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案作文8700字

初一作文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五单元作文评改 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评,使学生明白本次作文的得与失。

2、强调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注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

3、通过优秀作文展示,对学生进行诚信和勤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欣赏佳作,从中汲取营养,明确议论文的写作要求。

教学难点:掌握议论文的特点,学习写好议论文,能够自圆其说。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练习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作文要求,总评本次作文。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作文要求是:以孔子或孟子的一句名言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内容不限,题目自拟,600字左右。

同学们认真及时地完成了本次作文,总体情况如下:

全班共收到54篇作文。

其中15篇为优秀,14篇良好,19篇基本合格,6篇不合格。

优点:多数同学明确作文要求,能够从孔子或孟子的名言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用一些论据证明这个观点,写成一篇较规范的议论文。

存在的问题:

1、个别同学写成了“我心目中的孔子(或孟子)”,表达方式上也变成以记叙为主;

2、有些同学观点不鲜明;

3、有些作文论据缺乏说服力或者堆积事例,没有对所举的事例进行分析议论;

当然这里面的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是我们平时对议论文的练习很少。我相信多练几次,这些问题都将不复存在!

二、表扬本次作文出色的同学,欣赏佳作。

1、本次作文优秀的同学:(21人)

梁锦欣 陈海欣 王可欣 刘楚欣 林炜宏

谢雅雯 高宝盈 李嘉慧 陈慧欣 陈丽娜

陈霭婷 陈锐思 刘泳婷 刘馨遥 梁泳源

吴 帆 傅妙婵 陈锦乐 欧燕银 萧敏惠 殷君婷

2、总结作文中代表鲜明论点的题目:

知错就改 (陈锦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刘楚欣 李嘉慧)

三人行,必有我师(陈锐思 高宏杰)

学而不厌(王可欣)

岁寒知松柏(欧燕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陈海欣 梁锦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陈文坤 徐健生 林锦玲 郑美晴 李嘉立) 舍生取义(高宝盈)学会怀疑(陈慧欣)

言而有信(刘泳婷)

欲速则不达(林灼婷)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殷君婷 萧敏惠)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梁泳源)

不在其位,亦谋其政(刘馨遥)

在逆境中成长(吴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吴正昊 潘志毅 陈锐思)

以世界为家(陈霭婷)

请学生齐读这些观点,复习孔子或孟子的名言,总结这些观点的特点。有的是直接引用孔孟的话表明自己的观点,有的是对引言进行概括或修改,总之观点要鲜明。

3、议论文除了论点要鲜明之外,还要有充分、有力的论据。请看下面这几篇文章中所用的论据。(在别的同学朗读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在练习本上简单做些笔记。)

① 远在美国,有大家都熟悉的故事。华盛顿小时候用斧头砍倒了父亲心爱的樱桃树,父亲非常气愤。而华盛顿在盛怒的父亲面前勇敢地承认了自己错误,父亲高兴地对他说:“我的好儿子,爸爸宁愿损失一千株樱桃树,也不愿你说一句谎话。爸爸原谅诚实的孩子。不过,以后再也不能随便砍树了。”华盛顿把父亲的话牢牢记在了心上, 后来他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同样是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却因在“水门事件”中撒谎败露而被迫引咎辞职;克林顿也因为在不光彩的绯闻案中撒谎而险遭弹劾。前一个因诚实守信受到尊敬和爱戴,后两个因“失信”而在政坛上留下永恒的污点。

正如海涅所说的那样,“生命不可能在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假如一个人满口谎言,说的话与现实不符,违背良心或者不能兑现,那么最终就没有人会相信他。

——萧敏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请学生读这几段文章,并分析论据和论证方法。萧敏惠用了华盛顿小时候砍樱桃树的事例及尼克松、克林顿不诚信的事例,同时前后的事例又形成一种对比,即她用了事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最后引用海涅的话则属于道理论证。 ② 难道要不耻下问真的如此难吗?我可不这么认为。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曾徒步两千公里到莫斯科求学,因为不是贵族子弟而被拒之门外。后来他装成贵族的儿子考进斯拉夫—希腊—拉丁学院学习,和十三四岁的孩子一起学习拉丁文。他对老师的冷淡、同学的讥笑佯作不知,只是专心听讲,虚心求教,学习拉丁文造句。后来,他以卓越的才能和优良的拉丁文水平被派往德国学习,终于由一个打鱼的青年成为一位着名的科学家。

他的成就,与他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是分不开的。可我们在遇到难题时却总觉得难以启齿,连向老师、同学请教都难为情,更何况“不耻下问”?

学习除了要“不耻下问”以外,千万不要忘记“敏而好学”。聪明人要“好学”,否则就像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一样一事无成;不聪明天分一般的人更应“好学”。 新中国成立后厦门大学第一任校长王亚南,就是个天分一般但非常“好学”的人。他读中学时,为了向睡眠争夺学习时间,便仿效司马光的“警枕”,设计了一个“警床”,他特意把床的一脚锯短半尺,每当睡眠深熟之际,稍一翻身,床板就

会失去平衡而歪斜。于是,他揉一揉惺忪的两眼,点起油灯,又继续读书了。没有钱买书,他就设法借书读,或到书店站着看书,或者借书来抄。由于“好学”,他最终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而我们现在时间充裕,也有条件饱览群书,很多同学却视学习为负担,把大量时间用在聊天、闲逛、看电视、玩电脑、吃零食上面,不“好学”,又怎能修成正果呢?

