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里的父亲记叙文阅读作文12500字

初一作文

棉花里的父亲

章中林

①回家的时候,大门紧锁着,只有那条癞皮狗还在门前吐着舌头。我左右喊了几声,没有人应声,这人都去哪儿了呢? 他们应该知道我回来呀,突然看到场院里如雪的棉花。是捡棉花去了? 赶到大叔家一问,他说父亲去前山捡花去了。

②我放下行李,奔向棉花地。正午的太阳火辣辣的,晒在身上毛毛刺刺的,像是有虫子在爬,十分不自在,还没走几步就汗流浃背了。空旷的田野里没有风,也没有一个人影。是啊,这样的毒日,谁不愿意窝在家里,躺在电扇下面? 可是,父亲? 不知说过多少回:棉花少种点,有事情做就行。可是他却非要拉上上十亩棉花,还说,自己动得,不要我们负担。但是你也不要这样拼命哪。

③我循声站进棉田里。父亲正弓着背捡着棉花,腰间系着蛇皮袋,鼓鼓囊囊的,每移动一步都显得吃力。两只手却不闲着,熟练地抓住盛开的棉花随手塞进袋里。父亲看着走近的我笑着,打着招呼。黢黑的脸上深深的皱纹颤抖着; 白发凌乱地贴在额前; 衣服就像从水里捞上来的一样,还结出了盐花。

④阳光下,父亲的背影溅起凄惨的白光,坚硬而嶙峋——一种说不出来的酸楚涌上心头。父亲的一生都是在这片洁白的棉花中佝偻着前行的。一天天,一年年,他就像一个倔强的牧民看护着自己的羊群,就像一个固执的渔民守望着自己的鱼塘,不眠不休,不离不弃。父亲啊,父亲!

⑤棉花,就是父亲的花朵,就是父亲的攒钱罐。父亲用自己最虔诚的跪拜来侍弄棉花——育秧,移苗,间苗,施肥,打药,锄草,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就像培育着襁褓中的婴儿。那些岁月,父亲就是用自己坚定的脚步,羸弱的肩膀种下繁华的棉花,背起一家丰满的希望——我们的学费,过年的新衣,喷香的猪肉,还有久违的微笑。现在,我们都已经成家,他也应该停下奔跑的脚步,和我们一起分享这棉花一样舒适而温暖的生活。可是,山一样的父亲依然像一头倔强的老牛一样默默守护着,坚持着。父亲啊,父亲!

⑥一点多钟我们才回到家。父亲草草地扒了几口饭,就又坐到了簸箕前剥起棉花。也许是太疲劳了,还没一会儿,父亲就躺在棉花上睡着了——头枕着棉花一动不动地睡着了。他睡得是那么酣畅,睡得是那么沉静。

⑦他侧着身子,躺在灰色的棉花壳上,头枕着雪白的棉花。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 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 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柘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看着日渐苍老的父亲,我真想摸一摸他粗糙的手,抚一抚他的白发,对着他的耳朵说说心里话,可是,他睡得那么沉,那么香,我又怕惊扰了他的清梦。

⑧静静地睡着的父亲,脸上露出淡淡笑意,粲然如盛开的棉花。他是看到了桃红李白的绚丽,还是闻到了油菜芝麻的浓香? 是尝到了大米麦子的绵软,还是摸到了蚕茧棉花的和暖呢? 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父亲一定在惦记着他的春种秋收,他的夏播冬藏,不然,他的笑里怎么会飘来丝丝的甜呢?

⑨也许怕打扰了父亲,风顽皮地小跑来; 也许怕惊醒了父亲,太阳躲进了云里。在这里,除了父亲均匀而舒畅的呼吸在轻轻地流淌,再也听不到一点声响。

⑩这个世界仿佛成了一种永恒——因为有一朵厚实、热烈的棉花在我的心里霍然盛开。

1. 请你联系全文内容,说说对文题的理解。(3分)

2. 按要求品味语言。(4分)

(1)父亲用自己最虔诚的跪拜来侍弄棉花——育秧,移苗,间苗,施肥,打药,锄草,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就像培育着襁褓中的婴儿。(品析加点词语的含义)

(2)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 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 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柘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请任选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4. 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第⑩自然段的作用。(4分

心中有间小木屋

①那是一个初冬的夜晚,晚饭后,我和老公在附近一条不常走的街上散步。路灯早早亮了,路两旁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闪烁的霓虹灯则为小城的夜色增添 了几分妩媚。灯光下的人

们或奔走于下班回家的路上, 或继续经营着耐以生存的生意, 整个街道并没有因夜色而沉寂,一如白天的喧嚣。

②我们缓缓前行,漫无目的地打量着街道两边的店铺,饭店、超市、五金店„„那个小书屋就这样跳进了我的眼帘。 最初吸引我的是玻璃橱窗上的那一层白纱, 让店里的陈设变得隐约可见,多了一层朦胧,多了一分温馨,还多了几许妙曼。透过橱窗旁边的玻璃门,小店一览无余。 这是一个精心布置的小书屋, 二三十平米, 西边和北边沿墙各放一排高高的书架,上面满是书:东边放一长沙发,玻璃茶几,有一位女士正坐在沙发上看书:中间一片空旷处放一玻璃桌,几把椅子,两位男士 坐在桌旁交谈。小屋上方垂着几盏别致的吊灯,橘黄色的光笼罩着,柔和而温暖。

③好个静逸、雅致、可人的书屋啊!我指着书屋对老公说: “快看,这个书店 不错! ”老公看了看,也赞同道: “是不错!刚开张的吧,前几天我从这儿经过还没看到。 ” “走,进去看看。 ”我提议。谁知老公兴致不高: “改天吧,有点冷,我想回去了。 ”我有点不舍,再把目光投向书屋,我好像听到了有音乐在流淌,好像闻到了有香气在弥漫„„

④后来,北风凌冽,不再散步。再后来,忙忙碌碌,这个书屋也被淡忘了。直到半年后的一天,晚饭后我独自散步,临出门时突然有要买一本书的冲动,便想起了那个温馨的小书屋。来到书店时,我却愣住了:明晃晃的灯把 屋 子照得如同白昼,书店原本不大的空间里又新增了不少半人高的书柜和方形的桌子, 上面堆满了书, 书柜书桌之间的走道仅供两人侧身通过。我转了转,满眼都是刀光剑影的武侠小说、肤浅庸俗的言情故事、粗制滥造的搞怪漫画„„与那些充斥着商业气息的书店并 无二致,哪里还是半年前的那个弥散着属相的书屋啊!几许惆怅油然而生。

⑤一本本寻,一本本觅,终于找到了国学大师季羡林的两本散文,两本书灰头土脸的躲在角落里,感觉是从前没卖掉剩下的。我抽出了其中 一本——《心是莲花开》 ,走向门边的付款台。店主是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子,正沉迷于网络游戏,我把书伸过去,好一会儿,他勉强抬起头看一下价格,又把目光转向电脑屏幕。我一边付款 一边说: “你这个店变化好大呀!我喜欢原来的样子。 ” “哦?”他狐疑地看了我一眼,没有吱声,这还是那位店主吗?不是,应该不是,怎么能是呢?能把书屋布置成那样的人必定是个读书之人,必定是个爱书之人,他 的眼里必定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他的周身必定弥漫着书卷的清香。 当他决定把这个店转给别人时,心中一定有着万般的不舍,又有着万般的无奈吧!

⑥走出店门,沉重的脚步声告诉我:这儿,我再不会来。

⑦抬头望向夜空,星星已经困倦得睡眼朦胧,但我的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那曾经温馨的书屋在喧嚣的都市里或许不会长 久, 即使残存在角落里的或许额抵挡不了利益洪流的冲击。我们无法改变什么,却可以为自己宁静的生活、高雅的情趣坚守一方栖息地,沉默守望。

⑧好想拥有一间书屋,拥有一间静逸、温馨的书屋。我也会在窗上缀有白纱,清风徐来,纱随风舞;我也会在书屋里安放沙发桌椅,播放轻柔的钢琴曲;我还会在书屋一角放置几盆鲜花,让花香和墨香一起萦绕,心如莲花般绽放„„

⑨温馨的小书屋没有了,却在我的心里扎下了根。

19. 通途全文思考: 文章②③两段写出小书屋_____(1)____ 的特点, 第⑥段却说 “这儿,我再不会来” ,原因是 _______(2)_______表达了 ______(3)____。 (4 分)

20.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1)结合语境,说说第②段加点短语的含义。 (3 分)

小屋上方垂着几盏别致的吊灯,橘黄色的光笼罩着,柔和而温暖

(2)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划线句 (3 分)

两本书灰头土脸的躲在角落里,感觉是从前没卖掉剩下的。

21.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结尾划线句“ 温馨的小书屋没有了,却在我的心里扎下 了根”

22.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色,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比刹那更短,比时光更长

