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选作文8500字

初二作文

1

2 青春永不褪色 有人说:如同生命注定死亡,我们的青春也终将褪色。然而我却说:“我们的青春永不褪色,哪怕是死亡降临的前一秒。”

青春不是生命的一个“阶段”,而是生命的一种“状态”。青春非指青春期,抑或是年轻漂亮的岁月,它是一种昂扬热烈的“生命状态”。它并不会随年龄的增长而衰退。如爱因斯坦,即使年老,却仍能和孩子们天真地打成一片,仍能做出那些让人捧腹大笑的奇怪表情。这样的他,有谁会说是一位暮气沉沉的老人,又有谁能说他的青春已经褪色?

有些人,认为青春只是生命的阶段,终将随着年龄增大而消逝,他们往往更容易在生活的打磨下提前失去青春,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小老儿”。

要保持青春的状态,我们需要拥有乐观开朗的心。生活如同航海,总会有暴风雨的出现。这些可怕的暴风雨,往往会吹落青春的风帆,使青春褪色。而一颗乐观开朗的心,便是最好最完美的雨伞,保护着你的青春。苏轼晚年多次被贬,但乐观豁达的他依旧不改青春昂扬的姿态,一手美食,一手诗书,口唱大江东去。由此可以看出,唯有保持乐观,我们的青春才不会被风雨侵蚀。 青春的不朽更需要我们学会“忘记”。生活中的挫折,他人的是非之语,都会在你的青春上留下一道道伤痕。所受的伤害多了,你的青春也会伤痕累累,最终只能无奈地倒下。而学会忘记,你的手中就有了一瓶“云南白药”,青春上的伤痕也会加速愈合。

青春,并不意味着我们只需要热血和激情,更须难得的一份沉稳。只凭热血和激情的青春,如同流星,虽然绚丽却无法持久;只有多一份沉稳,我们的青春才能如太阳一般,耀眼而且永恒。

当今社会,有多少人因挫折而过早地老成和圆滑,又有多少人因生活的重压而变得暮气沉沉?如若他们能以乐观为盾,以激情为戈,又怎会青春早逝呢?

我们的青春应是太阳,耀眼,永恒!

握紧时光

生命的钟摆在日出与日落中摆着,在起点和终点间摇着,看见时间流逝,莫惶恐。转瞬间,生命的质量掘出时光,无穷。

叹时光易逝,怅光阴转瞬。的确,低头,指尖不断地刷屏中漏下缕缕光阴,换得一缕叹息。的确,等待,球迷用一个又一个四年,影迷用一部又一部影剧丈量时间,发现时间,微乎其微。

握不住,于是慌了,于是怨了,溜走的时光,为什么如此匆匆? 赶不上的步伐,剩下的灵魂躯壳„„ 时间之短,短在她的易逝,更短在你的漫无,你的生活。

其实,时间可无穷,如果你用生命的质量去填充。

当拿破仑进城时,窗内,黑格尔看着他,写道:这位世界精神,骑在马背上,眼睛集中于一点,真让我有一种异样的感觉。

现在的我们看来,转瞬的时间中,黑格尔让“马背上的精神”作为自己的哲学符号,绝对精神的符号,存之久远。在转瞬的时光中,黑格尔用思想扩充生命的质量,以生命的质量掘出了时光的无穷与无尽。 从浩荡历史中徜徉来,看孔子之心,观庄子之气,何不是用有限成就无限,在时光的冲刷与涤荡中,思想的星光不暗,不灭,永无穷尽; 转而,看普契尼蝴蝶夫人忧伤的项圈,看莫泊桑笔下璀璨的项链,在时光中亦是熠熠,无穷无尽。

大家大师,用立言填充了生命质量,让转瞬的时间显出无穷无尽的价值,其实平凡如你我,不必立德立功立言,也可在转瞬的时光中成就无限,享受无穷无尽的时光。

因为时间之长,长在她的无穷,更长在你的所为,你的生活。

3 农人捂着自然的时钟,在土地上年复一年,泛着土地香的踏实,浸着汗水的收获不是转瞬,诠释着生命质量的充实,透着时间的无穷。

倘若你也用目光爱抚一朵花,闻稻香一片,望星空灿烂,以热忱的心去爱生活,便也握紧了时光。 握紧时光,用生命质量成就时光无限。时间非流水,而是绵延不断的念珠„„

生命的钟摆在摇,不停。

贴近灵魂舒适处

爱反穿袜子的男孩,并不是出于顽固或标新立异,而是知道怎样穿才最舒服。袜子的舒适远比美观重要,稚巧之言喻大义,生命的种种又何尝不是如此?

当生活让人不舒服的时候,何尝不翻个面,贴近最适合自己的一面,那令灵魂舒适的一面。

影星波曼13岁成名,大片邀约不断,众人看来光鲜夺人,然而她却对商业片产生了困惑,一番挣扎后投身小众电影制作。众人不解,她却明白,只有那些贴近她艺术主张的电影,才能真正让她的表演美丽到极致,尽管片中的她并不光艳,票房一般,然而她相信那才是灵魂栖居处。最终她击败对手捧得奥斯卡,也于灵魂舒适处觅得生之真谛。相比之下,许多演员在商业巨潮中迷失了表演的精髓,迷失了表演之灵魂的纯粹。贴近灵魂舒适处,让波曼避开了她不认可的商业模式,也成就了影后的光华。

古有生于忧愤的诗人杜甫,满腹诗才,却没有像李白那样仗剑而行,纵游四方,而是在乱世间孤苦地求索。潇洒的生活何尝不为人人所求?然而杜甫的灵魂饱浸民生的泪水,豪气生活不能使他慰藉,唯有贴近苦难的民间,贴近忧愤能令其灵魂焕发光彩,留下“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绝唱。今有无数高材毕业生,放弃令人艳羡的IT 精英生活,转身投入山区支教事业。在他们看来,都市生活光鲜却也压力重重,太容易迷失了自我,而一个转身,于清沟山涧之间,于田埂麦垛之旁,他们的灵魂找到了安适的栖居所,更找到了生命责任所在。

纵观当今社会,有紧随网络潮流,堆砌文字的作家写手,在盲目的贴金之中失却了文字的本真;有沽名钓誉,身陷势利场乐此不疲的专家学者;有大肆炒作,罔顾事实真相与社会责任的新闻媒体人。这些人在生活的浪潮中浮沉,忘记了灵魂真正栖居的地方所在。然而,还有更多的人,选择一方宁静书斋认真耕耘,贴近灵魂舒适的净土,由此催生出生命美丽的花朵;还有更多人,在这个社会迷惑的时刻勇敢站出,将灵魂置于普世幸福点,伸出一双援助的手,于废墟中刨掘生命,于大难中托起希望,他们的灵魂也在那方舒适的净土上安然绽放。不适合功名,便贴近学术,不适合冷漠势利,便贴近真情大爱。

贴近灵魂舒适处,是生命的智慧,让人在最适合自己的领域璀璨生辉。

贴近灵魂舒适处,更是生命的哲学,让人不致迷茫,于世间寻找到生命的意义。

平地筑伟业

“用书店攻占人心,让阅读永不打烊”,凭此质朴之言,台湾诚品书店在短短十几年内由平凡书屋成为业界翘楚。守定信念默默耕耘,平地亦可筑伟业!

