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父母作文19100字

初二作文

孝敬父母

第一部分 教学参考

一、教学注意事项

(一)教学主旨与核心:传递现代“孝”的深层含义,培育感恩之心,催生爱之花

为什么要孝敬父母?为什么要对父母怀有感恩之心?不解决这个问题,孝心将只会停留在一种社会道德法则的层面,成为人们立足于世的价值观——这必然使“孝”失去其本然的魅力和温暖。孝亲敬老,从根源上看,是一种感恩之心,是一种对人性的尊重,是一种心灵的回归。“孝敬父母”是人生“爱”的第一课。正是在这堂课上,人们才能发现和发展自己内心深处爱的能力。当人们能够保持一颗孝敬父母的心灵的时候,才能正确地去关爱身边及更多的人。培育孝心,不需要铺天盖地的道德伦理宣传和教化,而重在唤醒沉睡的爱心,重在柔化僵硬冰冷的心灵、培育孝心的重点,也不是告诉或要求孩子们今天给妈妈洗一次脚、明天给爸爸揉揉肩,而是要引导学生生成美好的情感,培育感恩之心,浇灌孩子内心的爱之花,让孝的精神要义外化为孩子们的自觉自动的行为,进而形成习惯。

(二)注意挖掘现代“孝”的深刻内涵,避免与古代“孝”的精神纠缠不休

孝敬父母是传统美德。不可否认,古代“孝”的精神含义中有很多精华的成分,是值得弘扬的,但由于“孝”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被政治化、功利化,成为统治阶级的政治工具,因此,其中确实也有很多糟粕的部分。应该认识到,随着时代的变迁,“孝”的内涵不断丰富并且发生着变化,我们认为,当今提倡弘扬孝道,培育孝心,应将重点放在挖掘现代“孝”的深刻内涵上,而非纠缠于古代的孝道精神。否则,容易把孝心的培育演变成为一种价值观的强加,而变得教条、僵化和虚伪,而不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

(三)避免道德宣教,充分引领学生领悟、思考

避免假、大、空的道德宣教,引导学生从身边真实的生活中领悟、思考、反省,进而改变自身的意志和行为,提升人生层次。

二、教学素材准备

(一)“孝敬父母”的深层涵义

1. 孝敬父母是学习爱的第一步。

父母之爱是人生的第一大账单。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甚至能超越事实而成为真理。父母为了抚养孩子所付出的,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极限。父母总是永不停的付出来表达爱意和殷殷期盼,而孩子们总是心安理得地索取并不知感恩和回报。在人一生的成长中,亏欠父母的,是算不清也还不清的。人们唯一可以偿还父母的方式,就是用同等的爱心来孝敬他们,并将这份爱心延续至身边的人群,用爱去引领人生。

人类的生命因爱而生,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既然都是带着爱的寄托而来,那么就该将这一份爱延展扩大出去。而孝敬父母,便是对人们提出的第一个关于“爱”的课题作业。我们孝敬父母,不是简单地履行和完成一项任务,我们也不需要抱有一种等待奖励和回报的态度去看待它,而是要清楚,这是在对我们自己的生命负责。

而孝敬父母则是延展爱的第一步。每个人的一声中,应用爱的能力的第一个对象就是也

应该是父母。孝敬父母,试着用身体深处的爱的力量去回馈他们,去温暖他们,便是在检视我们学习到的爱的“功课”。孝敬父母,体谅和爱自己的父母,是我们应有的一种人生态度。我们生命中所有的情爱温暖,都始于此。如果一个人,对于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做到敬爱和孝顺,那么,我们怎么能够相信他回去真心实意地爱别人、爱妻子、爱孩子呢?

没有孝心的人,不懂得对于父母之情感恩和回报的人,由于不懂得怎样去爱,而让自己的心灵成了荒芜死寂的孤岛。孝敬父母,是我们人生中关于爱的第一堂课,如果在这堂课中,我们没有习练好正确的爱的方式,没有唤醒心底的爱的热情与能量,心灵中的善良温情便会逐渐流失。这正如久久没有得到雨水滋养的土地,势必干涸开裂一样。人生情义的根源,便在于孝道。让孝敬父母成为我们最基本的人生态度,让它恪守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我们其他的温情和热爱才有了可供滋养的雨水,才能让生命之树根深叶茂,万古长青。

2. 感恩之心引领人们创造幸福。

孝敬父母是感恩的基点。在生养我们的人面前,我们每个人都首先只有一种身份——债务者。这种身份,让我们必须以谦卑的心去面对整个的人生,必须以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及他人,必须以敬畏的心去面对自然和生命。当我们明白自己作为“债务者”的身份之后,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从心底里腾起孝敬父母的那一份温顺的愿望,并进而发展成为实际的行动。当我们真正在生活当中,体谅和关怀父母亲的时候,我们身负的重债才会觉得有所减轻。而与此同时,我们也会体会到一种没有过的幸福之感。在报偿父母的行为当中,我们感受到了自我的价值重量,觉察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所能拥有的能量,因此,感恩的心和感恩行动就会逐渐成为我们生命中一直坚守的信念。而孝敬父母,便是这种感恩信念最基础的起点。

生日是母亲的受难日。当我们这样对自己说着的时候,我们才能怀揣一颗真正的感恩之心来度过生日这一天,让它产生与以往绝不相同的意义。在生日这一天里,我们对待父母的态度,就是对待我们自己生命的态度,而感恩父母的生养,尤其让我们对于生命的幸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知恩图报,是生灵万物对于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生命系统的尊重和接纳,是对它的坚定地遵守和维护。在人类社会里,我们对于帮助自己的人、爱护自己的人心怀感恩,并试图用自己的行为去回报他们,才能让互相帮助有了延续下去的可能,才能在自己和他人的心中引发触动,让人们觉得,互爱互助乃是人类持续发展和生存的基石。对于我们可敬可爱的父母,我们尤其需要心怀感恩之情,并通过自己的言行报偿他们。因为,世界上几乎没有谁能像父母那般为我们无私地付出和承受了。他们养育我们的生命,引导我们去了解和接触这个奇异的广阔世界,引导我们正确地生活,还为我们期盼幸福。当他们在为我们做着这所有的一切的时候,他们的心中,竟然是忽略回报的,他们并不企望我们能用同等的付出来返还他们的付出。他们唯一的企望,似乎就只有让我们找到幸福。

孝敬父母,便是对父母心怀恩情的最好表现。这种恩情,能让我们面对世界的时候,用心去说去做,而减少用大脑去算计和谋划的机会。是父母之爱,让我们的心灵第一次充满了感恩的情愫,而孝敬父母便是我们发挥感恩之心、听从感恩心的召唤去言行的结果。

3. 减少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生命遗憾。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为什么是每个人生命当中的最大遗憾?这就像一个犯了错误的小孩,伤害了自己的朋友却固执地认为是朋友对不起自己;当他领悟到自己给朋友带来的伤痛的时候,才想要悔改和弥补,可是,朋友已经离他而去,再也不见了。生命中的遗憾大多如此。而我们就是那个犯错的小孩,父母就是一个陪伴我们几十年的伙伴;时光和磨难是我们手中的刻刀,我们在漫长的成长岁月中,亲手用这把刻刀在父母身上、心上雕刻涂抹。当我们从自己的经历中体味到为人父母的艰辛,体味到父母之爱的无私伟大的时候,我们才会扔下那把刻刀,想用爱心来反哺父母,这时候他们却已经走进了风烛残年。

我们整个的人生,我们整个的成长经历,从与父母的关系来看,就是一段付出与报偿并不平等的交易,而世界上,几乎没有父母在乎过交易本身的不公。因此,我们每个人的肩上都背负着巨大的亲情之债,这个债从我们尚未降生起就已经产生且伴随终生。感恩和反哺父母不成,则成了这笔债务对我们的最大惩罚,成了我们生命的至憾。

面对这个注定无法逃脱的人生至憾,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在享受父母之爱的同时,积极地给予他们关爱,尽我们所能地去体谅、尊重、理解和爱惜父母,在我们共同相处的每一个瞬间用孝心来报偿他们。

当孝敬父母之心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发芽生根的时候,我们就成为了直面人生的勇士。即使人生的无常和短暂可以带来巨大的打击,但是,我们却用尽了一切去减少自己心灵的债务和遗憾。孝敬父母,是对这项遗憾和债务的未雨绸缪,虽然只是杯水车薪,却能教会我们,需始终保持一颗谦卑忍爱的心去注目世间的美丽生命。

(二)关于“孝道”的阐释

以下根据百度百科“孝道”整理:

1. 西周孝的内涵

“孝”作为一个伦理观念正式提出是在西周。在西周,孝的含义有二:一是尊祖敬宗。施孝(尽孝)的方式主要是祭祀,在宗庙通过奉献供品祭祀祖先,尽孝的对象是死去的人,这带有一定的宗教形式。二是传宗接代。在周人看来,祖先是我辈的生命之所生,因此,崇拜祖先就是把祖先的生命延续下去,生生不息。《易经》:“先祖者,类之本也,无先祖,恶出?”孝的这种初始含义在儒家早期经典里也有描述. ,《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把传宗接代摆在首位。总之,西周时期的孝是一种宗教伦理。

2. 孔子论孝

(1)强调“孝”要建立在“敬”的基础上。孔子认为孝敬父母要真心实意,如单纯在物质上满足父母,尚不足以为孝,更重要的是要“敬”,是父母得到人格的尊重和精神的慰籍。《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从这里可以看出,“敬”是孝道的精神本质。

(2)把行孝与守礼结合在一起。如果说孝道的精神本质是“敬”,那么如何表达出这种“敬”呢?这就是:行为要符合礼,而孔子则直接将此看作是孝,《论语。为政》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无论父母生前或死后,都应按照礼的规定来行孝。

(3)把“孝”与“悌”结合起来。《论语》中多次以孝悌连用,如:“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其为人也孝梯,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 学而》)。悌:敬兄,而敬兄长的实质,则是要求人们将家庭血亲中的等级推广到社会关系中去,所谓“出则弟”就是这个意思,它主要表现的是处理社会关系的准则。

(4)提出“几谏”的原则。孔子认为,父母若有错,子女可以用委婉的语气进行劝谏,以免陷父母于不义,这就是他所说的“事父母几谏”《论语。里仁》。“几谏”的原则兼顾到孝敬与社会群体利益这两个方面,具有一定的民主精神。

(5)孔子为传统孝道的合理性找到了人性的根基,解决了孝道存在的哲学前提——仁。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人,仁不仅是孝的人性根源,而且是孝要努力实现的终极目标。仁是人行为的最高准则,是一种普遍原则,要实现这一原则,必须有一个近的入手处,这就是孝。《礼记。中庸》:“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总之,孔子提出的孝实际上是一种家庭伦理,这就使孝从宗族伦理转化为家庭伦理。

3. 曾子论孝

(1)对孝道的全面泛化。

孝在孔子那里仅是一种对父母的敬爱的伦理意识,而曾子将孝发展成为一种抽象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准则,使其成为道德的总和,天经地义的原则。曾子说:“民之本教曰孝„„夫仁者,仁此者也;义者,义此者也;忠者,忠此者也;信者,信此者也;礼者,礼此者也;行者,行此者也,强者,强此者也”(《大戴礼记。曾子大孝》)。孝完全统摄了一切社会准则,是一切高尚品行的内在依据,是实现一切善行的力量源泉和根本。曾子还说:“夫孝,置之而塞于天地,衡之而衡于四海。。。。。。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大戴礼记。曾子大孝》)。曾子认为孝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将孝置于至尊的地位。这样,孝已经跨越了时间与空间,成为永恒的命题,是人类社会一切领域的终极法则。

曾子认为:“忠”可以是作为家庭伦理观念的孝的组成部分,而与血缘关系密切相关的孝又适用于事君,成为政治原则。“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大戴礼记。曾子大孝》),在这里,表示忠君的忠已成为孝的一部分,不忠君就是不孝,这就意味着在曾子的理论中,忠已经被纳入孝的范畴,孝所使用的对象由子女对父母的孝已经变成社会中的人对于君主的忠诚。

(2)强调实践孝道与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曾子认为,提高修养的方法,在于孝的实践与内心的反省,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参悟,不断地开阔心灵的领域。这便是曾子突出强调的“吾日三省吾身”,讲求用内心的反省来检验自己的举止是否合乎道德的原则。

