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论文作文6800字

六年级作文

1、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课程整合概念

所谓整合就是综合、融合、集成、成为整体、一体化。远程教育资源与课程资源整合的基本思想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把远程教育提供的资源与课程资源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要达到一个目的:全面提升教育质量;解决三个问题:解决“不足、不高、不通”的问题。即教师数量不足、教学水平不高、农村条件艰苦信息闭塞交通不便。

整合是有机的融合,不是简单的“拼合”。是在体现学科教学特点,改革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将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资源紧密地结合起来,将远程教育资源信息和技术溶入到课程教学过程与方法的各个环节。包括:理论的整合;思维的、知识的整合;方法的整合;资源的整合;是教的整合、学的整合,也是教与学的整合。他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宗旨、以学科教学水平及教师专业水平提高为根本。

2、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方式

①整合课堂导入资源和情境体验资源

导入资源:远程教育资源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颇具趣味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课题导入信息,有了它,我们无需再用干瘪无味的语言文字来导入,只要将“教学资源”栏内形象生动的图片、动画材料和丰富多彩的视频资源进行有的放矢的选择、剪切、组合,就能创造出课堂导入的最佳素材。例如,在短小视频作为课堂的导入材料,就激起了全班学生求知的欲望。

情境体验资源。情境体验包括情感体验、环境体验、原理演示体验和实验体验等。让学生在教学中身临其境地体验知识,是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学生印象的有效方法。我们可以从远教资源中的学科“教学资源”栏内精选出大量的情景体验材料,如物理、化学中的原理演示及实验演示资源等都是学生情景体验的重要素材,只要我们把这些资源和学生的实际互动整合在一起,就会让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②整合教学重点、难点资源

根据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教师突破教学重难点,应该辅以多种教具、媒体,通过疏导点拨、巧设疑问、参与讨论等多种方式来实现,以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合作、探究和创新。远程教育资源中的“教案示例”、“媒体展示”和“示范课例”等栏目,提供了许多学科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资源,只要把它们充分整合于课堂教学,就能让重难点的突破左右逢源。如“教案示例”有关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及突破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媒体展示”常常把教学重难点所涉的具体内容用图表、动画、实验和问题等方式展示出来,需要我们去精选;“示范课例”内的课堂实录和教师讲评,对我们总结教学艺术、改进教学方法和掌握重难点突破技巧大有裨益。

③整合学生活动资源

课堂练习、研讨活动和课外拓展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资源,丰富的远程教育资源为这一环节的繁荣带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作为农村教师,以前都曾因为资源的缺乏和烦琐的抄写而一筹莫展,现在,教师在有关习题、研讨、拓展资源的栏目内

能很快通过精选、组合、补充,把它们有机地整合于课堂,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让学生受益无穷,而且有利于创新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④整合远教资源与Internet 教学资源

远教资源的自身不足,如小学数学,我们用的是西师版,而远程教育接收的是以人教版为主,给学科资源利用带了一定的难度。Internet 网上有丰富的学科资源,如:12999数学网站(http://www.12999.com)可以弥补远教资源的不足,教师从网络上寻找的教育资源和远教资源进行整合,可相互补充,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

古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的远程教育之旅才迈出了探索性的一步,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我们有良好的愿望。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立足于学校和师生的实际,整合、创新运用远教资源,就一定能让远程资源在穷乡僻壤的

四、第四个时期(2001~至今) 这一时期, 较完善的科学教材教法体系开始形成, 新的科学教材处于实验阶段。2001年初, 国家教育部开始组织编写新的《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根据新的课程标准, 学科的名称由原来的“自然”改为“科学”。这一改动不仅反映了教学内容上的扩展, 从以自然现象、事物为主拓展到整个自然科学领域, 包括与自然科学有关的人文精神、价值观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STS) 等等, 而且还包含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过程。2001年全国《科学》课改实验区38个,2003年在对实验教材进行修订后全国实验区增加至380个, 学生人数达1/3;2004~2005年将进入课改推广阶段,2004年学生人数要达2/3,2005年人数将达100%。作为这次《科学》课改的指南———《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从培养全体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进而促进全民科学素养提升的良好愿望出发, 在结构、内容、体例、表述等方面都作了一些探索和革新, 其主要特点如下:一是与时俱进。《标准》十分重视在时代发展、科技进步、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 确定学科定位, 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这一提法既体现了当前知识经济初现端倪, 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现代科技高速发展, 对生活在这样时代的人所必须具有的科学素养的高度关注, 又体现了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全面性要求, 即不但要让学生学习基本知识与技能, 更要全面发展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方法、能力等方面的整体素质, 真正体现了“与时俱进”。二是高瞻远瞩。《标准》是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加拿大、俄罗斯、香港、台湾等国家与地区的科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和我国历年来的教学大纲与教材之大成, 再结合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实际, 提出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等基本理念与课改思路。这使得本学科的改革起点高、定位远, 可谓“高瞻远瞩”。三是系统完善。《标准》系统地给出了小学科学课程的课改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建议、课堂教学实施与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编写的思路与设计原则、教师的专业要求与队伍建设、科学教学活动的类型与设计、科学教室的设置等内容, 为科学教师有效实施小学科学教育提供了依据。四是灵活变通。作为课程标准, 既要给教材编写者与教师正确的目标与具体内容要求, 使他们知道通过该学科

