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作文审题训练作文6800字

初一作文

1 2018.1作文审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位同学在本班墙报提到,课本里的有些内容是存在问题的。

比如《劝说》中说“蟹六跪而二螯”,而实际上,正常蟹有一对像钳子一样的足来掘洞、防御和进攻,叫做螯足;还有四对足是用来步行或划水的,叫做步足。说“六跪”不对,应该说“八跪”。

又比如《孔雀东南飞》里说“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古今其他诗歌中也往往用“鸳鸯”比喻夫妻恩爱,忠贞厮守。但研究发现,鸳鸯不一定有固定的“夫妻”关系。

这位同学发问道:对这类出现在经典文章中、习惯认知和说法里的不科学、不符合实际的内容,应该怎么对待?

请你写一篇文章,对他的发问作出回应。

要求:800字以上,题目自拟。

解析: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题目明确要求考生对材料中那位同学的发文作出回应,这是写作任务的核心。那么,那位同学的问的是什么问题呢?“对这类出现在经典文章中、习惯认知和说法里的不科学、不符合实际的内容,应该怎么对待?”

首先,我们必须搞清问题的对象是“不科学、不符合实际的内容”,而不是“经典文章、习惯认知和说法”这个修饰成分。有不少同学看了一遍题目提笔就写出“对于经典我们要批判的继承”,这实际上是不符合作文任务要求,是偏离题意的。

在弄清楚了所要回答的问题的对象之后,接下来就是回答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如果仅仅是回答如何对待“不科学的内容”这个问题,那么很简单:既然不科学,那我们就更正它,让它成为科学的内容不就可以了吗?

然而,这个问题的对象还有一个修饰成分,我们在审题的时候也不能忽视:“经典文章中、习惯认知和说法里的”这个关键性的限定条件。那么,我们如何去思考这个限定条件呢?我认为,我们可以从方法论的角度出发,思考“经典文章、习惯认知和说法”对我们人类的价值意义,从而明确立意的方向。

显然,人们阅读经典文章,认可习惯认知和说法,是因为它们对我们有价值,而这个价值应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针对客观世界,另一个层次是针对主观世界。经典文章和习惯认知,在客观世界的层次,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指导实践;在主观世界的层次,可以帮助我们滋养心灵,寄托情感。

所以,针对这两个不同的层次,我们的立意就有了方向:针对不同的价值观层面,我们对于不科学不符合实际的内容就应该区别对待。

这样立意表面看上去显得模棱两可,莫衷一是,不符合观点明确的要求。然而世界本就不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绝对维度,在立意中体现出考生对于世界的本体论思考,更能显出深刻的内涵,达到高瞻远瞩先声夺人的考场效果。

而且,题目的任务本就是需要考生作出回应,那么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回答,完全符合马列主义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只要在后面的行文中结构清晰,言之有理,进行合乎逻辑的论证,我想,阅卷老师是不会仅凭经验主义就判定文章中心不明确的。

为了更好的引导考生思考本题的立意思路,我试作一篇下水作文,肯请同侪斧正。

残旧的诗

惠东中学 杨笑天

王尔德曾写到:“我能抵抗一切,除了诱惑”。可见,人们在面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时,所采用的价值标准是不同的。因此,针对这位同学的发问,我的回应是:区别对待!

面对客观世界,人们往往运用经典文章、习惯认知的内容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指导实践。然而,当这些内容是不科学、不符合实际的时候,那我们就应该勇敢的站出来,挑战权威,捍卫真理。

亚里士多德曾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正是因为他敢于挑战柏拉图的理念说,才为西方的科学大厦打下了坚实的地基。如果哥白尼不质疑地心说,就不可能提出日心说;如果伽利略不质疑亚里士多德的落体假说,就不能为现代物理打开枷锁;如果达尔文不质疑神创论,就不会有进化论;如果爱因斯坦不质疑牛顿力学,就不会有相对论,如果„„而他们所质疑的,都是几百年来甚至是上千年来的经典文章、习惯认知。如果这些伟大的人类智者不敢质疑经典,挑战权威,捍卫真理,那么人类的文明将永远被黑暗笼罩。可见,勇敢的向经典中不科学的内容挑战,是推动科技进步,人类发展的源动力。

然而,人类的世界还有另一片天地,那就是主观世界。在这个神秘的国度里,科学将无法束缚人类想象的翅膀。并不是所有的经典文章、习惯认知都能用科学的标准去评判,至少在主观世界不是。在这个内心世界中,起主导作用的标准是美。这美,就是人类最真诚的情感体验。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在世间难寻,却是我们心中正义的化身;杜鹃鸟并不啼血,却寄托了我们的哀愁;年兽更是子虚乌有,却不妨我们在过年之际点燃那一串串辞旧迎新的爆竹„„可见,人们对待这些经典文章或是习惯认知的内容,并不是以科不科学,符不符合客观实际作为评判标准的,