4. 孟子论孝

(1)提出性善论,进一步完善儒家孝道的哲学基础。孟子接受孔子“仁”的思想,强调人人都能达到“仁”的主观因素,“人人皆可为尧舜”,从而提出人的本质是性善的理论。人性是天赋的,孝的善德当然也是天赋的 ,人人都是生而具备的。

(2)亲亲原则的建立,使孝悌成为五伦的核心。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孟子离娄上》,“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万章上》,事亲、尊亲成了人最高的道德表现。正因为孝成了人生最高 的 道德,所以孟子才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离娄上》

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在这五伦中,孟子认为父子、君臣两伦最重要,“仁之实,事亲是也;父之实,从兄是也” 《孟子离娄上》,孝悌成了五伦的 中心,所谓“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离娄上》,“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孟子。滕文公下》,都将孝悌作为德性的 最高表现。因此,孟子所最为推崇的 圣人是 舜,“荛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孟子告子下》

总之,孟子将孝悌作为伦理道德的中心,是对孔子孝悌合一的思想的直接继承与发展。使孝道进一步政治化。

孝治是孟子为君主设计的一种理想境界,他不厌其烦第向梁惠王反复宣扬孝治,“申之以孝悌之义”《孟子。梁惠王上》,使儒家孝道进一步蒙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

5. 荀子论孝

荀子并不以孝道而著名,由于他坚持性恶论的人性说,其思想以“隆礼”为核心,因此,他把孝道仅仅看做表现家庭伦理的一般道德。但其论孝言论中的君重于父的观点却影响深远。

6. 《孝经》的主要内容

《孝经》是儒家关于孝道的专论,其思想全面完备,把孝的地位与作用推到极致,成为儒家极其重要的经典,它是对孔、曾、孟孝道思想的全面继承发展,标志着儒家孝道理论创造的完成。在以后漫长的中国历史 发展过程中多是对上述孝道理论的社会、政治方面的实践,而再少有理论的创新,最多是修修补补而已。

《孝经》大约成书于秦汉之际,其作者有说是孔子、曾子、曾子的门人所作,至今无定论。

《孝经》思想的主题或最大特点是孝的泛化、政治化,甚至神秘化。《孝经》将以孝治天下描绘成一副诱人的图景,“先王又治理德之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孝经。开宗明义》. 指出,假若能够以孝治天下,便会得到“万国之欢心”、“百姓之欢心”、达到“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的地步。一部《孝经》,不足两千字,却多次讲到“治”、“顺”,行孝道,就能“治天下”“顺天下”。

《孝经。开宗明义》:“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它十分明确地将行孝与“事君”结合在一起,把“事亲”与“事君”混同起来,“事君”成了孝道的不可或缺的内容,这是孝进一步政治化的表现。

《孝经》把孝分为“五等之孝”,“天子之孝”、“诸侯之孝”、“卿大夫之孝”、“士之孝”、“庶人之孝”,分五章讨论,体现了孝道的不同层次。

《孝经》还有一些独特的内容,用刑罚来维护孝道,“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孝经。五刑》认为不孝之人与要挟君主者和非议圣人者一样,都是大乱的祸根。

总之,《孝经》作为儒家专论孝道的一部经典,以其孝道理论的全面性、浓厚的政治化色彩,使儒家的孝道理论创造达到了顶峰。

秦以武力统一六国之后,一反西周奴隶制下的礼乐文明,在统治思想上推行法家学说,企图以法的精神建立新的社会秩序,其结果却导致了社会矛盾的空前激化,很快走向了灭亡之路。西汉统治者总结秦亡的教训,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酝酿,终于选择了以儒家思想为主干同时兼采各家思想的适用部分作为自己的统治思想,其中“以孝治天下”是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孝就被纳入封建道德体系中,开始成为封建家长制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这时的孝已越出了家庭伦理的范围,成为传统中国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贯通性、统领性的道德意识。

西汉以后,封建孝道并无太大变化。从孝观念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孝经历了从祭祀祖先的宗教伦理到家庭伦理,再到政治伦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孝观念的内容在不断蜕变,其中的合理因素愈来愈少、消极因素被引向极端。

(三)关于“孝敬父母”的名言

百善孝为先。——《围炉夜话》(清·王永彬)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韩诗外传》卷九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孟子·梁惠王上》)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明)《增广贤文》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第四》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丑恶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儿女那样可怕。——(英国)莎士比亚

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马克思

要用希望孩子对待你的方式去对待父母。——苏格拉底

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古罗马)西塞罗

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德)歌德

一个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倾倒了一座博物馆。——(前苏联)高尔基

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狄更斯

和睦的家庭空气是世界上的一种花朵,没有东西比它更温柔,没有东西比它更适宜于把一家人的天性培养得坚强、正直。——德莱塞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四)当代“孝敬父母”的典型实例

1. 中华十大慈孝人物洪战辉:为亲人撑出一片蓝天

洪战辉,男,25岁,河南省人,中南大学工商学院学生。

2005年底,一个年轻人的名字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他,从13岁起就支撑着一个父亲患病、母亲出走、弟弟读书、妹妹待哺的困苦家庭;他,顽强坚持12年,终于使父亲病情好转,妹妹健康成长,全家人重新团聚。他,就是中南大学学生洪战辉。

洪战辉的家庭是一个不幸的家庭。1994年,洪父突发间歇性精神病,造成妻子受伤骨折,女儿意外死亡,家里欠下巨债。随后,洪父又捡来了一个和女儿年龄相仿的女婴。面对沉重的家庭负担,母亲离家出走了。年仅13岁的洪战辉,默默地挑起了伺候患病父亲、照顾年幼弟弟、抚养妹妹的家庭重担。

这副重担,对于成年人来说尚且不易,何况一个10多岁的孩子!但洪战辉没有退缩,一挑就是12年。

为了挣钱养家,他像大人一样,做小生意,打零工,拾荒,种地。他利用课余时间卖笔、书、磁带,在学校附近的餐馆做杂工,周末赶回家浇灌8亩麦地。在兼顾学业和谋生之时,他牺牲了几乎所有的休息时间。

为了带好捡来的妹妹,洪战辉费尽了心血。晚上睡觉的时候,妹妹经常尿湿床单、被子,他就睡在尿湿的地方,用体温把湿处暖干。从高中到大学,他将妹妹一直带在身边,不仅照顾妹妹的起居,而且将妹妹送入附近的小学。在怀化读大学的日子里,无论学习有多忙,他都坚持清晨带妹妹跑步,早饭后送妹妹上学,下午接妹妹回家,晚上辅导妹妹功课。

为了治好父亲的病,洪战辉四处求医。2002年10月,他将患病的父亲送到一家精神病医院,跪求治疗。2005年,河南第二荣康医院在洪战辉先进事迹的感染下,主动将他父亲接去诊治。现在,父亲的病情已明显好转,出走的母亲、打工的弟弟也相继回家,一家人终于重新团聚。

爱心无疆。2006年以来,已成为公众人物的洪战辉,又将爱洒向了社会。为资助贫困学生,他在学校和政府的帮助下建立了教育助学责任基金。为推动青少年思想教育,他应邀在全国各地作了150多场励志报告,并欣然出任“中国宋庆龄基金会青少年生命教育爱心大使”。他还多次到湖南、河南等地贫困山区看望困难学生,捐赠学习用品。他说:“我要力所能及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洪战辉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更加绚烂。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关于他的书籍出版了6本,其中《中国男孩洪战辉》发行120多万册。他先后获得“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他以闪亮的人性之美,正成为引领时代风尚的一座精神路标!

10多年来,他克服种种困难,勇挑家庭重担,赡养患病的父亲,带着捡来的妹妹上大学。获“全国自立自强优秀大学生”、“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第17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2007首届全国道德楷模称号。

(摘自腾讯网公益频道“2009年当代中华最感人十大慈孝人物”,2009年9月8日)

2. 叶晖:白天做两份家教晚上照顾重病老父

18岁的她白天忙做两份家照顾生病父亲;穿的全是好心人捐的旧衣服, 如今已被中南大学录取。

“做家教虽然赚不了很多钱,但攒一点算一点,开学的时候家里的负担就会小一些。”见到叶晖,这个18岁的女孩刚骑单车从外面回来,瘦小的她明显被晒黑了许多。高考后,叶晖一直忙着做家教,为上大学攒学费。毕业于宁乡一中理科396班的她,在今年高考中考出了587分的好成绩,被中南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录取。

父亲重病家中负债5万

1990年,叶晖刚满一岁,父亲叶复平就患上了严重的肝炎,常年都要吃药住院。家里积了,只好向亲戚朋友借债看病。可父亲的病情不但没有好转,还渐渐恶化成了肝硬化,胃出血,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一家人全靠母亲郭爱华当环卫工人,每月赚来的550元钱和低保金生活。

父亲因为患的是肝病,严重时甚至吐血、昏倒。每次昏倒后送医院,都要花去好几千元,至今她家已经背上了5万多元的债务。

为筹学费整天忙碌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家庭的不幸激励叶晖勤奋学习。她的房间里面除了一张席子铺成的床,一台电扇,就是书了。

“我希望自己有出息,爸爸生病,家里都是妈妈在操持,她太辛苦了。我想靠自己的努力读完大学。”叶晖很认真地说。

叶晖家住宁乡县玉潭镇城东的龙溪西路,每天早上,她要骑车赶到城西给一个初中女孩上英语课。中午回家吃过饭,下午又要赶到城南辅导另一个孩子做暑假作业。晚上回到家,还要照顾生病的父亲。

“爸爸性格急躁,这不是他的本意,是因为生病才这样的。他平时对我很好,还常说我是他最大的骄傲。

谁能帮帮我的女儿

生活中的叶晖从不乱花一分钱,穿的全是好心人捐的旧衣服,从不与别人攀比。当问到她眼里幸福是什么时,叶晖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我对自己没有很高的要求,就想着每个月能给爸爸妈妈寄些钱,让他们生活得好一点。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爸爸能够活得久一些。”

听到这样的话,叶晖的母亲郭爱华在一旁抹起了眼泪。“这么懂事的孩子出生在我们家,真是委屈她了!这几天,复平的嘴唇周围又变白了,这是要发病的前兆,一进医院又不晓得要花多少钱。晖晖东奔西跑赚来的这些钱还不够买几瓶药的呀!谁能帮帮我的女儿,我一辈子感激他!”

(摘自《长沙晚报》,作者:陈暄)

(五)关于父爱母爱的经典歌曲

《烛光里的妈妈》

《感恩的心》

《母亲》

《懂你》

《天之大》

„„

(六)关于父爱母爱的经典文学作品

《我与地坛》(史铁生)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张洁)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宝贝,宝贝》(周国平)

《孝心无价》(毕淑敏)

《我是妈的命根子》(萧乾)

„„

第二部分 教学分析

一、教学目标分析

(一)认知

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父母之爱是生命中的第一大爱,人类的生命因爱而生,并因爱而获得最大限度的延展,孝敬父母应成为人生最基本的态度和最应恪守的人生准则。

(二)情感

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孝敬父母是感恩的基点,培育生成学生的感恩意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是孝心的遗憾,是感恩的遗憾,是爱的遗憾。

(三)意志

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孝”的内涵,明确“孝”是为人的基础,是一切美好感情的起点和基石,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努力成为一个有孝心有爱心的人。

(四)行为

引导学生从小做起、从现时开始,在享受父母之爱的同时,积极给予父母关爱,尽己所能地尊重、理解、体谅、爱惜父母,在和父母相处的每一个瞬间用孝心来报偿父母,并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学生情况分析

今天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习惯了父母的关怀备至,而甚少给予和回报父母之爱,他们大多缺少爱父母的能力,缺乏最周围、对他人、对世界的感恩和宽忍之心。孩子们总觉得父母唠叨、啰嗦,埋怨父母不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却很少尝试去理解父母,体谅父母的艰辛劳累,更谈不上关心、孝敬父母。同时,孩子们的学业负担大多并不轻松,很多孩子都在学海中奔波挣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常常同时走入轻德重智的误区,这也造成了一部分孩子人格发育的缺失。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孝敬父母的良好习惯,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有极大好处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分析

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孝敬父母的内涵,重新领悟和感受父母之爱,感受孝亲的魅力,引导学生体悟生命、成长的秘密,生成一种满含孝义的情怀。

(二)教学难点分析

把一颗感恩的孝心变成种子,顺利播种到学生心内的土壤之中,并且悉心呵护。

知易行难。要唤醒学生对父母的爱心,引导学生从真实的生活细节入手,理解父母、尊重父母、体谅父母、关怀父母,探寻父母的真正所需,而非走走过场,把孝亲当做一项虚伪的缺乏温暖和爱的仪式或任务。

四、授课方法与课时建议

(一)授课方法

多媒体教学,以案例教学法为主,辅以讲授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等。

(二)课时建议

建议授课课时:3课时。

第三部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人类的生命因爱而诞生,父母之爱是人生命中的第一大爱。尊重父母,孝敬父母,是对生命的尊重与反省,是感恩的基点,应成为人生的基本态度。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悟生命和成长的秘密,生成孝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明确孝敬父母是感恩的基点,培育生成学生的感恩意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是孝心的遗憾,是感恩的遗憾,是爱的遗憾。

(四)教学活动实施

1. 导入

通过让学生再现生日的情境,思考自己生命的由来,思考生日的真正意义所在,由此导入教学。

(1)情境演示

分别请三组学生,简单再现自己过生日的情形。

(2)图片展示

展示一组当代学生过生日的图片。

(3)视频观看

一段反映人类生命成长历程的视频,或一段母亲分娩(顺产)的实况录像。

(4)设置问题并引起讨论

你是否记得自己的生日?你的生日通常是怎样度过的?

