。作文如果结构严谨、布局精巧,必然会锁定眼球,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反之,就会布局失误,影响内容的表达,从而降低考场作文的质量。

记叙文的结构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思路要清晰

一是把握文章的线索。比如:故事情节生动可以“事”为线索,时间推移明显可以“时”为线索,地点转换频繁可以“地”为线索,情感起伏丰富可以“情”为线索,还可以歌词为线索,以名言为线索,以诗句为线,索,等等,都应按照线索对材料进行有序安排,要力求

- 2 - 思路自然鲜明,让人一目了然。

二、明确文章内在的联系

记叙文内在的联系包括开头与结尾的呼应、句与句的照应、段落与段落的衔接、内容的铺垫与伏笔、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等等,也应围绕中心,做到层次井然,结构紧凑。

三、结构要精美

要有灵动之美,即文面设置要灵活多姿,如段落形式要活泼美观,开头段要小巧,主体段要丰盈且富于变化,结尾段要灵动。要摈弃那种“三段式”“头重脚轻腰臃肿”“头大尾大腹中空”的文章。

四、布局求新

文章的布局有横式结构布局和纵式结构布局两种。

“中式结构”,呈现“承接式”写作思路,如下面几种创新结构方法:

抑扬转换。指文章为了突出某种事物或情感,先用“抑” 笔铺垫,待蓄足势后,再笔锋一转,用“扬”笔托出本意。如2008年湖北荆州中考满分作文《为了心中的爱》:开篇写母亲的絮叨和大嗓门令“我”反感;接着写第一次“我”离家出远门,是母亲的絮叨和大嗓门提醒“我”忘带雨伞和水杯;由此推出“我”生活在母亲的絮叨和大嗓门下其实很幸福。

穿插引入。实在叙事过程中多次中断,有意插入景物、心理、往事或是他人的表现进行烘托和补充,再接着叙述。如中考满分作文《雨中的背影》:文章叙述母亲为了自己的学生而留“我”生病在家,“我”无法忍受孤单离家出走;接着写“我”想到陈老师,在迷茫的雨中昏倒;再写“我”醒来时已躺在陈老师的床上,却得知陈老师为了“我”而无法照顾在医院做手术的女儿;最后“我”明白了母亲,毅然走进雨中回家。文章多次插入对雨的描写,使情节灵动多姿,故事丰盈动人。

板块碰撞。指文章的主体部分由两个板块组成,前后因为情感的错位(如现实与期待不一致、现象与真相不相同),而产生碰撞,从而震撼人物的心灵。如中考满分作文《委屈》,先写“我”在初三紧张的学习之余,用并不熟练的厨艺为妈妈精心制作生日晚餐;后写妈妈下班回来,看见“我”所做的一切,不但没有表扬“我”,反而责骂“我”浪费时间。前后板块的碰撞很好的体现了文题“委屈”。

- 3 - 对照映衬。指在文章中把两件相关或相对的事通过描写的手段放在一起,进行比照烘托或对比,更好的表现主题。如中考满分作文《为自己鼓劲》:作者一面写一只毛毛虫破壳而出,直到长大织丝成茧,最终破茧成蝶;另一方面写“我”初一迎接军训的挑战,初二校运会上的拼搏,初三面临中考的鼓励。毛毛虫和“我”的成长历程互相映衬,共同表现为自己鼓劲后的成功这一主题。

“横式结构”,呈现“并列式”写作思路,如下面几种创新结构方法:

标题引领。即一篇文章由几个板块构成,每个版块都用一个精妙的小标题统领下文的内容。小标题有时空式,如《复习生活剪影》:睡梦里的钟声、考试课上的鼾声、晚自习中的掌声;有乐章式,如《感受初三》:知识进行曲、锅碗瓢盆交响曲、宿舍小夜曲;有层进式,如《我长大了》:追求前的迷惘、探索中的觉醒、历练后的奋起;有列举式,如《水的随想》:水的情、水的柔、水的刚;还有数字、符号、图形等。

美句导航。即结构相似的美句领起文章的每一个版块。这些美句既可独立成段,也可放在段首。如2008年湖北宜昌市中考高分作文《我的季节我做主》,文章用“嗅一嗅花香,天下芳草尽眼前,雪融春到,鸟叫天地间”和“闻一闻稻香,古词风韵吟一遍,春去秋来,笑闻夕阳边”两句领起,从“春”与“豪情万丈”,“秋”与“成熟”构思出“我的季节(春、秋)我做主(豪情万丈、更加成熟)”的精美格局。

妙语作结。即在每一个版块的末尾用结构相似的总结性语句收束。如中考满分作文《告别不是悲伤》中,“告别不是悲伤,是和平的彩桥”“告别不是悲伤,是坚毅的奋起”“告别不是悲伤,是感人的忠心”三个哲理句放在段末,既点示上文叙事的意义,又使文章布局显示整齐之美。

定点铺排。即全文围绕一个点,将各个方面的内容用相似的句段表现,铺排成句式整饬、语言优美的文章。如《初三,初三„„》:

初三就是上学路上匆匆忙忙回家途中慌慌张张;

初三就是男老师上课洋洋洒洒女老师上课拖拖拉拉;

初三就是早自习时迷迷糊糊晚自习时朦朦胧胧;

„„

一唱三叹。即一个句子、短语或段落多次出现在文中,反复吟唱,串联全文。如2008年江苏常州市中考满分作文《你在我心里》,文章开头用简洁的语言点明“语文”在作者心

- 4 - 中的地位;然后三次重复“那是你吗?语文”,反复点染,引出语文在诗词、名著、名人三方面带来的心灵震撼。

当然,中考记叙文创新的结构远不止以上这些。需要指出的是,一切结构布局的创新要忠实于文章内容的表达,要服务于文章主题。那些舍弃内容的构思和重于形式的模仿是得不偿失的做法。

[试题演练]

文体一:永不言弃

点拨:本文选才广泛,探寻知识、捍卫友情、战胜挫折、追求真理等,都可以成为写作内容。若用纵式思路,可续写典型事件,最好跌宕起伏,又能掀起高潮,如写“我”曾经是篮球场上引人注目的焦点,但因一次意外伤病无法再打篮球,“我”仍然不懈努力,最终重返球场。如用横式思路可写的精彩纷呈:如用“一唱三叹”的方式,多次穿插“永不言弃”,以表现自己坚定的决心;又如用“永不言弃”缀起三个分论点,构成段首排比,写一篇整饬的议论文。

文体二:岁月的礼物

点拨:“礼物”可实质具体的物品,也可虚指某些珍贵的财富,如健康的身体、丰富的学识、难忘的经历、深刻的教训,而后者写来会更新颖。此题可以“礼物”为线索,集中叙写一件事;也可将文章分成几个片段,每个片段从一个侧面表现主题,如用妈妈的三句话组成三个片段,这三句话给“我”人生以启迪,是妈妈送给“我”最好的礼物;还可以采用排比组段,写成一篇精美的散文。

文题三:我的青春,与 相伴

点拨:文题可填的内容很多,坚韧、乐观、勇敢、烦恼等都可,但这些作文似曾相识。从立意上,可逆向思考,如《我的青春,与妈妈的唠叨相伴》《我的青春,与眼镜相伴》;从布局上,可用“标题引领”,如拟写“晨读的号角、午睡的味道、夜习的旋律”三个小标题串联全文,表现学习生活;也可用“美句导航”“妙语作结”或“定点铺排”,从各个方面展现青春生活多姿多彩。

文题四:读懂下面这首诗,自由命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我们可以欺瞒别人/却无法欺瞒自己/当我们走向枝繁叶茂的五月/青春就不再是一个谜

- 5 - 向上的路/总是坎坷又崎岖/要永远保持最初的浪漫/真是不容易/有人悲哀/有人欣喜/当我们跨越了一座高山/也就跨越了一个真实的自己

点拨:审题要把握小诗的内涵。这首小诗重在最后两句,“高山”寓指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障碍,整句诗应该是说成长就是对自己的超越。可围绕“超越”拟题、选材和立意。

若采用纵式布局,可通过一件事表达主题,比如用虚实结合的方法写体育场上的“超越”故事;若采用横式布局,可通过几件事或几个镜头写自我,如用几则日记来表现超越自我的心路历程,还可从个人写到集体再到民族的超越。 高考记叙文结构模式

2008-05-22 21:34

近年高考语文,由于不少考生一味模仿部分高分作文,片面追求形式上“创新”,致使考场中上出现大量的“四不象”作文;有些考生忽视常规作文的结构训练,缺乏快速架构作文的能力,所写作文思维紊乱、残缺不全、颠三倒四、主次不分,不能让阅卷人在快速审读中迅速把握其思维逻辑,自然只能得到较低分数。

考场作文就写作主体来讲,是急就章,要在不超过60分钟的时间内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就阅卷主体来讲,是浏览者,高速运作的机制决定了阅卷人只能在最多两分钟内(有些十几秒)浏览完毕并作出判断给出分数。这二者都决定了考场作文在结构上的一些特殊要求。首先是结构必须有头有尾,层次清楚,清晰明朗,条分缕析,使阅卷人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作者的行文思路和思维进程。其次是结构应有一定的模式特征;近年的高分作文中,不少就是按常规体式和模式结构获得的。熟悉几种常规而实用的结构模式,并经过长期操练使之了然于胸,必将提升同学们快速架构文章能力,从而提高作文档次。 上一专项我们重点介绍议论文的结构模式,本专项重点介绍高考记叙文的结构模式。

一、时序顺进式

即选取生活流程中的某一片断按时序进程进行描写,其内容层次依次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或情节。其模式如下:开头(引出故事)→故事主体(对人物或事物主体进行细致刻画)→结尾(议论点题) 。

二、平列展开式

选取不同角度的几个生活片断或将同一内容的几个侧面在同一层面上平列展开,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其基本模式是:

材料 ①

开头(引出材料)→主体 →结尾(抒情、议论)

材料 ②

三、对比映照式

选取有显著差异的两组内容(可以是相反或相对的两个事物,也可以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进行反衬式组合。其基本模式为:

正面材料

开头(引出材料)→ →结尾(抒情、议论)

反面材料

说明:行文时一定要写出对比点,为议论、抒情做准备。至于先写正面材料还是先写反面材料则视作者的构思和材料特点而定。

四、穿插回放式

即利用思维可以超越时空的特点,以某一物象为线索,将描写的内容通过插入、回忆、倒放等方式

- 6 - 串联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操作的关键是选好串联的物象,并围绕一个中心截取生活中的材料。 其模式为:

开头(交待物象,引出材料①)→发展(引出材料②)→高潮(引出材料③„„)→结尾 抒情、议论)

记叙文模式作文例析。

作文一

鹅与猫的决斗(提要)

去年秋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目睹了一场罕见的鹅与猫的决斗。那惊心动魄的场面至今使我难以忘怀。(开头:引出故事。“罕见”、“障心动魄”、“难以忘怀”点出故事特点,吸引读者。)

那天一我刚放学回家,轻轻推开院门,只见一只母鹅警惕地瞪着一只野猫。刚出世不久的一群小鹅在母鹅的身后惊恐地围成一堆。地上散布着一些白色的鹅毛。显然,鹅猫决斗已经开始一会了。突然,母鹅伸长脖子,压低鹅头,紧贴地面,像离弦之箭一样冲了过去,将漫不经心地盯着小鹅的野猫狠狠地啄了一口,一撮灰色的猫毛被母鹅摔在地。野猫一个翻滚从地上跃起,翘起胡子,双目圆瞪„„(描写具体决斗过程) 。母鹅艰难地抵挡着野猫的攻击,笨拙的身体成了幼鹅的掩体。

(故事主体部分:描写鹅猫决斗的情景,突出母鹅舍身护幼的精神,为结尾的议论做准备。)

我被母鹅这种伟大的母爱感动了,赶紧轰开了野猫。精疲力竭的母鹅趴在地上,用翅膀护住幼鹅。我来到母鹅身旁,轻轻地抚摸着它,安慰着它:一股暖流从我心中冉冉升起„„

(结尾:扣住“母爱”描写自己的感受或发表议论,深化文章主题。)

作文二

看风筝(提要)

星期天,我和爸爸去广场玩。秋高气爽,正是放风筝的好季节。各种各样的风筝点缀在一望无垠的蓝天上,煞是美丽。(开头:引出材料,交待时间、季节、事由,突出“美丽”)

材料①:这边是一位快乐的老者在放“猪八戒吃西瓜”。„„(具体描写)

材料②:那边是两个小姑娘在放“蜻蜓戏水”。„„(具体描写)

材料③:另一边是一位年轻的父亲带着一位机灵的小男孩在放“米老鼠”。他们好像遇到了一些麻烦,正在请教一位慈祥的老者。我忍不住走了过去„„(具体描写)

(主体部分描写放风筝的几个片断。要注重细节描写和材料变化)

放风筝是一个看上去简单而有趣的游戏,然而却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哲理。„„

(结尾: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议论,深化文章主题。)

作文三

我的母亲(提要)

母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儿行千里母担心”、“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从俗语到古诗,歌颂这一伟大主题的名言名句多不胜数,而且脍炙人口。然而,我是女孩,母亲的女儿。我曾经憎恨我的母亲,坚决地否定母爱。(开头以对比的方式引出材料,吸引读者)

那是2001年8月底,我考上了一所普通中学。母亲坚决反对我上高中„„

(描写我与母亲的冲突或父亲与母亲的冲突及我的心理活动)

快三年了,我很少搭理我的母亲,甚至很少回家。每当我从母亲的眼中读出痛苦与无奈时,我心中甚至生出一丝莫名的快意。

然而我错了! 大错特错!(以上两段过渡)

2004年5月15日,星期六,晚上11点15分。一个让我刻骨铭心的日子,一个让我终身愧疚的日子,一个让我谢天谢地的日子。因为从那一刻起,我读懂了我的母亲,终结了可能的终身遗憾。 5月15日,学校难得地放了一天假,让我们回家和父母商量填报志愿的事。我把自己的想法和父亲说了,父亲没说什么。晚上是照例的看书。11点15分,我去客厅喝水,经过父母的房间,无意中听到了一段对话„„(描写对话内容)

(对比材料要写得震撼人心,方能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 7 - 我如遭雷击一般立在饮水机旁。我的脑中一片空白。只觉得天旋地转,客厅里的家具像在空气中飘浮起来一样。忽然,“砰”的一声,我手中的水杯掉在地上,摔得粉碎。我扶着饮水机,总算没有倒下。母亲从房间里冲出来抱住我,拼命地问我“怎么了”。“没事,妈妈——”我大叫一声,紧紧地抱住母亲,恨不得钻进母亲怀里。

母爱,是伟大的。没错!

(结尾:着力描写自己的感受,不可用太多的议论或抒情破坏文章的意境和情感氛围。若描写不到位,则可增加抒情或议论。)

作文四

钢笔人生

走进考场,我首先将一个精致的钢笔盒子放在座位的右上角。望着它,我思维的野马在记忆的原野上奔驰„„

以前,妈妈经常自豪地向亲朋好友炫耀,说我“抓周”的时候抓的就是钢笔。从此,父母对我的前程便充满了憧憬。“钢笔”便注定与我的一生结下渊缘。(交待物象及与“我”的人生关系,是故事的开头)

带着幸福的憧憬,父母亲高兴了好多年。从幼儿园到小学,我的成绩在智力正常的孩子中还算不错。我还会时不时地抓着钢笔做刻苦学习状,引得父母那带点虚荣的希冀像气球一样膨胀起来。

进入小(五) ,我开始恨钢笔了。因为像山一样的作业压得我喘不过气来。钢笔不再给我带来快乐。我的成绩随着小学毕业的临近而从优秀降到中等,再降到中下。感谢《九年义务教育法》让我顺利地进入初中。然而成绩却丝毫没有起色。为了我,父母的争吵愈来愈多、愈演愈烈:那种伤心明明是看着一位神童毁灭或天才堕落的伤心。我无暇顾及父母的伤心,因为我正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网络游戏可比钢笔有趣得多啦!

初中三年,一眨眼就过去了。我虽然没有坏到哪里去,但自然也不是父母骄傲的“神童”。其间,我常常不自觉地用精彩的游戏镜头驱赶父母失望甚至痛苦的眼神。我知道父母每年在我生日的时候都会给我买一支精致的高级钢笔——它们正整整齐齐地排列在父亲略显空荡的书架上。但我却不敢正眼看它们,甚至尽量不去父亲的书房。

在父亲失落的目光中,我以“择校生”的身份走进了一所“全封闭管理”的学校。“全封闭管理”,这意味着我每五天半才能和我心爱的网络游戏幽会一次。果然,不到三天,我对游戏的渴望就像犯了毒瘾一样难以控制。更为恼人的是,班主任是个语文老师,要我们用钢笔书写,还说出了一大堆理由——虽然我一句也没记住。

然而,改变我的也是一支钢笔。(注意这一段转折性过渡)

那应该是开学后一个多月了。对陌生环境的新鲜慢慢散去,压抑在心底的顽劣就冒出来了。看班主任那憨厚的模样,应该不难骗倒他吧! 我随便编了个理由去请假,他却随手就给我签了字。第二天.我按时回了校,却因为通宵熬夜实在打不起精神,以至语文课我都听得“摇头晃脑”。晚自修放学的时候,老师把我叫去了。我迅速制订了“低调”应对的策略。但老师的话却让我大吃一惊。“你昨晚去网吧了吧!”我哆嗦了一下。“你喜欢电脑,很好。我拜你为师,以后犯瘾了就去我家上。”他语气平和得让我感觉像是在布置一场阴谋。接着他掏出一个精美的盒子递给我。“这是我的拜师礼物,因为你是全班唯一还在用圆珠笔的人。”我的小聪明让我根本来不及反应,他就握住我的手——分明是狠狠地握了一下,一股热流迅速传遍了我的全身,等我抬起头,想说什么时,老师已经不见了。

那一晚,我又没睡。但第二天却精神饱满!

谁说毒瘾戒不掉呢? 只是人们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而已。

(故事的发展和高潮要写得跌宕起伏,尽量减少繁琐的叙述,突出感人的细节)

三年过去了,我的学习成绩已经远远超出了我玩游戏的水平。

今天,我第一次使用老师送给我的钢笔,我要用这支笔换一张中山大学的通知书送给我的老师。明天,我还要用这支笔创造更多的财富送给社会。

钢笔,果然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 8 - (结尾要铿锵有力,寓意深刻,还要注意照应开头)

小结:记叙文的结构模式相对而言变化较多,运用时可以使用单一的某种模式,也可以将其中的两种或几种合并使用。但不管如何变化都会遵循如下规律:

开头(引出材料) →主体(具体描写,用生动的细节突出某种特点) →结尾(适当抒情或议论点题) 。必须注意的是:段与段之间、材料与材料之间要有过渡,结尾要照应。熟练地掌握这些基本模式对快速构思和行文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2007高考作文优秀记叙文选读欣赏

一、 北京卷

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全文不少于800字。

沉默的父爱

6岁。

操场上,一个小男孩学着骑车,旁边站着他的父亲。没有一句指导,没有一丝安慰,小男孩自然是摔了又摔,双腿早已是鲜血淋漓。终于,孩子坐在地上,哭了,哇哇大哭。父亲依旧是那么笔挺地站着,眼中满是不屑与冷漠。孩子多么渴望爸爸的鼓励。没有;孩子多么渴望爸爸的拥抱,还是没有。只是那双空洞的眼睛,让孩子感到冷酷与无情。终于,孩子不哭了,倔强地站起来,跨上车,开始又一次的尝试。父亲早已是兴趣索然,转过身,迈着大步,走了。身后又是一阵金属与地面的摩擦声,父亲只是不经意地回了下头,手却在颤抖。孩子站起来,想着刚才父亲冷漠依旧的眼神,两行热泪莫名其妙地滑过他的脸颊。一步、两步、三步„„父亲的脚步声依旧坚定。

16岁。

礼堂里,当年的小男孩被人群簇拥着走上了奖台。又一次高举奖杯,又一次欢呼如潮。紧拥着荣誉,在闪光灯不停的闪耀下,孩子艰难地寻找他的父亲。人群中,唯独没有他,台下座位上,只有一个他。瞬间,礼堂仿佛空荡荡的,只有孩子与他的父亲在对视着。还是那么冷漠,依旧是如此不屑。父亲那空洞的眼神让光芒万丈的奖杯褪色。站起身,走向自己的儿子,一把夺过紧拥着的奖杯,父亲毫不犹豫地把它交给后台的老师。两行热泪又一次不由自主地流淌下来,一步、两步、三步„„父亲的脚步声依旧坚定。

昨天。

校门口,一位青年与他的父亲作着告别。没有寒暄,没有宽慰,没有拥抱,没有一句话。直视着父亲,他的皱纹又深了,他的黑发中又添了些灰白。眼睛里滚着泪水,压抑着。在模糊中,父亲那冷漠的眼神里也有些光亮。颤抖的手伸向自己的儿子,半空中停住了,又缩了回来。向门口指了指,父亲又转过身,没有动。远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及近拐角,父亲定住了,回过头,瞥了一眼,看到儿子。青年人也注视着他的父亲,压抑不住的泪水终于流淌下来。沉默中,心中是那么温暖,一步、两步、三步„„ 今天。

考场上。有一个孩子在写着沉默的父爱,心中充满感激与骄傲。

我的父亲,他的感情如绵细的秋雨,柔和的春风,没有大起大落,只是淡泊沉默罢了。

沉默的父爱———我很感激它。

点评:听无声的闲花在落地,看不见的细雨也湿身。大雪无痕,大爱无形,父亲的爱是沉默的,也是浓重的。

写父爱的文章当是海量,这篇考场作文的高明处,在选取贯穿自我成长过程的三个镜头,并定格于父亲的眼神和脚步,以表现父亲鼓励、鞭策和期待的大爱。最后一段写出自己对父爱内涵的感悟,令人心动。

- 9 - 一、三段“父亲只是不经意地回了下头,手却在颤抖”“ 及近拐角,父亲定住了,回过头,瞥了一眼,看到儿子”的细节描写是必要的,是极具表现力的。第二段“站起身,走向自己的儿子,一把夺过紧拥着的奖杯,父亲毫不犹豫地把它交给后台的老师”的举动似嫌稍过。

