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玉不琢"为中国玉文化发展指明方向作文5100字

四年级作文

0引言 中国玉器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成为世界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璀璨夺目,异彩纷呈,这门古老的艺术,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愈加芬芳迷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她,关注她,研究她。

玉文化是在玉器这一特殊载体上蕴含的中华民族的思想和精神,是人类在社会与自然交互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通过玉材的特殊自然属性,寄托和展现人类思想意识、社会伦理和价值形态的一种文化现象。 独山玉,作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玉石,仅在南阳独山产出,以质地温润、色彩丰富著称于世,与和田玉、岫玉和绿松石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玉。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玉文化泰斗杨伯达先生这样叹道:“独玉,独厚,独步,独秀”,是说独山玉为天下美玉,得天独厚,一枝独秀,可以独步天下。

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当今世界的潮流,玉石资源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同样面临着资源枯竭的问题。如何让美丽的玉石资源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世子孙的使用造成影响,已成为政府决策者和玉文化研究者常常思索的一个问题。

“美玉不琢”的理念,是在总结先贤“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理论和面对当前玉石资源枯竭的现实基础上,苦苦思索并且小心翼翼地提出的一个观点,主要提倡对于稀有的、珍贵的美玉原石, 不需要人为

刻意雕琢,就能呈现她本身固有的神韵和美丽。“美玉不琢”理论的提出,不仅为玉石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指明了道路,同时也为中国玉文化的延伸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1古今“美玉不琢”理念探析

1.1“美玉不琢”理念在古代早已出现 玉在古代国人的心目中占据着特殊的位置,人们把玉视为一种神异的物质,认为她有昭示祥瑞、驱除邪恶、有利人生的奇异功能。

“玉不琢,不成器”是中国古代玉文化的特征,也就是说,古人在理论上将“玉”进行了人格化的描述,“石之美有五德者”,赋予了她精神和思想,但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岳紫龙(1979-),男,河南南阳人,南阳师范学院独山玉文化研究中心助教,主要从事玉文化研究。

行动上还是对玉进行了“物质化”“工艺化”和“个性化”的处理,追求造型精美的“玉器”,就是现在,国人对中国玉文化的研究,长期以来也都集中在古玉器方面。

古人在理念上追求的是君子比德于玉,要以玉的“仁、义、智、勇、洁”来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但在生活中追求的却是玉器之精美造型。相对应他们这种“言行不一”的做法,有没有“言行如一”的爱玉者呢?答案是肯定的。

民国唐荣祚在《玉说》中写道,前人有言:“璞也者,未治之玉也。既获之后,雕琢未施,挺自有之天资,抱本来之纯素,不加修饰,自成奇珍”;“美玉皆出于璞,能辩其璞,斯为真知玉矣”。这些喜爱“未治之玉”的前人连玉璞都视若珍宝,更别提美轮美奂的玉之质了。

对于天生艳丽、质地上佳的美玉,唐人韦应物的看法是:乾坤有精神,至宝无文章,雕琢为玉器,一朝真情伤。在他看来,玉这个“精物”,越是自然就越宝贵,不应雕琢成任何“文章”;一旦雕成玉器,就失去了纯洁的天性。他们追求的是玉的自然美、朴素美、内在美。

在人类能将玉石和岩石分别开的那一天起,在芸芸众生追捧精美玉器之时,就有一些真正的“爱玉、赏玉者”藏身一隅,如痴如醉地欣赏着玉石“原汁原味”之美,他们追求的是玉之内蕴,在和玉石进行着心和神的沟通,此为真正的识玉者。

1.2“美玉不琢”的现代理念

杨伯达先生指出中国玉文化的发展,必须要考虑“中国玉文化的时代延伸”问题,没有“延伸”,就没有前进和发展,而玉石资源的存在是“玉文化研究”的物质基础和前进动力;“美玉不琢”是玉石资源最好的保护措施,也是玉文化前进和发展的根本保障和根源所在。