2 而是更加关注它们能否满足我们对于美好情感的向往和追求。因此,对于这些能够帮助我们滋养心灵,寄托情感的“不科学内容”,我们显然不能够一棒子打死,将它们扫入历史的尘埃之中。

平心而论,即使我们现在知道了鸳鸯并不“忠贞”,却仍然会给新娘披上绣着鸳鸯双栖图案的盖头啊。

高晓松说过:“这个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想,存在于经典中的那些不科学的内容,都是我们的先辈们用最真挚的情感吟出的一首首美丽而又鲜活的诗,也许我们现在看去未免残旧,但这些诗篇,必将引领我们走向远方。

二、枯叶蝶解析作文题

首先回顾一下高2015级成都一诊作文题和枯叶蝶对之的解析的部分文字:

作文原题: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作文。(60分)

①中国古话说:“人穷志短。

②要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 发扬自力更生精神, 激发其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 心, 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③最糟糕的贫困, 莫过于智力贫乏。

④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⑤有行为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 当我们感觉自己拥有的某样东西(金钱、时间、健康和爱情等) 不够时, 这种感觉就会削弱我们的认知能力, 影响我们做出明智的决定。

读了上面材料, 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请以其中两三个材料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 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枯叶蝶解析(节选):

成都市“一诊”作文题在思想内容上向全国卷1(爱国)和卷3(为社会热点立言)学习,紧盯时政热点——精准扶贫;在形式上向全国卷2(6句话选两三句并使之形成有机关联为基础立意),是多重观点型复合材料的任务驱动型作文。

这类作文要求学生有较高的综合分析的能力和辩证的思维能力。

(一)作文题中写作任务驱动如下:……

4、思维驱动:首先要求对材料做分类,然后做选择,接着对所选的材料做辩证分析,辨清关系,做到有机关联。由此出发,紧紧围绕“扶贫”的核心,结合现实表达自己的思考。

(二)材料解读与选择

材料1:古语,讲“人穷就志短”,物质穷的恶果。

材料2:政策,讲“要主动脱贫致富”,扶贫的策略。

材料3:哲理,讲“精神贫穷才是真正的贫穷”,对贫穷的认知。

材料4:方针,讲“要精准扶贫,真扶贫”,扶贫的策略和手段。

材料5:认知:讲“物质贫乏会限制精神的高度”。对物质贫穷的认知。

在选用这些材料的时候,既可以正面运用,也可以反面使用。

(三)写作任务指令

题目中没有明确的任务指令,这需要写作者自我构建,当然需要根据选择来构建,譬如: ……

(四)立意

1、扶贫首扶志2、扶贫更要扶智3、我们都是贫穷者(我们都需要扶贫)4、可以贫但不可以穷(人穷但不能志短)5、物质精神两手抓,脱贫致富成坦途6、政府精准扶贫,个人自立脱困……

换言之,这个作文题要求一是围绕“脱贫(或扶贫)”来写,二是要从所选材料的辩证关系入手做思考。

未央中国梦(55分)

(标题不错,大气,也有文采。)

“青灯为墙,旖旎为家,以梦为马,不负韶华”,这是海子的憧憬;实现中华之伟大崛起,则是当代中华儿女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为此,民富、志富、智富缺一不可.

(引用海子的诗,不错,由此引出实现中国梦。但后面的结论太突兀,而且三者的并列不当。可以这样表述:“为此,国强、民富缺一不可。而民富,则需要财富、志富、智富三者齐备。”)

走扶贫之路,启筑梦之航.

(以此为分论点,由扶贫切入,还是不错。后面两个分论点同样句式,构成明晰的层次和结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筑建,需要全国人民和衷共济. 最高领导人的脚印征踏了神州的大片土地,察贫困人民之艰辛. 然后,立足于十八洞村,“精准扶贫”思想得以普照. 中国的扶贫工作浩浩荡荡地展开. 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推动教育普及……中国梦进驻山乡,霓虹灯与油灯的距离正在缩小.

(这个部分还是较为精彩。有高度,也有具体点,语言也时有形象的地方。但推动教育普及一说是否恰当呢?)

3 鲁迅曾言:“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敢想,敢说,敢做,敢当.”中国已然迈出了最管的一步,民富,还远吗?

(这段话作为分论点一的总结,引用的鲁迅的话是什么意思?与扶贫的关系是什么?与中国梦的关系是什么?“中国已然卖出了最关键的一步”,这一步是什么?是敢于正视?抑或敢想、敢说敢做还是敢当?)

立中华之志,扬筑梦之帆. (中华之志是什么?和扶贫的关系何在?) 古话说:“人穷志短”,但我认为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如同国王并不因丢了王冠而悲哀. 脱贫工作亦有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的观念. 纵观古今,君可见屈原仰天高歌“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君可见王勃“宁移白首之心,不坠青云之志.”在当代中国,精神富裕又为重要. 王平岭先生在评价当代社会时曾说:“越来越多的人,像同一个人,像别人的复制品;越来越多的人生,像一场抄袭,像人生的流水线肥皂.”这不得不引人深思. 是自我意识的缺失?还是高速社会的产物?倘若人人皆有志,人人皆有梦,又何惧没有 万千大路通罗马?