你是否记得父母的生日?父母的生日通常又是怎样度过的?

你是否了解妈妈生你的情形?你觉得生日对于一个人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5)教师小结

从我们记事起,就把生日定义为一个为自己欢庆、让自己充满喜乐的一天。我们偏向于记住了这一天是我们降生的日子,却刻意忘记了这一天是母亲带给我们的。

生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生日是母亲的受难日。当我们这样对自己说着的时候,我们才能怀揣一颗真正的感恩之心来度过生日这一天,让它产生与以往绝不相同的意义。在生日这一天里,我们对待父母的态度,就是对待我们自己生命的态度,而感恩父母的生养,尤其让我们对于生命的幸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 情境引领感悟

(1)教师讲故事(可辅以图片或文字)

举世闻名的儿童文学作家谢尔·希尔弗斯坦,在他的第一本写给孩子们的图画书《爱心树》里,讲述了这么一个关于爱的付出与索取的故事:

有一棵苹果树,有一个小男孩每天都喜欢来跟苹果树玩。

他上树摘苹果吃,在树荫里打盹,他爱这颗苹果树,苹果树也爱他。

时光飞快的过去,小男孩变成了大男孩,他不再跟苹果树玩了。

一天,男孩回到苹果树身旁,他看起来很难过。

“来跟我玩一会吧。”苹果树对他说。

“我不是小孩子了,我不会爬树了,我需要玩具,我需要钱买玩具。”小男孩说。 “对不起,我没有钱,不过你可以把我所有的苹果摘下来拿去卖钱。”苹果树回答他。 小男孩打起精神来,它把所有的苹果摘光了,然后快乐地离去。摘了苹果后,小男孩再没有来看过苹果树,苹果树知道他长成了一个男人。

一天,小男孩回到苹果树这里,“来跟我玩一会吧。”苹果树对他说。

“我没有时间玩,我要工作来养活我的家庭。我们需要一所房子安身,你能帮助我吗?”男人说。

“对不起,我没有房子。不过你可以砍掉我所有的树枝拿去盖房子。”苹果树回答。 男人打起精神来,他砍掉了所有的树枝,然后快乐地离去。看到男人快乐,苹果树也非常快乐,不过男人砍了树枝以后再也没有来看过苹果树。

苹果树又孤零零了,它很伤心。

一个炎热的夏日,男人再次回到苹果树这里。

苹果树高兴极了,“来跟我玩一会吧。”苹果树对他说。

“我一天比一天年纪大,我想去航海,让自己放松下来。你能给我一条船吗?”男人问。 “用我的树干去做条船吧。你就可以航行到很远的地方, 你会快乐的。”。

于是男人砍了树干做了条船,他真的去航海了,并且很长时间没有回来。

很多年以后,男人终于回来了。

“对不起,孩子”苹果树说,“我没有什么可以给你的了,没有苹果给你吃。”

“没关系,我牙齿都掉光了,不能咬苹果了。”男人说。

“也没有树干给你爬。”苹果树说。

“没关系,我太老了,爬不动树了。”男人说。

“我真的没有什么可以给你,只有我快要枯死的树根。”苹果树留着眼泪说。

“我并不需要什么,只要有个地方能做下来休息一下,经过这么多年,我太累了。”男人回答。

“那好!老树根是最适合歇息的地方了,过来跟我坐一会儿吧。”苹果树高兴地说,含着眼泪对男人微笑着。

(2)学生发表感想

分小组讨论,然后请各小组学生代表发表自己的感想。

(3)教师引领感悟

这是一个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的故事。那棵树就像我们的父母。你也许觉得那个男孩很残忍,但我们何尝不是这样呢?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而我们能为父母做什么呢?当我们用一味的索取去面对父母之爱的时候,我们常常将他们的无私和不求回报看成理所当然,却极少反思自己在这份恩情面前理应采取谦卑感激的姿态。

3. 经典案例展示与讲解

(1)案例展示

示例一:《羔羊跪乳》

相传,小羊对它妈妈说:“妈妈,您对我这样疼爱,我怎样才能报答您的养育之恩呢?”羊妈妈说:“我什么也不要你报答,只要你有这片孝心,妈妈就心满意足了。”小羊为了报达母羊的养育之恩,每次吃奶都是跪着的。它知道,妈妈要用奶水喂大它,跪着吃奶是感激妈妈的哺乳之恩,这便是“羔羊跪乳”。

示例二:《乌鸦反哺》

据说,乌鸦小时侯,都是由乌鸦母亲辛辛苦苦飞出去找食物,然后回来一口一口地喂给它吃。渐渐地,小乌鸦长大了,乌鸦母亲也老了,飞不动了,不能再飞出去找食物了。这时,长大的乌鸦并没有忘记母亲的哺育之恩,也学着母亲的样儿,每天飞出去找食物,再回来喂母亲。大乌鸦照顾老乌鸦,从不感到厌烦,会一直持续到老乌鸦自然死亡为止,这就是“乌鸦反哺”。

据动物学家研究发现,“反哺”是乌鸦及其他一些鸟类的习性。乌鸦的雏鸟长大后,一定会衔食物饲养双亲。在我国著名的中医药学著作《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就称乌鸦为慈鸟:“此鸟出生,母哺60日,长者反哺60日,可谓慈孝矣。”束皙在《补亡诗》中说:“嗷嗷林鸟,受哺于子。”苏辙的诗中也提到:“马驰未觉西南远,鸟哺何辞日夜飞。”都说的是乌鸦由母鸟养大,在母鸟衰老不能觅食时,小乌鸦便衔食喂母鸟,以为回报。

(2)分组讨论

动物的行为会给予人类怎样的启示?

(3)教师总结

羔羊跪乳、乌鸦反哺,动物尚且具有如此的本能,人类自称万物之灵,是否更需要反哺双亲?孝心,是人类爱的力量的自然释放,符合生命代代延续的自然规律。反哺情结的存在,是人类社会能够顺利维系家庭、社会的和谐安宁,让人们保有幸福的智慧力量。

4. 课后活动

以父爱母爱为主题,分组进行资料收集,分别为:故事和传说、名人名言、当代实例、照片和图片、名家名篇、经典诗歌,等等。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孝”的内涵,明确“孝”是为人的基础,是一切美好感情的起点和基石,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努力成为一个有孝心有爱心的人。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孝敬父母的内涵,重新领悟和感受父母之爱。

(三)教学难点

把感恩的孝心变成种子,顺利播种到学生心内的土壤之中,并且悉心呵护。

(四)教学活动实施

1. 导入

(1)由学生自主展开上一课时课后活动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2)教师小结。

2. 讲授当今时代“孝”的深刻内涵

纲要:

第一,父母之爱是最深切的、毫无理由和不论回报的。父母为儿女所付出的,远远超出人们想象的极限。在人一生的成长中,亏欠父母的,是一笔永远也算不清楚和还不完的账单。母之爱的伟大无私,在于他们养育我们的生命,和看护我们的人生。对此,我们唯一可以偿还的方式,便是用同等的爱心来孝敬他们,并将这份爱心延续至身边的人群,用爱去引领我们的一生。我们每个人都是父母的孩子,是依赖爱而降生、成长和生活的血肉之躯。我们的生命是对爱的继续延展。人生情义的根源,便在于孝道。孝敬父母,是对我们提出的第一个关于“爱”的课题作业。从长远来看,我们只有走好了关于“爱”的第一步,才能顺利地前行在此后的人生道路上。

(板书:孝,是“爱”的第一课)

第二,感恩之心引领我们创造幸福,知恩图报是滋养人们终生的财富。知恩图报,是生

灵万物对于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生命系统的尊重和接纳,是对它的坚定地遵守和维护。孝敬父母是感恩的基点。父母之爱,让我们的心灵第一次充满了感恩的情愫,而孝敬父母便是我们发挥感恩之心、听从感恩心的召唤去言行的结果。

(板书:孝,感恩的基点)

第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生命变化无常,当人们领悟到失去父母的伤痛的时候,却已经无法弥补。我们是生命的主人,却不是生死的主宰。在那些时刻里,由于生命体的脆弱,生命变得短暂和无偿,并且留下诸多遗憾。我们不能阻止遗憾的发生,尤其是父母的老病死亡,但我们却可以在她们尚未露出端倪的日子里,去早早地尽心尽力,让遗憾尽可能地减少。在享受父母之爱的同时,积极地给予他们关爱,尽我们所能地去体谅、尊重、理解和爱惜父母,在我们共同相处的每一个瞬间用孝心来报偿他们。

(板书:减少“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人生遗憾)

3. 聆听配乐朗诵

如:《离别》(汪国真)

我空荡荡的行期

已积满灰尘

归宿在你眼底

我如何走的出

你泪渍斑斑的守望

挥手的那一刻

你站成了我生命中苦难的风景

如:《纸船——寄母亲》(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

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来!

4. 分享

请2~3位同学讲述发生在自己和父亲、母亲之间的亲情故事。

5. 课后活动

(1)观看视频。如电影《海洋天堂》片段、电影《唐山大地震》片段、电影《网络妈妈》片段、电影《九香》片段、电视剧《俺爹俺娘》片段、公益广告《给妈妈洗脚》等。

(2)《俺爹俺娘》摄影作品欣赏。注:焦波,我国著名的摄影师,他用30年时间为自己的父母拍摄了12000多张照片,他以《俺爹俺娘》为题目的摄影作品展,曾在社会上引起极大震动,被媒体评为“感动北京,轰动中国”。不仅如此,他从1999年开始还用DV 记录了父母的晚年生活,共拍摄了600多小时的录影带,直至父母去世。他以此为资料完成了一部24集的纪实连续剧,被认为是我国第一部原生态电视剧。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从小做起、从现时开始,在享受父母之爱的同时,积极给予父母关爱,尽己所能地尊重、理解、体谅、爱惜父母,在和父母相处的每一个瞬间用孝心来报偿父母,并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真实的生活细节入手,理解父母、尊重父母、体谅父母、关怀父母,探寻父母的真正所需,而非走走过场,把孝亲当做一项虚伪的缺乏温暖和爱的仪式或任务。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真正认识到孝亲体现在具体的日常的生活细节中,要真诚不做作,要自然不虚伪。

(四)教学活动实施

1. “二十四孝”经典故事展示(多媒体演示,图片加文字)

改编自《全相二十四孝诗选》,元代郭居敬编录。

示例(1):怀橘遗亲

后汉陆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待之,绩怀桔二枚。及归,拜辞堕地。术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

孝悌皆天性,人间六岁儿。袖中怀绿桔,遗母报乳哺。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 示例(2):扇枕温衾

后汉黄香,年九岁,失母,思慕惟切,乡人称其孝。躬执勤苦,事父尽孝。夏天暑热,扇凉其枕簟;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席。太守刘护表而异之。

冬月温衾暖,炎天扇枕凉。儿童知子职,知古一黄香。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示例(3):弃官寻母

宋朱寿昌,年七岁,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出嫁。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神宗朝,弃官入秦,与家人决,誓不见母不复还。后行次同州,得之,时母年七十余矣。

七岁生离母,参商五十年。一朝相见面,喜气动皇天。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宋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教师总结:

