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读后感作文4400字

高二作文

曾文正公

看完了唐浩明先生的《点评曾国藩》,回顾曾国藩跌宕起伏传奇的一生,着实能给我们不少启发。嘉庆十六年,曾国藩出生在湖南湘乡县,道光十八年中进士,同治三年平定太平天国起义,爵封一等毅勇侯,同治十二年逝世于北京。从湖南湘乡一个平凡的农家子弟完全凭靠自己的坚韧与毅力最终封侯拜相,这六十一年的人生脉络,可谓做到了中国文人所追捧的“三立”,

立德:一生清廉节俭,勤奋读书

立功:平定太平天国起义,兴起洋务运动,实现同治中兴,

立言:330多封《曾国藩家书》流传于世。

首先,我想谈谈曾国藩的为官与从政。

“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备受推崇。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梁启超称其“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人们推崇其为晚晴中兴名臣之首。综观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康乾盛世转为内忧外患的没落时期,正是由于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等人的力挽狂澜,清王朝出现了“同治中兴”的回光返照,使得大厦将倾的大清王朝得以苟延残喘六十年。曾国藩正是这一时期的核心人物,整肃军备,组建湘军,镇压太平军,兴办洋务运动,派遣留学生,倡学西方列强;这些措施的影响深远。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李诚。

纵观曾国藩人生的前四十年可谓平平淡淡,按部就班的走过了一位文人的必经之路。启蒙读书,科举及第,提点翰林,外出为官,一步一步,十年做到当朝二品大员,这本是平淡无奇的。

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太平天国运动打乱了曾国藩的人生。一八五三年正在丁忧守母丧的曾国藩,起创办团练,组建湘军,鏖战太平军,直到一八六四攻克天京,曾国藩达到了人生的辉煌,封爵一等毅勇侯(大清朝第一位文人封武侯)。不可谓时势造英雄,英雄趁时势。说到这样的人生历程不由想到了王阳明,二人的人生的其实又何其相似。

其次我想要谈谈从《曾国藩家书》中对我的启迪。我曾浅薄的读过《曾国藩家书》,让我感受很深的是他对子女、弟子的教育,我想曾国藩很多观念是很值得我们当今这些人学习和借鉴的。曾国藩兄弟以及后世子孙中人才辈出,曾纪泽,曾广植、曾厚熹等等中外名人,由此可见其家教的影响。

在曾国藩330多封家书中,他强调讲求人生理想、道德修养,教育子女:“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的君子”。与曾国藩的家教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现行的的教育现状其实发生了极大的偏差,我们过分重视“才”的教育,忽视了“德”的教育。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皆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者谓之君子,才胜德者谓之小人”。愚人不足为社会患,小人却是社会的大患,“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振聋发聩,值得我们深省。曾国藩家书中首先从子女的德行入手,从小教育其养成良好的品质,

我们现在的学子从小接受的是沉重的才智教育,德智教育已经被视若无物了吧。与曾氏家教比,我们的道德教育大都停留在空谈、口号的层面。特别是小学教育阶段,应当以生活、道德教育为重,教育孩子们明白人与人的关系,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兄与弟的关系,知道人与人的关系才能把人做好。让孩子们明白自

己的身份,应该尽的义务,应该行的礼节,这就是教育。

《曾国藩家书》中对弟子的教育也是从生活行为入手,着眼道德培养。而我们今天的教育却把这些忽略掉了。有人戏称当今的孩子与父母是“非常6+1”的关系,6个大人围绕着1个孩子转。再穷也要富孩子,致使许多孩子生活不能自理,不知道生活的艰辛,追求享乐,攀比虚荣。许多孩子也习惯了自己的中心地位,人人为我,我还为我,极度自私。这样的孩子都不懂也不会去敬爱自己的父母,“孝”是“仁”的基础,不懂得敬爱自己的父母,又怎么会爱他人、爱祖国。对家庭失去责任感,又会去担负什么社会责任呢?

