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作文11300字

高二作文

民风民俗

民间习俗,是群居在一起的人民群众,千百年来传承下来和约定俗成生活规律,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深厚文化底蕴,其独特的地方文化,构成了丰富多样民族风情。正是这种多元的文化因素,各地就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

宿松程岭在古时是水陆交通要道,是南来北往的客商必经之地。 从大别山以北,东部沿海一带的南来北往之客,前往西南江西、广东、云、贵、川一带,需要经过江西柴桑,陆路就被古雷池水域所阻隔,不得不改用水路交通工具渡江,是一条必经之路。所以,程岭过去就有水路码头,供客货船使用。

本地的客商就不用多说了,因许岭、下仓一带是沿湖地区,渔业诸多,所需工具和商品,只有经过程岭,才能到达许岭下仓沿湖一带。 程岭历史上小有名气,就是因为有南来北往的商人经过此地而声名远扬,集市贸易发展较早较快。

正是这样的环境下,这里的民风民俗是多元化。

及保留了当地的

本土特色,也也受外来文化风俗的影响较大。

1, 婚俗嫁娶:

婚姻习俗的传承,有其历史的过程。人类社会生活开始在这里生活的足迹,可以追溯在新石器时代。

说亲是找媒婆去传话征求对方的意见,是否同意做亲。很早时一般要三媒六证。现在,一般没有那样严格,但至少也要两个以上的媒人。

认亲是在媒人说好以后,双方同意认可做亲,一般是男方到女方家,带上媒人,男方家长,带上烟酒礼品去女方家。女方第一次叫男方父母时,要给见面礼,见面礼是家庭条件而定。

在男女双方定亲以后,每年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必须要去送礼。嫁女的当年还必须送一个节日礼,比一般的节日礼不同,意思是要告诉女方家的所有亲戚朋友,我女儿什么时间要出嫁,二来也是给女方家所有的亲戚送上一份节日礼品。

在结婚的当年或上一年,要到女方家讨亲,要求女到夫家过日子,要女方家父母,女的生辰八字。主要用于选择黄道吉日,选择六合之日迎亲,不要有型,冲,克,害之日。以求百年好合,婚姻幸福。

送节迎亲礼,辞家礼是女方出嫁的前三天,有男方家送上烟酒,猪肉,香脂胭粉,以及女方出嫁时穿的衣服等等,女儿出嫁不能带走娘家一针一线。

约定日子。男方派车迎亲,人数要求是双数,但八个不行,是忌讳的数字。因为人死了出殡是八个人抬棺材,所以忌讳这个数字。

女方在出嫁之日,中餐家要置办酒席,所有亲朋好友都来送亲嫁女,女方家将安排两个牵娘,头上擦上花枝,打扮一番。男方安排两个伴娘一起去接新娘。女儿出嫁时,要拜祖宗,意思是即将辞去娘家,要去夫家生活过日子了。新娘出嫁时还要辟邪,身上要被铜镜,前后各一,意思是防止有身妊娠的女性有伤害。如果新娘有喜了就可以不妨备。

男方新婚贺礼是必须送的,邀请亲朋好友,来喝喜酒。男方家中必须安排两个牵娘,一是在门口迎接新娘,二是为新娘提供服务,而且对牵娘的要求是有夫之妻,有儿女的女人。

新娘入男方家的门时,一是要拜祖宗,夫妻两个一起拜,再由牵娘引入洞房。晚上要为新娘布置好被子,整理好房间,还要为新娘新郎安排好晚餐,叫吃和气饭或团圆饭,闹洞房。

新婚第二天,要招待媒婆及新娘家的来客,一般是新娘的兄弟。

三朝回门,俗称‘回状元门’。新娘新郎这天是要回娘家的。

新婚的一个月,娘家父亲要来送满月油。一般要带一个茶壶,还有其他礼品之类。意思是女儿结婚已经一个月了,送油表示女儿婚姻幸福,在婆家一生活了一个月了,游刃有余。

2,

葬礼习俗:

农村的丧礼,一般沿袭棺木土葬。不太喜欢火葬。穿孝服一律是白色,戴头巾的有白色,红色,绿色。这主要以辈分来认定,晚两辈的戴白色,晚三辈的戴红色,晚四辈的戴绿色。

自人死了以后就开始,摊门板,洗澡,穿寿衣,入棺收敛,烧倒头纸【这些纸就是黄表纸,用钢模或木模印上过去的铜钱印,是女儿送来的】,烧轿马。

家里设孝堂,请道士做法事,每天夜晚为亡者超度亡魂。儿女,儿媳均称为孝子,孝女,孝媳,孝女婿,必须披麻戴孝,守孝期为三年。

孝子在守孝期间,先人未安葬入土前,是不能随便进别人家的。 三年内过春节时不得贴红色春联,只能贴蓝色,绿色的哀悼亡人的对联。以示后人没有忘记亡人的功德,永远记得他们的恩情。 人死后,在家里需要用棺材安装,设立孝堂。孝堂用白色布帘遮住棺材,布帘上挂上死者的遗像。前面摆八仙桌子,桌子上供奉祭品,一只鸡,一条小鲤鱼,一些水果之类,三小碗米饭酒壶,酒盅,另有一碗半熟的米饭,点上香火。桌子底下放一小板凳,放上死者的鞋子。

另外,还要为死者扎纸楼房,纸盒,衣柜,汽车等等。

孝堂一般设在家里,或有祖宗的祠堂里,在一个星期左右,让亲朋好友来哀悼,让左右邻居来哀悼。

。在出殡之日的前一天,要做道场,或做祭文,祭奠亡人的生活困难,以及怎么样关心照顾家人和家庭,回忆往事,激励后人,不忘恩德,继承遗志。请上乐队,锣鼓队,吹唢呐的等等。可谓哀乐低回,鞭炮齐鸣,寄托无限哀思。

主要的忌讳:孝子在没有安葬前辈是,不能随意进别人家的。 安葬的地方要请风水先生来看,确定安葬的方位,确定安葬的日期。

出殡之日,由八个人把棺材从停柩之屋内用麻绳托出来,在一平坦的场地,用麻绳捆绑着一根长月8米的木梁在棺材上面,前后用铁栓连接四根1.6米长的木棍,前后各四人便将棺材抬起,棺材上盖上花布料子,并放一只大公鸡【俗称引路鸡】,孝子,孝婿用手扶着棺材两边,跟着八个丧夫一起移动到安丧之处。送丧的队伍跟着,前面由一面大铜锣开路,其后面是招魂的华版,是用小竹竿系着长条白纸前后各一个。再后面跟着是死者的遗像,由人用手托着祭祀的福祀【即供奉在孝堂桌子的祭品】和烧香纸的人,一路在过桥,游行时,就停下烧香放鞭炮,以方便沿途来的人来祭奠,烧纸的人一路要丢下纸钱【用黄表纸印制的】。最后面分别是乐队和锣鼓队跟随其后。

安葬之日按照时间要求有序进行,按照十二个时辰,什么时间棺材从屋内打出去,什么时辰开土,什么时辰棺材要入土。安放

棺材的土坑挖好后,入土安放棺材时叫下辞。下辞时要谢土,暖井,要供奉毛血望的面条,用大桶送到土坑这里,由填埋棺材的人放一下在土坑里,其余的供人抢着吃,据说吃这种面条人会长寿。