“二十四孝”故事一直是流传在中华大地上的孝亲经典。在这些经典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孝子身体力行,奉行孝道的拳拳之心。在诸多孝子故事中,也许有很多已经不太适用于今天的时代与社会,但是,孝子内心中温柔善良的一面,却依然能够感动我们,让我们反思自己在与父母相处过程中的点滴,反省自己的孝亲行为。

2. 讲授如何发起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纲要:

从自己真实的生活细节入手,去看见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细节和瞬间,去重新领悟和感受父母之爱,去唤醒我们对于父母的爱心。

(1)关心和体谅父母

所谓关怀和体谅,并非某日放学之后突发奇想去亲自下厨,或者是天天矫情地为父母下跪洗脚。父母们需要的并不是这些看得见的行动,因为偶然的孝亲行动,也许是最虚伪的行为,它仅仅是一种仪式或者任务,而缺乏感激和爱的温暖。关心并了解父母心中真正的所想所需,才是孝敬父母的真谛。想其所想,爱其所爱,考虑父母的感受,重视和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意见,才能让他们感受到子女的关爱之心。尝试关注父母的生日,了解父母的成长、工作、学习、情感经历等等。

(2)深入地理解和敬爱父母

利用我们有限的智力和生活经验去揣度和体谅父母亲,从而唤醒心中对于他们的尊敬、感激和热爱。我们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喜好和性格心理出发,从自己的日常生活起居细节出发,从自己设定的人生理想和惯常的思维方式出发,来重新看待和认识父母双亲,来给予父母我们所能够付出的尊重和敬爱。

(3)节制索取,克制欲望

我们无休止的索取,会给父母带来沉重的负担,我们应当做的,是努力去发现自己现在所能做的,寻思能做些什么来减少父母的操劳和付出,来为父母分担生活的重担。我们柔弱的双手也许不足以去做出高效高产的工作,但是我们克制的欲望和索取,却能让父母的肩头轻松不少。当我们试着去告诉父母,他们应该多为自己的欢乐而去置办什么东西的时候,他们会突然地感动,因为,我们已经从这里开始学会了体谅和关爱。

(4)尊重父母

对父母施以足够的尊重,是孝敬父母最基本的表现和表达。尊重父母,主要是接受他们养育我们的现实、方式和方法,认真听取他们对于我们的教诲和引导,努力做出他们期望的表现,让他们感到快慰。

尊重父母,一是要对父母保持礼貌的态度,二是要尊重父母的理念和生活。

(5)善待父母

善待父母不仅是对我们养成孝敬父母的一种习惯的要求,更是对于我们心性善良与否的一种长久考验。只有首先善待父母,我们才能去善待其他人。从善待父母的过程中,我们学到的是如何善待我们自己和其他人。面对父母的过失、疾病,甚至面对衰老双亲的无能力生活自理,我们都应该用一颗体谅温柔的心去呵护他们。

(6)宽忍父母

能够体谅父母的缺憾和错误,能够用他们教育我们时的忍耐性和包容心去对待他们。在父母面前,我们尤其需要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当父母让我们看见缺点和错误的时候,我们就该试着去包容和体谅,去以他们的视角来思考和揣度,尽量去关怀他们内心深处的想法。给予父母物质上的抚慰,或者用自己看似正确的道理去指点他们的生活,都只是表面上的“孝亲”。真正的孝亲,是可以用来直接滋养与养护亲子之间的和谐关系的,是一种心灵上的互相体谅和包容。也只有这种无限扩展的包容,才能让彼此的心得到持久的温暖。

3. 情景模拟与分析讨论

提供几个小故事,如:

(1)感恩尴尬

没想到感恩不成,反倒搅了父母一夜好觉。

17岁的我,在离家三十多里的县城读高中一年级。

一个深秋的夜晚,我躺在床上看一本外国文集,其中有一段故事深深打动了我。杰克•罗伯特是一个远离父母的孩子,在他16岁那年的感恩节,他突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他想

到了感恩。于是,他不顾窗外飘着雪,连夜赶回家,他要对父母说,他爱他们。

和他想象的一样,母亲打开门,他虔诚地说:“妈,今天是感恩节,我特地赶回来向你们表示感谢,谢谢你给了我生命!”杰克•罗伯特还没说完,母亲就紧紧地上前拥抱并且亲吻了他,杰克的爸爸也从里间走出来,深情地拥抱了他们。

那种温馨的场面,一下子掀起了我思乡的狂潮,蓦然想起今天正是西方的感恩节,是的,我也要给父母一个惊喜!

天太晚了,坐车回家已不可能。我去借了一辆单车,心想,这样回家,更能让父母感动。 刚走出校门,发现天正下着雨,我稍一迟疑,想到故事里的杰克可能冒着风雪回家的,精神一抖,上路了。

一路上,我脑子里一直在畅想着母亲打开门看到我时的惊喜。汗水和着雨水湿了衣服,我依然使劲地蹬着踏板,只想早些告诉父母我对他们的爱与感激。

终于,我湿漉漉地站到了家门口,心里怦怦急跳着敲响了门。门打开了,母亲一见是我,满眼惊慌地轻声说道:“你这孩子怎么啦?深更半夜的,怎么回来了,出什么事了?”我突然间脑里一片空白,一路上演练过无数次的“台词”怎么也说不出口:“爸,妈……我……”“我”了半天,最后什么也没说,只是一甩头走进了自己的房间,关上了门。悄悄地问自己:这文学和生活就相差这么远吗?朦胧中,我听到父亲走出来问:“怎么啦?”

“谁知怎么了,”母亲说,“我问了半天,他也不说。歇着吧,明天再说。”

第二天早上,我起床后问母亲:“爸去哪了,怎么没见他?”

“你这孩子,出了什么事也不说,深更半夜地跑回家,我和你爸一晚没睡,天刚落白,你爸就上路了!”

“到哪去?”我奇怪地问。

“去你学校,问问你到底出了什么事?他担心着呢!”

“唉!”我叹了口气,没想到,感恩不成,感恩的债倒又欠下一笔,无端搅了父母的一夜好觉。

从那晚起我明白,对于父母的感恩方式有许多种,并不一定是在深夜赶回家。

(2)心酸父亲的信

亲爱的儿子:

尽管你伤透了我的心,但你终究是我的儿子。虽然,自从你考上大学,成为我们家几代里出的唯一一个大学生之后,心里已分不清咱俩谁是谁的儿子了。从扛着行李陪你去大学报到,到挂蚊帐缝被子买饭菜票甚至教你挤牙膏,这一切,在你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你甚至感觉你这个不争气的老爸给你这位争气的大学生儿子服务,是一件特沾光特荣耀的事。

的确,你考上大学,你爸妈确实为你骄傲。虽然现今的大学生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但这毕竟是你爸妈几十年的梦想。我们那阵,上大学不是凭本事考的,要看手上的茧子和出身成分,有些人还要用贞操和人格去换。这也就是我们以你为荣的原因。然而,你的骄傲却是不可理喻的。在你读大学的第一学期,我们收到过你的3封信,加起来比一份电报长不了多少,言简意赅,主题鲜明,通篇字迹潦草,只一个“钱”字特别工整而且清晰。你说你学习很忙,没时间写信,但同院里你高中时代的女同学,却能收到你洋洋洒洒几十页的信,而且每周一封。每次从收发室门口过,我和你妈看着你熟悉的字,却不能认领。那种痛苦是咋样的,你知道吗?

后来,随着你读二年级,这种痛苦煎熬逐渐少了,据你那位高中同学说,是因为你谈恋爱了。其实,她不说我们也知道,从你一封接一封的催款信上我们能感受到,言辞之急迫、语调之恳切,让人感觉你今后毕业大可以去当个优秀的讨债人。

当时,正值你妈下岗,而你爸微薄的工资,显然不够你出入卡拉OK 酒吧餐厅。在这样的状况下,你不仅没有半句安慰,居然破天荒来了一封长信,大谈别人的老爸老妈如何大方。

你给我和你妈心上戳了重重一刀,还撒了一把盐。最令我伤心的是,今年暑假,你居然偷改入学收费通知,虚报学费。这之前,我在报纸上已看到这种事情。没想你也同时看到这则新闻,一时间相见恨晚,及时娴熟地运用这一招,来对付生你养你爱你疼你的父亲母亲。虽然,得知真相后我并没发作,但从开学到今天,两个月里,我一想到这事就痛苦,就失眠。这已经成为一种心病,病根就是你——我亲手抚养大却又倍感陌生的大学生儿子。不知在大学里,你除了增加文化知识和社交阅历之外,还能否长一丁点善良的心?

辛酸父亲

让学生辨析和讨论,我们应该以何种心态对待父母为我们的付出?请学生谈一谈怎样做才是对父母之爱的最好表达。

4. 课后活动

请学生尝试一次心灵的表白,形式由学生自选或创造。

第四部分 课外设计

课外设计部分,旨在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引导已生成美好情感的学生,在其实现内心的觉悟之后,生成具体的行为细节,自觉坚持行动,并逐渐内化为一种良好的习惯。是实现知、情、意、行转换的不可缺少的步骤和环节。

(一)活动组织

(1)组织相关的主题演讲比赛,或主题征文活动,或主题晚会,等等。

(2)组织亲子运动会、亲子旅游、亲子游戏、亲子夏令营,等等。

(二)自我管理行为细节生成

开展“孝心献父母”的主题活动,形成自我管理细节要求。建议操作步骤:

(1)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由学生自己制定行为细则,自发形成个性化的“孝敬父母”的行为细节要求。

(2)由教师汇总,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投票筛选出最具代表性的行为细节要求,并形成文字提交至学校德育处。

(3)学校德育处汇总、研究之后,生成学校自我管理的行为细节要求,并下发给每一位学生。

(4)学生对照自我管理行为细则,以利于其检视、反省与提高。

第五部分 教学小结

孝心的生成与延伸,绝不是让学生给父母洗一次脚、写一封信、做一次家务的问题,偶尔的孝亲行为,并不能表明孩子已经具备了孝心。孝敬父母,确实是要落实为具体的细小的行动中去,而非说大话讲空话,但是,最根本的,是要生成孝心,养成美好的情感,让行动成为孩子们发自内心的行为,就像是一种自然的流露。一个内心没有爱、没有感恩之心的人,他做再多的孝亲行为,也是机械的、冰冷的、没有意义的。应该牢记,我们培养的是充满爱心的、健康的、向上的人,而非机器。

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两堂课可以解决的问题。给予适当的启发,引导孩子们生成美好的情感,给孩子们一点时间和空间,静待他们由内而外的改变。

孝敬父母

第一部分 教学参考

一、教学注意事项

(一)教学主旨与核心:传递现代“孝”的深层含义,培育感恩之心,催生爱之花

为什么要孝敬父母?为什么要对父母怀有感恩之心?不解决这个问题,孝心将只会停留在一种社会道德法则的层面,成为人们立足于世的价值观——这必然使“孝”失去其本然的魅力和温暖。孝亲敬老,从根源上看,是一种感恩之心,是一种对人性的尊重,是一种心灵的回归。“孝敬父母”是人生“爱”的第一课。正是在这堂课上,人们才能发现和发展自己内心深处爱的能力。当人们能够保持一颗孝敬父母的心灵的时候,才能正确地去关爱身边及更多的人。培育孝心,不需要铺天盖地的道德伦理宣传和教化,而重在唤醒沉睡的爱心,重在柔化僵硬冰冷的心灵、培育孝心的重点,也不是告诉或要求孩子们今天给妈妈洗一次脚、明天给爸爸揉揉肩,而是要引导学生生成美好的情感,培育感恩之心,浇灌孩子内心的爱之花,让孝的精神要义外化为孩子们的自觉自动的行为,进而形成习惯。

(二)注意挖掘现代“孝”的深刻内涵,避免与古代“孝”的精神纠缠不休

孝敬父母是传统美德。不可否认,古代“孝”的精神含义中有很多精华的成分,是值得弘扬的,但由于“孝”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被政治化、功利化,成为统治阶级的政治工具,因此,其中确实也有很多糟粕的部分。应该认识到,随着时代的变迁,“孝”的内涵不断丰富并且发生着变化,我们认为,当今提倡弘扬孝道,培育孝心,应将重点放在挖掘现代“孝”的深刻内涵上,而非纠缠于古代的孝道精神。否则,容易把孝心的培育演变成为一种价值观的强加,而变得教条、僵化和虚伪,而不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

(三)避免道德宣教,充分引领学生领悟、思考

避免假、大、空的道德宣教,引导学生从身边真实的生活中领悟、思考、反省,进而改变自身的意志和行为,提升人生层次。

二、教学素材准备

(一)“孝敬父母”的深层涵义

1. 孝敬父母是学习爱的第一步。

父母之爱是人生的第一大账单。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甚至能超越事实而成为真理。父母为了抚养孩子所付出的,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极限。父母总是永不停的付出来表达爱意和殷殷期盼,而孩子们总是心安理得地索取并不知感恩和回报。在人一生的成长中,亏欠父母的,是算不清也还不清的。人们唯一可以偿还父母的方式,就是用同等的爱心来孝敬他们,并将这份爱心延续至身边的人群,用爱去引领人生。

人类的生命因爱而生,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既然都是带着爱的寄托而来,那么就该将这一份爱延展扩大出去。而孝敬父母,便是对人们提出的第一个关于“爱”的课题作业。我们孝敬父母,不是简单地履行和完成一项任务,我们也不需要抱有一种等待奖励和回报的态度去看待它,而是要清楚,这是在对我们自己的生命负责。

而孝敬父母则是延展爱的第一步。每个人的一声中,应用爱的能力的第一个对象就是也

应该是父母。孝敬父母,试着用身体深处的爱的力量去回馈他们,去温暖他们,便是在检视我们学习到的爱的“功课”。孝敬父母,体谅和爱自己的父母,是我们应有的一种人生态度。我们生命中所有的情爱温暖,都始于此。如果一个人,对于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做到敬爱和孝顺,那么,我们怎么能够相信他回去真心实意地爱别人、爱妻子、爱孩子呢?