《曾国藩家书》中我想透漏出的一个观点就是不“修身”怎能“齐家”,更何谈“治国”、“平天下”。儒家思想伴随着中华文明不断丰富完善,儒家能够将思想浸润贯穿到人们的具体行为规范中去,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取得了统治性的主流地位。我不主张“复古”,社会在前进,条件在变化,我只是想要主张教育孩子,应向《曾国藩家书》一样首重道德的培养与品质的提升。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方能修身齐家平天下。

最后我想谈谈曾国藩的精神品质。

我想曾国藩的一生可以说是湖湘精神的极大体现。勤奋,学以致用,坚韧,孝悌、勤俭持家, 忠君爱国的良好品质。

一、勤奋好学、经世致用。曾国藩一生挚爱读书,即使在进士及第之后、军旅战争期间,他都坚持不断读书。在为政方面,他提出“倡廉正之风,行礼治之仁政”,主张整肃官场风气惩处贪官;在治军方面,他以湖湘子弟为基础,主张用儒家伦理治军;在发展经济方面,他认为农业为首,提倡农民联合等;在文化方面,他推崇程朱理学,学术造诣颇深,有人说曾文正公是中国最后一位儒家大

师。这些主张,多被当时的统治者所采纳,并为实践证明为日后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曾国藩一生勤奋读书的品质我想是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学习的。但他在为政的举措方面,我想以一个本科生的角度来看是有点时代的局限性的,曾国藩还是没能逃出一个古代文人的局限。他力求维护腐朽的清朝统治,他重视农业却忽视土地兼并的问题,他想要改变官场风气,却只是从表面腐败问题入手,不从制度进行改革。

二、坚忍不拔的品质。曾国藩进京参加会试,两度名落孙山;却还是坚持第三次赴考。作为一介书生,他凭着顽强的意志,以“屡败屡战”的不屈精神,统领湘军,以少胜多,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在兵败岳州、九江受挫、祁门被困等多次战役中,曾国藩可谓是一败涂地,他自己也曾想过自杀,同时兵将士气不振粮草殆尽,几乎是身陷绝地;但他最终还是从容不迫、视死如归,终于稳定了军心,鼓舞了斗志,转危为安;最终凭借这坚忍不拔的意志终于镇压了太平军。

曾国藩人生中的这一品质最为我推崇,一个文人,从未经历过战阵,却创建了中国近代的湘军,间接创建了淮军、楚军。多次战败,甚至于跳水自杀,但是曾国藩还是坚持过来了,我想 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不如意,不顺利的处境。当我们身处逆境中锻炼出来的坚忍的品质正是我们人生的财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我想我们确实应该锻炼坚韧的品质的。

三、是重视人才。他提倡“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他将人才问题提到了关系国家兴衰的高度,把选拔、培养人才作为挽救清王朝危机的重要措施。在他的一生中发现举荐了左宗棠、李鸿章、刘铭传等一批中国近代的著名官员,而这些人为大清朝统治的稳定,为国家主权领土的保全,为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做出了巨

大的贡献。在吏治方面,他认为导致晚清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在于吏治的腐败,而吏治的败坏又源于人才的缺乏。正因如此,他十分注重发现和举荐人才。在其晚年,他屡次向朝廷提议坚持向西方列强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四、孝悌、持家观。曾国藩的孝悌观很强,在他的家书中多次提到孝悌读书是件愉快的事情。曾国藩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家庭成员中人人孝悌的原则。孝就是对父母、对长辈的感恩、尊敬与赡养。悌是指兄弟之间和睦友爱,也就是同辈之间的融洽与和谐。曾国藩认为家庭和睦最重要,子女无需做太大的官职,只要有学问知识,勤劳节俭就好。同时曾国藩也坚持勤劳简朴孝友的家风,曾国藩有段著名的评论,说家庭兴旺的规律是:天下官宦之家,一般只传一代就萧条了,因为大多是纨绔子弟;商贾之家,也就是民营企业家的家庭,一般可传三代;耕读之家,也就是以治农与读书为根本的家大多可以传七八代。我想在如今这样一个社会,这些勤节持家的观念正是我们所短缺的。