安葬之日的时辰还不能冲家人,安葬三天后要复山;死后三十五天后要祭奠一次叫做‘五七’。人死后一百天要祭奠叫做百日,一年要祭奠叫做周年。

为祭奠亡者,一般在死者安葬之日安装石碑,石碑上刻有姓氏祖莹,死者生卒年月日及时辰,立碑人的姓名。如果在安葬之日没有刻碑,需要在以后的清明节再只能安装纪念碑。

3,

造房习俗:

看日子 送财。农村造房子,要做两件事:一是看风水,二是一定要选择好的日子进行,没有做房子不看日子的,因为这是一件大事,人生造房子的次数是有限的,十分讲究六十甲子,被免刑、冲、克、害,要合造主的生辰八字。

选择良辰吉日方可动工兴建。在建造房子时,亲友要来祝贺,买上鞭炮,送上彩礼来迎贺,新房建造成功,要请人喝贺屋酒。进新房子要放炮,用传统的仪式,家人要带上梯子,薪柴之类,一同在鞭炮声中进来。意思意味着新屋家人和睦、健康,财源滚

滚,家业兴旺发达。

4,

传统文化:

生活在这里的人民,自然条件好,物产丰富,有山有水,历史上称为是鱼米之乡,亦称九方之地。文化元素多元化。

集市文化有:茶文化,大鼓书,节日文化以玩龙灯,狮子灯,龙舟赛,文南词说唱表演。

程岭,乔木都是小小的集镇,但茶馆很多,人气十足,生意旺盛。茶馆的厅堂摆满了八仙桌子,四条板凳周围座满宾客。过去是老年人,年轻人喝茶,听说大鼓书,休息聊天的场所。大到国家大事,小到家庭琐事,历史的传奇,今古的传闻,无所不说,无所不谈,各种社会舆论新闻,很快就传遍开来。

现在的茶馆依然很多,喝茶,休息,玩牌,谈心均有。

说书唱戏,玩灯,过去是一些人谋生的职业。说书人在茶馆架用三只脚的竹架起一面鼓,左手拿起一快板,右手拿一鼓槌,立马说唱起来。随着说书人的声情并茂和神情,时而说,时而唱,把全场的观众吸引住。说的内容一般是故事之多,有杨家将,隋唐演义,水浒传,等等。

灯会,舞龙,舞蛳,唱黄梅戏,这些一般是春节期间,当地群众自发开展的文娱表演活动,深受百姓喜爱。

宗教信仰 佛教为主,基督教也有不少信头。每月初一,十五,

庙宇炮声隆隆,香烟雾绕,许多善男信女烧香拜佛,虔诚直至。 妈祖生日,忌日,妇女们成群结队,更是上寺庙的最佳日,必须去烧香拜佛,求妈祖娘娘保佑家人平安,求子孙兴旺发达,求升官发财。烧香许愿,还愿,各有千秋。寺庙也就热闹非凡。每年农历正月十九,九月十九,寺庙香客如云,络绎不绝。有时约请住在一起的女姐妹们,一般以村组为单位,聚聚在一起吃一餐饭,相互增加感情,自然快乐无比。

信奉基督教的人,每星期聚会两至三次,三、五、日是聚会日期。他们没有专门的聚会场所,就到人家诵经讲课。信奉基督教的人死了,就按基督教的模式安葬亡者,不去做道场法事,唱着诵神的歌而安葬。除穿戴白布守孝外,其他一切从简。

程岭地处沿湖丘陵地区,有许多宗教庙宇,信仰以佛教和道教为主。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八十年代开始有基督教传入到这里。在凿山和麻米山一带,现存有三仙庵,龙王庵,古老庵,月山寺,在沿湖一带,现存有大王庙,橙莲庵。

经过考证,明末小说家冯梦龙的【喻世明言】【汪信之一死救全家】记载的龙王庵,就位于麻米山脚下南边,昔日汪革【字信之】只身来程岭的第一站就住的破庙就是龙王庵。相传龙王庵始建于宋朝年间,前后有千年的历史,一直香火不断,是当地百姓祈雨祈福的庙宇。解放后,受时代破旧立新的政治影响,才逐渐衰落,解放初期曾今设立私熟学校。龙王庵毁于上世纪六十年

代早起,其存在的历史有1000余年的历史,古庙遗址尚存在。在民间收集的历史文物中,有1931年特制的青花瓷香篓一只,是一杨氏专门奉送给龙王庵的,上面有烧制的“龙王庵”字体。

在龙王庵的北部不远处是月山寺,始建宋朝年间,历史上规模宏大,有房屋100余间,远近闻名,僧人近百人之众,诵经习武,香火绵延不断,四海游僧曾今在此修炼诵经。在月山寺遗址上,当地百姓在种地之时,发现了清朝乾隆御制的铜制香篓。

月山寺也是毁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当地佛教信众集资在原址修建了庙宇,当地百姓中至今流传许多动人的传奇故事。

今月山寺,据说是从月山村寨迁移过来的,月山寨本是泊湖之中一个不足一平方公里的月型山,由于历史的变迁,该山已不再是泊湖水中的孤山了。

山上现存有石鼓一个,在三国时期兵家必争之地,是泊湖出入咽喉要地,周瑜同曹操的水军在此激战过。又说,汪革因杀死人命逃难时,就以此山为掩护,用羊脚击鼓,顺利跺过官兵的追捕,以芦苇为掩体,夜间趁月色风高,偷偷乘船经过泊湖,进入长江,拦下川人的船只,而逃之江苏太湖。

5,

节日年俗:

春节

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传统的习俗中,腊月十八,要打扫门壁厅堂,吃腊八粥,二十四要接祖宗,二十五、六要做米巴,打豆腐,宰杀鸡鸭、生猪,准备过年的食品。

二十八,九、三十日就开始完年,正月初一要到邻居家、长辈家去拜年,正月初二要往亲戚家拜年。初四要送祖宗,初七过小年,过年的气氛一般持续到元宵节,春节就基本过完了,就开始准备农业生产了。有一首歌谣是这样唱的:除草割缩,主要的禁忌:正月拜年要说好话,不能讲不吉利的话,不能骂人。

元宵节

元宵节时过去有灯会可以观看,龙灯表演也是最后一天,晚上要把龙灯用火烧了,叫送龙升天,保佑一年风调雨顺,平安吉祥。

吃的东西亦有要求,元宵必吃圆消。

三月三

当地传统的鬼节,据说三月三,是阎王爷放赦日,晚上可以观鬼火,凡是要死的人,那天晚上就会出去显鬼火。火是红色的将

是年轻的人,白色的火是年纪大的人。

端午节

是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为主的节日,在沿湖一带的渔民,以划龙舟为赛事,既是娱乐,又是锻炼身体,开展交流的一次盛会。在节日期间,人们要包粽子,做馒头,喝雄黄酒,家家门口要挂香蒲和艾草除邪,以报家人健康。

人们用糯米粽子,小麦馒头,抛在水里,保佑屈原的灵魂,保佑水上渔民平安。

六月六

农历六月,是开始收获夏季一季水稻的季节,又是一事事要顺利的好日子,所以,过节就比较简单。

七七节,

天上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日子,那天晚上遥远的天河,喜鹊为他们两个搭桥铺路,让他们过河一年相会一次。现已经成为中国民间的情人节。据说这天先人们都要回家一次,向后人要钱在阴间使用,有时还要烧屋,烧车子,美女给他们使用。

