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作文7700字

五年级作文

1

作文指导

第一讲:思维方法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所以我们一定要花时间和精力把作文练好。今天,我们谈的不是某一篇作文的具体做法,而是说说平常我们写作文要朝哪些方面努力。我们今天的作文指导从三个维度来说:

一是要学习正确的思想方法,挖掘材料的思想深度。从而让你的观点和论证有深度 二是要有足够恰当的材料,充分论证你提出的观点。这需要你的阅读、思考和积累。 三是追求完美的表达,让你的观点容易被人接受。

我们重大讲说思想方法的问题。

读书是为了明理,明白的道理的多少往往决定了我们见识的高低。记得《雍正王朝》有一个场景,就是家塾先生在教弘历的时候,弘历就对狩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不能光看一个打了多少猎物,而是在打猎的过程中是否体现出仁爱之心,能打猎,能射杀一只猎物当然是本事,但是,遇到了能射杀的动物,却保持一颗怜悯之心,想到她是怀孕,或者正在哺乳的,而能够做到不射杀,具有这样的情怀是更好的境界。弘历在平常的读书过程中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在具体的狩猎过程中,诸位王子都是在康熙的面前表现自己的勇猛,但是,弘历却向他的皇爷爷表达了这个观点,此举赢得了康熙的赞赏,赏给了玉如意,这是皇权的象征。当弘历表达他的那一番见解的时候,康熙在心理就已经认定他是皇位继承者了。

弘历之所以赢得康熙的器重,除了了他深厚的知识积累外,悲天悯人的情怀,还有一个思想方法的问题,比如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或者说另辟蹊径。

打猎所获猎物之多固然是勇猛的表现,但是单纯的追求猎物之多缺少残忍的表现;打猎物少,有时候并不是无能的表现,而是背后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小小的弘历也引领人们在关注现象的背后,要去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这种思想方法,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2013年江西高考作文

一段时间以来,“中 学生有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成了校园流行语。实际情况是,有些同学有这“三怕”(或其中“一怕”“二怕”),有些同学不但不怕反倒喜欢。

你对上述“怕”或“不怕”(含喜欢)有何体验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 (4)不少于700字。

这道题审题有一个难点,周树人其实就是指代语文。语文为什么有人怕呢?周树人为什么有人怕呢?当然也有人不但不怕,反而喜欢,但从社会实践来看,喜欢奥数和英语的人较多,或者社会上有很多人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学习来学习奥数和英语,却鲜有人花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和学习语文。这是为什么了,观察到社会现象后,如果你想你的文章有深度,就得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这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

能探究到多少原因,还要看你的知识积累。中华民族是一个尚用的民族,有尚用的传统,说到底,中国人关注什么东西对自己有用,孔子的整个学问,都是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语文的实用功能不那么明显,人们重视数学的学习,因为数学可以帮助国家建高楼大厦,可以研究转基因,而文学做不到。我们的文章写得有深度,一定要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这就是一个思想方法的问题。 自己阅读例文的时候,要记得老师教的话。

附2013年江西高考满分作文,阅读作文思考小作者是否做到了这点。

在怕的背后

2

“奥数、英文、周树人”,大多数中学生谈之色变,我们因奥数难寻的解题方法而退缩,因英文脱离母语原则而不敢迈进,最后面对周树人艰深难懂的文字,我们彻底恐惧。这一系列的胆怯,有我们自己的原因,也有学校、国家的责任。

“怕”的背后,有你我的“惰性思维”。

我们所惧怕的“奥数、英文、周树人”恰恰是需要我们进行长时间、深度思考的。但如今的中学生早已被家庭、社会圈养成一个个只知享乐、不会思考的“沙发人”。现盛行的娱乐节目一步步地蚕食着青少年走向勇于探索的好奇心,一步步地引导者青少年走向仅仅满足于大脑皮层微量兴奋的深渊。想想古时“闻鸡起舞”的志士,“头悬梁,锥刺股”的学子,还有“凿壁偷光”的读书人,他们抛却惰性思维,勇于向课本中艰深难懂的知识发起挑战,终将难以降服的知识收入囊中。“奥数、英文、周树人”,确有难以接受之处,但如果我们能破除惰性思维,征服这一切自然不在话下。

“怕”的背后,有老师的引导不当。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一语点破老师的作用。著名英语专家俞敏洪在创立“新东方”初期,便坚持“新东方式教授方式”,并规定所有新进老师,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这是因为俞敏洪知道,只有正确的教学之道,才能让学生真正爱上英语,只知道照着教辅念,不注重教学方法,无法让学生打开知识这扇大门,最终让学生对知识感到恐惧。 “怕”的背后,有国家教育体制的不健全。

在德国,青少年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需要将文化知识不断运用到生产实际中,也正因为这样,德国的青少年乐于接受知识,也乐于应用知识。相反,在我们国家,不健全的教育体制制造出一堆眼睛仅停留在书本上的扫描仪,而非真正四肢健全、头脑发达的知识分子。学习方式的单一化以及应试教育制度下学习目标的绝对化,让我们对一切与学习有关的东西产生不满、厌倦甚至恐惧的情绪。

在“怕”的背后,我们逐渐慵懒的思维宣告着对“难点”的让步;老师的不当引导尘封了我们探索新知识的热情;另外,教育体制存在的漏洞抹杀了我们探索的兴趣。“奥数、英文、周树人”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我们惰性的思维、学校和国家不完善的引导方式以及由此导致的整个社会的畸形的价值取向。

