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名校强区作文题作文11200字

初一作文

1

挑战名校强区作文题(连载一) 【编者按】不少学生惧怕作文审题,其实,所谓作文审题,不过是通过品读作文题里的字句,了解命题人所要传递的写作任务。多多练习,便能掌握其中技巧。 本连载力争每周更新一次,所选作文题皆为武汉市名校强区作文题。无论家长,还是学生,可先审读作文题,然后再到文章下方去看笔者的审题结论。

【题目来源】: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2015年初三十月月考 请以“生活的态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校名。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没有材料。笔者以为,有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在审题时加以注意: 其一,注意“态度”一词的限定。 这里的“态度”指的是“生活的态度”。“生活”一词的内涵虽广,但也不是毫无边界。多数时候,它指的是衣食住行、日常起居、生存顺逆等方面的内容(“生活”一词在词典里虽也有解释为“工作”的时候,但在一般人的常规语境里,这一解释早已被忽略,阅卷时极有可能被判为偏题)。 选材应立足于多数人对于“生活”一词的理解(不要写成了“学习的态度”、“工作的态度”等),否则,容易跑题。 例如,写记叙文时,一味去谈如何处理学习问题,则可能使文章偏离成“学习的态度”,而非“生活的态度”。又如,写议论文时,用司马迁的事例,应着重写司马迁遭遇宫刑后面对

2

屈辱生活(身体的残疾、旁人的冷眼等)的态度,而不宜写司马迁如何在朝堂上仗义执言、据理力争,后者很容易偏离成“为官的态度”、“处事的态度”等,而非“生活的态度”。

其二,注意行文要一线贯穿。 “生活的态度”见仁见智,学生在写作文时,首先应对“生活的态度”进行选择、定义——究竟要写哪一种生活态度(如乐观、淡泊等)——再以此为出发点,形成主线,贯穿全文,否则,文章将失去聚焦点。 尤其是文章涉及到多个事件时(如记叙文里写到了多件事,议论文里写到了多个事例),若没有一条主线贯穿于各个层次,那么,文章有可能衍生出多个生活态度,它们之间有无本质联系,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包含关系,这些问题若处理不好,文章就会显得有些散乱。 很多学生都以为材料作文难于命题作文,其实只是皮相之见。对任何作文题里的字词句,我们都应认真品读,慎重以对,这才是正确的审题态度。

3

挑战名校强区作文题(第二期)

编者按:本连载每周二更新,所选作文题皆为武汉市名校强区作文题。无论家长,还是学生,可先审读作文题,再到题目下方去看笔者的审题分析。日积月累,必有所获。

【真题再现】

题目来源:武汉六中上智中学2015年初三十月月考

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浓荫匝地,是飞禽、走兽们喜爱的休息场所。飞禽、走兽们讨论着自己去各地旅行的经历。大树也想去旅行,于是请飞禽、走兽们帮忙。飞禽瞧不起大树没有翅膀,拒绝了。大树于是想请走兽帮忙,走兽说,你没有腿,也拒绝了。于是,大树决定自己想办法,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里包含着种子。果实被走兽们吃了后,大树的种子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大树的成长经历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生活中何尝不是如此呢?

请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一篇文章,自选文体,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

【审题分析

这是一道寓言式材料作文,改编自2015年湖南省高考作文题。寓言本身的叙述虽与湖南省高考作文题有若干词句上的出入,但意思大体不变。

倒是寓言结束后的一段提示语,出自改编者之手,显然是要将学生的思维引导至大树身上,以便准确立意。

在审题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锁定大树成长的转折点。

既然提示语已将立意的指向对准了大树,那么,我们不难发现,大树成长的转折点在于它决定要自己想办法,正因为大树有此决定,它才能够顺利成长,这是文章立意的关键所在。

(二)关注材料整体语意的限定。

4

如果仅仅将作文主旨定义为“成长中遇到问题要靠自己想办法解决”,是不够的。我们更应该注重整个材料对于作文主旨的限定,在材料的整体语意中,大树自己想办法有它的前情和后续。

前情:大树之所以要自己想办法,是因为它遇到的问题是由自身局限造成的。这既是事件的背景,也决定了它所想的办法要避开自身的局限。

后续:再看大树自己想的办法,显然是整个寓言故事的亮点。它的办法不是苦干蛮干,而是基于对自身优势和潜力的开发,换一种方式、方法(扬长避短)去实现自己的愿望。

综上,最稳妥的作文立意或许是:当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因自身局限而产生的困境时,要懂得自己想办法,要基于对自身优势和潜力的开发,换一种方式、方法(扬长避短)去实现自己的愿望。

通过这道题我们不难发现,材料作文的审题不能只是孤立地抓住一点,这样,会使得自己的理解支离破碎,从而脱离材料整体语意所要传递的意思。

5

挑战名校强区作文题(第三期)

编者按:本连载每周二更新,所选作文题皆为武汉市名校强区作文题。无论家长,还是学生,可先审读作文题,再到题目下方去看笔者的审题分析。日积月累,必有所获。

【真题再现】

题目来源:2015年武汉市江岸区初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豪豪:“小时候,最让我烦忧的事就是吃饭和睡觉。”

妈妈:“正是因为当初你吃得好、睡得好,你今天才这么健康。” 豪豪:“上学后,最让我烦忧的事就是每天练字。”

妈妈:“不然你的书写哪有这么工整、美观!”

豪豪:“是的,我现在知道该怎样面对每天的学业和班级事务了,因为我能理解它们对我意味着什么。”

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涉及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用化名代替。

【审题分析】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整个材料以对话形式展开,以具体情景引导学生认知成长中的人生问题。材料一共有五段话,前四段是豪豪和妈妈的两轮对话,最后一段是豪豪自己的总结。

6

前面四个段落的两轮对话,本质上是重叠的,意在强化考生对于对话本质的认知,其焦点是如何看待让自己烦忧的事。豪豪起先的态度无疑就是“烦忧”,但妈妈却总是引导豪豪思考:那些曾经让豪豪烦忧的事最终都对豪豪的成长产生了积极正面的作用。

最后一段是豪豪的总结,是整个材料的重中之重,有三点需要注意:

(一)豪豪所说的“学业和班级事务”指的是什么呢?

依据前文可知,“学业和班级事务”等同于烦忧之事的变相说法,一则豪豪的总结是针对前文说的,二则学业和班级事务本就琐碎繁杂。

(二)豪豪所说的“知道该怎样面对”包含何种信息?

说明豪豪从与妈妈的对话中获知了该如何正确面对(包括处理)烦忧之事的态度。这其实是在暗示考生,需要在文中具体展示如何面对(包括处理)烦忧之事的过程。

(三)豪豪说“能理解它们对我意味着什么”有何内涵?