穿越历史的风烟,我们可以望见,世之伟男子、真丈夫,大都出身草莽,起于卑末。且不论那斩白蛇起义的亭长刘邦,那来自小岛的拿破仑,试问我开国主席毛泽东,起初可有世代簪缨之誉?可有万贯金铢之财?古人有仗书剑走天下者,豪气直言:“是英雄不问出处。”世人不论贫富穷通,归根到底都是等值的一抔黄土,起初平凡的人,凭借着质朴的一腔执念与果决的一份决心,极有可能实现生命的突围,以“立德、立言、立身三不朽”自立丰碑一座,以平地的基础筑成超拔的伟业,永垂千古。

许多人庸庸碌碌,平平一世,不成伟业,其症结不在于他起初就平凡,而在于他没有看出、或是不会利用自己平凡之身里已有的超凡潜力。影后张曼玉现今已被公认为“风华绝代”的最佳诠释,她的不凡之处与其说在眉目,不如说在味道。然而如果当初,身为商场售货小妹的她没有意识到或是不自信于自己独特醇永的那种味道,并毅然从艺,从小角色起日渐打磨,我们又怎能得见日后她风姿绰约的《花样年华》,她深沉旖旎的《青蛇》?很多时候,平地与伟岸之间仅一步之遥,从平凡的此处跨越到不平凡的彼岸,只需你的一念自信。

幽兰香百谷,而幽兰实不知其香,要成就伟业,我们需怀一颗平凡简淡之心。杨绛老人在百岁寿辰时说:“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我平凡的生活。”抛却浓艳喧哗,老人的生命如

5 会目光触及更远。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倾注了他对文化的全部心血和对普世价值的高度重视。他用最诚挚的真心遍访文明,用清澈的目光穿透历史的雾霭,用坚定的脚步丈量文化的长度,用温热的心灵感受文明的深度。不顾舟车劳顿的苦楚难耐,不管山高水远的艰辛做就,朝山谒水,叩经问史。对于作品里的每一种文明的细节,都字斟句酌,细细推敲。他觅得阳关猎猎朔风里风干的青史,探得道士塔幽幽塔群里滴血的敦煌文明,访得都江堰滔滔江水里踊跃的喧嚣生命。哪里有人迹,哪里便有落寞的古老传奇,他欣然如往,默默求索,苦苦追寻,以一个朝圣者的姿态,完成了对《文化苦旅》每一个细节的追求,完成了对中国文化的每一滴用心。高远之心入之,成就作品亦成就文明。

凡成事,心必入之。作品的全部目的,从来不是为显赫与昭示,它掂量的是容纳其中的所有用心。 心若深之,伟岸自随。 不欲扬,成不朽

有时,文字从笔尖流淌出,你为了“高销量”的传扬,却只显赫如流星;有时,文字从笔尖荡漾来,你不为显扬,却终流传。

从茫茫数据中寻找读者的兴趣点,从文字库中搜刮靡丽的文字,心中只有一个不变的信念:看的人多点再多点,继而成名成家成不朽。

然而,不遂人愿,盛象,终是昙花一现。时光忽逝,作品终沉入网络文学的大海中,无声无响无息。一缕怨怼从你心中来。

殊不知,心中想看销量,以为他人所赏的唯一功利之心去创作,不可能获得美名流传,得后人“啧”的一声赞叹。

每个时代总有些人,还好。

李敖呕心成九十八部著作,深陷缧绁,始终不停。我们看不到他被毁的作品。他也知道,一本被烧,又一本被焚,却也不停笔。

无人赏,便写给自己的人格看。

于是,捧着一颗虔诚的于作品、于思想的心。文字中诞生了伟大,字里行间流露出不朽。

我们熟悉北岛、顾城、舒婷,可那个时代伊始,又有多少人了解木匠北岛,油漆工顾城,灯泡厂女工的舒婷呢?他们在写诗。他们是从工人群体中飞出的诗人。

你将“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写在了墙上。后来的后来,才被人所发现,继而,广为传诵。

你想过吗?你一定没有想到过,无人赏,你写给自己的灵魂看:激励自己穿过人生的阴霾,走向光明。 有妙手偶得的佳句被你们夹进自己的本子里,未想到传播,更未想到成名;有信手拈来的语段被你们写进自己的本子中,未想到出版,更未想到成家。

在无人赏时,怀一颗虔诚之心于文字、作品,不为求人欣赏,只为文字更真,作品更好。

现在,太多人回望诗的繁盛,呼喊大师。可是,事实上,我们不缺少人才,只缺那颗心,一颗专注作品、潜心创作、虔诚于文字的心。

像李敖,不为人赏,写给自己人格看;像顾城,不求人赞,写给自己灵魂看,才成大师。

不求人们惊羡目光,不绝得赞美。只求潜心于、虔诚于作品,方成不朽与伟大。

6 找寻生命的无限 帕斯卡尔对人有这样一种认识:人既伟大又悲惨。人认识到了自己所能取得的有限,不会诸事顺遂己愿,却仍渴望着无限,因生命中未得的残缺而不断追求。 正因如此,未得的悲伤被巧妙地转化为追寻的快乐,这一份对无限的渴望使人清醒地定位自己,付出无悔的努力。遥想当年《法国大革命史》这部巨著的形成过程,是著者卡莱尔在失去原稿,不复可得的悲惨遭遇中,重新鼓起勇气,再次完成,并更为精益求精的第二部成书。这部书是卡莱尔的梦想,是在一直渴望取得的顶峰。倘若就因一次失去的悲惨,认定此生无法企及,那卡莱尔何尝能在找寻未得,找寻无限的过程中重拾作为一个史学家的欣慰和喜悦呢?

