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6个问题(作文)修改版作文5000字

高二作文

一.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与发展毛泽东,邓小平是如何提出的。内容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同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都是实事求是。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领导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由此保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任何一种思想的提出,都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探索和发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自提出到在全党得到确立经过了十九年的探索和宣传。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1929年6月写的一封信中分析红四军党内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想的原因时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1930年5月,他通过《反对本本主义》初步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在战争时期,具有严重教条主义倾向的党的领导人,拒绝中国革命的经验,使中国革命遭受了严重挫折。为了揭露错误的思想根源,毛泽东发表《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深刻地对党的思想路线作出了系统的哲学论证。在之后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他借中国传统文化来提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恢复但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1957年下半年以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被不同程度地偏离了,以至于发生了“文化大革命”。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关键环节,大力提倡实事求是。邓小平指出,毛泽东倡导的作风中最根本的东西是实事求是。在领导和推动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中,他反复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1978年12月,邓小平又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强调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1980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邓小平把实事求是放在了第一位。经过邓小平等人的努力,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得到了重新确立和恢复。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此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被不断地创新和升华。江泽民在邓小平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在1997年的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继续强调了实事求是。进入21世纪,江泽民对新形势下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他更明确地提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使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胡锦涛作为领导人,也对其作了补充,进一步完善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004年1月,胡锦涛在一次讲话中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又进一步提到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今后的时间里,实事求是这种思想路线必将继续继承和发展壮大下去。

四、意义经过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一系列领导人的共同总结和发展,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重要性不断加强,群众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可以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只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色彩才会越来越浓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会越来越辉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会越来越宽广。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理论中国革命道路是一种什么道路为什么可行

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工作重心转向农村。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的主攻方向指向农村。《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分析了根据地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提出“工农武装割据”,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30年,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1938年,《战争和战略问题》指出:“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人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的无产阶级先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公开的合法斗争,然后再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中国革命的

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军队。农民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土地革命)。农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主观原因和条件: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关系; 土地革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武装斗争: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2中国革命道路是一种什么道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是由中国社会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性质决定的:(1)中国革命没有合法斗争的条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实行的是法西斯专政,革命根本没有和平和合法斗争的环境,只有武装斗争一条路可走。(2)中国革命的敌人相当残酷,革命力量只有以武装的革命反抗武装的反革命。(3)从敌我力量对比看,中国革命的敌人有强大的武装力量,掌握国家政权和经济命脉,力量弱小的革命势力只有经过长期武装斗争,才能最后战胜敌人,夺取全国政权。

3中国革命道路理论为什么可行

1.解决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科学地回答了近代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正确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2.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封建地主阶级剥削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3有良好的群众基础,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往往是那些受过革命影响,曾经有过高涨的革命群众影响力的地方。4全国革命性形势的不断向前发展。引起中国革命的矛盾一个也没解决。5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三.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1.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是一脉相承的,社会主义改革实在坚持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成果即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尽管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为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后者则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但它们之间同时又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2. 两者都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都有其发展的背在必然性,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两个前后相继,不可或缺的环节。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3. 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社会主义改造后期过于急促和粗糙,出现了一些偏差和失误,遗留了一些问题。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些遗留问题的纠正,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因此,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造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4. 不能因为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了某些不足就否定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继承社会主义改造留下的积极成果,也需要妥善地解决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遗留问题。无论是改造还是革命,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二者有着内在的、历史的逻辑关系。

四.毛泽东时代探索中国道路经验教训、成就、错误、意义:经验教训:1. 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 必须正确人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3. 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4. 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5. 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6. 必须坚持对外开放,

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意义:1. 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2. 为开创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3. 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成就:1. 提出社会主义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2. 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3. 多次阐述统筹兼顾的方针。既要顾全大局,突出重点,也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综合平衡。4. 提出了把资本主义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的思想。5. 提出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的思想,认为商品生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有力的工具,要有计划地大大地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6. 提出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都具有重要作用,要建设一支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7. 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强调四个现代化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现代化。8.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错误:在50年代末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右派运动、反右倾斗争、在60年代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 发动了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以致60年代中期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运动, 并延续十年. 犯这些错误的根本原因是“左”倾错误思想的指导。

