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复习之作文文体与特征作文29300字

高中作文

1

高考作文复习之:作文文体与特征

每年高考阅卷,总有相当大一部分作文被视为“高分”不值,被视作“低分”可惜,形成尴尬的鸡肋,让阅卷老师倍感遗憾,其中最典型的原因就是这些考生文体特征不甚明晰。

在今天的作文考场中,诗歌与戏剧等文体样式已悄悄被挤到了边缘化的状态,记叙文体与议论文体基本统治了江湖。不过,记叙文体如果在“情节曲折”、“感情真挚”、“描写生动”三大方面不能特色鲜明,让阅卷老师在很短时间内深入文中,跟不上其快节奏的阅卷步伐,就很可能给你判个文体不分、主旨不明,从而造成你的作文失败。

考场作文要主旨明确、特征清晰,只有让人一眼看到水底,才能避免出现不应该的失分。纵使是叱咤大半作文江湖的议论文体,也必需做到“结构合理”、“材料恰当”、“论证有力”。考场作文体裁不限,考生可以自由发挥,但纵观近几年高考作文的现状,要想稳拿高分,还是要感情充沛,有真情实感,因为文章不是无情物。

从阅卷实际情况来看,考生作文要想给阅卷老师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记叙文方面,必需至少做到以下三个注意:①符合记叙文文体特征——善于描写;②有意识地使用各种修辞手法——让语言生动富于表现力;③有适当的环境描写——渲染气氛,增加文学底蕴。在议论文方面也至少做到三个注意:

2 ①符合议论文文体特征——善于说理;②有意识地使用各种论证方法——让语言缜密严谨、富于思辨色彩;③选用典型有力的论据——增强文章说服力。高考阅卷过程中,阅卷老师遇到文体不明、特征不清的文章时,一定会毫不留情地将之判为低分,因此,考生们在备考时对此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议论文版块作文技法突破

结构合理

议论文体的一般思维模式,应当是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大块构成。“提出问题”即在议论文开头一般要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分析问题”即在文章的中间要围绕中心论点展开分析论证,“解决问题”即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或者得出综合性结论,或者提出前瞻性希望等。这种思维规律反映在文章的外部形态上,就是具有一定体式的文章的结构。

(一) 并列式结构

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层次构成,各层次之间是并列关系,或者说,各层次之间是可以调换顺序的。如:

成功在于坚持。有一个“一万小时定律”,是说人要想在某一方面有所作为,需要能在这个方面坚持努力至少一万个小时,相当于每天练习近3个小时,坚持10年。坚持住了,你就会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

成功源于小事。成功者比别人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在小事上一贯做得比别人好。坚持干小事,垒土成高台。

3 成功贵在静心。浮躁心态,是成功的大敌。在欲望与诱惑面前沉着淡定,在困难与挫折面前矢志不渝,才能不断迈向新的成功。

上述文段用三个并列的分论点“成功在于坚持”“成功源于小事”“成功贵在静心”来论述成功的条件或原因,形式十分整齐,条理清晰,层次清楚,主题一目了然。

并列式结构往往将引论部分提出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自成段落,意义关系相对独立,且彼此间相互并列,一般无因果、轻重、主次之分。但在运用时,要注意各个分论点或论据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注意彼此的照应、衔接,不要东拉西扯,罗列一些不相干的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任性”是近年来颇为流行的词汇。有人说,有钱就是任性;也有人说,青春就是任性;有人说,漂亮就是任性;当然也有人说,有权不可任性。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任性有度

“任性”,就是由着自己的脾气来。小孩子的任性在他人看来是可爱的表现,青少年的任性在他人看来是叛逆的表现,成年人的任性在他人看来是不成熟的表现。“任性”是可以的,但要注重场合、时间、对象。“任性”要控

4 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做到“任性有度”,否则,就会招致他人的不满甚至厌恶。(开篇引出“任性有度”的中心论点,观点鲜明。)

有人说:“有钱就是任性。”对于有些大佬而言,不错,钱是他们挣的,他们拥有对钱的支配权,该怎么花,别人无权干涉。然而,如果到处招摇过市,显富摆阔,仗着自己有钱就气势凌人,目空一切,那就不仅是庸俗,简直是无耻了。有些人穿则名牌,住则豪宅,出则豪车,唯恐天下之人不知其富有,这种极尽所能的炫耀行为,实际上是心灵空虚的表现。有钱,可以去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可以去帮助他人实现梦想,而不是任意地挥霍浪费。(确立第一个分论点,批驳“有钱就是任性”的观点。)

有人说:“青春就是任性。”青春是非常美好的,青春是朝气蓬勃的,青春是一个人生命中最值得怀念的时光。青春需要任性,但也要有个度。有的年轻人整日无所事事,或者沉迷于游戏之中,或者纠集一批狐朋狗友吃喝玩乐,虚度光阴,这样的任性只会浪费青春、毁了青春。青春就是任性,但青春的任性不是任意挥霍时间和精力,而是把握时间,播种希望;不是得过且过,而是使自己过得充实且富有意义。(确立第二个分论点,批驳“青春就是任性”的观点。)

有人说:“漂亮就是任性。”漂亮是你任性的本钱,但不可因为自己漂亮就任性地做出一些伤害自己或者他人的事来。漂亮会使别人对你有好感,但如果你因此而自视甚高就没有人会喜欢你。漂亮的外表之下也应有一颗善良的心。(确立第三个分论点,批驳“漂亮就是任性”的观点。)

李克强总理曾经提出:“有权不可任性。”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体现了人民对领导者的信任与支持。如果有权就任性,那么遭受灾难的就是人民了。有权

5 不可任性,有权之人做事应当谨慎,为人民谋求福利,而不是利用职权去损害人民的利益。有权易使人走上弯路,所以有权之人一定要坚守底线,不可因有权而任性。(确立第四个分论点,论述“有权不可任性”的观点。)

刘墉说:话到七分,酒至微醺;笔墨疏宕,言辞婉约。这就是有度的好处,任性也一样,适可有度,方为至善。(总结全文,照应标题和开头,前后呼应,突出主旨。)

-名师点说-

这是一道观点型材料作文题,材料提供的是一个当代热词“任性”,以及人们对“任性”的不同解读。综合这些解读,可以得到两类不同的看法:一是“需要任性”,一是“不可任性”。材料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偏向性,可见,命题者要求考生谈出自己的看法或感悟,观点可以从材料中选取,也可以另外组合或提炼。考生写作时,可以选取一种观点进行具体阐发,也可以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辩证思考与分析,或者综合几种观点写出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参考立意有:(1)生命就要任性;(2)任性有度,适可而止;(3)不可任性;(4)任性的利弊得失等。具体写作时要选好观点,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口,立足真实生活,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实际,抒写真情实感,表达真知灼见,同时,要善于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能够做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不断地追问,写出独抒己见、入木三分的文章来。

本文从材料切入,另辟蹊径,立意为“任性有度”,文题具有较强的概括力。开篇点题,明确提出中心论点,观点鲜明,领起下文。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的行文结构,紧密结合材料论证了“有钱就是任性”“青春就是任性”“漂亮

6 就是任性”“有权不可任性”四种观点。结尾部分照应开头和标题,进一步阐明观点,升华主旨,写出自己对“任性”的独特感悟。全文思路清晰,论证严密,既摆事实,又讲道理,过渡自然,环环紧扣,最后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点明题旨,收束有力。

(二) 层进式结构

层进式结构,顾名思义,就是要层层递进,一般说来,要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层次。写作时,先亮出中心论点,然后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个层次进行论证,或者将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分论点进行论证,最后总结论点,这就是“层进式结构”。这种结构较并列式结构更易于深入论述论点,符合人们由浅入深认识问题的规律。这种结构模式要求文章各段落、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递进,次序不能颠倒,能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地论述观点。

1.[2015·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原文见“丰富篇”)

且以作品论英雄

自孔孟以来,我们的阅读模式、欣赏模式大致便是“知人论世”。我们大多认定“文如其人”,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但并不全面。因此,逢文先勿论人品,且以作品论英雄。(开篇先抑后扬,提出中心论点。)

我们很容易理解“言为心声”,即作品反映作者人品。所谓“郁结乎心而发乎声”,作品本身定然有着作者个人人品的渗透。引美学家蒋勋之言:“杜甫的

7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句,我认为不是诗歌上的技巧,而是诗人心灵上动人的东西。同样是一堆白骨,很多人走过去了,却没有看见。”试想,若是杜甫没有忧国忧民之心,又怎会发出这肺腑之言?伟大的心灵,投映在文学上,必然是伟大的作品。(正面论证:以杜甫为例,点明“言为心声”,揭示作品反映人品。)

然而这并不是说高尚的作品背后一定是脱俗之人。我们从小读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认清犹太人斤斤计较、视财如命的险恶心肠,明白人不能被金钱奴役,要追求人性上的美与善良——但事实上呢?莎士比亚成名后一直为钱财奔波。他拼命敛财,甚至发放高利贷,更因一家人无法如期还清财物而气急败坏,与这家人对簿公堂。这时候我们再看元好问的“文章宁复见为人”,便显得格外讽刺且引人深思了。从高雅的作品中并不能看出创作它的人的人品如何。如此,你又怎能像孔夫子一样从所弹的曲子中推断出创作这首曲子的人是文王呢?(反面论证:以莎士比亚为例,论证高尚的作品背后不一定是脱俗之人。)

既然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未必挂钩,那又何必纠结其人品如何?人类的文明本身就是宽容的,它看重作品本身。所谓“文以载道”,“道”是作品的根本。我们不妨说,如果一部作品传递了真善美,读之令人动容、发人深省,那它就已经达到了作品所应达到的目的,至于作者本人如何——你无法从作品中推知作者人品的情况是可能发生的——并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作者或许可以依靠作品而不朽,但文学史最终告诉我们,它保存的是“不朽的作品”,不是“不朽的文人”。(深入论证,全面阐述“作品重于人品,应看重作品,忽略人品”的观点。)

8 所以我认为,面对作品时,且以作品论英雄。我们固然尊敬杜工部的情怀,但我们也能从《威尼斯商人》中汲取正义忠诚的力量。作者终将逝去,其人品也会随之消失;但其作品高雅,便足以光照千古、惠泽古今。作品为重,道为重,应以作品论英雄!(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名师点说-

这道作文题给出两则材料,前面一则侧重于从审美角度谈人与文的关系,突出人的性格对文风的影响,认为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后面一则更侧重于从道德层面讨论文与人的关系,认为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具体立意时,可以参考以下几种角度:(1)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相符合的,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

淡则下笔悠远。作品意境与内涵深远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学识的多少与涵养的高低。人的思想跃然纸上形成作品的格调,而人的思想付诸实践形成人品。(2)文不如其人。文章和人品没有必然的联系,文章写得好,并不意味着人品一定好;文章写得不好,也并不意味着人品一定不好。一个人的人品建立在他的言行之上,其文章仅是一个参考。(3)文章与人品关系复杂,不可一概而论。因为文章和人品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没有必然的联系。人好文好、人好文差、人差文好、人差文差等各种情况都会存在,所以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这篇文章的论证很有层次,可谓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开头在同意“文如其

9 人”的观点之后,进一步提出,评价一部作品不必匆忙地去考察作者的人品,而应该着重考察作品本身,“且以作品论英雄”。作者先以杜甫为例,论证“言为心声”的观点,揭示作品反映人品;接着以莎士比亚为例,论证高尚的作品背后不一定是脱俗之人;随后集中火力论证作品比人品更重要,最后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以作品论英雄”。文章逻辑严密,论证翔实而富有层次,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这是层进式结构的论证功效。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今时代,碎片化阅读正以异常迅猛的速度,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冲击着传统阅读的堤岸。对此,有人忧心忡忡,有人不以为意;有人坚持创作长篇作品,与碎片化阅读相抗衡;有人顺应碎片化阅读的趋势,将生活体验用凝练的文字传递给读者;有人说,《论语》也是碎片化的形式,其思想却影响了中国几千年;有人说,如果孔子能创作非碎片化的系统性论著,则会对后世产生更为强大的精神影响„„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行走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

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碎片化阅读如一股气势汹汹的激流,奔涌而来,势不可挡。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有人叹息经典被冷落,传统被颠覆,于是奔走呐喊,试图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有人钟情于阅读只言片语获取信息的情感体验,于是在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中徜徉。(开篇揭示碎片化阅读的具体现

10 状和人们的态度。)

一味地感叹、呐喊与抗拒者,显然缺乏接纳新事物的勇气;一味地迎合、追捧与沉溺者,则未免过于肤浅,无法在阅读中形成深邃的思想,更无法在经典中汲取足够的生命养分。真正的阅读者,应该像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所倡导的那样,学会占有,学会挑选,如此,行走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才能不被乱花迷眼,不会错过前方的风景。(批判前文所说的两种态度,亮明自己的观点:学会占有,学会挑选。)

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占有碎片化阅读资源,实在是一件太过容易的事。一台电脑,或者一部智能手机,便是一片无边无际的信息海洋。上到国家大事,下到鸡毛蒜皮,无穷尽的内容,纠缠着每一个愿意亲近的人。心灵鸡汤、娱乐八卦、医疗保健、军事机密„„一切的好奇心,在这里都可以得到满足。(具体分析占有碎片化阅读资源的可能性。)

也正因为如此,学会占有才至关重要。唯有学会占有,才能在海量的信息中及时捕捉到真正有利于自身成长的那一部分信息,才能让阅读富有意义和价值。遗憾的是,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中,太多的人恰恰丧失了占有信息的能力,于是人们的阅读总是浮于表面,总是远离思考,人们的思维变得日渐懒惰,精神世界日渐荒芜。随之而来的,是人们的言语变得肤浅和乖戾,却偏偏还自以为这样的肤浅和乖戾是个性,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哀。(剖析碎片化阅读的缺憾,强调“学会占有”的重要性,论证更深入。)

要学会占有,自然离不开学会挑选。现在的生活节奏快,人们的空闲时间极少,阅读时间更少,要在有限的时间获得最大的阅读效能,就必须了解自己真正需要阅读的是什么。抱着一本名著仔仔细细地阅读,在当下似乎已成为

11 极少数人的阅读形态。绝大多数人不过是在手机或电脑上,接收外界的碎片化的信息。如此,学会挑选,就必须让这“挑选”远离低级趣味,也必须让这“挑选”超越饭后谈资或拉近关系的范畴。只有明确了自己的需求,“挑选”才有明晰的目标,阅读才能对个人的成长发挥作用。(进一步分析“学会挑选”的重要性。)

如果能够将上述两方面落到实处,即使我们身处碎片化阅读的时代,也依旧能够借助有效的阅读来丰富我们的生命。条件许可时,我们应该学会“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条件受限制时,我们借助于精心选择的碎片信息,也可以获取必要的生命养分。生活于人心日渐浮躁的社会,我们需要更广泛地涉猎各领域的知识,但必须精选那些有利于我们提高修养、完善品质的知识。此外,我们还必须学会思考,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读书却不思考,相当于开船却不扬帆,只是随波逐流,得过且过。我们阅读的目的不在于消遣,而在于使我们生活得更加充实与高尚。(论证只有“占有”和“挑选”相结合,才能借助有效的阅读来丰富我们的生命。)

身处碎片化阅读的时代,逃避者只是懦夫,完全排斥者也有些落伍,唯有积极应对者,才能抓住时机求得发展。既然潮流袭来,避无所避,那就“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总结深化论点,突出主旨。)

-名师解语-

这是一道时事评论型材料作文题,所提供的材料意义指向相对集中,其核心论题是“碎片化阅读”。材料的主体部分重在展示不同的人面对“碎片化阅读”的不同情感认知或做法。这些情感认知或做法体现的是不同的人面对“碎片

12 化阅读”的不同价值观。材料中关于“碎片化阅读”的观点没有偏向性,命题者要求考生谈出自己的看法或感悟,考生可以从材料中选取主要观点,也可以从材料中提炼观点。立意可以有以下几点:(1)新的时代需要碎片化阅读;

(2)坚持传统阅读,拒绝碎片化阅读;(3)将传统阅读与碎片化阅读有机结合;

(4)新旧阅读方式的较量等。具体写作时要选好观点,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实际,抒写真情实感,表达真知灼见。

本文开头紧扣材料立意,入题迅速,揭示了碎片化阅读的时代特征,概括了人们对碎片化阅读的两种不同态度,紧接着,对这两种态度进行简要分析,指出各自的不足,亮明应有的态度,确立全文的核心观点。主体部分采用层进式结构,围绕“学会占有,学会挑选”由浅入深展开分析论证。先从最浅层的“占有”谈起,概述“占有碎片化阅读资源”非常容易;再论述要“学会占有”,凸显“学会占有”的重要性;然后由“学会占有”推及“学会挑选”,进一步深化论证观点,最后加以总结归纳。先分后总的结构关系,使得说理更具条理性。结尾处借用鲁迅《拿来主义》中的语言来表明文章的观点,收拢全文,使得文章语言更具典范性。

(三) 对照式结构

对照式结构,就是在论证过程中,把两种性质、特征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加以比较,通过比较来讲清道理,阐明观点。正反对照式有“纵比”和“横比”之分。发生在同一时期,同一地点的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的比较,叫作“横比”;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的不同情况的比较,叫作“纵比”。文章运用正反对照式的目的是通过两个方面的比较,对坏的事物予以否定,对好的事物予以肯定。运用这种结构方式能起到对比鲜明、深化

13 观点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知止,则日进无疆,反者,道之动。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墨子

人生之善止,可防危境出现,不因功名而贪欲,不因感极而求妄。——曾国藩

知利之止,知欲之止,为知人生之成局!——李嘉诚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止与不止

有一本谋略学著作,叫作“止学”。你可能会生出疑问:“止”能有什么学问呢?其实,“止”字虽然看起来比较简单,但是“止”有时会决定一个人的成与败、荣与辱、高尚与平凡。(由远及近,从“止学”谈到“止”,切入话题。) “适可而止,无贪心也。”朱熹的这句话告诉我们,事情做到一定程度就停下来,不要过头。再好的蔬菜熟过了也会老,再甜的果子熟过了也会烂,再美的花儿开得久了也会枯。人也是这样,每个人都有欲望,为了欲望去努力奋斗,目标达成后便可停止了,如果一味地想要得到更多,反而可能会因此付出惨痛的代价。(揭示论点,强调“适可而止”的重要性。)

但是现实告诉我们,对待不同的事情要有不同的态度,所以我们既要适可而止,又要永不止步。当然,是对人生信念与梦想的追求永不止步。说到永不止步,我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永不止步》这本书的作者——尼克·胡哲。

14 他生来没有四肢,小时候他多次想到过自杀。但是当他十岁时,他第一次意识到人要为自己的快乐负责,于是他重拾信心,以演讲师的身份踏上了辉煌的人生旅程。他的身影出现在各个校园,他通过讲述自己的故事,讨论挫折、成长、爱情、心理等话题鼓励人们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什么叫永不止步,以及如何做一位心灵强大的强者。(反向提出“永不止步”的观点,论述在生活中有些时候需要“永不止步”。)

