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作文20600字

四年级作文

1 我的作文革命(管建刚)

作文,给人带来尊严和荣耀

□ 管建刚 (江苏省吴江市屯村实验小学)

我做语文老师纯属偶然。我是在村子里长大的人,父亲是个农民,母亲是个农民,家里所有的亲戚都是农民。我不知道世界上除了教科书外,还有无以计数、永无穷尽的报刊书籍。我的数学一直不错,语文一直平平。中考总分640分,我考了584分,扣了56分,语文扣了28分,其它五门功课也扣了28分。念了中师,志向是做数学老师。

命运捉弄人的时候,谁都拿它没辙。毕业那年,一场大病,一病就是整一年。一年后,我病蔫蔫地去村里的小学上班,校长说,教数学得管两个班,教高年级语文只管一个班。我没有教过书,心想管一个班总比管两个班轻松,于是要求教高年级语文。就这样,一个怕语文怕作文的人,从此一边给自己打针熬药一边当起了语文老师。

当年考师范,大都抱着跳出田脚落的愿望,没想临到最后,我又回到村子里。村小都是中年民办老师,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抱着一个病体无可奈何地蜷缩在小村里,惆怅、苦闷、颓废、压抑、伤感、冬风、秋雨、春寒、夏躁„„一个人处于这样一种境况,内心的糟糕可想而知。这种糟糕总要发泄出来,人才会平和一些。我在工作手册上涂啊涂,涂了一地心情。一天,《散文诗》杂志竟来了用稿通知单,我的一篇文章要在上面发表。我欣喜异常,对写作产生了信心。后来,我写了篇小文《三月》,投给当地市报,刊登了;我又写《四月》,刊登了;我又写《五月》,接着又有了《六月》《七月》《八月》《九月》„„ 一路写下去,我不怕写作了,并且,我深深感受到作文给我带来了尊严,作文提升了我的生命质量,作文神奇地恢复了我的自信。作文,还给我带来了荣耀。通过文字,至少让本地区的不少人知道,在一个村小里,有一个叫管建刚的人在用笔说话,每一个阅读者都是我真诚的听众。多年以后,有人见到我说,你就是管建刚啊,当年在村小写散文的那个。作文,就这样给我带来快慰的成就感。

这些体验让我明白,作文是发出我的声音,让更多的人——读者——听到这种声音。我们的作文教学呢,所有的学生习作都只有一个读者,那就是老师。当学生写着“爸爸,我想对你说”、“妈妈,我想对你说”之类的习作时,他们知道最终看到这篇作文的是老师。这是一种怎样的作文状态?在这样一种畸形的作文状态下,作文教学怎能不向畸形发展呢?

对作家而言,个人的经历往往决定了他的创作。对语文教师来讲,他自身的写作经历,往往决定了他的作文教学。一个语文老师如果惧怕写作,或者说没有写作的意识和愿望,注定是教不好作文的。作文教学,需要一个写作的过来人。因为有这样一段经历,我开始关注作文,我开始反思作文:一个从小不知道课外书为何物的人,走出校门,以记录心情的方式写作,第二年便在一家颇有影响的纯文学杂志上发表习作,这究竟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作文重在自我写作的实践,而不是教师滔滔不绝的所谓的指导;意味着作文重在自我情感的倾述,而不是按照规矩条文去写应试文;意味着作文重在感受成功心境,而不是简单的一个分数或等级。我也由此明白,作文并不难,既然像我这样一个先天不足到不知

2 道课外书为何物的人,也能写好作文,那么今天的学生就一定也能写好;既然像我这样一个先天不足到从小只看过几本连环画的人,花一年时间的写作实践就能发表习作,那么只要学生愿意写,一年时间也一定能出现大的量变乃至质的飞跃。 阅读是一种吸收,吸收是内敛的,获得内心的充实与祥和;作文是一种输出,用文字的方式输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的声音。它应该带有一种自豪感、成就感,因为从此之后,人有了自然之外的、通过后天努力获得的第二种说话的方式,古人把能用笔写话称为“开笔”,举行盛大仪式,是有一定道理的。作文应该让学生感受到,它是在改善我们的生活,提升我们的生活,是在给我们带来尊严,给我们制造荣耀。如果作文不能给学生带来美好的生活和情感体验,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有问题,那已经不再是真正的作文了。学生之所以怕作文,不愿意写作文,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今天的作文和作文教学站在纯粹的考试上,给学生带去的是胆怯,是害怕,是挫败,是自卑,是耻辱!

我反复思考的是:怎样让我的写作体验成为学生的写作实践?怎样让我所获得的那份美好的写作经历成为每个学生都能进入的一种生命状态?

拿起笔来,在报上说话

——我的作文革命(连载二)

□ 管建刚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是用笔说话,是济说话之穷后的一种补充。在表达的世界里,口语和书面语呈互补的状态,互补的不仅是表达,也是人的影响力。作文给作者带去荣耀的主要途径是发表。发表,能使作者发出更广阔更洪亮的声音。一个人的声音传得多远多久,就证明这个人的影响力有多远多久,这就是为什么一个有争议的作家,往往也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作家。但是,要让每个学生在小学生报刊上发表习作,这种可能性不大,要让每个学生经常在小学生报刊上发表习作,可能性为零。我知道自己被调动起那么大的写作兴趣,是因为那一年我一直处于“十二月”的写作的亢奋之中。要让学生有这样一个较为持久的写作亢奋期,就必须有经常性的发表的刺激。这是个难题。

我想到了创办“班级作文周报”,以“班级作文周报”为发表阵地,让学生以投稿的方式进行写作,让学生的名字时常出现在班级作文周报上,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作文对他们的生活的影响。每个写作者都会记得自己的文字和名字出现在报刊上那种兴奋与激动。一方面是发现自己拥有了另一种说话的方式,伴随而至的,还有取得这种说话方式的权利的获得感、成就感,这种获得感、成就感,刺激着写作者以更好的姿态去写作。

一个人总是处于某个相对稳定的群体之中,这个相对稳定的群体对个体的评价和看法,对个体的影响是很大的。对于学生而言,班级是学生生命中最为重要的相对稳定的生活世界,同学、伙伴和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和看法,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当一个学生接二连三地在“班级作文周报”上发表习作后,班上同学必然会对其刮目相看,这个学生由此会迅速地树立起强大的写作信念,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

“班级作文周报”,八开纸,正反两面,每周一张,量适中,周期适中,成本也不高,利用“办公一体机”制作,每张周报不超过一毛钱。学生所写的大都是班级中、伙伴间的事,这些描述、记叙同学生活的文章,会引发学生很强的阅读欲望,想看看上面又讲了哪些班上的新鲜事,想看看自己的伙伴写了一篇怎样的文章,想看看哪篇文章里提到了自己的名字,想看看有没有人说自己的

3 坏话,想看看有没有人说自己的好话,想看看有没有地方同自己想的不谋而合,想看看有没有地方同自己的看法是不一致的,有必要拿起笔来申明一下或争鸣一下„„这种阅读过程会使学生产生要说话的感觉和状态。我们知道,要想消除或增强报纸上的文章的影响,惟一的方法就是拿起笔来写,这样,就能形成一个用笔说话的良性循环。学生一旦在周报上发表了习作,就会获得一种用笔说话的得意感,感受到取得这种说话权是多么光荣,为了保持这种光荣的情绪体验,就会尽可能地到周报上去说话,就会尽可能地拿起笔来写作,并且尽可能地把习作写好,这样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一个表达欲望的激活问题。

作文中,学生经常会说没有什么东西可写,一些老师也以为学生生活比较单调,没什么可写是正当原因,于是想方设法地搞活动写作文,搞到最后,学生一听到活动就问:写不写作文?言下之意,如果写作文,那么活动就不要搞了。其实,人只要活着,就会有故事。我还认为,在这个教育异化较为严重的状态下,学生们有更多的苦恼和困惑,这些苦恼和困惑他们不想压在心头,他们需要找个发泄的出口,闷在心里是会出事的。用文字的方式去发泄,实在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学生热衷于交笔友?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学生喜欢摆弄手机短信?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学生喜欢交网友在网上聊天?文字这种说话方式有其特殊的优势,文字的对话有着一种特殊的韵味。不管这个世界的电信怎样发达,我相信有一样东西永远不会消失,那就是情书,文字里那种无声胜有声,那些当面不好意思说、内心里又很想说的滚烫的话语,收信人阅读时从文字里吸收到的种种无法言说的、带着对方体温般的柔情蜜意,都不是电信能取代的。因为人类的一些观点和情感,转化为语言的时候,一些适合当面说,一些适合人去转述,一些话,就特别需要借助文字去传达。从这个意义上讲,班级作文周报的创办为学生开辟了一个交流心灵的场所,用术语的话说“作文和育人”可以很好地连接在一起。

关键是,要让学生敢于把心里的话掏出来,敢于说内心的话,真心的话。我认为,“师生平等”在办好班级作文周报这个事情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师生之间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如果教师是个拿着判笔的判官,学生就不敢说真话、不敢掏心里话。怎样衡量师生之间实现了真实的平等?我认为显性的标志是:学生敢在文章里批评老师,敢到班级作文周报上去指出老师的不足、不对。教师每天和学生打交道,不可能做到万无一失,对于一个和学生朝夕相处的一线老师来说,绝对公正、公平和完全合理、没有任何偏颇,那绝不可能。而在学生的世界里,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个稍微偏颇的评价,都会在其心里引起巨大的波澜。这,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但是如果学生感受不到师生是平等的,他就不敢写,不愿写,因为这是要发表到班级作文周报上去的,这是“不尊重老师”的如山铁证。我的做法是,当班上出现第一篇学生批评老师的作文时,我就马上把它发表到班级作文周报上去,并表扬他敢说真话、心里话的勇气,该向学生道歉的要道歉,该马上更正的要更正。这样,学生就敢于拿起笔来说话,说实在话,说真心话。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班级作文周报办了200多期。应该说,我们的实践方案有着很强的操作性和实效性。说它有操作性,是因为每一个老师都能照着做;说它有实效性,是因为每一位照着做的老师,都能在作文教学上取得明显的成效。有一个普通的农村小学语文老师,四年级时照着这套方案去做,第二年,她班上的学生在全国各地的报刊上发表作文80篇。这归功于那位老师的踏实,也归功于整套方案细致的操作设置。那么,这些操作是怎样的呢?

4

构建班级作文周报的基本操作框架

□ 管建刚

我班的班级作文周报叫《评价周报》,此名蕴意学生在评价中走向生活与交际。为使班级作文周报能够正常出版,我给每位学生配一个周记本,名为“评价周记”。“评价周记”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每日简评”,周一到周五每天写三五行,记录当天最值得记录的人、事、物。朱光潜教授说,选择是文学最重要的功夫,确乎其事,“每日简评”就是要锤炼这双发现与选择的眼。二是“一周点评”,内容一般从周一到周五的“每日简评”中选,可以选一个,也可以选有关联的两个或三个事例,写成稿子向《评价周报》编辑部投稿。每期《评价周报》选用三分之一左右的稿件。录用稿件不能过多,要使学生有适度的饥饿感,要让学生感觉到,他(她) 能在周报上发表作文但必须用点儿劲。这种状态,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写作潜能。

《评价周报》定期出版,出版日期定于周末。这样安排,学生能利用休息时间看班级作文周报,周六周日家长也相对空闲,会关注《评价周报》。每带一个班,第一期《评价周报》我会给每位家长送上一份,让家长知道班上有这么一张作文周报。从实践来看,家长和孩子争看《评价周报》的故事时有发生。家长看到孩子发表习作了,就会鼓励他(她) 再接再厉;看到自己的孩子没发表习作,就会要求他(她) 这周要认真写,争取下周发表。有的家长还和孩子一起评审、找错别字等,作文教学真正实现了“家校”联合。

每周一,学生把稿件投到《评价周报》编辑部——语文老师那儿。起初,编辑部的编辑是语文老师一个人。随着操作的熟练和学生写作能力、鉴赏能力的提高,编辑部可以在学生中招募业余编辑,轮流让学生参与到选稿中去。放学前,教师宣布本周《评价周报》录用的稿件,宣布名单的时候,往往是最安静的时候,也是激动者最激动、失望者最失望的时刻。不管怎样,当作文能在学生心目中掀起这样一种情感波澜的时候,作文教学就在悄悄改变。

学生拿到稿件后,当天就多了一项回家作业,即用红笔对自己的稿件进行修改,只有修改后,才能得到老师正式鉴发的盖有编辑部印章的《稿件录用通知单》。学生对发表习作充满了喜悦之情,因此多这一项修改作业心甘情愿。修改后,学生自行到微机房(或家中电脑上)进行文字输入,将输入的文字于周四中午前交给老师。老师将输入电脑的文字编辑和排版,打出一份样报,由一位专门负责的学生将样报裁剪开来,发到每位小作者的手中,请每位小作者进行最后一次的校对,力求把自己的最好水平展现在公众面前。

教师的编辑、排版以及印发的工作,将占用老师近半天的时间。随着年级的升高(我们一般是从四年级起搞作文革命的),学生使用电脑能力的提高,只要稍微留意,完全可以在班上培养一两个“电脑高手”,把这些事情交给“电脑高手”去做。到时候,教师只要审阅一下,交给“办公一体机”印刷就行了。 作家王安忆说“生命不过是一场记忆”,记忆有多深,生命就有多厚,老的时候依靠着夕阳有很多可以想念的事儿,那是一种幸福。我们成年人如果阅读孩提时代信手涂下的东西,会感到别样的温暖。现在我的电脑里躺着近200万字的周报,那里面记录着学生们的童年生活,它潜藏着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我坚信那不仅仅是习作,那是一个用文字封存起来的童年,总有一天,我的学生会

