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作文9500字

初一作文

200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 卷作文题是“材料作文”中的“图画式材料作文”。材料是一幅名为“摔了一跤”的图画,画面里,一个孩子因为踩着一块西瓜皮而跌坐在地上,孩子的家长、学校、社会面对摔坐在地的孩子异口同声地说“出事了吧!”。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800字。

“图画式材料作文”首先要解决的是对图画材料的准确解读,把握其寓意。那么,这幅名为“摔了一跤”的图画应该怎样解读呢?

第一、 弄清图画的组成要素。

所谓弄清图画的组成要素,是指构成画面的内容要件。就这幅画来看,其构成要件有一个孩子、一块西瓜皮、三个大人(三个大人,一个代表孩子的家长,一个代表学校,一个代表社会)、一句“出事了吧!”的话。

第二, 读懂画面内容。

图画的构成要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有联系,从而表达出创作者的意图。就这幅画来看,其内容是具有叙述性情节的。我们知道,叙述的要素包括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结果等。其中, 人物和事件是叙述的核心, 有了这两个要素, 叙述才有中心,有实体。在叙述中,它们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不可忽略的。时间和地点是人物活动和事件发生、发展的环境和舞台,对人物和事件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在通常的叙述中要将时间、地点交代清楚,但有时也可以适当地省略。原因和结果是事件的起止点, 有了这两个要素, 叙述才完整、交代才清晰。在这幅画里,人物是一个孩子、三个大人;事件可以概括为:一个孩子因为踩着一块西瓜皮而跌坐在地上,孩子的家长、学校、社会面对跌坐在地的孩子异口同声地说“出事了吧!”;时间、地点在这幅画里则不甚具体、明确,应是可以忽略的要素;结果应该是整个事件的结果——孩子的家长、学校、社会面对跌坐在地的孩子说“出事了吧!”;原因则需要根据“结果”去推究,我认为,应该是导致整个事件的结果的原因,即需要搞清楚孩子的家长、学校、社会面对跌坐在地的孩子为什么要说“出事了吧!”。

对这几个事件要素的分析,容易出问题的是“原因”和“结果”。有些学生很可能不从整个画面的叙述情节看问题,比如,只注意到了“孩子踩西瓜皮跌倒在地”这个阶段性结果,就会推出“有人不讲公德,乱丢西瓜皮,破坏环境”这样的原因;有些学生可能会误解“出事了吧”这句话,认为说“出事了吧”是对孩子的溺爱或者是要推卸对孩子跌倒的责任。这些都是没有把画面的构成要件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只盯住了局部,这样当然不能准确理解画

面内容,也就不能准确立意了。

那么,孩子的家长、学校、社会面对跌坐在地的孩子为什么要说“出事了吧!”? 就整个画面的叙述情节来看,“孩子踩着西瓜皮跌倒在地”是一件很容易见到的小事,但就是这样一件小事,却让孩子的家长、学校、社会孩子的家长、学校、社会三方都认为是“出事了”。这里关键是对“出事了吧!”的理解。这句话是反映孩子的家长、学校、社会对孩子跌倒这件小事的态度的,必须准确理解。联系现实生活,说孩子跌倒“出事了吧”,是含有“心疼、埋怨、责怪、嘲笑”等感情因素的。不管是哪种感情的流露,“孩子踩着西瓜皮跌倒在地”是不是“出事了”呢?“出事了”用在“孩子踩着西瓜皮跌倒在地”这件小事上显然有些言过其实,大词小用,但这正反映出孩子家长、学校、社会对孩子行为的过度关注,这也正是孩子的家长、学校、社会面对跌坐在地的孩子要说“出事了吧!”的原因。我们把找出来的原因还原到叙述情节里,可以这样更为清晰、准确地表述整个画面的叙述情节:一个孩子因为踩着一块西瓜皮而跌坐在地上,孩子的家长、学校、社会因为对孩子行为的过度关注(心疼、埋怨、责怪、嘲笑),对跌倒在地的孩子异口同声地说“出事了吧!”。 第三,理解画面寓意

画家通过画面表达创作意图,就漫画类作品而言,则体现为某种寓意。因此,准确把握画面寓意,是“图画式材料作文”正确立意的前提。

那么,这幅图画有什么寓意呢?

结合图画的叙述情节,我们不难看出,创作者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种现象——孩子家长、学校、社会对孩子行为(挫折、问题、错误等)的过度关注(心疼、埋怨、责怪、嘲笑),对这种现象,画面传递出“否定”的意思,即不赞成的态度。

因此,透过画面呈现的表面现象上升到深层次的理性认识,我们可以概括出这幅图画式材料的寓意:图画通过一个孩子踩着一块西瓜皮而跌坐在地,孩子的家长、学校、社会却认为是“出事了吧!”这种生活现象,讽刺了孩子家长、学校、社会对孩子行为(遇到挫折、犯错误、出了问题等)的过度关注(心疼、埋怨、责怪、嘲笑)的生活现实。

第四,根据图画寓意,选择一个角度,正确立意。

把握了图画的寓意,立意就比较容易,只是看选择一个怎样的角度了。

选择立意角度,我的经验是,叙述性材料可从不同立场的人物切入。

就这幅图画式材料而言,首先可从“踩着一块西瓜皮而跌坐在地的孩子”切入,这个角度有以下立意可供选择:1、孩子跌倒(遇到挫折、犯错误、出了问题等)并不可怕;2、孩子的成长需要跌倒。另外,可从“孩子家长、学校、社会对孩子行为(遇到挫折、犯错误、出了问题等)的过度关注(心疼、埋怨、责怪、嘲笑)”切入。这个角度有以下立意可供选择:1、孩子家长(孩子家长、学校、社会三方任选一方或全选都可)不要过度关注(心疼、埋怨、责怪、嘲笑)孩子的行为(遇到挫折、犯错误、出了问题等);2、孩子(或学生)家长(孩子家长、学校、社会三方任选一方或全选都可)应给孩子(或学生)以自由发展的空间;3、家长(孩子家长、学校、社会三方任选一方或全选都可)应正确对待孩子的跌倒(遇到挫折、犯错误、出了问题等)4、孩子跌倒(遇到挫折、犯错误、出了问题等)了,请家长(孩子家长、学校、社会三方任选一方或全选都可)不要责怪(心疼、埋怨、嘲笑)。 而一些只注意到画面局部要素,不能准确把握图画寓意的立意,就属于“基本符合题意”,如谈学生成长的责任;关于孩子的人身伤害问题;由孩子摔倒谈到家庭、学校、社会应帮助孩子,建立和谐社会;由西瓜皮,谈社会公德或环境保护问题。