所以,对生命无限的渴望,对未知的那种期盼,恰是人们创作的不竭源泉。纪伯伦曾指出:“一个人不在于他成就了什么,而在于他企求成就的东西。”在找寻生命的无限中,人们练就了坚持不懈的品格,他们品尝了人世的悲欢,终于在找寻无限,追求未得中暂且放下了不圆满的缺憾,努力形成别具一格的伟大。 的确,就算人在知、情、意方面总会有个限度,可这也提供了一个未得的契机,使自己突破已往的极限。正如当年的培根,为了润色自己的随笔与人生箴言,时刻将笔记本放在身边,不断修改。或许在旁人眼中,那已经是足够完善的作品了,但培根认为他的文字还远未达到满意的标准。这也就激发他去不断超越自我,近于完美。 而今,当人们读着《培根随笔》时,是否品味出了那因“未得”而更上一层的语言?又是否体会到找寻未得,渴望无限所给予的活力和热忱?它确实融进了人的生命,让他们的议论文章都有了热度,让他们的智慧汇聚为文明的长河。

从中,我们可以知悉人的伟大和悲惨了。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是有可悲之处,那是人终将走往的限度。可当我们知晓了无限,进而追求和创造,在这一过程中,方显出生命的本色,达到更高的境界。

其实,生命的意义也便是这样。从二律背反中清醒过来的人们,在得和未得间感慨不已,弱者安于所得,但强者找寻生命的无限,让卑微的生命铸成一座永恒的雕像。

多一度热爱

纪德有言:“我愿为一切美好的事物燃烧自已的灵魂。”这美好的事物就是我们的理想与追求;这燃烧,便源于热爱。有了这样的爱的追求,人生就没有悲剧。

热爱一项事业,在前进的路上我们走得无悔而多姿;在达到终点后也未曾放弃执着。

为了这度热爱我们在追求。科比有对篮球的热爱,35岁“高龄”脚祼重伤也不言退役只为一个篮球梦;著名考古学斯坦因,终身未娶,在被截去脚趾后问的第一个问题是:“我还能远行么?”他们是快乐的,因为他们心中有追求,于是踏着荆棘也不觉痛苦,有泪可落也不凄凉。对事业的热爱,给予了他们走下去的信念与勇气。斯坦因一个人开创了“敦煌学,”冒着各种危险驰骋于世界。这份快乐,比待在家中悠哉地喝咖啡豪迈得多。若缺少热爱,就缺少了领略这份快乐的资格。 因为真正热爱这份事业,即使得到了心爱的东西,也仍会细细品味和体验。杨绛对文学的热爱使她历经百年仍旧风华如初,品读她的文字,能感受着她内心的执着。我热爱着我所执着的事业,这份爱源于内心。得到了它,我便站在山顶,对这份快乐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只是这种热爱已不多了,现实中满眼可见的是得到你喜爱的东西后的“悲剧”。高学历的研究生在实验中摇晃着仪器,因为要证书要荣誉。他们对科学的热爱恐怕仅是因为要“吃饭”,要文凭找工作,一旦荣誉证书到手,他们的脑海中的光环便黯然褪色,最终沦为平庸一族。缺少真正的热爱的灵魂,无异于行尸走肉,沦为肖伯纳所说的悲剧。我们多的是像于丹那样不热爱灵魂只热爱名声金钱的人,这份爱太肤浅。只顾眼前的浮华与喧嚣,少了一份对事业的执着。他们的人生才是肖伯纳所言的悲剧。

圣埃克苏佩里说过“创造,是以有限的生命换取无限的价值。”这创造,来自热爱。因为有了热爱,我们收获了追梦的信心。《逆光飞翔》中的黄裕翔是快乐的,即便盲了,但他有对钢琴的热爱支撑着他;文学家桑坦格是幸福的,他愿意为了文学而写作,虽然可以逍遥度日,但热爱拒绝了悠闲。

我们若想要快乐,必须热爱一项事业,方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朝游北海暮苍梧”;也只有热爱,才不会让你收获果实时为失去方向而迷茫,才会让你“人生有两大快乐”。

7 每一段热爱都会成为不朽。历史作证。星河作证。生命作证。

一个人的旅途,每个人的归途

当第一只类人猿试着站立,这是一种冒险,这意味着更易被天敌发现,甚或失去生命。而当一大部分类人猿都开始直立行走,即意味着他们用双脚踏出了文明之路。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因为一个人只想着如何走出黑暗;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因为一群人会想出办法驱散黑暗。

每个时代总会出现“一只首先站起来的类人猿”,被形象地称为先驱。先驱们总会出现在两个时代的交汇处,新时代只是一颗未萌发的种子,期待一场惊雷,带来雨露,开始新生。先驱便是惊雷的创造者,在夹缝之中,以绝伦的勇气,发出呐喊,化成惊雷,惊醒睡梦中的种子,一个时代便悄然萌发。先驱们注定孤独,因为他们是第一个,意味着从无到有。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一首长诗《神曲》便是时代的惊雷。但丁是孤独的,也必须是孤独的。文艺复兴之路必须有一个人先走,哪怕这条路、再长、再远,夜再黑、再暗也要坚定地走下去。但丁的勇气和笃定,支撑着他走上了这条孤独之路。他一个人对教会的批判,迎来的将是全世界的觉醒。

但丁走出了黑暗,深陷黑暗之人便有了勇气和信仰,对光明的向往,指引他们走上自己的“复兴之路”。这之后便出现了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三杰”中的其余“二杰”,“艺术三杰”等文艺复兴的符号。尽管各自所走的路不尽相同,但他们都相继到达了同样的彼岸,共同完成了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持续了百余年之久,影响深远。

直至今天,多丽丝·莱辛以其怀疑的态度、激情和远见,清楚地剖析了一个分裂的文化;辛波斯卡用乐观、对美和文字力量的信仰,鼓舞着波兰人,成为波兰精神的守护者;西蒙娜·薇依对上帝的爱与追随,对人类精神苦难的救赎,沿循的是帕斯卡尔的神秘主义信仰之路„„

是的,个人的信仰注定成为一个人的旅途,这旅途需要单独去面对,路再长、再远,夜再黑、再暗也得独自默默地走下去。但一个人的信仰之旅能走多远,从山的这一头翻去那一头;而整个人类的信仰会穿梭宇宙,超越时间。

因为从无到有,所以注定孤独;因为从有到所有,所以众志成城。

一个人的旅途,每个人的归途。

恢复被删除的细节

伍尔芙曾写道:“一个人一旦有了自我认识,也就有了独立人格,而一旦有了独立人格,也就不再浑浑噩噩。”北岛曾痛心的指出,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