七月半

祭奠祖宗先人亡人的节日。这天要烧纸钱,送纸屋,给先人

享用。

中秋节

传统的隆重节日,仅此于春节,是一个象征团圆和睦的节日,又是一个庆丰收的节日。月亮天上团圆,人间家家团圆。需要走亲访友,以示关心和爱护。

重阳节

一年中最近后一个节日,农历九月九,久久长寿之意。人们现在一般称作敬老节。

在民间的这一天,一般的人家要准备收获的稻米、绿豆等,用水磨成浆,再锅烧拷一张一张的粑卷,切成条状,晒干后收藏,以便做晚餐使用。这里的人叫做倡豆粑。

6,

有关传说

凿山仙洞 石家寨 月山寺 月山寨 麻地坡汪革

黄鳝咀 位于程岭乡西北部的龙安村境内,依山傍水,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十分适宜人类居住,是人类祖先群居的所在地,新石器时代的古遗址。这这里经过文物专家的挖掘,出土了大量的新石器时期

的文物,现保留在省市县三级博物馆。

月山寨 泊湖西阁稍的一座水上孤岛,山高出水面约30米,古时该山是在泊湖之中,因泊湖直通长江,泊湖水域80万亩,西部水域芦苇丛生,在此可登高望远,一观泊湖水面的动情,所以是军事,交通运输,守护渔业的战略要地。山上原有古庙一座,石鼓一个,石床一张,山的形状很像一个弯月,因此而得名。据传说,三国时期,周瑜同曹操在此开展三日的激战,周瑜依山造势,石鼓震天,终于大胜曹军。

凿山仙洞 位于程岭乡凿山村境内,凿山是宿松东部最高的山脉,东西向,横跨五里,九姑,长铺,程岭四个乡镇,凿山仙洞就位于凿山山脉的东部尽头。洞高15米,宽20米,天然石窟,洞有多重,曲径通幽,。洞中有钟乳石奇观,形状如鱼,如鸟,如动物,栩栩如生,景观别致。关于它的传奇故事有,八大神仙中吕洞宾住过,洪秀全的部队来过,有人在此逃被战乱等等。

麻地坡汪革故里 在程岭龙安村麻地坡,有许多关于汪家的传说故事。

一是汪家的风水宝地,汪革的家在生机山的东北部的燕子山脚,燕子山的形状很像一只飞舞的小燕子,其家就建在燕子山的正南面,

背靠燕子山主峰,房屋前面有两口水塘,门前正对面是一座山峰,冬

暖夏凉 ,人居环境优美。

二是汪家人丁兴旺,武艺超群,汪革和儿子汪世雄,武功盖世,飞墙走壁,能像燕子一样飞翔,因为他家燕子山的风水好。

三是富甲天下,汪家用玉石做门坎,金银珠宝无数,烧炭买卖,炼铁加工,茶馆沽酒,佃湖捕鱼,家业巨大,名扬天下。

四是接济穷人,乐善好施,其能在当地呼风唤雨,人人听他的话,愿他出死力,官兵都怕他。所以,后来遭小人陷害,官府诬陷,致汪革而处死。冯梦龙在【喻世明言】第三十九回中【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就是描写他家的,其只身一人来到麻地坡,住在龙王庵破庙,利用本地资源,艰苦创业,最后成就了一番伟业,实在可歌可泣。

今天生活在这里的人,依然传承其创业精神,奔向全国各地务工创业,做出了一番奇迹,就是最好的见证,不能说没有深受汪革精神的影响。

石家寨;关于石家寨的故事,据说是明朝末年史可法部队的粮库有关,从石家寨出土的炭化米粒中,明显有大米烧焦的现象。史可法为抗击洪秀全东进安庆,受命朝廷,在宿松泊湖与大赛湖中间的要道,就是今天的宿许公路彭桥村石家寨一带,在方圆1.5公里的范围内,以高地为依托在四周筑土墙,墙外以水沟为护城河,在这里安营扎寨,陈兵积粮,以抵抗洪秀全所部,后被洪秀全所部攻破村寨,官兵血流成河。

现在土寨寨址依稀可辨,破寨处叫血红口。

7小孩出生习俗

送三朝礼 做三朝 吃 满月酒

生老病死本是常事,也是自然的规律,在这里确十分神秘。 出生了小孩,要送三朝礼。孩子出世第三天,邀请亲朋好友的来为孩子洗三朝,吃长寿面,吃各食【礼品的意思喜糖、喜烟等】,一起居住的人家都要发一份礼品。

孩子满月了,女人才能回娘家。女人在夫家生孩子了,男方必须到女方家报喜。女方家就准备好小孩穿的衣服,被子,婴儿车子,襁褓等等物件,于做三朝当日送来,本地叫做家婆。男方家自然好生款待一番。

8特色文化:

大鼓书

说大鼓书文化在程岭有比较悠久的历史。

大约1000年前,程岭集镇历史上是水陆交通要道,三面是湖水环绕,过去受交通限制,南北的商人,往来这里,乘船经过泊湖或黄湖渡过长江,都必须经过程岭集镇。

泊湖渔民进行鱼市交易,附近村民在闲遐之时,也只得去程岭集镇逛逛,购买一些生活生产的必需品,集镇商贸就十分活跃。到茶馆去坐坐,休息休息,也就习惯成为自然的现象。他们

一边喝喝茶,一边听听乡民的花边新闻,自然茶馆里人气十足。说书人以此为业谋生,说的是天下传奇故事,听的是东西南北的客。 民间说唱艺术之人,以讲故事的形式,声情并茂的表演,就吸引了许多人兴趣和围观,茶馆里生意人也多了起来,说鼓书的人被称作‘先生’,,开始在茶馆谋生。所以,大鼓书就开始流传,逐渐变得红火起来。

大鼓书的表演形式,一般是以一只皮鼓用三脚架架起来,右手拿一鼓槌敲鼓,左手拿一扎板敲打,扮演者时而说,时而唱,把故事中的人物描述得生动形象,淋漓尽致。听众往往如痴如醉,完全沉浸在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之中。

在过去很长的岁月里,农村由于文化落后,无法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听听大鼓书就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就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喜欢从收音机里听评书一样痴迷。

在那个年代,程岭的许多乡村组,在节日,在农闲之时,就得邀请说鼓书的人到村组表演,一连说上几日几夜,村民个个都喜欢去听大鼓书。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文化生活丰富了,广播电视普及化,听大鼓书的人慢慢少了,说鼓书的人也开始失业。

宗族文化

沿泊湖一带的自然村庄,一般以同一姓氏祖居于此。根据姓氏家谱记载,大多数先民均是从江西瓦雪坝迁移于此,时间大约在明朝创始年间,因为元朝末年,这里是长江和内河的滩涂,又是朱元璋和陈友谅战斗的战略要地,以前的先民均因战争之故,纷纷逃离。待明朝初期,天下太平,朝廷就大举迁移在江西的先民,北上开荒种粮,渡过长江就来到这里,距离很近,只要用船就可以达到,开发利用这片肥沃的土地。