(论证缺乏逻辑性。也未曾辨析“人穷”和“志短”的关系,再如“如同国王并不因丢了王冠而悲哀”究竟要表达什么?“纵观古今”一段引用屈原和王勃的诗句,是要表明什么?这和扶贫有何关系?这二人贫困吗?而且引用王平岭的这段话,跑题了,这段话是讲人缺少个性缺失自我,和志和扶贫有什么关系?)

启文明之志,破筑梦之浪。

(文明之志,是什么意思?本部分从内容上看是讲扶贫先扶智,志和智不是一回事情。并且,既然是筑梦之浪,破掉了又如何筑梦呢?这叫文不对题、以辞害意。)

有人云:最糟糕的贫困,莫过于智力贫乏.21世纪是属于知识与科技的时代,为顺应发展潮流,“中国智造”的旗帜已高举,但人才需失却是阻碍步伐的一大重要因素. 五千年的传承,中国并不缺乏智力源泉,但中国也不能做历史的拾遗者. 打破桎梏,求索创新,激活智力,圆梦中华. 教育部门要使教育回归本位、滋养人才,个人也要开拓进取,发掘自我. 惟此,于人于国,方得华枝月满.

(这段开头还是能够扣住扶智来谈。可是后面讲五千年的传承,纯粹是泛泛而谈,而且逻辑混乱。既然是智力源泉,就应该从中吸取营养,何来桎梏一说?都已经讲到了“圆梦中华”,这段该结束了,可为何又来两句教育要回归本位的言论?明显是写到这里,意思已经讲完,但字数不够,临时凑字数。)

扶贫、扶志、扶智. 中国梦的盛放需要物质与精神的(800字篇幅)双重浇灌. 三者并进,才能变“梦在远方”为“梦在脚下.”中国梦,我们在路上.

(终于过800子的线了。扶贫、扶志、扶智能够并列吗?双重浇灌和三者并进,没有讲清楚。这样表达可能清晰一些:中国梦的盛放需要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浇灌;财富、志富、智富三者并进,才能变“梦在远方”为“梦在脚下。”中国梦,我们在路上。)

总评:

优点:1、字儿漂亮,书写美观,有一张漂亮的脸蛋,看着舒服。2、主体部分并列式的结构,三个分论点句句式结构一致,单独成短,文章结构层次清晰明了。3、有不少来自中国古今的名言名句引用,能够增添文采和书香味,体现较深厚的文化底蕴。4、基本能够围绕扶贫来讲。4、标题不错,看上去有大格局。

缺点:1、语言表达的清晰准确很欠缺。2、未能真正围绕扶贫去评析论证。3、引用材料多不能为主体服务,又跑题之嫌。。4、逻辑不能自恰。5、标点符号问题,句号(。)都写成了一点(. )。

因此按照成都一些区县的阅卷标准(43分起评分)。这篇文章得分应该为46分左右,与55分离得太远。

三、“清华与蓝翔”写作指导

-----扣住观点关键词的内涵从不同侧面或不同层面分析论证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著名音乐人、制片人、清华大学校友高晓松说,“清华大学毕业的学生应该拥有国之重器、胸怀天下的远大理想,而不仅仅是去谋求一个职业。否则,我们清华和蓝翔技校还有什么区别?”

蓝翔校长荣兰祥说,“咱们蓝翔技校就是实打实地学本领,咱们不玩虚的。你学挖掘机就把地挖好,你学厨师就把菜做好,你学裁缝就把衣服做好。咱们蓝翔如果不踏踏实实学本事,那跟清华北大还有什么区别呢?”

针对上述两种说法,你有什么看法?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议论文写作,最重要的是明确并具体地表达观点,然后,扣住观点关键词的内涵从不同侧面或不同层面分析论证自己的观点的正确性。

逻辑能力。其实,语言表达的逻辑关系是论述阐释的基本的也是最关键的要素。我们在论述一个观点的时候,梳理清楚这个观点相关的要素及其关系,十分重要。

4 今天推荐的这篇习作,在扣住“关键词”分析方面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的借鉴。

“蓝翔”与“清华”本无区别

1. 清华校友高晓松说,清华学子应有胸怀天下的远大理想,而不仅是为谋求一份职业,否则

清华与蓝翔有何区别?蓝翔校长荣兰香说,蓝翔学生就实打实学本领,不玩虚的,否则与清华学生有什么区别?

