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2016教案1作文6100字

初一作文

房山高中生态循环课堂作文教案 高三年级语文 第 1-2周第01 总编号:01 主备人:李园林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及升格

一、教学目标

1、 探究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方法技巧。 2、 尝试审题立意,感悟思维过程,归纳解题思路。 二、教学重难点

1、审题立意的方法技巧,归纳解题思路。 三、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四、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学方法 (一)学生背诵

(二)检查展示(10分钟)高考8句名句

1、2015年江苏作文解析:2015年江苏语文高考作文题为“言论类材料作文”,材料大致如下:“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他自己的样子。请以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解析】 近年来,“哲理思辨类”的作文受到命题专家们的热捧,江苏作为文化大省,当然不会错过这类命题形式,2014年就是以“青春朽与不朽”展开讨论,写作空间大,只要考生能从某一角度入手,展开论述或记叙便可。

今年是关于智慧的思辨题,前半句说“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强调智慧的不可捉摸性,是一种看不见,但可以感受得到的东西;后半句说:“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它自己的样子。”着重强调“智慧”的可“视”性。前者无形,后者有形,智慧本身就是一组带有思辨性的词语。

此处也是一种暗示,考查学生“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的能力,因此,只要考生能够将“智慧”以具体物象的形式呈现出来便可,记叙文、议论文都比较好些。本人觉得记叙文更好写,只要你能够写出一件富有智慧的小故事便可。而且江苏阅卷人也一再强调记叙文写作的重要性。议论文写作强调说理,很多考生把握不准,议论泛泛,缺乏具体内容,往往不受阅卷人的青睐。 标题范例:

1、微笑是一种智慧 2、智慧树下好乘凉 3、扬智慧之风帆 4、着智慧之华裳 5、漫卷智慧之书 6、舌尖上的智慧 2、作文练习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生旅途中,我们有时会觉得无家可归。但人性的可责之处在于追求永恒的归宿,这种归宿常常隐藏在人的灵魂深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评分标准及标杆文】 一、审题与立意

1. 对“材料作文”的认识

教师解析 实战训练 教师解读

材料是多义的,角度、立意有多种。但考生在“自选”“自定”时不能超越“材料”能指、所指的“固定范围”,不能任意发挥、无边无际。 2. 对本次作文材料的理解

材料为两句话,前一句指出“无家可归”的人生现象,后一句强调追求人生归宿的可贵;如将前后句联系起来看,根据材料作文审题的整体性原则,第一句话中“家”和第二句的“人生归宿”的内涵更为明确,即“精神家园”。整则材料的中心非常明确,即寻找精神家园,让心灵获得慰藉、安顿。

人在困境、彷徨状态中,甚至在安逸状态中,都有可能出现灵魂的空虚、茫然,人的意志会变得消沉,精神会变得萎靡。如何振奋精神、提升斗志?唯有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古往今来,各个领域的杰出人物之所以杰出,并不仅仅因为他们在各自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或地位,而是因为他们足够清醒,能够在困境、彷徨状态中探求自己的精神家园,并为之而奋斗。即便在当今的安逸状态中,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明智的人也会有着寻求精神家园的深思和举动,力避精神的茫然、颓废。一个人如此,一个民族更是如此。 3. 本次作文材料的立意

作文材料从人性的角度命题,但写作时可化抽象为具体。既可写个体人生追寻“精神家园”,也可从“乡村”“文化”“艺术”“民族”等大的角度入手,联系其领域的某个方面,紧扣追求“精神家园”这一核心概念,深入剖析或生动描述,表现某种特定的价值追求,展现正能量。

需要注意的是,材料为结论句,考生的作文不能仅证明此结论的正确,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理性认知,力求在新颖和独特上下功夫,在细腻中挖掘真情,在思辨中显现灼见。

二、判分 1. 判分原则 作文阅卷要公正公平;坚持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原则,注重考查考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要从切题、立意、选材、结构、文体等写作基本能力和语文素养诸方面进行全面衡量,综合量分。

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选定文体的要求。须注意的是,若出现具有个性化文体样式的作文,如杂文、剧本、故事新编等,只要运用恰当,要敢打高分。

2. 判分等级

一类63~70;二类56~62; 三类49~55;四类42~48;五类28~41;六类27分以下。 3. 几点说明

【立意】

①立意偏差,但未完全偏,勉强符合题意,原则上定为四类卷;若语言功夫好,可适度上浮。

②立意从材料的某一词语或某一句话而来,断章取义,偏离材料基本含义。尽管立意不准确,但语言功夫尚可,此类作文原则上定为四类卷及以下。 ③立意与和行文完全与材料无关,此类作文定为五类卷及以下。