末尾写自己的感悟部分也稍嫌不够准确不够到位。从全文看,父爱的特点是“严”是“厚”,“柔和的春风”“淡泊”一类的概括是不准确的。

启示:正如沉默无言情自浓的父爱,客观细腻的描绘也自涵深情。

浅笑无痕

北京一考生

当记忆中的湿润又一次沾染了西湖之畔的离歌,当朦胧的月色又一次浮动于频频过客疏离的神色,当纷杂褪去,是否会有人想起那夜,那歌,那浅笑,那落寞。

她始终是笑着,带着水光,恬淡而落落,像开放的百合。他因她目光闪烁,因她戏改友人的词作,因她流露的若韵。

这一幕邂逅来得玄重,来得猝不及防。然而她不曾启唇,然而他不曾停驻。因为她只是西湖之畔的歌者,而他却是名满天下的太守。她不曾挽留,他不也曾相守,因为她的卑微,因为他的身不由己。于是,她只留一抹轻浅的微笑。

这笑来得简单与绝决,这笑来得甘愿,这笑来得义无反顾。也许于她已是足够,爱情本是一个人的感受,付出的本身已是一种收获。她不要重金予赠,她不求相陪长久,只惜那初见时澎湃于心的炽烈与飘荡于眉间的温存。

只是在他的生命里这样的女子太多,只是在他的生命里没有这样的情结。也许于他已是太过,惊艳不过一时兴起,赞誉只是调剂单调的生活。他只是她的过客。

于是,他用几百年前的诗句化她,用那“老大嫁作商人妇”的惨淡劝她。于是,她落发,带着浅笑长伴青灯,永陪佛影,一世甘愿。因为她是琴操,因为他是苏轼。只那浅笑飘荡于西湖之上,朦胧之歌者与行人。

“细雨温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或而,在他心里,她只是细雨,只是闲花,荡过眼前终不闻不见。她的浅笑不过是喧嚣之中暗藏的一缕宁静,终究换不来只言片语的提及。

时光易逝,西湖之畔到底消逝了多少这般绝决的女子,到底封存了多少美丽的初相见,到底埋葬了多少黯然的寂寞。

当破晓的光晕袪散西湖之畔的水气,当混沌的尘灰又一次隐没在潮动的人流之间,当一切暴露在阳光底下,再没有所谓的歌者与行人,她不再是湖畔的歌女,而是那清冷山寺中的尼姑。她不再拥有那傲人的才情,她不再是谁生命中的点缀。

浅笑无痕,只留一抹寂寞„„

点评:

本文叙写西子湖畔歌女琴操的寂寞悲情,文章不是重复一个现成的故事,而是紧扣文题命意,注入自己的情感参悟,将一段悲情演绎得凄美动人。

不敢言作者亦有如琴操的感情经历,但作者行文时必定将自我幻化于琴操,不然难得如此深切感人。 作者将叙事完全氤氲于抒情悟道中,不事雕琢而尽显文采,让人叹服。

启示:有所谓“饱读诗书气自华”,而这样的美文,必气性才情成就。

二、 上海卷

作文试题:

以“必须跨过这道坎”为题,写一篇文章。( 70分)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必须跨过这道坎

放假期间,倘若有空下的时间,总是要跟着我的美术老师去偏远的山间写生。景区的环境自是如瑶池仙境,教人流连忘返,而真正让我印象深刻的,倒只有我们那暂时栖身的农家门厅前,一道高高垒起的门坎儿。

- 10 - 我的老师喜欢未被开发而经人工雕琢的环境,他要的是那种自然质朴的景。而在那种地方我们所能居住的农家,都只有老旧破败的门庭,和高低不同的门坎儿。

几年前刚开始出去写生时,我常会被那垒至小腿肚的门坎绊倒,往往是走进一扇门,毫无预警地就栽了一跟头,结结实实地向八仙桌上的菩萨嗑了个大头。在吃了不少闷亏后我终于学聪明了,但凡见着高度超过两米,厚度超过十公分的门,就会下意识地做高抬腿动作。

后来我才明白个中玄妙,原来在这僻远的山区,民俗守旧落后,思想封建保守。而那门坎儿的高度是与这一家在当地的地位等等被划上等号的。门坎儿越高,它所象征的地位就越高。我当时心里乐呵,敢情我住的便是那村上领军人物的家?

于是开始留心那些门坎儿,留心起这闭塞的村落。

七月里的天气,山里虽说暑气不重,却也依旧燥得让人发闷。我们开始从早晨五点,画到上午九点左右。山里不时有人踱过,偶尔回头瞧上两眼,又像是怕惊扰了我们,缩在一旁不敢吱声。有过对话的,只是一些山里头的孩子,十来岁光景,却不上学,满山遍野地乱跑,看见人画画便围上来,开始怯怯地不作响,尔后有胆大的孩子问了句“画的是否是远处那个金色草垛”?我答是,他们渐渐多话起来,问我这画什么价钱,我抚额失笑,告诉他们这只是习作,不卖钱。一个小孩问能否送她,我点头,把画取上,让她等画风干后再拿走。期间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去上课,一群孩子都是坦然地说家里穷,或是祖辈没有读书人,说着从父母亲那里听来的读书无用的理论。忽然地,我就想起那座高垒的门坎儿,和里面昏暗的厅,仿佛被门隔绝了千百世的光阴。

画干了,却被风吹上了许多细密的尘,涩涩地嵌进粉质的纸里,小孩也不嫌弃,像得了宝贝似的捧了去。我开始觉得这景并非那么心适怡然。

回家时,房东阿婆来牵我的手,我搀着她跨过那堵门坎,她颤抖地扶着我,吃力地迈出来,她说下次再来,夹着浓重的乡音,我点头,盯着她的小脚。车渐行渐远。

我回头,看倚在门上的阿婆。夕阳西下,在门边上打出昏黄,却照不亮她逝去的年华。

点评:据说,这是一篇连升三级(20—43—64)的文章,我以为还可以更高,直至满分70分。

文章中的“这道坎”,明是山间农家的门坎,实是山村亘古不变的保守落后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坎,明写的门坎是保守落后的象征,是为农村文明进展道路上的坎作铺垫作比衬的,二者在本质上是一道坎。这种表现手法,是作者匠心所运,是文章的一大亮点。文章表意含蓄却并不晦涩,许多地方都有点画:当了解到孩子们多不上学时,“忽然地,我就想起那座高垒的门坎儿,和里面昏暗的厅,仿佛被门隔绝了千百世的光阴”,“ 我开始觉得这景并非那么心适怡然”;回头看倚在门上的“小脚”阿婆,“夕阳西下,在门边上打出昏黄,却照不亮她逝去的年华”。文章看似用笔散淡,实则略无虚笔,处处有用;语言也如水彩画用笔,平实省净,虚实有度。

这样有生活、有个性、有蕴涵的文章实在难得,远比那些吃别人嚼过的馍,炒现成的饭,缝百衲衣的文章要好,高考作文应该让这样的文章得高分。

启示:让现实生活入驻高考作文,写出个性,写出真我。

三、四川卷

作文试题:以“一步与一生”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自选。(2)不少于800字。 一步与一生

——智士程济小传

程济,陕西朝邑人,少与同窗高翔言志。翔言:“愿为忠臣。”济曰:“愿为智士。”建文初,济出仕,上本言燕王有反意,人皆不信。明年果反,人皆信服。建文特升为翰林院编修。北兵素悍,南兵节节败退。

建文四年六月,京城破,帝欲自尽,济劝之,乃削发为僧,济扮作道士,由宫中秘道出。二人乃以师徒称之。燕王入城,召素有名望者草诏以服众,时高翔在京任监察御史,与方孝孺同被召,二人严词以拒,王怒杀之,诛其亲族。而名士重臣,如状元胡广,学士解缙,编修杨荣、杨溥等,皆降之。济闻之,叹曰:高君果遂生平之志。燕王百计寻帝,二人乃往云南投西平侯沐晟。

- 11 - 至云南,幸沐晟忠义,藏二人于隐蔽之处。后沐晟卒,帝问济:沐晟一死,失了靠山,如何是好?济曰:人心难测,此地不可再留。乃隐于大理穷荒之处。

后帝静极思动,与济出游,路上闻人传说燕王暴卒于榆木川,洪熙继位,帝访问确真,乃释然曰:从此可以无忧矣。又十月,洪熙又亡,宣德登基,帝愈放心,与济一僧一道,遍游天下。

十年后,宣德崩,正统即位,因其年幼,用杨荣、杨溥、杨士奇主政,时人称为“三杨阁老”。帝谓济:“当日杨荣、杨溥与卿同为编修,今日权倾天下,以卿才智,若肯改节,今日首辅之位,舍卿其谁!” 济曰:“荣华富贵岂弟子所愿?但求长伴师身旁,此生足矣。”帝颇有感慨,赋诗:“阅罢楞严謦懒敲,笑看黄屋寄团瓢。南来瘴疠千层回,北望天门 万里遥。款段欠忘飞凤辇,袈裟新换衮龙袍。百官此日知何处?惟有群乌早晚朝。”济和诗:“灶冷烟残择石敲,奔驰无复旧丰标。迢迢行脚随云远,炯炯丹心伴日遥。倦倚山崖成石枕,寒寻木叶补布袍。金陵回首今何似?烟雨萧萧似六朝。”

一日,帝问济:“我今年老,可归否?”济曰:“朝代已换,天下久定,人已老,恩怨全消,何不可归?”帝乃至云南布政司堂上,言:“我建文帝也,今年老欲归,汝等可写本奏上。”众官本上,旨下:“进京辨认。”

至京师,朝廷遣建文 旧臣吴亮往辨,亮见帝,大哭,不能仰视。入内,恐难以取信,自缢死以表明。正统感悟,命迎入大内,济见帝得入宫,乃飘然而去。入内,正统以孙儿礼拜之,因不便称呼,乃称太上老佛.后帝寿至八十九岁而崩,敕葬于北京西城外黑龙潭,无坟无树。

异史氏曰:一子错,满盘输,人的每一步对一生都很重要。建文纯仁至孝,惜靖难初错用李景隆、耿炳文,军事失利;又因燕王为叔,处处忍让,是徒惜仁名而遂至失国,流亡一生。燕王甘冒大险,起兵反叛,侥幸获胜,然大肆屠杀忠臣,兴文字狱,凶暴过甚,是以后人多同情建文而贬斥燕王。真可谓:不以成败论英雄,公道本自在人心。胡广以状元之才名重于世,降燕姑且不论,据顾炎武考证其《五经大全》全系杂抄他人著作而成,是文章品行俱不佳,无可取也。解缙素无劣行,丧名降燕,终于狱中,为士林所不齿,真“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身也”。程济追随建文近四十载,矢志不渝,委曲全主,终致主归骨,比之介子推有过之而无不及,自称智士,真无愧矣,可谓“俯仰一生无所愧,从来不作剧新文”。

点评:据说这是成都考生所作,我不大相信;但去年福建考生《珍珑》那样的奇文是真的话,又何敢不信,何必不信?如果果真,又如果体制允许,这位考生可直接收作文学专业或历史专业的研究生。英雄无问来路,不管真假,推荐给学生,至少可以在如何备考和选材立意上能给以启示。

文章主以程济,辅以同辈诸人关照,写“一步”选择对“一生”命运的决定性影响,自然扣题;以史证论,以论评史,阐明人生价值,劝诫慎选“一步”,当属高邈。其余不评。

启示:重复我在2006年福建佳作《珍珑》后所批“启示”:涉猎广泛才有视野开阔,视野开阔才有奇思宏论。

一步与一生

四川考生

一步,看似很短;一生,看似很长。殊不知,这短与长,只是相对而言。一步既可是一生,一生也可是一步。

——题记

一步决定一生

有一天,偏僻的小山村突然开进了一辆汽车。这可是件新鲜事,全村人都围过来。

从车上走下来几个人。其中一个穿黑皮夹克的中年男子问大家:“你们想不想演电影?谁想演请站出来!”一连问了好几遍,村民们都不吱声,好多人只顾和身边的人自言自语。

这时,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孩子站了出来。“我想演。”她长得并不漂亮,单眼皮,、脸蛋红扑扑的,透出山里孩子的倔强和淳朴。

“你会唱歌吗?”中年男子问。

“会。”女孩子大方地回答。

“那你现在就唱一个!”

- 12 - “行!”女孩子开口就唱,一边唱还一边扭:“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里花朵真鲜艳„„”

村人大笑。因为她的歌实在是唱得不怎么好听,不但跑了调,而且唱到一半时还忘了词。没想到,中年男子却用手一指:“好,就是你了!”

这个勇敢地向前迈了一步的女孩子叫魏敏芝。她幸运地被大导演张艺谋选中,在电影《一个也不能少》中出任女主角,名字很快传遍了大江南北。[叙述故事一]

千万别轻视那小小的一步,它可能会改变你的一生。[议论点明“一步决定一生”。]

一生即是一步

一位俄亥俄州瓦帕科内塔的男孩,从小就对太空充满了幻想,10岁的时候,他告诉自己的祖父:“看吧,有一天我要飞向蓝天。”祖父很遗憾地告诉他,要想飞向蓝天,像他那样弱的体质是无法实现的,他必须有运动员一样健壮的身体。男孩听了以后,沉默一段时间,默默地走开了。

过了5年,男孩又一次跑到祖父面前说:“我已经成为我们州最棒的运动员了,是校长这么说的。这下子,我能上天吗?”爷爷看了看孙子充满自信的脸,轻轻地说:“小伙子,很不错,你的身体够格了,可惜,你没有专业的航空知识,还是不行。”年轻人听了,低着头走开了。

又过了10年,在这位年轻人25岁的时候,他获得了美国珀杜大学航空工程专业理学硕士学位。毕业后,他当了三年的飞行驾驶员。又过了11年,这位36岁的飞行员终于如愿以偿,成为“双子星座-8”号宇宙飞船特级驾驶员。

3年后的一天,这位驾驶员操作“飞鹰”号登月舱在月球表面着陆,他也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并在月球上行走的人。当时他说出了此后在无数场合被引用的名言:“这是个人迈出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叙述故事二]

他就是阿姆斯特朗,为了月球上的一小步,他付出了一生的心血。[点明“一生即是一步”。]

魏敏芝大胆地跨出一步,醒目地亮出自己,改变了自己的一生。阿姆斯特朗按着自己的目标,坚持一生,终于走出人类历史的一步。由此看来,无论是一步还是一生,只要努力去走,就能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来。[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点评】

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审题准确,选材精当,条理分明。两个小标题,引出一中一外两个人物故事,分别诠释两层意思。每个故事结束之后,又用议论的方式点明主旨。加之,前面的“题记”统领全文,这样使文章结构简单,条理分明,清楚地阐明了一个道理:“无论是一步还是一生,只要努力去走,就能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来”。(黄平科)

四、重庆卷

作文试题: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制度30周年。尽管社会上对高考众说纷纭,但不能否认的是,有许多人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亲爱的同学,也许你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都围绕着高考,有许多经历和见闻要记录,有许多感悟和认识要诉说„„请以“酸甜苦辣说高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题目自拟;③立意自定;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遥望象牙塔,走过独木桥

听,是谁打翻了五味瓶?伸出手指数一数,酸甜苦辣咸„„

——题记

三十年,回眸一瞬间。

有多少莘莘学子遥望着象牙塔,倚窗悲叹;又有多少佼佼者安然走过独木桥,站在象牙塔上——笑傲江湖。然而,是非成败,转头空。当我们转过头来回望过去的时候,一切的一切,又算得了什么? 酸

十年寒窗苦读日,一朝金榜题名时。十年,我们经历了太多的酸楚,太多的离别,太多的令人难以忘怀的事。初中毕业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今后的路还很长,要经历的事情也会更多,今天的分离与以后的困难相比根本不算什么,但是当你们遇到困难时,要时刻提醒自己三个字:我能行!当时,我们有很

- 13 - 多同学鼻子一酸,落下了泪,老师亲自用手绢为我们擦干眼泪,并嘱咐我们,要记住一起生活过的日子,回忆也是甜蜜的幸福。现在看来,五味瓶中的酸,在回忆里也变成了甜蜜的幸福。

努力就有收获,收获才能享受到甜甜的滋味。当我们高兴的把成绩单交给父母时,再苦再累的他们也会露出欣慰的微笑,然后擦干脸上的汗珠,接过成绩单,小心翼翼的保存起来,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去努力,为了父母的笑脸,为了我们的将来,为了那种幸福的感觉。一切甜美的事情,都会在勤奋的汗水中,熠熠发光。

休息的时候脑海里仍然不断的涌现出各种公式„„

睡觉的时候嘴里呢喃着新学过的英语单词„„

看不完的书,做不完的题,考不完的试„„

我们似乎总在埋怨这些永无止境的事; 寝室—教室—食堂„„我们也总在抱怨这种“三点一线”的枯燥乏味的路程。

苦吗?很苦。但为了高考后的象牙塔,拼了。

不苦吗?希望和失望总是在灵魂中交错出现。

我们,竭尽全力。

高三的生活,有点像吃辣椒的味道。大家都火气冲天的去学习,忙的彼此顾不上说一句闲话,小张的娱乐新闻,小李的体育快报,都被十足的辣味冲淡,取而代之的是漫天的飞舞的试卷,和老师辣人的话语:高考过后,你们就幸福了„„

可是,高考过后真的就会幸福吗?迎接我们的是象牙塔?还是失利后辣椒一样的人生„„

咸是种什么味道,淡时若有若无,浓时涩涩带苦。但是生活中必不可少,亦如高考。

咸是汗水,咸是眼泪。而高考中的这段日子,少不了这些。关注和希望都聚焦在我们的身上,我们只有在漆黑的夜里掩被流泪。高考,我们不得不紧张,因为我们理解,它在人生中的分量。还是想起老师对我们说的那句话:我,能行!

咸味的量,我们自己来掌握!

扶起五味瓶,我们继续上路„„

点评:

从初中毕业时的生活场景,到当下的片刻感受,内容相当复杂,却被作者组织得如同诗句的上下两行——作者简直是结构天才:从题记的一句“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到“五味”的依次展开,再到末尾一句“扶起五味瓶,我们继续上路„„”,严丝合缝,精致天然。

而这样的构造不仅是一种单纯的形式,而是形式与内容的结合。五种滋味的比喻暗含着丰富而真切的感受,能使作为过来人的评阅人产生强烈的共鸣。而结尾的“我们继续上路”又表明了一种健康向上的姿态,让人感到欣慰。

语言流畅、优美。不着痕迹的诗词妙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丰富呈现,使文章极富文采。(湖南师大文学院文艺学博士 李作霖)

启示: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于内容。“酸甜苦辣咸”的表达决定了本文的结构形式和语言特点。

五、 浙江卷

作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还记得你的童年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那些美丽的梦想、单纯的快乐似乎在一步步离我们远去。

苍茫的丛林间,玛雅文化湮没了;丝绸古道上,高昌古国消逝了。人类在消逝中进步。

行走在消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怅惘,也有“谁道人生无再少”的旷达„„

- 14 -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行走在消逝中”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 限。④不少于800个字。⑤不得抄袭。

失落的文明

杭州二中 张彦雯 2007年保送至北外

自诩是一个怀旧的人。

单车,汽车

城市像小学生的作业本,被人胡乱地涂来改去,融合了奇妙的杂乱无章与锦绣繁华。常常骑着单车,享受微风过耳的轻快,享受汗流浃背的惬意,享受急速飞驰的狂妄,享受无拘无束的自由。经过一个个十字路口,在车水马龙中穿梭;经过一排排房屋店铺,在鳞次栉比中遨游;经过一座座建筑工地,在尘土飞扬中放纵;经过一条条林荫小道,在郁郁葱葱中逗留。因为年轻,我不畏惧,有时迷恋过去,偶尔憧憬未来,有时蹉跎光阴,常常口无遮拦。

有一天,忽然发现汽车的数量已经多于单车,它们庞大的身躯占据了每一条街道的中心,它们冲天的尾气笼罩了每一座城市的上空,我忽然明白过来:稼轩的“宝马雕车香满路”已然成为现实时,单车在渐渐离我远去,一如我骑着单车驶过的岁月,无法收拾,更无法重来。

血缘,金钱

我属于见钱眼开但不见利忘义的那种类型。往往在各种报刊杂志和电视荧屏上看到五花八门的家庭纠纷案,百分之八九十与钱有关。或者是某某欠某某钱,而两人是亲戚,于是一个想赖账,一个不依不饶,一来二去闹上公堂;或者是两夫妻离婚,为了财产分割问题大打出手;又或者是儿女争夺父母的遗产。举不胜举。

于此我不明白的是:在这些人眼中,难道亲情还不如钞票吗?古语有云:血浓于水。意即血缘是超越一切的。我可以赞同大义灭亲,却无论如何不敢苟同有钱能使鬼推磨。但凡涉及情感品质问题,金钱一概派不上任何用处。金钱能换来破镜重圆吗?不能。金钱能换来死而复生吗?不能。金钱能换来天长地久吗?不能。可是,这个挺简单的道理难住了当今不少人哦。

烧饼,比萨

“开心时刻必胜客”,一则广告,两代情结。烧饼摊边,热气阵阵,推着单车的上班族如蜻蜓点水般路过,结束早锻炼的老人们三三两两沿路而坐,7角钱的油条烧饼,生意还不错。西餐厅里,冷气袭袭,吮吸着饮料的年轻男女对视着微笑,学生们一边狼吞虎咽,一边谈笑风生,55元的9寸比萨,生意堪称火爆。就像被高楼取代的四合小院,被高架取代的小桥流水,现代文明如洪水猛兽一般以风驰电掣的速度吞噬着落后和破旧。无情地吞噬,甚至还没来得及让人们回味。现在赶走了过去,又将被未来赶走。传统在消逝,取而代之的却不是本国的文明,是西方的文明;失落的,是我,是和我一样的国民,是我们用笔尖垂钓一地瘦瘦的忧伤。

点评:人类一路前行,在不断进化的同时,也有某些方面的倒退,本文即一曲矮化传统道义失落民族意蕴的挽歌。文章立意独特,转写行走的逆退。行文也一反常规独出机杼,全文只是连缀三挂小幅,并不另具开头结尾;小幅也主要是客观描述,然后略点感触;而合起来看,三挂小幅是有内在关联的,是服从同一主旨的,是给人类的一记警醒,颇具震撼。

启示:古语有云:“作文须自出机杼,或一家风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

六、 江苏卷

作文试题:21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空。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往。

请以“怀想天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怀想天空

麦收时节,天空显得非常的明净。在黄金麦田上空,偶尔悠然地游过几朵白云。[写景简洁,突现神彩!]

