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孩子拥抱大自然作文5100字

初二作文

引领孩子拥抱大自然

——小学人性化环境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研究阶段报告

目 录

一、问题的提出

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3、课题的提出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三、概念的界定和理论依据

三、概念的界定和理论依据

1.概念的界定

2、理论依据

⑴ 建构主义理论

⑵ “自然教学法”的实践。

⑶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五、本阶段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六、本阶段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本阶段开展的主要活动

(二)探讨了人性化环境教育活动的设计方法与实施途径

(三)初步形成了人性化环境教育活动的指导模式

七、对本阶段研究结果的分析

八、后续的研究和推广

九、参考书目及附件

引领孩子拥抱大自然

——小学人性化环境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研究阶段报告

【内容提要】 环境教育由来已久,在我国环境教育虽然也起步较早,但往往停留于表面,在对待环境的态度和情感的教育上的明显滞后。本课题提出人性化环境教育立足于情感与态度的培养,将生命教育纳入其中,通过一个个有结构的活动引领孩子走进自然、拥抱自然,在活动中体验生命的价值和美好,从而形成关爱一切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品质。

【关键词】 环境教育 生命教育 人性化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人的生命美是自然万物中最鲜活最和谐最完善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最鲜活最和谐最完善的体现就是人的人性美。然而当今社会人们嘴里更多谈论的是工资、奖金,谈论处长、科长,谈论小车、洋房,这也使得我们的学生淡忘了人的价值,不明白世界是人的世界,于是学生自杀现象屡屡发生。对自己都可以忽视,对他周围的生命就更是如此了。

记得有一次笔者参加常识教研活动,一位老师上《植物的种子》一课。其中有这样一个观察活动:解剖种子,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老师可能想更多地体现孩子的自主探究,也就没有强调应该怎么做,结果我们的孩子做出了让在场的老师深感意外的举动。他们拿起种子不是小心剥开而是用力一捏,种子在孩子们的手里立刻变得面目全非,根本无法看清哪是胚根,哪是胚芽。在这些孩子的眼中,这不会说话不会动的种子是没有生命的,也就没有把它们作为一个生

命体来看待,也就根本不懂得要去尊重一个幼小的生命。通过伤害和破坏他们获得的反而是一种快感。

世界对生命的最大蔑视,对生命的最大摧残,莫过于杀戮生命了。杀死一只青蛙,打死一只麻雀,这对人类来说已是稀松平常的事,人类还经常拿自己开刀。在现代社会,丧心病狂地杀戮人的生命,已愈演愈烈,似乎已不称其为骇人听闻的事了,就连校园也是如此!

爱美本是人的天性,爱自然也本是人的天性。孩子对树木、池塘、草地、小花、小草应该有着与生俱来的关注。然而现代都市生活的淡漠、当前环境教育哉庑┑暮鍪樱で硕空娴耐模?SPAN style="COLOR: black">使他们渐渐地漠视周围的生物,不懂得关爱生命。这种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对当前的环境教育现状的反思。

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不是我们对环境教育不重视,而是没落实在人的内心深处,没有把形成一种关爱生命的观念纳入环境教育,没有引导我们的孩子用平等的、关爱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一切。因此,我们要进行有关生命美化的教育,只有美化生命的教育才能唤醒生命、发现生命、表现生命、张扬生命。要引导学生懂得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这有限的一次生命历程,人既要重视生命的数量,更要重视生命的质量。生命不受污染,生命不被扭曲,生命强度高,生命力度大,生命达到了一种境界,方可言生命的质量。长期以来,我们只知道美化生活,而不知道美化生命。随着物质财富的不断积累,有些人的生活是美化了,但他们的生命并没有美化多少,甚至他们的生活越美化,生命却越丑化。我们要进行有关生命美化的教育,只有美化生命的教育才能净化生命、升华生命、完善生命,才能向社会输送高素养的社会公民。

