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星期天作文8100字

初二作文

第三周 审视文化

拒绝“香蕉化”,过我中国节

在神州大地上,西洋文化正在以绵绵不绝的态势,浸染着中国

人的心灵和意识,改变着中国人的社会习俗和文化结构。这种惟西

洋文化马首是瞻的现象,被人噱称为是中国人的“香蕉化”——除

了皮肤是黄色的之外,内心和本质上都已经是“白色”的了。

“香蕉人”开口就是Hi 、Ok 、Bye ,动辄就是肯德基、麦当劳、

比萨饼,满眼都是美国大片、日本卡通、韩国游戏。“西洋无限好,

惟恨皮肤黄。”黄色的皮肤自然不好剥掉换成白色的,但染染头发,

描描眉目,却是可以接近金发碧眼的。尤其是每逢那些本在西方渊

源有自而在中国却大行其道的洋节日到来时,比如情人节、复活节、

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母亲节,等等,花店前总是排起长队,

商店里总是拥挤不堪,饭店里总是兴高采烈。“香蕉人”狂欢于洋

节之中,纵情于虚无之上。真可谓“西洋节日来临际,和风细雨不

须归”。

洋节日的成功尤其得益于它的商业化炒作,从而极大地

推动了它的大众化和世俗化。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洋节日也

有其人性化或亲情化的内涵,从这个意义上看,“洋节中过”

似乎也未尝不可。然而事实却并不这么简单。风俗习惯的背

后,是对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的归属感,有一种价值观念作

为其支撑。如果中国人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归属感失去,没

有了自己的价值观念,没有了自己的文化个性和民族个性,

那么中华民族就会沦落成一个单纯的生理意义上的族群。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这个民族的根本。一个民族,若是没有了自己的灵魂,忘了自己的本,丢了自己的根,是永远难以挺立起来的。“香蕉化”,是为忘本丢根,是为精神上的“挥刀自宫”。改变中国人的这种“香蕉化”趋势,要做的工作很多,但可以首先从拒斥“香蕉化”,过我中国节开始,不要再等到韩国注册端午节、纽约法定过春节的时候再喊“狼来了”。

端午节

在中国传统节日里,端午节最为有趣,因为它与

一个人的故事紧紧联系在一起。

七月初七虽也连着故事,但毕竟是两个人的,五

月五是血泪的歌行。而书写这一歌行的,便是一个名

叫屈原的人。

很少有人在吃粽子前知道这个名字的。时间长河

将历史的扉页洗刷的干干净净,正好应验了未来的诗

句——“古来圣贤皆寂寞”。

许多光辉的名字只能躺在史书中等待文人学者的

光顾,而不能走入平民百姓之中,让牧童野叟传诵。

而屈原是个例外。

聪明的先民们可能已经了解了其中的一些道理,

便早早地将屈原拌上糯米,加上红枣,裹上苇叶,轻轻地送入了下一代口中。史书当然不能年年读,但是端午年年过,粽子年年吃。吃粽子的少年成家立业,又将故事喂给了下一代。——《端午节》

为何都选沙和尚?

在“中国青年创业行动”CCTV 现场,蒙牛集团总裁牛根生客串主持人,

向新东方的俞敏洪和阿里巴巴的马云提问:“从唐僧师徒四人中挑出两个

最适合创业的人,你会选谁? ”面对老牛这个有趣的问题,两位著名的创业

人略加思考,俞敏洪选择了“孙悟空、沙僧”,马云则选择了“猪八戒、

沙僧”。

马云解释,选择“猪八戒”是因为创业是孤独寂寞的,需要左手温暖右手,

团队需要幽默;俞敏洪则觉得“猪八戒”意志不坚定,在创业过程中容易

发生偏移,而“孙悟空”有信念、有忠诚、还有头脑、有眼光,更适合创业。至于为何两人都不约而同选择了“沙和尚”,却没有更多的阐述。结

果老牛给了俞敏洪5分,给了马云3分。

牛根生、俞敏洪、马云都是赫赫有名的创业精英,他们的这个选人测

试很有意思。尽管他们的创业之路、行事风格各不相同,但选人用人是职场竞争的关键所在,能同时看上沙僧,说明这沙和尚自有过人之处。

首先,沙和尚有很高的忠诚度。自打流沙河受观音菩萨指点、跟随唐僧之后,不管在西天取经的路路上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沙和尚从未主动打退堂鼓,而是拼尽全力。不像猪八戒动不动就要散伙走人,回高老庄享清福;也不像孙悟空自恃才高,有时连唐僧也不放在眼里,面对批评,抱了个“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态度,几次三番跺脚就走,几乎让取经团队土崩瓦解。

其次,沙和尚有较高的执行力。他在团队中有点像一个管家,伺候师

父、打点行李、问路化缘,事无巨细、认认真真。若逢需要冲锋陷阵,还

能显出卷帘大将的本色,或叫敌骂阵,或包抄后路,工作非常到位。不像

孙悟空经常爱耍个人英雄主义,一味好勇斗狠;也不像老猪拈轻怕重、好

吃懒做,有利就抢、无利就推,奉行个人利益至上。最后,沙和尚有很强

的亲和力。细数唐僧师徒四人,沙僧最符合一个谦谦君子的标准。他在四

人中排位最末, 因此他始终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但对师父礼敬有加,

而且张口必称“大师兄”“二师兄”,因此人缘最好。更难得的是,当师

父、猴哥、呆子之间发生矛盾时,沙和尚总是苦口婆心,充当“和事佬”

的角色,及时化解危机,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有此三条,沙和尚就足可在职场拼杀中站稳脚跟,在团队协作中发挥

不可替代的作用。他或许做不了企业领袖、高层主管,但却是优秀员工的

表率,是团队里的中坚。精明如牛根生、俞敏洪、马云者,如何会不选沙

僧?

