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室与扫天下教案作文4100字

初二作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11单元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用多种方法理解“寒暄”、“懒散”和“志存高远”的意思。

2.品读课文,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让学生懂得“要想做成大事,先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道理。

3.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4.渗透转折句式的用法。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3.学习作者有条理、有顺序的写作方法,并引导学生运用到今后的写作之中。

教学准备:与教学相关的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我在黑板上写一个字,看看你们认不认识。(师写“室”。)

生:(齐读。) 室。

师:“室”当什么讲?

生:屋子、房间。

师:说得对。接着看,(师在“室”前板书“扫一”。) 可以连起来读一读。

生:扫一室。

师:“扫一室”什么意思?

生:打扫一间屋子。

师:这是我们经常做,也是很容易做的小事。再看,(师板书“扫天下”。)

现在你们有疑问吗?

生:天下那么大怎么扫啊?

师:问得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师板书“与”。)

生:(齐读。) “扫一室”与“扫天下”。

3.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又有什么问题?

生:“扫一室”与“扫天下”有什么关系?

生:“扫一室”与“扫天下”这两个词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师:俗话说“学贵有疑”,带着问题来学习课文是一种好习惯。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二、检查预习,全文初探

师:老师知道你们刚才读了课文,可能有人还不太熟练,现在把课文再快速读一遍。注意,要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生自读课文。)

师:老师把课文中需要我们认识的和难读的词语都找了出来,(出示课件) 看看谁能读准确。

(生开火车读词语,师相机指导难读或难理解的字词。如:“着实”要读准字音zhuo 。联系上下文理解“寒暄”的意思等。生读完一遍词语后,师再随意指名读。)

师:认识了生字词。就可以顺利地读课文了。谁想读给大家听? 其他同学想一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指名读课文。)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东汉时代,青年人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他父亲的朋友薛勤告诫他:连一问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

三、精读课文,深层感悟

师:概括得好。那么这篇课文中的两个人物是谁?他们分别是是怎样看待“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呢? 快速浏览课文。

生:陈蕃认为男子汉大丈夫要干的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不愿意去干打扫房间的小事。而薛勤却认为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

的。

师:看来,同样是“扫一室”这件事两个人却有不同的看法,这是为什么? 我们先来看看陈蕃是个怎样的人,就知道他为什么那么认为了。快速找出课文哪一段有介绍。

生:第1段。

(指名读第1自然段,同时课件出示:东汉时代,有个青年叫陈蕃,他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却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 师:谁想说说陈蕃是个怎样的人?

生:他是个志存高远、喜好读书、生活懒散的人。(课件相应词语变色。) 师:什么叫“志存高远”?

生:就是有很远大的志向。

师:那么“懒散”又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懒惰、散漫的意思。

师:人志向远大、喜好读书是好事,而生活懒散却不是好习惯。在一句话中前半句和后半句的意思或观点等正好相反时。中间就用“但”字连接。大家读一读,再体会一下。(生齐读句子:他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却很懒散。)

师:在这句话里,如果把“但”字去掉,还有哪些词可以替代它呢? 生:可以换成“可”字。(放到句子里读一读)

生:可以换成“可是”。 (放到句子里读一读)

生:可以换成“而”。 放到句子里读一读(生每换一个词,师都让其放到句子里读一读,看是否通顺,同时体会转折的意思。)

师:课文中从哪里能具体地看出陈蕃的“志存高远”、“喜好读书”和“生活懒散”呢? 能自己找找吗? 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生画句子,师巡视。)

1.阅读课文。感受陈蕃的“生活懒散”。

师:哪些句子是说陈蕃生活懒散的?

生:我画的是——屋子里乱七八糟,桌子上书呀、杂物呀什么都有,上面满是灰尘:地上到处是垃圾,墙壁上有不少蜘蛛网。屋里不仅肮脏,

连空气也显得污浊。

师:你读了这段话有什么感受?