小学生有其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开展生命美化的教育也要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把握针对性和灵活性。易受情绪支配的心理特点,使他们对枯燥、抽象的理论不感兴趣。只有通过深刻的情感体验,从感官上直接体验到自然的美好,才能在他们的心灵上产生情感的激荡,才会向往清洁美丽的环境,从而进一步产生环境道德需求。因此,一旦将枯燥的环境教育理论形象化,引起他们的兴趣,就会全身心地投入,环境教育活动就是将之形象化的绝佳途径。许多生活在城市的孩子以为世界本来就是这样灰暗污浊,从而缺乏向往清洁环境的热情。只有带学生拥抱自然,才能亲身体验到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我们学校良好的地理位臵正好为孩子们的拥抱自然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作为全杭州离西湖最近的一所学校,侧倚宝石山,曲院风荷、杭州植物园、岳庙近在咫尺,还临近灵隐寺、省博物馆、市环保局、市旅游局等,自然环境优美、人文内涵丰富。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成为我们活生生的教材,吸引着我们的孩子进一步去发现、去认识、去理解。

2、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自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提出“只有一个地球”的著名口号,并正式将“环境教育”的名称确定以来,各地区和国家不断得探讨着环境教育的概念和方法论,以便更精确地弄清环境教育的内容、主题和方法。同时,不断加强了环境教育的跨学科研究,使环境教育更为有效地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必要手段。例如:美国生物学课程研究会(BSCS )早在1976年就曾出版了一部题为《环境科学:我和我的环境》的教材,供11至13岁的学生使用;马来西亚则以跨学科的方式发展了科学课程,作为环境教育的基础;近几年,德国的环境教育在全世界一直处于领先行列的,它所倡导的是一种环境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自然、感受自然的美丽,调动他们探知自然奥秘的积极性。

我国的环境教育虽起步于70年代,但直到80年代才在广东、辽宁、上海、北京等省市的幼儿园和中小学开始进行普及环境科学知识的教学试点。随着国际交往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环境教育正不断向前迈进。如西南师范大学成立的环境教育培训中心所进行的渗透式环境教育研究;上海中小学环境教育近几年也取得了不少的成功经验。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的环境教育研究往往停留在政府、环保部门,过于宏观地思考环境教育问题,导致有的人认为,环境保护是政府、环保部门和企业的事,与学校教育关系不大。

3、课题的提出

保护周围的环境是我们每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就意味着人们应从广度上来提高环境意识,而这又必须依赖于环境教育。但从目前我国的环境教育来看,在态度和情感的教育上的滞后显而易见。因此,我们提出在小学开展人性化环境教育活动的构想,希望寻求在学校开展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试图在加强学生课堂中环境知识的学习基础上,从他们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人手,充分利用学校及学校周围社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这个大

课堂,通过多种角度的自主参与和实践活动,鼓励他们从小乐于投身自然、探究自然,用他们敏锐的感官去拥抱自然,去发现环境中的变化和奥秘,去欣赏周围环境的景色美、生态美、沧桑美和协调美,使环境教育完成从理论认识——感性认 识——理性认识的过程,最终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和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良好品质。具体包括以下一些目标:

1.帮助学生主动去认识自我,进而尊重自己、热爱自己。

2.培养社会能力,提升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

3.认识生存环境,了解人与环境生命共同体的关系。

4.协助学生探索生命的意义,提升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

此外,我们还期望通过人性化环境教育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学会一些运用科学仪器观察自然事物的方法;发起或从事一些有关水循环、食物链等与环境问题有关的项目的小研究;能积极主动地收集自然事物标本、资料,发现某个地方存在的环境问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包括收集信息、归纳信息、正确表述等)得到加强。

三、概念的界定和理论依据

1.概念的界定

人性化环境教育:即在环境教育中,将生命教育纳入其中,以“尊重生命,关爱生命”为主旨。通过研究者所设计的一系列环境教育活动,让学生作为一个主动的认知体和活动体积极投身于活动之中,去拥抱大自然,并将自己对周围环境、事物的情感也融入其中;通过对自然的倾听,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深入地探究,体验生命的和谐与美丽;培养他们对生命的同情,对周围事物的爱与尊重,懂得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并让学生了解生死观念、群我关系等重要的人文素养;形成对对大自然的极强的认同感、归属感,以及爱自然、欣赏自然、保护自然的行为习惯;培养他们从自然中汲取灵感、获得启迪的能力。其基础是人性化教育,即人品涵养的教育,使学生形成做学问的良好态度和热情,为实现有意义的校园生活创设条件。