5 前来领取属于他们的、一去不复返的童真世界。

但是,学生往往不会认识到这么遥远的事儿。要坚持不懈地办好作文周报,坚持不懈地为学生留住一份童年的记忆,那将是一场意志和智慧的考验。比如说,开始数月,学生对班级作文周报充满新鲜感,兴趣高涨,但新鲜感一过,劲就泻了;比如说,有些作文后进生思量自己水平不行,再怎么也上不了周报,干脆就当读者吧„„一系列的问题出现了。好在,我一直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办法总比困难多”之一:等级评奖

——我的作文革命(连载四)

□ 管建刚

办了《评价周报》,起初学生的兴致高涨,不久后下跌了。我知道,必须有一套坡度性的激励机制,来刺激学生不断写作。

有两件事情引起了我的思考。第一件事关学生“集卡”。学生收集方便面里的卡,疯狂到了买方便面时光拿“卡”,不要“面”。很多班主任因此批评学生,学生虚心接受却屡教不改。第二件事和我女儿有关。中秋节走亲戚,亲戚家有一盒很考究的月饼,每一个月饼上都有一个很漂亮的“心”字形的铁皮盒。亲戚给我们每人一个。女儿说月饼给我吃,但我得把那个属于我的月饼盒子给她。当时我马上想到了“卖椟还珠”,但是女儿蛮聪明可爱的呀。这两件事让我明白了,孩子就是孩子,小孩的价值观和成人不一样。在孩子眼里,集“卡”的快感和成就感就是比吃“面”强,月饼盒子就是比月饼更讨孩子喜欢。教学如果尊重孩子的眼光和价值观,很多事情做起来,学生就感兴趣,带劲儿。于是,我想到了给学生发卡,把学生收集方便面里的“卡”的劲儿,移到作文上来。 学生每发表一篇文章,就发“刊用纪念卡”一张。所谓“刊用纪念卡”,即一张名片纸,发卡时在上面写一段话,如:“你的文章真棒,希望下次还能在报上见到你优美的文笔。”“未来的小作家,从这里起飞吧!”“小心,别落下了!”“写得真好,周报上又留下你童年的影子。”后来,其他班级一起参与作文革命实验,就专门制作了“刊用纪念卡”,设计了几套激励性的话语,供教师签发。“刊用纪念卡”上的图案很多,有各式摩托车,各式汽车,各种花朵,各种风景,各类字画。发纪念卡的时候,我说“奖你一辆高级摩托车”、“奖你一辆小汽车”、“奖你一朵漂亮的花儿”、“奖你到桂林山水去旅游”„„久而久之,学生都以拥有各种纪念卡为荣。

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我设计了激励坡度。凡获得3张“刊用纪念卡”的学生,可以换取一张“作文新苗”奖状;获得“作文新苗”称号的学生,再在班级作文周报上发表5篇文章,就可以获得“作文小能手”称号;获得“作文小能手”称号的同学,再发表7篇文章,就可以获得“班级小小作家”称号;获得“班级小小作家”称号的同学,有资格出期“个人专刊”。所谓“个人专刊”,即这期周报上的所有文章都出自一个学生之手,并且规定,所有文章都必须是一个月里写的——这一个月,对学生而言,是一次高峰写作体验。“个人专刊”面向全校发行,学生可以获得最高荣誉——“班级诺贝尔文学奖”。

这种评奖方式基本能保证学生一年的写作兴趣。当然,在具体的操作上还有很多细节要注意。我在实践中比较注意的是:

第一次选稿要偏心。主要是偏向于中等生和后进生。因为中等生是个接口,能使比他们优秀的学生产生不服气的心理:他行,我怎么不行?也使后面的学生产生一种希望:我只要稍微再努力一点,也行啊! 第一次选稿最好有作文

6 后进生的习作,使后进生们也感受到“我行,我可以”。

第一次发卡要隆重。第一次发“刊用纪念卡”要隆重,让学生在掌声中上讲台,掌声中回座位,感受作文给他们带来的尊严和自豪。我时常用数码相机把这些场面拍下来,放在电脑里,这同样是一笔童年的财富。形式的隆重会使学生更看重写作,当学生把写作与尊严、自豪联系在一起时,写作的力量就不是一点一时了。

第一次授称号要少。第一批获得“作文新苗”称号的人不宜多,让学生感到这是一项值得为之努力的荣誉;之后,可以适当多一些,中间要尽量让所有学生赶上——教师选稿不同于编辑选稿,要面向全体。最后一批“作文新苗”要多,让他们全部跨上一个台阶,不要让他们产生“我是落后分子”的念头。 第一次要求要放低。学生写作文对字数规定很敏感。我一般和学生商量“一周点评”写多少字。我总要在他们的愿望上再降低些,但每写一个月,就把要求提高一点,一两年下来,那就很可观了。

第一次示范要到位。每接一个新班,第一周的“每日简评”和“一周点评”我会和学生一起写。每天放学前,我把自己写的“每日简评”读给学生听,第一期周报上我会尽可能地安排自己写的“一周点评”,这种示范比说理更有效。

这里,还必须要强调的是,要多刊登发生在学生眼皮底下的事儿。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拿起笔来说真话就是好作文,周报才有生命力。知心朋友敞开心扉的谈话,才精神愉悦,说着说着,三两个小时不知不觉过去了。班级作文周报必须引导学生说真话,必须把学生说真话、讲真事的文章用上去,学生才会有正确的写作动机,才会有优良的写作氛围,学生才愿意去看自己的报纸,才会愿意为自己的报纸写稿件,才会感到拿起笔来说话是一件多么开心、多么有意思的事。

积分活动

□ 管建刚

作文能力的提高是个长期的过程,作文兴趣的萌发和巩固也是个长期的过程。“等级评奖”系列活动能管学生一年的写作兴趣,第二年再这么做,学生肯定不起劲。人,都喜欢新鲜的玩意儿,小孩子更是如此。

第二年我们开展系列“积分活动”。所谓“积分活动”,就是学生在《评价周报》上每发表一篇习作,就能获得一张相应的积分卡。比如学生甲发表的习作是420字,就获得420分的积分卡,学生乙发表的习作是851字,就获得851分的积分卡。一学期下来,累计的积分,是学生“素质报告单”上“作文”项成绩的依据。

实施“积分活动”,有一个最为显著的变化。以前教作文,要让学生写长,真是比用力挤快空了的牙膏壳还费劲。老师对学生说,这篇文章哪里写得不够具体,需要如何改。学生表面点着头,心里那个恨啊,恨老师没事找事,不给他/她好日子过。现在呢,文章写得长,积分就多,谁不想写长些多得些积分?特别是得知作文被录用的学生,马上修改,把能够写得具体生动一点的地方,尽量写得具体一些,挡也挡不住。假如老师给他/她指出哪个地方写得不详细,需要怎样写,读起来才使人清楚、明白,学生态度之诚恳,修改之主动,都没得话说。

我一直认为,作文对小学生来说,是一种练笔,只要学生拿起笔来,愿意进行汉字的排列组合的游戏,只要学生是真心参与的,写的数量上去了,总

7 有一天会带来质的飞跃。

当然,作文积分也有系列活动,系列规则,不然做起来也乱。

(1)基分。即学生习作的字数所得的相应的积分。

(2)扣分。每一期《评价周报》出版后,都有四人小组——按顺序轮流——对报上的习作进行评审,每发现一个错别字、错标点,就从“基分”中扣去该篇习作10分;每发现一个病句,就扣去20分;每发现一个诸如交代不清或前后矛盾之类的问题,视情况扣去50-100分。一期报纸所扣下的分数,作为奖励,奖给评审的四位同学。这样,四人小组评审时,眼睛都睁得大大的,脑子都开得足足的,都想多奖到一些分数啊。这就迫使每个发表作文的学生,修改时不敢有丝毫马虎,一个错标点就得扣10分啊。

如果发现发表在周报上的作文是抄袭的,收回积分卡,再罚积分卡上的分值;如果所抄袭的作文又在外面的报刊上发表,没收稿费,再罚一倍的分值——发表抄袭作文会造成不良影响,学生需要为此付出代价,从而懂得写作要为自己的文字乃至人格负责。班级作文周报的诱惑力越强,学生就越希望能发表,也就越容易出现抄袭作文的事。好在作文周报处在同学的眼皮下,抄袭事件一般都会水落石出。对于抄袭事件,我不认为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只要引导得好,利用得好,就是资源。我一般都引导学生拿起笔来,谈对抄袭事件的看法。这样处理,一是制造舆论,二是增加练笔机会,三是学生由此会明白,作文是用来与人对话、交流的。

(3)加分。有扣分,必然有加分。加分项目之一是《评价周报》编辑部每月开展一次点题征文。一等奖加300分,二等奖加200分,三等奖加100分。点题征文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熟悉写命题作文,平时给编辑部写的稿件都是自由作文,命题作文和自由作文不一样,必须要让学生实践命题作文,不然,考试会有问题。二是想像力的培养和发掘,这也是作文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平时的稿件大都写现实生活,每月点题征文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第二个加分项目是,如果学生发表的习作被评为“上期佳作”,就加100分。如果在正式报刊发表了,再加200分。什么是“上期佳作”?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阅读“班级作文周报”,每周一的语文课,学生要对上周作文周报上的学生习作投票,选出你认为最好的5篇习作。这个活动,实际上也是在培养学生作文的鉴赏和审美眼光。

第三个加分项目是,每个月写完一本周记本(即学生常用的小练习本),加400分。写完本子要得到加分,须符合以下条件:A 、每行字不少于20字;B 、每个“每日简评”间空两行;C 、字迹潦草者不得分。90%左右的同学一个月都能写成一本,约5000字,一年就是6万字,相当于64篇的大小作文。最多的同学,一个星期写完一本,一个月写完四本,两万字,好几个同学一年写了二十多万字。负担都是相对的,有动力,就不觉得苦、不觉得累,有成就感就不觉得苦、不觉得累。

第四个加分项目是,出“小作家专栏”,每出一版“个人专栏”,可以得1500分。对小作家的专栏,班级为他们开作品分析会,这对学生来说既是巨大的挑战,也是巨大的激励。

(4)排行榜。学生的作文积分,有学生专门负责统计,每月底在“班级作文周报”上列一个“积分排行榜”。“排行榜”分四个军团, 每个军团都分冠军、亚军和季军。“排行榜”每月一次,到下一个月,一切重新开始。 这样做,一是使每一个军团的学生都有争当冠亚军的希望和决心,二

8 是使第四军团的学生想到第三军团去,第三军团的学生想到第二军团去,第二军团的学生想到第一军团去。教师在操作的时候要注意打乱每个月的“排行榜”,要有意搅动“排行榜”,有意让第三、第四军团的学生进入第一军团,有“动”感,才有活力。

“发稿费”活动

——我的作文革命(连载六)

□ 管建刚

依托班级作文周报开展“积分活动”,又可以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写上一年作文。按我的“作文革命”三年设想,第三年搞“发稿费”活动。成人写作主要是想发表,想发出自己的声音,通过这些声音来获得肯定。办班级作文周报,就是模拟成人的这种真实的写作方式,激发写作的动力。如果说发表是“精神”刺激的话,那么稿费就是“物质”刺激。第三年,学生读六年级,快毕业了,给予更强的刺激,同时也让学生完整地感受发表文章的过程,值得一做。

当然,发给学生的“稿费”不是真的钱,而是一张模拟稿费单。所谓“模拟稿费单”,也就是一张名片纸,上面敲个章,章上刻有“《评价周报》第X 期稿费X 元X 角”字样。学生在周报上每发一篇文章就获得相应的稿费,文章长,稿费多。这些“稿费券”有什么用呢?——用它到“班级图书交流中心”买自己喜欢的书。每期周报发放的稿费券约为50元,一个学期要1000元左右的书。书从哪儿来呢?我的设想有3种:A 、学校提供科研经费,从中提取。B 、可以联络有关家长资助。不少家长喜欢请客吃饭,一顿饭吃掉多少本书啊。C 、应该可以收取适当的实验经费,只要真正搞好了,搞出真成效了,钱又都用在学生身上的,家长以及各级部门应该能理解。

这样做,效果出奇地好:1、学生写“一周点评”的劲儿超出预想。一些同学每周都写两个乃至三个稿子,说老师不看我功劳,也看我苦劳,实在不行,奖我一张“优先刊用卡”(至于什么是“优先刊用卡”,下文有述)也好。有些同学的稿件长达几千字,说是好多拿些稿费。长文章不一定是好文章,但是对学生来说,写长文章需要意志,这十分珍贵。2、学生修改的劲儿比“积分活动”时更炽热。一是选稿前的修改,二是录用后的修改。特别是录用后的修改,要是指出其某地方不具体、不生动,修改起来眼里放光,多一段话可是多一笔稿费的呀。3、出“个人专刊”的劲儿超出预想。我向学生承诺,每刊出一期“个人专刊”,可以奖励五元稿费券一张,“个人专刊”从此源源不断。

但是也有问题。原先,这个同学“积分”多一点就多一点,多一张纪念卡就多一张,现在是“稿费券”,能拿它换书,这时教师再照顾发表中下生的习作,其他学生就闹意见。——我从不避讳班上有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人的差异无法消灭,总希望每个学生每个方面都能一样地好,一样地出色,这是错误的教育观念。两年的作文实践,不少学生的作文鉴赏能力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发展,面对后进生发表的作文,他们会质问老师:“他们的作文好在哪里?我的作文比他们差在哪里?”

