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作文7300字

初一作文

I

摘要

现代著名作家钱钟书的《围城》是一篇“五四”以后新文学中的—部批判现实主义杰作。《围城》的语言造化浑然天成,独具特色,无处不闪烁着幽默、智慧的火花,令中外读者叹为观止,凡读过《围城》的人,都无被他的语言所深深地吸引,钱钟书犹如一位冷静超远的旁观者,运用各种机智的反语、双关、谐音、对仗、警句格言,以及中外古今的典故、逸闻,纷至沓来,琳琅满目,常使人笑中带泪,泪中带笑。小说的语言风趣幽默,妙趣横生。人物形象丰富、生动,钱钟书先生以他深邃的目光,综合他的审美情趣,宏观博识,运用他那支“点石成金”的比喻之笔,从容地翱翔于中外古今,将逸事、典故、巧思彼此呼应,以非凡的想象力和广博的知识把喻体和本体巧妙的结合起来,使《围城》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尤其是巧妙绝伦的比喻,生动幽默的讽刺,意味深长的象征手法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生哲理。本文就《围城》的语言艺术作了探讨。

关键词:语言艺术;比喻;讽刺;象征

II 目录

一、巧妙绝伦的比喻„„„„„„„„„„„„„„„„„„„„„„„„„„„„1

(一)精巧的明喻、暗喻„„„„„„„„„„„„„„„„„„„„„„„„2

(二)睿智的典喻„„„„„„„„„„„„„„„„„„„„„„„„„„„2

(三)耀眼的博喻„„„„„„„„„„„„„„„„„„„„„„„„„„„3

二、生动幽默的讽刺„„„„„„„„„„„„„„„„„„„„„„„„„„„„3

(一)通过细节凸显生动的讽刺„„„„„„„„„„„„„„„„„„„„„4

(二)通过社会现象和人物描写反映幽默的讽刺„„„„„„„„„„„„„„4

三、意味深长的象征„„„„„„„„„„„„„„„„„„„„„„„„„„„„5 参考文献„„„„„„„„„„„„„„„„„„„„„„„„„„„„„„„„„7

1

论《围城》的语言艺术

现代著名作家钱钟书的《围城》是一篇“五四”以后新文学中的—部批判现实主义杰作。《围城》的语言造化浑然天成,独具特色,无处不闪烁着幽默、智慧的火花,令中外读者叹为观止,凡读过《围城》的人,都无被他的语言所深深地吸引,钱钟书犹如一位冷静超远的旁观者,运用各种机智的反语、双关、谐音、对仗、警句格言,以及中外古今的典故、逸闻,纷至沓来,琳琅满目,常使人笑中带泪,泪中带笑。小说的语言风趣幽默,妙趣横生。人物形象丰富、生动,钱钟书先生以他深邃的目光,综合他的审美情趣,宏观博识,运用他那支“点石成金”的比喻之笔,从容地翱翔于中外古今,将逸事、典故、巧思彼此呼应,以非凡的想象力和广博的知识把喻体和本体巧妙的结合起来,使《围城》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尤其是巧妙绝伦的比喻,生动幽默的讽刺,意味深长的象征手法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生哲理。本文拟就《围城》的语言艺术作一探讨。笔者认为,《围城》的语言艺术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巧妙绝伦的比喻

亚里士多德说过,比喻在诗的语言中最为重要,而且比喻“不能从旁人学得,所以是天才的标记。”懂得比喻有两柄亦具多边,并不就能保证下笔时比喻纷至沓来,就像懂得原色和对比色调和的道理,并不就能挥毫成为大画家,或知道了浮力定律,不就能夺得潜水冠军一样。妥帖恰当的比喻,尤其是那些奇而不怪的新鲜比喻,确实是作者天才的标记。在钱钟书的《围城》里,其比喻的诡奇新鲜、丰富多彩、妙语连珠已达到一种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境界。作者钱钟书先生以非凡的想象力和广博的知识把喻体和本体巧妙的结合起来,使《围城》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可以说“围城”是一个大比喻,小说《围城》又是一个比喻的大世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相关联的具体事物来比具体事物。叫读者扩大印象,加深认识,钱先生的一些比喻,却将彼此没有关联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表面看风马牛不相及,可又合巧得很,找出别人难以发现的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她(唐晓芙)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女人的大眼睛是形象具体的,政治家讲的大话,是抽象的,一般人都不会把女人的眼睛和政治家的大话往一起想,似乎二者毫无联系,没有相同点。可是作者就是善于在看来毫不相干的事物中找出相同点:大而无当。造成了出

2 人意料的效果。又如:“鸿渐身心仿佛通电似的发麻,只知道唐小姐在说自己,没心思来领会她话里的意义,好比头脑里蒙上一层油纸,她的话雨点似的渗不进,可是油纸震颤着雨打的重量。”当方鸿渐的丑事被唐小姐一件件抖落出来时,方鸿渐是有口难辩,而且由自己心里最喜爱的唐小姐以生冷、傲慢的语气突如其来地审判定罪的,他一下子楞住了。“身心仿佛通电似的发麻”把他当时的愕然、麻木、不知所措的感受和状态简洁而确切地表述出来,接下来的“雨打油纸”更形象地道出他当时的触电似的发麻的具体情况。