心如止水也是“止”的重要内容,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便提示我们要心如止水。只有心如止水,才能脱离焦躁,才能理清思路,做任何事都有条不紊。心如止水,并不是说要对任何事都不闻不问,而是指一份淡泊心境,是如今翻出原来耿耿于怀的人或事,一笑置之;是如今看待曾经放不下的情愫,学会释怀。这样才能真正心如止水。(阐释“心如止水”的观点,介绍另一种人生境界。)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时候需要“止”:记仇需要“止”,嫉妒需要“止”,浪费需要“止”,奢侈需要“止”,攀比需要“止”,污染环境需要“止”,假冒伪劣需要“止”,造谣惑众需要“止”,贪污腐化需要“止”„„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时候也需要“不止”:助人为乐、救死扶伤、孝顺感恩、团结友爱、学习探索等都需要“不止”。“人生之善止,可防危境出现”,人生之善不止,也可开掘美丽前景。(结合生活实际,阐明哪些该“止”,哪些不该“止”,对比鲜明,令人深思。)

把握“止”与“不止”的度,善于“止”,勇于“不止”,才能在人生之路上游刃有余,自由而行。(表明观点态度,总结全文。)

15 -名师点说-

这是一道名言类材料作文题,此类材料往往以直抵心灵的方式让考生去思考人生与自我,凸显了人文内涵与理性思考,可以让有不同经历、修养与见识的人都谈出自己的感悟来,为考生充分展示写作才华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较好地体现了高考的选拔性功能。题目提供的是墨子、曾国藩、李嘉诚三人的名言,这三则名言既通俗易懂,又具有丰富的内涵。写作时要关注提示语“综合上述材料”,三则名言所谈的话题都是“止”,整体上阐明了各人对生活的态度、处世的态度、对人生的态度。清人曾国藩一生的作为和成就,处处都有“止”的烙印;李嘉诚将“知止”二字高悬于办公室的醒目之处,最终成为一代商界至尊。他们均是“知止”的典范。当然也有一些利欲熏心的人,对名利贪得无厌,没有丝毫收敛,这既毁了自己又害了别人。写作时,可以从正面着眼,阐明“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可以从反面着笔;论述“不止”的危害性和严重性。具体的立意角度有:(1)知止者智;(2)为“止”喝彩;(3)生活需要“止”;(4)懂“止”行“止”;(5)不止与止;(6)不止乃亡。具体构思行文时,要以“止”字为突破口,立足生活,联系社会现实,写出广度和深度来。

这篇文章论证了有关“止”的三种人生境界,切合所供材料的主旨。开头部分从“止学”切入观点,论述“适可而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接着笔锋一转,引出“永不止步”的观点,并以尼克·胡哲的事迹为例,阐述“永不止步”的精神;然后论述“心如止水”的观点,引入了另一种人生境界,这样两相对比,论述更加全面;接着又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什么时候当“止”,什么时候当“不止”;结尾部分总结全文,点明观点,给人以振聋发聩的启迪。文

16 章思路开阔,能够从现象深入本质,逐层深入地论证观点,对照式的结构使文章的论证显得更加严谨,且语句通顺,整散结合,富有文采。

(四) 引议联结式结构

引议联结式结构,也是议论文常用的结构模式。引,就是用精练的语言引述材料,并根据材料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议,就是对自己提出的观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议论分析,论证观点的正确性;联,就是广泛联系个人、社会、历史、现实等实际情况,全方位、多角度地对论点进行论证;结,就是总结全文,深化观点。引议联结的过程,本质上也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根据这种结构模式写出来的文章,一定是思路清晰、内容充实、结构完整且严谨的好文章。

[2015·上海高考]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

(原文见“文采篇”)

亦坚亦柔,成就和谐

老子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这便是所谓人心的奇妙之处,有坚如磐石时,亦有温柔如水时,二者共享方寸之地,方有一个和谐的自我卓然而立。(引:引用老子名言,紧扣材料和标题,提出论点。)

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诚如毕淑敏所言,人心,首先应该是一座坚固的堡垒。以道德准则为盾牌、以理想信念为防线的我们都是天赋使命的战士,应有勇气也有毅力捍卫生命中那些真正神圣的东西,就像英国文豪

17 托尔金在《魔戒》中诠释的那样,“相信这世界并非不可救药,而一定存在某种良善,值得我们奋战到底”。没有人能做到始终无畏不悔,那是只存在于神话之中的品质,而常人真正能做到的是,守护坚实稳固的初心,即守护生命耿直不移的态度,这样才能展现生命的伟大力量。(议:扣住材料分析,强化观点,阐明人心坚固的重要性。)

然而,人心的坚硬并不等同于固执,冰冷刚硬到不可触碰更不应成为人生的常态,很多时候,我们也需要让心灵受到温存与爱意的滋养,让心灵由寸草不生的荒漠变为处处繁花的锦绣花园。是啊,在这个正在被冷漠的铁壁铜墙侵占的世界里,我们总以为百毒不侵、刀枪不入、自我封闭就是坚强,可如果我们连呵护真诚、期许美好、拥抱爱情的能力都已失去,那么这种机械冰冷的生活不配称为“人生”,甚至算不上好好“活过”。我们既然没有理由扼杀美好,何不以最阳光的姿态享受心灵深处的柔软?故而,人心中那些必不可少的柔软的东西,与坚硬的东西一样,都是构成精彩人生的要素;故而,唯有亦坚亦柔,方能塑造和谐的自我。(联:联系社会现实生活,论证唯有“亦坚亦柔”,才能“塑造和谐的自我”。)

我想,真正洞察了这一道理的人,一定会懂得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写下的“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温存,因为坚强与温柔是相互融合而非完全对立的存在;一定会明了歌手HITA 在《天命风流》中唱出的“灵秀上眉头,浩气存胸口”的洒脱,因为豪情满怀的人依然需要情感的滋养;一定会欣赏荀夜羽所表达的“击鼓动远雷,琵琶脆涟漪”的和谐,因为勇气与温柔的契合才是生命最本真的形态。所以,要想造就一个和谐的自我,要想活出一世动人的精彩,最重要的,便是让这方寸之地,亦坚亦柔,亦刚亦让。(联:联系

18 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歌手HITA 、荀夜羽等人的事例,纵横拓展,强化观点的表达。)

心寄方寸,所求为何?亦坚亦柔,成和成谐。如此,方能一路携美好同行,方能一生尽光明磊落。(结:总括议论,再次点题,收束全文。)

-名师点说-

“坚硬”和“柔软”是对立的孪生兄弟,说它们“对立”,是因为它们的性质不一样;说它们“孪生”,是因为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它们,它们关乎每个人的成熟与成长。考生可以从两者的统一性来写,主张形成和谐人格,也可以侧重一个方面来写。行文前首先要弄清“坚硬”与“柔软”是什么,如正直、执着、刚毅、勇敢、无畏等都可算是人心中“坚硬”的东西,善良、通达、仁慈、温顺等都可算是人心中“柔软”的东西。题目意在考问中学生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追求,引导他们思考如何“造就和谐的自我”。可供参考的立意有:

(1)以柔克刚;(2)亦刚亦柔成就和谐自我;(3)把“坚硬”坚持到底;(4)坚者自坚,柔者自柔等。写作时要善于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注意多层次挖掘材料含意和中心论点,写出深度和广度来。总之,只要扣住材料,联系实际,深入挖掘,言之成理,文章就有可能出彩。

本文很好地采用了引议联结的结构模式,条分缕析,文思流畅。开篇引用老子的名言,引出话题,提出论点,揭示亦坚亦柔的重要价值;接着紧扣材料和论点进行议论分析,充分论证人心坚固的重要性;然后宕开笔墨,联系当今社会现实和经典事例,多角度阐述“亦坚亦柔”的必要性;最后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再次点题,升华观点。全文思路清晰,论证严密,结构严谨,

19 体现出考生缜密的思维。

材料恰当

“材料丰富”“材料新鲜”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的要求。议论文必须要有正确而鲜明的观点,要有充分而准确恰当的材料。没有材料,或材料不充分,观点就缺乏支撑,议论就显得空洞乏力;同样,材料不准确恰当,或事实不真实,观点就不能令人信服。如何才能恰当地使用材料呢?

(一) 善谋划,巧安排

善于使用材料提引句。在提出论点之后,从整体入手设计并列的材料提引句,从而将相关材料整合成一个整体,即提引句+事例。当然,要按一定的条理去设计提引句,如按逻辑顺序,切记不要重复,也要按一定条理去安排事例。如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Ⅰ优秀作文《合作最美》片段:

纵观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合作的美好传统,中华儿女从来就有合作的文明之风!有这样一群鲜活的面孔浮现在眼前。春秋烽烟起,战国刀枪鸣。面对强秦的进攻,廉颇和蔺相如密切合作,一个武略极高,一个文韬超强,二者相互配合,救赵国于水深火热之中,拒强秦于国门之外。“将相和”的美谈千古颂扬。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面对战争的危局,张良和韩信通力合作,一个善将将,一个善用兵,二者相互配合,终有汉王朝的统一兴盛,终有两颗明星闪耀于历史的星空。滚滚长江水,浪花淘英雄。面对强大的曹军,孔明和周瑜联手合作,一个智压群雄,一个万军统领,二者相互配合,终有孙刘联军勇破曹,江山稳固黎民称颂。

20

-名师点说-

“纵观五千年的文明史”,将读者带入浩瀚的历史长河。一句“有这样一群鲜活的面孔浮现在眼前”,廉颇与蔺相如、张良和韩信、孔明和周瑜的故事喷涌而出,连缀呈现,一气呵成,犹如排山倒海般扑面而来,令人不得不佩服作者丰富的知识储备,巧妙的艺术构思和无懈可击的说理技巧。如此翔实的论据,运用得如此得当,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厚积薄发。

(二) 叙述精,方法当

要学会叙述材料,一般有三个方法:一是剪裁舍弃法,即根据论证的需要,对典型事例进行剪裁处理,舍弃次要信息;二是挖掘增补法,如果论点与论据之间只存在某种间接的联系,就需要把论据所蕴含的意义挖掘出来,这个含义才能与论点发生内在的联系;三是概括排比法,即围绕中心论点,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列出一组事例,一般用一个句子表述,句子内涵要丰富,且一针见血,一语道破论据中证明论点的部分。如2015年高考上海卷优秀作文《柔软的坚强》片断:

做人的最高境界,便是坚强与柔软兼备,刚柔并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应该“从心所欲,不逾矩”,既不迂腐,又不随波逐流。

有坚强没有柔软,便会成为冷漠无情的人,纵使兵临天下,也只能像希特勒

21 一样,落得个身败名裂、狼狈自杀的下场。有柔软没有坚强,就会变成无病呻吟、随波逐流、没有主见的人。

只有刚柔并济,才能成为伟人。韩信禁得起胯下之辱,越王勾践忍辱偷生、卧薪尝胆,终于成就了大事。他们的表现,是柔软而不是柔弱,是坚强而不是刚强,所以,如果想要真正成就大事,就必须具备柔软温和的坚强。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其实就是强调既要坚强又要柔软。

-名师点说-

文段先是剪取孔子的名言论证“做人应该‘从心所欲,不逾矩’”的道理,然后舍弃庞杂,仅截取希特勒的下场,从反面进行论证“有坚强没有柔软”的危害。最后列出韩信与越王勾践两个事例,正面指出做人需“刚柔并济,才能成为伟人”。

(三) 少叙述,多议论

写议论文容易犯“以叙代议,例而不议”的毛病,即对所举事例缺少具体的分析,论点与材料分离。要避免这个问题,可采用以下几个方法:一是因果分析法,抓住所述的事实,推求形成的原因;二是假设分析法,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使事例和析例正反映衬;三是内涵分析法,透过论据提供的现象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或所蕴含的意义。如2015年高考山东卷优秀作文《抓主要,看实质》片断:

有的人总是和烂事折腾,白白耗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有个经济学概念叫作

22 “机会成本”,意思是你所做的事情的价值,是由你所放弃的事情反映出来的。我们总是去做那些次要的东西,在没有必要的事情上浪费时间,却是以耗费主要的事情为代价的。学会放弃那些次要的东西,腾出时间去做那些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事,懂得把有限的精力投注到真正有价值的主要的事情上。 我们总是被外界的评论蒙蔽了双眼,丧失了自己的判断能力,与事物的本质渐行渐远。纪录片《穹顶之下》将柴静推上了风口浪尖,网友纷纷评论、抨击柴静批判政府的行为,甚至去探寻她的私人生活。但无论如何,这部纪录片所反映的不容乐观的环境现况是真实的。人们只顾去抨击柴静,却忽视了关乎我们每个人利益的雾霾,着实令人慨叹。周浩放弃北大去上技校,人们大都去评论这个做法是对是错,却没有人去关注这件事实际上是对中国应试教育的一次拷问。所以,不要去管次要的评论,要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去关注那些主要的事情,去抓事物的本质。

还在纠结于手中杂乱不堪的线头吗?先放下,才能自在。擦亮眼睛,寻找最主要的部分,看清事物的本质,然后阴霾散去,豁然开朗。

-名师点说-

“少叙述,多议论”是对议论文文体特征的形象表达。选文片断基本上以议论为主,逻辑层次清晰,语言谨严周密,鲜明有力地论证了文章论点“抓主要,看实质”。

论证有力

议论文写作除了要有合理的行文结构、充分恰当的材料之外,还要有严密有

23 力的论证。只有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是一篇富于说服力的文章。要使论证充分有力,实现立体化,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 分论点,逐一证

论证时,中心论点还可以由几个分论点组成,分论点论证清楚了,中心论点自然论证充分了。根据中心论点的情况,可以按照四种方式——并列式、递进式、辨析式、对比式进行分解,即依据对某些事物不同的认识或错误的认识,用分解出的观点进行辨析。如2015年高考北京卷满分作文: ■

深入灵魂的热爱

北京考生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我的故乡在江南,那是一个莲的乐园,那里的人对莲的热爱早已深入灵魂。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炎炎的夏日,所有的花木都不堪骄阳的炙烤,低下了它们高傲的头颅,万物显得奄奄一息,干旱的水田,清风吹不起一点涟漪。你看,你看那是什么?遥远的天际,那一片绿,绿中夹着生命的力量和激情的火焰,正肆无忌惮,铺天盖地,蔓延出一片绿的海洋。而绿海中的红,正如火一般烧尽一切的灰尘与阴暗。哪怕烈日炙烤,那绿海依旧在随风舞动,泛起层层绿浪,哪怕骄阳似火,那红依旧飒爽挺立,散发着阵阵清香。饱含生命力的莲,莫不让人心潮澎湃,产生灵魂深处的热爱。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24 秋天的莲,是收获的莲,褪去了夏日的盛装,孕育出颗颗饱满的果实。江南的女子,如水一般的女子,她们架起木舟,向那绿海驶去。纤手飞舞之间,采下朵朵莲蓬,剥开一个,取出莲子,放入嘴中,一股清香在嘴中绽开。那是莲的清香,那是莲的奉献。无私奉献的莲,在夏日给人们以美的感受,在秋天给人们以收获的喜悦。这收获的莲,怎能不让人喜笑颜开,产生自灵魂深处的热爱。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黑暗,淤泥,莲正奋力地远离污浊,直意朝空中生长着。淤泥想困住她,用层层黑土将其掩埋,她不屈,只是奋力向上,她的心中只有对光明的渴望。那污浊想玷污她,一次次地攀附在她的身上,她一次次将其驱散。污浊怒了,咆哮道:“放弃吧,你终将会没有力气,没有人会懂你对清白的坚守;放弃吧,泥地里虽然黑暗,但是很安稳。光明有什么用?清白又怎样?不要再与我苦苦斗争了。”莲不语,只是一次次地将恶意的污浊驱散,从不放弃,只因为对清白的坚守。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成功最终属于莲。她清清白白地挺立于水面,亭亭玉立地接受阳光的洗礼。人们惊叹于莲的坚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屈于黑暗,不屈于浑浊的品质让世人争相传颂,在时间的长河里绽放璀璨的光芒。

生命的莲是不屈,收获的莲是奉献。清高圣洁的莲怎能不让人肃然起敬,产生自灵魂深处的热爱?怎能不让古今文人墨客诗赋歌咏?

这莲,自在我灵魂深处,令我衷心热爱。

25 -名师点说-

文章论证中心论点“对莲的深入灵魂的热爱”时,按时令分为“夏莲之爱”和“秋莲之爱”;依据对莲之品质的热爱,又分为“出淤泥而不染”的清白和“艰难困苦”而不屈服的倔强。从论证方式上看采用了并列式(按时令分) 和递进式(由表象之爱到本质之爱) 。

(二) 分角度,多层议

议论文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证。一是正面说,反面论。正面说,就是从正面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加以论证。反面论,就是从反面论述,最后得出非此即彼的结论,既可以直接切入反面,又可以间接切入反面。二是摆事实,讲道理。议论文虽然重在说理,但“事实胜于雄辩”。只有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道理统率事实,事实服务道理,以事证理、以理服人,才能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的立体论证,使论证更加充分。如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Ⅱ优秀作文:

平凡中练就绝活 筑就人生最精彩

吉林考生

做好一件平凡的小事,就可获得精彩的人生。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由此可见,练就绝活筑精彩!普通艺术也可变得更加完美!

爱默生说过:“完成伟大事业的人,起初并不伟大。”拿破仑说过:“不以小事为轻,而后可以成大事。”材料中的老王,之所以获得当代风采人物候选人,

26 并不是他做了多么伟大的事情,而是他能够从平凡的事情做起,能够重视普通艺术,不断打造普通艺术,能够在普通艺术中创造不平凡的艺术,最终铸就了完美艺术!可见平凡中孕育了伟大,练就绝活铸就了老王的精彩! 俄国思想家罗蒙诺夫说:“不会做小事的人,也做不出大事来。”诚然如此,成功源于对平凡技术的钻研,源于脚踏实地的实干。有的人不愿意从基层做起,不能够爱岗敬业,直到摔得粉身碎骨才追悔莫及。相反,那些脚踏实地、肯于钻研的人却能够用自己的扎实铸就绝活,铸就精彩。姚启中,一开始是个卖菜叔,只有四年级文化,十多年前,他来到北京卖生姜、大蒜,靠一本字典、一叠纸、一支笔,花了3年时间,写了一部20多万字的《卖菜叔日记》,原汁原味地记录了打工的苦难路程。正是耐得住寂寞,正是爱岗敬业,才练就了他的绝活,才成就了他的精彩!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成功必须脚踏实地。务实、勤奋、努力,成就了老王的绝活。生活中那些成功的例子,无一不是在平凡中铸就精彩的。霍英东发家的第一桶金,来源于他起早贪黑的努力——买沙子;比尔·盖茨从哈佛毕业后,认真观摩、了解市场,认真研究自身优势和劣势,制定详细的策略和实施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展开工作,在努力中练就了绝活,最后取得了成功!