对于有些社会潮流问题,我们的思维要具有批判性。

【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中国自古有“学而知之”的说法,这里的“学”,通常被理解为从师学习。韩愈就说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径日趋多元。请结合你的心得和体验,在“____而知之”中的横线处填入一字,构成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能以“学而知之”为题;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研究我们的生活现象,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有多种,如从思维过程切入,可以谈“思而知之”“疑而知之”;从生活体验出发,可以谈“乐而知之”“挫而知之”;从求知方式入手,可以谈“读而知之”“网而知之”;从知行关系着眼,可以谈“行而知之”“用而知之”,等等。 但是,我们用批判的眼光审视我们的周围就会发现,由于科技的发展,我们认知的方式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或者科技的发展,有时候反而成为我们前进路上的的障碍。

这涉及到一个问题,科技的发展我们怎样的看待的问题,在今天,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元的,我们有一个习惯,就是我们不知道什么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喜欢百度。但一个东西你必须反向思考,百度可以告诉你知识,可以告诉你世界有5亿本书,但百度不会告诉你,这5亿本书中,真正值得你看的是哪5本,谁可以告诉你,你的老师, 因为我亲自读过, 研究过其中的千来本; 你自己也可以告诉你自己,如果你亲自阅读和研究的话;信息本身不

3

包含一个人的思想方法,信息不包含一个人的价值判断,如果你心中没有一个小太阳,可以理解为基本的价值判断,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只能成为淹没在信息系统中一个非常可怜的,没有独立思考的人,所以我们要有一种批判的眼光,要学会反思,这篇文章最好的角度就是反思。

当别人都在追赶潮流的时候,你能冷静思考潮流背后的种种弊端,你就是一个智者,时代需要智者引领我们前进。 再举一个例子:

2013年【北京卷】根据对话,按要求作文。

科学家:假如请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呢? 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动不可思议呢。

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

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科学家与文学家各自对手机的看法,引发了你哪些思考、想象?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此题围绕对手机的讨论展开,这是北京卷一直以来的特点,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话说,但能够写好绝对需要你有相当的功力。这种功力不仅体现在文学的积累上,更体现在思考力、分析力和对现实的关注。“手机”和2009年“隐形的翅膀”,2010年“星空与实地”一样,都是有象征内涵的词汇,考生可首先解析“手机”在信息时代代表的是新媒体、新科技,或者代表着新时代、新的沟通方式、思考方式。

但请各位注意,材料中是两个极有身份特点的人物在发表议论,一个是文学家、一个是科学家。科技与文学的关系是一个巧妙的切入点,可以让学生从文学的角度举例分析。结合社会现实部分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1)利用好手中的科技,把它和求学结合起来;

(2)手机作为一种自媒体,要勇于承担责任,再现时代的精神;(3)手机所带来的科技革新是时代的进步、创新的精神,创造力是国家发展的动力;(4)手机所带来交往方式的革新加强/淡化了人与人的交流和感情;(5)手机所带来观念意识的革新让我们开眼看世界,从感受新奇到自我成长。

很多同学可能谈的或者想到的是手机给我们带来的种种好处,这样写往往很难出新意,从批判的角度可能好一些,他能引起我们警醒,起到匡正时弊的作用,那你的观点就具有启发性。来看一段文字就写得很好:

手机作为今天最为先进的科技从来不是历史上的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时间倒转,在现代工业刚刚诞生的那个时代,蒸汽机也曾是时代的弄潮儿。还记得卓别林的那部《摩登时代》吗?当一个产业工人在大机器中最终因为专业分工和过强的劳动无法停止自己转动螺丝的手,他已经不再是一个人,而异化为一台机器。卡夫卡《变形计》的开头是令人深思的,那个叫做格里高利的工人一早醒来变成了一只甲虫,我知道,卡夫卡是在讲述一个现代寓言,他告诉我们,人在现代科技进步的同时可能异化自我,被科技绑架。

手机的确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但当时时听到新闻中那些因为看手机、刷微博而开车走神酿成大祸的新闻;当时时听到一些年少无知的孩子因为一款

4

苹果手机不惜卖肾也要拥有,我的心是沉痛的,不禁要问:究竟是人在使用手机,还是手机在绑架人们?

看了这样的文字,我们就想到,无论科技怎样发展,人永远都是第一重要的因素,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颠覆这个理论。

第三,在构思论证的过程中,要学会第二次定义。

在具体的论证过程中,我们要举例子。举例子的过程,其实就是寻找同质事件的过程. 那么,这就涉及到一个思维方法,就是二次定义。定义是什么? 就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二次定义就是根据词语的引申义,概括出相关事物的本质属性。

我们来看例子。

秋日的夜晚,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在草地上观察星星。他仰望天空,不料前面有一个深坑,一脚踏空,掉了下去。虽然水没及胸部,离地面却有二三米,上不去只好高呼救命。一个路人将他救出。他对那人说,明天会下雨,那人摇头走了,并将他的与预言当作笑话讲给他人听。第二天果真下了雨,人们才对他对气象方面的知识如此赞叹不已。有人却不以为然,说他知道天上的事却不知道脚下的东西。两千年后,黑格尔听到这个故事说,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井坑里。 请自选角度,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对于这一则材料的立意,可以是多角度的。比如有的同学写的是《痴迷方能成大器》. 有的同学写的是《选择仰望》,而2010北京高考语文试题的是《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选择仰望”也好,“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也好,都涉及到第二次定义的问题。

