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猜想九作文7700字

初一作文

1 【作文猜想九】最美心灵,涓涓细流汇合成大爱

一、作文素材

也许你还记得,去年一篇题为《杭州图书馆向流浪汉开放,拾荒者借阅前自觉洗手》的新闻,曾经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

内容大致是说,杭州图书馆十年来始终坚持,向流浪者和拾荒者开放,允许其入馆读书,不过对他们的唯一要求是“要洗手”。

网友为此纷纷点赞,称杭图为“史上最温暖图书馆”。

其中,一位拾荒老人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他老人惜书的举动,认真读报的样子,让许多网友动容,许多人都为他追求知识的精神点赞。

老人真名叫韦思浩,是上世纪60年代老杭大(现浙江大学) 中文系的毕业生,他在退休前是中学的一级教师。

可是,这位认真读报、渴求知识的老人,我们再也见不到了——老人在过马路的时候,被一辆出租车撞倒,最终抢救无效去世。

老人的遗物当中,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但每一样都是无价之宝:泛黄的捐资助学凭证,希望工程的救助报名卡,读之潸然泪下的受助孩子的来信。

浮躁的今天,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横行其道。

而真正的悲悯,仍如流水般涓涓流淌于至善者心中。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上世纪五十年代,他于求是园中,静默修行。

今日的我们,愿在他的感化下,一扫精神上的荒芜,聚集我们微小的力量,温暖这个世界。

二、构思点拨

作为一名教师,要“为师”“为范”,不仅要学识广博深厚,更要“身正德高”。著名教育家张伯苓一生为南开诸校募集资金数以千万计,当家人整理遗物时,发现他身上只有准备乘电车的几元零钱和两张戏院的门票。

韦老师也是如此,生前住在一个毛坯房里,生活极其朴素简单。他把每月5000多元的退休工资和拾荒卖的钱,绝大部分给了需要帮助的孩子,却从不留真名。留下的遗物只是大量的捐款凭据和“结对子”证书。连女儿都不知道,生前如此节俭的父亲20多年来一直在资助众多寒门学子。正是一颗爱心和悲悯之心,让老人处处把孩子的前途和利益放在第一位。

拾荒者、捐资助学、去图书馆洗手读书……关于韦思浩老人,他“苦行僧”式清贫克己的品格,如时代所稀缺的“圣人”一般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感动着许多人。

老人坚持阅读、求知若渴的样子,曾打动万千网友。竭尽所能、帮助他人,老人身后才被发现的故事,更给大家带来感动的余波。“有的人走了,但他还活着。”这是最好的评价。 涓滴见沧海。一个平凡的老人、一个普通的教师,本着对教育的尊重和崇敬,用毕生所有努力,要把知识一代代往下传。他宁可自己粗茶淡饭,酷暑寒冬拾荒,也要帮助那些贫困的孩子,让他们能平等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教育如果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江河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老人诠释了爱的教育。更值得珍视的是,他有兼济天下的情怀,他用行动诠释着一名教育工作者高贵灵魂的分量。

罗兰说:“能保留着高贵与正直,即使在财富地位上没有大收获,内心也是快乐和满足的。”高贵的心灵,是灵魂溢出的芬芳,是激荡人们心灵的真善美。老人的善良、执著和纯净,也激发了每一颗行善的心,感动了很多人,带给社会崇善向上的希望和力量。在杭州,像韦老师这样的凡人善举、“最美现象”已成社会常态,成为值得骄傲的城市品牌。层出不穷的最美人物和最美事迹,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在相互感动中,传递着真情与善意。这些点滴

2 汇聚的爱与善意,是让道德之树常青茁壮的根基,也是夯实和谐社会的基础。

【作文猜想十】青蛙蛤蟆,追求不同方显出格局

一、作文素材

老师问:

青蛙和癞蛤蟆有何不同?

学生答:

青蛙思想保守、不知进取,只会坐井观天,是负能量; 癞蛤蟆思想前卫、积极进取,天天想吃天鹅肉,有远大理想和目标,是正能量。

所以,青蛙上了饭桌成了一道菜,叫炒田鸡; 癞蛤蟆上了办公桌被称作聚财金蟾。 结论:长得美丑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梦想和目标!

二、构思点拨

世间有喜也有悲。有春日的阳光明媚,也会有寒冬的朔风凛冽。有顺境的快乐舒畅,当然也有逆境的忧虑彷徨!

