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的足迹 文章作文16200字

初三作文

1

第一单元 红色历史篇 单 元 说 明 历史是红色精神文化不可或缺的传承载体,是对中国革命发展历程的回顾总结,一部红色的历史都是一部爱国的历史、奋斗的历史,展现红军各个阶段的优秀文化和精神,对现在的学生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和爱国的教育课。如红军初期的艰苦创业,革命先辈在艰难环境中的努力奋斗,队伍中涌现出的优秀模范人物,都会对后来的学子起到很大的教育和激励作用。

2

第一课 创榛辟莽改旧制

【导读】: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在白色恐怖中,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传播革命的理想而改办的,他们在中国的红色革命活动史,本身就是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作为红军小学学生,理应了解历史,了解革命前辈的光荣奋斗史,并从中传承他们热爱祖国、舍生忘死的精神。

1927年春夏,蒋介石、汪精卫等相继发动了反革命政变。血的教训,终于使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独立掌握军队、领导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新组成的中共中央5人常委决定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创建新的革命军队。当时在武汉的朱德因曾在南昌担任过国民革命军第3军军官教育团团长、南昌市公安局长等职,对南昌的情况比较熟悉,便先行返回南昌进行准备工作。当时,朱德随身携带的就是这把驳壳枪。

朱德回到南昌后,通过各种关系了解南昌城区及其周围地区的兵力部署,精心绘制出南昌市区军事要点图,并利用自己在滇军中的老关系作掩护,秘密进行起义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他先对第3军军官教育团中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及进步青年,进行形势教育和政治动员。然后领导党组织暗中把教育团的枪支作了调配,尽量使枪支主要掌握在党团骨干和进步官兵手中。再是根据城市作战的特点,朱德有

3

针对性地给学员安排了两次野外军事训练,进行侦察、搜索和通过复杂地形等演习,还组织了几次夜间紧急集合。

7月31日晚上,朱德把敌第三军二十三团团长卢泽民、二十四团团长“萧胡子”和一个姓蒋的副团长,“请”到大士院32号伪市长李尚庸家大摆宴席。酒足饭饱后,又拉住他们打麻将。晚上9时,起义总指挥部送来了“山统一”的口令,朱德借故离席布置起义事宜。这时,一个滇军青年军官匆忙跑来向大家报告说,外面有共产党将要发起暴动的消息。朱德听后哈哈一笑,从容地说:“现在这样的混乱时期,什么谣言都有,大家请接着打牌!”又过了一个时辰,埋伏在院外的10多名起义军战士奉命冲进室内,把这3个醉醺醺的敌军官扣押了起来。朱德亲自导演的这场“宴请”,巧妙地削弱了敌军的指挥力量。随后,他立即赶往起义总指挥部通报了起义消息已泄露的情况,前敌委员会当即决定起义提前两小时进行,起义部队以颈系红领巾、左臂扎白毛巾为标志。朱德还把随身佩带的驳壳枪系上了红飘带,前往自己领导的第三军军官教育团驻地准备战斗。

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南昌起义开始了。顷刻间,南昌城内外枪作,炮轰鸣,杀四起,各起义部队官兵犹如猛虎下山,从四面八方迅速扑向敌人。起义战斗从一开始就异常激烈,朱德脖子上系着红领巾,右手挥动着黑亮的驳壳枪,率领部队勇猛地杀向驻地周围的敌军。

4

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南昌城终于飘扬起鲜艳的,起义胜利了!人民群欢欣鼓舞,奔走相告,怀着胜利的喜悦,纷纷奔向起义总指挥部热情慰问起义军官兵。随后,起义部队进行了整编,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下辖3个军,朱德被任命为第9军副军长,因军长未能到任,朱德不久即担任军长。

南昌起义后,朱德在自己的驳壳枪上刻下“南昌暴动纪念”、“朱德自用”10个意味深长的字,以纪念南昌起义的难忘岁月。军事博物馆建馆后,专门派人征集了朱德总司令在“八一”南昌起义中指挥用的这支珍贵的驳壳枪,它被定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有力物证。

【综合实践活动】:

通过网络观看有关朱德的资料视频。回去向家长了解八一南昌起义的历史

5

第二课筚路蓝缕创红军

【导读】: 朱德与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共同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斗,战胜千难万险,推翻了三座大山,打倒了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新中国。但是,直到1928年,两位伟人才在井冈山第一次会面。朱德和毛泽东领导的两支革命队伍在井冈山会师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意义非常深远。朱毛是怎样会师井冈山的呢?

南昌起义失败后,朱德带领一部分队伍转移到了广东的三河坝。敌人很快纠集了10个团两万多人的兵力进攻三河坝。经过三天三夜的激烈战斗,虽然消灭了不少敌人,但是敌众我寡,又与主力部队失去了联系。为了保存力量,寻找有利战机,朱德决定转移。这时,一部分战士有些动摇了,朱德耐心地向大家解释,起义虽然失败了,革命遇到挫折,但这只是暂时的,前途是光明的。他宣布:“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有人问:“敌人这么强大,我们怎么办呢?” 朱德坚定的说:“我们打游击啊!反动派总有一天要被我们消灭。”

队伍又前进了,但仍然很艰难。部队打到湖南汝城时,一天夜里,战士们正在睡觉,朱德还在翻看报纸,考虑第二天的行动,突然一声枪响,他立即下令让警卫员通知部队转移。朱德交待说,现在情况不明,不到万不得已不准开枪。

6

大家提着枪准备撤退,敌人已经追了上来。敌人喝道:“朱德在哪儿?”一个战士答道:“在后面!”此时,朱德已来不及隐蔽了,他急中生智,随手拿起伙夫的围裙系在腰上。

敌兵厉声问道:“朱德在什么地方?快说!”

朱德不紧不慢地指着后面那间房子答道:“在后面!”

两个敌兵赶紧朝后面那个房子走去,可走了几步又转过脸来,不放心地问朱德:“你是干什么的?”

朱德用手掸了掸围裙,说:“我是伙夫头!”

这时天已经黑了,敌兵把朱德拉到灯下仔细一看,只见朱德脚穿一双破草鞋,身上穿着一件破衣服,胡子长长的,就赶紧去找朱德了。

朱德向警卫员使了个眼色,两人急忙跳窗户跑了。

朱德带领队伍到了湖南信丰时,就听说毛泽东上了井冈山,他还派毛泽覃上井冈山与毛泽东联系,准备必要时也转移上井冈山。

毛泽东知道了南昌起义的情况,很是关心,派何长工下山去打听起义部队的下落。何长工在广东韶关犁头铺找到了朱德。

朱德听何长工介绍了毛泽东上井冈山的情况,非常高兴。他激动地说:“我们跑来跑去,没有一个站脚的地方,正要去找毛泽东呢!前几天,我已派毛泽覃去井冈山了。”

第二天,朱德给何长工写了一封介绍信,还给了一些盘缠,让他赶快回井冈山,向毛泽东说明情况。不久,起义部队发起了湘南起义,敌人纠集了7个师的兵力进行围剿。为了保存实力,朱德决定向井冈

7

山转移。毛泽东很快派部队下山去接应,朱德在汝城又见到了何长工。何长工说:“我们拼命往南打,没想到你们撤得这么快。” 朱德高兴地说:“你们的行动直接掩护了我们。现在,毛泽东在哪儿?”何长工说:“他带领部队打掩护,再过三、四天才能到这里。”

朱德和毛泽东在宁冈的砻市会合了。两位巨人历史的会面是在砻市的龙江书院。

朱德和陈毅先到了龙江书院。当毛泽东到来的时候,朱德和陈毅到书院门外迎接。朱德大步走向毛泽东,伸出大手,两位巨人的手掌紧紧握到了一起。他们使劲摇着对方的手,那么有力,那么热烈,这是一次历史的会见。

1928年5月4日,在砻市举行了“庆祝两支部队胜利会师”的大会。

会场设在砻市南边一个草坪上。用门板和竹竿搭起一个主席台,两侧插满了红旗,悬挂着' “庆祝两支部队胜利会师”和“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幅标语。山茶花红,油菜花黄。笑声,歌声震天响,会场上人山人海。

两支部队的领导和各界人士组成的主席团走上了主席台,庆祝大会开始。何长工主持大会。当他宣布庆祝大会开始时,军号吹起,鞭炮齐鸣。执行主席陈毅首先讲话。他说,今天是五四纪念日,我们在这里庆祝两支部队的会师,意义非常重大。他宣布,两支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同志任军长,党 代表是毛泽东同志。

8

朱德在大会上讲话。他说,两支部队的汇合,意味着中国革命的新起点, 我们有了根据地,我们的力量更大了。我们两支队伍要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他还风趣地说:“我们大家都很高兴,敌人却难过了。那么,就让我们的敌人难过去吧,我们不能照顾敌人的情绪,我们要彻底把它们消灭!”

毛泽东也发表了讲话,会场上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和欢呼声。毛泽东和朱德的巨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开始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

【综合实践活动】:

通过网络观看有关井冈山会师的资料视频。回去向家长了解井冈山历史

9

第二单元 红色记忆篇 单 元 说 明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祖国这块生养我们的热土,是我们共有的母亲,她的慈恩厚德令我们永怀眷恋与感激。

读本单元的记忆文章,我们能感悟到革命前辈的赤子情怀,聆听到人民对英烈的深情呼唤。魏魏群山,总有说不完的悠悠往事。红色火种,张扬着永不褪色的信念。

10

第三课 红色精神代代传

【导读】: 红色精神需要代代传承,在以往那段艰苦的岁月里,红军就是凭借着为穷苦人打天下的坚定信念在广大百姓心中树立了那一抹抹红色的印记,这也是革命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多年以前,红军叔叔长征过草地的时候。

在红军部队的医院里,有个

小红军叫小兰。小兰才13岁。她的爸爸、妈妈都被地主逼死了,她也被地主拉去干活,受尽了地主剥削和打骂。后来,红军来了,小兰跑到部队,说什么也不离开红军啦。红军长征的时候,小兰跟着部队走进了草地。

一说草地,小朋友们准会想到公园里那长着绿茵茵小草的草坪,又平坦又好看。红军叔叔过的草地可不是那样的,那里荒凉极啦。地上除了野草就是烂泥坑,走几十天也走不完。一路上看不见一间房子,找不到一个老百姓。只有几只老鹰在天上飞旋。