结合豪豪与妈妈的对话,我们不难发现,豪豪一定是有了一个正面的认知(请注意豪豪总结前所用的“是的”一词,代表他肯定妈妈的分析)——那些曾经让他很烦忧的事,最终都对他的成长产生了积极正面的影响。 进一步分析,不难看出,那些曾经令他烦忧的事,其实都是促进他健康成长的约束(挑战、考验、鞭策,等等),通过那些令他烦忧的事,豪豪收获了不少益处(如良好的习惯、出众的能力,等等)。 综上,我们对作文题的主旨或许应如此判定:

7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令自己烦忧的事,但实际上,它们意味着一种约束(挑战、考验、鞭策,等等),有助于在某方面提升我们(如良好的习惯、出众的能力,等等),只要我们积极以对,便一定能更加全面健康地成长。

还是那句老话,通过这道题我们不难发现,材料作文的审题不能只是孤立地抓住一点,这样,会使得自己的理解支离破碎,从而脱离材料整体所要传递的意思。

8

【周二 · 连载】挑战名校强区作文题(四)

编者按:本连载每周二更新,所选作文题皆为武汉市名校强区作文题。无论家长,还是学生,可先审读作文题,再到题目下方去看笔者的审题分析。日积月累,必有所获。

【真题再现】

题目来源:2015年武汉市东西湖区初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天鹅需要在水面上迅疾奔跑才能飞翔,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天鹅腾空而起的瞬间,它的脚不是踩在虚软的水上,而是需要踩在哪怕一根草棍儿那样坚实的物体上。

梦想的实现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联系加点词语(标红的词语),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涉及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用化名代替

【审题分析】

这道题最大的亮点是引起我们对于作文题“要求”部分的重视。 很多同学审读材料作文题时只看材料,认为材料以外的文字全是废话。这道题无疑为这一错误做法敲响了警钟。

除了依旧要结合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命题人在“要求”部分特别强调了要“联系加点词语”。材料中一共有三个加点词,围绕材料第二段所提问题“梦想的实现又何尝不是这样”来看,命题人是希望考生围绕梦想实现的条件来解读天鹅一事,进而据此作文。以下是详细分析。

9

(一)“迅疾奔跑”是什么意思?

根据材料叙述不难看出,天鹅的迅疾奔跑是为了给自己的起飞提供一种助力,这种助力不是在外赋予,而是靠自身努力得来的。“迅疾奔跑”所展示的,就是天鹅为实现梦想所自发努力的过程。能围绕“自身努力”来理解“迅疾奔跑”即可。

(二)“瞬间”是什么意思?

天鹅飞翔首先需要通过助跑来积蓄力量,可是,这样“迅疾奔跑”的助跑究竟要累积到何时才能腾空而起呢?显然,这不可能有一个一成不变的结论,因为,每只天鹅的自身情况都不一样,每次飞翔的具体环境也不一样,人也是如此。

那么,“瞬间”在这里到底指什么呢?笔者认为,“瞬间”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一种时机(契机),每只天鹅的每次飞翔都是在不同的瞬间里实现的,实现梦想的时机(契机)在不同人、不同事中都应有具体的展示和分析。

(三)“坚实的物体”是什么意思?

根据材料来看,水面只是天鹅助跑的跑道,但由于水面本身是虚软的,无法提供一个起跳的凭借,所以,天鹅必须找到一个坚实的物体才能将之前助跑所积蓄的力量发挥出来,以实现飞翔的梦想。

可见,“坚实的物体”是一种外力的支撑,可以是物质的帮助,也可以是精神的引导,但必须是外在的。

(四)上述三者是什么关系?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就材料而言,实现梦想有三个条件:自身的努力,恰当的时机,外力的支撑。

10

从材料看,三者有明显的先后关系,不宜颠倒;但从材料的叙述角度(转折句)和篇幅来看,后面两个条件(尤其是第三个条件)才是重中之重。

(五)结论

综上,这道作文题的立意应如此判定:想要实现梦想,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并善于抓住时机,借助外力。

11

【周二 · 连载】挑战名校强区作文题(五) 真题再现

2015年武汉市武昌区初三十月七校联考

一只蜗牛痛感以往的碌碌无为,于是想:“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首先,它打算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沮丧地放弃这个目标。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愿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涉及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用化名代替。

审题分析

这道题是一篇寓言式的材料作文题。显然,材料中的蜗牛是一个反面教材,深入了解它失败的原因,才能准确树立作文的主旨。

蜗牛的失败有两点原因

蜗牛最终的失败体现在它只能碌碌无为地死在野草丛中,但我们一定要注意,在整个材料的叙述中,导致蜗牛失败的原因有两点。

第一,是所定目标不符合自身实际。蜗牛之所以放弃去泰山与去长江的计划,是因为,完成这一目标所需要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它自己的生命长度(这一点,它自己也意识到了,这才有了材料结尾部分所说的“不禁十分悲哀”)。这自然是一种隐喻,意在告诉我们,制定目标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第二,是不愿脚踏实地地从小事做起。纵然去不了泰山长江,难道蜗牛的一生就算失败了吗?它完全可以爬到树上看看风景,或是去附近的溪流听听泉水叮咚的声音,但它却“什么也不愿做”。“什么也不愿做”的原因也许有很多,但结合前文来看,结合它对泰山长江的向往来看,它应该是过于偏爱那些遥远宏大的风景,而看不上身边的美景,不愿脚踏实地地从身边小事做起。这显然

12

也是一种隐喻,意在告诉我们,当那些遥远的不切实际的目标无法实现时,我们要脚踏实地,懂得从身边小事做起。

文章立意要依材料整体

本题延续了自2015年起武汉市中考调考作文题所要求的“依据材料整体语意立意”的命题思路,特意突出了这一要求。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需要将前文所述的蜗牛失败的两点原因结合起来进行作文立意,而不能碎裂它们,肢解它们。

结论

综上,这道作文题的立意应围绕以下要点展开:我们确立目标时,要立足自身的实际情况(不要好高骛远),脚踏实地地从身边小事做起。

13

周二 · 连载】挑战名校强区作文题(六) 真题再现

武珞路中学2015年初三上学期期中测试

国王得到一只漂亮威武的猎鹰,把它交给首席训鹰师进行训练。为此,训鹰师制定了详细而周密的训练计划。可几个月过去了,猎鹰一直待在枝头纹丝不动。无计可施的国王突然想到:也许我需要一个熟悉野外环境、对自然了解更多的人来帮我解决问题。于是找了一个农夫进宫。第二天早晨,国王看见了那只不可救药的猎鹰,正盘旋在御花园的上空!他兴奋地问农夫:“你到底用什么方法让这只鹰飞起来的?”“陛下,我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砍断这只鹰抓着的树枝。”农夫回答道。

猎鹰为了一根安稳的树枝,宁愿放弃整个广袤的天空。生活中有很多像这只猎鹰一样贪图安逸、满足现状的人,最终一无所成。

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涉及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用化名代替。

审题分析

材料很长,但理解起来并不难,主要是抓住以下要点:

的计划)和国王的想法(需要一个熟悉野外环境、对自然了解更多的人来解决问题),相较于农夫的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缺点——没有将解决问题的焦点完全放在猎鹰身上。只有农夫,单刀直入,直接朝着猎鹰自身的问题开刀,并获得了成功。

