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漫笔(节选)高中二年级教案作文1600字

初三作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思路和结构,把握课文由小及大、由事入理的构思特点。

二、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认识鲁迅对人对事件内心反应的关注,对人精神世界的关注,从而领会课文思想的深刻性。

教学重点

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思路和结构来体会鲁迅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历史现象、社会现实和国民灵魂的深入思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曾拜读过鲁迅先生的许多作品,认识了《故乡》里木偶人般的中年闰土,结识了《藤野先生》里挟着一叠大大小小书来上课的藤野严九郎,也曾为《论雷峰塔的倒掉》中象征封建势力的雷峰塔的倒掉而拍手称快。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近鲁迅,再一次捧读他的文章-------教师板书:灯下漫笔

二、解题

投影:“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一点声音也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萧红)

投影:鲁迅先生写过《夜颂》,说自己是“爱夜的人”。据说爱夜的人, “有听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自在暗中,看一切暗”。

(夜中观察,夜中思考,夜中漫笔)

投影:“漫笔”——“漫”,既是内容的“漫”无边际,又是“漫漫”心绪,还是一种“漫延开来”的思维方式。“漫笔”,是散“漫”无拘、笔随心意、兴之所至的一篇随笔。

三、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925年4月29日这一夜,灯下坐着的鲁迅,又“看”到了“暗”中掩盖的什么呢?鲁迅用他那双“看夜”的眼睛,看到了生活(历史)深处的什么?

(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初步感知。

(二)学生自读课文,教师介绍写作背景。

(三)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2.钞票贬值”和“极容易变成奴隶”两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4.鲁迅为什么号召青年“创造这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第三样时代”?

(四)明确

1.集体诵读课文,重点听个别字读音是否准确。

2.找三个学生读课文。集体再次诵读全文。

3.找三个学生分别阐述全文结构划分及每部分的思路和层次。

(说明:此处见解与教参有异,仅供教师参考。如学生有自已的理解,应给予充分肯定)

第一部分(1~4):由钞票贬值引出对“人”价格贬值的思考(极容易变成奴隶)。

(提示: 抓住事件和事件过程中的心情变化)

第5段:推而广之,上升到普遍的社会现象,揭示了中国人易于满足的奴化状态(虽不算人,究竟已等于牛马了),以及造成这种心态的社会根源(一种暴力)。

第6段:指出中国精神文明的高超,正在于使人们安于奴隶的地位(历来所闹得就不过是这小玩艺——“将人不当人 ”)

(当百姓连做牛马、做奴隶的资格都被剥夺了的时候,百姓有什么乞求?请用课文第7~9段课文中的相关语句回答。)

第7段: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百姓,——不敢,是拿他们去做牛马,情愿自己寻草吃,只求他决定他们怎样跑。

第8段: 百姓就希望来另外的主子,较为顾及他们的奴隶规则的,无论仍旧,或者新颁,总之是有一种规则,使他们可以走上奴隶的轨道。

第9段:厘定规则: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而且这规则是不像现在那样朝三暮四的。于是便“万姓胪欢”了。

第10~11段,承接上文,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先儒”所说的历史上“一治一乱”的时代,实际上是 “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一针见血指出中国封建社会的实质。

第二部分(5~11)考察中国社会历史的本质,得出“两个时代”(一治一乱)的结论。

第三部分(12~14)号召青年创造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第三样时代”。

“现在入了哪一时代,我也不了然。”实是讽刺当时现实,还是循环在这两个时代的阴影里,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实际上是老百姓“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号召青年创造出一个走出了“一治一乱”历史循环怪圈,迈向民主与自由的时代;一个全新的时代。

(板书顺序和学生讨论同步,引导学生明确,教师最后联系解题写“自在暗中,看一切暗”)

四、布置作业

再读课文深入体会文章的深刻思想内容。

思考课后习题第二、三。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思路和结构,把握课文由小及大、由事入理的构思特点。

二、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认识鲁迅对人对事件内心反应的关注,对人精神世界的关注,从而领会课文思想的深刻性。

教学重点

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思路和结构来体会鲁迅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历史现象、社会现实和国民灵魂的深入思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曾拜读过鲁迅先生的许多作品,认识了《故乡》里木偶人般的中年闰土,结识了《藤野先生》里挟着一叠大大小小书来上课的藤野严九郎,也曾为《论雷峰塔的倒掉》中象征封建势力的雷峰塔的倒掉而拍手称快。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近鲁迅,再一次捧读他的文章-------教师板书:灯下漫笔

二、解题

投影:“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一点声音也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萧红)

投影:鲁迅先生写过《夜颂》,说自己是“爱夜的人”。据说爱夜的人, “有听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自在暗中,看一切暗”。

(夜中观察,夜中思考,夜中漫笔)

投影:“漫笔”——“漫”,既是内容的“漫”无边际,又是“漫漫”心绪,还是一种“漫延开来”的思维方式。“漫笔”,是散“漫”无拘、笔随心意、兴之所至的一篇随笔。

三、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925年4月29日这一夜,灯下坐着的鲁迅,又“看”到了“暗”中掩盖的什么呢?鲁迅用他那双“看夜”的眼睛,看到了生活(历史)深处的什么?

(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初步感知。

(二)学生自读课文,教师介绍写作背景。

(三)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2.钞票贬值”和“极容易变成奴隶”两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4.鲁迅为什么号召青年“创造这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第三样时代”?