【文体】

记叙类文章要形象鲜明、感情真挚,切忌平淡叙事;议论类文章言之有据、辩之有理,切忌泛泛而谈。对于体裁创新,立意准确,语言精当,可适当提高一档,以适应2016年江苏《高考说明(语文)》的要求。

【其他】

①作文评分应坚持兼顾“语文素养”。凡词汇贫乏、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者,凡前言不搭后语、逻辑思路混乱者,凡书写潦草、错别字、病句较多者,一律下浮一个档次;严重者直接判入六类卷。

②如作文达到三基本:立意基本准确,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就

二次升格

迪。文章结构精巧,语言灵动,感情真挚。故判为一类上,70分。

身处茅屋心有歌

我很喜欢周国平先生的一句话:“富人用金钱为自己的肉体铸造了金碧辉煌的家园,然而他们的灵魂却无处安放。”

此言得之。真正的家园绝不是雄伟壮观的建筑,而是灵魂的栖息所。漂泊在外的游客会无家可归,而心有永恒归宿的人却绝不会迷路。

犹记留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杜甫,贬至远地,背井离乡,贫困潦倒,算得上是无家可归了。然而在秋雨凄迷、狂风肆虐中,他却嘶吼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灵魂之声,他的追求,便是那“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高尚情操,肩担天下,心系苍生。身处茅屋心有歌,唱出灵魂深处的声音,唱出追求一世的壮志,穿越千年依旧回声不绝。即使他被贬至天涯海角,他的灵魂早已扎根于历史的书页,寄托一位伟大的诗人对苍生的鞠躬尽瘁,虽死而不已,这便是他永恒的归宿,灵魂的家园。颠沛流离乱不了他生命的脚步,他像巨人,守护在心灵的净土。

不由得感慨,心有追求,才能坚定向前。灵魂得以安放,脚步才不会迷茫。无处可居,便四海为家。秉守一方心灵净土,才是人类应有的追求。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苏轼便是这样。居住的处所终究是肉体的巢穴,斗转星移、时变世迁,终有一日华为土灰。而苏轼内心坚守的纯净、淡泊、雅致、随遇而安却成了他永恒的庇护所,无坚不摧,直至永远,那便是灵魂的力量,是人性的家,始终驻足在你的内心,指引你坦然应对人生百事。一个人确实应该有这样的追求。灵魂的操守会让你永远不会忘记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你永远都不会孤独。正如叹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的文天祥,辗转流离,何谈家园?他又疾呼“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报国献身的感人情怀便是他整个生命的追求。纵他滩头漂泊,洋里流浪,初心不变,他依旧有处停泊,有所栖息。万古留名,化为永恒。

纵使身处茅屋,也可高歌无畏。心有追求,才可让灵魂安身立命。泥砖终会腐朽,心灵的家园却永恒不变,红尘掀起巨浪,也污浊不了你的本心。

[点评]本文以杜甫、苏轼、文天祥的生活际遇和人生感叹揭示他们对精神家园的理解,既关乎现实的家园,又联系精神的家园,构思巧妙,不落窠臼。语言凝练而又兼具抒情意味,显示作者的文化底蕴。但文中对杜甫的叙述、评价不够贴切,故判为一类中,66分。

故乡•故乡人

故乡,一个曾让我无数次心动的词。可如今踏上这故土,望着眼前景,我茫然而无所适从,似无家可归的游子木讷地站在曾松软的泥土上。

风吹打着我的脸,我的思绪被拉回从前。记忆中,耳边不时传来故乡人的吆喝声,即使是烈日高照仍不曾止息片刻。他们的微笑与汗水在阳光下散发着无尽的光芒。每至日中,我总爱跑到河边,与三五头水牛嬉戏玩耍。它们有着灵动的大眼睛,常载着我游来游去。它们摇动我的衣角一缕。时而潜入水中,时而浮出水面与我逗乐。夜未深,母亲便邀请三五邻居,在家前摆上八仙桌,共进晚餐。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享“灯下草虫鸣”的宁静安逸,吟“风吹稻花香”的甜美歌谣,饮一壶“寻常百姓家”的清酒,道一天丰富生活的多姿。记忆中,仿佛故乡就是故乡人永恒的归宿,故乡在,家,便是在的了。