理解农夫训鹰方法的象征义

可是,农夫究竟是如何朝着猎鹰自身的问题开刀的呢?用农夫自己的话说就是“砍断这只鹰抓着的树枝”。

14

“鹰抓着的树枝”到底指什么呢?请注意材料的最后一段,命题人首先用了“安稳”一词来修饰这树枝,并将猎鹰不愿起飞的原因归咎到了这“安稳的树枝”身上。对于一只猎鹰来说,因为一个安稳的枝头而放弃了广袤的天空,那它还能有什么作为呢?而作为人类,往往也有类似的情形,所以,材料最后才说“生活中有很多像这只猎鹰一样贪图安逸、满足现状的人,最终一无所成”。可见,“安稳的树枝”指的就是:安逸的现状。 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立足材料整体语意,我们不妨按以下要点拟定文章中心:一个人想要有所成就,须敢于放弃安逸的现状,努力挑战自我(突破安逸的现状)。

15

周二 · 连载】挑战名校强区作文题(七) 真题再现

2014年武汉市初三五月供题训练

请先将下面这个题目补充完整,然后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_________去哪儿了?》 审题分析

在武汉市,由于中考调考的影响,材料作文题一直是主流题型,但也不代表其他题型没有用武之地,比如本期所选的这道作文题,便很好地向我们诠释了半命题作文的特点——即使是半命题作文,题目的限定性依旧不可忽视。

对所补题目的限定

考虑到与“去哪儿了”作搭配,填在横线上的词或短语最好是名词性的,如“蓝天去哪儿了”,“诚信去哪儿了”,“那位环卫工去哪儿了”,等等。

对文章起点的限定

无论是写议论文,还是记叙文,文章首先要交代清楚的,是某样东西或某个人消失不见了。这是针对本题写作的起点,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起作文题里所追问的那个问题——“ 去哪儿了”。

对文章层次的限定

16

交代清楚某事物或某人物消失不见后,作者势必要沿着“去哪儿了”这一问题的导向继续按以下思路进行写作:

首先,探究它消失不见的原因,或推测它消失以后的去向(也可两者都涉及)。

然后,在前文基础上,继续探讨是否能找回,或如何找回(也可两者都涉及)。

换句话说,文章的层次也是从题目里生发出来的。而更为具体的写作安排,自然还得结合作者所补充的题目来确定,这也是半命题作文的开放性所在。 总之,从这道题我们可以看出,半命题作文也并非看上去那么简单。好的半命题作文一样具有强大的限定性,值得在审题时加以注意。

17

【周二 • 连载】挑战名校强区作文题(八) 真题再现

六中上智中学2015年初三十二月月考

苏格兰北部设得兰群岛有一条一日游路线,一位退了休的远洋老船长负责运送游客。

油轮每次起航前,老船长都会面对着风平浪静的大海祈祷;很多时候,游客看到这种情况,都会禁不住笑出了声。有一次,油轮起航不久,平静的海面狂风大作,船疯狂的颠簸;这时,很多游客开始向老船长一样祈祷,也有人要求老船长跟着他们一起祈祷。但老船长说:“在风平浪静时我要祈祷,但在波涛翻滚时我要照顾好我的船。”

请根据对上述材料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涉及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用化名代替。

审题分析

明确故事主体的两个层次

材料由两段话组成,第一段话交代故事背景,第二段话才是故事主体。 细读下来,在故事主体中,隐含了两个层次——出发前的风平浪静和出发后的狂风大作。

在这两个层次的故事叙述中,老船长都有不同于游客的特别表现。当然,这些表现都具有正面意义,也是作文立意的重点所在。

明确主人公行为的两大内涵

18

由于主人公在故事的两个层次里均有特别表现,且材料末尾主人公也做了与之对应的总结,所以,我们应将审题的重点放在老船长最后所说这句话上——“在风平浪静时我要祈祷,但在波涛翻滚时我要照顾好我的船。”

老船长说“在风平浪静时我要祈祷”意味着:他意识到海上有潜在的危险存在,他的祈祷可以理解为一种忧患意识;又或者,可以将他的祈祷理解为——面对未知前途时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美好向往。

老船长说“但在波涛翻滚时我要照顾好我的船”则意味着:一旦危机出现,他便会采取实际行动,立足于自身所能解决的问题,去迎战困难。 最终立意要兼顾两大要点

由于老船长的行为及言论皆有前后关联,所以,建议在选择作文最终立意时要兼顾前文所分析的两大要点,如:

人要懂得居安思危,一旦危机真正出现,要采取实际行动,立足于自身所能解决的问题,去迎战困难。

或者,出于对“祈祷”这一行为的不同理解,也可按以下要点立意:

在面对未知前途时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美好向往,可是,一旦有危机出现,也要懂得采取实际行动,立足于自身所能解决的问题,去迎战困难。

19

【周二 • 连载】挑战名校强区作文题(九) 真题再现

七一华源2015年初二十二月月考

小和尚跟着老和尚出来化缘,满心不情愿,看见几尾逆水而游的鱼,便借题发挥:“这些鱼真傻呀,逆水而游,多费力,多辛苦! ”“可它们正在享受奋斗的快乐呢! ”老和尚说,顺手一指河面上的落叶,“你看见那片黄叶了吗?只有死去的东西,才会享受这种随波逐流的安逸和舒适啊! ”

同学们认真思考下,你在成长中有过这样的享受时刻吗,在这种享受中是否收获过这样的快乐呢?

请依据你对材料的整体理解立意,以“享受”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

审题分析

理解师徒间的观念差异

小和尚认为,奋斗(具体指“逆水而游”)是痛苦的;可老和尚却认定,奋斗是在享受快乐。

师徒二人的观念差异(也表现为游鱼与落叶的差异),从根本上讲,是如何理解“快乐”。请注意老和尚最后的补充说明——“只有死去的东西,才会享受这种随波逐流的安逸和舒适啊! ”

我们无法否认,“安逸和舒适”也是一种快乐,但老和尚却对这种快乐做出了偏向负面内涵的定义,他强调“只有死去的东西,才会享受这种随波逐流的„„”

“死”不完全是实指的生命体征上的“死”,更有虚指的精神层面的“死”,具体到老和尚的这句话里,就是“随波逐流”。

“随波逐流”一词的内涵很明确,不能决定自己的方向,失去了对自己生命的主导权。老和尚认为,一个生命如果失去了对自己的主导权,他便无法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

理解“享受”与“奋斗”、“快乐”之间的关系

20

由于题目要求立足“材料的整体理解立意”,加之本题又要求以“享受”为题,所以,必须理解“享受”与“奋斗”、“快乐”之间的关系。

我们无法否认,“奋斗”本身是辛苦的,何来“享受”与“快乐”之说呢? 这就必须回到老和尚的论述中,回到他对“快乐”的重新定位中。

如前文所说,失去对自己生命的主导权,便无法得到真正的快乐。那真正的快乐又由何而生呢?从老和尚所欣赏的逆水而游的鱼的身上,我们似乎可以读懂这份快乐。那是一种在奋斗中享受着主导自己生命方向的快乐。

结论

综上所述,本题的作文立意应围绕以下要点展开:一个人在不断奋斗的过程中,也在不断享受着主导自己生命方向的快乐。

21

【周二 • 连载】挑战名校强区作文题(十) 2015年12月武汉部分学校九年级联考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的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到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了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会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呷呷!” 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啊!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涉及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用化名代替。