包利民

①一个不眠的寒夜,窗外依然是飘飞的雪和小兴安岭腊月的寒流。辗转反侧中,一些散乱的情节却温暖了一枕的冷清。所有曾经的感动,仿佛静静地滋 润了一生的时光,从来不需要想起,却一直在心底盈然①。

②有时候,刹那间的一点光一滴暖,都可成为生命中永不消散的感动。

③沿着时光的脚步追溯,我想起了最初的那个刹那。那个时候,我刚刚从农村搬进城里,内心总有些许黯淡。或许是自卑心理的影响,便开始用偏激的行动来引起别人的注意。有一次和别人打架后,被老师叫去办公室了。当时心里正愤愤,便与老师顶撞了。当我离开,老师

关上门的瞬间,我看见他嘴角扬起一丝笑意,一句他和其他老师的说笑从门缝挤了出来:“这孩子和我小时候特别像„„”

④那一刻,心上的茧壳片片剥落如花。老师曾经那么多的严厉话语,都不及这无意间的一丝笑意半句闲话。此刻,那点滴的同情与理解的触动,洗亮着所有的黯淡。老师根本不知道,是他当年的微笑和话语,使一个叛逆的少年从此有所改变。

⑤短短的一瞬,影响着长长的一生。或许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着类似的情节,看似遗忘,却一直在散发着温暖与力量,像落在心间不经意的一粒种子,刹那间的感动会不知不觉生长成郁郁葱葱的希望和美好。

⑥就像一个朋友所说,自闭恐惧与防备,一直是她从小到大的常态,只因为她是孤儿。就这样一直到高中,她几乎一个朋友都没有。就算别人善意的结交,她也是冷漠以对。班上有个女生是城里人,对她也总想关心,可是不管是否真心真诚,她都不予理会,她只觉得是怜悯。有一天,好些天没来上学的女生遇见她,低沉地说:“现在咱们一样了,我也成了孤儿了!” ⑦原来,那个女生的父母在一场车祸中双双身亡。

⑧朋友说,只那一句,就让她打开了心扉。并不是因为女生真的变得和她一样,而是女生眼中的真诚与失落。对于朋友来说,刹那间那真诚深切的目光,像温暖的手,轻轻地叩开了心里那扇冷漠的门。

⑨想起曾经写过的一件事。邻家大伯很健谈,可是每年中总有固定的一天,终日无言。后来我们知道了原因,却是久久震撼。他的父母是聋哑人,有一年冬天,父母带着六岁的他去爷爷家过年。半路上,汽车忽然出了故障,慢慢地滑向山路下的深谷。车门无法打开,人们砸开车窗时,车身已经向下倾斜。大家纷纷涌向车窗向外跳,父母护着他拼命挤到车窗前,用两双手将他推了出去。他回头看,父母眼中全是不舍和牵挂,脸上带着微微的笑意。

⑩从此,每一年的那一日,他都会 禁言一天,用来体会父母当年的沉默无声,脑海中全是汽车坠崖那一刻父母的眼神与笑容。在生命中的每一个那一天,邻家大伯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来怀念着那份爱与悲情。

⑪足够了,漫长的岁月中,哪怕有过一个能融入我们生命的刹那,所有的日子便都有了意义。不管风雨起落,长路夜路,那份感动,那份爱,成为念念间最美的心灵家园!(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注释】①盈然:漫溢的样子。

13. 作者写了令人感动的三个片断,请概括出第二、三片断的内容。(4分) 片断一: 我因为当年老师的微笑和话语,从此,叛逆的性格有所改

变。

片断

二:

片断

三:

14. 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加点词丰富的表达效果。(4分)

一些散乱的情节却温暖了一枕的冷清。

15.联系前后文,具体说说下面这个比喻句表达了作者“那一刻”怎样的心理感受?(4分)

那一刻,心上的茧壳片片剥落如花。

16. 文章第⑨段划线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父母护着他拼命挤到车窗前,用两双手将他推了出去。

17. 本文题目含蓄而富有韵味结合内容分析题目的好处

低处的温暖

杜巍

①清晨起床,打开窗子,那么多鸟儿落在电线杆上,它们有的东张西望,有的将头藏到翅膀下,看上去很受气的样子,有些凄凉。原来是一些小麻雀,大自然当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鸟儿,它们在电线杆上排成一条直线,灰头土脸有些木讷,有些傻气,但却有一些天真和可爱。

②天空中有燕子轻盈自在的倩影,有燕子在房梁间的呢喃,一会儿飞向蓝天,一会儿贴地疾驰,一会儿与人擦肩而过,一会儿群燕翻腾。燕子是高贵的,它是不把人放在眼里的,在梁上筑巢,在井边戏水。而麻雀呢,它总是远离人类,警惕心极强,这是与生俱来的,似乎缺少了某种高贵,丧失了某种气度。但低微的动物总是倔强的。还不见那漫天霜雪,就留下了燕子掩面而去的背影,寒雨打湿了枯藤和败柳,西风幽怨唱开了满树霜花,但此刻麻雀还在。它们不畏寒冷,在树林、田野、村庄都可以看到它们三五成群寻食觅水的身影,为沉寂的世界平添了灵性,寒山冷水也不再木然。

③小时侯,我曾和父亲来到田野。我长久地注视着一块块土地,许多麻雀喜欢在禾苗上飞翔、啄食、栖息、梳理羽毛。它们时不时地停栖在田地里,然后呼啦一下,带着胜利者的姿态飞进远处的丛林,过一会儿又飞回来。为了仅供生存的口粮,它们奔波劳飞,与世无争。

④有时候出于对小动物自私的关爱,我常常到田地里捕麻雀,然后关在笼子里精心地侍奉。到苞谷地里捉虫子,去树叶下翻蚯蚓,一顿顿丰盛的佳肴摆在小麻雀的面前。它却是一副桀骜不驯....

,不可侵犯的样子,常常用力向笼子撞去,头破血流也不肯停止。无奈之下只好将它放归自然。现在想来,我犯了大错,它属于天空和大地,牢笼锁不住麻雀飞翔的志向。麻雀的骨气像山,似铁,有不为小恩小惠所折服的钢筋脊梁。它们在天空中飞翔,映衬在大地上,是一排排刚正的诗行。

⑤我看到八哥人云亦云,看到燕子穿梭于亭台楼阁,它们裁剪了性格的倔强,游刃于市井富梁。而麻雀呢,执著坚韧,即使在身下丢一颗顽石,它的体温也要温暖石头的寒冷,在烂旧的屋檐下爆发出生命的啾声鸟鸣。

⑥麻雀或许就如同生活中的某种人,他们矮小不被重视,他们在生活的最低处,正静听凄风苦雨,对生活的索取极少,平凡而又普通,像普通的萤火之光散落在凄冷的广野,

却能温暖那份落寞和孤寂。那些高贵的“燕子”,像群星之灿高居天宇,只能被别人观赏指点。那些低微的麻雀就像无名的英雄,品格是这样伟岸——“他可以拥有鲜花的海洋,接受别人的敬仰,但他只选择做一株草,江河浩荡他只取一瓢饮,阳光万丈他苦守一片阴。”一口口啄尽生活的苦难,一声声啼唱人生的艰辛;失去了高处的璀璨,获得了低处的温暖。 ⑦小小的麻雀,羽翼之上背负着尊严和骨气,生活的道路,山不再高远,水不再漫长。

19. 文章第②自然段中作者说“低微的动物总是倔强的”,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麻雀的“倔强”

体现在哪些地方。(3分)

20. 文章赞美的是麻雀,但作者为什么还多次写了燕子和八哥?(4分)

21.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①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一顿顿丰盛的佳肴摆在小麻雀的面前,它却是一副桀骜不驯....