青蛙与癞蛤蟆生活在井中,狭小的空间使孤独寂寞的它们觉得时间是如此漫长。突然,天空中飞过一只天鹅。癞蛤蟆马上挥舞着刀叉想饱食天鹅肉。可青蛙呢,似乎无动于衷。 两者的处境相同,但行为却不一样。而我们呢,面对逆境时的我们又会如何选择呢? 是“望鹅兴叹”,还是“垂涎三尺”?“望鹅兴叹”者处于逆境之中缺乏吃天鹅肉的信心,如果连信心和希望都没有的话,那成功更是不可能了。如果像青蛙那样,连“望鹅兴叹”的心思都没有,甘于现状,彻底绝了改变现状的念头,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和希望? 而那位“垂涎三尺”的仁兄也似乎缺点儿什么,离“吃天鹅肉”还很遥远,看那蠢蠢欲动的样儿,也未免太乐观了吧! 身处逆境,我们不能意志消沉,丧失斗志,亦不能坐等成功“从天而降”。我们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挑战逆境,享受冲出逆境的快乐。

作为21世纪的青年人,我们就应该有“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梦想,决不能像青蛙那样不思进取。只要有理想,有追求,并为之努力奋斗,即使结果是失败的,我们的人生也会显示出它的价值和分量。

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了自己的理想奋斗不息,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但从他们身上折射出的精神光芒却彪炳史册,光耀千秋。夸父与日逐走,渴死途中,却激发了世人探索和奋斗的热情; 荆轲刺秦王,壮士一去不复还,却鼓舞了后人反抗暴政的斗志; 斯科特角逐南极,长眠于茫茫雪野,却留下了人类与自然挑战的不朽神话。

连梦都不愿做的青蛙,其未来只能是坐井观天; 癞蛤蟆的梦想虽然不现实,但只要敢于做梦,未来就肯定会比不思进取的青蛙美好。

【作文猜想十一】工匠精神,缔造伟大传奇力量源

一、作文素材

(一)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6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

总理为何要提工匠精神? 因为这是我们的差距。2016年1月4日,李克强总理在参加一个有关钢铁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座谈会时,举例说中国至今不能生产模具钢,比如圆珠笔的“圆珠”都需要进口。

可是中国作为一个“制笔大国”,为何一个圆珠笔头上的“圆珠”却遇到了需要进口的尴尬局面呢? 新华社在1月23日的一篇报导中解开了这个秘密。原来,笔头和墨水是圆珠笔的关键,其中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目前,碳化钨球珠在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但球座体的生产,无论是设备还是原材料,长期以来都掌握在瑞士、日本等国家手中。 据报导,中国不仅仅在圆珠笔产业上存在着技术问题,同时在制造业中很多领域都面

3 临着相似的问题,尤其是在一些高新技术领域。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对外技术依存度达到了50%,而美国、日本仅为5%。

(二) 近日,美的向外界开放了原属于内部一级机密的大米博物馆,引起了媒体围观,这个博物馆里收录了中国常见的大米足足有百余种! 这还不是关键,博物馆的核心是一份中国大米地图,这份地图详细绘制了中国各地域大米的分布及米种特点,包括气候、海拔、气压、当地用户口感喜好等相关因素,完整的大米地图足足收录了中国上千种大米,更更重要的就是还为每一种大米绘制了其最佳烹饪曲线。

现场的技术人员说:“电饭煲可不是一个简单的硬件,是硬件、软件和生态的组合,我们的终极目的不是做出一个饭煲,而是煮出一锅好饭”。而煮好一锅饭,必须要经过对加热原理、对大米种类、淀粉分子在加热阶段转化的深入沉淀才能实现。每年11万份的米饭测试数据,已经是一个奇迹,集合而成的大米博物馆,更是一个行业传奇。

据说这份地图是花了整整22年绘制而成的,而且仍在持续更新中。真的被这大米博物馆雷到了,确实是不可思议,一个家电企业干了农业专业研究院干的事,只为能做一碗更香的米饭,为美的企业的匠人精神点100个赞,希望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和个人能够向美的学习!

二、构思点拨

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其实工匠有着更深远的意思。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工匠不一定都能成为企业家,但大多数成功企业家身上都有这种工匠精神。

据统计,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为什么这些长寿的企业扎堆出现在这些国家,是一种偶然吗? 他们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 他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

“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出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正摆脱低端竞争格局,中国制造正在向中高端迈进,“工匠精神”正是中国制造亟待补上的“精神之钙”。

工匠精神,是生产者、设计者在技艺和流程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以质量和品质赢得行业领先和消费者信赖的精神。工匠精神体现了一种踏实专注的气质,在切磋、琢磨的钻劲背后,是对品牌和口碑的敬畏之心。

“工匠精神”其核心是: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

在获得奥斯卡日本影片《入殓师》里。一个大提琴师下岗失业到葬仪馆当一名葬仪师,通过他出神入化的化妆技艺,一具具遗体被打扮装饰得就像活着睡着了一样。他也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好评。这名葬仪师的成功感言是:当你做某件事的时候,你就要跟它建立起一种难割难舍的情结,不要拒绝它,要把它看成是一个有生命、有灵气的生命体,要用心跟它进行交流。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深度结构调整,这为那些在品质、创新上有远大追求的市场主体创造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形成崇尚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需要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战略眼光,持之以恒地“补钙”,从职业精神的培养,到职业教育的改革,再到荣誉体系的激励以及文化土壤的培育,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才能让中国制造的筋骨更强健、品牌更响亮。 其实工匠精神并不是舶来品,早在战国时期中国人就将能工巧匠视作“济世圣人”。《考工记》记述:“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技艺精湛的鲁班、“游刃有余”的庖丁、“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的卖油翁……这些人都是能工巧匠的典范,体现了工匠精神的魅力。

4 工匠精神不是口号,它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心中。长久以来,正是由于缺乏对精品的坚持、追求和积累,才让我们的个人成长之路崎岖坎坷,组织发展之途充满刑荆。这种缺乏也让持久创新变得异常艰难,更让基业常青成为凤毛麟角,所以,在资源日渐匮乏的后成长时代,在互联网思维狂舞的疯狂年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相当于追本溯源,也是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必经之路!

