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瀑布教案屈银花作文4000字

初二作文

《壶口瀑布》教案

屈银花

一、分析教材

《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散文,作者在文中不仅精细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同时通过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中华民族历尽艰难,宁压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文章借助比喻、拟人和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伟力,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全文语言优美,意境雄浑,感情真挚,极具渲染力。这些都应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细细体会。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反复朗读,能对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谈出自己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语段,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写景散文的赏析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中华民族精神。领会黄河精神的象征意义,理解黄河精神在职场和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结合朗读,品味文章极具感染力的语言,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壶口瀑布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第一教时

一教学要点

1,作者介绍

梁衡,[1] 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山西霍州人。

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

二、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 诵读法 讨论法 点拨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感情

说起“瀑布”,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那么壶口瀑布是否也如诗中所描绘的如一道白练从天而降呢?它有什么特点?同学们见过黄河吗? 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黄河,你会用哪个词?答: 气势雄伟 波涛汹涌 气势磅礴 浩浩荡荡 惊涛澎湃 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九曲连环 一泻万丈 波澜壮阔 气吞山河

那么当代作家梁衡站在壶口观看黄河的时候,他又有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写的《壶口瀑布》

(二)诵读全文,整体感知。

1、 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下面请同学们大声有感情的朗读课

文。

2、 以小组为单位,找出体现壶口瀑布特点的语句并朗读给小组成员听,然后讨论交流这些

句子体现了壶口瀑布的什么特点? 句子1: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答:侧面描写,从“我”的感受出发,间接写了出在雨季瀑布令人畏惧的气势,使人感受较深,省略更是令人遐想无穷。

句子2: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答: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枯水季仍然气势磅礴、汹涌无比的瀑布水水流快、水密的特点展现了出来,令人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回味无穷。

句子3: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答:抓住就具体景物描写,赋予壶口瀑布人的“喜、怒、哀、乐、怨、愁”,自然流露出作者对母亲河的热爱。)

教师总结:《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从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中,赋予了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精神。

全文写景细腻,主要借助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伟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写景不是孤立地写景,而是在写景中抒情言志。一是巧妙地融合在具体的描写之中,二是巧妙联想。由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人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这些都应该牢牢把握,细心领会。

(三)品读语段,体验感悟

教师引导:刚才同学们通过朗读感受到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丽景象,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随着画面近距离的去感受一下它的气势。

壶口瀑布介绍:准备一些图片资料

壶口瀑布位于晋陕两省交界处,是我国第二大瀑布,滔滔黄河至此由500多米宽突然收缩到40多米,由30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看,那冲天的巨浪咆哮着,奔腾着,狂放向前,像浊流化成了利剑,劈开两岸的河床,站在瀑口只见激浪滔天,水汽弥漫,惊涛拍岸,只见黄河像一阵急速的飓风从眼前呼啸而过,仿佛一不留神就会被急流卷走,这就是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壶口瀑布”。

1、 学生朗读文章描写瀑布的精彩片段,把壶口瀑布震撼人心的气势读出来,把自己的感悟、

体验读出来。

语段1: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体验: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气势磅礴的壮美。反复强调“跌”字,哪怕粉身碎骨也要勇往直前,表现了黄河百折不挠的精神

语段2: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

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体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河水比成飞毯,钢板出轧,体现了黄河水凝重、猛烈的特点,把黄河博大的胸怀,状阔的气势生机勃勃的表现了出来(博大宽厚的精神)

语段3: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体验:运用排比、拟人修辞手法,将壶口瀑布水流的各种情状描绘的生动传神,展现了其柔美的一面

语段4: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所看见。

体验:借助议论联想,由黄河的雄壮之美进而联想到中华民族无坚不催、无往不胜、勇往直前的精神,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对名族精神的赞美。

第二教时

2、 (四)探究联想,领悟情感

作者梁衡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壶口瀑布的特点,给我们身临其境的感受?答:声音、形态、气势、伟岸等。但是阅读这类借景抒情类的散文,我们能不能只关注那些优美的写景句子?不能,我们还应该透过文字看到文字背后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意图。

那么这篇文章中作者写了几次到壶口?是否平均用力呢?想写哪次?为什么?两次有什么不一样?(俩次:雨季,枯水季节。枯水季节壶口瀑布的特点更多姿多彩,千变万化。)