“兼顾中后等学生”是“作文革命”中一个很重要的思想,没有这个思想的落实,“班级作文周报”同样搞不火。我是教师,不是编辑,我眼中是全班学生,而不是几个作文尖子生。对于手中握着选稿大权的语文老师来说,如果眼中只有那些尖子生,如果眼中只有那么些人,班级作文周报就会沦为一些人的专用舞台,班级作文周报就不会成为每个学生心中向往且又能到达的地方。照顾

9 中后等学生,让他们的习作也频频亮相,是教师选稿的一个重要原则。现在,学生提出这样的质疑,怎么办?总不能说:他们的作文是没有你好,我照顾他们。这样说,对那些学生的伤害将无法原谅。

我实行分版面设置“稿酬”:A 版,精华版,每千字8元;B 版,升级版,每千字6元;C 、D 版是大众版,每千字5元。C 、D 版“稿酬”低,但录用的文章数却多。学生写好稿件向编辑部投稿的时候,必须注明:投的是什么版?也就是说,录用A 版的文章只在投A 版的稿件中产生,录用B 版的文章只在投B 版的稿件中产生,录用C 、D 版的文章只在投C 、D 版的稿件中产生。作文尖子生往往不屑投C 、D 版甚至B 版,他们有一句豪言壮语,叫做“死在A 版也光荣”。这样就形成了作文优等生同作文优等生比拼的良好局面,同时也空出了不少版面给其他同学发表习作。此外,这样做也使录用作文带有一丝游戏和运气的成分——如果你所投的版面的人多,就不合算些,人少,就合算些;如果你所投的版面强手多,就不合算些,强手少,就合算些。当然,最主要的是要有底气,有质量。

我还发现,分版面设置稿费促使学生有意识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作文,感觉写得质量好,总要往稿酬高的版面投,质量低,就往大众版投。对作文而言,这个意识和能力很要紧。

学生积攒了一定的稿费卡后,到图书交流中心购书,老师为他/她盖上编辑部的各种常用的图章,再写上一段话以示留念。对这些书,我们规定:A 、小作者必须在一周内把书读完(如果书很厚,可以适当延期),然后向全班同学介绍这本书;B 、学生用稿费购买的书,版权是学生的,但使用权暂且归班级,到毕业,学生可以把书带回家。这一年的活动,也把写作和读书很好地结合起来,最明显的一个特征是,学生写“读后感”的稿件多起来了。

给周报换新面孔

□ 管建刚

前面讲了“我的作文革命”三年整体操作。在这三年中,要不断改进栏目,给周报换新“面孔”,使周报富有新气息。这既是一件创意无穷的事,也是一件关系着周报成效的事。我比较满意的几张“面孔”是:

1. 佳句精选。尽管“兼顾中后等生”是整个作文革命的重要原则,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有个别作文后进生由于写不出比较像样的习作,无法得到比较稳定、持久的刺激——给他们发表了一篇之后,往往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给他们发第二篇。一些同学的作文,整体来看是不尽如人意,里面却有一两句话写得不错,甚至能说精彩。为此我推出新栏目“佳句精选”,专门刊发学生的一句话作文。第一年时,三次入选“佳句精选”,获纪念卡一张;第二年时,每入选一次,得50分;第三年时,每入选一次得5毛钱稿费券。

“佳句精选”到六年级时作用很大。那时学生的文章越写越长,报纸的版面大小又是固定的,周报刊发学生习作的篇数明显减少。“佳句精选”能够让更多的学生的名字出现在周报上,使他们得到鼓励。我还规定,要想让周报选用“佳句”,学生向编辑部投稿的时候,必须用红笔圈划出自己最得意的句段。这一方面减轻教师的批阅和遴选工作,更重要的是,学生逐步学会品味和琢磨自己的语言,学会欣赏和享受自己“妙手偶得之”的快乐。写作表面来看,是一件枯燥的工作,于是不少人认为,写作过程是痛苦的,只有发表的结果才是开心的。其实,对于一个真正的写作者来说,这个工作并不枯燥,因为他/她能够清晰地

10 感受到,每写出一个得意的句段所带来的那种无以言说的快慰。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一个精妙的语段、每一次超越自己的表述,都是对写作者劳动的肯定和奖赏。当我们带领学生从写作的成果中去享受这种奖赏的时候,这就是一趟作文教学的成功之旅。

2. 故事争鸣。办班级作文周报,周报整体内容的定位也比较重要。我的定位是,主要编发班内校内的故事、家庭故事以及值得争议的故事, 当然也编发写景状物等文章。我比较看重“班内校内”这一类习作,这类习作最能吸引学生的阅读眼光,最能引发学生的阅读感慨和表达欲望,也最能引发学生间观点上、情感上的争鸣。学生最喜欢看争鸣类文章,因为它就发生在身边,发生在眼皮底下。故事争鸣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学生很快会明白,拿起笔来在周报上说话,要说真心话,不能说假话,假话是要被别人戳穿的;要说正确的话,说经过思考的话,不正确的话,是要受到别人攻击的。学生在这一系列的故事争鸣中还会明白,每一个拿起笔来的人,都将对自己的文字负责,不能信口开河、胡言乱语,写作,是一件严肃的事。

要尽快使学生投入到撰写“班内校内”的故事中来,一是注意对“每日简评”作简要的点评性引导;二是注意选稿时的倾向;三是固定“每日简评”的话题,比如选定跟踪某学生,可以跟踪其优点,也可以跟踪其缺点,进行一周跟踪。

3. 心语港湾。如果说“故事争鸣”是让周报具有一点“火药味”的话,那么“心语港湾”就是要让周报充满“情感味”。班级作文周报记录学生生活的同时也必然记录着学生的情感世界。我也相信,只有当班级作文周报办得富有情感味的时候,才是真正的作文教育,教育应该是温暖的。所谓“心语港湾”,即学生在上面写祝福的话,比如祝福同学、爸爸、妈妈的生日,祝福某同学发表文章、获得奖励。可以祝福个人,也可以祝福大家、集体,如春节快乐、“六一”儿童节快乐、暑假快乐、班级取得好成绩等等。也可以在“心语港湾”上说道歉的话,与朋友伙伴难免有摩擦,与爸爸妈妈也难免有摩擦,难免有些话当面不好说,那么,就把这一切交给班级作文周报吧。

我还动员家长参与“心语港湾”,开设“家长寄语”,让家长也拿起笔来说话。据我所知,目前家长和孩子的沟通都不很畅达,当面交流闹得不开心的事常有发生。换一种文字的方式进行爱的表达,对家长来说,也是件有意思的新鲜事。

4. 想象接力。我把班级作文周报的内容主要定位于现实的、班内校内的故事,它一方面较好地实现了新课程“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的作文教学思想,另一方面又有悖于“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的课程理念。为了弥补这一缺陷,除了利用“点题征文”,我还在周报上开设“想象接力”栏目。这些年我们陆续开展了《鸡大婶奇遇记》《大话三国》《明天的故事》等“想象接力”活动,学生展开想象,一个接一个地写,有的“想象接力”写了数万字。

当然,给周报换面孔也包含整个排版式样的换新,这主要涉及电脑技术,不展开。

新举措,焕发写作新动力

□ 管建刚

作文革命系列活动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作文是有

11 趣的,作文的各种活动是富有诱惑力的。当学生被围绕着作文展开的各种举措吸引的时候,那么作文就成为学生内在的一种需要,这种内在的需要所焕发的动力,对作文教学而言,比金子还要宝贵。请看以下围绕班级作文周报实行的新举措:

1. 优先卡。即“优先刊用卡”,顾名思义,学生在投稿的时候夹上“优先刊用卡”,同等质量下优先刊用;质量有问题的,只要听取老师的修改意见加以修改,照样优先录用。教师利用“优先刊用卡”,能把学生一切可能的动力都拉到作文上来。当学生数学考试得了满分,奖励其一张;当学生运动会上获了奖,奖励其一张;当学生有了良好的行为表现时,也奖励其一张„„这样,学生在其它方面获得的成功,就在不知不觉中转化为作文的动力。学生手中有了“优先刊用卡”,就会感到作文的光明前景,觉得只要努力一下,就能在周报上一放光芒。 教师要尽可能地发现作文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多奖给其“优先刊用卡”。班上有一位男生,稿件写得马虎,做其他事也马虎,一时又找不到优点奖给他“优先刊用卡”。一天中午在食堂吃饭,我发现大家都不吃肥肉,就对他说:“如果你把这块肥肉吃了,奖励给你一张优先刊用卡。”他不肯,其他人也不肯。我说奖两张。他瞪大眼睛,张开嘴巴,吞了。事后,大家问他平时喜不喜欢吃肥肉?他做出一副视死如归的英雄样,说:“我吃了就想吐!为了这两张‘优先刊用卡’,值!”就是他,后来在小学生报刊上发表了文章。

2. 才运卡。每周一的作文活动课上,有一个固定节目,叫做“才运大抽奖”,获奖者能获得“才运卡”。什么是“才运大抽奖”?每一期“班级作文周报”都要评选5篇“上期佳作”,凡猜中3篇以上者(有时是四篇以上者,视具体情况而定),就有资格进入“才运大抽奖”,这是“才”字的含义。抽奖手一般由最近在语文学习上表现突出的同学担任,抽到谁,这要看运气,这是“运”字的意思。凭“才运卡”在“心语港湾”栏目上发表文字,也可以用两张“才运卡”换取一张“优先刊用卡”。

3. 新星亮。一般每月推出一位作文“新星亮”。被选中的同学一旦上了“新星亮”,可以在一月里连续发表3至4篇文章,从而“一炮打红”。这些同学由此感受到作文对生活的积极影响,树立起强大的作文信心。就三年整体设计来说,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成为“新星亮”栏目的“新星”。“新星”多挑选中后等学生,从实践成效来看,凡被“新星亮”推出的学生,绝大部分都在成功中走向了更大的成功。对于一个班级来说,只要有几个作文中后等学生发生了显著变化,这对整个班级的作文状态的影响是巨大的。

4. 出专刊。除了为班级小作家推出“个人专刊”,我们还有以下专刊: “假期专刊”,种类有“国庆专刊”、“寒假专刊”、“五一专刊”和“暑假专刊”。也就是说,班级作文周报一年办到头,不停刊。我认为,当前学生作文能力提高不快,跟作文教学中的“生炉子”现象有关。大家知道,“生炉子”得花不少功夫,炉子着了,最好不要让它灭,灭了,还得花很多时间来生火。作文教学就是一直处于“生炉子”状态,九月开学,刚写出点感觉,国庆七天长假;长假后写啊写,写出感觉来了,期末总复习;接着又是放寒假;寒假之后开学,写出点感觉来了,劳动节七天长假;长假后写出点感觉了,又是期末总复习,紧接着是暑假。作文教学总处于写写停停、停停写写之中,成效自然差。另外,从保存学生完整的童年世界来说,假期是学生最自由最富有活力的时候,这段日子不记下来,实在可惜。

“阅读专刊”,它为“读写结合”而设。到了六年级,“稿费”购书时,“阅读专刊”特别有用。

12 “毕业专刊”。每带一个班的最后一课,我让全班学生写“毕业专刊”的稿件。一期周报7000多字,50个学生,每人可以发表150字左右。150字分两部分内容,一是最想对谁说的话,可以是同学,可以是老师,可以是“冤家”,可以是“好友”;二是写20年后的自己会从事什么职业,会在干什么。这是学生小学生活中最值得珍藏的一期周报。

办法总比困难多,整个作文革命中的小活动可以想出很多很多,比如举行“最受欢迎的作文”、“没有错别字的作文”、“最另类的作文”、“构思最巧妙的作文”、“引起轰动的作文”等习作评比。点子只要去想,就会有。教育的困境总是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面目出现,而在我们的教育智慧面前,又总是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圆满结局。

周一加油站:作文活动日

“作文活动日”是整个作文革命中很重要一环。“作文活动日”定于每周一,这一天,依托班级作文周报将开展以下活动:

(1)利用晨读时间,四人小组相互改稿,提修改意见,相互写推荐语,并签名——如果被推荐的学生习作发表于周报,推荐语也将附在后面发表,待遇等同“佳句精选”。我觉得,学生互相写的推荐语比教师那种“结构完整”、“内容欠具体”、“注意错别字”之类的公文式批阅要强上许多。请看:

●凌吉推荐秦宇红的《动物比人聪明》:“啊,动物不会说话,人会,作者为动物辩护,极具爱心。”

●秦宇红推荐王馨怡的《俺班的俏皮话》:“很吸引人,非常独特,感觉非常新奇,让人很想看。”

●沈宇婷推荐赵洁的《〈三借芭蕉扇〉新传》:“很有创意,在作者手上,平时干什么事都毛毛糙糙的孙悟空,一下子变成了细致细心了。”

●梅莹推荐金明的《杀价》:“看来,金明很关注我们的班报,不仅仔细看了《杀价秘诀》,还实际利用,好!”