【作文猜想十二】不忘初心,浮躁社会方得始终途

一、作文素材

素材(一)

读大学时,有位老教授对我们做过一个测试。

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

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中间空了,更没有用!”

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测试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 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 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素材(二)

设想一个跑道上,有人正在跑五千米,有人在拼百米冲刺,也有人在做清晨的散步。那跑五千米的人,看见那跑百米的人肌肉紧绷、满面通红,心里会“颤抖”吗? 不会的,因为他知道自己是跑五千米的。那清晨散步的人,看见那跑五千米的人气喘吁吁地追过来了,他会因此而恐惧,觉得自己被“淘汰”了吗? 不会的,因为他知道自己是来散步的。

二、构思点拨

这是一道具有启发性的材料作文题,看似复杂的一连串问题里,隐藏的竟是如此简单的道理。

初心,意指做某件事的初衷、最初的原因。坚持初心,可以让人少走弯路。但现实生活当中,初心却也是最容易被忘记的东西。往往直到有一天如梦初醒,才发现,很久以来孜孜以求的东西,全然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

5 每一个人,都曾有过一颗无比美好的初心。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烦恼的增多,人们对初心不再执著,甚至将它彻底抛在脑后。就像人们在感慨事业和情感的困惑时经常说的那句话一样——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出发。

《华严经》中有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只有不忘记自己最初的想法,才能有始有终地去完成自己的梦想。佛法如此,人生亦然。人生的梦想与追求,在面对种种诱惑和侵扰时想要安心守护又谈何容易? 但遥远而坎坷的人生路上,无论前路如何艰险,无论世事如何纷杂,始终都有那么一批人,他们坚守最初的目的,呵护最初的心情,冲破阻碍,不受干扰,坚定而前。

俞敏洪曾对年轻人说过一段话:不管你在什么年龄,什么年代,不管你失恋了还是失业了,不管你是被人坑了还是被人害了,请记住,永远不要忘了自己的初心。只有你不忘初心,才不会犯大的错误。哪怕做一件简单的事情,你也不要忘了初心,孝敬父母是初心,善待自己是初心,忠诚朋友是初心,希望国家美好是初心,所有这些初心要存于心里。 的确,怀有初心的人,活得简单,活得真实,活得丰盈。这样的人知道自己为什么活,也知道自己该怎么面对生活中出现的大问题和小困扰。如今,人常常会在面对世界的纷繁复杂时感到迷茫。但很多时候,不是这个世界变了,而是我们的心变了。而不变的初心,会像长在灵魂深处的一双明亮的眼睛,指引我们思想的方向。初心里所包含着的善良、包容、勇敢、坚韧、自信,都是我们永远都不该遗忘和丢弃的优秀品质。

所以,适时地放慢脚步,倾听自己的心声,问问自己的初衷,与自己的初心做一次对话。

不忘初心,才会懂得珍惜和坚守,感情才可以历久弥新; 不忘初心,才会懂得奋斗和坚持,事业才可以蒸蒸日上; 不忘初心,才不会迷失自我、随波逐流,人格才会散发出恒久的魅力……只要你对自己的初心不离不弃,它终究会回报你一个美好的世界。

在这个纷繁的过程中,有人受到他人的节奏干扰而忘了自己最初的目的,最终人生目标难以实现; 也有人坚守自己本心所求不累于外物,最终成功抵达目标。

【作文猜想十三】诺奖成名,默默背后显一生执着

一、作文素材

新华网2015年10月5日新媒体专电瑞典卡罗琳医学院5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因为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屠呦呦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无博士学位和留洋背景是“文革”前的历史条件所致,落选院士则值得探究。据了解,前些年屠呦呦曾几次被提名参评院士,但均未当选。

像屠呦呦这样做出国际认可的重大科学贡献而落选院士的,在我国并非个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比袁隆平晚一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的中科院上海系统所研究员李爱珍,享誉海内外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饶毅……

二、构思点拨

科研,需要耐得住寂寞,无论从科学规律,还是科研工作者角度莫不如此。而在屠呦呦身上,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明显。