——刘楚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同样,请同学朗读这段作文,再分析。刘楚欣用了罗蒙诺索夫的事例,接着又把方仲永和王亚南进行对比,其中对大家不太了解的王亚南勤学事例讲得详细一些,方仲永因为熟悉而一笔带过。最后是联系实际议论,启人深思,这正是议论文的现实意义之所在。

③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乔丹也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可见一件事情的成败,很大程度决定事前的准备。

翻开泛黄的史册,陈涉的丹书鱼腹,刘备的三顾茅庐,美国的独立战争,日本的明治维新,哪一次不是在为明天的成功作准备?陈涉赢得了众人的拥护,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轰轰烈烈;刘备请出了诸葛亮,成就三分天下之功业;独立战争和明治维新成就了今天两个繁荣富强的发达国家。这些都是因为他们把手中的“器”磨得耀眼夺目,一旦亮出来时才会石破天惊!

所以,面对未来,我们更要时刻准备着。初三,人生的第一次抉择摆在我们面前,犹如一座大山,我们都有些恐惧。但恐惧有用吗?不如扎扎实实打磨自己,想要做好一件事,必须为其做好准备。想要机会敲门,必须做好开门的准备。 ——傅妙婵《时刻准备着》

傅妙婵用了一组事例,但都很简洁。事例后面是画龙点睛的议论,写出了“想要机会敲门,必须做好开门的准备”这样富于哲理的话。

通过上面三个同学作文中精彩片段的欣赏,希望同学们做一个讲究诚信的人,在初三紧张的学习中争分夺秒,勤奋努力,作好充分的准备迎接中考! 三、复习强调议论文的相关知识。

1、议论文的特点:

是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是通过证明或反驳,直接阐述事物的道理,表明作者一定的见解或主张的文章。注意三点:

(1)、准确性,指概念明确,判断正确,推理合乎 逻辑;

(2)、鲜明性,指论点突出,论据典型有力,论点论据统一;

(3)、生动性,指论述形象化,语言生动有趣。

联系上面提到的文章深入理解。

2、议论文论据的分类:

论据概括起来可分为两类:

(1)、事实论据,即通常所说的“摆事实”。客观存在包括现实和历史事实,有时还可用数字来表现,因为数字是事实的概括和总和。

(2)、理论论据,即“讲道理”。除了一般说理外,还包括下定义、用科学定律、原理,直接或间接地引用名人名言、书刊的言论来讲道理。

3、与其他文体比较:

记叙文与议论文的区别:

记叙文是以事感人,唤起人们的爱憎;议论文是以理服人,启发人们的思想,提高人们的认识。

说明文与议论文的区别:

说明文重在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等;

议论文则是议论观点,对客观事物或某个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四、练习设计。

1、完整欣赏一篇文章,说出其优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初三(8)班 陈海欣

《孟子》中说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此话的确意味深长。只有心怀危机感才能使我们在当今社会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寻求立足之地。

记得有这样一个有趣而令人深思的实验,把一只青蛙冷不防扔进滚烫的油锅里,青蛙能出人意料地一跃而出,逃离险境。然后把同一只青蛙放在温水里,接着逐渐加热。这次它感到舒服惬意,以致意识到危险来临时却欲跃乏力,最终葬身锅底。

由这个实验可以看出,青蛙对眼前的危险反应敏感,对还没有来的危险反应迟钝。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

人又何尝不是如此这样呢?正如孟子所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忧患可使担当大任的人经得住苦难的考验,可以促进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经受磨炼,方能“称王”。球王贝利成名以后,有个记者采访他:“您的儿子以后是否同您一样,成为一代球王呢?”贝利回答:“不会。因为他与我生活环境不同。我童年时,生活环境十分差,但我却正是在这种环境中磨炼出坚强的斗志,使我有条件成为球王;而他生活安逸,没有经受困难的磨炼,他不可能成为球王” 人生旅途中,逆境催人警醒,激人奋进,而安逸优越的环境却消磨人的意志,使人耽于安乐,尽享舒适,常常一事无成。这令我想起欧阳修说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人,应发愤图强,顽强拼搏,勇往直前。必须用“忧患”作为一切成就的先决条件。

大草原河东岸的羚羊,生命力比西岸的强,是因为它们面临着一个忧患——一群狼。这忧患,促使它们不断地奔跑,于是体格也随之变强,奔跑速度也随之变快。可见,忧患不但能磨炼我们,更能使我们变强。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现在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享受万千宠爱,被父母家人捧在手心,悉心呵护。他们从未经受过挫折考验,以致内心极其脆弱。每学期开学期间,我们都会听到许多学生跳楼的新闻。在如此心寒报道的背后,我们应反思什么? 在跳楼频频的时代,家长应做什么?应从小培养孩子面对困难、挫折的勇气,磨练他们的意志。正如苏格拉底所说:“患难与困苦是磨练人格的最高学府。”只有让他们经受磨练,才能使他们变得强大,以至不被压倒。

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请学生讨论这篇文章的优点,再回答。

要点:本文论点鲜明,文中多次点题,强调自己的观点。论据充分有力,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还引用名言进行道理论证。每个事例后面都有精当的议

论,而且很有针对性地联系生活中的反面事例,发人深省。整篇文章论证方法多样,过程严密,使人不得不服。

2、课外欣赏刘馨遥同学的文章,这是一篇驳论文,反驳孔子“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观点。

不在其位,亦谋其政

初三(8)班 刘馨遥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有人奉为宝典。于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于是,天下兴亡,匹夫无责;于是“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孔子很聪明,他没听自己的话。他“十有五而志于学”,二十多岁立志从政,三十多岁结交诸侯而谈治国安邦。锐意进取的他终于成功,使国大治!后来,他被排挤出局,但他仍率弟子周游列国,到处游说他那不可能被当权者接受的“为政以德”思想。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是何等胸襟!

