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作文4700字

初三作文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练习默读,学会条理清晰地复述文章;

2、品味课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探究“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3、领悟在面对困难时化难为易的生活哲理。

二、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课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探究“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2、领悟在面对困难时化难为易的生活哲理。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由小学过渡到中学,对语文的学习缺乏方法的指导。理解能力较差,口头表达的能力较薄弱,但学习主动性较强,有积极的参与课堂的热情,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四、教学方法

点拨法;引导法

五、教学环节

(一)故事导入(2分钟)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名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的情景。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只要起飞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只要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当他飞跃过荷兰、德国时,就不断地告诫自己,这并不难。当他出色地完成任务,接受盟军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个人是谁?

(二)作家简介(1分钟)

作家档案——莫顿·亨特:他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

(三)整体感知(5分钟)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板书课题)。大家想想,这个题目是文中谁说的一句话? 答:(齐)父亲。

师:对!那是父亲对谁说的呢? 答:(齐)对儿子说的。

师:父亲在什么情况下对儿子说的这句话?

答:当儿子在半山腰,即不能上又不能下的时候,父亲对儿子说:走一步,再走一步!

师:有认真预习课文!但是我们觉得这个故事就这样说出来,好像有很多东西没有交代清楚? 答: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师: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谁能完整的给大家讲讲本文的故事?

答:57年前的7月,费城,天气很闷热,我与小朋友们想爬到山上凉快,可是,由于我的身体比较瘦弱,胆子也比较小,当我爬到半山腰的时候,他们却已经到了山顶,并且准备回家了。后来他们把我留在了那里。当我一个人在恐惧与哭泣的时候,父亲来了,他要我走一步,再走一步,最后,在父亲的指导下,我终于脱险。

师:文章除了这个故事之外,还写了什么?

答:还写了由这件事得到的感悟。

师:全文由被困悬崖、父助脱险、人生感悟三个部分。(接力完成)

(冒险——遇险——脱险)(一句话概括:讲的是“我”小时候在一座悬崖上发生的故事以及从中学到的影响“我”一生的经验。)

师:他们说的很好!同学们,刚才老师教你们就是“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具体运用!如果,老师

一开始说,要大家复述课文,很多同学可能不会这样熟练地说出。现在,这么长的一篇文章,老师利用文中父亲教儿子的方法,一步步分解,最后完成。多么容易啊!在复述故事的时候,我们就要这样,先抓主要的人物与事件,再配上时间地点等具体的东西。大家完成的很好,我们感谢作者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好的“化整为零”的好方法!

(四)心理描写赏析(20分钟)

1. 赏析爬山过程中恐惧的心理描写(10分钟)

师:通过刚才的故事复述,我们可以看出整个故事是按冒险——遇险——脱险的顺序发展的, 那我们再来看看,由遇险到脱险,男孩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呢?

答:他经历由胆怯(恐惧)到自信的心理变化过程。

表现男孩内心最恐惧的心情是哪些语句?(学生思考、讨论,组织语言。)

我往下看,感到阵阵晕眩;一股无名的力量好像正在逼迫我掉下去。我紧贴在一块岩石上,感觉天旋地转。我想掉头回去,但我知道我绝对回不去了。这太远,也太危险了;在悬崖的中途,我会逐渐感到虚弱、无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但是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我肯定上不去。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 师:请同学们朗读第一句话。(生朗读,语气平淡。)

师:我们再读这句话。(生朗读,重读了“绝对”) “绝对”是什么意思?

答:“绝对”是完全的意思。

师:后来的事实证明,他是能爬下去的。为什么这时他说“绝对”没法爬下去?这不是言行不一,前后矛盾么?

答:这说明当时他内心非常恐惧,就绝望地认为自己没法下去了。

师:这句话中,还有哪个词也能表现他的“绝望”?我们再次朗读这句悬崖边的“遗言”。 (学生朗读,“绝对”、“会”两个词)

师:同学们体会得很好。我们朗读下一句:但是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我肯定上不去。

(学生朗读,三个“更”字。)

师:这是一个恐惧的人的内心独白啊。

(板书:内心独白)

师: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

我们把这一句,与第8段的“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做个比较,这两句话都写到自己听到的内容,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师:“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这里为什么不说“听到我在啜泣”呢?