生:陈蕃的书房也太脏了,而且还很乱。

师:(课件)的确是这样的。这一段主要介绍了陈蕃书房的脏和乱,那么把这段话改成这样好不好。(出示句子:屋子里很乱,桌子上有书和杂物,上面有灰尘;地上有垃圾,墙壁上有蜘蛛网,屋里肮脏,空气污浊。) 生:这样写不好。虽然也在说屋子的脏乱,但是写得不具体。 生:这样写让人看不出到底哪脏,哪乱了。

生:原文中说“桌子上满是灰尘”,—个“满”字可见灰尘之多。可是改后,就不能表现出灰尘多了。

生:还有,地上有垃圾,表现不出垃圾到底有多少;墙壁上有蜘蛛网,是多是少,也不明确。所以还是原文好。

师:说得好。那么课文中是怎样把书房的脏乱写具体的呢? 首先,先写对这间屋子的总体印象是——

生:乱七八糟。桌子上书呀、杂物呀什么都有,上面满是灰尘,地上到处是垃圾,墙壁上有不少蜘蛛网,屋里不仅肮脏。连空气也显得污浊。 师:(小结。) 这段话有条理、有顺序、形象具体地表现出书房的脏乱,从而突出陈蕃生活的懒散。以后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学习作者这种写作方法。

师:现在我再请一名同学读读这段话,要表现出书房的脏乱来。(指名读,师生共同评价。)

2.阅读课文,感受陈蕃的“志存高远”。

师:这么懒散的生活习惯可大大出乎薛勤的意外,所以文中说薛勤一进书房,着实吓了一跳。有哪些句子是说陈蕃志存高远的?

生:我画的是——大丈夫活在世上,要干的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要扫除的是天下一切不平之事,哪里会花心思去清扫小小的一间屋子呢?(出示相应文字课件。)

师:这一段你读懂什么了?

生:陈蕃只是一心想成就大事业,不愿意做打扫屋子这样的小事。

师:陈蕃一心想成就大事业,对打扫屋子这样的小事不屑一顾。他认为即使不清扫屋子也不妨碍他日后干大事。所以我们在读陈蕃的话时要带着怎样的语气读呢?

生:要带着满不在乎的语气读。

师:好。那你们谁愿意试一试?

(指名读。第一名学生读得不到位,师做了范读,然后请想读的同学站起来齐读。)

3.阅读课文,感受陈蕃的“喜好读书”。

师:哪些句子是说陈蕃喜欢读书的?

生:我画的是——陈蕃见客人到来,就从自己的书房里出来接待。 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从这句话能看出在薛勤到来之前陈蕃就在书房看书,他的书房都那么乱了,他还能呆得下去,说明他很爱读书。

生:老师,我还从一个地方能看得出来。第3段说,他的书房桌子上书呀、杂物呀什么都有,也能看出他每天在书房呆的时间很长,有可能边吃东西边看书,所以也能看出他喜好读书。

师:这么喜好读书的人,又有如此远大的志向。可以说是一个人才啊! 可是生活上他却很懒散,让薛勤看到后感到他的做法很不妥当,那么薛勤又是怎么想,怎么说的呢?

(指名读第5自然段。)

师:薛勤的观点是——

生: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

师:如果这句话意思不变,还可以这样说——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不能去扫天下的。

师:你觉得这两个句子哪个表达得更好,为什么?

生:我认为原句好,因为它语气表达的强烈。

师: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好,那我们再读读原句,体会一下这种强烈的语气。(生齐读。)

师:这里还有一个问句,你能意思不变,也换一种说法吗?

(出示句子:此人年少而有大志,但连小事都不愿意做,怎么能做成大事呢?)

生:此人年少而有大志,但连小事都不愿意做,是不能做成大事的。 师:看来薛勤在心里暗暗佩服陈蕃的同时,也看到了他的不足。薛勤不愿看到自己朋友的孩子空有大志,而日后一事无成,所以才语重心长地劝陈蕃。那我们就再读读他俩之间的对话好吗?

生:好!

师:男同学读第4自然段,女同学读第5自然段。

(生分段朗读。)

四、联系生活,明白寓意

师:听了薛勤的一番话,陈蕃会有改变吗?

生:他会有改变的。因为文中说,薛勤走后,陈蕃沉思起来,觉得薛勤的话很有道理。既然是有道理的话,他一定会听的。

师:他会怎么做呢?

生:他会立刻收拾自己的书房。

生:今后他也会做一些生活上的小事。

生:他会从小事做起。因为在干好小事的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能力,锻炼了意志,养成一种做事认真的好习惯,这样将来才能做好大事。 师:你们觉得有道理吗?

生:有道理!

师:让我们把赞许的掌声送给他,好吗?