2. 在我看来,蓝翔与清华本没有区别,清华学子也有一身本领,蓝翔学生也有胸怀天下的理

想。

(开头两段,引材料,提观点,引述简洁,取舍得当,观点明确,且有具体的针对性,这

3. 开挖掘机、如何炒菜,而不教他们该如何更好地使用这些本领,如何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蓝翔能成为中国知名的技校吗?这样看来,蓝翔与清华,本没有区别。

4. 蓝翔与清华都为社会输送人才。蓝翔技校培养各种专业技能人才,如厨师、理发师和各种

流水线上的蓝领工人。清华大学培养各种研究型人才,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们在各个岗位上从事科研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十九岁的砌砖少年摘得世界技能大赛冠军为国家赢得荣誉,清华学者研究线性变换原理,取得新的科研成果。他们都是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社会发展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不论是清华出身,还是蓝翔毕业,凭借着一身学识或者自己的一技之长都能在社会上找到适合的岗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蓝翔为

社会输送技术型人才,清华为社会输送科研型人才。两所学校都在为社会建设添砖加瓦。这样看来,蓝翔与清华,本没有区别。 可以举出一些技术人才价值的典型事例。如,近年来,国家媒体宣传了不少诸如“发动机焊接第一人”高凤林这样的“大国工匠”为国家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的技术工人,都是很好的论证“技术工人”这样的人才重要价值的好材料。本段犹为值得学习借鉴的是分析过程中的严谨表达,作者不忘在该段的最后所做结论前面用“这样看来”加以修饰和限制,让分析的结论限定在所指定的范围里,使得分析论述得出的结论稳妥可靠,令人信服。) 5、当然,大家都知道,清华大学是驰名海外的顶尖高校而蓝翔只是个还需要在电视上打广告的职业技工学校。在许多人眼里,清华和蓝翔的毕业生的区别就如天上的彩云和脚下的泥土的区别那样大。

(该段篇幅虽短,但体现出了对所论述事理的辩证分析,即承认在众多人的心里两所学校的“名

声”和“影响”的巨大区别,这也体现出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但该段表达形成的语势又为下文转需要的岗位上做出自己的贡献。就比如造一辆汽车,既需要有车的程序和动力的设计,也需要有一个个不同部位的零件与外壳装配,这样才能制造成一辆真正能驱动的汽车。金属零件与程序,对一辆车来说,都是缺一不可的。蓝翔与清华的学生,对我们社会来说,也是缺一不可的。从这个角度

来说,蓝翔与清华都是社会的一个部分,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不是泾渭分明的阶层,更不能成为互相轻视的对象。 (该段再从社会需要的角度论述,更进一步用“汽车”制造设例论证,论述了两所学校所培养

看,他们毫无区别。

(再从社会现实角度举例论证。这给一些议论文分析论证被指“不够充分”的同学提供了借鉴

【总评】

本文是比较规范的符合高考应试要求的议论文。引述材料简洁得当,观点十分明确。文章紧紧围绕中心论点且能从不同方面加以分析论证。每一个层次都有首括句概括分论点。大家尤其要注意的是,本文的每一个自然段都能扣住中心观点并扣住分论点(首括句)的关键词分析论证,这样,中心观点得以突出,全文的论述层次就十分清晰

1 2018.1作文审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位同学在本班墙报提到,课本里的有些内容是存在问题的。

比如《劝说》中说“蟹六跪而二螯”,而实际上,正常蟹有一对像钳子一样的足来掘洞、防御和进攻,叫做螯足;还有四对足是用来步行或划水的,叫做步足。说“六跪”不对,应该说“八跪”。

又比如《孔雀东南飞》里说“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古今其他诗歌中也往往用“鸳鸯”比喻夫妻恩爱,忠贞厮守。但研究发现,鸳鸯不一定有固定的“夫妻”关系。

这位同学发问道:对这类出现在经典文章中、习惯认知和说法里的不科学、不符合实际的内容,应该怎么对待?

请你写一篇文章,对他的发问作出回应。

要求:800字以上,题目自拟。

解析: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题目明确要求考生对材料中那位同学的发文作出回应,这是写作任务的核心。那么,那位同学的问的是什么问题呢?“对这类出现在经典文章中、习惯认知和说法里的不科学、不符合实际的内容,应该怎么对待?”

首先,我们必须搞清问题的对象是“不科学、不符合实际的内容”,而不是“经典文章、习惯认知和说法”这个修饰成分。有不少同学看了一遍题目提笔就写出“对于经典我们要批判的继承”,这实际上是不符合作文任务要求,是偏离题意的。

在弄清楚了所要回答的问题的对象之后,接下来就是回答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如果仅仅是回答如何对待“不科学的内容”这个问题,那么很简单:既然不科学,那我们就更正它,让它成为科学的内容不就可以了吗?