从2015年10月5日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奖,到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领取诺贝尔奖,让国人兴奋了两月有余的诺贝尔奖至此“尘埃落定”。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科学家而言,获得诺贝尔奖都是一个极小概率的事件。也因此,诺贝尔奖才显得如此珍贵,尤其对于久久不能问鼎的中国本土科学家而言。屠呦呦的获奖,

6 了却了中国人的诺贝尔奖心结。一块石头落了地,也就有了相对理性的心态来审视屠呦呦以及诺贝尔奖。

从屠呦呦获得诺奖这件事,人们读出了科研工作者“寂寞”的特质。

尽管诺贝尔奖被视为科学界最高殊荣,但要获得诺贝尔奖,等待的时间之长也让人咋舌,由于验证突破性科学理论所需时间越来越长,科学家往往要在提出理论后数十甚至几十年,才获诺奖认可,部分人甚至在获奖前便已去世。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数据显示:自1901年首次颁奖到2015年以来,已有874人次和26个组织获奖,其中在不分类别的所有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平均年龄是59岁,峰值在60至64岁之间。以屠呦呦为例,从1977年3月,首次以“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名义撰写论文到2015年获得诺贝尔奖,足足等待了39年,她已年逾85岁高龄。

科研,需要耐得住寂寞,无论从科学规律,还是科研工作者角度莫不如此。而在屠呦呦身上,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明显。

再联想到屠呦呦“三无科学家”(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 的身份,以及屠呦呦当时的科研条件与工作环境,这份执著与低调无疑让人们对科研有了颠覆性的认识,尤其对于当前有些功利化的科研风气而言。

正如北京大学讲席教授饶毅所言:屠呦呦先生获奖是我国自然科学诺贝尔奖零的突破,有很大意义。同时也在刺激我们,我们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人为什么现在才实现零的突破?

显然,屠呦呦带给中国的,不只是一个诺贝尔奖。屠呦呦获得诺奖,实现我国本土科学家的零的突破,随之而来的,也有很多反思。诸如,这是将近四十年前取得的成果,屠本人是“三无科学家”,没有在国内得到公认,等等。客观而言,这些反思是为了促进我国科研环境改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反思还主要停留在朋友圈刷屏,而没有进入科研管理、决策者的头脑。 在我国,目前还存在一个现象,就是科学家对科研管理体制不满,但却不愿意公开表达,因为一旦公开表达,就可能“得罪人”,被边缘、被淘汰。在行政主导的项目立项、科研评价,以至于院士评审中,难以获得好的结果。屠呦呦参评院士未获成功,据称就与其实话实说的性格有关。

获得诺奖,有丰厚的奖金,但学术的目的,不是追逐利益,学术的价值在于不断突破创新,而创新突破的动力,就来自于批评与质疑,我国的学术环境,目前最缺的不是学术经费,而是批评与质疑,没有“问题导向”意识。只有直面我国学术面对的真问题,给学者更多的自由空间,建立学者平等竞争的学术环境,我国的一流成果才会呈“井喷”之势。

1 【作文猜想九】最美心灵,涓涓细流汇合成大爱

一、作文素材

也许你还记得,去年一篇题为《杭州图书馆向流浪汉开放,拾荒者借阅前自觉洗手》的新闻,曾经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

内容大致是说,杭州图书馆十年来始终坚持,向流浪者和拾荒者开放,允许其入馆读书,不过对他们的唯一要求是“要洗手”。

网友为此纷纷点赞,称杭图为“史上最温暖图书馆”。

其中,一位拾荒老人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他老人惜书的举动,认真读报的样子,让许多网友动容,许多人都为他追求知识的精神点赞。

老人真名叫韦思浩,是上世纪60年代老杭大(现浙江大学) 中文系的毕业生,他在退休前是中学的一级教师。

可是,这位认真读报、渴求知识的老人,我们再也见不到了——老人在过马路的时候,被一辆出租车撞倒,最终抢救无效去世。

老人的遗物当中,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但每一样都是无价之宝:泛黄的捐资助学凭证,希望工程的救助报名卡,读之潸然泪下的受助孩子的来信。

浮躁的今天,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横行其道。

而真正的悲悯,仍如流水般涓涓流淌于至善者心中。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上世纪五十年代,他于求是园中,静默修行。

今日的我们,愿在他的感化下,一扫精神上的荒芜,聚集我们微小的力量,温暖这个世界。

二、构思点拨

作为一名教师,要“为师”“为范”,不仅要学识广博深厚,更要“身正德高”。著名教育家张伯苓一生为南开诸校募集资金数以千万计,当家人整理遗物时,发现他身上只有准备乘电车的几元零钱和两张戏院的门票。

韦老师也是如此,生前住在一个毛坯房里,生活极其朴素简单。他把每月5000多元的退休工资和拾荒卖的钱,绝大部分给了需要帮助的孩子,却从不留真名。留下的遗物只是大量的捐款凭据和“结对子”证书。连女儿都不知道,生前如此节俭的父亲20多年来一直在资助众多寒门学子。正是一颗爱心和悲悯之心,让老人处处把孩子的前途和利益放在第一位。