响力。他们留下的诗文、传记、言论都是人类智慧宝库中最鲜活的东西。走进大师,可以丰富自我的精神世界,启迪智慧和灵气。

熟悉某位大师,熟练掌握某则素材甚至可以应对不同文题,百用不殆。

大师之一:苏轼

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

(2005全国甲卷)

雨渐渐小了一些,苏轼看看脚下的芒鞋,看看手中的竹杖,这一霎那,他忽然

觉得它们比朝靴比官印更可贵。

白天过去是黑夜,晴朗之后遭风雨。无论你怎样左躲右闪都无可避免地要与它

们相遇,也许,这就是人生的一种必然吧?既然如此,扬起脸,面对风雨,唱一句: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吧!那么,黑夜过去是白天,风雨之后见阳光,也就是另

一种人生的必然了。

缓缓走着,心情渐渐轻松愉快,小曲儿也不觉间哼唱起来。晚风习习,云散天

开,夕阳在西山的头上又露出了艳红的脸。

回过头,沙湖道的小路曲曲折折,在夕阳的余晖中另有一种超然之美。意料之

外的一场风雨,情理之中的一份收获。

忘记和铭记

(全国丙卷)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

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躺在一叶扁舟上,任由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

沉沉浮浮。苏轼瞑目沉吟:忘了吧,你看那三国周郎,何等风流倜傥,意气风发,

一代名将啊!如今,还不是随着这长江滚滚东流,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想到这儿,

苏轼笑了,好,就让我忘记这郁郁不得志的愁怀,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

江上清风。就让我铭记那曾经有过的豪情壮志,凝成诗篇,然后让后人铭记。日落

的余晖,映照在江面上,江面一片灿烂。

说“安”

(2005北京卷)

“乌台诗案”的惨酷经历使天真的东坡一度陷入精神的困境——他从监狱走

向黄州,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满心侥

幸又满心绝望地走向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艰苦的物质生活,使他不得不

深自闭塞,扁舟草履,垦荒种地,杂处于渔樵间。“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

”一首《卜算子》,真实地记录了东坡对于人生

痛苦的反思。东坡的这种自省,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而是一种极其

诚恳的自我剖析,他无情地剥除了自己身上每一点异己的成分,即便这些成分

曾为他带来过利益或声名。在对痛苦的反思和超越中,他渐渐回归于澄明、空

灵、淡泊与安然。

(江西卷)

品东坡年轻时候的脸,你能读懂东坡将纵横透辟的议论,博大精深的才学,喷薄

欲出的感情熔于一炉。我宁愿相信,残菊犹肯为他傲霜枝,只为看他傲视一切,不与

世俗同流合污的脸神,我宁愿相信,红梅为他零落为他开,只为看他“竹杖芒鞋轻胜马”

的脸神;我宁愿相信,映日荷花别样红,只为妒他“照水红渠细细吞”的柔情脸神。东

坡的脸或显款款柔情,红鬓沈腰,深情处红笺也黯然失色;东坡的脸或显朗朗豪迈,

举酒嘱客,引弓时天狼心惊胆寒。品东坡的脸,犹如品东坡的情,才情如海。

留给明天

(2005天津卷)

一直卷在新旧两党争权夺势的政治漩涡之中,苏子却光风霁月,高高超越于

苟苟营营的勾当之上,随时随地吟诗作赋,批评臧否,纯然表达心之所感,至于

会招致何等后果,与明天的命运有何利害,则一概臵之度外。当我们循着“杭州-

黄州-琼州”这条贬谪苦旅去寻觅先生精神家园的时候,我们找到的不是“食无肉,

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的悔恨与惶惑,而是“苏堤春晓”的胜景,是“安乐医院”

的温馨,是“千骑卷平冈”的豪迈,是“吾与子共适”的安然。把对明天的忧虑留给明

天,不就意味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今天的生活之中,用坦然无畏的心灵、认真负责

的态度、果断有力的行动去拥抱人生的每一刻时光吗?

纪 念

(2005广东卷)

原浙江大学校长竺可祯曾经说过 “西湖若没

有人工的浚掘,定会受到天然的淘汰”以肯定白堤、苏堤对西湖的重要意义。

可以假想,没有这两道大堤,水光潋滟,山色空濛的美景也许只能永远的留

在古画卷中了。

苏轼,留给后世的不仅仅是那些奇绝的诗文,更有这一道至今实实在在

横亘在西湖上的长堤。较之屈原、李白、杜甫,同是伟大诗人的苏轼在民间

有着更多的亲和力。他的诗文脍炙人口,他的轶事广为流传,以至于一道“东

坡肘子”的名菜,黄州、杭州、海南都争说自己才是正宗。

走在苏堤的烟柳中,踏着脚下坚实的土地,我明白了什么才是最值得纪

念的:高贵的人格、实在的成就、爱民的心。

圆形与星形

(2005福建卷)

经历了少年的意气风发、锋芒毕现与青年时的思考,人,终于要真正成熟起来

了。他不再像年少时那样刺目得不可接近;他开始散射出圆润柔和的清辉。他渐臻圆

满。黄州的苏东坡不再是那个傲世的才子,或高高在上的官员,他回归成了“寂寞东

坡一病翁”,他只是一个淳朴真挚的文人。他在赤壁怀古,在林间穿行;他不再计较

仕途上的得失,他的眼界已经由平面的当下扩展到立体的古今。他的内核充实了。他

敢于吟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他坦然地在山路上行走。他的

前后《赤壁赋》,成为中华文化中不朽的篇章,被一代代地传诵。这便是真正的成熟。

不是抵抗,不是愤怒,不是针锋相对,而是如山间的朗月,圆满无缺,向世间洒下清

朗的光芒,却自生自落,不因外物而随波逐流,这就是人生的大境界。

“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

(湖北卷)

纵观历史,再没有一个人像东坡一样既具有温柔敦厚的入

世之心,又兼怀诙谐深广的出世之情了。受儒家经时济世的思

想影响,苏轼一生主张针对现实中的种种弊端进行改革,即便

在辗转迁徙的贬谪苦旅中,每到一地,他都亲身体察民生疾苦,

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在密州,他领导军民防洪救城;在杭州,

他带领当地百姓疏浚西湖.筑堤引水.开设医坊,抗策减税;

直至远贬惠州,他仍“疾苦者畀之药,殒毙者纳之富”……但同

时,他又高蹈出世,超脱于现实的种种磨难之上,在诗文、书

画、音乐、美酒、江山等诗意的世界里尽情遨游,体验精神的

至美。黄州五年,经历了“乌台诗案”后的东坡闭门静思,怀抱

自然,寄情佛老,《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应

运而生。可以说,“入世”,让我们笑看人生,心怀一份热忱;“出世”,让我们摆脱现实的桎梏,守候精神的家园。在一入一出之间,“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我们才得以成就完整意义上的人格。