然而,这个问题的对象还有一个修饰成分,我们在审题的时候也不能忽视:“经典文章中、习惯认知和说法里的”这个关键性的限定条件。那么,我们如何去思考这个限定条件呢?我认为,我们可以从方法论的角度出发,思考“经典文章、习惯认知和说法”对我们人类的价值意义,从而明确立意的方向。

显然,人们阅读经典文章,认可习惯认知和说法,是因为它们对我们有价值,而这个价值应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针对客观世界,另一个层次是针对主观世界。经典文章和习惯认知,在客观世界的层次,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指导实践;在主观世界的层次,可以帮助我们滋养心灵,寄托情感。

所以,针对这两个不同的层次,我们的立意就有了方向:针对不同的价值观层面,我们对于不科学不符合实际的内容就应该区别对待。

这样立意表面看上去显得模棱两可,莫衷一是,不符合观点明确的要求。然而世界本就不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绝对维度,在立意中体现出考生对于世界的本体论思考,更能显出深刻的内涵,达到高瞻远瞩先声夺人的考场效果。

而且,题目的任务本就是需要考生作出回应,那么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回答,完全符合马列主义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只要在后面的行文中结构清晰,言之有理,进行合乎逻辑的论证,我想,阅卷老师是不会仅凭经验主义就判定文章中心不明确的。

为了更好的引导考生思考本题的立意思路,我试作一篇下水作文,肯请同侪斧正。

残旧的诗

惠东中学 杨笑天

王尔德曾写到:“我能抵抗一切,除了诱惑”。可见,人们在面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时,所采用的价值标准是不同的。因此,针对这位同学的发问,我的回应是:区别对待!

面对客观世界,人们往往运用经典文章、习惯认知的内容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指导实践。然而,当这些内容是不科学、不符合实际的时候,那我们就应该勇敢的站出来,挑战权威,捍卫真理。

亚里士多德曾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正是因为他敢于挑战柏拉图的理念说,才为西方的科学大厦打下了坚实的地基。如果哥白尼不质疑地心说,就不可能提出日心说;如果伽利略不质疑亚里士多德的落体假说,就不能为现代物理打开枷锁;如果达尔文不质疑神创论,就不会有进化论;如果爱因斯坦不质疑牛顿力学,就不会有相对论,如果„„而他们所质疑的,都是几百年来甚至是上千年来的经典文章、习惯认知。如果这些伟大的人类智者不敢质疑经典,挑战权威,捍卫真理,那么人类的文明将永远被黑暗笼罩。可见,勇敢的向经典中不科学的内容挑战,是推动科技进步,人类发展的源动力。

然而,人类的世界还有另一片天地,那就是主观世界。在这个神秘的国度里,科学将无法束缚人类想象的翅膀。并不是所有的经典文章、习惯认知都能用科学的标准去评判,至少在主观世界不是。在这个内心世界中,起主导作用的标准是美。这美,就是人类最真诚的情感体验。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在世间难寻,却是我们心中正义的化身;杜鹃鸟并不啼血,却寄托了我们的哀愁;年兽更是子虚乌有,却不妨我们在过年之际点燃那一串串辞旧迎新的爆竹„„可见,人们对待这些经典文章或是习惯认知的内容,并不是以科不科学,符不符合客观实际作为评判标准的,

2 而是更加关注它们能否满足我们对于美好情感的向往和追求。因此,对于这些能够帮助我们滋养心灵,寄托情感的“不科学内容”,我们显然不能够一棒子打死,将它们扫入历史的尘埃之中。

平心而论,即使我们现在知道了鸳鸯并不“忠贞”,却仍然会给新娘披上绣着鸳鸯双栖图案的盖头啊。

高晓松说过:“这个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想,存在于经典中的那些不科学的内容,都是我们的先辈们用最真挚的情感吟出的一首首美丽而又鲜活的诗,也许我们现在看去未免残旧,但这些诗篇,必将引领我们走向远方。

二、枯叶蝶解析作文题

首先回顾一下高2015级成都一诊作文题和枯叶蝶对之的解析的部分文字:

作文原题: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作文。(60分)

①中国古话说:“人穷志短。

②要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 发扬自力更生精神, 激发其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 心, 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③最糟糕的贫困, 莫过于智力贫乏。

④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⑤有行为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 当我们感觉自己拥有的某样东西(金钱、时间、健康和爱情等) 不够时, 这种感觉就会削弱我们的认知能力, 影响我们做出明智的决定。

读了上面材料, 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请以其中两三个材料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 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枯叶蝶解析(节选):

成都市“一诊”作文题在思想内容上向全国卷1(爱国)和卷3(为社会热点立言)学习,紧盯时政热点——精准扶贫;在形式上向全国卷2(6句话选两三句并使之形成有机关联为基础立意),是多重观点型复合材料的任务驱动型作文。