倪国栋先生指出“美玉不琢”应是中国现代玉文化的象征;“美玉不琢”既是保护玉石资源的有效方法,又能保持其“原汁原味”、与现代人追求“返璞归真”的自然美和“原生态”需求相一致,完全符合东西方人的现代审美需求。

“原石珠宝首饰”是“美玉不琢”理念直接和生产相结合的产物。它切合当今世界人类全新的审美意识和情趣,是人类的审美意识向“质朴、自然、归真”方面转化的必然产物;它符合人类文明、符合时代精神、符合人性规律,契合“真实、原创、自然”的三大特点,前景一片光明。

2 “美玉不琢”理念为独山玉的发展指明了新方向 “美玉不琢”的理念,在古人追求“精美玉器”的主流思想挤压下,蜷缩一隅,但它有着旺盛的生命力,犹如被人遗弃墙角的仙人掌,历经风吹雨打,仍顽强生长,直到某一天不经意间,你会惊诧地发现它已经郁郁葱葱,还有几朵小花点缀其间;“美玉不琢”的思想,沉默了几千年,在玉石资源日渐稀缺的今天,终于被大家众星捧月般地隆重请出,焕发出它璀璨的光芒!

做为新时代的国人,应当抵制和摈弃古人那种“伪高雅、伪时尚”的“畸趣”陋习,学会品味和欣赏“石之美者”所蕴含的真、善、美。

作为“质美色润世间稀”的独山玉,同样可以借鉴“美玉不琢”的理念,做到玉石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独山玉文化的时代延伸。

对于独山玉以后的开发利用,笔者以为应当采取下面的措施:

(1)对于独山玉中的上等料,要做到“美玉不琢”,就是保持其本来面目;当然,对于其中的明显瑕疵,也可以适当做些处理。

独山玉品质佳者温润凝腻,天生丽质,颇具灵性,更重要的是她颜色丰富、五彩斑斓、变幻莫测、光彩夺目,有绿、白、酱、紫、红、黄、青、黑等基本色调,以及数十种混合色和过渡色。其绿如翠白、白如凝脂、赤如丹霞、蓝如晴空、五彩缤纷、万象纷呈,独山玉以色多而珍贵、以色多而闻名、以色多而魅力无穷。白天蓝、桃花红、翠绿白、葡萄紫都是独山玉中的佳品,再加上她们润、艳、透,每一块优质的独玉原石无需雕刻,摆在那里本身就是一首无言的诗,一幅立体的画,一首凝固的音乐,一件彩色的雕塑,给人以文化的滋润,视觉的享受,心灵的涤荡、灵魂的震撼!

这样的“美玉”还要琢吗?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美玉也并非无瑕,对于优质独山玉中的一些“亮眼”的暇疵,还是应进行适当的“挖脏”处理,以消除对美的破坏。对于瑕之小者,尽可不必吹毛求疵,高抬贵手,放其通行,反能起到“绿叶衬红花,天然去雕饰”的效果。

(2)对于中档的独玉料,应尽量少琢。

档次在中等的独山玉,其质地、颜色逊于优等料,给人的感觉通常不是那么的抢眼和直接,优等的独玉料,普通人一眼就可将其与常见的石头区别开,而中档料,他们也能区别开,但心里会迟疑,不敢果断的下定论。

中档的独玉料,本身也具备了“美人”的胚子,只是她的美,有些隐含,需要玉石雕刻者给其上上妆,修修眉,妆扮一下,她的美就会凸显,价值就会得到大家的认可。

对于中档独玉料的雕琢,应在保持玉料最大化的基础上进行。要首先从玉料的形状、大小等方面去依势造型,造型的目的是为了烘托石之美、石之质,造型既要多样变化,又要整体统一,多样变化是为了达到丰富耐看的效果,整体统一是为了获得平衡和谐的目的。造型准确,玉料琢去部分就少,保留部分就多,利用率就大。

对中档玉料的使用,还要依色赋形,量料取材,因材施艺。如果能在保持玉料完整性的基础上进行局部雕刻,而不影响整个作品的审美价值,无疑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创艺。

