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作文作文16100字

初一作文

走出作文误区,培养写作个性

文:张生才 来源:滨海县八滩中学 时间:2007-3-22 16:00:04 点击:

1460

内容摘要:在教学实践探索与教学理论探究的基础上,本文企图从作文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寻求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途径,作文教学要回归本真,要找出作文教学的误区,要从生活感悟、作品审美、认知规律、写作心理等角度关照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要上好每堂作文课,从而提高作文的质量。

关键词: 作文 误区 改革 个性化

在新世纪里,我国的语文教学改革,已成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作文教学更是焦点。许多语文教师为提高作文质量做出了许多探索改革,作文教学新模式层出不穷,但最终还是不能让人满意,这不能不令我们深思。

一、作文教学存在的误区。

1.以阅读为本位,忽视作文教学。多年来,“以读带写,读写结合”这一指导思想在我国语文教学中一直占主导地位,但实际教学中却是“以阅读为本位”。语文课本独有阅读教材,没有系统的作文教材,虽说新编课本中有了“写作与口语交际”,但很明显地处于附庸地位;语文课时虽多,但绝大部分为阅读所占有,语文考试除了毕业、升学考试外,一般校内的测验也是以考阅读为主。作文教学时间少,作文训练量严重不足。许多学校都认为作文拉不开分数,花大力气抓作文教学得不偿失,毕业班投入作文教与学的时间更是有限。即使是近年来的语文考试在作文与阅读的分数分布上作了近似等比的调整,长期以来的思想痼疾却没有得到很好的矫治,或者虽然注意到作文教学在试卷中分量正在增大的趋势,但是想改变现状却已无从下手。

2.“文体中心”论,导致作文定势。长期以来,我国中学作文教学指导思想中一直占主导地位的是“文体中心”论,它是以教会学生学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为终极目标。作文教学仅局限在文体训练的范围内,偏重写作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智力的开发,使作文教学走向机械化、模式化,造成学生作文思维定势。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在立意、选材、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如出一辙,缺少创意,缺少扑面而来的新鲜感。比如在立意方面,许多学生习惯于拿老眼光、老角度去表达,主题落入俗套,立意简单。写游记,便立即与赞美河山、热爱祖国挂钩;写好人好事,就会得出世上好人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感慨;写学习,就是为国争光或要勤奋有毅力等等,自己的思想呢?没有。而在选材、结构和语言表达等方面也是如此。

3.学生脱离生活,以致惧怕作文。目前,应试教育依然成风,在升学压力下,学生成天游弋于试题、答案中,生活范围仅限于寝室、教室、厕所和食堂, “减负”只是说说而已。电视不能看,报纸无法读,七彩生活无法领略,文娱活动几乎为零,即使同学间有鸿雁往来,也常常要受到限制——谨防异性骚扰,动摇“军心”;有时连每周仅有的一节体育课也要奉献,除月假,他们几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训练题。在这种状态下,学生不敢越雷池一步,缺少社会阅历,缺乏对生活深刻的认知与感悟,毫无生活积累可言,仅靠教师作文课上传授的几条“秘技”,写作时怎能不抓耳挠腮无病呻吟?这也难怪他们惧怕作文。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 学生即使写出作文来,也多是面目旧、内容空的,“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嘛!

4.无视学生个性,导致“千文一面”。老师忙于传授,学生疲于接受。学生的文章缺少灵气,即使偶有一些佼佼佳作,有时也免不了给人“千人一面,千文同腔”的感觉。陆游说:“文章最忌百家衣”,作文缺乏个性,读之如同嚼蜡,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常用自己的嘴说出别人的思想。老师改作文,习惯于用自己主观的感受和文化批评的标准,用成人处世的哲学和经验,从原则和理论的高度提出苛求。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教学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扼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有充满个性魅力的文章,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二、作文教学如何反璞归真。

(一).改变传统观念,单独开设课程。

信息时代对写作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它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说:“写作是文化素质中的重要素质,是素质中的素质,提高人的素质是现代写作学的根本任务。”《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要把“学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信息发展突飞猛进,创造发明层出不穷,未来的人才不会“写”,将会被社会淘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适应未来发展,是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在新的理论指导下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表情达意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语文教学新体系已非常迫切。必须选择综合素质高、写作能力强的教师专门任教作文课,对于条件不允许的学校,各教育部门可以采取集中培训的方法,如各地方教育局可以邀请一些具有较强作文能力的教师或作家来对教师们进行定期培训,学校自身也可以单独进行。总之,要想方设法从理论到实践,全面提高教师在这方面的能力。

(二). 提高感悟能力,找寻写作源泉。

高中语文教材以容量大、视角新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每篇文章都释放着折射生活的色彩。但由于学生在感悟上存有差异,产生的效果就各不相同。如:诸多学生在不同的状况面前,有一部分灵感

顿生,百感交集,思如泉涌,有的却一片茫然„„感悟能力强的人,耳聪目明,时时留心,处处在意,遇事敏感,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善于激发心中的情,富有写作“灵性”;感悟能力弱的人,恰恰相反。

感悟能力是由人的各种素质(如心理、文化、智力等等)综合而成的。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将他们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转变成写作素材,是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用心去观察身边的世界,用细腻的心去寻觅平凡生活的“真、善、美”,以多样情怀去挖掘生命的智慧和哲理。从平平常常的小事到惊险奇特的大事,都能以一份好奇心去体察和思考。

1、感悟生活真实,创造艺术真实。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文学或学术工作通常总是渐渐使人离开那个所谓平淡无奇的社会方面的直接生活。可是这些方面却是生活的根本要素。一切灵感、道德、美感等等的生活根本在这基础上得到发展。”这点必须引导高中生领会。

《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基调清新明快,充满诗情画意。有这样一段描写:“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一大片,她好象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象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花香。”作者将单调枯燥的劳动诗化了。这“女人”仿佛成了一位仙女,生活在充满诱人清香的玉宇琼阁之中,从而衬托出人物洁白无暇的心灵美。有的同学对这段描述有异议,认为残酷的抗日环境中怎么会有这样美的生活?为了帮助学生弄清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关系,了解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写作原则,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懂孙犁的作品是以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对真实的抗日生活进行描写。

这种“化平淡为神奇”的艺术手法使学生了解了生活与艺术的关系。感悟生活的能力提高了,“美”的事物就从周记作文中表现了出来。从普通的同学交往中感悟出了友爱的珍贵;从不屑一顾的常规检查中感悟出了责任的意义;从师生磨擦的插曲中感悟出了“忘年交”的真诚等等。

2、感悟生活矛盾,求得立意新颖。

学生从哲学中知道世间万物充满着矛盾。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矛盾,使文章避免平铺直叙,而又生动感人。这就需要指导学生在观察和积累中增加思考和感悟的兴趣,调动起灵感思维,使文章立意新颖,且有深度;使主题高屋建瓴,发人深省。在一次叙写亲情内容的写作课上,大多数学生对至爱亲朋的关怀照顾,对身边无时无刻不享受到的关爱有些麻木,甚至厌烦,因此觉得无从下笔。其实,琐碎的细节、家庭的冷暖,正是构成生活矛盾的基本条件,平凡中孕育着令人意外的惊异。有一位学生在文章中描述了一次晚自习后回到家中的情形:

“……今天的面条还放辣酱吗?”妈妈从厨房探出头来,关切地问。 “ 随便,随便。”正被电视里“十强赛”迷得神魂颠倒的我不耐烦地

挥挥手中的遥控器。

“还要卧个鸡蛋吗?”厨房里又传来喊声。

“要,要,这样的事老问!”我不高兴地嘟囔着,厨房顿时安静下来。 “来了!”妈妈把一大碗面端上来。我拿起筷子,挑了几下,夹起一挑塞进嘴里,便又转向电视。

“怎么样?好吃吗?你不让呛锅,我没敢弄,你看,清汤的鸡蛋,你爱吃的那种,行吗?”

“超一流绝代无双。”我机械地甩出一句。

“这孩子,真这么好吃吗?”妈妈竟孩子般地笑起来。

我有些惊愕地抬起头,妈妈一边在围裙上使劲搓手,一边直直地望着我,我突然间有些感动,认真地吃了一大口说:“真的,不骗您!” 文章的可贵在于以生活中的细微言行折射出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态,反映出当代中学生在繁重的课业和升学的压力下难以解脱的无奈。这一例不但促进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家庭代沟的弥合,还激发了学生为报亲恩而产生的学习热情。我也受到了一次灵魂的洗礼,悟到一点人文教育的真谛。

3、感悟生活底蕴,诱发写作冲动。

叶老在《论写作教学》中指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当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情绪达到了比较丰满的程度,心中的写作欲望便逐渐萌动和强化,在成熟到呼之欲出的时刻,受到教师的恰当点拨,就不可抑制地产生了通过文字倾泄心绪的写作冲动。这样的写作,对学生有一种宣泄的快乐和轻松,而不是外来压力下的额外负担与沉重。如此,从胸中流淌出来的作文,情韵生动,激荡人心,是血肉生命转移为另一种具有高品位的生命存在形式。传统的作文教学过于强调行文的基本规范,注重谋篇的应试技法,着力遵循模式套路,久而久之,隔膜了学生对生活的感情,钝化了学生萌发生活思维的“触角”,以致写出来的作文缺少灵性的跳动,看不见个性的张扬,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偏离了真诚,无法观察到深蕴的生活真谛和本质。

(三). 打开读写通道,插上腾飞翅膀。

学语文就是学课文,“不会写作文”问题,都可以在阅读课上得到解决。

首先,打开读写的通道。读文章要做到:理解语言文字→掌握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写文章要做到:产生思想感情→选择文章内容→运用文字表达。可见,读文章和写文章两条路子的线索是一样的,只是走向不同而已。