那么作者写壶口瀑布这么多的特点到底要表达一个什么样的主旨呢?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5、6两段。

思考:作者想借壶口瀑布表达一种什么情感呢?有什么写作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透过壶口瀑布探寻黄河的性格,从黄河联想到中华民族历尽艰辛、宁压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突破教学难点。

1、壶口瀑布真能装下壮阔无比的黄河吗? 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陡然跌落至四十多米宽的深沟(深槽)中,被拢成一束。让人感觉就像把黄河装进了壶里。还有一些装不下的水就各自夺路而走。)

2、用50字说明一下“壶口”之名的由来。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陡然跌落至四十多米宽的深沟(深槽)中,被拢成一束。这深槽形似巨壶,“壶口”由此得名。)

二、精读课文,理解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3、作者在课文的最后一段这样写道: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所看见。“这伟大”指什么?是哪些伟大的性格?

(黄河伟大的性格;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4、黄河的这些伟大性格来源于它的特点。而且同中华民族也有着特殊的联系。

5、朗读第6段,思考黄河的伟大性格与中华民族有着怎样的联系?能借助一个实例具体说明吗?

(柔中有刚或刚柔相济也是中华民族崇拜的一种性格;黄河的伟大性格也是中华民族的性格;例如:长征、抗战、建设祖国两弹一星等)

6、赞美黄河伟大性格的深刻意义是什么?

(为了赞美中华民族的精神。当黄河的伟大被赋予了代表民族精神的伟大之后,黄河就上升为了民族精神的象征。你看文中第5段第4行里,指代黄河的它变成了“她”。)

三、感悟作者在赞美黄河中融入的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

7、这篇文章在写作手法上具有什么特点?

(借助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借景抒情。)

8、作者对黄河的赞美特别融合了对中华民族哪些精神品质的赞美?

(对中华民族勇敢直前、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的赞美)

四、反馈。

1、 在笔记本上总结,通过学习《壶口瀑布》这篇课文,我们学到了什么?

(五)拓展练习

描写你熟悉的某一自然景观,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并能有感情的向同学介绍。 要求:

内容:抓住景物特征,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语言:运用普通话、语言流畅、清晰、语速适中

表现力:仪态大方,表情自然

(六)课堂小结

这篇借景抒情散文让我们感受到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透过瀑布我们看到了黄河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坚强性格。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性格也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性格。相信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用黄河的性格面对自己未来职场的生活。 板书设计:

壶口

黄河 中华民族

气势磅礴 博大宽厚宁压不弯 多姿多彩 柔中有刚勇往直前

教学反思

(七)教学中,我很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小组分工不够细致,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表达的不够到位,语言组织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去探索的。

《壶口瀑布》教案

屈银花

一、分析教材

《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散文,作者在文中不仅精细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同时通过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中华民族历尽艰难,宁压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文章借助比喻、拟人和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伟力,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全文语言优美,意境雄浑,感情真挚,极具渲染力。这些都应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细细体会。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反复朗读,能对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谈出自己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语段,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写景散文的赏析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中华民族精神。领会黄河精神的象征意义,理解黄河精神在职场和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结合朗读,品味文章极具感染力的语言,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壶口瀑布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第一教时

一教学要点

1,作者介绍

梁衡,[1] 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山西霍州人。

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

二、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 诵读法 讨论法 点拨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感情

说起“瀑布”,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那么壶口瀑布是否也如诗中所描绘的如一道白练从天而降呢?它有什么特点?同学们见过黄河吗? 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黄河,你会用哪个词?答: 气势雄伟 波涛汹涌 气势磅礴 浩浩荡荡 惊涛澎湃 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九曲连环 一泻万丈 波澜壮阔 气吞山河

那么当代作家梁衡站在壶口观看黄河的时候,他又有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写的《壶口瀑布》

(二)诵读全文,整体感知。

1、 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下面请同学们大声有感情的朗读课

文。

2、 以小组为单位,找出体现壶口瀑布特点的语句并朗读给小组成员听,然后讨论交流这些

句子体现了壶口瀑布的什么特点? 句子1: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答:侧面描写,从“我”的感受出发,间接写了出在雨季瀑布令人畏惧的气势,使人感受较深,省略更是令人遐想无穷。