没有孝心的人,不懂得对于父母之情感恩和回报的人,由于不懂得怎样去爱,而让自己的心灵成了荒芜死寂的孤岛。孝敬父母,是我们人生中关于爱的第一堂课,如果在这堂课中,我们没有习练好正确的爱的方式,没有唤醒心底的爱的热情与能量,心灵中的善良温情便会逐渐流失。这正如久久没有得到雨水滋养的土地,势必干涸开裂一样。人生情义的根源,便在于孝道。让孝敬父母成为我们最基本的人生态度,让它恪守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我们其他的温情和热爱才有了可供滋养的雨水,才能让生命之树根深叶茂,万古长青。

2. 感恩之心引领人们创造幸福。

孝敬父母是感恩的基点。在生养我们的人面前,我们每个人都首先只有一种身份——债务者。这种身份,让我们必须以谦卑的心去面对整个的人生,必须以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及他人,必须以敬畏的心去面对自然和生命。当我们明白自己作为“债务者”的身份之后,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从心底里腾起孝敬父母的那一份温顺的愿望,并进而发展成为实际的行动。当我们真正在生活当中,体谅和关怀父母亲的时候,我们身负的重债才会觉得有所减轻。而与此同时,我们也会体会到一种没有过的幸福之感。在报偿父母的行为当中,我们感受到了自我的价值重量,觉察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所能拥有的能量,因此,感恩的心和感恩行动就会逐渐成为我们生命中一直坚守的信念。而孝敬父母,便是这种感恩信念最基础的起点。

生日是母亲的受难日。当我们这样对自己说着的时候,我们才能怀揣一颗真正的感恩之心来度过生日这一天,让它产生与以往绝不相同的意义。在生日这一天里,我们对待父母的态度,就是对待我们自己生命的态度,而感恩父母的生养,尤其让我们对于生命的幸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知恩图报,是生灵万物对于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生命系统的尊重和接纳,是对它的坚定地遵守和维护。在人类社会里,我们对于帮助自己的人、爱护自己的人心怀感恩,并试图用自己的行为去回报他们,才能让互相帮助有了延续下去的可能,才能在自己和他人的心中引发触动,让人们觉得,互爱互助乃是人类持续发展和生存的基石。对于我们可敬可爱的父母,我们尤其需要心怀感恩之情,并通过自己的言行报偿他们。因为,世界上几乎没有谁能像父母那般为我们无私地付出和承受了。他们养育我们的生命,引导我们去了解和接触这个奇异的广阔世界,引导我们正确地生活,还为我们期盼幸福。当他们在为我们做着这所有的一切的时候,他们的心中,竟然是忽略回报的,他们并不企望我们能用同等的付出来返还他们的付出。他们唯一的企望,似乎就只有让我们找到幸福。

孝敬父母,便是对父母心怀恩情的最好表现。这种恩情,能让我们面对世界的时候,用心去说去做,而减少用大脑去算计和谋划的机会。是父母之爱,让我们的心灵第一次充满了感恩的情愫,而孝敬父母便是我们发挥感恩之心、听从感恩心的召唤去言行的结果。

3. 减少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生命遗憾。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为什么是每个人生命当中的最大遗憾?这就像一个犯了错误的小孩,伤害了自己的朋友却固执地认为是朋友对不起自己;当他领悟到自己给朋友带来的伤痛的时候,才想要悔改和弥补,可是,朋友已经离他而去,再也不见了。生命中的遗憾大多如此。而我们就是那个犯错的小孩,父母就是一个陪伴我们几十年的伙伴;时光和磨难是我们手中的刻刀,我们在漫长的成长岁月中,亲手用这把刻刀在父母身上、心上雕刻涂抹。当我们从自己的经历中体味到为人父母的艰辛,体味到父母之爱的无私伟大的时候,我们才会扔下那把刻刀,想用爱心来反哺父母,这时候他们却已经走进了风烛残年。

我们整个的人生,我们整个的成长经历,从与父母的关系来看,就是一段付出与报偿并不平等的交易,而世界上,几乎没有父母在乎过交易本身的不公。因此,我们每个人的肩上都背负着巨大的亲情之债,这个债从我们尚未降生起就已经产生且伴随终生。感恩和反哺父母不成,则成了这笔债务对我们的最大惩罚,成了我们生命的至憾。

面对这个注定无法逃脱的人生至憾,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在享受父母之爱的同时,积极地给予他们关爱,尽我们所能地去体谅、尊重、理解和爱惜父母,在我们共同相处的每一个瞬间用孝心来报偿他们。

当孝敬父母之心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发芽生根的时候,我们就成为了直面人生的勇士。即使人生的无常和短暂可以带来巨大的打击,但是,我们却用尽了一切去减少自己心灵的债务和遗憾。孝敬父母,是对这项遗憾和债务的未雨绸缪,虽然只是杯水车薪,却能教会我们,需始终保持一颗谦卑忍爱的心去注目世间的美丽生命。

(二)关于“孝道”的阐释

以下根据百度百科“孝道”整理:

1. 西周孝的内涵

“孝”作为一个伦理观念正式提出是在西周。在西周,孝的含义有二:一是尊祖敬宗。施孝(尽孝)的方式主要是祭祀,在宗庙通过奉献供品祭祀祖先,尽孝的对象是死去的人,这带有一定的宗教形式。二是传宗接代。在周人看来,祖先是我辈的生命之所生,因此,崇拜祖先就是把祖先的生命延续下去,生生不息。《易经》:“先祖者,类之本也,无先祖,恶出?”孝的这种初始含义在儒家早期经典里也有描述. ,《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把传宗接代摆在首位。总之,西周时期的孝是一种宗教伦理。

2. 孔子论孝

(1)强调“孝”要建立在“敬”的基础上。孔子认为孝敬父母要真心实意,如单纯在物质上满足父母,尚不足以为孝,更重要的是要“敬”,是父母得到人格的尊重和精神的慰籍。《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从这里可以看出,“敬”是孝道的精神本质。

(2)把行孝与守礼结合在一起。如果说孝道的精神本质是“敬”,那么如何表达出这种“敬”呢?这就是:行为要符合礼,而孔子则直接将此看作是孝,《论语。为政》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无论父母生前或死后,都应按照礼的规定来行孝。

(3)把“孝”与“悌”结合起来。《论语》中多次以孝悌连用,如:“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其为人也孝梯,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 学而》)。悌:敬兄,而敬兄长的实质,则是要求人们将家庭血亲中的等级推广到社会关系中去,所谓“出则弟”就是这个意思,它主要表现的是处理社会关系的准则。

(4)提出“几谏”的原则。孔子认为,父母若有错,子女可以用委婉的语气进行劝谏,以免陷父母于不义,这就是他所说的“事父母几谏”《论语。里仁》。“几谏”的原则兼顾到孝敬与社会群体利益这两个方面,具有一定的民主精神。

(5)孔子为传统孝道的合理性找到了人性的根基,解决了孝道存在的哲学前提——仁。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人,仁不仅是孝的人性根源,而且是孝要努力实现的终极目标。仁是人行为的最高准则,是一种普遍原则,要实现这一原则,必须有一个近的入手处,这就是孝。《礼记。中庸》:“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总之,孔子提出的孝实际上是一种家庭伦理,这就使孝从宗族伦理转化为家庭伦理。

3. 曾子论孝

(1)对孝道的全面泛化。

孝在孔子那里仅是一种对父母的敬爱的伦理意识,而曾子将孝发展成为一种抽象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准则,使其成为道德的总和,天经地义的原则。曾子说:“民之本教曰孝„„夫仁者,仁此者也;义者,义此者也;忠者,忠此者也;信者,信此者也;礼者,礼此者也;行者,行此者也,强者,强此者也”(《大戴礼记。曾子大孝》)。孝完全统摄了一切社会准则,是一切高尚品行的内在依据,是实现一切善行的力量源泉和根本。曾子还说:“夫孝,置之而塞于天地,衡之而衡于四海。。。。。。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大戴礼记。曾子大孝》)。曾子认为孝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将孝置于至尊的地位。这样,孝已经跨越了时间与空间,成为永恒的命题,是人类社会一切领域的终极法则。

曾子认为:“忠”可以是作为家庭伦理观念的孝的组成部分,而与血缘关系密切相关的孝又适用于事君,成为政治原则。“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大戴礼记。曾子大孝》),在这里,表示忠君的忠已成为孝的一部分,不忠君就是不孝,这就意味着在曾子的理论中,忠已经被纳入孝的范畴,孝所使用的对象由子女对父母的孝已经变成社会中的人对于君主的忠诚。

(2)强调实践孝道与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曾子认为,提高修养的方法,在于孝的实践与内心的反省,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参悟,不断地开阔心灵的领域。这便是曾子突出强调的“吾日三省吾身”,讲求用内心的反省来检验自己的举止是否合乎道德的原则。

4. 孟子论孝

(1)提出性善论,进一步完善儒家孝道的哲学基础。孟子接受孔子“仁”的思想,强调人人都能达到“仁”的主观因素,“人人皆可为尧舜”,从而提出人的本质是性善的理论。人性是天赋的,孝的善德当然也是天赋的 ,人人都是生而具备的。

(2)亲亲原则的建立,使孝悌成为五伦的核心。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孟子离娄上》,“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万章上》,事亲、尊亲成了人最高的道德表现。正因为孝成了人生最高 的 道德,所以孟子才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离娄上》

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在这五伦中,孟子认为父子、君臣两伦最重要,“仁之实,事亲是也;父之实,从兄是也” 《孟子离娄上》,孝悌成了五伦的 中心,所谓“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离娄上》,“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孟子。滕文公下》,都将孝悌作为德性的 最高表现。因此,孟子所最为推崇的 圣人是 舜,“荛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孟子告子下》

总之,孟子将孝悌作为伦理道德的中心,是对孔子孝悌合一的思想的直接继承与发展。使孝道进一步政治化。

孝治是孟子为君主设计的一种理想境界,他不厌其烦第向梁惠王反复宣扬孝治,“申之以孝悌之义”《孟子。梁惠王上》,使儒家孝道进一步蒙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

5. 荀子论孝

荀子并不以孝道而著名,由于他坚持性恶论的人性说,其思想以“隆礼”为核心,因此,他把孝道仅仅看做表现家庭伦理的一般道德。但其论孝言论中的君重于父的观点却影响深远。

6. 《孝经》的主要内容

《孝经》是儒家关于孝道的专论,其思想全面完备,把孝的地位与作用推到极致,成为儒家极其重要的经典,它是对孔、曾、孟孝道思想的全面继承发展,标志着儒家孝道理论创造的完成。在以后漫长的中国历史 发展过程中多是对上述孝道理论的社会、政治方面的实践,而再少有理论的创新,最多是修修补补而已。