其次,要理清读写的共同点,作为训练的重点。一是读文章要逐字逐句理解清楚,学会“怎样遣词用句”;二是读文章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明确是怎样具体写出来的,懂得“怎样围绕中心选材和组材”;三是读

文章要深入理解内容,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怎样通过内容突出文章主旨,如何立意”。

读与写本密不可分。读,不仅提高理解能力,而且潜移默化地指导“怎样写”,以读促写,以写带读,互相联系,共同提高。久而久之,“怎么写”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 重视身心发展,突出个性培养。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珍视个人独特感受”,“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写作是作者运用书面语言符号创作文章的一种精神劳动,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

每个人的精神面貌都不尽相同,各自记录着自己的生活史,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人与人基本素质是相同或相近的,但由于每个人在先天禀赋、环境影响和接受教育后的内化过程等方面的千差万别,必定会具备无限丰富、差异纷呈的个性。它的发展不仅是人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罗杰斯说:人的潜能、个性和价值是高于一切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教育的功能就是要帮助人达到他所能达到的最佳境界。具备良好的个性的人往往能独立思考,具有批判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有较强的意志和行动的能力。因此,注重在作文教学中的个性培养、重视学生的身心特点,是素质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破除旧有模式,培养创新能力。作文不单是写作技巧的传授,更是一种生命状态的燃烧与释放,或者说是一种写作个体心路历程的自我展示。在这过程中,写作个体将以内化为情感认识的与其血脉相连的客观对象外化为语言形式,这必然会呈现主观差异性。为此,作文教学必须解除束缚,解放自我,展示个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注意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作文教学应该是培养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教学中必须千方百计开启他们思维的门扉,培养他们“爱思、多思、善思、深思”,逐步养成逢事必问的习惯,注意纵向思维、横向思维,多向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既发展形象思维又发展逻辑思维。作文的审题中,学生常因不解题意而步入歧途,全盘皆输。乍看起来是理解错误,实际上是思维的定向、思维的严密性出了问题。所谓审题,就是审题目的含义和要求,只有审清题意,才可根据题意去立意、构思,才会使文章做到文题相符,不偏题走题。

3、着力营造创新作文的宽松环境。创设创新的具体环境,如在命题、结构、立意等方面,应尽量不要给学生设下太多的要求;要尊重学生的创见,鼓励标新立异,对于新颖的结构或独特的表达应该及时肯定与勉励,如题目《孝》,大部分学生都会从“子女孝敬父母”来写,而有些学生另辟蹊径,反过来写“父母‘孝敬’儿子”。对此,我们要大力褒扬和鼓励

甚至奖励,而不应随意否定或批评。

4、引领学生从小课堂走进大课堂。把小课堂与大课堂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不仅关心诸如体制改革、国际风云等大事,还要关心身边的诸如家庭生活、邻里关系、亲朋交往等小事;不仅感受社会政治、文化动态,还要领略自然之美,培养爱国之情和环保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观察生活,分析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探究事物的实质,明辨是非曲直。特别是在当今的网络信息时代,高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瞬息万变,因而迅速捕捉,掌握有关的科学文化信息,就显得更加必要。总之,作文的知识储备来自于对生活的观察,学生只有观察生活,才能储备素材,为建立 “资料库”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 让学生多练笔,增强信心、培养兴趣。

多年来,学生一提作文就头疼,缺乏写作积极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实践少。作文教学的出发点在于解除学生害怕和厌倦作文的心理,因此要让学生写自己生活经验有关和自己感兴趣的题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出作文题一定要为学生着想,钻进学生心里去考虑,务必使他们有话可说。”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具有刺激性的东西,会引起人们的一系列心理反应。看到美丽的鲜花,人们会露出微笑;听到雷声,人们会意识到要下雨。出一些能激发想象力的、富有诗情画意的、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题目,可以对学生的视觉神经产生冲击力,引发学生个性创作的欲望。 我教过的一部分学生曾从害怕作文到喜欢作文,并得意地说:“作文真有趣儿,把心里的话写出来,真痛快,有一种成就感。”

第一步,先要敢写。让学生认定“作文就是用笔说话”,相信“面对作文题,想清楚就能写明白”,敢动笔写就是进步,就会登上“作文进步榜”。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有个基础较差的男生写道:看到别人的作文上榜以后,我内心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紧迫感,我必须努力写好作文。这是作文上的一次思想解放。第二步,提出要求。学生有话可说,对作文初步有了兴趣时提出要求,强调作文要讲究立意、结构和语言,把作文与阅读结合起来,和思想、生活联系起来,把命题和自由选题结合起来。教师要注意分类指导,培养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六)、改革现有的作文教学环节。

1、作文命题。改革单一命题不切实际的弊端,实行师生命题相结合,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有兴趣、有东西可写;有时还可以放手让学生自由命题,有什么感触就写什么,也可以给话题范围让学生自由发挥。总之,命题要生动活泼。

2、作文指导。实行师生共同讨论,让学生参与审题、立意、选材、组材、结构思路、写作方法等方面的讨论,使作文指导具有示范性、趣味性,而且对提高学生的能力大有裨益。

3、作文实践。既要提倡快速构思和作文,既要有一课时完成的作文,

这是提高效率的措施,又要有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修改的时间,让学生一周之内交稿的作文,这样容易出现更优秀的作文。两方面结合更有实效。

4、灵活批改。这是大难题。教师们常把作文批改喻为压在身上的大

山,批改问题应该认真研究并加以改革。例如改革教师单一批改为师生结合批改,让学生先自改、互改;也可以师生交叉改;也可以笔改、面批相结合。总之,一定要改革低效率的作法,从效果出发,从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和对学生有益出发,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这样做也能适当地减轻教师的负担。

5、有效讲评。改革教师单一综合讲评,实行师生共同讨论讲评的办

法,也可以选用两三篇典型的作文全班评析的办法,甚至可以由本次作文的评析联系到其他作文,拓展为一节写作技巧的学习课,给学生一些写作规律性的知识。

总之,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是我们研究探索的课题。实践出真

知,要认识和掌握中学作文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可以从书本中学习,更重要的是从实践中学习,并且边实践边总结,作文教学中碰到的问题,一定会逐步得到解决的。

如何培养学生作个性化作文

精彩世界杯 精彩进球视频

真实——作文的生命

我们阅读一篇文章,实际上是阅读作者的心理发展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总是把作者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把作品中蕴涵的思想变为自己的思想。所以作文要打动人,就必须负载思想的泪或笑,承托作者的内心世界与情感。

情感永远伴随着生命,愈是真实

的,就愈是动人的;愈是濡染了真

实感情的思想,就愈是鲜活的。作文有了真实的情感,便获取了鲜活的生命。求真实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作文中假话、套话、空话既蒙蔽自己,又欺骗别人,即使说起来滔滔不绝,那也是虚伪的个性。学生的内心世界仿佛空山雨后盛开的梨花,不带有一点微瑕,把这份难得的真实坦荡地呈现出来,作文便具有了血肉,一个沉甸甸的生命质体便跃然纸上。此为作文个性表现的第一境界。

新颖——作文的活力

从写作的主体看,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它不可能通过“克隆”与“拷贝”而获得价值。写文章,总是要在选材、立意、构思等方面下功夫,总是要在语言上尽可能表现得完美,以显示主体的创造才能。这种创造才能表现得愈充分,作品愈新颖;愈新颖,作品愈有价值。它表现在两个方面:内容的新颖和语言的新颖。前者为内在的,后者为外显的。因此,作文要求真实,就要通过对真的处理来体现其从内在到外显的新颖。内容上,善于选材,巧于提炼,精于立意,即拥有“我”的自得之见、自然之情与自在之趣;语言上,善于用自己特有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能够创造出新鲜活泼的语言,即拥有“我”的自由之笔。新颖是创新的火花,表现出来的是生命质体的活力。此为作文个性表现的较高层次。

风格——作文的气质

喜爱读名著的人大概都有这样的感觉,最能使人拍案叫绝、最能震撼人心灵的不是曲折离奇的情节,而是作品深邃的思想、对事物本质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物淋漓尽致的描绘。这是用语言塑造出来的具有风格的个性。我们读作品,一看到工笔画式的描写,马上感到那是屠格涅夫的;一看到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马上觉得那是陀斯妥耶夫斯基的。“风格就是人”,风格就是作者的显著个性。真实与新颖内化为个体稳定的倾向,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出来,便形成作文的风格。作文具备了风格,便饱含了“人”的成分,充满个体的性灵,成为文与文最大的区别标志。仿佛人的气质一般,作文的风格或激情,或隐忍;或直白,或含蓄;或幽默,或冷峻;或高贵,或通俗,因人而摇曳出不同的风采。此为作文个性表现的最高层次。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作文的个性呢?

第一,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是关键所在。

作文时,学生常常感到无话可写,写出的文章往往没有深度,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生活的积累与感悟。生活是一个万花筒,蕴藏着人生百态与真善美丑。让学生走近它,观察它,感悟它,作文不仅有了无尽的题材,而且平添了无尽的底蕴,折射出深沉的悟性。作文对生活的反映,不是生活的再现,而是生活浓缩的、典型的、深刻的表现。感悟生活,就是对生活条分缕析,由此及彼,从现象到本质进行系统深入的体验,就是把生活濡沫于情感之中。缺乏对生活的感悟能力,人生便缺乏激情与深度。没有感悟的思想是苍白的,没有感悟的作文是浅薄的。学生一旦具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就会发现平静的湖面下,荡漾着的原来是动人的激情;雄奇的深山里,却孕育着喜悦的鸟语花香。只有教会学生用心去感悟生活,学生才会真正领悟到生活的真谛,作文的品位才能得以提升。

第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必要手段。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只有灵性的思维,才能产生灵性的语言。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想像力的培养。想像是思维不可或缺的手段,多让学生进行续写、改写、想像未来和未知的空间,思维驰骋的空间便会越来越广。其次,作文的思维训练要多者并举:按思维的凭借物分类,训练形象思维以增强生动性,训练抽象思维以增强哲理性;按思维的创新程度分类,训练常规思维以增强技巧性,训练创新思维以增强新颖性;按思维的直觉性分类,训练直觉思维以增强语感,训练逻辑思维以增强严密性。教师尤其要着力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多让学生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多做一些求异思维的训练,一文多作,一材料多文;看图作文,话题作文;评点名篇,进行选材、立意、构思等方面的训练,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便流畅而一触即发,深刻而入木三分,独特而别具匠心,做到了这一步,又何愁作文没有个性呢?