“吧嗒——”一滴雨水滑过我的脸庞,将我拉回现实。我望着面前的四亩三分地被重重的高楼环绕,望着远处升起的不是炊烟袅袅而是浓烟阵阵,望着老家的巷口人影稀疏,墙上的瓦片片斑驳,我的心揪得硬生生地疼。你们,我那熟悉的故乡人,你们哪里去了?我那熟悉的故乡,也许再也不在了。抬起头,一位老人坐在家门口,空洞地望着远方。

我不忍心在踏入故乡深处,我似无家可归的的孩子,在漫无边际的世界渴求灵魂的归宿。 照例又是过年,我随着母亲再回到这片土地。一大早,我便被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吵醒。推窗望去,只见原本冷清的故乡路上是无数探亲回乡的故乡人。他们西装革履,穿着时尚,可脸上的笑容又透着一丝淳朴,一丝厚重。久违的爽朗笑声又传入耳。天还是那样的蓝。 我偷过薄薄的雾气,又看见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我看见平整笔直的水泥路旁的花团锦簇,不禁思绪万千。

是呀,我的故乡人不是忘记这美好的故乡,他们或政界精英、商界大亨,或硕士博导,满腹诗书,或历经苦难,仍未成就。可人这一生的旅途中,定音定调定位,前途充满未知数。你或许会无家可归,可故乡的烙印却像纹身的花纹,一辈子难以磨灭。我亲爱的故乡人,并不是忘记故乡,他们将故乡藏在心中最柔软的角落里,用一颗奋斗创业,闯荡世界的追求的心,将故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故乡,一个让故乡人无数次心动的词……

我看见那坐在家门口的老人笑得那样欣慰,那样甜。

[点评]本文由回忆从前故乡温馨动人的情景而生对现实故乡的失望,再到过年时看到故乡人对故乡的热爱,从而悟出故乡人“将故乡藏在心中最柔软的角落”,超越了为失去故乡而伤感的泛泛之作,立意昂扬。前后文虽有生活情形的对比,但涉及“永恒的归宿”笔墨过少。故判为二类中59分。

永恒的归宿

佛说:“勘破、自在、放下。”

人生旅途中,我们总是马不停蹄地奔往下一个目的地。滚滚红尘中,多少人为名,奔波劳累;为利,辗转反侧。一念起,风生水起;一念落,万劫不复。在追逐名利的路途上,我们似流浪儿一般,一直在路上,觉得无家可归。

勘破这繁华的虚幻,自在地去追寻,放下名与利的浮华。淡泊,往往是人们灵魂深处永恒的归宿。

沿着遍布苔藓的阶梯,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青青草色,与几竿修竹相互映衬。没有富丽唐皇的装饰,没有歌舞升平的欢闹,有的只是那一间陋室,那一架未经修饰的古琴与几本经书。出身于书香门第的他,在官场沉浮,便贬后毅然放下过往的浮华名利,没有丝竹乱耳,亦没有案牍劳形,有的只是与挚友的畅聊,闲情时的几曲琴音和抄写佛经。在无数人历经起伏后依旧决定奋不顾身地追逐时,刘禹锡,他勘破、自在、放下,用淡泊宁静为自己搭建了灵魂深处永恒的归宿,便得“惟吾德馨”经久不息地弥散开来。

南山的轮廓在云雾缭绕下若隐若现。山脚下的那户人家,炊烟袅袅。陶渊明,一生几仕几隐,最终他放弃了一切的荣华富贵。在南山的脚下,筑起道道篱笆,庭前把酒,采菊东篱。闲来无事之时,对月吟诵几首诗。没有了官场的尔虞我诈,没有了官员的阿谀奉承,一个人赏尽南山美景,对山林间鸟雀对话,对清风明月对饮,与菊共赏秋色。陶渊明,他勘破、自在、放下,抛弃了富贵名利,用淡泊闲适为自己筑造了灵魂深处永恒的归宿,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流传后世。

加西亚•马尔克斯曾说:“这世上所有的灿烂,终究都要用寂寞来偿还。” 天地沙鸥,我们微若介子。

每个人都无法逃脱这个浮士绘世界所带给我们的繁华与绚丽。我们在这条路上永不停歇地追逐,遗忘了归宿,觉得无家可归的无依无靠无着落。但人性的可贵之处便在于追求永恒的归宿。

深藏于灵魂深处的那份淡泊,那份闲适,那愿意抛掷名与利的勘破、自在与放下,便是心中永恒的归宿。

[点评]本文紧扣佛家“勘破、自在、放下”的信条,运用抒情化的语言,结合刘禹锡和陶渊明的人生境况阐述了自己对人生归宿的理解,主张用“淡泊宁静”筑造灵魂深处永恒的归宿。但刘禹锡和陶渊明的用例无本质区别,有罗列之嫌,且对佛家语欠必要的阐释。故判为二类中60分。