祖先举家迁移来到这里以后,先进行开荒种粮,安家立业。农闲之时,便到河里捕鱼而食。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人口的繁衍增加,人类社会就开始重新分工。就有一部分人从农业生产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渔业生产而成为渔民。所以,在这里有专业的渔业村,一直延续到现在。

解放以后,由于山东微山湖水源干枯,在六十年代还有大量的山东渔民迁移到此,加入渔业村,从事渔业生产。八十年代以后,由于泊湖过度捕捞,渔业资源慢慢减少,渔民收入减少,许多渔民就开始了做水上的运输。现在在长江及京杭运河里,就有许多是这里生活的渔民。

祖先们自离开先前集聚地而来的一个陌生的地方,他们依然不忘祖祠和亲人,当他们离开之时,以宗族整体搬迁为群体,一般都带上家

谱,念念不忘亲人。所以,家谱就成为联系宗氏的惟一纽带。

修宗氏家谱是许多人都热爱的事情,一般三四十年就必须修一次家谱,以便理清宗族长幼的关系,增加宗族人员的感情。

文南词演唱

民间的一种表演艺术,手里拿一根1.5米长的小竹竿,在竹竿的两端用铜质明钱穿上,系上红绿布条,在农户家门口随便唱几句小曲时,用竹竿敲打扮演者身体上的不同部位,竹竿两端就发出有节奏的响声,由农户就施舍一点食物或钱物,以回馈扮演者。

民间灯会

程岭有许多民间艺人,可以设计制作各种动物的模样和灯笼,制作成表演的工具,在里面安装了能够放置灯火的基座,夜晚表演时十分漂亮。过去农民在春节期间表演较多 ,以自娱自乐的方式增加节日欢乐的气氛。

舞龙舞狮

春节期间,群众喜欢舞龙舞狮,以有较长的历史。在汪信之所画

的【童子图】里【注:此画已在北京嘉德拍卖行拍卖给私人】,是最早的描述。一条青龙腾空而起,由舞龙者在湖边嬉戏,其热闹的场面充满着欢乐和笑声。在民间有许多舞龙的人,他们个个身强体 壮,身体玲俐,能把 一条龙演绎的生龙活现。

民间把舞龙叫戏龙灯 ,把舞狮叫玩狮子灯。都是用木棍和竹片做支架,然后在支架的外面用布包上,在布面画上龙或狮子的身上斑纹,使他的形象像龙像狮子,再制作成龙的头,或狮子的头而形成的模样。

龙灯一般分为七,九,十一节不等,必须是单数,由一个人手拿龙珠,引导龙的游动。

狮子灯一般由三个人玩,狮子里面有二个人,由一个年轻的小孩,或男或女,手里也拿一个绣球,引领狮子舞动和翻滚。

赛龙舟

沿湖一带的渔民,在端午节日那天,利用节日休息期间开展的一项群体性体育活动,类似于今天的龙舟赛。不过,渔民所以的龙舟不是专门参加竟技的龙舟,一般是渔民捕鱼用的小渔船。

在组织沿湖一带的群居的渔民,设立一些奖品,奖励优胜者。龙舟赛开始前,在河中的某一位置设立靶标,由几个参赛的队伍共同出发,谁先到夺到靶标即为赢家。

酒曲的发展史

这里有一个自然村落,在一百多年前就开始生产酒曲,生产过米酒,白酒。后来由于粮食紧张,国家在解放初期,取缔民间造酒,使得生产的酒曲无处销售,因而酒曲生产渐渐萎缩。

这个村庄是在今天的程岭乡橙莲村张家上屋组,是一个人口众多的自然村落,现在人口超过400人,户数过100户。

在六、七、八十年代,就专门生产发酵用的酒曲,在全县给周边县的农村进行销售,供应传统的节日,尤其是端午节时老百姓自己家做面粉馒头使用。用这种酒曲发酵馒头,特别香甜可口,比现在如何市场的酵母好。

在销售这种酒曲红火的时期,只有该组村民家家户户外出做这一生意。每年收入颇丰,滋养着该组村民,也接济着生活在本组的人民渡过了那些缺衣少穿的岁月。每年农历三四月就开始,在大街小巷,村头地边,吆喝着买曲的声音。

自二十一世纪,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务工,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节日气氛的淡化,节日做馒头发粑的习惯亦稀少了,酒曲销售将逐步萎缩。

根据年纪大的人回忆,用酒曲所发酵做的馒头,特别香甜可口,好吃,一般市场所售出的发酵粉做的馒头是不及的。所以,现在许多人仍然缅怀用酒曲发酵的馒头。

酒曲的传承生产人亦少,许多老年人已经去世,其祖传历史和秘方尚在考证。待后另行细说。

民间表演艺人

在当地能表演的艺人有:

大鼓书 江金华 男,生于195 年,程岭乡橙莲村中屋组

石玉龙 男 程岭乡杨辛村徐家大屋

曹熙凡 男 程岭乡龙安村王湾组

黄梅戏:作为黄梅戏之乡,程岭民间有许多人都会演唱黄梅戏,他们一般可以信口开河地演唱,黄梅戏的戏迷就更多。

文南词:演唱文南词过去是由一个或二个家庭的成员组成的演唱小队,在农户家门口进行表演唱形式。演唱者一般是女的多,配上二胡等等乐器或道具,有节奏地表演。

舞龙舞狮:程岭街队,杨辛村张家大屋的龙灯表演极佳。 花灯巡游【设计和制作】:在民间有许多人,他们模仿动物的形状,用纸扎成动物的模型,有一人或多人进行表演的形式。

7,

当代名人录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历来重视文化,传承文化。‘穷不丢猪,富不丢书’是这里的俗语。程岭历史名人众多,人才辈出。在当代在国家和国际的重要岗位领域,都有这里的人才。

国家专家级人才录:【以姓氏笔画为序】

石新喜 1969年生,硕士 主任医师 程岭

石秉国 1930年生,程岭乔木村人,安徽师范大学教授。 石剑 博士 ,程岭凿山村人。

石黄元 1929年生,乔木村黄梅冲人。高工,合肥叉车集团总工程师。 石秉良 1971年生,程岭人,博士,解放军某部高工。

石荣之 1934年生,程岭乔木村人,黑龙江 利大学党委书记。 石卫东 1964年生,凿山村人,安庆市水利局高级工程师。

石润珪 1957年生,乔木村人研究员,高级农艺师,安徽省农业生态环境总站站长,中国农业环境学会常务理事。

石润觉 1960年生,乔木村人,高级工程师,铜陵市铜官山森林公园总工程师。

石建 1987年生,博士,旅美。

石金黄 1973年生,博士,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石银宝 1965年 乔木村人,硕士,杭州工学院。

石大鹏 ,1967年,乔木人,广州军区某部大校。

石谦 1976年,博士。

石东宏 1977年,程岭,高级工程师。

石元红 1971年,程岭人,医学博士。

石濮 1976年,博士,杨辛村人,湖南工大教授,

石建中 1964年,杨辛村人,博士后,其妻刘庆红,博士,旅居新加坡。

石亮亮 1977年,纱帽村人,大校,总参谋部。

石经海 1967年,程岭人,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博士。

石信之,1927年,乔木村人,四川农业厅副厅长。

石成钢 1963年,程岭村人,医学博士,广州中山医院。 石新喜 1969年,程岭人,硕士,主任医师。

刘林 女,1974年,程岭人,南京河海大学博士。

江成顺 1960年生,程田人,解放军工程大学教授,博士后。 江治根 1945年,纱帽村人,安徽省司法厅党委书记,‘

张学军 1955年,纱帽村人,安徽医科大学校长,博导,皮肤病专家。 张惠群 1964年,纱帽村人,中铁大桥局勘测设计院高工,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桥梁专家。