- 15 - 麦收时节,中午常是烈日当空。我们勤劳的父母,不得不在烈日下劳动。[起笔先点出“烈日”两次,重复得好!]因为作为农民,这是他们的义务。[说得多么本分!]

我是一个农家子弟。我明白我们乡下的家长们要靠田地来生活,供我们上学。他们为了子女辛勤地劳动,但没有半句怨言。在家,我常听到他们说:“只要孩子搞好了,再苦再累,我们都愿意„„”[可怜农家父母心!“搞好”,此词用得妙,传神。]

农家子弟努力学习吧!全力以赴吧!我们敬爱的父母为了我们能过上好日子,他们埋头在烈日当空的麦田里收割麦子。那种滋味,你们体会过吗?[此处喊“口号”了,但听来很顺耳,很入耳。前两节,均说“我们”、“他们”,请品味。]

在即将奔赴高考考场的前两天,我体会到了。又热又累。当时,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快点把麦子割完,到家洗个澡,然后在床上睡五六个小时。

6月5日早晨,我爸起得很早。四点多钟就起了。他临下地时告诉我说:“你再睡会吧!六点钟起来做饭,然后洗洗衣服,八点钟到地里给我送饭。”[全是农家父亲的质朴话语,多情而又实在!有几个家长让孩子在高考前两天劳动的?]

我睡醒后,拿起表一看:5:50。大概在学校里起早起惯了吧。我快速穿上衣服。我把衣服泡在铁盆里。然后,我进入厨房做饭。

我做好饭,洗好衣服。又把汤盛到饭盆里,拿了5个馍,一齐放到篮子里。我赶紧吃过饭。碗都没涮,便骑车下地了。

当我到地里时,父亲已割了七八垄了。他脸上很多汗珠,衣服湿透了。他说:“你来,吃过了吗?我割光这一垄,再吃„„”[白描。父亲的言语,平淡中见“浓”!]

大概四五分钟吧,他割光了。他从篮子里拿出饭盆、馍头,边吃边说:“孩子,你爸没本事,明天到县城后好好休息!后天好好考,别紧张„„”[这就是当农民的父亲,在田野上,在烈日下,对“后天”高考的孩子进行的“临考告诫”!苍天和大地都在倾听„„]

我在烈日下割了五个多小时麦子。[不愧是农民的孩子!没有考前烦躁,没有“营养品”,没有父母高招“安慰”,只有本本色色的“劳动”!]回到家,我没有吃饭。洗了个澡,就睡了。[与前文呼应,真是累得瘫了!]

现在,我在考场上做题。室内很凉快。[“凉快”二字,极为重要,很沉重!]当考试结束后,我要在烈日下站两小时,来感受那种烈日当空的滋味。[此为一个大大的“亮点”,全文生辉,一切皆活。“怀想”出来了,“天”出来了,比天还“大”的农民出来了,比天还“亲”的父亲出来了。一切皆在不言之中„„]

(注:文中点评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江苏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所作。) 点评:原载点评:此文很典型,不事张扬,不搞“满天星”的铺陈铺排,不搞华彩炫目的“集锦”,不玩深沉,只是极为朴实地记叙了父亲割麦、自己割麦的情景,中间一节还喊了“口号”!然而,它真实、本色、真情、纯净,一板一眼地道来,汹涌的内心波涛潜伏其间。父亲的言语,极少,但厚实、博大;儿子的情感表述很普通,但均发自肺腑。最大的亮点在最后:“考场很凉快”,与麦地很热对比;“当考试结束后,我要在烈日下站两小时,来感受那种烈日当空的滋味”——天下还没有儿子这样来感激当农民的父亲,文章中还没有人用过这种笔墨,这种机智!太感人了,而且是长效的!中学第一线的语文老师,可以此做为教学范例,进一步把握好作文导向。(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江苏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

这篇文章附点评载于《中国青年报》,据另载:“最先碰到它的阅卷老师给了36分,刚及格;二评的老师判给了42分;三评老师判给39分。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长何永康教授发现了这篇综合判定为37分的《怀想天空》,反复读了3篇,何永康终于下决心给它54分。从阅卷程序上看,这属于“终审”,比原先高了17分。”“何老师说:‘推荐它是一种导向’。”“实际上,这篇被打捞出来的《怀想天空》,只是为久违的质朴文风开了一扇窗,还不是评价当前优秀高考作文的唯一标准。”

启示:作为导向,不是说大气磅礴、文采飞扬、轻灵婉约等其它风格的文章不能写,而是现在考场作文中这种本色当行的文字太少了。

- 16 - 高考议论文结构模式解析

【可供选择的议论结构模式】:

①、并列式:①分论点平行:②论据平行:

②、对照式(含类比和正反对比);

③、总分式;

④、层递式。

【重点探析层进式结构(又称为层层深入法)】:

1、有多个论证层次,每个层次包一个分论点和证明这一分论点的论据;

2、各层次间是一种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一层比一层深入的关系,而它们又都是为论证中心论点服务的;

这种论证方法,符号人们认识或思维活动的一般过程,显得顺理成章,便于接受;这种层层深入的论证结构,使得说理充分,论证周密,既能全面阐述论点的丰富内涵,又能深刻揭示论点的理论深度,从而将论点建立在坚定的理论基础上;运用这一论证方法,在语言上又易显出一种递进层高的气势,能表现出一种气势美和力度美,从而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层进式结构模式举例】:

(1)“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我们要善于发现

--要创造更好的答案

(2)“做伟大的老实人”:

引论--老实人的内涵。

本论--老实人的伟大之处。

A 、忍:慎独,

B 、对自己负责;恪尽职守,

C 、对工作负责。

D 、信:诚实;守信。

E 、义:忠诚;执著。

结论--做伟大的老实人。

(3)以谈“勇气”为话题组成层进式结构。

(中心论点)勇气是一种可贵的精神:

分论点1,勇气是战胜困难的武器,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分论点2,勇气还是顶住歪风邪气的重要支柱。(引申强调)勇气在今天是一种革命精神。

或者也可以这样行文:

(论点)勇气是一种可贵的精神。(论证)道理论证--勇气很可贵;举例论证--勇气很可贵。联系实际进一步论证--勇气的确很可贵(个人的经历、体会)。总结强调:我们每个人都应培养自己的勇气。

还可以这样行文:

(是什么)诠释“勇气”,提出勇气是一可贵的精神--(为什么)为什么说勇气很可贵:勇气是战胜困难的武器;勇气是事业成功的保证--(怎样做)怎样培养自己的勇气:努力学习,提高认识水平,树立远大目标;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发扬拼搏进取精神;在日常生活中从点滴做起。

【另外的快速构思模式】:

一、述料--引点--列据--证理

范文: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17 - 美国一所大学曾作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一只青蛙突然扔进滚沸的油锅里,在这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这只青蛙奋力一跃,竟跳出锅外,安然逃生。过了一会儿,又将这只青蛙放到一个盛满水的锅中,青蛙游得逍遥自在,怡然自得,这时,研究人员从锅下悄悄加热,等到青蛙察觉有生命危险,想奋力一跃时,它却没有了拼搏的力量,而只能葬身锅底。(述料:简述材料)

青蛙在油锅中能奋力逃生,在温水锅中却丢失性命,这是为什么呢?在油锅中,身处险境,为求生存,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在温水锅中,身处舒适环境,失去警惕,没有也不可能认识到面临的危险,最后只能落得个葬身锅底的可悲下场。(简单分析)

青蛙如此,人也一样。当生话中的挫折、失败、不幸、艰险摆在人的面前时,人往往能够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勇气,排除万难,冲出困境,求得生机。相反,当生活在舒适、安逸、悠闲、奢侈的环境中,人往往会消极、沉溺,陷入无以自拔的地步,以致身败名裂。所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至理名言我们要时刻牢记。(引点:由蛙到人,提出中心论点)

类似实验中青蛙的故事,在历史和现实中比比皆是。北宋欧阳修在他的《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介绍的后唐庄宗李存勖就是一例。

李存勖得天下时,不忘其父李克用的遗志,以父亲留下的三枝箭激励自己,发奋创业,攻城略地,无往不胜,“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到天下已定,大功告成,他坐享太平,整日与优伶们泡在一起,“唱念做打”以致政事荒疏,国运日微。三四年后,祸乱迭起,终遭杀戮,“何其衰也!”(列据:按时、空、逻辑次序罗列有力依据)

一个动物的实验,一个历史的真实,难道不值我们深思吗?须知,挫折、失败、不幸、艰险,这对人无疑是一种压力,是一种前进中的障碍。但是,有压力才有反弹,有障碍、困苦,才有挑战、拼搏。这时,人就不仅会在精神上自强不息,在策略上也会小心翼翼。于是就有了化险为夷、转败为胜的可能。反之,舒适安逸悠闲奢侈,这一切却往往会使当事人忘乎所以,玩物丧志,失去挑战的勇气、拼搏的胆识,跌进甜蜜蜜、软绵绵的罗网,越陷越深,越缠越紧,就难免落下一个可悲的下场。培根说过,“奇迹在厄运中出现”,同样,厄运也多在游乐中降临。这些道理,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吧。(证理:深入分析论据,阐明论据的本质,揭示论据的意义)

二、述料--引点--分析--总结

范文:值得汲取的精神力量

古希拉神活中有一段关于西齐弗的故事。西齐弗受到大神的惩罚,他要把一块石头推到山顶,可是到了夜里,这块石头又自动滚下来,于是第二天,西齐弗还得往上推。这样日复一日,永无休止。大神就是要通过如此手段来折磨西齐弗的心灵,使他在不断的打击中走向毁灭。然而西齐弗却没有被这种折磨摧垮,他以不屈的意志迎战这近乎残酷的苦难,终于挣得了最后的自由。西齐弗这种精神力量是值得我们认真汲取的。

那么,从西齐弗的故事中,我们能汲取哪些精神力量呢?(述料、引点:简述材料,提出论点)

首先,他能够坦然面对生活的挑战。每次,当西齐弗推石头上山时,大神告诉他,成功是不可能的。但是,西齐弗没有被这种无望的艰难吓倒。他一心想的是,既然命运如此,我就挺身迎接,它明天滚下来,我就继续往上推。因为这种没有结果的命运已成了我命运的一部分,我只能勇敢地面对它,以求得心灵的安宁。

其次,它在严峻的环境中保持信念,相信顽强的韧性最终可超越不幸。所以它反复推石头上山时,心中毫无失败感。他深深懂得只要我能蔑视这种惩罚,坚持下去,那么,对于惩罚者来说,这种坚持本身构成了一种反击。于是,在彼此的较量中,我就有了取胜的可能。故事的结局也确实以大神的让步来证明了这一点。(分析:针对所引材料,作多角度多层次的条分缕析,理论分析论证)

西齐弗的故事与我们生活中许多际遇相似,而他的这种作为,也应该成为我们处理类似情况的一个楷模。要知道个人能证实自己的命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能够掌握命的契机,反制命运的困厄,进而把痛逆的命转换为成功的使命,就更为不易。然而人却只有这样,才能替自己的存在谋求一条出路,并进而替人类、替世界开创光明、美好的前景。这,才是人的精神力量的真正体现;这才是人只所以为人的价值所在,才是我们最应该具备的超越生活磨难的可贵品质。(总结:在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更深一层的开掘,达到认识上的深化与升华)

三、立论--列据--析理

- 18 - 范文:多几个畏友好

我国古人认为,朋友有几种,“缓急可共,生死可托”的,是“密友”;“利则相攘,患则相倾”的,是“贼友”。“密友”好,“贼友”坏,道理不言自明。然而,我国古人更主张,人应多几个“畏友”。什么是畏友?古人的解释是“道义相砥,过失相规”--即在道德礼义方面互相勉励,在过错失误方面互相劝警。如果能真正交到这样的朋友,那么对自己品格的完善、事业的进步肯定是极为有益的。(立论:提出中心论点,对提出论点的背景、缘由等有关前提略加说明) 三国时的徐原与吕岱是一对畏友。徐原才智过人,吕岱荐他当了御史;但吕岱有了过失,徐原总是毫不客气地批评,当着众人的面也绝不留情,常常使吕岱下不来台,可吕岱却十分敬重徐原。徐原死后,吕岱悲伤地说,失去了他,谁还能指责我的过失呢?此外,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英国文学家莎士比亚与本·琼森也是畏友。本·琼森的第一部剧作是莎士比亚帮助他公演的。莎士比亚死后,本琼森曾沉痛地写道:“得意吧,我的不列颠,你拿出了这样的一个人,他可以征服欧罗巴的全部戏文,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界!”但是,本·琼森却对莎士比亚用“三把绣剑”描绘壮阔的“白玫瑰战争”的创作倾向进行过严厉的抨击。(列据:造出典型论据证明论点。)

一对古代官吏,一对外国文士,正因为他们能“道义相砥,过失相规”,所以能达到人生事业的最高境界,他们确实不愧是真正的“畏友”。孔子说:“君子之过,如日月之蚀。”我们生活在这个变幻万千、光怪陆离的世界,谁都难免发生这样那样的谬误,但人往往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因此多几个“畏友”,实际上是多了几服清心剂和醒脑丸。这样,我们才会尽量地避免谬误,防止偏差,创造出和谐美好的人生乐章。(析理:对论据集中阐述,挖掘其深层的意味,揭示斯所包含的真谛,或辨识某些是非真伪,从而使论点得到理论上的证明。)

四、立论--入据--结承--迭据--总结

范文:年轻人要做时代的弄潮儿

青年人要做“弄潮儿”。弄潮儿一词,本是宋代钱塘江涨潮时,对“浮潮头而戏弄”者的昵称。苏东坡词中“碧山影里小红旗,侬是江南踏浪儿”,描写的是弄潮儿。如果将弄潮儿的含义引申到社会生活中,那么他应该是能在时代的风口浪尖搏击的勇将,是具有不断奋斗精神的强者,是敢干挺身而出、牺牲自我的猛士。一句话,应是凝缩着时代精神和个人人格力量的伟丈夫。(立论:提出论点,再对提出论点的背景、前提等相关情况略加说明。)

在我们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堪称弄潮儿的青年英才是很多的。下西域的班超,抗金兵的岳飞,举义旗的李自成,是时代的弄潮儿;慷慨赴死的谭嗣同,蹈海醒民的陈天华,仗剑去国的秋瑾,是时代的弄潮儿;其实,像李世民、朱元璋、努尔哈赤这样的英雄豪杰都堪称为时代的弄潮儿。(入据:第一次进入论据的阐述。这一次阐述中的论据,一般是较古老、较悠远的历史论据,甚至是从寓言、传说、轶闻、掌故中挑选出来的论据。)

上述这些志士仁人、英雄豪杰,之所以称得上时代的弄潮儿的美誉,就是因为他们能在时代的大潮中搏风击浪,勇敢奋斗,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凯歌,为后人开辟了一条新路,至少是起了一种振聋发聩的作用。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时代,随着改革的深入,我们要具有弄潮儿的胆略,与时俱进,发挥出较之古代的志士仁人、英雄豪杰更为强大的人格力量,为祖国的振兴,为中华的腾飞作出贡献。(结承:在入据的基础上,进行简要的分析,指出其具有的一般意义,作出小结。)

近几年,我国涌现出的这样的弄潮儿举不胜举。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不仅带领中国人民开拓进取,实现了无数代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人民富足、社会安定、国家强盛的梦想,更提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顺利收回了香港、澳门、也为台湾的回归,和平统一中国打下了基础。邓小平是新时代最伟大、最英勇的弄潮儿;而置自身利益于不顾,置个人安危于度外,英勇战斗在抗击非典第一线,为挽救危重病人的生命而无私奉献的白衣战士,他们难道又不是时代的弄潮儿?是的,我们的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是一个弄潮儿不断涌现的时代,我们以生在这样的时代而骄傲和自豪。(迭据:在小结转承之后,再一次进入论据的阐述,而这一步中的论据应该是更直接更有针对性的现实论据。)

观古而论今,我们可以看出,时代的弄潮儿不愧是时代的勇将、时代的强者和时代的猛士,是叱咤风云的时代伟丈夫。马克思曾经说过:“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年人所代表的性格,一个精神是青年人所代表的精神。”生长在今天的青年,更应该用我们青年的朝气和热血,塑造我们时代的性格,光大我们时代的精神。让我们都来做时代的弄潮儿吧!(总结:

- 19 - 在前面采用双重论据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以进一步揭示中心论点在当前时代的指导意义,或者提出对某些现实问题的见解,对全文进整体性总结。)

五、引--提--析--联--结

范文:中学生打工利与弊

近年来,一批又一批的青年男女,怀揣着一个个金色的梦,背着简单的行囊,踏上了南下北上的列车,走进了他们梦的乐土,开始了他们的打工生活。他们中许多是中学生,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中学生打工是利大还是弊病大呢?(引:列举有关现象,有文彩,自然,使话题有针对性,一般不超过一百字)

我们的回答是:弊大于利。当然,这里说的打工不是指国外以及我国一些城镇的学生寒暑假短期锻炼,体验生活。(提:观点鲜明正确,做必要的补充、阐释,这是论点到论证的过渡,一般不超过三百字)

就家庭而言,中学生外出打工而放弃继续深造,这从某种意义上来看,的确减轻了家的负担,甚至还能够为家庭增加收入,对于一个家庭--至少对于一贫困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件高兴的事。

然而,它带来的负面效应却是无法估量,也无法弥补的。

首先,„„。其次,„„。另外,„„。(议:理论分析,从正反两方面论证论点,一般不超过三百字)

二十一世纪是一知识迅速更新的时代,„„(中外时代特点,对人才的需求形势)(联:联系时代、社会,举例为主,进一步论证论点,举例要古今中外结合。一般不超过四百字)

总而言之,占学生打工,有利有弊,但弊多于利。我们应该„„(结:收束全文,回应论点,简洁有力,不超过一百字) 结构示意:

引:由社会生活现象,引出论题。100字

提:提出观点,表明态度。100字

析:就事论事,浅层分析。300字

联:社会背景,深层拓展。400字

结:回应论点,再次强调。100字

议论文结构模式例说

方华蓉

说到结构模式,很多学生很反感,认为那些东西太死板,束缚了他们的写作思路。这话也有一定道理,毕竟对一种写法生搬硬套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何况又是议论文。但目前的事实是,很多学生写作之前不知道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写作之中边想边写,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写作之后思路混乱,条理不清,总之只满于凑足800字。那么对这一批学生而言,结构模式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高考作文等级中对文章结构的要求是:一等、结构严谨,二等、结构完整,三等、结构基本完整,四等、结构混乱。

可见,结构清晰严谨,思路明晰通畅,是高考作文的基本要求,一篇作文连基本要求都达不到,分数也就可想而知。再从高考作文阅卷程序来看,网上阅卷且每篇作文的阅读时间最多1分半钟,最少50秒,如果作文的思路、结构不明晰,老师就可能对作文产生误判,岂不可惜。所以掌握几种常见易学的结构模式是很有必要的。除了以上因素,它还可以帮助学生把观点材料快速归位,从而快速构思,然后按照既定的思路一口气写下来,又节约了写作时间。当然学生突然

- 20 - 有了灵感时,完全不必理会什么模式,但高考作文题不能预料,灵感也不可捉摸,所以套用模式写作也是考场上比较保险的做法了。

那么议论文中常见易学的结构模式有哪几种呢?笔者归纳了四种,即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对比式。这些模式也各自有一些相关的技巧与要求,下面结合例文分别论述。

(一)总分式

[精彩回放](话题:有一种声音)

有一种声音

傅瓣

那是怎样的气魄穿越了五千年的时光在历史的长河里不断回响;那是多么大的勇气抵抗住了人间的凛冽寒风,踽踽独行;那又是怎样的一群弱者用灵魂发出的历史最强音。

常常幻想千年前汩罗江畔那个老人吟诵《九歌》时的凄然与悲伤。国家将亡,国君不理朝政,手无束鸡之力的文人眼看山河破碎却无法出力的那份焦急有几人能体会。没有刀没有箭,但是他们有笔。饱含着爱国情怀的文字在笔尖倾泄而出,那些竹简上的圆斑都是他们的泪啊。不知道在被江水吞没的那一刻他有没有哭,但是江水哭了,鱼儿哭了,楚地的子民们也哭了。在泪光中倾泻而出的诗句,是文人的良心。那声音萦绕苍穹,精神也得到永生。

常常迷惑“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不然海瑞为何总是一贬再贬,而那些朝中大字不识几个的小人物却平步青云。然而,即使头上的乌纱帽已经越来越小了,但越来越厚的“万言书”却被一本又一本送去宫中。皇帝老儿在朦胧中睁开眼睛,轻声说了句:“烧。”于是那些在火焰中飞舞的纸片还没来得及发光就被火焰吞噬成灰烬,海瑞的心也随着火焰死了。又是短短的一个字“杀”,一代忠臣还没来得及说上一句话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然而虽然他没有说话,可“万言书”却替他将所有的话都说完了。忠言逆耳,那些“犯上”的文句在广阔的天地间回响。虽然皇帝老儿没有听见,可全天下的人民都将那些震耳欲聋的话语刻在了心里。

常常掂量谭嗣同的鲜血究竟可以唤醒多少人的觉醒,数据我们无法知道。但是他那句“愿用我的鲜血唤醒国人”的气魄却扎得很多麻木的国民很痛。文人无力,他们是力量上的弱者;文人也很强大,因为他们是精神的领袖;文人的声音很小,却刺穿了深沉的阴霾,直逼人们的耳膜。

有这样一种声音,他来自文人。没有刀枪相碰时的铿锵,没有战马齐喑时的雄壮,他只是一个子民对国家深深的爱。他们的发出者无力改变现状,却愿用自己的声音唤醒沉睡的人民与他一起奋斗。有人笑他们傻,但他们抵挡住了巨大的世俗压力,心甘情愿的傻了下去,以心为笔,用笔写心。中国的文人,用文字与爱发出了历史的最强音。

文人不朽,文人的声音穿越时空永刻历史。

[评述]总分式也可以叫总分总式,分总式。开头提出中心论点,或者由现象、故事等引入话题。中间即主体部分由大量论据材料支撑,围绕中心论点反复论证。结尾再次回扣全文,深化主题。这种结构模式的要诀在以下几点:①论据丰富,

- 21 - 说理充分。②论据角度相对一致,且按一定顺序排列,使内容集中,层次清晰,主题鲜明。③论据尽量做到点面结合,详略结合。

反观这篇文章,①②点做得较好。第③点,还可添加一组概括性事例,以丰富文章内涵,增加文章的广度和深度。

(二)并列式

[精彩回放](话题:低头)

不向歧视低头

周方媛

当歧视存在,我们决不低头!