孔子的一生可以说是“不在其位,亦谋其政”的绝佳写照!真要谨奉圣人,别拘于一词一句,不如躬学其行。

范仲淹处庙堂之外依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弃科举,绝名利,却不忘“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鲁迅于铁屋之中发出呐喊,终于弃医从文,直击现实;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领袖也是在少年之时,就开始心怀天下!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将人们牢牢的绑在自己的“位”上,使其无法动弹。 看似安分守己,偱规守矩,实则冷漠消极,推卸责任!团队之内,重私利而不谋全局,难免事到临头,互相推脱。

其实,我们都有自己的能量。

大江东去,不可能人人都在浪尖,但历史的潮流却是我们合力汇成。

校运会时,你不是运动员,难道你就躲在某个角落泡蘑菇吗?今天不是你值日,地上有纸片,你就不捡了吗?黑板你就不擦了吗?不,不是的。即使不是运动员,你依然有运动员的激情,因为你在场边不停的呐喊;即使不是值日生,见到纸片,你依然会捡;黑板没人擦,你也会擦。这下正是“不在其位,亦谋其政”的真实写照吗?

“不在其位,亦谋其政”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人人主动参与,方能促成整个世界的进步。就个人而言“谋其政”方能“在其位”才能抓住机遇,达成理想。

人生而平等,都是自己的王。 是王,就不能逃避,不能懒惰,就该有勇气来谋自己的“政”!

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亦谋其政。

3、讲修改文章的重要性,介绍名家修改文章的方法。

(1)。当代作家老舍说 “修改文章,读给自己听是好办法,还可以读给别人听。”

(2)。叶圣陶先生说“写完了一篇东西,看几遍,修改修改,这是好习惯。”

(3)。毛泽东主席说“把自己的论文初稿拿来问问同行或老师的意见,实为修改文章的好方法。”

(4)。鲁迅先生说“我做完总要看两遍,想一想,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这些修改的方法概括起来就是多读、多看、多问、删减

4、修改文章练习,分四个小组分别讨论这四篇文章存在的问题及修改建议。

(一)学习与思考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世是已被誉为“天纵之秋”“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称为至圣、万世师表。曾修《诗》,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如果学习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累,从而受到书本表面的迷惑而不得其解。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而只是一味埋头苦思而不进行一定的书本知识积累,进而对知识进行推敲,也只能留于空想,问题仍然不会解决,也就会产生更多的迷惑而更加危险。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相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知识。 孔子的两句话阐述了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

学习与思考是人们在获取知识过程中,两个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思维活动。 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升华。在学习的基础上思考,思考才能深入;在思考前提下学习,学习才有效果。

(存在问题:前面引入观点太长,应快速入题。全文只是对孔子原话的解释,没有列举论据进行论证,所以显得空洞无力。可以联系自己学习中的实例来谈这个问题 。)

(二)欲速则不达

不经过等待,哪能换来花开;

不经过考验,哪能笑的痛快?

——题记

有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过。对的,世上的每一样东西都有自己的开始和结束,不能强求,加快。

每一个物体,都在自己的坐标上轮回,就像覆水东流,也许时间会很长,但是沿途的景色却美不胜收。

有一个小孩在草地上发现了一个蛹。他把蛹捡起来带回家,要看看蛹是怎样羽化为蝴蝶。

过了几天,蛹上出现了一道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几个小时,身体似乎被什么东西卡住了,一直出不来。

小孩子看着于心不忍,心想;我必须助它一臂之力。于是,他拿起剪刀把蛹剪开,帮助蝴蝶脱蛹而出。可是,这只蝴蝶的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就死去了。

小孩子只是一味的想着飞起来的蝴蝶有多美,却从来不知道蝴蝶必定要在蛹中痛苦挣扎,直到它的双翅强壮了,才会破蛹而去。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体会到“揠苗助长”、“欲速则不达”的真谛。

人生何尝不是和蝴蝶一样呢?

上帝赐予的美丽,并不那么容易到手,也许就在对面,但要你过没有桥的河;也许就在前面,但要你翻过一座大山;也许就在后面,但要你舍弃前方的路。 如果你一味的只是追求结果,讲究速度,可以走好通往成功的钢丝索吗? 人生,就该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好,即使难免会跌倒,但是要时刻记住,没有捷径可以走,欲速则不达。

(这是一篇比较出色的议论散文,文笔优美,语言文学色彩很浓。但作为议论文应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文中所举的事例要简洁,可以概括这个事例,同时应再找几个论据,还要注意对事例进行分析议论。)

(三)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说起这句名言大家都不会陌生。它是由春秋时代的教育家孔子周游列国,积累大量的学习和为人的经验教训所酝酿出来的结论,经过了二千五百多年的岁月一直流传到今天,其寓意上对世界各国,下对每一个学生都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这句名言本意是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依我看来这句话不仅教育了我们该怎样学习,还可以联系到我国的国策,乃至世界各国发展的趋势。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随着世界的变迁,世界无论大小国家都在相互学习,增强自己的国力和科技水平,我国也不例外,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就能体现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含义,在对外开放的世界中,无论什么国家,要发展壮大,都必须向其他国家请教,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各个国家都有优势和好的方面,所以我国要借鉴,吸取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这就像名言后半句所说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所以说中华文化,特别是道德伦理方面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孔子这一伟人对世界文化乃至全人类的进步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它将世代流传下去,成为历史的烙印永远不被磨灭。

(从前后文照应“其寓意上对世界各国,下对每一个学生都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上来说,下面的论证应从国家与个人两个方面去写,但作者只写了国家,而且没有说透。对个人方面根本没提,而这方面恰恰与学生的实际联系紧密,同学之间在学习与做人方面都应善于向他人学习,学习别人的优点。另外,从论证的层次上讲,应从小到大,先写个人方面,再深入到大的方面,要注意认知规律。这样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就要倒过来。)