吾心安处是“故乡”

倦鸟归林,落日归山,人生路上的我们该如何安臵迷惘的自我?不如静心凝神,回到灵魂深处,吾心安处,即是“故乡。”

行走在人生路上,两旁的灯红酒绿,缭乱人眼;遍生的荆棘,阻绊脚步。渐渐地,我们迷失自我,头晕眼花,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原点。前进的道路曲折回环,好似一个迷宫,在我们的迷惘前进中,扰乱头脑,将一切如麻绳一般扭曲扯结,将疲惫的我们如困兽般束缚,再难逃离这苦海。

这时,应静下心来,回到灵魂深处,找到内心的归宿,将浮躁迷惘的头脑唤醒,坚守着本心,重新整理自己,目标明确,一往无前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他将魔幻的虚无繁华结以坚锐的现实,构建出心中的理想王国。他没有因繁华的虚无世界迷失自我,坚守着心中的那份信念,驾着现实的风帆,将魔幻现实主义传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吾心归处,既是归宿。找到内心的归宿,便是为人生定下了目标。行走在人生路上,既已有了目的地,便无所谓风雨,无所谓迷乱。任他世事烦忧,我自是朝着归宿前进。 既然有了远方,那便风雨兼程。风雨之中,柏拉图奋步疾走,奔向心中的“理想国”。钱钟书挑灯夜战,书写下国学新的篇章。

外界的风雨,纵然再大,在既定的心湖中亦是波澜不兴。世事浮沉波上舟。静心、凝神,任他世事烦扰,心台亦一尘不染。心中只有那一个目标,不因外物的影响而有所改变。 既已确定了归宿,那便不要轻易改变,保持灵魂的安宁平和才能给前进中的身躯以更好的指引。正如弘一法师所说:“宁静止水以居心”,心如止水,才能更好地映照出现实,风雨之中,指路的明灯才会经久不灭。“非宁静无以致远。”持一颗宁静的心,去涵养疲惫的身躯,让迷惘中的头脑得以清醒。

静心,凝神,迷惘之时,回到内心,坚定信念,持内心本真,一往无前,吾心安处,即是“故乡”,获得永恒的安宁,达到理想的境地。

[点评]本文结构清晰,语言凝练,扣住题意陈述回到灵魂深处的观点,强调找到内心的归宿便是为人生定下了目标,但并未涉及人生归宿的实质。虽提出为人生定下了目标,要风雨兼程,不要轻易改变,但有套话之嫌。故判为三类中53分。

(四)课堂检测(10分钟)

(五)布臵预习

发放下一节课学案,并提出预习要求。

五、教学反思

房山高中生态循环课堂作文教案 高三年级语文 第 1-2周第01 总编号:01 主备人:李园林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及升格

一、教学目标

1、 探究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方法技巧。 2、 尝试审题立意,感悟思维过程,归纳解题思路。 二、教学重难点

1、审题立意的方法技巧,归纳解题思路。 三、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四、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学方法 (一)学生背诵

(二)检查展示(10分钟)高考8句名句

1、2015年江苏作文解析:2015年江苏语文高考作文题为“言论类材料作文”,材料大致如下:“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他自己的样子。请以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解析】 近年来,“哲理思辨类”的作文受到命题专家们的热捧,江苏作为文化大省,当然不会错过这类命题形式,2014年就是以“青春朽与不朽”展开讨论,写作空间大,只要考生能从某一角度入手,展开论述或记叙便可。

今年是关于智慧的思辨题,前半句说“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强调智慧的不可捉摸性,是一种看不见,但可以感受得到的东西;后半句说:“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它自己的样子。”着重强调“智慧”的可“视”性。前者无形,后者有形,智慧本身就是一组带有思辨性的词语。

此处也是一种暗示,考查学生“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的能力,因此,只要考生能够将“智慧”以具体物象的形式呈现出来便可,记叙文、议论文都比较好些。本人觉得记叙文更好写,只要你能够写出一件富有智慧的小故事便可。而且江苏阅卷人也一再强调记叙文写作的重要性。议论文写作强调说理,很多考生把握不准,议论泛泛,缺乏具体内容,往往不受阅卷人的青睐。 标题范例:

1、微笑是一种智慧 2、智慧树下好乘凉 3、扬智慧之风帆 4、着智慧之华裳 5、漫卷智慧之书 6、舌尖上的智慧 2、作文练习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生旅途中,我们有时会觉得无家可归。但人性的可责之处在于追求永恒的归宿,这种归宿常常隐藏在人的灵魂深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评分标准及标杆文】 一、审题与立意