答:他很纳闷儿/他很害怕。

师:害怕到了什么地步?

答:他出现了幻觉。

师:刚才还能听到自己心跳,现在都不知道是谁在哭了。害怕到一定程度,就出现了幻觉。我们做个对比,显然当男孩独自呆在悬崖上时,内心害怕的感觉更强烈了。同时,大家在比较的过程中,还发现了心理描写的另一种方法,就是幻觉描写法。(板书:幻觉描写)我们继续往下读,看有什么新发现?

答:(齐读)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周围一片寂静,我趴在岩石上,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一动也不动,甚至无法思考怎样下去,安全地回家。

师:这一段有没有表现他恐惧的词语。

答:“麻木”,写出他吓坏了,不能动弹了/“寂静!”

师:你有没有在寂静的环境中有过害怕的感觉?谁来分享一下自己的体验。

答:自由回答

师:文章写寂静的环境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能衬托“我”恐惧的心情。我们又发现了心理描写的一种方法:景物衬托法。

(板书:景物衬托)

师:我们再读这一段,还能发现什么?

答:趴?

师:“趴”是怎样的状态?

答:“趴”就是趴在那里,一动不动。可见,我此时内心的恐惧。

师:我们从上文里找一找,之前他是趴着的么?(教师重读“趴”,意在提醒学生,与前文做个比较。) 答:之前他是“扒、踩”的,尽管“心惊肉跳”还知道往里“紧贴”,说明此时他有点害怕,但还没到恐惧的程度。

师:从“扒、踩、紧贴”到“趴”,可以看到作者由害怕到恐惧的心情变化。这里运用了动作暗示法。 (板书:动作暗示)

师:我们梳理一下男孩的心理变化,一开始犹豫,爬到小山道时害怕起来,等到朋友们都离开了,自己一个人留在山上内心充满了恐惧的心情。由此可见,文章在表现恐惧心情时,是逐层铺垫,步步加深的。我们再回想一下,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把男孩的心理变化表现出来的呢?

答:他用了内心独白、幻觉描写、动作暗示、景物衬托的方法表现出了男孩的心理变化。

2. 赏析下山过程中自信的心理描写。(10分钟)

师:后来,男孩下山了,他的恐惧感消失了吗?

答:是的,“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从这句话能看得出恐惧感已经完全消失了。

师:从恐惧到产生巨大的成就感,是一下子完成的吗?我们细细地读课文,一点点地去找。

答:我找到了一句话:“这看起来我能做到。”从“看起来”这个词,能读出在父亲的指引下“我”开始有了一点点信心。

师:这一点,你还能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来?

答:(朗读)“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我从“移”这个动词能读出来。刚才他只能伏在悬崖上一动不动,现在能移动一点,这说明他有了一点点信心了。

师:刚才同学们从几个动词中,发现男孩信心从无到有,而且在逐渐增强。你还能从哪些语句中发现这一点?

答:(朗读)“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师:这句话是对谁说的?

答:是对他自己说的啊。我从男孩的这句内心独白中,能读出他已经信心满满了,刚才的恐惧感已经完全消失了。

师:我们再次梳理男孩的心理变化过程:当他到达恐惧的顶点时,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尝试着有了一小步,渐渐地有了信心,当他最终走下悬崖时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

(板书:尝试——自信——成就感)

师:在父亲的鼓励下,“我”走一步,再走一步,终于走下了峭壁。对“我”来说,该是怎样的一种欢欣鼓舞啊。每一步,都踏碎了“不要冒险”的训诫;每一步,都响着“我能行”的回音。每一步都是对过去的告别,每一步都是对未来的信心。当他终于踩在了崖下的岩石上,投人父亲强壮的手臂中的时候,他必然在一阵虚脱的啜泣之后,产生一阵巨大的成就感,从此走向精神的强健——尽管他的身体暂时有可能仍然是孱弱的,但精神却从此站立起来。

(五)启示感悟(5分钟)

跟莫顿·亨特学“走一步,再走一步”

师: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

答:自由回答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句话点明了中心。

师:我们再来回看开始的那个飞行员的故事,你能也给它加个题目吗?