张荣华 1929年,橙莲村人,内蒙古城建局高工。

张斗南 1963年,高工程岭人。

张四龙 1968年,纱帽村人,高工,旅居新加坡。

张平 1969年生,南开大学博士。

何海林 1945年,橙莲村人,高级工程师。

沈长旺 1963年,乔木村人,淮北煤矿总工程师。

骆志刚 1968年,乔木村人,硕士,安徽医科大学心血管专家。 唐鉴均,1929年,程岭人,曾广西省水电工程局副局长,。

曹 琨 1948年生,祖籍龙安村建楼人,安徽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员。

肖杏元 1970年,程岭人,清华大学博士学位。

彭焰 197 年,彭桥村人,燕京大学博士。荣获国务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文化名人:【未收集】

8, 当地方言

【泊湖风光】

称谓:

第三人称‘咯’[ka],如,口语中称自己的爱人‘我呷咯’,‘咯不在’,‘咯去有事了’,‘咯还没有吃饭’等等。

你有时不称‘ni ’,, 读作‘恁’,nen,. 如‘恁在哪’,‘恁是哪一个’‘恁呷是哪里的’。

家 不读‘ jia’,称作‘呷’‘ga ’。如说我的家就说‘我呷’, 回家叫‘跂呷’,。

有的人把父亲叫‘伯伯’‘爹爹’,母亲叫‘懑men 妈’‘咿呀’, 叔叔叫‘玡玡yaya ’’

把女孩称‘妹’,把男孩叫‘讷’‘

把姐姐称‘甲甲’,弟弟称‘讷’,或‘老弟’。

量词:

形容东西多的数量就说‘几嗨’,如‘几嗨人’,‘几嗨深’,‘几嗨重’,‘几嗨高’。

日常口语:

去哪里说成‘哪里跂’。

今天说成‘今朝’。

我们说成‘我者’。你们叫‘恁者’。

现在叫‘还’hai. 如‘你还不去呀’,‘还不回呷’,‘还不吃饭’。 说话叫‘港话’。

人叫‘银’。如‘恁呷银’,‘喀呷银’。

特色方言讲话实录:

---‘今朝【今天】’召集大家来开个会,我先和‘恁者港【你们说】一声,有关村组修路的事,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恁者’【你们】有什么想法和要求,请大家‘一信里港’【说明白的意思】,不要含糊,也不要怕得罪银【人】。大家一会不要在会上不港,到背后去港,那就没有用。修路可能要大家出工和摊钱,钱不止‘滴’,要‘几嗨’钱,这不是‘好戏’的事,所以‘我者’来碰过头,究竟是‘铄何搞’

【如何做】?

--这几天呷里有滴事,我‘跂不笼’【去不成的意思】,恁先跂。跂着和我联系哈,看看还好不?‘一么斯’【可能】我就早滴跂。

--恁不要客气,有么斯事,恁就和我直港,行么斯周恭。

--银呐,-好些事,我都晓得,喀马我当孬子,恁嘛到我不晓得不?我只是不港,缠翻着我,我一哈港出来,看呷马老子约个?

--呷嘛到得罪我是好缠的,我咗喀呷娘【骂人的话】。

--杭州聂个地方还好,我今年又到聂个地方跂,我还叫我呷亲戚伢一起跂,恁打算约何过?

民风民俗

民间习俗,是群居在一起的人民群众,千百年来传承下来和约定俗成生活规律,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深厚文化底蕴,其独特的地方文化,构成了丰富多样民族风情。正是这种多元的文化因素,各地就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

宿松程岭在古时是水陆交通要道,是南来北往的客商必经之地。 从大别山以北,东部沿海一带的南来北往之客,前往西南江西、广东、云、贵、川一带,需要经过江西柴桑,陆路就被古雷池水域所阻隔,不得不改用水路交通工具渡江,是一条必经之路。所以,程岭过去就有水路码头,供客货船使用。

本地的客商就不用多说了,因许岭、下仓一带是沿湖地区,渔业诸多,所需工具和商品,只有经过程岭,才能到达许岭下仓沿湖一带。 程岭历史上小有名气,就是因为有南来北往的商人经过此地而声名远扬,集市贸易发展较早较快。

正是这样的环境下,这里的民风民俗是多元化。

及保留了当地的

本土特色,也也受外来文化风俗的影响较大。

1, 婚俗嫁娶:

婚姻习俗的传承,有其历史的过程。人类社会生活开始在这里生活的足迹,可以追溯在新石器时代。

说亲是找媒婆去传话征求对方的意见,是否同意做亲。很早时一般要三媒六证。现在,一般没有那样严格,但至少也要两个以上的媒人。

认亲是在媒人说好以后,双方同意认可做亲,一般是男方到女方家,带上媒人,男方家长,带上烟酒礼品去女方家。女方第一次叫男方父母时,要给见面礼,见面礼是家庭条件而定。

在男女双方定亲以后,每年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必须要去送礼。嫁女的当年还必须送一个节日礼,比一般的节日礼不同,意思是要告诉女方家的所有亲戚朋友,我女儿什么时间要出嫁,二来也是给女方家所有的亲戚送上一份节日礼品。

在结婚的当年或上一年,要到女方家讨亲,要求女到夫家过日子,要女方家父母,女的生辰八字。主要用于选择黄道吉日,选择六合之日迎亲,不要有型,冲,克,害之日。以求百年好合,婚姻幸福。

送节迎亲礼,辞家礼是女方出嫁的前三天,有男方家送上烟酒,猪肉,香脂胭粉,以及女方出嫁时穿的衣服等等,女儿出嫁不能带走娘家一针一线。

约定日子。男方派车迎亲,人数要求是双数,但八个不行,是忌讳的数字。因为人死了出殡是八个人抬棺材,所以忌讳这个数字。

女方在出嫁之日,中餐家要置办酒席,所有亲朋好友都来送亲嫁女,女方家将安排两个牵娘,头上擦上花枝,打扮一番。男方安排两个伴娘一起去接新娘。女儿出嫁时,要拜祖宗,意思是即将辞去娘家,要去夫家生活过日子了。新娘出嫁时还要辟邪,身上要被铜镜,前后各一,意思是防止有身妊娠的女性有伤害。如果新娘有喜了就可以不妨备。

男方新婚贺礼是必须送的,邀请亲朋好友,来喝喜酒。男方家中必须安排两个牵娘,一是在门口迎接新娘,二是为新娘提供服务,而且对牵娘的要求是有夫之妻,有儿女的女人。

新娘入男方家的门时,一是要拜祖宗,夫妻两个一起拜,再由牵娘引入洞房。晚上要为新娘布置好被子,整理好房间,还要为新娘新郎安排好晚餐,叫吃和气饭或团圆饭,闹洞房。

新婚第二天,要招待媒婆及新娘家的来客,一般是新娘的兄弟。

三朝回门,俗称‘回状元门’。新娘新郎这天是要回娘家的。

新婚的一个月,娘家父亲要来送满月油。一般要带一个茶壶,还有其他礼品之类。意思是女儿结婚已经一个月了,送油表示女儿婚姻幸福,在婆家一生活了一个月了,游刃有余。

2,

葬礼习俗:

农村的丧礼,一般沿袭棺木土葬。不太喜欢火葬。穿孝服一律是白色,戴头巾的有白色,红色,绿色。这主要以辈分来认定,晚两辈的戴白色,晚三辈的戴红色,晚四辈的戴绿色。

自人死了以后就开始,摊门板,洗澡,穿寿衣,入棺收敛,烧倒头纸【这些纸就是黄表纸,用钢模或木模印上过去的铜钱印,是女儿送来的】,烧轿马。

家里设孝堂,请道士做法事,每天夜晚为亡者超度亡魂。儿女,儿媳均称为孝子,孝女,孝媳,孝女婿,必须披麻戴孝,守孝期为三年。

孝子在守孝期间,先人未安葬入土前,是不能随便进别人家的。 三年内过春节时不得贴红色春联,只能贴蓝色,绿色的哀悼亡人的对联。以示后人没有忘记亡人的功德,永远记得他们的恩情。 人死后,在家里需要用棺材安装,设立孝堂。孝堂用白色布帘遮住棺材,布帘上挂上死者的遗像。前面摆八仙桌子,桌子上供奉祭品,一只鸡,一条小鲤鱼,一些水果之类,三小碗米饭酒壶,酒盅,另有一碗半熟的米饭,点上香火。桌子底下放一小板凳,放上死者的鞋子。

另外,还要为死者扎纸楼房,纸盒,衣柜,汽车等等。

孝堂一般设在家里,或有祖宗的祠堂里,在一个星期左右,让亲朋好友来哀悼,让左右邻居来哀悼。

。在出殡之日的前一天,要做道场,或做祭文,祭奠亡人的生活困难,以及怎么样关心照顾家人和家庭,回忆往事,激励后人,不忘恩德,继承遗志。请上乐队,锣鼓队,吹唢呐的等等。可谓哀乐低回,鞭炮齐鸣,寄托无限哀思。

主要的忌讳:孝子在没有安葬前辈是,不能随意进别人家的。 安葬的地方要请风水先生来看,确定安葬的方位,确定安葬的日期。

出殡之日,由八个人把棺材从停柩之屋内用麻绳托出来,在一平坦的场地,用麻绳捆绑着一根长月8米的木梁在棺材上面,前后用铁栓连接四根1.6米长的木棍,前后各四人便将棺材抬起,棺材上盖上花布料子,并放一只大公鸡【俗称引路鸡】,孝子,孝婿用手扶着棺材两边,跟着八个丧夫一起移动到安丧之处。送丧的队伍跟着,前面由一面大铜锣开路,其后面是招魂的华版,是用小竹竿系着长条白纸前后各一个。再后面跟着是死者的遗像,由人用手托着祭祀的福祀【即供奉在孝堂桌子的祭品】和烧香纸的人,一路在过桥,游行时,就停下烧香放鞭炮,以方便沿途来的人来祭奠,烧纸的人一路要丢下纸钱【用黄表纸印制的】。最后面分别是乐队和锣鼓队跟随其后。

安葬之日按照时间要求有序进行,按照十二个时辰,什么时间棺材从屋内打出去,什么时辰开土,什么时辰棺材要入土。安放

棺材的土坑挖好后,入土安放棺材时叫下辞。下辞时要谢土,暖井,要供奉毛血望的面条,用大桶送到土坑这里,由填埋棺材的人放一下在土坑里,其余的供人抢着吃,据说吃这种面条人会长寿。

安葬之日的时辰还不能冲家人,安葬三天后要复山;死后三十五天后要祭奠一次叫做‘五七’。人死后一百天要祭奠叫做百日,一年要祭奠叫做周年。

为祭奠亡者,一般在死者安葬之日安装石碑,石碑上刻有姓氏祖莹,死者生卒年月日及时辰,立碑人的姓名。如果在安葬之日没有刻碑,需要在以后的清明节再只能安装纪念碑。

3,

造房习俗:

看日子 送财。农村造房子,要做两件事:一是看风水,二是一定要选择好的日子进行,没有做房子不看日子的,因为这是一件大事,人生造房子的次数是有限的,十分讲究六十甲子,被免刑、冲、克、害,要合造主的生辰八字。

选择良辰吉日方可动工兴建。在建造房子时,亲友要来祝贺,买上鞭炮,送上彩礼来迎贺,新房建造成功,要请人喝贺屋酒。进新房子要放炮,用传统的仪式,家人要带上梯子,薪柴之类,一同在鞭炮声中进来。意思意味着新屋家人和睦、健康,财源滚

滚,家业兴旺发达。

4,

传统文化:

生活在这里的人民,自然条件好,物产丰富,有山有水,历史上称为是鱼米之乡,亦称九方之地。文化元素多元化。

集市文化有:茶文化,大鼓书,节日文化以玩龙灯,狮子灯,龙舟赛,文南词说唱表演。

程岭,乔木都是小小的集镇,但茶馆很多,人气十足,生意旺盛。茶馆的厅堂摆满了八仙桌子,四条板凳周围座满宾客。过去是老年人,年轻人喝茶,听说大鼓书,休息聊天的场所。大到国家大事,小到家庭琐事,历史的传奇,今古的传闻,无所不说,无所不谈,各种社会舆论新闻,很快就传遍开来。

现在的茶馆依然很多,喝茶,休息,玩牌,谈心均有。

说书唱戏,玩灯,过去是一些人谋生的职业。说书人在茶馆架用三只脚的竹架起一面鼓,左手拿起一快板,右手拿一鼓槌,立马说唱起来。随着说书人的声情并茂和神情,时而说,时而唱,把全场的观众吸引住。说的内容一般是故事之多,有杨家将,隋唐演义,水浒传,等等。

灯会,舞龙,舞蛳,唱黄梅戏,这些一般是春节期间,当地群众自发开展的文娱表演活动,深受百姓喜爱。

宗教信仰 佛教为主,基督教也有不少信头。每月初一,十五,

庙宇炮声隆隆,香烟雾绕,许多善男信女烧香拜佛,虔诚直至。 妈祖生日,忌日,妇女们成群结队,更是上寺庙的最佳日,必须去烧香拜佛,求妈祖娘娘保佑家人平安,求子孙兴旺发达,求升官发财。烧香许愿,还愿,各有千秋。寺庙也就热闹非凡。每年农历正月十九,九月十九,寺庙香客如云,络绎不绝。有时约请住在一起的女姐妹们,一般以村组为单位,聚聚在一起吃一餐饭,相互增加感情,自然快乐无比。

信奉基督教的人,每星期聚会两至三次,三、五、日是聚会日期。他们没有专门的聚会场所,就到人家诵经讲课。信奉基督教的人死了,就按基督教的模式安葬亡者,不去做道场法事,唱着诵神的歌而安葬。除穿戴白布守孝外,其他一切从简。