1. 对“材料作文”的认识

教师解析 实战训练 教师解读

材料是多义的,角度、立意有多种。但考生在“自选”“自定”时不能超越“材料”能指、所指的“固定范围”,不能任意发挥、无边无际。 2. 对本次作文材料的理解

材料为两句话,前一句指出“无家可归”的人生现象,后一句强调追求人生归宿的可贵;如将前后句联系起来看,根据材料作文审题的整体性原则,第一句话中“家”和第二句的“人生归宿”的内涵更为明确,即“精神家园”。整则材料的中心非常明确,即寻找精神家园,让心灵获得慰藉、安顿。

人在困境、彷徨状态中,甚至在安逸状态中,都有可能出现灵魂的空虚、茫然,人的意志会变得消沉,精神会变得萎靡。如何振奋精神、提升斗志?唯有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古往今来,各个领域的杰出人物之所以杰出,并不仅仅因为他们在各自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或地位,而是因为他们足够清醒,能够在困境、彷徨状态中探求自己的精神家园,并为之而奋斗。即便在当今的安逸状态中,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明智的人也会有着寻求精神家园的深思和举动,力避精神的茫然、颓废。一个人如此,一个民族更是如此。 3. 本次作文材料的立意

作文材料从人性的角度命题,但写作时可化抽象为具体。既可写个体人生追寻“精神家园”,也可从“乡村”“文化”“艺术”“民族”等大的角度入手,联系其领域的某个方面,紧扣追求“精神家园”这一核心概念,深入剖析或生动描述,表现某种特定的价值追求,展现正能量。

需要注意的是,材料为结论句,考生的作文不能仅证明此结论的正确,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理性认知,力求在新颖和独特上下功夫,在细腻中挖掘真情,在思辨中显现灼见。

二、判分 1. 判分原则 作文阅卷要公正公平;坚持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原则,注重考查考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要从切题、立意、选材、结构、文体等写作基本能力和语文素养诸方面进行全面衡量,综合量分。

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选定文体的要求。须注意的是,若出现具有个性化文体样式的作文,如杂文、剧本、故事新编等,只要运用恰当,要敢打高分。

2. 判分等级

一类63~70;二类56~62; 三类49~55;四类42~48;五类28~41;六类27分以下。 3. 几点说明

【立意】

①立意偏差,但未完全偏,勉强符合题意,原则上定为四类卷;若语言功夫好,可适度上浮。

②立意从材料的某一词语或某一句话而来,断章取义,偏离材料基本含义。尽管立意不准确,但语言功夫尚可,此类作文原则上定为四类卷及以下。 ③立意与和行文完全与材料无关,此类作文定为五类卷及以下。

【文体】

记叙类文章要形象鲜明、感情真挚,切忌平淡叙事;议论类文章言之有据、辩之有理,切忌泛泛而谈。对于体裁创新,立意准确,语言精当,可适当提高一档,以适应2016年江苏《高考说明(语文)》的要求。

【其他】

①作文评分应坚持兼顾“语文素养”。凡词汇贫乏、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者,凡前言不搭后语、逻辑思路混乱者,凡书写潦草、错别字、病句较多者,一律下浮一个档次;严重者直接判入六类卷。

②如作文达到三基本:立意基本准确,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就

二次升格

迪。文章结构精巧,语言灵动,感情真挚。故判为一类上,70分。

身处茅屋心有歌

我很喜欢周国平先生的一句话:“富人用金钱为自己的肉体铸造了金碧辉煌的家园,然而他们的灵魂却无处安放。”

此言得之。真正的家园绝不是雄伟壮观的建筑,而是灵魂的栖息所。漂泊在外的游客会无家可归,而心有永恒归宿的人却绝不会迷路。

犹记留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杜甫,贬至远地,背井离乡,贫困潦倒,算得上是无家可归了。然而在秋雨凄迷、狂风肆虐中,他却嘶吼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灵魂之声,他的追求,便是那“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高尚情操,肩担天下,心系苍生。身处茅屋心有歌,唱出灵魂深处的声音,唱出追求一世的壮志,穿越千年依旧回声不绝。即使他被贬至天涯海角,他的灵魂早已扎根于历史的书页,寄托一位伟大的诗人对苍生的鞠躬尽瘁,虽死而不已,这便是他永恒的归宿,灵魂的家园。颠沛流离乱不了他生命的脚步,他像巨人,守护在心灵的净土。