一枝一叶一世界

(2005浙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轮明月,放射出悲天悯人的光辉;“料

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一排短松,守候着生死离别的深情。“人

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杯浊酒,凝结着壮志难酬的感慨;“拣尽寒枝不

肯栖,寂寞沙洲冷”,一片沙洲,见证了孤苦无依的飘零;“小舟从此逝,江

海寄余生”,一只小舟,带走了蝇营狗苟的烦懑;“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袭蓑衣,织就了风吹雨打后的宁静……一枝一叶一世

界,一词一句总关情。

跑的体验

(湖南卷)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戍边报国的壮志豪情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归隐之心。从密州的纵马奔驰,到黄州的雨中徐行,这

一跑一走虽然促成了苏轼不朽的文学成就,但是背后却有着更令人遗憾的东

西。优秀的人才在无休止的相互倾轧,相互残害中消磨着他们的锐气,永无

止境的内耗将那些优异者变成再也难以拿出实绩的“精神贵族”。

青年时,我们为了理想而呐喊,冲锋,劈波斩浪。日子一天天过去,呐喊变成了彷徨;射天狼变成了买田臵产;奔跑变成了徐行!老年时,我们捋着长髯,飘飘似仙的感慨:也无风雨也无晴。

借助名著,论述话题。要写“读”的话题,肯定要涉及所读的内容。作者便以读《西游记》这部作品为例,通过对小说中悟空、八戒、沙僧几个主要人物的鉴赏分析,说明了读书不只是感性地一笑了之,而是可以从文学人物身上感悟出诸多的人生道理。

三顾茅庐的求贤之道

三顾茅庐的故事人们已经耳熟能详。

刘备屈尊三顾寻访卧龙,孔明隆中对策纵谈天下。此后,刘备从亡命将军变为了一方枭雄,

诸葛亮也开始了他叱咤风云的政治生涯。从占据荆、益二州到白帝托孤,两人肝胆相照,心神无二,被后世视为君臣信赖的典范。

《三国志》作者陈寿称之为“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人炎盛轨。”也许是因为历来英雄相惜,千古同慨,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感叹道:“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然而,时至今日,每每读到《三国演义》中那段精彩的“三顾茅庐”,在慨叹的同时,又想到了另外一点——求贤之道。

求贤的方式很多,燕昭王广罗贤士,借的是物质条件;曹孟德召纳能臣,凭的是三次颁布《求贤令》……这些虽然都是求贤,但“三顾茅庐”却技高一筹。刘备三顾,获得了诸葛亮的感恩之心,所以即便后主刘禅如何昏庸,诸葛亮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与其让大贤大德之士怀着“试一试”的心理主动上门,不如像刘备,深谋远虑地选择亲自访贤、求贤。

三军易得,一将难求。善于发现人才,寻求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在中国古代,不乏这样的智谋之士。周文王为了消灭残暴的商纣王,到处访贤求能,他在渭水南岸上遇到了直钩钓鱼的姜尚,听了他对治国安邦的一番见解,心悦诚服,马上请他到王宫,这位姜太公在文王死后,辅佐武王伐纣,一举灭商。文王靠他的远见卓识访求到了出类拔萃的贤才。

八百年后,楚汉相争,韩信因为得不到重用而离开刘邦,萧何亲自连夜追赶,并建议刘邦以韩信为大将。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帮助刘邦出蜀中,得天下。萧何月下追韩信,靠他的一片诚心追回了难得一见的将才。

任何时代、任何范围内,总会有一些贤能的人,这些贤能的人如果能拥有合适的舞台,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一定会为国家和人民多做事情。

求贤,将有一定才能的人寻找出来,招至身边或让其在原有的地方施展才华,最终加快社会发展的进程。重视人才,求贤若渴,懂得运用“三顾茅庐”的求贤之道的人是开明的,也一定会得到贤才的诚心,有所作为。

【点评】

作者由三顾茅庐讲起求贤之道。开篇先直达三顾茅庐的典故,而后才进入正题,提出“求贤”的话题。随后整篇大量用典,燕昭王、曹孟德、周文王、刘邦,一一道来。全篇素材运用的模式是,以一个中心素材为引领,大量同类素材紧随其后,以中心素材扣题,这种素材运用方式既清新明朗又易于模仿,值得借鉴。

没有了妖魔的取经之路

我只是一介书生,所以难免有点书呆子气。每每看《西游记》,总觉得既然孙大圣可以日行千里,为何不背着唐僧一步西天,也省得一路上千辛万苦,还有这妖那精的惦记着唐僧肉。

如果一步西天,倒也爽快,只是师徒几人的关系恐怕也只能停留在“酒肉朋友”的层次上了。所谓“患难见真情”:八戒虽色,却处处念叨着师傅,偷了个西瓜还不忘分给师傅半个;沙僧虽傻,却任劳任怨,甘心做大伙儿的下手;悟空虽狂,可师傅有难,不也是不顾生死,降妖除魔吗? 战场上结下的友情才是钢铁铸成的啊! 倘若一切都太容易,那悟空充其量只是个开路的,沙僧充其量只是个脚夫,八戒逗逗大家开心而已,便是一个太无趣的故事了。

如果一步西天,唐僧倒是可以省去一路的担惊受怕的搅扰,安心地吃斋念佛,朝发夕至,取回佛经。可所谓“出门长见识”,唐僧若只随徒儿们在云里雾里日行千里,又怎知这天底下人间的百态? 敝人不才,未曾念过佛经,可也听说佛从人间来,人间酸甜苦辣尝尽,才换来“佛”超脱尘世的感悟,写入佛经,颐养后人。不经历千难万险,唐僧又怎能真正领悟这佛经的精深蕴意? 阳光总在风雨后啊!

真的可以一步西天,佛经取回,又怎么样呢? 抑或,难道西天之行仅仅为了取回几本经书吗?

没有遇上白骨精,没有进过盘丝洞,又怎知世间的险恶? 没有住过高老庄,没有下过龙王庙,又怎知世间的冷暖? 人性中的怯懦如何除去,人性中的恶性如何摆脱? 至性如何养成,高僧如何修炼? 倘没有这一路历尽艰难的感悟,又怎可获得?