这天,走着走着,前边出现了一个小村子。红军叔叔一看,

可高兴啦。小兰也乐得又蹦又跳。有了村子就能找到粮食了。部队进

11

了村,小兰把伤病员安置好,就拿着米袋找粮食去了。可村里一个老百姓也没有。小兰在村里走着走着,看见一个打麦场。场上堆着一堆麦秸,上面还有没有打干净的麦粒。她把麦秸捶了又翻,翻了又捶,东一粒,西一粒地捡起来。总共不到一小碗。这点东西能吃几顿呢? 不行,还得找! 小兰刚走不远,正好碰见一个大个子红军,扛着一袋沉甸甸的东西走过来。小兰一看,哟,这不是在我们医院养过伤的那个大个子吗? 小兰忙问:“哎,你在哪儿搞来这么多的粮食呀?”大个子红军放下口袋说:“嘿,是小兰呀,我这粮食是在地主院子里挖出来的。你找到多少粮食了?”小兰把口袋一伸说:“喏,都在这儿呢!”大个子红军接过米袋掂了掂,笑着说:“小兰,听说还要走20多天的草地,这点麦子还不够塞牙缝的呢!”“明天再找嘛!”“来,把我的给你一点吧!”说着,他捧着麦子就要往小兰的米袋里放。小兰赶紧米袋藏在背后,摇摇手说:“不要,你们人多,自己还不够吃呢。”大个子红军胳膊长,一把夺过米袋,一边往里倒,一边亲切地说:“没关系,我们每人少吃一口,就省出来了。”小兰又在别处找到了一些麦子,炒熟了,碾成了麦粉,放在了米袋里。心想:这些麦粉我一顿吃一把,再拣点野草野菜,能吃它20来天,走出草地没问题。对! 还要省出一点给伤病员吃。第二天早上,部队出发了。小兰扶着伤员,紧跟着部队,小心地往前走。走着走着,前边出现了一条小河,河上用树干临时搭起一座桥,桥下的河水“哗哗”地流着。小兰把肩膀上的米袋背好,紧紧扶着伤员说:“同志,该过桥了,慢慢走!”谁知

12

道,走到桥中间,那个伤员忽然咳嗽起来了,脸涨得通红,身子直发抖,脚底下一滑,身子一歪,小兰连忙使劲扶住了他。小兰肩膀上那袋麦粉却掉到了河里。米袋在水里滚了几下,就冲走了。小兰愣住啦,她小声地叫了一声:“哎呀,这可怎么办呀?”伤员看她望着河水直发愣,就问:“小兰,什么东西掉到河里了?”小兰连忙摇摇头:“没有,什么东西都没掉。咱们走吧!”这时候,看护长从后面走过来了。小兰告诉她伤员咳嗽得很厉害。看护长双手扶住伤员说:“好,到前面找医生看一看。”她见小兰好象有点什么事儿的样子,又问:“小兰,怎么啦? 是身体不舒服吗?”“没有。嗯„„”小兰把刚到嘴边的话又收了回去。她想:不能把丢米袋的事儿说出来。要是同志们知道了,准会把自己的粮食捧出来给我吃。大家的粮食都很少,我怎么能吃他们的呢? 不,我要坚持! 看护长走了。小兰赶紧拔了许多野草,放在挎包里,把挎包塞得鼓鼓囊囊的好象真的粮食一样。晚上,部队休息了。小兰怕大家看见她尽吃野草,就跑去给伤员换药,洗绷带。等大家吃完了东西休息了,她才煮野草吃。

这样过了几天,小兰的身体就不行了。常常拉肚子,头发晕,两腿软绵绵的,一点劲都没有。有一天,她走着走着,一下栽倒在地上,什么也不知道了。等她醒来的时候,发现看护长正背着她呢。看护长是40多岁的人了,这些天来和大家一样,吃野草和麦粉糊糊,身体很虚弱。她背着小兰,脸上淌着豆大的汗珠,嘴里喘着粗气,摇摇晃晃地往前走着。小兰醒来说:“看护长,我自己能走,快让我下

13

来!”央求了半天,看护长才把她放下来。小兰咬紧牙,坚持着走到了傍晚。等大家休息以后,她又躲到一边煮野草吃去了。这时候,看护长笑眯眯地走了过来:“小兰,你身体好一点了吗? 哎,怎么一个人躲在这儿煮东西吃?”小兰赶紧用手遮住瓷缸:“我煮好东西吃,不让你看!”“好! 我不看。”看护长嘴上这么说,趁小兰不注意,一下把瓷缸抢了过来,一看:“哎呀,小兰,你怎么光吃野草,一点麦粉也不掺呀?”“路还远呢,留着慢慢吃呀!”“你的米袋呢?”小兰拍拍挎包说:“这不是吗?”看护长奇怪地问:“你为什么放在挎包里呀?”“米袋破了个洞,怕麦粉漏出去! ”“拿来! 我给你缝缝。”说着,看护长一把夺过小兰的挎包,打开一看,里面全是野草。她愣住了。“小兰,你的麦粉呢?”小兰看到看护长这么关心她,想说话,可嗓子眼像什么堵住了似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眼泪“唰唰”地流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她才把丢粮食的事儿告诉了看护长。看护长听了说:“哎呀,小兰,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呢? 我们一起参加革命,就像兄弟姐妹一样。你没了粮食,大家应该帮助你呀!”说着,看护长从自己的米袋里,抓出一把麦粉,放进小兰的缸子里。“你先吃吧,我马上去报告首长。”不一会儿,小兰丢粮食的事儿,像一阵风似地传开了。同志们立刻提着米袋走了过来,你一把他一把地直往小兰的挎包里装。小兰忙摇手说:“不,不,谢谢大家„„“这时候,那个伤员拄着拐杖走过来,拿着一点粮食,激动地说:“小兰,你为了救我,把粮食丢了。我这一份你一定要收下。”同志们都说:“小兰,

14

你收下吧。不管碰到多大的困难,我们也得把你这个小红军带出草地。”小兰呢

,感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好收下了大家的粮食。

这天夜里,小兰怎么也睡不着。想起小时候,在地主家里受剥削挨打受骂。要不是找到了共产党,自己早就死了。参加红军以后,得到了首长和同志们多少帮助和教育,懂得了多少革命道理呀!

兰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

永远听党的话,永远跟着

共产党走!

【综合实践活动】:

在班级开一次主题班会,让大家讲一讲在红军长征的时候你还了解那些关于红军的小故事,把它讲给大家听。

15

第四课 大渡河岸显神威

【导读】:硝烟弥漫。战火纷飞,中华大地悲歌四起。雄鹰的哀鸣划破长空,生命试图搏弈历史的绝唱。在广袤的神州大地上,热血沸腾的红军战士们正撰写着他们惊天动地的故事。有英雄泪,更有英雄血……在枪林弹雨中,他们勇往直前、前仆后继,掀起了一股红色狂飊

提起大渡河大家都不陌生吧? 大渡河自古以来就是难渡过的天险。然而大家可否听过这样一个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有关大渡河的故事? 好了,不管你们是否听说过,我这回可要给大家讲讲,因为这实在是个不能错过的好故事啊!

话说红军历尽千辛万苦来到河边时,只听见惊涛拍岸,河水咆哮啊,每年的五六月间,正逢上游雪山融化、河水暴涨时节,这时的大渡河河面虽不算宽,只不过三百余米,水深却有十多米,水流实在急得惊人,每秒流速大约4—5米,水面就像斜坡似的水奔泻而下,急浪涌起的旋涡,一个接着一个。特别是怪物般蹲在河中心的礁石,更是令人心惊,急浪撞在上面激起很高的浪花,弄得整个河面雾蒙蒙的。

河对岸是几十米高的峭壁,石壁被劈开,沿着用石块砌成的台阶拾级而上,上面便是渡口。阶梯有四十多级,在阶梯的顶端,就是白军的工事,四个碉堡俯视着整个河面和台阶,周围布满了散兵壕,敌人一个营的兵力就据守在这里。这一切都告诉红军战士:要夺下渡

16

口,必须渡过急流,冲上台阶,夺取敌人的整个工事。

然而能帮助红军渡河的,是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的一只小木船。天哪,面对湍急的江水,这可怎么办啊!

就在5月25日早上,在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和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同志的指挥下从当地群众中找来十四五个撑船的老手,从军团炮兵连拖来三门迫击炮,只有四发炮弹。红一团一营营长孙继先,挑选了二连连长熊尚林为队长的17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17名勇士,每人身带一把大刀、一支冲锋枪、一支短枪和五六颗手榴弹,在连长熊尚林带领下,先有八名勇士和船夫一起跨上了小船。

“战斗开始! ”红一团团长杨得志下达了命令。

“嘟嘟的,嘟嘟的„„”红军嘹亮的冲锋号声响了。

“嗒! 嗒嗒! ”红军的轻、重机枪一起向对岸敌人的工事猛烈开火。

“轰! 轰! ”红军神炮手赵章成发射出的两发炮弹准确地落在河对岸敌人的碉堡上。

载着九名勇士和船夫的小船一颠一簸地向河心斜冲过去。河对岸的白军发现了,炮弹和子弹在船的周围掀起了阵阵巨浪和片片水花。

河这边,红军战士的目光一齐集中在激浪中颠簸的小船上,浪涛把小船遮住时,红军战士的心顿时一阵发冷; 浪头把小船推出时,红军又齐声欢呼。他们的心就这样随着小船起伏,渐渐忘了自身安危,

17

陆续爬出壕沟,站到岸边。刘伯承参谋长和聂荣臻政委也挤到了前面。号声突然停止,军团长肖华几步跑上去,从负伤的司号员手里夺下号来,甩了两甩,挺起胸膛吹起来。

在猛烈的火力掩护下,小船避开了一个个激流、暗礁,靠上了岸。突击队的勇士们从船上跳下来,一个、两个„„八个、九个,个个生龙活虎扑向敌方渡口。

当英勇的战士们冲上台阶时,可恶的白军慌乱地把滚雷和手榴弹扔下来。顿时,战士们的身影被浓烟吞没了。过了一阵,硝烟里又闪现出红军勇士迅速向敌人碉堡冲去的身影。原来渡口很陡,台阶又高,正好成了勇士们隐蔽的死角,敌人的滚雷、手榴弹从战士们隐身的台阶上面滚过。多险啊!