当然,内容完全和图画内容没有任何关系的,就属于“偏离题意”了。

试题提供了一则乌鸦学老鹰抓羊的寓言故事,要求“全面理解材料”,立足材料的整体含意或“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从形式上看,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但允许考生“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又体现出话题作文的某些特点,使高考命题的稳定性有所延续。

面对这样的题目,认真研读材料,准确把握其寓意,无疑是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那么,这个故事包含哪些侧面(或者说角度) 呢? 其中的老鹰,未必是值得深究的对象;关键在于材料末尾牧羊人和孩子的两句话。牧羊人称乌鸦为“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显然是在批评它不自量力、好高骛远、东施效颦,由此生发开来,自然是符合题意的。而牧羊人的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表明了他对乌鸦的喜爱;他认为乌鸦“也很可爱啊”,这一评说,很可能让不少考生摸不着头脑——这乌鸦“可爱”在哪里? 材料对乌鸦究竟持褒还是贬的态度? 其实不难理解,这只乌鸦,它有着“鹰击长空”的追求,对于其“见贤思齐”的动机和“拼命练习”的行动,我们完全可以持肯定甚至欣赏的态度。或者,不妨这样理解这个寓言:把牧羊人的说法视为世俗的、传统的观念,乌鸦效仿老鹰,本是违背客观规律的愚蠢之举,所以只落得个悲剧下场——与牧羊人之说产生共鸣的考生,可将乌鸦与“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等联系起来构思作文;但另一方面,儿子的评价亦不无道理,不妨把他的话视为现代的、创新的、更为宽容的观点,把乌鸦当作悲剧英雄来尊重,从而更深入也更加丰富地理解题目内涵,写出高人一筹的精深之作。

参考立意:一、乌鸦不从自身实际出发,才落得被捉的下场,由此可见,不能刻意模仿他人,一切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二、乌鸦做了别人不敢做也不敢想的事,尽管没有成功,依然值得鼓励。三、呼吁善待弱者,关注弱势群体的心理与意愿。四、对于同一个对象、同一种行动,不同的人可能用迥然有别的眼光来审视(着眼于材料的整体含意) 。总之,本题在立意上趋于开放,比前些年的“诚信”等话题更能考查考生的见识水平,也有利于考生放开手脚,道出独立的见解,写就富有个性和灵性的佳作。

2010年高考新课标卷作文解析

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 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 也只能长到3寸来长。然而, 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 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

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 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 不断体验, 从而躲避危险, 发现食物, 顽强地生存下来。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 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 八个月后, 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

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要求选准角度, 明确立意, 自选文体, 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场外支招

一、审题概要

就内容来看, 文题所选材料及其蕴含的立意旨向, 仍然是以关注青年学生成长, 引导考生热爱自然、关注现实、崇尚科学、思考社会人生为命题侧重点的。

就形式而言, 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在于审读材料, 明确要求。文题依照2009年全国卷Ⅱ的模式, 也给了三则材料, 并带有“选准角度, 明确立意”的写作要求。这就暗示考生决不能仅凭某一材料中只言片语就做出立意的选择, 而要在分别读懂每则材料、把握各自内涵的基础上, 进行综合性思考, 从而提炼出具有共性的观点。

二、旨向分析

为了降低审题难度, 出题人已做出“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的提示。因而, 我们完全可以就此立意、构思成文。然而, 此共性观点过于笼统庞大、不易驾驭, 难以写出具有深度的文章。依据新材料作文还可以在符合总要求的前提下、深入挖掘每则材料的蕴含、做多向性立意选择的特点, 可有下列诸多的立意。

1. 人才的健康成长, 需要适合自己主观需求的客观环境。(素材:关于李嘉诚教子的故事、关于爱迪生成长故事)

2. 良好的环境, 更有利于生存发展和成才。(素材:孟母三迁, 择邻育子; 关于林肯的成长)

3. 欲使人才健康、快速的成长, 应该努力创设良好的自然、社会、心理环境。(素材:

名言“将门生虎子, 儒室出书生”;29岁的周森锋成为湖北乃至中国目前最年轻的市长)

4. 在生存、成长过程中, 拥有好奇心、兴趣并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 至关重要。(素材:关于瓦特等科学家的故事、关于安徒生成长故事)

5. 客观环境只是单个的条件, 成长的关键在于主观的努力。(素材: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家教)

6. 成长离不开环境, 最有效的做法是, 努力地适应环境, 趋利避害。(素材:卷柏成长之趣、黄山松生长特征)

7. 创设积极的心理暗示环境, 更能激励人才快速成长。(素材:篮球巨星乔丹的成长经历、关于司马迁事迹及其名言)

2010年全国卷Ⅰ高考作文题分析点评

餐桌,许多猫吃鱼,就一只猫捉老鼠,其中一只猫说:“都什么年代了,有鱼吃还捉老鼠?

什么是漫画呢? 漫画是一种讽刺性、批评性或幽默性的图画。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和事。

漫画的特点:

① 有针对性。(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或某个问题)

② 捕捉人事物的本质特征。

③ 运用变形、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

④ 具有幽默或讽刺的效果。

因为漫画多取材于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所以漫画常常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漫画为了表达其寓意,常常配有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语言文字。解漫画题时还要注意分析漫画的夸张之处。夸张之处往往就是漫画的弦外之音,是漫画所要表达的寓意所在。

因此,我们在解漫画题时,不仅要仔细品味画中的语言文字还要注意漫画细节的夸张,认真思考这些信息中所隐含的观点,有时它就会成为我们弄清漫画寓意的金钥匙。

从审题上看,可以分为吃鱼的猫和捉老鼠的猫两个角度,

首先,捉老鼠的猫并没有满足于主人放在餐桌上的美味的食物,而是又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捉老鼠,由果溯因,我们探究其背后的比喻象征义,我们不难发现,这只捉老鼠的猫有以下几个动机:

1、具有清醒的头脑,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当物质生活富足有鱼吃的时候,未雨绸缪,苦练自身本领,这样才能保证不会在灾难降临没有鱼吃的时候措手不及,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欧阳修的"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正是这个道理。当大家沉沦之时正是危机到来之际,环境的集体麻木会消磨人的斗志。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不应养尊处优,耽于安乐。人不能只为物质而活着,阳光和营养就在与风雨的搏击中。站在大