五如何认识中国国情党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进行了新的探索,逐步作出了我国还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从而准确地把握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邓小平就提出,底子薄,人口多,生产力落后,这是中国的现实国情。强调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必然是长期的。叶剑英也曾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幼年时期,还不成熟,不完善,在我国实现现代化,必然要有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的过程。在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制定计划。这个论述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明确了这一问题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根本依据。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的系统阐述,适当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国情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一. 我国社会主义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二.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这两层含义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在十三大中还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 我们的核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梦的提出:在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就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凝聚夙愿,体现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是共同的期盼。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国家复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国强是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民族振兴就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强大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更好造福人民,共创美好未来。人民幸福:人民利益保障更加充分,生活在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是民族的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益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实现中国梦的途径大概可以总结为三个内容: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走中国道路,就是走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就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

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就是要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一.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与发展毛泽东,邓小平是如何提出的。内容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同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都是实事求是。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领导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由此保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任何一种思想的提出,都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探索和发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自提出到在全党得到确立经过了十九年的探索和宣传。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1929年6月写的一封信中分析红四军党内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想的原因时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1930年5月,他通过《反对本本主义》初步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在战争时期,具有严重教条主义倾向的党的领导人,拒绝中国革命的经验,使中国革命遭受了严重挫折。为了揭露错误的思想根源,毛泽东发表《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深刻地对党的思想路线作出了系统的哲学论证。在之后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他借中国传统文化来提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恢复但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1957年下半年以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被不同程度地偏离了,以至于发生了“文化大革命”。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关键环节,大力提倡实事求是。邓小平指出,毛泽东倡导的作风中最根本的东西是实事求是。在领导和推动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中,他反复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1978年12月,邓小平又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强调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1980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邓小平把实事求是放在了第一位。经过邓小平等人的努力,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得到了重新确立和恢复。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此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被不断地创新和升华。江泽民在邓小平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在1997年的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继续强调了实事求是。进入21世纪,江泽民对新形势下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他更明确地提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使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胡锦涛作为领导人,也对其作了补充,进一步完善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004年1月,胡锦涛在一次讲话中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又进一步提到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今后的时间里,实事求是这种思想路线必将继续继承和发展壮大下去。

四、意义经过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一系列领导人的共同总结和发展,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重要性不断加强,群众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可以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只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色彩才会越来越浓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会越来越辉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会越来越宽广。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理论中国革命道路是一种什么道路为什么可行

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工作重心转向农村。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的主攻方向指向农村。《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分析了根据地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提出“工农武装割据”,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30年,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1938年,《战争和战略问题》指出:“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人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的无产阶级先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公开的合法斗争,然后再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中国革命的

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军队。农民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土地革命)。农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主观原因和条件: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关系; 土地革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武装斗争: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2中国革命道路是一种什么道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是由中国社会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性质决定的:(1)中国革命没有合法斗争的条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实行的是法西斯专政,革命根本没有和平和合法斗争的环境,只有武装斗争一条路可走。(2)中国革命的敌人相当残酷,革命力量只有以武装的革命反抗武装的反革命。(3)从敌我力量对比看,中国革命的敌人有强大的武装力量,掌握国家政权和经济命脉,力量弱小的革命势力只有经过长期武装斗争,才能最后战胜敌人,夺取全国政权。

3中国革命道路理论为什么可行

1.解决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科学地回答了近代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正确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2.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封建地主阶级剥削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3有良好的群众基础,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往往是那些受过革命影响,曾经有过高涨的革命群众影响力的地方。4全国革命性形势的不断向前发展。引起中国革命的矛盾一个也没解决。5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三.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1.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是一脉相承的,社会主义改革实在坚持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成果即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尽管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为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后者则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但它们之间同时又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2. 两者都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都有其发展的背在必然性,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两个前后相继,不可或缺的环节。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3. 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社会主义改造后期过于急促和粗糙,出现了一些偏差和失误,遗留了一些问题。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些遗留问题的纠正,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因此,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造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4. 不能因为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了某些不足就否定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继承社会主义改造留下的积极成果,也需要妥善地解决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遗留问题。无论是改造还是革命,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二者有着内在的、历史的逻辑关系。

四.毛泽东时代探索中国道路经验教训、成就、错误、意义:经验教训:1. 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 必须正确人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3. 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4. 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5. 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6. 必须坚持对外开放,

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意义:1. 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2. 为开创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3. 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成就:1. 提出社会主义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2. 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3. 多次阐述统筹兼顾的方针。既要顾全大局,突出重点,也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综合平衡。4. 提出了把资本主义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的思想。5. 提出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的思想,认为商品生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有力的工具,要有计划地大大地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6. 提出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都具有重要作用,要建设一支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7. 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强调四个现代化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现代化。8.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错误:在50年代末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右派运动、反右倾斗争、在60年代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 发动了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以致60年代中期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运动, 并延续十年. 犯这些错误的根本原因是“左”倾错误思想的指导。