这类作文要求学生有较高的综合分析的能力和辩证的思维能力。

(一)作文题中写作任务驱动如下:……

4、思维驱动:首先要求对材料做分类,然后做选择,接着对所选的材料做辩证分析,辨清关系,做到有机关联。由此出发,紧紧围绕“扶贫”的核心,结合现实表达自己的思考。

(二)材料解读与选择

材料1:古语,讲“人穷就志短”,物质穷的恶果。

材料2:政策,讲“要主动脱贫致富”,扶贫的策略。

材料3:哲理,讲“精神贫穷才是真正的贫穷”,对贫穷的认知。

材料4:方针,讲“要精准扶贫,真扶贫”,扶贫的策略和手段。

材料5:认知:讲“物质贫乏会限制精神的高度”。对物质贫穷的认知。

在选用这些材料的时候,既可以正面运用,也可以反面使用。

(三)写作任务指令

题目中没有明确的任务指令,这需要写作者自我构建,当然需要根据选择来构建,譬如: ……

(四)立意

1、扶贫首扶志2、扶贫更要扶智3、我们都是贫穷者(我们都需要扶贫)4、可以贫但不可以穷(人穷但不能志短)5、物质精神两手抓,脱贫致富成坦途6、政府精准扶贫,个人自立脱困……

换言之,这个作文题要求一是围绕“脱贫(或扶贫)”来写,二是要从所选材料的辩证关系入手做思考。

未央中国梦(55分)

(标题不错,大气,也有文采。)

“青灯为墙,旖旎为家,以梦为马,不负韶华”,这是海子的憧憬;实现中华之伟大崛起,则是当代中华儿女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为此,民富、志富、智富缺一不可.

(引用海子的诗,不错,由此引出实现中国梦。但后面的结论太突兀,而且三者的并列不当。可以这样表述:“为此,国强、民富缺一不可。而民富,则需要财富、志富、智富三者齐备。”)

走扶贫之路,启筑梦之航.

(以此为分论点,由扶贫切入,还是不错。后面两个分论点同样句式,构成明晰的层次和结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筑建,需要全国人民和衷共济. 最高领导人的脚印征踏了神州的大片土地,察贫困人民之艰辛. 然后,立足于十八洞村,“精准扶贫”思想得以普照. 中国的扶贫工作浩浩荡荡地展开. 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推动教育普及……中国梦进驻山乡,霓虹灯与油灯的距离正在缩小.

(这个部分还是较为精彩。有高度,也有具体点,语言也时有形象的地方。但推动教育普及一说是否恰当呢?)

3 鲁迅曾言:“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敢想,敢说,敢做,敢当.”中国已然迈出了最管的一步,民富,还远吗?

(这段话作为分论点一的总结,引用的鲁迅的话是什么意思?与扶贫的关系是什么?与中国梦的关系是什么?“中国已然卖出了最关键的一步”,这一步是什么?是敢于正视?抑或敢想、敢说敢做还是敢当?)

立中华之志,扬筑梦之帆. (中华之志是什么?和扶贫的关系何在?) 古话说:“人穷志短”,但我认为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如同国王并不因丢了王冠而悲哀. 脱贫工作亦有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的观念. 纵观古今,君可见屈原仰天高歌“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君可见王勃“宁移白首之心,不坠青云之志.”在当代中国,精神富裕又为重要. 王平岭先生在评价当代社会时曾说:“越来越多的人,像同一个人,像别人的复制品;越来越多的人生,像一场抄袭,像人生的流水线肥皂.”这不得不引人深思. 是自我意识的缺失?还是高速社会的产物?倘若人人皆有志,人人皆有梦,又何惧没有 万千大路通罗马?

(论证缺乏逻辑性。也未曾辨析“人穷”和“志短”的关系,再如“如同国王并不因丢了王冠而悲哀”究竟要表达什么?“纵观古今”一段引用屈原和王勃的诗句,是要表明什么?这和扶贫有何关系?这二人贫困吗?而且引用王平岭的这段话,跑题了,这段话是讲人缺少个性缺失自我,和志和扶贫有什么关系?)

启文明之志,破筑梦之浪。

(文明之志,是什么意思?本部分从内容上看是讲扶贫先扶智,志和智不是一回事情。并且,既然是筑梦之浪,破掉了又如何筑梦呢?这叫文不对题、以辞害意。)

有人云:最糟糕的贫困,莫过于智力贫乏.21世纪是属于知识与科技的时代,为顺应发展潮流,“中国智造”的旗帜已高举,但人才需失却是阻碍步伐的一大重要因素. 五千年的传承,中国并不缺乏智力源泉,但中国也不能做历史的拾遗者. 打破桎梏,求索创新,激活智力,圆梦中华. 教育部门要使教育回归本位、滋养人才,个人也要开拓进取,发掘自我. 惟此,于人于国,方得华枝月满.

(这段开头还是能够扣住扶智来谈。可是后面讲五千年的传承,纯粹是泛泛而谈,而且逻辑混乱。既然是智力源泉,就应该从中吸取营养,何来桎梏一说?都已经讲到了“圆梦中华”,这段该结束了,可为何又来两句教育要回归本位的言论?明显是写到这里,意思已经讲完,但字数不够,临时凑字数。)

扶贫、扶志、扶智. 中国梦的盛放需要物质与精神的(800字篇幅)双重浇灌. 三者并进,才能变“梦在远方”为“梦在脚下.”中国梦,我们在路上.