突击队快要接近碉堡时,二百多敌人越出工事,开始反冲锋了。河这边,红军团长杨得志一声令下:“给我轰! ” 神炮手赵章成的最后两发炮弹像长了眼睛似的正好落在敌人堆里。勇士们乘机冲进碉堡,控制了主要工事。

这时,孙继先一招手,八九颗手榴弹一起甩了出去,两个班的敌人被打垮了,两批勇士汇合了。查查人数,18个人除两个负重伤外,一个也不少。孙继先喊了一声“赶快往前打! ”十几挺冲锋枪一扫,守敌全垮了,一部分逃往北面的山上,一部分沿河逃走了。

5月25日这一天,杨得志团长率领的红一团完全控制了渡口,并在当地群众的支持下,又获得了两只小船。红一团战士又先后

18

动员了五十多名船工轮班摆渡,使得后续部队源源不断的渡过河去。

【综合实践活动】:

了解我们的历史。家乡的革命故事你了解多少?说给大家听听。

19

第三单元 红色人物篇 单 元 说 明

我们快乐幸福地生活在这个和平安定的年代,而我们却很少提起或想起那些曾经奋斗在第一线的红色战士,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中的很多人都离我们远去,我们应该用更多的热情去关注他们,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身上的战士精神。通过了解学习他们,能让成长在今天的我们更好的珍惜现在的生活。

20

第五课 虎入笼中威不倒

1931年9月18日夜里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突然向沈阳北大营发动进攻。此时,一位将军拍案而起,率部投入对日军的抵抗。可是18年后,这位没有死在日军炮火下的将军,却在重庆歌乐山下倒在国民党特务的罪恶枪声中。这位将军就是黄显声。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将军被无理扣押,黄显声对蒋介石假抗日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l937年在武汉,他积极策划营救张学良将军;还主动与周恩来同志联系,将一批武器弹药秘密送往延安。1938年2月2日,正准备去延安的黄显声不幸在武汉被捕。在息烽监狱,黄显声将军极度忧愤“报国欲死无战场”!他以“虎入笼中威不倒”而自励,在一封给儿子的信中他表明了这样的观点:“我现在虽然坐牢,但没有犯法,是为团体、为国家、为义气而坐牢,问心无愧,将来生死存亡在所不计”。 1946年,黄显声将军被转囚到白公馆看守所。在白公馆,黄显声被关在二楼二室,一个人住在里面,有一张写字桌,可以看报纸。近10年的囚禁,使他已不习惯多讲话。在白公馆看守所,黄显声将军有时可以在特务的看管下走出去转转,难友曾经劝他找机会跑掉,但是将军表示:我是一个堂堂正正的军人,做事情要光明磊落! 白公馆大屠杀开始后,黄显声第一个被带了出去,在步云桥刑场,罪恶的子弹射向他的后背,鲜血浸透了他身下的那片土地。黄显声将军在白公馆牢房的那张小桌上的台历,永远地停留在1949年11月27日这一天。

21

第六课 金色鱼钩战友情

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得了肠胃病。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赶不上队伍了,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三个病号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一路上,老班长带我们走一阵歇一阵。到了宿营地,他就到处去找野菜,和着青稞面给我们做饭。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吃完了。饥饿威胁着我们。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这些天他比我们瘦得还厉害呢! 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了钓鱼钩。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鲜美的鱼汤。尽管没加作料,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更鲜美的了,端起碗来吃了个精光。

以后,老班长尽可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把我们安顿好,就带着鱼钩出去了。第二天,他总能端着热气腾腾的鲜鱼野菜汤给我们吃。我们虽然还是一天一天衰弱下去,比起光吃草根野菜来毕竟好多啦。可是老班长自己呢,我从来没见他吃过一点儿鱼。

有一次,我禁不住问他:“老班长,你怎么不吃鱼啊?” 他摸

22

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老班长猛抬起头,看见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手里的搪瓷碗,就支吾着说:“我,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 “不,我全知道了。”我打断了他的话。 老班长转身朝两个小同志睡觉的地方看了一眼,一把把我搂到身边,轻声说:“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诉别人。” “可是,你也要爱惜自己啊!”

“不要紧,我身体还结实。”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他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啊,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小梁,你看这草地,无边无涯,没个尽头。我估计,还要二十天才能走出去。熬过这二十天不简单啊!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了困难出来啦’?” “可是,你总该跟我们一起吃一点儿呀!”

“不行,太少啦。”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

23

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 我再也忍不住了,抢着说:“老班长,以后我帮你一起找,我看得见。”

“不,咱们不是早就分好工了吗?再说,你的病也不轻,不好好休息会支持不住的。”

我还坚持我的意见。老班长忽然严厉地说:“小梁同志,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 望着他那十分严峻的脸,我一句话也说不上来,竟扑倒在他怀里哭了。

第二天,老班长端来的鱼汤特别少,每个搪瓷碗里只有小半条猫鱼,上面漂着一丁点儿野菜。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啦!”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我悄悄背转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着鱼汤。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

24

似的,沉重极了。 挨了一天又一天,渐渐接近草地的边了,我们的病却越来越重。我还能勉强挺着走路,那两个小同志连直起腰来的力气也没有了。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我们就这样扶一段,搀一段,终于走到草地边上,远处,重重叠叠的山峰已经看得见了。

这天上午,老班长快活地说:“同志们,咱们在这儿停一下,好好弄点儿吃的,鼓一鼓劲,一口气走出草地去。”说罢,他就拿起鱼钩找水塘去了。

我们的精神特别好,四处去找野菜,拾干草,好像过节似的。但是过了好久,还不见老班长回来。我们四面寻找,最后在一个水塘旁边找到了他,他已经昏迷不醒了。

我们都着慌了。过雪山的时候有过不少这样的例子,战士用惊人的毅力支持着自己的生命,但是一倒下去就再也起不来了。要挽救老班长,最好的办法是让他赶快吃些东西。我们立即分了工,我去钓鱼,剩下的一个人照料老班长,一个人生火。

我蹲在水边,心里不停地念叨:“鱼啊!快些来吧!这是挽救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可是越性急,鱼越不上钩。等了好久,好容易看到漂在水面的芦秆动了一下,赶紧掣起钓竿,总算钓上来一条两三寸长的小鱼。

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

25

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我几乎要哭出来了。

“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 老班长用粗糙的手抚摸我的头。突然间,他的手垂了下去。 “老班长!老班长!”我们叫起来。但是老班长,他,他的眼睛慢慢地闭上了。 我们扑在老班长身上,抽噎着,很久很久。

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26

第七课 鸡毛传信美名扬

海娃十四岁,是龙门村的儿童。

一天傍晚,海娃腰里插着羊鞭,拿着一杆红缨枪,在山上的一棵小树底下放哨。

这时候,从阳坡的小路上爬上来一个人,他老远就叫:“海娃!海娃!”海娃听出是爸爸的声音,连忙迎上去。爸爸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对海娃说:“马上到三王庄去,送给指挥部的张连长。”海娃接过信一看,信角上插着三根鸡毛,知道是一封顶紧急的鸡毛信。海娃揣好信,赶着羊群转过山崖,忽然看见西山顶上的“消息树”倒了。糟糕!山那边准是发现鬼子了。海娃想,这条小路不能走了,就走大路吧。可是回头一看,大山口外面来了一队抢粮的鬼子。

鬼子越来越近。海娃着急了,把鸡毛信往哪里藏呢?他看着胖乎乎的羊尾巴,心头一动,就抢到前面抱着那只带头的老绵羊,把它尾巴根的长毛拧成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折起来,绑在尾巴底下。海娃什么也不怕了,他把羊鞭甩得响响的,朝着鬼子赶过去。“站住!”鬼子吆喝起来,哗啦一声举起枪,对着海娃的小脑袋。一个穿黑军装的歪嘴黑狗跑过来,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他拉到一个长着小胡子的鬼子面前。海娃一点也不怕,他故意歪着脑袋,张大嘴巴,傻愣愣地望着小胡子。小胡子说声“搜”,那个歪嘴黑狗马上动起手来,摸补丁,掏窟窿,把海娃周身都搜遍了,连两只破鞋也没放过,结果什么也没搜着。小胡子只想早点进山去抢粮,就冲着海娃喊:“滚开!滚开!”

27

海娃回头就跑,他拢住羊群,使劲甩着羊鞭,恨不得飞起来。没想到那个歪嘴黑狗又追上来了,他用枪逼着海娃,要海娃把羊群赶回山里去,还挤着眼睛、歪着嘴巴狞笑者说:“皇军还没吃饭呢!这么些羊,够我们吃几顿啦!”海娃没法,只好跟着走。太阳落山了,鬼子的队伍来到一座小山庄跟前,就在打谷场上宰了几只羊烧羊肉吃。海娃顾不上心疼他的羊了,他悄悄地把手伸到老绵羊的大尾巴下面一摸,鸡毛信还照样吊着!他心里叫起来“你还在这里啊!”

鬼子吃饱了,一个个摸着肚皮,进屋里睡觉去了。歪嘴黑狗叫海娃把羊赶进牲口圈里,然后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海娃拉进屋里。鬼子和黑狗们抱着枪睡在干草上,把海娃挤在尽里头。海娃睡不着,他想:“鬼子明天还要宰羊,要是今晚跑不掉,鸡毛信可就完了。”他不住埋怨自己:“海娃,海娃,你怎么搞的,连一封鸡毛信都不会送啊!„„”忽然听见外面的哨兵吼了一声:“哪一个?”有人回答:“喂牲口的!”哨兵不吭气了。不一会儿,远处传来一阵鸡叫。 鸡叫两遍了。海娃哪儿还躺得住,他坐起来一看,门口的哨兵正在打瞌睡呢。他就悄悄地站了起来,踮着左脚把歪嘴黑狗的胳膊轻轻拨开,从小胡子身边跳过去,闪到了门边,又轻轻地迈过哨兵的大腿,溜到了村边的路上。“哪一个?”街那头的哨兵吼起来。“喂牲口的!”海娃装着大人的声音回答。那个哨兵就不理会他了。海娃走进牲口圈,一把抱住那只老绵羊,把它尾巴底下的鸡毛信解下来,揣进口袋里,撒开两腿就跑,一口气跑上了庄后的山梁。

天亮了,海娃跑到山嘴旁边,听见前面有人吼叫。他抬头一望,

28

山梁那头有个鬼子拿着面小白旗,朝着海娃来回摇晃。海娃脱下身上的白布小褂,学着鬼子的样子也来回摇晃。没想到,真混过去了。海娃转过山嘴,一口气跑到对面山顶。前面就是三王庄啦。海娃高兴极了,他一屁股坐在山头上,把手伸进口袋一摸,不觉浑身哆嗦起来。鸡毛信呢?口袋里没有,赶紧脱下小褂子来找,也没有;把身边的石头缝都找遍了,还是没有。海娃马上往回跑,在来的路上找。他一口气跑上大山,爬到小山嘴旁边,就在刚才摇晃褂子的地方,鸡毛信好好地躺在那儿。海娃高兴极了,把信装进口袋,刚想回头跑,忽然背后有人喊叫,歪嘴黑狗追上来了。他抓住海娃,一连打了几枪托,叫海娃回去给鬼子带路。

小胡子把洋刀一挥,鬼子和黑狗又出发了。海娃赶着羊群夹在他们中间,过了大山,来到三王庄眼前。海娃看到山上的“消息树”放倒了,不用说,张连长的队伍已经知道鬼子来了。鬼子可什么也不知道,他们在沟里,又是抽烟,又是吃羊肉。休息够了,一队黑狗先走,想从中路走上峁去。山坡上忽然轰轰响了几声,冒起一柱一柱的黑烟,黑狗踩上地雷了。小胡子扔下那些黑狗不管了,他指着小路对海娃说:“你在前面带路,皇军在后面。明白吗?”