本研究所述之“人性化”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对动物、植物、周围环境而言,引导学生把它们看作与人是同等的,有感觉、有情绪的,在观察、参与、处臵与周围环境的一切活动时,能主动地赋予对象与人类相似的情感、人际关系

等,从而以一种平等、关爱、呵护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生活的环境,关爱每一个生命,有意识地主动保护与自己共生的一切环境。二是指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用人性化的眼光平等、公正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坚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环境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用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自主探究获得广泛的信息,发现并获得知识以及情感体验。其特点包括:(1)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内在的体验与学习;(2)坚持寓教于乐原则,通过自主实践活动欣赏环境的美,理解环境的规律。

2、理论依据

⑴ 建构主义理论

皮亚杰认为:认知结构可以用图式来表示,人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同化和顺应来实现与环境的平衡,导致个人内部图式的变化,这里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实际上上就是建构的过程。在建构主义学习模式下,学习被视为一个动态过程,学习过程是通过学生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实现同化和顺应,以此来逐步将有关外部世界的知识转化为内部图式,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以转换和发展。其中同化实现了认识结构的量的补充,是把环境因素纳入认知结构;顺应则是认知结构质的变化,是对认知结构的调整以利于接受新的环境信息。实践活动中的探究学习可以使学生自主地建构和完整自己的认知结构,因此要重视学生在知识内化过程中探索研究的作用,重视实践活动中有关问题情景的创设。

⑵ “自然教学法”的实践。

世界知名的自然教育家约瑟夫〃克奈尔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设计了许多“共享自然”游戏,这些游戏是提高自然意识的非常好的活动,它能引导孩子探索自然,教会学生爱、教会学生欣赏。在游戏中自然变成一位睿智、风趣、亲切的朋友,使学生亲近自然。学生则通过亲近自然不仅掌握了关于自然的知识,还更爱自然、欣赏自然、保护自然。约瑟夫〃克奈尔的这一教学法被称为“自然教学法”,其最主要的功效就是把人们从个人的小天地中解放出来,敞开心扉,放松自我,在游戏活动中尽情享受大自然的乐趣。它为本研究人性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实践经验。

⑶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现代人本主义教育特指本世纪60-70年代盛行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潮。这一教育思潮强调人的潜能的发展和自我实现,主张教育是为了培养心理健康、具有

创造性的人,并使每个学生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佳状态。其教育理念有:为学生打造一个幽雅、人性化的校园空间;为全校师生塑造全方位的成长空间;积极融入社区,与社区互动及资源共享等。它反对忽视儿童内在的需要、愿望与经验,儿童的思维、创造力和想象力易受到残害。特别注重人格与创造力的培养以及情意的陶冶,指引人追求完美的生活,帮助人建立更正确的生活态度与更和谐的人际关系。运用于环境教育,也就是要懂得和环境建立和谐共生的关系,关爱地球上的一切生命。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主要方法

1.行动研究法

即课题组成员用科学的方法对自己的行动所进行的研究。它要求研究者积极参与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广泛收集了行动研究的各种资料,通过描述--解释--并列--比较的程序进行对比研究,强调研究中实际问题的解决,强化了研究的应用价值,以提高实际工作的质量。包括计划、行动、考察和反思四个环节。此研究法将有助于经验的总结以及方案的及时调整。

2.个案法

根据本方案设计具有人性化教育因素的科学探究活动,将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方案、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作品等,及时加以记录、保留。之所以采用个案法,是因为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每个人表现出来的态度、情感、效果等都有差异,也各有自己的个性表现与主观态度,这些个案对于本课题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其他方法