第三,培养学生的个性是终极目的,也是贯穿作文教学的主线。

赞可夫认为,作文的根本目的是主观意识的培养。作文既培养个性,又负载个性。学生为了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个人见解,要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要反复修改、润色语言,伴随着作文的过程经受思想教育的洗礼。反过来,人的个性又制约着作文的个性。朱自清的作品总是蕴涵着淡淡的哀愁,鲁迅的文章犀利如匕首,都与他们各自的个性有关。热情的学生,往往能创造出激情的作文;内向的学生,常常流露着抑郁的情绪;爱幻想的学生,常常带有诗意。个性的差异导致主观意识的差异,形成不同的精神风貌,产生不同的作文个性。因此,教师对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首要的是让学生敢于说真话,诉真情。只有培养了学生健康的表达,才能产生健康的作文个性。再者,就是培养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人生。教育的目的是实现人的社会化,对于作文教学则是要把学生腐弱的个性变得刚健一些,把消极的情绪变得主动一些。缺乏爱,缺乏情,缺乏激情,缺乏进取,人生流于平庸,就不会欢呼,不会感伤。有了良好的个性,学生的内心就会像大自然一样有无穷无尽的变化,他们就会用自己的眼光去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生活,就能把大千世界与个人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就能理智地调节自己的情感。写出的作文也因之而赏心悦目,美丽无比,产生深沉的个性。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

广西柳州市十五中 许醇

[摘要] 走进新课程,感悟新写作,是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的一个新课题。文章认为,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在作文教学中应创设良好的环境,营造张扬个性的氛围。从思维方式、语言风格等方面来体现作文个性。

[关键词] 作文 个性 真情 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要求”。而对写作来说,尤其要强化自主性,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现代教育更是要求有首创精神,充分展示个性的魅力。但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许多教师用一种僵化的标准来衡量学生,致使学生写作兴趣得不到积极培养,个性受到压抑,使写作陷入了脱离自我、照搬他人、人云亦云的尴尬境地。这种恶果,导致空洞、俗套、虚伪矫情的无病呻吟。对此,当务之急是:发展学生的个性,张扬学生的精神,造就学生的人格,真正实现学生“自我”的回归,让学生在高考中写出高水平的文章。 “个性”通俗的解释就是自己独有的,他人不具备的性格特征。在希腊语中,“个性”是创新的同义词。从写作角度来说,就是学生能自主写作,用自己的语言,抒写独特的感受,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只有个性化的文章才能展示真实灵魂,抒发真实的情感,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

所谓自主,就是学生自己想写的内容,选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和文章体裁,不受外部干扰。第一,感情思想上的自主。 思想无禁区,想什么,要有自主。学生对生活,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体验,正是在这种对生活和自我的认识和体验中,学生完成自己的个性化,长大成人。人类的尊严在于思想,维护学生自由思想的权利,就是在保卫人类的尊严。要让学生把自己的认识和体验真实自由地表现出来。感情和认识发自内心深处,就会给人以感染,引起共鸣;相反,矫情造作,空话、废话、套话连篇,只能让人生厌。感情思想上的自主,不仅对写作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个性的发展完善,对诚实的人格的形成,也有重大的影响。压抑学生表现自己的感情和思想,这是反人性的行为。人为地诱导学生向某个标准趋同,不仅伤害学生的个性,也会造成学生说假话的恶习。第二, 形式上的自主。怎样写,要有自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不要过分强调所谓“格式”或套路。以往的写作教学,在构思、次序、结构等方面的模式化套路,形成一套新八股,约束了学生的写作。形式上的不自主,不仅造成写法上的千篇一律,进而也影响到思想感情的表现,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挥,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思想感情表现的自主,还要有形式上的自主相配合。表现个性也是个性发展的过程,我们要引导学生表现个性。在教学中,重要的是引导、启发学生写出自己的个性。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而让这独一无二的心灵更好地表现出来,是写作教学的责任。比如作文题“如果„„”,学生作文采用什么表达方式,写什么内容,我不作过多的要求,在内容上尽量让学生发挥想象天地,使他们作文时“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由于尊重了学生个性,学生写出了许多好文章。如高一(164)班梁若玎同学写的《如果我会克隆》,从新的角度写出了克隆之后人类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还有的同学把自己克隆成太阳之子,穿越时空隧道,与外星人进行商务洽谈,拓展人类生存空间等等。这次练习大大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所谓真实,就是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新世纪呼唤绿色作文,绿色作文的本质就是“真”,以倡导“真话”为纲领。像写作理论家刘锡庆教授所主张的,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由之笔,显“我”的自由之趣。求真既是作文的准则,也是作文的生命,又是做人的准则;只有真实的人,才能写出真实而有个性的文章。因此,作文和做人在求真这一点上是一致的。矫揉造作不是真实,也无法显示个性。古人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就是强调文章的质朴自然。在某些问题上,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都应给予肯

定。例如小说《项链》、《霸王别姬》续尾,学生设想的结局可多种,富有创新意识的,都要给予鼓励、表扬,让其充分弘扬个性,以适应学生个体素质完善的需要。

所谓创新,就是大胆质疑,敢于突破旧的条框;就是独立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就是善于采用新的表现方法,从多方面立意,多角度构思 ,以不落俗套为宗旨而创造出不同一般的崭新文章。学生的创新意识一旦被激活,就能闪现出耀眼的光芒。像我们这次出的有关“非典”方面的内容写作,学生各抒已见,有的以“非典”自诉,有的推想时代在发生变迁等等,写出了许多有新意的文章。有一同学写的《我叫“非典”》个性鲜明,对以往作文观点有所突破,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想象合情合理,这样的学生不是有创意的表达的具体表现吗? 总之,作文要个性化必须做到自主、真实、创新。那么怎样去做呢?

创设良好的环境,营造张扬个性的氛围,弘扬学生的自主精神。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往往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环境对引发学生的好奇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必须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 引发学生积极探索新奇事物的倾向。老师可以采用开放的、动态的、有生命的景物,经常变换方式布置教室环境,激发学生探索精神,让学生始终处于生动活泼、富有教育意味的环境中,启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宽松和谐的氛围是学生表现自我的良好环境。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敢想、敢做、敢于表现自我,允许他们对古人、名家、老师的观点有所补充和发展,欢迎学生发表与老师,教材不同的见解。布置作文练习,不设置审题障碍,文体不限,形式开放、自由,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性特长,鼓励有创意的表达,有自己的见解。对学生敢于表达不同的见解要大张旗鼓地表扬,哪怕是肤浅的见解,也要对其敢想敢说的精神给予充分的肯定。真正把课堂教学 当作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的载体。

发扬民主,让学生积极参与写作的全过程,在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改变过去那种权威式的教学关系,建立民主、平等、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没有老师压力下主动去探索,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创新欲望,这也是培养创新素质的有效途径。50年前,陶行知先生倡导了儿童“六大解放”:解放眼睛,敲碎有色眼镜,教育大家看事实。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布,使大家想得通。解放双手,摔掉无形的手套,动手向前开辟。解放嘴,使大家可以享受言论自由,谈出真理来。解放空间,让孩子们飞进大自然去寻觅丰富的食粮。解放时间,使大家有空思考、学习、干事和娱乐。如果真能营造出这“六大解放”的写作氛围,学生写起作文来,定会“洒洒落落,自自然然,画在纸上”。(冰心)此时,学生在创新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困难和挫折,需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在战胜挫折与困难中增强自信,让学生在竞争中磨炼自信,对学生的所作要保持客观民主的评价,不以简单的否定、批评等不良教育行为挫伤学生的自信。只要有了信心,学生才敢独立思考,敢于创新,并坚持不懈地努力实现。

思维方式个性化, 重视学生的质疑问难。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凡是创造思维都源于疑问。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课堂中要尽量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尽量用教学艺术点拨他们,形成师生民主互动交流的“师生场”,使整个学习过程成为将质疑进行到底,培养创新意识的过程。另外,写作教学应该是一种审美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写作个性是培养他们审美创造力最直接的体现。如1999年高考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人已找不到自我了,

一些人的生命中出现了空白,而另一些人的记忆中却又多出了本不属于他们的东西,这也是一种悲哀吧! ”思想个性是创新的重要内涵,在不少“移植名人记忆,享受生活”的想法中,这个学生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看法不可不谓标新立异,独出心裁,让阅卷老师感到了一种实实在在的真善美。因此,对于学生这些经过了仔细的观察和认真的思考所反映出来的一些思想,教师要时刻去发现,大胆去肯定,积极去引导。我们常常抱怨学生作文“千人一面”,其实问题的症结在于学生的个性思想往往无法表现出来。

提高自身的境界,尊重学生的个性。要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包容境界,对于学生作文中各种思想观点,各种风格特点采取包容的态度。同时,教师在写作内容上要做到有针对性、趣味性、科学性,在方法上采用各种方式进行。教师也要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尤其是善于从学生角度来看待事物,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全方位的给予学生思维活跃的空间。在评改作文时,也应尊重学生的原始表达,力求改在错误处,改动在不当处,能不改的 不动的尽可能不改不动。评改方法可以把师评、生评、师生互评、学生互评结合起来,把教师的个性和学生的个性结合起来,以突出写作教学的个性。