中档玉料是沉睡的美玉,只需玉雕大师轻轻唤醒她们,她们就会如孔雀开屏般,即刻焕发出亮丽的光彩,给人以美的享受。随着社会用玉需求的剧增,玉石资源的日渐耗减,不少中档玉料正逐步进入高档料行列。

(3)对于档次较低的独玉料,要巧用俏色,独辟蹊径,尽量做到物尽其用。

低档次的独玉料,指常见的黑色料、黑白料及其它杂色料,这部分玉料由于本身“相貌不雅”,不容易被世人喜爱和接受。这些“丑小鸭”在普通人眼里看来只比常见的石头好看一些,做摆件时常被做为山、石等陪衬品,放在次要位置,甚或被弃之一隅,甚为可惜。这就需要大师对它们仔细审视,根据它们的特点,进行“手术美容”,展现它们的潜在魅力,实现“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蜕变。

低档玉料,在独山玉中所占比例大,从现在和将来来看,资源相当丰足,应该是玉雕艺人的主要工作对象,并且在这些低档玉料上进行雕刻,剖除了“玉质美”的前提条件,作品美主要集中在工艺上,才能更真实的反映大师们的雕刻技艺。也只有经过玉雕师傅的辛勤努力,赋予她们第二次生命,这些低档次料才能化腐朽为神奇,进入寻常百姓家。

巧用俏色,独辟蹊径,科技创新是开发利用低档次玉料的三个有效途径。

“因材施艺,巧用俏色”,是使一件作品价值连城,流传千秋万代最重要的手段。因而,提升低档次玉料的首选途径,就是巧施俏色。独山玉色彩丰富,为俏色技艺的发挥和运用提供最广阔的平台,低档次的杂色玉料,更要紧紧围绕“俏色”来做文章,如《墨菊》、《卧龙出山》等都是独玉俏色极佳的代表作品;《墨菊》题材类作品中,大师们巧妙利用原料的多色性和各色的大小、各色之间的位置、比例,雕琢出墨色为花苞,浅灰为花瓣,绿白为枝叶,灰褐为根茎。大师们边雕琢、边修改、边构思,情随势转,终至成功。笔者见过多件墨菊,竟无一枝一叶,一花一瓣,一根一茎完全相同者。

不被人看好的黑白料,近几年由于题裁更新,蹊径另辟,日益受到重视,如《妙算》、《乡村旧事》等高水平之作,使玉雕界耳目一新,颇受市场欢迎。获得 “天工杯” 银奖的《妙算》,从艺术角度讲,单调的黑白两色简直被用绝了,人物的头部、双手、烟斗、桌布是自自然然的白,衣服、算盘、茶几是理所当然的黑,两支不同位置摆放的毛笔,被赋予黑白二色。更巧的是,两点不起眼的黑色被那么自然、合情合理地巧用作笔尖上的残墨。黑白两色被设计者运用得出神入化,干净利索。好象每一点颜色都是为这件作品而来,多一点不行,少一点不美。巧的顺理成章,巧的自然流畅,没有丝毫的生硬与牵强,令人拍案叫绝,击掌叫好。一块极普通、极低廉的玉料被设计人员赋予了鲜活的生命,赋予了灵魂,赋予了至高的艺术价值。看来,《妙算》的设计者在设计时真是“妙算”了。

纯黑独玉料制作的手链,每串有15~16个串珠组成,每个“串珠”又有128个刻面,戴在手上,晶光闪烁,显得华贵而大方,这是宝石加工工艺在玉雕作品中的体现,科技创新使其变“废”为宝。