(四)磨 炼

古代的中国,谁对文化贡献最大?相信你第一个想到的,会是孔子。孔子对中国文化以及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有着突出的贡献,“孔思想”在世界上广泛的流传着。

《论语》,是四书之一,古代每个读书人必背的书籍,它里面包含着很多道理。其中有一句,我非常喜欢,“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其含义是指:艰苦的环境更能磨炼出坚强的意志。人就是需要磨练,才能在艰苦的环境中生存。在当今弱肉强食的社会里,人更需要磨练。

艰苦的环境,更能磨炼出坚强的意志。身为读者的你认为对不对呢?中国古代和现代史上,有着无数的人,靠着艰苦的环境,磨练出坚持不懈的精神,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春秋战国时期,战国七雄的势力最大,大家都虎视眈眈。吴国灭了越国,越王勾践成了亡国君,到了吴国过着非人的生活,被人百般侮辱,正是因为这种环境。勾践卧薪尝胆,反败为胜。他的意志使得国家复兴;他的意志使他受万民敬仰。

在腐朽的清朝,一位先行者站了出来,他就是孙中山。他经历过无数次失败。他为了革命,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不断的磨炼坚定的意志,终于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

勾践的坚持,孙中山的坚定,验证了孔子的理论,证明了孔思想在每个中国人心中的地位。而我,会跟着这个理论,直道我再也不能告知这个世界。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本文存在的问题是:第一,生造名词“孔思想”;第二,论点不鲜明,从“岁赛知松柏”中提出人需要磨练意志不恰当,对原话理解不透。这句话的本义是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是讲一个人在严酷的环境中仍能保持高尚节操,类似“时穷节乃见,危难出英雄”,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第三,由于他对原话理解有误,所以所用论据也不恰当。勾践灭吴是讲一个人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坚持不懈的毅力,论证“生于忧患”很合适。孙中山的事例同样不当。

可以举战争年代的一些事例,如有的人成为久经考验的革命战士,在严刑烤打之下也不做叛徒,宁死不出卖组织和国家的利益;有的人却沦为可耻的叛徒,受不住威胁和诱惑,成为汉奸和走狗。李大钊、江竹筠、刘胡兰等革命者从容就义,宁死不降,彰显了共产党人的高尚气节!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许许多多普通人表现出了高尚节操,像小林浩一样勇敢的一批学生干部一次次冲进险境中抢救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像谭千秋那样的老师们在那生死存亡的一刻豪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学生的生命;全国各地来自各条战线的志愿者们不辞劳苦地奋战在救灾第一线,如果不是这场灾难,我们根本不相信,中国人原来如此团结,原来如此富有爱心,我们的80后,90 后,居然是那么可爱,那么坚强!一场灾难使一些原本很平凡的人变得伟大,使一些道貌岸然的人变得渺小甚至猥琐。“岁寒知松柏”,严酷的环境就像试金石,可以检验出人性的美好与丑陋,高尚与卑劣。最后可联系同学平时的交友方面,平时看起来朋友一大堆,真正在困境中向你伸出援助之手的又有几人?可以“同甘”的朋友很多,能够“共苦”的又有几人?今年国庆期间,长江大学的十五名学生为救落水小学生而拉成“人链”,最后落水者幸运获救,我们的三位大学生却不幸遇难,他们难道不是严寒中令人肃然起敬的松柏吗?他们的精神将永远屹立在我们的心中!“岁寒知松柏”,同学们,让我们与松柏为伍,从容地迎接人生的风风雨雨,愿我们成为寒岁中傲然挺立的松柏!) 五、总结。

通过本节课教学,希望同学们对议论文写作要求有更深入的认识,初步掌握议论文的写法。通过后面的修改练习,我们从论据的选择、议论文的语言、论证的层次、论点的确立及与论据的统一关系五个方面来修改大家的作文,我相信在改的过程中同学们的理解将会更深。当然,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们不能一一修改每个同学的作文,希望同学们根据老师的评语及刚才的四篇例文,课后再认真阅读并修改自己的作文。议论文的论据要靠大家平时用心积累,这次写作时同学们可以查资料,下次在考场上所用的材料就必须从大脑里调出,希望大家勤于积累。相信只要坚持努力,我们的文章一定会写得更精彩!

附板书设计:

鲜明的论点

写议论文 有力的论据

严密的论证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五单元作文评改 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评,使学生明白本次作文的得与失。

2、强调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注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

3、通过优秀作文展示,对学生进行诚信和勤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欣赏佳作,从中汲取营养,明确议论文的写作要求。

教学难点:掌握议论文的特点,学习写好议论文,能够自圆其说。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练习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作文要求,总评本次作文。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作文要求是:以孔子或孟子的一句名言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内容不限,题目自拟,600字左右。

同学们认真及时地完成了本次作文,总体情况如下:

全班共收到54篇作文。

其中15篇为优秀,14篇良好,19篇基本合格,6篇不合格。

优点:多数同学明确作文要求,能够从孔子或孟子的名言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用一些论据证明这个观点,写成一篇较规范的议论文。

存在的问题:

1、个别同学写成了“我心目中的孔子(或孟子)”,表达方式上也变成以记叙为主;

2、有些同学观点不鲜明;

3、有些作文论据缺乏说服力或者堆积事例,没有对所举的事例进行分析议论;

当然这里面的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是我们平时对议论文的练习很少。我相信多练几次,这些问题都将不复存在!

