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谒山]作文1200字

初二作文

谒 山

李商隐

从来系日乏长绳, 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买沧海, 一杯春露冷如冰。

时间的流逝,使古往今来多少志士才人慷慨悲歌。李商隐这首诗,所吟咏慨叹的尽管还是这样一个带有永恒性的宇宙现象,却极富浪漫主义的奇思异想,令人耳目一新。

一开头就把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到人们面前。傅玄《九曲歌》说:“岁暮景迈群光绝,安得长绳系白日?”长绳系日,是古代人们企图留驻时光的一种天真幻想。但这样的“长绳”又到哪里去找呢?傅诗说“安得”,已经透露出这种企望之难以实现;李诗更进一步,说“从来系日乏长绳”,干脆将长绳系日的设想彻底否定了。

正因为时间的流逝无法阻止,望见逝川东去、白云归山的景象,不免令人感慨,中心怅恨,无时或已。由系日无绳之慨,到水去云回之恨,感情沉降到最低点,似乎已经山穷水尽,诗人却由“恨”忽生奇想,转出一片柳暗花明的新镜。

“欲就麻姑买沧海。”麻姑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仙,她自称曾在短时间内三见沧海变为桑田。这里即因此而认定沧海归属于麻姑,并想到要向麻姑买下整个沧海。乍读似觉这奇想有些突如其来,实则它即缘“系日乏长绳”和“水去云回”而生。在诗人想象中,“逝者如斯”的时间之流,最后都流注汇集于大海,因而这横无际涯的沧海便是时间的总汇;买下了沧海,也就控制占有了全部时间,不致再有水去云回之恨了。这想象,天真到接近童话的程度,却又大胆得令人惊奇;曲折到埋没意绪的程度,却自有其幻想的逻辑。

末句更是奇中出奇,曲之又曲。沧海究竟能不能“买”?诗人不作正面回答,而是幻觉似地在读者面前推出一个意味深长的形象── 一杯春露冷如冰。刚刚还展现在面前的浩渺无际的沧海仿佛突然消失了,只剩下了一杯冰冷的春露。神话中的麻姑曾经发现,蓬莱仙山一带的海水比不久前又浅了一半,大概沧海又一次要变成陆地了。诗人抓住这一点加以发挥,将沧海变桑田的过程缩短为一瞬间,让人意识到这眼前的一杯春露,不过是浩渺的沧海倏忽变化的遗迹,顷刻之间,连这一杯春露也将消失不存了。这是对宇宙事物变化迅疾的极度夸张,也是对时间流逝之快的极度夸张。一个“冷”字,揭示出时间的无情、自然规律的冰冷无情和诗人无可奈何的失望情绪。诗中那种“欲就麻姑买沧海”的奇异而大胆的幻想,“一杯春露冷如冰”的奇幻而瑰丽的想象,却充分体现出诗人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奇幻的想象和构思,颇似李贺,可以看出李贺对李商隐的影响。有人曾指出诗中买沧海的设想和李贺《苦昼短》中“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的意思差不多,而“一杯春露冷如冰”的诗句则是点化李驾《梦天》“一泓海水杯中泻”的句子,这是非常精辟的比较分析。

题称“谒山”,即拜谒名山之意。从诗中所抒写的内容看,当是登高山望见水去云回日落的景象有感而作。将一个古老的题材写得这样新奇浪漫,富于诗情,也许正可以借用和诗人同时的李德裕说的一句话来评价:“譬诸日月,虽终古常见,而光景常新,此所以为灵物也。”

(刘学锴)

谒 山

李商隐

从来系日乏长绳, 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买沧海, 一杯春露冷如冰。

时间的流逝,使古往今来多少志士才人慷慨悲歌。李商隐这首诗,所吟咏慨叹的尽管还是这样一个带有永恒性的宇宙现象,却极富浪漫主义的奇思异想,令人耳目一新。

一开头就把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到人们面前。傅玄《九曲歌》说:“岁暮景迈群光绝,安得长绳系白日?”长绳系日,是古代人们企图留驻时光的一种天真幻想。但这样的“长绳”又到哪里去找呢?傅诗说“安得”,已经透露出这种企望之难以实现;李诗更进一步,说“从来系日乏长绳”,干脆将长绳系日的设想彻底否定了。

正因为时间的流逝无法阻止,望见逝川东去、白云归山的景象,不免令人感慨,中心怅恨,无时或已。由系日无绳之慨,到水去云回之恨,感情沉降到最低点,似乎已经山穷水尽,诗人却由“恨”忽生奇想,转出一片柳暗花明的新镜。

“欲就麻姑买沧海。”麻姑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仙,她自称曾在短时间内三见沧海变为桑田。这里即因此而认定沧海归属于麻姑,并想到要向麻姑买下整个沧海。乍读似觉这奇想有些突如其来,实则它即缘“系日乏长绳”和“水去云回”而生。在诗人想象中,“逝者如斯”的时间之流,最后都流注汇集于大海,因而这横无际涯的沧海便是时间的总汇;买下了沧海,也就控制占有了全部时间,不致再有水去云回之恨了。这想象,天真到接近童话的程度,却又大胆得令人惊奇;曲折到埋没意绪的程度,却自有其幻想的逻辑。