拾荒者、捐资助学、去图书馆洗手读书……关于韦思浩老人,他“苦行僧”式清贫克己的品格,如时代所稀缺的“圣人”一般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感动着许多人。

老人坚持阅读、求知若渴的样子,曾打动万千网友。竭尽所能、帮助他人,老人身后才被发现的故事,更给大家带来感动的余波。“有的人走了,但他还活着。”这是最好的评价。 涓滴见沧海。一个平凡的老人、一个普通的教师,本着对教育的尊重和崇敬,用毕生所有努力,要把知识一代代往下传。他宁可自己粗茶淡饭,酷暑寒冬拾荒,也要帮助那些贫困的孩子,让他们能平等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教育如果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江河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老人诠释了爱的教育。更值得珍视的是,他有兼济天下的情怀,他用行动诠释着一名教育工作者高贵灵魂的分量。

罗兰说:“能保留着高贵与正直,即使在财富地位上没有大收获,内心也是快乐和满足的。”高贵的心灵,是灵魂溢出的芬芳,是激荡人们心灵的真善美。老人的善良、执著和纯净,也激发了每一颗行善的心,感动了很多人,带给社会崇善向上的希望和力量。在杭州,像韦老师这样的凡人善举、“最美现象”已成社会常态,成为值得骄傲的城市品牌。层出不穷的最美人物和最美事迹,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在相互感动中,传递着真情与善意。这些点滴

2 汇聚的爱与善意,是让道德之树常青茁壮的根基,也是夯实和谐社会的基础。

【作文猜想十】青蛙蛤蟆,追求不同方显出格局

一、作文素材

老师问:

青蛙和癞蛤蟆有何不同?

学生答:

青蛙思想保守、不知进取,只会坐井观天,是负能量; 癞蛤蟆思想前卫、积极进取,天天想吃天鹅肉,有远大理想和目标,是正能量。

所以,青蛙上了饭桌成了一道菜,叫炒田鸡; 癞蛤蟆上了办公桌被称作聚财金蟾。 结论:长得美丑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梦想和目标!

二、构思点拨

世间有喜也有悲。有春日的阳光明媚,也会有寒冬的朔风凛冽。有顺境的快乐舒畅,当然也有逆境的忧虑彷徨!

青蛙与癞蛤蟆生活在井中,狭小的空间使孤独寂寞的它们觉得时间是如此漫长。突然,天空中飞过一只天鹅。癞蛤蟆马上挥舞着刀叉想饱食天鹅肉。可青蛙呢,似乎无动于衷。 两者的处境相同,但行为却不一样。而我们呢,面对逆境时的我们又会如何选择呢? 是“望鹅兴叹”,还是“垂涎三尺”?“望鹅兴叹”者处于逆境之中缺乏吃天鹅肉的信心,如果连信心和希望都没有的话,那成功更是不可能了。如果像青蛙那样,连“望鹅兴叹”的心思都没有,甘于现状,彻底绝了改变现状的念头,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和希望? 而那位“垂涎三尺”的仁兄也似乎缺点儿什么,离“吃天鹅肉”还很遥远,看那蠢蠢欲动的样儿,也未免太乐观了吧! 身处逆境,我们不能意志消沉,丧失斗志,亦不能坐等成功“从天而降”。我们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挑战逆境,享受冲出逆境的快乐。

作为21世纪的青年人,我们就应该有“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梦想,决不能像青蛙那样不思进取。只要有理想,有追求,并为之努力奋斗,即使结果是失败的,我们的人生也会显示出它的价值和分量。

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了自己的理想奋斗不息,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但从他们身上折射出的精神光芒却彪炳史册,光耀千秋。夸父与日逐走,渴死途中,却激发了世人探索和奋斗的热情; 荆轲刺秦王,壮士一去不复还,却鼓舞了后人反抗暴政的斗志; 斯科特角逐南极,长眠于茫茫雪野,却留下了人类与自然挑战的不朽神话。

连梦都不愿做的青蛙,其未来只能是坐井观天; 癞蛤蟆的梦想虽然不现实,但只要敢于做梦,未来就肯定会比不思进取的青蛙美好。

【作文猜想十一】工匠精神,缔造伟大传奇力量源

一、作文素材

(一)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6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

总理为何要提工匠精神? 因为这是我们的差距。2016年1月4日,李克强总理在参加一个有关钢铁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座谈会时,举例说中国至今不能生产模具钢,比如圆珠笔的“圆珠”都需要进口。

可是中国作为一个“制笔大国”,为何一个圆珠笔头上的“圆珠”却遇到了需要进口的尴尬局面呢? 新华社在1月23日的一篇报导中解开了这个秘密。原来,笔头和墨水是圆珠笔的关键,其中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目前,碳化钨球珠在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但球座体的生产,无论是设备还是原材料,长期以来都掌握在瑞士、日本等国家手中。 据报导,中国不仅仅在圆珠笔产业上存在着技术问题,同时在制造业中很多领域都面