(4)高、中、低档料混生在一起,一般应进行局部雕刻,并且是雕粗留精。

独山玉的颜色鲜艳而复杂,一般在同一块玉料上,白、绿、黑和酱紫等多种颜色并存。当一块玉料上既有人们喜爱的白天蓝等上好料又有黑褐等不受大众欢迎的中低档料时,就需要玉雕大师们“费心颇思量”,看看怎么样才能巧妙地因材施艺,将玉料的最大价值表现出来。原则上说,为了保证玉料最大化被使用,好料部分不去动它,而将心思全都用在“不太光彩”的中低档部分。这样,漂亮部分依然漂亮,不足部分经过大师们的辛苦雕琢,“化腐朽为神奇”,进入漂亮行列,整个作品的美就被完整的放大了。 当然,文中对独山玉料档次的分级,是在参考大众对独玉“首符次德”的基础上,根据人们感官的喜好程度而定的(如表1)。考虑到独山玉本身的多色性及斑杂性,这种标准很难被推广;再者,这种分级不具有绝对性,譬如,在专业书中,都将黑色独玉料划分到低档料范畴内,但随着黑色独玉料价值的充分被开发(例如黑色独玉手链),她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跃升到上档料行列。而一些高档料在不同时期,由于人们的喜好发生变化,也会下降为中低档料,前些年人们很喜爱独玉中的绿白料,而现在绿白料属于中档独玉料。

对独山玉料的分级,笔者认为应分为“已开发玉料”和“待开发玉料”更为恰当。“已开发玉料”是其价值已经被大家公认、充分肯定为“美玉”的那部分独玉,可以少琢甚至不琢;而“待开发玉料”其美丽还没被充分发掘,需要大师们费些心思去唤醒她们沉睡的美。

3. 结束语

“玉不琢,不成器”,“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古人狭隘的思想直到今天仍有很广阔的市场,特别是一些有点名气的玉雕大师,“非美玉不琢”,而众多爱玉者,对“玉质美,雕工精”的作品也是趋之若婺,爱不释手。殊不知,玉和玉器是有区别的,“玉”是无形的思想,“玉器”是有形的物质。“玉”有延展性、创造性、可塑性,是天生天长的、自然的,更能激发无数人的想像力和创造力,“玉器”没有再创造性,只有工艺性,只能代表少数或几个人的思想和喜好,有局限性。

雕刻大军应转向对中低档独玉的开发利用上来,特别是低档玉料“先天发育不足”,很需要后天人工雕琢来弥补这些缺陷,提升她们的价值。

独玉爱好者,要学会用不同的审美观念来欣赏玉之美。对于高档玉料,要欣赏玉石原石之美,要体味蕴含其中的玉的品德和理念;对于中下档玉料,可适当注意其雕工之美。

美玉不琢,既给人“原生态”的美的享受,又使其数量不断累积;低档独玉数量大而不够美,通过雕工提升其美学价值。

采取不同的对策,使独山玉资源可持续发展,功在当今,利在后代。

0引言 中国玉器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成为世界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璀璨夺目,异彩纷呈,这门古老的艺术,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愈加芬芳迷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她,关注她,研究她。

玉文化是在玉器这一特殊载体上蕴含的中华民族的思想和精神,是人类在社会与自然交互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通过玉材的特殊自然属性,寄托和展现人类思想意识、社会伦理和价值形态的一种文化现象。 独山玉,作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玉石,仅在南阳独山产出,以质地温润、色彩丰富著称于世,与和田玉、岫玉和绿松石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玉。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玉文化泰斗杨伯达先生这样叹道:“独玉,独厚,独步,独秀”,是说独山玉为天下美玉,得天独厚,一枝独秀,可以独步天下。

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当今世界的潮流,玉石资源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同样面临着资源枯竭的问题。如何让美丽的玉石资源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世子孙的使用造成影响,已成为政府决策者和玉文化研究者常常思索的一个问题。

“美玉不琢”的理念,是在总结先贤“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理论和面对当前玉石资源枯竭的现实基础上,苦苦思索并且小心翼翼地提出的一个观点,主要提倡对于稀有的、珍贵的美玉原石, 不需要人为

刻意雕琢,就能呈现她本身固有的神韵和美丽。“美玉不琢”理论的提出,不仅为玉石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指明了道路,同时也为中国玉文化的延伸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1古今“美玉不琢”理念探析

1.1“美玉不琢”理念在古代早已出现 玉在古代国人的心目中占据着特殊的位置,人们把玉视为一种神异的物质,认为她有昭示祥瑞、驱除邪恶、有利人生的奇异功能。

“玉不琢,不成器”是中国古代玉文化的特征,也就是说,古人在理论上将“玉”进行了人格化的描述,“石之美有五德者”,赋予了她精神和思想,但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岳紫龙(1979-),男,河南南阳人,南阳师范学院独山玉文化研究中心助教,主要从事玉文化研究。