海娃远远地走在鬼子的前边。树林里岔着两条路,一条小路,一条羊道。他把羊赶上了羊道。歪嘴黑狗在底下吆喝:“走错了!”海娃放开嗓子说:“没错!我走过的。走吧!”羊道越来越陡,越来越不好走,鬼子走一截,停一截,远远落在后面。小胡子吼起来了:“慢慢的!”海娃装作没听见,一步紧一步往前跑。鬼子使劲喊:“站住!

29

再不站住就开枪啦!”海娃不听他的,甩了一响鞭,拼命往前跑。鬼子真的开枪了。海娃同羊群一起飞跑,可是他实在跑不动了。就扑倒在乱草里,放开嗓子叫:“鬼子上来啦!打呀!赶快打呀!”

峁上突然响起一阵排子枪声,跟着又是一阵。海娃听到了,这是自己人的枪声。他的两条腿又来了劲,爬起来拼命向峁上扑去。忽然他张开双臂,“哎哟”尖叫一声,晕倒在乱草堆里了。一个游击队战士跑过来,抱起了海娃。

等到海娃睁开眼睛,他看见蹲在他身边的正是张连长,连忙说:“信„„鸡毛信„„”他的伤口疼得厉害,说着又昏迷过去了、海娃又醒过来的时候,他已经躺在暖炕上,盖着一床软绵绵的毯子。太阳从窗口射进来,照在炕上。张连长笑眯眯地问海娃:“好些吗?还疼吗?”海娃顾不得疼,他问张连长:“这是哪里呀?”张连长哈哈大笑起来,他摸着海娃的脑袋,说:“你忘了吗?昨天你不是送来一封鸡毛信吗?那是你爸爸让你送来的情报。咱们的队伍根据情报,砸了鬼子的炮楼。多亏你这个小八路,小英雄!”

【综合实践活动】:

分组去图书馆或资料室查找有关资料,同时进行有关社会调查,为红色英雄人物写一篇小传。他们可以是历史人物,也可以是现实人物,可以是著名人物,也可以是普通百姓。

30 第四单元 红色感怀篇 单 元 说 明

红色历史的烟尘已经过去近百年,岁月的轮回到了今天,当你踏上这片红色土地的时候,也许你会为这里的壮丽景色而感叹,这是一片非常独特的土地,先辈留下的一个个坚实的脚印显示出生命的力量和神秘,那一座座山,一条条河谷,那激昂慷慨的红色旋律,总会带给你无尽的遐想与感怀。

31

第八课 红色精神

【导读】:红色精神是那些历经岁月,穿透时空永不衰老,流淌于人类心灵的清清河流;红色精神是光芒四射的黑夜中永远闪烁的星辰;红色精神是源自烽火狼烟,源自壮士热血的精神遗产。她内涵深广,影响深远,在这种文化精神照耀下的虎头师生,在承传华夏文明复兴之薪火的文化使命中不断开拓,不断创新,使学校愈加散发出鲜活的活力,涌动着持续进取的热情!

在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历史中,是什么使共产党能克服艰难波折奋斗

不息?是什么使其在内忧外患的多重压力下突破险境绝处逢生,直至今日成为东方强国?答案是红色精神!

无论现在小学课本中是否需要红色教育,但红色精神是不应该被丢弃的。历史很公正,顺潮流者生,逆潮流者死,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今天的中国共产党,已经带领中国人民走向繁荣富强,使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形成了很多可歌可泣的“红色精神”。如“军民团结、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不怕艰难险恶”的长征精神,“改变作风、提高素质”的延安精神,“艰苦奋斗、勇

32

于开拓”的北大荒精神,“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西柏坡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攀科学高峰”的两弹一星精神„„可以说,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象征,是激发中国共产党人对理想和信念执着追求的力量之源,是中国共产党得到人民拥护的根本原因。

虽然,红色精神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但无论时光如何变化,人们对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是一致的,燃烧的激情和火热的理想、英雄主义和勇于奉献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在讲求竞争和理性的现代社会,或许人们的内心世界里更加渴望激情。从这个意义上,红色精神完全可以具有跨越时代的精神品质,完全可以成为新时代的价值走向,完全可以具有普世价值的光芒。

当前,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宣传红色精神,可以达到感召、凝聚和净化人心的目的。传承红色精神也要与日俱进,当中国在面对新的历史挑战时,红色精神必须被升华后才更符号时代需求,更有利于传承和发扬。我们相信,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催人奋发的红色精神肯定是中国价值观的组成部分之一。

红色精神永远激励着虎头小学,虎头小学永远充盈着红色精神。

【综合实践活动】:

试写一篇感红色精神的文章。

33

第九课 红军小学校歌的律动

【导读】:红军小学校歌是红军小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是一个学校对内的号召和激励,对外的形象展示和宣言,它反映的既有办学者、教育者的理想、要求、愿望,又有受教育者的感受、追求和成长心声。间言之,红歌是学校办学理念、校园精神和学校特色的集中体现。

校旗上闪烁红军的五星,

脚下路延续新的长征;

我们是新一代红军小战士,

先辈的热血在身上奔腾!

书声朗朗,

传递飞夺泸定桥的英勇;

笔声沙沙,

续写翻越雪山草地的雄风!

啊,

红军的战歌由我们传唱,

长征的精神由我们继承;

红军小学,红色希望,

我们要让祖国更加强盛!

校歌之于它的学校,就如同国歌之于它的国家。校歌不只是一串音符,乃是学校文化之魂,是学校精神的集中体现。纵使岁月沧桑变

34

幻,她依然守望着这片土地,它的旋律萦绕、弥散着每一位学子心中的憧憬和梦想,激荡着同学师友的心海。校歌在传唱时为之增添了现实意义,并达成了对传统的重新创造和不断演绎。因此校歌成为传递求真精神薪火的良好载体。

给学生指引前进的方向、确立做人的目标是校歌的主体部分,校歌都围绕着这一点,用恳切的词语勉励学生要学好本领,将来献身祖国。歌词“脚下的路延续新的长征”勉励虎头学子吸收和弘扬红色精神的精髓,唯其励志,才能立志,尔后立身,直至立业;“红军小学,红色希望”,勉励青年学子承担起历史的使命,去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随时报效国家。唱出了红军小学师生肩负的振兴民族责无旁贷的重任。

文化的力量是无形的。校歌是时代背景与文明教育思想在校歌中的体现。校歌就是在一代代的传唱中,传承着一个学校的文明。她是励志的承载物,她把精神教育的境界提升与凝聚的重要途径,红军小学校歌中的每个音符都牵连着个体的青春韶华,也凝结着这所红色学校的文化品格。可以说,传唱校歌是虎头小学生珍爱历史、尊重生命和继承传统的明证。

歌声,让我们穿越历史,从中获得精神的力量,鞭策我们毅然远行,执着求索。

【综合实践活动】: 一首好的校歌,一般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同时反映着时代精神和历史印记,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历史与现实的统一,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统一,起着明责、励志、抒情、奋进的教育鼓舞作用。这种作用甚至让人一生都铭记在心。从这些校歌歌词中同学们看到什么呢?

35

红色足迹 薪火相继

有一种精神, 穿越历史的烟云, 历久弥新; 有一种怀念, 历经时代的风雨, 越显醇厚。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征程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这些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精髓,是激励人们开拓进取、矢志不渝的强大精神支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弘扬这些红色精神。

红色文化教育是虎头小学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文化是人的精神家园,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红色精神文化了涵盖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斗争实践中形成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和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理想和信仰顽强拼搏。

在兼容包蓄、引领图新精神的传承下,当代红色精神的继承者,将不断开拓进取,在传承百年历史精华,突出现代教育特色的理念指导下,德美育人的教育模式在繁花似锦的校园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36 编后记

编写符合虎头小学校情的“红色”校本教材是一件酝酿已久的事了,因为对于虎头小学来说有诸多得天独厚的条件。

首先,虎头有丰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和红色教育基地。其次,虎头小学历来重视红色教育与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第三,教育青少年不忘过去,着眼未来,崇尚美德,学会立足社会的本领,已是当今教育的大势所趋。同时,实施多年的素质教育,新的课程改革,已经把校本教材的开发作为当今学校教育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鉴于以上种种原因,我校在市教育局督促、关怀与指导下,尝试性的编写了这本教材。

开发红色校本课程,学校作为一项探索性尝试,肯定会因经验,知识水平和阅历等各个方面的局限,导致文中出现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我们愿以此作为引玉之砖,与有关专家学者和教育同仁商榷,最终开发出适合于学生,适合于学校,适合于社会的校本教材。

编者

2015年12月于 虎头小学

1

第一单元 红色历史篇 单 元 说 明 历史是红色精神文化不可或缺的传承载体,是对中国革命发展历程的回顾总结,一部红色的历史都是一部爱国的历史、奋斗的历史,展现红军各个阶段的优秀文化和精神,对现在的学生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和爱国的教育课。如红军初期的艰苦创业,革命先辈在艰难环境中的努力奋斗,队伍中涌现出的优秀模范人物,都会对后来的学子起到很大的教育和激励作用。

2

第一课 创榛辟莽改旧制

【导读】: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在白色恐怖中,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传播革命的理想而改办的,他们在中国的红色革命活动史,本身就是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作为红军小学学生,理应了解历史,了解革命前辈的光荣奋斗史,并从中传承他们热爱祖国、舍生忘死的精神。

1927年春夏,蒋介石、汪精卫等相继发动了反革命政变。血的教训,终于使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独立掌握军队、领导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新组成的中共中央5人常委决定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创建新的革命军队。当时在武汉的朱德因曾在南昌担任过国民革命军第3军军官教育团团长、南昌市公安局长等职,对南昌的情况比较熟悉,便先行返回南昌进行准备工作。当时,朱德随身携带的就是这把驳壳枪。

朱德回到南昌后,通过各种关系了解南昌城区及其周围地区的兵力部署,精心绘制出南昌市区军事要点图,并利用自己在滇军中的老关系作掩护,秘密进行起义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他先对第3军军官教育团中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及进步青年,进行形势教育和政治动员。然后领导党组织暗中把教育团的枪支作了调配,尽量使枪支主要掌握在党团骨干和进步官兵手中。再是根据城市作战的特点,朱德有

3

针对性地给学员安排了两次野外军事训练,进行侦察、搜索和通过复杂地形等演习,还组织了几次夜间紧急集合。

7月31日晚上,朱德把敌第三军二十三团团长卢泽民、二十四团团长“萧胡子”和一个姓蒋的副团长,“请”到大士院32号伪市长李尚庸家大摆宴席。酒足饭饱后,又拉住他们打麻将。晚上9时,起义总指挥部送来了“山统一”的口令,朱德借故离席布置起义事宜。这时,一个滇军青年军官匆忙跑来向大家报告说,外面有共产党将要发起暴动的消息。朱德听后哈哈一笑,从容地说:“现在这样的混乱时期,什么谣言都有,大家请接着打牌!”又过了一个时辰,埋伏在院外的10多名起义军战士奉命冲进室内,把这3个醉醺醺的敌军官扣押了起来。朱德亲自导演的这场“宴请”,巧妙地削弱了敌军的指挥力量。随后,他立即赶往起义总指挥部通报了起义消息已泄露的情况,前敌委员会当即决定起义提前两小时进行,起义部队以颈系红领巾、左臂扎白毛巾为标志。朱德还把随身佩带的驳壳枪系上了红飘带,前往自己领导的第三军军官教育团驻地准备战斗。