的教学, 学生必须达到什么目标, 但又不能把实现目标的过程与方法定得过死, 束缚了他们的创造性。《标准》对目标, 以学生为第一人称, 讲述他们通过学习必须学会或达到的程度; 对过程, 则以建构的方式既给教师如何实现目标提供启示或范例, 又允许教师开发与创造更有效的实施方法与途径, 倡

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从而使教师能灵活变通的去实施《标准》。目前, 《科学》教材已有多种版本。除了教科版、苏教版和河北版已经投放实验区, 还有海淀版, 青岛版通过了审定, 湖南、广东、湖北、河南也都正在积极筹备推出新的教材。新的《科学》教材都紧扣《标准》, 各具特色。概括起来新教材主要有如下特点:第一, 在指导思想上, 体现了活动性、过程性、主动性和发展性。新教材更多地关注学习者本人, 强调学习的过程。教材通过设计系列活动(如实验、讨论和一些小栏目) 让学生去亲身经历(教科版为了引起小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还特意采用了一些小学生自己的设计和习作),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去认识自然和社会, 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 在内容选择上, 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实用性和时代性。新教材精选了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并特别注重从学生的现有经验出发, 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和现象中选取内容, 便于他们以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为基础进行探究活动。不仅如此, 在内容上还强调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增加了反映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新成果、新话题和社会生活中人们共同关注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使学生从科学课程的学习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并真实地感受和体验科学的本质及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第三, 在内容组织上, 体现了探究性、整合性和逻辑性。新教材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线, 把科学知识的学习贯穿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之中, 以整合方式打通了各学科的人为界限, 建构了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整体框架, 将内容上有联系的活动组成一个教学单元, 全面体现大单元综合的编排思想, 而且结构设计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适应了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逻辑性强。这种形式的编排有助于学生认知能力、探究能力的发展和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第四, 在呈现方式上, 体现了多样性、趣味性和启发性。打开一本本新教材, 可以发现, 几乎册册形式多样, 活泼可爱(出现了以童话、诗歌、谜语等形式来表达科学内容) 。教材印刷精美, 图文清晰, 色彩艳丽, 文字优美, 导语生动, 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 对小学生具有吸引力。总之, 这次科学课改的方向是正确的, 它将极大地完善我国小学科学课程的教材教法体系。我们有理由相信, 我国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1]碧水蓝天下更加枝繁叶茂、

生机盎然。浅谈如何上好科学课

作者:不详 日期:2009-11-15 阅读:1036次

“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已经成为科学一个基本教学特点。新教材不再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惟一依据, 而是越来越成为一种教学资源, 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范例。教师也不再是单纯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教师正成为教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关注将更加全面,把儿童的主体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更重要的是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之中来因此,科学课的教学必需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

那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以下谈谈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和最大的动力。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小学生最喜爱的学习方式。为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领孩子步入科学学习