末句更是奇中出奇,曲之又曲。沧海究竟能不能“买”?诗人不作正面回答,而是幻觉似地在读者面前推出一个意味深长的形象── 一杯春露冷如冰。刚刚还展现在面前的浩渺无际的沧海仿佛突然消失了,只剩下了一杯冰冷的春露。神话中的麻姑曾经发现,蓬莱仙山一带的海水比不久前又浅了一半,大概沧海又一次要变成陆地了。诗人抓住这一点加以发挥,将沧海变桑田的过程缩短为一瞬间,让人意识到这眼前的一杯春露,不过是浩渺的沧海倏忽变化的遗迹,顷刻之间,连这一杯春露也将消失不存了。这是对宇宙事物变化迅疾的极度夸张,也是对时间流逝之快的极度夸张。一个“冷”字,揭示出时间的无情、自然规律的冰冷无情和诗人无可奈何的失望情绪。诗中那种“欲就麻姑买沧海”的奇异而大胆的幻想,“一杯春露冷如冰”的奇幻而瑰丽的想象,却充分体现出诗人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奇幻的想象和构思,颇似李贺,可以看出李贺对李商隐的影响。有人曾指出诗中买沧海的设想和李贺《苦昼短》中“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的意思差不多,而“一杯春露冷如冰”的诗句则是点化李驾《梦天》“一泓海水杯中泻”的句子,这是非常精辟的比较分析。

题称“谒山”,即拜谒名山之意。从诗中所抒写的内容看,当是登高山望见水去云回日落的景象有感而作。将一个古老的题材写得这样新奇浪漫,富于诗情,也许正可以借用和诗人同时的李德裕说的一句话来评价:“譬诸日月,虽终古常见,而光景常新,此所以为灵物也。”

(刘学锴)


相关作文

  • 高考作文素材:李商隐作文5900字
  • 第 1 页 共 4 页 高考作文素材:李商隐 "诗圣"叫杜甫,"情圣"多半就该叫李商隐了.李商隐是个大情人,起码是一情歌王子,就如同克莱德曼叫钢琴王子一样不含糊. 一提李商隐,第一联想就是他那些情意绵绵的爱情诗,在大伙的丰富想象力中,这家伙的拍拖波折不知有多惊 ...

  • 论李商隐的无题诗作文11100字
  • 论李商隐的无题诗 辽宁师范大学继续教育本科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论李商隐的无题诗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办学形式:年 级: 2012 级 (专升本 ) 姓 名: 李艳春 学 号: 2012 指导教师: 刘雅丽 教师单位: 锦州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教学单位: 锦州市高等专科学校 完成日期: 20 ...

  • 追随李商隐的脚步--作文500字
  • 在我们现在这个繁荣的中国之前的古代是否也像现在这样呢?若不是,那又是怎样?我们可以从李商隐这位诗人来看出古代的兴衰. 李商隐在晚唐与杜牧齐名.而晚唐又是动乱的时代,所以就算是进士的李商隐也遭遇坎坷,因此,他有感而发,作出了许多针对现实的诗. 李商隐的诗咏仪深隐,构境巧妙,也有过分消沉感伤之处.例如: ...

  • 遥望锦瑟作文700字
  • 锦瑟,绘纹如锦之瑟,你的名字是多么灵动悦耳啊!是谁赋予你如此美妙的名字呀?我只知道,是诗人李商隐为你的名字盖上一绸锦缎,令你得以跃动在诗词上,尽显你的花容月貌,被后世人所称赞. 在李商隐的笔墨之下,你那五十根弦令人无奈.你偏是五十根弦,且一弦一柱都令人回忆起已逝的美好年华.用手弹着你身上那脆弱的弦, ...

  • 我所知道的李商隐作文600字
  • <我所知道的李商隐>优秀作文: 我所知道的李商隐 高一(20)班 钟侠 西窗的灯火为你点燃着,夜里来的雨声从未停止,而止不住的也是你的思念,对自己爱人的无限思念. 有人说你的诗只会对自己的感情抒发无尽的情绪,而你却并不只是这样,你虽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 李商隐少年就很爱国作文200字
  • 李商隐年少有为,而且关心国家大事,目睹唐朝国运衰微,忧心如焚,在事业上更有远大抱负.13岁那年,他看到朝纲不振,君臣昏庸,就写了一首<富平少侯>诗. 诗中写一个富平少侯张放,13岁就承袭侯爵之位,身居尊位,骄奢豪侈,醉生梦死,不忧国事.实际上并无其人,只不过是李商隐杜撰假托的人物. 很明 ...

  • 李商隐[霜月]作文1200字
  • 霜 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 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里斗婵娟. 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它的特点在于即景寓情,因象寄兴.诗人不仅是写生的妙手,而应该是随物赋形的化工.最通常的题材,在杰出的诗人的笔底,往往能够创造出一种高超优美的意境.读了李商隐的这首<霜月>,就会有 ...

  • 赞美老师比喻作文1000字
  • 赞美老师比喻: 老师是园丁,用辛勤的汗水哺育春日刚破土的幼苗. 老师是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老师是大树,为世界带来一片绿荫. 赞美老师的诗句: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唐)杜甫<春夜喜雨>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 落红不是无情物 ...

  • 李商隐[曲江]作文1600字
  • 曲 江 李商隐 望断平时翠辇过, 空闻子夜鬼悲歌. 金舆不返倾城色, 玉殿犹分下苑波. 死忆华亭闻唳鹤, 老忧王室泣铜驼. 天荒地变心虽折, 若比伤春意未多. 曲江,是唐代长安最大的名胜风景区,"开元中疏凿为胜境--花卉环周,烟水明媚.都人游赏,盛于中和上已之节"(康骈<剧 ...

  • 我对李商隐说作文800字
  • 暮色苍然,残阳如血. 一位面目肃然.神情忧郁的晚唐文人,站在晚唐摇摇欲坠的城墙上奋笔疾书:"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我曾不止一次固执地想穿越时空隧道,逆光阴之流而上,以自己浅薄的见识和稚嫩的目光,去拜见25岁博取进士.而后在竞争中遭受排挤.刚逾"不惑&qu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