1.实验法

2.调查法

引领孩子拥抱大自然

——小学人性化环境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研究阶段报告

目 录

一、问题的提出

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3、课题的提出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三、概念的界定和理论依据

三、概念的界定和理论依据

1.概念的界定

2、理论依据

⑴ 建构主义理论

⑵ “自然教学法”的实践。

⑶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五、本阶段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六、本阶段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本阶段开展的主要活动

(二)探讨了人性化环境教育活动的设计方法与实施途径

(三)初步形成了人性化环境教育活动的指导模式

七、对本阶段研究结果的分析

八、后续的研究和推广

九、参考书目及附件

引领孩子拥抱大自然

——小学人性化环境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研究阶段报告

【内容提要】 环境教育由来已久,在我国环境教育虽然也起步较早,但往往停留于表面,在对待环境的态度和情感的教育上的明显滞后。本课题提出人性化环境教育立足于情感与态度的培养,将生命教育纳入其中,通过一个个有结构的活动引领孩子走进自然、拥抱自然,在活动中体验生命的价值和美好,从而形成关爱一切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品质。

【关键词】 环境教育 生命教育 人性化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人的生命美是自然万物中最鲜活最和谐最完善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最鲜活最和谐最完善的体现就是人的人性美。然而当今社会人们嘴里更多谈论的是工资、奖金,谈论处长、科长,谈论小车、洋房,这也使得我们的学生淡忘了人的价值,不明白世界是人的世界,于是学生自杀现象屡屡发生。对自己都可以忽视,对他周围的生命就更是如此了。

记得有一次笔者参加常识教研活动,一位老师上《植物的种子》一课。其中有这样一个观察活动:解剖种子,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老师可能想更多地体现孩子的自主探究,也就没有强调应该怎么做,结果我们的孩子做出了让在场的老师深感意外的举动。他们拿起种子不是小心剥开而是用力一捏,种子在孩子们的手里立刻变得面目全非,根本无法看清哪是胚根,哪是胚芽。在这些孩子的眼中,这不会说话不会动的种子是没有生命的,也就没有把它们作为一个生

命体来看待,也就根本不懂得要去尊重一个幼小的生命。通过伤害和破坏他们获得的反而是一种快感。

世界对生命的最大蔑视,对生命的最大摧残,莫过于杀戮生命了。杀死一只青蛙,打死一只麻雀,这对人类来说已是稀松平常的事,人类还经常拿自己开刀。在现代社会,丧心病狂地杀戮人的生命,已愈演愈烈,似乎已不称其为骇人听闻的事了,就连校园也是如此!

爱美本是人的天性,爱自然也本是人的天性。孩子对树木、池塘、草地、小花、小草应该有着与生俱来的关注。然而现代都市生活的淡漠、当前环境教育哉庑┑暮鍪樱で硕空娴耐模?SPAN style="COLOR: black">使他们渐渐地漠视周围的生物,不懂得关爱生命。这种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对当前的环境教育现状的反思。

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不是我们对环境教育不重视,而是没落实在人的内心深处,没有把形成一种关爱生命的观念纳入环境教育,没有引导我们的孩子用平等的、关爱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一切。因此,我们要进行有关生命美化的教育,只有美化生命的教育才能唤醒生命、发现生命、表现生命、张扬生命。要引导学生懂得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这有限的一次生命历程,人既要重视生命的数量,更要重视生命的质量。生命不受污染,生命不被扭曲,生命强度高,生命力度大,生命达到了一种境界,方可言生命的质量。长期以来,我们只知道美化生活,而不知道美化生命。随着物质财富的不断积累,有些人的生活是美化了,但他们的生命并没有美化多少,甚至他们的生活越美化,生命却越丑化。我们要进行有关生命美化的教育,只有美化生命的教育才能净化生命、升华生命、完善生命,才能向社会输送高素养的社会公民。