二、表扬本次作文出色的同学,欣赏佳作。

1、本次作文优秀的同学:(21人)

梁锦欣 陈海欣 王可欣 刘楚欣 林炜宏

谢雅雯 高宝盈 李嘉慧 陈慧欣 陈丽娜

陈霭婷 陈锐思 刘泳婷 刘馨遥 梁泳源

吴 帆 傅妙婵 陈锦乐 欧燕银 萧敏惠 殷君婷

2、总结作文中代表鲜明论点的题目:

知错就改 (陈锦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刘楚欣 李嘉慧)

三人行,必有我师(陈锐思 高宏杰)

学而不厌(王可欣)

岁寒知松柏(欧燕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陈海欣 梁锦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陈文坤 徐健生 林锦玲 郑美晴 李嘉立) 舍生取义(高宝盈)学会怀疑(陈慧欣)

言而有信(刘泳婷)

欲速则不达(林灼婷)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殷君婷 萧敏惠)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梁泳源)

不在其位,亦谋其政(刘馨遥)

在逆境中成长(吴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吴正昊 潘志毅 陈锐思)

以世界为家(陈霭婷)

请学生齐读这些观点,复习孔子或孟子的名言,总结这些观点的特点。有的是直接引用孔孟的话表明自己的观点,有的是对引言进行概括或修改,总之观点要鲜明。

3、议论文除了论点要鲜明之外,还要有充分、有力的论据。请看下面这几篇文章中所用的论据。(在别的同学朗读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在练习本上简单做些笔记。)

① 远在美国,有大家都熟悉的故事。华盛顿小时候用斧头砍倒了父亲心爱的樱桃树,父亲非常气愤。而华盛顿在盛怒的父亲面前勇敢地承认了自己错误,父亲高兴地对他说:“我的好儿子,爸爸宁愿损失一千株樱桃树,也不愿你说一句谎话。爸爸原谅诚实的孩子。不过,以后再也不能随便砍树了。”华盛顿把父亲的话牢牢记在了心上, 后来他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同样是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却因在“水门事件”中撒谎败露而被迫引咎辞职;克林顿也因为在不光彩的绯闻案中撒谎而险遭弹劾。前一个因诚实守信受到尊敬和爱戴,后两个因“失信”而在政坛上留下永恒的污点。

正如海涅所说的那样,“生命不可能在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假如一个人满口谎言,说的话与现实不符,违背良心或者不能兑现,那么最终就没有人会相信他。

——萧敏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请学生读这几段文章,并分析论据和论证方法。萧敏惠用了华盛顿小时候砍樱桃树的事例及尼克松、克林顿不诚信的事例,同时前后的事例又形成一种对比,即她用了事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最后引用海涅的话则属于道理论证。 ② 难道要不耻下问真的如此难吗?我可不这么认为。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曾徒步两千公里到莫斯科求学,因为不是贵族子弟而被拒之门外。后来他装成贵族的儿子考进斯拉夫—希腊—拉丁学院学习,和十三四岁的孩子一起学习拉丁文。他对老师的冷淡、同学的讥笑佯作不知,只是专心听讲,虚心求教,学习拉丁文造句。后来,他以卓越的才能和优良的拉丁文水平被派往德国学习,终于由一个打鱼的青年成为一位着名的科学家。

他的成就,与他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是分不开的。可我们在遇到难题时却总觉得难以启齿,连向老师、同学请教都难为情,更何况“不耻下问”?

学习除了要“不耻下问”以外,千万不要忘记“敏而好学”。聪明人要“好学”,否则就像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一样一事无成;不聪明天分一般的人更应“好学”。 新中国成立后厦门大学第一任校长王亚南,就是个天分一般但非常“好学”的人。他读中学时,为了向睡眠争夺学习时间,便仿效司马光的“警枕”,设计了一个“警床”,他特意把床的一脚锯短半尺,每当睡眠深熟之际,稍一翻身,床板就

会失去平衡而歪斜。于是,他揉一揉惺忪的两眼,点起油灯,又继续读书了。没有钱买书,他就设法借书读,或到书店站着看书,或者借书来抄。由于“好学”,他最终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而我们现在时间充裕,也有条件饱览群书,很多同学却视学习为负担,把大量时间用在聊天、闲逛、看电视、玩电脑、吃零食上面,不“好学”,又怎能修成正果呢?

——刘楚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同样,请同学朗读这段作文,再分析。刘楚欣用了罗蒙诺索夫的事例,接着又把方仲永和王亚南进行对比,其中对大家不太了解的王亚南勤学事例讲得详细一些,方仲永因为熟悉而一笔带过。最后是联系实际议论,启人深思,这正是议论文的现实意义之所在。

③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乔丹也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可见一件事情的成败,很大程度决定事前的准备。

翻开泛黄的史册,陈涉的丹书鱼腹,刘备的三顾茅庐,美国的独立战争,日本的明治维新,哪一次不是在为明天的成功作准备?陈涉赢得了众人的拥护,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轰轰烈烈;刘备请出了诸葛亮,成就三分天下之功业;独立战争和明治维新成就了今天两个繁荣富强的发达国家。这些都是因为他们把手中的“器”磨得耀眼夺目,一旦亮出来时才会石破天惊!