殿堂。

教师要准确把握实验教材所体现的几点基本思想,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将教学建立在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努力建立新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实的实例,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创设一个生动的、有趣的、形象的,而又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境。创设的情境必须具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情境中要充满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自然科学问题。教学《动物与环境》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们自己扮演小浣熊和爸爸,妈妈无家可归、到处流浪躲藏的情景;紧接着,通过放录像,让孩子们看到乱捕乱猎、乱砍滥伐,野生动物纷纷倒下,学生们开始还议论纷纷,到最后全部默默无声。见此情景,我对学生们说:“这一切是由于人类不善待我们的‘朋友’造成的,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不能只有人类,我们、动物还有植物都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大家园里。”在不知不觉中,既提高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又知道了要爱护环境,保护动物,关爱他人。如有段时间,三年级的学生对玩纸飞机成风,可多数人的纸飞机却飞不高,飞不远,热情与日俱减,这时就需要帮助学生找到其中的原因,此时,我们恰好学习《纸飞翼》这一课,我给学生介绍了纸飞翼的常识,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如何让纸飞机飞得又高又远。学生们参与积极性非常高。通过实践,每人手中的纸飞机试飞时,多数人眉飞色舞,热情高涨,因为他们既能玩得痛快,又能得到一些科学知识,

一举两得。

二、师生互动、合作 使课堂更精彩

新课程和新教材对教师角色的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亲密合作者,还应作到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织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教师要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将课堂变成展示、交流的舞台,让学生把课下研究的成果在

课上充分的展示、交流,使课堂更精彩.可以说这样是一种最优方法。

三、注重和加强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新的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无疑,实验是学科学的最有效的手段。动手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但是任何一个实验不是让学生随便动手做一做,看一看,说

一说就行了,还需从中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态度。实验时要做到:

(1)明确目的。每次实验前都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说的白一点,就是让他们明白为了

研究什么做这个实验。

(2)设计实验。此环节是重中之重,因为做实验每个学生都喜欢,但他们往往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盲目乱动,做了这一步不知下一步该做什么,颠倒操作过程,少做漏做,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在实验前就要设计好实验。设计实验的过程,要靠学生的猜想,学生会有很多创造性的想法

和做法,这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良好契机。

(3)明确任务。在做实验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动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一是用眼,科学地看,时刻提醒学生注意用眼观察每一个微小的地方,每一步细小的变化。另外还可以直接给学生出示实验记录表,让学生边做边认真填写。这就是科学地听,科学地做,它能帮助学生更

全面地感知事物。

(4)明确结果。从现象到分析比较、得出实验结论。

(5)应用结论。学科学,关键是要用科学,如在教完"磁铁的力量"这一课后,我设计了生活中的一个小例子“巧取缝衣针”,让学生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这样,不仅联系了生活实际,还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这时,再让学生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找出生

活中利用磁铁的例子,也为后面学习“磁的应用”作了铺垫。

所以,注重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即通过“动手做实验”来进行,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验证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次次实实在在的科学探究过程,会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

力,使学生真正地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四、运用当地资源,让学生感知、体验

在学习《观察身体》时,教师首先让同桌同学互相观察对方的身体,了解身体由几部分组成,各部分是什么样的,并把观察到的画下来,在对身体的外形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再让孩子摸

摸自己,发现身体里还有什么,比如找心脏的的位置,找肋骨,并数数肋骨有几根。 在学习《植物的一生》时,教师又让孩子在观察种子的基础上,分小组亲自种植,在种植的过程中进行观察、记录,并为植物的每个生长时期画像。在这游戏,观察、实验、记录、制作、画画等多种活动中,孩子不仅仅亲身体验了一次次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而且还有了

极高的兴趣。

在教学《青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弄清青蛙是怎么跳跃、游泳的,教师就可自制课件,向学生播放青蛙跳跃、游泳时的慢动作画面,让学生与实物进行对比观察,以让他们了解青蛙是怎样运动的。学生们一会儿低头看看桌上水槽中的青蛙,一会儿抬头看看电脑播放的青蛙跳跃、游泳的慢动作画面。不一会儿,学生们就纷纷举手请求汇报观察结果。通过这种教学手段,学生们

很快完成了教材上要求完成的观察任务。

五、赏识教育更使学生学会学习

在课堂上,我总是鼓励学生上台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如学习《植物的根和茎》一课时,在完成猜想“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后,我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此时学生思维积极,设计方案也层出不穷,有的学生干脆走上讲台,像个小老师一样在黑板上写写画画。台下的同学听得很认真,不时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对设计得好,讲得精彩的,还自发地报

以热烈的掌声。我想这样的课堂效果比一味的说教来的优势吧。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做有心人,细心观察每一个学生,善于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用心走进学生的心里,对一些学习困难的或甘于自暴自弃的学生,要坚持以鼓励、表扬为主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欣赏,保护学生的自尊,重树学生的自信,逐步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形成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机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课堂里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学会选择;课堂上学习是快乐的,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和感悟;课堂中是充满挑战的,给孩子一点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尝试解决;课堂外是不断延伸的,给孩子一些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给孩子每次成

功的机会,就是给自己最成功的、最大的机遇!