(一)精巧的明喻、暗喻

譬如“一个人的缺点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上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他向树上爬,就把后部分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识”。在比如“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粒或者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痛”。像这样的比喻,显示了一种插科打诨式的语言机智,通感的运用、精细的艺术观察,通俗充满着无尽的趣味,令人玩味。又如第三章写到方鸿渐与赵辛楣斗嘴,只见唐小姐云端里看厮杀似的,悠远淡漠地笑着。方鸿渐忽然明白,这姓赵的对自己无礼,是在吃醋,当自己是他的情敌。苏小姐忽然改口不叫,“方先生”而叫鸿渐”,也像有意要姓赵的知道她跟自己的亲密。想来这是一切女人最可夸傲的时候,看两个男人为她争斗。自己何苦做冤家,让赵辛楣去爱苏小姐得了! 苏小姐不知道方鸿渐这种打算:她喜欢方鸿渐斗和赵辛楣斗法抢自己,但是她担心交战得太猛烈:很快就分出胜负,二人只剩一人自己身边就不热闹了。她更担心败走的偏是方鸿渐:她要借赵辛楣来激发方鸿渐对自己的爱的勇气,可方鸿渐像这几天报纸上战事消息所说:保持实力,做战略上的撤退。以讽刺和暗喻当时的国民政府步步后退的抗日态度。

(二)睿智的典喻

如作者把方鸿渐和苏文纨的情谊喻为数学上的" 两条平行似的直线不能交汇。" 在船上初次介绍鲍小姐时, 描写她" 只穿绯霞色的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漏空白色鞋里露出涂红的指甲。"" 而那些男生看得心头起火, 口角流水, 背着鲍小姐说笑个不停。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些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 又有人叫她真理, 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 所以他们纠正为局部的真理, 准确又生动。讽刺辛辣之至, 力透纸背。对主动的苏文纨与被动的方鸿渐的接吻, 作者写到:" 这吻的分量很轻, 范围很小, 只仿佛清朝官场端綦蓉时的把嘴唇一抹茶碗边, 或者从前西洋法庭见证人宣誓时的把嘴唇碰一碰《圣经》, 至多像那些信女们西藏活佛或罗马教皇大脚趾, 一种敬而远之的亲近" 。这轻轻一吻, 作者用了一个民俗方面和两个宗教方面的知识, 表达近而远之的亲近, 传达了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微妙心态, 令人拍案叫绝。典喻的

3 大量使用是《围城》比喻艺术知识性的体现。

作家使用了许多的中外典故, 信手拈来, 皆成文章, 造成语言的活泼典雅又意味深长。因为典故串身具有特殊的含义, 因此, 即使是简单的明喻, 也给读者以两次投影, 在读懂字面意思的同时领会更深的含义。这有一古寓:人需一镜, 时常照看, 以知己为何物, 而不自知的家伙照也无益, 反害他象寓言里的狗那样叫闹。书中李梅亭, 苏州寡妇一句" 僚是好人" 。他即刻忘掉" 向尿缸照照影子" 。方鸿渐也时露癫状, 比较而论尚是能照照镜子的" 狗" 。如他被唐晓芙历责后, 尚会表示不再讨厌:遂从暴雨中" 狗抖毛似抖搂身子„„开步走了" 。其后又与赵辛楣苦中作乐, 以" 狗追影子丢骨头" 这一母体变喻相互调侃。" 狗" 为追求水中肉骨头的影子, 丧失了到嘴的肉骨头! 跟爱人如愿以偿结了婚, 恐怕那时候, 肉骨头下肚, 倒要对水恨惜这不可再见的影子" 。钱钟书论证此种既可讥讽世人, 也能反身自嘲的" 照镜式" 幽默是对世事达观的高卓机智的表现。

又如第八章机关上司驾驭下属的技巧,尽学西洋人赶驴子,在驴子眼前、唇吻之上挂一串胡萝卜,引诱驴子向前拼命,这是来自法国《列那孤》的生花妙笔。在这个典喻中,写尽了赶驴人和上司的奸诈以及驴子和下属的愚笨,并由此推及现实世界“一切机关”,“全用这种技巧”,表现了作者尖锐的眼光和愤世嫉俗的情感。例如方鸿渐经不起父亲和丈人的两面夹攻,懂得文凭的重要,作者引用《圣经》里的故事作比:" 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自己没有文凭,好象精神上赤条条的,没有包裹" ,这一精辟的评点,新颖深刻,含蓄幽默的方式注入了作者强烈的喜怒哀乐的感情,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

(三)耀眼的博喻

博喻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比喻来刻画同一个人物,用一种心理,说明同时事物或现象,常常不知不觉地使事物的本相毕现,达到更加生动的艺术效果。如写方鸿渐留学到达名义丈人家中,“上岸时的兴奋都蒸发了。”“„„理想中的留学回国,好像地面的水,”接下来又是一个隐喻:“祖国的人海里,泡沫也没起一个; ”然后又用了一个明喻:方鸿渐“被吹成一个肥皂泡,”紧接着时一段夜景,同时用两个明喻形容蛙声和萤火。尽管比喻之多,让人目不暇接,但仍然是刻画一个人物心理活动。通过这一大段博喻,把方鸿渐刚回国的内心世界表现的淋漓尽致。