不由得感慨,心有追求,才能坚定向前。灵魂得以安放,脚步才不会迷茫。无处可居,便四海为家。秉守一方心灵净土,才是人类应有的追求。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苏轼便是这样。居住的处所终究是肉体的巢穴,斗转星移、时变世迁,终有一日华为土灰。而苏轼内心坚守的纯净、淡泊、雅致、随遇而安却成了他永恒的庇护所,无坚不摧,直至永远,那便是灵魂的力量,是人性的家,始终驻足在你的内心,指引你坦然应对人生百事。一个人确实应该有这样的追求。灵魂的操守会让你永远不会忘记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你永远都不会孤独。正如叹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的文天祥,辗转流离,何谈家园?他又疾呼“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报国献身的感人情怀便是他整个生命的追求。纵他滩头漂泊,洋里流浪,初心不变,他依旧有处停泊,有所栖息。万古留名,化为永恒。

纵使身处茅屋,也可高歌无畏。心有追求,才可让灵魂安身立命。泥砖终会腐朽,心灵的家园却永恒不变,红尘掀起巨浪,也污浊不了你的本心。

[点评]本文以杜甫、苏轼、文天祥的生活际遇和人生感叹揭示他们对精神家园的理解,既关乎现实的家园,又联系精神的家园,构思巧妙,不落窠臼。语言凝练而又兼具抒情意味,显示作者的文化底蕴。但文中对杜甫的叙述、评价不够贴切,故判为一类中,66分。

故乡•故乡人

故乡,一个曾让我无数次心动的词。可如今踏上这故土,望着眼前景,我茫然而无所适从,似无家可归的游子木讷地站在曾松软的泥土上。

风吹打着我的脸,我的思绪被拉回从前。记忆中,耳边不时传来故乡人的吆喝声,即使是烈日高照仍不曾止息片刻。他们的微笑与汗水在阳光下散发着无尽的光芒。每至日中,我总爱跑到河边,与三五头水牛嬉戏玩耍。它们有着灵动的大眼睛,常载着我游来游去。它们摇动我的衣角一缕。时而潜入水中,时而浮出水面与我逗乐。夜未深,母亲便邀请三五邻居,在家前摆上八仙桌,共进晚餐。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享“灯下草虫鸣”的宁静安逸,吟“风吹稻花香”的甜美歌谣,饮一壶“寻常百姓家”的清酒,道一天丰富生活的多姿。记忆中,仿佛故乡就是故乡人永恒的归宿,故乡在,家,便是在的了。

“吧嗒——”一滴雨水滑过我的脸庞,将我拉回现实。我望着面前的四亩三分地被重重的高楼环绕,望着远处升起的不是炊烟袅袅而是浓烟阵阵,望着老家的巷口人影稀疏,墙上的瓦片片斑驳,我的心揪得硬生生地疼。你们,我那熟悉的故乡人,你们哪里去了?我那熟悉的故乡,也许再也不在了。抬起头,一位老人坐在家门口,空洞地望着远方。

我不忍心在踏入故乡深处,我似无家可归的的孩子,在漫无边际的世界渴求灵魂的归宿。 照例又是过年,我随着母亲再回到这片土地。一大早,我便被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吵醒。推窗望去,只见原本冷清的故乡路上是无数探亲回乡的故乡人。他们西装革履,穿着时尚,可脸上的笑容又透着一丝淳朴,一丝厚重。久违的爽朗笑声又传入耳。天还是那样的蓝。 我偷过薄薄的雾气,又看见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我看见平整笔直的水泥路旁的花团锦簇,不禁思绪万千。

是呀,我的故乡人不是忘记这美好的故乡,他们或政界精英、商界大亨,或硕士博导,满腹诗书,或历经苦难,仍未成就。可人这一生的旅途中,定音定调定位,前途充满未知数。你或许会无家可归,可故乡的烙印却像纹身的花纹,一辈子难以磨灭。我亲爱的故乡人,并不是忘记故乡,他们将故乡藏在心中最柔软的角落里,用一颗奋斗创业,闯荡世界的追求的心,将故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故乡,一个让故乡人无数次心动的词……

我看见那坐在家门口的老人笑得那样欣慰,那样甜。

[点评]本文由回忆从前故乡温馨动人的情景而生对现实故乡的失望,再到过年时看到故乡人对故乡的热爱,从而悟出故乡人“将故乡藏在心中最柔软的角落”,超越了为失去故乡而伤感的泛泛之作,立意昂扬。前后文虽有生活情形的对比,但涉及“永恒的归宿”笔墨过少。故判为二类中59分。