句子2: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答: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枯水季仍然气势磅礴、汹涌无比的瀑布水水流快、水密的特点展现了出来,令人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回味无穷。

句子3: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答:抓住就具体景物描写,赋予壶口瀑布人的“喜、怒、哀、乐、怨、愁”,自然流露出作者对母亲河的热爱。)

教师总结:《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从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中,赋予了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精神。

全文写景细腻,主要借助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伟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写景不是孤立地写景,而是在写景中抒情言志。一是巧妙地融合在具体的描写之中,二是巧妙联想。由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人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这些都应该牢牢把握,细心领会。

(三)品读语段,体验感悟

教师引导:刚才同学们通过朗读感受到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丽景象,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随着画面近距离的去感受一下它的气势。

壶口瀑布介绍:准备一些图片资料

壶口瀑布位于晋陕两省交界处,是我国第二大瀑布,滔滔黄河至此由500多米宽突然收缩到40多米,由30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看,那冲天的巨浪咆哮着,奔腾着,狂放向前,像浊流化成了利剑,劈开两岸的河床,站在瀑口只见激浪滔天,水汽弥漫,惊涛拍岸,只见黄河像一阵急速的飓风从眼前呼啸而过,仿佛一不留神就会被急流卷走,这就是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壶口瀑布”。

1、 学生朗读文章描写瀑布的精彩片段,把壶口瀑布震撼人心的气势读出来,把自己的感悟、

体验读出来。

语段1: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体验: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气势磅礴的壮美。反复强调“跌”字,哪怕粉身碎骨也要勇往直前,表现了黄河百折不挠的精神

语段2: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

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体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河水比成飞毯,钢板出轧,体现了黄河水凝重、猛烈的特点,把黄河博大的胸怀,状阔的气势生机勃勃的表现了出来(博大宽厚的精神)

语段3: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体验:运用排比、拟人修辞手法,将壶口瀑布水流的各种情状描绘的生动传神,展现了其柔美的一面

语段4: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所看见。

体验:借助议论联想,由黄河的雄壮之美进而联想到中华民族无坚不催、无往不胜、勇往直前的精神,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对名族精神的赞美。

第二教时

2、 (四)探究联想,领悟情感

作者梁衡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壶口瀑布的特点,给我们身临其境的感受?答:声音、形态、气势、伟岸等。但是阅读这类借景抒情类的散文,我们能不能只关注那些优美的写景句子?不能,我们还应该透过文字看到文字背后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意图。

那么这篇文章中作者写了几次到壶口?是否平均用力呢?想写哪次?为什么?两次有什么不一样?(俩次:雨季,枯水季节。枯水季节壶口瀑布的特点更多姿多彩,千变万化。)

那么作者写壶口瀑布这么多的特点到底要表达一个什么样的主旨呢?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5、6两段。

思考:作者想借壶口瀑布表达一种什么情感呢?有什么写作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透过壶口瀑布探寻黄河的性格,从黄河联想到中华民族历尽艰辛、宁压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突破教学难点。

1、壶口瀑布真能装下壮阔无比的黄河吗? 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陡然跌落至四十多米宽的深沟(深槽)中,被拢成一束。让人感觉就像把黄河装进了壶里。还有一些装不下的水就各自夺路而走。)

2、用50字说明一下“壶口”之名的由来。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陡然跌落至四十多米宽的深沟(深槽)中,被拢成一束。这深槽形似巨壶,“壶口”由此得名。)

二、精读课文,理解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3、作者在课文的最后一段这样写道: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所看见。“这伟大”指什么?是哪些伟大的性格?

(黄河伟大的性格;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4、黄河的这些伟大性格来源于它的特点。而且同中华民族也有着特殊的联系。

5、朗读第6段,思考黄河的伟大性格与中华民族有着怎样的联系?能借助一个实例具体说明吗?

(柔中有刚或刚柔相济也是中华民族崇拜的一种性格;黄河的伟大性格也是中华民族的性格;例如:长征、抗战、建设祖国两弹一星等)

6、赞美黄河伟大性格的深刻意义是什么?

(为了赞美中华民族的精神。当黄河的伟大被赋予了代表民族精神的伟大之后,黄河就上升为了民族精神的象征。你看文中第5段第4行里,指代黄河的它变成了“她”。)

三、感悟作者在赞美黄河中融入的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

7、这篇文章在写作手法上具有什么特点?