百年前的黑人歧视、“东亚病夫”让我们清醒,当尊严受到侵犯,当人格遭受侮辱,当声誉受到抵毁,我们必须站稳脚跟,我们不能低头。

唯有不向歧视低头,我们才能享受平等。当美国黑人妇女被赶到公交车的后排,她没有低头。她发动了罢车、罢工示威,一次又一次向所谓的优势种族发出了质问。马丁·路德金的演讲一次又一次激励着正在遭受歧视的黑人同胞们携手并进,抬起头来向正义的社会搏得他们的平等。他们胜利了,站在了美国加西福利亚洲的土地上,也站在了那些正在追求平等的人们的心中。

唯有不向歧视低头,我们才能收获尊严。华夏史册有过的痛苦记录,我们不忍重读。多少场因为软弱而丧失领土的非正义战争侵蚀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是他们,让我们看到了中华的希望,看到了重获尊严的曙光。元甲、陈真用拳头和腿脚冲破了歧视,掀掉了“东亚病夫”的辱名;杨振宁、钱学森用学术和知识打败了歧视,推翻了“中国人无知”的侮辱;毛泽东,周恩来用智力和才能战胜了歧视,驳回了“对牛弹琴”的骂词。面对世人的歧视,我们拼出了尊严。第一场擂台大战无人匹敌,第一颗原子弹、氢弹暴响天际,第一次外交席上出现中国人的身影,我们获得了应有的尊严。

唯有不向歧视低头,我们才能得到赞赏。从一个人参加奥运会到一千余名运动员登上主场,从闭关锁国到中国加入WTO 乃至中国贸品冲袭美国市场,从“中国鸟巢根本无法完成”的断言到奥运圣火传至合金主场,我们一路突破重围。面对歧视和无心的质疑,我们看到了外国人不敢臵信的眼神,看到了拍案叫好的惊讶。我们没有低头,没有退却,拼搏和奋斗让我们打破了歧视,赢得了应有的荣耀和赞许。

奥运已经结束,中华儿女的激情还在燃烧。一路上我们勇往直前,我们相信,我们一定可以!

不向歧视低头,我们总会站上顶峰。载着平等的待遇,共享的尊严还有世人的赞赏,我们做回自己。

面对歧视,我们决不低头。

[评述]

并列式结构,是指把一个话题分解成若干个小观点或若干个角度,再分别围绕小观点选材论证的结构模式,它的写作要诀如下。

①文章要有一个统帅全文的中心

②分论点要扣得住、分得开、排得顺

- 22 - 上面这篇文章以“不向歧视低头”为中心,主要解决“为什么”的问题,由此引出3个分论点,中心突出,观点鲜明。其中第三个分论点还可以再斟酌,因为“赞赏”和“平等”、“尊严”在内涵上还是有一点距离。另外,三个分论点可以单独成段,以强化观点,使层次更清晰。

(三)对比式

[精彩回放](话题:提醒)

于“提醒”之中看兴亡

汤安格

当秦国还是一个诸侯国的时候,它并不强大,甚至可以算是一个弱国。然而不久,一个人出现了,他改变了历史,也让历史记住了他——商鞅。都说穷则思变,这个秦太弱了,怎样才能变强呢?这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秦孝公,在这种情形之下,商鞅登上了历史舞台,他提醒秦孝公说:“您应该发展经济!”秦孝公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但要怎样发展经济呢?商鞅说:“您应该先变法!”就是这深思熟虑后的提醒,铸就了一个辉煌的王朝——秦。

当嬴政执掌大权时,他变得专横跋扈,造阿房宫,修长城,焚书坑儒„„大臣们不忍心辛辛苦苦拼来的江山如此葬送掉,于是便有大臣去提醒他说:“陛下,您应该仁慈一点!”秦始皇一听这话,心想:“你小子是说我不仁慈啊!”结果可想而知,于是再也没有人敢去提醒了,短短十几年后一个强大的王朝便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

正是对这些提醒的不屑,决定了这个王朝要走向灭亡。

而唐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应该算是一个奇迹,其影响力现在都还存在,那些老外不经常称我们中国人为唐人么?其影响力可见一斑,而其中又属贞观年最具特色。纵观历朝历代,其前期人民生活质量都不咋的,但贞观年真是一个意外,总结其原因,还是因为唐太宗善于听从别人的提醒!

话说有一次,这个太宗皇帝觉得住的房子太小了,于是想修个大一点的房子来住。魏征一听就慌了,马上跑到皇帝面前说:“陛下,老百姓刚刚从战乱中恢复过来,生活刚有了一点起色,您若马上大兴土木,必定又会造成动荡,还请陛下三思!”太宗听了这话虽然不高兴,但由于的确有道理,于是便打消了修皇宫的念头。正是善于听从别人的提醒,太宗皇帝又创造了一段不朽的历史。 再反观唐末年间,唐玄宗整天与杨贵妃寻欢作乐,不理朝政。韩愈谏迎佛骨,更是引起了皇帝大怒,将其贬至潮洲。碰到了如此一个不听提醒的皇帝,这个王朝又怎会不灭亡?

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像后来的玄烨——康熙、弘丙——乾隆、朱棣——永乐无不都是听从提醒的君王,因此他们创造了王朝的兴盛。

于“提醒”之中看兴亡,于兴亡之中晓提醒!

[评述]这里的对比式,不仅是单纯的对比论证,更是指文章的板块由正反两个方面的内容构成,是文章整体呈现出来的一种模式。这篇文章把秦朝和唐朝放在一起,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中心观点,而每个板块内部也采用了对比论证,因而中心突出,观点得到强有力的证明。这提示我们平时积累材料时要注意各种角度、

- 23 - 各种性质的论据的收集。用对比式写作时要注意,对比使用的材料一定要典型,要有可比性。当然这篇文章能在最后结合一点正反现实材料拓展一下就更有深度了。

(四)层进式

[精彩回放]

“出位”的舆论

易阳

“华南虎”事件是舆论和民心的一次胜利,舆论导向的强大力量固然让人欣慰,但同时我又想到,这力量若是用错了对象,又将如何呢?

就拿最近名噪一时的“万科门”事件来说吧。王石的观点和万科的做法是对是错暂且不讨论,我只想说一个细节。王石并非如韩寒、王朔一般是炙手可热的人物,他的博客在此事前也鲜有人问津,为何他头天在博客上撰文,第二天便被人贴上煽动性的标题,张扬在各大媒体上?况且王的文字并没有激烈的辩解言辞,仅是表达个人观点,为何会招致无数汹涌的口诛笔伐?另外,万科毕竟捐了200万,王石也曾经澄清说万科每年都会拨出数千万甚至上亿进行专门的慈善工作,但这事实却总像掉进汪洋的一滴水,被人无意或刻意地“忘却”了,湮没在喷礴的怒潮中。

也许这些应该让我们反思:我们舆论的那根神经,是否绷得太紧了? 我们还能回想起同样著名的“铜须门”和“虐猫”事件。当事人的姓名、照片和家庭住址被人四处张贴,蜂拥的记者踏破家门,愤怒的群众游行示威,致使当事人家庭破裂,被工作单位解聘并被迫搬迁。这些人,他们的确是做了违背传统道德的事情,但在他们被“惩戒”的过程中,我们难道不能发现,我们的舆论,已经越出了它的职权范围?换句话说,舆论“出位”了。

由此也不难揣测王石“道歉”时的苦涩心情:迫于巨大压力而收回自己的观点,并且不做任何辩解——我们的舆论,太强大,也太容易被人利用了。 为什么会这样?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传统道德也同样强大,它渗透到人的一言一行里。道德以舆论规范人的言行,是社会生活的隐性法则,但正因为它的博大,它对某些“离经叛道”的行为缺乏理性的容忍,些微违反道德的行径就将招致舆论毫不留情的压制和扼杀,这是内因;同时,经历过漫长封建压迫和极“左”路线影响的民众,对多元化的价值观缺乏包容、加上社会监察机制的不完善,舆论不得不承担反腐反贪等本该由体制和法律来承担的任务,这也是舆论“出位”的一个外因。

因此,扩大道德容量,规范舆论行为,提倡多元价值观,以及完善社会监察机制,就是治疗舆论“出位”的良药。

[评述]一般文章无非解决3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每个问题又可以分解成很多小问题,如“是什么”:内涵是什么,本质是什么,根源是什么等;如“为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为什么会导致这种结果等;如“怎么办”:怎么解决这个矛盾,怎么做才能有更大的改善提高等。一般一篇文章只解决一个问题就可以了,但如果文章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解决2—3

- 24 - 个问题时,文章自然就构成了层进式,即围绕一个话题逐层深入地剖析、挖掘,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如这篇文章由现象引入,再补充同类的例子,分析这种现象的实质与危害,再由“为什么会这样”引出原因的剖析,最后扼要点明改善这种状况的办法,层层递进,颇有深度。采用这种模式写作时也要注意几点,①文章也要有适量的论据作支撑,不能单纯说理以致裹空。②文章重点剖析两个问题即可,不必求全,毕竟800字的篇幅有限。

[综述]以上只是几种常见易学的结构模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综合使用。当然要写出档次,还是要练内功,不能为形式而形式,再好的形式也要以内容为支撑,如围绕中心选材,论据充分,内容充实,语言有文采或者有个性特色等等。但当你没有灵感的时候,套用其中的一种,只要切了题,并达到写作的基本要求,至少作文不会因偏题而丢分太多。建议同学们选择1—2种自己相对顺手的结构模式,勤加练习,以备不时之需。

说明文的结构形式例析

作者:彭丽琴 彭有明

很多人认为,要写一篇好的说明文,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要想把一个事物或事件写好,总感到无从下手。很多人还认为,阅读说明文时,经常感到很难完全理解,总是一知半解。为此很多人都很讨厌写说明文,也讨厌阅读说明文。经过调查研究,笔者认为,说明文的结构其实是有一定的模式的,读者可以根据这些模式去处理说明文。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文体。叶圣陶认为:说明文大体也有一定的方式,开头往往把要说明的事物下个定义注释,接着把注释和定义里的语义和内容阐释明白,然后来一个结尾,这就是一篇有条理的说明文。[1]根据叶圣陶的话,我们可知,说明文一般是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一、引出说明对象,让读者对所要说明的事物有大致的了解,从而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二、阐述说明对象,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运用各种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重点说明事物的特征,从而使读者对说明对象有深入的理解。

三、最后对说明对象做总结,再一次概括事物特征。

这样布局文章,文章就显得秩序井然,便于理解。知道这些,我们在阅读说明文时也就不会找不着边了。其实说明文不外乎就是提出说明事物,解释说明事物特征,总结说明事物,这样总体体现为一种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在此基础上往往会演绎出另外几种模式,如总分、分总等说明文结构模式。 在上面大的框架下,一篇说明文的主体部分(即分说的那部分内容)采取何种结构顺序进行详细地说明事物,要视文章内容、写作目的而定,但它总是通过不同的说明顺序进行一定的组合来体现的。下面就从这方面来详细说明。

一、说明文主体的说明顺序

一篇说明文主体可以有一种说明顺序,也可以有几种说明顺序。说明文的主体部分,所用的说明顺

- 25 - 序却要由所要说明的事物决定。我们知道,文章结构顺序要符合事物自身的条理和人们的认识规律。这样,说明文中说明的对象不同,目的不同,所选用的说明结构顺序也就不同、常用的主体结构说明顺序有三种:即时间、空间、逻辑顺序。[2],也有人形象地把它归纳为:树木型、辐射型和阶梯型。[3]还有人把它归纳为:纵向、横向和纵横交错式。时间顺序就相当于是树木型或纵向型顺序,空间顺序就是辐射型或横向型顺序。在这里,笔者采用时间、空间和逻辑顺序的说法。

二、说明文主体说明顺序的组合形式

(一)典型说明文的组合形式

根据原型效应的理论,典型的说明文主体应包含三种说明顺序,即同时采用了时间、空间和逻辑顺序来说明。《中国石拱桥》就是这样的说明文。

文章主体的结构大致如下:

(第3-9段):举例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以及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又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第3段):概括说明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及其特点。

第二层(第4-5段):以赵州桥为例具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第三层(第6-8段):以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第四层(第9段):探究中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

在文章主体部分中,由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写到中国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由结果到原因,都是逻辑顺序。文章的第二部分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这两部分的关系是并列的,这是按空间顺序。接着,作者从中国古代的石拱桥(赵州桥和卢沟桥)写到解放后中国的桥梁事业以及它的新发展,这是按时间顺序。

所以,这篇文章采用了逻辑、时间、空间三种说明顺序,是一种典型的说明文。

(二)非典型说明文主体的组合形式

非典型说明文的组合形式,是指只采用其中两种说明顺序的组合形式。这样的组合有时间和逻辑、时间和空间、空间和逻辑等很多形式。下面先以《死海不死》为例,谈谈在说明文主体中时间和逻辑的说明顺序。

这篇文章的结构可以概括为:

1. (1、2)概括说明死海的特征。

2. (3、4)分析死海的成因。

3. (5、6)描写死海的现状的和未来。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文章的第一部分写死海特征时,分别从死海的表面特征和本质特征两方面展开,从现象写到本质,层层深入地描绘,明显采用的是逻辑顺序。文章接着由现象出发,深究他的成因,让人们进一步了解死海,故而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是结果和原因的关系,这样连贯起来也表现为一种逻辑顺序。而第三部分,描写死海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明显是以时间为顺序的。

由此可见,《死海不死》这篇文章采用了逻辑和时间两种说明顺序。

我们再以魏学洢的《核舟记》为例,谈谈说明文主体中的逻辑和空间说明顺序:

这是一篇文言说明文,作者仅用了简短几百字就把小小的核舟的“奇巧”性描写得惟妙惟肖。作者先总写“核舟”雕刻的技艺,接着又从内向外,介绍核舟内外结构和外表所刻人和物的形态特征。按照核舟的表面布局,先写核舟的正面特征,后写核舟的背面特征,这采用的是空间说明顺序。同时,由主到次,花了大量的笔墨介绍正面,而略写了背面特征。介绍正面特征时,又重点突写了3个人物,这3个人物也是分主次的,先苏东坡后黄庭坚次佛印,由主及次,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这种说明就是一种逻辑顺序。所以,整篇文章总体来说兼用了空间和逻辑顺序。文章的结构如下:

(1)段:总写王致远的雕刻技艺,引出“核舟”。

(2--6)段:详细介绍“核舟”的内外形状、结构和物态特点。(先总写后分写)

第一层(2-5):介绍船正面的布局和所雕刻的人、物及情态特点。(主要—详写)

- 26 -

第二层(

6):介绍船的背面布局。(次要

—略写)

(7)段:对“核舟”总结和评价。

最后,我们以杨宪益的《菊花》为例,谈谈说明文中的时间和

空间的说明顺序:

文章整体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主要介绍了菊花栽培历史和栽培

方法。整体呈现出并列结构,结构如下:

第一部分:1-10自然段,介绍菊花栽培历史。

第二部分:11-13自然段,介绍菊花栽培方法。

所以,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采用了空间顺序。

具体到每一部分又是以时间为顺序来详细说明。谈菊花的栽培历史时,从先秦到明清,以历史发展脉络为顺序说明;写菊花的栽培方法时,作者是从秋冬花谢到春夏花开,按照花期顺序写,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文章结构严谨。具体如下:

所以,这篇文章兼用了时间和空间顺序。

在一些说明文中,主体部分只采用一种说明顺序,即要么采用时间顺序,要么采用空间顺序,要么采用逻辑顺序,三者只是选其一。

下面先以《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为例来说明时间顺序: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是一篇只以时间为结构顺序的说明文。题目采用“从……到……”就已经是一种明显的时间模式。这篇文章不是单写甲骨文,也不是单写缩微图书,而是谈图书的历史发展过程。文章主体说明部分以时间为顺序,介绍了书籍演变的历史以及它的各个阶段的特点。文章的主体部分是按照以下时间顺序展开阐释的:书籍的雏形阶段——书籍的古代阶段——书籍的近代阶段——书籍的现在阶段。

这篇文章的结构如下:

第1、2段:介绍甲骨文的特点

第3、4段:介绍竹简和木牍("策" 或" 册")

第5段:介绍帛书

第6—8段:介绍手抄书和活字印刷书

第9—15段:介绍近代形形色色的书籍:

第11段:会说话的书

第12段:电视唱片(视盘)

万千书库 主题阅读 百家讲坛 武侠大全 世界名著

第13段:立体的书

第14、15段:缩微图书

从古代的甲骨文,到印刷业开始发展,再到声形并茂的书,再到各种微型图书,最后一段才道出说明事物:书籍的发展史。自然明了,以时间为顺序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易于理解。甚至我们可以看出,文章的每一小部分说明都是采用时间为顺序的,即其中11到15段写到现在书籍时,也是按照各类书籍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

所以,文章通篇都是采用时间为顺序说明的。

下面再以叶圣陶的《苏州园林》为例来说明空间顺序:

作者开篇就总领全文地说明苏州园林的在园林艺术中的地位,接着写苏州园林于不同中的共同特点,那就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围绕这个总特点,文章主体部分分别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远景近景的层次”等四个大的方面,以及“角落布置”、“门窗设计”、“建筑色调”等三个小的方面进行分项说明,逐层揭示苏州园林处处如画这一特点。

- 27 - 因此,文章的结构是一种空间顺序,完全按照事物的空间布局来安排行文内容。

苏州园林的特点:②亭台轩榭的布局③假山池沼的配合④花草树木的映衬⑤近景远景的层次⑥角落配置⑦门窗图案⑧色彩调配

最后,我们以《万紫千红的花》为例说明逻辑顺序:

这篇文章是由花有各种颜色这一现象提出问题,然后说明花“变色”的原因,最后说明花色与昆虫、人类的关系。第一步,作者先从整体上说,花色产生的内部规律是:花瓣的细胞液中存在着色素;再从局部说,花的红色、蓝色、紫色是因为花里含有叫“花青素”的色素,花的黄色、橙黄色、橙红色是因为花里含有叫“胡萝卜素”的色素。这运用了从整体到局部的逻辑顺序。接着说明“变色”,花色既然是“色素”决定的,那么花色的变化又是怎样造成的呢?是色素变了,还是另有原因?这就由探讨第一步现象,进入到探讨第二步现象,再由现象探究到原因。第三步要说明的是花色和昆虫的联系,第四步要说明的是花色和人类的关系。这种以反映事物内部规律和内部联系为依据而条分缕析的结构形式,很明显是一种逻辑关系。同时,这篇文章各部分的是先后次序不能调换。因为文章的目的在说明花有各种颜色的道理,一、二两部分是先后相连的,先谈本色,再谈变色,这两部分由果到因,由整体到局部。三、四两部分也存在先后关系,也是由果到因。最后谈花和人的关系。

全文可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1-3)花有各种颜色的原因。(由果到因 由整体到局部)

第二部分(4-6)花会变色的原因。

第三部分(7)白色、黄色、红色的花最多。

第四部分(8)花色和昆虫的关系。

第五部分(9-10)花色和人类的关系(人们爱花的原因)。

可见,文章只采用了逻辑顺序。

三、结束语

总之,在说明文中,文章主体说明部分的结构顺序一般有三种,即时间、空间和逻辑顺序。其中典型的说明文是包含了时间、空间、逻辑说明结构顺序,而包含了其中两种或是一种的是非典型的形式,人们在写作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首先考虑使用典型的说明顺序,这样可以使文章的主体部分说明更加合理、易于理解。阅读说明文时,可以从典型和非典型的各种形式入手,从而能更好的把握说明文的结构。

- 1 - 文章的结构, 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

文章都是由中心意思、材料、结构三个要素组成的。中心意思是文章的“灵魂”,要明确无误;材料是“血肉”,要丰富,并能集中地反映中心;结构则是文章的“骨架”,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

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有四种。

1、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例如培根的《论读书》,三个部分分别谈到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好处,就是采用并列的结构。

2、总分式;先总述,再分说。这种关系还可以演变为“分—总”或“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例如《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一文采用的就是“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说“格物”“致知”就是指现代学术的基础,即实地的探察,也就是现在所谓的实验。然后先儒家对“格物”“致知”意义的曲解和对“格物”“致知”精神的埋没;再阐述科学发展为什么需要“格物”“致知”的精神。最后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

3、对照式:文中两部分内容或进行对比,或用这部分内容烘托另一部分内容。例如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前一部分反面批驳了敌论中的论据不能证明论点,即中国人失掉的是“他信力”,发展的是“自欺力”,而不是“自信力”直接批驳了敌论;后一部分从正面列举事实,提出正确的论点,我们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间接地批驳了敌论。

4、递进式:文章几部分内容逐层深入。例如《不求甚解》一文,先从“不求甚解”一词的来历谈起,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方法,首先要“好读书”,二是主张读书要会意。再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说明,读书应当重在读懂书本的精神实质,而不是寻章摘句。最后进一步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读书“不求甚解”的重要性。

文章结构分为4种:

1. 纵式结构法

2. 横式结构法

3. 纵横式结构法

4. 蒙太奇式结构法

记叙文写作文章结构技法

[技法点拨]

结构,是文章的布局,是对文章内容表达形式进行的总体设计。作文如果结构严谨、布局精巧,必然会锁定眼球,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反之,就会布局失误,影响内容的表达,从而降低考场作文的质量。

记叙文的结构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思路要清晰

一是把握文章的线索。比如:故事情节生动可以“事”为线索,时间推移明显可以“时”为线索,地点转换频繁可以“地”为线索,情感起伏丰富可以“情”为线索,还可以歌词为线索,以名言为线索,以诗句为线,索,等等,都应按照线索对材料进行有序安排,要力求

- 2 - 思路自然鲜明,让人一目了然。

二、明确文章内在的联系

记叙文内在的联系包括开头与结尾的呼应、句与句的照应、段落与段落的衔接、内容的铺垫与伏笔、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等等,也应围绕中心,做到层次井然,结构紧凑。

三、结构要精美

要有灵动之美,即文面设置要灵活多姿,如段落形式要活泼美观,开头段要小巧,主体段要丰盈且富于变化,结尾段要灵动。要摈弃那种“三段式”“头重脚轻腰臃肿”“头大尾大腹中空”的文章。

四、布局求新

文章的布局有横式结构布局和纵式结构布局两种。

“中式结构”,呈现“承接式”写作思路,如下面几种创新结构方法:

抑扬转换。指文章为了突出某种事物或情感,先用“抑” 笔铺垫,待蓄足势后,再笔锋一转,用“扬”笔托出本意。如2008年湖北荆州中考满分作文《为了心中的爱》:开篇写母亲的絮叨和大嗓门令“我”反感;接着写第一次“我”离家出远门,是母亲的絮叨和大嗓门提醒“我”忘带雨伞和水杯;由此推出“我”生活在母亲的絮叨和大嗓门下其实很幸福。

穿插引入。实在叙事过程中多次中断,有意插入景物、心理、往事或是他人的表现进行烘托和补充,再接着叙述。如中考满分作文《雨中的背影》:文章叙述母亲为了自己的学生而留“我”生病在家,“我”无法忍受孤单离家出走;接着写“我”想到陈老师,在迷茫的雨中昏倒;再写“我”醒来时已躺在陈老师的床上,却得知陈老师为了“我”而无法照顾在医院做手术的女儿;最后“我”明白了母亲,毅然走进雨中回家。文章多次插入对雨的描写,使情节灵动多姿,故事丰盈动人。

板块碰撞。指文章的主体部分由两个板块组成,前后因为情感的错位(如现实与期待不一致、现象与真相不相同),而产生碰撞,从而震撼人物的心灵。如中考满分作文《委屈》,先写“我”在初三紧张的学习之余,用并不熟练的厨艺为妈妈精心制作生日晚餐;后写妈妈下班回来,看见“我”所做的一切,不但没有表扬“我”,反而责骂“我”浪费时间。前后板块的碰撞很好的体现了文题“委屈”。

- 3 - 对照映衬。指在文章中把两件相关或相对的事通过描写的手段放在一起,进行比照烘托或对比,更好的表现主题。如中考满分作文《为自己鼓劲》:作者一面写一只毛毛虫破壳而出,直到长大织丝成茧,最终破茧成蝶;另一方面写“我”初一迎接军训的挑战,初二校运会上的拼搏,初三面临中考的鼓励。毛毛虫和“我”的成长历程互相映衬,共同表现为自己鼓劲后的成功这一主题。

“横式结构”,呈现“并列式”写作思路,如下面几种创新结构方法:

标题引领。即一篇文章由几个板块构成,每个版块都用一个精妙的小标题统领下文的内容。小标题有时空式,如《复习生活剪影》:睡梦里的钟声、考试课上的鼾声、晚自习中的掌声;有乐章式,如《感受初三》:知识进行曲、锅碗瓢盆交响曲、宿舍小夜曲;有层进式,如《我长大了》:追求前的迷惘、探索中的觉醒、历练后的奋起;有列举式,如《水的随想》:水的情、水的柔、水的刚;还有数字、符号、图形等。

美句导航。即结构相似的美句领起文章的每一个版块。这些美句既可独立成段,也可放在段首。如2008年湖北宜昌市中考高分作文《我的季节我做主》,文章用“嗅一嗅花香,天下芳草尽眼前,雪融春到,鸟叫天地间”和“闻一闻稻香,古词风韵吟一遍,春去秋来,笑闻夕阳边”两句领起,从“春”与“豪情万丈”,“秋”与“成熟”构思出“我的季节(春、秋)我做主(豪情万丈、更加成熟)”的精美格局。

妙语作结。即在每一个版块的末尾用结构相似的总结性语句收束。如中考满分作文《告别不是悲伤》中,“告别不是悲伤,是和平的彩桥”“告别不是悲伤,是坚毅的奋起”“告别不是悲伤,是感人的忠心”三个哲理句放在段末,既点示上文叙事的意义,又使文章布局显示整齐之美。

定点铺排。即全文围绕一个点,将各个方面的内容用相似的句段表现,铺排成句式整饬、语言优美的文章。如《初三,初三„„》:

初三就是上学路上匆匆忙忙回家途中慌慌张张;

初三就是男老师上课洋洋洒洒女老师上课拖拖拉拉;

初三就是早自习时迷迷糊糊晚自习时朦朦胧胧;

„„

一唱三叹。即一个句子、短语或段落多次出现在文中,反复吟唱,串联全文。如2008年江苏常州市中考满分作文《你在我心里》,文章开头用简洁的语言点明“语文”在作者心

- 4 - 中的地位;然后三次重复“那是你吗?语文”,反复点染,引出语文在诗词、名著、名人三方面带来的心灵震撼。

当然,中考记叙文创新的结构远不止以上这些。需要指出的是,一切结构布局的创新要忠实于文章内容的表达,要服务于文章主题。那些舍弃内容的构思和重于形式的模仿是得不偿失的做法。

[试题演练]

文体一:永不言弃

点拨:本文选才广泛,探寻知识、捍卫友情、战胜挫折、追求真理等,都可以成为写作内容。若用纵式思路,可续写典型事件,最好跌宕起伏,又能掀起高潮,如写“我”曾经是篮球场上引人注目的焦点,但因一次意外伤病无法再打篮球,“我”仍然不懈努力,最终重返球场。如用横式思路可写的精彩纷呈:如用“一唱三叹”的方式,多次穿插“永不言弃”,以表现自己坚定的决心;又如用“永不言弃”缀起三个分论点,构成段首排比,写一篇整饬的议论文。

文体二:岁月的礼物

点拨:“礼物”可实质具体的物品,也可虚指某些珍贵的财富,如健康的身体、丰富的学识、难忘的经历、深刻的教训,而后者写来会更新颖。此题可以“礼物”为线索,集中叙写一件事;也可将文章分成几个片段,每个片段从一个侧面表现主题,如用妈妈的三句话组成三个片段,这三句话给“我”人生以启迪,是妈妈送给“我”最好的礼物;还可以采用排比组段,写成一篇精美的散文。

文题三:我的青春,与 相伴

点拨:文题可填的内容很多,坚韧、乐观、勇敢、烦恼等都可,但这些作文似曾相识。从立意上,可逆向思考,如《我的青春,与妈妈的唠叨相伴》《我的青春,与眼镜相伴》;从布局上,可用“标题引领”,如拟写“晨读的号角、午睡的味道、夜习的旋律”三个小标题串联全文,表现学习生活;也可用“美句导航”“妙语作结”或“定点铺排”,从各个方面展现青春生活多姿多彩。

文题四:读懂下面这首诗,自由命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我们可以欺瞒别人/却无法欺瞒自己/当我们走向枝繁叶茂的五月/青春就不再是一个谜

- 5 - 向上的路/总是坎坷又崎岖/要永远保持最初的浪漫/真是不容易/有人悲哀/有人欣喜/当我们跨越了一座高山/也就跨越了一个真实的自己

点拨:审题要把握小诗的内涵。这首小诗重在最后两句,“高山”寓指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障碍,整句诗应该是说成长就是对自己的超越。可围绕“超越”拟题、选材和立意。

若采用纵式布局,可通过一件事表达主题,比如用虚实结合的方法写体育场上的“超越”故事;若采用横式布局,可通过几件事或几个镜头写自我,如用几则日记来表现超越自我的心路历程,还可从个人写到集体再到民族的超越。 高考记叙文结构模式

2008-05-22 21:34

近年高考语文,由于不少考生一味模仿部分高分作文,片面追求形式上“创新”,致使考场中上出现大量的“四不象”作文;有些考生忽视常规作文的结构训练,缺乏快速架构作文的能力,所写作文思维紊乱、残缺不全、颠三倒四、主次不分,不能让阅卷人在快速审读中迅速把握其思维逻辑,自然只能得到较低分数。

考场作文就写作主体来讲,是急就章,要在不超过60分钟的时间内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就阅卷主体来讲,是浏览者,高速运作的机制决定了阅卷人只能在最多两分钟内(有些十几秒)浏览完毕并作出判断给出分数。这二者都决定了考场作文在结构上的一些特殊要求。首先是结构必须有头有尾,层次清楚,清晰明朗,条分缕析,使阅卷人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作者的行文思路和思维进程。其次是结构应有一定的模式特征;近年的高分作文中,不少就是按常规体式和模式结构获得的。熟悉几种常规而实用的结构模式,并经过长期操练使之了然于胸,必将提升同学们快速架构文章能力,从而提高作文档次。 上一专项我们重点介绍议论文的结构模式,本专项重点介绍高考记叙文的结构模式。

一、时序顺进式

即选取生活流程中的某一片断按时序进程进行描写,其内容层次依次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或情节。其模式如下:开头(引出故事)→故事主体(对人物或事物主体进行细致刻画)→结尾(议论点题) 。

二、平列展开式

选取不同角度的几个生活片断或将同一内容的几个侧面在同一层面上平列展开,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其基本模式是:

材料 ①

开头(引出材料)→主体 →结尾(抒情、议论)

材料 ②

三、对比映照式

选取有显著差异的两组内容(可以是相反或相对的两个事物,也可以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进行反衬式组合。其基本模式为:

正面材料

开头(引出材料)→ →结尾(抒情、议论)

反面材料

说明:行文时一定要写出对比点,为议论、抒情做准备。至于先写正面材料还是先写反面材料则视作者的构思和材料特点而定。

四、穿插回放式

即利用思维可以超越时空的特点,以某一物象为线索,将描写的内容通过插入、回忆、倒放等方式

- 6 - 串联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操作的关键是选好串联的物象,并围绕一个中心截取生活中的材料。 其模式为:

开头(交待物象,引出材料①)→发展(引出材料②)→高潮(引出材料③„„)→结尾 抒情、议论)

记叙文模式作文例析。

作文一

鹅与猫的决斗(提要)

去年秋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目睹了一场罕见的鹅与猫的决斗。那惊心动魄的场面至今使我难以忘怀。(开头:引出故事。“罕见”、“障心动魄”、“难以忘怀”点出故事特点,吸引读者。)

那天一我刚放学回家,轻轻推开院门,只见一只母鹅警惕地瞪着一只野猫。刚出世不久的一群小鹅在母鹅的身后惊恐地围成一堆。地上散布着一些白色的鹅毛。显然,鹅猫决斗已经开始一会了。突然,母鹅伸长脖子,压低鹅头,紧贴地面,像离弦之箭一样冲了过去,将漫不经心地盯着小鹅的野猫狠狠地啄了一口,一撮灰色的猫毛被母鹅摔在地。野猫一个翻滚从地上跃起,翘起胡子,双目圆瞪„„(描写具体决斗过程) 。母鹅艰难地抵挡着野猫的攻击,笨拙的身体成了幼鹅的掩体。

(故事主体部分:描写鹅猫决斗的情景,突出母鹅舍身护幼的精神,为结尾的议论做准备。)

我被母鹅这种伟大的母爱感动了,赶紧轰开了野猫。精疲力竭的母鹅趴在地上,用翅膀护住幼鹅。我来到母鹅身旁,轻轻地抚摸着它,安慰着它:一股暖流从我心中冉冉升起„„

(结尾:扣住“母爱”描写自己的感受或发表议论,深化文章主题。)

作文二

看风筝(提要)

星期天,我和爸爸去广场玩。秋高气爽,正是放风筝的好季节。各种各样的风筝点缀在一望无垠的蓝天上,煞是美丽。(开头:引出材料,交待时间、季节、事由,突出“美丽”)

材料①:这边是一位快乐的老者在放“猪八戒吃西瓜”。„„(具体描写)

材料②:那边是两个小姑娘在放“蜻蜓戏水”。„„(具体描写)

材料③:另一边是一位年轻的父亲带着一位机灵的小男孩在放“米老鼠”。他们好像遇到了一些麻烦,正在请教一位慈祥的老者。我忍不住走了过去„„(具体描写)

(主体部分描写放风筝的几个片断。要注重细节描写和材料变化)

放风筝是一个看上去简单而有趣的游戏,然而却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哲理。„„

(结尾: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议论,深化文章主题。)

作文三

我的母亲(提要)

母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儿行千里母担心”、“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从俗语到古诗,歌颂这一伟大主题的名言名句多不胜数,而且脍炙人口。然而,我是女孩,母亲的女儿。我曾经憎恨我的母亲,坚决地否定母爱。(开头以对比的方式引出材料,吸引读者)

那是2001年8月底,我考上了一所普通中学。母亲坚决反对我上高中„„

(描写我与母亲的冲突或父亲与母亲的冲突及我的心理活动)

快三年了,我很少搭理我的母亲,甚至很少回家。每当我从母亲的眼中读出痛苦与无奈时,我心中甚至生出一丝莫名的快意。

然而我错了! 大错特错!(以上两段过渡)

2004年5月15日,星期六,晚上11点15分。一个让我刻骨铭心的日子,一个让我终身愧疚的日子,一个让我谢天谢地的日子。因为从那一刻起,我读懂了我的母亲,终结了可能的终身遗憾。 5月15日,学校难得地放了一天假,让我们回家和父母商量填报志愿的事。我把自己的想法和父亲说了,父亲没说什么。晚上是照例的看书。11点15分,我去客厅喝水,经过父母的房间,无意中听到了一段对话„„(描写对话内容)

(对比材料要写得震撼人心,方能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 7 - 我如遭雷击一般立在饮水机旁。我的脑中一片空白。只觉得天旋地转,客厅里的家具像在空气中飘浮起来一样。忽然,“砰”的一声,我手中的水杯掉在地上,摔得粉碎。我扶着饮水机,总算没有倒下。母亲从房间里冲出来抱住我,拼命地问我“怎么了”。“没事,妈妈——”我大叫一声,紧紧地抱住母亲,恨不得钻进母亲怀里。

母爱,是伟大的。没错!

(结尾:着力描写自己的感受,不可用太多的议论或抒情破坏文章的意境和情感氛围。若描写不到位,则可增加抒情或议论。)

作文四

钢笔人生

走进考场,我首先将一个精致的钢笔盒子放在座位的右上角。望着它,我思维的野马在记忆的原野上奔驰„„

以前,妈妈经常自豪地向亲朋好友炫耀,说我“抓周”的时候抓的就是钢笔。从此,父母对我的前程便充满了憧憬。“钢笔”便注定与我的一生结下渊缘。(交待物象及与“我”的人生关系,是故事的开头)

带着幸福的憧憬,父母亲高兴了好多年。从幼儿园到小学,我的成绩在智力正常的孩子中还算不错。我还会时不时地抓着钢笔做刻苦学习状,引得父母那带点虚荣的希冀像气球一样膨胀起来。

进入小(五) ,我开始恨钢笔了。因为像山一样的作业压得我喘不过气来。钢笔不再给我带来快乐。我的成绩随着小学毕业的临近而从优秀降到中等,再降到中下。感谢《九年义务教育法》让我顺利地进入初中。然而成绩却丝毫没有起色。为了我,父母的争吵愈来愈多、愈演愈烈:那种伤心明明是看着一位神童毁灭或天才堕落的伤心。我无暇顾及父母的伤心,因为我正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网络游戏可比钢笔有趣得多啦!

初中三年,一眨眼就过去了。我虽然没有坏到哪里去,但自然也不是父母骄傲的“神童”。其间,我常常不自觉地用精彩的游戏镜头驱赶父母失望甚至痛苦的眼神。我知道父母每年在我生日的时候都会给我买一支精致的高级钢笔——它们正整整齐齐地排列在父亲略显空荡的书架上。但我却不敢正眼看它们,甚至尽量不去父亲的书房。

在父亲失落的目光中,我以“择校生”的身份走进了一所“全封闭管理”的学校。“全封闭管理”,这意味着我每五天半才能和我心爱的网络游戏幽会一次。果然,不到三天,我对游戏的渴望就像犯了毒瘾一样难以控制。更为恼人的是,班主任是个语文老师,要我们用钢笔书写,还说出了一大堆理由——虽然我一句也没记住。

然而,改变我的也是一支钢笔。(注意这一段转折性过渡)

那应该是开学后一个多月了。对陌生环境的新鲜慢慢散去,压抑在心底的顽劣就冒出来了。看班主任那憨厚的模样,应该不难骗倒他吧! 我随便编了个理由去请假,他却随手就给我签了字。第二天.我按时回了校,却因为通宵熬夜实在打不起精神,以至语文课我都听得“摇头晃脑”。晚自修放学的时候,老师把我叫去了。我迅速制订了“低调”应对的策略。但老师的话却让我大吃一惊。“你昨晚去网吧了吧!”我哆嗦了一下。“你喜欢电脑,很好。我拜你为师,以后犯瘾了就去我家上。”他语气平和得让我感觉像是在布置一场阴谋。接着他掏出一个精美的盒子递给我。“这是我的拜师礼物,因为你是全班唯一还在用圆珠笔的人。”我的小聪明让我根本来不及反应,他就握住我的手——分明是狠狠地握了一下,一股热流迅速传遍了我的全身,等我抬起头,想说什么时,老师已经不见了。

那一晚,我又没睡。但第二天却精神饱满!

谁说毒瘾戒不掉呢? 只是人们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而已。

(故事的发展和高潮要写得跌宕起伏,尽量减少繁琐的叙述,突出感人的细节)

三年过去了,我的学习成绩已经远远超出了我玩游戏的水平。

今天,我第一次使用老师送给我的钢笔,我要用这支笔换一张中山大学的通知书送给我的老师。明天,我还要用这支笔创造更多的财富送给社会。

钢笔,果然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 8 - (结尾要铿锵有力,寓意深刻,还要注意照应开头)

小结:记叙文的结构模式相对而言变化较多,运用时可以使用单一的某种模式,也可以将其中的两种或几种合并使用。但不管如何变化都会遵循如下规律:

开头(引出材料) →主体(具体描写,用生动的细节突出某种特点) →结尾(适当抒情或议论点题) 。必须注意的是:段与段之间、材料与材料之间要有过渡,结尾要照应。熟练地掌握这些基本模式对快速构思和行文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2007高考作文优秀记叙文选读欣赏

一、 北京卷

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全文不少于800字。

沉默的父爱

6岁。

操场上,一个小男孩学着骑车,旁边站着他的父亲。没有一句指导,没有一丝安慰,小男孩自然是摔了又摔,双腿早已是鲜血淋漓。终于,孩子坐在地上,哭了,哇哇大哭。父亲依旧是那么笔挺地站着,眼中满是不屑与冷漠。孩子多么渴望爸爸的鼓励。没有;孩子多么渴望爸爸的拥抱,还是没有。只是那双空洞的眼睛,让孩子感到冷酷与无情。终于,孩子不哭了,倔强地站起来,跨上车,开始又一次的尝试。父亲早已是兴趣索然,转过身,迈着大步,走了。身后又是一阵金属与地面的摩擦声,父亲只是不经意地回了下头,手却在颤抖。孩子站起来,想着刚才父亲冷漠依旧的眼神,两行热泪莫名其妙地滑过他的脸颊。一步、两步、三步„„父亲的脚步声依旧坚定。

16岁。

礼堂里,当年的小男孩被人群簇拥着走上了奖台。又一次高举奖杯,又一次欢呼如潮。紧拥着荣誉,在闪光灯不停的闪耀下,孩子艰难地寻找他的父亲。人群中,唯独没有他,台下座位上,只有一个他。瞬间,礼堂仿佛空荡荡的,只有孩子与他的父亲在对视着。还是那么冷漠,依旧是如此不屑。父亲那空洞的眼神让光芒万丈的奖杯褪色。站起身,走向自己的儿子,一把夺过紧拥着的奖杯,父亲毫不犹豫地把它交给后台的老师。两行热泪又一次不由自主地流淌下来,一步、两步、三步„„父亲的脚步声依旧坚定。

昨天。

校门口,一位青年与他的父亲作着告别。没有寒暄,没有宽慰,没有拥抱,没有一句话。直视着父亲,他的皱纹又深了,他的黑发中又添了些灰白。眼睛里滚着泪水,压抑着。在模糊中,父亲那冷漠的眼神里也有些光亮。颤抖的手伸向自己的儿子,半空中停住了,又缩了回来。向门口指了指,父亲又转过身,没有动。远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及近拐角,父亲定住了,回过头,瞥了一眼,看到儿子。青年人也注视着他的父亲,压抑不住的泪水终于流淌下来。沉默中,心中是那么温暖,一步、两步、三步„„ 今天。

考场上。有一个孩子在写着沉默的父爱,心中充满感激与骄傲。

我的父亲,他的感情如绵细的秋雨,柔和的春风,没有大起大落,只是淡泊沉默罢了。

沉默的父爱———我很感激它。

点评:听无声的闲花在落地,看不见的细雨也湿身。大雪无痕,大爱无形,父亲的爱是沉默的,也是浓重的。

写父爱的文章当是海量,这篇考场作文的高明处,在选取贯穿自我成长过程的三个镜头,并定格于父亲的眼神和脚步,以表现父亲鼓励、鞭策和期待的大爱。最后一段写出自己对父爱内涵的感悟,令人心动。

- 9 - 一、三段“父亲只是不经意地回了下头,手却在颤抖”“ 及近拐角,父亲定住了,回过头,瞥了一眼,看到儿子”的细节描写是必要的,是极具表现力的。第二段“站起身,走向自己的儿子,一把夺过紧拥着的奖杯,父亲毫不犹豫地把它交给后台的老师”的举动似嫌稍过。

末尾写自己的感悟部分也稍嫌不够准确不够到位。从全文看,父爱的特点是“严”是“厚”,“柔和的春风”“淡泊”一类的概括是不准确的。

启示:正如沉默无言情自浓的父爱,客观细腻的描绘也自涵深情。

浅笑无痕

北京一考生

当记忆中的湿润又一次沾染了西湖之畔的离歌,当朦胧的月色又一次浮动于频频过客疏离的神色,当纷杂褪去,是否会有人想起那夜,那歌,那浅笑,那落寞。

她始终是笑着,带着水光,恬淡而落落,像开放的百合。他因她目光闪烁,因她戏改友人的词作,因她流露的若韵。

这一幕邂逅来得玄重,来得猝不及防。然而她不曾启唇,然而他不曾停驻。因为她只是西湖之畔的歌者,而他却是名满天下的太守。她不曾挽留,他不也曾相守,因为她的卑微,因为他的身不由己。于是,她只留一抹轻浅的微笑。

这笑来得简单与绝决,这笑来得甘愿,这笑来得义无反顾。也许于她已是足够,爱情本是一个人的感受,付出的本身已是一种收获。她不要重金予赠,她不求相陪长久,只惜那初见时澎湃于心的炽烈与飘荡于眉间的温存。

只是在他的生命里这样的女子太多,只是在他的生命里没有这样的情结。也许于他已是太过,惊艳不过一时兴起,赞誉只是调剂单调的生活。他只是她的过客。

于是,他用几百年前的诗句化她,用那“老大嫁作商人妇”的惨淡劝她。于是,她落发,带着浅笑长伴青灯,永陪佛影,一世甘愿。因为她是琴操,因为他是苏轼。只那浅笑飘荡于西湖之上,朦胧之歌者与行人。

“细雨温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或而,在他心里,她只是细雨,只是闲花,荡过眼前终不闻不见。她的浅笑不过是喧嚣之中暗藏的一缕宁静,终究换不来只言片语的提及。

时光易逝,西湖之畔到底消逝了多少这般绝决的女子,到底封存了多少美丽的初相见,到底埋葬了多少黯然的寂寞。

当破晓的光晕袪散西湖之畔的水气,当混沌的尘灰又一次隐没在潮动的人流之间,当一切暴露在阳光底下,再没有所谓的歌者与行人,她不再是湖畔的歌女,而是那清冷山寺中的尼姑。她不再拥有那傲人的才情,她不再是谁生命中的点缀。

浅笑无痕,只留一抹寂寞„„

点评:

本文叙写西子湖畔歌女琴操的寂寞悲情,文章不是重复一个现成的故事,而是紧扣文题命意,注入自己的情感参悟,将一段悲情演绎得凄美动人。

不敢言作者亦有如琴操的感情经历,但作者行文时必定将自我幻化于琴操,不然难得如此深切感人。 作者将叙事完全氤氲于抒情悟道中,不事雕琢而尽显文采,让人叹服。

启示:有所谓“饱读诗书气自华”,而这样的美文,必气性才情成就。

二、 上海卷

作文试题:

以“必须跨过这道坎”为题,写一篇文章。( 70分)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必须跨过这道坎

放假期间,倘若有空下的时间,总是要跟着我的美术老师去偏远的山间写生。景区的环境自是如瑶池仙境,教人流连忘返,而真正让我印象深刻的,倒只有我们那暂时栖身的农家门厅前,一道高高垒起的门坎儿。

- 10 - 我的老师喜欢未被开发而经人工雕琢的环境,他要的是那种自然质朴的景。而在那种地方我们所能居住的农家,都只有老旧破败的门庭,和高低不同的门坎儿。

几年前刚开始出去写生时,我常会被那垒至小腿肚的门坎绊倒,往往是走进一扇门,毫无预警地就栽了一跟头,结结实实地向八仙桌上的菩萨嗑了个大头。在吃了不少闷亏后我终于学聪明了,但凡见着高度超过两米,厚度超过十公分的门,就会下意识地做高抬腿动作。

后来我才明白个中玄妙,原来在这僻远的山区,民俗守旧落后,思想封建保守。而那门坎儿的高度是与这一家在当地的地位等等被划上等号的。门坎儿越高,它所象征的地位就越高。我当时心里乐呵,敢情我住的便是那村上领军人物的家?