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南昌起义开始了。顷刻间,南昌城内外枪作,炮轰鸣,杀四起,各起义部队官兵犹如猛虎下山,从四面八方迅速扑向敌人。起义战斗从一开始就异常激烈,朱德脖子上系着红领巾,右手挥动着黑亮的驳壳枪,率领部队勇猛地杀向驻地周围的敌军。

4

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南昌城终于飘扬起鲜艳的,起义胜利了!人民群欢欣鼓舞,奔走相告,怀着胜利的喜悦,纷纷奔向起义总指挥部热情慰问起义军官兵。随后,起义部队进行了整编,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下辖3个军,朱德被任命为第9军副军长,因军长未能到任,朱德不久即担任军长。

南昌起义后,朱德在自己的驳壳枪上刻下“南昌暴动纪念”、“朱德自用”10个意味深长的字,以纪念南昌起义的难忘岁月。军事博物馆建馆后,专门派人征集了朱德总司令在“八一”南昌起义中指挥用的这支珍贵的驳壳枪,它被定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有力物证。

【综合实践活动】:

通过网络观看有关朱德的资料视频。回去向家长了解八一南昌起义的历史

5

第二课筚路蓝缕创红军

【导读】: 朱德与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共同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斗,战胜千难万险,推翻了三座大山,打倒了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新中国。但是,直到1928年,两位伟人才在井冈山第一次会面。朱德和毛泽东领导的两支革命队伍在井冈山会师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意义非常深远。朱毛是怎样会师井冈山的呢?

南昌起义失败后,朱德带领一部分队伍转移到了广东的三河坝。敌人很快纠集了10个团两万多人的兵力进攻三河坝。经过三天三夜的激烈战斗,虽然消灭了不少敌人,但是敌众我寡,又与主力部队失去了联系。为了保存力量,寻找有利战机,朱德决定转移。这时,一部分战士有些动摇了,朱德耐心地向大家解释,起义虽然失败了,革命遇到挫折,但这只是暂时的,前途是光明的。他宣布:“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有人问:“敌人这么强大,我们怎么办呢?” 朱德坚定的说:“我们打游击啊!反动派总有一天要被我们消灭。”

队伍又前进了,但仍然很艰难。部队打到湖南汝城时,一天夜里,战士们正在睡觉,朱德还在翻看报纸,考虑第二天的行动,突然一声枪响,他立即下令让警卫员通知部队转移。朱德交待说,现在情况不明,不到万不得已不准开枪。

6

大家提着枪准备撤退,敌人已经追了上来。敌人喝道:“朱德在哪儿?”一个战士答道:“在后面!”此时,朱德已来不及隐蔽了,他急中生智,随手拿起伙夫的围裙系在腰上。

敌兵厉声问道:“朱德在什么地方?快说!”

朱德不紧不慢地指着后面那间房子答道:“在后面!”

两个敌兵赶紧朝后面那个房子走去,可走了几步又转过脸来,不放心地问朱德:“你是干什么的?”

朱德用手掸了掸围裙,说:“我是伙夫头!”

这时天已经黑了,敌兵把朱德拉到灯下仔细一看,只见朱德脚穿一双破草鞋,身上穿着一件破衣服,胡子长长的,就赶紧去找朱德了。

朱德向警卫员使了个眼色,两人急忙跳窗户跑了。

朱德带领队伍到了湖南信丰时,就听说毛泽东上了井冈山,他还派毛泽覃上井冈山与毛泽东联系,准备必要时也转移上井冈山。

毛泽东知道了南昌起义的情况,很是关心,派何长工下山去打听起义部队的下落。何长工在广东韶关犁头铺找到了朱德。

朱德听何长工介绍了毛泽东上井冈山的情况,非常高兴。他激动地说:“我们跑来跑去,没有一个站脚的地方,正要去找毛泽东呢!前几天,我已派毛泽覃去井冈山了。”

第二天,朱德给何长工写了一封介绍信,还给了一些盘缠,让他赶快回井冈山,向毛泽东说明情况。不久,起义部队发起了湘南起义,敌人纠集了7个师的兵力进行围剿。为了保存实力,朱德决定向井冈

7

山转移。毛泽东很快派部队下山去接应,朱德在汝城又见到了何长工。何长工说:“我们拼命往南打,没想到你们撤得这么快。” 朱德高兴地说:“你们的行动直接掩护了我们。现在,毛泽东在哪儿?”何长工说:“他带领部队打掩护,再过三、四天才能到这里。”

朱德和毛泽东在宁冈的砻市会合了。两位巨人历史的会面是在砻市的龙江书院。

朱德和陈毅先到了龙江书院。当毛泽东到来的时候,朱德和陈毅到书院门外迎接。朱德大步走向毛泽东,伸出大手,两位巨人的手掌紧紧握到了一起。他们使劲摇着对方的手,那么有力,那么热烈,这是一次历史的会见。

1928年5月4日,在砻市举行了“庆祝两支部队胜利会师”的大会。

会场设在砻市南边一个草坪上。用门板和竹竿搭起一个主席台,两侧插满了红旗,悬挂着' “庆祝两支部队胜利会师”和“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幅标语。山茶花红,油菜花黄。笑声,歌声震天响,会场上人山人海。

两支部队的领导和各界人士组成的主席团走上了主席台,庆祝大会开始。何长工主持大会。当他宣布庆祝大会开始时,军号吹起,鞭炮齐鸣。执行主席陈毅首先讲话。他说,今天是五四纪念日,我们在这里庆祝两支部队的会师,意义非常重大。他宣布,两支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同志任军长,党 代表是毛泽东同志。

8

朱德在大会上讲话。他说,两支部队的汇合,意味着中国革命的新起点, 我们有了根据地,我们的力量更大了。我们两支队伍要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他还风趣地说:“我们大家都很高兴,敌人却难过了。那么,就让我们的敌人难过去吧,我们不能照顾敌人的情绪,我们要彻底把它们消灭!”

毛泽东也发表了讲话,会场上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和欢呼声。毛泽东和朱德的巨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开始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

【综合实践活动】:

通过网络观看有关井冈山会师的资料视频。回去向家长了解井冈山历史

9

第二单元 红色记忆篇 单 元 说 明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祖国这块生养我们的热土,是我们共有的母亲,她的慈恩厚德令我们永怀眷恋与感激。

读本单元的记忆文章,我们能感悟到革命前辈的赤子情怀,聆听到人民对英烈的深情呼唤。魏魏群山,总有说不完的悠悠往事。红色火种,张扬着永不褪色的信念。

10

第三课 红色精神代代传

【导读】: 红色精神需要代代传承,在以往那段艰苦的岁月里,红军就是凭借着为穷苦人打天下的坚定信念在广大百姓心中树立了那一抹抹红色的印记,这也是革命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多年以前,红军叔叔长征过草地的时候。

在红军部队的医院里,有个

小红军叫小兰。小兰才13岁。她的爸爸、妈妈都被地主逼死了,她也被地主拉去干活,受尽了地主剥削和打骂。后来,红军来了,小兰跑到部队,说什么也不离开红军啦。红军长征的时候,小兰跟着部队走进了草地。

一说草地,小朋友们准会想到公园里那长着绿茵茵小草的草坪,又平坦又好看。红军叔叔过的草地可不是那样的,那里荒凉极啦。地上除了野草就是烂泥坑,走几十天也走不完。一路上看不见一间房子,找不到一个老百姓。只有几只老鹰在天上飞旋。

这天,走着走着,前边出现了一个小村子。红军叔叔一看,

可高兴啦。小兰也乐得又蹦又跳。有了村子就能找到粮食了。部队进

11

了村,小兰把伤病员安置好,就拿着米袋找粮食去了。可村里一个老百姓也没有。小兰在村里走着走着,看见一个打麦场。场上堆着一堆麦秸,上面还有没有打干净的麦粒。她把麦秸捶了又翻,翻了又捶,东一粒,西一粒地捡起来。总共不到一小碗。这点东西能吃几顿呢? 不行,还得找! 小兰刚走不远,正好碰见一个大个子红军,扛着一袋沉甸甸的东西走过来。小兰一看,哟,这不是在我们医院养过伤的那个大个子吗? 小兰忙问:“哎,你在哪儿搞来这么多的粮食呀?”大个子红军放下口袋说:“嘿,是小兰呀,我这粮食是在地主院子里挖出来的。你找到多少粮食了?”小兰把口袋一伸说:“喏,都在这儿呢!”大个子红军接过米袋掂了掂,笑着说:“小兰,听说还要走20多天的草地,这点麦子还不够塞牙缝的呢!”“明天再找嘛!”“来,把我的给你一点吧!”说着,他捧着麦子就要往小兰的米袋里放。小兰赶紧米袋藏在背后,摇摇手说:“不要,你们人多,自己还不够吃呢。”大个子红军胳膊长,一把夺过米袋,一边往里倒,一边亲切地说:“没关系,我们每人少吃一口,就省出来了。”小兰又在别处找到了一些麦子,炒熟了,碾成了麦粉,放在了米袋里。心想:这些麦粉我一顿吃一把,再拣点野草野菜,能吃它20来天,走出草地没问题。对! 还要省出一点给伤病员吃。第二天早上,部队出发了。小兰扶着伤员,紧跟着部队,小心地往前走。走着走着,前边出现了一条小河,河上用树干临时搭起一座桥,桥下的河水“哗哗”地流着。小兰把肩膀上的米袋背好,紧紧扶着伤员说:“同志,该过桥了,慢慢走!”谁知

12

道,走到桥中间,那个伤员忽然咳嗽起来了,脸涨得通红,身子直发抖,脚底下一滑,身子一歪,小兰连忙使劲扶住了他。小兰肩膀上那袋麦粉却掉到了河里。米袋在水里滚了几下,就冲走了。小兰愣住啦,她小声地叫了一声:“哎呀,这可怎么办呀?”伤员看她望着河水直发愣,就问:“小兰,什么东西掉到河里了?”小兰连忙摇摇头:“没有,什么东西都没掉。咱们走吧!”这时候,看护长从后面走过来了。小兰告诉她伤员咳嗽得很厉害。看护长双手扶住伤员说:“好,到前面找医生看一看。”她见小兰好象有点什么事儿的样子,又问:“小兰,怎么啦? 是身体不舒服吗?”“没有。嗯„„”小兰把刚到嘴边的话又收了回去。她想:不能把丢米袋的事儿说出来。要是同志们知道了,准会把自己的粮食捧出来给我吃。大家的粮食都很少,我怎么能吃他们的呢? 不,我要坚持! 看护长走了。小兰赶紧拔了许多野草,放在挎包里,把挎包塞得鼓鼓囊囊的好象真的粮食一样。晚上,部队休息了。小兰怕大家看见她尽吃野草,就跑去给伤员换药,洗绷带。等大家吃完了东西休息了,她才煮野草吃。