(终于过800子的线了。扶贫、扶志、扶智能够并列吗?双重浇灌和三者并进,没有讲清楚。这样表达可能清晰一些:中国梦的盛放需要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浇灌;财富、志富、智富三者并进,才能变“梦在远方”为“梦在脚下。”中国梦,我们在路上。)

总评:

优点:1、字儿漂亮,书写美观,有一张漂亮的脸蛋,看着舒服。2、主体部分并列式的结构,三个分论点句句式结构一致,单独成短,文章结构层次清晰明了。3、有不少来自中国古今的名言名句引用,能够增添文采和书香味,体现较深厚的文化底蕴。4、基本能够围绕扶贫来讲。4、标题不错,看上去有大格局。

缺点:1、语言表达的清晰准确很欠缺。2、未能真正围绕扶贫去评析论证。3、引用材料多不能为主体服务,又跑题之嫌。。4、逻辑不能自恰。5、标点符号问题,句号(。)都写成了一点(. )。

因此按照成都一些区县的阅卷标准(43分起评分)。这篇文章得分应该为46分左右,与55分离得太远。

三、“清华与蓝翔”写作指导

-----扣住观点关键词的内涵从不同侧面或不同层面分析论证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著名音乐人、制片人、清华大学校友高晓松说,“清华大学毕业的学生应该拥有国之重器、胸怀天下的远大理想,而不仅仅是去谋求一个职业。否则,我们清华和蓝翔技校还有什么区别?”

蓝翔校长荣兰祥说,“咱们蓝翔技校就是实打实地学本领,咱们不玩虚的。你学挖掘机就把地挖好,你学厨师就把菜做好,你学裁缝就把衣服做好。咱们蓝翔如果不踏踏实实学本事,那跟清华北大还有什么区别呢?”

针对上述两种说法,你有什么看法?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议论文写作,最重要的是明确并具体地表达观点,然后,扣住观点关键词的内涵从不同侧面或不同层面分析论证自己的观点的正确性。

逻辑能力。其实,语言表达的逻辑关系是论述阐释的基本的也是最关键的要素。我们在论述一个观点的时候,梳理清楚这个观点相关的要素及其关系,十分重要。

4 今天推荐的这篇习作,在扣住“关键词”分析方面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的借鉴。

“蓝翔”与“清华”本无区别

1. 清华校友高晓松说,清华学子应有胸怀天下的远大理想,而不仅是为谋求一份职业,否则

清华与蓝翔有何区别?蓝翔校长荣兰香说,蓝翔学生就实打实学本领,不玩虚的,否则与清华学生有什么区别?

2. 在我看来,蓝翔与清华本没有区别,清华学子也有一身本领,蓝翔学生也有胸怀天下的理

想。

(开头两段,引材料,提观点,引述简洁,取舍得当,观点明确,且有具体的针对性,这

3. 开挖掘机、如何炒菜,而不教他们该如何更好地使用这些本领,如何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蓝翔能成为中国知名的技校吗?这样看来,蓝翔与清华,本没有区别。

4. 蓝翔与清华都为社会输送人才。蓝翔技校培养各种专业技能人才,如厨师、理发师和各种

流水线上的蓝领工人。清华大学培养各种研究型人才,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们在各个岗位上从事科研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十九岁的砌砖少年摘得世界技能大赛冠军为国家赢得荣誉,清华学者研究线性变换原理,取得新的科研成果。他们都是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社会发展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不论是清华出身,还是蓝翔毕业,凭借着一身学识或者自己的一技之长都能在社会上找到适合的岗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蓝翔为

社会输送技术型人才,清华为社会输送科研型人才。两所学校都在为社会建设添砖加瓦。这样看来,蓝翔与清华,本没有区别。 可以举出一些技术人才价值的典型事例。如,近年来,国家媒体宣传了不少诸如“发动机焊接第一人”高凤林这样的“大国工匠”为国家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的技术工人,都是很好的论证“技术工人”这样的人才重要价值的好材料。本段犹为值得学习借鉴的是分析过程中的严谨表达,作者不忘在该段的最后所做结论前面用“这样看来”加以修饰和限制,让分析的结论限定在所指定的范围里,使得分析论述得出的结论稳妥可靠,令人信服。) 5、当然,大家都知道,清华大学是驰名海外的顶尖高校而蓝翔只是个还需要在电视上打广告的职业技工学校。在许多人眼里,清华和蓝翔的毕业生的区别就如天上的彩云和脚下的泥土的区别那样大。