于是开始留心那些门坎儿,留心起这闭塞的村落。

七月里的天气,山里虽说暑气不重,却也依旧燥得让人发闷。我们开始从早晨五点,画到上午九点左右。山里不时有人踱过,偶尔回头瞧上两眼,又像是怕惊扰了我们,缩在一旁不敢吱声。有过对话的,只是一些山里头的孩子,十来岁光景,却不上学,满山遍野地乱跑,看见人画画便围上来,开始怯怯地不作响,尔后有胆大的孩子问了句“画的是否是远处那个金色草垛”?我答是,他们渐渐多话起来,问我这画什么价钱,我抚额失笑,告诉他们这只是习作,不卖钱。一个小孩问能否送她,我点头,把画取上,让她等画风干后再拿走。期间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去上课,一群孩子都是坦然地说家里穷,或是祖辈没有读书人,说着从父母亲那里听来的读书无用的理论。忽然地,我就想起那座高垒的门坎儿,和里面昏暗的厅,仿佛被门隔绝了千百世的光阴。

画干了,却被风吹上了许多细密的尘,涩涩地嵌进粉质的纸里,小孩也不嫌弃,像得了宝贝似的捧了去。我开始觉得这景并非那么心适怡然。

回家时,房东阿婆来牵我的手,我搀着她跨过那堵门坎,她颤抖地扶着我,吃力地迈出来,她说下次再来,夹着浓重的乡音,我点头,盯着她的小脚。车渐行渐远。

我回头,看倚在门上的阿婆。夕阳西下,在门边上打出昏黄,却照不亮她逝去的年华。

点评:据说,这是一篇连升三级(20—43—64)的文章,我以为还可以更高,直至满分70分。

文章中的“这道坎”,明是山间农家的门坎,实是山村亘古不变的保守落后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坎,明写的门坎是保守落后的象征,是为农村文明进展道路上的坎作铺垫作比衬的,二者在本质上是一道坎。这种表现手法,是作者匠心所运,是文章的一大亮点。文章表意含蓄却并不晦涩,许多地方都有点画:当了解到孩子们多不上学时,“忽然地,我就想起那座高垒的门坎儿,和里面昏暗的厅,仿佛被门隔绝了千百世的光阴”,“ 我开始觉得这景并非那么心适怡然”;回头看倚在门上的“小脚”阿婆,“夕阳西下,在门边上打出昏黄,却照不亮她逝去的年华”。文章看似用笔散淡,实则略无虚笔,处处有用;语言也如水彩画用笔,平实省净,虚实有度。

这样有生活、有个性、有蕴涵的文章实在难得,远比那些吃别人嚼过的馍,炒现成的饭,缝百衲衣的文章要好,高考作文应该让这样的文章得高分。

启示:让现实生活入驻高考作文,写出个性,写出真我。

三、四川卷

作文试题:以“一步与一生”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自选。(2)不少于800字。 一步与一生

——智士程济小传

程济,陕西朝邑人,少与同窗高翔言志。翔言:“愿为忠臣。”济曰:“愿为智士。”建文初,济出仕,上本言燕王有反意,人皆不信。明年果反,人皆信服。建文特升为翰林院编修。北兵素悍,南兵节节败退。

建文四年六月,京城破,帝欲自尽,济劝之,乃削发为僧,济扮作道士,由宫中秘道出。二人乃以师徒称之。燕王入城,召素有名望者草诏以服众,时高翔在京任监察御史,与方孝孺同被召,二人严词以拒,王怒杀之,诛其亲族。而名士重臣,如状元胡广,学士解缙,编修杨荣、杨溥等,皆降之。济闻之,叹曰:高君果遂生平之志。燕王百计寻帝,二人乃往云南投西平侯沐晟。

- 11 - 至云南,幸沐晟忠义,藏二人于隐蔽之处。后沐晟卒,帝问济:沐晟一死,失了靠山,如何是好?济曰:人心难测,此地不可再留。乃隐于大理穷荒之处。

后帝静极思动,与济出游,路上闻人传说燕王暴卒于榆木川,洪熙继位,帝访问确真,乃释然曰:从此可以无忧矣。又十月,洪熙又亡,宣德登基,帝愈放心,与济一僧一道,遍游天下。

十年后,宣德崩,正统即位,因其年幼,用杨荣、杨溥、杨士奇主政,时人称为“三杨阁老”。帝谓济:“当日杨荣、杨溥与卿同为编修,今日权倾天下,以卿才智,若肯改节,今日首辅之位,舍卿其谁!” 济曰:“荣华富贵岂弟子所愿?但求长伴师身旁,此生足矣。”帝颇有感慨,赋诗:“阅罢楞严謦懒敲,笑看黄屋寄团瓢。南来瘴疠千层回,北望天门 万里遥。款段欠忘飞凤辇,袈裟新换衮龙袍。百官此日知何处?惟有群乌早晚朝。”济和诗:“灶冷烟残择石敲,奔驰无复旧丰标。迢迢行脚随云远,炯炯丹心伴日遥。倦倚山崖成石枕,寒寻木叶补布袍。金陵回首今何似?烟雨萧萧似六朝。”

一日,帝问济:“我今年老,可归否?”济曰:“朝代已换,天下久定,人已老,恩怨全消,何不可归?”帝乃至云南布政司堂上,言:“我建文帝也,今年老欲归,汝等可写本奏上。”众官本上,旨下:“进京辨认。”

至京师,朝廷遣建文 旧臣吴亮往辨,亮见帝,大哭,不能仰视。入内,恐难以取信,自缢死以表明。正统感悟,命迎入大内,济见帝得入宫,乃飘然而去。入内,正统以孙儿礼拜之,因不便称呼,乃称太上老佛.后帝寿至八十九岁而崩,敕葬于北京西城外黑龙潭,无坟无树。

异史氏曰:一子错,满盘输,人的每一步对一生都很重要。建文纯仁至孝,惜靖难初错用李景隆、耿炳文,军事失利;又因燕王为叔,处处忍让,是徒惜仁名而遂至失国,流亡一生。燕王甘冒大险,起兵反叛,侥幸获胜,然大肆屠杀忠臣,兴文字狱,凶暴过甚,是以后人多同情建文而贬斥燕王。真可谓:不以成败论英雄,公道本自在人心。胡广以状元之才名重于世,降燕姑且不论,据顾炎武考证其《五经大全》全系杂抄他人著作而成,是文章品行俱不佳,无可取也。解缙素无劣行,丧名降燕,终于狱中,为士林所不齿,真“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身也”。程济追随建文近四十载,矢志不渝,委曲全主,终致主归骨,比之介子推有过之而无不及,自称智士,真无愧矣,可谓“俯仰一生无所愧,从来不作剧新文”。

点评:据说这是成都考生所作,我不大相信;但去年福建考生《珍珑》那样的奇文是真的话,又何敢不信,何必不信?如果果真,又如果体制允许,这位考生可直接收作文学专业或历史专业的研究生。英雄无问来路,不管真假,推荐给学生,至少可以在如何备考和选材立意上能给以启示。

文章主以程济,辅以同辈诸人关照,写“一步”选择对“一生”命运的决定性影响,自然扣题;以史证论,以论评史,阐明人生价值,劝诫慎选“一步”,当属高邈。其余不评。

启示:重复我在2006年福建佳作《珍珑》后所批“启示”:涉猎广泛才有视野开阔,视野开阔才有奇思宏论。

一步与一生

四川考生

一步,看似很短;一生,看似很长。殊不知,这短与长,只是相对而言。一步既可是一生,一生也可是一步。

——题记

一步决定一生

有一天,偏僻的小山村突然开进了一辆汽车。这可是件新鲜事,全村人都围过来。

从车上走下来几个人。其中一个穿黑皮夹克的中年男子问大家:“你们想不想演电影?谁想演请站出来!”一连问了好几遍,村民们都不吱声,好多人只顾和身边的人自言自语。

这时,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孩子站了出来。“我想演。”她长得并不漂亮,单眼皮,、脸蛋红扑扑的,透出山里孩子的倔强和淳朴。

“你会唱歌吗?”中年男子问。

“会。”女孩子大方地回答。

“那你现在就唱一个!”

- 12 - “行!”女孩子开口就唱,一边唱还一边扭:“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里花朵真鲜艳„„”

村人大笑。因为她的歌实在是唱得不怎么好听,不但跑了调,而且唱到一半时还忘了词。没想到,中年男子却用手一指:“好,就是你了!”

这个勇敢地向前迈了一步的女孩子叫魏敏芝。她幸运地被大导演张艺谋选中,在电影《一个也不能少》中出任女主角,名字很快传遍了大江南北。[叙述故事一]

千万别轻视那小小的一步,它可能会改变你的一生。[议论点明“一步决定一生”。]

一生即是一步

一位俄亥俄州瓦帕科内塔的男孩,从小就对太空充满了幻想,10岁的时候,他告诉自己的祖父:“看吧,有一天我要飞向蓝天。”祖父很遗憾地告诉他,要想飞向蓝天,像他那样弱的体质是无法实现的,他必须有运动员一样健壮的身体。男孩听了以后,沉默一段时间,默默地走开了。

过了5年,男孩又一次跑到祖父面前说:“我已经成为我们州最棒的运动员了,是校长这么说的。这下子,我能上天吗?”爷爷看了看孙子充满自信的脸,轻轻地说:“小伙子,很不错,你的身体够格了,可惜,你没有专业的航空知识,还是不行。”年轻人听了,低着头走开了。

又过了10年,在这位年轻人25岁的时候,他获得了美国珀杜大学航空工程专业理学硕士学位。毕业后,他当了三年的飞行驾驶员。又过了11年,这位36岁的飞行员终于如愿以偿,成为“双子星座-8”号宇宙飞船特级驾驶员。

3年后的一天,这位驾驶员操作“飞鹰”号登月舱在月球表面着陆,他也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并在月球上行走的人。当时他说出了此后在无数场合被引用的名言:“这是个人迈出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叙述故事二]

他就是阿姆斯特朗,为了月球上的一小步,他付出了一生的心血。[点明“一生即是一步”。]

魏敏芝大胆地跨出一步,醒目地亮出自己,改变了自己的一生。阿姆斯特朗按着自己的目标,坚持一生,终于走出人类历史的一步。由此看来,无论是一步还是一生,只要努力去走,就能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来。[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点评】

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审题准确,选材精当,条理分明。两个小标题,引出一中一外两个人物故事,分别诠释两层意思。每个故事结束之后,又用议论的方式点明主旨。加之,前面的“题记”统领全文,这样使文章结构简单,条理分明,清楚地阐明了一个道理:“无论是一步还是一生,只要努力去走,就能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来”。(黄平科)

四、重庆卷

作文试题: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制度30周年。尽管社会上对高考众说纷纭,但不能否认的是,有许多人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亲爱的同学,也许你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都围绕着高考,有许多经历和见闻要记录,有许多感悟和认识要诉说„„请以“酸甜苦辣说高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题目自拟;③立意自定;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遥望象牙塔,走过独木桥

听,是谁打翻了五味瓶?伸出手指数一数,酸甜苦辣咸„„

——题记

三十年,回眸一瞬间。

有多少莘莘学子遥望着象牙塔,倚窗悲叹;又有多少佼佼者安然走过独木桥,站在象牙塔上——笑傲江湖。然而,是非成败,转头空。当我们转过头来回望过去的时候,一切的一切,又算得了什么? 酸

十年寒窗苦读日,一朝金榜题名时。十年,我们经历了太多的酸楚,太多的离别,太多的令人难以忘怀的事。初中毕业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今后的路还很长,要经历的事情也会更多,今天的分离与以后的困难相比根本不算什么,但是当你们遇到困难时,要时刻提醒自己三个字:我能行!当时,我们有很

- 13 - 多同学鼻子一酸,落下了泪,老师亲自用手绢为我们擦干眼泪,并嘱咐我们,要记住一起生活过的日子,回忆也是甜蜜的幸福。现在看来,五味瓶中的酸,在回忆里也变成了甜蜜的幸福。

努力就有收获,收获才能享受到甜甜的滋味。当我们高兴的把成绩单交给父母时,再苦再累的他们也会露出欣慰的微笑,然后擦干脸上的汗珠,接过成绩单,小心翼翼的保存起来,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去努力,为了父母的笑脸,为了我们的将来,为了那种幸福的感觉。一切甜美的事情,都会在勤奋的汗水中,熠熠发光。

休息的时候脑海里仍然不断的涌现出各种公式„„

睡觉的时候嘴里呢喃着新学过的英语单词„„

看不完的书,做不完的题,考不完的试„„

我们似乎总在埋怨这些永无止境的事; 寝室—教室—食堂„„我们也总在抱怨这种“三点一线”的枯燥乏味的路程。

苦吗?很苦。但为了高考后的象牙塔,拼了。

不苦吗?希望和失望总是在灵魂中交错出现。

我们,竭尽全力。

高三的生活,有点像吃辣椒的味道。大家都火气冲天的去学习,忙的彼此顾不上说一句闲话,小张的娱乐新闻,小李的体育快报,都被十足的辣味冲淡,取而代之的是漫天的飞舞的试卷,和老师辣人的话语:高考过后,你们就幸福了„„

可是,高考过后真的就会幸福吗?迎接我们的是象牙塔?还是失利后辣椒一样的人生„„

咸是种什么味道,淡时若有若无,浓时涩涩带苦。但是生活中必不可少,亦如高考。

咸是汗水,咸是眼泪。而高考中的这段日子,少不了这些。关注和希望都聚焦在我们的身上,我们只有在漆黑的夜里掩被流泪。高考,我们不得不紧张,因为我们理解,它在人生中的分量。还是想起老师对我们说的那句话:我,能行!

咸味的量,我们自己来掌握!

扶起五味瓶,我们继续上路„„

点评:

从初中毕业时的生活场景,到当下的片刻感受,内容相当复杂,却被作者组织得如同诗句的上下两行——作者简直是结构天才:从题记的一句“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到“五味”的依次展开,再到末尾一句“扶起五味瓶,我们继续上路„„”,严丝合缝,精致天然。

而这样的构造不仅是一种单纯的形式,而是形式与内容的结合。五种滋味的比喻暗含着丰富而真切的感受,能使作为过来人的评阅人产生强烈的共鸣。而结尾的“我们继续上路”又表明了一种健康向上的姿态,让人感到欣慰。

语言流畅、优美。不着痕迹的诗词妙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丰富呈现,使文章极富文采。(湖南师大文学院文艺学博士 李作霖)

启示: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于内容。“酸甜苦辣咸”的表达决定了本文的结构形式和语言特点。

五、 浙江卷

作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还记得你的童年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那些美丽的梦想、单纯的快乐似乎在一步步离我们远去。

苍茫的丛林间,玛雅文化湮没了;丝绸古道上,高昌古国消逝了。人类在消逝中进步。

行走在消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怅惘,也有“谁道人生无再少”的旷达„„

- 14 -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行走在消逝中”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 限。④不少于800个字。⑤不得抄袭。

失落的文明

杭州二中 张彦雯 2007年保送至北外

自诩是一个怀旧的人。

单车,汽车

城市像小学生的作业本,被人胡乱地涂来改去,融合了奇妙的杂乱无章与锦绣繁华。常常骑着单车,享受微风过耳的轻快,享受汗流浃背的惬意,享受急速飞驰的狂妄,享受无拘无束的自由。经过一个个十字路口,在车水马龙中穿梭;经过一排排房屋店铺,在鳞次栉比中遨游;经过一座座建筑工地,在尘土飞扬中放纵;经过一条条林荫小道,在郁郁葱葱中逗留。因为年轻,我不畏惧,有时迷恋过去,偶尔憧憬未来,有时蹉跎光阴,常常口无遮拦。

有一天,忽然发现汽车的数量已经多于单车,它们庞大的身躯占据了每一条街道的中心,它们冲天的尾气笼罩了每一座城市的上空,我忽然明白过来:稼轩的“宝马雕车香满路”已然成为现实时,单车在渐渐离我远去,一如我骑着单车驶过的岁月,无法收拾,更无法重来。

血缘,金钱

我属于见钱眼开但不见利忘义的那种类型。往往在各种报刊杂志和电视荧屏上看到五花八门的家庭纠纷案,百分之八九十与钱有关。或者是某某欠某某钱,而两人是亲戚,于是一个想赖账,一个不依不饶,一来二去闹上公堂;或者是两夫妻离婚,为了财产分割问题大打出手;又或者是儿女争夺父母的遗产。举不胜举。

于此我不明白的是:在这些人眼中,难道亲情还不如钞票吗?古语有云:血浓于水。意即血缘是超越一切的。我可以赞同大义灭亲,却无论如何不敢苟同有钱能使鬼推磨。但凡涉及情感品质问题,金钱一概派不上任何用处。金钱能换来破镜重圆吗?不能。金钱能换来死而复生吗?不能。金钱能换来天长地久吗?不能。可是,这个挺简单的道理难住了当今不少人哦。

烧饼,比萨

“开心时刻必胜客”,一则广告,两代情结。烧饼摊边,热气阵阵,推着单车的上班族如蜻蜓点水般路过,结束早锻炼的老人们三三两两沿路而坐,7角钱的油条烧饼,生意还不错。西餐厅里,冷气袭袭,吮吸着饮料的年轻男女对视着微笑,学生们一边狼吞虎咽,一边谈笑风生,55元的9寸比萨,生意堪称火爆。就像被高楼取代的四合小院,被高架取代的小桥流水,现代文明如洪水猛兽一般以风驰电掣的速度吞噬着落后和破旧。无情地吞噬,甚至还没来得及让人们回味。现在赶走了过去,又将被未来赶走。传统在消逝,取而代之的却不是本国的文明,是西方的文明;失落的,是我,是和我一样的国民,是我们用笔尖垂钓一地瘦瘦的忧伤。

点评:人类一路前行,在不断进化的同时,也有某些方面的倒退,本文即一曲矮化传统道义失落民族意蕴的挽歌。文章立意独特,转写行走的逆退。行文也一反常规独出机杼,全文只是连缀三挂小幅,并不另具开头结尾;小幅也主要是客观描述,然后略点感触;而合起来看,三挂小幅是有内在关联的,是服从同一主旨的,是给人类的一记警醒,颇具震撼。

启示:古语有云:“作文须自出机杼,或一家风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

六、 江苏卷

作文试题:21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空。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往。

请以“怀想天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怀想天空

麦收时节,天空显得非常的明净。在黄金麦田上空,偶尔悠然地游过几朵白云。[写景简洁,突现神彩!]

- 15 - 麦收时节,中午常是烈日当空。我们勤劳的父母,不得不在烈日下劳动。[起笔先点出“烈日”两次,重复得好!]因为作为农民,这是他们的义务。[说得多么本分!]

我是一个农家子弟。我明白我们乡下的家长们要靠田地来生活,供我们上学。他们为了子女辛勤地劳动,但没有半句怨言。在家,我常听到他们说:“只要孩子搞好了,再苦再累,我们都愿意„„”[可怜农家父母心!“搞好”,此词用得妙,传神。]

农家子弟努力学习吧!全力以赴吧!我们敬爱的父母为了我们能过上好日子,他们埋头在烈日当空的麦田里收割麦子。那种滋味,你们体会过吗?[此处喊“口号”了,但听来很顺耳,很入耳。前两节,均说“我们”、“他们”,请品味。]

在即将奔赴高考考场的前两天,我体会到了。又热又累。当时,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快点把麦子割完,到家洗个澡,然后在床上睡五六个小时。

6月5日早晨,我爸起得很早。四点多钟就起了。他临下地时告诉我说:“你再睡会吧!六点钟起来做饭,然后洗洗衣服,八点钟到地里给我送饭。”[全是农家父亲的质朴话语,多情而又实在!有几个家长让孩子在高考前两天劳动的?]