,不可侵犯的样子。

②从语言和情感的角度赏析第⑥自然段中画线句子。(3分)

一口口啄尽生活的苦难,一声声啼唱人生的艰辛;失去了高处的璀璨,获得了低处的温暖。

(二)用岁月在莲上写诗

林清玄

①那天路过台南县白河镇,就像暑天里突然饮了一盅冰凉的蜜水,又凉又甜。

②白河小镇是一个让人吃惊的地方,它是本省最大的莲花种植地,在小巷里走,在田野上闲逛,都会在转折处看到一田田又大又美的莲花。那些经过细心栽培的莲花竟好似是天然生成,在大地的好风好景里毫无愧色,夏日里格外有一种欣悦的气息。

③我去的时候正好是莲子收成的季节,种莲的人家都忙碌起来了,大人小孩全到莲田里去采莲子,对于我们这些只看过莲花美姿就叹息的人,永远也不知道种莲的人家是用怎么样的辛苦在维护一池莲,使它开花结实。

④“夕阳斜,晚风飘,大家来唱采莲谣。红花艳,白花娇,扑面香风暑气消。你打桨,我撑篙,欸乃一声过小桥。船行快,歌声高,采得莲花乐陶陶。”我们童年唱过的《采莲谣》

在白河好像一个梦境,因为种莲人家采的不是观赏的莲花,而是用来维持一家生活的莲子,莲田里也没有可以打桨撑篙的莲舫,而要一步一步踩在莲田的烂泥里。

⑤采莲的时间是清晨太阳刚出来或者黄昏日头要落山的时分,一个个采莲人背起了竹篓,带上了斗笠,涉入浅浅的泥巴里,把已经成熟的莲蓬一朵朵摘下来,放在竹篓里。采回来的莲蓬先挖出里面的莲子,莲子外面有一层粗壳,要用小刀一粒一粒剥开,晶莹洁白的莲子就滚了一地。莲子剥好后,还要用细针把莲子里的莲心挑出来,这些靠的全是灵巧的手工,一粒也偷懒不得,所以全家老小都加入了工作。空的莲蓬可以卖给中药铺,还可以挂起来装饰;洁白的莲子可以煮莲子汤,做许多可口的菜肴;苦的莲心则能煮苦茶,既降火又提神。

⑥我在白河镇看莲花的子民工作了一天,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觉得种莲的人就像莲子一样,表面上莲花是美的,莲田的景观是所有作物中最美丽的景观,可是他们工作的辛劳和莲心一样,是苦的。采莲的季节在端午节到九月的夏秋之交,等莲子采收完毕,接下来就要挖土里

的莲藕了。

⑦莲田其实是一片污泥,采莲的人要防备田里游来游去的吸血水蛙,莲花的梗则长满了

刺。我看到每一位采莲人的裤子都被这些密刺划得千疮百孔,有时候还被刮出一条条血痕,可见得依靠美丽的莲花生活也不是简单的事。小孩子把莲叶卷成杯状,捧着莲子在莲田埂上跑来跑去,才让我感知,再辛苦的收获也有快乐的一面。

⑧莲花其实就是荷花,在还没有开花前叫“荷”,开花结果后就叫“莲”。我总觉得两种名称有不同的意义:荷花的感觉是天真纯情,好像一个洁净无瑕的少女,莲花则是宝相庄严,仿佛是即将生产的少妇。荷花是宜于观赏的,是诗人和艺术家的朋友;莲花带了一点生活的辛酸,是种莲人生活的依靠。想起多年来我对莲花的无知,只喜欢在远远的高处看莲、想莲;却从来没有走进真正的莲花世界,看莲田背后生活的悲欢,不禁感到愧疚。谁知道一朵莲蓬里的三十个莲子,是多少血汗的灌溉?谁知道夏日里一碗冰冻的莲子汤是农民多久的辛劳?

⑨我站在莲田上,看日光照射着莲田,想起“留得残荷听雨声”恐怕是莲民难以享受的境界,因为荷残的时候,他们又要下种了。田中的莲叶坐着结成一片,站着也叠成一片,在田里交缠不清。我们用一些空虚清灵的诗歌来歌颂莲叶荷田的美,永远也不及种莲的人用他们的岁月和血汗在莲叶上写诗吧!

(选自《林清玄散文选》,有删节)

19. 通读全文,谈一谈你对题目“用岁月在莲上写诗”的理解。(5分)

20. 第④段,作者引用《采莲谣》的意图是什么?(4分)

21. 从内容理解和表达效果等角度,品读第⑧段划线的语句。(4分)

谁知道一朵莲蓬里的三十个莲子,是多少血汗的灌溉?谁知道夏日里一碗冰冻的莲子汤是农民多久的辛劳?

22. 将本文与周敦颐的《爱莲说》进行比较,结合文本说说两文在表达主题方面的不同之处。(4

街声

①苏南有条小街。小街就是舞台。一瞬就是一生。

②又回到小街,在细雨蒙蒙的深秋,在深秋的黄昏,用脚步轻轻拍打你,用眼光细细打量你,一股陌生异样的感觉倏然涌起。

③这,哪是久藏我心中的小街?

④这有一片水声。哗哗地,从小街石板底下流过。像一群顽皮野性的乡村孩子,扰得小街的黄昏忽然心神不定起来。又似一首颇为悲壮的生命进行曲,将小街笼罩在一片深重的秋色里。

⑤该有一片书声。呜呜地,伴着细雨的淅沥声萦绕在小街。似潮汐漫漫,如芦风萧萧,像游丝一缕一缕飘在小街。小街人历来崇尚读书,当然不是一般的泛泛而读,而是精读细究,有造诣,有著作,读出了名望。古代,有登上吏部尚书高位的; 现代,有成了园林设计师、法学家、社会学家的。于是,这些人便成了小街的骄傲,成了一批孩子仿效的楷模。

⑥正是活泼好动的年龄,却已被父母粘在书桌前了。心里有莫大的委屈,却从不敢声张。父亲那张没有一丝笑容的脸可以镇住一切。祖母心疼极了,便出来说情。父亲呐,总是不紧不慢地说:“妈,那时,你不也是这样要求我的么?”一句话,祖母不再吭声。

⑦小街人瞧不起经商的。他们称之为做生意人。言下之意大有低人一等、不务正业、欺骗诈人之味。因此,小街的商业一直振兴不起来。然而,倒楣的还是小街人,要买个铁锅

什么的玩意儿,都得上老远的县城去。有人笑这街上的人全是大傻瓜。这不,把一只只小鸟喂大了送走了,你只拾了个好听的名声,其他什么也拣不着。又有人劝说小街人,这附近的乡脚大着哩,留几根苗苗在小街吧,或许能赚好多好多的钱。但小街人听了总是淡淡一笑。那满不在乎的神情似乎就是说:“伲不稀罕那几个钱! 伲的眼光远着哩! 伲就图个好名声!”

⑧——哈哈,多有趣的小街人,多清高的小街人! 于是,黄昏细雨裹着的小街,总能捕捉到一丝丝湿漉漉的书声; 于是,小街雨雾编织的黄昏,总是一幅古老清贫色调的画。

⑨眼前的一切令我吃惊。小街,何时卸去了这身积着太多尘埃的灰蒙蒙的外套,浓妆艳抹起来了? 一个个店铺,被横一道竖一道的油漆打扮得像待嫁的新娘; 昏暗的烛光,被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替代了,令人神荡目摇; 夜幕还没完全垂下,小街已成了一条珠光宝气的灯河; 街面改成水泥路,不再坑坑洼洼的绊脚,细雨中一辆辆自行车擦身而过,轻捷如飞燕。一个个卖茶叶蛋酒酿元子、卖T 恤衫牛仔裤的小店铺闹猛得可以。顾主多数是附近的乡办厂里的农民。钱多了心也野了,晚上便来逛小街。偶尔还能看到咖啡馆舞厅里人头攒动。没有人唱歌,也没有人跳舞; 却挤在一起喝茶聊天,兴致浓浓,人情浓浓。吴侬软语的评弹说唱和迪斯科的音乐飘得满街都是。街声,高高低低紧紧慢慢酸酸甜甜织成一股浓浓的声浪迎面扑来,我有点飘飘然了。

⑩穿过小街,忍不住又转过身去热热望了两下。小街人何时更新了观念? 小街人终于赶上了新潮流。一切都变了。不变的只有这株古银杏,千掌千指擎一树的晶莹,年年秋天里透着一片醉人的金黄色的醇美,站在小街尽头,像小街的一座雕塑。

⑪正欲离去,忽然想起那片书声。那片曾经萦绕小街的书声呢? 难道,岁月已把这片声音抹去? 难道生活已使这片声音失落? 一份长久压在心头的沉甸甸的思绪倏然无存,而另一种心绪则迅速潜入心中,而且膨胀沉重起来。

⑫说不出这是一种怎样的情绪。想抓住什么,又想挣脱什么。我曾经讨厌这书声。我此刻又比任何时候都眷恋这书声。书是让人开窍的钥匙,没了它,这世界会是一片怎样的苍白?

⑬我默默地伫立在小街尽头。我又走进了一份深深的惆怅里。

⑭街声,何时让我读懂一个逝去的秘密?

1. 文章第①段的句式有何特点? 运用这种句式有什么好处?(3分)

2. 文章第③段,“这,哪是久藏我心中的小街?”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3. 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丰富而复杂的。有人说,作者赞美小镇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新潮流; 有人说,作者对小镇这样的变化并不十分满意,她很怀念小镇深重的秋色。你觉得文章究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4. 文章在第⑫段刚说了“我曾经讨厌这书声”,紧接着又说“我此刻又比任何时候都眷恋这书声”,从“讨厌”到“眷恋”,作者对“书声”的感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3分)

5. 请分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作用。(2分)

6. 文中多次出现了“小街雨雾”,作者对“雨”的描写是不是多余的? 为什么?(3分)

(二)遇见芦苇

①芦苇,一种禾草,飘逸茂密,又平淡无奇。我最早诵读《诗经》,就被那段扑朔迷离、清新飘渺的诗歌所深深吸引: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眼前穗絮飘曳,景色迷蒙,心里则浮起一缕缕情思,柔美而又凄楚。后来知道,这蒹葭,就是时常见到的芦苇,平常得貌不惊人,也无多少神奇的色彩。在沟渠水边,沼泽岸堤,就像寻常的树木一样随意地生长着。我像忽视了身边的哲人一般,也忽视了芦苇很久很久。

②感谢辽阔的新疆,让我在人到中年的时候,对人生有了更多感悟,也由此走近了芦苇,熟识了芦苇,并从芦苇身上感知感触了难得的精神和意志,也领略了大自然生命的另一种品质和精彩!