二、生动幽默的讽刺

钱钟书的讽刺小说具有独到之处。又是锋芒毕露,脱颖而出;有时运用譬喻,妙趣横生;既有中国《儒林外史》式的冷嘲,又有马克吐温式的热讽,形成既生动又诙谐幽默的

4 讽刺效果。

(一)通过细节凸显生动的讽刺

在《围城》中我们到处都可以看到钱钟书先生所特有的那种对生活的独特的、辛辣的嘲讽。在这种嘲讽中,充分地表现了作者观察生活的细致入微,以及杰出的艺术才能:作者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或人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心理活动的特点,用形象的语言,深刻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或人物的性格及心理特征。如小说第一章写道:“船又到了新加坡,不日到西贡,这是法国船上一路走来第一个可夸耀的本国殖民地,船上的法国人像狗见了家,气势顿长,举动和声音也高亢好些。”“鸿渐一瞧那法国巡捕,就是跟自己同船来上海的,在船上讲过几次话。„„鸿渐想同船那批法国警察,都是乡下人初出门,没一个不寒窘可怜。曾几何时,适才看见的一个已经着色放大了。本来苍白的脸色现在红得像生牛肉,两眼新织满了红丝,肚子肥凸得像青蛙在鼓气,„„可惊的是添了一团凶横的兽相。”这对于殖民主义者的嘲讽多么形象、生动、深刻而尖锐。

(二)通过社会现象和人物描写反映幽默的讽刺

如书中即借方鸿渐之口说道:“从前愚民政策是不许人民受教育,现代愚民政策是只许人民受某一种教育。不受教育的人,因为不识字,上人的当,受教育的人,因为识了字,上了印刷品的当”。这一讽刺真是深入骨髓——传播最快的报纸,可以大发议论的杂志,政治团体的宣传品,看起来言之有理,实际上都有它自己的目的,识字的人也是容易上当的。寥寥几笔,即表现了对当时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监狱作了嘲讽;同时小说中对现代儒林众生的刻画,钱先生极尽讽喻之妙笔,从古代、西洋随手拈来,在小说中比比皆是,例如:洋博士褚慎明俨然一个大哲学家,他确实也有能同哲学扯上关系的时候:“褚哲学家害馋似地看着苏小姐,大眼珠仿佛哲学家谢林的‘绝对观念’象手抢里弹出的子弹药,险得突破眼眶,迸碎眼睛。”大眼珠“险得突破眼眶”刻画了这个褚大哲学家见到苏文纨时,卑鄙肮脏的心态,剥下了这个大哲学家的伪装,露出了丑恶的原形。“世界上大事情像可以随便应付,偏是小事倒丝毫假借不了”。对于韩学愈这个看上去“木讷朴实”的学术骗子,作者是这样描述的。“跟韩学愈的谈话仿佛看情动电影,你想不到简捷的一句话需要那么多的筹备,动员那么复杂的身体机构。时间都给他的话胶着,只好拖泥带水的慢走。韩学愈容颜灰暗,在阴天可以与周围的天色相融无间,隐身不见是头筹的保护色。他只有一样显著的东西,喉咙里一个大核。他讲话时,这核忽升忽降,鸿渐看得自己喉咙都发痒。他不说话时,这核稍隐复现,令鸿渐联想起青蛙吞苍绳的景象,鸿渐跟他说话少而费力多,恨不能把那喉结瓶塞头似的拔出来,好让下面的话松动”。作为一个大学教授应该是知识渊博,说话流畅。而韩学愈说句简捷的话还要动用全身复杂的机构。作者用韩学愈的容颜

5 灰暗,是头等的保护色来揭露他隐藏极深的虚伪面目。用青蛙吞苍蝇的恶心来表达作者对丑恶现象的极端痛恨,对旧教育体制黑暗的一面给予的揭露深刻真实,比直接痛诉更为有力。

作者是一个富有幽默感的学者。生动幽默的讽刺可以说在《围城》中贯穿始终。突出了讽刺的锋芒。如写鲍小姐,在回国的船上穿衣很少,充满性感,使“那些男学生看得心头起火,直流口水。有人称她是‘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才会把‘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称她是‘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但鲍小姐并非一丝不挂,就修正为‘局部的真理’”。写方鸿渐请鲍小姐上西菜馆用餐的一段文字,几乎是每一句话都是那么俏皮,巨匠写道:“上来的汤是凉的,冰淇淋倒是热的;鱼像海军陆战队,已经登陆好几天了;肉像潜水艇士兵,会长期伏在水里;除醋以外,面包、牛油、红酒无一不酸。”又如写爱虚荣的陆子潇把亲戚给他回的一封信,摆在桌上炫耀时,这样写道:“这左角印‘行政院’的大信封上大字写着‘陆子潇先生’,就仿佛行政院要让他正位居中似的”,“大前天早晨,该死的听差收拾房间;不小心打翻了墨水瓶,把行政院淹得昏天黑地,陆子潇挽救不及,跳脚痛骂”。通过这一幅幅讽刺性的画面,勾勒出人间百态、世间万象,揭示出人性中的种种弱点;抨击了社会上的歪风邪气。

三、意味深长的象征

《围城》不但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语言艺术的魅力,体会到妙趣横生的比喻,及机智幽默的讽刺,更能咀嚼意味深长的象征。

首先,文章的主题“围城”,小说中有一段对话说得很明白:慎明道:“关天结婚离婚的事, 我也和他谈过。他引用英国古话, 说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 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 笼内的鸟想飞出来, 所以结而离, 离而结, 没有了局。" 苏小姐道:“法国也有这么一句话。不过, 不说是鸟笼, 说是被围困的城堡,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城里的人想逃来。” 这段话为主人公的“婚姻”埋下了伏笔, 也是全书的主题。暗示方鸿渐的婚姻是场犹豫不定的追寻游戏。在归国途中, 在鲍小姐的追求和引诱下, 与她一起" 勾搭" 。在苏小姐、方鸿渐、唐晓芙的错位追逐中, 终难成眷属, 最后, 被精明、柔韧、工于心计的孙柔嘉擒拿到手。开始, 方鸿渐以为孙柔嘉只是个女孩子, 事事都要请教自己。待到订婚时才发觉, 她在羞缩缄默的外表下有着" 专横的意志和多疑善妒的敏感", “不但很有主见, 而且主见很牢固" 。所以订婚一个月, 方鸿渐" 仿佛有了女主人" 。结婚之际经赵辛媚提醒, 方才警醒。此时, 却已深陷" 围城" 。从此, 他们二人陷入传统的琐碎缠绕的日常生活。传统与其守护人孙柔嘉日益成为方鸿渐的暴君与精神囚笼。方鸿渐最后与孙柔嘉决裂, 准备到重庆