《孝经》大约成书于秦汉之际,其作者有说是孔子、曾子、曾子的门人所作,至今无定论。

《孝经》思想的主题或最大特点是孝的泛化、政治化,甚至神秘化。《孝经》将以孝治天下描绘成一副诱人的图景,“先王又治理德之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孝经。开宗明义》. 指出,假若能够以孝治天下,便会得到“万国之欢心”、“百姓之欢心”、达到“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的地步。一部《孝经》,不足两千字,却多次讲到“治”、“顺”,行孝道,就能“治天下”“顺天下”。

《孝经。开宗明义》:“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它十分明确地将行孝与“事君”结合在一起,把“事亲”与“事君”混同起来,“事君”成了孝道的不可或缺的内容,这是孝进一步政治化的表现。

《孝经》把孝分为“五等之孝”,“天子之孝”、“诸侯之孝”、“卿大夫之孝”、“士之孝”、“庶人之孝”,分五章讨论,体现了孝道的不同层次。

《孝经》还有一些独特的内容,用刑罚来维护孝道,“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孝经。五刑》认为不孝之人与要挟君主者和非议圣人者一样,都是大乱的祸根。

总之,《孝经》作为儒家专论孝道的一部经典,以其孝道理论的全面性、浓厚的政治化色彩,使儒家的孝道理论创造达到了顶峰。

秦以武力统一六国之后,一反西周奴隶制下的礼乐文明,在统治思想上推行法家学说,企图以法的精神建立新的社会秩序,其结果却导致了社会矛盾的空前激化,很快走向了灭亡之路。西汉统治者总结秦亡的教训,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酝酿,终于选择了以儒家思想为主干同时兼采各家思想的适用部分作为自己的统治思想,其中“以孝治天下”是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孝就被纳入封建道德体系中,开始成为封建家长制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这时的孝已越出了家庭伦理的范围,成为传统中国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贯通性、统领性的道德意识。

西汉以后,封建孝道并无太大变化。从孝观念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孝经历了从祭祀祖先的宗教伦理到家庭伦理,再到政治伦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孝观念的内容在不断蜕变,其中的合理因素愈来愈少、消极因素被引向极端。

(三)关于“孝敬父母”的名言

百善孝为先。——《围炉夜话》(清·王永彬)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韩诗外传》卷九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孟子·梁惠王上》)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明)《增广贤文》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第四》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丑恶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儿女那样可怕。——(英国)莎士比亚

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马克思

要用希望孩子对待你的方式去对待父母。——苏格拉底

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古罗马)西塞罗

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德)歌德

一个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倾倒了一座博物馆。——(前苏联)高尔基

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狄更斯

和睦的家庭空气是世界上的一种花朵,没有东西比它更温柔,没有东西比它更适宜于把一家人的天性培养得坚强、正直。——德莱塞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四)当代“孝敬父母”的典型实例

1. 中华十大慈孝人物洪战辉:为亲人撑出一片蓝天

洪战辉,男,25岁,河南省人,中南大学工商学院学生。

2005年底,一个年轻人的名字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他,从13岁起就支撑着一个父亲患病、母亲出走、弟弟读书、妹妹待哺的困苦家庭;他,顽强坚持12年,终于使父亲病情好转,妹妹健康成长,全家人重新团聚。他,就是中南大学学生洪战辉。

洪战辉的家庭是一个不幸的家庭。1994年,洪父突发间歇性精神病,造成妻子受伤骨折,女儿意外死亡,家里欠下巨债。随后,洪父又捡来了一个和女儿年龄相仿的女婴。面对沉重的家庭负担,母亲离家出走了。年仅13岁的洪战辉,默默地挑起了伺候患病父亲、照顾年幼弟弟、抚养妹妹的家庭重担。

这副重担,对于成年人来说尚且不易,何况一个10多岁的孩子!但洪战辉没有退缩,一挑就是12年。

为了挣钱养家,他像大人一样,做小生意,打零工,拾荒,种地。他利用课余时间卖笔、书、磁带,在学校附近的餐馆做杂工,周末赶回家浇灌8亩麦地。在兼顾学业和谋生之时,他牺牲了几乎所有的休息时间。

为了带好捡来的妹妹,洪战辉费尽了心血。晚上睡觉的时候,妹妹经常尿湿床单、被子,他就睡在尿湿的地方,用体温把湿处暖干。从高中到大学,他将妹妹一直带在身边,不仅照顾妹妹的起居,而且将妹妹送入附近的小学。在怀化读大学的日子里,无论学习有多忙,他都坚持清晨带妹妹跑步,早饭后送妹妹上学,下午接妹妹回家,晚上辅导妹妹功课。

为了治好父亲的病,洪战辉四处求医。2002年10月,他将患病的父亲送到一家精神病医院,跪求治疗。2005年,河南第二荣康医院在洪战辉先进事迹的感染下,主动将他父亲接去诊治。现在,父亲的病情已明显好转,出走的母亲、打工的弟弟也相继回家,一家人终于重新团聚。

爱心无疆。2006年以来,已成为公众人物的洪战辉,又将爱洒向了社会。为资助贫困学生,他在学校和政府的帮助下建立了教育助学责任基金。为推动青少年思想教育,他应邀在全国各地作了150多场励志报告,并欣然出任“中国宋庆龄基金会青少年生命教育爱心大使”。他还多次到湖南、河南等地贫困山区看望困难学生,捐赠学习用品。他说:“我要力所能及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洪战辉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更加绚烂。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关于他的书籍出版了6本,其中《中国男孩洪战辉》发行120多万册。他先后获得“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他以闪亮的人性之美,正成为引领时代风尚的一座精神路标!

10多年来,他克服种种困难,勇挑家庭重担,赡养患病的父亲,带着捡来的妹妹上大学。获“全国自立自强优秀大学生”、“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第17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2007首届全国道德楷模称号。

(摘自腾讯网公益频道“2009年当代中华最感人十大慈孝人物”,2009年9月8日)

2. 叶晖:白天做两份家教晚上照顾重病老父

18岁的她白天忙做两份家照顾生病父亲;穿的全是好心人捐的旧衣服, 如今已被中南大学录取。

“做家教虽然赚不了很多钱,但攒一点算一点,开学的时候家里的负担就会小一些。”见到叶晖,这个18岁的女孩刚骑单车从外面回来,瘦小的她明显被晒黑了许多。高考后,叶晖一直忙着做家教,为上大学攒学费。毕业于宁乡一中理科396班的她,在今年高考中考出了587分的好成绩,被中南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录取。

父亲重病家中负债5万

1990年,叶晖刚满一岁,父亲叶复平就患上了严重的肝炎,常年都要吃药住院。家里积了,只好向亲戚朋友借债看病。可父亲的病情不但没有好转,还渐渐恶化成了肝硬化,胃出血,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一家人全靠母亲郭爱华当环卫工人,每月赚来的550元钱和低保金生活。

父亲因为患的是肝病,严重时甚至吐血、昏倒。每次昏倒后送医院,都要花去好几千元,至今她家已经背上了5万多元的债务。

为筹学费整天忙碌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家庭的不幸激励叶晖勤奋学习。她的房间里面除了一张席子铺成的床,一台电扇,就是书了。

“我希望自己有出息,爸爸生病,家里都是妈妈在操持,她太辛苦了。我想靠自己的努力读完大学。”叶晖很认真地说。

叶晖家住宁乡县玉潭镇城东的龙溪西路,每天早上,她要骑车赶到城西给一个初中女孩上英语课。中午回家吃过饭,下午又要赶到城南辅导另一个孩子做暑假作业。晚上回到家,还要照顾生病的父亲。

“爸爸性格急躁,这不是他的本意,是因为生病才这样的。他平时对我很好,还常说我是他最大的骄傲。

谁能帮帮我的女儿

生活中的叶晖从不乱花一分钱,穿的全是好心人捐的旧衣服,从不与别人攀比。当问到她眼里幸福是什么时,叶晖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我对自己没有很高的要求,就想着每个月能给爸爸妈妈寄些钱,让他们生活得好一点。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爸爸能够活得久一些。”

听到这样的话,叶晖的母亲郭爱华在一旁抹起了眼泪。“这么懂事的孩子出生在我们家,真是委屈她了!这几天,复平的嘴唇周围又变白了,这是要发病的前兆,一进医院又不晓得要花多少钱。晖晖东奔西跑赚来的这些钱还不够买几瓶药的呀!谁能帮帮我的女儿,我一辈子感激他!”

(摘自《长沙晚报》,作者:陈暄)

(五)关于父爱母爱的经典歌曲

《烛光里的妈妈》

《感恩的心》

《母亲》

《懂你》

《天之大》

„„

(六)关于父爱母爱的经典文学作品

《我与地坛》(史铁生)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张洁)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宝贝,宝贝》(周国平)

《孝心无价》(毕淑敏)

《我是妈的命根子》(萧乾)

„„

第二部分 教学分析

一、教学目标分析

(一)认知

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父母之爱是生命中的第一大爱,人类的生命因爱而生,并因爱而获得最大限度的延展,孝敬父母应成为人生最基本的态度和最应恪守的人生准则。

(二)情感

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孝敬父母是感恩的基点,培育生成学生的感恩意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是孝心的遗憾,是感恩的遗憾,是爱的遗憾。

(三)意志

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孝”的内涵,明确“孝”是为人的基础,是一切美好感情的起点和基石,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努力成为一个有孝心有爱心的人。

(四)行为

引导学生从小做起、从现时开始,在享受父母之爱的同时,积极给予父母关爱,尽己所能地尊重、理解、体谅、爱惜父母,在和父母相处的每一个瞬间用孝心来报偿父母,并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学生情况分析

今天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习惯了父母的关怀备至,而甚少给予和回报父母之爱,他们大多缺少爱父母的能力,缺乏最周围、对他人、对世界的感恩和宽忍之心。孩子们总觉得父母唠叨、啰嗦,埋怨父母不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却很少尝试去理解父母,体谅父母的艰辛劳累,更谈不上关心、孝敬父母。同时,孩子们的学业负担大多并不轻松,很多孩子都在学海中奔波挣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常常同时走入轻德重智的误区,这也造成了一部分孩子人格发育的缺失。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孝敬父母的良好习惯,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有极大好处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分析

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孝敬父母的内涵,重新领悟和感受父母之爱,感受孝亲的魅力,引导学生体悟生命、成长的秘密,生成一种满含孝义的情怀。

(二)教学难点分析

把一颗感恩的孝心变成种子,顺利播种到学生心内的土壤之中,并且悉心呵护。

知易行难。要唤醒学生对父母的爱心,引导学生从真实的生活细节入手,理解父母、尊重父母、体谅父母、关怀父母,探寻父母的真正所需,而非走走过场,把孝亲当做一项虚伪的缺乏温暖和爱的仪式或任务。

四、授课方法与课时建议

(一)授课方法

多媒体教学,以案例教学法为主,辅以讲授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等。

(二)课时建议

建议授课课时:3课时。

第三部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人类的生命因爱而诞生,父母之爱是人生命中的第一大爱。尊重父母,孝敬父母,是对生命的尊重与反省,是感恩的基点,应成为人生的基本态度。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悟生命和成长的秘密,生成孝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明确孝敬父母是感恩的基点,培育生成学生的感恩意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是孝心的遗憾,是感恩的遗憾,是爱的遗憾。

(四)教学活动实施

1. 导入

通过让学生再现生日的情境,思考自己生命的由来,思考生日的真正意义所在,由此导入教学。

(1)情境演示

分别请三组学生,简单再现自己过生日的情形。

(2)图片展示

展示一组当代学生过生日的图片。

(3)视频观看

一段反映人类生命成长历程的视频,或一段母亲分娩(顺产)的实况录像。

(4)设置问题并引起讨论

你是否记得自己的生日?你的生日通常是怎样度过的?

你是否记得父母的生日?父母的生日通常又是怎样度过的?