③巴楚的胡杨林吸引了我的眼球。在一个金秋时节,我造访了充满神奇故事的胡杨森林,在观赏这些古老的树木的路途上,忽然被一簇簇、一丛丛,不断跃入眼帘的芦苇给攫住了心神。它们没有胡杨那般高大伟岸,孱弱卑微得无法登堂入室。但它们的清秀孤傲,它们的坚韧执着,却有一种令人心动的力量。

④后来我很多次深入地接触了芦苇,毫不犹豫地成为芦苇的忠实拥趸。从芦苇处,我学到的就是人生的哲学。

⑤芦苇易生易长,天气乍暖,芦苇就满眼青翠。及至盛夏,芦苇绿意盎然,繁茂丛生,生命绚烂地绽放。而到入冬,就成了一地残迹。翌年,春风吹过,它们复又生长,一片片,如蓬勃的林海,无际无涯。那种旺盛,比它的昔日犹过之而无不及。

⑥我曾在博斯腾湖舟行而上。那密密匝匝的芦苇荡,绿满水乡,气势不凡。那芦苇恣意

地在疯长,任谁也不可阻挡的生命力。去年冬天已被砍尽的一片芦苇,现又茁壮成长。它们宛若湖心的主人,在水中荡漾,在阳光下吐辉,婀娜多姿,神采飞扬。我十分惊叹的是,它们自然生长,还形成了一道弯弯的河道,静谧、幽深,迷宫一般,正够船只穿行。其情其景,真让人感叹造物主的神奇。

⑦芦苇纤弱却又有倔强的性格。风过处,它低首屈服,那腰肢似乎总是弯曲着,甚至不能负荷一只小鸟。但风是压不垮它的,它依然挺立着,顽强地生存着,任何风霜雪雨,只能磨砺它的意志。也有人这么说,风会让它暂时的摇摆,但它的根是深扎在泥土里的,绝不会飘忽不定,甚至迷失自我。

⑧即便被冷弃于偏僻之处,寒冽之时,它们也会从艰难和痛苦中起步,向着阳光进发。在南疆巴楚风光旖旎的曲尔盖胡杨林,胡杨是绝对的英雄,顶天立地,多姿多彩,看起来几无芦苇插足之处。但我还是发现了集群而生的芦苇,在边缘角落蔓延生长,就依赖足下一点点土壤和水分,尽显自己的妖娆。它们让这原始的胡杨林,更增添了柔美和风情。

⑨芦苇还有一种值得赞叹的品质。它们聚众而长,特别合群,抱团取暖也好,众志成城也罢,都是它们真实的写照。所以羸弱的芦苇能在风中飘曳,能在浪里独领风骚,那就是因为这种品质,互相依靠,它们才由弱变强,不轻易被折服!

⑩有一次,在别处,我看到台风席卷中的芦苇,在海堤旁苦苦争斗。有几株倒下了,但更多的并肩而立,迎风飘舞,不失风骨。芦苇即便被摧毁了,被吹飞了,它最后的姿势,也是飞翔着或者匍匐着的,从没有放弃生命的意志。芦苇并不是参天大树,也不是名贵品种,但它们付出自己的生命,可以让我们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它们粉身碎骨,被研制成洁白柔美的纸,供我们书写和图画,留下一截草梗,也可以在沙漠固沙,以最后尚存的一息,阻止狂野的肆虐。芦叶、芦花、芦茎、芦根、芦秆皆可入药,也算是为人类捐躯了。

(11)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也许真是芦苇的生命真谛!我觉得芦苇是值得称颂的,墙头仅寸厚的泥土,芦苇却能扎根进去,并伸展出硕大的枝叶来,有多少植物能够做到?它汲取得少,贡献给世界的却很多,难道不是可贵的精神吗?

(12)芦苇以卑微的心,面对一切。芦苇的穗絮,白如夜霜;芦苇的茎叶,细如柳眉。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这一切无疑是十分美好的,但芦苇最动人的,还是它的意志和品格。那是最具感染力的。做一枝具有深邃思想的芦苇吧,人会变得真正地坚强!

(选自人民网)

20. 文章第④段中提到,从芦苇处,我学到的就是人生的哲学。请结合上下文,说一说作者学到了怎样的人生哲学。(4分)

21. 简要分析第②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2分)

22. 品味语言。(每题 3分,共6分)

A. 赏析第③段中加点词语“攫住”的表达效果。

B. 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⑩段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23. 文章在构思、立意、语言等方面颇有特色,请选择一个方面,说说你的发现与感悟。

石崖上的枣树

刘成章

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照说,枣树生长在那儿,哪来的什么养料和水分,只要能勉强挤出几片叶子,现出一点儿绿色,就算很不错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得健壮而蓬勃。每到了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好大一片天空。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过,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见了,也顿时兴奋起来,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被挑逗得打着颤颤,却都无可奈何。

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也有年轻后生。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一个个生动可爱,摆得到处都是。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如处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据说,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膂力过人,他曾运

足了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不过也仅仅打下两三颗枣子而已。“这枣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着那枣树咒骂。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一棵枣树,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使有的人在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思思谋谋,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还是贵气。

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了脖子。由于仰角太大,我的帽子都顺着肩膀滑落了。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光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尝尝,咱们哪天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后来我们真的去了。绕来绕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走得人大汗淋漓,衬衣全湿透了,才算近距离地看见了枣树。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枣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那枣树真让我们很想欢呼几声。崖上风很大,阳光也很充足,风和阳光一年年地透过了它粗糙的树皮和枝叶,为它储满了诱人的生命力,因而果实又大又艳,宝石一般。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能看见爬在枣子上的几只大蚂蚁,但是那儿的地势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令人惋惜,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

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那是因为我重读了《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我又想起了一首陕北现代民歌:

羊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面面容易说话话难。一个在山上哟一个在沟,拉不上话话哟咱招一招手。瞭见了个村村哟瞭不见个人,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

这些不朽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

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颤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你看,那棵枣树是那么美好,那么诱人,却总是难以触到,总是让人企慕;它总是撩逗着你,召唤着你,却又总是远离着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它结的是一树实实在在的枣,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却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它让我想起钱钟书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令人久久回味。

17. “枣树”生长的环境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3分)

18.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请从下列两句中任选一句作简要的赏析)(4分)

(1)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2)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19. 文中引用了《诗经·蒹葭》和陕北现代民歌,有什么作用?(4分)

20. 通读全文,你认为“悬崖上的枣树”带给作者怎样的感悟?(4分)

棉花里的父亲

章中林

①回家的时候,大门紧锁着,只有那条癞皮狗还在门前吐着舌头。我左右喊了几声,没有人应声,这人都去哪儿了呢? 他们应该知道我回来呀,突然看到场院里如雪的棉花。是捡棉花去了? 赶到大叔家一问,他说父亲去前山捡花去了。

②我放下行李,奔向棉花地。正午的太阳火辣辣的,晒在身上毛毛刺刺的,像是有虫子在爬,十分不自在,还没走几步就汗流浃背了。空旷的田野里没有风,也没有一个人影。是啊,这样的毒日,谁不愿意窝在家里,躺在电扇下面? 可是,父亲? 不知说过多少回:棉花少种点,有事情做就行。可是他却非要拉上上十亩棉花,还说,自己动得,不要我们负担。但是你也不要这样拼命哪。

③我循声站进棉田里。父亲正弓着背捡着棉花,腰间系着蛇皮袋,鼓鼓囊囊的,每移动一步都显得吃力。两只手却不闲着,熟练地抓住盛开的棉花随手塞进袋里。父亲看着走近的我笑着,打着招呼。黢黑的脸上深深的皱纹颤抖着; 白发凌乱地贴在额前; 衣服就像从水里捞上来的一样,还结出了盐花。

④阳光下,父亲的背影溅起凄惨的白光,坚硬而嶙峋——一种说不出来的酸楚涌上心头。父亲的一生都是在这片洁白的棉花中佝偻着前行的。一天天,一年年,他就像一个倔强的牧民看护着自己的羊群,就像一个固执的渔民守望着自己的鱼塘,不眠不休,不离不弃。父亲啊,父亲!