总会有学生互改时很马虎,表现为很容易看出来的错误,四个人竟然都没改出来。这样的话,签名的同学必须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教育需要适当的惩罚,就看你罚什么,怎么罚。每个星期我都要捉出一两个“小马虎”,大家乐一乐。

(2)语文课改为作文活动课。课间,宣传委员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写上“作文活动课”几个大字,再画上点花儿,尽可能搞得娱乐些。“作文活动课”的第一个节目“让我呼喊你的名字”,大家齐声高呼这期周报上发表习作的同学的名字和文章的题目,让发表习作的同学感受到作文给他们带来的尊严和荣耀。第二个节目是“佳作真精彩,看看又是谁”,揭晓上一期的佳作,看看哪些同学的文章榜上有名;接着同学们各自拿出选票,写上本期心目中的5篇佳作。第三个节目是“你有才我有运,才运大抽奖”,即进行“才运大抽奖”。第四个节目是“佳作评析”,请被评为“上期佳作”的同学朗读自己的“佳作”,教师一旁做表彰式点评。

“作文活动课”还有一个很重要内容是“作文技术训练”。我不赞赏训练型作文,但作文技术训练却是必须。我之所以在这时刻安排“作文技术训练”,是因为,只有当学生内心里想获得某种“作文技术”的时候,“作文技术训练”才产生应有的效果——“作文活动课”前半节课,都在刺激着学生想要发

13 表,想要获得成功,这之后再训练,学生自然想学有所得。“作文技术训练”主要内容有:怎样捕捉具体,怎样捕捉说话,怎样捕捉神态,怎样捕捉瞬间,怎样捕捉心理,怎样捕捉静物等。训练没有必然的先后顺序,最好的方式是结合学生的“佳作”中出现的写作亮点进行。学生当场写出的作文训练片段,将择优在班级作文周报上刊登,这既是对写得好的学生的肯定,也让其他同学有学习的机会。 到高年级特别是六年级,我们就不追求“作文技术训练”了,而是追求让学生感受语言本身的乐趣。在我看来,一堂好的作文课必须达成三个目标:一是渗透习作表达的技能;二是激活习作表达的素材;三是调动习作表达的欲望。实际上调动“表达欲望”最难,作文课上最常见的手法要么是活动,要么是教师幽默的谈吐,让学生在课堂上显得热闹与开心,这就算调动表达欲望了。其实,学生感兴趣的只是活动和教师的幽默,而不是作文本身,一离开活动和教师,学生依然没有表达的欲望。汉语言丰富多彩,汉语言的表达层出不穷,当学生能够感受到这些的时候,就会对写作这一件语言活动的事情充满了惊奇和创造欲。比如我出示“丹妮是个小男孩”,让学生想各种句子来表达这个意思,但不能再用这个句子。学生就会想出很多句子,如“丹妮是个小孩子,但不是女小孩”、“丹妮是个小孩子,男的小孩子”、“丹妮是个小孩子,和他爸爸一样,属男性”等等。这样的练习,会使学生对语言的无数种表达的可能性充满探求的欲望。这,正是我下一步要全力研究的。

(3)下午的“放心班”上,主要有两件事:一是颁发“刊用纪念卡”或发放上周积分卡、稿费单,第一年的时候,还经常颁发“作文新苗”、“作文小能手”、“班级小作家”等荣誉奖状。二是宣布本周《评价周报》录选的稿件,可能的话,请入选的同学代表做三分钟即兴发言。

以上是“作文活动日”的基本操作流程,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时候安排“班级小作家”专访,有的时候安排“班级小作家”作品分析会,有的时候和其他班级进行互动,由其他班级的学生来“传经送宝”。每周一次的“作文活动日”是学生作文的加油站,它充分利用班级授课制的群体优势,让发表习作的学生在群体中得到张扬和鼓舞,让没有发表习作的同学产生羡慕之情,生发追赶之心。

“我的书”和“童年收藏中心”

学生每天写“每日简评”“一周点评”,一学期下来,少的写了五六个本子,多的写了十几个本,乃至二十个本子。期末考试之后,我把这些满载着学生已经过去的这一学期的童年的本子,发给学生,让学生把本子装订成书,举行“我的书”装桢设计比赛。“我的书”装桢设计比赛有以下要求:(1)周记本按先后顺序排列,用针线把周记本牢固地装订起来;(2)用白纸或彩色卡纸做封面;(3)封面上有封面设计,出版社名称,作者和书名——书名可以约请小伙伴或老师题写;有宣传广告语。(4)有扉页,扉页上有作者简介,内容提要。“我的书”装桢设计比赛主要评两个项目奖,一是“最美的书”,二是“最厚的书”。评奖后,邀请校长为同学颁奖。

我觉得这个活动很有意思,它的意义在于:1、作文是“多写”出来的。装桢设计前,老师把一学期来的周记本发还给学生的时候,学生之间自然有比较,有的学生一学期写了十五六本,乃至20本,听到老师一次次地报到自己的名字,看到一学期的辛勤劳动,有了丰富的果实,感到欣慰和自豪,这对他们是一种鼓

14 舞。少的同学,看到自己薄薄的几个本子,想到装桢出来的书肯定是薄薄的,总会得到一种异样的鞭策。发完本子,我总要趁机向告诉学生:作文写的好的学生,并不是他们特别聪明,而是他们愿意写,在没有别人逼迫的情况下,主动地写,写了那么多的本子,水平自然就上去了,就像打乒乓,愿意去练,经常去练,练得多了,水平自然上去了。2、写书并不是件困难的事。通过“我的书”装桢设计比赛,让学生制作自己写的书,使学生明白,写书并不是作家的专利,每个人都有这个权利和能力。德国把一个人最需要做的三件事定为,盖一幢房,种一棵树,写一本书。其实,写一本书真的并不什么遥不可及的事,一个人活一辈子,总要把自己情感和思想的足迹留下来做个纪念。将来,不管学生做什么行业,只要投入地做了,做出事业来了,最终要物化留下来的精神产品,只能是书。3、写作生命需要回顾与反思。我要求学生在扉页上写作者简介和内容提要,就是让学生回顾一学期来的生活经历和写作经历。学生会在“每日简评”和“一周点评”中找到逐渐遗忘的过往,从而发现文字那么美好地留驻了童年,认识到写作是一件留驻生命与生活的趣味无穷的事。我也告诉学生,作文是一架摄像机,一架心灵的摄像机,它可以记录人的心灵世界,那是个弥足珍贵的世界;作文一架随身携带的摄像机,只要有笔和纸,就能随时记录生活和心灵。回顾中学生会感受到,由于停止记录了哪几天,那几天的记忆就随着时间而逐渐地淡出记忆,从而使写作的价值和意义彰显出来。4、写作需要为荣誉而战。写作,最艰难的是坚持不懈、坚持不断地写。“我的书”装桢设计比赛中“最厚的书”这个奖,主要是为那些一学期来写了那么多文章的同学设立的,我要让学生明白:只要有写的行动,就一定会有美的收获。荣誉就是美的收获之一。一个人只要懂得为荣誉和尊严而战,那么这个人就一定有前进的动力;同样的,一个人只要懂得为荣誉和尊严而写作,那么这个人就一定会有写作的动力。5、“我的书”装桢设计比赛是一次综合素质的检验。这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当然是具有意义的,此出不再多言。

原先,“我的书”装桢设计比赛后,“书”由学生自行保管。后来考虑到学生年龄小,对“我的书”的价值和意义的认识不深刻,加上地处农村,家长也不一定会很重视,相当多的学生可能会在以后的年月里,遗失掉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此,我们成立了“童年收藏中心”,代学生把一本本“我的书”收藏起来。学生毕业的时候,“收藏中心”会发给学生一张“收藏卡”,卡上内容有:收藏时间,收藏书数,收藏学校,语文老师等。“收藏中心”还备有这个班级学生这几年来所有的班级作文周报,包括《毕业专刊》《寒假专刊》《暑假专刊》《国庆专刊》《五·一专刊》等,周记和周报有着不同的价值,周记只记录自己童年之眼看到的世界,而周报,还有同学眼里的世界和故事,两者互为补充。 我们有一个美好的梦想,梦想着有一天,像风筝一样飞出去的学子,因为母校为他们收藏着一份珍贵的童年,而前来看望母校,看望那些为保卫童年而战的老师。我们梦想着,当长大的孩子们有一天打开包裹,发现母校和老师为他们寄来的那一份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珍贵童年的时候,会是怎样的激动和感恩。我们知道这还是个梦想,但是教育不能没有梦想。因为有梦,教育才得以精彩。

“作文革命”:坚持就是胜利

依托班级作文周报进行写作实践活动,我把这一系列的作文活动称为

15 “作文革命”。原因在于,它彻底改变了原有作文教学范式,不再写学生见了头疼的、所谓的大小作文,作文成为一种对话,作文成为学生向往拥有的另一张说话的嘴巴,作文成为学生“我手写我心”的必要的工具,而不是考试的工具。由此,作文从应试的桎梏中解脱出来,成为自由的、活泼的、动人的、美好的,像小溪一样清澈欢快的事物。

目前,绝大部分老师教作文,都是按教材一单元一单元地教,学生按教材一单元一单元地写,写到最后,兴趣没了,灵性没了,只有应试。语文老师呢,教作文似乎也只会照着教材教,离开教材,往往不知道如何是好。在我看来,作文教学是无法用教材教的,作文教学最重要的是学生写作的内在动力的激活;作文教学所要的教材不是按序列写在纸上的,而是写在教师心中的,它随着学生和班级整体作文水平的发展情况自动调节。一个真正的语文老师,在他心中,应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作文教材。每一个成功的作文教师,都是这样的。享誉大江南北的贾志敏老师,他的作文教学不是按着教材一步步来的;近来颇有盛名的储晋老师,他也不是按着教材教的,而是自创了“储晋作文教程”。所以,尽管我和实验班老师不用教材上的内容教作文,但是我和实验班的老师们熟读人教版、苏教版教材上的作文编排体例和训练内容,做到“手中无本”但“心中有本”。 受一些地方的邀请,我在不少地方做过“我的作文革命”讲座。老师们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是:这样做作文,得花多少时间啊?这里我得分几点来说明:

(1)事实上,“作文革命”并不需要花教师太多的时间。无论是讲座还是文章,我都力求把三年的所有操作过程展示给大家看,如果大家把这些活动分解到三年六个学期来做,事情并不会有很多,相反,即使有这么些活动,在三年六个学期的实践中,你还是会发现整个系列尚不全面,有待于进一步创造和完善。(2)很多作文活动上的事情可以让学生协作开展,这对学生来说是一次实践能力的提高。比如“积分排行榜”,“积分”的计算和“积分卡”的填写,“稿费”的计算和“稿费券”的填写,都可以由学生来做。(3)我每周花在班级作文周报上的工作时间大概是1.5天。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每周花这点时间是必要的。以往我们没有花这么些时间,一方面在主观上觉得作文这东西见效太微乎其微,花不花时间无所谓,另一方面也可能觉得作文这东西没什么事情可做、可用力。(4)每一项成功的教学改革,无不是以教师的巨大付出为代价的,至少就我的视界所见是这样。期待一套作文改革方案既有显著的成效,又无需教师付出什么,这近乎天方夜谭。(5)大多语文老师都兼做班主任。办好班级作文周报,对于班主任来说,手中就多了一个有力舆论的武器,给班级管理带来的便利也就显而易见。从这点上来讲,“我的作文革命”即使多付出一点时间,也是值得的。

贵在坚持。参与“作文革命”实验的班级,凡是取得较好成效的语文老师,都得出一个重要经验:“坚持”。比如说每个周末定时出版班级作文周报,说起来轻松,似乎很容易做到,其实不一定,比如停电、蜡纸突然没了,怎么办?凡是能够在这些小事上做到“坚持”两字的老师,成效一定很好。1814年,英国人斯蒂芬逊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它丑陋笨重,速度比不上马车,人们都嘲笑它。但是斯蒂芬逊坚信机车具有马车无法媲美的优越性,他不断实验不断改进,近200年过去了,马车仍旧那么快,高速火车的时速却已超过了300千米。让我们坚信,给学生创设一个交流对话的平台,让学生拿起笔来在平台上展示,在展示中对话,在对话中作文,是具有生命价值和潜在的优越性的。 关键是要踏踏实实地静下心来做,而不是做了两天没见成效就怀疑,

16 就看别人做。有人评价比尔·盖茨之所以成为全球首富,因他除了软件什么也没有做,他专注地做他的软件,做到了别人望尘莫及的地步。全世界最著名的刮胡刀是吉利牌,吉利公司只做刀片和刮胡子泡沫,一个刀片打遍天下无敌手。做刀片的时候眼睛里只有刀片,做软件的时候眼睛里只有软件,做教育的时候眼睛里只有教育,养成了这种做事的态度与心境,一个人做事的时候就能像针一样尖锐,无坚不摧,一个人做事的时候也就能不受外界纷纷扰扰的影响,就能心如止水,就能静下心来做事,人一静,一专注,做事的时候就易产生智慧,这就是佛家讲的“静能生慧”。智慧的灵光一闪现,成功也就近在咫尺。(完)

编后语:管建刚老师应约为本报撰写的《我的作文革命》到今天全部刊发完成。这十篇重在从实践操作层面上介绍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文章是管老师多年来精心探索、勤于总结的产物。以后,我们还将不定期地介绍管建刚老师的作方教学理念,敬请关注!

1 我的作文革命(管建刚)

作文,给人带来尊严和荣耀

□ 管建刚 (江苏省吴江市屯村实验小学)

我做语文老师纯属偶然。我是在村子里长大的人,父亲是个农民,母亲是个农民,家里所有的亲戚都是农民。我不知道世界上除了教科书外,还有无以计数、永无穷尽的报刊书籍。我的数学一直不错,语文一直平平。中考总分640分,我考了584分,扣了56分,语文扣了28分,其它五门功课也扣了28分。念了中师,志向是做数学老师。

命运捉弄人的时候,谁都拿它没辙。毕业那年,一场大病,一病就是整一年。一年后,我病蔫蔫地去村里的小学上班,校长说,教数学得管两个班,教高年级语文只管一个班。我没有教过书,心想管一个班总比管两个班轻松,于是要求教高年级语文。就这样,一个怕语文怕作文的人,从此一边给自己打针熬药一边当起了语文老师。

当年考师范,大都抱着跳出田脚落的愿望,没想临到最后,我又回到村子里。村小都是中年民办老师,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抱着一个病体无可奈何地蜷缩在小村里,惆怅、苦闷、颓废、压抑、伤感、冬风、秋雨、春寒、夏躁„„一个人处于这样一种境况,内心的糟糕可想而知。这种糟糕总要发泄出来,人才会平和一些。我在工作手册上涂啊涂,涂了一地心情。一天,《散文诗》杂志竟来了用稿通知单,我的一篇文章要在上面发表。我欣喜异常,对写作产生了信心。后来,我写了篇小文《三月》,投给当地市报,刊登了;我又写《四月》,刊登了;我又写《五月》,接着又有了《六月》《七月》《八月》《九月》„„ 一路写下去,我不怕写作了,并且,我深深感受到作文给我带来了尊严,作文提升了我的生命质量,作文神奇地恢复了我的自信。作文,还给我带来了荣耀。通过文字,至少让本地区的不少人知道,在一个村小里,有一个叫管建刚的人在用笔说话,每一个阅读者都是我真诚的听众。多年以后,有人见到我说,你就是管建刚啊,当年在村小写散文的那个。作文,就这样给我带来快慰的成就感。

这些体验让我明白,作文是发出我的声音,让更多的人——读者——听到这种声音。我们的作文教学呢,所有的学生习作都只有一个读者,那就是老师。当学生写着“爸爸,我想对你说”、“妈妈,我想对你说”之类的习作时,他们知道最终看到这篇作文的是老师。这是一种怎样的作文状态?在这样一种畸形的作文状态下,作文教学怎能不向畸形发展呢?