法国作家左拉说:“没有平凡的经历,就不能产生伟大的业绩。”在浮躁焦虑的时代,在人人都向往快速成功的时代,只有耐得住寂寞、保持冷静、脚踏实地、认清形势,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真正静下心来,该出手时就出手!伟大来源于平凡,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把平凡的工作做好,练就绝活,方能成就精彩!

27

-名师点说-

考生先从“老王”身上推出论点“练就绝活筑就精彩”,用“有的人不愿意从基层做起”,“直到摔得粉身碎骨才追悔莫及”反面进行论证,然后再用“姚启中”这位平凡的“卖菜叔”从正面加以论证。摆事实,讲道理,多角度地论证“成功必须脚踏实地”,只有将平凡的工作做好,才能筑就人生的精彩。

(三) 分节奏,生动论

要想论证生动、有节奏,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从侧面、远处、外围入手,逐渐引向主旨,形成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气势。二是通过设问、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说理的气势;运用强调段、过渡段,形成理直气壮的磅礴之势。三是笔势灵活,求真求实。议论文绝对不能空讲大道理,板着脸孔训人。在求真求实的基础上,还要注意生动形象,注意选择灵活的笔势。选择的事例,最好要事中有说理。可以引经据典,既言简意赅,又能够增强说服力。也可以运用类比等手法和比喻等修辞,增强说理的生动性形象性。如2015年高考广东卷满分作文:

心之所至境之所达

广东考生

行之路上,看天光云影,测阴晴雨雪;漫步林间,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无关能否目力所及,也不必道出花鸟之名,树木之性。只需用心体悟自然,感知自然,去看那山高,去看那水长。因为,心之所至,境之所达。

28 用心去感知自然,自然离你很近。

每日的清晨,你是否触摸到柔软的阳光,你是否听得到窗外鸟儿的悦耳歌鸣?行走在路上,你是否能感受到空气热烈的拥抱,你是否享受这微风轻缓的抚摸?用心感知自然,感受自然的一切生命,去与自然私语,用爱与自然相拥,它就在你身边!

想起川端康成的那句话:凌晨四点,我看到海棠花未眠。我仿佛看到一位孤寂老人,一个人凌晨四点坐在海棠花边,慈爱地如注视孩子般注视着海棠花。他的心装满的是对海棠花的爱,无眠的夜,他将自身情感注入一株花上,感知着海棠夜间的绽放。他的心一定是柔软的,是宁静的,因为他的心与自然同在,他的境界也上升到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又如沈从文沈老笔下的湘西小镇,那儿的阳光,那儿的水,那儿的山,甚至船,空气,在他的笔下都是赋予生命一般,鲜活动人。你能从他的文字中感受到沈老对自然的热爱,那不是普通的爱,那是心心相溶的爱。

“我心中似乎毫无渣滓,对透明独照,对河水,对夕阳,对拉船人和船,皆那么爱着,十分温暖的爱着。”沈老道出了他对自然的爱,因为他的用心体悟,他的生活是纯净的,毫无渣滓的。

然而,时代的发展摧枯拉朽般轰然展开,科技被推向进步的前沿,成为现代的展品。一座座山被铲平用于建筑,一幢幢高楼如竹笋般破土而出。树越来越少了,水越来越浊了,自然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人们感叹自己远离自然,于是他们选择沉浸在科技中。其实不然,自然一直在我们身边。只是时代的嚣尘直上云霄,人们脚步匆匆,已经无心去体验自然,更多的是关注电视或电脑里的“自然”。这样的自然能不远吗?

29 心之所至,境之所达。人生之境,一伟人用四字概括:“静水流深”。静,是生命的圆满;水,是生命的本源;流,是生命的体现;深,就是生命的蕴藉。而用心去感知自然,体悟自然,师之自然,人生之境必能达到你想要的高度。 去用心与自然相拥吧,去用心与自然倾诉吧,去自然中释放自己,走向人生之巅吧!

-名师点说-

文章先写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阳光”、常闻的“歌鸣”,以及空气和微风这些司空见惯的事物入手,写出“用心感知”自然,则它就在身边的浅近之理。然后选用川端康成和沈从文的名言,恰到好处地点出“心到境到”的主旨。本文长短结合的句式,读来给人一种鲜活灵动的美感,结构上按照总分总的结构,中间又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论点,全文结构清晰,层次感很强。

经典好题练兵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个不少于300字的片段。

道德模范康永涛,在过去的30年里,抓获抢劫、偷盗等各类违法犯罪人员380余名。但因其多次抓小偷担心遭到打击报复,康永涛有家不能回,不能陪妻子逛街,不能接送儿子上学。然而,当问及康永涛是否会坚持下去,他铿锵有力地回答:“若遇到不平事,我还会挺身而出!”

30 民族英雄戚继光,为了不使民族利益受到侵犯,在异族入侵时,挺身而出,他明智地选择了“义”,谱写出一曲悲壮的正气之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同志,被围梅岭,写下了“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的壮丽诗篇;为了正义,刘胡兰毫无惧色地躺在敌人的铡刀之下;为了正义,布鲁诺被火焚身,伽利略被秘密流放在黑森林中。这些,都是历史长河中美丽的浪花,都永远闪烁着异样的光彩。

然而,极纯净的水是很少的,所以在历史的河水中,也飘浮着污秽,避免不了渣滓的存在;奸臣秦桧,卖主求荣,为苟全性命而丧失了人的本性,终于受到万人的唾骂;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被俘变节,但最终还是没能使偷生得逞,他的下场是可悲的,而丧失义节,苟且偷生,他的下场更是可耻的。 (摘自《义字当先》)

-名师解语-

为加强论证效果,该片段从正反两个角度论证了不同人对“义”的态度,一类人舍生取义,名垂千古,而另一类人见利忘义,众人唾弃。选用论点加材料的形式,通过正反对比,增强了文章的说理性和说服力,使论证简洁有力。

2.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个不少于300字的片段。

《中华好诗词》第二季半决赛下半场中,来自福州的选手刘闽川,曾患重症肌无力,凭借实力连闯六关,成功进入半决赛,现场力“站”不支,最后一位被淘汰,泪洒舞台,但他的坚强和毅力、胸藏诗词三千,感动了无数观众。 ■

古今中外不知多少豪杰名士因毅力而成就了一段又一段的传奇,名垂青史,

31 光耀古今。

毅力是把利剑,让体育健儿们过五关斩六将。刘翔因伤退赛后,令人惊喜的是在广州亚运会上,刘翔以13秒09的成绩再次夺得了冠军。刘翔正是握着毅力之剑,披荆斩棘,重返赛场的!

毅力是盏明灯,照亮了黑暗坎坷的文学之路。张海迪身有残疾,但她勇敢坚强,被誉为“中国当代的保尔”,张海迪点亮了毅力的明灯,照亮了她原本充满险阻的人生道路。

毅力是后盾,使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东方文明。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中国遭遇了亘古未有的重大灾难,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日本侵华„„人民群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但是中华民族有毅力作后盾,顶住了种种艰难困苦,最终赢得胜利,建立起新中国。

(摘自《毅力》)

-名师解语-

该片段形象地用比喻的形式来阐释毅力的定义。通过“毅力是把利剑”“毅力是盏明灯”“毅力是后盾”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对毅力的作用进行了论证,严谨中不失灵动,极大地增强了文段的说服力。

3.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选准角度,写一个不少于300字的片段。

大凡脱颖而出、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无不经过长久深沉的寂寞。“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是李白豪放的寂寞;“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沉郁的寂寞;“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司马迁悲壮的寂寞„„

32 ■

甘于寂寞,等待下一个春天,是一种苦心孤诣的追求者应具备的坚韧。假如没有“墨池”“笔冢”,又何来书法的传世精品?假如没有经过“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熔铸,《红楼梦》又何以成为经典?假如没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心血浸渍,那些古典诗词又怎能禁受时光的淘洗?

贪恋浮名,没有等待下一个春天的耐心,贫瘠羸弱的根部又怎能负载持久的美丽?

所以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超级女声”盛极一时,转眼间便风流云散?为什么《无极》耗资两亿,却落得个票房惨淡?没有深扎文化土壤的专注,没有生活的历练,没有遵守艺术的规律,空有那稚嫩的灵性、取悦于人的机巧、猴急的沽名钓誉之心,怎能真的赢得喝彩?

(摘自《甘于寂寞》)

-名师解语-

这是一篇典型的对照式结构片段。作者通过“甘于寂寞”和“贪恋浮名”正反两个观点进行比较,阐释出只有甘于寂寞,才能取得成功,贪恋浮名就会贻笑人间的深刻道理。两组事例,一正一反,相辅相成,完美地升华了“甘于寂寞”这一主题。

4.[2014·福建高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些人一提到空谷就想起悬崖峭壁,而另一些人想到的却是栈道桥梁。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33 ■

于逆境处捡拾一地馨香

福建考生

古希腊圣哲赫拉克利特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诚哉斯言,人生,就如同颠簸于穷山恶水之境的一段非凡旅程,有时要经历深渊,有时需涉过险滩,但终须归寂于一颗敢于同逆境搏斗的心,于逆境处捡拾一地馨香。

“即使踏着荆棘,也不觉悲苦;即使有泪可落,亦不是悲凉。”沈从文,这位举世闻名的大文豪,谁能想到“文革”遭批斗时,竟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用那美丽而苍凉的手势写下“荷花真美”。当郭沫若质疑你的文学才华,你淡然地付诸一笑,而后扬鞭东指,在别人的呶呶不休中,抵达登高望远的成功彼岸。走在生命的雨季中,你波澜不惊,笑看朗月照花;坠入人生的低谷,你步履从容,清吟一世风华。你用乐观淡然的画笔描绘出一幅锦绣遍地的人生画卷,于逆境处拾得一地馨香。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一位走在人间四月天的才女,纵使斗转星移,流逝的时光之水也无法冲走她的绝世风华,反而像那醇香美酒,时间愈久愈迷人,愈耐人寻味。20世纪30年代,她不顾重病缠身,奔走于穷乡僻壤、荒山野岭之间,在荒寺古庙、危梁陡拱中考察研究中国古建筑。即使命运向她发出狰狞的冷笑,她依旧用泠泠清音对生活说:“我认定生活本身就是矛盾的,我只要生活,体验到极端的愉快,灵质的、透明的、近于神话理想的快活。”林徽因用乐观的笑音点亮的四面暖风,于逆境处翩然起舞,与灵魂缱绻共舞。

34 “虽海枯石烂,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为失败而灰心,也不可以为困难而却步。”孙中山,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在风雨如磐的封建统治时代,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以坚忍不拔之毅力,救中国于水火之中,即使在内外交困之中,也未曾轻言放弃,历经艰难困苦,终于玉汝于成。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韩信,受胯下之辱,依旧如雪底苍松,耐得严寒,宛若羽化之仙;苏轼,遭受“乌台诗案”,仍草履一双,清风自在,烟雨任平生;弘一法师,受“唾弃之辱”,仍淡定从容,有光风霁月、宠辱皆忘的傲岸。

物不经风霜则生意不固,人不经苦难则德慧不成。乘一叶载满乐观与从容的扁舟,于苦海中乘风破浪,待到云淡风轻,天朗月明时,尽拾一地馨香。

-名师解语-

作者围绕“于逆境处捡拾一地馨香”这一中心精心选材布局,既有文学大师沈从文、林徽因,也有革命领袖孙中山,还有古代名将韩信、一代才子苏轼、高僧弘一法师,从不同角度证明了文章的观点,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素材积累。文章从头到尾多次运用引用,既是道理论据,也是作者文采的体现,“一地馨香”“锦绣遍地的人生画卷”的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身处逆境依然不屈奋斗,终会有所成就。

5.[2015·湖南高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浓荫匝地,是飞禽、走兽们喜爱的憩息场所。飞禽、

35 走兽们经常讲它们旅行的见闻。大树听了,请飞禽带自己去旅行,飞禽说大树没有翅膀,拒绝了;请走兽帮助,走兽说大树没有腿,也拒绝了。大树决定自己想办法,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中包着种子。飞禽、走兽们吃了果实,大树的种子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染绿心中的春天

湖南考生

人们对春天的憧憬总是格外细腻,因为在春天可以看见梦想的萌动,用美丽的线条勾勒出春天,用梦想染绿心中的春天。

大树向往旅行,但拜托飞禽、走兽都被拒绝,它不放弃,决定自己想办法,并最终实现初衷。这说明人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梦想,要用梦想染绿心中的春天。

什么是春天?春天是心中一种朦胧的感觉,在春光中,将梦想播种在现实的土地中,看它开花抽穗直到结果,将那些许绿意留在心中,染绿了心中的春天。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是韩愈眼中的春天,在远方的那抹绿走近却消失了,这对韩愈寻春来说,是个谜,于是他不禁感叹道“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对春的向往,使他细腻地勾画了春天;也是对春的希望,使他在诗歌方面不断突破,终成唐代文学大家,其诗对宋诗影响深远。他用笔尖染绿了心中的春天。

36 作为一名普通的出租车司机,热爱百度企业文化,进百度公司是李杰的梦想。多年前他决定进不了百度就当百度的第二司机,在他的车上,你会听到他对百度的文化发展进程、最新产品如数家珍,因为他拥有梦想,所以他在坚持在追逐,每天在开往梦想的道路上奔跑着,他,用坚持用热爱全力以赴追逐梦想,染绿了心中的春天。

前不久,李安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忍耐6年家庭主男的沉寂,梦想始终坚定在心,沉默中,他迸发了,《卧虎藏龙》让世界见识了东方之国的人文情怀;《断背山》让世界见证了他的西方审美观;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则让世界为他的“电影梦”欢呼喝彩!李安,用摄像机一点一滴地勾画了他的“春天”。在“奥斯卡最佳导演”奖这个耀眼的光环的背后,更重要的是李安给我们带来的对梦想的执着坚持,如同画笔一般为这个春天增添了一抹浓浓的绿,他用梦想染绿了心中的春天。

春天留给我们绿意的同时,也留下了梦想。像陈欧一样,“为梦想代言,我就是大牌”,广告中那个为了梦想脚踏实地,坦然面对挫折冷眼嘲笑,最后笑傲江湖的帅小伙,带着他对梦想的渴求,在我们心底留下了一抹绿。陈欧火了,聚美优品火了,“为梦想代言”也火了。陈欧一步步走到了高处,聚光灯下,他是大明星;聚光灯下,他又是逐梦者,如同春天的绿意一般留在了心底。 岁月在春光中苏醒过来,梦想也在春光中绽放,提起笔来,准备好,趁春光未逝,趁青春还在,用梦想的画笔染绿心中的春天。

-名师解语-

本文以诗意盎然、语言生动取胜。

37 文章开篇观点深刻,写“用梦想染绿心中的春天”在众多的考场作文中可谓独具一格。在行文中,考生引经据典,对韩愈的心中春天用诗歌加以分析。考生长于选取时代素材表达个人主张,无论是百度员工司机李杰还是著名导演李安,都是在用梦想打拼未来。考生是关注现实生活的高手,连陈欧这样“为梦想代言”的时新素材都用上了,文章能不打动阅卷教师吗?这也启示考生:一定要多积累、多阅读,用丰富的素材打造精品考场作文;锤炼语言,用浓浓的诗意为考场作文点亮精彩!

作文技法突破

情节曲折

写记叙文时,要通过新巧的构思、巧妙的安排,在短小的篇幅之内,使情节波澜起伏,骤起骤落,大开大阖,使作品具有激动人心的艺术力量和表达效果。如何才能在短小的篇幅之内掀起波澜呢?

(一) 悬念法

悬念法,是指在文章开头或文章中,设置疑团,不加解答,引起读者关注,激起读者急切地往下读的兴趣,直至读完全文才恍然大悟的一种技巧。由于人具有追根问底的天性,悬念法恰能激发出这种本能。因此,在写记叙文时恰当地运用悬念法,能够促使读者对事件发展、人物命运充满期待和关切。 具体叙事时,在节奏上张弛有度,有紧有松,犹如大江东去,时急时缓,迂回曲折。比如有篇题为“选择”的高考优秀作文,写的是一位神枪手的母亲得了重病,医生说只有山上母猴的心血能治她的病,神枪手马上赶去山中。

38 他找到了母猴,可是那母猴正在给小猴喂奶,他举起的枪便放下了。然而,当猴子们在相互追逐时,他又举起了枪。他母亲的病治好了,他拿着从母猴心上取下的子弹,却无法平息内心的愧疚。这个情节设置就显得有张有弛,在节奏的处理上非常得法,从而加强了文章的深度和广度,使读者始终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如2015年高考安徽卷优秀作文:

一次完美的蜕变

安徽考生

辰与辉是同班同学,辰的成绩排名每次总比辉高出一点。对此,辉感到很疑惑:他不比我聪明啊,为什么我的名次总是比他差呢?难道我哪里做得不好吗?

辉绞尽脑汁地想了半天,也弄不出个所以然,他只是比以前更加努力了。为了让自己能够有机会超越辰,他甚至和辰成为了要好的朋友,关注辰的一举一动。

辰的父亲是某知名大学的一名生物研究专家,每次周末,只要一有时间,便带辰去参观实验室。受到父亲的影响,渐渐地,辰对实验充满了兴趣。在放假的时间里,他时常和辉骑着单车去森林里寻找各种各样的花草以便回来研究。可辉似乎很厌恶这一切,兴高采烈地去却耷拉着脑袋回来,他觉得这些美丽的植物“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辰不以为然。

因爱好不同使得他们闹矛盾的次数越来越多。辉仿佛忘了当初心中坚定的想法,他的成绩也被辰远远地甩在了身后。这给了辉重重的一击,一刹那,他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如果再不从自身寻找问题,也许永远也赶不上辰了。

39 于是,他开始改变从前的想法,认真地与辰一起探索发现。

一天,辉在放学的途中看到了一只色彩斑斓的蝴蝶,他的脑海里顿时萌生了一个奇怪的想法:蝴蝶的翅膀是否真的有颜色呢?这个疑惑促使他将蝴蝶捉住,放进瓶子里,就直奔辰的家。

“辰,你看,我今天抓住了一只蝴蝶,这蝴蝶的颜色和翅膀有关不?”辉一边用手指着瓶子中飞来飞去的蝴蝶,一边说道。

辰像没有听见一样,一动不动,眼睛直盯着蝴蝶,辉见他这副模样,明白他在思考,便也陷入沉思中。

“走,把东西拿着去我爸那!”还没等辉缓过神来,辰就拉着他跑出去了。 “爸,我想看看这蝴蝶的颜色是不是翅膀造成的,你能带我去实验室验证一下吗?”看着跑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的儿子,辰的父亲体会到儿子求知的欲望,便带着他们来到了实验室。

辰和辉小心翼翼地走到显微镜旁,辰的父亲将瓶子中的蝴蝶取出来后,将其放在显微镜下,结果令辰和辉大吃一惊,蝴蝶的翅膀居然没有颜色,人们眼中的五颜六色全是由于翅膀凹凸不平的结构造成的。

辰的父亲看着他们一脸的惊讶,笑着说道:“我们平常所看到的表面现象往往不是事物本来的面目,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始终都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辉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突然明白了些什么。他终于找到了这么久以来自己比辰成绩差的原因了。自己从来都只是注重表象,被表象蒙蔽了双眼,辰却爱思考,能够试着从表象中去探索本质,实在是自愧不如啊!