审题分析

1注意高考与中考的差别 请大家注意,本题原题是一道高考作文题(2009年全国卷),几乎没有改动。要求中提到“选准角度”,是典型的高考要求,意指可以从兔子、野鸭、青蛙、仙鹤,甚至是动物管理局的角度加以分析立意。

这是高考作文题强调思辨性及多角度解读材料造成的,故在设置题目时,安插了多个角色,让他们彼此不同,以便多角度立意。

但是,武汉市中考调考近年来的要求却是“立足材料整体语意立意”,也就是将材料视为一个整体,不作肢解式的解读。如此,更利于在一个共同平台上(因为立意相对统一)去比较区分学生。 以下分析,依照武汉市中考调考要求,立足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以兔子——这一材料中的绝对主角——为分析的立足点。

2理清动物管理局与野鸭的关系

故事是因兔子不会游泳,差点儿被狼抓住而起。大家各自开出了解决问题的药方。

动物管理局与野鸭的关系是上下级关系,前者盲目追求全面发展(不仅短跑第一,还要学会游泳),后者以为一味苦练便能实现全面发展。这是它们间的细微差别。

但它们的共同点是主要方面。它们都想帮助兔子全面发展,但它们都忽略了,兔子天性不善游水(青蛙指出了这一点),无论如何苦练,都难以学会游泳。

22

3理清青蛙与仙鹤的关系

这是本题的难点。总体来看,仙鹤比青蛙想得更为稳妥全面。

首先,青蛙点出了问题的核心——发展自我,不要一味求全。青蛙开出的药方是懂得扬长避短,可青蛙仅仅将特长定位为“奔跑”,就有些不妥当了。一来,兔子已经是短跑冠军,如何再发展该特长?二来,兔子若再遇到被狼追到河边,无路可跑的情况怎么办?可见,青蛙的建议也不够妥当。

再看仙鹤,它在青蛙的基础上将观点做了进一步延伸。仙鹤让兔子学打洞,这一建议隐含了以下两层意思:(1)下次再遇到被狼追的情景,即使跑不过,即使不会游泳,没关系,打洞也可以求得生存。(2)打洞也是兔子的天赋,一定能训练成功。

综上,仙鹤深化了青蛙的观点,将兔子的特长从奔跑一项,拓展至更为广泛丰富的天赋层面,而每个生命的天赋都是多种多样的。如此,解决兔子不会游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更为稳妥正确了。

4结论

综上,以兔子为主角,立足材料的整体语意,本题可围绕以下要点展开立意:每个人在生活中总会遇到难题,解决难题的过程,也是发展自我的过程,但一定要立足于自己的天赋(优势,特长)去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2015年元月汉阳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

请以“( )也是我的老师”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文字,将题目补充完整。2、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审题分析

1、关于“老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在《师说》里的这段话为我们十分清晰地勾勒出老师的职业形象,也让我们了解到老师的价值和作用。

的确,老师就是在成长路上给我们教育、给我们引导的人。

在这道作文题中,“老师”是中心词,无论填入什么(人、事、物皆可),只要能在文中证明他(它)给了自己教育和引导,让自己学得了某种知识,或学习到了某些人生道理,就算体现出了“老师”的内涵。

2、关于“我的”

“我的”表明文章的落脚点应放在自己身上。写记叙文时,绝大多数学生不会偏离“我的”这一出发点。但选写议论文和散文的同学,很容易写着写着失去了“我的”立场,一味罗列事例,却忘了凸显是“我的”老师,导致作文偏题。

3、关于“也是”

“也是”说明这个被自己视作老师的人(事、物),在通常角度看来,应该算不上是自己的老师。这也就决定了,无论写何种文体的文章,一定会涉及到对比手法,先略写该人(事、物)算不上是自己的老师,再详细描述他(它)何以成为自己的老师,他(它)究竟教会了自己什么。

24

真题再现

2015年硚口区初三期中考试

有人问三个砌砖工人:“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工人不假思索地说:“砌砖。”第二个工人想了想说:“我正在赚工资。”第三个工人说:“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富特色的房子。”最终,前两个工人一生都是普通的砌砖工人,第三个工人成了有名的建筑师。

我们正在进行的读书生活也许正像砌砖一样,每个同学对它都会有各自不同的感受和认知,自然也会造就各自不同的未来。

请以“热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中如果涉及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用化名代替。

审题分析

(一)围绕“热爱”及其正面价值立意 作文题的题目是“热爱”,但题目之上还有材料,材料对作文题的理解做出了限定。

材料共有两段,第一段叙述事例,第二段做出写作的提示。第一段中的事例自然是为了突出第二段中的这一观点——“各自不同的感受和认知,自然也会造就各自不同的未来。”

纵观三个工人的不同感受和认知,再结合作文题目来看,命题人自然是想引导学生去发现“热爱”这一正面感受和认知的积极作用。

何谓“热爱”?回看三个工人的案例,不难发现,“热爱”是一种非功利的、发自内心的对事物内在趣味的热衷与喜爱。(二)“热爱”需要在一个指定范围内讨论

材料第二段中还有一个要求——“我们正在进行的读书生活也许正像砌砖一样,每个同学对它„„”,可见,对“热爱”及其正面价值的讨论需要围绕“我们正在进行的读书生活”展开。

何谓“正在进行的读书生活”? “正在进行”可简单理解为初中阶段。“读书生活”则应做广义理解,并非单指学校里的学习生活,而是广泛的阅读学习的生活。

何谓“我们”?对每个写作者来说,“我们”就是自己,就是“我”。选写记叙文,则可直接讲述自己的读书生活;选写议论文,可举例,援引名人读书的故事,但论证的落脚点最好回归到自己(也就是“我”)的读书生活。

1

挑战名校强区作文题(连载一) 【编者按】不少学生惧怕作文审题,其实,所谓作文审题,不过是通过品读作文题里的字句,了解命题人所要传递的写作任务。多多练习,便能掌握其中技巧。 本连载力争每周更新一次,所选作文题皆为武汉市名校强区作文题。无论家长,还是学生,可先审读作文题,然后再到文章下方去看笔者的审题结论。

【题目来源】: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2015年初三十月月考 请以“生活的态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校名。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没有材料。笔者以为,有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在审题时加以注意: 其一,注意“态度”一词的限定。 这里的“态度”指的是“生活的态度”。“生活”一词的内涵虽广,但也不是毫无边界。多数时候,它指的是衣食住行、日常起居、生存顺逆等方面的内容(“生活”一词在词典里虽也有解释为“工作”的时候,但在一般人的常规语境里,这一解释早已被忽略,阅卷时极有可能被判为偏题)。 选材应立足于多数人对于“生活”一词的理解(不要写成了“学习的态度”、“工作的态度”等),否则,容易跑题。 例如,写记叙文时,一味去谈如何处理学习问题,则可能使文章偏离成“学习的态度”,而非“生活的态度”。又如,写议论文时,用司马迁的事例,应着重写司马迁遭遇宫刑后面对