所以,面对未来,我们更要时刻准备着。初三,人生的第一次抉择摆在我们面前,犹如一座大山,我们都有些恐惧。但恐惧有用吗?不如扎扎实实打磨自己,想要做好一件事,必须为其做好准备。想要机会敲门,必须做好开门的准备。 ——傅妙婵《时刻准备着》

傅妙婵用了一组事例,但都很简洁。事例后面是画龙点睛的议论,写出了“想要机会敲门,必须做好开门的准备”这样富于哲理的话。

通过上面三个同学作文中精彩片段的欣赏,希望同学们做一个讲究诚信的人,在初三紧张的学习中争分夺秒,勤奋努力,作好充分的准备迎接中考! 三、复习强调议论文的相关知识。

1、议论文的特点:

是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是通过证明或反驳,直接阐述事物的道理,表明作者一定的见解或主张的文章。注意三点:

(1)、准确性,指概念明确,判断正确,推理合乎 逻辑;

(2)、鲜明性,指论点突出,论据典型有力,论点论据统一;

(3)、生动性,指论述形象化,语言生动有趣。

联系上面提到的文章深入理解。

2、议论文论据的分类:

论据概括起来可分为两类:

(1)、事实论据,即通常所说的“摆事实”。客观存在包括现实和历史事实,有时还可用数字来表现,因为数字是事实的概括和总和。

(2)、理论论据,即“讲道理”。除了一般说理外,还包括下定义、用科学定律、原理,直接或间接地引用名人名言、书刊的言论来讲道理。

3、与其他文体比较:

记叙文与议论文的区别:

记叙文是以事感人,唤起人们的爱憎;议论文是以理服人,启发人们的思想,提高人们的认识。

说明文与议论文的区别:

说明文重在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等;

议论文则是议论观点,对客观事物或某个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四、练习设计。

1、完整欣赏一篇文章,说出其优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初三(8)班 陈海欣

《孟子》中说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此话的确意味深长。只有心怀危机感才能使我们在当今社会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寻求立足之地。

记得有这样一个有趣而令人深思的实验,把一只青蛙冷不防扔进滚烫的油锅里,青蛙能出人意料地一跃而出,逃离险境。然后把同一只青蛙放在温水里,接着逐渐加热。这次它感到舒服惬意,以致意识到危险来临时却欲跃乏力,最终葬身锅底。

由这个实验可以看出,青蛙对眼前的危险反应敏感,对还没有来的危险反应迟钝。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

人又何尝不是如此这样呢?正如孟子所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忧患可使担当大任的人经得住苦难的考验,可以促进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经受磨炼,方能“称王”。球王贝利成名以后,有个记者采访他:“您的儿子以后是否同您一样,成为一代球王呢?”贝利回答:“不会。因为他与我生活环境不同。我童年时,生活环境十分差,但我却正是在这种环境中磨炼出坚强的斗志,使我有条件成为球王;而他生活安逸,没有经受困难的磨炼,他不可能成为球王” 人生旅途中,逆境催人警醒,激人奋进,而安逸优越的环境却消磨人的意志,使人耽于安乐,尽享舒适,常常一事无成。这令我想起欧阳修说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人,应发愤图强,顽强拼搏,勇往直前。必须用“忧患”作为一切成就的先决条件。

大草原河东岸的羚羊,生命力比西岸的强,是因为它们面临着一个忧患——一群狼。这忧患,促使它们不断地奔跑,于是体格也随之变强,奔跑速度也随之变快。可见,忧患不但能磨炼我们,更能使我们变强。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现在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享受万千宠爱,被父母家人捧在手心,悉心呵护。他们从未经受过挫折考验,以致内心极其脆弱。每学期开学期间,我们都会听到许多学生跳楼的新闻。在如此心寒报道的背后,我们应反思什么? 在跳楼频频的时代,家长应做什么?应从小培养孩子面对困难、挫折的勇气,磨练他们的意志。正如苏格拉底所说:“患难与困苦是磨练人格的最高学府。”只有让他们经受磨练,才能使他们变得强大,以至不被压倒。

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请学生讨论这篇文章的优点,再回答。

要点:本文论点鲜明,文中多次点题,强调自己的观点。论据充分有力,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还引用名言进行道理论证。每个事例后面都有精当的议

论,而且很有针对性地联系生活中的反面事例,发人深省。整篇文章论证方法多样,过程严密,使人不得不服。

2、课外欣赏刘馨遥同学的文章,这是一篇驳论文,反驳孔子“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观点。

不在其位,亦谋其政

初三(8)班 刘馨遥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有人奉为宝典。于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于是,天下兴亡,匹夫无责;于是“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孔子很聪明,他没听自己的话。他“十有五而志于学”,二十多岁立志从政,三十多岁结交诸侯而谈治国安邦。锐意进取的他终于成功,使国大治!后来,他被排挤出局,但他仍率弟子周游列国,到处游说他那不可能被当权者接受的“为政以德”思想。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是何等胸襟!

孔子的一生可以说是“不在其位,亦谋其政”的绝佳写照!真要谨奉圣人,别拘于一词一句,不如躬学其行。

范仲淹处庙堂之外依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弃科举,绝名利,却不忘“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鲁迅于铁屋之中发出呐喊,终于弃医从文,直击现实;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领袖也是在少年之时,就开始心怀天下!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将人们牢牢的绑在自己的“位”上,使其无法动弹。 看似安分守己,偱规守矩,实则冷漠消极,推卸责任!团队之内,重私利而不谋全局,难免事到临头,互相推脱。

其实,我们都有自己的能量。

大江东去,不可能人人都在浪尖,但历史的潮流却是我们合力汇成。

校运会时,你不是运动员,难道你就躲在某个角落泡蘑菇吗?今天不是你值日,地上有纸片,你就不捡了吗?黑板你就不擦了吗?不,不是的。即使不是运动员,你依然有运动员的激情,因为你在场边不停的呐喊;即使不是值日生,见到纸片,你依然会捡;黑板没人擦,你也会擦。这下正是“不在其位,亦谋其政”的真实写照吗?

“不在其位,亦谋其政”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人人主动参与,方能促成整个世界的进步。就个人而言“谋其政”方能“在其位”才能抓住机遇,达成理想。

人生而平等,都是自己的王。 是王,就不能逃避,不能懒惰,就该有勇气来谋自己的“政”!