(借助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借景抒情。)

8、作者对黄河的赞美特别融合了对中华民族哪些精神品质的赞美?

(对中华民族勇敢直前、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的赞美)

四、反馈。

1、 在笔记本上总结,通过学习《壶口瀑布》这篇课文,我们学到了什么?

(五)拓展练习

描写你熟悉的某一自然景观,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并能有感情的向同学介绍。 要求:

内容:抓住景物特征,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语言:运用普通话、语言流畅、清晰、语速适中

表现力:仪态大方,表情自然

(六)课堂小结

这篇借景抒情散文让我们感受到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透过瀑布我们看到了黄河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坚强性格。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性格也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性格。相信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用黄河的性格面对自己未来职场的生活。 板书设计:

壶口

黄河 中华民族

气势磅礴 博大宽厚宁压不弯 多姿多彩 柔中有刚勇往直前

教学反思

(七)教学中,我很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小组分工不够细致,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表达的不够到位,语言组织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去探索的。


相关作文

  • 火树银花不夜天作文600字
  • 火树银花不夜天 一年一度声势浩大的正月十五焰火晚会又如期举行了.怀着无比喜悦和期盼的心情,我们一家早早地吃完饭,来到了文体中心前的广场上,据说这里是最佳观看地点,去年我们也是在这里看焰火的. 我们来得比较早,街上人还不算多,但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燃放时间的悄然临近,街上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不知什么 ...

  • 火树银花不夜天作文600字
  • 火树银花不夜天 一年一度声势浩大的正月十五焰火晚会又如期举行了.怀着无比喜悦和期盼的心情,我们一家早早地吃完饭,来到了文体中心前的广场上,据说这里是最佳观看地点,去年我们也是在这里看焰火的. 我们来得比较早,街上人还不算多,但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燃放时间的悄然临近,街上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不知什么 ...

  • 火树银花不夜天作文600字
  • 火树银花不夜天 一年一度声势浩大的正月十五焰火晚会又如期举行了.怀着无比喜悦和期盼的心情,我们一家早早地吃完饭,来到了文体中心前的广场上,据说这里是最佳观看地点,去年我们也是在这里看焰火的. 我们来得比较早,街上人还不算多,但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燃放时间的悄然临近,街上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不知什么 ...

  • 九寨沟作文600字
  •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今天由我带领大家游览旅游胜地-九寨沟.欢迎各位到九寨沟观光游览! 首先我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九寨沟.九寨沟的雪山.森林和湖组成了一幅神妙.奇幻.幽美的自然景观.显现"自然之美.美的自然",被誉为"人间仙境".九寨沟的高峰.彩林. ...

  • 壶口瀑布 教案作文300字
  • 授 课 教 案 首 页 2011 -2012 学年第 1学期 打"√". 授 课 教 案 填表说明:1. 本页可续页:2. 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3. 教学手段如:课件演示.模型讲解.实物讲解.挂图讲解.视频讲解.网络课程等. 授 课 教 ...

  • 17.[壶口瀑布]公开课教案作文1600字
  • 17. <壶口瀑布>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感悟作者在写景过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写景抒情类散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壶口瀑布>.说起"瀑布",我们常常会想起 &quo ...

  • 浙江版本美术教案--飞流直下三千尺作文2200字
  • 一.<飞流直下三千尺>教学目标:浙江版本美术教案 1.了解有关浙江版本美术教案"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知识. 2.培养学生对瀑布等自然景物的观察能力,学习用线条的疏密变化.明暗对比等方法来表现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飞流直下三千尺 瀑布作为大 ...

  • [黄果树瀑布]教案1作文0字
  •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谁曾经见到过瀑布?请你说说对瀑布的印象. (只有一个学生看到过泰山的瀑布,说到了瀑布很高,泻下的水水质很好.) 老师在浙江曾经看到过瀑布,也非常高,形成了数叠, ...

  • 黄果树瀑布教案和反思作文1100字
  • 6.黄果树瀑布(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和反思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谁曾经见到过瀑布?请你说说对瀑布的印象. (只有一个学生看到过泰山的瀑布,说到了瀑布很高,泻下的水水质很好.) 老师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