强调学生写作借鉴模仿要有个性。在学习写作的初级阶段,要达到“我手写我心”的自由境界谈何容易。借鉴模拟别人,并不等于必然会失去自我。六朝时代著名的文论家刘勰说过:“积学以储宝”。李白的作品据杜甫说是“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有庾信、鲍照影响的痕迹,但李白毕竟还是李白,他的学习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成全了他的伟大。另外,借鉴 模仿的对象,应该是投合自己兴趣的作品。喜欢卡夫卡就学卡夫卡,喜欢钱钟书就学钱钟书。总之,喜欢谁,就学谁,模仿谁。喜欢就说明“性相近也”,性相近就容易学到手。爱好谁的作品,就意味着与他有相近的气质。气质相近,就容易与之共鸣。有了共鸣,就能够受到熏陶。熏陶既久,你的思想成熟了,也会达到他的境界。模仿到一定程度,你学到了借鉴模仿对象的经验和长处,但你不会成为一个借鉴模仿对象的复制赝品,因为“性相近也”还不等于“性相同也”,人与人不同,花有几样红,借鉴模仿只是第一步,最终会天性发露,走上独创之路的。

语言风格个性化。孔子云:“情欲信,辞欲巧”。语言是文章的第一要素,语言表达的创新,往往可以折射出创新思维品质,所以一定要在生动、 形象、 有趣、 有味上创新, 风格力求个性化。要使学生语言有独特个性,绝非一日之功,也不能一蹴而就,这有赖于平时的严格训练。人们常常批评的“学生腔”是指那些没有思想内涵、形式单一的作文语言;实际上,那些“学生腔”主要是对生活缺乏深入地思考;阅读贫乏以及对语言没有科学训练所造成的。需让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让他们在阅览室阅读报刊杂志,布置他们写读书笔记,积累语言素材,坚持下来,必有成效。请品味一下学生考场精妙的个性语言:“不满足的人们行色匆匆奔向他们心向往之的快乐,从不留意途径之处的风景;而知足的人们则在前行的路上轻轻点开每一处快乐之源,让快乐围绕身旁”;“电脑没有思想感情,人和电脑共处时间长了,大致还不至于把头弄成方的或者脑细胞变成了小芯片。”写作时多用修辞,“拿来”,“加工”,“俏皮”,“调侃”都可派上用场,使文章文采飞扬,学生作文中语言也正逐渐走向个性化,作文档次就会逐渐提升,出现可喜的局面 。

总之,教师要创设良好的环境,营造张扬个性的氛围,而学生的语言受思维方式的制约,思维方式受思想制约。作文有无个性归根于思想有无个性。而教师在整个作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并从实际中去改进,那么,

我相信学生作文个性就一定能绽放出绚丽花朵。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目前小学生的作文存在着一些普遍现象:主题肤浅甜腻,千人一面;内容千篇一律,空洞无物;语言众口一词,老套陈旧。一个个天真活泼、充满童真的学生,写出来的大多是些毫无个性的语言。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如何写出个性化作文呢?本人根据新课程理念,结合自己多年来的作文教学实践,认为追求个性化作文,可从以下五个方面

入手:

一、转变观念,追求写作个性

新课标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强调“自己的”,这便是追求作文个性化的依据。要实现作文个性化,应对以往的作文教学作出批判性反思,确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新理念。以往的作文教学,常造成个性张扬者吃亏、四平八稳者得利,从而导致学生的个性受到极大的挫伤和压抑。如《学生说“春天不好,老师批“胡思乱想” 》的报道,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该报道说的是:武汉新洲区某小学组织学生春游时,老师布置了一道以“春天”为主题的作文,全班61个学生大多赞美春天花红柳绿,和风细雨。唯有王聪的作文与众不同,认为“春天并不好”:细菌繁殖,夏季蚊虫都在这时滋生;春天易流行感冒;春天雨水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很烦人,像个爱哭的姑娘总也止不住……在作文点评课上,老师说:“有的同学不停地在作文中写春天不好,是不听老师讲解,胡思乱想,跑了题的结果。古往今来,文人们都夸春天

好,说春天不好是动错了脑筋。”从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教师思想的僵化,束缚了学生的个性。目前,我们缺少的正是像王聪这样富有个性的学生。我们应抛弃束缚学生思维发展的僵化的模式,不用唯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作文,并努力唤起学生的个性感悟,激发学生

的个性追求,使作文教学出现“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喜人景象。

二、培养兴趣,激发写作热情

要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写作,就得让学生对写作感兴趣。赞可夫曾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因此,作文教学要注意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对难度的调控,情境的创设,语言的描述,特别是主题对儿童生活的贴近、习作要求的宽松和文体写法的淡化等,以激发习作动机,引发“情动而辞发”,让学生觉得习作和游戏、吃饭、睡觉一样,是生活的一部分,从而对习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对于传统的练笔方式——日记,我采用“剪贴式日记”,指导学生把看过的有意义的画片、邮票、标本、广告、门票、小照片、糖果纸等,剪贴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并写上几句或一段话或一首小诗,介绍其内容,教师每周评价一次(采用“★”级形式),在期中、期末进行总结表扬。这种习作方式,不拘一格,图文并茂,贴近小学生生活,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乐于表达,充满自信。

三、注重体验,培养写作实感

教育家叶圣陶说:“作文必有可写之材料,材料之来源为真经验、真知识、真感受,此类皆由„自得‟,不宜求之于辞典。”要让学生“自得”真经验、真知识、真感受,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教师要改变过去一味只在教室里教学生套用“路子”,闭门造车的做法。为此,我经常组织学生投身于参观、访问、游览、

劳动、表演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引导他们在活动中观察、感悟,让自然景观的感性经验映入学生的眼帘,进入学生的脑海,并在头脑中尝试分析其意义、联系、演变、特点,激起情感的波澜,积累写作的素材,使他们有话可写,有感可发。面对大千世界,所知、所感、

所悟、自有差别,流溢笔端当有不同,他们的习作就会逐步向个性化逼近。

四、自由表达, 拓展写作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习作要 “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达到这点,教师就必须给学生松绑,践行课标提出的“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尝试开放式的习作指导,拓展写作空间。在教学中,我尝试开放习作的过程,允许学生通过访问、上网、参观、调查等多种方式独立或合作完成习作;允许学生自由表达,不拘于记叙文体,儿童诗歌、小剧本、小寓言、新闻报道稿等都可以尝试。教师一放手,学生写的文章也就充满个性。如学校举行“创设平安校园”活动,我让学生搜集校园中现存的安全隐患,他们有的回忆亲身经历,有的采访老师,还有的进行实地考察……他们收集了大量信息后,我再让学生考虑用什么方式表达,好让这些安全隐患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他们有的说给校长写信,有的要给全校师生写建议书,有的想做一份相关的调查报告,有的想设计一份活动方案……在这展示自我个性的

大好时机面前,还有谁会去抄袭他人呢?

五、鼓励创新,培养写作灵性

灵性在作文中具有个体生动、独特的、灵敏的表达方式。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以培养创新意识,激活写作灵性。一是要启发学生在见闻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学生听到鸟叫,可启发他们想到鸟儿在说话,在唱歌;看到气球在天上飞,要启发他们想到飞到月宫上去,和嫦娥在一起。二是要引导学生把一些奇思妙想写下来。学生在仔细观

察的基础上,常常会结合已有的经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一个有趣的想法、一个新颖而奇妙的表象组合,要让他们及时记下。如学习《我的家乡》时,一位男生自言自语道:“月亮湾有什么好,连一所学校都没有”。随后他还用铅笔在课文的插图上添了一所学校。我因势利导给予鼓励和启发,他很兴奋地写下了《月亮湾小学》这篇日记。三是要让学生平时多看《科技博览》及一些电视动画片,多读童话、神话、科幻故事、科普读物。四是要让一些想象力丰富的学生将自己所想象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以便开拓更多同学的写作思路。(卓淑红)

走出作文误区,培养写作个性

文:张生才 来源:滨海县八滩中学 时间:2007-3-22 16:00:04 点击:

1460

内容摘要:在教学实践探索与教学理论探究的基础上,本文企图从作文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寻求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途径,作文教学要回归本真,要找出作文教学的误区,要从生活感悟、作品审美、认知规律、写作心理等角度关照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要上好每堂作文课,从而提高作文的质量。

关键词: 作文 误区 改革 个性化

在新世纪里,我国的语文教学改革,已成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作文教学更是焦点。许多语文教师为提高作文质量做出了许多探索改革,作文教学新模式层出不穷,但最终还是不能让人满意,这不能不令我们深思。

一、作文教学存在的误区。

1.以阅读为本位,忽视作文教学。多年来,“以读带写,读写结合”这一指导思想在我国语文教学中一直占主导地位,但实际教学中却是“以阅读为本位”。语文课本独有阅读教材,没有系统的作文教材,虽说新编课本中有了“写作与口语交际”,但很明显地处于附庸地位;语文课时虽多,但绝大部分为阅读所占有,语文考试除了毕业、升学考试外,一般校内的测验也是以考阅读为主。作文教学时间少,作文训练量严重不足。许多学校都认为作文拉不开分数,花大力气抓作文教学得不偿失,毕业班投入作文教与学的时间更是有限。即使是近年来的语文考试在作文与阅读的分数分布上作了近似等比的调整,长期以来的思想痼疾却没有得到很好的矫治,或者虽然注意到作文教学在试卷中分量正在增大的趋势,但是想改变现状却已无从下手。