五、忠君爱国观。攻克天京平定太平天国后,曾国藩裁撤湘军,自剪羽翼,以明心志。要说龙袍加身对曾国藩没有半点儿诱惑,肯定是一句假话。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他的内心也必定有着浓厚的帝王思想,只是一生谨小慎微、临事如履薄冰的曾国藩,最终还是放弃了。作为理学家的曾国藩最终采取的策略,连保存实力的意图也没有,而是大刀阔斧地自剪羽翼。以他的本意,原想将湘军全部裁撤掉,后经人劝谏提醒,才保留了约两万嫡系精英,一则北方捻军正盛,湘军还有可用之处;二则只有以实力作后盾,才能真正保住自己的利益地位不受侵犯、身家性命免遭伤害。拥有重兵之人,要么问鼎皇权王位,要么被人打败击溃,像曾国藩这样主动裁剪、自行解散,自古以来还比较少见。他的高风亮节与不同凡响也为他在朝廷赢了信任与放心,赢得身后名。曾死后谥号文正,追赠太傅。

当然功成名就之后的曾国的人生开始也步入了人生的没落。湘军内部的纷争,李鸿章左宗棠的崛起等等,但此时的已经信奉老庄思想的曾国藩,我想对于这些他是不在意的吧。但是山东剿灭捻军与天津教案又将他卷入了泥潭,尤其是天津教案更成为他人生的“污点”之一。我想其实站在他的角度想想,功成身就的曾国藩必定是谨小慎微,如履薄冰的,他不论做什么肯定是上承旨意。再者从一个清王朝的统治维护者的角度考虑而言,竭尽全力维护政局的稳定其实无可厚非。

如果因曾国藩镇压农民起义,就将其说成是“刽子手”,并将清王朝在“天津教案”事件处理上的不当,全部归罪于曾国藩,而给其扣上一顶“汉奸”、“卖国贼”的帽子,实乃有失公允。“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正如章炳麟所言:近百年来,对曾国藩的评价,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曾国藩褒扬者有之,责骂者也不乏其人。作为一名封建王朝的高官,曾国藩殚精竭虑维护朝局稳定,而被后世许多人痛斥甚至是贬低,其实是过分苛求了。

其实曾国藩又何尝不是一个普通人。他严肃刻板,却不失幽默风趣;他推崇仁爱,却严查结党;他提倡清廉,却对部下的贪赃枉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拥有一支虎狼之师,却以愚忠自剪羽翼,结果受制于清廷……特别是面对先进的世界文明大潮,曾国藩以其远见卓识,奋然投身其中:第一个上奏提出“师夷智以制船造炮”,第一个造出轮船,第一个派人出洋购买成套“制器之器”,第一个提出“官商督办”,第一个上奏提出派遣留学生计划……然而,在向西方学习的同时,他又是一个相当守旧之人,他所坚守的传统文化,并非全是精华,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应该丢弃的糟粕。比如对西医没有正确认识,子女请西医给夫人看病,他心中便十分不快;对厘税征收工作,他坚决反对按照西方的科学管理方法进行;他主张引进翻译西方自然科学,但对其政治制度、思想体系方面的内容,却视而不见。

曾国藩其实与普通人并无二致,一样有着七情六欲,有着善恶兼具的本性。难得的是,他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克制内心私欲,压抑人性中恶的一面。就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所追求的“三立”而言,曾国藩将道德转化为一种内在人格令人敬仰不已;留下的书信之类的文字,从中见到的多是金玉良言;曾国藩的一生,将社会人生的道义看得太重,如果以当代的休闲生活观视之,曾国藩一辈子,活得实在是太累太累了!

我想,其实曾国藩真正想做的也只不过是一个大成文人,治国起家而已罢了。只不过历史将他推上了舞台。

曾文正公

看完了唐浩明先生的《点评曾国藩》,回顾曾国藩跌宕起伏传奇的一生,着实能给我们不少启发。嘉庆十六年,曾国藩出生在湖南湘乡县,道光十八年中进士,同治三年平定太平天国起义,爵封一等毅勇侯,同治十二年逝世于北京。从湖南湘乡一个平凡的农家子弟完全凭靠自己的坚韧与毅力最终封侯拜相,这六十一年的人生脉络,可谓做到了中国文人所追捧的“三立”,

立德:一生清廉节俭,勤奋读书

立功:平定太平天国起义,兴起洋务运动,实现同治中兴,

立言:330多封《曾国藩家书》流传于世。

首先,我想谈谈曾国藩的为官与从政。

“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备受推崇。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梁启超称其“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人们推崇其为晚晴中兴名臣之首。综观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康乾盛世转为内忧外患的没落时期,正是由于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等人的力挽狂澜,清王朝出现了“同治中兴”的回光返照,使得大厦将倾的大清王朝得以苟延残喘六十年。曾国藩正是这一时期的核心人物,整肃军备,组建湘军,镇压太平军,兴办洋务运动,派遣留学生,倡学西方列强;这些措施的影响深远。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李诚。