树下的小树永远长不大,小鸟关进笼中飞不高”即使长大了也没有抗击风雨的能力。如果想要成为一棵参天大树,你就不能沉醉于幸福乡中,必须锻炼自己的毅志,经受风雨的洗礼和考验,擎起一片自己的蓝天。正如陶行知所说:“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2、猫的生存,主要依靠自己的一技之长,就是捉老鼠,要给自己准确定位,自立自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如果沉湎与享受,就会丧失本能。

3、这只猫不安于现状,心里面有更大奋斗标追求更大的发展。不愿意依附人类,追求更大的生存空间和心灵空间。

4、 猫逮老鼠天经地义,坚守自己的责任和本分,不甘心做一只宠物。

其次,其他猫的态度面对那只离席而去,飞跃捉老鼠的猫采取了“自足”“ 惊讶 ”“嘲笑”的态度。由果溯因,我们探究其背后的比喻象征义,我们不难发现,这些麻木的“旁观猫”有以下几个动机:

1、没有忧患意识. 不劳而获,只图享乐,为将来的安全埋下了隐患。

2、不能清醒的认识自己的本领,最终放弃了作为猫的属性,导致了人们对猫的不信任,您宁可相信老鼠药,也不相信猫了。

3、没有自我价值的认定,没有奋斗的目标,丧失了更的生存空间和心灵空间,只是依附于人类,同时失去了很多生存挑战的乐趣。

4、放弃了自己的责任和本分,笑话别人 ,终会被淘汰。

我们在审题的时候要抓住吃鱼的猫和捉老鼠的猫两个角度全面辩证的分析,透过现象,深入把握现象的本质,追因问果,细化立意。我们可以这样立意:居安思危,自立自强,不仅是对自己和他人的负责,更可以实现自身的价值,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同时没有忧患意识,不劳而获,没有清醒的给自己定位,没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反而讥笑他人,不仅自身得不到真正长久的幸福,也不会得到他人以及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从文体上看写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文体应该都可以出彩,但文体必须明晰,结构必须清晰,不能写成四不像作文,图中的吃鱼的猫和捉老鼠形成鲜明对比,写议论文比较容易上手,采用并列、层进、对比结构皆可成文。

从材料上看有很多可以谈,比如孟子、 欧阳修 、唐明皇、蜀汉后主刘禅、 满清慈禧太后等等,材料关键是要用的准确,扣题要准,能不能将真情实感融入材料中,能不能将材料细节处理好,能不能将材料中叙述、议论、抒情处理好都是能否完成好材料写作的关键。当然语言是否清通而且有文采,打动人,行文中不出现错别字都涉及到一个高中学生作文的基本功。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的七大技巧

一、问答审题法

即通过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形式进行推断思考,把与问题有关的内容一一罗列,然后筛选分析,进而将“写什么”“怎么写”等清晰地凸显出来。如请以“走出这个圈子”为题写一篇文章,此题就可采取“问答审题法”来审题。

一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圈子?

答:是一个现实的环境,是一种生活的状态,是一个难解的纠纷,是一段难言的情感,是一个痛苦的回忆,是一个不现实的追求„„

二问:为什么要走出这个圈子?

答:因为这个圈子对我或别人而言,是一种尴尬,是一种困扰,是一种束缚,是一种折磨,是一种无奈„„

三问:怎样走出这个圈子?

答:看清这个圈子的实质,清醒地认识自己,果断快捷理智地作出抉择。

四问:走出这个圈子后会怎样?

答:走出这个圈子,是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走出这个圈子,是迷惘困顿时的茅塞顿开;走出这个圈子,是阴雨寒冷后的晴朗温暖;走出这个圈子,是郁郁寡欢后的愉悦欣喜„„

四个问题的自问自答,文章写什么、怎么写就清楚明白了。

二、角度审题法

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材料中往往蕴涵着非常丰富的信息,包含了很多审题立意的切入点,怎样准确快速地审题立意,找出并选好角度至关重要。怎样找准角度?我们可以将材料中的某些关键字词或有深刻含义、特别韵味及有特定指向的句子作为依据,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进行合理和有针对性的推断和想象,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形成一定的角度,然后选择一个角度作文。如2010年广东卷高考作文题“与你为邻”,材料为:

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

写作时,要注意材料中的“有形”“无形”等词语。所谓“有形”,指的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如今人、古人,世界、环境,动物、植物等;所谓“无形”,指抽象的思想、观念,精神、品格,心灵、胸怀等。据此,就可有多种角度的立意:

与自然为邻。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生于斯,长于斯;取于斯,成于斯,因而我们要懂得保护自然,回馈自然,与大自然和睦相处,和谐发展。

与书籍为邻。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丰厚历史的沉淀,与书为伴,可以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可以愉悦身心、陶冶性情,可以昂扬精神、激励斗志„„书籍,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

三、由果溯因法

就是由材料所给出的结果,经合理的推理想象,导出其原因。例如: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世界歌王帕瓦罗蒂到北京来的时候,顺便去了一趟北京音乐学院。当时很多有背景的人都想让这位歌王听一听子女的歌唱,帕瓦罗蒂耐着性子听,不置可否。这时,窗外一男生引吭高歌,唱的正是名曲《今夜无人入眠》,歌者就是从陕北来的黑海涛。他知道自己没有机会见到帕瓦罗蒂,只能凭借歌声推荐自己。

听到窗外的歌声,帕瓦罗蒂很是欣赏,了解情况之后亲自为黑海涛联系出国深造事宜,后来还亲自给意大利总统写信,让黑海涛如愿参加了在意大利举行的世界音乐大赛,并获得了较好名次。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黑海涛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学生,最终在世界音乐大赛上“获得了较好名次”,取得了成功,这是材料给出的结果。究其原因,是黑海涛的歌声得到了帕瓦罗蒂的欣赏。为什么会得到帕瓦罗蒂的欣赏?再深究一步,除了黑海涛本身所具有的潜质和歌唱功底外,还在于他充满自信,适当地展示自己,推销自我。

因此,透过现象看本质,本段材料的立意就清楚了:

1. 人应当多一点自信。2. 应当学会适当地展现自我,推荐自我。3. 千里马不能静等伯乐,有时需要自己嘶鸣。4. 要敢于毛遂自荐。5. 弄斧还需到班门。6. 要善于抓住机遇。7. 好酒还怕巷子深,璞玉尚需名人捧。

四、联想审题法

由文题或材料生发联想和想象,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已知到未知地推断思考,追求新发现,获得新观点。