6 去, 而重庆未必不是另一个" 围城"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 " 围城" 不仅象征了方鸿渐、赵辛楣等人在爱情、婚姻、事业上的追求、挣扎、幻灭、绝望的艰难生活历程和矛盾心态, 更象征了在国民党统治下的旧中国, 人们总是摆脱不了外在束缚的境遇, 蕴含着重大的社会意义和丰富的人生哲理。

其次,小说中最突出、也是最富有象征意义的是结尾处,关于那只老挂钟的描写。《围城》中反复描写那架古老的钟,也很有象征性。方豚翁把“方府三代祖传之宝”的自鸣钟送给儿子,在很多场合,反复讲到这钟准,每小时只慢七分钟,直到小说结束,方鸿渐事业无成,家庭破裂,这钟又从从容容地敲打了六下,这时已是深夜十一点,敲的却是五个钟头以前的六点。方琢翁把自鸣钟送给儿子,希望他能继承祖宗的遗风,而这种落后于时代的遗风促成了儿子和媳妇的矛盾与离异。五小时前,“鸿渐在回家的路上,蓄心要待柔嘉好,劝她别再为昨天的事弄得夫妇不欢;那时候,柔嘉在家里等方鸿渐回来吃晚饭,希望他会跟姑母和好,到她厂里做事。”但这六响钟却把他们梦魂惊破,柔嘉已经离去,家庭已经破裂,前途茫茫。“没有梦,没有感觉,人生最原始的睡,同时也是死的样品”,“这个落伍的计时机无意包含着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它寄托了作者“忧世伤生”的愤概。这种象征手法的运用,蕴含着多少丰富的内容,它促使读者回顾方鸿渐一生的足迹,分析方鸿渐所处的混浊不堪的社会环境,不由和作者一起,产生一股难以压抑的愤激情绪。

总之, 《围城》以生动的比喻,隽永的幽默,把深刻的人生哲理,深邃的思想意蕴传递给读者,让人们在笑过之后,品味其中的奥妙,给读者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围城》无论从思想内涵, 还是语言艺术特色上都称得上是一部传世佳作。巧妙绝伦的比喻,生动幽默的讽刺,意味深长的象征, 时而让你开怀大笑, 时而让你感受到悲哀, 对现实的悲哀, 对旧中国的悲哀。整篇以妙喻, 幽默讽刺作外表, 令人回味, 令人遐想和感叹。从语言的深度和广度中,我不得不折服于这位语言大师的锋芒与涵养、散漫与严谨、肆端与博综、精细与宏观的语言技巧。正如钱钟书自己所说:“随你怎么把作品奉献给别人作品总是自己的。”《围城》是一座语言宝库,它有待于更多的读者来“取一勺饮”,来发现更多的奥秘。

7 参考文献

[1]张雁. 围城语言陌生化实现途径[J ]. 齐鲁学刊,2007(3).

[2]钱华. 〈围城〉语言修辞初探[J ]. 甘肃高师学报,2005(1).

[3]刘江. 〈围城〉中语法转换的语用顺用分析[J ].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6(6). [4]钱钟书. 围城[M ]. 人民出版社,2000.

I

摘要

现代著名作家钱钟书的《围城》是一篇“五四”以后新文学中的—部批判现实主义杰作。《围城》的语言造化浑然天成,独具特色,无处不闪烁着幽默、智慧的火花,令中外读者叹为观止,凡读过《围城》的人,都无被他的语言所深深地吸引,钱钟书犹如一位冷静超远的旁观者,运用各种机智的反语、双关、谐音、对仗、警句格言,以及中外古今的典故、逸闻,纷至沓来,琳琅满目,常使人笑中带泪,泪中带笑。小说的语言风趣幽默,妙趣横生。人物形象丰富、生动,钱钟书先生以他深邃的目光,综合他的审美情趣,宏观博识,运用他那支“点石成金”的比喻之笔,从容地翱翔于中外古今,将逸事、典故、巧思彼此呼应,以非凡的想象力和广博的知识把喻体和本体巧妙的结合起来,使《围城》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尤其是巧妙绝伦的比喻,生动幽默的讽刺,意味深长的象征手法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生哲理。本文就《围城》的语言艺术作了探讨。