2

屈辱生活(身体的残疾、旁人的冷眼等)的态度,而不宜写司马迁如何在朝堂上仗义执言、据理力争,后者很容易偏离成“为官的态度”、“处事的态度”等,而非“生活的态度”。

其二,注意行文要一线贯穿。 “生活的态度”见仁见智,学生在写作文时,首先应对“生活的态度”进行选择、定义——究竟要写哪一种生活态度(如乐观、淡泊等)——再以此为出发点,形成主线,贯穿全文,否则,文章将失去聚焦点。 尤其是文章涉及到多个事件时(如记叙文里写到了多件事,议论文里写到了多个事例),若没有一条主线贯穿于各个层次,那么,文章有可能衍生出多个生活态度,它们之间有无本质联系,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包含关系,这些问题若处理不好,文章就会显得有些散乱。 很多学生都以为材料作文难于命题作文,其实只是皮相之见。对任何作文题里的字词句,我们都应认真品读,慎重以对,这才是正确的审题态度。

3

挑战名校强区作文题(第二期)

编者按:本连载每周二更新,所选作文题皆为武汉市名校强区作文题。无论家长,还是学生,可先审读作文题,再到题目下方去看笔者的审题分析。日积月累,必有所获。

【真题再现】

题目来源:武汉六中上智中学2015年初三十月月考

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浓荫匝地,是飞禽、走兽们喜爱的休息场所。飞禽、走兽们讨论着自己去各地旅行的经历。大树也想去旅行,于是请飞禽、走兽们帮忙。飞禽瞧不起大树没有翅膀,拒绝了。大树于是想请走兽帮忙,走兽说,你没有腿,也拒绝了。于是,大树决定自己想办法,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里包含着种子。果实被走兽们吃了后,大树的种子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大树的成长经历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生活中何尝不是如此呢?

请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一篇文章,自选文体,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

【审题分析

这是一道寓言式材料作文,改编自2015年湖南省高考作文题。寓言本身的叙述虽与湖南省高考作文题有若干词句上的出入,但意思大体不变。

倒是寓言结束后的一段提示语,出自改编者之手,显然是要将学生的思维引导至大树身上,以便准确立意。

在审题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锁定大树成长的转折点。

既然提示语已将立意的指向对准了大树,那么,我们不难发现,大树成长的转折点在于它决定要自己想办法,正因为大树有此决定,它才能够顺利成长,这是文章立意的关键所在。

(二)关注材料整体语意的限定。

4

如果仅仅将作文主旨定义为“成长中遇到问题要靠自己想办法解决”,是不够的。我们更应该注重整个材料对于作文主旨的限定,在材料的整体语意中,大树自己想办法有它的前情和后续。

前情:大树之所以要自己想办法,是因为它遇到的问题是由自身局限造成的。这既是事件的背景,也决定了它所想的办法要避开自身的局限。

后续:再看大树自己想的办法,显然是整个寓言故事的亮点。它的办法不是苦干蛮干,而是基于对自身优势和潜力的开发,换一种方式、方法(扬长避短)去实现自己的愿望。

综上,最稳妥的作文立意或许是:当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因自身局限而产生的困境时,要懂得自己想办法,要基于对自身优势和潜力的开发,换一种方式、方法(扬长避短)去实现自己的愿望。

通过这道题我们不难发现,材料作文的审题不能只是孤立地抓住一点,这样,会使得自己的理解支离破碎,从而脱离材料整体语意所要传递的意思。

5

挑战名校强区作文题(第三期)

编者按:本连载每周二更新,所选作文题皆为武汉市名校强区作文题。无论家长,还是学生,可先审读作文题,再到题目下方去看笔者的审题分析。日积月累,必有所获。

【真题再现】

题目来源:2015年武汉市江岸区初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豪豪:“小时候,最让我烦忧的事就是吃饭和睡觉。”

妈妈:“正是因为当初你吃得好、睡得好,你今天才这么健康。” 豪豪:“上学后,最让我烦忧的事就是每天练字。”

妈妈:“不然你的书写哪有这么工整、美观!”

豪豪:“是的,我现在知道该怎样面对每天的学业和班级事务了,因为我能理解它们对我意味着什么。”

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涉及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用化名代替。

【审题分析】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整个材料以对话形式展开,以具体情景引导学生认知成长中的人生问题。材料一共有五段话,前四段是豪豪和妈妈的两轮对话,最后一段是豪豪自己的总结。

6

前面四个段落的两轮对话,本质上是重叠的,意在强化考生对于对话本质的认知,其焦点是如何看待让自己烦忧的事。豪豪起先的态度无疑就是“烦忧”,但妈妈却总是引导豪豪思考:那些曾经让豪豪烦忧的事最终都对豪豪的成长产生了积极正面的作用。

最后一段是豪豪的总结,是整个材料的重中之重,有三点需要注意:

(一)豪豪所说的“学业和班级事务”指的是什么呢?

依据前文可知,“学业和班级事务”等同于烦忧之事的变相说法,一则豪豪的总结是针对前文说的,二则学业和班级事务本就琐碎繁杂。

(二)豪豪所说的“知道该怎样面对”包含何种信息?

说明豪豪从与妈妈的对话中获知了该如何正确面对(包括处理)烦忧之事的态度。这其实是在暗示考生,需要在文中具体展示如何面对(包括处理)烦忧之事的过程。

(三)豪豪说“能理解它们对我意味着什么”有何内涵?

结合豪豪与妈妈的对话,我们不难发现,豪豪一定是有了一个正面的认知(请注意豪豪总结前所用的“是的”一词,代表他肯定妈妈的分析)——那些曾经让他很烦忧的事,最终都对他的成长产生了积极正面的影响。 进一步分析,不难看出,那些曾经令他烦忧的事,其实都是促进他健康成长的约束(挑战、考验、鞭策,等等),通过那些令他烦忧的事,豪豪收获了不少益处(如良好的习惯、出众的能力,等等)。 综上,我们对作文题的主旨或许应如此判定:

7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令自己烦忧的事,但实际上,它们意味着一种约束(挑战、考验、鞭策,等等),有助于在某方面提升我们(如良好的习惯、出众的能力,等等),只要我们积极以对,便一定能更加全面健康地成长。

还是那句老话,通过这道题我们不难发现,材料作文的审题不能只是孤立地抓住一点,这样,会使得自己的理解支离破碎,从而脱离材料整体所要传递的意思。

8

【周二 · 连载】挑战名校强区作文题(四)

编者按:本连载每周二更新,所选作文题皆为武汉市名校强区作文题。无论家长,还是学生,可先审读作文题,再到题目下方去看笔者的审题分析。日积月累,必有所获。

【真题再现】

题目来源:2015年武汉市东西湖区初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天鹅需要在水面上迅疾奔跑才能飞翔,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天鹅腾空而起的瞬间,它的脚不是踩在虚软的水上,而是需要踩在哪怕一根草棍儿那样坚实的物体上。

梦想的实现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联系加点词语(标红的词语),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涉及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用化名代替

【审题分析】

这道题最大的亮点是引起我们对于作文题“要求”部分的重视。 很多同学审读材料作文题时只看材料,认为材料以外的文字全是废话。这道题无疑为这一错误做法敲响了警钟。

除了依旧要结合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命题人在“要求”部分特别强调了要“联系加点词语”。材料中一共有三个加点词,围绕材料第二段所提问题“梦想的实现又何尝不是这样”来看,命题人是希望考生围绕梦想实现的条件来解读天鹅一事,进而据此作文。以下是详细分析。

9

(一)“迅疾奔跑”是什么意思?