(该段篇幅虽短,但体现出了对所论述事理的辩证分析,即承认在众多人的心里两所学校的“名

声”和“影响”的巨大区别,这也体现出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但该段表达形成的语势又为下文转需要的岗位上做出自己的贡献。就比如造一辆汽车,既需要有车的程序和动力的设计,也需要有一个个不同部位的零件与外壳装配,这样才能制造成一辆真正能驱动的汽车。金属零件与程序,对一辆车来说,都是缺一不可的。蓝翔与清华的学生,对我们社会来说,也是缺一不可的。从这个角度

来说,蓝翔与清华都是社会的一个部分,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不是泾渭分明的阶层,更不能成为互相轻视的对象。 (该段再从社会需要的角度论述,更进一步用“汽车”制造设例论证,论述了两所学校所培养

看,他们毫无区别。

(再从社会现实角度举例论证。这给一些议论文分析论证被指“不够充分”的同学提供了借鉴

【总评】

本文是比较规范的符合高考应试要求的议论文。引述材料简洁得当,观点十分明确。文章紧紧围绕中心论点且能从不同方面加以分析论证。每一个层次都有首括句概括分论点。大家尤其要注意的是,本文的每一个自然段都能扣住中心观点并扣住分论点(首括句)的关键词分析论证,这样,中心观点得以突出,全文的论述层次就十分清晰


相关作文

  • 快速作文作文8200字
  • 快速作文实验方案 杨初春 为了巩固快速作文实验成果,探索作文教学的新途径,特订本实验方案,从高中一年级开始实行,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整个实验任务.初中亦可参照实行,而且效果更佳. 一.快速作文实验目的 在高中阶段进行快速作文教改实验,其目的主要有三点:一是为了培养学生具备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快速写作 ...

  • 杨初春快速作文法作文6200字
  • 1 杨初春快速作文法 快速审题十法 1.题首添加因素法 2.题后添加因素法 3.题中添加因素法 4.虚题实写法 5.实题虚写法 6.掌握重心法 7.联系自然背景法 8.联系生活背景法 9.数学配方法 10.辩明关系法 快速构思八法 1.顺乎天理法 2.顺时构思法 3.顺空构思法 4.顺事构思法 5. ...

  • 命题作文的审题训练作文1900字
  • 1 命题作文的审题训练 小松中学张建青 教学目标: 1.了解命题作文的一些基本形式,明白命题作文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审题. 教学重难点:明白命题作文的审题该审什么? 教学过程: 一.导入1:通过上一周作文课的学习,我们同学已经知道了作文标题的三种形式:一.命题作文,二.半命题作文,三.话题作文. 导入2 ...

  • 命题作文审题训练作文1500字
  • [06-10年高考命题作文审题训练] 1. 我想握住你的手 2. 今年花胜去年红 3. 必须跨过这道坎 4. 怀想天空 5. 我能 6. 季节 7. 诗意地生活 8. 提篮春光看妈妈 9. 一步与一生 10. 人之常情 11. 带着感动出发 12. 不要轻易说"不" 13. 熟悉 ...

  • 序列作文作文审题训练作文2700字
  • 初中序列作文审题训练 一.学习目标: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审题的技巧及方法. 二.学习流程: (导入) 全面.准确.快速地捕捉文题信息,仔细审题,是写好考场作文的首要环节. 三.教学过程: (一).审题时需注意的事项:(1)分清文题类型: 以<心中的风景>.<--并没有结束>. ...

  • 高三作文训练的几点想法作文700字
  • 高三作文训练的几点想法(讲座提纲) 一.按文体类型训练,力求文体特征鲜明 学生作文不重文体的现象很常见,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作文得分.为防止"四不像"作文的泛滥,平时必须加大规范文体的训练,写作一些经典的记叙文.议论文.小小说和散文,向学生讲清这四种文体的典型特征. (第一范文网 ...

  • 打开心窗-命题作文审题技巧训练教学设计作文2900字
  • 打开心窗 --命题作文审题技巧训练 县直中学 吴海燕 学习目标 1.了解考场作文审题的方法及存在的误区 2.运用作文审题的方法进行恰当的写作 教学过程 导入 在平日考试中,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中,语文作文的分值是50分,可以说作文分值已占据了语文考试的半壁江山.而在古科举制度中,已达到了一文定终身.那 ...

  • 小学作文复习指导方法作文3700字
  • 小学作文复习指导方法 马 春 艳 榆林市星元小学 2012年6月 小学作文复习指导方法 榆林市星元小学 马春艳 作文是全面考查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形式,在语文考试中占有较大比例的分数,因此,写好作文就成为能否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所在.学生到了六年级,经过几年的训练,作文的基本方 ...

  • 初三语文作文系列训练之一--审题作文4400字
  • 温州翔宇中学初三语文备课组 命制人:王灌南 审核人:张 诚 温州翔宇中学初三语文作文系列训练之一--审题 班级: 姓名: 学号: 评价: [审题要领] 作文在中考语文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审题又是关系到文章成功与否的关 键性步骤. 审题有这样几个要领: (一)审读题目 审读作文题目是为了定体裁,明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