我睡醒后,拿起表一看:5:50。大概在学校里起早起惯了吧。我快速穿上衣服。我把衣服泡在铁盆里。然后,我进入厨房做饭。

我做好饭,洗好衣服。又把汤盛到饭盆里,拿了5个馍,一齐放到篮子里。我赶紧吃过饭。碗都没涮,便骑车下地了。

当我到地里时,父亲已割了七八垄了。他脸上很多汗珠,衣服湿透了。他说:“你来,吃过了吗?我割光这一垄,再吃„„”[白描。父亲的言语,平淡中见“浓”!]

大概四五分钟吧,他割光了。他从篮子里拿出饭盆、馍头,边吃边说:“孩子,你爸没本事,明天到县城后好好休息!后天好好考,别紧张„„”[这就是当农民的父亲,在田野上,在烈日下,对“后天”高考的孩子进行的“临考告诫”!苍天和大地都在倾听„„]

我在烈日下割了五个多小时麦子。[不愧是农民的孩子!没有考前烦躁,没有“营养品”,没有父母高招“安慰”,只有本本色色的“劳动”!]回到家,我没有吃饭。洗了个澡,就睡了。[与前文呼应,真是累得瘫了!]

现在,我在考场上做题。室内很凉快。[“凉快”二字,极为重要,很沉重!]当考试结束后,我要在烈日下站两小时,来感受那种烈日当空的滋味。[此为一个大大的“亮点”,全文生辉,一切皆活。“怀想”出来了,“天”出来了,比天还“大”的农民出来了,比天还“亲”的父亲出来了。一切皆在不言之中„„]

(注:文中点评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江苏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所作。) 点评:原载点评:此文很典型,不事张扬,不搞“满天星”的铺陈铺排,不搞华彩炫目的“集锦”,不玩深沉,只是极为朴实地记叙了父亲割麦、自己割麦的情景,中间一节还喊了“口号”!然而,它真实、本色、真情、纯净,一板一眼地道来,汹涌的内心波涛潜伏其间。父亲的言语,极少,但厚实、博大;儿子的情感表述很普通,但均发自肺腑。最大的亮点在最后:“考场很凉快”,与麦地很热对比;“当考试结束后,我要在烈日下站两小时,来感受那种烈日当空的滋味”——天下还没有儿子这样来感激当农民的父亲,文章中还没有人用过这种笔墨,这种机智!太感人了,而且是长效的!中学第一线的语文老师,可以此做为教学范例,进一步把握好作文导向。(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江苏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

这篇文章附点评载于《中国青年报》,据另载:“最先碰到它的阅卷老师给了36分,刚及格;二评的老师判给了42分;三评老师判给39分。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长何永康教授发现了这篇综合判定为37分的《怀想天空》,反复读了3篇,何永康终于下决心给它54分。从阅卷程序上看,这属于“终审”,比原先高了17分。”“何老师说:‘推荐它是一种导向’。”“实际上,这篇被打捞出来的《怀想天空》,只是为久违的质朴文风开了一扇窗,还不是评价当前优秀高考作文的唯一标准。”

启示:作为导向,不是说大气磅礴、文采飞扬、轻灵婉约等其它风格的文章不能写,而是现在考场作文中这种本色当行的文字太少了。

- 16 - 高考议论文结构模式解析

【可供选择的议论结构模式】:

①、并列式:①分论点平行:②论据平行:

②、对照式(含类比和正反对比);

③、总分式;

④、层递式。

【重点探析层进式结构(又称为层层深入法)】:

1、有多个论证层次,每个层次包一个分论点和证明这一分论点的论据;

2、各层次间是一种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一层比一层深入的关系,而它们又都是为论证中心论点服务的;

这种论证方法,符号人们认识或思维活动的一般过程,显得顺理成章,便于接受;这种层层深入的论证结构,使得说理充分,论证周密,既能全面阐述论点的丰富内涵,又能深刻揭示论点的理论深度,从而将论点建立在坚定的理论基础上;运用这一论证方法,在语言上又易显出一种递进层高的气势,能表现出一种气势美和力度美,从而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层进式结构模式举例】:

(1)“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我们要善于发现

--要创造更好的答案

(2)“做伟大的老实人”:

引论--老实人的内涵。

本论--老实人的伟大之处。

A 、忍:慎独,

B 、对自己负责;恪尽职守,

C 、对工作负责。

D 、信:诚实;守信。

E 、义:忠诚;执著。

结论--做伟大的老实人。

(3)以谈“勇气”为话题组成层进式结构。

(中心论点)勇气是一种可贵的精神:

分论点1,勇气是战胜困难的武器,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分论点2,勇气还是顶住歪风邪气的重要支柱。(引申强调)勇气在今天是一种革命精神。

或者也可以这样行文:

(论点)勇气是一种可贵的精神。(论证)道理论证--勇气很可贵;举例论证--勇气很可贵。联系实际进一步论证--勇气的确很可贵(个人的经历、体会)。总结强调:我们每个人都应培养自己的勇气。

还可以这样行文:

(是什么)诠释“勇气”,提出勇气是一可贵的精神--(为什么)为什么说勇气很可贵:勇气是战胜困难的武器;勇气是事业成功的保证--(怎样做)怎样培养自己的勇气:努力学习,提高认识水平,树立远大目标;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发扬拼搏进取精神;在日常生活中从点滴做起。

【另外的快速构思模式】:

一、述料--引点--列据--证理

范文: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17 - 美国一所大学曾作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一只青蛙突然扔进滚沸的油锅里,在这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这只青蛙奋力一跃,竟跳出锅外,安然逃生。过了一会儿,又将这只青蛙放到一个盛满水的锅中,青蛙游得逍遥自在,怡然自得,这时,研究人员从锅下悄悄加热,等到青蛙察觉有生命危险,想奋力一跃时,它却没有了拼搏的力量,而只能葬身锅底。(述料:简述材料)

青蛙在油锅中能奋力逃生,在温水锅中却丢失性命,这是为什么呢?在油锅中,身处险境,为求生存,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在温水锅中,身处舒适环境,失去警惕,没有也不可能认识到面临的危险,最后只能落得个葬身锅底的可悲下场。(简单分析)

青蛙如此,人也一样。当生话中的挫折、失败、不幸、艰险摆在人的面前时,人往往能够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勇气,排除万难,冲出困境,求得生机。相反,当生活在舒适、安逸、悠闲、奢侈的环境中,人往往会消极、沉溺,陷入无以自拔的地步,以致身败名裂。所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至理名言我们要时刻牢记。(引点:由蛙到人,提出中心论点)

类似实验中青蛙的故事,在历史和现实中比比皆是。北宋欧阳修在他的《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介绍的后唐庄宗李存勖就是一例。

李存勖得天下时,不忘其父李克用的遗志,以父亲留下的三枝箭激励自己,发奋创业,攻城略地,无往不胜,“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到天下已定,大功告成,他坐享太平,整日与优伶们泡在一起,“唱念做打”以致政事荒疏,国运日微。三四年后,祸乱迭起,终遭杀戮,“何其衰也!”(列据:按时、空、逻辑次序罗列有力依据)

一个动物的实验,一个历史的真实,难道不值我们深思吗?须知,挫折、失败、不幸、艰险,这对人无疑是一种压力,是一种前进中的障碍。但是,有压力才有反弹,有障碍、困苦,才有挑战、拼搏。这时,人就不仅会在精神上自强不息,在策略上也会小心翼翼。于是就有了化险为夷、转败为胜的可能。反之,舒适安逸悠闲奢侈,这一切却往往会使当事人忘乎所以,玩物丧志,失去挑战的勇气、拼搏的胆识,跌进甜蜜蜜、软绵绵的罗网,越陷越深,越缠越紧,就难免落下一个可悲的下场。培根说过,“奇迹在厄运中出现”,同样,厄运也多在游乐中降临。这些道理,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吧。(证理:深入分析论据,阐明论据的本质,揭示论据的意义)

二、述料--引点--分析--总结

范文:值得汲取的精神力量

古希拉神活中有一段关于西齐弗的故事。西齐弗受到大神的惩罚,他要把一块石头推到山顶,可是到了夜里,这块石头又自动滚下来,于是第二天,西齐弗还得往上推。这样日复一日,永无休止。大神就是要通过如此手段来折磨西齐弗的心灵,使他在不断的打击中走向毁灭。然而西齐弗却没有被这种折磨摧垮,他以不屈的意志迎战这近乎残酷的苦难,终于挣得了最后的自由。西齐弗这种精神力量是值得我们认真汲取的。

那么,从西齐弗的故事中,我们能汲取哪些精神力量呢?(述料、引点:简述材料,提出论点)

首先,他能够坦然面对生活的挑战。每次,当西齐弗推石头上山时,大神告诉他,成功是不可能的。但是,西齐弗没有被这种无望的艰难吓倒。他一心想的是,既然命运如此,我就挺身迎接,它明天滚下来,我就继续往上推。因为这种没有结果的命运已成了我命运的一部分,我只能勇敢地面对它,以求得心灵的安宁。

其次,它在严峻的环境中保持信念,相信顽强的韧性最终可超越不幸。所以它反复推石头上山时,心中毫无失败感。他深深懂得只要我能蔑视这种惩罚,坚持下去,那么,对于惩罚者来说,这种坚持本身构成了一种反击。于是,在彼此的较量中,我就有了取胜的可能。故事的结局也确实以大神的让步来证明了这一点。(分析:针对所引材料,作多角度多层次的条分缕析,理论分析论证)

西齐弗的故事与我们生活中许多际遇相似,而他的这种作为,也应该成为我们处理类似情况的一个楷模。要知道个人能证实自己的命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能够掌握命的契机,反制命运的困厄,进而把痛逆的命转换为成功的使命,就更为不易。然而人却只有这样,才能替自己的存在谋求一条出路,并进而替人类、替世界开创光明、美好的前景。这,才是人的精神力量的真正体现;这才是人只所以为人的价值所在,才是我们最应该具备的超越生活磨难的可贵品质。(总结:在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更深一层的开掘,达到认识上的深化与升华)

三、立论--列据--析理

- 18 - 范文:多几个畏友好

我国古人认为,朋友有几种,“缓急可共,生死可托”的,是“密友”;“利则相攘,患则相倾”的,是“贼友”。“密友”好,“贼友”坏,道理不言自明。然而,我国古人更主张,人应多几个“畏友”。什么是畏友?古人的解释是“道义相砥,过失相规”--即在道德礼义方面互相勉励,在过错失误方面互相劝警。如果能真正交到这样的朋友,那么对自己品格的完善、事业的进步肯定是极为有益的。(立论:提出中心论点,对提出论点的背景、缘由等有关前提略加说明) 三国时的徐原与吕岱是一对畏友。徐原才智过人,吕岱荐他当了御史;但吕岱有了过失,徐原总是毫不客气地批评,当着众人的面也绝不留情,常常使吕岱下不来台,可吕岱却十分敬重徐原。徐原死后,吕岱悲伤地说,失去了他,谁还能指责我的过失呢?此外,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英国文学家莎士比亚与本·琼森也是畏友。本·琼森的第一部剧作是莎士比亚帮助他公演的。莎士比亚死后,本琼森曾沉痛地写道:“得意吧,我的不列颠,你拿出了这样的一个人,他可以征服欧罗巴的全部戏文,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界!”但是,本·琼森却对莎士比亚用“三把绣剑”描绘壮阔的“白玫瑰战争”的创作倾向进行过严厉的抨击。(列据:造出典型论据证明论点。)

一对古代官吏,一对外国文士,正因为他们能“道义相砥,过失相规”,所以能达到人生事业的最高境界,他们确实不愧是真正的“畏友”。孔子说:“君子之过,如日月之蚀。”我们生活在这个变幻万千、光怪陆离的世界,谁都难免发生这样那样的谬误,但人往往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因此多几个“畏友”,实际上是多了几服清心剂和醒脑丸。这样,我们才会尽量地避免谬误,防止偏差,创造出和谐美好的人生乐章。(析理:对论据集中阐述,挖掘其深层的意味,揭示斯所包含的真谛,或辨识某些是非真伪,从而使论点得到理论上的证明。)

四、立论--入据--结承--迭据--总结

范文:年轻人要做时代的弄潮儿

青年人要做“弄潮儿”。弄潮儿一词,本是宋代钱塘江涨潮时,对“浮潮头而戏弄”者的昵称。苏东坡词中“碧山影里小红旗,侬是江南踏浪儿”,描写的是弄潮儿。如果将弄潮儿的含义引申到社会生活中,那么他应该是能在时代的风口浪尖搏击的勇将,是具有不断奋斗精神的强者,是敢干挺身而出、牺牲自我的猛士。一句话,应是凝缩着时代精神和个人人格力量的伟丈夫。(立论:提出论点,再对提出论点的背景、前提等相关情况略加说明。)

在我们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堪称弄潮儿的青年英才是很多的。下西域的班超,抗金兵的岳飞,举义旗的李自成,是时代的弄潮儿;慷慨赴死的谭嗣同,蹈海醒民的陈天华,仗剑去国的秋瑾,是时代的弄潮儿;其实,像李世民、朱元璋、努尔哈赤这样的英雄豪杰都堪称为时代的弄潮儿。(入据:第一次进入论据的阐述。这一次阐述中的论据,一般是较古老、较悠远的历史论据,甚至是从寓言、传说、轶闻、掌故中挑选出来的论据。)

上述这些志士仁人、英雄豪杰,之所以称得上时代的弄潮儿的美誉,就是因为他们能在时代的大潮中搏风击浪,勇敢奋斗,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凯歌,为后人开辟了一条新路,至少是起了一种振聋发聩的作用。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时代,随着改革的深入,我们要具有弄潮儿的胆略,与时俱进,发挥出较之古代的志士仁人、英雄豪杰更为强大的人格力量,为祖国的振兴,为中华的腾飞作出贡献。(结承:在入据的基础上,进行简要的分析,指出其具有的一般意义,作出小结。)

近几年,我国涌现出的这样的弄潮儿举不胜举。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不仅带领中国人民开拓进取,实现了无数代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人民富足、社会安定、国家强盛的梦想,更提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顺利收回了香港、澳门、也为台湾的回归,和平统一中国打下了基础。邓小平是新时代最伟大、最英勇的弄潮儿;而置自身利益于不顾,置个人安危于度外,英勇战斗在抗击非典第一线,为挽救危重病人的生命而无私奉献的白衣战士,他们难道又不是时代的弄潮儿?是的,我们的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是一个弄潮儿不断涌现的时代,我们以生在这样的时代而骄傲和自豪。(迭据:在小结转承之后,再一次进入论据的阐述,而这一步中的论据应该是更直接更有针对性的现实论据。)

观古而论今,我们可以看出,时代的弄潮儿不愧是时代的勇将、时代的强者和时代的猛士,是叱咤风云的时代伟丈夫。马克思曾经说过:“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年人所代表的性格,一个精神是青年人所代表的精神。”生长在今天的青年,更应该用我们青年的朝气和热血,塑造我们时代的性格,光大我们时代的精神。让我们都来做时代的弄潮儿吧!(总结:

- 19 - 在前面采用双重论据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以进一步揭示中心论点在当前时代的指导意义,或者提出对某些现实问题的见解,对全文进整体性总结。)

五、引--提--析--联--结

范文:中学生打工利与弊

近年来,一批又一批的青年男女,怀揣着一个个金色的梦,背着简单的行囊,踏上了南下北上的列车,走进了他们梦的乐土,开始了他们的打工生活。他们中许多是中学生,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中学生打工是利大还是弊病大呢?(引:列举有关现象,有文彩,自然,使话题有针对性,一般不超过一百字)

我们的回答是:弊大于利。当然,这里说的打工不是指国外以及我国一些城镇的学生寒暑假短期锻炼,体验生活。(提:观点鲜明正确,做必要的补充、阐释,这是论点到论证的过渡,一般不超过三百字)

就家庭而言,中学生外出打工而放弃继续深造,这从某种意义上来看,的确减轻了家的负担,甚至还能够为家庭增加收入,对于一个家庭--至少对于一贫困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件高兴的事。

然而,它带来的负面效应却是无法估量,也无法弥补的。

首先,„„。其次,„„。另外,„„。(议:理论分析,从正反两方面论证论点,一般不超过三百字)

二十一世纪是一知识迅速更新的时代,„„(中外时代特点,对人才的需求形势)(联:联系时代、社会,举例为主,进一步论证论点,举例要古今中外结合。一般不超过四百字)

总而言之,占学生打工,有利有弊,但弊多于利。我们应该„„(结:收束全文,回应论点,简洁有力,不超过一百字) 结构示意:

引:由社会生活现象,引出论题。100字

提:提出观点,表明态度。100字

析:就事论事,浅层分析。300字

联:社会背景,深层拓展。400字

结:回应论点,再次强调。100字

议论文结构模式例说

方华蓉

说到结构模式,很多学生很反感,认为那些东西太死板,束缚了他们的写作思路。这话也有一定道理,毕竟对一种写法生搬硬套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何况又是议论文。但目前的事实是,很多学生写作之前不知道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写作之中边想边写,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写作之后思路混乱,条理不清,总之只满于凑足800字。那么对这一批学生而言,结构模式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高考作文等级中对文章结构的要求是:一等、结构严谨,二等、结构完整,三等、结构基本完整,四等、结构混乱。

可见,结构清晰严谨,思路明晰通畅,是高考作文的基本要求,一篇作文连基本要求都达不到,分数也就可想而知。再从高考作文阅卷程序来看,网上阅卷且每篇作文的阅读时间最多1分半钟,最少50秒,如果作文的思路、结构不明晰,老师就可能对作文产生误判,岂不可惜。所以掌握几种常见易学的结构模式是很有必要的。除了以上因素,它还可以帮助学生把观点材料快速归位,从而快速构思,然后按照既定的思路一口气写下来,又节约了写作时间。当然学生突然

- 20 - 有了灵感时,完全不必理会什么模式,但高考作文题不能预料,灵感也不可捉摸,所以套用模式写作也是考场上比较保险的做法了。

那么议论文中常见易学的结构模式有哪几种呢?笔者归纳了四种,即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对比式。这些模式也各自有一些相关的技巧与要求,下面结合例文分别论述。

(一)总分式

[精彩回放](话题:有一种声音)

有一种声音

傅瓣

那是怎样的气魄穿越了五千年的时光在历史的长河里不断回响;那是多么大的勇气抵抗住了人间的凛冽寒风,踽踽独行;那又是怎样的一群弱者用灵魂发出的历史最强音。

常常幻想千年前汩罗江畔那个老人吟诵《九歌》时的凄然与悲伤。国家将亡,国君不理朝政,手无束鸡之力的文人眼看山河破碎却无法出力的那份焦急有几人能体会。没有刀没有箭,但是他们有笔。饱含着爱国情怀的文字在笔尖倾泄而出,那些竹简上的圆斑都是他们的泪啊。不知道在被江水吞没的那一刻他有没有哭,但是江水哭了,鱼儿哭了,楚地的子民们也哭了。在泪光中倾泻而出的诗句,是文人的良心。那声音萦绕苍穹,精神也得到永生。

常常迷惑“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不然海瑞为何总是一贬再贬,而那些朝中大字不识几个的小人物却平步青云。然而,即使头上的乌纱帽已经越来越小了,但越来越厚的“万言书”却被一本又一本送去宫中。皇帝老儿在朦胧中睁开眼睛,轻声说了句:“烧。”于是那些在火焰中飞舞的纸片还没来得及发光就被火焰吞噬成灰烬,海瑞的心也随着火焰死了。又是短短的一个字“杀”,一代忠臣还没来得及说上一句话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然而虽然他没有说话,可“万言书”却替他将所有的话都说完了。忠言逆耳,那些“犯上”的文句在广阔的天地间回响。虽然皇帝老儿没有听见,可全天下的人民都将那些震耳欲聋的话语刻在了心里。

常常掂量谭嗣同的鲜血究竟可以唤醒多少人的觉醒,数据我们无法知道。但是他那句“愿用我的鲜血唤醒国人”的气魄却扎得很多麻木的国民很痛。文人无力,他们是力量上的弱者;文人也很强大,因为他们是精神的领袖;文人的声音很小,却刺穿了深沉的阴霾,直逼人们的耳膜。

有这样一种声音,他来自文人。没有刀枪相碰时的铿锵,没有战马齐喑时的雄壮,他只是一个子民对国家深深的爱。他们的发出者无力改变现状,却愿用自己的声音唤醒沉睡的人民与他一起奋斗。有人笑他们傻,但他们抵挡住了巨大的世俗压力,心甘情愿的傻了下去,以心为笔,用笔写心。中国的文人,用文字与爱发出了历史的最强音。

文人不朽,文人的声音穿越时空永刻历史。

[评述]总分式也可以叫总分总式,分总式。开头提出中心论点,或者由现象、故事等引入话题。中间即主体部分由大量论据材料支撑,围绕中心论点反复论证。结尾再次回扣全文,深化主题。这种结构模式的要诀在以下几点:①论据丰富,

- 21 - 说理充分。②论据角度相对一致,且按一定顺序排列,使内容集中,层次清晰,主题鲜明。③论据尽量做到点面结合,详略结合。

反观这篇文章,①②点做得较好。第③点,还可添加一组概括性事例,以丰富文章内涵,增加文章的广度和深度。

(二)并列式

[精彩回放](话题:低头)

不向歧视低头

周方媛

当歧视存在,我们决不低头!