仰望是什么意思,本意显然是不行的,这就要我们对“仰望”这个词语重新定义。仰望是什么?是对未来的关注,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是对理想的追求等等。没有第二次定义,我们的作文就很难展开下去。

所谓的第二次定义,就是找到词语的引申义,然后寻找同质事件。寻找同质事件的过程,就是一个相似联想的过程。

我们可以找到哪些同质事件呢?比如墨子一直有一种理想,那就是建设一个他理想中的大同社会,这是墨子对星空的仰望;对理想社会的追求构成了他人生奋斗的动力;孔子对星空的仰望则是建立一个礼乐仁的理想社会;著名作家路遥对星空的仰望则表现为走出那荒芜黄土地,走出大山,过一种理想中的生活。

附:举例用到的例文,都是非常优秀的文章。请在阅读的过程中用笔划出有关“仰望”内容的部分,感受作者在构思中的“第二次定义”。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是谁说,要有最遥远的梦想和最朴实的生活。这话讲得太好。因为梦想应该高飞,星辰般璀璨,才能使生命不枯涩;而生活应该踏地,勤勤恳恳,方能向梦想靠近。

黄土高原上,那一群陕北人便是挟着最远的梦想,脚踏实地地生活。

翻过这一座山,前方便是黄色的高原。这一方土地处在雄鸡的脊梁,却时时承受着来自风雨的最残忍的侵蚀。再也找不到一片土地,能让人如此心疼。那开裂的地面犹如终日操劳的农夫的手掌,干燥,粗糙。可是闭上眼睛,听啊,远处的山间传来那一阵响亮而尖锐的乐声,时而幽幽如诉,时而滚涌若潮,急促时是千军万马,缓和时是夕阳落日。那不正是从这黄土地上生根发芽进而开放的一朵奇葩么?那唢呐声,淌过干涸开裂的土地,淌过沟沟壑壑、崖崖洼洼,直飞向山外的世界。那是黄土地人的梦想啊!多少个夜晚,当路遥拿起手中那支伴随自己多年的笔并放眼窗外时,他从那星空里看到了黄土地的希望。他把对那土地全部的爱倾注在笔尖。孙少平的梦不也正是路遥的梦么?走出这荒芜的土地,走出这大山!

5

黄土地也要挣脱苦难的束缚,向星空放歌!在那些响着唢呐的夜晚,多少黄土地人就那样默默地躺在土地母亲的怀抱里,仰望星空。

生命的养料不多,又有何妨?陕北的汉子可不只有梦想!没有林木,剖崖凿坡,同黄土一色的窑洞就是陕北人的温房;没有鱼米,红高粱、黄谷子、紫荞麦就是陕北人的食粮。这土地给予她儿女的太过有限,但黄土地人选择的是“不放弃”。在麦地、牧场,你会看见陕北汉子挥汗如雨;在窑洞、脚地,你会发现陕北婆姨勤快持家。而从那高原里走出来的后生,也个个勤劳朴实,在自己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地生活。路遥是在那星空下获了启发、受了鼓舞吧?路遥也是在那土地上在那白纸间不辍耕耘,才一步一步实现了自己和全体黄土地人的梦想吧?“滴血的手指才能弹出绝唱……”十几个春秋,他坐在窑洞里,就那样写着,写着,从未想过要停下,从不允许自己放弃。也是在那些响着唢呐的夜晚,多少黄土地人在星空照映下,沉默着走向温房,准备着,在第二天的破晓,继续耕耘;努力着,让梦想照进现实,让孩子走出大山,让黄土地变得富饶!

仰望星空,使陕北人生命润泽;而脚踏实地,使陕北这块土地愈加火热,愈加醉人!

评析]

读此文,令人不住地想探究作者的内心:这是一个有着怎样的世界和情怀的人呢…… 首先,他(她)聚焦于一群特殊的人,通过演绎一方风情来诠释“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这个题目。取材聪明的背后,依然是阅读、感悟构成的底蕴的丰厚。尤其是文中的“特笔”,对陕北人群像中的“那一个”——路遥的叙写,当真令人感动、感慨。是由陕北人的黄土地想到了路遥,还是由路遥的那支笔想到了陕北人的黄土地呢?尽管我们对此无从分辨,但却能分明地感受到作者笔下“点”与“面”的互衬互动:“点”是“面”的代表,“面”是“点”的支柱。在此,我们收获的,是对写作艺术与乡土情怀的双重感动。——小文章,大手笔! 除却取材,更令人动容的,是作者对黄土地人的理解。摆脱苦难的梦想,不辍耕耘的实干,这种种况味不但切合“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题旨,更具有一种启人心智的力量——一面是勤劳、乐观、坚守,一面是自力、追求、思变,这种种品格不应仅仅属于陕北人,作者甚至要将其送给现实生活中的所有追梦者。尽管文中所叙略带伤感,但给人的最终感受却是暖的。所以说,作者所秉持的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本文中最为亮丽的笔墨——小文章,大哲理!