关键词:语言艺术;比喻;讽刺;象征

II 目录

一、巧妙绝伦的比喻„„„„„„„„„„„„„„„„„„„„„„„„„„„„1

(一)精巧的明喻、暗喻„„„„„„„„„„„„„„„„„„„„„„„„2

(二)睿智的典喻„„„„„„„„„„„„„„„„„„„„„„„„„„„2

(三)耀眼的博喻„„„„„„„„„„„„„„„„„„„„„„„„„„„3

二、生动幽默的讽刺„„„„„„„„„„„„„„„„„„„„„„„„„„„„3

(一)通过细节凸显生动的讽刺„„„„„„„„„„„„„„„„„„„„„4

(二)通过社会现象和人物描写反映幽默的讽刺„„„„„„„„„„„„„„4

三、意味深长的象征„„„„„„„„„„„„„„„„„„„„„„„„„„„„5 参考文献„„„„„„„„„„„„„„„„„„„„„„„„„„„„„„„„„7

1

论《围城》的语言艺术

现代著名作家钱钟书的《围城》是一篇“五四”以后新文学中的—部批判现实主义杰作。《围城》的语言造化浑然天成,独具特色,无处不闪烁着幽默、智慧的火花,令中外读者叹为观止,凡读过《围城》的人,都无被他的语言所深深地吸引,钱钟书犹如一位冷静超远的旁观者,运用各种机智的反语、双关、谐音、对仗、警句格言,以及中外古今的典故、逸闻,纷至沓来,琳琅满目,常使人笑中带泪,泪中带笑。小说的语言风趣幽默,妙趣横生。人物形象丰富、生动,钱钟书先生以他深邃的目光,综合他的审美情趣,宏观博识,运用他那支“点石成金”的比喻之笔,从容地翱翔于中外古今,将逸事、典故、巧思彼此呼应,以非凡的想象力和广博的知识把喻体和本体巧妙的结合起来,使《围城》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尤其是巧妙绝伦的比喻,生动幽默的讽刺,意味深长的象征手法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生哲理。本文拟就《围城》的语言艺术作一探讨。笔者认为,《围城》的语言艺术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巧妙绝伦的比喻

亚里士多德说过,比喻在诗的语言中最为重要,而且比喻“不能从旁人学得,所以是天才的标记。”懂得比喻有两柄亦具多边,并不就能保证下笔时比喻纷至沓来,就像懂得原色和对比色调和的道理,并不就能挥毫成为大画家,或知道了浮力定律,不就能夺得潜水冠军一样。妥帖恰当的比喻,尤其是那些奇而不怪的新鲜比喻,确实是作者天才的标记。在钱钟书的《围城》里,其比喻的诡奇新鲜、丰富多彩、妙语连珠已达到一种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境界。作者钱钟书先生以非凡的想象力和广博的知识把喻体和本体巧妙的结合起来,使《围城》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可以说“围城”是一个大比喻,小说《围城》又是一个比喻的大世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相关联的具体事物来比具体事物。叫读者扩大印象,加深认识,钱先生的一些比喻,却将彼此没有关联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表面看风马牛不相及,可又合巧得很,找出别人难以发现的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她(唐晓芙)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女人的大眼睛是形象具体的,政治家讲的大话,是抽象的,一般人都不会把女人的眼睛和政治家的大话往一起想,似乎二者毫无联系,没有相同点。可是作者就是善于在看来毫不相干的事物中找出相同点:大而无当。造成了出

2 人意料的效果。又如:“鸿渐身心仿佛通电似的发麻,只知道唐小姐在说自己,没心思来领会她话里的意义,好比头脑里蒙上一层油纸,她的话雨点似的渗不进,可是油纸震颤着雨打的重量。”当方鸿渐的丑事被唐小姐一件件抖落出来时,方鸿渐是有口难辩,而且由自己心里最喜爱的唐小姐以生冷、傲慢的语气突如其来地审判定罪的,他一下子楞住了。“身心仿佛通电似的发麻”把他当时的愕然、麻木、不知所措的感受和状态简洁而确切地表述出来,接下来的“雨打油纸”更形象地道出他当时的触电似的发麻的具体情况。

(一)精巧的明喻、暗喻

譬如“一个人的缺点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上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他向树上爬,就把后部分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识”。在比如“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粒或者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痛”。像这样的比喻,显示了一种插科打诨式的语言机智,通感的运用、精细的艺术观察,通俗充满着无尽的趣味,令人玩味。又如第三章写到方鸿渐与赵辛楣斗嘴,只见唐小姐云端里看厮杀似的,悠远淡漠地笑着。方鸿渐忽然明白,这姓赵的对自己无礼,是在吃醋,当自己是他的情敌。苏小姐忽然改口不叫,“方先生”而叫鸿渐”,也像有意要姓赵的知道她跟自己的亲密。想来这是一切女人最可夸傲的时候,看两个男人为她争斗。自己何苦做冤家,让赵辛楣去爱苏小姐得了! 苏小姐不知道方鸿渐这种打算:她喜欢方鸿渐斗和赵辛楣斗法抢自己,但是她担心交战得太猛烈:很快就分出胜负,二人只剩一人自己身边就不热闹了。她更担心败走的偏是方鸿渐:她要借赵辛楣来激发方鸿渐对自己的爱的勇气,可方鸿渐像这几天报纸上战事消息所说:保持实力,做战略上的撤退。以讽刺和暗喻当时的国民政府步步后退的抗日态度。

(二)睿智的典喻

如作者把方鸿渐和苏文纨的情谊喻为数学上的" 两条平行似的直线不能交汇。" 在船上初次介绍鲍小姐时, 描写她" 只穿绯霞色的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漏空白色鞋里露出涂红的指甲。"" 而那些男生看得心头起火, 口角流水, 背着鲍小姐说笑个不停。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些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 又有人叫她真理, 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 所以他们纠正为局部的真理, 准确又生动。讽刺辛辣之至, 力透纸背。对主动的苏文纨与被动的方鸿渐的接吻, 作者写到:" 这吻的分量很轻, 范围很小, 只仿佛清朝官场端綦蓉时的把嘴唇一抹茶碗边, 或者从前西洋法庭见证人宣誓时的把嘴唇碰一碰《圣经》, 至多像那些信女们西藏活佛或罗马教皇大脚趾, 一种敬而远之的亲近" 。这轻轻一吻, 作者用了一个民俗方面和两个宗教方面的知识, 表达近而远之的亲近, 传达了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微妙心态, 令人拍案叫绝。典喻的