这样过了几天,小兰的身体就不行了。常常拉肚子,头发晕,两腿软绵绵的,一点劲都没有。有一天,她走着走着,一下栽倒在地上,什么也不知道了。等她醒来的时候,发现看护长正背着她呢。看护长是40多岁的人了,这些天来和大家一样,吃野草和麦粉糊糊,身体很虚弱。她背着小兰,脸上淌着豆大的汗珠,嘴里喘着粗气,摇摇晃晃地往前走着。小兰醒来说:“看护长,我自己能走,快让我下

13

来!”央求了半天,看护长才把她放下来。小兰咬紧牙,坚持着走到了傍晚。等大家休息以后,她又躲到一边煮野草吃去了。这时候,看护长笑眯眯地走了过来:“小兰,你身体好一点了吗? 哎,怎么一个人躲在这儿煮东西吃?”小兰赶紧用手遮住瓷缸:“我煮好东西吃,不让你看!”“好! 我不看。”看护长嘴上这么说,趁小兰不注意,一下把瓷缸抢了过来,一看:“哎呀,小兰,你怎么光吃野草,一点麦粉也不掺呀?”“路还远呢,留着慢慢吃呀!”“你的米袋呢?”小兰拍拍挎包说:“这不是吗?”看护长奇怪地问:“你为什么放在挎包里呀?”“米袋破了个洞,怕麦粉漏出去! ”“拿来! 我给你缝缝。”说着,看护长一把夺过小兰的挎包,打开一看,里面全是野草。她愣住了。“小兰,你的麦粉呢?”小兰看到看护长这么关心她,想说话,可嗓子眼像什么堵住了似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眼泪“唰唰”地流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她才把丢粮食的事儿告诉了看护长。看护长听了说:“哎呀,小兰,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呢? 我们一起参加革命,就像兄弟姐妹一样。你没了粮食,大家应该帮助你呀!”说着,看护长从自己的米袋里,抓出一把麦粉,放进小兰的缸子里。“你先吃吧,我马上去报告首长。”不一会儿,小兰丢粮食的事儿,像一阵风似地传开了。同志们立刻提着米袋走了过来,你一把他一把地直往小兰的挎包里装。小兰忙摇手说:“不,不,谢谢大家„„“这时候,那个伤员拄着拐杖走过来,拿着一点粮食,激动地说:“小兰,你为了救我,把粮食丢了。我这一份你一定要收下。”同志们都说:“小兰,

14

你收下吧。不管碰到多大的困难,我们也得把你这个小红军带出草地。”小兰呢

,感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好收下了大家的粮食。

这天夜里,小兰怎么也睡不着。想起小时候,在地主家里受剥削挨打受骂。要不是找到了共产党,自己早就死了。参加红军以后,得到了首长和同志们多少帮助和教育,懂得了多少革命道理呀!

兰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

永远听党的话,永远跟着

共产党走!

【综合实践活动】:

在班级开一次主题班会,让大家讲一讲在红军长征的时候你还了解那些关于红军的小故事,把它讲给大家听。

15

第四课 大渡河岸显神威

【导读】:硝烟弥漫。战火纷飞,中华大地悲歌四起。雄鹰的哀鸣划破长空,生命试图搏弈历史的绝唱。在广袤的神州大地上,热血沸腾的红军战士们正撰写着他们惊天动地的故事。有英雄泪,更有英雄血……在枪林弹雨中,他们勇往直前、前仆后继,掀起了一股红色狂飊

提起大渡河大家都不陌生吧? 大渡河自古以来就是难渡过的天险。然而大家可否听过这样一个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有关大渡河的故事? 好了,不管你们是否听说过,我这回可要给大家讲讲,因为这实在是个不能错过的好故事啊!

话说红军历尽千辛万苦来到河边时,只听见惊涛拍岸,河水咆哮啊,每年的五六月间,正逢上游雪山融化、河水暴涨时节,这时的大渡河河面虽不算宽,只不过三百余米,水深却有十多米,水流实在急得惊人,每秒流速大约4—5米,水面就像斜坡似的水奔泻而下,急浪涌起的旋涡,一个接着一个。特别是怪物般蹲在河中心的礁石,更是令人心惊,急浪撞在上面激起很高的浪花,弄得整个河面雾蒙蒙的。

河对岸是几十米高的峭壁,石壁被劈开,沿着用石块砌成的台阶拾级而上,上面便是渡口。阶梯有四十多级,在阶梯的顶端,就是白军的工事,四个碉堡俯视着整个河面和台阶,周围布满了散兵壕,敌人一个营的兵力就据守在这里。这一切都告诉红军战士:要夺下渡

16

口,必须渡过急流,冲上台阶,夺取敌人的整个工事。

然而能帮助红军渡河的,是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的一只小木船。天哪,面对湍急的江水,这可怎么办啊!

就在5月25日早上,在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和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同志的指挥下从当地群众中找来十四五个撑船的老手,从军团炮兵连拖来三门迫击炮,只有四发炮弹。红一团一营营长孙继先,挑选了二连连长熊尚林为队长的17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17名勇士,每人身带一把大刀、一支冲锋枪、一支短枪和五六颗手榴弹,在连长熊尚林带领下,先有八名勇士和船夫一起跨上了小船。

“战斗开始! ”红一团团长杨得志下达了命令。

“嘟嘟的,嘟嘟的„„”红军嘹亮的冲锋号声响了。

“嗒! 嗒嗒! ”红军的轻、重机枪一起向对岸敌人的工事猛烈开火。

“轰! 轰! ”红军神炮手赵章成发射出的两发炮弹准确地落在河对岸敌人的碉堡上。

载着九名勇士和船夫的小船一颠一簸地向河心斜冲过去。河对岸的白军发现了,炮弹和子弹在船的周围掀起了阵阵巨浪和片片水花。

河这边,红军战士的目光一齐集中在激浪中颠簸的小船上,浪涛把小船遮住时,红军战士的心顿时一阵发冷; 浪头把小船推出时,红军又齐声欢呼。他们的心就这样随着小船起伏,渐渐忘了自身安危,

17

陆续爬出壕沟,站到岸边。刘伯承参谋长和聂荣臻政委也挤到了前面。号声突然停止,军团长肖华几步跑上去,从负伤的司号员手里夺下号来,甩了两甩,挺起胸膛吹起来。

在猛烈的火力掩护下,小船避开了一个个激流、暗礁,靠上了岸。突击队的勇士们从船上跳下来,一个、两个„„八个、九个,个个生龙活虎扑向敌方渡口。

当英勇的战士们冲上台阶时,可恶的白军慌乱地把滚雷和手榴弹扔下来。顿时,战士们的身影被浓烟吞没了。过了一阵,硝烟里又闪现出红军勇士迅速向敌人碉堡冲去的身影。原来渡口很陡,台阶又高,正好成了勇士们隐蔽的死角,敌人的滚雷、手榴弹从战士们隐身的台阶上面滚过。多险啊!

突击队快要接近碉堡时,二百多敌人越出工事,开始反冲锋了。河这边,红军团长杨得志一声令下:“给我轰! ” 神炮手赵章成的最后两发炮弹像长了眼睛似的正好落在敌人堆里。勇士们乘机冲进碉堡,控制了主要工事。

这时,孙继先一招手,八九颗手榴弹一起甩了出去,两个班的敌人被打垮了,两批勇士汇合了。查查人数,18个人除两个负重伤外,一个也不少。孙继先喊了一声“赶快往前打! ”十几挺冲锋枪一扫,守敌全垮了,一部分逃往北面的山上,一部分沿河逃走了。

5月25日这一天,杨得志团长率领的红一团完全控制了渡口,并在当地群众的支持下,又获得了两只小船。红一团战士又先后

18

动员了五十多名船工轮班摆渡,使得后续部队源源不断的渡过河去。

【综合实践活动】:

了解我们的历史。家乡的革命故事你了解多少?说给大家听听。

19

第三单元 红色人物篇 单 元 说 明

我们快乐幸福地生活在这个和平安定的年代,而我们却很少提起或想起那些曾经奋斗在第一线的红色战士,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中的很多人都离我们远去,我们应该用更多的热情去关注他们,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身上的战士精神。通过了解学习他们,能让成长在今天的我们更好的珍惜现在的生活。

20

第五课 虎入笼中威不倒

1931年9月18日夜里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突然向沈阳北大营发动进攻。此时,一位将军拍案而起,率部投入对日军的抵抗。可是18年后,这位没有死在日军炮火下的将军,却在重庆歌乐山下倒在国民党特务的罪恶枪声中。这位将军就是黄显声。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将军被无理扣押,黄显声对蒋介石假抗日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l937年在武汉,他积极策划营救张学良将军;还主动与周恩来同志联系,将一批武器弹药秘密送往延安。1938年2月2日,正准备去延安的黄显声不幸在武汉被捕。在息烽监狱,黄显声将军极度忧愤“报国欲死无战场”!他以“虎入笼中威不倒”而自励,在一封给儿子的信中他表明了这样的观点:“我现在虽然坐牢,但没有犯法,是为团体、为国家、为义气而坐牢,问心无愧,将来生死存亡在所不计”。 1946年,黄显声将军被转囚到白公馆看守所。在白公馆,黄显声被关在二楼二室,一个人住在里面,有一张写字桌,可以看报纸。近10年的囚禁,使他已不习惯多讲话。在白公馆看守所,黄显声将军有时可以在特务的看管下走出去转转,难友曾经劝他找机会跑掉,但是将军表示:我是一个堂堂正正的军人,做事情要光明磊落! 白公馆大屠杀开始后,黄显声第一个被带了出去,在步云桥刑场,罪恶的子弹射向他的后背,鲜血浸透了他身下的那片土地。黄显声将军在白公馆牢房的那张小桌上的台历,永远地停留在1949年11月27日这一天。

21

第六课 金色鱼钩战友情

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得了肠胃病。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赶不上队伍了,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三个病号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一路上,老班长带我们走一阵歇一阵。到了宿营地,他就到处去找野菜,和着青稞面给我们做饭。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吃完了。饥饿威胁着我们。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这些天他比我们瘦得还厉害呢! 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了钓鱼钩。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鲜美的鱼汤。尽管没加作料,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更鲜美的了,端起碗来吃了个精光。

以后,老班长尽可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把我们安顿好,就带着鱼钩出去了。第二天,他总能端着热气腾腾的鲜鱼野菜汤给我们吃。我们虽然还是一天一天衰弱下去,比起光吃草根野菜来毕竟好多啦。可是老班长自己呢,我从来没见他吃过一点儿鱼。

有一次,我禁不住问他:“老班长,你怎么不吃鱼啊?” 他摸

22

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老班长猛抬起头,看见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手里的搪瓷碗,就支吾着说:“我,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 “不,我全知道了。”我打断了他的话。 老班长转身朝两个小同志睡觉的地方看了一眼,一把把我搂到身边,轻声说:“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诉别人。” “可是,你也要爱惜自己啊!”