小学生有其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开展生命美化的教育也要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把握针对性和灵活性。易受情绪支配的心理特点,使他们对枯燥、抽象的理论不感兴趣。只有通过深刻的情感体验,从感官上直接体验到自然的美好,才能在他们的心灵上产生情感的激荡,才会向往清洁美丽的环境,从而进一步产生环境道德需求。因此,一旦将枯燥的环境教育理论形象化,引起他们的兴趣,就会全身心地投入,环境教育活动就是将之形象化的绝佳途径。许多生活在城市的孩子以为世界本来就是这样灰暗污浊,从而缺乏向往清洁环境的热情。只有带学生拥抱自然,才能亲身体验到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我们学校良好的地理位臵正好为孩子们的拥抱自然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作为全杭州离西湖最近的一所学校,侧倚宝石山,曲院风荷、杭州植物园、岳庙近在咫尺,还临近灵隐寺、省博物馆、市环保局、市旅游局等,自然环境优美、人文内涵丰富。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成为我们活生生的教材,吸引着我们的孩子进一步去发现、去认识、去理解。

2、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自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提出“只有一个地球”的著名口号,并正式将“环境教育”的名称确定以来,各地区和国家不断得探讨着环境教育的概念和方法论,以便更精确地弄清环境教育的内容、主题和方法。同时,不断加强了环境教育的跨学科研究,使环境教育更为有效地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必要手段。例如:美国生物学课程研究会(BSCS )早在1976年就曾出版了一部题为《环境科学:我和我的环境》的教材,供11至13岁的学生使用;马来西亚则以跨学科的方式发展了科学课程,作为环境教育的基础;近几年,德国的环境教育在全世界一直处于领先行列的,它所倡导的是一种环境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自然、感受自然的美丽,调动他们探知自然奥秘的积极性。

我国的环境教育虽起步于70年代,但直到80年代才在广东、辽宁、上海、北京等省市的幼儿园和中小学开始进行普及环境科学知识的教学试点。随着国际交往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环境教育正不断向前迈进。如西南师范大学成立的环境教育培训中心所进行的渗透式环境教育研究;上海中小学环境教育近几年也取得了不少的成功经验。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的环境教育研究往往停留在政府、环保部门,过于宏观地思考环境教育问题,导致有的人认为,环境保护是政府、环保部门和企业的事,与学校教育关系不大。

3、课题的提出

保护周围的环境是我们每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就意味着人们应从广度上来提高环境意识,而这又必须依赖于环境教育。但从目前我国的环境教育来看,在态度和情感的教育上的滞后显而易见。因此,我们提出在小学开展人性化环境教育活动的构想,希望寻求在学校开展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试图在加强学生课堂中环境知识的学习基础上,从他们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人手,充分利用学校及学校周围社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这个大

课堂,通过多种角度的自主参与和实践活动,鼓励他们从小乐于投身自然、探究自然,用他们敏锐的感官去拥抱自然,去发现环境中的变化和奥秘,去欣赏周围环境的景色美、生态美、沧桑美和协调美,使环境教育完成从理论认识——感性认 识——理性认识的过程,最终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和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良好品质。具体包括以下一些目标:

1.帮助学生主动去认识自我,进而尊重自己、热爱自己。

2.培养社会能力,提升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

3.认识生存环境,了解人与环境生命共同体的关系。

4.协助学生探索生命的意义,提升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

此外,我们还期望通过人性化环境教育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学会一些运用科学仪器观察自然事物的方法;发起或从事一些有关水循环、食物链等与环境问题有关的项目的小研究;能积极主动地收集自然事物标本、资料,发现某个地方存在的环境问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包括收集信息、归纳信息、正确表述等)得到加强。

三、概念的界定和理论依据

1.概念的界定

人性化环境教育:即在环境教育中,将生命教育纳入其中,以“尊重生命,关爱生命”为主旨。通过研究者所设计的一系列环境教育活动,让学生作为一个主动的认知体和活动体积极投身于活动之中,去拥抱大自然,并将自己对周围环境、事物的情感也融入其中;通过对自然的倾听,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深入地探究,体验生命的和谐与美丽;培养他们对生命的同情,对周围事物的爱与尊重,懂得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并让学生了解生死观念、群我关系等重要的人文素养;形成对对大自然的极强的认同感、归属感,以及爱自然、欣赏自然、保护自然的行为习惯;培养他们从自然中汲取灵感、获得启迪的能力。其基础是人性化教育,即人品涵养的教育,使学生形成做学问的良好态度和热情,为实现有意义的校园生活创设条件。