总之,课程标准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创造空间,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出发,对教

材进行深入挖掘,就能做到对新教材的最有效的使用。

1、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课程整合概念

所谓整合就是综合、融合、集成、成为整体、一体化。远程教育资源与课程资源整合的基本思想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把远程教育提供的资源与课程资源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要达到一个目的:全面提升教育质量;解决三个问题:解决“不足、不高、不通”的问题。即教师数量不足、教学水平不高、农村条件艰苦信息闭塞交通不便。

整合是有机的融合,不是简单的“拼合”。是在体现学科教学特点,改革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将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资源紧密地结合起来,将远程教育资源信息和技术溶入到课程教学过程与方法的各个环节。包括:理论的整合;思维的、知识的整合;方法的整合;资源的整合;是教的整合、学的整合,也是教与学的整合。他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宗旨、以学科教学水平及教师专业水平提高为根本。

2、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方式

①整合课堂导入资源和情境体验资源

导入资源:远程教育资源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颇具趣味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课题导入信息,有了它,我们无需再用干瘪无味的语言文字来导入,只要将“教学资源”栏内形象生动的图片、动画材料和丰富多彩的视频资源进行有的放矢的选择、剪切、组合,就能创造出课堂导入的最佳素材。例如,在短小视频作为课堂的导入材料,就激起了全班学生求知的欲望。

情境体验资源。情境体验包括情感体验、环境体验、原理演示体验和实验体验等。让学生在教学中身临其境地体验知识,是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学生印象的有效方法。我们可以从远教资源中的学科“教学资源”栏内精选出大量的情景体验材料,如物理、化学中的原理演示及实验演示资源等都是学生情景体验的重要素材,只要我们把这些资源和学生的实际互动整合在一起,就会让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②整合教学重点、难点资源

根据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教师突破教学重难点,应该辅以多种教具、媒体,通过疏导点拨、巧设疑问、参与讨论等多种方式来实现,以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合作、探究和创新。远程教育资源中的“教案示例”、“媒体展示”和“示范课例”等栏目,提供了许多学科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资源,只要把它们充分整合于课堂教学,就能让重难点的突破左右逢源。如“教案示例”有关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及突破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媒体展示”常常把教学重难点所涉的具体内容用图表、动画、实验和问题等方式展示出来,需要我们去精选;“示范课例”内的课堂实录和教师讲评,对我们总结教学艺术、改进教学方法和掌握重难点突破技巧大有裨益。

③整合学生活动资源

课堂练习、研讨活动和课外拓展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资源,丰富的远程教育资源为这一环节的繁荣带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作为农村教师,以前都曾因为资源的缺乏和烦琐的抄写而一筹莫展,现在,教师在有关习题、研讨、拓展资源的栏目内

能很快通过精选、组合、补充,把它们有机地整合于课堂,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让学生受益无穷,而且有利于创新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④整合远教资源与Internet 教学资源

远教资源的自身不足,如小学数学,我们用的是西师版,而远程教育接收的是以人教版为主,给学科资源利用带了一定的难度。Internet 网上有丰富的学科资源,如:12999数学网站(http://www.12999.com)可以弥补远教资源的不足,教师从网络上寻找的教育资源和远教资源进行整合,可相互补充,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

古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的远程教育之旅才迈出了探索性的一步,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我们有良好的愿望。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立足于学校和师生的实际,整合、创新运用远教资源,就一定能让远程资源在穷乡僻壤的