2.“文体中心”论,导致作文定势。长期以来,我国中学作文教学指导思想中一直占主导地位的是“文体中心”论,它是以教会学生学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为终极目标。作文教学仅局限在文体训练的范围内,偏重写作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智力的开发,使作文教学走向机械化、模式化,造成学生作文思维定势。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在立意、选材、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如出一辙,缺少创意,缺少扑面而来的新鲜感。比如在立意方面,许多学生习惯于拿老眼光、老角度去表达,主题落入俗套,立意简单。写游记,便立即与赞美河山、热爱祖国挂钩;写好人好事,就会得出世上好人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感慨;写学习,就是为国争光或要勤奋有毅力等等,自己的思想呢?没有。而在选材、结构和语言表达等方面也是如此。

3.学生脱离生活,以致惧怕作文。目前,应试教育依然成风,在升学压力下,学生成天游弋于试题、答案中,生活范围仅限于寝室、教室、厕所和食堂, “减负”只是说说而已。电视不能看,报纸无法读,七彩生活无法领略,文娱活动几乎为零,即使同学间有鸿雁往来,也常常要受到限制——谨防异性骚扰,动摇“军心”;有时连每周仅有的一节体育课也要奉献,除月假,他们几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训练题。在这种状态下,学生不敢越雷池一步,缺少社会阅历,缺乏对生活深刻的认知与感悟,毫无生活积累可言,仅靠教师作文课上传授的几条“秘技”,写作时怎能不抓耳挠腮无病呻吟?这也难怪他们惧怕作文。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 学生即使写出作文来,也多是面目旧、内容空的,“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嘛!

4.无视学生个性,导致“千文一面”。老师忙于传授,学生疲于接受。学生的文章缺少灵气,即使偶有一些佼佼佳作,有时也免不了给人“千人一面,千文同腔”的感觉。陆游说:“文章最忌百家衣”,作文缺乏个性,读之如同嚼蜡,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常用自己的嘴说出别人的思想。老师改作文,习惯于用自己主观的感受和文化批评的标准,用成人处世的哲学和经验,从原则和理论的高度提出苛求。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教学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扼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有充满个性魅力的文章,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二、作文教学如何反璞归真。

(一).改变传统观念,单独开设课程。

信息时代对写作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它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说:“写作是文化素质中的重要素质,是素质中的素质,提高人的素质是现代写作学的根本任务。”《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要把“学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信息发展突飞猛进,创造发明层出不穷,未来的人才不会“写”,将会被社会淘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适应未来发展,是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在新的理论指导下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表情达意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语文教学新体系已非常迫切。必须选择综合素质高、写作能力强的教师专门任教作文课,对于条件不允许的学校,各教育部门可以采取集中培训的方法,如各地方教育局可以邀请一些具有较强作文能力的教师或作家来对教师们进行定期培训,学校自身也可以单独进行。总之,要想方设法从理论到实践,全面提高教师在这方面的能力。

(二). 提高感悟能力,找寻写作源泉。

高中语文教材以容量大、视角新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每篇文章都释放着折射生活的色彩。但由于学生在感悟上存有差异,产生的效果就各不相同。如:诸多学生在不同的状况面前,有一部分灵感

顿生,百感交集,思如泉涌,有的却一片茫然„„感悟能力强的人,耳聪目明,时时留心,处处在意,遇事敏感,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善于激发心中的情,富有写作“灵性”;感悟能力弱的人,恰恰相反。

感悟能力是由人的各种素质(如心理、文化、智力等等)综合而成的。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将他们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转变成写作素材,是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用心去观察身边的世界,用细腻的心去寻觅平凡生活的“真、善、美”,以多样情怀去挖掘生命的智慧和哲理。从平平常常的小事到惊险奇特的大事,都能以一份好奇心去体察和思考。

1、感悟生活真实,创造艺术真实。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文学或学术工作通常总是渐渐使人离开那个所谓平淡无奇的社会方面的直接生活。可是这些方面却是生活的根本要素。一切灵感、道德、美感等等的生活根本在这基础上得到发展。”这点必须引导高中生领会。

《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基调清新明快,充满诗情画意。有这样一段描写:“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一大片,她好象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象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花香。”作者将单调枯燥的劳动诗化了。这“女人”仿佛成了一位仙女,生活在充满诱人清香的玉宇琼阁之中,从而衬托出人物洁白无暇的心灵美。有的同学对这段描述有异议,认为残酷的抗日环境中怎么会有这样美的生活?为了帮助学生弄清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关系,了解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写作原则,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懂孙犁的作品是以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对真实的抗日生活进行描写。

这种“化平淡为神奇”的艺术手法使学生了解了生活与艺术的关系。感悟生活的能力提高了,“美”的事物就从周记作文中表现了出来。从普通的同学交往中感悟出了友爱的珍贵;从不屑一顾的常规检查中感悟出了责任的意义;从师生磨擦的插曲中感悟出了“忘年交”的真诚等等。

2、感悟生活矛盾,求得立意新颖。

学生从哲学中知道世间万物充满着矛盾。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矛盾,使文章避免平铺直叙,而又生动感人。这就需要指导学生在观察和积累中增加思考和感悟的兴趣,调动起灵感思维,使文章立意新颖,且有深度;使主题高屋建瓴,发人深省。在一次叙写亲情内容的写作课上,大多数学生对至爱亲朋的关怀照顾,对身边无时无刻不享受到的关爱有些麻木,甚至厌烦,因此觉得无从下笔。其实,琐碎的细节、家庭的冷暖,正是构成生活矛盾的基本条件,平凡中孕育着令人意外的惊异。有一位学生在文章中描述了一次晚自习后回到家中的情形:

“……今天的面条还放辣酱吗?”妈妈从厨房探出头来,关切地问。 “ 随便,随便。”正被电视里“十强赛”迷得神魂颠倒的我不耐烦地

挥挥手中的遥控器。

“还要卧个鸡蛋吗?”厨房里又传来喊声。

“要,要,这样的事老问!”我不高兴地嘟囔着,厨房顿时安静下来。 “来了!”妈妈把一大碗面端上来。我拿起筷子,挑了几下,夹起一挑塞进嘴里,便又转向电视。

“怎么样?好吃吗?你不让呛锅,我没敢弄,你看,清汤的鸡蛋,你爱吃的那种,行吗?”

“超一流绝代无双。”我机械地甩出一句。

“这孩子,真这么好吃吗?”妈妈竟孩子般地笑起来。

我有些惊愕地抬起头,妈妈一边在围裙上使劲搓手,一边直直地望着我,我突然间有些感动,认真地吃了一大口说:“真的,不骗您!” 文章的可贵在于以生活中的细微言行折射出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态,反映出当代中学生在繁重的课业和升学的压力下难以解脱的无奈。这一例不但促进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家庭代沟的弥合,还激发了学生为报亲恩而产生的学习热情。我也受到了一次灵魂的洗礼,悟到一点人文教育的真谛。

3、感悟生活底蕴,诱发写作冲动。

叶老在《论写作教学》中指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当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情绪达到了比较丰满的程度,心中的写作欲望便逐渐萌动和强化,在成熟到呼之欲出的时刻,受到教师的恰当点拨,就不可抑制地产生了通过文字倾泄心绪的写作冲动。这样的写作,对学生有一种宣泄的快乐和轻松,而不是外来压力下的额外负担与沉重。如此,从胸中流淌出来的作文,情韵生动,激荡人心,是血肉生命转移为另一种具有高品位的生命存在形式。传统的作文教学过于强调行文的基本规范,注重谋篇的应试技法,着力遵循模式套路,久而久之,隔膜了学生对生活的感情,钝化了学生萌发生活思维的“触角”,以致写出来的作文缺少灵性的跳动,看不见个性的张扬,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偏离了真诚,无法观察到深蕴的生活真谛和本质。

(三). 打开读写通道,插上腾飞翅膀。

学语文就是学课文,“不会写作文”问题,都可以在阅读课上得到解决。

首先,打开读写的通道。读文章要做到:理解语言文字→掌握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写文章要做到:产生思想感情→选择文章内容→运用文字表达。可见,读文章和写文章两条路子的线索是一样的,只是走向不同而已。

其次,要理清读写的共同点,作为训练的重点。一是读文章要逐字逐句理解清楚,学会“怎样遣词用句”;二是读文章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明确是怎样具体写出来的,懂得“怎样围绕中心选材和组材”;三是读

文章要深入理解内容,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怎样通过内容突出文章主旨,如何立意”。

读与写本密不可分。读,不仅提高理解能力,而且潜移默化地指导“怎样写”,以读促写,以写带读,互相联系,共同提高。久而久之,“怎么写”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 重视身心发展,突出个性培养。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珍视个人独特感受”,“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写作是作者运用书面语言符号创作文章的一种精神劳动,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

每个人的精神面貌都不尽相同,各自记录着自己的生活史,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人与人基本素质是相同或相近的,但由于每个人在先天禀赋、环境影响和接受教育后的内化过程等方面的千差万别,必定会具备无限丰富、差异纷呈的个性。它的发展不仅是人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罗杰斯说:人的潜能、个性和价值是高于一切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教育的功能就是要帮助人达到他所能达到的最佳境界。具备良好的个性的人往往能独立思考,具有批判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有较强的意志和行动的能力。因此,注重在作文教学中的个性培养、重视学生的身心特点,是素质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破除旧有模式,培养创新能力。作文不单是写作技巧的传授,更是一种生命状态的燃烧与释放,或者说是一种写作个体心路历程的自我展示。在这过程中,写作个体将以内化为情感认识的与其血脉相连的客观对象外化为语言形式,这必然会呈现主观差异性。为此,作文教学必须解除束缚,解放自我,展示个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注意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作文教学应该是培养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教学中必须千方百计开启他们思维的门扉,培养他们“爱思、多思、善思、深思”,逐步养成逢事必问的习惯,注意纵向思维、横向思维,多向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既发展形象思维又发展逻辑思维。作文的审题中,学生常因不解题意而步入歧途,全盘皆输。乍看起来是理解错误,实际上是思维的定向、思维的严密性出了问题。所谓审题,就是审题目的含义和要求,只有审清题意,才可根据题意去立意、构思,才会使文章做到文题相符,不偏题走题。