本研究所述之“人性化”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对动物、植物、周围环境而言,引导学生把它们看作与人是同等的,有感觉、有情绪的,在观察、参与、处臵与周围环境的一切活动时,能主动地赋予对象与人类相似的情感、人际关系

等,从而以一种平等、关爱、呵护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生活的环境,关爱每一个生命,有意识地主动保护与自己共生的一切环境。二是指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用人性化的眼光平等、公正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坚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环境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用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自主探究获得广泛的信息,发现并获得知识以及情感体验。其特点包括:(1)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内在的体验与学习;(2)坚持寓教于乐原则,通过自主实践活动欣赏环境的美,理解环境的规律。

2、理论依据

⑴ 建构主义理论

皮亚杰认为:认知结构可以用图式来表示,人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同化和顺应来实现与环境的平衡,导致个人内部图式的变化,这里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实际上上就是建构的过程。在建构主义学习模式下,学习被视为一个动态过程,学习过程是通过学生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实现同化和顺应,以此来逐步将有关外部世界的知识转化为内部图式,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以转换和发展。其中同化实现了认识结构的量的补充,是把环境因素纳入认知结构;顺应则是认知结构质的变化,是对认知结构的调整以利于接受新的环境信息。实践活动中的探究学习可以使学生自主地建构和完整自己的认知结构,因此要重视学生在知识内化过程中探索研究的作用,重视实践活动中有关问题情景的创设。

⑵ “自然教学法”的实践。

世界知名的自然教育家约瑟夫〃克奈尔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设计了许多“共享自然”游戏,这些游戏是提高自然意识的非常好的活动,它能引导孩子探索自然,教会学生爱、教会学生欣赏。在游戏中自然变成一位睿智、风趣、亲切的朋友,使学生亲近自然。学生则通过亲近自然不仅掌握了关于自然的知识,还更爱自然、欣赏自然、保护自然。约瑟夫〃克奈尔的这一教学法被称为“自然教学法”,其最主要的功效就是把人们从个人的小天地中解放出来,敞开心扉,放松自我,在游戏活动中尽情享受大自然的乐趣。它为本研究人性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实践经验。

⑶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现代人本主义教育特指本世纪60-70年代盛行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潮。这一教育思潮强调人的潜能的发展和自我实现,主张教育是为了培养心理健康、具有

创造性的人,并使每个学生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佳状态。其教育理念有:为学生打造一个幽雅、人性化的校园空间;为全校师生塑造全方位的成长空间;积极融入社区,与社区互动及资源共享等。它反对忽视儿童内在的需要、愿望与经验,儿童的思维、创造力和想象力易受到残害。特别注重人格与创造力的培养以及情意的陶冶,指引人追求完美的生活,帮助人建立更正确的生活态度与更和谐的人际关系。运用于环境教育,也就是要懂得和环境建立和谐共生的关系,关爱地球上的一切生命。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主要方法

1.行动研究法

即课题组成员用科学的方法对自己的行动所进行的研究。它要求研究者积极参与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广泛收集了行动研究的各种资料,通过描述--解释--并列--比较的程序进行对比研究,强调研究中实际问题的解决,强化了研究的应用价值,以提高实际工作的质量。包括计划、行动、考察和反思四个环节。此研究法将有助于经验的总结以及方案的及时调整。

2.个案法

根据本方案设计具有人性化教育因素的科学探究活动,将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方案、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作品等,及时加以记录、保留。之所以采用个案法,是因为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每个人表现出来的态度、情感、效果等都有差异,也各有自己的个性表现与主观态度,这些个案对于本课题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其他方法

1.实验法

2.调查法


相关作文

  • [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作文2100字
  • 拥抱变化,适应变化与引领变化 生活并不是笔直通畅的,让我们轻松自在地在其中,生活是一座迷宫,我们必须从中找到自己的出路--题记 <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短小精悍,寓意深远,其关键词就是"变化".这里的变化自然是表面上看来不利于我们的变化,若是我们直接受益于这变化,当然 ...