3 临着相似的问题,尤其是在一些高新技术领域。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对外技术依存度达到了50%,而美国、日本仅为5%。

(二) 近日,美的向外界开放了原属于内部一级机密的大米博物馆,引起了媒体围观,这个博物馆里收录了中国常见的大米足足有百余种! 这还不是关键,博物馆的核心是一份中国大米地图,这份地图详细绘制了中国各地域大米的分布及米种特点,包括气候、海拔、气压、当地用户口感喜好等相关因素,完整的大米地图足足收录了中国上千种大米,更更重要的就是还为每一种大米绘制了其最佳烹饪曲线。

现场的技术人员说:“电饭煲可不是一个简单的硬件,是硬件、软件和生态的组合,我们的终极目的不是做出一个饭煲,而是煮出一锅好饭”。而煮好一锅饭,必须要经过对加热原理、对大米种类、淀粉分子在加热阶段转化的深入沉淀才能实现。每年11万份的米饭测试数据,已经是一个奇迹,集合而成的大米博物馆,更是一个行业传奇。

据说这份地图是花了整整22年绘制而成的,而且仍在持续更新中。真的被这大米博物馆雷到了,确实是不可思议,一个家电企业干了农业专业研究院干的事,只为能做一碗更香的米饭,为美的企业的匠人精神点100个赞,希望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和个人能够向美的学习!

二、构思点拨

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其实工匠有着更深远的意思。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工匠不一定都能成为企业家,但大多数成功企业家身上都有这种工匠精神。

据统计,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为什么这些长寿的企业扎堆出现在这些国家,是一种偶然吗? 他们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 他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

“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出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正摆脱低端竞争格局,中国制造正在向中高端迈进,“工匠精神”正是中国制造亟待补上的“精神之钙”。

工匠精神,是生产者、设计者在技艺和流程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以质量和品质赢得行业领先和消费者信赖的精神。工匠精神体现了一种踏实专注的气质,在切磋、琢磨的钻劲背后,是对品牌和口碑的敬畏之心。

“工匠精神”其核心是: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

在获得奥斯卡日本影片《入殓师》里。一个大提琴师下岗失业到葬仪馆当一名葬仪师,通过他出神入化的化妆技艺,一具具遗体被打扮装饰得就像活着睡着了一样。他也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好评。这名葬仪师的成功感言是:当你做某件事的时候,你就要跟它建立起一种难割难舍的情结,不要拒绝它,要把它看成是一个有生命、有灵气的生命体,要用心跟它进行交流。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深度结构调整,这为那些在品质、创新上有远大追求的市场主体创造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形成崇尚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需要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战略眼光,持之以恒地“补钙”,从职业精神的培养,到职业教育的改革,再到荣誉体系的激励以及文化土壤的培育,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才能让中国制造的筋骨更强健、品牌更响亮。 其实工匠精神并不是舶来品,早在战国时期中国人就将能工巧匠视作“济世圣人”。《考工记》记述:“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技艺精湛的鲁班、“游刃有余”的庖丁、“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的卖油翁……这些人都是能工巧匠的典范,体现了工匠精神的魅力。

4 工匠精神不是口号,它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心中。长久以来,正是由于缺乏对精品的坚持、追求和积累,才让我们的个人成长之路崎岖坎坷,组织发展之途充满刑荆。这种缺乏也让持久创新变得异常艰难,更让基业常青成为凤毛麟角,所以,在资源日渐匮乏的后成长时代,在互联网思维狂舞的疯狂年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相当于追本溯源,也是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必经之路!

【作文猜想十二】不忘初心,浮躁社会方得始终途

一、作文素材

素材(一)

读大学时,有位老教授对我们做过一个测试。

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

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中间空了,更没有用!”

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测试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 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 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素材(二)

设想一个跑道上,有人正在跑五千米,有人在拼百米冲刺,也有人在做清晨的散步。那跑五千米的人,看见那跑百米的人肌肉紧绷、满面通红,心里会“颤抖”吗? 不会的,因为他知道自己是跑五千米的。那清晨散步的人,看见那跑五千米的人气喘吁吁地追过来了,他会因此而恐惧,觉得自己被“淘汰”了吗? 不会的,因为他知道自己是来散步的。

二、构思点拨

这是一道具有启发性的材料作文题,看似复杂的一连串问题里,隐藏的竟是如此简单的道理。

初心,意指做某件事的初衷、最初的原因。坚持初心,可以让人少走弯路。但现实生活当中,初心却也是最容易被忘记的东西。往往直到有一天如梦初醒,才发现,很久以来孜孜以求的东西,全然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

5 每一个人,都曾有过一颗无比美好的初心。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烦恼的增多,人们对初心不再执著,甚至将它彻底抛在脑后。就像人们在感慨事业和情感的困惑时经常说的那句话一样——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出发。