3、着力营造创新作文的宽松环境。创设创新的具体环境,如在命题、结构、立意等方面,应尽量不要给学生设下太多的要求;要尊重学生的创见,鼓励标新立异,对于新颖的结构或独特的表达应该及时肯定与勉励,如题目《孝》,大部分学生都会从“子女孝敬父母”来写,而有些学生另辟蹊径,反过来写“父母‘孝敬’儿子”。对此,我们要大力褒扬和鼓励

甚至奖励,而不应随意否定或批评。

4、引领学生从小课堂走进大课堂。把小课堂与大课堂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不仅关心诸如体制改革、国际风云等大事,还要关心身边的诸如家庭生活、邻里关系、亲朋交往等小事;不仅感受社会政治、文化动态,还要领略自然之美,培养爱国之情和环保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观察生活,分析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探究事物的实质,明辨是非曲直。特别是在当今的网络信息时代,高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瞬息万变,因而迅速捕捉,掌握有关的科学文化信息,就显得更加必要。总之,作文的知识储备来自于对生活的观察,学生只有观察生活,才能储备素材,为建立 “资料库”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 让学生多练笔,增强信心、培养兴趣。

多年来,学生一提作文就头疼,缺乏写作积极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实践少。作文教学的出发点在于解除学生害怕和厌倦作文的心理,因此要让学生写自己生活经验有关和自己感兴趣的题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出作文题一定要为学生着想,钻进学生心里去考虑,务必使他们有话可说。”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具有刺激性的东西,会引起人们的一系列心理反应。看到美丽的鲜花,人们会露出微笑;听到雷声,人们会意识到要下雨。出一些能激发想象力的、富有诗情画意的、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题目,可以对学生的视觉神经产生冲击力,引发学生个性创作的欲望。 我教过的一部分学生曾从害怕作文到喜欢作文,并得意地说:“作文真有趣儿,把心里的话写出来,真痛快,有一种成就感。”

第一步,先要敢写。让学生认定“作文就是用笔说话”,相信“面对作文题,想清楚就能写明白”,敢动笔写就是进步,就会登上“作文进步榜”。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有个基础较差的男生写道:看到别人的作文上榜以后,我内心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紧迫感,我必须努力写好作文。这是作文上的一次思想解放。第二步,提出要求。学生有话可说,对作文初步有了兴趣时提出要求,强调作文要讲究立意、结构和语言,把作文与阅读结合起来,和思想、生活联系起来,把命题和自由选题结合起来。教师要注意分类指导,培养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六)、改革现有的作文教学环节。

1、作文命题。改革单一命题不切实际的弊端,实行师生命题相结合,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有兴趣、有东西可写;有时还可以放手让学生自由命题,有什么感触就写什么,也可以给话题范围让学生自由发挥。总之,命题要生动活泼。

2、作文指导。实行师生共同讨论,让学生参与审题、立意、选材、组材、结构思路、写作方法等方面的讨论,使作文指导具有示范性、趣味性,而且对提高学生的能力大有裨益。

3、作文实践。既要提倡快速构思和作文,既要有一课时完成的作文,

这是提高效率的措施,又要有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修改的时间,让学生一周之内交稿的作文,这样容易出现更优秀的作文。两方面结合更有实效。

4、灵活批改。这是大难题。教师们常把作文批改喻为压在身上的大

山,批改问题应该认真研究并加以改革。例如改革教师单一批改为师生结合批改,让学生先自改、互改;也可以师生交叉改;也可以笔改、面批相结合。总之,一定要改革低效率的作法,从效果出发,从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和对学生有益出发,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这样做也能适当地减轻教师的负担。

5、有效讲评。改革教师单一综合讲评,实行师生共同讨论讲评的办

法,也可以选用两三篇典型的作文全班评析的办法,甚至可以由本次作文的评析联系到其他作文,拓展为一节写作技巧的学习课,给学生一些写作规律性的知识。

总之,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是我们研究探索的课题。实践出真

知,要认识和掌握中学作文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可以从书本中学习,更重要的是从实践中学习,并且边实践边总结,作文教学中碰到的问题,一定会逐步得到解决的。

如何培养学生作个性化作文

精彩世界杯 精彩进球视频

真实——作文的生命

我们阅读一篇文章,实际上是阅读作者的心理发展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总是把作者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把作品中蕴涵的思想变为自己的思想。所以作文要打动人,就必须负载思想的泪或笑,承托作者的内心世界与情感。

情感永远伴随着生命,愈是真实

的,就愈是动人的;愈是濡染了真

实感情的思想,就愈是鲜活的。作文有了真实的情感,便获取了鲜活的生命。求真实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作文中假话、套话、空话既蒙蔽自己,又欺骗别人,即使说起来滔滔不绝,那也是虚伪的个性。学生的内心世界仿佛空山雨后盛开的梨花,不带有一点微瑕,把这份难得的真实坦荡地呈现出来,作文便具有了血肉,一个沉甸甸的生命质体便跃然纸上。此为作文个性表现的第一境界。

新颖——作文的活力

从写作的主体看,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它不可能通过“克隆”与“拷贝”而获得价值。写文章,总是要在选材、立意、构思等方面下功夫,总是要在语言上尽可能表现得完美,以显示主体的创造才能。这种创造才能表现得愈充分,作品愈新颖;愈新颖,作品愈有价值。它表现在两个方面:内容的新颖和语言的新颖。前者为内在的,后者为外显的。因此,作文要求真实,就要通过对真的处理来体现其从内在到外显的新颖。内容上,善于选材,巧于提炼,精于立意,即拥有“我”的自得之见、自然之情与自在之趣;语言上,善于用自己特有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能够创造出新鲜活泼的语言,即拥有“我”的自由之笔。新颖是创新的火花,表现出来的是生命质体的活力。此为作文个性表现的较高层次。

风格——作文的气质

喜爱读名著的人大概都有这样的感觉,最能使人拍案叫绝、最能震撼人心灵的不是曲折离奇的情节,而是作品深邃的思想、对事物本质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物淋漓尽致的描绘。这是用语言塑造出来的具有风格的个性。我们读作品,一看到工笔画式的描写,马上感到那是屠格涅夫的;一看到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马上觉得那是陀斯妥耶夫斯基的。“风格就是人”,风格就是作者的显著个性。真实与新颖内化为个体稳定的倾向,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出来,便形成作文的风格。作文具备了风格,便饱含了“人”的成分,充满个体的性灵,成为文与文最大的区别标志。仿佛人的气质一般,作文的风格或激情,或隐忍;或直白,或含蓄;或幽默,或冷峻;或高贵,或通俗,因人而摇曳出不同的风采。此为作文个性表现的最高层次。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作文的个性呢?

第一,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是关键所在。

作文时,学生常常感到无话可写,写出的文章往往没有深度,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生活的积累与感悟。生活是一个万花筒,蕴藏着人生百态与真善美丑。让学生走近它,观察它,感悟它,作文不仅有了无尽的题材,而且平添了无尽的底蕴,折射出深沉的悟性。作文对生活的反映,不是生活的再现,而是生活浓缩的、典型的、深刻的表现。感悟生活,就是对生活条分缕析,由此及彼,从现象到本质进行系统深入的体验,就是把生活濡沫于情感之中。缺乏对生活的感悟能力,人生便缺乏激情与深度。没有感悟的思想是苍白的,没有感悟的作文是浅薄的。学生一旦具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就会发现平静的湖面下,荡漾着的原来是动人的激情;雄奇的深山里,却孕育着喜悦的鸟语花香。只有教会学生用心去感悟生活,学生才会真正领悟到生活的真谛,作文的品位才能得以提升。

第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必要手段。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只有灵性的思维,才能产生灵性的语言。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想像力的培养。想像是思维不可或缺的手段,多让学生进行续写、改写、想像未来和未知的空间,思维驰骋的空间便会越来越广。其次,作文的思维训练要多者并举:按思维的凭借物分类,训练形象思维以增强生动性,训练抽象思维以增强哲理性;按思维的创新程度分类,训练常规思维以增强技巧性,训练创新思维以增强新颖性;按思维的直觉性分类,训练直觉思维以增强语感,训练逻辑思维以增强严密性。教师尤其要着力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多让学生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多做一些求异思维的训练,一文多作,一材料多文;看图作文,话题作文;评点名篇,进行选材、立意、构思等方面的训练,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便流畅而一触即发,深刻而入木三分,独特而别具匠心,做到了这一步,又何愁作文没有个性呢?