纵观曾国藩人生的前四十年可谓平平淡淡,按部就班的走过了一位文人的必经之路。启蒙读书,科举及第,提点翰林,外出为官,一步一步,十年做到当朝二品大员,这本是平淡无奇的。

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太平天国运动打乱了曾国藩的人生。一八五三年正在丁忧守母丧的曾国藩,起创办团练,组建湘军,鏖战太平军,直到一八六四攻克天京,曾国藩达到了人生的辉煌,封爵一等毅勇侯(大清朝第一位文人封武侯)。不可谓时势造英雄,英雄趁时势。说到这样的人生历程不由想到了王阳明,二人的人生的其实又何其相似。

其次我想要谈谈从《曾国藩家书》中对我的启迪。我曾浅薄的读过《曾国藩家书》,让我感受很深的是他对子女、弟子的教育,我想曾国藩很多观念是很值得我们当今这些人学习和借鉴的。曾国藩兄弟以及后世子孙中人才辈出,曾纪泽,曾广植、曾厚熹等等中外名人,由此可见其家教的影响。

在曾国藩330多封家书中,他强调讲求人生理想、道德修养,教育子女:“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的君子”。与曾国藩的家教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现行的的教育现状其实发生了极大的偏差,我们过分重视“才”的教育,忽视了“德”的教育。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皆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者谓之君子,才胜德者谓之小人”。愚人不足为社会患,小人却是社会的大患,“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振聋发聩,值得我们深省。曾国藩家书中首先从子女的德行入手,从小教育其养成良好的品质,

我们现在的学子从小接受的是沉重的才智教育,德智教育已经被视若无物了吧。与曾氏家教比,我们的道德教育大都停留在空谈、口号的层面。特别是小学教育阶段,应当以生活、道德教育为重,教育孩子们明白人与人的关系,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兄与弟的关系,知道人与人的关系才能把人做好。让孩子们明白自

己的身份,应该尽的义务,应该行的礼节,这就是教育。

《曾国藩家书》中对弟子的教育也是从生活行为入手,着眼道德培养。而我们今天的教育却把这些忽略掉了。有人戏称当今的孩子与父母是“非常6+1”的关系,6个大人围绕着1个孩子转。再穷也要富孩子,致使许多孩子生活不能自理,不知道生活的艰辛,追求享乐,攀比虚荣。许多孩子也习惯了自己的中心地位,人人为我,我还为我,极度自私。这样的孩子都不懂也不会去敬爱自己的父母,“孝”是“仁”的基础,不懂得敬爱自己的父母,又怎么会爱他人、爱祖国。对家庭失去责任感,又会去担负什么社会责任呢?

《曾国藩家书》中我想透漏出的一个观点就是不“修身”怎能“齐家”,更何谈“治国”、“平天下”。儒家思想伴随着中华文明不断丰富完善,儒家能够将思想浸润贯穿到人们的具体行为规范中去,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取得了统治性的主流地位。我不主张“复古”,社会在前进,条件在变化,我只是想要主张教育孩子,应向《曾国藩家书》一样首重道德的培养与品质的提升。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方能修身齐家平天下。

最后我想谈谈曾国藩的精神品质。

我想曾国藩的一生可以说是湖湘精神的极大体现。勤奋,学以致用,坚韧,孝悌、勤俭持家, 忠君爱国的良好品质。

一、勤奋好学、经世致用。曾国藩一生挚爱读书,即使在进士及第之后、军旅战争期间,他都坚持不断读书。在为政方面,他提出“倡廉正之风,行礼治之仁政”,主张整肃官场风气惩处贪官;在治军方面,他以湖湘子弟为基础,主张用儒家伦理治军;在发展经济方面,他认为农业为首,提倡农民联合等;在文化方面,他推崇程朱理学,学术造诣颇深,有人说曾文正公是中国最后一位儒家大