3 大量使用是《围城》比喻艺术知识性的体现。

作家使用了许多的中外典故, 信手拈来, 皆成文章, 造成语言的活泼典雅又意味深长。因为典故串身具有特殊的含义, 因此, 即使是简单的明喻, 也给读者以两次投影, 在读懂字面意思的同时领会更深的含义。这有一古寓:人需一镜, 时常照看, 以知己为何物, 而不自知的家伙照也无益, 反害他象寓言里的狗那样叫闹。书中李梅亭, 苏州寡妇一句" 僚是好人" 。他即刻忘掉" 向尿缸照照影子" 。方鸿渐也时露癫状, 比较而论尚是能照照镜子的" 狗" 。如他被唐晓芙历责后, 尚会表示不再讨厌:遂从暴雨中" 狗抖毛似抖搂身子„„开步走了" 。其后又与赵辛楣苦中作乐, 以" 狗追影子丢骨头" 这一母体变喻相互调侃。" 狗" 为追求水中肉骨头的影子, 丧失了到嘴的肉骨头! 跟爱人如愿以偿结了婚, 恐怕那时候, 肉骨头下肚, 倒要对水恨惜这不可再见的影子" 。钱钟书论证此种既可讥讽世人, 也能反身自嘲的" 照镜式" 幽默是对世事达观的高卓机智的表现。

又如第八章机关上司驾驭下属的技巧,尽学西洋人赶驴子,在驴子眼前、唇吻之上挂一串胡萝卜,引诱驴子向前拼命,这是来自法国《列那孤》的生花妙笔。在这个典喻中,写尽了赶驴人和上司的奸诈以及驴子和下属的愚笨,并由此推及现实世界“一切机关”,“全用这种技巧”,表现了作者尖锐的眼光和愤世嫉俗的情感。例如方鸿渐经不起父亲和丈人的两面夹攻,懂得文凭的重要,作者引用《圣经》里的故事作比:" 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自己没有文凭,好象精神上赤条条的,没有包裹" ,这一精辟的评点,新颖深刻,含蓄幽默的方式注入了作者强烈的喜怒哀乐的感情,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

(三)耀眼的博喻

博喻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比喻来刻画同一个人物,用一种心理,说明同时事物或现象,常常不知不觉地使事物的本相毕现,达到更加生动的艺术效果。如写方鸿渐留学到达名义丈人家中,“上岸时的兴奋都蒸发了。”“„„理想中的留学回国,好像地面的水,”接下来又是一个隐喻:“祖国的人海里,泡沫也没起一个; ”然后又用了一个明喻:方鸿渐“被吹成一个肥皂泡,”紧接着时一段夜景,同时用两个明喻形容蛙声和萤火。尽管比喻之多,让人目不暇接,但仍然是刻画一个人物心理活动。通过这一大段博喻,把方鸿渐刚回国的内心世界表现的淋漓尽致。

二、生动幽默的讽刺

钱钟书的讽刺小说具有独到之处。又是锋芒毕露,脱颖而出;有时运用譬喻,妙趣横生;既有中国《儒林外史》式的冷嘲,又有马克吐温式的热讽,形成既生动又诙谐幽默的

4 讽刺效果。

(一)通过细节凸显生动的讽刺

在《围城》中我们到处都可以看到钱钟书先生所特有的那种对生活的独特的、辛辣的嘲讽。在这种嘲讽中,充分地表现了作者观察生活的细致入微,以及杰出的艺术才能:作者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或人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心理活动的特点,用形象的语言,深刻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或人物的性格及心理特征。如小说第一章写道:“船又到了新加坡,不日到西贡,这是法国船上一路走来第一个可夸耀的本国殖民地,船上的法国人像狗见了家,气势顿长,举动和声音也高亢好些。”“鸿渐一瞧那法国巡捕,就是跟自己同船来上海的,在船上讲过几次话。„„鸿渐想同船那批法国警察,都是乡下人初出门,没一个不寒窘可怜。曾几何时,适才看见的一个已经着色放大了。本来苍白的脸色现在红得像生牛肉,两眼新织满了红丝,肚子肥凸得像青蛙在鼓气,„„可惊的是添了一团凶横的兽相。”这对于殖民主义者的嘲讽多么形象、生动、深刻而尖锐。