第三,培养学生的个性是终极目的,也是贯穿作文教学的主线。

赞可夫认为,作文的根本目的是主观意识的培养。作文既培养个性,又负载个性。学生为了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个人见解,要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要反复修改、润色语言,伴随着作文的过程经受思想教育的洗礼。反过来,人的个性又制约着作文的个性。朱自清的作品总是蕴涵着淡淡的哀愁,鲁迅的文章犀利如匕首,都与他们各自的个性有关。热情的学生,往往能创造出激情的作文;内向的学生,常常流露着抑郁的情绪;爱幻想的学生,常常带有诗意。个性的差异导致主观意识的差异,形成不同的精神风貌,产生不同的作文个性。因此,教师对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首要的是让学生敢于说真话,诉真情。只有培养了学生健康的表达,才能产生健康的作文个性。再者,就是培养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人生。教育的目的是实现人的社会化,对于作文教学则是要把学生腐弱的个性变得刚健一些,把消极的情绪变得主动一些。缺乏爱,缺乏情,缺乏激情,缺乏进取,人生流于平庸,就不会欢呼,不会感伤。有了良好的个性,学生的内心就会像大自然一样有无穷无尽的变化,他们就会用自己的眼光去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生活,就能把大千世界与个人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就能理智地调节自己的情感。写出的作文也因之而赏心悦目,美丽无比,产生深沉的个性。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

广西柳州市十五中 许醇

[摘要] 走进新课程,感悟新写作,是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的一个新课题。文章认为,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在作文教学中应创设良好的环境,营造张扬个性的氛围。从思维方式、语言风格等方面来体现作文个性。

[关键词] 作文 个性 真情 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要求”。而对写作来说,尤其要强化自主性,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现代教育更是要求有首创精神,充分展示个性的魅力。但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许多教师用一种僵化的标准来衡量学生,致使学生写作兴趣得不到积极培养,个性受到压抑,使写作陷入了脱离自我、照搬他人、人云亦云的尴尬境地。这种恶果,导致空洞、俗套、虚伪矫情的无病呻吟。对此,当务之急是:发展学生的个性,张扬学生的精神,造就学生的人格,真正实现学生“自我”的回归,让学生在高考中写出高水平的文章。 “个性”通俗的解释就是自己独有的,他人不具备的性格特征。在希腊语中,“个性”是创新的同义词。从写作角度来说,就是学生能自主写作,用自己的语言,抒写独特的感受,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只有个性化的文章才能展示真实灵魂,抒发真实的情感,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

所谓自主,就是学生自己想写的内容,选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和文章体裁,不受外部干扰。第一,感情思想上的自主。 思想无禁区,想什么,要有自主。学生对生活,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体验,正是在这种对生活和自我的认识和体验中,学生完成自己的个性化,长大成人。人类的尊严在于思想,维护学生自由思想的权利,就是在保卫人类的尊严。要让学生把自己的认识和体验真实自由地表现出来。感情和认识发自内心深处,就会给人以感染,引起共鸣;相反,矫情造作,空话、废话、套话连篇,只能让人生厌。感情思想上的自主,不仅对写作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个性的发展完善,对诚实的人格的形成,也有重大的影响。压抑学生表现自己的感情和思想,这是反人性的行为。人为地诱导学生向某个标准趋同,不仅伤害学生的个性,也会造成学生说假话的恶习。第二, 形式上的自主。怎样写,要有自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不要过分强调所谓“格式”或套路。以往的写作教学,在构思、次序、结构等方面的模式化套路,形成一套新八股,约束了学生的写作。形式上的不自主,不仅造成写法上的千篇一律,进而也影响到思想感情的表现,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挥,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思想感情表现的自主,还要有形式上的自主相配合。表现个性也是个性发展的过程,我们要引导学生表现个性。在教学中,重要的是引导、启发学生写出自己的个性。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而让这独一无二的心灵更好地表现出来,是写作教学的责任。比如作文题“如果„„”,学生作文采用什么表达方式,写什么内容,我不作过多的要求,在内容上尽量让学生发挥想象天地,使他们作文时“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由于尊重了学生个性,学生写出了许多好文章。如高一(164)班梁若玎同学写的《如果我会克隆》,从新的角度写出了克隆之后人类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还有的同学把自己克隆成太阳之子,穿越时空隧道,与外星人进行商务洽谈,拓展人类生存空间等等。这次练习大大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所谓真实,就是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新世纪呼唤绿色作文,绿色作文的本质就是“真”,以倡导“真话”为纲领。像写作理论家刘锡庆教授所主张的,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由之笔,显“我”的自由之趣。求真既是作文的准则,也是作文的生命,又是做人的准则;只有真实的人,才能写出真实而有个性的文章。因此,作文和做人在求真这一点上是一致的。矫揉造作不是真实,也无法显示个性。古人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就是强调文章的质朴自然。在某些问题上,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都应给予肯

定。例如小说《项链》、《霸王别姬》续尾,学生设想的结局可多种,富有创新意识的,都要给予鼓励、表扬,让其充分弘扬个性,以适应学生个体素质完善的需要。

所谓创新,就是大胆质疑,敢于突破旧的条框;就是独立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就是善于采用新的表现方法,从多方面立意,多角度构思 ,以不落俗套为宗旨而创造出不同一般的崭新文章。学生的创新意识一旦被激活,就能闪现出耀眼的光芒。像我们这次出的有关“非典”方面的内容写作,学生各抒已见,有的以“非典”自诉,有的推想时代在发生变迁等等,写出了许多有新意的文章。有一同学写的《我叫“非典”》个性鲜明,对以往作文观点有所突破,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想象合情合理,这样的学生不是有创意的表达的具体表现吗? 总之,作文要个性化必须做到自主、真实、创新。那么怎样去做呢?

创设良好的环境,营造张扬个性的氛围,弘扬学生的自主精神。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往往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环境对引发学生的好奇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必须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 引发学生积极探索新奇事物的倾向。老师可以采用开放的、动态的、有生命的景物,经常变换方式布置教室环境,激发学生探索精神,让学生始终处于生动活泼、富有教育意味的环境中,启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宽松和谐的氛围是学生表现自我的良好环境。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敢想、敢做、敢于表现自我,允许他们对古人、名家、老师的观点有所补充和发展,欢迎学生发表与老师,教材不同的见解。布置作文练习,不设置审题障碍,文体不限,形式开放、自由,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性特长,鼓励有创意的表达,有自己的见解。对学生敢于表达不同的见解要大张旗鼓地表扬,哪怕是肤浅的见解,也要对其敢想敢说的精神给予充分的肯定。真正把课堂教学 当作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的载体。

发扬民主,让学生积极参与写作的全过程,在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改变过去那种权威式的教学关系,建立民主、平等、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没有老师压力下主动去探索,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创新欲望,这也是培养创新素质的有效途径。50年前,陶行知先生倡导了儿童“六大解放”:解放眼睛,敲碎有色眼镜,教育大家看事实。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布,使大家想得通。解放双手,摔掉无形的手套,动手向前开辟。解放嘴,使大家可以享受言论自由,谈出真理来。解放空间,让孩子们飞进大自然去寻觅丰富的食粮。解放时间,使大家有空思考、学习、干事和娱乐。如果真能营造出这“六大解放”的写作氛围,学生写起作文来,定会“洒洒落落,自自然然,画在纸上”。(冰心)此时,学生在创新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困难和挫折,需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在战胜挫折与困难中增强自信,让学生在竞争中磨炼自信,对学生的所作要保持客观民主的评价,不以简单的否定、批评等不良教育行为挫伤学生的自信。只要有了信心,学生才敢独立思考,敢于创新,并坚持不懈地努力实现。

思维方式个性化, 重视学生的质疑问难。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凡是创造思维都源于疑问。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课堂中要尽量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尽量用教学艺术点拨他们,形成师生民主互动交流的“师生场”,使整个学习过程成为将质疑进行到底,培养创新意识的过程。另外,写作教学应该是一种审美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写作个性是培养他们审美创造力最直接的体现。如1999年高考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人已找不到自我了,

一些人的生命中出现了空白,而另一些人的记忆中却又多出了本不属于他们的东西,这也是一种悲哀吧! ”思想个性是创新的重要内涵,在不少“移植名人记忆,享受生活”的想法中,这个学生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看法不可不谓标新立异,独出心裁,让阅卷老师感到了一种实实在在的真善美。因此,对于学生这些经过了仔细的观察和认真的思考所反映出来的一些思想,教师要时刻去发现,大胆去肯定,积极去引导。我们常常抱怨学生作文“千人一面”,其实问题的症结在于学生的个性思想往往无法表现出来。

提高自身的境界,尊重学生的个性。要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包容境界,对于学生作文中各种思想观点,各种风格特点采取包容的态度。同时,教师在写作内容上要做到有针对性、趣味性、科学性,在方法上采用各种方式进行。教师也要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尤其是善于从学生角度来看待事物,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全方位的给予学生思维活跃的空间。在评改作文时,也应尊重学生的原始表达,力求改在错误处,改动在不当处,能不改的 不动的尽可能不改不动。评改方法可以把师评、生评、师生互评、学生互评结合起来,把教师的个性和学生的个性结合起来,以突出写作教学的个性。

强调学生写作借鉴模仿要有个性。在学习写作的初级阶段,要达到“我手写我心”的自由境界谈何容易。借鉴模拟别人,并不等于必然会失去自我。六朝时代著名的文论家刘勰说过:“积学以储宝”。李白的作品据杜甫说是“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有庾信、鲍照影响的痕迹,但李白毕竟还是李白,他的学习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成全了他的伟大。另外,借鉴 模仿的对象,应该是投合自己兴趣的作品。喜欢卡夫卡就学卡夫卡,喜欢钱钟书就学钱钟书。总之,喜欢谁,就学谁,模仿谁。喜欢就说明“性相近也”,性相近就容易学到手。爱好谁的作品,就意味着与他有相近的气质。气质相近,就容易与之共鸣。有了共鸣,就能够受到熏陶。熏陶既久,你的思想成熟了,也会达到他的境界。模仿到一定程度,你学到了借鉴模仿对象的经验和长处,但你不会成为一个借鉴模仿对象的复制赝品,因为“性相近也”还不等于“性相同也”,人与人不同,花有几样红,借鉴模仿只是第一步,最终会天性发露,走上独创之路的。