我们活在世上,总希望找这样的捷径,那样的捷径,叹为“一步登天”才是最大的财富。我们厌恶过程而只求所谓的结果,我们不管它是“猪肚”还是“蛇肚”,除了“豹尾”,我们什么也不要。所以今天我们还要防什么作弊,防什么替考,防什么徇私舞弊,防什么假冒伪劣。

倘若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条取经之路,以开放的心态迎接磨难,迎接考验;倘若每个人看到的不仅是鲜花掌声围绕的“豹尾”,更祈求一个丰富多彩的“猪肚”,那我们得到的又岂止是那几句赞美之词呢?

没有妖魔的取经之路,是一条南辕北辙的路。

【点评】

这是一篇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的作文。作者机巧地将这个话题转化为生活哲理,通过论述,告诫我们,在做事情时,无论是开头还是中途还是结束,都应该要重视。

巧用假设,表现人物执著精神。唐僧以其肉体凡心,却历尽千辛万苦,不远万里迢迢取得真经,其执著与勇敢精神向来倍受称赞。而本文作者不是对原著内容的直接引用,而是假如一步就到西天,就可以取到经,会怎样,从反面论证了观点。

名著为证,论述有力。作文选用了《西游记》这个大家都熟悉的名著中的几个人物形象为材料,论述有理有据,故事饶有趣味,从而发人深思,启人智慧。

站在项脊秆的门口

2009年湖北考生

我爱项脊轩,更爱站在项脊轩的门口。

爱她那明月下的半墙,爱她那三五之夜的静谧,爱她的窄小且简朴。

每每翻开那充满书香的语文书,扑入眼帘的就是一座低矮但给人心灵以踏实的小轩。这里安居着追求安然、静然的震川先生,这里绽放着一颗泰然、悠然的灵魂。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我的心也已被这安谧的气息所陶冶,我的浮躁也俨然已经荡然无存。所以我只敢站在项脊轩的门口,仰望那不高但又彳艮高的他,注视着这里的一切一切,聆听着大自然为之演奏的音乐。

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想着那借书满架的场景,听着那偃仰啸歌的狂狷,感受着那种被书拥挤着的幸福感,然后回忆着那充满淡淡忧郁但又美好甜蜜的过去,回忆着父母朋友同学老师甜甜的微笑,沉浸在那种人人有之但又逐渐遗忘的回忆的幸福之中! 然后轻轻地哭泣,又轻轻地微笑!

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想着冥然兀坐的神情,在那寂寂的庭阶前,学喂食的少女,捋下袖子,挥手撒出谷子,引来那人至不去的小鸟。然后站在那里静静地看着,注视着,融入这片静谧但又有着跳动旋律的院色之中,等待那淡了、暗了的暮霭,等待夕阳西下,庭前花开花落的那一瞬。然后脑中浮现小鸟姗姗可爱的神情,学着小鸟在跳动的旋律中享受这份来自大自然的和谐。

也怪不得震川先生独自钟爱这破落但亦可久居的小轩,也怪不得震川先生可以在庭前在明月下想起那绵绵的爱那天长地久的感动,也怪不得震川先生有如此细腻的心灵写出如此细腻的文章。这份钟爱、这份感动、这份细腻来自那甜美的回忆,来自那大自然的和谐,来自心中的那份安然,悠然!

站在项脊轩的门口,看着那渐高的月儿,看着那在月色中朦胧依稀的小轩,想起李乐薇的空中楼阁,想起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又何尝不是我的心灵深处所追求的空中之阁,又何尝不是我冥冥之中享受的荷塘月色。这份静谧,这份和谐! 站在项脊轩的门,,站在回忆的转轴上,站在大自然的琴弦上,站在自我心灵的钟磬旁!

【点评】

文章以学过的《项脊轩志》为主体材料,联系主旨生发开去,形成佳作。由此得知,课本上的经典作品可谓魅力无穷,它可以滋养人的身心,牵引人的灵魂。孔老夫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青年学子品美文,心灵为之感动,情操为之陶冶,想象为之激发,还被它成就了考场美文一篇,这不正是阅读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 对于抱怨缺乏直接生活感受的中学生来说,合理利用阅读得来的间接生活为文,不也是路径之一吗?

第三周 审视文化

拒绝“香蕉化”,过我中国节

在神州大地上,西洋文化正在以绵绵不绝的态势,浸染着中国

人的心灵和意识,改变着中国人的社会习俗和文化结构。这种惟西

洋文化马首是瞻的现象,被人噱称为是中国人的“香蕉化”——除

了皮肤是黄色的之外,内心和本质上都已经是“白色”的了。

“香蕉人”开口就是Hi 、Ok 、Bye ,动辄就是肯德基、麦当劳、

比萨饼,满眼都是美国大片、日本卡通、韩国游戏。“西洋无限好,

惟恨皮肤黄。”黄色的皮肤自然不好剥掉换成白色的,但染染头发,

描描眉目,却是可以接近金发碧眼的。尤其是每逢那些本在西方渊

源有自而在中国却大行其道的洋节日到来时,比如情人节、复活节、

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母亲节,等等,花店前总是排起长队,

商店里总是拥挤不堪,饭店里总是兴高采烈。“香蕉人”狂欢于洋

节之中,纵情于虚无之上。真可谓“西洋节日来临际,和风细雨不

须归”。

洋节日的成功尤其得益于它的商业化炒作,从而极大地

推动了它的大众化和世俗化。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洋节日也

有其人性化或亲情化的内涵,从这个意义上看,“洋节中过”

似乎也未尝不可。然而事实却并不这么简单。风俗习惯的背

后,是对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的归属感,有一种价值观念作

为其支撑。如果中国人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归属感失去,没

有了自己的价值观念,没有了自己的文化个性和民族个性,

那么中华民族就会沦落成一个单纯的生理意义上的族群。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这个民族的根本。一个民族,若是没有了自己的灵魂,忘了自己的本,丢了自己的根,是永远难以挺立起来的。“香蕉化”,是为忘本丢根,是为精神上的“挥刀自宫”。改变中国人的这种“香蕉化”趋势,要做的工作很多,但可以首先从拒斥“香蕉化”,过我中国节开始,不要再等到韩国注册端午节、纽约法定过春节的时候再喊“狼来了”。

端午节

在中国传统节日里,端午节最为有趣,因为它与

一个人的故事紧紧联系在一起。

七月初七虽也连着故事,但毕竟是两个人的,五

月五是血泪的歌行。而书写这一歌行的,便是一个名

叫屈原的人。

很少有人在吃粽子前知道这个名字的。时间长河

将历史的扉页洗刷的干干净净,正好应验了未来的诗

句——“古来圣贤皆寂寞”。

许多光辉的名字只能躺在史书中等待文人学者的

光顾,而不能走入平民百姓之中,让牧童野叟传诵。

而屈原是个例外。

聪明的先民们可能已经了解了其中的一些道理,

便早早地将屈原拌上糯米,加上红枣,裹上苇叶,轻轻地送入了下一代口中。史书当然不能年年读,但是端午年年过,粽子年年吃。吃粽子的少年成家立业,又将故事喂给了下一代。——《端午节》

为何都选沙和尚?