永恒的归宿

佛说:“勘破、自在、放下。”

人生旅途中,我们总是马不停蹄地奔往下一个目的地。滚滚红尘中,多少人为名,奔波劳累;为利,辗转反侧。一念起,风生水起;一念落,万劫不复。在追逐名利的路途上,我们似流浪儿一般,一直在路上,觉得无家可归。

勘破这繁华的虚幻,自在地去追寻,放下名与利的浮华。淡泊,往往是人们灵魂深处永恒的归宿。

沿着遍布苔藓的阶梯,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青青草色,与几竿修竹相互映衬。没有富丽唐皇的装饰,没有歌舞升平的欢闹,有的只是那一间陋室,那一架未经修饰的古琴与几本经书。出身于书香门第的他,在官场沉浮,便贬后毅然放下过往的浮华名利,没有丝竹乱耳,亦没有案牍劳形,有的只是与挚友的畅聊,闲情时的几曲琴音和抄写佛经。在无数人历经起伏后依旧决定奋不顾身地追逐时,刘禹锡,他勘破、自在、放下,用淡泊宁静为自己搭建了灵魂深处永恒的归宿,便得“惟吾德馨”经久不息地弥散开来。

南山的轮廓在云雾缭绕下若隐若现。山脚下的那户人家,炊烟袅袅。陶渊明,一生几仕几隐,最终他放弃了一切的荣华富贵。在南山的脚下,筑起道道篱笆,庭前把酒,采菊东篱。闲来无事之时,对月吟诵几首诗。没有了官场的尔虞我诈,没有了官员的阿谀奉承,一个人赏尽南山美景,对山林间鸟雀对话,对清风明月对饮,与菊共赏秋色。陶渊明,他勘破、自在、放下,抛弃了富贵名利,用淡泊闲适为自己筑造了灵魂深处永恒的归宿,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流传后世。

加西亚•马尔克斯曾说:“这世上所有的灿烂,终究都要用寂寞来偿还。” 天地沙鸥,我们微若介子。

每个人都无法逃脱这个浮士绘世界所带给我们的繁华与绚丽。我们在这条路上永不停歇地追逐,遗忘了归宿,觉得无家可归的无依无靠无着落。但人性的可贵之处便在于追求永恒的归宿。

深藏于灵魂深处的那份淡泊,那份闲适,那愿意抛掷名与利的勘破、自在与放下,便是心中永恒的归宿。

[点评]本文紧扣佛家“勘破、自在、放下”的信条,运用抒情化的语言,结合刘禹锡和陶渊明的人生境况阐述了自己对人生归宿的理解,主张用“淡泊宁静”筑造灵魂深处永恒的归宿。但刘禹锡和陶渊明的用例无本质区别,有罗列之嫌,且对佛家语欠必要的阐释。故判为二类中60分。

吾心安处是“故乡”

倦鸟归林,落日归山,人生路上的我们该如何安臵迷惘的自我?不如静心凝神,回到灵魂深处,吾心安处,即是“故乡。”

行走在人生路上,两旁的灯红酒绿,缭乱人眼;遍生的荆棘,阻绊脚步。渐渐地,我们迷失自我,头晕眼花,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原点。前进的道路曲折回环,好似一个迷宫,在我们的迷惘前进中,扰乱头脑,将一切如麻绳一般扭曲扯结,将疲惫的我们如困兽般束缚,再难逃离这苦海。

这时,应静下心来,回到灵魂深处,找到内心的归宿,将浮躁迷惘的头脑唤醒,坚守着本心,重新整理自己,目标明确,一往无前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他将魔幻的虚无繁华结以坚锐的现实,构建出心中的理想王国。他没有因繁华的虚无世界迷失自我,坚守着心中的那份信念,驾着现实的风帆,将魔幻现实主义传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吾心归处,既是归宿。找到内心的归宿,便是为人生定下了目标。行走在人生路上,既已有了目的地,便无所谓风雨,无所谓迷乱。任他世事烦忧,我自是朝着归宿前进。 既然有了远方,那便风雨兼程。风雨之中,柏拉图奋步疾走,奔向心中的“理想国”。钱钟书挑灯夜战,书写下国学新的篇章。