从那以后,辉经历了一次完美的蜕变,他与辰的关系也更加密切了。

40

-名师点说-

文章站在学生辉的角度,立足学生生活,辉想弄清楚同学辰比他成绩好的原因,因此主动和辰做朋友。当然这一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两人之间也有过矛盾,最后通过蝴蝶翅膀颜色的发现,辉终于明白了辰比他优秀的原因。这样来行文,既避免了平铺直叙,又构成了一明一暗双线发展的模式,体现了考生构思的巧妙。辉面对成绩好的辰,没有主动放弃,或者做出其他不合理的举动,而是积极探索原因,他由疑惑到释然,这样来写辉,很真实,也很丰满。同时,辉在这一过程中,注重学习,并和辰真心交朋友的心理也为阅卷老师所欣赏,充满着正能量。

(二) 抑扬法

人们认识事物总有个过程,开始时容易产生误解,等深入了解后就会改变看法,这就是抑扬手法。常用的抑扬手法有“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和“抑扬交错”。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运用得体,就会造成如同平缓的水流突然跌入深渊,随即激起千朵浪花的效果。抑扬交错的写法更能使行文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为了更好地颂扬人物和事件,有时可以先对所写对象进行某种贬抑,然后由抑到扬,由贬到褒,使文章回环曲折,波澜起伏,加强表达效果,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为扬而抑,“抑”不过是一种手段,“扬”才是文章的写作目的。比如有篇题为“诚信之花”的高考佳作就采用了此法,文中写的是“我”与小灵约好第二天一早去爬山,结果第二天大雨倾盆,“我”

41 迟到了一小时,认为小灵也不会去车站等“我”,结果去了后发现,小灵孤单地站在车站等了“我”一个小时,“我”感到惭愧与自责。文章就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赞扬了诚实守信的小灵。如2015年高考四川卷优秀作文: ■

“山鸡”变“凤凰”

四川考生

上学期,班上转来了一个女同学,脸蛋儿圆圆的、白里透红,眼珠儿水灵灵的,扎一个马尾辫,头发上缀着个布巾做的蝴蝶结,穿一件早已过时的花格衬衫,颜色暗淡,十分陈旧。令人费解的是,大热的天,她也总是扣上袖口、领口的扣子,生怕露出一点儿肌肤让我们看到。自我介绍时,声音甜美,但低得还没有蚊蝇声音大。我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跌到谷底了,一只山鸡,也想变凤凰?

她很少与人交流,下课总是望着窗外出神,上课则正襟危坐,老老实实地听老师讲课,恨不得把老师所讲的全部装进脑子里。或许是她不太习惯重点中学英才班快节奏的学习生活吧,或许是她想要表现一番,上课她居然举手回答问题,下课了,追着老师问个不停。

很快,月考成绩下来了,她居然只比傲视群雄的我低了一点儿,这让我这个六连冠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我开始主动接近她,向她请教学习秘诀。她笑了笑,露出一排洁白、整齐的牙齿,对我轻声说:“莫得啥,我就知道笨鸟先飞的道理。”我一愣,这算什么成功秘笈?怕是不愿被我取到真经,糊弄我的吧。我鄙夷地苦笑了一声:“有啥了不起的,土包子一个!”说毕,摇头晃脑,哼着《小苹果》,从她身边飘然而过。

42 我开始留意她的一举一动,想破解她成功的秘密。只见她总是一眨不眨地盯着老师,手上的笔飞快地记着什么,一会儿又用左手肘着脑袋,故作沉思,一会儿又将纤纤素手举得老高老高。这让我有点儿受不了了。绝不能输给一个乡巴佬,我不敢轻敌,狠下心来,把遛网、聊微信的时间挤出来,争分夺秒地学习,学习,再学习。

很快,半期考试成绩下来了,她居然和我并驾齐驱了。这让我感到了恐怖。既然她不肯透露成功的经验,我就自己干一回福尔摩斯,从她寝室的同学和同桌入手,做调查分析。

很快,信息反馈回来了:她记笔记不是当“录音机”,而是有重点地拓展、发挥。她的课本上有很多记号,每一个问号处或着重号处都有批注;在寝室里,她飞快地洗漱,总比别人早一点儿进入学习状态,据说她还经常熬夜学习。她喜欢请教老师和同学,总爱刨根问底。我一愣,怎么不问问我呢?同学们苦笑了一下,说:“你呀,总怕别人超越,舍得给我们讲吗?”

不久,更惊人的信息让我几乎喘不过气来:去年暑假,她老家发生了火灾,她不顾危险,冲入火海,救了几个小孩,皮肤被烧伤,怕被同学们笑话,才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也正因为如此,她才得以进入我们这个全市最好学校的最好班;她居然是奥赛全国二等奖得主,已经被保送进重点大学了„„ 不久,她在全校表彰总结大会上,仍然用甜美但却胆怯的声音,细细地说:“莫得啥,就是笨鸟先飞。别人打游戏、聊天的时间,我都用在了学习上;别人过目不忘,我看二十遍,总能记住的。”这回,我彻底地服了她。在我眼中,她早已是一只“金凤凰”了。

我想起了曾国藩的一句名言:“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天下之至拙能胜

43 天下之至巧。”

-名师点说-

考生对新同学的外貌描写极为细腻:“过时的花格衬衫、颜色暗淡,十分陈旧”,“低得还没有蚊蝇声音大”等暗示出新来的女同学不过是一只“山鸡”而已,没见过什么世面。而月考成绩的直追于我,尤其是女同学火灾中勇救小孩被烧伤,以及奥赛全国二等奖得主的身份,令我彻底地服了她,考生以“我”的情感变化为思想红线,从“我”的不屑到对她的逐步了解和误会的逐步消除,最后“我”对她的情感发生了逆转,这样构思,匠心独具,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摇曳生姿。

(三) 误会巧合法

误会法,是指利用时间、地点或人为因素,故意造成人物间的误解,为情节发展推波助澜,丰富情节的戏剧性的方法。误会法常常让按常理发展的事情节外生枝,而文章就在这生枝之处显示出情节和主题的精彩。巧合法,是指在文章中设置事件的偶合或人物的奇遇,在看似偶然的巧合中隐藏着一种必然。这是一种出奇制胜的方法,既增添了文章的戏剧性,又鲜明地反映出事物的本质。

提炼生活中的巧合事件,合情合理地编织情节,使之符合生活的惯常逻辑,也是把文章写得波澜起伏的绝妙方法。比如有篇高考优秀作文《蝴蝶的翅膀》,写两个年轻人在一个火车站邂逅,一个拿着去北京的车票,一个拿着去上海的车票,一时兴起,两人交换了车票,去了对方要去的地点。多年后,去北

44 京的那一个西装革履去了上海,在拥挤的人群中发现了一个流浪汉,他就是当年与自己交换车票的人,而现在两人却是两种境遇。作者利用这一巧合,让我们看到成功源于正确的价值观和个人的努力程度,巧妙点题。

以“窗”为话题,写一个不少于300字的片段。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

记得刚来的那天中午,天气很热,我跑到水龙头旁大洗了一通。正感到痛快淋漓的时候,她晃着身子,摇着扇子来到我面前:“孩子,不能这样。”我当时只是觉得好笑:老人也贪财啊,为了点水费,唉!

可是那天晚上,我的坏运气来了。上吐下泻,一个晚上上了十几趟厕所,当我正“奄奄一息”躺在床上的时候,她推门进来了。我没有好气地说:“以后进门记着敲一下。”她又木在那里了,左手搓着衣襟,右手在口袋里摸了一会儿,伸了出来:“药,药,治拉肚子的药。”她把药放在桌子上,默默地走了。 从吃了那包药以后,我对房东大娘的印象开始好转,但仍然对她提防着,毕竟她不是我妈„„

那天我课间回来取东西时,发现她正站在砖头上,拿着竹竿挑我的窗户,难道„„我喝了一声:“你干什么!”她吓得掉了竹竿,从砖头上跌了下来:“我只是想为你开窗,因为电视上说‘非典’时期,要经常开窗„„” (摘自《明天一定记着开窗》)

-名师点说-

本文突出的特点是情节曲折,作者记叙“我”和“房东大娘”的一段生活经历,通过误会巧合法,一步步揭示房东大娘的精神境界。“我”冲凉水被房东

45 大娘撞见,房东大娘开窗让“我”撞见,既是巧合,又是误会产生和解开的关键。文章经过作者精心构思,波澜迭起,特别吸引读者。

描写生动

记叙文是一种写人记事的文体。写人,就要求考生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人物形象,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展示其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记事,不论是记述大事还是小事,一般都要写到人,所以在写作时要注意以事带人,将事件的发展作为主线,用主线串联起与事件相关的人物,通过语言、动作和细节三个方面刻画人物,烘托事件。

如果记叙文中缺少生动的描写,就会显得平淡苍白,干瘪乏味,主题不突出,形象不鲜明,情景不感人。可以说描写是记叙文的血肉。那么什么是描写呢?所谓描写就是指在记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事件、景物做精细的描绘,造成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如何才能描写生动呢?

(一) 添枝加叶法

添枝加叶法就是把文章中概括性的词句,转换成具体形象的描绘或叙述。在叙述过程中,如果能够给叙述性的句子恰当地增添一些修饰性的附加成分,就会使其更加生动、形象,表意更加明确。

在平凡的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场景深深地烙印在我们心底,选择其中一个,写一个不少于300字的片段。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 ■

46 公共汽车擦着人群的边缘,驶了过来,没等到停稳,人们便一起涌向前门、中门、后门。于是,青年的潇洒大度、教授的温文尔雅、姑娘的矜持恬静,便一齐被抛在那空落落的车牌下。只有那一个个黑发的头、白发的头、长发的头、短发的头和戴帽子、包围巾的头,一样地在车门口攒动。那一双双白皙的手、粗糙的手、青筋暴露的手和戴手套的手,一齐向上挥舞着,努力向前伸——企图抓住车门。此时人们之间便没有了高低贵贱,紧紧“团结”在一起:笔挺的西装和肮脏的工作服挨在一起,白亮的高跟皮鞋胡乱地踏在黑亮的大头皮鞋上。人们之间也没有了礼貌谦让:身体高大的在尽情发挥高空优势,身体瘦小的也在巧妙地利用低层空间,上的人气急败坏,下的人败坏气急,满眼扭曲的面孔、暴怒的目光,满耳叫声、喊声、骂声和小孩的哭声。 (摘自《如此生活》)

-名师点说-

整段文字都在突出一个“挤”字。作者虽然没有反复说出“拥挤”,但时时处处都在体现这一特点。作者通过添加人物的动作,外貌、心理等细节描写,为“挤”字增添了新的内涵,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鲜活的形象,浓郁的氛围无疑都为主题增色不少。

(二) 局部细写法

写作记叙文时,要使内容具体生动,我们还可以围绕中心,增添一些与事或物有关的细枝末节,以达到具体感人的效果。这种方法就是局部细写法。如描写人物时,对人的某一部位、某一方面进行精细描绘等。

可以通过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神态、声调、风度等肖像描写来表现人

47 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如2015年高考天津卷优秀作文《我的老师真有“范儿”》中写到老师的“潮”:

第一,体现在她精心选择的小饰品上——一枚别致的胸针,一条颜色淡雅的丝巾,让我们看了感觉很温馨、很舒服,上她的课简直就是贵族般的享受。第二,她举止高雅,气质不凡。她走起路来永远充满青春活力,永远有不可抗拒的感染力。

-名师点说-

这里就通过服饰、风度等来表现老师的高雅气质和青春活力。

(三) 动作描写法

记叙文中,对人物进行生动、细致地描写,能够准确表现其内在精神品质,所谓“于细微处见精神”。周恩来总理在《一夜的工作》一文中的“扶正”小转椅的动作,鲜明地体现出了他认真谨严的工作、处事风格。而这个经典动作,相信也影响了一代代国人。要写好动作描写,要善于观察、体摹和想象。文章中借助动作描写可以抓住人物的动作特点,彰显人物的精神。如2015年高考北京卷优秀作文《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中写花木兰奔赴沙场时的情景:“花木兰轻甩衣袖,飞身策马,毅然决然地往狼烟四起的战场飞驰而去„„”这里就通过动作描写,写出了花木兰奋勇报国的坚定信念。

(四) 语言表现法

“言为心声”,借助语言的独特魅力,可以精确展示人物个性。如2015年高

48 考北京卷优秀作文《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中写王昭君:“‘哥哥,放心吧,战事就要结束了,百姓不用再受战争的煎熬了!’熟睡中的王昭君,居然发出了呓语。”这里就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了王昭君热切盼望和平的鲜明个性。再如同是北京卷的另一篇优秀作文:

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

北京考生

待帐前护卫对我进行搜身之后,便放我进入岳将军营帐中。进得营帐,隐约看到一个中年男子在挥毫泼墨,写的什么。走近一看,纸上写着“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字字入木三分,个个跃然纸上。

“将军,还在为中原失守,大宋危难而悲痛吗?”

岳飞停止了书写,将毛笔放置于砚盘上,回过头来看了我一眼,想说什么,却欲言又止。良久,才惊疑地望着我:“你是何人,为何出现在我的军营之中?” “将军莫惊慌,今奉皇上之命快马加鞭赶来拜见将军。”

“谢圣上挂念之恩。请坐吧!”

岳飞满脸的疑云散开来,松了一口气。

“不知阁下劳苦赶来有何贵干?”

我坐在一把古朴的木椅上,观察着营帐中的一切,营中无屏障,东西摆放整齐,无一点遮掩。从中可见,将军是一位真正率性的人。所以我也不拐弯抹角,便开门见山地问道:“在下姓安,是皇家医院的一名医官。皇上听说你急火攻心,很为你的健康担忧,特派我来为你诊治。”

49 “我急火攻心?安先生,这话从何说起呀?”岳飞脸露疑云,反问道。 “将军莫急,皇上正是派我来为你排遣心中郁疾的。”

他飕地站了起来,像是打开了释放感情的闸门,感慨道:“我从小立志为大宋建功立业,可大宋却如此令人心寒!眼见就可以收复中原了,朝廷却金牌不断,催我班师回京,我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啊!如我班师回京,大宋大势必去。但如果朝廷力主抗金,还可以有回天之机。可是,皇上却听信奸臣谗言,自弃战败,姑息偏安!当今世道,忠臣无用武之地呀!你说我急火攻心,我能不急吗?”言罢,岳飞像一头找不到对手的斗牛,站在一旁干瞪着双眼。

“你可是文武双全的将军,卓越超群。在这乱世之际,救国不成,先求自保吧。生存也是一种技能。若你坚持一意孤行,执意抗金,恐怕为国雪耻不成,反违了主上之意,就算是功高盖世,奸臣定会利用这点置你于死地的。” “你说的我都知道。是呀,如今这世道,忠臣不得用,奸臣却当道,又怎能容我所为?”将军悲愤地感慨一番后,息了息,突然哭了起来,继续说:“大宋已是名存实亡,再说那么多也无用,大宋天下已岌岌待危,恐怕谁也无力回天了呀。”说到这里,只见岳将军两眼放光,仿佛燃烧起两道怒火,突然拍案而起,提高声音吼道:“就算如此,我岳飞也誓死保卫大宋。头可断,血可流,我岳飞绝不向敌人低头。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母亲在我背上刺下的‘精忠报国’四个字!”

随后,岳将军拿来他的长戟,一边高歌他新填的词《满江红》,一边持戟舞了起来。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50 多年后,我来到岳飞坟前,看到跪在岳飞墓前的秦桧,看到这样一副墓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心中涌出一阵惭愧的痛楚。当日,我并不是什么医官,而是奸臣秦桧的手下,秦桧要我去劝说岳飞接受朝廷要他班师回京的金牌。可是,当我见了他那一腔的抗金激情,我哪还有勇气劝说他?但是,最终还是忠不敌奸,他含恨而终。此时,我唯有双手合抱,深深鞠躬。

“岳将军,请你原谅!”