⑤棉花,就是父亲的花朵,就是父亲的攒钱罐。父亲用自己最虔诚的跪拜来侍弄棉花——育秧,移苗,间苗,施肥,打药,锄草,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就像培育着襁褓中的婴儿。那些岁月,父亲就是用自己坚定的脚步,羸弱的肩膀种下繁华的棉花,背起一家丰满的希望——我们的学费,过年的新衣,喷香的猪肉,还有久违的微笑。现在,我们都已经成家,他也应该停下奔跑的脚步,和我们一起分享这棉花一样舒适而温暖的生活。可是,山一样的父亲依然像一头倔强的老牛一样默默守护着,坚持着。父亲啊,父亲!

⑥一点多钟我们才回到家。父亲草草地扒了几口饭,就又坐到了簸箕前剥起棉花。也许是太疲劳了,还没一会儿,父亲就躺在棉花上睡着了——头枕着棉花一动不动地睡着了。他睡得是那么酣畅,睡得是那么沉静。

⑦他侧着身子,躺在灰色的棉花壳上,头枕着雪白的棉花。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 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 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柘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看着日渐苍老的父亲,我真想摸一摸他粗糙的手,抚一抚他的白发,对着他的耳朵说说心里话,可是,他睡得那么沉,那么香,我又怕惊扰了他的清梦。

⑧静静地睡着的父亲,脸上露出淡淡笑意,粲然如盛开的棉花。他是看到了桃红李白的绚丽,还是闻到了油菜芝麻的浓香? 是尝到了大米麦子的绵软,还是摸到了蚕茧棉花的和暖呢? 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父亲一定在惦记着他的春种秋收,他的夏播冬藏,不然,他的笑里怎么会飘来丝丝的甜呢?

⑨也许怕打扰了父亲,风顽皮地小跑来; 也许怕惊醒了父亲,太阳躲进了云里。在这里,除了父亲均匀而舒畅的呼吸在轻轻地流淌,再也听不到一点声响。

⑩这个世界仿佛成了一种永恒——因为有一朵厚实、热烈的棉花在我的心里霍然盛开。

1. 请你联系全文内容,说说对文题的理解。(3分)

2. 按要求品味语言。(4分)

(1)父亲用自己最虔诚的跪拜来侍弄棉花——育秧,移苗,间苗,施肥,打药,锄草,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就像培育着襁褓中的婴儿。(品析加点词语的含义)

(2)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 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 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柘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请任选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4. 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第⑩自然段的作用。(4分

心中有间小木屋

①那是一个初冬的夜晚,晚饭后,我和老公在附近一条不常走的街上散步。路灯早早亮了,路两旁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闪烁的霓虹灯则为小城的夜色增添 了几分妩媚。灯光下的人

们或奔走于下班回家的路上, 或继续经营着耐以生存的生意, 整个街道并没有因夜色而沉寂,一如白天的喧嚣。

②我们缓缓前行,漫无目的地打量着街道两边的店铺,饭店、超市、五金店„„那个小书屋就这样跳进了我的眼帘。 最初吸引我的是玻璃橱窗上的那一层白纱, 让店里的陈设变得隐约可见,多了一层朦胧,多了一分温馨,还多了几许妙曼。透过橱窗旁边的玻璃门,小店一览无余。 这是一个精心布置的小书屋, 二三十平米, 西边和北边沿墙各放一排高高的书架,上面满是书:东边放一长沙发,玻璃茶几,有一位女士正坐在沙发上看书:中间一片空旷处放一玻璃桌,几把椅子,两位男士 坐在桌旁交谈。小屋上方垂着几盏别致的吊灯,橘黄色的光笼罩着,柔和而温暖。

③好个静逸、雅致、可人的书屋啊!我指着书屋对老公说: “快看,这个书店 不错! ”老公看了看,也赞同道: “是不错!刚开张的吧,前几天我从这儿经过还没看到。 ” “走,进去看看。 ”我提议。谁知老公兴致不高: “改天吧,有点冷,我想回去了。 ”我有点不舍,再把目光投向书屋,我好像听到了有音乐在流淌,好像闻到了有香气在弥漫„„

④后来,北风凌冽,不再散步。再后来,忙忙碌碌,这个书屋也被淡忘了。直到半年后的一天,晚饭后我独自散步,临出门时突然有要买一本书的冲动,便想起了那个温馨的小书屋。来到书店时,我却愣住了:明晃晃的灯把 屋 子照得如同白昼,书店原本不大的空间里又新增了不少半人高的书柜和方形的桌子, 上面堆满了书, 书柜书桌之间的走道仅供两人侧身通过。我转了转,满眼都是刀光剑影的武侠小说、肤浅庸俗的言情故事、粗制滥造的搞怪漫画„„与那些充斥着商业气息的书店并 无二致,哪里还是半年前的那个弥散着属相的书屋啊!几许惆怅油然而生。

⑤一本本寻,一本本觅,终于找到了国学大师季羡林的两本散文,两本书灰头土脸的躲在角落里,感觉是从前没卖掉剩下的。我抽出了其中 一本——《心是莲花开》 ,走向门边的付款台。店主是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子,正沉迷于网络游戏,我把书伸过去,好一会儿,他勉强抬起头看一下价格,又把目光转向电脑屏幕。我一边付款 一边说: “你这个店变化好大呀!我喜欢原来的样子。 ” “哦?”他狐疑地看了我一眼,没有吱声,这还是那位店主吗?不是,应该不是,怎么能是呢?能把书屋布置成那样的人必定是个读书之人,必定是个爱书之人,他 的眼里必定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他的周身必定弥漫着书卷的清香。 当他决定把这个店转给别人时,心中一定有着万般的不舍,又有着万般的无奈吧!

⑥走出店门,沉重的脚步声告诉我:这儿,我再不会来。

⑦抬头望向夜空,星星已经困倦得睡眼朦胧,但我的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那曾经温馨的书屋在喧嚣的都市里或许不会长 久, 即使残存在角落里的或许额抵挡不了利益洪流的冲击。我们无法改变什么,却可以为自己宁静的生活、高雅的情趣坚守一方栖息地,沉默守望。

⑧好想拥有一间书屋,拥有一间静逸、温馨的书屋。我也会在窗上缀有白纱,清风徐来,纱随风舞;我也会在书屋里安放沙发桌椅,播放轻柔的钢琴曲;我还会在书屋一角放置几盆鲜花,让花香和墨香一起萦绕,心如莲花般绽放„„

⑨温馨的小书屋没有了,却在我的心里扎下了根。

19. 通途全文思考: 文章②③两段写出小书屋_____(1)____ 的特点, 第⑥段却说 “这儿,我再不会来” ,原因是 _______(2)_______表达了 ______(3)____。 (4 分)

20.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1)结合语境,说说第②段加点短语的含义。 (3 分)

小屋上方垂着几盏别致的吊灯,橘黄色的光笼罩着,柔和而温暖

(2)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划线句 (3 分)

两本书灰头土脸的躲在角落里,感觉是从前没卖掉剩下的。

21.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结尾划线句“ 温馨的小书屋没有了,却在我的心里扎下 了根”

22.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色,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比刹那更短,比时光更长

包利民

①一个不眠的寒夜,窗外依然是飘飞的雪和小兴安岭腊月的寒流。辗转反侧中,一些散乱的情节却温暖了一枕的冷清。所有曾经的感动,仿佛静静地滋 润了一生的时光,从来不需要想起,却一直在心底盈然①。

②有时候,刹那间的一点光一滴暖,都可成为生命中永不消散的感动。

③沿着时光的脚步追溯,我想起了最初的那个刹那。那个时候,我刚刚从农村搬进城里,内心总有些许黯淡。或许是自卑心理的影响,便开始用偏激的行动来引起别人的注意。有一次和别人打架后,被老师叫去办公室了。当时心里正愤愤,便与老师顶撞了。当我离开,老师

关上门的瞬间,我看见他嘴角扬起一丝笑意,一句他和其他老师的说笑从门缝挤了出来:“这孩子和我小时候特别像„„”

④那一刻,心上的茧壳片片剥落如花。老师曾经那么多的严厉话语,都不及这无意间的一丝笑意半句闲话。此刻,那点滴的同情与理解的触动,洗亮着所有的黯淡。老师根本不知道,是他当年的微笑和话语,使一个叛逆的少年从此有所改变。

⑤短短的一瞬,影响着长长的一生。或许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着类似的情节,看似遗忘,却一直在散发着温暖与力量,像落在心间不经意的一粒种子,刹那间的感动会不知不觉生长成郁郁葱葱的希望和美好。

⑥就像一个朋友所说,自闭恐惧与防备,一直是她从小到大的常态,只因为她是孤儿。就这样一直到高中,她几乎一个朋友都没有。就算别人善意的结交,她也是冷漠以对。班上有个女生是城里人,对她也总想关心,可是不管是否真心真诚,她都不予理会,她只觉得是怜悯。有一天,好些天没来上学的女生遇见她,低沉地说:“现在咱们一样了,我也成了孤儿了!” ⑦原来,那个女生的父母在一场车祸中双双身亡。