外界的风雨,纵然再大,在既定的心湖中亦是波澜不兴。世事浮沉波上舟。静心、凝神,任他世事烦扰,心台亦一尘不染。心中只有那一个目标,不因外物的影响而有所改变。 既已确定了归宿,那便不要轻易改变,保持灵魂的安宁平和才能给前进中的身躯以更好的指引。正如弘一法师所说:“宁静止水以居心”,心如止水,才能更好地映照出现实,风雨之中,指路的明灯才会经久不灭。“非宁静无以致远。”持一颗宁静的心,去涵养疲惫的身躯,让迷惘中的头脑得以清醒。

静心,凝神,迷惘之时,回到内心,坚定信念,持内心本真,一往无前,吾心安处,即是“故乡”,获得永恒的安宁,达到理想的境地。

[点评]本文结构清晰,语言凝练,扣住题意陈述回到灵魂深处的观点,强调找到内心的归宿便是为人生定下了目标,但并未涉及人生归宿的实质。虽提出为人生定下了目标,要风雨兼程,不要轻易改变,但有套话之嫌。故判为三类中53分。

(四)课堂检测(10分钟)

(五)布臵预习

发放下一节课学案,并提出预习要求。

五、教学反思


相关作文

  • 九年级作文教案作文600字
  • 1 2015-2016学年度第年级 2 红星九年制学校2015-2016学年度第 一 九 语文 3 红星九年制学校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电子备课教学设计 4 5 6 7 8 9 10 红星九年制学校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电子备课教学设计 11 12 13 红星九年制学校 20 ...

  • 2016年古沟中学作文计划作文200字
  • 1 第次 表八 2 第次 表八 3 中学小作文指导教案 第次 表八 4 中学小作文指导教案 年级班 第 表八 5 中学小作文指导教案 年级班 第 表八 6 第次 表八 7 中(小)学大(小)作文指导教案 第次 表八 8 中(小)学大(小)作文指导教案 第次 表八 9 中(小)学大(小)作文指导教案 ...

  • 感受自然作文(教案) 腊山二中-彭建国作文1700字
  • "国培计划(2016)项目县"罗平初中语文"送教下乡"同课异构活动 教案 1 感悟自然 -自然给我们的启迪 腊山二中-彭建国 [学习目标] 1.细致观察,感悟自然: 2.学会从大自然中获取灵感,引发思考,提炼主题的能力,并形成从大自然中获取立意灵感等的写作意识 ...

  • 8爱之链第二课时作文500字
  • 2016-2017学年上学期"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集体备课教案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减轻学生课下负担,打造师生高效课堂. 1 第 8 课/二单元 第 四 节 第二课时 主备人: 满文慧 使用人: 六年级语文组全体教师 审核人: 2016-2017学年上学期"先学后教,当 ...

  • 华舍实验学校四上语文教案作文3800字
  • - 1 - / 123 2016年度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语 文 华舍小学 2016年8月 - 2 - / 123 四上语文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我班 名学生思维相当活跃,个性张扬,学习兴趣比较浓,主动性较强,但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对最基础的知识点不放在眼里„„看来,教学的着眼点不 ...

  • 8三顾茅庐作文800字
  •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段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段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自 研 自 探 同 伴 互 学 交 流 展 示 2.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一起学习的课文就是选自<三国演义>的<三顾茅庐>(板书课题,指导写好"顾" ...

  • 三年级下学期作文教案(全)作文500字
  • 教 案 本 JIAO AN BEN (2016--2017学年度第 二 学期) 学 校 班 级 科 目 姓 名 1 授 课 进 度 表 2 总 第( 1 )课 时 3 4 5 总 第( 2 )课 时 6 7 8 总 第( 3 )课 时 9 10 11 总 第( 4 )课 时 12 13 14 总 第 ...

  • 游戏作文教案作文900字
  • <游戏作文>教案 辉县市胡桥乡南观营小学 刘海秀 2016年4月 个方法教给你.前提是你必须上课用心感受才可以! 二.课程讲解 1.场景描述 师:今天老师要给你们的法宝就是(出示PPT 课件):观察人物要细致:动作.语言.神态,通过这些来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 师: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刚才老师 ...

  • 1地球与经纬网教案1作文200字
  • 2016届高二地理一轮复习必修一集体备课稿 1 课题: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讲 地球仪和经纬网 授课时间: 第 课时 主备人: 教案: 2016届高二地理一轮复习必修一集体备课稿 3 2016届高二地理一轮复习必修一集体备课稿 4

  • 书画展评活动方案作文1500字
  • 蒙小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校园书画暨写作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了进一步规范学生的书写,提高全校师生书画写作水平,加强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推动良好学风的形成.学校决定开展第一届校园书画暨写作展评活动.具体实施如下: 二.展评时间及地点: 1.班级初评时间:5月10日-5月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