根据材料叙述不难看出,天鹅的迅疾奔跑是为了给自己的起飞提供一种助力,这种助力不是在外赋予,而是靠自身努力得来的。“迅疾奔跑”所展示的,就是天鹅为实现梦想所自发努力的过程。能围绕“自身努力”来理解“迅疾奔跑”即可。

(二)“瞬间”是什么意思?

天鹅飞翔首先需要通过助跑来积蓄力量,可是,这样“迅疾奔跑”的助跑究竟要累积到何时才能腾空而起呢?显然,这不可能有一个一成不变的结论,因为,每只天鹅的自身情况都不一样,每次飞翔的具体环境也不一样,人也是如此。

那么,“瞬间”在这里到底指什么呢?笔者认为,“瞬间”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一种时机(契机),每只天鹅的每次飞翔都是在不同的瞬间里实现的,实现梦想的时机(契机)在不同人、不同事中都应有具体的展示和分析。

(三)“坚实的物体”是什么意思?

根据材料来看,水面只是天鹅助跑的跑道,但由于水面本身是虚软的,无法提供一个起跳的凭借,所以,天鹅必须找到一个坚实的物体才能将之前助跑所积蓄的力量发挥出来,以实现飞翔的梦想。

可见,“坚实的物体”是一种外力的支撑,可以是物质的帮助,也可以是精神的引导,但必须是外在的。

(四)上述三者是什么关系?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就材料而言,实现梦想有三个条件:自身的努力,恰当的时机,外力的支撑。

10

从材料看,三者有明显的先后关系,不宜颠倒;但从材料的叙述角度(转折句)和篇幅来看,后面两个条件(尤其是第三个条件)才是重中之重。

(五)结论

综上,这道作文题的立意应如此判定:想要实现梦想,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并善于抓住时机,借助外力。

11

【周二 · 连载】挑战名校强区作文题(五) 真题再现

2015年武汉市武昌区初三十月七校联考

一只蜗牛痛感以往的碌碌无为,于是想:“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首先,它打算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沮丧地放弃这个目标。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愿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涉及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用化名代替。

审题分析

这道题是一篇寓言式的材料作文题。显然,材料中的蜗牛是一个反面教材,深入了解它失败的原因,才能准确树立作文的主旨。

蜗牛的失败有两点原因

蜗牛最终的失败体现在它只能碌碌无为地死在野草丛中,但我们一定要注意,在整个材料的叙述中,导致蜗牛失败的原因有两点。

第一,是所定目标不符合自身实际。蜗牛之所以放弃去泰山与去长江的计划,是因为,完成这一目标所需要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它自己的生命长度(这一点,它自己也意识到了,这才有了材料结尾部分所说的“不禁十分悲哀”)。这自然是一种隐喻,意在告诉我们,制定目标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第二,是不愿脚踏实地地从小事做起。纵然去不了泰山长江,难道蜗牛的一生就算失败了吗?它完全可以爬到树上看看风景,或是去附近的溪流听听泉水叮咚的声音,但它却“什么也不愿做”。“什么也不愿做”的原因也许有很多,但结合前文来看,结合它对泰山长江的向往来看,它应该是过于偏爱那些遥远宏大的风景,而看不上身边的美景,不愿脚踏实地地从身边小事做起。这显然

12

也是一种隐喻,意在告诉我们,当那些遥远的不切实际的目标无法实现时,我们要脚踏实地,懂得从身边小事做起。

文章立意要依材料整体

本题延续了自2015年起武汉市中考调考作文题所要求的“依据材料整体语意立意”的命题思路,特意突出了这一要求。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需要将前文所述的蜗牛失败的两点原因结合起来进行作文立意,而不能碎裂它们,肢解它们。

结论

综上,这道作文题的立意应围绕以下要点展开:我们确立目标时,要立足自身的实际情况(不要好高骛远),脚踏实地地从身边小事做起。

13

周二 · 连载】挑战名校强区作文题(六) 真题再现

武珞路中学2015年初三上学期期中测试

国王得到一只漂亮威武的猎鹰,把它交给首席训鹰师进行训练。为此,训鹰师制定了详细而周密的训练计划。可几个月过去了,猎鹰一直待在枝头纹丝不动。无计可施的国王突然想到:也许我需要一个熟悉野外环境、对自然了解更多的人来帮我解决问题。于是找了一个农夫进宫。第二天早晨,国王看见了那只不可救药的猎鹰,正盘旋在御花园的上空!他兴奋地问农夫:“你到底用什么方法让这只鹰飞起来的?”“陛下,我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砍断这只鹰抓着的树枝。”农夫回答道。

猎鹰为了一根安稳的树枝,宁愿放弃整个广袤的天空。生活中有很多像这只猎鹰一样贪图安逸、满足现状的人,最终一无所成。

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涉及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用化名代替。

审题分析

材料很长,但理解起来并不难,主要是抓住以下要点:

的计划)和国王的想法(需要一个熟悉野外环境、对自然了解更多的人来解决问题),相较于农夫的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缺点——没有将解决问题的焦点完全放在猎鹰身上。只有农夫,单刀直入,直接朝着猎鹰自身的问题开刀,并获得了成功。

理解农夫训鹰方法的象征义

可是,农夫究竟是如何朝着猎鹰自身的问题开刀的呢?用农夫自己的话说就是“砍断这只鹰抓着的树枝”。

14

“鹰抓着的树枝”到底指什么呢?请注意材料的最后一段,命题人首先用了“安稳”一词来修饰这树枝,并将猎鹰不愿起飞的原因归咎到了这“安稳的树枝”身上。对于一只猎鹰来说,因为一个安稳的枝头而放弃了广袤的天空,那它还能有什么作为呢?而作为人类,往往也有类似的情形,所以,材料最后才说“生活中有很多像这只猎鹰一样贪图安逸、满足现状的人,最终一无所成”。可见,“安稳的树枝”指的就是:安逸的现状。 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立足材料整体语意,我们不妨按以下要点拟定文章中心:一个人想要有所成就,须敢于放弃安逸的现状,努力挑战自我(突破安逸的现状)。

15

周二 · 连载】挑战名校强区作文题(七) 真题再现

2014年武汉市初三五月供题训练

请先将下面这个题目补充完整,然后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_________去哪儿了?》 审题分析

在武汉市,由于中考调考的影响,材料作文题一直是主流题型,但也不代表其他题型没有用武之地,比如本期所选的这道作文题,便很好地向我们诠释了半命题作文的特点——即使是半命题作文,题目的限定性依旧不可忽视。

对所补题目的限定

考虑到与“去哪儿了”作搭配,填在横线上的词或短语最好是名词性的,如“蓝天去哪儿了”,“诚信去哪儿了”,“那位环卫工去哪儿了”,等等。

对文章起点的限定

无论是写议论文,还是记叙文,文章首先要交代清楚的,是某样东西或某个人消失不见了。这是针对本题写作的起点,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起作文题里所追问的那个问题——“ 去哪儿了”。