没有细节,就没有记忆,没有记忆,人就是插在花瓶里供人观赏的静物——没有意识。难以言传的细微之物,都是悠长岁月留在我们身上的证物,它们证明了我们的存在。

星星点点的细节碎片,并非不可拾取,关键在于一颗善于发现的心。文革时期,木心被囚禁在满是脏水的废弃防空壕中,这不见天日的十八个月试图将他从世上删去,使世人淡忘他。可他并没有被删去,他用地上的脏水在泛黄的纸上记录下了这些细节,写下《囚禁中的日记》。这些细节重新复原了木心的经历。

细节是个人化的,正式属于个人的可感性细节,才会构成我们所说的历史质感。正如“董桥依恋旧时月色”的闲章,董桥刻这枚闲章,无非是想从锻句炼字中感觉旧时的美好细节。除此之外,还延伸到文字之外的东西:“鲁迅的小楷,知堂的诗笺。胡适的少作,郁达夫的残酒,林语堂的烟丝,徐志摩的围巾„”他乐于收集这些细节,这些细节反过来又渗入他的文章,使人铭记。

当然,文字并不是唯一的方式,细节也植根于生活深处。树木的年轮,延伸着老去的回忆;墙角的柴垛,堆积对时光的怀念;城市的老砖,构成了历史的质感。

而当今,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紧迫的节奏迫使我们删除细节。可见当今的文坛也与余杰批判的那样:不是没有“大师”和“大师之作”,而是缺少真实的生活感受和说真话的勇气,有的只是沦陷于为权利的歌唱颂歌中。意识形态化,商业化和娱乐化正从人们的生活中删除细节,人们在物质世界踽踽徘徊,沦落为供人观赏的静物,渐渐成为精神世界的陌生人。

伍尔芙曾写道:“记住我们共同走过的岁月,记住爱,记住时光。”记住生命中珍贵的细节,就有了自我认识与独立人格,也就不再浑浑噩噩。

8 恢复被删除的细节,唤醒我们的感官,让细节碎片互相拼接成一幅大的画面,从而产生更深的意义。

艺术,沿着寂寂的篱笆

生前寂寂,死后得名。美国女诗人狄金森的一生献给了诗歌艺术,纯粹、隐秘,拒绝发表诗作,拒绝走出诗歌的房舍。我以为,艺术不是攀援名声的藤蔓,真正的艺术家是将根深深扎进大地的无名植物。狄金森在现实世界的自我隐退,恰好回避了名声有可能造成的对艺术的伤害——诗歌艺术,当是一滴没有负累、安于叶尖的露珠。

张爱玲晚年寂寂,落魄于美国公寓,至死未能再续年轻时的创作华章。对照狄金森一生,她成名甚早,晚年才思枯涸。而狄金森更多一份平和,创作的生命力也更为持久。这恐怕就是名声对艺术家的捆缚,何况还是秉赋极高、冷眼世俗的女天才,也难逃名声的劫难。相比之下,内心单纯、足不出户的狄金森,却将天才守护的极好,一生炼造诗歌艺术,更多地接受了上帝的恩惠。

狄金森写道:“除了小个头的︱生命都不圆︱那些小的——急于变成球形︱展示,然后结束︱个头大的——生长缓慢︱晚些时候才悬挂——︱赫斯帕里得斯的夏天︱悠长”。不做在初夏就成熟掉落的果子,而是到夏末才成熟的一只大苹果、一个看园人、一首由赫斯帕里得斯的女儿守护的金色诗歌。尊重这样的诗人,即尊重诗歌艺术本身。剥去名声的外壳,方显艺术的实质。

在当下诗歌艺术匮乏的背景中,我们须警惕名声的诱惑表皮,如同那些过早上市的水果,它们未必有甘甜的口感,人为的催熟致使它们丧失了季节——任何一种生命都须在必经的季节里历练,甚至得缓缓度过悠长时光,有寂寞、有风雨、有困扰、有冷落,方能长成生命本来的样子,那是最初的也是最好的样子,——完整的生命本身即一首美妙的诗歌。

我们如蚁,艺术是我们搬运的过冬粮食,沿着密林,翻过山脉,趟过河岸,一路跋涉,无需加冕的皇冠,沉重的铠甲会阻滞前行,如此,在冬天到来,我们才有足够的食物喂饱灵魂的胃口,——一勺一勺,安享灵魂的富足。

如齐白石五十七岁不得名又何妨?如爱丽丝·门罗八十二岁才获诺贝尔文学奖又何妨?狄金森生前将创作的近两千首诗稿深锁在箱子中,死后才被后世发现,名声于她是太过迟到的肯定,可是,这又何妨?诗人一生的创作未受名声的牵累,多么幸运!试问,艺术之路未受世俗沾污的能有几人?过早成名又过早泯灭的又有多少?真正可贵的是,经过时间的淘洗,逐渐历练成闪光的珍珠的,才是艺术永恒的宝藏,才配得上真正的嘉奖;而最好的名声也从不辜负真正伟大的生命。

迟来的名声,多么幸运,仿佛是艺术家身后的一条虚线。当艺术家隐退,艺术源远流长。

1

2 青春永不褪色 有人说:如同生命注定死亡,我们的青春也终将褪色。然而我却说:“我们的青春永不褪色,哪怕是死亡降临的前一秒。”

青春不是生命的一个“阶段”,而是生命的一种“状态”。青春非指青春期,抑或是年轻漂亮的岁月,它是一种昂扬热烈的“生命状态”。它并不会随年龄的增长而衰退。如爱因斯坦,即使年老,却仍能和孩子们天真地打成一片,仍能做出那些让人捧腹大笑的奇怪表情。这样的他,有谁会说是一位暮气沉沉的老人,又有谁能说他的青春已经褪色?

有些人,认为青春只是生命的阶段,终将随着年龄增大而消逝,他们往往更容易在生活的打磨下提前失去青春,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小老儿”。

要保持青春的状态,我们需要拥有乐观开朗的心。生活如同航海,总会有暴风雨的出现。这些可怕的暴风雨,往往会吹落青春的风帆,使青春褪色。而一颗乐观开朗的心,便是最好最完美的雨伞,保护着你的青春。苏轼晚年多次被贬,但乐观豁达的他依旧不改青春昂扬的姿态,一手美食,一手诗书,口唱大江东去。由此可以看出,唯有保持乐观,我们的青春才不会被风雨侵蚀。 青春的不朽更需要我们学会“忘记”。生活中的挫折,他人的是非之语,都会在你的青春上留下一道道伤痕。所受的伤害多了,你的青春也会伤痕累累,最终只能无奈地倒下。而学会忘记,你的手中就有了一瓶“云南白药”,青春上的伤痕也会加速愈合。

青春,并不意味着我们只需要热血和激情,更须难得的一份沉稳。只凭热血和激情的青春,如同流星,虽然绚丽却无法持久;只有多一份沉稳,我们的青春才能如太阳一般,耀眼而且永恒。

当今社会,有多少人因挫折而过早地老成和圆滑,又有多少人因生活的重压而变得暮气沉沉?如若他们能以乐观为盾,以激情为戈,又怎会青春早逝呢?