“不要紧,我身体还结实。”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他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啊,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小梁,你看这草地,无边无涯,没个尽头。我估计,还要二十天才能走出去。熬过这二十天不简单啊!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了困难出来啦’?” “可是,你总该跟我们一起吃一点儿呀!”

“不行,太少啦。”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

23

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 我再也忍不住了,抢着说:“老班长,以后我帮你一起找,我看得见。”

“不,咱们不是早就分好工了吗?再说,你的病也不轻,不好好休息会支持不住的。”

我还坚持我的意见。老班长忽然严厉地说:“小梁同志,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 望着他那十分严峻的脸,我一句话也说不上来,竟扑倒在他怀里哭了。

第二天,老班长端来的鱼汤特别少,每个搪瓷碗里只有小半条猫鱼,上面漂着一丁点儿野菜。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啦!”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我悄悄背转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着鱼汤。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

24

似的,沉重极了。 挨了一天又一天,渐渐接近草地的边了,我们的病却越来越重。我还能勉强挺着走路,那两个小同志连直起腰来的力气也没有了。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我们就这样扶一段,搀一段,终于走到草地边上,远处,重重叠叠的山峰已经看得见了。

这天上午,老班长快活地说:“同志们,咱们在这儿停一下,好好弄点儿吃的,鼓一鼓劲,一口气走出草地去。”说罢,他就拿起鱼钩找水塘去了。

我们的精神特别好,四处去找野菜,拾干草,好像过节似的。但是过了好久,还不见老班长回来。我们四面寻找,最后在一个水塘旁边找到了他,他已经昏迷不醒了。

我们都着慌了。过雪山的时候有过不少这样的例子,战士用惊人的毅力支持着自己的生命,但是一倒下去就再也起不来了。要挽救老班长,最好的办法是让他赶快吃些东西。我们立即分了工,我去钓鱼,剩下的一个人照料老班长,一个人生火。

我蹲在水边,心里不停地念叨:“鱼啊!快些来吧!这是挽救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可是越性急,鱼越不上钩。等了好久,好容易看到漂在水面的芦秆动了一下,赶紧掣起钓竿,总算钓上来一条两三寸长的小鱼。

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

25

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我几乎要哭出来了。

“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 老班长用粗糙的手抚摸我的头。突然间,他的手垂了下去。 “老班长!老班长!”我们叫起来。但是老班长,他,他的眼睛慢慢地闭上了。 我们扑在老班长身上,抽噎着,很久很久。

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26

第七课 鸡毛传信美名扬

海娃十四岁,是龙门村的儿童。

一天傍晚,海娃腰里插着羊鞭,拿着一杆红缨枪,在山上的一棵小树底下放哨。

这时候,从阳坡的小路上爬上来一个人,他老远就叫:“海娃!海娃!”海娃听出是爸爸的声音,连忙迎上去。爸爸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对海娃说:“马上到三王庄去,送给指挥部的张连长。”海娃接过信一看,信角上插着三根鸡毛,知道是一封顶紧急的鸡毛信。海娃揣好信,赶着羊群转过山崖,忽然看见西山顶上的“消息树”倒了。糟糕!山那边准是发现鬼子了。海娃想,这条小路不能走了,就走大路吧。可是回头一看,大山口外面来了一队抢粮的鬼子。

鬼子越来越近。海娃着急了,把鸡毛信往哪里藏呢?他看着胖乎乎的羊尾巴,心头一动,就抢到前面抱着那只带头的老绵羊,把它尾巴根的长毛拧成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折起来,绑在尾巴底下。海娃什么也不怕了,他把羊鞭甩得响响的,朝着鬼子赶过去。“站住!”鬼子吆喝起来,哗啦一声举起枪,对着海娃的小脑袋。一个穿黑军装的歪嘴黑狗跑过来,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他拉到一个长着小胡子的鬼子面前。海娃一点也不怕,他故意歪着脑袋,张大嘴巴,傻愣愣地望着小胡子。小胡子说声“搜”,那个歪嘴黑狗马上动起手来,摸补丁,掏窟窿,把海娃周身都搜遍了,连两只破鞋也没放过,结果什么也没搜着。小胡子只想早点进山去抢粮,就冲着海娃喊:“滚开!滚开!”

27

海娃回头就跑,他拢住羊群,使劲甩着羊鞭,恨不得飞起来。没想到那个歪嘴黑狗又追上来了,他用枪逼着海娃,要海娃把羊群赶回山里去,还挤着眼睛、歪着嘴巴狞笑者说:“皇军还没吃饭呢!这么些羊,够我们吃几顿啦!”海娃没法,只好跟着走。太阳落山了,鬼子的队伍来到一座小山庄跟前,就在打谷场上宰了几只羊烧羊肉吃。海娃顾不上心疼他的羊了,他悄悄地把手伸到老绵羊的大尾巴下面一摸,鸡毛信还照样吊着!他心里叫起来“你还在这里啊!”

鬼子吃饱了,一个个摸着肚皮,进屋里睡觉去了。歪嘴黑狗叫海娃把羊赶进牲口圈里,然后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海娃拉进屋里。鬼子和黑狗们抱着枪睡在干草上,把海娃挤在尽里头。海娃睡不着,他想:“鬼子明天还要宰羊,要是今晚跑不掉,鸡毛信可就完了。”他不住埋怨自己:“海娃,海娃,你怎么搞的,连一封鸡毛信都不会送啊!„„”忽然听见外面的哨兵吼了一声:“哪一个?”有人回答:“喂牲口的!”哨兵不吭气了。不一会儿,远处传来一阵鸡叫。 鸡叫两遍了。海娃哪儿还躺得住,他坐起来一看,门口的哨兵正在打瞌睡呢。他就悄悄地站了起来,踮着左脚把歪嘴黑狗的胳膊轻轻拨开,从小胡子身边跳过去,闪到了门边,又轻轻地迈过哨兵的大腿,溜到了村边的路上。“哪一个?”街那头的哨兵吼起来。“喂牲口的!”海娃装着大人的声音回答。那个哨兵就不理会他了。海娃走进牲口圈,一把抱住那只老绵羊,把它尾巴底下的鸡毛信解下来,揣进口袋里,撒开两腿就跑,一口气跑上了庄后的山梁。

天亮了,海娃跑到山嘴旁边,听见前面有人吼叫。他抬头一望,

28

山梁那头有个鬼子拿着面小白旗,朝着海娃来回摇晃。海娃脱下身上的白布小褂,学着鬼子的样子也来回摇晃。没想到,真混过去了。海娃转过山嘴,一口气跑到对面山顶。前面就是三王庄啦。海娃高兴极了,他一屁股坐在山头上,把手伸进口袋一摸,不觉浑身哆嗦起来。鸡毛信呢?口袋里没有,赶紧脱下小褂子来找,也没有;把身边的石头缝都找遍了,还是没有。海娃马上往回跑,在来的路上找。他一口气跑上大山,爬到小山嘴旁边,就在刚才摇晃褂子的地方,鸡毛信好好地躺在那儿。海娃高兴极了,把信装进口袋,刚想回头跑,忽然背后有人喊叫,歪嘴黑狗追上来了。他抓住海娃,一连打了几枪托,叫海娃回去给鬼子带路。

小胡子把洋刀一挥,鬼子和黑狗又出发了。海娃赶着羊群夹在他们中间,过了大山,来到三王庄眼前。海娃看到山上的“消息树”放倒了,不用说,张连长的队伍已经知道鬼子来了。鬼子可什么也不知道,他们在沟里,又是抽烟,又是吃羊肉。休息够了,一队黑狗先走,想从中路走上峁去。山坡上忽然轰轰响了几声,冒起一柱一柱的黑烟,黑狗踩上地雷了。小胡子扔下那些黑狗不管了,他指着小路对海娃说:“你在前面带路,皇军在后面。明白吗?”

海娃远远地走在鬼子的前边。树林里岔着两条路,一条小路,一条羊道。他把羊赶上了羊道。歪嘴黑狗在底下吆喝:“走错了!”海娃放开嗓子说:“没错!我走过的。走吧!”羊道越来越陡,越来越不好走,鬼子走一截,停一截,远远落在后面。小胡子吼起来了:“慢慢的!”海娃装作没听见,一步紧一步往前跑。鬼子使劲喊:“站住!

29

再不站住就开枪啦!”海娃不听他的,甩了一响鞭,拼命往前跑。鬼子真的开枪了。海娃同羊群一起飞跑,可是他实在跑不动了。就扑倒在乱草里,放开嗓子叫:“鬼子上来啦!打呀!赶快打呀!”

峁上突然响起一阵排子枪声,跟着又是一阵。海娃听到了,这是自己人的枪声。他的两条腿又来了劲,爬起来拼命向峁上扑去。忽然他张开双臂,“哎哟”尖叫一声,晕倒在乱草堆里了。一个游击队战士跑过来,抱起了海娃。

等到海娃睁开眼睛,他看见蹲在他身边的正是张连长,连忙说:“信„„鸡毛信„„”他的伤口疼得厉害,说着又昏迷过去了、海娃又醒过来的时候,他已经躺在暖炕上,盖着一床软绵绵的毯子。太阳从窗口射进来,照在炕上。张连长笑眯眯地问海娃:“好些吗?还疼吗?”海娃顾不得疼,他问张连长:“这是哪里呀?”张连长哈哈大笑起来,他摸着海娃的脑袋,说:“你忘了吗?昨天你不是送来一封鸡毛信吗?那是你爸爸让你送来的情报。咱们的队伍根据情报,砸了鬼子的炮楼。多亏你这个小八路,小英雄!”

【综合实践活动】:

分组去图书馆或资料室查找有关资料,同时进行有关社会调查,为红色英雄人物写一篇小传。他们可以是历史人物,也可以是现实人物,可以是著名人物,也可以是普通百姓。

30 第四单元 红色感怀篇 单 元 说 明

红色历史的烟尘已经过去近百年,岁月的轮回到了今天,当你踏上这片红色土地的时候,也许你会为这里的壮丽景色而感叹,这是一片非常独特的土地,先辈留下的一个个坚实的脚印显示出生命的力量和神秘,那一座座山,一条条河谷,那激昂慷慨的红色旋律,总会带给你无尽的遐想与感怀。

31

第八课 红色精神

【导读】:红色精神是那些历经岁月,穿透时空永不衰老,流淌于人类心灵的清清河流;红色精神是光芒四射的黑夜中永远闪烁的星辰;红色精神是源自烽火狼烟,源自壮士热血的精神遗产。她内涵深广,影响深远,在这种文化精神照耀下的虎头师生,在承传华夏文明复兴之薪火的文化使命中不断开拓,不断创新,使学校愈加散发出鲜活的活力,涌动着持续进取的热情!