(四)明确

1.集体诵读课文,重点听个别字读音是否准确。

2.找三个学生读课文。集体再次诵读全文。

3.找三个学生分别阐述全文结构划分及每部分的思路和层次。

(说明:此处见解与教参有异,仅供教师参考。如学生有自已的理解,应给予充分肯定)

第一部分(1~4):由钞票贬值引出对“人”价格贬值的思考(极容易变成奴隶)。

(提示: 抓住事件和事件过程中的心情变化)

第5段:推而广之,上升到普遍的社会现象,揭示了中国人易于满足的奴化状态(虽不算人,究竟已等于牛马了),以及造成这种心态的社会根源(一种暴力)。

第6段:指出中国精神文明的高超,正在于使人们安于奴隶的地位(历来所闹得就不过是这小玩艺——“将人不当人 ”)

(当百姓连做牛马、做奴隶的资格都被剥夺了的时候,百姓有什么乞求?请用课文第7~9段课文中的相关语句回答。)

第7段: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百姓,——不敢,是拿他们去做牛马,情愿自己寻草吃,只求他决定他们怎样跑。

第8段: 百姓就希望来另外的主子,较为顾及他们的奴隶规则的,无论仍旧,或者新颁,总之是有一种规则,使他们可以走上奴隶的轨道。

第9段:厘定规则: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而且这规则是不像现在那样朝三暮四的。于是便“万姓胪欢”了。

第10~11段,承接上文,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先儒”所说的历史上“一治一乱”的时代,实际上是 “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一针见血指出中国封建社会的实质。

第二部分(5~11)考察中国社会历史的本质,得出“两个时代”(一治一乱)的结论。

第三部分(12~14)号召青年创造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第三样时代”。

“现在入了哪一时代,我也不了然。”实是讽刺当时现实,还是循环在这两个时代的阴影里,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实际上是老百姓“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号召青年创造出一个走出了“一治一乱”历史循环怪圈,迈向民主与自由的时代;一个全新的时代。

(板书顺序和学生讨论同步,引导学生明确,教师最后联系解题写“自在暗中,看一切暗”)

四、布置作业

再读课文深入体会文章的深刻思想内容。

思考课后习题第二、三。

[板书设计]


相关作文

  • 灯下漫笔(节选) 知识要点-教学教案作文2200字
  • 一.关于背景 1925年前后(此间鲁迅先生小说集<彷徨>问世),中国社会异常黑暗.社会上章士钊的复古言论甚嚣尘上,胡适极力掀起"整理国故"的复古风潮,更有反动政府的文化围剿(杨荫榆.陈西滢等人便是御用吹鼓手).鲁迅先生冷峻.沉静地审视社会风云,虽有"彷徨&q ...

  • 17灯下漫笔(节选)(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作文2400字
  •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说理性散文的特点. 2.了解鲁迅杂文的风格. 二.能力培育目标 1.把握课文"由小及大"的构思特点,培养由小及大,进行类比对照的联想能力. 2.鉴赏课文情理交融的表达艺术,体会这篇文章冷静的理性分析中所包含的强烈的激愤之情: 3.体味.鉴赏文中凝炼形象而 ...

  • 灯下漫笔(节选)作文5500字
  • 灯下漫笔(节选)(网友来稿) http://www.ruiwen.com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2006-10-12 颜改河 1.知识目标 (1)分析行文思路,把握由小及大.由事入理的构思特点. (2)分析关键语句品位鉴赏语言,体会情理交融的表达艺术.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以小见大的善于观察生 ...

  • 灯下漫笔作文5700字
  • <〈灯下漫笔〉节选>教案 [教学目标]: 理解作者对国民性的深刻认识和中国社会历史的解剖:学习先生的民族忧患意识,自强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先生对国民性和中国社会历史的看法 [教学难点]: "人的价格"的理解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

  • [灯下漫笔(节选)]导学案含答案作文7000字
  • 灯下漫笔(节选) [文本导读] 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广大劳动人民一直处于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地位.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新旧斗争十分尖锐,一方面,中国几千年的旧文化.旧制度.旧传统层层因袭,到这时,已经是黑暗.反动.腐朽无比,它像一个巨大的毒瘤,长久地寄生在国民身上,禁锢着国民的身心,使国民畏惧 ...

  • 第三册灯下漫笔-教学教案作文2100字
  • ◆设计意图课堂上读散文,多从文章学的角度去读,从文章内容到表现手法,从"形散"到"神不散".高尔基说,文学即人学能否从"读懂鲁迅"的角度去读,去认识鲁迅作为伟大思想家.革命家的一面,更多地发挥文章在人文方面的影响力,正是本设计首先考虑的问题 ...

  • 高二语文灯下漫笔2作文1800字
  • <灯下漫笔(节选)>教学设计 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思路和结构,把握课文由小及大.由事入理的构思特点. 二.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认识鲁迅对人对事件内心反应的关注,对人精神世界的关注,从而领会课文思想的深刻性. 教学重点 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

  • 谁是英雄-教案b5纸作文2000字
  • <谁是英雄--〈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导析> 授课人:孙孟亭 安阳市第三实验中学 一 课题说明与分析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英雄传奇的最杰出代表,<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列有20部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

  • 灯下漫笔李飞燕作文100字
  • 1 临河一职 语文 (分校)教研组活页学案 2 4 临河一职活页教案 组 (备课附页) (教学反思)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