师。这些主张,多被当时的统治者所采纳,并为实践证明为日后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曾国藩一生勤奋读书的品质我想是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学习的。但他在为政的举措方面,我想以一个本科生的角度来看是有点时代的局限性的,曾国藩还是没能逃出一个古代文人的局限。他力求维护腐朽的清朝统治,他重视农业却忽视土地兼并的问题,他想要改变官场风气,却只是从表面腐败问题入手,不从制度进行改革。

二、坚忍不拔的品质。曾国藩进京参加会试,两度名落孙山;却还是坚持第三次赴考。作为一介书生,他凭着顽强的意志,以“屡败屡战”的不屈精神,统领湘军,以少胜多,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在兵败岳州、九江受挫、祁门被困等多次战役中,曾国藩可谓是一败涂地,他自己也曾想过自杀,同时兵将士气不振粮草殆尽,几乎是身陷绝地;但他最终还是从容不迫、视死如归,终于稳定了军心,鼓舞了斗志,转危为安;最终凭借这坚忍不拔的意志终于镇压了太平军。

曾国藩人生中的这一品质最为我推崇,一个文人,从未经历过战阵,却创建了中国近代的湘军,间接创建了淮军、楚军。多次战败,甚至于跳水自杀,但是曾国藩还是坚持过来了,我想 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不如意,不顺利的处境。当我们身处逆境中锻炼出来的坚忍的品质正是我们人生的财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我想我们确实应该锻炼坚韧的品质的。

三、是重视人才。他提倡“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他将人才问题提到了关系国家兴衰的高度,把选拔、培养人才作为挽救清王朝危机的重要措施。在他的一生中发现举荐了左宗棠、李鸿章、刘铭传等一批中国近代的著名官员,而这些人为大清朝统治的稳定,为国家主权领土的保全,为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做出了巨

大的贡献。在吏治方面,他认为导致晚清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在于吏治的腐败,而吏治的败坏又源于人才的缺乏。正因如此,他十分注重发现和举荐人才。在其晚年,他屡次向朝廷提议坚持向西方列强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四、孝悌、持家观。曾国藩的孝悌观很强,在他的家书中多次提到孝悌读书是件愉快的事情。曾国藩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家庭成员中人人孝悌的原则。孝就是对父母、对长辈的感恩、尊敬与赡养。悌是指兄弟之间和睦友爱,也就是同辈之间的融洽与和谐。曾国藩认为家庭和睦最重要,子女无需做太大的官职,只要有学问知识,勤劳节俭就好。同时曾国藩也坚持勤劳简朴孝友的家风,曾国藩有段著名的评论,说家庭兴旺的规律是:天下官宦之家,一般只传一代就萧条了,因为大多是纨绔子弟;商贾之家,也就是民营企业家的家庭,一般可传三代;耕读之家,也就是以治农与读书为根本的家大多可以传七八代。我想在如今这样一个社会,这些勤节持家的观念正是我们所短缺的。

五、忠君爱国观。攻克天京平定太平天国后,曾国藩裁撤湘军,自剪羽翼,以明心志。要说龙袍加身对曾国藩没有半点儿诱惑,肯定是一句假话。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他的内心也必定有着浓厚的帝王思想,只是一生谨小慎微、临事如履薄冰的曾国藩,最终还是放弃了。作为理学家的曾国藩最终采取的策略,连保存实力的意图也没有,而是大刀阔斧地自剪羽翼。以他的本意,原想将湘军全部裁撤掉,后经人劝谏提醒,才保留了约两万嫡系精英,一则北方捻军正盛,湘军还有可用之处;二则只有以实力作后盾,才能真正保住自己的利益地位不受侵犯、身家性命免遭伤害。拥有重兵之人,要么问鼎皇权王位,要么被人打败击溃,像曾国藩这样主动裁剪、自行解散,自古以来还比较少见。他的高风亮节与不同凡响也为他在朝廷赢了信任与放心,赢得身后名。曾死后谥号文正,追赠太傅。

当然功成名就之后的曾国的人生开始也步入了人生的没落。湘军内部的纷争,李鸿章左宗棠的崛起等等,但此时的已经信奉老庄思想的曾国藩,我想对于这些他是不在意的吧。但是山东剿灭捻军与天津教案又将他卷入了泥潭,尤其是天津教案更成为他人生的“污点”之一。我想其实站在他的角度想想,功成身就的曾国藩必定是谨小慎微,如履薄冰的,他不论做什么肯定是上承旨意。再者从一个清王朝的统治维护者的角度考虑而言,竭尽全力维护政局的稳定其实无可厚非。