你是否了解妈妈生你的情形?你觉得生日对于一个人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5)教师小结

从我们记事起,就把生日定义为一个为自己欢庆、让自己充满喜乐的一天。我们偏向于记住了这一天是我们降生的日子,却刻意忘记了这一天是母亲带给我们的。

生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生日是母亲的受难日。当我们这样对自己说着的时候,我们才能怀揣一颗真正的感恩之心来度过生日这一天,让它产生与以往绝不相同的意义。在生日这一天里,我们对待父母的态度,就是对待我们自己生命的态度,而感恩父母的生养,尤其让我们对于生命的幸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 情境引领感悟

(1)教师讲故事(可辅以图片或文字)

举世闻名的儿童文学作家谢尔·希尔弗斯坦,在他的第一本写给孩子们的图画书《爱心树》里,讲述了这么一个关于爱的付出与索取的故事:

有一棵苹果树,有一个小男孩每天都喜欢来跟苹果树玩。

他上树摘苹果吃,在树荫里打盹,他爱这颗苹果树,苹果树也爱他。

时光飞快的过去,小男孩变成了大男孩,他不再跟苹果树玩了。

一天,男孩回到苹果树身旁,他看起来很难过。

“来跟我玩一会吧。”苹果树对他说。

“我不是小孩子了,我不会爬树了,我需要玩具,我需要钱买玩具。”小男孩说。 “对不起,我没有钱,不过你可以把我所有的苹果摘下来拿去卖钱。”苹果树回答他。 小男孩打起精神来,它把所有的苹果摘光了,然后快乐地离去。摘了苹果后,小男孩再没有来看过苹果树,苹果树知道他长成了一个男人。

一天,小男孩回到苹果树这里,“来跟我玩一会吧。”苹果树对他说。

“我没有时间玩,我要工作来养活我的家庭。我们需要一所房子安身,你能帮助我吗?”男人说。

“对不起,我没有房子。不过你可以砍掉我所有的树枝拿去盖房子。”苹果树回答。 男人打起精神来,他砍掉了所有的树枝,然后快乐地离去。看到男人快乐,苹果树也非常快乐,不过男人砍了树枝以后再也没有来看过苹果树。

苹果树又孤零零了,它很伤心。

一个炎热的夏日,男人再次回到苹果树这里。

苹果树高兴极了,“来跟我玩一会吧。”苹果树对他说。

“我一天比一天年纪大,我想去航海,让自己放松下来。你能给我一条船吗?”男人问。 “用我的树干去做条船吧。你就可以航行到很远的地方, 你会快乐的。”。

于是男人砍了树干做了条船,他真的去航海了,并且很长时间没有回来。

很多年以后,男人终于回来了。

“对不起,孩子”苹果树说,“我没有什么可以给你的了,没有苹果给你吃。”

“没关系,我牙齿都掉光了,不能咬苹果了。”男人说。

“也没有树干给你爬。”苹果树说。

“没关系,我太老了,爬不动树了。”男人说。

“我真的没有什么可以给你,只有我快要枯死的树根。”苹果树留着眼泪说。

“我并不需要什么,只要有个地方能做下来休息一下,经过这么多年,我太累了。”男人回答。

“那好!老树根是最适合歇息的地方了,过来跟我坐一会儿吧。”苹果树高兴地说,含着眼泪对男人微笑着。

(2)学生发表感想

分小组讨论,然后请各小组学生代表发表自己的感想。

(3)教师引领感悟

这是一个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的故事。那棵树就像我们的父母。你也许觉得那个男孩很残忍,但我们何尝不是这样呢?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而我们能为父母做什么呢?当我们用一味的索取去面对父母之爱的时候,我们常常将他们的无私和不求回报看成理所当然,却极少反思自己在这份恩情面前理应采取谦卑感激的姿态。

3. 经典案例展示与讲解

(1)案例展示

示例一:《羔羊跪乳》

相传,小羊对它妈妈说:“妈妈,您对我这样疼爱,我怎样才能报答您的养育之恩呢?”羊妈妈说:“我什么也不要你报答,只要你有这片孝心,妈妈就心满意足了。”小羊为了报达母羊的养育之恩,每次吃奶都是跪着的。它知道,妈妈要用奶水喂大它,跪着吃奶是感激妈妈的哺乳之恩,这便是“羔羊跪乳”。

示例二:《乌鸦反哺》

据说,乌鸦小时侯,都是由乌鸦母亲辛辛苦苦飞出去找食物,然后回来一口一口地喂给它吃。渐渐地,小乌鸦长大了,乌鸦母亲也老了,飞不动了,不能再飞出去找食物了。这时,长大的乌鸦并没有忘记母亲的哺育之恩,也学着母亲的样儿,每天飞出去找食物,再回来喂母亲。大乌鸦照顾老乌鸦,从不感到厌烦,会一直持续到老乌鸦自然死亡为止,这就是“乌鸦反哺”。

据动物学家研究发现,“反哺”是乌鸦及其他一些鸟类的习性。乌鸦的雏鸟长大后,一定会衔食物饲养双亲。在我国著名的中医药学著作《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就称乌鸦为慈鸟:“此鸟出生,母哺60日,长者反哺60日,可谓慈孝矣。”束皙在《补亡诗》中说:“嗷嗷林鸟,受哺于子。”苏辙的诗中也提到:“马驰未觉西南远,鸟哺何辞日夜飞。”都说的是乌鸦由母鸟养大,在母鸟衰老不能觅食时,小乌鸦便衔食喂母鸟,以为回报。

(2)分组讨论

动物的行为会给予人类怎样的启示?

(3)教师总结

羔羊跪乳、乌鸦反哺,动物尚且具有如此的本能,人类自称万物之灵,是否更需要反哺双亲?孝心,是人类爱的力量的自然释放,符合生命代代延续的自然规律。反哺情结的存在,是人类社会能够顺利维系家庭、社会的和谐安宁,让人们保有幸福的智慧力量。

4. 课后活动

以父爱母爱为主题,分组进行资料收集,分别为:故事和传说、名人名言、当代实例、照片和图片、名家名篇、经典诗歌,等等。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孝”的内涵,明确“孝”是为人的基础,是一切美好感情的起点和基石,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努力成为一个有孝心有爱心的人。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孝敬父母的内涵,重新领悟和感受父母之爱。

(三)教学难点

把感恩的孝心变成种子,顺利播种到学生心内的土壤之中,并且悉心呵护。

(四)教学活动实施

1. 导入

(1)由学生自主展开上一课时课后活动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2)教师小结。

2. 讲授当今时代“孝”的深刻内涵

纲要:

第一,父母之爱是最深切的、毫无理由和不论回报的。父母为儿女所付出的,远远超出人们想象的极限。在人一生的成长中,亏欠父母的,是一笔永远也算不清楚和还不完的账单。母之爱的伟大无私,在于他们养育我们的生命,和看护我们的人生。对此,我们唯一可以偿还的方式,便是用同等的爱心来孝敬他们,并将这份爱心延续至身边的人群,用爱去引领我们的一生。我们每个人都是父母的孩子,是依赖爱而降生、成长和生活的血肉之躯。我们的生命是对爱的继续延展。人生情义的根源,便在于孝道。孝敬父母,是对我们提出的第一个关于“爱”的课题作业。从长远来看,我们只有走好了关于“爱”的第一步,才能顺利地前行在此后的人生道路上。

(板书:孝,是“爱”的第一课)

第二,感恩之心引领我们创造幸福,知恩图报是滋养人们终生的财富。知恩图报,是生

灵万物对于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生命系统的尊重和接纳,是对它的坚定地遵守和维护。孝敬父母是感恩的基点。父母之爱,让我们的心灵第一次充满了感恩的情愫,而孝敬父母便是我们发挥感恩之心、听从感恩心的召唤去言行的结果。

(板书:孝,感恩的基点)

第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生命变化无常,当人们领悟到失去父母的伤痛的时候,却已经无法弥补。我们是生命的主人,却不是生死的主宰。在那些时刻里,由于生命体的脆弱,生命变得短暂和无偿,并且留下诸多遗憾。我们不能阻止遗憾的发生,尤其是父母的老病死亡,但我们却可以在她们尚未露出端倪的日子里,去早早地尽心尽力,让遗憾尽可能地减少。在享受父母之爱的同时,积极地给予他们关爱,尽我们所能地去体谅、尊重、理解和爱惜父母,在我们共同相处的每一个瞬间用孝心来报偿他们。

(板书:减少“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人生遗憾)

3. 聆听配乐朗诵

如:《离别》(汪国真)

我空荡荡的行期

已积满灰尘

归宿在你眼底

我如何走的出

你泪渍斑斑的守望

挥手的那一刻

你站成了我生命中苦难的风景

如:《纸船——寄母亲》(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

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来!

4. 分享

请2~3位同学讲述发生在自己和父亲、母亲之间的亲情故事。

5. 课后活动

(1)观看视频。如电影《海洋天堂》片段、电影《唐山大地震》片段、电影《网络妈妈》片段、电影《九香》片段、电视剧《俺爹俺娘》片段、公益广告《给妈妈洗脚》等。

(2)《俺爹俺娘》摄影作品欣赏。注:焦波,我国著名的摄影师,他用30年时间为自己的父母拍摄了12000多张照片,他以《俺爹俺娘》为题目的摄影作品展,曾在社会上引起极大震动,被媒体评为“感动北京,轰动中国”。不仅如此,他从1999年开始还用DV 记录了父母的晚年生活,共拍摄了600多小时的录影带,直至父母去世。他以此为资料完成了一部24集的纪实连续剧,被认为是我国第一部原生态电视剧。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从小做起、从现时开始,在享受父母之爱的同时,积极给予父母关爱,尽己所能地尊重、理解、体谅、爱惜父母,在和父母相处的每一个瞬间用孝心来报偿父母,并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真实的生活细节入手,理解父母、尊重父母、体谅父母、关怀父母,探寻父母的真正所需,而非走走过场,把孝亲当做一项虚伪的缺乏温暖和爱的仪式或任务。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真正认识到孝亲体现在具体的日常的生活细节中,要真诚不做作,要自然不虚伪。

(四)教学活动实施

1. “二十四孝”经典故事展示(多媒体演示,图片加文字)

改编自《全相二十四孝诗选》,元代郭居敬编录。

示例(1):怀橘遗亲

后汉陆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待之,绩怀桔二枚。及归,拜辞堕地。术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

孝悌皆天性,人间六岁儿。袖中怀绿桔,遗母报乳哺。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 示例(2):扇枕温衾

后汉黄香,年九岁,失母,思慕惟切,乡人称其孝。躬执勤苦,事父尽孝。夏天暑热,扇凉其枕簟;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席。太守刘护表而异之。

冬月温衾暖,炎天扇枕凉。儿童知子职,知古一黄香。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示例(3):弃官寻母

宋朱寿昌,年七岁,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出嫁。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神宗朝,弃官入秦,与家人决,誓不见母不复还。后行次同州,得之,时母年七十余矣。

七岁生离母,参商五十年。一朝相见面,喜气动皇天。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宋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教师总结:

“二十四孝”故事一直是流传在中华大地上的孝亲经典。在这些经典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孝子身体力行,奉行孝道的拳拳之心。在诸多孝子故事中,也许有很多已经不太适用于今天的时代与社会,但是,孝子内心中温柔善良的一面,却依然能够感动我们,让我们反思自己在与父母相处过程中的点滴,反省自己的孝亲行为。

2. 讲授如何发起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纲要:

从自己真实的生活细节入手,去看见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细节和瞬间,去重新领悟和感受父母之爱,去唤醒我们对于父母的爱心。

(1)关心和体谅父母

所谓关怀和体谅,并非某日放学之后突发奇想去亲自下厨,或者是天天矫情地为父母下跪洗脚。父母们需要的并不是这些看得见的行动,因为偶然的孝亲行动,也许是最虚伪的行为,它仅仅是一种仪式或者任务,而缺乏感激和爱的温暖。关心并了解父母心中真正的所想所需,才是孝敬父母的真谛。想其所想,爱其所爱,考虑父母的感受,重视和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意见,才能让他们感受到子女的关爱之心。尝试关注父母的生日,了解父母的成长、工作、学习、情感经历等等。

(2)深入地理解和敬爱父母

利用我们有限的智力和生活经验去揣度和体谅父母亲,从而唤醒心中对于他们的尊敬、感激和热爱。我们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喜好和性格心理出发,从自己的日常生活起居细节出发,从自己设定的人生理想和惯常的思维方式出发,来重新看待和认识父母双亲,来给予父母我们所能够付出的尊重和敬爱。

(3)节制索取,克制欲望

我们无休止的索取,会给父母带来沉重的负担,我们应当做的,是努力去发现自己现在所能做的,寻思能做些什么来减少父母的操劳和付出,来为父母分担生活的重担。我们柔弱的双手也许不足以去做出高效高产的工作,但是我们克制的欲望和索取,却能让父母的肩头轻松不少。当我们试着去告诉父母,他们应该多为自己的欢乐而去置办什么东西的时候,他们会突然地感动,因为,我们已经从这里开始学会了体谅和关爱。