行动上还是对玉进行了“物质化”“工艺化”和“个性化”的处理,追求造型精美的“玉器”,就是现在,国人对中国玉文化的研究,长期以来也都集中在古玉器方面。

古人在理念上追求的是君子比德于玉,要以玉的“仁、义、智、勇、洁”来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但在生活中追求的却是玉器之精美造型。相对应他们这种“言行不一”的做法,有没有“言行如一”的爱玉者呢?答案是肯定的。

民国唐荣祚在《玉说》中写道,前人有言:“璞也者,未治之玉也。既获之后,雕琢未施,挺自有之天资,抱本来之纯素,不加修饰,自成奇珍”;“美玉皆出于璞,能辩其璞,斯为真知玉矣”。这些喜爱“未治之玉”的前人连玉璞都视若珍宝,更别提美轮美奂的玉之质了。

对于天生艳丽、质地上佳的美玉,唐人韦应物的看法是:乾坤有精神,至宝无文章,雕琢为玉器,一朝真情伤。在他看来,玉这个“精物”,越是自然就越宝贵,不应雕琢成任何“文章”;一旦雕成玉器,就失去了纯洁的天性。他们追求的是玉的自然美、朴素美、内在美。

在人类能将玉石和岩石分别开的那一天起,在芸芸众生追捧精美玉器之时,就有一些真正的“爱玉、赏玉者”藏身一隅,如痴如醉地欣赏着玉石“原汁原味”之美,他们追求的是玉之内蕴,在和玉石进行着心和神的沟通,此为真正的识玉者。

1.2“美玉不琢”的现代理念

杨伯达先生指出中国玉文化的发展,必须要考虑“中国玉文化的时代延伸”问题,没有“延伸”,就没有前进和发展,而玉石资源的存在是“玉文化研究”的物质基础和前进动力;“美玉不琢”是玉石资源最好的保护措施,也是玉文化前进和发展的根本保障和根源所在。

倪国栋先生指出“美玉不琢”应是中国现代玉文化的象征;“美玉不琢”既是保护玉石资源的有效方法,又能保持其“原汁原味”、与现代人追求“返璞归真”的自然美和“原生态”需求相一致,完全符合东西方人的现代审美需求。

“原石珠宝首饰”是“美玉不琢”理念直接和生产相结合的产物。它切合当今世界人类全新的审美意识和情趣,是人类的审美意识向“质朴、自然、归真”方面转化的必然产物;它符合人类文明、符合时代精神、符合人性规律,契合“真实、原创、自然”的三大特点,前景一片光明。

2 “美玉不琢”理念为独山玉的发展指明了新方向 “美玉不琢”的理念,在古人追求“精美玉器”的主流思想挤压下,蜷缩一隅,但它有着旺盛的生命力,犹如被人遗弃墙角的仙人掌,历经风吹雨打,仍顽强生长,直到某一天不经意间,你会惊诧地发现它已经郁郁葱葱,还有几朵小花点缀其间;“美玉不琢”的思想,沉默了几千年,在玉石资源日渐稀缺的今天,终于被大家众星捧月般地隆重请出,焕发出它璀璨的光芒!

做为新时代的国人,应当抵制和摈弃古人那种“伪高雅、伪时尚”的“畸趣”陋习,学会品味和欣赏“石之美者”所蕴含的真、善、美。

作为“质美色润世间稀”的独山玉,同样可以借鉴“美玉不琢”的理念,做到玉石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独山玉文化的时代延伸。

对于独山玉以后的开发利用,笔者以为应当采取下面的措施:

(1)对于独山玉中的上等料,要做到“美玉不琢”,就是保持其本来面目;当然,对于其中的明显瑕疵,也可以适当做些处理。

独山玉品质佳者温润凝腻,天生丽质,颇具灵性,更重要的是她颜色丰富、五彩斑斓、变幻莫测、光彩夺目,有绿、白、酱、紫、红、黄、青、黑等基本色调,以及数十种混合色和过渡色。其绿如翠白、白如凝脂、赤如丹霞、蓝如晴空、五彩缤纷、万象纷呈,独山玉以色多而珍贵、以色多而闻名、以色多而魅力无穷。白天蓝、桃花红、翠绿白、葡萄紫都是独山玉中的佳品,再加上她们润、艳、透,每一块优质的独玉原石无需雕刻,摆在那里本身就是一首无言的诗,一幅立体的画,一首凝固的音乐,一件彩色的雕塑,给人以文化的滋润,视觉的享受,心灵的涤荡、灵魂的震撼!

这样的“美玉”还要琢吗?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美玉也并非无瑕,对于优质独山玉中的一些“亮眼”的暇疵,还是应进行适当的“挖脏”处理,以消除对美的破坏。对于瑕之小者,尽可不必吹毛求疵,高抬贵手,放其通行,反能起到“绿叶衬红花,天然去雕饰”的效果。

(2)对于中档的独玉料,应尽量少琢。

档次在中等的独山玉,其质地、颜色逊于优等料,给人的感觉通常不是那么的抢眼和直接,优等的独玉料,普通人一眼就可将其与常见的石头区别开,而中档料,他们也能区别开,但心里会迟疑,不敢果断的下定论。

中档的独玉料,本身也具备了“美人”的胚子,只是她的美,有些隐含,需要玉石雕刻者给其上上妆,修修眉,妆扮一下,她的美就会凸显,价值就会得到大家的认可。

对于中档独玉料的雕琢,应在保持玉料最大化的基础上进行。要首先从玉料的形状、大小等方面去依势造型,造型的目的是为了烘托石之美、石之质,造型既要多样变化,又要整体统一,多样变化是为了达到丰富耐看的效果,整体统一是为了获得平衡和谐的目的。造型准确,玉料琢去部分就少,保留部分就多,利用率就大。

对中档玉料的使用,还要依色赋形,量料取材,因材施艺。如果能在保持玉料完整性的基础上进行局部雕刻,而不影响整个作品的审美价值,无疑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创艺。

中档玉料是沉睡的美玉,只需玉雕大师轻轻唤醒她们,她们就会如孔雀开屏般,即刻焕发出亮丽的光彩,给人以美的享受。随着社会用玉需求的剧增,玉石资源的日渐耗减,不少中档玉料正逐步进入高档料行列。

(3)对于档次较低的独玉料,要巧用俏色,独辟蹊径,尽量做到物尽其用。

低档次的独玉料,指常见的黑色料、黑白料及其它杂色料,这部分玉料由于本身“相貌不雅”,不容易被世人喜爱和接受。这些“丑小鸭”在普通人眼里看来只比常见的石头好看一些,做摆件时常被做为山、石等陪衬品,放在次要位置,甚或被弃之一隅,甚为可惜。这就需要大师对它们仔细审视,根据它们的特点,进行“手术美容”,展现它们的潜在魅力,实现“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蜕变。

低档玉料,在独山玉中所占比例大,从现在和将来来看,资源相当丰足,应该是玉雕艺人的主要工作对象,并且在这些低档玉料上进行雕刻,剖除了“玉质美”的前提条件,作品美主要集中在工艺上,才能更真实的反映大师们的雕刻技艺。也只有经过玉雕师傅的辛勤努力,赋予她们第二次生命,这些低档次料才能化腐朽为神奇,进入寻常百姓家。

巧用俏色,独辟蹊径,科技创新是开发利用低档次玉料的三个有效途径。

“因材施艺,巧用俏色”,是使一件作品价值连城,流传千秋万代最重要的手段。因而,提升低档次玉料的首选途径,就是巧施俏色。独山玉色彩丰富,为俏色技艺的发挥和运用提供最广阔的平台,低档次的杂色玉料,更要紧紧围绕“俏色”来做文章,如《墨菊》、《卧龙出山》等都是独玉俏色极佳的代表作品;《墨菊》题材类作品中,大师们巧妙利用原料的多色性和各色的大小、各色之间的位置、比例,雕琢出墨色为花苞,浅灰为花瓣,绿白为枝叶,灰褐为根茎。大师们边雕琢、边修改、边构思,情随势转,终至成功。笔者见过多件墨菊,竟无一枝一叶,一花一瓣,一根一茎完全相同者。