在“中国青年创业行动”CCTV 现场,蒙牛集团总裁牛根生客串主持人,

向新东方的俞敏洪和阿里巴巴的马云提问:“从唐僧师徒四人中挑出两个

最适合创业的人,你会选谁? ”面对老牛这个有趣的问题,两位著名的创业

人略加思考,俞敏洪选择了“孙悟空、沙僧”,马云则选择了“猪八戒、

沙僧”。

马云解释,选择“猪八戒”是因为创业是孤独寂寞的,需要左手温暖右手,

团队需要幽默;俞敏洪则觉得“猪八戒”意志不坚定,在创业过程中容易

发生偏移,而“孙悟空”有信念、有忠诚、还有头脑、有眼光,更适合创业。至于为何两人都不约而同选择了“沙和尚”,却没有更多的阐述。结

果老牛给了俞敏洪5分,给了马云3分。

牛根生、俞敏洪、马云都是赫赫有名的创业精英,他们的这个选人测

试很有意思。尽管他们的创业之路、行事风格各不相同,但选人用人是职场竞争的关键所在,能同时看上沙僧,说明这沙和尚自有过人之处。

首先,沙和尚有很高的忠诚度。自打流沙河受观音菩萨指点、跟随唐僧之后,不管在西天取经的路路上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沙和尚从未主动打退堂鼓,而是拼尽全力。不像猪八戒动不动就要散伙走人,回高老庄享清福;也不像孙悟空自恃才高,有时连唐僧也不放在眼里,面对批评,抱了个“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态度,几次三番跺脚就走,几乎让取经团队土崩瓦解。

其次,沙和尚有较高的执行力。他在团队中有点像一个管家,伺候师

父、打点行李、问路化缘,事无巨细、认认真真。若逢需要冲锋陷阵,还

能显出卷帘大将的本色,或叫敌骂阵,或包抄后路,工作非常到位。不像

孙悟空经常爱耍个人英雄主义,一味好勇斗狠;也不像老猪拈轻怕重、好

吃懒做,有利就抢、无利就推,奉行个人利益至上。最后,沙和尚有很强

的亲和力。细数唐僧师徒四人,沙僧最符合一个谦谦君子的标准。他在四

人中排位最末, 因此他始终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但对师父礼敬有加,

而且张口必称“大师兄”“二师兄”,因此人缘最好。更难得的是,当师

父、猴哥、呆子之间发生矛盾时,沙和尚总是苦口婆心,充当“和事佬”

的角色,及时化解危机,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有此三条,沙和尚就足可在职场拼杀中站稳脚跟,在团队协作中发挥

不可替代的作用。他或许做不了企业领袖、高层主管,但却是优秀员工的

表率,是团队里的中坚。精明如牛根生、俞敏洪、马云者,如何会不选沙

僧?

响力。他们留下的诗文、传记、言论都是人类智慧宝库中最鲜活的东西。走进大师,可以丰富自我的精神世界,启迪智慧和灵气。

熟悉某位大师,熟练掌握某则素材甚至可以应对不同文题,百用不殆。

大师之一:苏轼

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

(2005全国甲卷)

雨渐渐小了一些,苏轼看看脚下的芒鞋,看看手中的竹杖,这一霎那,他忽然

觉得它们比朝靴比官印更可贵。

白天过去是黑夜,晴朗之后遭风雨。无论你怎样左躲右闪都无可避免地要与它

们相遇,也许,这就是人生的一种必然吧?既然如此,扬起脸,面对风雨,唱一句: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吧!那么,黑夜过去是白天,风雨之后见阳光,也就是另

一种人生的必然了。

缓缓走着,心情渐渐轻松愉快,小曲儿也不觉间哼唱起来。晚风习习,云散天

开,夕阳在西山的头上又露出了艳红的脸。

回过头,沙湖道的小路曲曲折折,在夕阳的余晖中另有一种超然之美。意料之

外的一场风雨,情理之中的一份收获。

忘记和铭记

(全国丙卷)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

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躺在一叶扁舟上,任由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

沉沉浮浮。苏轼瞑目沉吟:忘了吧,你看那三国周郎,何等风流倜傥,意气风发,

一代名将啊!如今,还不是随着这长江滚滚东流,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想到这儿,

苏轼笑了,好,就让我忘记这郁郁不得志的愁怀,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

江上清风。就让我铭记那曾经有过的豪情壮志,凝成诗篇,然后让后人铭记。日落

的余晖,映照在江面上,江面一片灿烂。

说“安”

(2005北京卷)

“乌台诗案”的惨酷经历使天真的东坡一度陷入精神的困境——他从监狱走

向黄州,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满心侥

幸又满心绝望地走向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艰苦的物质生活,使他不得不

深自闭塞,扁舟草履,垦荒种地,杂处于渔樵间。“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

”一首《卜算子》,真实地记录了东坡对于人生

痛苦的反思。东坡的这种自省,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而是一种极其

诚恳的自我剖析,他无情地剥除了自己身上每一点异己的成分,即便这些成分

曾为他带来过利益或声名。在对痛苦的反思和超越中,他渐渐回归于澄明、空

灵、淡泊与安然。

(江西卷)

品东坡年轻时候的脸,你能读懂东坡将纵横透辟的议论,博大精深的才学,喷薄

欲出的感情熔于一炉。我宁愿相信,残菊犹肯为他傲霜枝,只为看他傲视一切,不与

世俗同流合污的脸神,我宁愿相信,红梅为他零落为他开,只为看他“竹杖芒鞋轻胜马”

