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与辛亥革命作文3200字

初一作文

从《阿Q 正传》看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风景园林1002沈敬林20101069

学习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一门非常有趣的事情,以前不了解的知识,以及很多发生在历史当中的趣事,都在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述之下生动形象的呈现在了我们面前。当老师讲到新文化运动时,鲁迅作文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与实践者理所当然的被提及了,鲁迅先生写了一篇小说《阿Q 正传》与前面我们学过的辛亥革命有很大的联系,当然我承认我以前没看过《阿Q 正传》,说出来也真是见识短浅了。作为一个大学生竟然没读过《阿Q 正传》我可真是‘不称职’,老师就叫我们去读读,然后写一篇感受,读读到是可以,但是写感受,我就真的不行了,但是‘师命难违’,我也只能发表一下粗陋的建议了。

也许是文学的涵养不够,亦或是对历史认识的不彻底,我对《阿Q 正传》与辛亥革命的关系也感到很模糊,但感觉上总还是有的。譬如读到革命党出现的时候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了,但读后又模糊了起来,可总记得那么些关系。

老师精研与中国的近现代史相信对于《阿Q 正传》与辛亥革命的关系认识相当深刻,我就姑且把我那模糊而又浅薄的认识向老师诉说一下。

鲁迅先生原名周树人,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他生于1881年9月25日,等到到了1894年11月,孙中山先生在日本檀香山成立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那时候鲁迅先生也许就是一个无知的孩童吧,就算鲁迅先生少年早慧,那也没机会参加吧。等到到了1911年底,孙中山先生从海外回到了祖国,他先到了上海,在那之前各省已经打响了很多起义的号角,而且很多省份都独立了,于是个省份的独立代表,齐聚南京共同推举孙中山先生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宣誓就职,把祖国的名字命名为中华民国,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并且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这里为了不使文章显得主体不分,就不在论述。

虽然说辛亥革命在表面上可以算是成功了,暂时推翻了帝制,可是内部残存着很多的不安定因素。紧接着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这已不能算是成功了。鲁迅先生可能有感于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写下了《阿Q 正传》委婉但深刻的揭示了这一现象。

好了,不必要的论述就写这么多了,下面切入正题,讲述一下我从《阿Q 正传》看到的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虽然说阿Q 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辛亥革命的现实反应但也是辛亥革命的缩影。

阿Q 在未庄居无定所,衣食毫无保障,这和辛亥革命当时人民所处的环境是

一样的,逼迫人民起义的条件有两个,统治者不能统治下去了,人们不能生活下去了,于是辛亥革命爆发了,阿Q 参加革命党了,可是阿Q 只是自认为自己是革命党,当假洋鬼子不许他加入革命党的时候,他就觉得盘起头发也毫无意义了,甚至于怀疑革命了。

阿Q 的这种‘行状’和广大的人们也是一样的。辛亥革命中,孙中山先生提出了三民主义可是只是在国内进行一系列革命,对于帝国主义却没有明确的对策,等到以后虽然有所改变,可总是不深刻。阿Q 也是一样,只敢对比自己懦弱地人动手,像王胡、阿D ,可毕竟是少数,当比自己强大的人来的时候,只可以在心底默默地唾骂了‘呸’,‘妈妈的’对于真正的反抗是少之又少了。正如革命党人对逼迫清统治者退位感到很棘手的时候,袁世凯马上响应了,于是革命党人立马决定只要袁世凯逼迫清统治者退位,就推举袁世凯为中华民国的临时总统,这和阿Q 是一样的,既然有比自己更有力的人来承担很困难的问题,姑且不论他的好坏,立马就妥协了,即使明知道这样的危险很大,还是义无反顾的同意了。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实在是太恭维阿Q 了,这并不是有智谋有准备的入虎穴,可以算是肉包子打狗了。在武力的震慑与权力的诱惑下(袁世凯对于革命党人的诱惑并不多,主要原因还是武力震慑)革命党人屈服了,没有反抗到底,虽然说在选举临时大总统时有些血性男儿抵抗了,可毕竟是少数,就像阿Q 身体里的抵抗细胞毕竟是少数,于是袁世凯理所当然的当上了临时大总统,而且革命党人向来看不起的人一旦成了气焰,革命也就不敢彻底实行了。

但是辛亥革命的意义却是重大的,就如阿Q 刚刚从县城里回来,人民都对他刮目相看了一样。辛亥革命确确实实的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结束了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观念日益的深入人心,使人民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并且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这些都是毋庸置疑的,对社会以及民族的进步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随后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北洋军政府从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思想上对辛亥革命进行了全面的反攻倒算。辛亥革命失败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内部也发生了分化。