如果因曾国藩镇压农民起义,就将其说成是“刽子手”,并将清王朝在“天津教案”事件处理上的不当,全部归罪于曾国藩,而给其扣上一顶“汉奸”、“卖国贼”的帽子,实乃有失公允。“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正如章炳麟所言:近百年来,对曾国藩的评价,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曾国藩褒扬者有之,责骂者也不乏其人。作为一名封建王朝的高官,曾国藩殚精竭虑维护朝局稳定,而被后世许多人痛斥甚至是贬低,其实是过分苛求了。

其实曾国藩又何尝不是一个普通人。他严肃刻板,却不失幽默风趣;他推崇仁爱,却严查结党;他提倡清廉,却对部下的贪赃枉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拥有一支虎狼之师,却以愚忠自剪羽翼,结果受制于清廷……特别是面对先进的世界文明大潮,曾国藩以其远见卓识,奋然投身其中:第一个上奏提出“师夷智以制船造炮”,第一个造出轮船,第一个派人出洋购买成套“制器之器”,第一个提出“官商督办”,第一个上奏提出派遣留学生计划……然而,在向西方学习的同时,他又是一个相当守旧之人,他所坚守的传统文化,并非全是精华,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应该丢弃的糟粕。比如对西医没有正确认识,子女请西医给夫人看病,他心中便十分不快;对厘税征收工作,他坚决反对按照西方的科学管理方法进行;他主张引进翻译西方自然科学,但对其政治制度、思想体系方面的内容,却视而不见。

曾国藩其实与普通人并无二致,一样有着七情六欲,有着善恶兼具的本性。难得的是,他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克制内心私欲,压抑人性中恶的一面。就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所追求的“三立”而言,曾国藩将道德转化为一种内在人格令人敬仰不已;留下的书信之类的文字,从中见到的多是金玉良言;曾国藩的一生,将社会人生的道义看得太重,如果以当代的休闲生活观视之,曾国藩一辈子,活得实在是太累太累了!

我想,其实曾国藩真正想做的也只不过是一个大成文人,治国起家而已罢了。只不过历史将他推上了舞台。


相关作文

  •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作文1100字
  • 小编导语:这是<曾国藩家书>读后感作文,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重要文本,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更多<曾国藩家书>读后感作文尽在百度攻略.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 ...

  •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作文作文1400字
  • 小编导语:这是<曾国藩家书>读后感作文800字,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历史的重要资料,这本家书记载了曾国藩教育子女的方法,给我们以启示.更多<曾国藩家书>读后感作文尽在百度攻略. 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00多封,其行文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看似平淡家常事中蕴藏着真知灼见, ...

  •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作文1100字
  •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千古完人.官场楷模.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即将崩溃倾倒的清王朝又延续了60多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 ...

  •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作文1100字
  •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后来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其功业 ...

  •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作文1100字
  •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千古完人.官场楷模.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即将崩溃倾倒的清王朝又延续了60多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 ...

  •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作文1000字
  •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更有甚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他整顿吏治.倡导科学,使腐败的满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而又最有争议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 ...

  •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特别[篇作文1000字
  •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其一生恶名与荣誉参半,既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之贼"."曾剃头"的恶名.他作为一位儒丈,却能善始善终,成为时人推祟的处世圣人,他家族兴旺,成为了每个成功者争相效仿的 ...

  •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作文1300字
  •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假期里,我阅读了<曾国藩家书>,感受颇深.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过上了小康生活.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却日益突出.人们可以不惜重金付诸于孩子,给孩子买最好的服装和玩具,让孩子参加名目繁多的特长班,但是教育的效果却不如人意,在相当一部分孩子的身上 ...

  •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作文600字
  •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后来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 ...

  •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作文2200字
  • 小编导语:这是<曾国藩家书>读后感作文,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重要文本,一部曾国藩家书足以体现曾国藩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更多<曾国藩家书>读后感作文尽在百度攻略.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更有甚者推崇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