我们的青春应是太阳,耀眼,永恒!

握紧时光

生命的钟摆在日出与日落中摆着,在起点和终点间摇着,看见时间流逝,莫惶恐。转瞬间,生命的质量掘出时光,无穷。

叹时光易逝,怅光阴转瞬。的确,低头,指尖不断地刷屏中漏下缕缕光阴,换得一缕叹息。的确,等待,球迷用一个又一个四年,影迷用一部又一部影剧丈量时间,发现时间,微乎其微。

握不住,于是慌了,于是怨了,溜走的时光,为什么如此匆匆? 赶不上的步伐,剩下的灵魂躯壳„„ 时间之短,短在她的易逝,更短在你的漫无,你的生活。

其实,时间可无穷,如果你用生命的质量去填充。

当拿破仑进城时,窗内,黑格尔看着他,写道:这位世界精神,骑在马背上,眼睛集中于一点,真让我有一种异样的感觉。

现在的我们看来,转瞬的时间中,黑格尔让“马背上的精神”作为自己的哲学符号,绝对精神的符号,存之久远。在转瞬的时光中,黑格尔用思想扩充生命的质量,以生命的质量掘出了时光的无穷与无尽。 从浩荡历史中徜徉来,看孔子之心,观庄子之气,何不是用有限成就无限,在时光的冲刷与涤荡中,思想的星光不暗,不灭,永无穷尽; 转而,看普契尼蝴蝶夫人忧伤的项圈,看莫泊桑笔下璀璨的项链,在时光中亦是熠熠,无穷无尽。

大家大师,用立言填充了生命质量,让转瞬的时间显出无穷无尽的价值,其实平凡如你我,不必立德立功立言,也可在转瞬的时光中成就无限,享受无穷无尽的时光。

因为时间之长,长在她的无穷,更长在你的所为,你的生活。

3 农人捂着自然的时钟,在土地上年复一年,泛着土地香的踏实,浸着汗水的收获不是转瞬,诠释着生命质量的充实,透着时间的无穷。

倘若你也用目光爱抚一朵花,闻稻香一片,望星空灿烂,以热忱的心去爱生活,便也握紧了时光。 握紧时光,用生命质量成就时光无限。时间非流水,而是绵延不断的念珠„„

生命的钟摆在摇,不停。

贴近灵魂舒适处

爱反穿袜子的男孩,并不是出于顽固或标新立异,而是知道怎样穿才最舒服。袜子的舒适远比美观重要,稚巧之言喻大义,生命的种种又何尝不是如此?

当生活让人不舒服的时候,何尝不翻个面,贴近最适合自己的一面,那令灵魂舒适的一面。

影星波曼13岁成名,大片邀约不断,众人看来光鲜夺人,然而她却对商业片产生了困惑,一番挣扎后投身小众电影制作。众人不解,她却明白,只有那些贴近她艺术主张的电影,才能真正让她的表演美丽到极致,尽管片中的她并不光艳,票房一般,然而她相信那才是灵魂栖居处。最终她击败对手捧得奥斯卡,也于灵魂舒适处觅得生之真谛。相比之下,许多演员在商业巨潮中迷失了表演的精髓,迷失了表演之灵魂的纯粹。贴近灵魂舒适处,让波曼避开了她不认可的商业模式,也成就了影后的光华。

古有生于忧愤的诗人杜甫,满腹诗才,却没有像李白那样仗剑而行,纵游四方,而是在乱世间孤苦地求索。潇洒的生活何尝不为人人所求?然而杜甫的灵魂饱浸民生的泪水,豪气生活不能使他慰藉,唯有贴近苦难的民间,贴近忧愤能令其灵魂焕发光彩,留下“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绝唱。今有无数高材毕业生,放弃令人艳羡的IT 精英生活,转身投入山区支教事业。在他们看来,都市生活光鲜却也压力重重,太容易迷失了自我,而一个转身,于清沟山涧之间,于田埂麦垛之旁,他们的灵魂找到了安适的栖居所,更找到了生命责任所在。

纵观当今社会,有紧随网络潮流,堆砌文字的作家写手,在盲目的贴金之中失却了文字的本真;有沽名钓誉,身陷势利场乐此不疲的专家学者;有大肆炒作,罔顾事实真相与社会责任的新闻媒体人。这些人在生活的浪潮中浮沉,忘记了灵魂真正栖居的地方所在。然而,还有更多的人,选择一方宁静书斋认真耕耘,贴近灵魂舒适的净土,由此催生出生命美丽的花朵;还有更多人,在这个社会迷惑的时刻勇敢站出,将灵魂置于普世幸福点,伸出一双援助的手,于废墟中刨掘生命,于大难中托起希望,他们的灵魂也在那方舒适的净土上安然绽放。不适合功名,便贴近学术,不适合冷漠势利,便贴近真情大爱。

贴近灵魂舒适处,是生命的智慧,让人在最适合自己的领域璀璨生辉。

贴近灵魂舒适处,更是生命的哲学,让人不致迷茫,于世间寻找到生命的意义。

平地筑伟业

“用书店攻占人心,让阅读永不打烊”,凭此质朴之言,台湾诚品书店在短短十几年内由平凡书屋成为业界翘楚。守定信念默默耕耘,平地亦可筑伟业!