四、第四个时期(2001~至今) 这一时期, 较完善的科学教材教法体系开始形成, 新的科学教材处于实验阶段。2001年初, 国家教育部开始组织编写新的《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根据新的课程标准, 学科的名称由原来的“自然”改为“科学”。这一改动不仅反映了教学内容上的扩展, 从以自然现象、事物为主拓展到整个自然科学领域, 包括与自然科学有关的人文精神、价值观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STS) 等等, 而且还包含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过程。2001年全国《科学》课改实验区38个,2003年在对实验教材进行修订后全国实验区增加至380个, 学生人数达1/3;2004~2005年将进入课改推广阶段,2004年学生人数要达2/3,2005年人数将达100%。作为这次《科学》课改的指南———《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从培养全体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进而促进全民科学素养提升的良好愿望出发, 在结构、内容、体例、表述等方面都作了一些探索和革新, 其主要特点如下:一是与时俱进。《标准》十分重视在时代发展、科技进步、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 确定学科定位, 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这一提法既体现了当前知识经济初现端倪, 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现代科技高速发展, 对生活在这样时代的人所必须具有的科学素养的高度关注, 又体现了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全面性要求, 即不但要让学生学习基本知识与技能, 更要全面发展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方法、能力等方面的整体素质, 真正体现了“与时俱进”。二是高瞻远瞩。《标准》是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加拿大、俄罗斯、香港、台湾等国家与地区的科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和我国历年来的教学大纲与教材之大成, 再结合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实际, 提出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等基本理念与课改思路。这使得本学科的改革起点高、定位远, 可谓“高瞻远瞩”。三是系统完善。《标准》系统地给出了小学科学课程的课改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建议、课堂教学实施与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编写的思路与设计原则、教师的专业要求与队伍建设、科学教学活动的类型与设计、科学教室的设置等内容, 为科学教师有效实施小学科学教育提供了依据。四是灵活变通。作为课程标准, 既要给教材编写者与教师正确的目标与具体内容要求, 使他们知道通过该学科

的教学, 学生必须达到什么目标, 但又不能把实现目标的过程与方法定得过死, 束缚了他们的创造性。《标准》对目标, 以学生为第一人称, 讲述他们通过学习必须学会或达到的程度; 对过程, 则以建构的方式既给教师如何实现目标提供启示或范例, 又允许教师开发与创造更有效的实施方法与途径, 倡

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从而使教师能灵活变通的去实施《标准》。目前, 《科学》教材已有多种版本。除了教科版、苏教版和河北版已经投放实验区, 还有海淀版, 青岛版通过了审定, 湖南、广东、湖北、河南也都正在积极筹备推出新的教材。新的《科学》教材都紧扣《标准》, 各具特色。概括起来新教材主要有如下特点:第一, 在指导思想上, 体现了活动性、过程性、主动性和发展性。新教材更多地关注学习者本人, 强调学习的过程。教材通过设计系列活动(如实验、讨论和一些小栏目) 让学生去亲身经历(教科版为了引起小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还特意采用了一些小学生自己的设计和习作),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去认识自然和社会, 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 在内容选择上, 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实用性和时代性。新教材精选了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并特别注重从学生的现有经验出发, 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和现象中选取内容, 便于他们以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为基础进行探究活动。不仅如此, 在内容上还强调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增加了反映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新成果、新话题和社会生活中人们共同关注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使学生从科学课程的学习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并真实地感受和体验科学的本质及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第三, 在内容组织上, 体现了探究性、整合性和逻辑性。新教材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线, 把科学知识的学习贯穿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之中, 以整合方式打通了各学科的人为界限, 建构了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整体框架, 将内容上有联系的活动组成一个教学单元, 全面体现大单元综合的编排思想, 而且结构设计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适应了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逻辑性强。这种形式的编排有助于学生认知能力、探究能力的发展和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第四, 在呈现方式上, 体现了多样性、趣味性和启发性。打开一本本新教材, 可以发现, 几乎册册形式多样, 活泼可爱(出现了以童话、诗歌、谜语等形式来表达科学内容) 。教材印刷精美, 图文清晰, 色彩艳丽, 文字优美, 导语生动, 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 对小学生具有吸引力。总之, 这次科学课改的方向是正确的, 它将极大地完善我国小学科学课程的教材教法体系。我们有理由相信, 我国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1]碧水蓝天下更加枝繁叶茂、

生机盎然。浅谈如何上好科学课

作者:不详 日期:2009-11-15 阅读:1036次

“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已经成为科学一个基本教学特点。新教材不再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惟一依据, 而是越来越成为一种教学资源, 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范例。教师也不再是单纯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教师正成为教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关注将更加全面,把儿童的主体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更重要的是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之中来因此,科学课的教学必需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

那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以下谈谈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和最大的动力。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小学生最喜爱的学习方式。为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领孩子步入科学学习