对作家而言,个人的经历往往决定了他的创作。对语文教师来讲,他自身的写作经历,往往决定了他的作文教学。一个语文老师如果惧怕写作,或者说没有写作的意识和愿望,注定是教不好作文的。作文教学,需要一个写作的过来人。因为有这样一段经历,我开始关注作文,我开始反思作文:一个从小不知道课外书为何物的人,走出校门,以记录心情的方式写作,第二年便在一家颇有影响的纯文学杂志上发表习作,这究竟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作文重在自我写作的实践,而不是教师滔滔不绝的所谓的指导;意味着作文重在自我情感的倾述,而不是按照规矩条文去写应试文;意味着作文重在感受成功心境,而不是简单的一个分数或等级。我也由此明白,作文并不难,既然像我这样一个先天不足到不知

2 道课外书为何物的人,也能写好作文,那么今天的学生就一定也能写好;既然像我这样一个先天不足到从小只看过几本连环画的人,花一年时间的写作实践就能发表习作,那么只要学生愿意写,一年时间也一定能出现大的量变乃至质的飞跃。 阅读是一种吸收,吸收是内敛的,获得内心的充实与祥和;作文是一种输出,用文字的方式输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的声音。它应该带有一种自豪感、成就感,因为从此之后,人有了自然之外的、通过后天努力获得的第二种说话的方式,古人把能用笔写话称为“开笔”,举行盛大仪式,是有一定道理的。作文应该让学生感受到,它是在改善我们的生活,提升我们的生活,是在给我们带来尊严,给我们制造荣耀。如果作文不能给学生带来美好的生活和情感体验,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有问题,那已经不再是真正的作文了。学生之所以怕作文,不愿意写作文,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今天的作文和作文教学站在纯粹的考试上,给学生带去的是胆怯,是害怕,是挫败,是自卑,是耻辱!

我反复思考的是:怎样让我的写作体验成为学生的写作实践?怎样让我所获得的那份美好的写作经历成为每个学生都能进入的一种生命状态?

拿起笔来,在报上说话

——我的作文革命(连载二)

□ 管建刚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是用笔说话,是济说话之穷后的一种补充。在表达的世界里,口语和书面语呈互补的状态,互补的不仅是表达,也是人的影响力。作文给作者带去荣耀的主要途径是发表。发表,能使作者发出更广阔更洪亮的声音。一个人的声音传得多远多久,就证明这个人的影响力有多远多久,这就是为什么一个有争议的作家,往往也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作家。但是,要让每个学生在小学生报刊上发表习作,这种可能性不大,要让每个学生经常在小学生报刊上发表习作,可能性为零。我知道自己被调动起那么大的写作兴趣,是因为那一年我一直处于“十二月”的写作的亢奋之中。要让学生有这样一个较为持久的写作亢奋期,就必须有经常性的发表的刺激。这是个难题。

我想到了创办“班级作文周报”,以“班级作文周报”为发表阵地,让学生以投稿的方式进行写作,让学生的名字时常出现在班级作文周报上,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作文对他们的生活的影响。每个写作者都会记得自己的文字和名字出现在报刊上那种兴奋与激动。一方面是发现自己拥有了另一种说话的方式,伴随而至的,还有取得这种说话方式的权利的获得感、成就感,这种获得感、成就感,刺激着写作者以更好的姿态去写作。

一个人总是处于某个相对稳定的群体之中,这个相对稳定的群体对个体的评价和看法,对个体的影响是很大的。对于学生而言,班级是学生生命中最为重要的相对稳定的生活世界,同学、伙伴和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和看法,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当一个学生接二连三地在“班级作文周报”上发表习作后,班上同学必然会对其刮目相看,这个学生由此会迅速地树立起强大的写作信念,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

“班级作文周报”,八开纸,正反两面,每周一张,量适中,周期适中,成本也不高,利用“办公一体机”制作,每张周报不超过一毛钱。学生所写的大都是班级中、伙伴间的事,这些描述、记叙同学生活的文章,会引发学生很强的阅读欲望,想看看上面又讲了哪些班上的新鲜事,想看看自己的伙伴写了一篇怎样的文章,想看看哪篇文章里提到了自己的名字,想看看有没有人说自己的

3 坏话,想看看有没有人说自己的好话,想看看有没有地方同自己想的不谋而合,想看看有没有地方同自己的看法是不一致的,有必要拿起笔来申明一下或争鸣一下„„这种阅读过程会使学生产生要说话的感觉和状态。我们知道,要想消除或增强报纸上的文章的影响,惟一的方法就是拿起笔来写,这样,就能形成一个用笔说话的良性循环。学生一旦在周报上发表了习作,就会获得一种用笔说话的得意感,感受到取得这种说话权是多么光荣,为了保持这种光荣的情绪体验,就会尽可能地到周报上去说话,就会尽可能地拿起笔来写作,并且尽可能地把习作写好,这样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一个表达欲望的激活问题。

作文中,学生经常会说没有什么东西可写,一些老师也以为学生生活比较单调,没什么可写是正当原因,于是想方设法地搞活动写作文,搞到最后,学生一听到活动就问:写不写作文?言下之意,如果写作文,那么活动就不要搞了。其实,人只要活着,就会有故事。我还认为,在这个教育异化较为严重的状态下,学生们有更多的苦恼和困惑,这些苦恼和困惑他们不想压在心头,他们需要找个发泄的出口,闷在心里是会出事的。用文字的方式去发泄,实在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学生热衷于交笔友?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学生喜欢摆弄手机短信?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学生喜欢交网友在网上聊天?文字这种说话方式有其特殊的优势,文字的对话有着一种特殊的韵味。不管这个世界的电信怎样发达,我相信有一样东西永远不会消失,那就是情书,文字里那种无声胜有声,那些当面不好意思说、内心里又很想说的滚烫的话语,收信人阅读时从文字里吸收到的种种无法言说的、带着对方体温般的柔情蜜意,都不是电信能取代的。因为人类的一些观点和情感,转化为语言的时候,一些适合当面说,一些适合人去转述,一些话,就特别需要借助文字去传达。从这个意义上讲,班级作文周报的创办为学生开辟了一个交流心灵的场所,用术语的话说“作文和育人”可以很好地连接在一起。

关键是,要让学生敢于把心里的话掏出来,敢于说内心的话,真心的话。我认为,“师生平等”在办好班级作文周报这个事情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师生之间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如果教师是个拿着判笔的判官,学生就不敢说真话、不敢掏心里话。怎样衡量师生之间实现了真实的平等?我认为显性的标志是:学生敢在文章里批评老师,敢到班级作文周报上去指出老师的不足、不对。教师每天和学生打交道,不可能做到万无一失,对于一个和学生朝夕相处的一线老师来说,绝对公正、公平和完全合理、没有任何偏颇,那绝不可能。而在学生的世界里,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个稍微偏颇的评价,都会在其心里引起巨大的波澜。这,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但是如果学生感受不到师生是平等的,他就不敢写,不愿写,因为这是要发表到班级作文周报上去的,这是“不尊重老师”的如山铁证。我的做法是,当班上出现第一篇学生批评老师的作文时,我就马上把它发表到班级作文周报上去,并表扬他敢说真话、心里话的勇气,该向学生道歉的要道歉,该马上更正的要更正。这样,学生就敢于拿起笔来说话,说实在话,说真心话。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班级作文周报办了200多期。应该说,我们的实践方案有着很强的操作性和实效性。说它有操作性,是因为每一个老师都能照着做;说它有实效性,是因为每一位照着做的老师,都能在作文教学上取得明显的成效。有一个普通的农村小学语文老师,四年级时照着这套方案去做,第二年,她班上的学生在全国各地的报刊上发表作文80篇。这归功于那位老师的踏实,也归功于整套方案细致的操作设置。那么,这些操作是怎样的呢?

4

构建班级作文周报的基本操作框架

□ 管建刚

我班的班级作文周报叫《评价周报》,此名蕴意学生在评价中走向生活与交际。为使班级作文周报能够正常出版,我给每位学生配一个周记本,名为“评价周记”。“评价周记”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每日简评”,周一到周五每天写三五行,记录当天最值得记录的人、事、物。朱光潜教授说,选择是文学最重要的功夫,确乎其事,“每日简评”就是要锤炼这双发现与选择的眼。二是“一周点评”,内容一般从周一到周五的“每日简评”中选,可以选一个,也可以选有关联的两个或三个事例,写成稿子向《评价周报》编辑部投稿。每期《评价周报》选用三分之一左右的稿件。录用稿件不能过多,要使学生有适度的饥饿感,要让学生感觉到,他(她) 能在周报上发表作文但必须用点儿劲。这种状态,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写作潜能。

《评价周报》定期出版,出版日期定于周末。这样安排,学生能利用休息时间看班级作文周报,周六周日家长也相对空闲,会关注《评价周报》。每带一个班,第一期《评价周报》我会给每位家长送上一份,让家长知道班上有这么一张作文周报。从实践来看,家长和孩子争看《评价周报》的故事时有发生。家长看到孩子发表习作了,就会鼓励他(她) 再接再厉;看到自己的孩子没发表习作,就会要求他(她) 这周要认真写,争取下周发表。有的家长还和孩子一起评审、找错别字等,作文教学真正实现了“家校”联合。

每周一,学生把稿件投到《评价周报》编辑部——语文老师那儿。起初,编辑部的编辑是语文老师一个人。随着操作的熟练和学生写作能力、鉴赏能力的提高,编辑部可以在学生中招募业余编辑,轮流让学生参与到选稿中去。放学前,教师宣布本周《评价周报》录用的稿件,宣布名单的时候,往往是最安静的时候,也是激动者最激动、失望者最失望的时刻。不管怎样,当作文能在学生心目中掀起这样一种情感波澜的时候,作文教学就在悄悄改变。

学生拿到稿件后,当天就多了一项回家作业,即用红笔对自己的稿件进行修改,只有修改后,才能得到老师正式鉴发的盖有编辑部印章的《稿件录用通知单》。学生对发表习作充满了喜悦之情,因此多这一项修改作业心甘情愿。修改后,学生自行到微机房(或家中电脑上)进行文字输入,将输入的文字于周四中午前交给老师。老师将输入电脑的文字编辑和排版,打出一份样报,由一位专门负责的学生将样报裁剪开来,发到每位小作者的手中,请每位小作者进行最后一次的校对,力求把自己的最好水平展现在公众面前。

教师的编辑、排版以及印发的工作,将占用老师近半天的时间。随着年级的升高(我们一般是从四年级起搞作文革命的),学生使用电脑能力的提高,只要稍微留意,完全可以在班上培养一两个“电脑高手”,把这些事情交给“电脑高手”去做。到时候,教师只要审阅一下,交给“办公一体机”印刷就行了。 作家王安忆说“生命不过是一场记忆”,记忆有多深,生命就有多厚,老的时候依靠着夕阳有很多可以想念的事儿,那是一种幸福。我们成年人如果阅读孩提时代信手涂下的东西,会感到别样的温暖。现在我的电脑里躺着近200万字的周报,那里面记录着学生们的童年生活,它潜藏着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我坚信那不仅仅是习作,那是一个用文字封存起来的童年,总有一天,我的学生会

5 前来领取属于他们的、一去不复返的童真世界。

但是,学生往往不会认识到这么遥远的事儿。要坚持不懈地办好作文周报,坚持不懈地为学生留住一份童年的记忆,那将是一场意志和智慧的考验。比如说,开始数月,学生对班级作文周报充满新鲜感,兴趣高涨,但新鲜感一过,劲就泻了;比如说,有些作文后进生思量自己水平不行,再怎么也上不了周报,干脆就当读者吧„„一系列的问题出现了。好在,我一直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办法总比困难多”之一:等级评奖

——我的作文革命(连载四)

□ 管建刚

办了《评价周报》,起初学生的兴致高涨,不久后下跌了。我知道,必须有一套坡度性的激励机制,来刺激学生不断写作。

有两件事情引起了我的思考。第一件事关学生“集卡”。学生收集方便面里的卡,疯狂到了买方便面时光拿“卡”,不要“面”。很多班主任因此批评学生,学生虚心接受却屡教不改。第二件事和我女儿有关。中秋节走亲戚,亲戚家有一盒很考究的月饼,每一个月饼上都有一个很漂亮的“心”字形的铁皮盒。亲戚给我们每人一个。女儿说月饼给我吃,但我得把那个属于我的月饼盒子给她。当时我马上想到了“卖椟还珠”,但是女儿蛮聪明可爱的呀。这两件事让我明白了,孩子就是孩子,小孩的价值观和成人不一样。在孩子眼里,集“卡”的快感和成就感就是比吃“面”强,月饼盒子就是比月饼更讨孩子喜欢。教学如果尊重孩子的眼光和价值观,很多事情做起来,学生就感兴趣,带劲儿。于是,我想到了给学生发卡,把学生收集方便面里的“卡”的劲儿,移到作文上来。 学生每发表一篇文章,就发“刊用纪念卡”一张。所谓“刊用纪念卡”,即一张名片纸,发卡时在上面写一段话,如:“你的文章真棒,希望下次还能在报上见到你优美的文笔。”“未来的小作家,从这里起飞吧!”“小心,别落下了!”“写得真好,周报上又留下你童年的影子。”后来,其他班级一起参与作文革命实验,就专门制作了“刊用纪念卡”,设计了几套激励性的话语,供教师签发。“刊用纪念卡”上的图案很多,有各式摩托车,各式汽车,各种花朵,各种风景,各类字画。发纪念卡的时候,我说“奖你一辆高级摩托车”、“奖你一辆小汽车”、“奖你一朵漂亮的花儿”、“奖你到桂林山水去旅游”„„久而久之,学生都以拥有各种纪念卡为荣。