(生鼓掌。)

师:陈蕃听了薛勤的劝告后成就自己的大事业了吗?(生摇头,表示不知道。)

师:我们来看一个小资料。(出示介绍陈蕃的资料,师读:陈蕃,东汉时期著名政治家,曾担任过太守、太尉、太傅等职。从政数十年,为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e],被世人所称赞。)

师:看来,陈蕃真的成就了他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如果当初他不做身

边的平凡小事,就难以成就日后的大事业。

五、总结课文。提升认识

师:现在我们再回到课题,“扫一室”仅仅指打扫一间屋子吗? 生:是指生活中的平凡小事。

师:那么“扫天下”呢?

生:是指干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师:课题中的两个词语都隐含另一个意思,所以加了引号。

师:刚才还有一位同学提到“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关系。是谁呀?(师指名刚才提此问题的同学来回答自己提出的这个问题。)

师:所以有一句名言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课件出示句子,生齐读。)

师:联系实际谈一谈对这句话的理解。(课件)。

看图编故事:特殊的考试 师:最后老师再送同学们一句名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生齐读。)

师: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迈出一小步。就不能走到千里之外;不积累小的河流,就不会有大江大海。

师:希望你们能用这句名言时刻提醒自己,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好人生中的每一小步,这样才能跨越出人生中的一大步。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11单元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用多种方法理解“寒暄”、“懒散”和“志存高远”的意思。

2.品读课文,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让学生懂得“要想做成大事,先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道理。

3.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4.渗透转折句式的用法。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3.学习作者有条理、有顺序的写作方法,并引导学生运用到今后的写作之中。

教学准备:与教学相关的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我在黑板上写一个字,看看你们认不认识。(师写“室”。)

生:(齐读。) 室。

师:“室”当什么讲?

生:屋子、房间。

师:说得对。接着看,(师在“室”前板书“扫一”。) 可以连起来读一读。

生:扫一室。

师:“扫一室”什么意思?

生:打扫一间屋子。

师:这是我们经常做,也是很容易做的小事。再看,(师板书“扫天下”。)

现在你们有疑问吗?

生:天下那么大怎么扫啊?

师:问得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师板书“与”。)

生:(齐读。) “扫一室”与“扫天下”。

3.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又有什么问题?

生:“扫一室”与“扫天下”有什么关系?

生:“扫一室”与“扫天下”这两个词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师:俗话说“学贵有疑”,带着问题来学习课文是一种好习惯。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二、检查预习,全文初探

师:老师知道你们刚才读了课文,可能有人还不太熟练,现在把课文再快速读一遍。注意,要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生自读课文。)

师:老师把课文中需要我们认识的和难读的词语都找了出来,(出示课件) 看看谁能读准确。

(生开火车读词语,师相机指导难读或难理解的字词。如:“着实”要读准字音zhuo 。联系上下文理解“寒暄”的意思等。生读完一遍词语后,师再随意指名读。)

师:认识了生字词。就可以顺利地读课文了。谁想读给大家听? 其他同学想一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指名读课文。)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东汉时代,青年人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他父亲的朋友薛勤告诫他:连一问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

三、精读课文,深层感悟

师:概括得好。那么这篇课文中的两个人物是谁?他们分别是是怎样看待“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呢? 快速浏览课文。

生:陈蕃认为男子汉大丈夫要干的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不愿意去干打扫房间的小事。而薛勤却认为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

的。

师:看来,同样是“扫一室”这件事两个人却有不同的看法,这是为什么? 我们先来看看陈蕃是个怎样的人,就知道他为什么那么认为了。快速找出课文哪一段有介绍。

生:第1段。

(指名读第1自然段,同时课件出示:东汉时代,有个青年叫陈蕃,他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却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 师:谁想说说陈蕃是个怎样的人?

生:他是个志存高远、喜好读书、生活懒散的人。(课件相应词语变色。) 师:什么叫“志存高远”?

生:就是有很远大的志向。

师:那么“懒散”又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懒惰、散漫的意思。

师:人志向远大、喜好读书是好事,而生活懒散却不是好习惯。在一句话中前半句和后半句的意思或观点等正好相反时。中间就用“但”字连接。大家读一读,再体会一下。(生齐读句子:他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却很懒散。)

师:在这句话里,如果把“但”字去掉,还有哪些词可以替代它呢? 生:可以换成“可”字。(放到句子里读一读)

生:可以换成“可是”。 (放到句子里读一读)

生:可以换成“而”。 放到句子里读一读(生每换一个词,师都让其放到句子里读一读,看是否通顺,同时体会转折的意思。)

师:课文中从哪里能具体地看出陈蕃的“志存高远”、“喜好读书”和“生活懒散”呢? 能自己找找吗? 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生画句子,师巡视。)

1.阅读课文。感受陈蕃的“生活懒散”。

师:哪些句子是说陈蕃生活懒散的?