这就是阿Q 想加入革命党,而找到假洋鬼子,不但没有加入而且被着实羞辱了一番。革命党人也意识到了自己被欺骗了,他们不是和阿Q 一样谩骂,而是采取了‘护法运动’,这就比阿Q 先进多了。在这时候袁世凯在其子袁克定的鼓动下冒天下之大不韪,实行帝制,这既不符合民意,于是袁世凯的手下也背离了袁世凯,袁世凯‘众叛亲离’,苦苦支撑做了三个月的皇帝也就下台了,紧接着便去世了,可是北洋军阀政府依然存在。

蔡锷、孙中山等人都实行了护法运动,可是护法军队内部有很多危险因素,于

是在内郊外困的情况下,护国运动失败了,虽然孙中山先生作为一个20世纪初期推动中国历史发生历史性巨变的主要代表,并为之不懈的奋斗努力,可是这位先行者还是失败了。护法运动的失败不仅仅是孙中山先生个人的失败,也标志着这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阿Q 也为了革命努力,而且做着春秋大梦。正像阿Q 革命之前没有明确的思想指导一样,只会盲目的行动。辛亥革命也是一样的,他没有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虽然说三民主义最初也有推翻满清统治,后来又加上了一丁点的反帝,可是开始的反封建只是针对皇帝一人,就像满天下有大量的女人,阿Q 却不敢乱说只可以‘勾引’(这里说勾引,也太过分了,阿Q 在鲁迅先生的描述里怎么也是个文人)邹七嫂。封建的残余以及旧军官也没有得到彻底的清除。再者阿Q 是孤身一人,辛亥革命总起来说也是只有一个团体,没有彻底发动群众,群众是最根本最有力的力量。虽然开始辛亥革命也联络了很多新军、会党,可是等到革命成功了,他们便把这些人抛弃了,当人民对阿Q 刮目相看的时候,阿Q 也就目中无人了,等到阿Q 不能参加革命的时候,那时也就没有人跟随他了。失去了最根本的力量,即使成功了没有强大的地基,也会顷刻间土崩瓦解,‘民如水,君如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经典的论述就是再过上几百年哪怕几千年我相信也不会过时的。其次就是辛亥革命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不能建立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核心。就像阿Q 的革命立场并不坚定一样,时而兴高采烈,时而毫无生气。没有理论来指导革命,在革命推翻清政府时,这种现象就更加明显了,有的人干脆为了避免这种争论决定由党外人员接受辛亥革命的成果,当然也有的迫于武力,可总不能就拱手让人吧,实在让人费解。这其实与革命党人没有凝聚力、向心力是分不开的,如果所有人都同仇敌忾,那革命的成果肯定会固若金汤,丝毫不会落入他人之手,即使袁世凯所代表的北洋军政府以武力相压迫,革命党人交出政权的可能性也会大大降低,总不会那么容易。但这都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正如阿Q 作为一个封建遗留者,即使革命了,也是不彻底的,遇到什么困难也就减少了革命的热情。正像书(这里所说的是我正在学习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书)中所说的辛亥革命仅仅赶跑了一个皇帝,却没有改变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政治的统治基础,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这和阿Q 可以参加革命,可没改变自己的未来是一样的。

阿Q 失败了,辛亥革命也失败了。

从《阿Q 正传》看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风景园林1002沈敬林20101069

学习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一门非常有趣的事情,以前不了解的知识,以及很多发生在历史当中的趣事,都在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述之下生动形象的呈现在了我们面前。当老师讲到新文化运动时,鲁迅作文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与实践者理所当然的被提及了,鲁迅先生写了一篇小说《阿Q 正传》与前面我们学过的辛亥革命有很大的联系,当然我承认我以前没看过《阿Q 正传》,说出来也真是见识短浅了。作为一个大学生竟然没读过《阿Q 正传》我可真是‘不称职’,老师就叫我们去读读,然后写一篇感受,读读到是可以,但是写感受,我就真的不行了,但是‘师命难违’,我也只能发表一下粗陋的建议了。

也许是文学的涵养不够,亦或是对历史认识的不彻底,我对《阿Q 正传》与辛亥革命的关系也感到很模糊,但感觉上总还是有的。譬如读到革命党出现的时候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了,但读后又模糊了起来,可总记得那么些关系。

老师精研与中国的近现代史相信对于《阿Q 正传》与辛亥革命的关系认识相当深刻,我就姑且把我那模糊而又浅薄的认识向老师诉说一下。

鲁迅先生原名周树人,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他生于1881年9月25日,等到到了1894年11月,孙中山先生在日本檀香山成立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那时候鲁迅先生也许就是一个无知的孩童吧,就算鲁迅先生少年早慧,那也没机会参加吧。等到到了1911年底,孙中山先生从海外回到了祖国,他先到了上海,在那之前各省已经打响了很多起义的号角,而且很多省份都独立了,于是个省份的独立代表,齐聚南京共同推举孙中山先生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宣誓就职,把祖国的名字命名为中华民国,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并且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这里为了不使文章显得主体不分,就不在论述。