与内容同样精彩的,还有文章的表达。从宏观上看,唢呐寄情,窑洞筑梦,作者追求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叙写。从具体遣词造句上看,引用、比喻、排比、设问等修辞的熟练驾驭,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的灵活处理,作者对语言的拿捏老到、自如,颇见功力——小文章,大才华!

总之,读此文,我们分明被告知:考场作文,不仅可以是个性的,更可以是文学的、人性的。

• 感谢作者,让我们有幸目睹考场作文可以有的风度以及尊严……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致墨子的一封信》

这是两千年后的一个学生写给你的信。我不知缘何想要写信给你,只知道我因你而懂得了一个简单却又深邃的道理: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记得小时候,我无意间从书架的最底层摸到一本古朴的线装书,这便是我与你的第一次“邂逅”。但这第一次似乎并不大美妙,因为从你那黝黑的脸上我看不到一点情感,只有“守不竟,即赴死”的严苛与冷酷。

那时我觉得,你一定不是个有远大理想的人,一定不是个会仰望星空的人。

6

但终究,我没有放下这本书,而是日益被它吸引。“天下之人皆相爱,则强不执弱,众不劫寡”——书中的每一个字都散发着一股奇特的稻香。于是每每书页翻动,我便仿佛回到那个人人“交相亏贼”的纷繁乱世。

苍茫中,我看到了那塞外骑着青牛缓缓西去的老者,望天吟咏“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望见那杏坛上侃侃而谈的翩翩君子,仰天大呼“天何言哉?天何言哉”;我看到了临淄稷下学宫中百家争鸣的一派繁荣,也见到了楚河上鼓盆而歌的隐士,正陶醉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终于,我一眼望到了你。你并未选择归隐,也不愿去与诸子整日无谓地论战。你只是奔波在华夏大地上,以行者的姿态现于人间,奔走疾呼,救百姓于水火,解万民之忧苦。“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你是如此脚踏实地,你的脚步是如此坚实、不屈。

我终于明白,你并非不会仰望星空,你的繁星是“天下大同”。只是比起那些只知仰望星空,只能制造苍白无力的口号的其余诸子,你宁愿脚踏实地地践行自己的理想,让“兼爱”——你的这片星空划出更绚烂的光芒。所以,你总在不停地奔忙。你曾不远千里游说楚王,并“九拒鲁班攻城之机变”,拯救宋国一方百姓;你又四处奔波,“非攻”“非乐”“非命”“非儒”,为的就是切实地为这乱世提出真正的“济世良方”。你仰望星空,又总是不忘脚踏实地。因而你的脚步从不停息,你的足迹遍布神州大地。而在这浮夸虚假仍存于世的两千年后,你的脚步也越发显得坚实、有力。

原来,你的双眼永远仰望着星空;原来,你的双脚从未离开过大地!

黑衣黑发、黑眼黑面,眼望星空,脚踏大地,奔走于大地上的你,就像一道黑色的闪电,划破天际,穿透重霄,为这九州五岳点燃永不熄灭的火焰!

人类需要仰望星空,因为没有星空的照耀,我们的路不会有前方。但是,在仰望星空的时候,也不能忘了脚踏实地,为他人为社会切实地做点什么。毕竟,星空的美丽永远不属于大地,只有我们脚踏实地,才可以用自己的每一个脚印折射出星空的绚丽。

墨子,感谢你,让我明白了这简单却又深邃的道理,也感谢你让我的生命拥有了最恒久的动力。

1

作文指导

第一讲:思维方法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所以我们一定要花时间和精力把作文练好。今天,我们谈的不是某一篇作文的具体做法,而是说说平常我们写作文要朝哪些方面努力。我们今天的作文指导从三个维度来说:

一是要学习正确的思想方法,挖掘材料的思想深度。从而让你的观点和论证有深度 二是要有足够恰当的材料,充分论证你提出的观点。这需要你的阅读、思考和积累。 三是追求完美的表达,让你的观点容易被人接受。

我们重大讲说思想方法的问题。

读书是为了明理,明白的道理的多少往往决定了我们见识的高低。记得《雍正王朝》有一个场景,就是家塾先生在教弘历的时候,弘历就对狩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不能光看一个打了多少猎物,而是在打猎的过程中是否体现出仁爱之心,能打猎,能射杀一只猎物当然是本事,但是,遇到了能射杀的动物,却保持一颗怜悯之心,想到她是怀孕,或者正在哺乳的,而能够做到不射杀,具有这样的情怀是更好的境界。弘历在平常的读书过程中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在具体的狩猎过程中,诸位王子都是在康熙的面前表现自己的勇猛,但是,弘历却向他的皇爷爷表达了这个观点,此举赢得了康熙的赞赏,赏给了玉如意,这是皇权的象征。当弘历表达他的那一番见解的时候,康熙在心理就已经认定他是皇位继承者了。

弘历之所以赢得康熙的器重,除了了他深厚的知识积累外,悲天悯人的情怀,还有一个思想方法的问题,比如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或者说另辟蹊径。

打猎所获猎物之多固然是勇猛的表现,但是单纯的追求猎物之多缺少残忍的表现;打猎物少,有时候并不是无能的表现,而是背后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小小的弘历也引领人们在关注现象的背后,要去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这种思想方法,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2013年江西高考作文

一段时间以来,“中 学生有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成了校园流行语。实际情况是,有些同学有这“三怕”(或其中“一怕”“二怕”),有些同学不但不怕反倒喜欢。