答:《飞一程,再飞一程》吧。

师:自从上初中以来,有的同学每到做作业时,就手忙脚乱,丢三落四。如果今天语数外老师都布置了作业,你怎么办呢?

答:我会把作业内容标上序号,完成一项,划掉一项。

师:看来你跟莫顿·亨特老师学得很好啊。我们怎么来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呢? 答: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我们跟莫顿·亨特学会了做事情要“走一步,再走一步”。

师:你还有哪些收获?

答:这么一件小事,如果我来写的话,写几百字就无话可说了,可是莫顿·亨特却写了1300多字呢。 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在给中学生朋友做讲座时,曾提出过一个词:折腾,也就是说一定要写得曲折。

答:文章按照男孩的心理变化,依次写了无聊、犹豫、害怕、恐惧、尝试、自信、成就感等不同的心理感受。真够“折腾”的!

师:大家注意到没有?结尾还有一“折腾”,请你找出来。

答:这个时候,再回头看,就会对自己走过的这段漫漫长路感到惊讶和骄傲。

(板书:惊讶、骄傲)

师:令“我”惊讶和骄傲,不仅仅是爬悬崖这一件小事了,还针对什么事?

答:“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这句话中的“屡次”,表明在很多事情中,我都用到了“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方法,并且取得了成功。

师:文章层层铺垫,让男孩一步步地走入绝境,然后绝处逢生,最后由点到面,升华主题。 生:这篇文章给我第二个启示:写事情也要“走一步,再走一步”。

师:这节课同学们边读边想,发现了四种心理描写的方法:内心独白、景物衬托、动作暗示和幻觉描写等。希望更多的同学在日记作文里尝试使用这些心理描写的方法,必然会使你的作文鲜活生动起来。这应该是我们向莫顿·亨特学习的第三招:想事情“走一步,再走一步”。

(六)拓展延伸(2分钟)

走一步, 再走一步

佚名

溪流再走一步是江河, 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 走一步, 再走一步, 天地就将不一样; 深秋走一步是寒冬, 寒冬再走一步就是春天.

挫折走一步或许还是失败, 失败再走一步可能就是成功;

咫尺天涯路,

第一步往往很难迈出.

于是就没了下一步,

于是就没了路„„

路尽天绝处,

不妨尝试再走一步.

万水千山,

只源于最初的那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练习默读,学会条理清晰地复述文章;

2、品味课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探究“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3、领悟在面对困难时化难为易的生活哲理。

二、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课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探究“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2、领悟在面对困难时化难为易的生活哲理。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由小学过渡到中学,对语文的学习缺乏方法的指导。理解能力较差,口头表达的能力较薄弱,但学习主动性较强,有积极的参与课堂的热情,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四、教学方法

点拨法;引导法

五、教学环节

(一)故事导入(2分钟)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名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的情景。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只要起飞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只要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当他飞跃过荷兰、德国时,就不断地告诫自己,这并不难。当他出色地完成任务,接受盟军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个人是谁?

(二)作家简介(1分钟)

作家档案——莫顿·亨特:他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

(三)整体感知(5分钟)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板书课题)。大家想想,这个题目是文中谁说的一句话? 答:(齐)父亲。

师:对!那是父亲对谁说的呢? 答:(齐)对儿子说的。

师:父亲在什么情况下对儿子说的这句话?

答:当儿子在半山腰,即不能上又不能下的时候,父亲对儿子说:走一步,再走一步!

师:有认真预习课文!但是我们觉得这个故事就这样说出来,好像有很多东西没有交代清楚? 答: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师: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谁能完整的给大家讲讲本文的故事?

答:57年前的7月,费城,天气很闷热,我与小朋友们想爬到山上凉快,可是,由于我的身体比较瘦弱,胆子也比较小,当我爬到半山腰的时候,他们却已经到了山顶,并且准备回家了。后来他们把我留在了那里。当我一个人在恐惧与哭泣的时候,父亲来了,他要我走一步,再走一步,最后,在父亲的指导下,我终于脱险。

师:文章除了这个故事之外,还写了什么?