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我设计了激励坡度。凡获得3张“刊用纪念卡”的学生,可以换取一张“作文新苗”奖状;获得“作文新苗”称号的学生,再在班级作文周报上发表5篇文章,就可以获得“作文小能手”称号;获得“作文小能手”称号的同学,再发表7篇文章,就可以获得“班级小小作家”称号;获得“班级小小作家”称号的同学,有资格出期“个人专刊”。所谓“个人专刊”,即这期周报上的所有文章都出自一个学生之手,并且规定,所有文章都必须是一个月里写的——这一个月,对学生而言,是一次高峰写作体验。“个人专刊”面向全校发行,学生可以获得最高荣誉——“班级诺贝尔文学奖”。

这种评奖方式基本能保证学生一年的写作兴趣。当然,在具体的操作上还有很多细节要注意。我在实践中比较注意的是:

第一次选稿要偏心。主要是偏向于中等生和后进生。因为中等生是个接口,能使比他们优秀的学生产生不服气的心理:他行,我怎么不行?也使后面的学生产生一种希望:我只要稍微再努力一点,也行啊! 第一次选稿最好有作文

6 后进生的习作,使后进生们也感受到“我行,我可以”。

第一次发卡要隆重。第一次发“刊用纪念卡”要隆重,让学生在掌声中上讲台,掌声中回座位,感受作文给他们带来的尊严和自豪。我时常用数码相机把这些场面拍下来,放在电脑里,这同样是一笔童年的财富。形式的隆重会使学生更看重写作,当学生把写作与尊严、自豪联系在一起时,写作的力量就不是一点一时了。

第一次授称号要少。第一批获得“作文新苗”称号的人不宜多,让学生感到这是一项值得为之努力的荣誉;之后,可以适当多一些,中间要尽量让所有学生赶上——教师选稿不同于编辑选稿,要面向全体。最后一批“作文新苗”要多,让他们全部跨上一个台阶,不要让他们产生“我是落后分子”的念头。 第一次要求要放低。学生写作文对字数规定很敏感。我一般和学生商量“一周点评”写多少字。我总要在他们的愿望上再降低些,但每写一个月,就把要求提高一点,一两年下来,那就很可观了。

第一次示范要到位。每接一个新班,第一周的“每日简评”和“一周点评”我会和学生一起写。每天放学前,我把自己写的“每日简评”读给学生听,第一期周报上我会尽可能地安排自己写的“一周点评”,这种示范比说理更有效。

这里,还必须要强调的是,要多刊登发生在学生眼皮底下的事儿。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拿起笔来说真话就是好作文,周报才有生命力。知心朋友敞开心扉的谈话,才精神愉悦,说着说着,三两个小时不知不觉过去了。班级作文周报必须引导学生说真话,必须把学生说真话、讲真事的文章用上去,学生才会有正确的写作动机,才会有优良的写作氛围,学生才愿意去看自己的报纸,才会愿意为自己的报纸写稿件,才会感到拿起笔来说话是一件多么开心、多么有意思的事。

积分活动

□ 管建刚

作文能力的提高是个长期的过程,作文兴趣的萌发和巩固也是个长期的过程。“等级评奖”系列活动能管学生一年的写作兴趣,第二年再这么做,学生肯定不起劲。人,都喜欢新鲜的玩意儿,小孩子更是如此。

第二年我们开展系列“积分活动”。所谓“积分活动”,就是学生在《评价周报》上每发表一篇习作,就能获得一张相应的积分卡。比如学生甲发表的习作是420字,就获得420分的积分卡,学生乙发表的习作是851字,就获得851分的积分卡。一学期下来,累计的积分,是学生“素质报告单”上“作文”项成绩的依据。

实施“积分活动”,有一个最为显著的变化。以前教作文,要让学生写长,真是比用力挤快空了的牙膏壳还费劲。老师对学生说,这篇文章哪里写得不够具体,需要如何改。学生表面点着头,心里那个恨啊,恨老师没事找事,不给他/她好日子过。现在呢,文章写得长,积分就多,谁不想写长些多得些积分?特别是得知作文被录用的学生,马上修改,把能够写得具体生动一点的地方,尽量写得具体一些,挡也挡不住。假如老师给他/她指出哪个地方写得不详细,需要怎样写,读起来才使人清楚、明白,学生态度之诚恳,修改之主动,都没得话说。

我一直认为,作文对小学生来说,是一种练笔,只要学生拿起笔来,愿意进行汉字的排列组合的游戏,只要学生是真心参与的,写的数量上去了,总

7 有一天会带来质的飞跃。

当然,作文积分也有系列活动,系列规则,不然做起来也乱。

(1)基分。即学生习作的字数所得的相应的积分。

(2)扣分。每一期《评价周报》出版后,都有四人小组——按顺序轮流——对报上的习作进行评审,每发现一个错别字、错标点,就从“基分”中扣去该篇习作10分;每发现一个病句,就扣去20分;每发现一个诸如交代不清或前后矛盾之类的问题,视情况扣去50-100分。一期报纸所扣下的分数,作为奖励,奖给评审的四位同学。这样,四人小组评审时,眼睛都睁得大大的,脑子都开得足足的,都想多奖到一些分数啊。这就迫使每个发表作文的学生,修改时不敢有丝毫马虎,一个错标点就得扣10分啊。

如果发现发表在周报上的作文是抄袭的,收回积分卡,再罚积分卡上的分值;如果所抄袭的作文又在外面的报刊上发表,没收稿费,再罚一倍的分值——发表抄袭作文会造成不良影响,学生需要为此付出代价,从而懂得写作要为自己的文字乃至人格负责。班级作文周报的诱惑力越强,学生就越希望能发表,也就越容易出现抄袭作文的事。好在作文周报处在同学的眼皮下,抄袭事件一般都会水落石出。对于抄袭事件,我不认为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只要引导得好,利用得好,就是资源。我一般都引导学生拿起笔来,谈对抄袭事件的看法。这样处理,一是制造舆论,二是增加练笔机会,三是学生由此会明白,作文是用来与人对话、交流的。

(3)加分。有扣分,必然有加分。加分项目之一是《评价周报》编辑部每月开展一次点题征文。一等奖加300分,二等奖加200分,三等奖加100分。点题征文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熟悉写命题作文,平时给编辑部写的稿件都是自由作文,命题作文和自由作文不一样,必须要让学生实践命题作文,不然,考试会有问题。二是想像力的培养和发掘,这也是作文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平时的稿件大都写现实生活,每月点题征文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第二个加分项目是,如果学生发表的习作被评为“上期佳作”,就加100分。如果在正式报刊发表了,再加200分。什么是“上期佳作”?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阅读“班级作文周报”,每周一的语文课,学生要对上周作文周报上的学生习作投票,选出你认为最好的5篇习作。这个活动,实际上也是在培养学生作文的鉴赏和审美眼光。

第三个加分项目是,每个月写完一本周记本(即学生常用的小练习本),加400分。写完本子要得到加分,须符合以下条件:A 、每行字不少于20字;B 、每个“每日简评”间空两行;C 、字迹潦草者不得分。90%左右的同学一个月都能写成一本,约5000字,一年就是6万字,相当于64篇的大小作文。最多的同学,一个星期写完一本,一个月写完四本,两万字,好几个同学一年写了二十多万字。负担都是相对的,有动力,就不觉得苦、不觉得累,有成就感就不觉得苦、不觉得累。

第四个加分项目是,出“小作家专栏”,每出一版“个人专栏”,可以得1500分。对小作家的专栏,班级为他们开作品分析会,这对学生来说既是巨大的挑战,也是巨大的激励。

(4)排行榜。学生的作文积分,有学生专门负责统计,每月底在“班级作文周报”上列一个“积分排行榜”。“排行榜”分四个军团, 每个军团都分冠军、亚军和季军。“排行榜”每月一次,到下一个月,一切重新开始。 这样做,一是使每一个军团的学生都有争当冠亚军的希望和决心,二

8 是使第四军团的学生想到第三军团去,第三军团的学生想到第二军团去,第二军团的学生想到第一军团去。教师在操作的时候要注意打乱每个月的“排行榜”,要有意搅动“排行榜”,有意让第三、第四军团的学生进入第一军团,有“动”感,才有活力。

“发稿费”活动

——我的作文革命(连载六)

□ 管建刚

依托班级作文周报开展“积分活动”,又可以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写上一年作文。按我的“作文革命”三年设想,第三年搞“发稿费”活动。成人写作主要是想发表,想发出自己的声音,通过这些声音来获得肯定。办班级作文周报,就是模拟成人的这种真实的写作方式,激发写作的动力。如果说发表是“精神”刺激的话,那么稿费就是“物质”刺激。第三年,学生读六年级,快毕业了,给予更强的刺激,同时也让学生完整地感受发表文章的过程,值得一做。

当然,发给学生的“稿费”不是真的钱,而是一张模拟稿费单。所谓“模拟稿费单”,也就是一张名片纸,上面敲个章,章上刻有“《评价周报》第X 期稿费X 元X 角”字样。学生在周报上每发一篇文章就获得相应的稿费,文章长,稿费多。这些“稿费券”有什么用呢?——用它到“班级图书交流中心”买自己喜欢的书。每期周报发放的稿费券约为50元,一个学期要1000元左右的书。书从哪儿来呢?我的设想有3种:A 、学校提供科研经费,从中提取。B 、可以联络有关家长资助。不少家长喜欢请客吃饭,一顿饭吃掉多少本书啊。C 、应该可以收取适当的实验经费,只要真正搞好了,搞出真成效了,钱又都用在学生身上的,家长以及各级部门应该能理解。

这样做,效果出奇地好:1、学生写“一周点评”的劲儿超出预想。一些同学每周都写两个乃至三个稿子,说老师不看我功劳,也看我苦劳,实在不行,奖我一张“优先刊用卡”(至于什么是“优先刊用卡”,下文有述)也好。有些同学的稿件长达几千字,说是好多拿些稿费。长文章不一定是好文章,但是对学生来说,写长文章需要意志,这十分珍贵。2、学生修改的劲儿比“积分活动”时更炽热。一是选稿前的修改,二是录用后的修改。特别是录用后的修改,要是指出其某地方不具体、不生动,修改起来眼里放光,多一段话可是多一笔稿费的呀。3、出“个人专刊”的劲儿超出预想。我向学生承诺,每刊出一期“个人专刊”,可以奖励五元稿费券一张,“个人专刊”从此源源不断。

但是也有问题。原先,这个同学“积分”多一点就多一点,多一张纪念卡就多一张,现在是“稿费券”,能拿它换书,这时教师再照顾发表中下生的习作,其他学生就闹意见。——我从不避讳班上有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人的差异无法消灭,总希望每个学生每个方面都能一样地好,一样地出色,这是错误的教育观念。两年的作文实践,不少学生的作文鉴赏能力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发展,面对后进生发表的作文,他们会质问老师:“他们的作文好在哪里?我的作文比他们差在哪里?”

“兼顾中后等学生”是“作文革命”中一个很重要的思想,没有这个思想的落实,“班级作文周报”同样搞不火。我是教师,不是编辑,我眼中是全班学生,而不是几个作文尖子生。对于手中握着选稿大权的语文老师来说,如果眼中只有那些尖子生,如果眼中只有那么些人,班级作文周报就会沦为一些人的专用舞台,班级作文周报就不会成为每个学生心中向往且又能到达的地方。照顾

9 中后等学生,让他们的习作也频频亮相,是教师选稿的一个重要原则。现在,学生提出这样的质疑,怎么办?总不能说:他们的作文是没有你好,我照顾他们。这样说,对那些学生的伤害将无法原谅。

我实行分版面设置“稿酬”:A 版,精华版,每千字8元;B 版,升级版,每千字6元;C 、D 版是大众版,每千字5元。C 、D 版“稿酬”低,但录用的文章数却多。学生写好稿件向编辑部投稿的时候,必须注明:投的是什么版?也就是说,录用A 版的文章只在投A 版的稿件中产生,录用B 版的文章只在投B 版的稿件中产生,录用C 、D 版的文章只在投C 、D 版的稿件中产生。作文尖子生往往不屑投C 、D 版甚至B 版,他们有一句豪言壮语,叫做“死在A 版也光荣”。这样就形成了作文优等生同作文优等生比拼的良好局面,同时也空出了不少版面给其他同学发表习作。此外,这样做也使录用作文带有一丝游戏和运气的成分——如果你所投的版面的人多,就不合算些,人少,就合算些;如果你所投的版面强手多,就不合算些,强手少,就合算些。当然,最主要的是要有底气,有质量。

我还发现,分版面设置稿费促使学生有意识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作文,感觉写得质量好,总要往稿酬高的版面投,质量低,就往大众版投。对作文而言,这个意识和能力很要紧。

学生积攒了一定的稿费卡后,到图书交流中心购书,老师为他/她盖上编辑部的各种常用的图章,再写上一段话以示留念。对这些书,我们规定:A 、小作者必须在一周内把书读完(如果书很厚,可以适当延期),然后向全班同学介绍这本书;B 、学生用稿费购买的书,版权是学生的,但使用权暂且归班级,到毕业,学生可以把书带回家。这一年的活动,也把写作和读书很好地结合起来,最明显的一个特征是,学生写“读后感”的稿件多起来了。