你对上述“怕”或“不怕”(含喜欢)有何体验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 (4)不少于700字。

这道题审题有一个难点,周树人其实就是指代语文。语文为什么有人怕呢?周树人为什么有人怕呢?当然也有人不但不怕,反而喜欢,但从社会实践来看,喜欢奥数和英语的人较多,或者社会上有很多人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学习来学习奥数和英语,却鲜有人花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和学习语文。这是为什么了,观察到社会现象后,如果你想你的文章有深度,就得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这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

能探究到多少原因,还要看你的知识积累。中华民族是一个尚用的民族,有尚用的传统,说到底,中国人关注什么东西对自己有用,孔子的整个学问,都是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语文的实用功能不那么明显,人们重视数学的学习,因为数学可以帮助国家建高楼大厦,可以研究转基因,而文学做不到。我们的文章写得有深度,一定要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这就是一个思想方法的问题。 自己阅读例文的时候,要记得老师教的话。

附2013年江西高考满分作文,阅读作文思考小作者是否做到了这点。

在怕的背后

2

“奥数、英文、周树人”,大多数中学生谈之色变,我们因奥数难寻的解题方法而退缩,因英文脱离母语原则而不敢迈进,最后面对周树人艰深难懂的文字,我们彻底恐惧。这一系列的胆怯,有我们自己的原因,也有学校、国家的责任。

“怕”的背后,有你我的“惰性思维”。

我们所惧怕的“奥数、英文、周树人”恰恰是需要我们进行长时间、深度思考的。但如今的中学生早已被家庭、社会圈养成一个个只知享乐、不会思考的“沙发人”。现盛行的娱乐节目一步步地蚕食着青少年走向勇于探索的好奇心,一步步地引导者青少年走向仅仅满足于大脑皮层微量兴奋的深渊。想想古时“闻鸡起舞”的志士,“头悬梁,锥刺股”的学子,还有“凿壁偷光”的读书人,他们抛却惰性思维,勇于向课本中艰深难懂的知识发起挑战,终将难以降服的知识收入囊中。“奥数、英文、周树人”,确有难以接受之处,但如果我们能破除惰性思维,征服这一切自然不在话下。

“怕”的背后,有老师的引导不当。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一语点破老师的作用。著名英语专家俞敏洪在创立“新东方”初期,便坚持“新东方式教授方式”,并规定所有新进老师,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这是因为俞敏洪知道,只有正确的教学之道,才能让学生真正爱上英语,只知道照着教辅念,不注重教学方法,无法让学生打开知识这扇大门,最终让学生对知识感到恐惧。 “怕”的背后,有国家教育体制的不健全。

在德国,青少年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需要将文化知识不断运用到生产实际中,也正因为这样,德国的青少年乐于接受知识,也乐于应用知识。相反,在我们国家,不健全的教育体制制造出一堆眼睛仅停留在书本上的扫描仪,而非真正四肢健全、头脑发达的知识分子。学习方式的单一化以及应试教育制度下学习目标的绝对化,让我们对一切与学习有关的东西产生不满、厌倦甚至恐惧的情绪。

在“怕”的背后,我们逐渐慵懒的思维宣告着对“难点”的让步;老师的不当引导尘封了我们探索新知识的热情;另外,教育体制存在的漏洞抹杀了我们探索的兴趣。“奥数、英文、周树人”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我们惰性的思维、学校和国家不完善的引导方式以及由此导致的整个社会的畸形的价值取向。

对于有些社会潮流问题,我们的思维要具有批判性。

【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中国自古有“学而知之”的说法,这里的“学”,通常被理解为从师学习。韩愈就说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径日趋多元。请结合你的心得和体验,在“____而知之”中的横线处填入一字,构成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能以“学而知之”为题;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研究我们的生活现象,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有多种,如从思维过程切入,可以谈“思而知之”“疑而知之”;从生活体验出发,可以谈“乐而知之”“挫而知之”;从求知方式入手,可以谈“读而知之”“网而知之”;从知行关系着眼,可以谈“行而知之”“用而知之”,等等。 但是,我们用批判的眼光审视我们的周围就会发现,由于科技的发展,我们认知的方式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或者科技的发展,有时候反而成为我们前进路上的的障碍。

这涉及到一个问题,科技的发展我们怎样的看待的问题,在今天,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元的,我们有一个习惯,就是我们不知道什么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喜欢百度。但一个东西你必须反向思考,百度可以告诉你知识,可以告诉你世界有5亿本书,但百度不会告诉你,这5亿本书中,真正值得你看的是哪5本,谁可以告诉你,你的老师, 因为我亲自读过, 研究过其中的千来本; 你自己也可以告诉你自己,如果你亲自阅读和研究的话;信息本身不

3

包含一个人的思想方法,信息不包含一个人的价值判断,如果你心中没有一个小太阳,可以理解为基本的价值判断,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只能成为淹没在信息系统中一个非常可怜的,没有独立思考的人,所以我们要有一种批判的眼光,要学会反思,这篇文章最好的角度就是反思。

当别人都在追赶潮流的时候,你能冷静思考潮流背后的种种弊端,你就是一个智者,时代需要智者引领我们前进。 再举一个例子:

2013年【北京卷】根据对话,按要求作文。

科学家:假如请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呢? 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动不可思议呢。