⑧朋友说,只那一句,就让她打开了心扉。并不是因为女生真的变得和她一样,而是女生眼中的真诚与失落。对于朋友来说,刹那间那真诚深切的目光,像温暖的手,轻轻地叩开了心里那扇冷漠的门。

⑨想起曾经写过的一件事。邻家大伯很健谈,可是每年中总有固定的一天,终日无言。后来我们知道了原因,却是久久震撼。他的父母是聋哑人,有一年冬天,父母带着六岁的他去爷爷家过年。半路上,汽车忽然出了故障,慢慢地滑向山路下的深谷。车门无法打开,人们砸开车窗时,车身已经向下倾斜。大家纷纷涌向车窗向外跳,父母护着他拼命挤到车窗前,用两双手将他推了出去。他回头看,父母眼中全是不舍和牵挂,脸上带着微微的笑意。

⑩从此,每一年的那一日,他都会 禁言一天,用来体会父母当年的沉默无声,脑海中全是汽车坠崖那一刻父母的眼神与笑容。在生命中的每一个那一天,邻家大伯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来怀念着那份爱与悲情。

⑪足够了,漫长的岁月中,哪怕有过一个能融入我们生命的刹那,所有的日子便都有了意义。不管风雨起落,长路夜路,那份感动,那份爱,成为念念间最美的心灵家园!(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注释】①盈然:漫溢的样子。

13. 作者写了令人感动的三个片断,请概括出第二、三片断的内容。(4分) 片断一: 我因为当年老师的微笑和话语,从此,叛逆的性格有所改

变。

片断

二:

片断

三:

14. 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加点词丰富的表达效果。(4分)

一些散乱的情节却温暖了一枕的冷清。

15.联系前后文,具体说说下面这个比喻句表达了作者“那一刻”怎样的心理感受?(4分)

那一刻,心上的茧壳片片剥落如花。

16. 文章第⑨段划线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父母护着他拼命挤到车窗前,用两双手将他推了出去。

17. 本文题目含蓄而富有韵味结合内容分析题目的好处

低处的温暖

杜巍

①清晨起床,打开窗子,那么多鸟儿落在电线杆上,它们有的东张西望,有的将头藏到翅膀下,看上去很受气的样子,有些凄凉。原来是一些小麻雀,大自然当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鸟儿,它们在电线杆上排成一条直线,灰头土脸有些木讷,有些傻气,但却有一些天真和可爱。

②天空中有燕子轻盈自在的倩影,有燕子在房梁间的呢喃,一会儿飞向蓝天,一会儿贴地疾驰,一会儿与人擦肩而过,一会儿群燕翻腾。燕子是高贵的,它是不把人放在眼里的,在梁上筑巢,在井边戏水。而麻雀呢,它总是远离人类,警惕心极强,这是与生俱来的,似乎缺少了某种高贵,丧失了某种气度。但低微的动物总是倔强的。还不见那漫天霜雪,就留下了燕子掩面而去的背影,寒雨打湿了枯藤和败柳,西风幽怨唱开了满树霜花,但此刻麻雀还在。它们不畏寒冷,在树林、田野、村庄都可以看到它们三五成群寻食觅水的身影,为沉寂的世界平添了灵性,寒山冷水也不再木然。

③小时侯,我曾和父亲来到田野。我长久地注视着一块块土地,许多麻雀喜欢在禾苗上飞翔、啄食、栖息、梳理羽毛。它们时不时地停栖在田地里,然后呼啦一下,带着胜利者的姿态飞进远处的丛林,过一会儿又飞回来。为了仅供生存的口粮,它们奔波劳飞,与世无争。

④有时候出于对小动物自私的关爱,我常常到田地里捕麻雀,然后关在笼子里精心地侍奉。到苞谷地里捉虫子,去树叶下翻蚯蚓,一顿顿丰盛的佳肴摆在小麻雀的面前。它却是一副桀骜不驯....

,不可侵犯的样子,常常用力向笼子撞去,头破血流也不肯停止。无奈之下只好将它放归自然。现在想来,我犯了大错,它属于天空和大地,牢笼锁不住麻雀飞翔的志向。麻雀的骨气像山,似铁,有不为小恩小惠所折服的钢筋脊梁。它们在天空中飞翔,映衬在大地上,是一排排刚正的诗行。

⑤我看到八哥人云亦云,看到燕子穿梭于亭台楼阁,它们裁剪了性格的倔强,游刃于市井富梁。而麻雀呢,执著坚韧,即使在身下丢一颗顽石,它的体温也要温暖石头的寒冷,在烂旧的屋檐下爆发出生命的啾声鸟鸣。

⑥麻雀或许就如同生活中的某种人,他们矮小不被重视,他们在生活的最低处,正静听凄风苦雨,对生活的索取极少,平凡而又普通,像普通的萤火之光散落在凄冷的广野,

却能温暖那份落寞和孤寂。那些高贵的“燕子”,像群星之灿高居天宇,只能被别人观赏指点。那些低微的麻雀就像无名的英雄,品格是这样伟岸——“他可以拥有鲜花的海洋,接受别人的敬仰,但他只选择做一株草,江河浩荡他只取一瓢饮,阳光万丈他苦守一片阴。”一口口啄尽生活的苦难,一声声啼唱人生的艰辛;失去了高处的璀璨,获得了低处的温暖。 ⑦小小的麻雀,羽翼之上背负着尊严和骨气,生活的道路,山不再高远,水不再漫长。

19. 文章第②自然段中作者说“低微的动物总是倔强的”,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麻雀的“倔强”

体现在哪些地方。(3分)

20. 文章赞美的是麻雀,但作者为什么还多次写了燕子和八哥?(4分)

21.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①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一顿顿丰盛的佳肴摆在小麻雀的面前,它却是一副桀骜不驯....

,不可侵犯的样子。

②从语言和情感的角度赏析第⑥自然段中画线句子。(3分)

一口口啄尽生活的苦难,一声声啼唱人生的艰辛;失去了高处的璀璨,获得了低处的温暖。

(二)用岁月在莲上写诗

林清玄

①那天路过台南县白河镇,就像暑天里突然饮了一盅冰凉的蜜水,又凉又甜。

②白河小镇是一个让人吃惊的地方,它是本省最大的莲花种植地,在小巷里走,在田野上闲逛,都会在转折处看到一田田又大又美的莲花。那些经过细心栽培的莲花竟好似是天然生成,在大地的好风好景里毫无愧色,夏日里格外有一种欣悦的气息。

③我去的时候正好是莲子收成的季节,种莲的人家都忙碌起来了,大人小孩全到莲田里去采莲子,对于我们这些只看过莲花美姿就叹息的人,永远也不知道种莲的人家是用怎么样的辛苦在维护一池莲,使它开花结实。

④“夕阳斜,晚风飘,大家来唱采莲谣。红花艳,白花娇,扑面香风暑气消。你打桨,我撑篙,欸乃一声过小桥。船行快,歌声高,采得莲花乐陶陶。”我们童年唱过的《采莲谣》

在白河好像一个梦境,因为种莲人家采的不是观赏的莲花,而是用来维持一家生活的莲子,莲田里也没有可以打桨撑篙的莲舫,而要一步一步踩在莲田的烂泥里。

⑤采莲的时间是清晨太阳刚出来或者黄昏日头要落山的时分,一个个采莲人背起了竹篓,带上了斗笠,涉入浅浅的泥巴里,把已经成熟的莲蓬一朵朵摘下来,放在竹篓里。采回来的莲蓬先挖出里面的莲子,莲子外面有一层粗壳,要用小刀一粒一粒剥开,晶莹洁白的莲子就滚了一地。莲子剥好后,还要用细针把莲子里的莲心挑出来,这些靠的全是灵巧的手工,一粒也偷懒不得,所以全家老小都加入了工作。空的莲蓬可以卖给中药铺,还可以挂起来装饰;洁白的莲子可以煮莲子汤,做许多可口的菜肴;苦的莲心则能煮苦茶,既降火又提神。

⑥我在白河镇看莲花的子民工作了一天,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觉得种莲的人就像莲子一样,表面上莲花是美的,莲田的景观是所有作物中最美丽的景观,可是他们工作的辛劳和莲心一样,是苦的。采莲的季节在端午节到九月的夏秋之交,等莲子采收完毕,接下来就要挖土里

的莲藕了。

⑦莲田其实是一片污泥,采莲的人要防备田里游来游去的吸血水蛙,莲花的梗则长满了

刺。我看到每一位采莲人的裤子都被这些密刺划得千疮百孔,有时候还被刮出一条条血痕,可见得依靠美丽的莲花生活也不是简单的事。小孩子把莲叶卷成杯状,捧着莲子在莲田埂上跑来跑去,才让我感知,再辛苦的收获也有快乐的一面。

⑧莲花其实就是荷花,在还没有开花前叫“荷”,开花结果后就叫“莲”。我总觉得两种名称有不同的意义:荷花的感觉是天真纯情,好像一个洁净无瑕的少女,莲花则是宝相庄严,仿佛是即将生产的少妇。荷花是宜于观赏的,是诗人和艺术家的朋友;莲花带了一点生活的辛酸,是种莲人生活的依靠。想起多年来我对莲花的无知,只喜欢在远远的高处看莲、想莲;却从来没有走进真正的莲花世界,看莲田背后生活的悲欢,不禁感到愧疚。谁知道一朵莲蓬里的三十个莲子,是多少血汗的灌溉?谁知道夏日里一碗冰冻的莲子汤是农民多久的辛劳?

