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一夜]读后感作文3200字

初三作文

《一千零一夜》读后感

看完了《一千零一夜》,纳训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7月第1

版,1997年5月第1次印刷。六大厚本儿,据纳训先生后记说他这辈子都和《一千零一夜》的全本翻译结了缘,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的时候,是翻译着玩儿,建国后是受到鼓舞激励,文革期间因此下放,1980年编校,准备出版,嗯,然后就像读者看到的,这个全译本在1982年就出版了,直到15年后才通过审批,得到印刷发行。纳训先生1989年逝世,到死也没看到自己的终身劳动果实。在他的后记里还有这么一段儿话,“在编译过程中,我有时也碰到过一些难以处理的问题。比如,第五卷中有七篇短小故事,约七千余字,描写粗鄙,不堪入目,我始终打算把它们删掉,但又举棋不定。每次校改时,我对这几篇小故事都有强烈的反感。直到最后一次修订时,我才决心把它们删去。”刚才我又查看此书中其他被删改的地方,总不能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还看不到全本吧?或者说,我总得知道我没看到什么吧?查寻所获不多。一个月前吧,我逛潘家园,看有卖李唯中的分页全译本,600块钱8册,书前立了一个大大的广告,“不是男人千万不要看!”,因为我当时正在看纳训版,就没买,现在正从网上下载。现在言论开放一些了,纳训一辈子想不明白做不出来的事儿,总还是有人做了,读者用600块钱就能买下来了。不过我比较理解纳训的想法,并不是网络上所传说的“被和谐”,那是21世纪的词儿,而是纳老的回族人身份使他不想接处或者散播不洁的东西,即便是自己宗教范围内的文学作品,也一样不能散播的。而且呢,论文学水平,纳老的翻译叙述平稳和顺,故事未“分夜”,连贯紧凑,人名地名译法考究,校订严谨,虽未信,但“达雅”二字已得,对伊斯兰教教理分析明白,以文说教,入木三分,而且通篇翻译笔法语言统一,文章语言特点一目了然,如此看,若不计较被删改的那些地方的话,这个“全译本”是值得细看的。徐梵澄先生翻译《五十奥义书》也一样删掉了他认为太过分又不影响大局的那几章,我觉得纳、徐两位倒不是把读者都看成了毫无免疫力的小孩子,而是他们的宗教信仰使然的。若尊重他们的译作,就得尊重他们的信仰,这也是看书的朋友们最起码的修养吧。倘以后有人说到我写的小说为啥不像以前的那么蛋疼那么刺激了,希望大

家能够回想起我现在说的这句话。

同理,我前一段时间听metallica 乐队在黑专辑之后出的几个“退步之作”,想到如何搞摇滚那是他们乐队的自由,我跟别人大骂几句,写两篇儿字儿奚落奚落,表达出来就成了,最好别因为谁买了谁听了之后的专辑我就跟他反目,就看不起他,干出一些影响兄弟间安定团结的事儿来,那就卑鄙了不厚道了,同时自己的思路也就狭隘了么。

欣赏伊斯兰教艺术,总是能感到其各个艺术形式思维方式的高度统一,都和《古兰经》中提倡的“不崇拜偶像”有关系,直接的或者间接的。伊斯兰教艺术中画像、对英雄夸张垄断性的歌颂、模仿性的乐音等等是不多见的,出现较多的是对财富、智慧、天文现象、苦难与拯救的证验、线条的编织等等。从《古兰经》直接引申出来的书法学、修辞学、文法学等,更多的偏向于抽象且繁复的表达,如伊斯兰书法,我前一段时间收集了一套伊斯兰音乐荟萃,还有一套新疆的《十二木卡

姆》,都是很善于整体的构图,细节上的盘绕穿梭点缀,眼花缭乱的复杂与整体的平稳简洁共存,这种纯粹性线条性直接性,在其它宗教艺术中是很少见的。《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构成方式也是如此,多线条的穿梭盘绕,从小说叙述的角度给出了例子,与此一样的我读过的还有豪夫童话,一条主线,挂着一个一个的小故事,故事中的人物性格简单,故事繁杂,细节琐碎,但所有的指向是很明确的。在《一千零一夜》里有一些论述文学的故事,比如说他们是怎么理解和定位诗歌的,故事在政治、经济、社会交往中的重要作用,故事中的情节布局方法等,虽说伊斯兰艺术思想跟我的欣赏和创作思想很不相同吧,了解了这些伊斯兰小说创作的基本思路之后,对于理解他们的文学作品,理解《一千零一夜》是有很大帮助的。《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和解读故事的钥匙都在同一本儿书里,不必多费力气去漫无边际的分析,很容易理解。嗯,纳训说《一千零一夜》里有一部分是史实,不过具体是哪些部分,他没说明白,这倒是很有意思的,需要考究的了。