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

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科学家与文学家各自对手机的看法,引发了你哪些思考、想象?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此题围绕对手机的讨论展开,这是北京卷一直以来的特点,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话说,但能够写好绝对需要你有相当的功力。这种功力不仅体现在文学的积累上,更体现在思考力、分析力和对现实的关注。“手机”和2009年“隐形的翅膀”,2010年“星空与实地”一样,都是有象征内涵的词汇,考生可首先解析“手机”在信息时代代表的是新媒体、新科技,或者代表着新时代、新的沟通方式、思考方式。

但请各位注意,材料中是两个极有身份特点的人物在发表议论,一个是文学家、一个是科学家。科技与文学的关系是一个巧妙的切入点,可以让学生从文学的角度举例分析。结合社会现实部分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1)利用好手中的科技,把它和求学结合起来;

(2)手机作为一种自媒体,要勇于承担责任,再现时代的精神;(3)手机所带来的科技革新是时代的进步、创新的精神,创造力是国家发展的动力;(4)手机所带来交往方式的革新加强/淡化了人与人的交流和感情;(5)手机所带来观念意识的革新让我们开眼看世界,从感受新奇到自我成长。

很多同学可能谈的或者想到的是手机给我们带来的种种好处,这样写往往很难出新意,从批判的角度可能好一些,他能引起我们警醒,起到匡正时弊的作用,那你的观点就具有启发性。来看一段文字就写得很好:

手机作为今天最为先进的科技从来不是历史上的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时间倒转,在现代工业刚刚诞生的那个时代,蒸汽机也曾是时代的弄潮儿。还记得卓别林的那部《摩登时代》吗?当一个产业工人在大机器中最终因为专业分工和过强的劳动无法停止自己转动螺丝的手,他已经不再是一个人,而异化为一台机器。卡夫卡《变形计》的开头是令人深思的,那个叫做格里高利的工人一早醒来变成了一只甲虫,我知道,卡夫卡是在讲述一个现代寓言,他告诉我们,人在现代科技进步的同时可能异化自我,被科技绑架。

手机的确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但当时时听到新闻中那些因为看手机、刷微博而开车走神酿成大祸的新闻;当时时听到一些年少无知的孩子因为一款

4

苹果手机不惜卖肾也要拥有,我的心是沉痛的,不禁要问:究竟是人在使用手机,还是手机在绑架人们?

看了这样的文字,我们就想到,无论科技怎样发展,人永远都是第一重要的因素,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颠覆这个理论。

第三,在构思论证的过程中,要学会第二次定义。

在具体的论证过程中,我们要举例子。举例子的过程,其实就是寻找同质事件的过程. 那么,这就涉及到一个思维方法,就是二次定义。定义是什么? 就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二次定义就是根据词语的引申义,概括出相关事物的本质属性。

我们来看例子。

秋日的夜晚,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在草地上观察星星。他仰望天空,不料前面有一个深坑,一脚踏空,掉了下去。虽然水没及胸部,离地面却有二三米,上不去只好高呼救命。一个路人将他救出。他对那人说,明天会下雨,那人摇头走了,并将他的与预言当作笑话讲给他人听。第二天果真下了雨,人们才对他对气象方面的知识如此赞叹不已。有人却不以为然,说他知道天上的事却不知道脚下的东西。两千年后,黑格尔听到这个故事说,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井坑里。 请自选角度,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对于这一则材料的立意,可以是多角度的。比如有的同学写的是《痴迷方能成大器》. 有的同学写的是《选择仰望》,而2010北京高考语文试题的是《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选择仰望”也好,“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也好,都涉及到第二次定义的问题。

仰望是什么意思,本意显然是不行的,这就要我们对“仰望”这个词语重新定义。仰望是什么?是对未来的关注,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是对理想的追求等等。没有第二次定义,我们的作文就很难展开下去。

所谓的第二次定义,就是找到词语的引申义,然后寻找同质事件。寻找同质事件的过程,就是一个相似联想的过程。

我们可以找到哪些同质事件呢?比如墨子一直有一种理想,那就是建设一个他理想中的大同社会,这是墨子对星空的仰望;对理想社会的追求构成了他人生奋斗的动力;孔子对星空的仰望则是建立一个礼乐仁的理想社会;著名作家路遥对星空的仰望则表现为走出那荒芜黄土地,走出大山,过一种理想中的生活。

附:举例用到的例文,都是非常优秀的文章。请在阅读的过程中用笔划出有关“仰望”内容的部分,感受作者在构思中的“第二次定义”。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是谁说,要有最遥远的梦想和最朴实的生活。这话讲得太好。因为梦想应该高飞,星辰般璀璨,才能使生命不枯涩;而生活应该踏地,勤勤恳恳,方能向梦想靠近。

黄土高原上,那一群陕北人便是挟着最远的梦想,脚踏实地地生活。

翻过这一座山,前方便是黄色的高原。这一方土地处在雄鸡的脊梁,却时时承受着来自风雨的最残忍的侵蚀。再也找不到一片土地,能让人如此心疼。那开裂的地面犹如终日操劳的农夫的手掌,干燥,粗糙。可是闭上眼睛,听啊,远处的山间传来那一阵响亮而尖锐的乐声,时而幽幽如诉,时而滚涌若潮,急促时是千军万马,缓和时是夕阳落日。那不正是从这黄土地上生根发芽进而开放的一朵奇葩么?那唢呐声,淌过干涸开裂的土地,淌过沟沟壑壑、崖崖洼洼,直飞向山外的世界。那是黄土地人的梦想啊!多少个夜晚,当路遥拿起手中那支伴随自己多年的笔并放眼窗外时,他从那星空里看到了黄土地的希望。他把对那土地全部的爱倾注在笔尖。孙少平的梦不也正是路遥的梦么?走出这荒芜的土地,走出这大山!