(4)尊重父母

对父母施以足够的尊重,是孝敬父母最基本的表现和表达。尊重父母,主要是接受他们养育我们的现实、方式和方法,认真听取他们对于我们的教诲和引导,努力做出他们期望的表现,让他们感到快慰。

尊重父母,一是要对父母保持礼貌的态度,二是要尊重父母的理念和生活。

(5)善待父母

善待父母不仅是对我们养成孝敬父母的一种习惯的要求,更是对于我们心性善良与否的一种长久考验。只有首先善待父母,我们才能去善待其他人。从善待父母的过程中,我们学到的是如何善待我们自己和其他人。面对父母的过失、疾病,甚至面对衰老双亲的无能力生活自理,我们都应该用一颗体谅温柔的心去呵护他们。

(6)宽忍父母

能够体谅父母的缺憾和错误,能够用他们教育我们时的忍耐性和包容心去对待他们。在父母面前,我们尤其需要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当父母让我们看见缺点和错误的时候,我们就该试着去包容和体谅,去以他们的视角来思考和揣度,尽量去关怀他们内心深处的想法。给予父母物质上的抚慰,或者用自己看似正确的道理去指点他们的生活,都只是表面上的“孝亲”。真正的孝亲,是可以用来直接滋养与养护亲子之间的和谐关系的,是一种心灵上的互相体谅和包容。也只有这种无限扩展的包容,才能让彼此的心得到持久的温暖。

3. 情景模拟与分析讨论

提供几个小故事,如:

(1)感恩尴尬

没想到感恩不成,反倒搅了父母一夜好觉。

17岁的我,在离家三十多里的县城读高中一年级。

一个深秋的夜晚,我躺在床上看一本外国文集,其中有一段故事深深打动了我。杰克•罗伯特是一个远离父母的孩子,在他16岁那年的感恩节,他突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他想

到了感恩。于是,他不顾窗外飘着雪,连夜赶回家,他要对父母说,他爱他们。

和他想象的一样,母亲打开门,他虔诚地说:“妈,今天是感恩节,我特地赶回来向你们表示感谢,谢谢你给了我生命!”杰克•罗伯特还没说完,母亲就紧紧地上前拥抱并且亲吻了他,杰克的爸爸也从里间走出来,深情地拥抱了他们。

那种温馨的场面,一下子掀起了我思乡的狂潮,蓦然想起今天正是西方的感恩节,是的,我也要给父母一个惊喜!

天太晚了,坐车回家已不可能。我去借了一辆单车,心想,这样回家,更能让父母感动。 刚走出校门,发现天正下着雨,我稍一迟疑,想到故事里的杰克可能冒着风雪回家的,精神一抖,上路了。

一路上,我脑子里一直在畅想着母亲打开门看到我时的惊喜。汗水和着雨水湿了衣服,我依然使劲地蹬着踏板,只想早些告诉父母我对他们的爱与感激。

终于,我湿漉漉地站到了家门口,心里怦怦急跳着敲响了门。门打开了,母亲一见是我,满眼惊慌地轻声说道:“你这孩子怎么啦?深更半夜的,怎么回来了,出什么事了?”我突然间脑里一片空白,一路上演练过无数次的“台词”怎么也说不出口:“爸,妈……我……”“我”了半天,最后什么也没说,只是一甩头走进了自己的房间,关上了门。悄悄地问自己:这文学和生活就相差这么远吗?朦胧中,我听到父亲走出来问:“怎么啦?”

“谁知怎么了,”母亲说,“我问了半天,他也不说。歇着吧,明天再说。”

第二天早上,我起床后问母亲:“爸去哪了,怎么没见他?”

“你这孩子,出了什么事也不说,深更半夜地跑回家,我和你爸一晚没睡,天刚落白,你爸就上路了!”

“到哪去?”我奇怪地问。

“去你学校,问问你到底出了什么事?他担心着呢!”

“唉!”我叹了口气,没想到,感恩不成,感恩的债倒又欠下一笔,无端搅了父母的一夜好觉。

从那晚起我明白,对于父母的感恩方式有许多种,并不一定是在深夜赶回家。

(2)心酸父亲的信

亲爱的儿子:

尽管你伤透了我的心,但你终究是我的儿子。虽然,自从你考上大学,成为我们家几代里出的唯一一个大学生之后,心里已分不清咱俩谁是谁的儿子了。从扛着行李陪你去大学报到,到挂蚊帐缝被子买饭菜票甚至教你挤牙膏,这一切,在你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你甚至感觉你这个不争气的老爸给你这位争气的大学生儿子服务,是一件特沾光特荣耀的事。

的确,你考上大学,你爸妈确实为你骄傲。虽然现今的大学生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但这毕竟是你爸妈几十年的梦想。我们那阵,上大学不是凭本事考的,要看手上的茧子和出身成分,有些人还要用贞操和人格去换。这也就是我们以你为荣的原因。然而,你的骄傲却是不可理喻的。在你读大学的第一学期,我们收到过你的3封信,加起来比一份电报长不了多少,言简意赅,主题鲜明,通篇字迹潦草,只一个“钱”字特别工整而且清晰。你说你学习很忙,没时间写信,但同院里你高中时代的女同学,却能收到你洋洋洒洒几十页的信,而且每周一封。每次从收发室门口过,我和你妈看着你熟悉的字,却不能认领。那种痛苦是咋样的,你知道吗?

后来,随着你读二年级,这种痛苦煎熬逐渐少了,据你那位高中同学说,是因为你谈恋爱了。其实,她不说我们也知道,从你一封接一封的催款信上我们能感受到,言辞之急迫、语调之恳切,让人感觉你今后毕业大可以去当个优秀的讨债人。

当时,正值你妈下岗,而你爸微薄的工资,显然不够你出入卡拉OK 酒吧餐厅。在这样的状况下,你不仅没有半句安慰,居然破天荒来了一封长信,大谈别人的老爸老妈如何大方。

你给我和你妈心上戳了重重一刀,还撒了一把盐。最令我伤心的是,今年暑假,你居然偷改入学收费通知,虚报学费。这之前,我在报纸上已看到这种事情。没想你也同时看到这则新闻,一时间相见恨晚,及时娴熟地运用这一招,来对付生你养你爱你疼你的父亲母亲。虽然,得知真相后我并没发作,但从开学到今天,两个月里,我一想到这事就痛苦,就失眠。这已经成为一种心病,病根就是你——我亲手抚养大却又倍感陌生的大学生儿子。不知在大学里,你除了增加文化知识和社交阅历之外,还能否长一丁点善良的心?

辛酸父亲

让学生辨析和讨论,我们应该以何种心态对待父母为我们的付出?请学生谈一谈怎样做才是对父母之爱的最好表达。

4. 课后活动

请学生尝试一次心灵的表白,形式由学生自选或创造。

第四部分 课外设计

课外设计部分,旨在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引导已生成美好情感的学生,在其实现内心的觉悟之后,生成具体的行为细节,自觉坚持行动,并逐渐内化为一种良好的习惯。是实现知、情、意、行转换的不可缺少的步骤和环节。

(一)活动组织

(1)组织相关的主题演讲比赛,或主题征文活动,或主题晚会,等等。

(2)组织亲子运动会、亲子旅游、亲子游戏、亲子夏令营,等等。

(二)自我管理行为细节生成

开展“孝心献父母”的主题活动,形成自我管理细节要求。建议操作步骤:

(1)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由学生自己制定行为细则,自发形成个性化的“孝敬父母”的行为细节要求。

(2)由教师汇总,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投票筛选出最具代表性的行为细节要求,并形成文字提交至学校德育处。

(3)学校德育处汇总、研究之后,生成学校自我管理的行为细节要求,并下发给每一位学生。

(4)学生对照自我管理行为细则,以利于其检视、反省与提高。

第五部分 教学小结

孝心的生成与延伸,绝不是让学生给父母洗一次脚、写一封信、做一次家务的问题,偶尔的孝亲行为,并不能表明孩子已经具备了孝心。孝敬父母,确实是要落实为具体的细小的行动中去,而非说大话讲空话,但是,最根本的,是要生成孝心,养成美好的情感,让行动成为孩子们发自内心的行为,就像是一种自然的流露。一个内心没有爱、没有感恩之心的人,他做再多的孝亲行为,也是机械的、冰冷的、没有意义的。应该牢记,我们培养的是充满爱心的、健康的、向上的人,而非机器。

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两堂课可以解决的问题。给予适当的启发,引导孩子们生成美好的情感,给孩子们一点时间和空间,静待他们由内而外的改变。


相关作文

  • 爸爸妈妈我爱你们作文700字
  • 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我们应该孝敬自己的父母不要让他们为我们操心,不管是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我们首先要谢谢我们的父母,因为是他们赋予了我们生命,我们应该要好好的去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命,每当我们犯错的时候总会有个熟悉的声音温柔的对我们说:"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你应该时时刻刻做一个好孩子,这样别人 ...

  • [爱在屋檐下]综合检测题作文2400字
  •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综合检测题 可以想一想,在我们肚子饿时,是谁为我们送来香喷喷的米饭?当我们生病时,是谁将我们送到了医院,度过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夜晚?当我们面对坎坷时,是谁一次又一次地用鼓励的话语激励我们重新站起来?是父母,是他们对我们倾注了无限的爱,而他们需要我们的仅仅是那么一点点,亲 ...

  • 百善孝为先作文900字
  • 百善孝为先 余庆县实验中学八(二)班李玉冰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一个人道德的彰显,是一个社会的标志""""""老师常常教育大家,要孝敬父母,孝敬长辈,这样的长篇大论生 ...

  • 八上第一课[爱在屋檐下](有答案)作文3400字
  • 1 八上第一课 爱在屋檐下(开卷A )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其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家是我们常常在不同意义上使用的字眼,它与家庭有关.一般来说家庭是由________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 ①婚姻关系 ②血缘关系 ③收养关系 ④同学关系 ...

  • 爱在屋檐下 知识点复习作文3200字
  • 1.家庭的含义: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而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p5 2.你对家的理解: (1)家是我们的情感栖息地.是我们的物质生活后盾.安全健康保障.娱乐天地.天然学校和今后发展的大本营.(家是什么?) (2) 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3.家庭关系确立的几种情 ...

  • 相亲相爱一家人教案作文800字
  • 目 标单元复习,让学生熟记基础知识,达到自问自答,对答如流的目的,并能够运用基础知识完整准确回答学检材料分析题,提高 选择题的准确率. 重 点 难 点 复习重点:基础知识 复习难点: 学检材料分析题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安排 复 习 过 程复习过程: 一.构建本课知识体系. 二.学生熟记以下原理:记 ...

  • 九年级政治爱在屋檐下作文3200字
  • 第一课 爱在屋檐下 知识点复习 1.家庭的含义: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而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P5 2.你对家的理解: (1)家是我们的情感栖息地.是我们的物质生活后盾.安全健康保障.娱乐天地.天然学校和今后发展的大本营.(家是什么?) (2) 家里有亲人,家中 ...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作文900字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不错的,父亲的爱如山一般,深沉严格.母亲的爱如水一般,温柔细腻.父母时时刻刻地爱着我们.但是他们也需要爱呀!所以,我们也要学会爱他们,去孝敬他们. 早晨起床的我,打开窗户,一阵清香扑鼻而来,里面有一股花的芳香,还混合着青草味,让人 ...

  • 父爱如山作文1500字
  • 1 <孝敬父母,从现在做起>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主题:孝敬父母 活动时间:2010年5月24日第六节 活动班级:东陵区王滨希望学校七年二班 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父母的辛苦,知道父母的爱是无私的. 2.改掉自己在家的坏习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体贴父母,孝 敬父母. 指导教师: ...

  • 孝敬父母我作文0字
  • 1 孝敬父母我先行 今天,老师领我们一起观看了2013年最美孝心少年的颁奖典礼.看着画面上那一个个稚气而坚强的少年,听主持人娓娓道来他们那与年龄极不相符的事迹,我心潮澎湃,几度哽咽在喉,眼睛也不自觉地模糊了„„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些不平凡的少年吧! 湖北女孩黄露露,自幼丧父,她一人照料瘫痪的妈妈十几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