百年前的黑人歧视、“东亚病夫”让我们清醒,当尊严受到侵犯,当人格遭受侮辱,当声誉受到抵毁,我们必须站稳脚跟,我们不能低头。

唯有不向歧视低头,我们才能享受平等。当美国黑人妇女被赶到公交车的后排,她没有低头。她发动了罢车、罢工示威,一次又一次向所谓的优势种族发出了质问。马丁·路德金的演讲一次又一次激励着正在遭受歧视的黑人同胞们携手并进,抬起头来向正义的社会搏得他们的平等。他们胜利了,站在了美国加西福利亚洲的土地上,也站在了那些正在追求平等的人们的心中。

唯有不向歧视低头,我们才能收获尊严。华夏史册有过的痛苦记录,我们不忍重读。多少场因为软弱而丧失领土的非正义战争侵蚀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是他们,让我们看到了中华的希望,看到了重获尊严的曙光。元甲、陈真用拳头和腿脚冲破了歧视,掀掉了“东亚病夫”的辱名;杨振宁、钱学森用学术和知识打败了歧视,推翻了“中国人无知”的侮辱;毛泽东,周恩来用智力和才能战胜了歧视,驳回了“对牛弹琴”的骂词。面对世人的歧视,我们拼出了尊严。第一场擂台大战无人匹敌,第一颗原子弹、氢弹暴响天际,第一次外交席上出现中国人的身影,我们获得了应有的尊严。

唯有不向歧视低头,我们才能得到赞赏。从一个人参加奥运会到一千余名运动员登上主场,从闭关锁国到中国加入WTO 乃至中国贸品冲袭美国市场,从“中国鸟巢根本无法完成”的断言到奥运圣火传至合金主场,我们一路突破重围。面对歧视和无心的质疑,我们看到了外国人不敢臵信的眼神,看到了拍案叫好的惊讶。我们没有低头,没有退却,拼搏和奋斗让我们打破了歧视,赢得了应有的荣耀和赞许。

奥运已经结束,中华儿女的激情还在燃烧。一路上我们勇往直前,我们相信,我们一定可以!

不向歧视低头,我们总会站上顶峰。载着平等的待遇,共享的尊严还有世人的赞赏,我们做回自己。

面对歧视,我们决不低头。

[评述]

并列式结构,是指把一个话题分解成若干个小观点或若干个角度,再分别围绕小观点选材论证的结构模式,它的写作要诀如下。

①文章要有一个统帅全文的中心

②分论点要扣得住、分得开、排得顺

- 22 - 上面这篇文章以“不向歧视低头”为中心,主要解决“为什么”的问题,由此引出3个分论点,中心突出,观点鲜明。其中第三个分论点还可以再斟酌,因为“赞赏”和“平等”、“尊严”在内涵上还是有一点距离。另外,三个分论点可以单独成段,以强化观点,使层次更清晰。

(三)对比式

[精彩回放](话题:提醒)

于“提醒”之中看兴亡

汤安格

当秦国还是一个诸侯国的时候,它并不强大,甚至可以算是一个弱国。然而不久,一个人出现了,他改变了历史,也让历史记住了他——商鞅。都说穷则思变,这个秦太弱了,怎样才能变强呢?这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秦孝公,在这种情形之下,商鞅登上了历史舞台,他提醒秦孝公说:“您应该发展经济!”秦孝公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但要怎样发展经济呢?商鞅说:“您应该先变法!”就是这深思熟虑后的提醒,铸就了一个辉煌的王朝——秦。

当嬴政执掌大权时,他变得专横跋扈,造阿房宫,修长城,焚书坑儒„„大臣们不忍心辛辛苦苦拼来的江山如此葬送掉,于是便有大臣去提醒他说:“陛下,您应该仁慈一点!”秦始皇一听这话,心想:“你小子是说我不仁慈啊!”结果可想而知,于是再也没有人敢去提醒了,短短十几年后一个强大的王朝便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

正是对这些提醒的不屑,决定了这个王朝要走向灭亡。

而唐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应该算是一个奇迹,其影响力现在都还存在,那些老外不经常称我们中国人为唐人么?其影响力可见一斑,而其中又属贞观年最具特色。纵观历朝历代,其前期人民生活质量都不咋的,但贞观年真是一个意外,总结其原因,还是因为唐太宗善于听从别人的提醒!

话说有一次,这个太宗皇帝觉得住的房子太小了,于是想修个大一点的房子来住。魏征一听就慌了,马上跑到皇帝面前说:“陛下,老百姓刚刚从战乱中恢复过来,生活刚有了一点起色,您若马上大兴土木,必定又会造成动荡,还请陛下三思!”太宗听了这话虽然不高兴,但由于的确有道理,于是便打消了修皇宫的念头。正是善于听从别人的提醒,太宗皇帝又创造了一段不朽的历史。 再反观唐末年间,唐玄宗整天与杨贵妃寻欢作乐,不理朝政。韩愈谏迎佛骨,更是引起了皇帝大怒,将其贬至潮洲。碰到了如此一个不听提醒的皇帝,这个王朝又怎会不灭亡?

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像后来的玄烨——康熙、弘丙——乾隆、朱棣——永乐无不都是听从提醒的君王,因此他们创造了王朝的兴盛。

于“提醒”之中看兴亡,于兴亡之中晓提醒!

[评述]这里的对比式,不仅是单纯的对比论证,更是指文章的板块由正反两个方面的内容构成,是文章整体呈现出来的一种模式。这篇文章把秦朝和唐朝放在一起,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中心观点,而每个板块内部也采用了对比论证,因而中心突出,观点得到强有力的证明。这提示我们平时积累材料时要注意各种角度、

- 23 - 各种性质的论据的收集。用对比式写作时要注意,对比使用的材料一定要典型,要有可比性。当然这篇文章能在最后结合一点正反现实材料拓展一下就更有深度了。

(四)层进式

[精彩回放]

“出位”的舆论

易阳

“华南虎”事件是舆论和民心的一次胜利,舆论导向的强大力量固然让人欣慰,但同时我又想到,这力量若是用错了对象,又将如何呢?

就拿最近名噪一时的“万科门”事件来说吧。王石的观点和万科的做法是对是错暂且不讨论,我只想说一个细节。王石并非如韩寒、王朔一般是炙手可热的人物,他的博客在此事前也鲜有人问津,为何他头天在博客上撰文,第二天便被人贴上煽动性的标题,张扬在各大媒体上?况且王的文字并没有激烈的辩解言辞,仅是表达个人观点,为何会招致无数汹涌的口诛笔伐?另外,万科毕竟捐了200万,王石也曾经澄清说万科每年都会拨出数千万甚至上亿进行专门的慈善工作,但这事实却总像掉进汪洋的一滴水,被人无意或刻意地“忘却”了,湮没在喷礴的怒潮中。

也许这些应该让我们反思:我们舆论的那根神经,是否绷得太紧了? 我们还能回想起同样著名的“铜须门”和“虐猫”事件。当事人的姓名、照片和家庭住址被人四处张贴,蜂拥的记者踏破家门,愤怒的群众游行示威,致使当事人家庭破裂,被工作单位解聘并被迫搬迁。这些人,他们的确是做了违背传统道德的事情,但在他们被“惩戒”的过程中,我们难道不能发现,我们的舆论,已经越出了它的职权范围?换句话说,舆论“出位”了。

由此也不难揣测王石“道歉”时的苦涩心情:迫于巨大压力而收回自己的观点,并且不做任何辩解——我们的舆论,太强大,也太容易被人利用了。 为什么会这样?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传统道德也同样强大,它渗透到人的一言一行里。道德以舆论规范人的言行,是社会生活的隐性法则,但正因为它的博大,它对某些“离经叛道”的行为缺乏理性的容忍,些微违反道德的行径就将招致舆论毫不留情的压制和扼杀,这是内因;同时,经历过漫长封建压迫和极“左”路线影响的民众,对多元化的价值观缺乏包容、加上社会监察机制的不完善,舆论不得不承担反腐反贪等本该由体制和法律来承担的任务,这也是舆论“出位”的一个外因。

因此,扩大道德容量,规范舆论行为,提倡多元价值观,以及完善社会监察机制,就是治疗舆论“出位”的良药。

[评述]一般文章无非解决3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每个问题又可以分解成很多小问题,如“是什么”:内涵是什么,本质是什么,根源是什么等;如“为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为什么会导致这种结果等;如“怎么办”:怎么解决这个矛盾,怎么做才能有更大的改善提高等。一般一篇文章只解决一个问题就可以了,但如果文章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解决2—3

- 24 - 个问题时,文章自然就构成了层进式,即围绕一个话题逐层深入地剖析、挖掘,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如这篇文章由现象引入,再补充同类的例子,分析这种现象的实质与危害,再由“为什么会这样”引出原因的剖析,最后扼要点明改善这种状况的办法,层层递进,颇有深度。采用这种模式写作时也要注意几点,①文章也要有适量的论据作支撑,不能单纯说理以致裹空。②文章重点剖析两个问题即可,不必求全,毕竟800字的篇幅有限。

[综述]以上只是几种常见易学的结构模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综合使用。当然要写出档次,还是要练内功,不能为形式而形式,再好的形式也要以内容为支撑,如围绕中心选材,论据充分,内容充实,语言有文采或者有个性特色等等。但当你没有灵感的时候,套用其中的一种,只要切了题,并达到写作的基本要求,至少作文不会因偏题而丢分太多。建议同学们选择1—2种自己相对顺手的结构模式,勤加练习,以备不时之需。

说明文的结构形式例析

作者:彭丽琴 彭有明

很多人认为,要写一篇好的说明文,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要想把一个事物或事件写好,总感到无从下手。很多人还认为,阅读说明文时,经常感到很难完全理解,总是一知半解。为此很多人都很讨厌写说明文,也讨厌阅读说明文。经过调查研究,笔者认为,说明文的结构其实是有一定的模式的,读者可以根据这些模式去处理说明文。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文体。叶圣陶认为:说明文大体也有一定的方式,开头往往把要说明的事物下个定义注释,接着把注释和定义里的语义和内容阐释明白,然后来一个结尾,这就是一篇有条理的说明文。[1]根据叶圣陶的话,我们可知,说明文一般是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一、引出说明对象,让读者对所要说明的事物有大致的了解,从而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二、阐述说明对象,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运用各种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重点说明事物的特征,从而使读者对说明对象有深入的理解。

三、最后对说明对象做总结,再一次概括事物特征。

这样布局文章,文章就显得秩序井然,便于理解。知道这些,我们在阅读说明文时也就不会找不着边了。其实说明文不外乎就是提出说明事物,解释说明事物特征,总结说明事物,这样总体体现为一种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在此基础上往往会演绎出另外几种模式,如总分、分总等说明文结构模式。 在上面大的框架下,一篇说明文的主体部分(即分说的那部分内容)采取何种结构顺序进行详细地说明事物,要视文章内容、写作目的而定,但它总是通过不同的说明顺序进行一定的组合来体现的。下面就从这方面来详细说明。

一、说明文主体的说明顺序

一篇说明文主体可以有一种说明顺序,也可以有几种说明顺序。说明文的主体部分,所用的说明顺

- 25 - 序却要由所要说明的事物决定。我们知道,文章结构顺序要符合事物自身的条理和人们的认识规律。这样,说明文中说明的对象不同,目的不同,所选用的说明结构顺序也就不同、常用的主体结构说明顺序有三种:即时间、空间、逻辑顺序。[2],也有人形象地把它归纳为:树木型、辐射型和阶梯型。[3]还有人把它归纳为:纵向、横向和纵横交错式。时间顺序就相当于是树木型或纵向型顺序,空间顺序就是辐射型或横向型顺序。在这里,笔者采用时间、空间和逻辑顺序的说法。

二、说明文主体说明顺序的组合形式

(一)典型说明文的组合形式

根据原型效应的理论,典型的说明文主体应包含三种说明顺序,即同时采用了时间、空间和逻辑顺序来说明。《中国石拱桥》就是这样的说明文。

文章主体的结构大致如下:

(第3-9段):举例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以及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又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第3段):概括说明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及其特点。

第二层(第4-5段):以赵州桥为例具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第三层(第6-8段):以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第四层(第9段):探究中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

在文章主体部分中,由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写到中国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由结果到原因,都是逻辑顺序。文章的第二部分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这两部分的关系是并列的,这是按空间顺序。接着,作者从中国古代的石拱桥(赵州桥和卢沟桥)写到解放后中国的桥梁事业以及它的新发展,这是按时间顺序。

所以,这篇文章采用了逻辑、时间、空间三种说明顺序,是一种典型的说明文。

(二)非典型说明文主体的组合形式

非典型说明文的组合形式,是指只采用其中两种说明顺序的组合形式。这样的组合有时间和逻辑、时间和空间、空间和逻辑等很多形式。下面先以《死海不死》为例,谈谈在说明文主体中时间和逻辑的说明顺序。

这篇文章的结构可以概括为:

1. (1、2)概括说明死海的特征。

2. (3、4)分析死海的成因。

3. (5、6)描写死海的现状的和未来。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文章的第一部分写死海特征时,分别从死海的表面特征和本质特征两方面展开,从现象写到本质,层层深入地描绘,明显采用的是逻辑顺序。文章接着由现象出发,深究他的成因,让人们进一步了解死海,故而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是结果和原因的关系,这样连贯起来也表现为一种逻辑顺序。而第三部分,描写死海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明显是以时间为顺序的。

由此可见,《死海不死》这篇文章采用了逻辑和时间两种说明顺序。

我们再以魏学洢的《核舟记》为例,谈谈说明文主体中的逻辑和空间说明顺序:

这是一篇文言说明文,作者仅用了简短几百字就把小小的核舟的“奇巧”性描写得惟妙惟肖。作者先总写“核舟”雕刻的技艺,接着又从内向外,介绍核舟内外结构和外表所刻人和物的形态特征。按照核舟的表面布局,先写核舟的正面特征,后写核舟的背面特征,这采用的是空间说明顺序。同时,由主到次,花了大量的笔墨介绍正面,而略写了背面特征。介绍正面特征时,又重点突写了3个人物,这3个人物也是分主次的,先苏东坡后黄庭坚次佛印,由主及次,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这种说明就是一种逻辑顺序。所以,整篇文章总体来说兼用了空间和逻辑顺序。文章的结构如下:

(1)段:总写王致远的雕刻技艺,引出“核舟”。

(2--6)段:详细介绍“核舟”的内外形状、结构和物态特点。(先总写后分写)

第一层(2-5):介绍船正面的布局和所雕刻的人、物及情态特点。(主要—详写)

- 26 -

第二层(

6):介绍船的背面布局。(次要

—略写)

(7)段:对“核舟”总结和评价。

最后,我们以杨宪益的《菊花》为例,谈谈说明文中的时间和

空间的说明顺序:

文章整体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主要介绍了菊花栽培历史和栽培

方法。整体呈现出并列结构,结构如下:

第一部分:1-10自然段,介绍菊花栽培历史。

第二部分:11-13自然段,介绍菊花栽培方法。

所以,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采用了空间顺序。

具体到每一部分又是以时间为顺序来详细说明。谈菊花的栽培历史时,从先秦到明清,以历史发展脉络为顺序说明;写菊花的栽培方法时,作者是从秋冬花谢到春夏花开,按照花期顺序写,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文章结构严谨。具体如下:

所以,这篇文章兼用了时间和空间顺序。

在一些说明文中,主体部分只采用一种说明顺序,即要么采用时间顺序,要么采用空间顺序,要么采用逻辑顺序,三者只是选其一。

下面先以《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为例来说明时间顺序: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是一篇只以时间为结构顺序的说明文。题目采用“从……到……”就已经是一种明显的时间模式。这篇文章不是单写甲骨文,也不是单写缩微图书,而是谈图书的历史发展过程。文章主体说明部分以时间为顺序,介绍了书籍演变的历史以及它的各个阶段的特点。文章的主体部分是按照以下时间顺序展开阐释的:书籍的雏形阶段——书籍的古代阶段——书籍的近代阶段——书籍的现在阶段。

这篇文章的结构如下:

第1、2段:介绍甲骨文的特点

第3、4段:介绍竹简和木牍("策" 或" 册")

第5段:介绍帛书

第6—8段:介绍手抄书和活字印刷书

第9—15段:介绍近代形形色色的书籍:

第11段:会说话的书

第12段:电视唱片(视盘)

万千书库 主题阅读 百家讲坛 武侠大全 世界名著

第13段:立体的书

第14、15段:缩微图书

从古代的甲骨文,到印刷业开始发展,再到声形并茂的书,再到各种微型图书,最后一段才道出说明事物:书籍的发展史。自然明了,以时间为顺序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易于理解。甚至我们可以看出,文章的每一小部分说明都是采用时间为顺序的,即其中11到15段写到现在书籍时,也是按照各类书籍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

所以,文章通篇都是采用时间为顺序说明的。

下面再以叶圣陶的《苏州园林》为例来说明空间顺序:

作者开篇就总领全文地说明苏州园林的在园林艺术中的地位,接着写苏州园林于不同中的共同特点,那就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围绕这个总特点,文章主体部分分别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远景近景的层次”等四个大的方面,以及“角落布置”、“门窗设计”、“建筑色调”等三个小的方面进行分项说明,逐层揭示苏州园林处处如画这一特点。

- 27 - 因此,文章的结构是一种空间顺序,完全按照事物的空间布局来安排行文内容。

苏州园林的特点:②亭台轩榭的布局③假山池沼的配合④花草树木的映衬⑤近景远景的层次⑥角落配置⑦门窗图案⑧色彩调配

最后,我们以《万紫千红的花》为例说明逻辑顺序:

这篇文章是由花有各种颜色这一现象提出问题,然后说明花“变色”的原因,最后说明花色与昆虫、人类的关系。第一步,作者先从整体上说,花色产生的内部规律是:花瓣的细胞液中存在着色素;再从局部说,花的红色、蓝色、紫色是因为花里含有叫“花青素”的色素,花的黄色、橙黄色、橙红色是因为花里含有叫“胡萝卜素”的色素。这运用了从整体到局部的逻辑顺序。接着说明“变色”,花色既然是“色素”决定的,那么花色的变化又是怎样造成的呢?是色素变了,还是另有原因?这就由探讨第一步现象,进入到探讨第二步现象,再由现象探究到原因。第三步要说明的是花色和昆虫的联系,第四步要说明的是花色和人类的关系。这种以反映事物内部规律和内部联系为依据而条分缕析的结构形式,很明显是一种逻辑关系。同时,这篇文章各部分的是先后次序不能调换。因为文章的目的在说明花有各种颜色的道理,一、二两部分是先后相连的,先谈本色,再谈变色,这两部分由果到因,由整体到局部。三、四两部分也存在先后关系,也是由果到因。最后谈花和人的关系。

全文可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1-3)花有各种颜色的原因。(由果到因 由整体到局部)

第二部分(4-6)花会变色的原因。

第三部分(7)白色、黄色、红色的花最多。

第四部分(8)花色和昆虫的关系。

第五部分(9-10)花色和人类的关系(人们爱花的原因)。

可见,文章只采用了逻辑顺序。

三、结束语

总之,在说明文中,文章主体说明部分的结构顺序一般有三种,即时间、空间和逻辑顺序。其中典型的说明文是包含了时间、空间、逻辑说明结构顺序,而包含了其中两种或是一种的是非典型的形式,人们在写作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首先考虑使用典型的说明顺序,这样可以使文章的主体部分说明更加合理、易于理解。阅读说明文时,可以从典型和非典型的各种形式入手,从而能更好的把握说明文的结构。


相关作文

  • 高中英语作文范文-谈谈写英语日记的好处作文800字
  • 高中英语作文范文:谈谈写英语日记的好处 谈谈写英语日记的好处 It is good to keep a diary in English(谈谈写英语日记的好处) 题目要求:自拟题目写一篇 100 - 120 字的短文,谈谈写英语日记的好处. It is good to keep a diary in ...

  • 作文题目50则作文3600字
  • 头作文题目50则 1. 我的学习生活 2. 我的业余生活 3. 我的业余爱好 4. 我的爸爸 5. 我的妈妈 6. 我最尊敬的老师 7. 我最尊敬的人 8. 我的童年 9. 我的一个愿望 10. 我最要好的朋友 11. 我喜爱的体育运动 12. 最难忘的一件事 13. 一次难忘的旅行 14. 我和电 ...

  • 谈谈服饰作文作文500字
  • 谈谈服饰 看着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穿着很时尚,服饰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变化多异,服饰也正所谓是与时俱进. 在满清时代大马褂成了人们的便装,不管是富有还是贫穷都穿长袍,他们的区别在于富有的人用绫锣绸缎逢制衣服则贫穷的人用粗布剪载衣服,到80年代初期年轻人穿起了喇叭裤,不管是男女都穿上了 ...

  • 高中英语作文:就图片的主题谈谈自己的感想.作文900字
  • 高中英语作文:就图片的主题谈谈自己的感想. In the picture, a girl is riding a bicycle but her father is on her left showing the direction, her mother on her right with a f ...

  • 谈谈社会公德作文作文1800字
  • 谈谈社会公德作文 谈谈社会公德作文(一) 社会公德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根据共同生活的需要而形成的,如遵守公共秩序.讲文明.讲礼貌.诚实守信.救死扶伤等.它对维系社会公共生活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公德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我们的行为.只有遵守社会公德的人,才会被人们所尊重.那些违 ...

  • 作文讲评作文1200字
  •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凉州区四坝镇九年制学校 七年级作文教学设计 总第 课时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28. 诗人雨果说得好:"世界 ...

  • 调一杯爽口的饮料--谈谈作文提示语的处理a作文1300字
  • 山东平邑赛博中学 胡美康 李旭 一杯淡水,若能加入适量的调味品,如糖.茶.蜜.咖啡,搅拌均匀,便可调制出爽口的饮料.但是,调味品用多了饮料浓度偏高,就会甜得发腻,或浓得发苦发涩.如果搅拌不均,也会先淡后浓不尽人意.如果几种调味品搭配不好同时加入,还可能出现怪味,坏人胃口. 写作文也是此理. 为迅速打 ...

  • 八年级下册英语作文范文作文600字
  • 八年级下册英语作文范文 一.提示:向你的朋友托尼表示问候.你告诉他,你和同学王飞打算学习英语.打算听广播,星期六上午到英语角去练口语.下个月你打算到上海去旅游,邀请他一起去.词数:60-80词. 二.想象一下你们未来的学校.教室,写一篇短文介绍你们未来的学校.教室或未来的你.题目自拟. 三. 某个星 ...

  • 谈谈写景作文的指导作文2300字
  • 谈谈写景作文的指导 作者/杨善祺 [摘要]如何帮助学生解决写景作文难写这一问题?本文认为:指导学生积累词句和培养写作习惯:帮助学生组织素材:指导学生写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景物,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是写好写景作文的关键.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教学 写景作文 作文,是一个让教师觉得棘手,让学生觉得头疼的语文 ...

  • 作文 谈谈"郭芙"作文2300字
  • [作文 谈谈"郭芙"] 提起郭芙,相信大家都是耳熟能详且都知道这是一个非常令人讨厌的角色,作文 谈谈"郭芙".这位自私.任性.愚蠢.嚣张.跋扈的郭大小姐一生最大的成就无非就是莽莽撞撞的砍断了杨过的右臂,又莽莽撞撞的误发毒针使杨龙这一对命运悲苦的鸳鸯情侣生生的分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