5

黄土地也要挣脱苦难的束缚,向星空放歌!在那些响着唢呐的夜晚,多少黄土地人就那样默默地躺在土地母亲的怀抱里,仰望星空。

生命的养料不多,又有何妨?陕北的汉子可不只有梦想!没有林木,剖崖凿坡,同黄土一色的窑洞就是陕北人的温房;没有鱼米,红高粱、黄谷子、紫荞麦就是陕北人的食粮。这土地给予她儿女的太过有限,但黄土地人选择的是“不放弃”。在麦地、牧场,你会看见陕北汉子挥汗如雨;在窑洞、脚地,你会发现陕北婆姨勤快持家。而从那高原里走出来的后生,也个个勤劳朴实,在自己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地生活。路遥是在那星空下获了启发、受了鼓舞吧?路遥也是在那土地上在那白纸间不辍耕耘,才一步一步实现了自己和全体黄土地人的梦想吧?“滴血的手指才能弹出绝唱……”十几个春秋,他坐在窑洞里,就那样写着,写着,从未想过要停下,从不允许自己放弃。也是在那些响着唢呐的夜晚,多少黄土地人在星空照映下,沉默着走向温房,准备着,在第二天的破晓,继续耕耘;努力着,让梦想照进现实,让孩子走出大山,让黄土地变得富饶!

仰望星空,使陕北人生命润泽;而脚踏实地,使陕北这块土地愈加火热,愈加醉人!

评析]

读此文,令人不住地想探究作者的内心:这是一个有着怎样的世界和情怀的人呢…… 首先,他(她)聚焦于一群特殊的人,通过演绎一方风情来诠释“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这个题目。取材聪明的背后,依然是阅读、感悟构成的底蕴的丰厚。尤其是文中的“特笔”,对陕北人群像中的“那一个”——路遥的叙写,当真令人感动、感慨。是由陕北人的黄土地想到了路遥,还是由路遥的那支笔想到了陕北人的黄土地呢?尽管我们对此无从分辨,但却能分明地感受到作者笔下“点”与“面”的互衬互动:“点”是“面”的代表,“面”是“点”的支柱。在此,我们收获的,是对写作艺术与乡土情怀的双重感动。——小文章,大手笔! 除却取材,更令人动容的,是作者对黄土地人的理解。摆脱苦难的梦想,不辍耕耘的实干,这种种况味不但切合“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题旨,更具有一种启人心智的力量——一面是勤劳、乐观、坚守,一面是自力、追求、思变,这种种品格不应仅仅属于陕北人,作者甚至要将其送给现实生活中的所有追梦者。尽管文中所叙略带伤感,但给人的最终感受却是暖的。所以说,作者所秉持的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本文中最为亮丽的笔墨——小文章,大哲理!

与内容同样精彩的,还有文章的表达。从宏观上看,唢呐寄情,窑洞筑梦,作者追求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叙写。从具体遣词造句上看,引用、比喻、排比、设问等修辞的熟练驾驭,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的灵活处理,作者对语言的拿捏老到、自如,颇见功力——小文章,大才华!

总之,读此文,我们分明被告知:考场作文,不仅可以是个性的,更可以是文学的、人性的。

• 感谢作者,让我们有幸目睹考场作文可以有的风度以及尊严……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致墨子的一封信》

这是两千年后的一个学生写给你的信。我不知缘何想要写信给你,只知道我因你而懂得了一个简单却又深邃的道理: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记得小时候,我无意间从书架的最底层摸到一本古朴的线装书,这便是我与你的第一次“邂逅”。但这第一次似乎并不大美妙,因为从你那黝黑的脸上我看不到一点情感,只有“守不竟,即赴死”的严苛与冷酷。

那时我觉得,你一定不是个有远大理想的人,一定不是个会仰望星空的人。

6

但终究,我没有放下这本书,而是日益被它吸引。“天下之人皆相爱,则强不执弱,众不劫寡”——书中的每一个字都散发着一股奇特的稻香。于是每每书页翻动,我便仿佛回到那个人人“交相亏贼”的纷繁乱世。

苍茫中,我看到了那塞外骑着青牛缓缓西去的老者,望天吟咏“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望见那杏坛上侃侃而谈的翩翩君子,仰天大呼“天何言哉?天何言哉”;我看到了临淄稷下学宫中百家争鸣的一派繁荣,也见到了楚河上鼓盆而歌的隐士,正陶醉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终于,我一眼望到了你。你并未选择归隐,也不愿去与诸子整日无谓地论战。你只是奔波在华夏大地上,以行者的姿态现于人间,奔走疾呼,救百姓于水火,解万民之忧苦。“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你是如此脚踏实地,你的脚步是如此坚实、不屈。

我终于明白,你并非不会仰望星空,你的繁星是“天下大同”。只是比起那些只知仰望星空,只能制造苍白无力的口号的其余诸子,你宁愿脚踏实地地践行自己的理想,让“兼爱”——你的这片星空划出更绚烂的光芒。所以,你总在不停地奔忙。你曾不远千里游说楚王,并“九拒鲁班攻城之机变”,拯救宋国一方百姓;你又四处奔波,“非攻”“非乐”“非命”“非儒”,为的就是切实地为这乱世提出真正的“济世良方”。你仰望星空,又总是不忘脚踏实地。因而你的脚步从不停息,你的足迹遍布神州大地。而在这浮夸虚假仍存于世的两千年后,你的脚步也越发显得坚实、有力。

原来,你的双眼永远仰望着星空;原来,你的双脚从未离开过大地!