五如何认识中国国情党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进行了新的探索,逐步作出了我国还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从而准确地把握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邓小平就提出,底子薄,人口多,生产力落后,这是中国的现实国情。强调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必然是长期的。叶剑英也曾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幼年时期,还不成熟,不完善,在我国实现现代化,必然要有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的过程。在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制定计划。这个论述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明确了这一问题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根本依据。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的系统阐述,适当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国情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一. 我国社会主义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二.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这两层含义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在十三大中还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 我们的核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梦的提出:在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就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凝聚夙愿,体现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是共同的期盼。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国家复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国强是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民族振兴就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强大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更好造福人民,共创美好未来。人民幸福:人民利益保障更加充分,生活在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是民族的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益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实现中国梦的途径大概可以总结为三个内容: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走中国道路,就是走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就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

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就是要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相关作文

  • 从问题作文中走出一片天作文8100字
  • 从问题作文中走出一片天 --三年级作文修改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中泰小学 唐非厌 葛兰 摘要:作文是个性表达的产物.如果把一篇作文当作一个产品,那么问题作文不应该当成次品,而应该是半成品.研读问题作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生的作文水平,把握学生作文的最近发展区,找到修改指导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对问题 ...

  • 作文修改七法作文1900字
  • 修改是作文过程中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好文章不嫌千遍改",要写出一篇比较像样的文章,必须经过多次认真的修改.古人说:"改章艰于造篇",是有道理的.古今中外,凡是写得好的文章,都是经过反复修改的,从来没有一挥而就的: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都在修改上用过相当的功夫.曹 ...

  • [我终于成功了]作文评改课作文1500字
  • <我终于成功了>作文评改课 课 型:作文评改课(五年级)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一步领悟本次习作的重点要求以及如何落实要求. 2.指导学生学习领悟修改本次习作的方法,成功修改本次习作. 3.激发学生参与修改.主动修改的兴趣,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教学重.难点: ...

  • 作文教学反思作文3000字
  • 作文教学反思 语文新课程理念把写作看做是学生记叙生活.表达情感.发表见解的重要手段.但语文教师每次布置作文,学生很少有喜形于色的:而谈到作文教学,教师则经常忧心忡忡. 为了提高学生写作素养,我们必须了解作文教学的现状,多方面寻找原因并思考对策. 一.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大部 ...

  •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修改作文作文3200字
  • 1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修改作文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赋予小学语文教师的使命.作文教学更是培养发展学生创造力的重要园地.学生习作总是伴随着思维和情感,本来就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在习作之后,引导他们进行批改,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古人云:"三分 ...

  • 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能力作文4700字
  • 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能力 张洁芳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得到广大语文老师的高度重视.我们要逐步培养小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采取多种方式, 全面提高小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能力, 让小学生乐于修改习作, 通过修改习作不断提高习作水平. [关键字]小学生 自 ...

  • 我教学生互评作文的体会作文4400字
  • 教学生互评作文的探讨 [内容提要]传统的作文教学班次改方式,严重挫伤了学生作文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已不适应新的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育理念.我在作文教学中教给学生作文评改方法,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自改和互评训练,经过长期实践,使学生学会了自评修改作文,培养了学生作文 ...

  • 作文教学作文9100字
  • 被誉为语文教学"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写作能 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使命.作文评改,作为作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作文教学的效果,从而影H 向到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语文素 养的提高和个性的张扬. 但是在目前的作文教学中,作文评改的主客体定位不清 ...

  • 作文修改总结作文2100字
  •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作文互评互改 唐代大诗人贾岛关于"推"与"敲"的斟酌早已成为千古佳话.这说明了一篇好文章写成后只有反复多次修改,才能使文章趋为完美.对文章进行评改,不仅可以让我们学会修改别人的文章,有机会欣赏别人的优秀作文,而且还可以让我们在修改.欣赏别人的文 ...

  • 如何修改作文作文2200字
  • 如何修改作文 摘 要:作文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 修改作文要着眼全 篇,修改思想内容和框架 :要修改材料,合理取舍:要修改语言 , 推敲文字.修改作文可以诵读修改.同学互评.对比修改.凝缩修 改.搁置修改.重抄修改等. 关键词:修改: 作文 修改作文是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道工序,常言道&quo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