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亦谋其政。

3、讲修改文章的重要性,介绍名家修改文章的方法。

(1)。当代作家老舍说 “修改文章,读给自己听是好办法,还可以读给别人听。”

(2)。叶圣陶先生说“写完了一篇东西,看几遍,修改修改,这是好习惯。”

(3)。毛泽东主席说“把自己的论文初稿拿来问问同行或老师的意见,实为修改文章的好方法。”

(4)。鲁迅先生说“我做完总要看两遍,想一想,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这些修改的方法概括起来就是多读、多看、多问、删减

4、修改文章练习,分四个小组分别讨论这四篇文章存在的问题及修改建议。

(一)学习与思考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世是已被誉为“天纵之秋”“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称为至圣、万世师表。曾修《诗》,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如果学习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累,从而受到书本表面的迷惑而不得其解。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而只是一味埋头苦思而不进行一定的书本知识积累,进而对知识进行推敲,也只能留于空想,问题仍然不会解决,也就会产生更多的迷惑而更加危险。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相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知识。 孔子的两句话阐述了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

学习与思考是人们在获取知识过程中,两个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思维活动。 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升华。在学习的基础上思考,思考才能深入;在思考前提下学习,学习才有效果。

(存在问题:前面引入观点太长,应快速入题。全文只是对孔子原话的解释,没有列举论据进行论证,所以显得空洞无力。可以联系自己学习中的实例来谈这个问题 。)

(二)欲速则不达

不经过等待,哪能换来花开;

不经过考验,哪能笑的痛快?

——题记

有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过。对的,世上的每一样东西都有自己的开始和结束,不能强求,加快。

每一个物体,都在自己的坐标上轮回,就像覆水东流,也许时间会很长,但是沿途的景色却美不胜收。

有一个小孩在草地上发现了一个蛹。他把蛹捡起来带回家,要看看蛹是怎样羽化为蝴蝶。

过了几天,蛹上出现了一道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几个小时,身体似乎被什么东西卡住了,一直出不来。

小孩子看着于心不忍,心想;我必须助它一臂之力。于是,他拿起剪刀把蛹剪开,帮助蝴蝶脱蛹而出。可是,这只蝴蝶的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就死去了。

小孩子只是一味的想着飞起来的蝴蝶有多美,却从来不知道蝴蝶必定要在蛹中痛苦挣扎,直到它的双翅强壮了,才会破蛹而去。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体会到“揠苗助长”、“欲速则不达”的真谛。

人生何尝不是和蝴蝶一样呢?

上帝赐予的美丽,并不那么容易到手,也许就在对面,但要你过没有桥的河;也许就在前面,但要你翻过一座大山;也许就在后面,但要你舍弃前方的路。 如果你一味的只是追求结果,讲究速度,可以走好通往成功的钢丝索吗? 人生,就该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好,即使难免会跌倒,但是要时刻记住,没有捷径可以走,欲速则不达。

(这是一篇比较出色的议论散文,文笔优美,语言文学色彩很浓。但作为议论文应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文中所举的事例要简洁,可以概括这个事例,同时应再找几个论据,还要注意对事例进行分析议论。)

(三)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说起这句名言大家都不会陌生。它是由春秋时代的教育家孔子周游列国,积累大量的学习和为人的经验教训所酝酿出来的结论,经过了二千五百多年的岁月一直流传到今天,其寓意上对世界各国,下对每一个学生都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这句名言本意是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依我看来这句话不仅教育了我们该怎样学习,还可以联系到我国的国策,乃至世界各国发展的趋势。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随着世界的变迁,世界无论大小国家都在相互学习,增强自己的国力和科技水平,我国也不例外,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就能体现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含义,在对外开放的世界中,无论什么国家,要发展壮大,都必须向其他国家请教,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各个国家都有优势和好的方面,所以我国要借鉴,吸取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这就像名言后半句所说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所以说中华文化,特别是道德伦理方面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孔子这一伟人对世界文化乃至全人类的进步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它将世代流传下去,成为历史的烙印永远不被磨灭。

(从前后文照应“其寓意上对世界各国,下对每一个学生都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上来说,下面的论证应从国家与个人两个方面去写,但作者只写了国家,而且没有说透。对个人方面根本没提,而这方面恰恰与学生的实际联系紧密,同学之间在学习与做人方面都应善于向他人学习,学习别人的优点。另外,从论证的层次上讲,应从小到大,先写个人方面,再深入到大的方面,要注意认知规律。这样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就要倒过来。)

(四)磨 炼

古代的中国,谁对文化贡献最大?相信你第一个想到的,会是孔子。孔子对中国文化以及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有着突出的贡献,“孔思想”在世界上广泛的流传着。

《论语》,是四书之一,古代每个读书人必背的书籍,它里面包含着很多道理。其中有一句,我非常喜欢,“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其含义是指:艰苦的环境更能磨炼出坚强的意志。人就是需要磨练,才能在艰苦的环境中生存。在当今弱肉强食的社会里,人更需要磨练。

艰苦的环境,更能磨炼出坚强的意志。身为读者的你认为对不对呢?中国古代和现代史上,有着无数的人,靠着艰苦的环境,磨练出坚持不懈的精神,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春秋战国时期,战国七雄的势力最大,大家都虎视眈眈。吴国灭了越国,越王勾践成了亡国君,到了吴国过着非人的生活,被人百般侮辱,正是因为这种环境。勾践卧薪尝胆,反败为胜。他的意志使得国家复兴;他的意志使他受万民敬仰。

在腐朽的清朝,一位先行者站了出来,他就是孙中山。他经历过无数次失败。他为了革命,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不断的磨炼坚定的意志,终于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