答:还写了由这件事得到的感悟。

师:全文由被困悬崖、父助脱险、人生感悟三个部分。(接力完成)

(冒险——遇险——脱险)(一句话概括:讲的是“我”小时候在一座悬崖上发生的故事以及从中学到的影响“我”一生的经验。)

师:他们说的很好!同学们,刚才老师教你们就是“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具体运用!如果,老师

一开始说,要大家复述课文,很多同学可能不会这样熟练地说出。现在,这么长的一篇文章,老师利用文中父亲教儿子的方法,一步步分解,最后完成。多么容易啊!在复述故事的时候,我们就要这样,先抓主要的人物与事件,再配上时间地点等具体的东西。大家完成的很好,我们感谢作者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好的“化整为零”的好方法!

(四)心理描写赏析(20分钟)

1. 赏析爬山过程中恐惧的心理描写(10分钟)

师:通过刚才的故事复述,我们可以看出整个故事是按冒险——遇险——脱险的顺序发展的, 那我们再来看看,由遇险到脱险,男孩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呢?

答:他经历由胆怯(恐惧)到自信的心理变化过程。

表现男孩内心最恐惧的心情是哪些语句?(学生思考、讨论,组织语言。)

我往下看,感到阵阵晕眩;一股无名的力量好像正在逼迫我掉下去。我紧贴在一块岩石上,感觉天旋地转。我想掉头回去,但我知道我绝对回不去了。这太远,也太危险了;在悬崖的中途,我会逐渐感到虚弱、无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但是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我肯定上不去。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 师:请同学们朗读第一句话。(生朗读,语气平淡。)

师:我们再读这句话。(生朗读,重读了“绝对”) “绝对”是什么意思?

答:“绝对”是完全的意思。

师:后来的事实证明,他是能爬下去的。为什么这时他说“绝对”没法爬下去?这不是言行不一,前后矛盾么?

答:这说明当时他内心非常恐惧,就绝望地认为自己没法下去了。

师:这句话中,还有哪个词也能表现他的“绝望”?我们再次朗读这句悬崖边的“遗言”。 (学生朗读,“绝对”、“会”两个词)

师:同学们体会得很好。我们朗读下一句:但是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我肯定上不去。

(学生朗读,三个“更”字。)

师:这是一个恐惧的人的内心独白啊。

(板书:内心独白)

师: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

我们把这一句,与第8段的“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做个比较,这两句话都写到自己听到的内容,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师:“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这里为什么不说“听到我在啜泣”呢?

答:他很纳闷儿/他很害怕。

师:害怕到了什么地步?

答:他出现了幻觉。

师:刚才还能听到自己心跳,现在都不知道是谁在哭了。害怕到一定程度,就出现了幻觉。我们做个对比,显然当男孩独自呆在悬崖上时,内心害怕的感觉更强烈了。同时,大家在比较的过程中,还发现了心理描写的另一种方法,就是幻觉描写法。(板书:幻觉描写)我们继续往下读,看有什么新发现?

答:(齐读)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周围一片寂静,我趴在岩石上,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一动也不动,甚至无法思考怎样下去,安全地回家。

师:这一段有没有表现他恐惧的词语。

答:“麻木”,写出他吓坏了,不能动弹了/“寂静!”

师:你有没有在寂静的环境中有过害怕的感觉?谁来分享一下自己的体验。

答:自由回答

师:文章写寂静的环境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能衬托“我”恐惧的心情。我们又发现了心理描写的一种方法:景物衬托法。

(板书:景物衬托)

师:我们再读这一段,还能发现什么?

答:趴?

师:“趴”是怎样的状态?

答:“趴”就是趴在那里,一动不动。可见,我此时内心的恐惧。

师:我们从上文里找一找,之前他是趴着的么?(教师重读“趴”,意在提醒学生,与前文做个比较。) 答:之前他是“扒、踩”的,尽管“心惊肉跳”还知道往里“紧贴”,说明此时他有点害怕,但还没到恐惧的程度。

师:从“扒、踩、紧贴”到“趴”,可以看到作者由害怕到恐惧的心情变化。这里运用了动作暗示法。 (板书:动作暗示)

师:我们梳理一下男孩的心理变化,一开始犹豫,爬到小山道时害怕起来,等到朋友们都离开了,自己一个人留在山上内心充满了恐惧的心情。由此可见,文章在表现恐惧心情时,是逐层铺垫,步步加深的。我们再回想一下,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把男孩的心理变化表现出来的呢?