对文章层次的限定

16

交代清楚某事物或某人物消失不见后,作者势必要沿着“去哪儿了”这一问题的导向继续按以下思路进行写作:

首先,探究它消失不见的原因,或推测它消失以后的去向(也可两者都涉及)。

然后,在前文基础上,继续探讨是否能找回,或如何找回(也可两者都涉及)。

换句话说,文章的层次也是从题目里生发出来的。而更为具体的写作安排,自然还得结合作者所补充的题目来确定,这也是半命题作文的开放性所在。 总之,从这道题我们可以看出,半命题作文也并非看上去那么简单。好的半命题作文一样具有强大的限定性,值得在审题时加以注意。

17

【周二 • 连载】挑战名校强区作文题(八) 真题再现

六中上智中学2015年初三十二月月考

苏格兰北部设得兰群岛有一条一日游路线,一位退了休的远洋老船长负责运送游客。

油轮每次起航前,老船长都会面对着风平浪静的大海祈祷;很多时候,游客看到这种情况,都会禁不住笑出了声。有一次,油轮起航不久,平静的海面狂风大作,船疯狂的颠簸;这时,很多游客开始向老船长一样祈祷,也有人要求老船长跟着他们一起祈祷。但老船长说:“在风平浪静时我要祈祷,但在波涛翻滚时我要照顾好我的船。”

请根据对上述材料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涉及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用化名代替。

审题分析

明确故事主体的两个层次

材料由两段话组成,第一段话交代故事背景,第二段话才是故事主体。 细读下来,在故事主体中,隐含了两个层次——出发前的风平浪静和出发后的狂风大作。

在这两个层次的故事叙述中,老船长都有不同于游客的特别表现。当然,这些表现都具有正面意义,也是作文立意的重点所在。

明确主人公行为的两大内涵

18

由于主人公在故事的两个层次里均有特别表现,且材料末尾主人公也做了与之对应的总结,所以,我们应将审题的重点放在老船长最后所说这句话上——“在风平浪静时我要祈祷,但在波涛翻滚时我要照顾好我的船。”

老船长说“在风平浪静时我要祈祷”意味着:他意识到海上有潜在的危险存在,他的祈祷可以理解为一种忧患意识;又或者,可以将他的祈祷理解为——面对未知前途时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美好向往。

老船长说“但在波涛翻滚时我要照顾好我的船”则意味着:一旦危机出现,他便会采取实际行动,立足于自身所能解决的问题,去迎战困难。 最终立意要兼顾两大要点

由于老船长的行为及言论皆有前后关联,所以,建议在选择作文最终立意时要兼顾前文所分析的两大要点,如:

人要懂得居安思危,一旦危机真正出现,要采取实际行动,立足于自身所能解决的问题,去迎战困难。

或者,出于对“祈祷”这一行为的不同理解,也可按以下要点立意:

在面对未知前途时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美好向往,可是,一旦有危机出现,也要懂得采取实际行动,立足于自身所能解决的问题,去迎战困难。

19

【周二 • 连载】挑战名校强区作文题(九) 真题再现

七一华源2015年初二十二月月考

小和尚跟着老和尚出来化缘,满心不情愿,看见几尾逆水而游的鱼,便借题发挥:“这些鱼真傻呀,逆水而游,多费力,多辛苦! ”“可它们正在享受奋斗的快乐呢! ”老和尚说,顺手一指河面上的落叶,“你看见那片黄叶了吗?只有死去的东西,才会享受这种随波逐流的安逸和舒适啊! ”

同学们认真思考下,你在成长中有过这样的享受时刻吗,在这种享受中是否收获过这样的快乐呢?

请依据你对材料的整体理解立意,以“享受”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

审题分析

理解师徒间的观念差异

小和尚认为,奋斗(具体指“逆水而游”)是痛苦的;可老和尚却认定,奋斗是在享受快乐。

师徒二人的观念差异(也表现为游鱼与落叶的差异),从根本上讲,是如何理解“快乐”。请注意老和尚最后的补充说明——“只有死去的东西,才会享受这种随波逐流的安逸和舒适啊! ”

我们无法否认,“安逸和舒适”也是一种快乐,但老和尚却对这种快乐做出了偏向负面内涵的定义,他强调“只有死去的东西,才会享受这种随波逐流的„„”

“死”不完全是实指的生命体征上的“死”,更有虚指的精神层面的“死”,具体到老和尚的这句话里,就是“随波逐流”。

“随波逐流”一词的内涵很明确,不能决定自己的方向,失去了对自己生命的主导权。老和尚认为,一个生命如果失去了对自己的主导权,他便无法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

理解“享受”与“奋斗”、“快乐”之间的关系

20

由于题目要求立足“材料的整体理解立意”,加之本题又要求以“享受”为题,所以,必须理解“享受”与“奋斗”、“快乐”之间的关系。

我们无法否认,“奋斗”本身是辛苦的,何来“享受”与“快乐”之说呢? 这就必须回到老和尚的论述中,回到他对“快乐”的重新定位中。

如前文所说,失去对自己生命的主导权,便无法得到真正的快乐。那真正的快乐又由何而生呢?从老和尚所欣赏的逆水而游的鱼的身上,我们似乎可以读懂这份快乐。那是一种在奋斗中享受着主导自己生命方向的快乐。

结论

综上所述,本题的作文立意应围绕以下要点展开:一个人在不断奋斗的过程中,也在不断享受着主导自己生命方向的快乐。

21

【周二 • 连载】挑战名校强区作文题(十) 2015年12月武汉部分学校九年级联考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的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到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了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会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呷呷!” 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啊!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涉及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用化名代替。

审题分析

1注意高考与中考的差别 请大家注意,本题原题是一道高考作文题(2009年全国卷),几乎没有改动。要求中提到“选准角度”,是典型的高考要求,意指可以从兔子、野鸭、青蛙、仙鹤,甚至是动物管理局的角度加以分析立意。

这是高考作文题强调思辨性及多角度解读材料造成的,故在设置题目时,安插了多个角色,让他们彼此不同,以便多角度立意。

但是,武汉市中考调考近年来的要求却是“立足材料整体语意立意”,也就是将材料视为一个整体,不作肢解式的解读。如此,更利于在一个共同平台上(因为立意相对统一)去比较区分学生。 以下分析,依照武汉市中考调考要求,立足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以兔子——这一材料中的绝对主角——为分析的立足点。

2理清动物管理局与野鸭的关系

故事是因兔子不会游泳,差点儿被狼抓住而起。大家各自开出了解决问题的药方。

动物管理局与野鸭的关系是上下级关系,前者盲目追求全面发展(不仅短跑第一,还要学会游泳),后者以为一味苦练便能实现全面发展。这是它们间的细微差别。

但它们的共同点是主要方面。它们都想帮助兔子全面发展,但它们都忽略了,兔子天性不善游水(青蛙指出了这一点),无论如何苦练,都难以学会游泳。

22

3理清青蛙与仙鹤的关系

这是本题的难点。总体来看,仙鹤比青蛙想得更为稳妥全面。

首先,青蛙点出了问题的核心——发展自我,不要一味求全。青蛙开出的药方是懂得扬长避短,可青蛙仅仅将特长定位为“奔跑”,就有些不妥当了。一来,兔子已经是短跑冠军,如何再发展该特长?二来,兔子若再遇到被狼追到河边,无路可跑的情况怎么办?可见,青蛙的建议也不够妥当。