  • 故乡引领我成长作文900字
  • 一个从故土来的人,他的眼里一定藏着故乡的身影,他的身上一定有着家乡的气息,他的衣袖里一定带着故乡的风. --题记 小时候我是住在老家的,那儿有城市没有的和谐气息,那儿有城市没有的鸟叫虫鸣之歌,那儿有城市没有的沁人心脾的新鲜感,一切是那么的天然不带一丝加工涂抹,又是你可以闭上眼睛,感受它对你的拥抱,轻 ...

  • 展生活 写作文作文4000字
  • 展生活 写作文 茶山小学:刘爱英 [摘要]作文源于生活,生活丰富作文.作文教学关键在于从阅读教学入手,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理解生活,在写景.状物.写人.记事等不同题材的文章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表达真情实感是作文教学的主旨,教师要从"真言.真事.真情.真我"的四步教学法中,指导学生 ...

  • 引领孩子轻松走进习作的大门(海波)(假期)作文3300字
  • 引领孩子轻松走进习作的大门 作文,本应是件很快乐的事,"我口说我心,我手抒我情".但是,传统作文教学却割断了作文与生活的联系,堵塞了孩子们思维的闸门,折断了孩子们想象的翅膀„„孩子,这只欢乐出世的小鸟,刚想在作文的园林中体味一下自由欢畅,却不幸地被装进了传统作文的牢笼,清脆的喉咙 ...

  • 早秋精神作文800字
  • 我不喜欢春天,因为它太让人困顿:我不喜欢夏天,因为它太让人浮躁生闷:反倒是到了"天气晚来秋"的时刻,一股油然而生的快慰如同一碗清凉的茶水,滋润我的心肺,灌彻我的脑海. 初秋的季节里,空气里弥漫着温柔的春的回忆:林子里充斥着夏的离歌.然而这一切即将成为过去,我们引亢高歌,带着一颗火 ...

  • 打造作文特色,引领内涵发展作文4800字
  • 1 打造作文特色,引领内涵发展 兴化市实验小学 顾兴国 兴化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里下河地区最具典型意义的水乡.水的灵动.文的浸润,孕育出施耐庵.郑板桥.刘熙载等文化名人.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兴化文学创作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涌现出一批有成就的作家.评论家,如马春阳.毕飞宇. ...

  • 风筝·爱作文800字
  • 在我的心里,藏有一个小小的梦想,那就是当一名中央电视台的主播.主播应有甜美的嗓音,可我不具备:主播应有高挑的身材,可我也没有--总之,主播应有的一切,我都不具备,但我决不放弃.可父母不停的唠叨:"你不行的,你不适合当主播.还是脚踏实地,学好功课,这才是近期的奋斗目标."这些话语像 ...

  • 描写四季的现代诗作文1700字
  • 春天诗歌二首 <我拥抱你,春天> 作者:徐西尧 当雪花淡漠了记忆 用绿色冲洗褪色的底片 让你的倩影在花丛中显现 你美丽了这个春天 春风梳理着你的长发 春雨装饰了你的笑靥 春色素描了你的衣衫 春光点缀了你的娇艳 你素描了花的鲜艳 你唤回了南飞的大雁 呢喃的鸟儿 诉说着春的祝福 那河边的翠柳 ...

  • 牵头羊作文作文6100字
  • [文题]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漫画大师丰子恺曾挥毫画了幅<卖羊图>:农人牵着两只羊,到羊肉馆去卖.一位农民看了连连摇头,笑着说:"多画了一条绳子."丰子恺仔细看看自己的画:两条绳子牵两只羊,哪里多了绳子?农民说:"牵羊只需牵头羊,不管多少只,只要一条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