勾践的坚持,孙中山的坚定,验证了孔子的理论,证明了孔思想在每个中国人心中的地位。而我,会跟着这个理论,直道我再也不能告知这个世界。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本文存在的问题是:第一,生造名词“孔思想”;第二,论点不鲜明,从“岁赛知松柏”中提出人需要磨练意志不恰当,对原话理解不透。这句话的本义是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是讲一个人在严酷的环境中仍能保持高尚节操,类似“时穷节乃见,危难出英雄”,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第三,由于他对原话理解有误,所以所用论据也不恰当。勾践灭吴是讲一个人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坚持不懈的毅力,论证“生于忧患”很合适。孙中山的事例同样不当。

可以举战争年代的一些事例,如有的人成为久经考验的革命战士,在严刑烤打之下也不做叛徒,宁死不出卖组织和国家的利益;有的人却沦为可耻的叛徒,受不住威胁和诱惑,成为汉奸和走狗。李大钊、江竹筠、刘胡兰等革命者从容就义,宁死不降,彰显了共产党人的高尚气节!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许许多多普通人表现出了高尚节操,像小林浩一样勇敢的一批学生干部一次次冲进险境中抢救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像谭千秋那样的老师们在那生死存亡的一刻豪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学生的生命;全国各地来自各条战线的志愿者们不辞劳苦地奋战在救灾第一线,如果不是这场灾难,我们根本不相信,中国人原来如此团结,原来如此富有爱心,我们的80后,90 后,居然是那么可爱,那么坚强!一场灾难使一些原本很平凡的人变得伟大,使一些道貌岸然的人变得渺小甚至猥琐。“岁寒知松柏”,严酷的环境就像试金石,可以检验出人性的美好与丑陋,高尚与卑劣。最后可联系同学平时的交友方面,平时看起来朋友一大堆,真正在困境中向你伸出援助之手的又有几人?可以“同甘”的朋友很多,能够“共苦”的又有几人?今年国庆期间,长江大学的十五名学生为救落水小学生而拉成“人链”,最后落水者幸运获救,我们的三位大学生却不幸遇难,他们难道不是严寒中令人肃然起敬的松柏吗?他们的精神将永远屹立在我们的心中!“岁寒知松柏”,同学们,让我们与松柏为伍,从容地迎接人生的风风雨雨,愿我们成为寒岁中傲然挺立的松柏!) 五、总结。

通过本节课教学,希望同学们对议论文写作要求有更深入的认识,初步掌握议论文的写法。通过后面的修改练习,我们从论据的选择、议论文的语言、论证的层次、论点的确立及与论据的统一关系五个方面来修改大家的作文,我相信在改的过程中同学们的理解将会更深。当然,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们不能一一修改每个同学的作文,希望同学们根据老师的评语及刚才的四篇例文,课后再认真阅读并修改自己的作文。议论文的论据要靠大家平时用心积累,这次写作时同学们可以查资料,下次在考场上所用的材料就必须从大脑里调出,希望大家勤于积累。相信只要坚持努力,我们的文章一定会写得更精彩!

附板书设计:

鲜明的论点

写议论文 有力的论据

严密的论证


相关作文

  • 三年级下学期作文教案(全)作文500字
  • 教 案 本 JIAO AN BEN (2016--2017学年度第 二 学期) 学 校 班 级 科 目 姓 名 1 授 课 进 度 表 2 总 第( 1 )课 时 3 4 5 总 第( 2 )课 时 6 7 8 总 第( 3 )课 时 9 10 11 总 第( 4 )课 时 12 13 14 总 第 ...

  • 五(上)作文教案表格式作文200字
  • 2 3 4 5 6 作 文 批 改 记 录 月 日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作 文 批 改 记 录 月 日 37 38 39 40 41 作 文 批 ...

  • 三年级下册作文教案作文500字
  • 教 案 本 JIAO AN BEN (2013--2014学年度第 二 学期) 学 校 永宁山子宜学校 班 级 三年级(1)班 科 目 语 文 姓 名 王 凤 莉 1 授 课 进 度 表 2 总 第( 1 )课 时 3 4 5 总 第( 2 )课 时 6 7 8 总 第( 3 )课 时 9 10 1 ...

  • 九年级作文教案作文600字
  • 1 2015-2016学年度第年级 2 红星九年制学校2015-2016学年度第 一 九 语文 3 红星九年制学校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电子备课教学设计 4 5 6 7 8 9 10 红星九年制学校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电子备课教学设计 11 12 13 红星九年制学校 20 ...

  • 华舍实验学校四上语文教案作文3800字
  • - 1 - / 123 2016年度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语 文 华舍小学 2016年8月 - 2 - / 123 四上语文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我班 名学生思维相当活跃,个性张扬,学习兴趣比较浓,主动性较强,但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对最基础的知识点不放在眼里„„看来,教学的着眼点不 ...

  • [一件令人感动的事]作文教案[1]1作文2500字
  • 1 习作四 写一件令人感动的事 [教材分析] <记一件令人感动的事>.它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口语交际·习作四.这是在学习了第四组以"他们感动我"为主题的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口语交际中的一则公益广告,和一个件感动的故事片段,引出学生口 ...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课稿作文3500字
  • 首页课件教案试题视频问答分类 阿呆网>初二教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获奖说课稿 2010-12-04 00:00 浏览次数:290 人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此次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孟子〉两章>中的 ...

  • 草原作文1300字
  • <草原>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5段,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2.展开想象,感受"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美好意境. 教学重难点 "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为本节教学的重点. 展开想象,感受 ...

  • 科技课教案[电子积木拼装]第一课时作文2400字
  • 科技课教案 - 1 - 电子积木拼装(一)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电子积木"拼装简单的电路. 2.认识发光二极管. 3.锻炼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4.激发探索和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电子积木",了解单向发光二极管和双向发光二极管的特点. 教学难点: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