比如,2007年安徽卷高考一道无材料、无提示语的命题作文“提篮春光看妈妈”就可采用联想审题法。

此题审题难度较大,主要是“提篮春光”四个字连在一起令人费解,让人云里雾里,似乎山重水复疑无路。但是抓住关键词语“春光”并由此推断开去,生发联想,就会柳暗花明,别有洞天。由“春光”联想到美好的事物,由美好的事物又联想到“丰硕的成果”“骄人的成绩”“甜蜜的笑容”“学会了理解”“懂得了尊重”等。有了这样两个层面、逐级推断的联想,审题立意就简单多了,文章可以写成:带着成果、成绩、笑容、理解、尊重、感激去回报妈妈。

另外,由“妈妈”还可以继续生发联想,“妈妈”既可实指,也可虚指,还可泛指。如果“妈妈”是实指,就可写成得到母爱浸润的子女在取得优异成绩之后探望辛勤操劳一生的妈妈,表达无限感激之情;如果“妈妈”是虚指,就可写成功成名者对养育自己成长的家乡、祖国母亲表达热爱之情;如果是泛指,则可写成带着丰硕的成果或感激的心情看望体贴

关爱学生的女教师、亲切慈祥的女长辈等,表达崇敬、爱戴之情。

五、补充审题法

就是把文题或者话题当做一个词语或短语,在其前或其后添加相关的成分和内容,使其具体完善。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推断思考,使文章的立意指向更加清楚更加明白。

比如,2008年湖北卷高考命题作文“举手投足之间”。怎样审题呢?我们可以采用给标题添加词语或成分的办法来明确立意指向,即改成“举手投足之间的

“的形式,再填空立意。如”举手投足之间的智慧“,添加”智慧“一词,我们可以推断思考,联想到诸葛亮空城之上,古琴在手,琴童于侧,轻拢慢捻,一举手一投足,悠闲自得,神情自若,不用一兵一卒,不费一镞一矢,就吓退司马懿十万大军的智慧。

还可以从反面立意,鞭笞不礼貌不文明的言谈举止,如“举手投足之间的粗野”“举手投足之间的狂妄”等。

六、压缩审题法

有的作文材料是一个短小的故事、一则寓言、一首小诗或一句名人名言,为了准确立意,可以将其压缩成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或一个句子,这样,审题就简单多了。如2010年山东卷高考作文材料: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列夫·托尔斯泰

“光明”和“阴影”是一个物体的两个方面,是紧密相连的,但侧重点又应放在“阴影”上。也就是说,文章应该写如何正确对待“阴影”的问题,引申开来就是如何看待人生中的逆境、挫折、不利、痛苦等。这是考查考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他们理性地认识阴影:阴影也是美丽人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人生正因为有了这些阴影才更精彩,正如“失败是成功之母”“无限风光在险峰”一样。

七、概括审题法

这种方法适合于几则材料同时出现时通过综合、概括的方法来确定立意。这样的审题难度较大,审题时必须准确地捕捉几则材料的共同点。如果单从一则材料出发,确定立意,则难免会失之偏颇。例如下面两则材料:

1. 孔子有个学生救了一个落水的孩子。小孩的父亲送给救人者一头牛表示感谢,他接受了。当时牛的价格很昂贵,为此,有人认为他很贪心,这让他很苦恼。孔子听说此事后,对这个学生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心安理得地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做好事。

2. 一位黑龙江大学的学生是在崔永元的资助下完成学业的。后来,崔永元每到黑龙

江,那位接受过他资助的年轻人都会买贵重的礼物去看他。崔永元看出来了,年轻人这样做是在不断地还债,他总觉得自己欠崔永元的,一直背着感恩和还债的双重心理负担。崔永元说:“挣了钱吗?挣钱就把钱还给我吧。”年轻人立刻从兜里掏出了3000元钱,交给了崔永元。崔永元对年轻人说:“两清了,你不再欠我什么了,以后我们都放下包袱,各自都好好地生活。”

审题时需要把两则材料都考虑进去。第一则材料中,孔子的学生救了落水儿童,家长送头牛表示谢意,孔子的学生接受了,而舆论让他很苦恼。孔子听说此事后对他进行安慰、劝解,学生的心理负担减轻了,心里也坦然了。从这一角度讲,孔子的做法让学生放下了心理包袱。

第二则材料,注意捕捉关键词,即崔永元的一句话“两清了,你不再欠我什么”,让大学生减轻了心理负担。

由此可见,两则材料的共同点为:放下包袱。

200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 卷作文题是“材料作文”中的“图画式材料作文”。材料是一幅名为“摔了一跤”的图画,画面里,一个孩子因为踩着一块西瓜皮而跌坐在地上,孩子的家长、学校、社会面对摔坐在地的孩子异口同声地说“出事了吧!”。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800字。

“图画式材料作文”首先要解决的是对图画材料的准确解读,把握其寓意。那么,这幅名为“摔了一跤”的图画应该怎样解读呢?

第一、 弄清图画的组成要素。

所谓弄清图画的组成要素,是指构成画面的内容要件。就这幅画来看,其构成要件有一个孩子、一块西瓜皮、三个大人(三个大人,一个代表孩子的家长,一个代表学校,一个代表社会)、一句“出事了吧!”的话。

第二, 读懂画面内容。

图画的构成要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有联系,从而表达出创作者的意图。就这幅画来看,其内容是具有叙述性情节的。我们知道,叙述的要素包括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结果等。其中, 人物和事件是叙述的核心, 有了这两个要素, 叙述才有中心,有实体。在叙述中,它们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不可忽略的。时间和地点是人物活动和事件发生、发展的环境和舞台,对人物和事件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在通常的叙述中要将时间、地点交代清楚,但有时也可以适当地省略。原因和结果是事件的起止点, 有了这两个要素, 叙述才完整、交代才清晰。在这幅画里,人物是一个孩子、三个大人;事件可以概括为:一个孩子因为踩着一块西瓜皮而跌坐在地上,孩子的家长、学校、社会面对跌坐在地的孩子异口同声地说“出事了吧!”;时间、地点在这幅画里则不甚具体、明确,应是可以忽略的要素;结果应该是整个事件的结果——孩子的家长、学校、社会面对跌坐在地的孩子说“出事了吧!”;原因则需要根据“结果”去推究,我认为,应该是导致整个事件的结果的原因,即需要搞清楚孩子的家长、学校、社会面对跌坐在地的孩子为什么要说“出事了吧!”。