程岭地处沿湖丘陵地区,有许多宗教庙宇,信仰以佛教和道教为主。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八十年代开始有基督教传入到这里。在凿山和麻米山一带,现存有三仙庵,龙王庵,古老庵,月山寺,在沿湖一带,现存有大王庙,橙莲庵。

经过考证,明末小说家冯梦龙的【喻世明言】【汪信之一死救全家】记载的龙王庵,就位于麻米山脚下南边,昔日汪革【字信之】只身来程岭的第一站就住的破庙就是龙王庵。相传龙王庵始建于宋朝年间,前后有千年的历史,一直香火不断,是当地百姓祈雨祈福的庙宇。解放后,受时代破旧立新的政治影响,才逐渐衰落,解放初期曾今设立私熟学校。龙王庵毁于上世纪六十年

代早起,其存在的历史有1000余年的历史,古庙遗址尚存在。在民间收集的历史文物中,有1931年特制的青花瓷香篓一只,是一杨氏专门奉送给龙王庵的,上面有烧制的“龙王庵”字体。

在龙王庵的北部不远处是月山寺,始建宋朝年间,历史上规模宏大,有房屋100余间,远近闻名,僧人近百人之众,诵经习武,香火绵延不断,四海游僧曾今在此修炼诵经。在月山寺遗址上,当地百姓在种地之时,发现了清朝乾隆御制的铜制香篓。

月山寺也是毁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当地佛教信众集资在原址修建了庙宇,当地百姓中至今流传许多动人的传奇故事。

今月山寺,据说是从月山村寨迁移过来的,月山寨本是泊湖之中一个不足一平方公里的月型山,由于历史的变迁,该山已不再是泊湖水中的孤山了。

山上现存有石鼓一个,在三国时期兵家必争之地,是泊湖出入咽喉要地,周瑜同曹操的水军在此激战过。又说,汪革因杀死人命逃难时,就以此山为掩护,用羊脚击鼓,顺利跺过官兵的追捕,以芦苇为掩体,夜间趁月色风高,偷偷乘船经过泊湖,进入长江,拦下川人的船只,而逃之江苏太湖。

5,

节日年俗:

春节

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传统的习俗中,腊月十八,要打扫门壁厅堂,吃腊八粥,二十四要接祖宗,二十五、六要做米巴,打豆腐,宰杀鸡鸭、生猪,准备过年的食品。

二十八,九、三十日就开始完年,正月初一要到邻居家、长辈家去拜年,正月初二要往亲戚家拜年。初四要送祖宗,初七过小年,过年的气氛一般持续到元宵节,春节就基本过完了,就开始准备农业生产了。有一首歌谣是这样唱的:除草割缩,主要的禁忌:正月拜年要说好话,不能讲不吉利的话,不能骂人。

元宵节

元宵节时过去有灯会可以观看,龙灯表演也是最后一天,晚上要把龙灯用火烧了,叫送龙升天,保佑一年风调雨顺,平安吉祥。

吃的东西亦有要求,元宵必吃圆消。

三月三

当地传统的鬼节,据说三月三,是阎王爷放赦日,晚上可以观鬼火,凡是要死的人,那天晚上就会出去显鬼火。火是红色的将

是年轻的人,白色的火是年纪大的人。

端午节

是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为主的节日,在沿湖一带的渔民,以划龙舟为赛事,既是娱乐,又是锻炼身体,开展交流的一次盛会。在节日期间,人们要包粽子,做馒头,喝雄黄酒,家家门口要挂香蒲和艾草除邪,以报家人健康。

人们用糯米粽子,小麦馒头,抛在水里,保佑屈原的灵魂,保佑水上渔民平安。

六月六

农历六月,是开始收获夏季一季水稻的季节,又是一事事要顺利的好日子,所以,过节就比较简单。

七七节,

天上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日子,那天晚上遥远的天河,喜鹊为他们两个搭桥铺路,让他们过河一年相会一次。现已经成为中国民间的情人节。据说这天先人们都要回家一次,向后人要钱在阴间使用,有时还要烧屋,烧车子,美女给他们使用。

七月半

祭奠祖宗先人亡人的节日。这天要烧纸钱,送纸屋,给先人

享用。

中秋节

传统的隆重节日,仅此于春节,是一个象征团圆和睦的节日,又是一个庆丰收的节日。月亮天上团圆,人间家家团圆。需要走亲访友,以示关心和爱护。

重阳节

一年中最近后一个节日,农历九月九,久久长寿之意。人们现在一般称作敬老节。

在民间的这一天,一般的人家要准备收获的稻米、绿豆等,用水磨成浆,再锅烧拷一张一张的粑卷,切成条状,晒干后收藏,以便做晚餐使用。这里的人叫做倡豆粑。

6,

有关传说

凿山仙洞 石家寨 月山寺 月山寨 麻地坡汪革

黄鳝咀 位于程岭乡西北部的龙安村境内,依山傍水,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十分适宜人类居住,是人类祖先群居的所在地,新石器时代的古遗址。这这里经过文物专家的挖掘,出土了大量的新石器时期

的文物,现保留在省市县三级博物馆。

月山寨 泊湖西阁稍的一座水上孤岛,山高出水面约30米,古时该山是在泊湖之中,因泊湖直通长江,泊湖水域80万亩,西部水域芦苇丛生,在此可登高望远,一观泊湖水面的动情,所以是军事,交通运输,守护渔业的战略要地。山上原有古庙一座,石鼓一个,石床一张,山的形状很像一个弯月,因此而得名。据传说,三国时期,周瑜同曹操在此开展三日的激战,周瑜依山造势,石鼓震天,终于大胜曹军。

凿山仙洞 位于程岭乡凿山村境内,凿山是宿松东部最高的山脉,东西向,横跨五里,九姑,长铺,程岭四个乡镇,凿山仙洞就位于凿山山脉的东部尽头。洞高15米,宽20米,天然石窟,洞有多重,曲径通幽,。洞中有钟乳石奇观,形状如鱼,如鸟,如动物,栩栩如生,景观别致。关于它的传奇故事有,八大神仙中吕洞宾住过,洪秀全的部队来过,有人在此逃被战乱等等。

麻地坡汪革故里 在程岭龙安村麻地坡,有许多关于汪家的传说故事。

一是汪家的风水宝地,汪革的家在生机山的东北部的燕子山脚,燕子山的形状很像一只飞舞的小燕子,其家就建在燕子山的正南面,

背靠燕子山主峰,房屋前面有两口水塘,门前正对面是一座山峰,冬

暖夏凉 ,人居环境优美。

二是汪家人丁兴旺,武艺超群,汪革和儿子汪世雄,武功盖世,飞墙走壁,能像燕子一样飞翔,因为他家燕子山的风水好。

三是富甲天下,汪家用玉石做门坎,金银珠宝无数,烧炭买卖,炼铁加工,茶馆沽酒,佃湖捕鱼,家业巨大,名扬天下。

四是接济穷人,乐善好施,其能在当地呼风唤雨,人人听他的话,愿他出死力,官兵都怕他。所以,后来遭小人陷害,官府诬陷,致汪革而处死。冯梦龙在【喻世明言】第三十九回中【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就是描写他家的,其只身一人来到麻地坡,住在龙王庵破庙,利用本地资源,艰苦创业,最后成就了一番伟业,实在可歌可泣。