《华严经》中有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只有不忘记自己最初的想法,才能有始有终地去完成自己的梦想。佛法如此,人生亦然。人生的梦想与追求,在面对种种诱惑和侵扰时想要安心守护又谈何容易? 但遥远而坎坷的人生路上,无论前路如何艰险,无论世事如何纷杂,始终都有那么一批人,他们坚守最初的目的,呵护最初的心情,冲破阻碍,不受干扰,坚定而前。

俞敏洪曾对年轻人说过一段话:不管你在什么年龄,什么年代,不管你失恋了还是失业了,不管你是被人坑了还是被人害了,请记住,永远不要忘了自己的初心。只有你不忘初心,才不会犯大的错误。哪怕做一件简单的事情,你也不要忘了初心,孝敬父母是初心,善待自己是初心,忠诚朋友是初心,希望国家美好是初心,所有这些初心要存于心里。 的确,怀有初心的人,活得简单,活得真实,活得丰盈。这样的人知道自己为什么活,也知道自己该怎么面对生活中出现的大问题和小困扰。如今,人常常会在面对世界的纷繁复杂时感到迷茫。但很多时候,不是这个世界变了,而是我们的心变了。而不变的初心,会像长在灵魂深处的一双明亮的眼睛,指引我们思想的方向。初心里所包含着的善良、包容、勇敢、坚韧、自信,都是我们永远都不该遗忘和丢弃的优秀品质。

所以,适时地放慢脚步,倾听自己的心声,问问自己的初衷,与自己的初心做一次对话。

不忘初心,才会懂得珍惜和坚守,感情才可以历久弥新; 不忘初心,才会懂得奋斗和坚持,事业才可以蒸蒸日上; 不忘初心,才不会迷失自我、随波逐流,人格才会散发出恒久的魅力……只要你对自己的初心不离不弃,它终究会回报你一个美好的世界。

在这个纷繁的过程中,有人受到他人的节奏干扰而忘了自己最初的目的,最终人生目标难以实现; 也有人坚守自己本心所求不累于外物,最终成功抵达目标。

【作文猜想十三】诺奖成名,默默背后显一生执着

一、作文素材

新华网2015年10月5日新媒体专电瑞典卡罗琳医学院5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因为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屠呦呦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无博士学位和留洋背景是“文革”前的历史条件所致,落选院士则值得探究。据了解,前些年屠呦呦曾几次被提名参评院士,但均未当选。

像屠呦呦这样做出国际认可的重大科学贡献而落选院士的,在我国并非个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比袁隆平晚一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的中科院上海系统所研究员李爱珍,享誉海内外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饶毅……

二、构思点拨

科研,需要耐得住寂寞,无论从科学规律,还是科研工作者角度莫不如此。而在屠呦呦身上,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明显。

从2015年10月5日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奖,到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领取诺贝尔奖,让国人兴奋了两月有余的诺贝尔奖至此“尘埃落定”。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科学家而言,获得诺贝尔奖都是一个极小概率的事件。也因此,诺贝尔奖才显得如此珍贵,尤其对于久久不能问鼎的中国本土科学家而言。屠呦呦的获奖,

6 了却了中国人的诺贝尔奖心结。一块石头落了地,也就有了相对理性的心态来审视屠呦呦以及诺贝尔奖。

从屠呦呦获得诺奖这件事,人们读出了科研工作者“寂寞”的特质。

尽管诺贝尔奖被视为科学界最高殊荣,但要获得诺贝尔奖,等待的时间之长也让人咋舌,由于验证突破性科学理论所需时间越来越长,科学家往往要在提出理论后数十甚至几十年,才获诺奖认可,部分人甚至在获奖前便已去世。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数据显示:自1901年首次颁奖到2015年以来,已有874人次和26个组织获奖,其中在不分类别的所有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平均年龄是59岁,峰值在60至64岁之间。以屠呦呦为例,从1977年3月,首次以“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名义撰写论文到2015年获得诺贝尔奖,足足等待了39年,她已年逾85岁高龄。

科研,需要耐得住寂寞,无论从科学规律,还是科研工作者角度莫不如此。而在屠呦呦身上,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明显。

再联想到屠呦呦“三无科学家”(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 的身份,以及屠呦呦当时的科研条件与工作环境,这份执著与低调无疑让人们对科研有了颠覆性的认识,尤其对于当前有些功利化的科研风气而言。

正如北京大学讲席教授饶毅所言:屠呦呦先生获奖是我国自然科学诺贝尔奖零的突破,有很大意义。同时也在刺激我们,我们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人为什么现在才实现零的突破?