不被人看好的黑白料,近几年由于题裁更新,蹊径另辟,日益受到重视,如《妙算》、《乡村旧事》等高水平之作,使玉雕界耳目一新,颇受市场欢迎。获得 “天工杯” 银奖的《妙算》,从艺术角度讲,单调的黑白两色简直被用绝了,人物的头部、双手、烟斗、桌布是自自然然的白,衣服、算盘、茶几是理所当然的黑,两支不同位置摆放的毛笔,被赋予黑白二色。更巧的是,两点不起眼的黑色被那么自然、合情合理地巧用作笔尖上的残墨。黑白两色被设计者运用得出神入化,干净利索。好象每一点颜色都是为这件作品而来,多一点不行,少一点不美。巧的顺理成章,巧的自然流畅,没有丝毫的生硬与牵强,令人拍案叫绝,击掌叫好。一块极普通、极低廉的玉料被设计人员赋予了鲜活的生命,赋予了灵魂,赋予了至高的艺术价值。看来,《妙算》的设计者在设计时真是“妙算”了。

纯黑独玉料制作的手链,每串有15~16个串珠组成,每个“串珠”又有128个刻面,戴在手上,晶光闪烁,显得华贵而大方,这是宝石加工工艺在玉雕作品中的体现,科技创新使其变“废”为宝。

(4)高、中、低档料混生在一起,一般应进行局部雕刻,并且是雕粗留精。

独山玉的颜色鲜艳而复杂,一般在同一块玉料上,白、绿、黑和酱紫等多种颜色并存。当一块玉料上既有人们喜爱的白天蓝等上好料又有黑褐等不受大众欢迎的中低档料时,就需要玉雕大师们“费心颇思量”,看看怎么样才能巧妙地因材施艺,将玉料的最大价值表现出来。原则上说,为了保证玉料最大化被使用,好料部分不去动它,而将心思全都用在“不太光彩”的中低档部分。这样,漂亮部分依然漂亮,不足部分经过大师们的辛苦雕琢,“化腐朽为神奇”,进入漂亮行列,整个作品的美就被完整的放大了。 当然,文中对独山玉料档次的分级,是在参考大众对独玉“首符次德”的基础上,根据人们感官的喜好程度而定的(如表1)。考虑到独山玉本身的多色性及斑杂性,这种标准很难被推广;再者,这种分级不具有绝对性,譬如,在专业书中,都将黑色独玉料划分到低档料范畴内,但随着黑色独玉料价值的充分被开发(例如黑色独玉手链),她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跃升到上档料行列。而一些高档料在不同时期,由于人们的喜好发生变化,也会下降为中低档料,前些年人们很喜爱独玉中的绿白料,而现在绿白料属于中档独玉料。

对独山玉料的分级,笔者认为应分为“已开发玉料”和“待开发玉料”更为恰当。“已开发玉料”是其价值已经被大家公认、充分肯定为“美玉”的那部分独玉,可以少琢甚至不琢;而“待开发玉料”其美丽还没被充分发掘,需要大师们费些心思去唤醒她们沉睡的美。

3. 结束语

“玉不琢,不成器”,“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古人狭隘的思想直到今天仍有很广阔的市场,特别是一些有点名气的玉雕大师,“非美玉不琢”,而众多爱玉者,对“玉质美,雕工精”的作品也是趋之若婺,爱不释手。殊不知,玉和玉器是有区别的,“玉”是无形的思想,“玉器”是有形的物质。“玉”有延展性、创造性、可塑性,是天生天长的、自然的,更能激发无数人的想像力和创造力,“玉器”没有再创造性,只有工艺性,只能代表少数或几个人的思想和喜好,有局限性。