穿越历史的风烟,我们可以望见,世之伟男子、真丈夫,大都出身草莽,起于卑末。且不论那斩白蛇起义的亭长刘邦,那来自小岛的拿破仑,试问我开国主席毛泽东,起初可有世代簪缨之誉?可有万贯金铢之财?古人有仗书剑走天下者,豪气直言:“是英雄不问出处。”世人不论贫富穷通,归根到底都是等值的一抔黄土,起初平凡的人,凭借着质朴的一腔执念与果决的一份决心,极有可能实现生命的突围,以“立德、立言、立身三不朽”自立丰碑一座,以平地的基础筑成超拔的伟业,永垂千古。

许多人庸庸碌碌,平平一世,不成伟业,其症结不在于他起初就平凡,而在于他没有看出、或是不会利用自己平凡之身里已有的超凡潜力。影后张曼玉现今已被公认为“风华绝代”的最佳诠释,她的不凡之处与其说在眉目,不如说在味道。然而如果当初,身为商场售货小妹的她没有意识到或是不自信于自己独特醇永的那种味道,并毅然从艺,从小角色起日渐打磨,我们又怎能得见日后她风姿绰约的《花样年华》,她深沉旖旎的《青蛇》?很多时候,平地与伟岸之间仅一步之遥,从平凡的此处跨越到不平凡的彼岸,只需你的一念自信。

幽兰香百谷,而幽兰实不知其香,要成就伟业,我们需怀一颗平凡简淡之心。杨绛老人在百岁寿辰时说:“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我平凡的生活。”抛却浓艳喧哗,老人的生命如

5 会目光触及更远。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倾注了他对文化的全部心血和对普世价值的高度重视。他用最诚挚的真心遍访文明,用清澈的目光穿透历史的雾霭,用坚定的脚步丈量文化的长度,用温热的心灵感受文明的深度。不顾舟车劳顿的苦楚难耐,不管山高水远的艰辛做就,朝山谒水,叩经问史。对于作品里的每一种文明的细节,都字斟句酌,细细推敲。他觅得阳关猎猎朔风里风干的青史,探得道士塔幽幽塔群里滴血的敦煌文明,访得都江堰滔滔江水里踊跃的喧嚣生命。哪里有人迹,哪里便有落寞的古老传奇,他欣然如往,默默求索,苦苦追寻,以一个朝圣者的姿态,完成了对《文化苦旅》每一个细节的追求,完成了对中国文化的每一滴用心。高远之心入之,成就作品亦成就文明。

凡成事,心必入之。作品的全部目的,从来不是为显赫与昭示,它掂量的是容纳其中的所有用心。 心若深之,伟岸自随。 不欲扬,成不朽

有时,文字从笔尖流淌出,你为了“高销量”的传扬,却只显赫如流星;有时,文字从笔尖荡漾来,你不为显扬,却终流传。

从茫茫数据中寻找读者的兴趣点,从文字库中搜刮靡丽的文字,心中只有一个不变的信念:看的人多点再多点,继而成名成家成不朽。

然而,不遂人愿,盛象,终是昙花一现。时光忽逝,作品终沉入网络文学的大海中,无声无响无息。一缕怨怼从你心中来。

殊不知,心中想看销量,以为他人所赏的唯一功利之心去创作,不可能获得美名流传,得后人“啧”的一声赞叹。

每个时代总有些人,还好。

李敖呕心成九十八部著作,深陷缧绁,始终不停。我们看不到他被毁的作品。他也知道,一本被烧,又一本被焚,却也不停笔。

无人赏,便写给自己的人格看。

于是,捧着一颗虔诚的于作品、于思想的心。文字中诞生了伟大,字里行间流露出不朽。

我们熟悉北岛、顾城、舒婷,可那个时代伊始,又有多少人了解木匠北岛,油漆工顾城,灯泡厂女工的舒婷呢?他们在写诗。他们是从工人群体中飞出的诗人。

你将“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写在了墙上。后来的后来,才被人所发现,继而,广为传诵。

你想过吗?你一定没有想到过,无人赏,你写给自己的灵魂看:激励自己穿过人生的阴霾,走向光明。 有妙手偶得的佳句被你们夹进自己的本子里,未想到传播,更未想到成名;有信手拈来的语段被你们写进自己的本子中,未想到出版,更未想到成家。

在无人赏时,怀一颗虔诚之心于文字、作品,不为求人欣赏,只为文字更真,作品更好。

现在,太多人回望诗的繁盛,呼喊大师。可是,事实上,我们不缺少人才,只缺那颗心,一颗专注作品、潜心创作、虔诚于文字的心。

像李敖,不为人赏,写给自己人格看;像顾城,不求人赞,写给自己灵魂看,才成大师。

不求人们惊羡目光,不绝得赞美。只求潜心于、虔诚于作品,方成不朽与伟大。

6 找寻生命的无限 帕斯卡尔对人有这样一种认识:人既伟大又悲惨。人认识到了自己所能取得的有限,不会诸事顺遂己愿,却仍渴望着无限,因生命中未得的残缺而不断追求。 正因如此,未得的悲伤被巧妙地转化为追寻的快乐,这一份对无限的渴望使人清醒地定位自己,付出无悔的努力。遥想当年《法国大革命史》这部巨著的形成过程,是著者卡莱尔在失去原稿,不复可得的悲惨遭遇中,重新鼓起勇气,再次完成,并更为精益求精的第二部成书。这部书是卡莱尔的梦想,是在一直渴望取得的顶峰。倘若就因一次失去的悲惨,认定此生无法企及,那卡莱尔何尝能在找寻未得,找寻无限的过程中重拾作为一个史学家的欣慰和喜悦呢?

所以,对生命无限的渴望,对未知的那种期盼,恰是人们创作的不竭源泉。纪伯伦曾指出:“一个人不在于他成就了什么,而在于他企求成就的东西。”在找寻生命的无限中,人们练就了坚持不懈的品格,他们品尝了人世的悲欢,终于在找寻无限,追求未得中暂且放下了不圆满的缺憾,努力形成别具一格的伟大。 的确,就算人在知、情、意方面总会有个限度,可这也提供了一个未得的契机,使自己突破已往的极限。正如当年的培根,为了润色自己的随笔与人生箴言,时刻将笔记本放在身边,不断修改。或许在旁人眼中,那已经是足够完善的作品了,但培根认为他的文字还远未达到满意的标准。这也就激发他去不断超越自我,近于完美。 而今,当人们读着《培根随笔》时,是否品味出了那因“未得”而更上一层的语言?又是否体会到找寻未得,渴望无限所给予的活力和热忱?它确实融进了人的生命,让他们的议论文章都有了热度,让他们的智慧汇聚为文明的长河。

从中,我们可以知悉人的伟大和悲惨了。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是有可悲之处,那是人终将走往的限度。可当我们知晓了无限,进而追求和创造,在这一过程中,方显出生命的本色,达到更高的境界。