《一千零一夜》里基本上有一半儿的故事吧,都出现了伊斯兰世界阿巴斯王朝

第五代哈里法,何鲁纳·拉施德,这是个爱听故事找乐儿解闷儿的君主,富有顽童气质,说好听些呢就是天真任性,同时他的宰相张尔蕃、刀手马师伦,左右手,也是一同出现的。查了百度百科,里面提到阿巴斯王朝顶峰时代的哈里法是哈伦·赖世德(在位时间786— 809年),想来纳训笔下的何鲁纳·拉施德应既是此人,音译不同。查维基百科,可知此书成书于1000年以前,也就是900多年的那个时候。百度百科说9 世纪中叶以后,阿巴斯王朝大权旁落,权力削弱,政治分裂。嗯,如此想,我感觉《一千零一夜》此书中多少也带有“怀念以前的好日子”的味道在里面的。就像中国的唐朝,提到较多的是太宗玄宗,不仅仅是中国如此提,查看日本的古代作品,《枕草子》《徒然草》也是如此提。原来在橄榄树里也讨论过网友们各自向往的时代,也有说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加利福尼亚的,盛世总是让人向往的,盛世之后人们总会惜别和追怀,盛世的故事总是很多,反过来说,没有故事的时代总难免让人感到悲哀。

嗯,把李唯中的版本下载完了,从故事量上看,纳训本估计得有50%没有译出,没译出的都是小故事,我摘着看了看,感觉也不是很过分的那种么,何必呢?顺便看了李唯中的资料,他用了四年翻译此书,相较纳训要少得多了,看文笔上有些偏重于中文的铺张,有卖弄之嫌了,如其第六册第2636页上的一句“但见那姑娘秀目含娇,樱桃小口,娇艳妩媚,风姿绰约,美丽动人,真可谓国色天香,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纳训翻译呢,就是一句“如初生的月儿般”或者“像晴天的太阳”。这里需知道《一千零一夜》成书期间,中国管伊拉克叫“黑衣大食”;公元900年到公元1000年,查《中国历代帝王年号手册》知,为唐朝倒数第二个皇帝唐昭宗李晔光化三年,经过五代十国,到宋朝第三个皇帝宋真宗赵恒咸平三年,其他几个词都是唐朝中期以前的,唯有“樱桃小口”的典故出自唐孟棨《本事诗》,成书年代为公元九世纪末十世纪初,看李先生的意思,或许这个词在十世纪已流传国外,到了比印度还远的“大食”地区,一百年里也会在伊拉克变得很时髦吧。从纳训的翻译里可以看出《一千零一夜》时代用太阳月亮形容人们的美貌是很普遍的事情,而且与当时波斯天文学、数学等的发展和伊斯兰教的赞美对象也能挂上钩,这与《古兰经》的修辞也是一脉相承的,即便是同一个比喻在所有的故事里都会重复到,我也能够

感到当时当地的人们的文化氛围和思考脉络,而李唯中的翻译中加入了很多中国的典故,倒确实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了。既然打着“原本全译”的口号,那我觉得最好还是原文什么样儿,你就翻译成什么样儿。虽说纳老删改不够“信”,可李唯中的这种翻译也同样是让我信不过的了。

从《一千零一夜》里看到的伊斯兰教多少有些太实惠了,你信安拉,呼唤他的大名,说“安拉是唯一的主宰,穆罕默德是唯一的代理人”类似这样的句子就是皈依了,战场上喊“安拉最伟大!”基本上就能得胜了,能够有很多钱、女人、奴仆、宝石,过上帝王的生活,如此等等,是有将伊斯兰教庸俗化的味道的。这让我想到目前的佛教,人们简化佛教的教益,突出因果、来世、轮回等等概念,或者拿两句《心经》,守几个小规矩,就以为自己慧根了,若再能拜几个善知识,那就更无可如何,也一样是把宗教庸俗化了。庸俗化不是有多么不好,甚至还有些可爱,并且说出来的道理是个人都明白,比较有利于使人心向善,这都是好的,可我怎么就总是替他们感到忐忑呢?从宗教的角度上看,如果《一千零一夜》里没有那几大段儿超级精彩的教义问答——众学者对新国王或者对某聪明女郎的考试——那就是一般的教化性质故事书,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了。