雕刻大军应转向对中低档独玉的开发利用上来,特别是低档玉料“先天发育不足”,很需要后天人工雕琢来弥补这些缺陷,提升她们的价值。

独玉爱好者,要学会用不同的审美观念来欣赏玉之美。对于高档玉料,要欣赏玉石原石之美,要体味蕴含其中的玉的品德和理念;对于中下档玉料,可适当注意其雕工之美。

美玉不琢,既给人“原生态”的美的享受,又使其数量不断累积;低档独玉数量大而不够美,通过雕工提升其美学价值。

采取不同的对策,使独山玉资源可持续发展,功在当今,利在后代。


相关作文

  • 国学经典征文作文6000字
  • 国学经典征文一:漫步国学乐园 时至大学,空闲时间骤多,也终于有时间读几本自己喜欢的书,年轻人,或许开始爱看网络小说,但渐渐的我发现与那些" 垃圾食品" 相比,国学经典才是最有营养的大餐. 透过国学经典,我感悟到的是足以震撼心灵的中华民族精神.没有了中华民族精神,我们也就失去了精神 ...

  • 颂歌献给党作文300字
  • 29届奥运会在北京拉开序幕时:当"神州七号'"遨游太空时.我们知道,我们骄傲,我们自豪.在共产党的带领下,一条沉睡已久的巨龙将会慢慢苏醒. 今天,回顾历史,回顾昨天,回顾伟大共产党的成就.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共产党也从五十几名的党员发展到今天拥有千 ...

  • 国学经典伴我成长作文1000字
  • 小编导语:这是国学经典伴我成长作文,国学经典是我们第一个人都应该学习的,小编整理了关于国学伴我成长的作文与同学们分享,更多关于国学经典伴我成长作文尽在百度攻略.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自幼在我心中牢牢扎根.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领略了古诗词的魅力,&q ...

  • 玉雕--玉不琢不成器作文2900字
  • 藤雅魔法梳 www.jswg.net 防爆电加热管 电热辐射管 导热油加热器 www.njyfdr.com 南京汽车过户 www.njghgs.com 橱柜加盟 www.Haimoni.com 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商周时期 ,制玉成为一种专业,玉器成了礼仪用具和装饰佩件.玉石历来被人们当 ...

  • 玉不琢,不成器"作文10900字
  • 玉不琢,不成器" ‚玉不琢,不成器‛,正如唐太宗所说:‚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经良工雕琢,与瓦砾无别.‛玉器的雕刻艺术是以玉质美为基础的,玉器一定要烘托玉之本质,这是产生玉器艺术的决定条件.而且,玉器雕刻发挥玉之本质特点越显著,就越有欣赏价值.然而,翡翠作为艺术品,又应该怎么来欣赏呢?艺 ...

  • 百家讲坛之解读[三字经]观后感作文700字
  • 以前我都是不看百家讲坛的,时间太晚了.因为历史老师让我们去看,我就在网上挑了一期<三字经>解读去看看,这个我还是挺感兴趣的.也因为看了这期的百家讲坛,我才真正认识了<三字经>. <三字经>和<百家姓><千字文>共称三百千.而三字经用&quo ...

  • 邮票上的海丝文化作文700字
  • 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它古时称为刺桐城,有着爱拼敢赢的泉州人民,还有着泉州人民引以为豪的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的港口--刺桐港.郑和在此下西洋,泉州这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辉煌的海丝文化在这里扬帆起航.而一张张小小的邮票,也包含了这璀璨的海丝文化,现在,让我们翻开这琳琅满目的集邮册,去体验那邮票上的海丝 ...

  • 公务员入党申请书作文1900字
  • 敬爱的党组织: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 ...

  • 我的梦作文600字
  • 我的梦 章缝镇高坊小学 六年级一班 曹金金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想,是它给了我们生活的动力,是它让我们知道前进的方向. 不但我们有梦想,中国也有梦想,那就是"中国梦"国家的梦想源于"中国梦"我国从建国以来,六十多年过去了,就是因为有中国梦的号召,所以中国有了巨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