的脸神;我宁愿相信,映日荷花别样红,只为妒他“照水红渠细细吞”的柔情脸神。东

坡的脸或显款款柔情,红鬓沈腰,深情处红笺也黯然失色;东坡的脸或显朗朗豪迈,

举酒嘱客,引弓时天狼心惊胆寒。品东坡的脸,犹如品东坡的情,才情如海。

留给明天

(2005天津卷)

一直卷在新旧两党争权夺势的政治漩涡之中,苏子却光风霁月,高高超越于

苟苟营营的勾当之上,随时随地吟诗作赋,批评臧否,纯然表达心之所感,至于

会招致何等后果,与明天的命运有何利害,则一概臵之度外。当我们循着“杭州-

黄州-琼州”这条贬谪苦旅去寻觅先生精神家园的时候,我们找到的不是“食无肉,

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的悔恨与惶惑,而是“苏堤春晓”的胜景,是“安乐医院”

的温馨,是“千骑卷平冈”的豪迈,是“吾与子共适”的安然。把对明天的忧虑留给明

天,不就意味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今天的生活之中,用坦然无畏的心灵、认真负责

的态度、果断有力的行动去拥抱人生的每一刻时光吗?

纪 念

(2005广东卷)

原浙江大学校长竺可祯曾经说过 “西湖若没

有人工的浚掘,定会受到天然的淘汰”以肯定白堤、苏堤对西湖的重要意义。

可以假想,没有这两道大堤,水光潋滟,山色空濛的美景也许只能永远的留

在古画卷中了。

苏轼,留给后世的不仅仅是那些奇绝的诗文,更有这一道至今实实在在

横亘在西湖上的长堤。较之屈原、李白、杜甫,同是伟大诗人的苏轼在民间

有着更多的亲和力。他的诗文脍炙人口,他的轶事广为流传,以至于一道“东

坡肘子”的名菜,黄州、杭州、海南都争说自己才是正宗。

走在苏堤的烟柳中,踏着脚下坚实的土地,我明白了什么才是最值得纪

念的:高贵的人格、实在的成就、爱民的心。

圆形与星形

(2005福建卷)

经历了少年的意气风发、锋芒毕现与青年时的思考,人,终于要真正成熟起来

了。他不再像年少时那样刺目得不可接近;他开始散射出圆润柔和的清辉。他渐臻圆

满。黄州的苏东坡不再是那个傲世的才子,或高高在上的官员,他回归成了“寂寞东

坡一病翁”,他只是一个淳朴真挚的文人。他在赤壁怀古,在林间穿行;他不再计较

仕途上的得失,他的眼界已经由平面的当下扩展到立体的古今。他的内核充实了。他

敢于吟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他坦然地在山路上行走。他的

前后《赤壁赋》,成为中华文化中不朽的篇章,被一代代地传诵。这便是真正的成熟。

不是抵抗,不是愤怒,不是针锋相对,而是如山间的朗月,圆满无缺,向世间洒下清

朗的光芒,却自生自落,不因外物而随波逐流,这就是人生的大境界。

“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

(湖北卷)

纵观历史,再没有一个人像东坡一样既具有温柔敦厚的入

世之心,又兼怀诙谐深广的出世之情了。受儒家经时济世的思

想影响,苏轼一生主张针对现实中的种种弊端进行改革,即便

在辗转迁徙的贬谪苦旅中,每到一地,他都亲身体察民生疾苦,

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在密州,他领导军民防洪救城;在杭州,

他带领当地百姓疏浚西湖.筑堤引水.开设医坊,抗策减税;

直至远贬惠州,他仍“疾苦者畀之药,殒毙者纳之富”……但同

时,他又高蹈出世,超脱于现实的种种磨难之上,在诗文、书

画、音乐、美酒、江山等诗意的世界里尽情遨游,体验精神的

至美。黄州五年,经历了“乌台诗案”后的东坡闭门静思,怀抱

自然,寄情佛老,《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应

运而生。可以说,“入世”,让我们笑看人生,心怀一份热忱;“出世”,让我们摆脱现实的桎梏,守候精神的家园。在一入一出之间,“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我们才得以成就完整意义上的人格。

一枝一叶一世界

(2005浙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轮明月,放射出悲天悯人的光辉;“料

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一排短松,守候着生死离别的深情。“人

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杯浊酒,凝结着壮志难酬的感慨;“拣尽寒枝不

肯栖,寂寞沙洲冷”,一片沙洲,见证了孤苦无依的飘零;“小舟从此逝,江

海寄余生”,一只小舟,带走了蝇营狗苟的烦懑;“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袭蓑衣,织就了风吹雨打后的宁静……一枝一叶一世

界,一词一句总关情。

跑的体验

(湖南卷)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戍边报国的壮志豪情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归隐之心。从密州的纵马奔驰,到黄州的雨中徐行,这

一跑一走虽然促成了苏轼不朽的文学成就,但是背后却有着更令人遗憾的东

西。优秀的人才在无休止的相互倾轧,相互残害中消磨着他们的锐气,永无

止境的内耗将那些优异者变成再也难以拿出实绩的“精神贵族”。

青年时,我们为了理想而呐喊,冲锋,劈波斩浪。日子一天天过去,呐喊变成了彷徨;射天狼变成了买田臵产;奔跑变成了徐行!老年时,我们捋着长髯,飘飘似仙的感慨:也无风雨也无晴。

借助名著,论述话题。要写“读”的话题,肯定要涉及所读的内容。作者便以读《西游记》这部作品为例,通过对小说中悟空、八戒、沙僧几个主要人物的鉴赏分析,说明了读书不只是感性地一笑了之,而是可以从文学人物身上感悟出诸多的人生道理。

三顾茅庐的求贤之道

三顾茅庐的故事人们已经耳熟能详。

刘备屈尊三顾寻访卧龙,孔明隆中对策纵谈天下。此后,刘备从亡命将军变为了一方枭雄,

诸葛亮也开始了他叱咤风云的政治生涯。从占据荆、益二州到白帝托孤,两人肝胆相照,心神无二,被后世视为君臣信赖的典范。

《三国志》作者陈寿称之为“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人炎盛轨。”也许是因为历来英雄相惜,千古同慨,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感叹道:“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然而,时至今日,每每读到《三国演义》中那段精彩的“三顾茅庐”,在慨叹的同时,又想到了另外一点——求贤之道。