《一千零一夜》读后感

看完了《一千零一夜》,纳训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7月第1

版,1997年5月第1次印刷。六大厚本儿,据纳训先生后记说他这辈子都和《一千零一夜》的全本翻译结了缘,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的时候,是翻译着玩儿,建国后是受到鼓舞激励,文革期间因此下放,1980年编校,准备出版,嗯,然后就像读者看到的,这个全译本在1982年就出版了,直到15年后才通过审批,得到印刷发行。纳训先生1989年逝世,到死也没看到自己的终身劳动果实。在他的后记里还有这么一段儿话,“在编译过程中,我有时也碰到过一些难以处理的问题。比如,第五卷中有七篇短小故事,约七千余字,描写粗鄙,不堪入目,我始终打算把它们删掉,但又举棋不定。每次校改时,我对这几篇小故事都有强烈的反感。直到最后一次修订时,我才决心把它们删去。”刚才我又查看此书中其他被删改的地方,总不能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还看不到全本吧?或者说,我总得知道我没看到什么吧?查寻所获不多。一个月前吧,我逛潘家园,看有卖李唯中的分页全译本,600块钱8册,书前立了一个大大的广告,“不是男人千万不要看!”,因为我当时正在看纳训版,就没买,现在正从网上下载。现在言论开放一些了,纳训一辈子想不明白做不出来的事儿,总还是有人做了,读者用600块钱就能买下来了。不过我比较理解纳训的想法,并不是网络上所传说的“被和谐”,那是21世纪的词儿,而是纳老的回族人身份使他不想接处或者散播不洁的东西,即便是自己宗教范围内的文学作品,也一样不能散播的。而且呢,论文学水平,纳老的翻译叙述平稳和顺,故事未“分夜”,连贯紧凑,人名地名译法考究,校订严谨,虽未信,但“达雅”二字已得,对伊斯兰教教理分析明白,以文说教,入木三分,而且通篇翻译笔法语言统一,文章语言特点一目了然,如此看,若不计较被删改的那些地方的话,这个“全译本”是值得细看的。徐梵澄先生翻译《五十奥义书》也一样删掉了他认为太过分又不影响大局的那几章,我觉得纳、徐两位倒不是把读者都看成了毫无免疫力的小孩子,而是他们的宗教信仰使然的。若尊重他们的译作,就得尊重他们的信仰,这也是看书的朋友们最起码的修养吧。倘以后有人说到我写的小说为啥不像以前的那么蛋疼那么刺激了,希望大

家能够回想起我现在说的这句话。

同理,我前一段时间听metallica 乐队在黑专辑之后出的几个“退步之作”,想到如何搞摇滚那是他们乐队的自由,我跟别人大骂几句,写两篇儿字儿奚落奚落,表达出来就成了,最好别因为谁买了谁听了之后的专辑我就跟他反目,就看不起他,干出一些影响兄弟间安定团结的事儿来,那就卑鄙了不厚道了,同时自己的思路也就狭隘了么。

欣赏伊斯兰教艺术,总是能感到其各个艺术形式思维方式的高度统一,都和《古兰经》中提倡的“不崇拜偶像”有关系,直接的或者间接的。伊斯兰教艺术中画像、对英雄夸张垄断性的歌颂、模仿性的乐音等等是不多见的,出现较多的是对财富、智慧、天文现象、苦难与拯救的证验、线条的编织等等。从《古兰经》直接引申出来的书法学、修辞学、文法学等,更多的偏向于抽象且繁复的表达,如伊斯兰书法,我前一段时间收集了一套伊斯兰音乐荟萃,还有一套新疆的《十二木卡