在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历史中,是什么使共产党能克服艰难波折奋斗

不息?是什么使其在内忧外患的多重压力下突破险境绝处逢生,直至今日成为东方强国?答案是红色精神!

无论现在小学课本中是否需要红色教育,但红色精神是不应该被丢弃的。历史很公正,顺潮流者生,逆潮流者死,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今天的中国共产党,已经带领中国人民走向繁荣富强,使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形成了很多可歌可泣的“红色精神”。如“军民团结、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不怕艰难险恶”的长征精神,“改变作风、提高素质”的延安精神,“艰苦奋斗、勇

32

于开拓”的北大荒精神,“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西柏坡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攀科学高峰”的两弹一星精神„„可以说,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象征,是激发中国共产党人对理想和信念执着追求的力量之源,是中国共产党得到人民拥护的根本原因。

虽然,红色精神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但无论时光如何变化,人们对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是一致的,燃烧的激情和火热的理想、英雄主义和勇于奉献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在讲求竞争和理性的现代社会,或许人们的内心世界里更加渴望激情。从这个意义上,红色精神完全可以具有跨越时代的精神品质,完全可以成为新时代的价值走向,完全可以具有普世价值的光芒。

当前,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宣传红色精神,可以达到感召、凝聚和净化人心的目的。传承红色精神也要与日俱进,当中国在面对新的历史挑战时,红色精神必须被升华后才更符号时代需求,更有利于传承和发扬。我们相信,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催人奋发的红色精神肯定是中国价值观的组成部分之一。

红色精神永远激励着虎头小学,虎头小学永远充盈着红色精神。

【综合实践活动】:

试写一篇感红色精神的文章。

33

第九课 红军小学校歌的律动

【导读】:红军小学校歌是红军小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是一个学校对内的号召和激励,对外的形象展示和宣言,它反映的既有办学者、教育者的理想、要求、愿望,又有受教育者的感受、追求和成长心声。间言之,红歌是学校办学理念、校园精神和学校特色的集中体现。

校旗上闪烁红军的五星,

脚下路延续新的长征;

我们是新一代红军小战士,

先辈的热血在身上奔腾!

书声朗朗,

传递飞夺泸定桥的英勇;

笔声沙沙,

续写翻越雪山草地的雄风!

啊,

红军的战歌由我们传唱,

长征的精神由我们继承;

红军小学,红色希望,

我们要让祖国更加强盛!

校歌之于它的学校,就如同国歌之于它的国家。校歌不只是一串音符,乃是学校文化之魂,是学校精神的集中体现。纵使岁月沧桑变

34

幻,她依然守望着这片土地,它的旋律萦绕、弥散着每一位学子心中的憧憬和梦想,激荡着同学师友的心海。校歌在传唱时为之增添了现实意义,并达成了对传统的重新创造和不断演绎。因此校歌成为传递求真精神薪火的良好载体。

给学生指引前进的方向、确立做人的目标是校歌的主体部分,校歌都围绕着这一点,用恳切的词语勉励学生要学好本领,将来献身祖国。歌词“脚下的路延续新的长征”勉励虎头学子吸收和弘扬红色精神的精髓,唯其励志,才能立志,尔后立身,直至立业;“红军小学,红色希望”,勉励青年学子承担起历史的使命,去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随时报效国家。唱出了红军小学师生肩负的振兴民族责无旁贷的重任。

文化的力量是无形的。校歌是时代背景与文明教育思想在校歌中的体现。校歌就是在一代代的传唱中,传承着一个学校的文明。她是励志的承载物,她把精神教育的境界提升与凝聚的重要途径,红军小学校歌中的每个音符都牵连着个体的青春韶华,也凝结着这所红色学校的文化品格。可以说,传唱校歌是虎头小学生珍爱历史、尊重生命和继承传统的明证。

歌声,让我们穿越历史,从中获得精神的力量,鞭策我们毅然远行,执着求索。

【综合实践活动】: 一首好的校歌,一般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同时反映着时代精神和历史印记,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历史与现实的统一,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统一,起着明责、励志、抒情、奋进的教育鼓舞作用。这种作用甚至让人一生都铭记在心。从这些校歌歌词中同学们看到什么呢?

35

红色足迹 薪火相继

有一种精神, 穿越历史的烟云, 历久弥新; 有一种怀念, 历经时代的风雨, 越显醇厚。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征程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这些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精髓,是激励人们开拓进取、矢志不渝的强大精神支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弘扬这些红色精神。

红色文化教育是虎头小学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文化是人的精神家园,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红色精神文化了涵盖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斗争实践中形成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和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理想和信仰顽强拼搏。

在兼容包蓄、引领图新精神的传承下,当代红色精神的继承者,将不断开拓进取,在传承百年历史精华,突出现代教育特色的理念指导下,德美育人的教育模式在繁花似锦的校园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36 编后记

编写符合虎头小学校情的“红色”校本教材是一件酝酿已久的事了,因为对于虎头小学来说有诸多得天独厚的条件。

首先,虎头有丰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和红色教育基地。其次,虎头小学历来重视红色教育与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第三,教育青少年不忘过去,着眼未来,崇尚美德,学会立足社会的本领,已是当今教育的大势所趋。同时,实施多年的素质教育,新的课程改革,已经把校本教材的开发作为当今学校教育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鉴于以上种种原因,我校在市教育局督促、关怀与指导下,尝试性的编写了这本教材。

开发红色校本课程,学校作为一项探索性尝试,肯定会因经验,知识水平和阅历等各个方面的局限,导致文中出现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我们愿以此作为引玉之砖,与有关专家学者和教育同仁商榷,最终开发出适合于学生,适合于学校,适合于社会的校本教材。

编者

2015年12月于 虎头小学


相关作文

  • 红色足迹作文700字
  • 眼间,中国已经强盛起来了.建立中国共产党,早已经过去好长时间了.建党90周年,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身为党的阳光下哺育的花朵,我们更应该追寻红色足迹,弘扬红色精神! 尽管抗战已经过去多年,可还是有许多老党员与老红军.我的身边就有一位老党员,一位八.九十岁的老爷爷,双脚已经不能活动,只能坐在轮椅上度过 ...

  • 寻访红色足迹征文作文1300字
  • 寻访红色足迹征文 学校:朝阳镇向阳小学 辅导教师:李朋信 红色,是美好的颜色,是中国人的颜色.在我的心目中,铭刻着一首首生命和鲜血交织的赞歌.我热爱红色.因为红色象征鲜艳,象征美,象征活泼和朝气,更象征着我们青少年在成长的健康之路. 我们小学生,更应该走红色之路.红色之路是一条必胜的道路,是一条美好 ...

  • 春的足迹作文1300字
  • 组长:邓泓 组员:陈诗怡 王旖歆 人员介绍 排版设计:陈诗怡 摄影:邓泓 陈诗怡 王旖歆 诗歌编写:邓泓 王旖歆 文章编写:陈诗怡 诗意春天 春雨 最后一次春游 雨 春的足迹 文写春意 春意盎然 春天美景 春的景色 快乐之旅 春雨 邓泓 滴答,滴答, 下雨了! 雨滴滴在了小草身上, 小草换上了它美丽 ...

  • 追寻红色足迹演讲稿作文1100字
  • 追寻红色足迹 铸就辉煌梦想 叩响历史的门环 跨进新世纪的门槛 风风雨雨历经坎坷 党的红色足迹跨越九十四年 是理想和热血燃烧,染成了这面旗帜, 是镰刀和铁锤交响,敲醒了一位巨人, 她像初升的太阳,把一个古老的国度照亮. 她像英明的舵手,为一个伟大的民族导航. 九十四年前,南湖上的一叶红舟从黎明中驶来, ...

  • 枣庄24中---寻找红色足迹红色征文作文0字
  • 寻访王家湾 为庆祝建党九十周年,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寻访红色足迹活动",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 王家湾峄县抗日民主政府位于凫城乡境内半码公路北侧,西王湾村内,南距沧浪渊300米,创建于1939年11月20日,为罗荣桓元帅在抱犊崮山下建立的鲁南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 我们的目的地是王 ...

  • 小学生作文--追寻红色足迹,弘扬红色精神作文2400字
  • 追寻红色足迹,弘扬红色精神 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如同一位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沧桑老人.我透过他的眼眸,站在岁月的肩膀上远眺,而眼前,最耀眼的仍是那一抹鲜艳的红色.那是革命先烈的生命和鲜血,在我心中烙下的鲜红的.炽热的.不可泯灭的烙印.我望着胸前那鲜艳的红领巾,那红色是否一脉相承?它在我胸前跳动,指引着我踏 ...

  • 春天的足迹(600字)作文作文10600字
  • 精选作文:春天的足迹(600字) 作文 春天来了,冬天悄悄地离去,春天伴随着春姑娘 的脚步,无声无息地来了.她的来到,唤醒了沉睡的大地,为冰冷的大地添加了无限生机和 活力. 春姑娘高兴地跑到被冬婆婆冻成冰的小溪旁边,温柔的摸了摸沉睡的小溪,小溪 立马就解冻了,唱着歌儿欢乐地越跑越远,他唱的歌词仿佛是 ...

  • 追寻红色足迹主题征文作文800字
  • 老寨山上的枪声 星村镇 小学 年级 班 在泗水县城东北部40里处和新泰市交界的地方,有一个群山环绕的小山村,这便是泗水县星村镇的王家庄村,村后有一座巍峨的大山,这便是大名鼎鼎的老寨山.抗日战争时期就是在这座大山上曾发生了一场可歌可泣的战斗故事. 2015年7月,我们 小学少先大队部组织优秀少先队员来 ...

  • 秋姑娘的足迹作文300字
  • 秋天,你听到名字一定会想到红色的枫叶.丰硕的果实等美丽的秋景.秋天来了,可我觉得没来似的.我便决定出去寻找秋姑娘的足迹. 我漫步在金色的田野,我仿佛置身于金色的海洋.咦!秋姑娘正躲在颗粒饱满的稻穗中,拿着七彩调色盘正给稻谷上色呢!秋姑娘上完色后,便给枫叶涂上了一层深红色的颜色.远远望去,宛如红色的大 ...

  • 寻访红色足迹征文作文0字
  • 每个人都贡献自己的力量,加快我们伟大的祖国强大的步伐.十九大很快就要召开了,我们满怀期待,相信中国将会更加繁荣昌盛,人民更加安居乐业,社会更加团结进步,中国梦一定会如期实现.爱党,爱国,爱家乡! 这是心灵的赞美,这是心灵的歌声,这是心灵的呼唤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