再看仙鹤,它在青蛙的基础上将观点做了进一步延伸。仙鹤让兔子学打洞,这一建议隐含了以下两层意思:(1)下次再遇到被狼追的情景,即使跑不过,即使不会游泳,没关系,打洞也可以求得生存。(2)打洞也是兔子的天赋,一定能训练成功。

综上,仙鹤深化了青蛙的观点,将兔子的特长从奔跑一项,拓展至更为广泛丰富的天赋层面,而每个生命的天赋都是多种多样的。如此,解决兔子不会游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更为稳妥正确了。

4结论

综上,以兔子为主角,立足材料的整体语意,本题可围绕以下要点展开立意:每个人在生活中总会遇到难题,解决难题的过程,也是发展自我的过程,但一定要立足于自己的天赋(优势,特长)去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2015年元月汉阳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

请以“( )也是我的老师”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文字,将题目补充完整。2、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审题分析

1、关于“老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在《师说》里的这段话为我们十分清晰地勾勒出老师的职业形象,也让我们了解到老师的价值和作用。

的确,老师就是在成长路上给我们教育、给我们引导的人。

在这道作文题中,“老师”是中心词,无论填入什么(人、事、物皆可),只要能在文中证明他(它)给了自己教育和引导,让自己学得了某种知识,或学习到了某些人生道理,就算体现出了“老师”的内涵。

2、关于“我的”

“我的”表明文章的落脚点应放在自己身上。写记叙文时,绝大多数学生不会偏离“我的”这一出发点。但选写议论文和散文的同学,很容易写着写着失去了“我的”立场,一味罗列事例,却忘了凸显是“我的”老师,导致作文偏题。

3、关于“也是”

“也是”说明这个被自己视作老师的人(事、物),在通常角度看来,应该算不上是自己的老师。这也就决定了,无论写何种文体的文章,一定会涉及到对比手法,先略写该人(事、物)算不上是自己的老师,再详细描述他(它)何以成为自己的老师,他(它)究竟教会了自己什么。

24

真题再现

2015年硚口区初三期中考试

有人问三个砌砖工人:“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工人不假思索地说:“砌砖。”第二个工人想了想说:“我正在赚工资。”第三个工人说:“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富特色的房子。”最终,前两个工人一生都是普通的砌砖工人,第三个工人成了有名的建筑师。

我们正在进行的读书生活也许正像砌砖一样,每个同学对它都会有各自不同的感受和认知,自然也会造就各自不同的未来。

请以“热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中如果涉及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用化名代替。

审题分析

(一)围绕“热爱”及其正面价值立意 作文题的题目是“热爱”,但题目之上还有材料,材料对作文题的理解做出了限定。

材料共有两段,第一段叙述事例,第二段做出写作的提示。第一段中的事例自然是为了突出第二段中的这一观点——“各自不同的感受和认知,自然也会造就各自不同的未来。”

纵观三个工人的不同感受和认知,再结合作文题目来看,命题人自然是想引导学生去发现“热爱”这一正面感受和认知的积极作用。

何谓“热爱”?回看三个工人的案例,不难发现,“热爱”是一种非功利的、发自内心的对事物内在趣味的热衷与喜爱。(二)“热爱”需要在一个指定范围内讨论

材料第二段中还有一个要求——“我们正在进行的读书生活也许正像砌砖一样,每个同学对它„„”,可见,对“热爱”及其正面价值的讨论需要围绕“我们正在进行的读书生活”展开。

何谓“正在进行的读书生活”? “正在进行”可简单理解为初中阶段。“读书生活”则应做广义理解,并非单指学校里的学习生活,而是广泛的阅读学习的生活。

何谓“我们”?对每个写作者来说,“我们”就是自己,就是“我”。选写记叙文,则可直接讲述自己的读书生活;选写议论文,可举例,援引名人读书的故事,但论证的落脚点最好回归到自己(也就是“我”)的读书生活。


相关作文

  • 由[此处无水]想到的作文700字
  • 由<此处无水>想到的 漫画<此处无水>是80年代的一篇高考作文题目.漫画内容很简单,画中的这位老兄,也不能说他不努力,但是每到关键处,却放弃努力,最终与涓涓泉水,失之交臂,功败垂成,让人惋惜. 现实生活中类似此处无水的现象其实是很长见的,只是我们大都熟视无睹而已.究其失败原因 ...

  • 中国青年节领导寄语作文900字
  • [中国青年节领导寄语] ·中国青年节领导寄语 五月是青春的季节,中国青年节领导寄语.再过几天,我们将迎来200*年的五四青年节,迎来"五四"运动**周年.在这青年欢庆的日子到来之际,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正孜孜求学和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全区20多万青年致以亲切的问候!范文先生版权 ...

  • 作文素材作文10900字
  • 一."92岁高龄的国家科技最高奖获得主吴良镛院士人民大会堂做报告,学生睡倒一片." 反思如下: 1. 学生上课睡觉,有时真与教师水平无关. 2. 教育,不仅仅是教授一些知识,还有很多更重要的成分在里面,比如尊重.道德.诚信.责任.理解.宽容等一些人生必须的一些素养,如果一个人心里 ...

  • 2017考研挑战极限作文800字
  • 凯程考研辅导班,中国最权威的考研辅导机构 第 1 页 共 1 页 2017考研挑战极限 [摘要]即将进入2017考研的时代,准备考研的同学们,一定要加倍努力,既然选择了,就要全力以赴. 在备考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问题.让自己永远 ...

  • 腾飞吧,南海!作文1100字
  • 尊敬的领导.评委,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沙头中心小学六(1)班的李芷琳,我演讲的题目是<腾飞吧,南海>. 南粤大地孕育着一颗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璀璨明珠--南海.在"广佛同城"的大环境下,打出了"广佛同城,南海先行"的响亮口号,做好了&quo ...

  • 作文我挑战自己作文2400字
  • [作文我挑战自己] 下课了,我快速奔向图书馆,在图书馆里东找找,西挑挑,找了两本好书,就急匆匆地往对面的车站赶,这时,我的耳畔回响起妈妈对我的嘱咐来:过马路时要看车多不多,不多的话就沿着路边的斑马线走,要注意安全,作文我挑战自己.我按照妈妈的要求小心翼翼地过了马路,在车站等51路车的到来.悠闲自在等 ...

  • 聚集正能量共圆名校梦作文作文1000字
  • 聚集正能量,共圆名校梦 乌海一中 367班 王磊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各族少年儿童代表共庆六一国际儿童节是强调,"少年儿童从小就要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得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长大以后做对祖国建设有用的人才." 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要从自己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做起 ...

  • 14年高考全国名校一轮复习作文考题精编作文0字
  • 2017年百佳名校高考作文模拟题立意解析作文0字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