对这几个事件要素的分析,容易出问题的是“原因”和“结果”。有些学生很可能不从整个画面的叙述情节看问题,比如,只注意到了“孩子踩西瓜皮跌倒在地”这个阶段性结果,就会推出“有人不讲公德,乱丢西瓜皮,破坏环境”这样的原因;有些学生可能会误解“出事了吧”这句话,认为说“出事了吧”是对孩子的溺爱或者是要推卸对孩子跌倒的责任。这些都是没有把画面的构成要件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只盯住了局部,这样当然不能准确理解画

面内容,也就不能准确立意了。

那么,孩子的家长、学校、社会面对跌坐在地的孩子为什么要说“出事了吧!”? 就整个画面的叙述情节来看,“孩子踩着西瓜皮跌倒在地”是一件很容易见到的小事,但就是这样一件小事,却让孩子的家长、学校、社会孩子的家长、学校、社会三方都认为是“出事了”。这里关键是对“出事了吧!”的理解。这句话是反映孩子的家长、学校、社会对孩子跌倒这件小事的态度的,必须准确理解。联系现实生活,说孩子跌倒“出事了吧”,是含有“心疼、埋怨、责怪、嘲笑”等感情因素的。不管是哪种感情的流露,“孩子踩着西瓜皮跌倒在地”是不是“出事了”呢?“出事了”用在“孩子踩着西瓜皮跌倒在地”这件小事上显然有些言过其实,大词小用,但这正反映出孩子家长、学校、社会对孩子行为的过度关注,这也正是孩子的家长、学校、社会面对跌坐在地的孩子要说“出事了吧!”的原因。我们把找出来的原因还原到叙述情节里,可以这样更为清晰、准确地表述整个画面的叙述情节:一个孩子因为踩着一块西瓜皮而跌坐在地上,孩子的家长、学校、社会因为对孩子行为的过度关注(心疼、埋怨、责怪、嘲笑),对跌倒在地的孩子异口同声地说“出事了吧!”。 第三,理解画面寓意

画家通过画面表达创作意图,就漫画类作品而言,则体现为某种寓意。因此,准确把握画面寓意,是“图画式材料作文”正确立意的前提。

那么,这幅图画有什么寓意呢?

结合图画的叙述情节,我们不难看出,创作者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种现象——孩子家长、学校、社会对孩子行为(挫折、问题、错误等)的过度关注(心疼、埋怨、责怪、嘲笑),对这种现象,画面传递出“否定”的意思,即不赞成的态度。

因此,透过画面呈现的表面现象上升到深层次的理性认识,我们可以概括出这幅图画式材料的寓意:图画通过一个孩子踩着一块西瓜皮而跌坐在地,孩子的家长、学校、社会却认为是“出事了吧!”这种生活现象,讽刺了孩子家长、学校、社会对孩子行为(遇到挫折、犯错误、出了问题等)的过度关注(心疼、埋怨、责怪、嘲笑)的生活现实。

第四,根据图画寓意,选择一个角度,正确立意。

把握了图画的寓意,立意就比较容易,只是看选择一个怎样的角度了。

选择立意角度,我的经验是,叙述性材料可从不同立场的人物切入。

就这幅图画式材料而言,首先可从“踩着一块西瓜皮而跌坐在地的孩子”切入,这个角度有以下立意可供选择:1、孩子跌倒(遇到挫折、犯错误、出了问题等)并不可怕;2、孩子的成长需要跌倒。另外,可从“孩子家长、学校、社会对孩子行为(遇到挫折、犯错误、出了问题等)的过度关注(心疼、埋怨、责怪、嘲笑)”切入。这个角度有以下立意可供选择:1、孩子家长(孩子家长、学校、社会三方任选一方或全选都可)不要过度关注(心疼、埋怨、责怪、嘲笑)孩子的行为(遇到挫折、犯错误、出了问题等);2、孩子(或学生)家长(孩子家长、学校、社会三方任选一方或全选都可)应给孩子(或学生)以自由发展的空间;3、家长(孩子家长、学校、社会三方任选一方或全选都可)应正确对待孩子的跌倒(遇到挫折、犯错误、出了问题等)4、孩子跌倒(遇到挫折、犯错误、出了问题等)了,请家长(孩子家长、学校、社会三方任选一方或全选都可)不要责怪(心疼、埋怨、嘲笑)。 而一些只注意到画面局部要素,不能准确把握图画寓意的立意,就属于“基本符合题意”,如谈学生成长的责任;关于孩子的人身伤害问题;由孩子摔倒谈到家庭、学校、社会应帮助孩子,建立和谐社会;由西瓜皮,谈社会公德或环境保护问题。

当然,内容完全和图画内容没有任何关系的,就属于“偏离题意”了。

试题提供了一则乌鸦学老鹰抓羊的寓言故事,要求“全面理解材料”,立足材料的整体含意或“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从形式上看,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但允许考生“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又体现出话题作文的某些特点,使高考命题的稳定性有所延续。

面对这样的题目,认真研读材料,准确把握其寓意,无疑是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那么,这个故事包含哪些侧面(或者说角度) 呢? 其中的老鹰,未必是值得深究的对象;关键在于材料末尾牧羊人和孩子的两句话。牧羊人称乌鸦为“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显然是在批评它不自量力、好高骛远、东施效颦,由此生发开来,自然是符合题意的。而牧羊人的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表明了他对乌鸦的喜爱;他认为乌鸦“也很可爱啊”,这一评说,很可能让不少考生摸不着头脑——这乌鸦“可爱”在哪里? 材料对乌鸦究竟持褒还是贬的态度? 其实不难理解,这只乌鸦,它有着“鹰击长空”的追求,对于其“见贤思齐”的动机和“拼命练习”的行动,我们完全可以持肯定甚至欣赏的态度。或者,不妨这样理解这个寓言:把牧羊人的说法视为世俗的、传统的观念,乌鸦效仿老鹰,本是违背客观规律的愚蠢之举,所以只落得个悲剧下场——与牧羊人之说产生共鸣的考生,可将乌鸦与“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等联系起来构思作文;但另一方面,儿子的评价亦不无道理,不妨把他的话视为现代的、创新的、更为宽容的观点,把乌鸦当作悲剧英雄来尊重,从而更深入也更加丰富地理解题目内涵,写出高人一筹的精深之作。