给周报换新面孔

□ 管建刚

前面讲了“我的作文革命”三年整体操作。在这三年中,要不断改进栏目,给周报换新“面孔”,使周报富有新气息。这既是一件创意无穷的事,也是一件关系着周报成效的事。我比较满意的几张“面孔”是:

1. 佳句精选。尽管“兼顾中后等生”是整个作文革命的重要原则,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有个别作文后进生由于写不出比较像样的习作,无法得到比较稳定、持久的刺激——给他们发表了一篇之后,往往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给他们发第二篇。一些同学的作文,整体来看是不尽如人意,里面却有一两句话写得不错,甚至能说精彩。为此我推出新栏目“佳句精选”,专门刊发学生的一句话作文。第一年时,三次入选“佳句精选”,获纪念卡一张;第二年时,每入选一次,得50分;第三年时,每入选一次得5毛钱稿费券。

“佳句精选”到六年级时作用很大。那时学生的文章越写越长,报纸的版面大小又是固定的,周报刊发学生习作的篇数明显减少。“佳句精选”能够让更多的学生的名字出现在周报上,使他们得到鼓励。我还规定,要想让周报选用“佳句”,学生向编辑部投稿的时候,必须用红笔圈划出自己最得意的句段。这一方面减轻教师的批阅和遴选工作,更重要的是,学生逐步学会品味和琢磨自己的语言,学会欣赏和享受自己“妙手偶得之”的快乐。写作表面来看,是一件枯燥的工作,于是不少人认为,写作过程是痛苦的,只有发表的结果才是开心的。其实,对于一个真正的写作者来说,这个工作并不枯燥,因为他/她能够清晰地

10 感受到,每写出一个得意的句段所带来的那种无以言说的快慰。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一个精妙的语段、每一次超越自己的表述,都是对写作者劳动的肯定和奖赏。当我们带领学生从写作的成果中去享受这种奖赏的时候,这就是一趟作文教学的成功之旅。

2. 故事争鸣。办班级作文周报,周报整体内容的定位也比较重要。我的定位是,主要编发班内校内的故事、家庭故事以及值得争议的故事, 当然也编发写景状物等文章。我比较看重“班内校内”这一类习作,这类习作最能吸引学生的阅读眼光,最能引发学生的阅读感慨和表达欲望,也最能引发学生间观点上、情感上的争鸣。学生最喜欢看争鸣类文章,因为它就发生在身边,发生在眼皮底下。故事争鸣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学生很快会明白,拿起笔来在周报上说话,要说真心话,不能说假话,假话是要被别人戳穿的;要说正确的话,说经过思考的话,不正确的话,是要受到别人攻击的。学生在这一系列的故事争鸣中还会明白,每一个拿起笔来的人,都将对自己的文字负责,不能信口开河、胡言乱语,写作,是一件严肃的事。

要尽快使学生投入到撰写“班内校内”的故事中来,一是注意对“每日简评”作简要的点评性引导;二是注意选稿时的倾向;三是固定“每日简评”的话题,比如选定跟踪某学生,可以跟踪其优点,也可以跟踪其缺点,进行一周跟踪。

3. 心语港湾。如果说“故事争鸣”是让周报具有一点“火药味”的话,那么“心语港湾”就是要让周报充满“情感味”。班级作文周报记录学生生活的同时也必然记录着学生的情感世界。我也相信,只有当班级作文周报办得富有情感味的时候,才是真正的作文教育,教育应该是温暖的。所谓“心语港湾”,即学生在上面写祝福的话,比如祝福同学、爸爸、妈妈的生日,祝福某同学发表文章、获得奖励。可以祝福个人,也可以祝福大家、集体,如春节快乐、“六一”儿童节快乐、暑假快乐、班级取得好成绩等等。也可以在“心语港湾”上说道歉的话,与朋友伙伴难免有摩擦,与爸爸妈妈也难免有摩擦,难免有些话当面不好说,那么,就把这一切交给班级作文周报吧。

我还动员家长参与“心语港湾”,开设“家长寄语”,让家长也拿起笔来说话。据我所知,目前家长和孩子的沟通都不很畅达,当面交流闹得不开心的事常有发生。换一种文字的方式进行爱的表达,对家长来说,也是件有意思的新鲜事。

4. 想象接力。我把班级作文周报的内容主要定位于现实的、班内校内的故事,它一方面较好地实现了新课程“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的作文教学思想,另一方面又有悖于“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的课程理念。为了弥补这一缺陷,除了利用“点题征文”,我还在周报上开设“想象接力”栏目。这些年我们陆续开展了《鸡大婶奇遇记》《大话三国》《明天的故事》等“想象接力”活动,学生展开想象,一个接一个地写,有的“想象接力”写了数万字。

当然,给周报换面孔也包含整个排版式样的换新,这主要涉及电脑技术,不展开。

新举措,焕发写作新动力

□ 管建刚

作文革命系列活动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作文是有

11 趣的,作文的各种活动是富有诱惑力的。当学生被围绕着作文展开的各种举措吸引的时候,那么作文就成为学生内在的一种需要,这种内在的需要所焕发的动力,对作文教学而言,比金子还要宝贵。请看以下围绕班级作文周报实行的新举措:

1. 优先卡。即“优先刊用卡”,顾名思义,学生在投稿的时候夹上“优先刊用卡”,同等质量下优先刊用;质量有问题的,只要听取老师的修改意见加以修改,照样优先录用。教师利用“优先刊用卡”,能把学生一切可能的动力都拉到作文上来。当学生数学考试得了满分,奖励其一张;当学生运动会上获了奖,奖励其一张;当学生有了良好的行为表现时,也奖励其一张„„这样,学生在其它方面获得的成功,就在不知不觉中转化为作文的动力。学生手中有了“优先刊用卡”,就会感到作文的光明前景,觉得只要努力一下,就能在周报上一放光芒。 教师要尽可能地发现作文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多奖给其“优先刊用卡”。班上有一位男生,稿件写得马虎,做其他事也马虎,一时又找不到优点奖给他“优先刊用卡”。一天中午在食堂吃饭,我发现大家都不吃肥肉,就对他说:“如果你把这块肥肉吃了,奖励给你一张优先刊用卡。”他不肯,其他人也不肯。我说奖两张。他瞪大眼睛,张开嘴巴,吞了。事后,大家问他平时喜不喜欢吃肥肉?他做出一副视死如归的英雄样,说:“我吃了就想吐!为了这两张‘优先刊用卡’,值!”就是他,后来在小学生报刊上发表了文章。

2. 才运卡。每周一的作文活动课上,有一个固定节目,叫做“才运大抽奖”,获奖者能获得“才运卡”。什么是“才运大抽奖”?每一期“班级作文周报”都要评选5篇“上期佳作”,凡猜中3篇以上者(有时是四篇以上者,视具体情况而定),就有资格进入“才运大抽奖”,这是“才”字的含义。抽奖手一般由最近在语文学习上表现突出的同学担任,抽到谁,这要看运气,这是“运”字的意思。凭“才运卡”在“心语港湾”栏目上发表文字,也可以用两张“才运卡”换取一张“优先刊用卡”。

3. 新星亮。一般每月推出一位作文“新星亮”。被选中的同学一旦上了“新星亮”,可以在一月里连续发表3至4篇文章,从而“一炮打红”。这些同学由此感受到作文对生活的积极影响,树立起强大的作文信心。就三年整体设计来说,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成为“新星亮”栏目的“新星”。“新星”多挑选中后等学生,从实践成效来看,凡被“新星亮”推出的学生,绝大部分都在成功中走向了更大的成功。对于一个班级来说,只要有几个作文中后等学生发生了显著变化,这对整个班级的作文状态的影响是巨大的。

4. 出专刊。除了为班级小作家推出“个人专刊”,我们还有以下专刊: “假期专刊”,种类有“国庆专刊”、“寒假专刊”、“五一专刊”和“暑假专刊”。也就是说,班级作文周报一年办到头,不停刊。我认为,当前学生作文能力提高不快,跟作文教学中的“生炉子”现象有关。大家知道,“生炉子”得花不少功夫,炉子着了,最好不要让它灭,灭了,还得花很多时间来生火。作文教学就是一直处于“生炉子”状态,九月开学,刚写出点感觉,国庆七天长假;长假后写啊写,写出感觉来了,期末总复习;接着又是放寒假;寒假之后开学,写出点感觉来了,劳动节七天长假;长假后写出点感觉了,又是期末总复习,紧接着是暑假。作文教学总处于写写停停、停停写写之中,成效自然差。另外,从保存学生完整的童年世界来说,假期是学生最自由最富有活力的时候,这段日子不记下来,实在可惜。

“阅读专刊”,它为“读写结合”而设。到了六年级,“稿费”购书时,“阅读专刊”特别有用。

12 “毕业专刊”。每带一个班的最后一课,我让全班学生写“毕业专刊”的稿件。一期周报7000多字,50个学生,每人可以发表150字左右。150字分两部分内容,一是最想对谁说的话,可以是同学,可以是老师,可以是“冤家”,可以是“好友”;二是写20年后的自己会从事什么职业,会在干什么。这是学生小学生活中最值得珍藏的一期周报。

办法总比困难多,整个作文革命中的小活动可以想出很多很多,比如举行“最受欢迎的作文”、“没有错别字的作文”、“最另类的作文”、“构思最巧妙的作文”、“引起轰动的作文”等习作评比。点子只要去想,就会有。教育的困境总是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面目出现,而在我们的教育智慧面前,又总是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圆满结局。

周一加油站:作文活动日

“作文活动日”是整个作文革命中很重要一环。“作文活动日”定于每周一,这一天,依托班级作文周报将开展以下活动:

(1)利用晨读时间,四人小组相互改稿,提修改意见,相互写推荐语,并签名——如果被推荐的学生习作发表于周报,推荐语也将附在后面发表,待遇等同“佳句精选”。我觉得,学生互相写的推荐语比教师那种“结构完整”、“内容欠具体”、“注意错别字”之类的公文式批阅要强上许多。请看:

●凌吉推荐秦宇红的《动物比人聪明》:“啊,动物不会说话,人会,作者为动物辩护,极具爱心。”

●秦宇红推荐王馨怡的《俺班的俏皮话》:“很吸引人,非常独特,感觉非常新奇,让人很想看。”

●沈宇婷推荐赵洁的《〈三借芭蕉扇〉新传》:“很有创意,在作者手上,平时干什么事都毛毛糙糙的孙悟空,一下子变成了细致细心了。”

●梅莹推荐金明的《杀价》:“看来,金明很关注我们的班报,不仅仔细看了《杀价秘诀》,还实际利用,好!”

总会有学生互改时很马虎,表现为很容易看出来的错误,四个人竟然都没改出来。这样的话,签名的同学必须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教育需要适当的惩罚,就看你罚什么,怎么罚。每个星期我都要捉出一两个“小马虎”,大家乐一乐。

(2)语文课改为作文活动课。课间,宣传委员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写上“作文活动课”几个大字,再画上点花儿,尽可能搞得娱乐些。“作文活动课”的第一个节目“让我呼喊你的名字”,大家齐声高呼这期周报上发表习作的同学的名字和文章的题目,让发表习作的同学感受到作文给他们带来的尊严和荣耀。第二个节目是“佳作真精彩,看看又是谁”,揭晓上一期的佳作,看看哪些同学的文章榜上有名;接着同学们各自拿出选票,写上本期心目中的5篇佳作。第三个节目是“你有才我有运,才运大抽奖”,即进行“才运大抽奖”。第四个节目是“佳作评析”,请被评为“上期佳作”的同学朗读自己的“佳作”,教师一旁做表彰式点评。

“作文活动课”还有一个很重要内容是“作文技术训练”。我不赞赏训练型作文,但作文技术训练却是必须。我之所以在这时刻安排“作文技术训练”,是因为,只有当学生内心里想获得某种“作文技术”的时候,“作文技术训练”才产生应有的效果——“作文活动课”前半节课,都在刺激着学生想要发

13 表,想要获得成功,这之后再训练,学生自然想学有所得。“作文技术训练”主要内容有:怎样捕捉具体,怎样捕捉说话,怎样捕捉神态,怎样捕捉瞬间,怎样捕捉心理,怎样捕捉静物等。训练没有必然的先后顺序,最好的方式是结合学生的“佳作”中出现的写作亮点进行。学生当场写出的作文训练片段,将择优在班级作文周报上刊登,这既是对写得好的学生的肯定,也让其他同学有学习的机会。 到高年级特别是六年级,我们就不追求“作文技术训练”了,而是追求让学生感受语言本身的乐趣。在我看来,一堂好的作文课必须达成三个目标:一是渗透习作表达的技能;二是激活习作表达的素材;三是调动习作表达的欲望。实际上调动“表达欲望”最难,作文课上最常见的手法要么是活动,要么是教师幽默的谈吐,让学生在课堂上显得热闹与开心,这就算调动表达欲望了。其实,学生感兴趣的只是活动和教师的幽默,而不是作文本身,一离开活动和教师,学生依然没有表达的欲望。汉语言丰富多彩,汉语言的表达层出不穷,当学生能够感受到这些的时候,就会对写作这一件语言活动的事情充满了惊奇和创造欲。比如我出示“丹妮是个小男孩”,让学生想各种句子来表达这个意思,但不能再用这个句子。学生就会想出很多句子,如“丹妮是个小孩子,但不是女小孩”、“丹妮是个小孩子,男的小孩子”、“丹妮是个小孩子,和他爸爸一样,属男性”等等。这样的练习,会使学生对语言的无数种表达的可能性充满探求的欲望。这,正是我下一步要全力研究的。

(3)下午的“放心班”上,主要有两件事:一是颁发“刊用纪念卡”或发放上周积分卡、稿费单,第一年的时候,还经常颁发“作文新苗”、“作文小能手”、“班级小作家”等荣誉奖状。二是宣布本周《评价周报》录选的稿件,可能的话,请入选的同学代表做三分钟即兴发言。