求贤的方式很多,燕昭王广罗贤士,借的是物质条件;曹孟德召纳能臣,凭的是三次颁布《求贤令》……这些虽然都是求贤,但“三顾茅庐”却技高一筹。刘备三顾,获得了诸葛亮的感恩之心,所以即便后主刘禅如何昏庸,诸葛亮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与其让大贤大德之士怀着“试一试”的心理主动上门,不如像刘备,深谋远虑地选择亲自访贤、求贤。

三军易得,一将难求。善于发现人才,寻求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在中国古代,不乏这样的智谋之士。周文王为了消灭残暴的商纣王,到处访贤求能,他在渭水南岸上遇到了直钩钓鱼的姜尚,听了他对治国安邦的一番见解,心悦诚服,马上请他到王宫,这位姜太公在文王死后,辅佐武王伐纣,一举灭商。文王靠他的远见卓识访求到了出类拔萃的贤才。

八百年后,楚汉相争,韩信因为得不到重用而离开刘邦,萧何亲自连夜追赶,并建议刘邦以韩信为大将。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帮助刘邦出蜀中,得天下。萧何月下追韩信,靠他的一片诚心追回了难得一见的将才。

任何时代、任何范围内,总会有一些贤能的人,这些贤能的人如果能拥有合适的舞台,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一定会为国家和人民多做事情。

求贤,将有一定才能的人寻找出来,招至身边或让其在原有的地方施展才华,最终加快社会发展的进程。重视人才,求贤若渴,懂得运用“三顾茅庐”的求贤之道的人是开明的,也一定会得到贤才的诚心,有所作为。

【点评】

作者由三顾茅庐讲起求贤之道。开篇先直达三顾茅庐的典故,而后才进入正题,提出“求贤”的话题。随后整篇大量用典,燕昭王、曹孟德、周文王、刘邦,一一道来。全篇素材运用的模式是,以一个中心素材为引领,大量同类素材紧随其后,以中心素材扣题,这种素材运用方式既清新明朗又易于模仿,值得借鉴。

没有了妖魔的取经之路

我只是一介书生,所以难免有点书呆子气。每每看《西游记》,总觉得既然孙大圣可以日行千里,为何不背着唐僧一步西天,也省得一路上千辛万苦,还有这妖那精的惦记着唐僧肉。

如果一步西天,倒也爽快,只是师徒几人的关系恐怕也只能停留在“酒肉朋友”的层次上了。所谓“患难见真情”:八戒虽色,却处处念叨着师傅,偷了个西瓜还不忘分给师傅半个;沙僧虽傻,却任劳任怨,甘心做大伙儿的下手;悟空虽狂,可师傅有难,不也是不顾生死,降妖除魔吗? 战场上结下的友情才是钢铁铸成的啊! 倘若一切都太容易,那悟空充其量只是个开路的,沙僧充其量只是个脚夫,八戒逗逗大家开心而已,便是一个太无趣的故事了。

如果一步西天,唐僧倒是可以省去一路的担惊受怕的搅扰,安心地吃斋念佛,朝发夕至,取回佛经。可所谓“出门长见识”,唐僧若只随徒儿们在云里雾里日行千里,又怎知这天底下人间的百态? 敝人不才,未曾念过佛经,可也听说佛从人间来,人间酸甜苦辣尝尽,才换来“佛”超脱尘世的感悟,写入佛经,颐养后人。不经历千难万险,唐僧又怎能真正领悟这佛经的精深蕴意? 阳光总在风雨后啊!

真的可以一步西天,佛经取回,又怎么样呢? 抑或,难道西天之行仅仅为了取回几本经书吗?

没有遇上白骨精,没有进过盘丝洞,又怎知世间的险恶? 没有住过高老庄,没有下过龙王庙,又怎知世间的冷暖? 人性中的怯懦如何除去,人性中的恶性如何摆脱? 至性如何养成,高僧如何修炼? 倘没有这一路历尽艰难的感悟,又怎可获得?

我们活在世上,总希望找这样的捷径,那样的捷径,叹为“一步登天”才是最大的财富。我们厌恶过程而只求所谓的结果,我们不管它是“猪肚”还是“蛇肚”,除了“豹尾”,我们什么也不要。所以今天我们还要防什么作弊,防什么替考,防什么徇私舞弊,防什么假冒伪劣。

倘若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条取经之路,以开放的心态迎接磨难,迎接考验;倘若每个人看到的不仅是鲜花掌声围绕的“豹尾”,更祈求一个丰富多彩的“猪肚”,那我们得到的又岂止是那几句赞美之词呢?

没有妖魔的取经之路,是一条南辕北辙的路。

【点评】

这是一篇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的作文。作者机巧地将这个话题转化为生活哲理,通过论述,告诫我们,在做事情时,无论是开头还是中途还是结束,都应该要重视。

巧用假设,表现人物执著精神。唐僧以其肉体凡心,却历尽千辛万苦,不远万里迢迢取得真经,其执著与勇敢精神向来倍受称赞。而本文作者不是对原著内容的直接引用,而是假如一步就到西天,就可以取到经,会怎样,从反面论证了观点。

名著为证,论述有力。作文选用了《西游记》这个大家都熟悉的名著中的几个人物形象为材料,论述有理有据,故事饶有趣味,从而发人深思,启人智慧。

站在项脊秆的门口

2009年湖北考生

我爱项脊轩,更爱站在项脊轩的门口。

爱她那明月下的半墙,爱她那三五之夜的静谧,爱她的窄小且简朴。

每每翻开那充满书香的语文书,扑入眼帘的就是一座低矮但给人心灵以踏实的小轩。这里安居着追求安然、静然的震川先生,这里绽放着一颗泰然、悠然的灵魂。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我的心也已被这安谧的气息所陶冶,我的浮躁也俨然已经荡然无存。所以我只敢站在项脊轩的门口,仰望那不高但又彳艮高的他,注视着这里的一切一切,聆听着大自然为之演奏的音乐。

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想着那借书满架的场景,听着那偃仰啸歌的狂狷,感受着那种被书拥挤着的幸福感,然后回忆着那充满淡淡忧郁但又美好甜蜜的过去,回忆着父母朋友同学老师甜甜的微笑,沉浸在那种人人有之但又逐渐遗忘的回忆的幸福之中! 然后轻轻地哭泣,又轻轻地微笑!