殿堂。

教师要准确把握实验教材所体现的几点基本思想,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将教学建立在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努力建立新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实的实例,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创设一个生动的、有趣的、形象的,而又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境。创设的情境必须具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情境中要充满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自然科学问题。教学《动物与环境》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们自己扮演小浣熊和爸爸,妈妈无家可归、到处流浪躲藏的情景;紧接着,通过放录像,让孩子们看到乱捕乱猎、乱砍滥伐,野生动物纷纷倒下,学生们开始还议论纷纷,到最后全部默默无声。见此情景,我对学生们说:“这一切是由于人类不善待我们的‘朋友’造成的,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不能只有人类,我们、动物还有植物都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大家园里。”在不知不觉中,既提高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又知道了要爱护环境,保护动物,关爱他人。如有段时间,三年级的学生对玩纸飞机成风,可多数人的纸飞机却飞不高,飞不远,热情与日俱减,这时就需要帮助学生找到其中的原因,此时,我们恰好学习《纸飞翼》这一课,我给学生介绍了纸飞翼的常识,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如何让纸飞机飞得又高又远。学生们参与积极性非常高。通过实践,每人手中的纸飞机试飞时,多数人眉飞色舞,热情高涨,因为他们既能玩得痛快,又能得到一些科学知识,

一举两得。

二、师生互动、合作 使课堂更精彩

新课程和新教材对教师角色的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亲密合作者,还应作到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织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教师要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将课堂变成展示、交流的舞台,让学生把课下研究的成果在

课上充分的展示、交流,使课堂更精彩.可以说这样是一种最优方法。

三、注重和加强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新的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无疑,实验是学科学的最有效的手段。动手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但是任何一个实验不是让学生随便动手做一做,看一看,说

一说就行了,还需从中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态度。实验时要做到:

(1)明确目的。每次实验前都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说的白一点,就是让他们明白为了

研究什么做这个实验。

(2)设计实验。此环节是重中之重,因为做实验每个学生都喜欢,但他们往往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盲目乱动,做了这一步不知下一步该做什么,颠倒操作过程,少做漏做,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在实验前就要设计好实验。设计实验的过程,要靠学生的猜想,学生会有很多创造性的想法

和做法,这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良好契机。

(3)明确任务。在做实验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动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一是用眼,科学地看,时刻提醒学生注意用眼观察每一个微小的地方,每一步细小的变化。另外还可以直接给学生出示实验记录表,让学生边做边认真填写。这就是科学地听,科学地做,它能帮助学生更

全面地感知事物。

(4)明确结果。从现象到分析比较、得出实验结论。

(5)应用结论。学科学,关键是要用科学,如在教完"磁铁的力量"这一课后,我设计了生活中的一个小例子“巧取缝衣针”,让学生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这样,不仅联系了生活实际,还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这时,再让学生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找出生

活中利用磁铁的例子,也为后面学习“磁的应用”作了铺垫。

所以,注重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即通过“动手做实验”来进行,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验证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次次实实在在的科学探究过程,会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

力,使学生真正地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四、运用当地资源,让学生感知、体验

在学习《观察身体》时,教师首先让同桌同学互相观察对方的身体,了解身体由几部分组成,各部分是什么样的,并把观察到的画下来,在对身体的外形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再让孩子摸

摸自己,发现身体里还有什么,比如找心脏的的位置,找肋骨,并数数肋骨有几根。 在学习《植物的一生》时,教师又让孩子在观察种子的基础上,分小组亲自种植,在种植的过程中进行观察、记录,并为植物的每个生长时期画像。在这游戏,观察、实验、记录、制作、画画等多种活动中,孩子不仅仅亲身体验了一次次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而且还有了

极高的兴趣。

在教学《青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弄清青蛙是怎么跳跃、游泳的,教师就可自制课件,向学生播放青蛙跳跃、游泳时的慢动作画面,让学生与实物进行对比观察,以让他们了解青蛙是怎样运动的。学生们一会儿低头看看桌上水槽中的青蛙,一会儿抬头看看电脑播放的青蛙跳跃、游泳的慢动作画面。不一会儿,学生们就纷纷举手请求汇报观察结果。通过这种教学手段,学生们

很快完成了教材上要求完成的观察任务。

五、赏识教育更使学生学会学习

在课堂上,我总是鼓励学生上台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如学习《植物的根和茎》一课时,在完成猜想“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后,我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此时学生思维积极,设计方案也层出不穷,有的学生干脆走上讲台,像个小老师一样在黑板上写写画画。台下的同学听得很认真,不时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对设计得好,讲得精彩的,还自发地报

以热烈的掌声。我想这样的课堂效果比一味的说教来的优势吧。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做有心人,细心观察每一个学生,善于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用心走进学生的心里,对一些学习困难的或甘于自暴自弃的学生,要坚持以鼓励、表扬为主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欣赏,保护学生的自尊,重树学生的自信,逐步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形成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机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课堂里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学会选择;课堂上学习是快乐的,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和感悟;课堂中是充满挑战的,给孩子一点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尝试解决;课堂外是不断延伸的,给孩子一些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给孩子每次成

功的机会,就是给自己最成功的、最大的机遇!