显然,屠呦呦带给中国的,不只是一个诺贝尔奖。屠呦呦获得诺奖,实现我国本土科学家的零的突破,随之而来的,也有很多反思。诸如,这是将近四十年前取得的成果,屠本人是“三无科学家”,没有在国内得到公认,等等。客观而言,这些反思是为了促进我国科研环境改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反思还主要停留在朋友圈刷屏,而没有进入科研管理、决策者的头脑。 在我国,目前还存在一个现象,就是科学家对科研管理体制不满,但却不愿意公开表达,因为一旦公开表达,就可能“得罪人”,被边缘、被淘汰。在行政主导的项目立项、科研评价,以至于院士评审中,难以获得好的结果。屠呦呦参评院士未获成功,据称就与其实话实说的性格有关。

获得诺奖,有丰厚的奖金,但学术的目的,不是追逐利益,学术的价值在于不断突破创新,而创新突破的动力,就来自于批评与质疑,我国的学术环境,目前最缺的不是学术经费,而是批评与质疑,没有“问题导向”意识。只有直面我国学术面对的真问题,给学者更多的自由空间,建立学者平等竞争的学术环境,我国的一流成果才会呈“井喷”之势。


相关作文

  • 2013年我要取得更大的进步(500字)作文作文11000字
  • 精选作文:2013年我要取得更大的进步(500字) 作文 随着时间的流逝,春花的轮回败起:燕子的东南来回.如今岁月已把2012那陈旧的一页翻过,翻开瞬息万变的,崭新的一页--2013!不过陈旧的上一页也并非无为.或许就是它,为我指明了2013的道路:为我证实了错误的做法.而这一切的一切也正是为了让我 ...

  • 作文素材160作文3400字
  • [作文猜想一]平凡世界,道出不平凡人生真谛 上世纪80年代,在各种文学新思潮风起云涌,文学创作手法求变求新的大潮流中,路遥耐住了寂寞,坚持用理想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孙少平.孙少安兄弟等人的奋斗,串联起中国社会1975年初到1985年初十年间中国城乡社会的巨大历史性变迁,讴歌普通劳动者的情感.奋斗与 ...

  • 2012年高考作文十大猜想(2)_5作文初二
  • 2012年高考作文十大猜想 梁挺福 一晃眼,又到一年高考备战时,一年一度的高考作文大猜想--<梁挺福:2012年高考作文大猜想>在家长和考生的期待中相约而至.由于有2010年和2011年两年的高考作文大猜想打下不错的群众基础,今年就有了更多的考爸考妈及考生们期待,甚至敦促我是否能早点发布 ...

  • 这红包是谁送的?(600字)作文作文5700字
  • 精选作文:这红包是谁送的?(600字) 作文 寒假嘛,总是充满快乐.惊喜的,让人开心的,可我有那么一点不一样,这些快乐和惊喜中,稍稍带着那么一点&&反正让我措手不及. 大年三十,是收红包的最好时机,一个个的红包源源不断的送到我口袋里来. 益莹啊,这是我给你的红包,一定要放好啊这是我的 ...

  • 关于奥运方面内容 2009年高考英语作文猜想作文1800字
  • 关于奥运方面内容 2009年高考英语作文猜想 一.作文猜想 关于奥运方面的作文. 二.猜想理由 近几年来,高考英语书面表达试题出现了一些变化:1. 写作内容的多元化.从外事活动到青少年多姿多彩的课余活动:从单一说事到发表个人看法与评价:从介绍国外文化到介绍国内文化.名胜与人文传统等:选题的特点表现在 ...

  • 红包里,载着我满满的爱(600字)作文作文6900字
  • 精选作文:红包里,载着我满满的爱(600字) 作文 噼噼啪啪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夹着爸爸的喇叭音:快起床,快起床,大年初二怎么能赖床呢?今天我们都得兵分几路呢!快点啦!我慵懒的翻了个身,轻声应了句.滴滴滴,5分钟后,我慢慢地把身子从被窝里挪了出来,洗漱完毕.看了看表,呀!10点了.爸爸你怎么不早点喊我 ...

  • 2016高考作文终极猜想作文0字
  • 打碎花瓶后的N种猜想作文500字
  • 今天,我从学校回来,突然看见妈妈给我新买的乒乓球拍和乒乓球,我急忙放下书包,拿出乒乓球和乒乓球拍,想和墙"对打",由于我不大熟练,所以不小心把桌上的花瓶打碎了,就这样,花瓶永远得"盛开了",我愣住了,妈妈回家后我怎么交代呀.我想着肇事现场看着花瓶的尸骨.开始胡 ...

  • 2012作文预测作文9100字
  • 河南网友,漯河市某中学的资深语文老师朱建伟给我发来一组中考作文预测, 我觉得分析得很到位.先公布开来,请邢台中考生家长给予应有重视. 考生可分析一下标题,想想怎么写. 2012年中考作文预测(上) 热点素材一: 1.最美妈妈:指在杭州滨江区的闻涛社区中勇于救人的吴菊萍.2011年7月2日下午1点半, ...

  • 2012年高考作文十大猜想 (3)作文8800字
  • 2012年高考作文十大猜想 [作文猜想一]寒门难出贵子? 一.作文素材 1.2011年8月3日,一位自称"做了15年老师"的网友在天涯社区发表<这个时代寒门再难出贵子>一帖,掀起网上热议,甚至有网民表示"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的现象日趋严重.与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