姆》,都是很善于整体的构图,细节上的盘绕穿梭点缀,眼花缭乱的复杂与整体的平稳简洁共存,这种纯粹性线条性直接性,在其它宗教艺术中是很少见的。《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构成方式也是如此,多线条的穿梭盘绕,从小说叙述的角度给出了例子,与此一样的我读过的还有豪夫童话,一条主线,挂着一个一个的小故事,故事中的人物性格简单,故事繁杂,细节琐碎,但所有的指向是很明确的。在《一千零一夜》里有一些论述文学的故事,比如说他们是怎么理解和定位诗歌的,故事在政治、经济、社会交往中的重要作用,故事中的情节布局方法等,虽说伊斯兰艺术思想跟我的欣赏和创作思想很不相同吧,了解了这些伊斯兰小说创作的基本思路之后,对于理解他们的文学作品,理解《一千零一夜》是有很大帮助的。《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和解读故事的钥匙都在同一本儿书里,不必多费力气去漫无边际的分析,很容易理解。嗯,纳训说《一千零一夜》里有一部分是史实,不过具体是哪些部分,他没说明白,这倒是很有意思的,需要考究的了。

《一千零一夜》里基本上有一半儿的故事吧,都出现了伊斯兰世界阿巴斯王朝

第五代哈里法,何鲁纳·拉施德,这是个爱听故事找乐儿解闷儿的君主,富有顽童气质,说好听些呢就是天真任性,同时他的宰相张尔蕃、刀手马师伦,左右手,也是一同出现的。查了百度百科,里面提到阿巴斯王朝顶峰时代的哈里法是哈伦·赖世德(在位时间786— 809年),想来纳训笔下的何鲁纳·拉施德应既是此人,音译不同。查维基百科,可知此书成书于1000年以前,也就是900多年的那个时候。百度百科说9 世纪中叶以后,阿巴斯王朝大权旁落,权力削弱,政治分裂。嗯,如此想,我感觉《一千零一夜》此书中多少也带有“怀念以前的好日子”的味道在里面的。就像中国的唐朝,提到较多的是太宗玄宗,不仅仅是中国如此提,查看日本的古代作品,《枕草子》《徒然草》也是如此提。原来在橄榄树里也讨论过网友们各自向往的时代,也有说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加利福尼亚的,盛世总是让人向往的,盛世之后人们总会惜别和追怀,盛世的故事总是很多,反过来说,没有故事的时代总难免让人感到悲哀。

嗯,把李唯中的版本下载完了,从故事量上看,纳训本估计得有50%没有译出,没译出的都是小故事,我摘着看了看,感觉也不是很过分的那种么,何必呢?顺便看了李唯中的资料,他用了四年翻译此书,相较纳训要少得多了,看文笔上有些偏重于中文的铺张,有卖弄之嫌了,如其第六册第2636页上的一句“但见那姑娘秀目含娇,樱桃小口,娇艳妩媚,风姿绰约,美丽动人,真可谓国色天香,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纳训翻译呢,就是一句“如初生的月儿般”或者“像晴天的太阳”。这里需知道《一千零一夜》成书期间,中国管伊拉克叫“黑衣大食”;公元900年到公元1000年,查《中国历代帝王年号手册》知,为唐朝倒数第二个皇帝唐昭宗李晔光化三年,经过五代十国,到宋朝第三个皇帝宋真宗赵恒咸平三年,其他几个词都是唐朝中期以前的,唯有“樱桃小口”的典故出自唐孟棨《本事诗》,成书年代为公元九世纪末十世纪初,看李先生的意思,或许这个词在十世纪已流传国外,到了比印度还远的“大食”地区,一百年里也会在伊拉克变得很时髦吧。从纳训的翻译里可以看出《一千零一夜》时代用太阳月亮形容人们的美貌是很普遍的事情,而且与当时波斯天文学、数学等的发展和伊斯兰教的赞美对象也能挂上钩,这与《古兰经》的修辞也是一脉相承的,即便是同一个比喻在所有的故事里都会重复到,我也能够

感到当时当地的人们的文化氛围和思考脉络,而李唯中的翻译中加入了很多中国的典故,倒确实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了。既然打着“原本全译”的口号,那我觉得最好还是原文什么样儿,你就翻译成什么样儿。虽说纳老删改不够“信”,可李唯中的这种翻译也同样是让我信不过的了。