答:他用了内心独白、幻觉描写、动作暗示、景物衬托的方法表现出了男孩的心理变化。

2. 赏析下山过程中自信的心理描写。(10分钟)

师:后来,男孩下山了,他的恐惧感消失了吗?

答:是的,“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从这句话能看得出恐惧感已经完全消失了。

师:从恐惧到产生巨大的成就感,是一下子完成的吗?我们细细地读课文,一点点地去找。

答:我找到了一句话:“这看起来我能做到。”从“看起来”这个词,能读出在父亲的指引下“我”开始有了一点点信心。

师:这一点,你还能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来?

答:(朗读)“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我从“移”这个动词能读出来。刚才他只能伏在悬崖上一动不动,现在能移动一点,这说明他有了一点点信心了。

师:刚才同学们从几个动词中,发现男孩信心从无到有,而且在逐渐增强。你还能从哪些语句中发现这一点?

答:(朗读)“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师:这句话是对谁说的?

答:是对他自己说的啊。我从男孩的这句内心独白中,能读出他已经信心满满了,刚才的恐惧感已经完全消失了。

师:我们再次梳理男孩的心理变化过程:当他到达恐惧的顶点时,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尝试着有了一小步,渐渐地有了信心,当他最终走下悬崖时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

(板书:尝试——自信——成就感)

师:在父亲的鼓励下,“我”走一步,再走一步,终于走下了峭壁。对“我”来说,该是怎样的一种欢欣鼓舞啊。每一步,都踏碎了“不要冒险”的训诫;每一步,都响着“我能行”的回音。每一步都是对过去的告别,每一步都是对未来的信心。当他终于踩在了崖下的岩石上,投人父亲强壮的手臂中的时候,他必然在一阵虚脱的啜泣之后,产生一阵巨大的成就感,从此走向精神的强健——尽管他的身体暂时有可能仍然是孱弱的,但精神却从此站立起来。

(五)启示感悟(5分钟)

跟莫顿·亨特学“走一步,再走一步”

师: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

答:自由回答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句话点明了中心。

师:我们再来回看开始的那个飞行员的故事,你能也给它加个题目吗?

答:《飞一程,再飞一程》吧。

师:自从上初中以来,有的同学每到做作业时,就手忙脚乱,丢三落四。如果今天语数外老师都布置了作业,你怎么办呢?

答:我会把作业内容标上序号,完成一项,划掉一项。

师:看来你跟莫顿·亨特老师学得很好啊。我们怎么来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呢? 答: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我们跟莫顿·亨特学会了做事情要“走一步,再走一步”。

师:你还有哪些收获?

答:这么一件小事,如果我来写的话,写几百字就无话可说了,可是莫顿·亨特却写了1300多字呢。 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在给中学生朋友做讲座时,曾提出过一个词:折腾,也就是说一定要写得曲折。

答:文章按照男孩的心理变化,依次写了无聊、犹豫、害怕、恐惧、尝试、自信、成就感等不同的心理感受。真够“折腾”的!

师:大家注意到没有?结尾还有一“折腾”,请你找出来。

答:这个时候,再回头看,就会对自己走过的这段漫漫长路感到惊讶和骄傲。

(板书:惊讶、骄傲)

师:令“我”惊讶和骄傲,不仅仅是爬悬崖这一件小事了,还针对什么事?