拜谒过岳飞将军墓后,我拿起兵器,奔赴抗金战场。

-名师点说-

文章通篇都是“我”与岳飞将军的对话描写,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岳飞内心的焦急、希望、叹息、无奈、悲愤等等复杂情感。可以说,没有语言描写,就没有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

真情实感

“感情真挚”是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基础等级的要求(关于“感情”方面的四个等级标准要求:感情真挚,感情真实、感情基本真实、感情虚假) 。作文时,感情的抒发要注意尺度和形式,既要符合生活的真,更要体现人性的善,进而显现感情的美。“感情真挚”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感人”。“感人”是指感情的抒发浓烈而又富有感染力,能有效激起读者的共鸣,为读者营造一个动人的艺术氛围。从考场作文阅卷实际来看,那些既注意充实内容,又注意强化情感及文采的文章,总是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历年高考中都不乏因“感情

1

高考作文复习之:作文文体与特征

每年高考阅卷,总有相当大一部分作文被视为“高分”不值,被视作“低分”可惜,形成尴尬的鸡肋,让阅卷老师倍感遗憾,其中最典型的原因就是这些考生文体特征不甚明晰。

在今天的作文考场中,诗歌与戏剧等文体样式已悄悄被挤到了边缘化的状态,记叙文体与议论文体基本统治了江湖。不过,记叙文体如果在“情节曲折”、“感情真挚”、“描写生动”三大方面不能特色鲜明,让阅卷老师在很短时间内深入文中,跟不上其快节奏的阅卷步伐,就很可能给你判个文体不分、主旨不明,从而造成你的作文失败。

考场作文要主旨明确、特征清晰,只有让人一眼看到水底,才能避免出现不应该的失分。纵使是叱咤大半作文江湖的议论文体,也必需做到“结构合理”、“材料恰当”、“论证有力”。考场作文体裁不限,考生可以自由发挥,但纵观近几年高考作文的现状,要想稳拿高分,还是要感情充沛,有真情实感,因为文章不是无情物。

从阅卷实际情况来看,考生作文要想给阅卷老师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记叙文方面,必需至少做到以下三个注意:①符合记叙文文体特征——善于描写;②有意识地使用各种修辞手法——让语言生动富于表现力;③有适当的环境描写——渲染气氛,增加文学底蕴。在议论文方面也至少做到三个注意:

2 ①符合议论文文体特征——善于说理;②有意识地使用各种论证方法——让语言缜密严谨、富于思辨色彩;③选用典型有力的论据——增强文章说服力。高考阅卷过程中,阅卷老师遇到文体不明、特征不清的文章时,一定会毫不留情地将之判为低分,因此,考生们在备考时对此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议论文版块作文技法突破

结构合理

议论文体的一般思维模式,应当是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大块构成。“提出问题”即在议论文开头一般要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分析问题”即在文章的中间要围绕中心论点展开分析论证,“解决问题”即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或者得出综合性结论,或者提出前瞻性希望等。这种思维规律反映在文章的外部形态上,就是具有一定体式的文章的结构。

(一) 并列式结构

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层次构成,各层次之间是并列关系,或者说,各层次之间是可以调换顺序的。如:

成功在于坚持。有一个“一万小时定律”,是说人要想在某一方面有所作为,需要能在这个方面坚持努力至少一万个小时,相当于每天练习近3个小时,坚持10年。坚持住了,你就会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

成功源于小事。成功者比别人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在小事上一贯做得比别人好。坚持干小事,垒土成高台。

3 成功贵在静心。浮躁心态,是成功的大敌。在欲望与诱惑面前沉着淡定,在困难与挫折面前矢志不渝,才能不断迈向新的成功。

上述文段用三个并列的分论点“成功在于坚持”“成功源于小事”“成功贵在静心”来论述成功的条件或原因,形式十分整齐,条理清晰,层次清楚,主题一目了然。

并列式结构往往将引论部分提出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自成段落,意义关系相对独立,且彼此间相互并列,一般无因果、轻重、主次之分。但在运用时,要注意各个分论点或论据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注意彼此的照应、衔接,不要东拉西扯,罗列一些不相干的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任性”是近年来颇为流行的词汇。有人说,有钱就是任性;也有人说,青春就是任性;有人说,漂亮就是任性;当然也有人说,有权不可任性。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任性有度

“任性”,就是由着自己的脾气来。小孩子的任性在他人看来是可爱的表现,青少年的任性在他人看来是叛逆的表现,成年人的任性在他人看来是不成熟的表现。“任性”是可以的,但要注重场合、时间、对象。“任性”要控

4 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做到“任性有度”,否则,就会招致他人的不满甚至厌恶。(开篇引出“任性有度”的中心论点,观点鲜明。)

有人说:“有钱就是任性。”对于有些大佬而言,不错,钱是他们挣的,他们拥有对钱的支配权,该怎么花,别人无权干涉。然而,如果到处招摇过市,显富摆阔,仗着自己有钱就气势凌人,目空一切,那就不仅是庸俗,简直是无耻了。有些人穿则名牌,住则豪宅,出则豪车,唯恐天下之人不知其富有,这种极尽所能的炫耀行为,实际上是心灵空虚的表现。有钱,可以去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可以去帮助他人实现梦想,而不是任意地挥霍浪费。(确立第一个分论点,批驳“有钱就是任性”的观点。)

有人说:“青春就是任性。”青春是非常美好的,青春是朝气蓬勃的,青春是一个人生命中最值得怀念的时光。青春需要任性,但也要有个度。有的年轻人整日无所事事,或者沉迷于游戏之中,或者纠集一批狐朋狗友吃喝玩乐,虚度光阴,这样的任性只会浪费青春、毁了青春。青春就是任性,但青春的任性不是任意挥霍时间和精力,而是把握时间,播种希望;不是得过且过,而是使自己过得充实且富有意义。(确立第二个分论点,批驳“青春就是任性”的观点。)

有人说:“漂亮就是任性。”漂亮是你任性的本钱,但不可因为自己漂亮就任性地做出一些伤害自己或者他人的事来。漂亮会使别人对你有好感,但如果你因此而自视甚高就没有人会喜欢你。漂亮的外表之下也应有一颗善良的心。(确立第三个分论点,批驳“漂亮就是任性”的观点。)

李克强总理曾经提出:“有权不可任性。”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体现了人民对领导者的信任与支持。如果有权就任性,那么遭受灾难的就是人民了。有权

5 不可任性,有权之人做事应当谨慎,为人民谋求福利,而不是利用职权去损害人民的利益。有权易使人走上弯路,所以有权之人一定要坚守底线,不可因有权而任性。(确立第四个分论点,论述“有权不可任性”的观点。)

刘墉说:话到七分,酒至微醺;笔墨疏宕,言辞婉约。这就是有度的好处,任性也一样,适可有度,方为至善。(总结全文,照应标题和开头,前后呼应,突出主旨。)

-名师点说-

这是一道观点型材料作文题,材料提供的是一个当代热词“任性”,以及人们对“任性”的不同解读。综合这些解读,可以得到两类不同的看法:一是“需要任性”,一是“不可任性”。材料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偏向性,可见,命题者要求考生谈出自己的看法或感悟,观点可以从材料中选取,也可以另外组合或提炼。考生写作时,可以选取一种观点进行具体阐发,也可以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辩证思考与分析,或者综合几种观点写出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参考立意有:(1)生命就要任性;(2)任性有度,适可而止;(3)不可任性;(4)任性的利弊得失等。具体写作时要选好观点,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口,立足真实生活,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实际,抒写真情实感,表达真知灼见,同时,要善于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能够做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不断地追问,写出独抒己见、入木三分的文章来。

本文从材料切入,另辟蹊径,立意为“任性有度”,文题具有较强的概括力。开篇点题,明确提出中心论点,观点鲜明,领起下文。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的行文结构,紧密结合材料论证了“有钱就是任性”“青春就是任性”“漂亮

6 就是任性”“有权不可任性”四种观点。结尾部分照应开头和标题,进一步阐明观点,升华主旨,写出自己对“任性”的独特感悟。全文思路清晰,论证严密,既摆事实,又讲道理,过渡自然,环环紧扣,最后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点明题旨,收束有力。

(二) 层进式结构

层进式结构,顾名思义,就是要层层递进,一般说来,要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层次。写作时,先亮出中心论点,然后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个层次进行论证,或者将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分论点进行论证,最后总结论点,这就是“层进式结构”。这种结构较并列式结构更易于深入论述论点,符合人们由浅入深认识问题的规律。这种结构模式要求文章各段落、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递进,次序不能颠倒,能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地论述观点。

1.[2015·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原文见“丰富篇”)

且以作品论英雄

自孔孟以来,我们的阅读模式、欣赏模式大致便是“知人论世”。我们大多认定“文如其人”,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但并不全面。因此,逢文先勿论人品,且以作品论英雄。(开篇先抑后扬,提出中心论点。)

我们很容易理解“言为心声”,即作品反映作者人品。所谓“郁结乎心而发乎声”,作品本身定然有着作者个人人品的渗透。引美学家蒋勋之言:“杜甫的

7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句,我认为不是诗歌上的技巧,而是诗人心灵上动人的东西。同样是一堆白骨,很多人走过去了,却没有看见。”试想,若是杜甫没有忧国忧民之心,又怎会发出这肺腑之言?伟大的心灵,投映在文学上,必然是伟大的作品。(正面论证:以杜甫为例,点明“言为心声”,揭示作品反映人品。)

然而这并不是说高尚的作品背后一定是脱俗之人。我们从小读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认清犹太人斤斤计较、视财如命的险恶心肠,明白人不能被金钱奴役,要追求人性上的美与善良——但事实上呢?莎士比亚成名后一直为钱财奔波。他拼命敛财,甚至发放高利贷,更因一家人无法如期还清财物而气急败坏,与这家人对簿公堂。这时候我们再看元好问的“文章宁复见为人”,便显得格外讽刺且引人深思了。从高雅的作品中并不能看出创作它的人的人品如何。如此,你又怎能像孔夫子一样从所弹的曲子中推断出创作这首曲子的人是文王呢?(反面论证:以莎士比亚为例,论证高尚的作品背后不一定是脱俗之人。)

既然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未必挂钩,那又何必纠结其人品如何?人类的文明本身就是宽容的,它看重作品本身。所谓“文以载道”,“道”是作品的根本。我们不妨说,如果一部作品传递了真善美,读之令人动容、发人深省,那它就已经达到了作品所应达到的目的,至于作者本人如何——你无法从作品中推知作者人品的情况是可能发生的——并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作者或许可以依靠作品而不朽,但文学史最终告诉我们,它保存的是“不朽的作品”,不是“不朽的文人”。(深入论证,全面阐述“作品重于人品,应看重作品,忽略人品”的观点。)

8 所以我认为,面对作品时,且以作品论英雄。我们固然尊敬杜工部的情怀,但我们也能从《威尼斯商人》中汲取正义忠诚的力量。作者终将逝去,其人品也会随之消失;但其作品高雅,便足以光照千古、惠泽古今。作品为重,道为重,应以作品论英雄!(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名师点说-

这道作文题给出两则材料,前面一则侧重于从审美角度谈人与文的关系,突出人的性格对文风的影响,认为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后面一则更侧重于从道德层面讨论文与人的关系,认为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具体立意时,可以参考以下几种角度:(1)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相符合的,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

淡则下笔悠远。作品意境与内涵深远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学识的多少与涵养的高低。人的思想跃然纸上形成作品的格调,而人的思想付诸实践形成人品。(2)文不如其人。文章和人品没有必然的联系,文章写得好,并不意味着人品一定好;文章写得不好,也并不意味着人品一定不好。一个人的人品建立在他的言行之上,其文章仅是一个参考。(3)文章与人品关系复杂,不可一概而论。因为文章和人品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没有必然的联系。人好文好、人好文差、人差文好、人差文差等各种情况都会存在,所以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这篇文章的论证很有层次,可谓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开头在同意“文如其

9 人”的观点之后,进一步提出,评价一部作品不必匆忙地去考察作者的人品,而应该着重考察作品本身,“且以作品论英雄”。作者先以杜甫为例,论证“言为心声”的观点,揭示作品反映人品;接着以莎士比亚为例,论证高尚的作品背后不一定是脱俗之人;随后集中火力论证作品比人品更重要,最后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以作品论英雄”。文章逻辑严密,论证翔实而富有层次,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这是层进式结构的论证功效。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今时代,碎片化阅读正以异常迅猛的速度,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冲击着传统阅读的堤岸。对此,有人忧心忡忡,有人不以为意;有人坚持创作长篇作品,与碎片化阅读相抗衡;有人顺应碎片化阅读的趋势,将生活体验用凝练的文字传递给读者;有人说,《论语》也是碎片化的形式,其思想却影响了中国几千年;有人说,如果孔子能创作非碎片化的系统性论著,则会对后世产生更为强大的精神影响„„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行走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

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碎片化阅读如一股气势汹汹的激流,奔涌而来,势不可挡。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有人叹息经典被冷落,传统被颠覆,于是奔走呐喊,试图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有人钟情于阅读只言片语获取信息的情感体验,于是在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中徜徉。(开篇揭示碎片化阅读的具体现

10 状和人们的态度。)

一味地感叹、呐喊与抗拒者,显然缺乏接纳新事物的勇气;一味地迎合、追捧与沉溺者,则未免过于肤浅,无法在阅读中形成深邃的思想,更无法在经典中汲取足够的生命养分。真正的阅读者,应该像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所倡导的那样,学会占有,学会挑选,如此,行走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才能不被乱花迷眼,不会错过前方的风景。(批判前文所说的两种态度,亮明自己的观点:学会占有,学会挑选。)

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占有碎片化阅读资源,实在是一件太过容易的事。一台电脑,或者一部智能手机,便是一片无边无际的信息海洋。上到国家大事,下到鸡毛蒜皮,无穷尽的内容,纠缠着每一个愿意亲近的人。心灵鸡汤、娱乐八卦、医疗保健、军事机密„„一切的好奇心,在这里都可以得到满足。(具体分析占有碎片化阅读资源的可能性。)

也正因为如此,学会占有才至关重要。唯有学会占有,才能在海量的信息中及时捕捉到真正有利于自身成长的那一部分信息,才能让阅读富有意义和价值。遗憾的是,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中,太多的人恰恰丧失了占有信息的能力,于是人们的阅读总是浮于表面,总是远离思考,人们的思维变得日渐懒惰,精神世界日渐荒芜。随之而来的,是人们的言语变得肤浅和乖戾,却偏偏还自以为这样的肤浅和乖戾是个性,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哀。(剖析碎片化阅读的缺憾,强调“学会占有”的重要性,论证更深入。)

要学会占有,自然离不开学会挑选。现在的生活节奏快,人们的空闲时间极少,阅读时间更少,要在有限的时间获得最大的阅读效能,就必须了解自己真正需要阅读的是什么。抱着一本名著仔仔细细地阅读,在当下似乎已成为

11 极少数人的阅读形态。绝大多数人不过是在手机或电脑上,接收外界的碎片化的信息。如此,学会挑选,就必须让这“挑选”远离低级趣味,也必须让这“挑选”超越饭后谈资或拉近关系的范畴。只有明确了自己的需求,“挑选”才有明晰的目标,阅读才能对个人的成长发挥作用。(进一步分析“学会挑选”的重要性。)

如果能够将上述两方面落到实处,即使我们身处碎片化阅读的时代,也依旧能够借助有效的阅读来丰富我们的生命。条件许可时,我们应该学会“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条件受限制时,我们借助于精心选择的碎片信息,也可以获取必要的生命养分。生活于人心日渐浮躁的社会,我们需要更广泛地涉猎各领域的知识,但必须精选那些有利于我们提高修养、完善品质的知识。此外,我们还必须学会思考,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读书却不思考,相当于开船却不扬帆,只是随波逐流,得过且过。我们阅读的目的不在于消遣,而在于使我们生活得更加充实与高尚。(论证只有“占有”和“挑选”相结合,才能借助有效的阅读来丰富我们的生命。)

身处碎片化阅读的时代,逃避者只是懦夫,完全排斥者也有些落伍,唯有积极应对者,才能抓住时机求得发展。既然潮流袭来,避无所避,那就“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总结深化论点,突出主旨。)

-名师解语-

这是一道时事评论型材料作文题,所提供的材料意义指向相对集中,其核心论题是“碎片化阅读”。材料的主体部分重在展示不同的人面对“碎片化阅读”的不同情感认知或做法。这些情感认知或做法体现的是不同的人面对“碎片

12 化阅读”的不同价值观。材料中关于“碎片化阅读”的观点没有偏向性,命题者要求考生谈出自己的看法或感悟,考生可以从材料中选取主要观点,也可以从材料中提炼观点。立意可以有以下几点:(1)新的时代需要碎片化阅读;

(2)坚持传统阅读,拒绝碎片化阅读;(3)将传统阅读与碎片化阅读有机结合;

(4)新旧阅读方式的较量等。具体写作时要选好观点,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实际,抒写真情实感,表达真知灼见。

本文开头紧扣材料立意,入题迅速,揭示了碎片化阅读的时代特征,概括了人们对碎片化阅读的两种不同态度,紧接着,对这两种态度进行简要分析,指出各自的不足,亮明应有的态度,确立全文的核心观点。主体部分采用层进式结构,围绕“学会占有,学会挑选”由浅入深展开分析论证。先从最浅层的“占有”谈起,概述“占有碎片化阅读资源”非常容易;再论述要“学会占有”,凸显“学会占有”的重要性;然后由“学会占有”推及“学会挑选”,进一步深化论证观点,最后加以总结归纳。先分后总的结构关系,使得说理更具条理性。结尾处借用鲁迅《拿来主义》中的语言来表明文章的观点,收拢全文,使得文章语言更具典范性。

(三) 对照式结构

对照式结构,就是在论证过程中,把两种性质、特征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加以比较,通过比较来讲清道理,阐明观点。正反对照式有“纵比”和“横比”之分。发生在同一时期,同一地点的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的比较,叫作“横比”;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的不同情况的比较,叫作“纵比”。文章运用正反对照式的目的是通过两个方面的比较,对坏的事物予以否定,对好的事物予以肯定。运用这种结构方式能起到对比鲜明、深化

13 观点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知止,则日进无疆,反者,道之动。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墨子

人生之善止,可防危境出现,不因功名而贪欲,不因感极而求妄。——曾国藩

知利之止,知欲之止,为知人生之成局!——李嘉诚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止与不止

有一本谋略学著作,叫作“止学”。你可能会生出疑问:“止”能有什么学问呢?其实,“止”字虽然看起来比较简单,但是“止”有时会决定一个人的成与败、荣与辱、高尚与平凡。(由远及近,从“止学”谈到“止”,切入话题。) “适可而止,无贪心也。”朱熹的这句话告诉我们,事情做到一定程度就停下来,不要过头。再好的蔬菜熟过了也会老,再甜的果子熟过了也会烂,再美的花儿开得久了也会枯。人也是这样,每个人都有欲望,为了欲望去努力奋斗,目标达成后便可停止了,如果一味地想要得到更多,反而可能会因此付出惨痛的代价。(揭示论点,强调“适可而止”的重要性。)

但是现实告诉我们,对待不同的事情要有不同的态度,所以我们既要适可而止,又要永不止步。当然,是对人生信念与梦想的追求永不止步。说到永不止步,我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永不止步》这本书的作者——尼克·胡哲。

14 他生来没有四肢,小时候他多次想到过自杀。但是当他十岁时,他第一次意识到人要为自己的快乐负责,于是他重拾信心,以演讲师的身份踏上了辉煌的人生旅程。他的身影出现在各个校园,他通过讲述自己的故事,讨论挫折、成长、爱情、心理等话题鼓励人们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什么叫永不止步,以及如何做一位心灵强大的强者。(反向提出“永不止步”的观点,论述在生活中有些时候需要“永不止步”。)

心如止水也是“止”的重要内容,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便提示我们要心如止水。只有心如止水,才能脱离焦躁,才能理清思路,做任何事都有条不紊。心如止水,并不是说要对任何事都不闻不问,而是指一份淡泊心境,是如今翻出原来耿耿于怀的人或事,一笑置之;是如今看待曾经放不下的情愫,学会释怀。这样才能真正心如止水。(阐释“心如止水”的观点,介绍另一种人生境界。)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时候需要“止”:记仇需要“止”,嫉妒需要“止”,浪费需要“止”,奢侈需要“止”,攀比需要“止”,污染环境需要“止”,假冒伪劣需要“止”,造谣惑众需要“止”,贪污腐化需要“止”„„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时候也需要“不止”:助人为乐、救死扶伤、孝顺感恩、团结友爱、学习探索等都需要“不止”。“人生之善止,可防危境出现”,人生之善不止,也可开掘美丽前景。(结合生活实际,阐明哪些该“止”,哪些不该“止”,对比鲜明,令人深思。)

把握“止”与“不止”的度,善于“止”,勇于“不止”,才能在人生之路上游刃有余,自由而行。(表明观点态度,总结全文。)