(二)通过社会现象和人物描写反映幽默的讽刺

如书中即借方鸿渐之口说道:“从前愚民政策是不许人民受教育,现代愚民政策是只许人民受某一种教育。不受教育的人,因为不识字,上人的当,受教育的人,因为识了字,上了印刷品的当”。这一讽刺真是深入骨髓——传播最快的报纸,可以大发议论的杂志,政治团体的宣传品,看起来言之有理,实际上都有它自己的目的,识字的人也是容易上当的。寥寥几笔,即表现了对当时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监狱作了嘲讽;同时小说中对现代儒林众生的刻画,钱先生极尽讽喻之妙笔,从古代、西洋随手拈来,在小说中比比皆是,例如:洋博士褚慎明俨然一个大哲学家,他确实也有能同哲学扯上关系的时候:“褚哲学家害馋似地看着苏小姐,大眼珠仿佛哲学家谢林的‘绝对观念’象手抢里弹出的子弹药,险得突破眼眶,迸碎眼睛。”大眼珠“险得突破眼眶”刻画了这个褚大哲学家见到苏文纨时,卑鄙肮脏的心态,剥下了这个大哲学家的伪装,露出了丑恶的原形。“世界上大事情像可以随便应付,偏是小事倒丝毫假借不了”。对于韩学愈这个看上去“木讷朴实”的学术骗子,作者是这样描述的。“跟韩学愈的谈话仿佛看情动电影,你想不到简捷的一句话需要那么多的筹备,动员那么复杂的身体机构。时间都给他的话胶着,只好拖泥带水的慢走。韩学愈容颜灰暗,在阴天可以与周围的天色相融无间,隐身不见是头筹的保护色。他只有一样显著的东西,喉咙里一个大核。他讲话时,这核忽升忽降,鸿渐看得自己喉咙都发痒。他不说话时,这核稍隐复现,令鸿渐联想起青蛙吞苍绳的景象,鸿渐跟他说话少而费力多,恨不能把那喉结瓶塞头似的拔出来,好让下面的话松动”。作为一个大学教授应该是知识渊博,说话流畅。而韩学愈说句简捷的话还要动用全身复杂的机构。作者用韩学愈的容颜

5 灰暗,是头等的保护色来揭露他隐藏极深的虚伪面目。用青蛙吞苍蝇的恶心来表达作者对丑恶现象的极端痛恨,对旧教育体制黑暗的一面给予的揭露深刻真实,比直接痛诉更为有力。

作者是一个富有幽默感的学者。生动幽默的讽刺可以说在《围城》中贯穿始终。突出了讽刺的锋芒。如写鲍小姐,在回国的船上穿衣很少,充满性感,使“那些男学生看得心头起火,直流口水。有人称她是‘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才会把‘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称她是‘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但鲍小姐并非一丝不挂,就修正为‘局部的真理’”。写方鸿渐请鲍小姐上西菜馆用餐的一段文字,几乎是每一句话都是那么俏皮,巨匠写道:“上来的汤是凉的,冰淇淋倒是热的;鱼像海军陆战队,已经登陆好几天了;肉像潜水艇士兵,会长期伏在水里;除醋以外,面包、牛油、红酒无一不酸。”又如写爱虚荣的陆子潇把亲戚给他回的一封信,摆在桌上炫耀时,这样写道:“这左角印‘行政院’的大信封上大字写着‘陆子潇先生’,就仿佛行政院要让他正位居中似的”,“大前天早晨,该死的听差收拾房间;不小心打翻了墨水瓶,把行政院淹得昏天黑地,陆子潇挽救不及,跳脚痛骂”。通过这一幅幅讽刺性的画面,勾勒出人间百态、世间万象,揭示出人性中的种种弱点;抨击了社会上的歪风邪气。

三、意味深长的象征

《围城》不但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语言艺术的魅力,体会到妙趣横生的比喻,及机智幽默的讽刺,更能咀嚼意味深长的象征。

首先,文章的主题“围城”,小说中有一段对话说得很明白:慎明道:“关天结婚离婚的事, 我也和他谈过。他引用英国古话, 说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 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 笼内的鸟想飞出来, 所以结而离, 离而结, 没有了局。" 苏小姐道:“法国也有这么一句话。不过, 不说是鸟笼, 说是被围困的城堡,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城里的人想逃来。” 这段话为主人公的“婚姻”埋下了伏笔, 也是全书的主题。暗示方鸿渐的婚姻是场犹豫不定的追寻游戏。在归国途中, 在鲍小姐的追求和引诱下, 与她一起" 勾搭" 。在苏小姐、方鸿渐、唐晓芙的错位追逐中, 终难成眷属, 最后, 被精明、柔韧、工于心计的孙柔嘉擒拿到手。开始, 方鸿渐以为孙柔嘉只是个女孩子, 事事都要请教自己。待到订婚时才发觉, 她在羞缩缄默的外表下有着" 专横的意志和多疑善妒的敏感", “不但很有主见, 而且主见很牢固" 。所以订婚一个月, 方鸿渐" 仿佛有了女主人" 。结婚之际经赵辛媚提醒, 方才警醒。此时, 却已深陷" 围城" 。从此, 他们二人陷入传统的琐碎缠绕的日常生活。传统与其守护人孙柔嘉日益成为方鸿渐的暴君与精神囚笼。方鸿渐最后与孙柔嘉决裂, 准备到重庆

6 去, 而重庆未必不是另一个" 围城"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 " 围城" 不仅象征了方鸿渐、赵辛楣等人在爱情、婚姻、事业上的追求、挣扎、幻灭、绝望的艰难生活历程和矛盾心态, 更象征了在国民党统治下的旧中国, 人们总是摆脱不了外在束缚的境遇, 蕴含着重大的社会意义和丰富的人生哲理。