⑨我站在莲田上,看日光照射着莲田,想起“留得残荷听雨声”恐怕是莲民难以享受的境界,因为荷残的时候,他们又要下种了。田中的莲叶坐着结成一片,站着也叠成一片,在田里交缠不清。我们用一些空虚清灵的诗歌来歌颂莲叶荷田的美,永远也不及种莲的人用他们的岁月和血汗在莲叶上写诗吧!

(选自《林清玄散文选》,有删节)

19. 通读全文,谈一谈你对题目“用岁月在莲上写诗”的理解。(5分)

20. 第④段,作者引用《采莲谣》的意图是什么?(4分)

21. 从内容理解和表达效果等角度,品读第⑧段划线的语句。(4分)

谁知道一朵莲蓬里的三十个莲子,是多少血汗的灌溉?谁知道夏日里一碗冰冻的莲子汤是农民多久的辛劳?

22. 将本文与周敦颐的《爱莲说》进行比较,结合文本说说两文在表达主题方面的不同之处。(4

街声

①苏南有条小街。小街就是舞台。一瞬就是一生。

②又回到小街,在细雨蒙蒙的深秋,在深秋的黄昏,用脚步轻轻拍打你,用眼光细细打量你,一股陌生异样的感觉倏然涌起。

③这,哪是久藏我心中的小街?

④这有一片水声。哗哗地,从小街石板底下流过。像一群顽皮野性的乡村孩子,扰得小街的黄昏忽然心神不定起来。又似一首颇为悲壮的生命进行曲,将小街笼罩在一片深重的秋色里。

⑤该有一片书声。呜呜地,伴着细雨的淅沥声萦绕在小街。似潮汐漫漫,如芦风萧萧,像游丝一缕一缕飘在小街。小街人历来崇尚读书,当然不是一般的泛泛而读,而是精读细究,有造诣,有著作,读出了名望。古代,有登上吏部尚书高位的; 现代,有成了园林设计师、法学家、社会学家的。于是,这些人便成了小街的骄傲,成了一批孩子仿效的楷模。

⑥正是活泼好动的年龄,却已被父母粘在书桌前了。心里有莫大的委屈,却从不敢声张。父亲那张没有一丝笑容的脸可以镇住一切。祖母心疼极了,便出来说情。父亲呐,总是不紧不慢地说:“妈,那时,你不也是这样要求我的么?”一句话,祖母不再吭声。

⑦小街人瞧不起经商的。他们称之为做生意人。言下之意大有低人一等、不务正业、欺骗诈人之味。因此,小街的商业一直振兴不起来。然而,倒楣的还是小街人,要买个铁锅

什么的玩意儿,都得上老远的县城去。有人笑这街上的人全是大傻瓜。这不,把一只只小鸟喂大了送走了,你只拾了个好听的名声,其他什么也拣不着。又有人劝说小街人,这附近的乡脚大着哩,留几根苗苗在小街吧,或许能赚好多好多的钱。但小街人听了总是淡淡一笑。那满不在乎的神情似乎就是说:“伲不稀罕那几个钱! 伲的眼光远着哩! 伲就图个好名声!”

⑧——哈哈,多有趣的小街人,多清高的小街人! 于是,黄昏细雨裹着的小街,总能捕捉到一丝丝湿漉漉的书声; 于是,小街雨雾编织的黄昏,总是一幅古老清贫色调的画。

⑨眼前的一切令我吃惊。小街,何时卸去了这身积着太多尘埃的灰蒙蒙的外套,浓妆艳抹起来了? 一个个店铺,被横一道竖一道的油漆打扮得像待嫁的新娘; 昏暗的烛光,被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替代了,令人神荡目摇; 夜幕还没完全垂下,小街已成了一条珠光宝气的灯河; 街面改成水泥路,不再坑坑洼洼的绊脚,细雨中一辆辆自行车擦身而过,轻捷如飞燕。一个个卖茶叶蛋酒酿元子、卖T 恤衫牛仔裤的小店铺闹猛得可以。顾主多数是附近的乡办厂里的农民。钱多了心也野了,晚上便来逛小街。偶尔还能看到咖啡馆舞厅里人头攒动。没有人唱歌,也没有人跳舞; 却挤在一起喝茶聊天,兴致浓浓,人情浓浓。吴侬软语的评弹说唱和迪斯科的音乐飘得满街都是。街声,高高低低紧紧慢慢酸酸甜甜织成一股浓浓的声浪迎面扑来,我有点飘飘然了。

⑩穿过小街,忍不住又转过身去热热望了两下。小街人何时更新了观念? 小街人终于赶上了新潮流。一切都变了。不变的只有这株古银杏,千掌千指擎一树的晶莹,年年秋天里透着一片醉人的金黄色的醇美,站在小街尽头,像小街的一座雕塑。

⑪正欲离去,忽然想起那片书声。那片曾经萦绕小街的书声呢? 难道,岁月已把这片声音抹去? 难道生活已使这片声音失落? 一份长久压在心头的沉甸甸的思绪倏然无存,而另一种心绪则迅速潜入心中,而且膨胀沉重起来。

⑫说不出这是一种怎样的情绪。想抓住什么,又想挣脱什么。我曾经讨厌这书声。我此刻又比任何时候都眷恋这书声。书是让人开窍的钥匙,没了它,这世界会是一片怎样的苍白?

⑬我默默地伫立在小街尽头。我又走进了一份深深的惆怅里。

⑭街声,何时让我读懂一个逝去的秘密?

1. 文章第①段的句式有何特点? 运用这种句式有什么好处?(3分)

2. 文章第③段,“这,哪是久藏我心中的小街?”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3. 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丰富而复杂的。有人说,作者赞美小镇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新潮流; 有人说,作者对小镇这样的变化并不十分满意,她很怀念小镇深重的秋色。你觉得文章究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4. 文章在第⑫段刚说了“我曾经讨厌这书声”,紧接着又说“我此刻又比任何时候都眷恋这书声”,从“讨厌”到“眷恋”,作者对“书声”的感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3分)

5. 请分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作用。(2分)

6. 文中多次出现了“小街雨雾”,作者对“雨”的描写是不是多余的? 为什么?(3分)

(二)遇见芦苇

①芦苇,一种禾草,飘逸茂密,又平淡无奇。我最早诵读《诗经》,就被那段扑朔迷离、清新飘渺的诗歌所深深吸引: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眼前穗絮飘曳,景色迷蒙,心里则浮起一缕缕情思,柔美而又凄楚。后来知道,这蒹葭,就是时常见到的芦苇,平常得貌不惊人,也无多少神奇的色彩。在沟渠水边,沼泽岸堤,就像寻常的树木一样随意地生长着。我像忽视了身边的哲人一般,也忽视了芦苇很久很久。

②感谢辽阔的新疆,让我在人到中年的时候,对人生有了更多感悟,也由此走近了芦苇,熟识了芦苇,并从芦苇身上感知感触了难得的精神和意志,也领略了大自然生命的另一种品质和精彩!