生:我画的是——屋子里乱七八糟,桌子上书呀、杂物呀什么都有,上面满是灰尘:地上到处是垃圾,墙壁上有不少蜘蛛网。屋里不仅肮脏,

连空气也显得污浊。

师:你读了这段话有什么感受?

生:陈蕃的书房也太脏了,而且还很乱。

师:(课件)的确是这样的。这一段主要介绍了陈蕃书房的脏和乱,那么把这段话改成这样好不好。(出示句子:屋子里很乱,桌子上有书和杂物,上面有灰尘;地上有垃圾,墙壁上有蜘蛛网,屋里肮脏,空气污浊。) 生:这样写不好。虽然也在说屋子的脏乱,但是写得不具体。 生:这样写让人看不出到底哪脏,哪乱了。

生:原文中说“桌子上满是灰尘”,—个“满”字可见灰尘之多。可是改后,就不能表现出灰尘多了。

生:还有,地上有垃圾,表现不出垃圾到底有多少;墙壁上有蜘蛛网,是多是少,也不明确。所以还是原文好。

师:说得好。那么课文中是怎样把书房的脏乱写具体的呢? 首先,先写对这间屋子的总体印象是——

生:乱七八糟。桌子上书呀、杂物呀什么都有,上面满是灰尘,地上到处是垃圾,墙壁上有不少蜘蛛网,屋里不仅肮脏。连空气也显得污浊。 师:(小结。) 这段话有条理、有顺序、形象具体地表现出书房的脏乱,从而突出陈蕃生活的懒散。以后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学习作者这种写作方法。

师:现在我再请一名同学读读这段话,要表现出书房的脏乱来。(指名读,师生共同评价。)

2.阅读课文,感受陈蕃的“志存高远”。

师:这么懒散的生活习惯可大大出乎薛勤的意外,所以文中说薛勤一进书房,着实吓了一跳。有哪些句子是说陈蕃志存高远的?

生:我画的是——大丈夫活在世上,要干的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要扫除的是天下一切不平之事,哪里会花心思去清扫小小的一间屋子呢?(出示相应文字课件。)

师:这一段你读懂什么了?

生:陈蕃只是一心想成就大事业,不愿意做打扫屋子这样的小事。

师:陈蕃一心想成就大事业,对打扫屋子这样的小事不屑一顾。他认为即使不清扫屋子也不妨碍他日后干大事。所以我们在读陈蕃的话时要带着怎样的语气读呢?

生:要带着满不在乎的语气读。

师:好。那你们谁愿意试一试?

(指名读。第一名学生读得不到位,师做了范读,然后请想读的同学站起来齐读。)

3.阅读课文,感受陈蕃的“喜好读书”。

师:哪些句子是说陈蕃喜欢读书的?

生:我画的是——陈蕃见客人到来,就从自己的书房里出来接待。 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从这句话能看出在薛勤到来之前陈蕃就在书房看书,他的书房都那么乱了,他还能呆得下去,说明他很爱读书。

生:老师,我还从一个地方能看得出来。第3段说,他的书房桌子上书呀、杂物呀什么都有,也能看出他每天在书房呆的时间很长,有可能边吃东西边看书,所以也能看出他喜好读书。

师:这么喜好读书的人,又有如此远大的志向。可以说是一个人才啊! 可是生活上他却很懒散,让薛勤看到后感到他的做法很不妥当,那么薛勤又是怎么想,怎么说的呢?

(指名读第5自然段。)

师:薛勤的观点是——

生: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

师:如果这句话意思不变,还可以这样说——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不能去扫天下的。

师:你觉得这两个句子哪个表达得更好,为什么?

生:我认为原句好,因为它语气表达的强烈。

师: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好,那我们再读读原句,体会一下这种强烈的语气。(生齐读。)

师:这里还有一个问句,你能意思不变,也换一种说法吗?

(出示句子:此人年少而有大志,但连小事都不愿意做,怎么能做成大事呢?)

生:此人年少而有大志,但连小事都不愿意做,是不能做成大事的。 师:看来薛勤在心里暗暗佩服陈蕃的同时,也看到了他的不足。薛勤不愿看到自己朋友的孩子空有大志,而日后一事无成,所以才语重心长地劝陈蕃。那我们就再读读他俩之间的对话好吗?

生:好!