15 -名师点说-

这是一道名言类材料作文题,此类材料往往以直抵心灵的方式让考生去思考人生与自我,凸显了人文内涵与理性思考,可以让有不同经历、修养与见识的人都谈出自己的感悟来,为考生充分展示写作才华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较好地体现了高考的选拔性功能。题目提供的是墨子、曾国藩、李嘉诚三人的名言,这三则名言既通俗易懂,又具有丰富的内涵。写作时要关注提示语“综合上述材料”,三则名言所谈的话题都是“止”,整体上阐明了各人对生活的态度、处世的态度、对人生的态度。清人曾国藩一生的作为和成就,处处都有“止”的烙印;李嘉诚将“知止”二字高悬于办公室的醒目之处,最终成为一代商界至尊。他们均是“知止”的典范。当然也有一些利欲熏心的人,对名利贪得无厌,没有丝毫收敛,这既毁了自己又害了别人。写作时,可以从正面着眼,阐明“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可以从反面着笔;论述“不止”的危害性和严重性。具体的立意角度有:(1)知止者智;(2)为“止”喝彩;(3)生活需要“止”;(4)懂“止”行“止”;(5)不止与止;(6)不止乃亡。具体构思行文时,要以“止”字为突破口,立足生活,联系社会现实,写出广度和深度来。

这篇文章论证了有关“止”的三种人生境界,切合所供材料的主旨。开头部分从“止学”切入观点,论述“适可而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接着笔锋一转,引出“永不止步”的观点,并以尼克·胡哲的事迹为例,阐述“永不止步”的精神;然后论述“心如止水”的观点,引入了另一种人生境界,这样两相对比,论述更加全面;接着又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什么时候当“止”,什么时候当“不止”;结尾部分总结全文,点明观点,给人以振聋发聩的启迪。文

16 章思路开阔,能够从现象深入本质,逐层深入地论证观点,对照式的结构使文章的论证显得更加严谨,且语句通顺,整散结合,富有文采。

(四) 引议联结式结构

引议联结式结构,也是议论文常用的结构模式。引,就是用精练的语言引述材料,并根据材料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议,就是对自己提出的观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议论分析,论证观点的正确性;联,就是广泛联系个人、社会、历史、现实等实际情况,全方位、多角度地对论点进行论证;结,就是总结全文,深化观点。引议联结的过程,本质上也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根据这种结构模式写出来的文章,一定是思路清晰、内容充实、结构完整且严谨的好文章。

[2015·上海高考]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

(原文见“文采篇”)

亦坚亦柔,成就和谐

老子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这便是所谓人心的奇妙之处,有坚如磐石时,亦有温柔如水时,二者共享方寸之地,方有一个和谐的自我卓然而立。(引:引用老子名言,紧扣材料和标题,提出论点。)

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诚如毕淑敏所言,人心,首先应该是一座坚固的堡垒。以道德准则为盾牌、以理想信念为防线的我们都是天赋使命的战士,应有勇气也有毅力捍卫生命中那些真正神圣的东西,就像英国文豪

17 托尔金在《魔戒》中诠释的那样,“相信这世界并非不可救药,而一定存在某种良善,值得我们奋战到底”。没有人能做到始终无畏不悔,那是只存在于神话之中的品质,而常人真正能做到的是,守护坚实稳固的初心,即守护生命耿直不移的态度,这样才能展现生命的伟大力量。(议:扣住材料分析,强化观点,阐明人心坚固的重要性。)

然而,人心的坚硬并不等同于固执,冰冷刚硬到不可触碰更不应成为人生的常态,很多时候,我们也需要让心灵受到温存与爱意的滋养,让心灵由寸草不生的荒漠变为处处繁花的锦绣花园。是啊,在这个正在被冷漠的铁壁铜墙侵占的世界里,我们总以为百毒不侵、刀枪不入、自我封闭就是坚强,可如果我们连呵护真诚、期许美好、拥抱爱情的能力都已失去,那么这种机械冰冷的生活不配称为“人生”,甚至算不上好好“活过”。我们既然没有理由扼杀美好,何不以最阳光的姿态享受心灵深处的柔软?故而,人心中那些必不可少的柔软的东西,与坚硬的东西一样,都是构成精彩人生的要素;故而,唯有亦坚亦柔,方能塑造和谐的自我。(联:联系社会现实生活,论证唯有“亦坚亦柔”,才能“塑造和谐的自我”。)

我想,真正洞察了这一道理的人,一定会懂得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写下的“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温存,因为坚强与温柔是相互融合而非完全对立的存在;一定会明了歌手HITA 在《天命风流》中唱出的“灵秀上眉头,浩气存胸口”的洒脱,因为豪情满怀的人依然需要情感的滋养;一定会欣赏荀夜羽所表达的“击鼓动远雷,琵琶脆涟漪”的和谐,因为勇气与温柔的契合才是生命最本真的形态。所以,要想造就一个和谐的自我,要想活出一世动人的精彩,最重要的,便是让这方寸之地,亦坚亦柔,亦刚亦让。(联:联系

18 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歌手HITA 、荀夜羽等人的事例,纵横拓展,强化观点的表达。)

心寄方寸,所求为何?亦坚亦柔,成和成谐。如此,方能一路携美好同行,方能一生尽光明磊落。(结:总括议论,再次点题,收束全文。)

-名师点说-

“坚硬”和“柔软”是对立的孪生兄弟,说它们“对立”,是因为它们的性质不一样;说它们“孪生”,是因为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它们,它们关乎每个人的成熟与成长。考生可以从两者的统一性来写,主张形成和谐人格,也可以侧重一个方面来写。行文前首先要弄清“坚硬”与“柔软”是什么,如正直、执着、刚毅、勇敢、无畏等都可算是人心中“坚硬”的东西,善良、通达、仁慈、温顺等都可算是人心中“柔软”的东西。题目意在考问中学生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追求,引导他们思考如何“造就和谐的自我”。可供参考的立意有:

(1)以柔克刚;(2)亦刚亦柔成就和谐自我;(3)把“坚硬”坚持到底;(4)坚者自坚,柔者自柔等。写作时要善于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注意多层次挖掘材料含意和中心论点,写出深度和广度来。总之,只要扣住材料,联系实际,深入挖掘,言之成理,文章就有可能出彩。

本文很好地采用了引议联结的结构模式,条分缕析,文思流畅。开篇引用老子的名言,引出话题,提出论点,揭示亦坚亦柔的重要价值;接着紧扣材料和论点进行议论分析,充分论证人心坚固的重要性;然后宕开笔墨,联系当今社会现实和经典事例,多角度阐述“亦坚亦柔”的必要性;最后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再次点题,升华观点。全文思路清晰,论证严密,结构严谨,

19 体现出考生缜密的思维。

材料恰当

“材料丰富”“材料新鲜”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的要求。议论文必须要有正确而鲜明的观点,要有充分而准确恰当的材料。没有材料,或材料不充分,观点就缺乏支撑,议论就显得空洞乏力;同样,材料不准确恰当,或事实不真实,观点就不能令人信服。如何才能恰当地使用材料呢?

(一) 善谋划,巧安排

善于使用材料提引句。在提出论点之后,从整体入手设计并列的材料提引句,从而将相关材料整合成一个整体,即提引句+事例。当然,要按一定的条理去设计提引句,如按逻辑顺序,切记不要重复,也要按一定条理去安排事例。如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Ⅰ优秀作文《合作最美》片段:

纵观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合作的美好传统,中华儿女从来就有合作的文明之风!有这样一群鲜活的面孔浮现在眼前。春秋烽烟起,战国刀枪鸣。面对强秦的进攻,廉颇和蔺相如密切合作,一个武略极高,一个文韬超强,二者相互配合,救赵国于水深火热之中,拒强秦于国门之外。“将相和”的美谈千古颂扬。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面对战争的危局,张良和韩信通力合作,一个善将将,一个善用兵,二者相互配合,终有汉王朝的统一兴盛,终有两颗明星闪耀于历史的星空。滚滚长江水,浪花淘英雄。面对强大的曹军,孔明和周瑜联手合作,一个智压群雄,一个万军统领,二者相互配合,终有孙刘联军勇破曹,江山稳固黎民称颂。

20

-名师点说-

“纵观五千年的文明史”,将读者带入浩瀚的历史长河。一句“有这样一群鲜活的面孔浮现在眼前”,廉颇与蔺相如、张良和韩信、孔明和周瑜的故事喷涌而出,连缀呈现,一气呵成,犹如排山倒海般扑面而来,令人不得不佩服作者丰富的知识储备,巧妙的艺术构思和无懈可击的说理技巧。如此翔实的论据,运用得如此得当,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厚积薄发。

(二) 叙述精,方法当

要学会叙述材料,一般有三个方法:一是剪裁舍弃法,即根据论证的需要,对典型事例进行剪裁处理,舍弃次要信息;二是挖掘增补法,如果论点与论据之间只存在某种间接的联系,就需要把论据所蕴含的意义挖掘出来,这个含义才能与论点发生内在的联系;三是概括排比法,即围绕中心论点,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列出一组事例,一般用一个句子表述,句子内涵要丰富,且一针见血,一语道破论据中证明论点的部分。如2015年高考上海卷优秀作文《柔软的坚强》片断:

做人的最高境界,便是坚强与柔软兼备,刚柔并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应该“从心所欲,不逾矩”,既不迂腐,又不随波逐流。

有坚强没有柔软,便会成为冷漠无情的人,纵使兵临天下,也只能像希特勒

21 一样,落得个身败名裂、狼狈自杀的下场。有柔软没有坚强,就会变成无病呻吟、随波逐流、没有主见的人。

只有刚柔并济,才能成为伟人。韩信禁得起胯下之辱,越王勾践忍辱偷生、卧薪尝胆,终于成就了大事。他们的表现,是柔软而不是柔弱,是坚强而不是刚强,所以,如果想要真正成就大事,就必须具备柔软温和的坚强。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其实就是强调既要坚强又要柔软。

-名师点说-

文段先是剪取孔子的名言论证“做人应该‘从心所欲,不逾矩’”的道理,然后舍弃庞杂,仅截取希特勒的下场,从反面进行论证“有坚强没有柔软”的危害。最后列出韩信与越王勾践两个事例,正面指出做人需“刚柔并济,才能成为伟人”。

(三) 少叙述,多议论

写议论文容易犯“以叙代议,例而不议”的毛病,即对所举事例缺少具体的分析,论点与材料分离。要避免这个问题,可采用以下几个方法:一是因果分析法,抓住所述的事实,推求形成的原因;二是假设分析法,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使事例和析例正反映衬;三是内涵分析法,透过论据提供的现象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或所蕴含的意义。如2015年高考山东卷优秀作文《抓主要,看实质》片断:

有的人总是和烂事折腾,白白耗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有个经济学概念叫作

22 “机会成本”,意思是你所做的事情的价值,是由你所放弃的事情反映出来的。我们总是去做那些次要的东西,在没有必要的事情上浪费时间,却是以耗费主要的事情为代价的。学会放弃那些次要的东西,腾出时间去做那些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事,懂得把有限的精力投注到真正有价值的主要的事情上。 我们总是被外界的评论蒙蔽了双眼,丧失了自己的判断能力,与事物的本质渐行渐远。纪录片《穹顶之下》将柴静推上了风口浪尖,网友纷纷评论、抨击柴静批判政府的行为,甚至去探寻她的私人生活。但无论如何,这部纪录片所反映的不容乐观的环境现况是真实的。人们只顾去抨击柴静,却忽视了关乎我们每个人利益的雾霾,着实令人慨叹。周浩放弃北大去上技校,人们大都去评论这个做法是对是错,却没有人去关注这件事实际上是对中国应试教育的一次拷问。所以,不要去管次要的评论,要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去关注那些主要的事情,去抓事物的本质。

还在纠结于手中杂乱不堪的线头吗?先放下,才能自在。擦亮眼睛,寻找最主要的部分,看清事物的本质,然后阴霾散去,豁然开朗。

-名师点说-

“少叙述,多议论”是对议论文文体特征的形象表达。选文片断基本上以议论为主,逻辑层次清晰,语言谨严周密,鲜明有力地论证了文章论点“抓主要,看实质”。

论证有力

议论文写作除了要有合理的行文结构、充分恰当的材料之外,还要有严密有

23 力的论证。只有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是一篇富于说服力的文章。要使论证充分有力,实现立体化,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 分论点,逐一证

论证时,中心论点还可以由几个分论点组成,分论点论证清楚了,中心论点自然论证充分了。根据中心论点的情况,可以按照四种方式——并列式、递进式、辨析式、对比式进行分解,即依据对某些事物不同的认识或错误的认识,用分解出的观点进行辨析。如2015年高考北京卷满分作文: ■

深入灵魂的热爱

北京考生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我的故乡在江南,那是一个莲的乐园,那里的人对莲的热爱早已深入灵魂。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炎炎的夏日,所有的花木都不堪骄阳的炙烤,低下了它们高傲的头颅,万物显得奄奄一息,干旱的水田,清风吹不起一点涟漪。你看,你看那是什么?遥远的天际,那一片绿,绿中夹着生命的力量和激情的火焰,正肆无忌惮,铺天盖地,蔓延出一片绿的海洋。而绿海中的红,正如火一般烧尽一切的灰尘与阴暗。哪怕烈日炙烤,那绿海依旧在随风舞动,泛起层层绿浪,哪怕骄阳似火,那红依旧飒爽挺立,散发着阵阵清香。饱含生命力的莲,莫不让人心潮澎湃,产生灵魂深处的热爱。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24 秋天的莲,是收获的莲,褪去了夏日的盛装,孕育出颗颗饱满的果实。江南的女子,如水一般的女子,她们架起木舟,向那绿海驶去。纤手飞舞之间,采下朵朵莲蓬,剥开一个,取出莲子,放入嘴中,一股清香在嘴中绽开。那是莲的清香,那是莲的奉献。无私奉献的莲,在夏日给人们以美的感受,在秋天给人们以收获的喜悦。这收获的莲,怎能不让人喜笑颜开,产生自灵魂深处的热爱。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黑暗,淤泥,莲正奋力地远离污浊,直意朝空中生长着。淤泥想困住她,用层层黑土将其掩埋,她不屈,只是奋力向上,她的心中只有对光明的渴望。那污浊想玷污她,一次次地攀附在她的身上,她一次次将其驱散。污浊怒了,咆哮道:“放弃吧,你终将会没有力气,没有人会懂你对清白的坚守;放弃吧,泥地里虽然黑暗,但是很安稳。光明有什么用?清白又怎样?不要再与我苦苦斗争了。”莲不语,只是一次次地将恶意的污浊驱散,从不放弃,只因为对清白的坚守。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成功最终属于莲。她清清白白地挺立于水面,亭亭玉立地接受阳光的洗礼。人们惊叹于莲的坚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屈于黑暗,不屈于浑浊的品质让世人争相传颂,在时间的长河里绽放璀璨的光芒。

生命的莲是不屈,收获的莲是奉献。清高圣洁的莲怎能不让人肃然起敬,产生自灵魂深处的热爱?怎能不让古今文人墨客诗赋歌咏?

这莲,自在我灵魂深处,令我衷心热爱。

25 -名师点说-

文章论证中心论点“对莲的深入灵魂的热爱”时,按时令分为“夏莲之爱”和“秋莲之爱”;依据对莲之品质的热爱,又分为“出淤泥而不染”的清白和“艰难困苦”而不屈服的倔强。从论证方式上看采用了并列式(按时令分) 和递进式(由表象之爱到本质之爱) 。

(二) 分角度,多层议

议论文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证。一是正面说,反面论。正面说,就是从正面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加以论证。反面论,就是从反面论述,最后得出非此即彼的结论,既可以直接切入反面,又可以间接切入反面。二是摆事实,讲道理。议论文虽然重在说理,但“事实胜于雄辩”。只有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道理统率事实,事实服务道理,以事证理、以理服人,才能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的立体论证,使论证更加充分。如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Ⅱ优秀作文:

平凡中练就绝活 筑就人生最精彩

吉林考生

做好一件平凡的小事,就可获得精彩的人生。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由此可见,练就绝活筑精彩!普通艺术也可变得更加完美!

爱默生说过:“完成伟大事业的人,起初并不伟大。”拿破仑说过:“不以小事为轻,而后可以成大事。”材料中的老王,之所以获得当代风采人物候选人,

26 并不是他做了多么伟大的事情,而是他能够从平凡的事情做起,能够重视普通艺术,不断打造普通艺术,能够在普通艺术中创造不平凡的艺术,最终铸就了完美艺术!可见平凡中孕育了伟大,练就绝活铸就了老王的精彩! 俄国思想家罗蒙诺夫说:“不会做小事的人,也做不出大事来。”诚然如此,成功源于对平凡技术的钻研,源于脚踏实地的实干。有的人不愿意从基层做起,不能够爱岗敬业,直到摔得粉身碎骨才追悔莫及。相反,那些脚踏实地、肯于钻研的人却能够用自己的扎实铸就绝活,铸就精彩。姚启中,一开始是个卖菜叔,只有四年级文化,十多年前,他来到北京卖生姜、大蒜,靠一本字典、一叠纸、一支笔,花了3年时间,写了一部20多万字的《卖菜叔日记》,原汁原味地记录了打工的苦难路程。正是耐得住寂寞,正是爱岗敬业,才练就了他的绝活,才成就了他的精彩!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成功必须脚踏实地。务实、勤奋、努力,成就了老王的绝活。生活中那些成功的例子,无一不是在平凡中铸就精彩的。霍英东发家的第一桶金,来源于他起早贪黑的努力——买沙子;比尔·盖茨从哈佛毕业后,认真观摩、了解市场,认真研究自身优势和劣势,制定详细的策略和实施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展开工作,在努力中练就了绝活,最后取得了成功!

法国作家左拉说:“没有平凡的经历,就不能产生伟大的业绩。”在浮躁焦虑的时代,在人人都向往快速成功的时代,只有耐得住寂寞、保持冷静、脚踏实地、认清形势,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真正静下心来,该出手时就出手!伟大来源于平凡,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把平凡的工作做好,练就绝活,方能成就精彩!

27

-名师点说-

考生先从“老王”身上推出论点“练就绝活筑就精彩”,用“有的人不愿意从基层做起”,“直到摔得粉身碎骨才追悔莫及”反面进行论证,然后再用“姚启中”这位平凡的“卖菜叔”从正面加以论证。摆事实,讲道理,多角度地论证“成功必须脚踏实地”,只有将平凡的工作做好,才能筑就人生的精彩。

(三) 分节奏,生动论

要想论证生动、有节奏,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从侧面、远处、外围入手,逐渐引向主旨,形成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气势。二是通过设问、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说理的气势;运用强调段、过渡段,形成理直气壮的磅礴之势。三是笔势灵活,求真求实。议论文绝对不能空讲大道理,板着脸孔训人。在求真求实的基础上,还要注意生动形象,注意选择灵活的笔势。选择的事例,最好要事中有说理。可以引经据典,既言简意赅,又能够增强说服力。也可以运用类比等手法和比喻等修辞,增强说理的生动性形象性。如2015年高考广东卷满分作文:

心之所至境之所达

广东考生

行之路上,看天光云影,测阴晴雨雪;漫步林间,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无关能否目力所及,也不必道出花鸟之名,树木之性。只需用心体悟自然,感知自然,去看那山高,去看那水长。因为,心之所至,境之所达。

28 用心去感知自然,自然离你很近。

每日的清晨,你是否触摸到柔软的阳光,你是否听得到窗外鸟儿的悦耳歌鸣?行走在路上,你是否能感受到空气热烈的拥抱,你是否享受这微风轻缓的抚摸?用心感知自然,感受自然的一切生命,去与自然私语,用爱与自然相拥,它就在你身边!