③巴楚的胡杨林吸引了我的眼球。在一个金秋时节,我造访了充满神奇故事的胡杨森林,在观赏这些古老的树木的路途上,忽然被一簇簇、一丛丛,不断跃入眼帘的芦苇给攫住了心神。它们没有胡杨那般高大伟岸,孱弱卑微得无法登堂入室。但它们的清秀孤傲,它们的坚韧执着,却有一种令人心动的力量。

④后来我很多次深入地接触了芦苇,毫不犹豫地成为芦苇的忠实拥趸。从芦苇处,我学到的就是人生的哲学。

⑤芦苇易生易长,天气乍暖,芦苇就满眼青翠。及至盛夏,芦苇绿意盎然,繁茂丛生,生命绚烂地绽放。而到入冬,就成了一地残迹。翌年,春风吹过,它们复又生长,一片片,如蓬勃的林海,无际无涯。那种旺盛,比它的昔日犹过之而无不及。

⑥我曾在博斯腾湖舟行而上。那密密匝匝的芦苇荡,绿满水乡,气势不凡。那芦苇恣意

地在疯长,任谁也不可阻挡的生命力。去年冬天已被砍尽的一片芦苇,现又茁壮成长。它们宛若湖心的主人,在水中荡漾,在阳光下吐辉,婀娜多姿,神采飞扬。我十分惊叹的是,它们自然生长,还形成了一道弯弯的河道,静谧、幽深,迷宫一般,正够船只穿行。其情其景,真让人感叹造物主的神奇。

⑦芦苇纤弱却又有倔强的性格。风过处,它低首屈服,那腰肢似乎总是弯曲着,甚至不能负荷一只小鸟。但风是压不垮它的,它依然挺立着,顽强地生存着,任何风霜雪雨,只能磨砺它的意志。也有人这么说,风会让它暂时的摇摆,但它的根是深扎在泥土里的,绝不会飘忽不定,甚至迷失自我。

⑧即便被冷弃于偏僻之处,寒冽之时,它们也会从艰难和痛苦中起步,向着阳光进发。在南疆巴楚风光旖旎的曲尔盖胡杨林,胡杨是绝对的英雄,顶天立地,多姿多彩,看起来几无芦苇插足之处。但我还是发现了集群而生的芦苇,在边缘角落蔓延生长,就依赖足下一点点土壤和水分,尽显自己的妖娆。它们让这原始的胡杨林,更增添了柔美和风情。

⑨芦苇还有一种值得赞叹的品质。它们聚众而长,特别合群,抱团取暖也好,众志成城也罢,都是它们真实的写照。所以羸弱的芦苇能在风中飘曳,能在浪里独领风骚,那就是因为这种品质,互相依靠,它们才由弱变强,不轻易被折服!

⑩有一次,在别处,我看到台风席卷中的芦苇,在海堤旁苦苦争斗。有几株倒下了,但更多的并肩而立,迎风飘舞,不失风骨。芦苇即便被摧毁了,被吹飞了,它最后的姿势,也是飞翔着或者匍匐着的,从没有放弃生命的意志。芦苇并不是参天大树,也不是名贵品种,但它们付出自己的生命,可以让我们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它们粉身碎骨,被研制成洁白柔美的纸,供我们书写和图画,留下一截草梗,也可以在沙漠固沙,以最后尚存的一息,阻止狂野的肆虐。芦叶、芦花、芦茎、芦根、芦秆皆可入药,也算是为人类捐躯了。

(11)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也许真是芦苇的生命真谛!我觉得芦苇是值得称颂的,墙头仅寸厚的泥土,芦苇却能扎根进去,并伸展出硕大的枝叶来,有多少植物能够做到?它汲取得少,贡献给世界的却很多,难道不是可贵的精神吗?

(12)芦苇以卑微的心,面对一切。芦苇的穗絮,白如夜霜;芦苇的茎叶,细如柳眉。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这一切无疑是十分美好的,但芦苇最动人的,还是它的意志和品格。那是最具感染力的。做一枝具有深邃思想的芦苇吧,人会变得真正地坚强!

(选自人民网)

20. 文章第④段中提到,从芦苇处,我学到的就是人生的哲学。请结合上下文,说一说作者学到了怎样的人生哲学。(4分)

21. 简要分析第②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2分)

22. 品味语言。(每题 3分,共6分)

A. 赏析第③段中加点词语“攫住”的表达效果。

B. 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⑩段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23. 文章在构思、立意、语言等方面颇有特色,请选择一个方面,说说你的发现与感悟。

石崖上的枣树

刘成章

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照说,枣树生长在那儿,哪来的什么养料和水分,只要能勉强挤出几片叶子,现出一点儿绿色,就算很不错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得健壮而蓬勃。每到了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好大一片天空。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过,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见了,也顿时兴奋起来,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被挑逗得打着颤颤,却都无可奈何。

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也有年轻后生。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一个个生动可爱,摆得到处都是。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如处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据说,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膂力过人,他曾运

足了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不过也仅仅打下两三颗枣子而已。“这枣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着那枣树咒骂。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一棵枣树,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使有的人在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思思谋谋,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还是贵气。

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了脖子。由于仰角太大,我的帽子都顺着肩膀滑落了。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光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尝尝,咱们哪天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后来我们真的去了。绕来绕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走得人大汗淋漓,衬衣全湿透了,才算近距离地看见了枣树。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枣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那枣树真让我们很想欢呼几声。崖上风很大,阳光也很充足,风和阳光一年年地透过了它粗糙的树皮和枝叶,为它储满了诱人的生命力,因而果实又大又艳,宝石一般。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能看见爬在枣子上的几只大蚂蚁,但是那儿的地势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令人惋惜,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

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那是因为我重读了《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我又想起了一首陕北现代民歌:

羊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面面容易说话话难。一个在山上哟一个在沟,拉不上话话哟咱招一招手。瞭见了个村村哟瞭不见个人,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

这些不朽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

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颤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你看,那棵枣树是那么美好,那么诱人,却总是难以触到,总是让人企慕;它总是撩逗着你,召唤着你,却又总是远离着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它结的是一树实实在在的枣,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却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它让我想起钱钟书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令人久久回味。

17. “枣树”生长的环境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3分)

18.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请从下列两句中任选一句作简要的赏析)(4分)

(1)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2)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19. 文中引用了《诗经·蒹葭》和陕北现代民歌,有什么作用?(4分)

20. 通读全文,你认为“悬崖上的枣树”带给作者怎样的感悟?(4分)


相关作文

  • 1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1(教师)作文9600字
  •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教学过程: 一.(2015柳州)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温暖心窝的话语 包利民 ①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不了解这个老师,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以致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 ②当时我写字极潦草,虽然在王老师的调教下, ...

  • 楼与人的记忆阅读答案作文11000字
  • 篇一:楼与人的记忆阅读答案 玉兰花的记忆 卢玮 ( 1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每当我家院子里的玉兰花散放出清远的香味时,总有认识或 不认识的邻人,专程前来要花. ( 2 )玉兰花树约有两层半楼房高,自我有 玉兰花的记忆 卢玮 (1)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每当我家院子里的玉兰花散放出清远的香味时,总有认 ...

  • 记叙文阅读教学作文2800字
  • 记叙文阅读教学 钟为永 一.记叙文教学的目的 记叙文是中学语文教材中最常见的一种文体.它是通过记人叙事状物等方法来反映社会生活的.记叙文写法灵活.形式多样.范围很广,如新闻.通讯.速写.回忆录.报告文学.传记文学等都属于记叙文. 记叙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学说明文教学,议论 ...

  • 湖南省近五年高考作文题作文2100字
  • 2002-2014湖南省高考作文题 2014湖南卷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一个很穷的地方,很多人干了两年都走了,但是有一个人留在那里担任村支书,干了八年,带大家把村子变成了"最美乡村".在接受"最美乡村"荣誉时,村支书说:&qu ...

  • 中考记叙文全攻略作文6800字
  • 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全攻略 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全攻略一:如何概括文章主旨 有言在先: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多年来,记叙文因其内容丰富,语言优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易于理解又耐人寻味,能带给学生深刻的人生思考和启迪,因而,近年来倍受中考命题专 ...

  • 小升初语文作文作文32800字
  •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第 1 页 大 成 培 训 (内部资料) 苏教版小升初语文(作文)教案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__ 大成培训语文教研组 编订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第 2 页 小学作文写作方法指导 一.怎样写人 写人,是小学作文训练的基本 ...

  • 记叙文写作导学案作文13100字
  • 1 记叙文写作导学案(一) [学习目标] 使用班级:高二文二.理一.理四 1.了解记叙文的特点,熟读一些精彩的记叙文. 2.掌握写人叙事的方法,联系生活,发挥想象,写出血肉丰满的记叙文. [心中有法] 回顾近几年高考作文,不少考生不愿写或者不敢写记叙文,一些考生写出的记叙文得不到理想的分数,倒是因行 ...

  • 伪装记叙文作文17800字
  • 现实的无奈,让我学会了逞强,习惯了伪装 想哭的时候,我会闭上眼睛不让它流泪. 孤独寂寞的时候,我会静静的想着某人. 伤心的时候,我会找个地方静静的发呆,然后告诉自己,要坚强. 难过的时候,我会 伪装自己,对别人笑. 失败的时候,尽管已无力也要爬起来,我会告诉别人我很坚强. 失落的时候,我会笑 着对自 ...

  • 暗恋滋味(250字)作文作文10800字
  • 精选作文:暗恋滋味(250字) 作文 心又回到了原点, 又是一次心动, 你总是让我情不自禁. 总是想着, 少年,你让我为何着迷. 原来是爱, 找到曾被遗忘的记忆, 那是暗恋的独家记 忆. 总是想着, 少年,你让我羞涩又胆小. 因为暗恋,因为害怕, 暗恋着 你的我, 害怕着你的厌恶. 原来如此, 暗恋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