语言风格个性化。孔子云:“情欲信,辞欲巧”。语言是文章的第一要素,语言表达的创新,往往可以折射出创新思维品质,所以一定要在生动、 形象、 有趣、 有味上创新, 风格力求个性化。要使学生语言有独特个性,绝非一日之功,也不能一蹴而就,这有赖于平时的严格训练。人们常常批评的“学生腔”是指那些没有思想内涵、形式单一的作文语言;实际上,那些“学生腔”主要是对生活缺乏深入地思考;阅读贫乏以及对语言没有科学训练所造成的。需让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让他们在阅览室阅读报刊杂志,布置他们写读书笔记,积累语言素材,坚持下来,必有成效。请品味一下学生考场精妙的个性语言:“不满足的人们行色匆匆奔向他们心向往之的快乐,从不留意途径之处的风景;而知足的人们则在前行的路上轻轻点开每一处快乐之源,让快乐围绕身旁”;“电脑没有思想感情,人和电脑共处时间长了,大致还不至于把头弄成方的或者脑细胞变成了小芯片。”写作时多用修辞,“拿来”,“加工”,“俏皮”,“调侃”都可派上用场,使文章文采飞扬,学生作文中语言也正逐渐走向个性化,作文档次就会逐渐提升,出现可喜的局面 。

总之,教师要创设良好的环境,营造张扬个性的氛围,而学生的语言受思维方式的制约,思维方式受思想制约。作文有无个性归根于思想有无个性。而教师在整个作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并从实际中去改进,那么,

我相信学生作文个性就一定能绽放出绚丽花朵。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目前小学生的作文存在着一些普遍现象:主题肤浅甜腻,千人一面;内容千篇一律,空洞无物;语言众口一词,老套陈旧。一个个天真活泼、充满童真的学生,写出来的大多是些毫无个性的语言。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如何写出个性化作文呢?本人根据新课程理念,结合自己多年来的作文教学实践,认为追求个性化作文,可从以下五个方面

入手:

一、转变观念,追求写作个性

新课标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强调“自己的”,这便是追求作文个性化的依据。要实现作文个性化,应对以往的作文教学作出批判性反思,确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新理念。以往的作文教学,常造成个性张扬者吃亏、四平八稳者得利,从而导致学生的个性受到极大的挫伤和压抑。如《学生说“春天不好,老师批“胡思乱想” 》的报道,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该报道说的是:武汉新洲区某小学组织学生春游时,老师布置了一道以“春天”为主题的作文,全班61个学生大多赞美春天花红柳绿,和风细雨。唯有王聪的作文与众不同,认为“春天并不好”:细菌繁殖,夏季蚊虫都在这时滋生;春天易流行感冒;春天雨水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很烦人,像个爱哭的姑娘总也止不住……在作文点评课上,老师说:“有的同学不停地在作文中写春天不好,是不听老师讲解,胡思乱想,跑了题的结果。古往今来,文人们都夸春天

好,说春天不好是动错了脑筋。”从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教师思想的僵化,束缚了学生的个性。目前,我们缺少的正是像王聪这样富有个性的学生。我们应抛弃束缚学生思维发展的僵化的模式,不用唯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作文,并努力唤起学生的个性感悟,激发学生

的个性追求,使作文教学出现“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喜人景象。

二、培养兴趣,激发写作热情

要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写作,就得让学生对写作感兴趣。赞可夫曾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因此,作文教学要注意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对难度的调控,情境的创设,语言的描述,特别是主题对儿童生活的贴近、习作要求的宽松和文体写法的淡化等,以激发习作动机,引发“情动而辞发”,让学生觉得习作和游戏、吃饭、睡觉一样,是生活的一部分,从而对习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对于传统的练笔方式——日记,我采用“剪贴式日记”,指导学生把看过的有意义的画片、邮票、标本、广告、门票、小照片、糖果纸等,剪贴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并写上几句或一段话或一首小诗,介绍其内容,教师每周评价一次(采用“★”级形式),在期中、期末进行总结表扬。这种习作方式,不拘一格,图文并茂,贴近小学生生活,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乐于表达,充满自信。

三、注重体验,培养写作实感

教育家叶圣陶说:“作文必有可写之材料,材料之来源为真经验、真知识、真感受,此类皆由„自得‟,不宜求之于辞典。”要让学生“自得”真经验、真知识、真感受,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教师要改变过去一味只在教室里教学生套用“路子”,闭门造车的做法。为此,我经常组织学生投身于参观、访问、游览、

劳动、表演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引导他们在活动中观察、感悟,让自然景观的感性经验映入学生的眼帘,进入学生的脑海,并在头脑中尝试分析其意义、联系、演变、特点,激起情感的波澜,积累写作的素材,使他们有话可写,有感可发。面对大千世界,所知、所感、

所悟、自有差别,流溢笔端当有不同,他们的习作就会逐步向个性化逼近。

四、自由表达, 拓展写作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习作要 “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达到这点,教师就必须给学生松绑,践行课标提出的“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尝试开放式的习作指导,拓展写作空间。在教学中,我尝试开放习作的过程,允许学生通过访问、上网、参观、调查等多种方式独立或合作完成习作;允许学生自由表达,不拘于记叙文体,儿童诗歌、小剧本、小寓言、新闻报道稿等都可以尝试。教师一放手,学生写的文章也就充满个性。如学校举行“创设平安校园”活动,我让学生搜集校园中现存的安全隐患,他们有的回忆亲身经历,有的采访老师,还有的进行实地考察……他们收集了大量信息后,我再让学生考虑用什么方式表达,好让这些安全隐患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他们有的说给校长写信,有的要给全校师生写建议书,有的想做一份相关的调查报告,有的想设计一份活动方案……在这展示自我个性的

大好时机面前,还有谁会去抄袭他人呢?

五、鼓励创新,培养写作灵性

灵性在作文中具有个体生动、独特的、灵敏的表达方式。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以培养创新意识,激活写作灵性。一是要启发学生在见闻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学生听到鸟叫,可启发他们想到鸟儿在说话,在唱歌;看到气球在天上飞,要启发他们想到飞到月宫上去,和嫦娥在一起。二是要引导学生把一些奇思妙想写下来。学生在仔细观

察的基础上,常常会结合已有的经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一个有趣的想法、一个新颖而奇妙的表象组合,要让他们及时记下。如学习《我的家乡》时,一位男生自言自语道:“月亮湾有什么好,连一所学校都没有”。随后他还用铅笔在课文的插图上添了一所学校。我因势利导给予鼓励和启发,他很兴奋地写下了《月亮湾小学》这篇日记。三是要让学生平时多看《科技博览》及一些电视动画片,多读童话、神话、科幻故事、科普读物。四是要让一些想象力丰富的学生将自己所想象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以便开拓更多同学的写作思路。(卓淑红)


相关作文

  • 小议中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作文2500字
  • 小议中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 赵振斌 (江西省寻乌县第一中学 江西 寻乌 342200) 现在的中学生, 说起作文没有几个头不疼的, 也没有几个学生能够写出展示个性的作文来, 语文教师深感棘手.每次作文之前,只好再三提示.点拨.指导,甚至提供范文,要求学生"依葫芦画瓢".学生也只好以 ...

  • 个性化作文实验结题报告作文5800字
  • 个性化作文实验结题报告 子课题"作文教学个性化与学生作文个性化" 河南省安阳市龙安区刘家庄小学 从2002年9月始,由中央教科所领衔主持的"作文教学个性化与小学生作文个性化"的课题,以研究教师作文教学的个性化和学生作文个性化为重要视角,积极营造支持性.研究型的 ...

  • 感谢生活弘扬个性--个性化作文探索心得作文3100字
  • 1 感谢生活弘扬个性------个性化作文探索心得 个性是个人特有的能力.气质.兴趣.性格等心理特性的总和,个体化的作文,就是要写出最能体现自己本色的文字.个性化作文是以真诚为本的作文,强调个性化的感受,个性化的表达.只有真诚于自己的内心,才能写出有个人特色的文字.个性指的是一个人的独立性.独特性. ...

  • 回归真实作文2500字
  • 回归真实,张扬个性,写出真情 --让作文教学闪耀个性的光辉 湖南省澧县雷公塔中学 曾庆忠 邮编415513 联系电话1597447477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qu ...

  • 创新作文教学探索作文28500字
  • 创新作文教学探索 序言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 少写命题作 ...

  • 培养个性思维写作个性作文作文1100字
  •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引导并帮助学生"不拘形式地写见闻.感受和想象","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力求创意地表达"等等.可事实上,学生的作文往往思维方式单一呆板,情感体验苍白拘谨,结构布局八股腔调,行文手法如出一辙,人文精神的匮 ...

  • 谈谈中学个性化作文的教学作文8500字
  • 1 谈谈中学个性化作文的教学 [摘要]:新课程标准倡导在写作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让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能自由地.尽情地发展.为此,教师在写作中要为学生提供写作的空间,解放其思想束缚,开阔其写作思路,使学生在写作中尽情地吐露心声,表达自己的观点.其实,就是要求学生写个性化的作文. ...

  • 凸显作文个性作文6100字
  • 1 浅谈个性化发展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曲靖市沾益县德泽乡中学 田福智 电话:13987449890 邮编:655332 [关键词]个性化 素材 作文教学 作文评价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适合发展学生个性的活动领域.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就需要我们在作文教学中,通过尊 ...

  • 让个性化作文走进学生心灵作文2400字
  • 让个性化作文走进学生心灵 作文作为一种精神劳动,其缘由发韧于个人的精神需要,即有话 想说.有情要抒.有理要辩,方能成于思而形诸于文.小学生刚刚 接触写作,就像刚学步的孩子,走得摇摇晃晃,容易摔跌打滚.那 些在父母呵护下学步的孩子最后虽然稳稳当当,但动作往往没有自 己摸爬滚打学会走路的孩子灵活敏捷.小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