答:“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这句话中的“屡次”,表明在很多事情中,我都用到了“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方法,并且取得了成功。

师:文章层层铺垫,让男孩一步步地走入绝境,然后绝处逢生,最后由点到面,升华主题。 生:这篇文章给我第二个启示:写事情也要“走一步,再走一步”。

师:这节课同学们边读边想,发现了四种心理描写的方法:内心独白、景物衬托、动作暗示和幻觉描写等。希望更多的同学在日记作文里尝试使用这些心理描写的方法,必然会使你的作文鲜活生动起来。这应该是我们向莫顿·亨特学习的第三招:想事情“走一步,再走一步”。

(六)拓展延伸(2分钟)

走一步, 再走一步

佚名

溪流再走一步是江河, 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 走一步, 再走一步, 天地就将不一样; 深秋走一步是寒冬, 寒冬再走一步就是春天.

挫折走一步或许还是失败, 失败再走一步可能就是成功;

咫尺天涯路,

第一步往往很难迈出.

于是就没了下一步,

于是就没了路„„

路尽天绝处,

不妨尝试再走一步.

万水千山,

只源于最初的那一步.


相关作文

  • 四年级下册习作 - 副本作文500字
  • - 1 - 四年级下册 作文教学设计 - 2 - 四下第 1 次作文指导课教学设计 - 3 - - 4 - 第 1 次作文评讲课教学设计 - 5 - - 6 - 四下第 2 次作文指导课教学设计 - 7 - - 8 - 第 2 次作文评讲课教学设计 - 9 - - 10 - 第 3 次作文指导课教学 ...

  • 书韵作文1200字
  • 课时教学设计 第 课时 课型 新 授 备课时间: 2012年9月1日 上课时间: 2012年 月 日 课时教学设计 第 课时 课型 新 授 备课时间: 2012年9月1日 上课时间: 2012年 月 日 课时教学设计 第 课时 课型 新 授 备课时间: 2012年9月1日 上课时间: 2012年 课 ...

  • 九年级作文教案作文600字
  • 1 2015-2016学年度第年级 2 红星九年制学校2015-2016学年度第 一 九 语文 3 红星九年制学校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电子备课教学设计 4 5 6 7 8 9 10 红星九年制学校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电子备课教学设计 11 12 13 红星九年制学校 20 ...

  • 作文指导--想象 教学设计及反思作文1200字
  • 语文教学设计 九渡河中学 宋骥 1 语文教学设计 九渡河中学 宋骥 2 语文教学设计 九渡河中学 宋骥 3 语文教学设计 九渡河中学 宋骥 4 语文教学设计 九渡河中学 宋骥 5 语文教学设计 九渡河中学 宋骥 6 语文教学设计 九渡河中学 宋骥 7 语文教学设计 九渡河中学 宋骥 8 语文教学设计 ...

  • 橄榄树装饰文化资料作文2600字
  • 郑州橄榄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是中国唯一一家专业的营销型装饰企业,专注于商业空间的策划.设计.施工.下属三个工作室:"东方红工作室"-餐饮酒店:"蓝调空间"-娱乐休闲:"苏荷国际"-商业空间.公司拥有专业策划.设计.工程管理团队30人.经 ...

  • [花的勇气]信息化教学设计 (1)作文2500字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

  •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作文100字
  • 丰宁三小跨越式试验精品教学设计 丰宁三小跨越式试验精品教学设计 丰宁三小跨越式试验精品教学设计 丰宁三小跨越式试验精品教学设计 丰宁三小跨越式试验精品教学设计 丰宁三小跨越式试验精品教学设计 丰宁三小跨越式试验精品教学设计 丰宁三小跨越式试验精品教学设计

  • [新村鱼乐池]教学设计作文600字
  • [<新村鱼乐池>教学设计] <新村鱼乐池>教学设计之三佚名 一.教学目标1.会按一定顺序观察图上的景物,<新村鱼乐池>教学设计.2.会按一定顺序把图上的景物有条理地写下来.3.感受祖国建设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二.教学重.难点通过对图画的观察,感受祖国日新月 ...

  •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读后感作文2500字
  • 华康小学江琳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具体地说,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下列这些内容.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3.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4.有效教学需要 ...

  • 4.读书笔记作文5400字
  • 江苏科技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读书笔记暨指导记录 (适用于经管.人文专业) 学 院: 专 业: 学 号: 姓 名: 论文题目: 二0 年 月 毕业论文(设计) 读书笔记暨指导记录说明及要求 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中最后一个综合性教学环节,是整个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