参考立意:一、乌鸦不从自身实际出发,才落得被捉的下场,由此可见,不能刻意模仿他人,一切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二、乌鸦做了别人不敢做也不敢想的事,尽管没有成功,依然值得鼓励。三、呼吁善待弱者,关注弱势群体的心理与意愿。四、对于同一个对象、同一种行动,不同的人可能用迥然有别的眼光来审视(着眼于材料的整体含意) 。总之,本题在立意上趋于开放,比前些年的“诚信”等话题更能考查考生的见识水平,也有利于考生放开手脚,道出独立的见解,写就富有个性和灵性的佳作。

2010年高考新课标卷作文解析

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 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 也只能长到3寸来长。然而, 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 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

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 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 不断体验, 从而躲避危险, 发现食物, 顽强地生存下来。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 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 八个月后, 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

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要求选准角度, 明确立意, 自选文体, 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场外支招

一、审题概要

就内容来看, 文题所选材料及其蕴含的立意旨向, 仍然是以关注青年学生成长, 引导考生热爱自然、关注现实、崇尚科学、思考社会人生为命题侧重点的。

就形式而言, 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在于审读材料, 明确要求。文题依照2009年全国卷Ⅱ的模式, 也给了三则材料, 并带有“选准角度, 明确立意”的写作要求。这就暗示考生决不能仅凭某一材料中只言片语就做出立意的选择, 而要在分别读懂每则材料、把握各自内涵的基础上, 进行综合性思考, 从而提炼出具有共性的观点。

二、旨向分析

为了降低审题难度, 出题人已做出“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的提示。因而, 我们完全可以就此立意、构思成文。然而, 此共性观点过于笼统庞大、不易驾驭, 难以写出具有深度的文章。依据新材料作文还可以在符合总要求的前提下、深入挖掘每则材料的蕴含、做多向性立意选择的特点, 可有下列诸多的立意。

1. 人才的健康成长, 需要适合自己主观需求的客观环境。(素材:关于李嘉诚教子的故事、关于爱迪生成长故事)

2. 良好的环境, 更有利于生存发展和成才。(素材:孟母三迁, 择邻育子; 关于林肯的成长)

3. 欲使人才健康、快速的成长, 应该努力创设良好的自然、社会、心理环境。(素材:

名言“将门生虎子, 儒室出书生”;29岁的周森锋成为湖北乃至中国目前最年轻的市长)

4. 在生存、成长过程中, 拥有好奇心、兴趣并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 至关重要。(素材:关于瓦特等科学家的故事、关于安徒生成长故事)

5. 客观环境只是单个的条件, 成长的关键在于主观的努力。(素材: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家教)

6. 成长离不开环境, 最有效的做法是, 努力地适应环境, 趋利避害。(素材:卷柏成长之趣、黄山松生长特征)

7. 创设积极的心理暗示环境, 更能激励人才快速成长。(素材:篮球巨星乔丹的成长经历、关于司马迁事迹及其名言)

2010年全国卷Ⅰ高考作文题分析点评

餐桌,许多猫吃鱼,就一只猫捉老鼠,其中一只猫说:“都什么年代了,有鱼吃还捉老鼠?

什么是漫画呢? 漫画是一种讽刺性、批评性或幽默性的图画。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和事。

漫画的特点:

① 有针对性。(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或某个问题)

② 捕捉人事物的本质特征。

③ 运用变形、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

④ 具有幽默或讽刺的效果。

因为漫画多取材于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所以漫画常常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漫画为了表达其寓意,常常配有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语言文字。解漫画题时还要注意分析漫画的夸张之处。夸张之处往往就是漫画的弦外之音,是漫画所要表达的寓意所在。

因此,我们在解漫画题时,不仅要仔细品味画中的语言文字还要注意漫画细节的夸张,认真思考这些信息中所隐含的观点,有时它就会成为我们弄清漫画寓意的金钥匙。

从审题上看,可以分为吃鱼的猫和捉老鼠的猫两个角度,

首先,捉老鼠的猫并没有满足于主人放在餐桌上的美味的食物,而是又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捉老鼠,由果溯因,我们探究其背后的比喻象征义,我们不难发现,这只捉老鼠的猫有以下几个动机:

1、具有清醒的头脑,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当物质生活富足有鱼吃的时候,未雨绸缪,苦练自身本领,这样才能保证不会在灾难降临没有鱼吃的时候措手不及,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欧阳修的"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正是这个道理。当大家沉沦之时正是危机到来之际,环境的集体麻木会消磨人的斗志。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不应养尊处优,耽于安乐。人不能只为物质而活着,阳光和营养就在与风雨的搏击中。站在大

树下的小树永远长不大,小鸟关进笼中飞不高”即使长大了也没有抗击风雨的能力。如果想要成为一棵参天大树,你就不能沉醉于幸福乡中,必须锻炼自己的毅志,经受风雨的洗礼和考验,擎起一片自己的蓝天。正如陶行知所说:“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2、猫的生存,主要依靠自己的一技之长,就是捉老鼠,要给自己准确定位,自立自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如果沉湎与享受,就会丧失本能。

3、这只猫不安于现状,心里面有更大奋斗标追求更大的发展。不愿意依附人类,追求更大的生存空间和心灵空间。

4、 猫逮老鼠天经地义,坚守自己的责任和本分,不甘心做一只宠物。

其次,其他猫的态度面对那只离席而去,飞跃捉老鼠的猫采取了“自足”“ 惊讶 ”“嘲笑”的态度。由果溯因,我们探究其背后的比喻象征义,我们不难发现,这些麻木的“旁观猫”有以下几个动机:

1、没有忧患意识. 不劳而获,只图享乐,为将来的安全埋下了隐患。

2、不能清醒的认识自己的本领,最终放弃了作为猫的属性,导致了人们对猫的不信任,您宁可相信老鼠药,也不相信猫了。

3、没有自我价值的认定,没有奋斗的目标,丧失了更的生存空间和心灵空间,只是依附于人类,同时失去了很多生存挑战的乐趣。

4、放弃了自己的责任和本分,笑话别人 ,终会被淘汰。

我们在审题的时候要抓住吃鱼的猫和捉老鼠的猫两个角度全面辩证的分析,透过现象,深入把握现象的本质,追因问果,细化立意。我们可以这样立意:居安思危,自立自强,不仅是对自己和他人的负责,更可以实现自身的价值,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同时没有忧患意识,不劳而获,没有清醒的给自己定位,没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反而讥笑他人,不仅自身得不到真正长久的幸福,也不会得到他人以及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从文体上看写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文体应该都可以出彩,但文体必须明晰,结构必须清晰,不能写成四不像作文,图中的吃鱼的猫和捉老鼠形成鲜明对比,写议论文比较容易上手,采用并列、层进、对比结构皆可成文。

从材料上看有很多可以谈,比如孟子、 欧阳修 、唐明皇、蜀汉后主刘禅、 满清慈禧太后等等,材料关键是要用的准确,扣题要准,能不能将真情实感融入材料中,能不能将材料细节处理好,能不能将材料中叙述、议论、抒情处理好都是能否完成好材料写作的关键。当然语言是否清通而且有文采,打动人,行文中不出现错别字都涉及到一个高中学生作文的基本功。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的七大技巧

一、问答审题法

即通过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形式进行推断思考,把与问题有关的内容一一罗列,然后筛选分析,进而将“写什么”“怎么写”等清晰地凸显出来。如请以“走出这个圈子”为题写一篇文章,此题就可采取“问答审题法”来审题。

一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圈子?