其实,生命的意义也便是这样。从二律背反中清醒过来的人们,在得和未得间感慨不已,弱者安于所得,但强者找寻生命的无限,让卑微的生命铸成一座永恒的雕像。

多一度热爱

纪德有言:“我愿为一切美好的事物燃烧自已的灵魂。”这美好的事物就是我们的理想与追求;这燃烧,便源于热爱。有了这样的爱的追求,人生就没有悲剧。

热爱一项事业,在前进的路上我们走得无悔而多姿;在达到终点后也未曾放弃执着。

为了这度热爱我们在追求。科比有对篮球的热爱,35岁“高龄”脚祼重伤也不言退役只为一个篮球梦;著名考古学斯坦因,终身未娶,在被截去脚趾后问的第一个问题是:“我还能远行么?”他们是快乐的,因为他们心中有追求,于是踏着荆棘也不觉痛苦,有泪可落也不凄凉。对事业的热爱,给予了他们走下去的信念与勇气。斯坦因一个人开创了“敦煌学,”冒着各种危险驰骋于世界。这份快乐,比待在家中悠哉地喝咖啡豪迈得多。若缺少热爱,就缺少了领略这份快乐的资格。 因为真正热爱这份事业,即使得到了心爱的东西,也仍会细细品味和体验。杨绛对文学的热爱使她历经百年仍旧风华如初,品读她的文字,能感受着她内心的执着。我热爱着我所执着的事业,这份爱源于内心。得到了它,我便站在山顶,对这份快乐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只是这种热爱已不多了,现实中满眼可见的是得到你喜爱的东西后的“悲剧”。高学历的研究生在实验中摇晃着仪器,因为要证书要荣誉。他们对科学的热爱恐怕仅是因为要“吃饭”,要文凭找工作,一旦荣誉证书到手,他们的脑海中的光环便黯然褪色,最终沦为平庸一族。缺少真正的热爱的灵魂,无异于行尸走肉,沦为肖伯纳所说的悲剧。我们多的是像于丹那样不热爱灵魂只热爱名声金钱的人,这份爱太肤浅。只顾眼前的浮华与喧嚣,少了一份对事业的执着。他们的人生才是肖伯纳所言的悲剧。

圣埃克苏佩里说过“创造,是以有限的生命换取无限的价值。”这创造,来自热爱。因为有了热爱,我们收获了追梦的信心。《逆光飞翔》中的黄裕翔是快乐的,即便盲了,但他有对钢琴的热爱支撑着他;文学家桑坦格是幸福的,他愿意为了文学而写作,虽然可以逍遥度日,但热爱拒绝了悠闲。

我们若想要快乐,必须热爱一项事业,方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朝游北海暮苍梧”;也只有热爱,才不会让你收获果实时为失去方向而迷茫,才会让你“人生有两大快乐”。

7 每一段热爱都会成为不朽。历史作证。星河作证。生命作证。

一个人的旅途,每个人的归途

当第一只类人猿试着站立,这是一种冒险,这意味着更易被天敌发现,甚或失去生命。而当一大部分类人猿都开始直立行走,即意味着他们用双脚踏出了文明之路。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因为一个人只想着如何走出黑暗;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因为一群人会想出办法驱散黑暗。

每个时代总会出现“一只首先站起来的类人猿”,被形象地称为先驱。先驱们总会出现在两个时代的交汇处,新时代只是一颗未萌发的种子,期待一场惊雷,带来雨露,开始新生。先驱便是惊雷的创造者,在夹缝之中,以绝伦的勇气,发出呐喊,化成惊雷,惊醒睡梦中的种子,一个时代便悄然萌发。先驱们注定孤独,因为他们是第一个,意味着从无到有。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一首长诗《神曲》便是时代的惊雷。但丁是孤独的,也必须是孤独的。文艺复兴之路必须有一个人先走,哪怕这条路、再长、再远,夜再黑、再暗也要坚定地走下去。但丁的勇气和笃定,支撑着他走上了这条孤独之路。他一个人对教会的批判,迎来的将是全世界的觉醒。

但丁走出了黑暗,深陷黑暗之人便有了勇气和信仰,对光明的向往,指引他们走上自己的“复兴之路”。这之后便出现了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三杰”中的其余“二杰”,“艺术三杰”等文艺复兴的符号。尽管各自所走的路不尽相同,但他们都相继到达了同样的彼岸,共同完成了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持续了百余年之久,影响深远。

直至今天,多丽丝·莱辛以其怀疑的态度、激情和远见,清楚地剖析了一个分裂的文化;辛波斯卡用乐观、对美和文字力量的信仰,鼓舞着波兰人,成为波兰精神的守护者;西蒙娜·薇依对上帝的爱与追随,对人类精神苦难的救赎,沿循的是帕斯卡尔的神秘主义信仰之路„„

是的,个人的信仰注定成为一个人的旅途,这旅途需要单独去面对,路再长、再远,夜再黑、再暗也得独自默默地走下去。但一个人的信仰之旅能走多远,从山的这一头翻去那一头;而整个人类的信仰会穿梭宇宙,超越时间。

因为从无到有,所以注定孤独;因为从有到所有,所以众志成城。

一个人的旅途,每个人的归途。

恢复被删除的细节

伍尔芙曾写道:“一个人一旦有了自我认识,也就有了独立人格,而一旦有了独立人格,也就不再浑浑噩噩。”北岛曾痛心的指出,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

没有细节,就没有记忆,没有记忆,人就是插在花瓶里供人观赏的静物——没有意识。难以言传的细微之物,都是悠长岁月留在我们身上的证物,它们证明了我们的存在。

星星点点的细节碎片,并非不可拾取,关键在于一颗善于发现的心。文革时期,木心被囚禁在满是脏水的废弃防空壕中,这不见天日的十八个月试图将他从世上删去,使世人淡忘他。可他并没有被删去,他用地上的脏水在泛黄的纸上记录下了这些细节,写下《囚禁中的日记》。这些细节重新复原了木心的经历。

细节是个人化的,正式属于个人的可感性细节,才会构成我们所说的历史质感。正如“董桥依恋旧时月色”的闲章,董桥刻这枚闲章,无非是想从锻句炼字中感觉旧时的美好细节。除此之外,还延伸到文字之外的东西:“鲁迅的小楷,知堂的诗笺。胡适的少作,郁达夫的残酒,林语堂的烟丝,徐志摩的围巾„”他乐于收集这些细节,这些细节反过来又渗入他的文章,使人铭记。

当然,文字并不是唯一的方式,细节也植根于生活深处。树木的年轮,延伸着老去的回忆;墙角的柴垛,堆积对时光的怀念;城市的老砖,构成了历史的质感。

而当今,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紧迫的节奏迫使我们删除细节。可见当今的文坛也与余杰批判的那样:不是没有“大师”和“大师之作”,而是缺少真实的生活感受和说真话的勇气,有的只是沦陷于为权利的歌唱颂歌中。意识形态化,商业化和娱乐化正从人们的生活中删除细节,人们在物质世界踽踽徘徊,沦落为供人观赏的静物,渐渐成为精神世界的陌生人。