虽然说辛亥革命在表面上可以算是成功了,暂时推翻了帝制,可是内部残存着很多的不安定因素。紧接着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这已不能算是成功了。鲁迅先生可能有感于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写下了《阿Q 正传》委婉但深刻的揭示了这一现象。

好了,不必要的论述就写这么多了,下面切入正题,讲述一下我从《阿Q 正传》看到的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虽然说阿Q 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辛亥革命的现实反应但也是辛亥革命的缩影。

阿Q 在未庄居无定所,衣食毫无保障,这和辛亥革命当时人民所处的环境是

一样的,逼迫人民起义的条件有两个,统治者不能统治下去了,人们不能生活下去了,于是辛亥革命爆发了,阿Q 参加革命党了,可是阿Q 只是自认为自己是革命党,当假洋鬼子不许他加入革命党的时候,他就觉得盘起头发也毫无意义了,甚至于怀疑革命了。

阿Q 的这种‘行状’和广大的人们也是一样的。辛亥革命中,孙中山先生提出了三民主义可是只是在国内进行一系列革命,对于帝国主义却没有明确的对策,等到以后虽然有所改变,可总是不深刻。阿Q 也是一样,只敢对比自己懦弱地人动手,像王胡、阿D ,可毕竟是少数,当比自己强大的人来的时候,只可以在心底默默地唾骂了‘呸’,‘妈妈的’对于真正的反抗是少之又少了。正如革命党人对逼迫清统治者退位感到很棘手的时候,袁世凯马上响应了,于是革命党人立马决定只要袁世凯逼迫清统治者退位,就推举袁世凯为中华民国的临时总统,这和阿Q 是一样的,既然有比自己更有力的人来承担很困难的问题,姑且不论他的好坏,立马就妥协了,即使明知道这样的危险很大,还是义无反顾的同意了。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实在是太恭维阿Q 了,这并不是有智谋有准备的入虎穴,可以算是肉包子打狗了。在武力的震慑与权力的诱惑下(袁世凯对于革命党人的诱惑并不多,主要原因还是武力震慑)革命党人屈服了,没有反抗到底,虽然说在选举临时大总统时有些血性男儿抵抗了,可毕竟是少数,就像阿Q 身体里的抵抗细胞毕竟是少数,于是袁世凯理所当然的当上了临时大总统,而且革命党人向来看不起的人一旦成了气焰,革命也就不敢彻底实行了。

但是辛亥革命的意义却是重大的,就如阿Q 刚刚从县城里回来,人民都对他刮目相看了一样。辛亥革命确确实实的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结束了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观念日益的深入人心,使人民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并且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这些都是毋庸置疑的,对社会以及民族的进步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随后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北洋军政府从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思想上对辛亥革命进行了全面的反攻倒算。辛亥革命失败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内部也发生了分化。

这就是阿Q 想加入革命党,而找到假洋鬼子,不但没有加入而且被着实羞辱了一番。革命党人也意识到了自己被欺骗了,他们不是和阿Q 一样谩骂,而是采取了‘护法运动’,这就比阿Q 先进多了。在这时候袁世凯在其子袁克定的鼓动下冒天下之大不韪,实行帝制,这既不符合民意,于是袁世凯的手下也背离了袁世凯,袁世凯‘众叛亲离’,苦苦支撑做了三个月的皇帝也就下台了,紧接着便去世了,可是北洋军阀政府依然存在。