答:是一个现实的环境,是一种生活的状态,是一个难解的纠纷,是一段难言的情感,是一个痛苦的回忆,是一个不现实的追求„„

二问:为什么要走出这个圈子?

答:因为这个圈子对我或别人而言,是一种尴尬,是一种困扰,是一种束缚,是一种折磨,是一种无奈„„

三问:怎样走出这个圈子?

答:看清这个圈子的实质,清醒地认识自己,果断快捷理智地作出抉择。

四问:走出这个圈子后会怎样?

答:走出这个圈子,是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走出这个圈子,是迷惘困顿时的茅塞顿开;走出这个圈子,是阴雨寒冷后的晴朗温暖;走出这个圈子,是郁郁寡欢后的愉悦欣喜„„

四个问题的自问自答,文章写什么、怎么写就清楚明白了。

二、角度审题法

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材料中往往蕴涵着非常丰富的信息,包含了很多审题立意的切入点,怎样准确快速地审题立意,找出并选好角度至关重要。怎样找准角度?我们可以将材料中的某些关键字词或有深刻含义、特别韵味及有特定指向的句子作为依据,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进行合理和有针对性的推断和想象,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形成一定的角度,然后选择一个角度作文。如2010年广东卷高考作文题“与你为邻”,材料为:

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

写作时,要注意材料中的“有形”“无形”等词语。所谓“有形”,指的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如今人、古人,世界、环境,动物、植物等;所谓“无形”,指抽象的思想、观念,精神、品格,心灵、胸怀等。据此,就可有多种角度的立意:

与自然为邻。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生于斯,长于斯;取于斯,成于斯,因而我们要懂得保护自然,回馈自然,与大自然和睦相处,和谐发展。

与书籍为邻。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丰厚历史的沉淀,与书为伴,可以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可以愉悦身心、陶冶性情,可以昂扬精神、激励斗志„„书籍,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

三、由果溯因法

就是由材料所给出的结果,经合理的推理想象,导出其原因。例如: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世界歌王帕瓦罗蒂到北京来的时候,顺便去了一趟北京音乐学院。当时很多有背景的人都想让这位歌王听一听子女的歌唱,帕瓦罗蒂耐着性子听,不置可否。这时,窗外一男生引吭高歌,唱的正是名曲《今夜无人入眠》,歌者就是从陕北来的黑海涛。他知道自己没有机会见到帕瓦罗蒂,只能凭借歌声推荐自己。

听到窗外的歌声,帕瓦罗蒂很是欣赏,了解情况之后亲自为黑海涛联系出国深造事宜,后来还亲自给意大利总统写信,让黑海涛如愿参加了在意大利举行的世界音乐大赛,并获得了较好名次。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黑海涛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学生,最终在世界音乐大赛上“获得了较好名次”,取得了成功,这是材料给出的结果。究其原因,是黑海涛的歌声得到了帕瓦罗蒂的欣赏。为什么会得到帕瓦罗蒂的欣赏?再深究一步,除了黑海涛本身所具有的潜质和歌唱功底外,还在于他充满自信,适当地展示自己,推销自我。

因此,透过现象看本质,本段材料的立意就清楚了:

1. 人应当多一点自信。2. 应当学会适当地展现自我,推荐自我。3. 千里马不能静等伯乐,有时需要自己嘶鸣。4. 要敢于毛遂自荐。5. 弄斧还需到班门。6. 要善于抓住机遇。7. 好酒还怕巷子深,璞玉尚需名人捧。

四、联想审题法

由文题或材料生发联想和想象,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已知到未知地推断思考,追求新发现,获得新观点。

比如,2007年安徽卷高考一道无材料、无提示语的命题作文“提篮春光看妈妈”就可采用联想审题法。

此题审题难度较大,主要是“提篮春光”四个字连在一起令人费解,让人云里雾里,似乎山重水复疑无路。但是抓住关键词语“春光”并由此推断开去,生发联想,就会柳暗花明,别有洞天。由“春光”联想到美好的事物,由美好的事物又联想到“丰硕的成果”“骄人的成绩”“甜蜜的笑容”“学会了理解”“懂得了尊重”等。有了这样两个层面、逐级推断的联想,审题立意就简单多了,文章可以写成:带着成果、成绩、笑容、理解、尊重、感激去回报妈妈。

另外,由“妈妈”还可以继续生发联想,“妈妈”既可实指,也可虚指,还可泛指。如果“妈妈”是实指,就可写成得到母爱浸润的子女在取得优异成绩之后探望辛勤操劳一生的妈妈,表达无限感激之情;如果“妈妈”是虚指,就可写成功成名者对养育自己成长的家乡、祖国母亲表达热爱之情;如果是泛指,则可写成带着丰硕的成果或感激的心情看望体贴

关爱学生的女教师、亲切慈祥的女长辈等,表达崇敬、爱戴之情。

五、补充审题法

就是把文题或者话题当做一个词语或短语,在其前或其后添加相关的成分和内容,使其具体完善。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推断思考,使文章的立意指向更加清楚更加明白。

比如,2008年湖北卷高考命题作文“举手投足之间”。怎样审题呢?我们可以采用给标题添加词语或成分的办法来明确立意指向,即改成“举手投足之间的

“的形式,再填空立意。如”举手投足之间的智慧“,添加”智慧“一词,我们可以推断思考,联想到诸葛亮空城之上,古琴在手,琴童于侧,轻拢慢捻,一举手一投足,悠闲自得,神情自若,不用一兵一卒,不费一镞一矢,就吓退司马懿十万大军的智慧。