从《一千零一夜》里看到的伊斯兰教多少有些太实惠了,你信安拉,呼唤他的大名,说“安拉是唯一的主宰,穆罕默德是唯一的代理人”类似这样的句子就是皈依了,战场上喊“安拉最伟大!”基本上就能得胜了,能够有很多钱、女人、奴仆、宝石,过上帝王的生活,如此等等,是有将伊斯兰教庸俗化的味道的。这让我想到目前的佛教,人们简化佛教的教益,突出因果、来世、轮回等等概念,或者拿两句《心经》,守几个小规矩,就以为自己慧根了,若再能拜几个善知识,那就更无可如何,也一样是把宗教庸俗化了。庸俗化不是有多么不好,甚至还有些可爱,并且说出来的道理是个人都明白,比较有利于使人心向善,这都是好的,可我怎么就总是替他们感到忐忑呢?从宗教的角度上看,如果《一千零一夜》里没有那几大段儿超级精彩的教义问答——众学者对新国王或者对某聪明女郎的考试——那就是一般的教化性质故事书,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了。


相关作文

  • [一夜的工作]读后感作文400字
  • <一夜的工作>读后感 我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读完了<一夜的工作>一文.敬爱的周总理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的精神,为中华民族操劳的情景.简朴的生活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我读到他指着桌上一叠一尺来厚的文件说'我今晚要批这些文件...... 时,不由心中波涛起伏一尺来厚的文件,该有 ...

  • [建设幸福中国]读后感作文600字
  • 寒假里读了一本书,名字叫<建设幸福中国>,读完后,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分六篇,从"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共享发展成果.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困难家庭住上新房.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等不同角度向人们展现了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书中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

  • [走向海洋]读后感作文1000字
  • <走向海洋>读后感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文化历史的根源,是苍茫蔚蓝的蓝色宝库. --题记 我未曾见过大海,各种书籍.杂志都对他赋予无尽的赞美,总勾起我无尽的向往:我未曾见过大海,因此,我可以在我小小的世界里幻想着大大的海洋,那蔚蓝色的波涛在我脑海中澎湃; 我未曾见过大海,但读了这本书, ...

  • 读[一夜的工作]读后感作文400字
  • 读<一夜的工作>读后感更多相关范文>><一夜的工作>是这学期以来最使我深受感动的一课.这主要讲了周总理在"文化"大会上作了报告,由"我"把记录稿作了整理,送给总审阅,在总理的办公室,陪总理审稿,亲眼看到总理一夜的工作十分劳苦 ...

  • [八十天环游地球]读后感.2016.06.10作文400字
  • <八十天环游地球>读后感 南阳市第十七小学 段承昊 读完<八十天环游地球>后,我感到回味无穷.福克先生在环游地球中花了很多钱,他最终赢得了赌注.福克先生充满自信,相信一定可以完成这件事.那种坚定的意志让他不半途而废,坚持到底,对胜利的希望充满无限的追求.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 ...

  • 小学生读后感作文0字
  • <狐狸列那的故事>读后感 今天我看了一篇故事,名字叫<狐狸列那的故事>.它主要讲了一个名叫列那的狐狸用自己的聪明智慧打败大灰狼的故事,可有趣了. 我很喜欢狐狸列那,因为它实在是太聪明了,那么凶狠的大灰狼它都不害怕,而是冷静的想出办法来对付它.这让我想到以后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 ...

  • [乌塔]读后感(1)作文200字
  • 乌塔,仅仅是一个14岁的小姑娘,却自己一个人游历欧洲!这对于没有出过远门的孩子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 在中国几乎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要是真有一个中国孩子要外出旅游,即使自己愿意,可是,他的父母一定是一千一万个不同意.怕孩子遇到危险啦,又怕孩子饿肚子啦.总觉得孩子永远长不大,把他们当成心肝宝贝儿来看待, ...

  • [简·爱]读后感作文500字
  • 在淡淡的黄灯下,我独自拿起一本书<简·爱>品香茗,一股淡淡的清香飘来,简·爱那坚韧的性格也从那遥远的国度飘来. 简·爱,一个善良,坚强,自信,贫穷,矮小,貌不惊人,缺少关爱的女孩,一个生存在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舅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 ...

  • [圆明园]观后感作文2900字
  • <圆明园>观后感--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圆明园>观后感--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2010年10月18日是圆明园罹难150周年,有关纪念活动正在陆续进行.对于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来说,圆明园不仅仅是一个遗址公园.无论如何,关于圆明园的那段历史是不应该被遗忘的. 圆明园的建成标志着一个王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