蔡锷、孙中山等人都实行了护法运动,可是护法军队内部有很多危险因素,于

是在内郊外困的情况下,护国运动失败了,虽然孙中山先生作为一个20世纪初期推动中国历史发生历史性巨变的主要代表,并为之不懈的奋斗努力,可是这位先行者还是失败了。护法运动的失败不仅仅是孙中山先生个人的失败,也标志着这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阿Q 也为了革命努力,而且做着春秋大梦。正像阿Q 革命之前没有明确的思想指导一样,只会盲目的行动。辛亥革命也是一样的,他没有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虽然说三民主义最初也有推翻满清统治,后来又加上了一丁点的反帝,可是开始的反封建只是针对皇帝一人,就像满天下有大量的女人,阿Q 却不敢乱说只可以‘勾引’(这里说勾引,也太过分了,阿Q 在鲁迅先生的描述里怎么也是个文人)邹七嫂。封建的残余以及旧军官也没有得到彻底的清除。再者阿Q 是孤身一人,辛亥革命总起来说也是只有一个团体,没有彻底发动群众,群众是最根本最有力的力量。虽然开始辛亥革命也联络了很多新军、会党,可是等到革命成功了,他们便把这些人抛弃了,当人民对阿Q 刮目相看的时候,阿Q 也就目中无人了,等到阿Q 不能参加革命的时候,那时也就没有人跟随他了。失去了最根本的力量,即使成功了没有强大的地基,也会顷刻间土崩瓦解,‘民如水,君如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经典的论述就是再过上几百年哪怕几千年我相信也不会过时的。其次就是辛亥革命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不能建立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核心。就像阿Q 的革命立场并不坚定一样,时而兴高采烈,时而毫无生气。没有理论来指导革命,在革命推翻清政府时,这种现象就更加明显了,有的人干脆为了避免这种争论决定由党外人员接受辛亥革命的成果,当然也有的迫于武力,可总不能就拱手让人吧,实在让人费解。这其实与革命党人没有凝聚力、向心力是分不开的,如果所有人都同仇敌忾,那革命的成果肯定会固若金汤,丝毫不会落入他人之手,即使袁世凯所代表的北洋军政府以武力相压迫,革命党人交出政权的可能性也会大大降低,总不会那么容易。但这都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正如阿Q 作为一个封建遗留者,即使革命了,也是不彻底的,遇到什么困难也就减少了革命的热情。正像书(这里所说的是我正在学习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书)中所说的辛亥革命仅仅赶跑了一个皇帝,却没有改变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政治的统治基础,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这和阿Q 可以参加革命,可没改变自己的未来是一样的。

阿Q 失败了,辛亥革命也失败了。


相关作文

  • 辛亥革命作文作文2600字
  • 篇一:关于辛亥革命的作文 关于辛亥革命的作文 在民国前几年,知识分子们和革命的参与者对辛亥革命的成就有较高的评价.孙中山在1921年给俄罗斯外交人民委员齐契林的信中提到"现在我的朋友们都承认:"我的辞职是一个巨大的政治错误". 1920年代以后的国共两党,则对于辛亥革命 ...

  • 辛亥革命练习题3作文4700字
  • 第三单元第2课 辛亥革命 [学法指导] 课程标准内容: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1)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开始.武昌起义胜利后,革命党人纷纷起义响应,各省相继摆脱清朝统治而独立,清政府的统治呈现土崩瓦解之势.与此同时,各省的立宪派. 旧官僚相互勾结,采取 ...

  • 伟大的辛亥革命(作文)作文1200字
  • 伟大的辛亥革命 鲁迅先生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辛亥革命正是可以称为中国的脊梁的人发动领导并参与的伟大运动.革命志士们用他们的热血与信念打破了清政府黑暗统治的铁闸,终于,中国成为了亚洲第一个共 ...

  • 辛亥革命教案作文4500字
  • <辛亥革命>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的基础知识:掌握兴中会.同盟会.革命党与改良派论战.广州黄花岗起义.武昌首义.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清帝退位等基本知识. 2.理解和运用 (1)从文本.网络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2)依据史实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3 ...

  • 假如没有辛亥革命作文800字
  •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该革命在我们心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成了不可缺少的一剧,下面让我们一起展开这浓墨重彩的画卷! 今天我们应该去铭记它,回顾它,了解它!假如没有辛亥革命,也许就没有现在的中国,假如没有辛亥革命,也许就没有今天的我们!就算我们能勉强的活下来, ...

  • 辛亥革命作文6000字
  • 2011年辛亥革命是一百周年纪念. [历年真题回顾] 2011年考研思想政治理论真题多选题第26提考查辛亥革命的意义 题干设问为:辛亥革命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次革命() A. 提出了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的重要原则 B. 建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 C. 制 ...

  • 关于辛亥革命的作文作文6100字
  • 辛亥革命已经过去了一个世纪,今天,我们纪念辛亥革命,就是要牢记历史所给我们的教育和启迪,深刻认识和领会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珍惜现在,就是尊重历史:尊重历史,就要开启未来. 我自豪,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武昌首义爆发在我们的家乡湖北.历史证明,湖北是先进思想的源泉.历史上曾今说过"唯楚有才 ...

  • 第八课_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作文初一
  • <辛亥革命 >教学设计 王爱美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中华民族在20世纪走过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是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进程中的重要环节. ...

  • 辛亥革命观后感15篇作文20400字
  • 辛亥革命观后感(一): <辛亥革命>观后感 以前,辛亥革命这个名词总是在历史书中看到或是在新闻中听到.至于对它的了解也只是从历史老师的口中得知而已.辛亥革命这个名词在我脑中很平面,没有立体.鲜活的感觉.但是<辛亥革命>这部影片不似其他任何一部主旋律电影,它兼顾艺术欣赏性和历史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