其次,小说中最突出、也是最富有象征意义的是结尾处,关于那只老挂钟的描写。《围城》中反复描写那架古老的钟,也很有象征性。方豚翁把“方府三代祖传之宝”的自鸣钟送给儿子,在很多场合,反复讲到这钟准,每小时只慢七分钟,直到小说结束,方鸿渐事业无成,家庭破裂,这钟又从从容容地敲打了六下,这时已是深夜十一点,敲的却是五个钟头以前的六点。方琢翁把自鸣钟送给儿子,希望他能继承祖宗的遗风,而这种落后于时代的遗风促成了儿子和媳妇的矛盾与离异。五小时前,“鸿渐在回家的路上,蓄心要待柔嘉好,劝她别再为昨天的事弄得夫妇不欢;那时候,柔嘉在家里等方鸿渐回来吃晚饭,希望他会跟姑母和好,到她厂里做事。”但这六响钟却把他们梦魂惊破,柔嘉已经离去,家庭已经破裂,前途茫茫。“没有梦,没有感觉,人生最原始的睡,同时也是死的样品”,“这个落伍的计时机无意包含着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它寄托了作者“忧世伤生”的愤概。这种象征手法的运用,蕴含着多少丰富的内容,它促使读者回顾方鸿渐一生的足迹,分析方鸿渐所处的混浊不堪的社会环境,不由和作者一起,产生一股难以压抑的愤激情绪。

总之, 《围城》以生动的比喻,隽永的幽默,把深刻的人生哲理,深邃的思想意蕴传递给读者,让人们在笑过之后,品味其中的奥妙,给读者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围城》无论从思想内涵, 还是语言艺术特色上都称得上是一部传世佳作。巧妙绝伦的比喻,生动幽默的讽刺,意味深长的象征, 时而让你开怀大笑, 时而让你感受到悲哀, 对现实的悲哀, 对旧中国的悲哀。整篇以妙喻, 幽默讽刺作外表, 令人回味, 令人遐想和感叹。从语言的深度和广度中,我不得不折服于这位语言大师的锋芒与涵养、散漫与严谨、肆端与博综、精细与宏观的语言技巧。正如钱钟书自己所说:“随你怎么把作品奉献给别人作品总是自己的。”《围城》是一座语言宝库,它有待于更多的读者来“取一勺饮”,来发现更多的奥秘。

7 参考文献

[1]张雁. 围城语言陌生化实现途径[J ]. 齐鲁学刊,2007(3).

[2]钱华. 〈围城〉语言修辞初探[J ]. 甘肃高师学报,2005(1).

[3]刘江. 〈围城〉中语法转换的语用顺用分析[J ].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6(6). [4]钱钟书. 围城[M ]. 人民出版社,2000.


相关作文

  • [围城]读后感作文2200字
  • <围城>读后感 10021149 沈梦婷 钱钟书一直是我很崇拜的国学大家.他博学多能,兼通数国外语,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做出了卓越的成绩,因此被誉为文化昆仑.<写在人生边上>.<人.兽.鬼>.<谈艺录>.<宋诗选注>..& ...

  • 围城作文2600字
  • 疯狂了的寂寞 2013-6-23 16:21:38 怎么又有酒喝? 追梦 2013-6-23 16:23:38 我们就这么沉默吧,沉默呀 追梦 2013-7-15 16:41:02 消失了的人,你很忙吗 追梦 19:46:19 你是不是觉得拿我耍来耍去的很开心呢? 追梦 19:48:23 我承认我很 ...

  • 围城里的经典语句 会给人一种不期而待的伤痛作文1400字
  • 1.忠厚老实的人恶毒,像饭里的砂砾或者鱼片中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而待的伤痛. 计划,茶里要搁几块糖这一类非他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长得像没有面包吃的日子,长得像失眠的夜,都比不上因没有面包吃而失眠的夜那样漫漫难度. 4.长期相识并不会日积月累地成为恋爱,好比冬季每天的气候吧,你没法把今天的温 ...

  • 围城读后感500字作文1800字
  • 围城读后感500字(一) 去年暑假,我就看过电视剧<围城>,当时还是被里面的一些情节吸引了,引起了我读<围城>原著的好奇心,只是一直没有时间,手头也没有这本书.直到这个暑假,我从朋友那里借来这本书后,才慢慢读着. 读了这本书,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书中的主人公方鸿渐了.方鸿渐这个人 ...

  • [围城]读后感作文1300字
  • 读<围城>有感 张建华 计算机1班 20144138021 读<围城>有感 <围城>这部小说在高中可以说就早有耳闻,一直很想去拜读一下,然而由于高中时间的原因,一直没空去读,进入大学以后,终于有幸将<围城>看了一遍,花了不少时日细细看完这本名作.翻完合 ...

  • 围城读后感作文1100字
  • <围城>读后感 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便是围城罢. 婚姻也罢.事业也罢,整个生活都似在一个围城之中,人永远逃不出这围城所给予的束缚和磨砺.这便是<围城>要说的. 性格决定命运,我想是这样,书中的主人公方渐鸿就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他虽然善良,但又有些懦弱,缺乏原则, ...

  • 围城 观后感作文4000字
  • <围城>读后感 很早以前就听人提起过<围城>,最熟悉的语句自然是那句:"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围城>是钱钟书先生一生中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堪称中国近.当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这是一部读来如嚼橄榄回味无穷的奇书.在妙趣横生.妙喻迭出 ...

  • 围城作文6800字
  • 围城 星火图文 1 <围城>的直接时代背景是________年及以后的若干年,正是中国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时期. A 1937 1938 1940 <围城>被称为"新<儒林外史>",其作者是________. A 钱锺书 沈从文 贾平凹 钱锺 ...

  • [围城]读后感作文2300字
  • <围城>读后感 教师教育学院 12级化学行知班 宫琦 <围城>读后感 <围城>这本书我读了很多遍, 每次读完, 我都会对这本书有些新的认识. 这本书的主人公叫方鸿渐,有这样一说, 方鸿渐就是作者本人的化身, 甚至有的人还怀疑作者钱钟书的博士学位是否也是虚构的. 但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