以上是“作文活动日”的基本操作流程,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时候安排“班级小作家”专访,有的时候安排“班级小作家”作品分析会,有的时候和其他班级进行互动,由其他班级的学生来“传经送宝”。每周一次的“作文活动日”是学生作文的加油站,它充分利用班级授课制的群体优势,让发表习作的学生在群体中得到张扬和鼓舞,让没有发表习作的同学产生羡慕之情,生发追赶之心。

“我的书”和“童年收藏中心”

学生每天写“每日简评”“一周点评”,一学期下来,少的写了五六个本子,多的写了十几个本,乃至二十个本子。期末考试之后,我把这些满载着学生已经过去的这一学期的童年的本子,发给学生,让学生把本子装订成书,举行“我的书”装桢设计比赛。“我的书”装桢设计比赛有以下要求:(1)周记本按先后顺序排列,用针线把周记本牢固地装订起来;(2)用白纸或彩色卡纸做封面;(3)封面上有封面设计,出版社名称,作者和书名——书名可以约请小伙伴或老师题写;有宣传广告语。(4)有扉页,扉页上有作者简介,内容提要。“我的书”装桢设计比赛主要评两个项目奖,一是“最美的书”,二是“最厚的书”。评奖后,邀请校长为同学颁奖。

我觉得这个活动很有意思,它的意义在于:1、作文是“多写”出来的。装桢设计前,老师把一学期来的周记本发还给学生的时候,学生之间自然有比较,有的学生一学期写了十五六本,乃至20本,听到老师一次次地报到自己的名字,看到一学期的辛勤劳动,有了丰富的果实,感到欣慰和自豪,这对他们是一种鼓

14 舞。少的同学,看到自己薄薄的几个本子,想到装桢出来的书肯定是薄薄的,总会得到一种异样的鞭策。发完本子,我总要趁机向告诉学生:作文写的好的学生,并不是他们特别聪明,而是他们愿意写,在没有别人逼迫的情况下,主动地写,写了那么多的本子,水平自然就上去了,就像打乒乓,愿意去练,经常去练,练得多了,水平自然上去了。2、写书并不是件困难的事。通过“我的书”装桢设计比赛,让学生制作自己写的书,使学生明白,写书并不是作家的专利,每个人都有这个权利和能力。德国把一个人最需要做的三件事定为,盖一幢房,种一棵树,写一本书。其实,写一本书真的并不什么遥不可及的事,一个人活一辈子,总要把自己情感和思想的足迹留下来做个纪念。将来,不管学生做什么行业,只要投入地做了,做出事业来了,最终要物化留下来的精神产品,只能是书。3、写作生命需要回顾与反思。我要求学生在扉页上写作者简介和内容提要,就是让学生回顾一学期来的生活经历和写作经历。学生会在“每日简评”和“一周点评”中找到逐渐遗忘的过往,从而发现文字那么美好地留驻了童年,认识到写作是一件留驻生命与生活的趣味无穷的事。我也告诉学生,作文是一架摄像机,一架心灵的摄像机,它可以记录人的心灵世界,那是个弥足珍贵的世界;作文一架随身携带的摄像机,只要有笔和纸,就能随时记录生活和心灵。回顾中学生会感受到,由于停止记录了哪几天,那几天的记忆就随着时间而逐渐地淡出记忆,从而使写作的价值和意义彰显出来。4、写作需要为荣誉而战。写作,最艰难的是坚持不懈、坚持不断地写。“我的书”装桢设计比赛中“最厚的书”这个奖,主要是为那些一学期来写了那么多文章的同学设立的,我要让学生明白:只要有写的行动,就一定会有美的收获。荣誉就是美的收获之一。一个人只要懂得为荣誉和尊严而战,那么这个人就一定有前进的动力;同样的,一个人只要懂得为荣誉和尊严而写作,那么这个人就一定会有写作的动力。5、“我的书”装桢设计比赛是一次综合素质的检验。这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当然是具有意义的,此出不再多言。

原先,“我的书”装桢设计比赛后,“书”由学生自行保管。后来考虑到学生年龄小,对“我的书”的价值和意义的认识不深刻,加上地处农村,家长也不一定会很重视,相当多的学生可能会在以后的年月里,遗失掉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此,我们成立了“童年收藏中心”,代学生把一本本“我的书”收藏起来。学生毕业的时候,“收藏中心”会发给学生一张“收藏卡”,卡上内容有:收藏时间,收藏书数,收藏学校,语文老师等。“收藏中心”还备有这个班级学生这几年来所有的班级作文周报,包括《毕业专刊》《寒假专刊》《暑假专刊》《国庆专刊》《五·一专刊》等,周记和周报有着不同的价值,周记只记录自己童年之眼看到的世界,而周报,还有同学眼里的世界和故事,两者互为补充。 我们有一个美好的梦想,梦想着有一天,像风筝一样飞出去的学子,因为母校为他们收藏着一份珍贵的童年,而前来看望母校,看望那些为保卫童年而战的老师。我们梦想着,当长大的孩子们有一天打开包裹,发现母校和老师为他们寄来的那一份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珍贵童年的时候,会是怎样的激动和感恩。我们知道这还是个梦想,但是教育不能没有梦想。因为有梦,教育才得以精彩。

“作文革命”:坚持就是胜利

依托班级作文周报进行写作实践活动,我把这一系列的作文活动称为

15 “作文革命”。原因在于,它彻底改变了原有作文教学范式,不再写学生见了头疼的、所谓的大小作文,作文成为一种对话,作文成为学生向往拥有的另一张说话的嘴巴,作文成为学生“我手写我心”的必要的工具,而不是考试的工具。由此,作文从应试的桎梏中解脱出来,成为自由的、活泼的、动人的、美好的,像小溪一样清澈欢快的事物。

目前,绝大部分老师教作文,都是按教材一单元一单元地教,学生按教材一单元一单元地写,写到最后,兴趣没了,灵性没了,只有应试。语文老师呢,教作文似乎也只会照着教材教,离开教材,往往不知道如何是好。在我看来,作文教学是无法用教材教的,作文教学最重要的是学生写作的内在动力的激活;作文教学所要的教材不是按序列写在纸上的,而是写在教师心中的,它随着学生和班级整体作文水平的发展情况自动调节。一个真正的语文老师,在他心中,应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作文教材。每一个成功的作文教师,都是这样的。享誉大江南北的贾志敏老师,他的作文教学不是按着教材一步步来的;近来颇有盛名的储晋老师,他也不是按着教材教的,而是自创了“储晋作文教程”。所以,尽管我和实验班老师不用教材上的内容教作文,但是我和实验班的老师们熟读人教版、苏教版教材上的作文编排体例和训练内容,做到“手中无本”但“心中有本”。 受一些地方的邀请,我在不少地方做过“我的作文革命”讲座。老师们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是:这样做作文,得花多少时间啊?这里我得分几点来说明:

(1)事实上,“作文革命”并不需要花教师太多的时间。无论是讲座还是文章,我都力求把三年的所有操作过程展示给大家看,如果大家把这些活动分解到三年六个学期来做,事情并不会有很多,相反,即使有这么些活动,在三年六个学期的实践中,你还是会发现整个系列尚不全面,有待于进一步创造和完善。(2)很多作文活动上的事情可以让学生协作开展,这对学生来说是一次实践能力的提高。比如“积分排行榜”,“积分”的计算和“积分卡”的填写,“稿费”的计算和“稿费券”的填写,都可以由学生来做。(3)我每周花在班级作文周报上的工作时间大概是1.5天。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每周花这点时间是必要的。以往我们没有花这么些时间,一方面在主观上觉得作文这东西见效太微乎其微,花不花时间无所谓,另一方面也可能觉得作文这东西没什么事情可做、可用力。(4)每一项成功的教学改革,无不是以教师的巨大付出为代价的,至少就我的视界所见是这样。期待一套作文改革方案既有显著的成效,又无需教师付出什么,这近乎天方夜谭。(5)大多语文老师都兼做班主任。办好班级作文周报,对于班主任来说,手中就多了一个有力舆论的武器,给班级管理带来的便利也就显而易见。从这点上来讲,“我的作文革命”即使多付出一点时间,也是值得的。

贵在坚持。参与“作文革命”实验的班级,凡是取得较好成效的语文老师,都得出一个重要经验:“坚持”。比如说每个周末定时出版班级作文周报,说起来轻松,似乎很容易做到,其实不一定,比如停电、蜡纸突然没了,怎么办?凡是能够在这些小事上做到“坚持”两字的老师,成效一定很好。1814年,英国人斯蒂芬逊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它丑陋笨重,速度比不上马车,人们都嘲笑它。但是斯蒂芬逊坚信机车具有马车无法媲美的优越性,他不断实验不断改进,近200年过去了,马车仍旧那么快,高速火车的时速却已超过了300千米。让我们坚信,给学生创设一个交流对话的平台,让学生拿起笔来在平台上展示,在展示中对话,在对话中作文,是具有生命价值和潜在的优越性的。 关键是要踏踏实实地静下心来做,而不是做了两天没见成效就怀疑,

16 就看别人做。有人评价比尔·盖茨之所以成为全球首富,因他除了软件什么也没有做,他专注地做他的软件,做到了别人望尘莫及的地步。全世界最著名的刮胡刀是吉利牌,吉利公司只做刀片和刮胡子泡沫,一个刀片打遍天下无敌手。做刀片的时候眼睛里只有刀片,做软件的时候眼睛里只有软件,做教育的时候眼睛里只有教育,养成了这种做事的态度与心境,一个人做事的时候就能像针一样尖锐,无坚不摧,一个人做事的时候也就能不受外界纷纷扰扰的影响,就能心如止水,就能静下心来做事,人一静,一专注,做事的时候就易产生智慧,这就是佛家讲的“静能生慧”。智慧的灵光一闪现,成功也就近在咫尺。(完)

编后语:管建刚老师应约为本报撰写的《我的作文革命》到今天全部刊发完成。这十篇重在从实践操作层面上介绍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文章是管老师多年来精心探索、勤于总结的产物。以后,我们还将不定期地介绍管建刚老师的作方教学理念,敬请关注!


相关作文

  • 作文作文2200字
  • 这个暑假,我看的最多还是关于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听说管建刚这个名字已有些年头,早就想好好认识这位作文教学的大师.在"江南杏花"秦老师的作文博客里见到他,在小语论坛的作文教学里听到他,可真正接触的还是这个暑假.放假前,我在网上买了他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g ...

  • [我的作文革命]读后感作文1300字
  • <我的作文教学革命>读后感 早在<小学语文教师>里看了管建刚老师的指向作文的阅读教学课堂实录,我对他的教学风格敬佩不已,独到的见解,独创的教学设计,学生在他的点拨下轻而易举地学到了写作的秘籍,一课一得,受益匪浅.我更为他的学生感到幸福,有这么一位好老师陪伴他们度过六年的小学生 ...

  • [我的作文教学革命]读后感作文1400字
  • 让作文成为心灵的镜子,用镜子照见生活 --读<我的作文教学革命>有感 王 丽 管建刚老师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细细读来,感受颇多.此书不同于其它教育类书籍,书中没有太多的深奥的教育教学理论,阐述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可操作性的教学手段. 面对作文,学生常常感到无内容可写.虽然现在 ...

  • 在作文教学中革自己的命作文2100字
  • 在作文教学中革自己的命 --听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后的心得与实践体会 2012年11月24日和25日连续两天,我校语文科组老师到重庆杨家坪中学参加了"打造卓越课堂重庆市小学语文名师研讨会" ,此次作文教学研讨会由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实验广东推广中心主办.会上,来自广 ...

  • 为作文教学撑起一片蓝天作文1500字
  • 为作文教学撑起一片蓝天 -有感于作文教学的革命家管建刚老师 北环路小学 王红利 从三年级开始已经对学生进行写话练习,但是到现在五年级的学生一提到作文还是无处下手.抓耳挠腮,心中一片迷茫.有时我对作文也倍感棘手.我曾多次听过名师的作文教学,但那都是过眼云烟,没有多少值得借鉴的地方.前几天,我有幸得到了 ...

  • 人世喧嚣.月独光凉(500字)作文作文4200字
  • 精选作文:人世喧嚣.月独光凉(500字) 作文 不知何时我以爱上了那寂静的夜,觉得很配我的心境.时光淡淡的从我身旁流过了十三个春秋,碌碌无为,不知怎样想自己交代.只会每天在黑暗的角落低声哭泣,我应该感谢这来的及时的夜晚.掩饰着我经年的伤痛,可能,黑色注定是我命中最美的奢华. 呵呵,我也曾有过的梦想, ...

  • 10十六年前的回忆作文2200字
  •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读记记"含糊.尖锐.僻静.恐怖.粗暴.制服.宪兵.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强调整体感知课文. ...

  • 十十六年前的回忆作文1100字
  •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组:深深地怀念中的第一篇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 一.说教材 本册教材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最后一册教材,是衔接中小学语文学习的桥梁.俗话说:编筐窝篓,全在收口.因此,学生自 ...

  • 基于辛亥革命内容的三种教学设计作文6000字
  • 基于辛亥革命内容的三种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新课程实践引领·历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兴趣和基础,因此,同样的内容其核心目标就会有所不同.这样,也就会形成不同的教学设计.了解与教学目标相对应的教学形式的特点及其运用方法与策略,可以对教学做出有针对性的.及时的调整. ...

  • 祭扫烈士墓作文指导教案(1)作文1200字
  • 祭扫烈士墓作文指导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把扫墓的过程写清楚,做到语句通顺,条理清楚. 2. 有真情实感.把对烈士的敬仰.崇敬表达清楚. 二.教学重难点 1. 写清扫墓的过程. 2. 写清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谈话. 同学们,但凡有人想起清明,总会记起一句诗:&quo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