还可以从反面立意,鞭笞不礼貌不文明的言谈举止,如“举手投足之间的粗野”“举手投足之间的狂妄”等。

六、压缩审题法

有的作文材料是一个短小的故事、一则寓言、一首小诗或一句名人名言,为了准确立意,可以将其压缩成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或一个句子,这样,审题就简单多了。如2010年山东卷高考作文材料: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列夫·托尔斯泰

“光明”和“阴影”是一个物体的两个方面,是紧密相连的,但侧重点又应放在“阴影”上。也就是说,文章应该写如何正确对待“阴影”的问题,引申开来就是如何看待人生中的逆境、挫折、不利、痛苦等。这是考查考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他们理性地认识阴影:阴影也是美丽人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人生正因为有了这些阴影才更精彩,正如“失败是成功之母”“无限风光在险峰”一样。

七、概括审题法

这种方法适合于几则材料同时出现时通过综合、概括的方法来确定立意。这样的审题难度较大,审题时必须准确地捕捉几则材料的共同点。如果单从一则材料出发,确定立意,则难免会失之偏颇。例如下面两则材料:

1. 孔子有个学生救了一个落水的孩子。小孩的父亲送给救人者一头牛表示感谢,他接受了。当时牛的价格很昂贵,为此,有人认为他很贪心,这让他很苦恼。孔子听说此事后,对这个学生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心安理得地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做好事。

2. 一位黑龙江大学的学生是在崔永元的资助下完成学业的。后来,崔永元每到黑龙

江,那位接受过他资助的年轻人都会买贵重的礼物去看他。崔永元看出来了,年轻人这样做是在不断地还债,他总觉得自己欠崔永元的,一直背着感恩和还债的双重心理负担。崔永元说:“挣了钱吗?挣钱就把钱还给我吧。”年轻人立刻从兜里掏出了3000元钱,交给了崔永元。崔永元对年轻人说:“两清了,你不再欠我什么了,以后我们都放下包袱,各自都好好地生活。”

审题时需要把两则材料都考虑进去。第一则材料中,孔子的学生救了落水儿童,家长送头牛表示谢意,孔子的学生接受了,而舆论让他很苦恼。孔子听说此事后对他进行安慰、劝解,学生的心理负担减轻了,心里也坦然了。从这一角度讲,孔子的做法让学生放下了心理包袱。

第二则材料,注意捕捉关键词,即崔永元的一句话“两清了,你不再欠我什么”,让大学生减轻了心理负担。

由此可见,两则材料的共同点为:放下包袱。


相关作文

  • 2014年山东青岛中考英语作文题目作文3200字
  • ∙ 2014年山东青岛中考英语作文题目:学生不吃早餐的问题2014-06-15 ∙ 2014山东济南中考作文题目:一个夏日的早晨2014-06-15 ∙ 2014年浙江嘉兴中考作文题目点评:具有思辨色彩2014-06-15 ∙ 2014浙江温州中考作文题目:走,到另一个地方2014-06-14 ∙ ...

  • 以生活的变化为话题的作文作文1400字
  • 以生活的变化为话题的作文 14岁的她14岁的我 侄女今年14岁. 14岁的她,拥有自己独立的一间房,她可以在房间里随便摆自己喜欢的饰物.不开心的时候,她可以把门一关,在门上挂个"烦着呢,别理我"的牌牌儿警示家人. 14岁的我,还和父亲母亲哥哥一家四口挤在一间房内,脱换衣服都用被子 ...

  • 14初一100字初中作文初一十五的月亮作文300字
  • 针对作文素材这一问题fwJIA.COM/zUOweN为您整理了14初一100字初中作文,欢迎阅览! 14初一100字初中作文初一十五的月亮 吃过晚饭,我与几位同学在月光下散步. 出门时的月亮又大又圆,发出灿烂的月光.没有一点浓雾在月亮的中间.晚上天空里的黑雾不敢接近圆圆的月亮,大家都在议论纷纷地说今 ...

  • 14高幼作文训练3作文1700字
  • 蔚志升2014-2015学年第2学期14高幼语文教案之作文训练3 教案总第45-46 教案审阅人:张玉娜 14高幼作文训练3 --------材料作文指导 课题:材料作文指导 课型:作文 课时:2 教学目标: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规律,正确快速立意. 重点:立意 难点:文章的结构安排 ...

  • 中考作文题目大全作文1800字
  • ∙ 2016年中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汇总2016-03-08 ∙ 2015年温州中考作文题目:月亮离我有多远2016-05-06 ∙ 2016中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昨天, 今天和明天2016-05-04 ∙ 2016中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关于成长2016-05-04 ∙ 2016年中考作文题目预 ...

  • 数学作文300字作文500字
  • 数学作文300字 数学作文300字:上楼梯的学问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临平第一小学205班 沈依诺 >我的妈妈一点也不胖,却整天喊着要减肥.这不,吃饭吧,只吃一点"猫饭":上楼吧,好端端的电梯不乘,偏要爬楼梯,要知道我家可住在14层啊. 今天,妈妈又要爬楼梯了."你妈 ...

  • 快乐作文教材目录作文2900字
  • 1 快乐作文教材目录 于永正主编 三年级上册 1. 我的课余生活(人教版) 2. 我熟悉的一个人(人教版) 3. 观察日记一则(人教版) 4. 一个风景优秀的地方(人教版) 5. 一个风景优秀的地方(人教版) 6. 编写童话故事(人教版) 7. 发生在动物王国的故事(人教版) 8. 我的自画像(苏教 ...

  • 我的秘密作文0字
  • 我的秘密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你是否也有一个小秘密呢?今天我要将我的一个小秘密告诉大家! 上学时,我们最头疼的就是写作文了.每当老师布置了作文后,我总是冥思苦想.为了应付作业,网络成了我们的秘密武器.在网上,无数篇作文让你看的眼花缭乱,就是抄也抄不完.就这样,我每次的作文当然能顺利过关了.在网络 ...

  • 14年高一敬老爱老作文集锦作文100字
  • 敬老爱老的美德是黑夜里的一盏灯; 是寒冬里的一把火; 是沙漠中的一泓泉; 这篇14年高一敬老爱老作文希望大家认真阅读,好好感受,勤于思考,多读多练,从中吸取精华.

  • 作文题目作文1700字
  • ∙ ∙ 2015年宁夏中考作文题目:走过_______ ∙ 2015新疆中考作文题目: 阅读,让我长大 ∙ 陕西2015中考作文题目:我的老师 2015-09-23 ∙ 2015年甘肃武威中考作文题目:我想去_______ 2015-09-23 ∙ ∙ 2015年甘肃兰州中考作文题目:重拾_____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