想起川端康成的那句话:凌晨四点,我看到海棠花未眠。我仿佛看到一位孤寂老人,一个人凌晨四点坐在海棠花边,慈爱地如注视孩子般注视着海棠花。他的心装满的是对海棠花的爱,无眠的夜,他将自身情感注入一株花上,感知着海棠夜间的绽放。他的心一定是柔软的,是宁静的,因为他的心与自然同在,他的境界也上升到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又如沈从文沈老笔下的湘西小镇,那儿的阳光,那儿的水,那儿的山,甚至船,空气,在他的笔下都是赋予生命一般,鲜活动人。你能从他的文字中感受到沈老对自然的热爱,那不是普通的爱,那是心心相溶的爱。

“我心中似乎毫无渣滓,对透明独照,对河水,对夕阳,对拉船人和船,皆那么爱着,十分温暖的爱着。”沈老道出了他对自然的爱,因为他的用心体悟,他的生活是纯净的,毫无渣滓的。

然而,时代的发展摧枯拉朽般轰然展开,科技被推向进步的前沿,成为现代的展品。一座座山被铲平用于建筑,一幢幢高楼如竹笋般破土而出。树越来越少了,水越来越浊了,自然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人们感叹自己远离自然,于是他们选择沉浸在科技中。其实不然,自然一直在我们身边。只是时代的嚣尘直上云霄,人们脚步匆匆,已经无心去体验自然,更多的是关注电视或电脑里的“自然”。这样的自然能不远吗?

29 心之所至,境之所达。人生之境,一伟人用四字概括:“静水流深”。静,是生命的圆满;水,是生命的本源;流,是生命的体现;深,就是生命的蕴藉。而用心去感知自然,体悟自然,师之自然,人生之境必能达到你想要的高度。 去用心与自然相拥吧,去用心与自然倾诉吧,去自然中释放自己,走向人生之巅吧!

-名师点说-

文章先写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阳光”、常闻的“歌鸣”,以及空气和微风这些司空见惯的事物入手,写出“用心感知”自然,则它就在身边的浅近之理。然后选用川端康成和沈从文的名言,恰到好处地点出“心到境到”的主旨。本文长短结合的句式,读来给人一种鲜活灵动的美感,结构上按照总分总的结构,中间又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论点,全文结构清晰,层次感很强。

经典好题练兵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个不少于300字的片段。

道德模范康永涛,在过去的30年里,抓获抢劫、偷盗等各类违法犯罪人员380余名。但因其多次抓小偷担心遭到打击报复,康永涛有家不能回,不能陪妻子逛街,不能接送儿子上学。然而,当问及康永涛是否会坚持下去,他铿锵有力地回答:“若遇到不平事,我还会挺身而出!”

30 民族英雄戚继光,为了不使民族利益受到侵犯,在异族入侵时,挺身而出,他明智地选择了“义”,谱写出一曲悲壮的正气之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同志,被围梅岭,写下了“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的壮丽诗篇;为了正义,刘胡兰毫无惧色地躺在敌人的铡刀之下;为了正义,布鲁诺被火焚身,伽利略被秘密流放在黑森林中。这些,都是历史长河中美丽的浪花,都永远闪烁着异样的光彩。

然而,极纯净的水是很少的,所以在历史的河水中,也飘浮着污秽,避免不了渣滓的存在;奸臣秦桧,卖主求荣,为苟全性命而丧失了人的本性,终于受到万人的唾骂;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被俘变节,但最终还是没能使偷生得逞,他的下场是可悲的,而丧失义节,苟且偷生,他的下场更是可耻的。 (摘自《义字当先》)

-名师解语-

为加强论证效果,该片段从正反两个角度论证了不同人对“义”的态度,一类人舍生取义,名垂千古,而另一类人见利忘义,众人唾弃。选用论点加材料的形式,通过正反对比,增强了文章的说理性和说服力,使论证简洁有力。

2.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个不少于300字的片段。

《中华好诗词》第二季半决赛下半场中,来自福州的选手刘闽川,曾患重症肌无力,凭借实力连闯六关,成功进入半决赛,现场力“站”不支,最后一位被淘汰,泪洒舞台,但他的坚强和毅力、胸藏诗词三千,感动了无数观众。 ■

古今中外不知多少豪杰名士因毅力而成就了一段又一段的传奇,名垂青史,

31 光耀古今。

毅力是把利剑,让体育健儿们过五关斩六将。刘翔因伤退赛后,令人惊喜的是在广州亚运会上,刘翔以13秒09的成绩再次夺得了冠军。刘翔正是握着毅力之剑,披荆斩棘,重返赛场的!

毅力是盏明灯,照亮了黑暗坎坷的文学之路。张海迪身有残疾,但她勇敢坚强,被誉为“中国当代的保尔”,张海迪点亮了毅力的明灯,照亮了她原本充满险阻的人生道路。

毅力是后盾,使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东方文明。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中国遭遇了亘古未有的重大灾难,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日本侵华„„人民群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但是中华民族有毅力作后盾,顶住了种种艰难困苦,最终赢得胜利,建立起新中国。

(摘自《毅力》)

-名师解语-

该片段形象地用比喻的形式来阐释毅力的定义。通过“毅力是把利剑”“毅力是盏明灯”“毅力是后盾”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对毅力的作用进行了论证,严谨中不失灵动,极大地增强了文段的说服力。

3.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选准角度,写一个不少于300字的片段。

大凡脱颖而出、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无不经过长久深沉的寂寞。“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是李白豪放的寂寞;“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沉郁的寂寞;“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司马迁悲壮的寂寞„„

32 ■

甘于寂寞,等待下一个春天,是一种苦心孤诣的追求者应具备的坚韧。假如没有“墨池”“笔冢”,又何来书法的传世精品?假如没有经过“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熔铸,《红楼梦》又何以成为经典?假如没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心血浸渍,那些古典诗词又怎能禁受时光的淘洗?

贪恋浮名,没有等待下一个春天的耐心,贫瘠羸弱的根部又怎能负载持久的美丽?

所以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超级女声”盛极一时,转眼间便风流云散?为什么《无极》耗资两亿,却落得个票房惨淡?没有深扎文化土壤的专注,没有生活的历练,没有遵守艺术的规律,空有那稚嫩的灵性、取悦于人的机巧、猴急的沽名钓誉之心,怎能真的赢得喝彩?

(摘自《甘于寂寞》)

-名师解语-

这是一篇典型的对照式结构片段。作者通过“甘于寂寞”和“贪恋浮名”正反两个观点进行比较,阐释出只有甘于寂寞,才能取得成功,贪恋浮名就会贻笑人间的深刻道理。两组事例,一正一反,相辅相成,完美地升华了“甘于寂寞”这一主题。

4.[2014·福建高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些人一提到空谷就想起悬崖峭壁,而另一些人想到的却是栈道桥梁。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33 ■

于逆境处捡拾一地馨香

福建考生

古希腊圣哲赫拉克利特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诚哉斯言,人生,就如同颠簸于穷山恶水之境的一段非凡旅程,有时要经历深渊,有时需涉过险滩,但终须归寂于一颗敢于同逆境搏斗的心,于逆境处捡拾一地馨香。

“即使踏着荆棘,也不觉悲苦;即使有泪可落,亦不是悲凉。”沈从文,这位举世闻名的大文豪,谁能想到“文革”遭批斗时,竟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用那美丽而苍凉的手势写下“荷花真美”。当郭沫若质疑你的文学才华,你淡然地付诸一笑,而后扬鞭东指,在别人的呶呶不休中,抵达登高望远的成功彼岸。走在生命的雨季中,你波澜不惊,笑看朗月照花;坠入人生的低谷,你步履从容,清吟一世风华。你用乐观淡然的画笔描绘出一幅锦绣遍地的人生画卷,于逆境处拾得一地馨香。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一位走在人间四月天的才女,纵使斗转星移,流逝的时光之水也无法冲走她的绝世风华,反而像那醇香美酒,时间愈久愈迷人,愈耐人寻味。20世纪30年代,她不顾重病缠身,奔走于穷乡僻壤、荒山野岭之间,在荒寺古庙、危梁陡拱中考察研究中国古建筑。即使命运向她发出狰狞的冷笑,她依旧用泠泠清音对生活说:“我认定生活本身就是矛盾的,我只要生活,体验到极端的愉快,灵质的、透明的、近于神话理想的快活。”林徽因用乐观的笑音点亮的四面暖风,于逆境处翩然起舞,与灵魂缱绻共舞。

34 “虽海枯石烂,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为失败而灰心,也不可以为困难而却步。”孙中山,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在风雨如磐的封建统治时代,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以坚忍不拔之毅力,救中国于水火之中,即使在内外交困之中,也未曾轻言放弃,历经艰难困苦,终于玉汝于成。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韩信,受胯下之辱,依旧如雪底苍松,耐得严寒,宛若羽化之仙;苏轼,遭受“乌台诗案”,仍草履一双,清风自在,烟雨任平生;弘一法师,受“唾弃之辱”,仍淡定从容,有光风霁月、宠辱皆忘的傲岸。

物不经风霜则生意不固,人不经苦难则德慧不成。乘一叶载满乐观与从容的扁舟,于苦海中乘风破浪,待到云淡风轻,天朗月明时,尽拾一地馨香。

-名师解语-

作者围绕“于逆境处捡拾一地馨香”这一中心精心选材布局,既有文学大师沈从文、林徽因,也有革命领袖孙中山,还有古代名将韩信、一代才子苏轼、高僧弘一法师,从不同角度证明了文章的观点,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素材积累。文章从头到尾多次运用引用,既是道理论据,也是作者文采的体现,“一地馨香”“锦绣遍地的人生画卷”的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身处逆境依然不屈奋斗,终会有所成就。

5.[2015·湖南高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浓荫匝地,是飞禽、走兽们喜爱的憩息场所。飞禽、

35 走兽们经常讲它们旅行的见闻。大树听了,请飞禽带自己去旅行,飞禽说大树没有翅膀,拒绝了;请走兽帮助,走兽说大树没有腿,也拒绝了。大树决定自己想办法,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中包着种子。飞禽、走兽们吃了果实,大树的种子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染绿心中的春天

湖南考生

人们对春天的憧憬总是格外细腻,因为在春天可以看见梦想的萌动,用美丽的线条勾勒出春天,用梦想染绿心中的春天。

大树向往旅行,但拜托飞禽、走兽都被拒绝,它不放弃,决定自己想办法,并最终实现初衷。这说明人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梦想,要用梦想染绿心中的春天。

什么是春天?春天是心中一种朦胧的感觉,在春光中,将梦想播种在现实的土地中,看它开花抽穗直到结果,将那些许绿意留在心中,染绿了心中的春天。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是韩愈眼中的春天,在远方的那抹绿走近却消失了,这对韩愈寻春来说,是个谜,于是他不禁感叹道“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对春的向往,使他细腻地勾画了春天;也是对春的希望,使他在诗歌方面不断突破,终成唐代文学大家,其诗对宋诗影响深远。他用笔尖染绿了心中的春天。

36 作为一名普通的出租车司机,热爱百度企业文化,进百度公司是李杰的梦想。多年前他决定进不了百度就当百度的第二司机,在他的车上,你会听到他对百度的文化发展进程、最新产品如数家珍,因为他拥有梦想,所以他在坚持在追逐,每天在开往梦想的道路上奔跑着,他,用坚持用热爱全力以赴追逐梦想,染绿了心中的春天。

前不久,李安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忍耐6年家庭主男的沉寂,梦想始终坚定在心,沉默中,他迸发了,《卧虎藏龙》让世界见识了东方之国的人文情怀;《断背山》让世界见证了他的西方审美观;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则让世界为他的“电影梦”欢呼喝彩!李安,用摄像机一点一滴地勾画了他的“春天”。在“奥斯卡最佳导演”奖这个耀眼的光环的背后,更重要的是李安给我们带来的对梦想的执着坚持,如同画笔一般为这个春天增添了一抹浓浓的绿,他用梦想染绿了心中的春天。

春天留给我们绿意的同时,也留下了梦想。像陈欧一样,“为梦想代言,我就是大牌”,广告中那个为了梦想脚踏实地,坦然面对挫折冷眼嘲笑,最后笑傲江湖的帅小伙,带着他对梦想的渴求,在我们心底留下了一抹绿。陈欧火了,聚美优品火了,“为梦想代言”也火了。陈欧一步步走到了高处,聚光灯下,他是大明星;聚光灯下,他又是逐梦者,如同春天的绿意一般留在了心底。 岁月在春光中苏醒过来,梦想也在春光中绽放,提起笔来,准备好,趁春光未逝,趁青春还在,用梦想的画笔染绿心中的春天。

-名师解语-

本文以诗意盎然、语言生动取胜。

37 文章开篇观点深刻,写“用梦想染绿心中的春天”在众多的考场作文中可谓独具一格。在行文中,考生引经据典,对韩愈的心中春天用诗歌加以分析。考生长于选取时代素材表达个人主张,无论是百度员工司机李杰还是著名导演李安,都是在用梦想打拼未来。考生是关注现实生活的高手,连陈欧这样“为梦想代言”的时新素材都用上了,文章能不打动阅卷教师吗?这也启示考生:一定要多积累、多阅读,用丰富的素材打造精品考场作文;锤炼语言,用浓浓的诗意为考场作文点亮精彩!

作文技法突破

情节曲折

写记叙文时,要通过新巧的构思、巧妙的安排,在短小的篇幅之内,使情节波澜起伏,骤起骤落,大开大阖,使作品具有激动人心的艺术力量和表达效果。如何才能在短小的篇幅之内掀起波澜呢?

(一) 悬念法

悬念法,是指在文章开头或文章中,设置疑团,不加解答,引起读者关注,激起读者急切地往下读的兴趣,直至读完全文才恍然大悟的一种技巧。由于人具有追根问底的天性,悬念法恰能激发出这种本能。因此,在写记叙文时恰当地运用悬念法,能够促使读者对事件发展、人物命运充满期待和关切。 具体叙事时,在节奏上张弛有度,有紧有松,犹如大江东去,时急时缓,迂回曲折。比如有篇题为“选择”的高考优秀作文,写的是一位神枪手的母亲得了重病,医生说只有山上母猴的心血能治她的病,神枪手马上赶去山中。

38 他找到了母猴,可是那母猴正在给小猴喂奶,他举起的枪便放下了。然而,当猴子们在相互追逐时,他又举起了枪。他母亲的病治好了,他拿着从母猴心上取下的子弹,却无法平息内心的愧疚。这个情节设置就显得有张有弛,在节奏的处理上非常得法,从而加强了文章的深度和广度,使读者始终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如2015年高考安徽卷优秀作文:

一次完美的蜕变

安徽考生

辰与辉是同班同学,辰的成绩排名每次总比辉高出一点。对此,辉感到很疑惑:他不比我聪明啊,为什么我的名次总是比他差呢?难道我哪里做得不好吗?

辉绞尽脑汁地想了半天,也弄不出个所以然,他只是比以前更加努力了。为了让自己能够有机会超越辰,他甚至和辰成为了要好的朋友,关注辰的一举一动。

辰的父亲是某知名大学的一名生物研究专家,每次周末,只要一有时间,便带辰去参观实验室。受到父亲的影响,渐渐地,辰对实验充满了兴趣。在放假的时间里,他时常和辉骑着单车去森林里寻找各种各样的花草以便回来研究。可辉似乎很厌恶这一切,兴高采烈地去却耷拉着脑袋回来,他觉得这些美丽的植物“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辰不以为然。

因爱好不同使得他们闹矛盾的次数越来越多。辉仿佛忘了当初心中坚定的想法,他的成绩也被辰远远地甩在了身后。这给了辉重重的一击,一刹那,他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如果再不从自身寻找问题,也许永远也赶不上辰了。

39 于是,他开始改变从前的想法,认真地与辰一起探索发现。

一天,辉在放学的途中看到了一只色彩斑斓的蝴蝶,他的脑海里顿时萌生了一个奇怪的想法:蝴蝶的翅膀是否真的有颜色呢?这个疑惑促使他将蝴蝶捉住,放进瓶子里,就直奔辰的家。

“辰,你看,我今天抓住了一只蝴蝶,这蝴蝶的颜色和翅膀有关不?”辉一边用手指着瓶子中飞来飞去的蝴蝶,一边说道。

辰像没有听见一样,一动不动,眼睛直盯着蝴蝶,辉见他这副模样,明白他在思考,便也陷入沉思中。

“走,把东西拿着去我爸那!”还没等辉缓过神来,辰就拉着他跑出去了。 “爸,我想看看这蝴蝶的颜色是不是翅膀造成的,你能带我去实验室验证一下吗?”看着跑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的儿子,辰的父亲体会到儿子求知的欲望,便带着他们来到了实验室。

辰和辉小心翼翼地走到显微镜旁,辰的父亲将瓶子中的蝴蝶取出来后,将其放在显微镜下,结果令辰和辉大吃一惊,蝴蝶的翅膀居然没有颜色,人们眼中的五颜六色全是由于翅膀凹凸不平的结构造成的。

辰的父亲看着他们一脸的惊讶,笑着说道:“我们平常所看到的表面现象往往不是事物本来的面目,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始终都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辉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突然明白了些什么。他终于找到了这么久以来自己比辰成绩差的原因了。自己从来都只是注重表象,被表象蒙蔽了双眼,辰却爱思考,能够试着从表象中去探索本质,实在是自愧不如啊!

从那以后,辉经历了一次完美的蜕变,他与辰的关系也更加密切了。

40

-名师点说-

文章站在学生辉的角度,立足学生生活,辉想弄清楚同学辰比他成绩好的原因,因此主动和辰做朋友。当然这一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两人之间也有过矛盾,最后通过蝴蝶翅膀颜色的发现,辉终于明白了辰比他优秀的原因。这样来行文,既避免了平铺直叙,又构成了一明一暗双线发展的模式,体现了考生构思的巧妙。辉面对成绩好的辰,没有主动放弃,或者做出其他不合理的举动,而是积极探索原因,他由疑惑到释然,这样来写辉,很真实,也很丰满。同时,辉在这一过程中,注重学习,并和辰真心交朋友的心理也为阅卷老师所欣赏,充满着正能量。

(二) 抑扬法

人们认识事物总有个过程,开始时容易产生误解,等深入了解后就会改变看法,这就是抑扬手法。常用的抑扬手法有“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和“抑扬交错”。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运用得体,就会造成如同平缓的水流突然跌入深渊,随即激起千朵浪花的效果。抑扬交错的写法更能使行文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为了更好地颂扬人物和事件,有时可以先对所写对象进行某种贬抑,然后由抑到扬,由贬到褒,使文章回环曲折,波澜起伏,加强表达效果,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为扬而抑,“抑”不过是一种手段,“扬”才是文章的写作目的。比如有篇题为“诚信之花”的高考佳作就采用了此法,文中写的是“我”与小灵约好第二天一早去爬山,结果第二天大雨倾盆,“我”

41 迟到了一小时,认为小灵也不会去车站等“我”,结果去了后发现,小灵孤单地站在车站等了“我”一个小时,“我”感到惭愧与自责。文章就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赞扬了诚实守信的小灵。如2015年高考四川卷优秀作文: ■

“山鸡”变“凤凰”

四川考生

上学期,班上转来了一个女同学,脸蛋儿圆圆的、白里透红,眼珠儿水灵灵的,扎一个马尾辫,头发上缀着个布巾做的蝴蝶结,穿一件早已过时的花格衬衫,颜色暗淡,十分陈旧。令人费解的是,大热的天,她也总是扣上袖口、领口的扣子,生怕露出一点儿肌肤让我们看到。自我介绍时,声音甜美,但低得还没有蚊蝇声音大。我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跌到谷底了,一只山鸡,也想变凤凰?