黑衣黑发、黑眼黑面,眼望星空,脚踏大地,奔走于大地上的你,就像一道黑色的闪电,划破天际,穿透重霄,为这九州五岳点燃永不熄灭的火焰!

人类需要仰望星空,因为没有星空的照耀,我们的路不会有前方。但是,在仰望星空的时候,也不能忘了脚踏实地,为他人为社会切实地做点什么。毕竟,星空的美丽永远不属于大地,只有我们脚踏实地,才可以用自己的每一个脚印折射出星空的绚丽。

墨子,感谢你,让我明白了这简单却又深邃的道理,也感谢你让我的生命拥有了最恒久的动力。


相关作文

  • 写人作文作业作文1500字
  • 龙祥教育作文作业:选一篇写人作文,背诵开头结尾.中间内容要会复述. 2013年7月18日 . 家长签名_________________ 龙祥教育作文作业:选一篇写人作文,背诵开头结尾.中间内容要会复述. 2013年7月18日 . 家长签名_________________ 龙祥教育作文作业:选一篇 ...

  • 2013中考作文题目全集作文4300字
  • 2013年各地中考作文题目 江苏宿迁:还有一种办法 安徽合肥 :那些难忘的日子 江苏盐城:放慢脚步 湖南娄底:那一刻我很幸福 甘肃平凉:只要有梦想 青海省:感恩常在 江苏镇江:那句令我心动的潜台词 湖北孝感:最美的______ 山东枣庄:我眼中的四季 山东省莱芜:爱让我更加美丽 福建莆田:冬日的阳光 ...

  • 作文作文11200字
  • 2011宁夏中考作文题目(自拟命题) 大熊有一个小麻烦,他去找了发明家,发明家没等他说完话就说要给他装一对翅膀,裁缝没等他说完就要给他一条围巾,帽子店.蜂蜜店.装饰店,所有的地方听说他有一个小麻烦都给了他一点东西,可是大熊要的不是这些.直到大熊遇到一只小苍蝇,小苍蝇倾听了大熊的话,大熊说他需要一个朋 ...

  • 中考作文题目大全作文1800字
  • ∙ 2016年中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汇总2016-03-08 ∙ 2015年温州中考作文题目:月亮离我有多远2016-05-06 ∙ 2016中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昨天, 今天和明天2016-05-04 ∙ 2016中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关于成长2016-05-04 ∙ 2016年中考作文题目预 ...

  • 高中作文作文300字
  • 附件三: 1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教师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工作记录 指导教师: 朱宏捷 杨晓 系 别: 经 管 系 专 业: 物 流 管 理 时 间:2011–2012学年第2学期 附件三: 2 附件三: 3 附件三: 4 附件三: 5 附件三: 6 附件三: 7 附件三: 8 附件三: 9 附件三: 1 ...

  • 2005年福建高考语文试卷的思考作文6400字
  • 2005年福建高考语文试卷的思考 2005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试卷一亮相,就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关注与议论,关注和议论的程度与2004年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纵观这两年的试卷,我认为2005年福建高考语文试卷对全国高考改革和语文教学改革意义深远,目前来说至少有两大贡献. 一.打破固化结构模式 2005年福建高 ...

  • 二年级暑假作文1作文6000字
  • -------┃--------1/18--------┏-------整理:汲老师 二年级暑假作文第1期 阅读:板栗 标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的句子 圈出文中的数量词 找出文中表示色彩的词语 找出文中的比喻句 写作顺序:时间顺序(阳春三月.春末夏初.秋天到了) 思想感情:通过对栗子细致生动的描写,表达 ...

  • 有关18岁,分析厌学现象的作文作文800字
  • 鉴于大家对高中作文十分关注,我们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有关18岁,分析厌学现象的作文一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18岁,分析厌学现象的作文 厌学为何成为了青春期问题之一? 这和孩子厌学原因有很大的关系.厌学原因,一部分是学习本来就不好,而老师家长有没有很好的引导沟通而导致他们自甘堕落.另一部分就是 ...

  • 作文指导百法(续18)作文1400字
  • 作文指导百法(续18) 18.学会把景物写具体 描写景物,用来展现独特的地域风貌和自然景观,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和大自然的奇妙,是记叙文的又一重要类型.除此之外,在写人记事的文章里,为烘托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等,也常常要进行景物描写.因此,学会把景物写具体,对提高作文的质量及水平, ...

  • 话题作文作文100字
  • 江苏省2005年的高考自主命题作文:话题作文 江苏省2005年的高考自主命题作文为:话题作文,古人常用凤头猪肚豹尾来形容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小到学习生活, 大到事业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以此为话题,写一篇八百字以内的文章,题目自拟. 不要写成诗歌或剧本,文体不限.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