总之,课程标准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创造空间,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出发,对教

材进行深入挖掘,就能做到对新教材的最有效的使用。


相关作文

  • 科学小论文作文600字
  • 空气的力量 五(5)班 蒋雨桐 从小学一年级起,老师就教过我们一个道理:每个人生活在空气中,但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无形的.可是,最近我看过一本书,却说空气是有力量的.这怎么可能?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怎么会有力量呢?这太让人好奇了.于是,我决定和妈妈一起来做个试验来证明一下. 一回到家,我就迫 ...

  • 2015级专科毕业设计(论文)写作要求作文7400字
  • 1 2015级专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书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性质.目的和类型: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学校毕业生所做的用来表示科学研究成果和阐述学术观点的论说性文章,是完成全部学业的必修科目之一,是在大学阶段全部学习成果的总结,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完成的一份带有总结性的独立作业,也是检验学生掌握 ...

  • 纸的科学论文作文2900字
  • 摘要:造纸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造纸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造纸技术的进步,不仅让我们提高了纸张的质量,节约了资源,而且对环境的破坏也减小了,本文就造纸技术的发展进行了论述,对造纸技术的历史,现状以及发展前景做了比较详细的分析.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造纸术与指南针,印 ...

  • 本科论文.有关作文教学的jsp作文6300字
  • 1 南通大学继续教育 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 学年度第 学院名称: 教育科学学院 专业名称: 小学教育 设计(论文)题目: 自主写作 学生姓名: 袁燕美 学 号: 班 级: 2012级(海门) 起讫日期: 2013.5-2014.1 指导教师: 教研室主任: 陆平 分管院长: 邓宏宝 发任务书日期 ...

  • 学位论文写作规范作文5900字
  • 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规范(试行) 前言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科研工作的全面总结,是研究生申请博士.硕士学位的主要依据,也是社会重要的文献资料.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规范化.标准化,提高写作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7713-87)并参照兄弟院校的做法,特制定本规范. ...

  • 至诚论文撰写规范作文3500字
  • 论文撰写.装订规范 一.论文的内容 论文的内容及其顺序依次为:论文封面.正文.参考文献. 1. 论文题目 题目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一般在20字以内,必要时可加小标题. 2. 论文摘要 中文摘要:300-800字左右, 包括论文题目.摘要内容和关键词, 摘要内容之后空一行注明3-5个论文的关 ...

  • 论科技小论文的写作作文2000字
  • 论科技小论文的写作 孙达 (电子科技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摘要 了解科技论文的写作格式,掌握科技论文的写作技巧是作为一位理工科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项技能.本文以五篇正规的科技论文为参考,在论文格式上找到了他们的共同点,列出了作者.论文题目.刊物和时间等论文要素,以此进行对比和类比,并就 ...

  • 读书笔记模板作文3100字
  • 读书笔记 1. 读的文章要最好是近5年的 2. 把相关文章格式调整好 可以作为论文最后的参考文献 目 录 1.于潇.Web2.0时代下的网络广告创意策略[J].中国科技信息,2007(15):184-185. 2.何璇.Web2.0时代下广告传播展望[J].传媒,2007(4):61-62. 3.李 ...

  • 论文写作心得作文1500字
  • 学习心得 在本学期的<论文写作>课程,是针对这学期的学年论文以及下学年的毕业论文而开设的,为我们能更好的完成论文提供了指导性的意见,同时对论文写作的规范化要求作了具体的阐述.课上,季老师在授课时非常细致.全面,将各种已经出现或可能产生的学术规范问题一一作了梳理,并介绍了一些历届的优秀毕业 ...

  • 光信文献综述写作要求作文8600字
  • 1 光信091.092班检索课考查要求 一. 从下列140项研究课题中选择1项写一篇不少于2500字的文献综述,于第八周星期五交图书馆一楼111室张承华老师,电话13256680231 1 自旋压缩和量子费舍尔信息及量子关联在量子混沌中的应用 长春理工大学 2011 2 太赫兹实时成像中关键技术的研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