伍尔芙曾写道:“记住我们共同走过的岁月,记住爱,记住时光。”记住生命中珍贵的细节,就有了自我认识与独立人格,也就不再浑浑噩噩。

8 恢复被删除的细节,唤醒我们的感官,让细节碎片互相拼接成一幅大的画面,从而产生更深的意义。

艺术,沿着寂寂的篱笆

生前寂寂,死后得名。美国女诗人狄金森的一生献给了诗歌艺术,纯粹、隐秘,拒绝发表诗作,拒绝走出诗歌的房舍。我以为,艺术不是攀援名声的藤蔓,真正的艺术家是将根深深扎进大地的无名植物。狄金森在现实世界的自我隐退,恰好回避了名声有可能造成的对艺术的伤害——诗歌艺术,当是一滴没有负累、安于叶尖的露珠。

张爱玲晚年寂寂,落魄于美国公寓,至死未能再续年轻时的创作华章。对照狄金森一生,她成名甚早,晚年才思枯涸。而狄金森更多一份平和,创作的生命力也更为持久。这恐怕就是名声对艺术家的捆缚,何况还是秉赋极高、冷眼世俗的女天才,也难逃名声的劫难。相比之下,内心单纯、足不出户的狄金森,却将天才守护的极好,一生炼造诗歌艺术,更多地接受了上帝的恩惠。

狄金森写道:“除了小个头的︱生命都不圆︱那些小的——急于变成球形︱展示,然后结束︱个头大的——生长缓慢︱晚些时候才悬挂——︱赫斯帕里得斯的夏天︱悠长”。不做在初夏就成熟掉落的果子,而是到夏末才成熟的一只大苹果、一个看园人、一首由赫斯帕里得斯的女儿守护的金色诗歌。尊重这样的诗人,即尊重诗歌艺术本身。剥去名声的外壳,方显艺术的实质。

在当下诗歌艺术匮乏的背景中,我们须警惕名声的诱惑表皮,如同那些过早上市的水果,它们未必有甘甜的口感,人为的催熟致使它们丧失了季节——任何一种生命都须在必经的季节里历练,甚至得缓缓度过悠长时光,有寂寞、有风雨、有困扰、有冷落,方能长成生命本来的样子,那是最初的也是最好的样子,——完整的生命本身即一首美妙的诗歌。

我们如蚁,艺术是我们搬运的过冬粮食,沿着密林,翻过山脉,趟过河岸,一路跋涉,无需加冕的皇冠,沉重的铠甲会阻滞前行,如此,在冬天到来,我们才有足够的食物喂饱灵魂的胃口,——一勺一勺,安享灵魂的富足。

如齐白石五十七岁不得名又何妨?如爱丽丝·门罗八十二岁才获诺贝尔文学奖又何妨?狄金森生前将创作的近两千首诗稿深锁在箱子中,死后才被后世发现,名声于她是太过迟到的肯定,可是,这又何妨?诗人一生的创作未受名声的牵累,多么幸运!试问,艺术之路未受世俗沾污的能有几人?过早成名又过早泯灭的又有多少?真正可贵的是,经过时间的淘洗,逐渐历练成闪光的珍珠的,才是艺术永恒的宝藏,才配得上真正的嘉奖;而最好的名声也从不辜负真正伟大的生命。

迟来的名声,多么幸运,仿佛是艺术家身后的一条虚线。当艺术家隐退,艺术源远流长。


相关作文

  • 历年高考作文题目作文2700字
  • 2013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已经结束,以下为2013年山东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 ...

  • 2009高考满分作文集精选作文2300字
  • 2009高考满分作文集精选 全国Ⅰ卷 2009年全国Ⅰ卷高考满分作文:因材施教,发展自我 全国Ⅱ卷 2009年全国Ⅱ高考满分作文:创新的光华2009年全国Ⅱ高考满分作文:寻找生活中的咖啡豆2009年全国Ⅱ高考满分作文:圆与缺的哲学2009年全国Ⅱ高考满分作文:发现与创新2009年全国Ⅱ高考满分作文: ...

  • 2004-2008年高考满分作文目录(1)作文5000字
  • 2004-2008年高考满分作文目录 2004年高考满分作文选 高考满分作文赏析:遭遇挫折笑对痛苦 高考满分作文赏析:风可以穿越荆棘 重庆高考满分作文:自我认识的成功走向 重庆高考满分作文:诗人·明月·黄花 重庆高考满分作文: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 重庆高考满分作文:没有翅膀的飞 ...

  • 2007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选登作文1000字
  • 2007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选登(一) 2007年高考作文题(全国卷i)<摔了一跤> 2007年高考作文题(全国卷ⅱ) 关于"帮助" 给了两个例子一个是反面丛飞帮助别人别人没帮他:另一个是正面例子白血病小学生帮助别人,别人也帮助了他. 任选一个作文. (第一范文网 ww ...

  • 38年高考作文题见证时代变迁作文3300字
  • 高考作文一直是高考中的重头题目,也是每年大家参与度最高的一个题目,2015年高考语文刚刚落下帷幕,高考作文题目就是大家评论和吐槽最多的.回顾恢复高考38年来高考考生经历的作文试题变化,从最初的命题作文,到话题作文,再到材料作文:从单一试题到二选一试题,高考作文一直紧跟时代不断发展,成为教育改革的风向 ...

  • 2013高考作文题目作文3200字
  •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 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 ...

  • 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作文题及满分作文集锦作文2100字
  • 小编导语:高考作文是高考语文考试的重中之重,所占分数比较大.考生要想写好一篇高考满分作文,并非一日之功.小编为同学们整理了2012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及满分作文,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我们一起来饱览高考满分作文风采,学习其中的写作技巧.更多关于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作文题及2012高考满分作文尽 ...

  • 备受争论的高考语文作文作文1600字
  • 2016-2017学年第1学期 <备受争论的高考语文作文> 学院名称:新闻与传播学院 专业班级:广告学1502 学 号: 201524910105 学生姓名: 宋雨强 备受争论的高考语文作文 高考不仅是高三学生的高考,也是所有中国人的高考.每年高考作文一出炉,微博,朋友圈,QQ 空间等平 ...

  • 2009年高考各地作文题作文3600字
  • 2009年高考各地作文题 09年全国卷I 高考作文:小动物学游泳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 ...

  • 高考作文作文1500字
  • 高考作文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高考)语文卷最后一题或几题(包括小作文),一般满分为60分. 目录 编辑本段一般要求 1 立意自定 2 文体自选(或除诗歌外) 3 题目自拟 4 不得套作,不要抄袭 5 不少于800字 编辑本段评分标准(满分60分) 一 基础等级40分 (1)内容20分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