她很少与人交流,下课总是望着窗外出神,上课则正襟危坐,老老实实地听老师讲课,恨不得把老师所讲的全部装进脑子里。或许是她不太习惯重点中学英才班快节奏的学习生活吧,或许是她想要表现一番,上课她居然举手回答问题,下课了,追着老师问个不停。

很快,月考成绩下来了,她居然只比傲视群雄的我低了一点儿,这让我这个六连冠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我开始主动接近她,向她请教学习秘诀。她笑了笑,露出一排洁白、整齐的牙齿,对我轻声说:“莫得啥,我就知道笨鸟先飞的道理。”我一愣,这算什么成功秘笈?怕是不愿被我取到真经,糊弄我的吧。我鄙夷地苦笑了一声:“有啥了不起的,土包子一个!”说毕,摇头晃脑,哼着《小苹果》,从她身边飘然而过。

42 我开始留意她的一举一动,想破解她成功的秘密。只见她总是一眨不眨地盯着老师,手上的笔飞快地记着什么,一会儿又用左手肘着脑袋,故作沉思,一会儿又将纤纤素手举得老高老高。这让我有点儿受不了了。绝不能输给一个乡巴佬,我不敢轻敌,狠下心来,把遛网、聊微信的时间挤出来,争分夺秒地学习,学习,再学习。

很快,半期考试成绩下来了,她居然和我并驾齐驱了。这让我感到了恐怖。既然她不肯透露成功的经验,我就自己干一回福尔摩斯,从她寝室的同学和同桌入手,做调查分析。

很快,信息反馈回来了:她记笔记不是当“录音机”,而是有重点地拓展、发挥。她的课本上有很多记号,每一个问号处或着重号处都有批注;在寝室里,她飞快地洗漱,总比别人早一点儿进入学习状态,据说她还经常熬夜学习。她喜欢请教老师和同学,总爱刨根问底。我一愣,怎么不问问我呢?同学们苦笑了一下,说:“你呀,总怕别人超越,舍得给我们讲吗?”

不久,更惊人的信息让我几乎喘不过气来:去年暑假,她老家发生了火灾,她不顾危险,冲入火海,救了几个小孩,皮肤被烧伤,怕被同学们笑话,才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也正因为如此,她才得以进入我们这个全市最好学校的最好班;她居然是奥赛全国二等奖得主,已经被保送进重点大学了„„ 不久,她在全校表彰总结大会上,仍然用甜美但却胆怯的声音,细细地说:“莫得啥,就是笨鸟先飞。别人打游戏、聊天的时间,我都用在了学习上;别人过目不忘,我看二十遍,总能记住的。”这回,我彻底地服了她。在我眼中,她早已是一只“金凤凰”了。

我想起了曾国藩的一句名言:“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天下之至拙能胜

43 天下之至巧。”

-名师点说-

考生对新同学的外貌描写极为细腻:“过时的花格衬衫、颜色暗淡,十分陈旧”,“低得还没有蚊蝇声音大”等暗示出新来的女同学不过是一只“山鸡”而已,没见过什么世面。而月考成绩的直追于我,尤其是女同学火灾中勇救小孩被烧伤,以及奥赛全国二等奖得主的身份,令我彻底地服了她,考生以“我”的情感变化为思想红线,从“我”的不屑到对她的逐步了解和误会的逐步消除,最后“我”对她的情感发生了逆转,这样构思,匠心独具,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摇曳生姿。

(三) 误会巧合法

误会法,是指利用时间、地点或人为因素,故意造成人物间的误解,为情节发展推波助澜,丰富情节的戏剧性的方法。误会法常常让按常理发展的事情节外生枝,而文章就在这生枝之处显示出情节和主题的精彩。巧合法,是指在文章中设置事件的偶合或人物的奇遇,在看似偶然的巧合中隐藏着一种必然。这是一种出奇制胜的方法,既增添了文章的戏剧性,又鲜明地反映出事物的本质。

提炼生活中的巧合事件,合情合理地编织情节,使之符合生活的惯常逻辑,也是把文章写得波澜起伏的绝妙方法。比如有篇高考优秀作文《蝴蝶的翅膀》,写两个年轻人在一个火车站邂逅,一个拿着去北京的车票,一个拿着去上海的车票,一时兴起,两人交换了车票,去了对方要去的地点。多年后,去北

44 京的那一个西装革履去了上海,在拥挤的人群中发现了一个流浪汉,他就是当年与自己交换车票的人,而现在两人却是两种境遇。作者利用这一巧合,让我们看到成功源于正确的价值观和个人的努力程度,巧妙点题。

以“窗”为话题,写一个不少于300字的片段。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

记得刚来的那天中午,天气很热,我跑到水龙头旁大洗了一通。正感到痛快淋漓的时候,她晃着身子,摇着扇子来到我面前:“孩子,不能这样。”我当时只是觉得好笑:老人也贪财啊,为了点水费,唉!

可是那天晚上,我的坏运气来了。上吐下泻,一个晚上上了十几趟厕所,当我正“奄奄一息”躺在床上的时候,她推门进来了。我没有好气地说:“以后进门记着敲一下。”她又木在那里了,左手搓着衣襟,右手在口袋里摸了一会儿,伸了出来:“药,药,治拉肚子的药。”她把药放在桌子上,默默地走了。 从吃了那包药以后,我对房东大娘的印象开始好转,但仍然对她提防着,毕竟她不是我妈„„

那天我课间回来取东西时,发现她正站在砖头上,拿着竹竿挑我的窗户,难道„„我喝了一声:“你干什么!”她吓得掉了竹竿,从砖头上跌了下来:“我只是想为你开窗,因为电视上说‘非典’时期,要经常开窗„„” (摘自《明天一定记着开窗》)

-名师点说-

本文突出的特点是情节曲折,作者记叙“我”和“房东大娘”的一段生活经历,通过误会巧合法,一步步揭示房东大娘的精神境界。“我”冲凉水被房东

45 大娘撞见,房东大娘开窗让“我”撞见,既是巧合,又是误会产生和解开的关键。文章经过作者精心构思,波澜迭起,特别吸引读者。

描写生动

记叙文是一种写人记事的文体。写人,就要求考生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人物形象,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展示其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记事,不论是记述大事还是小事,一般都要写到人,所以在写作时要注意以事带人,将事件的发展作为主线,用主线串联起与事件相关的人物,通过语言、动作和细节三个方面刻画人物,烘托事件。

如果记叙文中缺少生动的描写,就会显得平淡苍白,干瘪乏味,主题不突出,形象不鲜明,情景不感人。可以说描写是记叙文的血肉。那么什么是描写呢?所谓描写就是指在记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事件、景物做精细的描绘,造成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如何才能描写生动呢?

(一) 添枝加叶法

添枝加叶法就是把文章中概括性的词句,转换成具体形象的描绘或叙述。在叙述过程中,如果能够给叙述性的句子恰当地增添一些修饰性的附加成分,就会使其更加生动、形象,表意更加明确。

在平凡的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场景深深地烙印在我们心底,选择其中一个,写一个不少于300字的片段。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 ■

46 公共汽车擦着人群的边缘,驶了过来,没等到停稳,人们便一起涌向前门、中门、后门。于是,青年的潇洒大度、教授的温文尔雅、姑娘的矜持恬静,便一齐被抛在那空落落的车牌下。只有那一个个黑发的头、白发的头、长发的头、短发的头和戴帽子、包围巾的头,一样地在车门口攒动。那一双双白皙的手、粗糙的手、青筋暴露的手和戴手套的手,一齐向上挥舞着,努力向前伸——企图抓住车门。此时人们之间便没有了高低贵贱,紧紧“团结”在一起:笔挺的西装和肮脏的工作服挨在一起,白亮的高跟皮鞋胡乱地踏在黑亮的大头皮鞋上。人们之间也没有了礼貌谦让:身体高大的在尽情发挥高空优势,身体瘦小的也在巧妙地利用低层空间,上的人气急败坏,下的人败坏气急,满眼扭曲的面孔、暴怒的目光,满耳叫声、喊声、骂声和小孩的哭声。 (摘自《如此生活》)

-名师点说-

整段文字都在突出一个“挤”字。作者虽然没有反复说出“拥挤”,但时时处处都在体现这一特点。作者通过添加人物的动作,外貌、心理等细节描写,为“挤”字增添了新的内涵,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鲜活的形象,浓郁的氛围无疑都为主题增色不少。

(二) 局部细写法

写作记叙文时,要使内容具体生动,我们还可以围绕中心,增添一些与事或物有关的细枝末节,以达到具体感人的效果。这种方法就是局部细写法。如描写人物时,对人的某一部位、某一方面进行精细描绘等。

可以通过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神态、声调、风度等肖像描写来表现人

47 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如2015年高考天津卷优秀作文《我的老师真有“范儿”》中写到老师的“潮”:

第一,体现在她精心选择的小饰品上——一枚别致的胸针,一条颜色淡雅的丝巾,让我们看了感觉很温馨、很舒服,上她的课简直就是贵族般的享受。第二,她举止高雅,气质不凡。她走起路来永远充满青春活力,永远有不可抗拒的感染力。

-名师点说-

这里就通过服饰、风度等来表现老师的高雅气质和青春活力。

(三) 动作描写法

记叙文中,对人物进行生动、细致地描写,能够准确表现其内在精神品质,所谓“于细微处见精神”。周恩来总理在《一夜的工作》一文中的“扶正”小转椅的动作,鲜明地体现出了他认真谨严的工作、处事风格。而这个经典动作,相信也影响了一代代国人。要写好动作描写,要善于观察、体摹和想象。文章中借助动作描写可以抓住人物的动作特点,彰显人物的精神。如2015年高考北京卷优秀作文《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中写花木兰奔赴沙场时的情景:“花木兰轻甩衣袖,飞身策马,毅然决然地往狼烟四起的战场飞驰而去„„”这里就通过动作描写,写出了花木兰奋勇报国的坚定信念。

(四) 语言表现法

“言为心声”,借助语言的独特魅力,可以精确展示人物个性。如2015年高

48 考北京卷优秀作文《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中写王昭君:“‘哥哥,放心吧,战事就要结束了,百姓不用再受战争的煎熬了!’熟睡中的王昭君,居然发出了呓语。”这里就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了王昭君热切盼望和平的鲜明个性。再如同是北京卷的另一篇优秀作文:

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

北京考生

待帐前护卫对我进行搜身之后,便放我进入岳将军营帐中。进得营帐,隐约看到一个中年男子在挥毫泼墨,写的什么。走近一看,纸上写着“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字字入木三分,个个跃然纸上。

“将军,还在为中原失守,大宋危难而悲痛吗?”

岳飞停止了书写,将毛笔放置于砚盘上,回过头来看了我一眼,想说什么,却欲言又止。良久,才惊疑地望着我:“你是何人,为何出现在我的军营之中?” “将军莫惊慌,今奉皇上之命快马加鞭赶来拜见将军。”

“谢圣上挂念之恩。请坐吧!”

岳飞满脸的疑云散开来,松了一口气。

“不知阁下劳苦赶来有何贵干?”

我坐在一把古朴的木椅上,观察着营帐中的一切,营中无屏障,东西摆放整齐,无一点遮掩。从中可见,将军是一位真正率性的人。所以我也不拐弯抹角,便开门见山地问道:“在下姓安,是皇家医院的一名医官。皇上听说你急火攻心,很为你的健康担忧,特派我来为你诊治。”

49 “我急火攻心?安先生,这话从何说起呀?”岳飞脸露疑云,反问道。 “将军莫急,皇上正是派我来为你排遣心中郁疾的。”

他飕地站了起来,像是打开了释放感情的闸门,感慨道:“我从小立志为大宋建功立业,可大宋却如此令人心寒!眼见就可以收复中原了,朝廷却金牌不断,催我班师回京,我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啊!如我班师回京,大宋大势必去。但如果朝廷力主抗金,还可以有回天之机。可是,皇上却听信奸臣谗言,自弃战败,姑息偏安!当今世道,忠臣无用武之地呀!你说我急火攻心,我能不急吗?”言罢,岳飞像一头找不到对手的斗牛,站在一旁干瞪着双眼。

“你可是文武双全的将军,卓越超群。在这乱世之际,救国不成,先求自保吧。生存也是一种技能。若你坚持一意孤行,执意抗金,恐怕为国雪耻不成,反违了主上之意,就算是功高盖世,奸臣定会利用这点置你于死地的。” “你说的我都知道。是呀,如今这世道,忠臣不得用,奸臣却当道,又怎能容我所为?”将军悲愤地感慨一番后,息了息,突然哭了起来,继续说:“大宋已是名存实亡,再说那么多也无用,大宋天下已岌岌待危,恐怕谁也无力回天了呀。”说到这里,只见岳将军两眼放光,仿佛燃烧起两道怒火,突然拍案而起,提高声音吼道:“就算如此,我岳飞也誓死保卫大宋。头可断,血可流,我岳飞绝不向敌人低头。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母亲在我背上刺下的‘精忠报国’四个字!”

随后,岳将军拿来他的长戟,一边高歌他新填的词《满江红》,一边持戟舞了起来。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50 多年后,我来到岳飞坟前,看到跪在岳飞墓前的秦桧,看到这样一副墓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心中涌出一阵惭愧的痛楚。当日,我并不是什么医官,而是奸臣秦桧的手下,秦桧要我去劝说岳飞接受朝廷要他班师回京的金牌。可是,当我见了他那一腔的抗金激情,我哪还有勇气劝说他?但是,最终还是忠不敌奸,他含恨而终。此时,我唯有双手合抱,深深鞠躬。

“岳将军,请你原谅!”

拜谒过岳飞将军墓后,我拿起兵器,奔赴抗金战场。

-名师点说-

文章通篇都是“我”与岳飞将军的对话描写,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岳飞内心的焦急、希望、叹息、无奈、悲愤等等复杂情感。可以说,没有语言描写,就没有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

真情实感

“感情真挚”是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基础等级的要求(关于“感情”方面的四个等级标准要求:感情真挚,感情真实、感情基本真实、感情虚假) 。作文时,感情的抒发要注意尺度和形式,既要符合生活的真,更要体现人性的善,进而显现感情的美。“感情真挚”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感人”。“感人”是指感情的抒发浓烈而又富有感染力,能有效激起读者的共鸣,为读者营造一个动人的艺术氛围。从考场作文阅卷实际来看,那些既注意充实内容,又注意强化情感及文采的文章,总是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历年高考中都不乏因“感情


相关作文

  • 作文题作文1000字
  • 一.山东省德州市2013届高三语文3月模拟检测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懦夫在未死之前,就已经死过好多次:战士一生只死一次.(莎士比亚) ②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再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鲁迅) ③在这个时代,战士是最需要的.但是这样的战士 ...

  • 高三语文复习计划作文2500字
  • 1 高三语文复习计划 高三语文组 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从上学期期末就已拉开序幕,为了保质保量完成语文复习备考任务,在2015年的基础上继续提高高考语文成绩,经高三语文组认真反复研究,制订了此计划. 高三语文组研课标.研考纲.研考题,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准确把握新课标"提升文学素养,发展应用 ...

  • 高三话题作文复习专题教案(苏教版高三)作文1200字
  • [考点阐释] 一.符合题意(审题知识) 1. 审体裁.看试题要求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抑或说明文.近几年话题作文"文体自选",最易于确定表现自己文学才华的一种体裁. 2. 审范围.审清题目本身固有的限制范围. 3. 读材料.材料作文是高考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形式,写好材料作文的前提是看 ...

  • 高三英语作文训练三步法作文3100字
  • 用心 爱心 专心 118号编辑 - 1 - 高三英语作文训练三步法 为了培养高三学生能在所学语言范围内口笔头造句:能在有提示词语的条件下,写出100个左右短文, 我采用英语作文训练三步法,即一例一练.一课一练.一题一练. 1.一例一练 先提供一篇范文作为示例,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与高中英语课本第三册 ...

  • 高三语文复习计划1作文3100字
  •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2010届高三语文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是高中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主要教学内容为在完成第一轮复习之后重点进行第二轮复习.继续进行高考内容的全面复习与重点把握.在本阶段复习中,以高考语文大纲和高考考试要求为依据,切实做好复习.补漏.重点强化工作,优化组合各方面信息,以讲带练, ...

  • 高三英语作文训练三步法作文3200字
  • 高三英语作文训练三步法 3月20日 为了培养高三学生能在所学语言范围内口笔头造句:能在有提示词语的条件下,写出100个词左右的短文,我采用英语作文训练三步法,即一例一练.一课一练.一题一练. 1.一例一练 先提供一篇范文作为示例,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与高中英语课本第三册同时进行,约三个月,每周一课时 ...

  • 高三作文训练的几点想法作文700字
  • 高三作文训练的几点想法(讲座提纲) 一.按文体类型训练,力求文体特征鲜明 学生作文不重文体的现象很常见,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作文得分.为防止"四不像"作文的泛滥,平时必须加大规范文体的训练,写作一些经典的记叙文.议论文.小小说和散文,向学生讲清这四种文体的典型特征. (第一范文网 ...

  • 作文作文1000字
  • 2013年高考模拟考试 2013.5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青春,与其说是生命的一个时期,不如说是心灵的一种状态.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高三语文 2013.01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 ...

  • 高三语文复习写作预测题作文9100字
  • 高三语文复习写作预测题 (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1)虚室生白. --<庄子> ("虚室"指一间空空的房子,比喻富有余裕的内心."白"喻指"智慧"."虚室生白",指的是内心的空间产生 ...

  • 2014届南昌高三二模考试大作文材料解读及范文作文3300字
  • 2014届南昌高三二模考试大作文材料解读及范文 南昌高三二模考试大作文材料: 亲自类节目"爸爸去哪儿",以其平实接地气的风格,受到不同年龄段观众的喜爱.<人民日报>作出评论:"说到底,是因为节目中体现的浓浓亲情让人心存暖意,点燃了人们心中回归家庭的渴求.&q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