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想着冥然兀坐的神情,在那寂寂的庭阶前,学喂食的少女,捋下袖子,挥手撒出谷子,引来那人至不去的小鸟。然后站在那里静静地看着,注视着,融入这片静谧但又有着跳动旋律的院色之中,等待那淡了、暗了的暮霭,等待夕阳西下,庭前花开花落的那一瞬。然后脑中浮现小鸟姗姗可爱的神情,学着小鸟在跳动的旋律中享受这份来自大自然的和谐。

也怪不得震川先生独自钟爱这破落但亦可久居的小轩,也怪不得震川先生可以在庭前在明月下想起那绵绵的爱那天长地久的感动,也怪不得震川先生有如此细腻的心灵写出如此细腻的文章。这份钟爱、这份感动、这份细腻来自那甜美的回忆,来自那大自然的和谐,来自心中的那份安然,悠然!

站在项脊轩的门口,看着那渐高的月儿,看着那在月色中朦胧依稀的小轩,想起李乐薇的空中楼阁,想起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又何尝不是我的心灵深处所追求的空中之阁,又何尝不是我冥冥之中享受的荷塘月色。这份静谧,这份和谐! 站在项脊轩的门,,站在回忆的转轴上,站在大自然的琴弦上,站在自我心灵的钟磬旁!

【点评】

文章以学过的《项脊轩志》为主体材料,联系主旨生发开去,形成佳作。由此得知,课本上的经典作品可谓魅力无穷,它可以滋养人的身心,牵引人的灵魂。孔老夫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青年学子品美文,心灵为之感动,情操为之陶冶,想象为之激发,还被它成就了考场美文一篇,这不正是阅读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 对于抱怨缺乏直接生活感受的中学生来说,合理利用阅读得来的间接生活为文,不也是路径之一吗?


相关作文

  • 我想要一个快乐的星期天作文400字
  • 每个人的星期天都是快乐的一天,可我却不是. 每个周的星期五.星期六我都可以把家庭作业做完,本想到了星期日就可以快乐的玩一天,可是突如其来的作业打消了我这个念头,语.数.英样样齐全.语文和数学就是<黄冈密卷>,英语要不就没有,要不就是<阅读100篇>. 不过现在比以前好多了,以 ...

  • 快乐的星期天作文600字
  • 快乐的星期天 快乐的星期天 我喜欢周末,因为周末我可以跟爸爸妈妈在一起,享受爸妈的关爱,我喜欢周末,因为我可以跟小伙伴约定去广场溜冰,放松自己.今天又是周末了,我边唱着"快乐星期天,星期天快乐"边呼朋引伴的飞速向广场走去. 来到广场一看,呀人真多啊!尤其是溜冰场地.已经有不少小朋 ...

  • 快乐的星期天作文500字
  • 我觉得我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日子就是不用上学的那天--星期天! 自从上了六年级的时候,为了考上自己理想的中学,我的学习变得忙碌起来了,星期一到星期六早上都要在学校上课,星期六下午就在家里看书做作业,几乎每天都把自己疲倦的再也没有感觉了. 不过还好我还有星期天,可以说每个星期天都是我最快乐的一天! 今天早 ...

  • 漫画作文"快乐的星期天"作文400字
  • "快乐的星期天" 难题 昨晚看<难题>这幅漫画,发笑得想:墙上的日历翻到了星期天,门上有一把特大号锁,屋里桌前坐着一个小孩,眼睛看着前方.他的作文纸上显眼地写着"快乐的星期天".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类似的事情.在学校,每五天已经够我们学生受的了 ...

  • 快乐的星期天作文300字
  • 2005年1月23日星期天 今天是星期天,是放寒假的第一天.一起床,妈妈便带我去吃早餐,吃完了早餐,又回到家,妈妈说:"好,肚子饱了就写作业,先写几篇读书笔记."我本来不想写,可是看见妈妈那不可抗拒的眼神,就不敢哼声了,只好硬着头皮写了起来."写读书笔记?"我 ...

  • 快乐的星期天作文500字
  • 快乐的星期天 柏林学校四一班 石梦涵 指导教师 郭成英 星期天对于我们这些读书的孩子来说真是来之不易.它给了我们一个放松的机会.有了星期天,我们就有了自由与快乐.星期天是我们不可缺少的一天. 啊!终于等到了这个自由的日子.早上太阳已经高高升起来了.可我还懒洋洋地睡在床上,不肯起来.因为今天是放假的日 ...

  • 一个快乐的星期天作文450字作文500字
  • [一个快乐的星期天作文450字] "马嘉龙,快起床,一个快乐的星期天作文450字.今天爸爸.妈妈有事,你在家给我打扫一下房间."唉,星期天都不让我好好休息.不过,妈妈的话我不敢不听.只好乖乖的起床了„„ 老虎不在家,猴子称大王.爸爸.妈妈一走,我就开始看电视.不一会就到中午了,突 ...

  • 快乐的星期天作文0字
  • 快乐的星期天 上个星期天,我们一家去了东钱湖烧烤. 东钱湖的湖水干干净净,没有一点垃圾.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游着一群群鸭子,它们正在快乐地嬉戏呢.湖边的一簇簇野菊花绽开着笑脸. 我们选了一个干净的位置,开始分工合作.妈妈搭帐篷,爸爸搭烤炉,外公放炭,我嘛,就无忧无虑地在草坪上抖空竹.我们的烤炉上放着鸡翅 ...

  • 快乐的星期天作文300字
  • 快乐的星期天 渑池县仰韶小学一六班张梓涵 星期天,天气晴朗.上午,爸爸妈妈带我去山上看红叶.红红的叶子漫山遍野,像给大山穿了一件好看的红衣服.在大片红色中间,还有点点绿色和黄色,像衣服上漂亮的图案.我开心的跑啊跳啊,妈妈说我是山里一只快乐的小兔子. 下午,我们去山上一位叔叔家里摘柿子,红红的柿子像红 ...

  • 快乐的星期天作文700字
  • 星期天是快乐的星期天,星期天是美妙的星期天,星期天是有趣的星期天.这个星期天爸爸和妈妈带我去看马戏,别提我有多高兴了. 远远地就听到了马戏团传出的音乐声,"哈!快点走,就快到马戏团了."我高兴地喊着.哥哥也高兴万分,忙拉着我的手,三步并做二步走到马戏团的观众席上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