师:男同学读第4自然段,女同学读第5自然段。

(生分段朗读。)

四、联系生活,明白寓意

师:听了薛勤的一番话,陈蕃会有改变吗?

生:他会有改变的。因为文中说,薛勤走后,陈蕃沉思起来,觉得薛勤的话很有道理。既然是有道理的话,他一定会听的。

师:他会怎么做呢?

生:他会立刻收拾自己的书房。

生:今后他也会做一些生活上的小事。

生:他会从小事做起。因为在干好小事的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能力,锻炼了意志,养成一种做事认真的好习惯,这样将来才能做好大事。 师:你们觉得有道理吗?

生:有道理!

师:让我们把赞许的掌声送给他,好吗?

(生鼓掌。)

师:陈蕃听了薛勤的劝告后成就自己的大事业了吗?(生摇头,表示不知道。)

师:我们来看一个小资料。(出示介绍陈蕃的资料,师读:陈蕃,东汉时期著名政治家,曾担任过太守、太尉、太傅等职。从政数十年,为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e],被世人所称赞。)

师:看来,陈蕃真的成就了他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如果当初他不做身

边的平凡小事,就难以成就日后的大事业。

五、总结课文。提升认识

师:现在我们再回到课题,“扫一室”仅仅指打扫一间屋子吗? 生:是指生活中的平凡小事。

师:那么“扫天下”呢?

生:是指干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师:课题中的两个词语都隐含另一个意思,所以加了引号。

师:刚才还有一位同学提到“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关系。是谁呀?(师指名刚才提此问题的同学来回答自己提出的这个问题。)

师:所以有一句名言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课件出示句子,生齐读。)

师:联系实际谈一谈对这句话的理解。(课件)。

看图编故事:特殊的考试 师:最后老师再送同学们一句名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生齐读。)

师: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迈出一小步。就不能走到千里之外;不积累小的河流,就不会有大江大海。

师:希望你们能用这句名言时刻提醒自己,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好人生中的每一小步,这样才能跨越出人生中的一大步。


相关作文

  • 桂林山水甲天下教案作文0字
  • 天下父母心教案作文1700字
  • 第四课 人不能选择父母 第二框天下父母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父母为我们所付出的辛劳,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 能力目标:学会感恩,学会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道父母的艰辛与伟大,尊重父母. 教学重点:感受父母的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教学难点:使学生真正了解父母的辛劳,从而摆脱以自我为中 ...

  • "可怜天下父母心"主题班会教案作文2000字
  • 可怜天下父母心 --感恩教育主题班会 陈建昌 一.班会背景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逃避家长.怨恨家长甚至逃避家庭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孩子对老师的帮助.教育很不耐烦,情绪对立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我们周围也有一些人怨天尤人.颓废消极,对社会.对人生充满抱怨,总觉得人生不如意,名运太不公平.为此,我觉得很有必要对 ...

  • 桂林山水教案作文2800字
  • <七月的天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过程与方法: 搜集资料.思考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 ...

  • 桂林山水甲天下教案作文0字
  • <桂林山水甲天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通过引用典章来介绍名山奇景的表达方式.课文中关于"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传说故事可以增强景区神秘感.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真诚的赞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 ...

  • 桂林山水课文教案作文2000字
  • 小学四年级语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与教案模板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 2.板书:1.桂林山水 二.设境激趣,触发情感 1.欣赏<桂林山水>风光图片 2.让学生用一句话来说说对桂林山水的印象.(桂林山水甲天下) 三.理清层次,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读时要注意把 ...

  • 一双手教案作文1600字
  • 一双手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生字词,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抓住人物局部特征多角度描写人物的方法. 2.能针对文中所写事物的特点和写法圈点批注. 3.掌握抓住最具特征的部分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 能在反复诵读中体验林业工人 ...

  • 观潮教案作文2400字
  •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 ...

  • 议论文写作指导教案作文1700字
  • 议论文写作指导教案 一. 写作训练目标: (一)明确议论文的写作三要素: (二)了解论点出现的方式: (三)熟悉议论文常见模式的写法: (四)进行考场作文升格训练. 二. 指导过程: (一)导入 议论文须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而有理有据需建立在言之有序的基础上.这"序"就是结构. ...

  • [泉城]优质课教案作文2300字
  • 9. <泉城>第2课时教案 文家小学 宋环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了解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的位置和特点并感受作者语言的精妙. 3. 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多.水美和作者对奇丽景观的赞叹和热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