今天生活在这里的人,依然传承其创业精神,奔向全国各地务工创业,做出了一番奇迹,就是最好的见证,不能说没有深受汪革精神的影响。

石家寨;关于石家寨的故事,据说是明朝末年史可法部队的粮库有关,从石家寨出土的炭化米粒中,明显有大米烧焦的现象。史可法为抗击洪秀全东进安庆,受命朝廷,在宿松泊湖与大赛湖中间的要道,就是今天的宿许公路彭桥村石家寨一带,在方圆1.5公里的范围内,以高地为依托在四周筑土墙,墙外以水沟为护城河,在这里安营扎寨,陈兵积粮,以抵抗洪秀全所部,后被洪秀全所部攻破村寨,官兵血流成河。

现在土寨寨址依稀可辨,破寨处叫血红口。

7小孩出生习俗

送三朝礼 做三朝 吃 满月酒

生老病死本是常事,也是自然的规律,在这里确十分神秘。 出生了小孩,要送三朝礼。孩子出世第三天,邀请亲朋好友的来为孩子洗三朝,吃长寿面,吃各食【礼品的意思喜糖、喜烟等】,一起居住的人家都要发一份礼品。

孩子满月了,女人才能回娘家。女人在夫家生孩子了,男方必须到女方家报喜。女方家就准备好小孩穿的衣服,被子,婴儿车子,襁褓等等物件,于做三朝当日送来,本地叫做家婆。男方家自然好生款待一番。

8特色文化:

大鼓书

说大鼓书文化在程岭有比较悠久的历史。

大约1000年前,程岭集镇历史上是水陆交通要道,三面是湖水环绕,过去受交通限制,南北的商人,往来这里,乘船经过泊湖或黄湖渡过长江,都必须经过程岭集镇。

泊湖渔民进行鱼市交易,附近村民在闲遐之时,也只得去程岭集镇逛逛,购买一些生活生产的必需品,集镇商贸就十分活跃。到茶馆去坐坐,休息休息,也就习惯成为自然的现象。他们

一边喝喝茶,一边听听乡民的花边新闻,自然茶馆里人气十足。说书人以此为业谋生,说的是天下传奇故事,听的是东西南北的客。 民间说唱艺术之人,以讲故事的形式,声情并茂的表演,就吸引了许多人兴趣和围观,茶馆里生意人也多了起来,说鼓书的人被称作‘先生’,,开始在茶馆谋生。所以,大鼓书就开始流传,逐渐变得红火起来。

大鼓书的表演形式,一般是以一只皮鼓用三脚架架起来,右手拿一鼓槌敲鼓,左手拿一扎板敲打,扮演者时而说,时而唱,把故事中的人物描述得生动形象,淋漓尽致。听众往往如痴如醉,完全沉浸在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之中。

在过去很长的岁月里,农村由于文化落后,无法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听听大鼓书就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就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喜欢从收音机里听评书一样痴迷。

在那个年代,程岭的许多乡村组,在节日,在农闲之时,就得邀请说鼓书的人到村组表演,一连说上几日几夜,村民个个都喜欢去听大鼓书。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文化生活丰富了,广播电视普及化,听大鼓书的人慢慢少了,说鼓书的人也开始失业。

宗族文化

沿泊湖一带的自然村庄,一般以同一姓氏祖居于此。根据姓氏家谱记载,大多数先民均是从江西瓦雪坝迁移于此,时间大约在明朝创始年间,因为元朝末年,这里是长江和内河的滩涂,又是朱元璋和陈友谅战斗的战略要地,以前的先民均因战争之故,纷纷逃离。待明朝初期,天下太平,朝廷就大举迁移在江西的先民,北上开荒种粮,渡过长江就来到这里,距离很近,只要用船就可以达到,开发利用这片肥沃的土地。

祖先举家迁移来到这里以后,先进行开荒种粮,安家立业。农闲之时,便到河里捕鱼而食。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人口的繁衍增加,人类社会就开始重新分工。就有一部分人从农业生产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渔业生产而成为渔民。所以,在这里有专业的渔业村,一直延续到现在。

解放以后,由于山东微山湖水源干枯,在六十年代还有大量的山东渔民迁移到此,加入渔业村,从事渔业生产。八十年代以后,由于泊湖过度捕捞,渔业资源慢慢减少,渔民收入减少,许多渔民就开始了做水上的运输。现在在长江及京杭运河里,就有许多是这里生活的渔民。

祖先们自离开先前集聚地而来的一个陌生的地方,他们依然不忘祖祠和亲人,当他们离开之时,以宗族整体搬迁为群体,一般都带上家

谱,念念不忘亲人。所以,家谱就成为联系宗氏的惟一纽带。

修宗氏家谱是许多人都热爱的事情,一般三四十年就必须修一次家谱,以便理清宗族长幼的关系,增加宗族人员的感情。

文南词演唱

民间的一种表演艺术,手里拿一根1.5米长的小竹竿,在竹竿的两端用铜质明钱穿上,系上红绿布条,在农户家门口随便唱几句小曲时,用竹竿敲打扮演者身体上的不同部位,竹竿两端就发出有节奏的响声,由农户就施舍一点食物或钱物,以回馈扮演者。

民间灯会

程岭有许多民间艺人,可以设计制作各种动物的模样和灯笼,制作成表演的工具,在里面安装了能够放置灯火的基座,夜晚表演时十分漂亮。过去农民在春节期间表演较多 ,以自娱自乐的方式增加节日欢乐的气氛。

舞龙舞狮

春节期间,群众喜欢舞龙舞狮,以有较长的历史。在汪信之所画

的【童子图】里【注:此画已在北京嘉德拍卖行拍卖给私人】,是最早的描述。一条青龙腾空而起,由舞龙者在湖边嬉戏,其热闹的场面充满着欢乐和笑声。在民间有许多舞龙的人,他们个个身强体 壮,身体玲俐,能把 一条龙演绎的生龙活现。

民间把舞龙叫戏龙灯 ,把舞狮叫玩狮子灯。都是用木棍和竹片做支架,然后在支架的外面用布包上,在布面画上龙或狮子的身上斑纹,使他的形象像龙像狮子,再制作成龙的头,或狮子的头而形成的模样。

龙灯一般分为七,九,十一节不等,必须是单数,由一个人手拿龙珠,引导龙的游动。

狮子灯一般由三个人玩,狮子里面有二个人,由一个年轻的小孩,或男或女,手里也拿一个绣球,引领狮子舞动和翻滚。

赛龙舟

沿湖一带的渔民,在端午节日那天,利用节日休息期间开展的一项群体性体育活动,类似于今天的龙舟赛。不过,渔民所以的龙舟不是专门参加竟技的龙舟,一般是渔民捕鱼用的小渔船。

在组织沿湖一带的群居的渔民,设立一些奖品,奖励优胜者。龙舟赛开始前,在河中的某一位置设立靶标,由几个参赛的队伍共同出发,谁先到夺到靶标即为赢家。

酒曲的发展史

这里有一个自然村落,在一百多年前就开始生产酒曲,生产过米酒,白酒。后来由于粮食紧张,国家在解放初期,取缔民间造酒,使得生产的酒曲无处销售,因而酒曲生产渐渐萎缩。

这个村庄是在今天的程岭乡橙莲村张家上屋组,是一个人口众多的自然村落,现在人口超过400人,户数过100户。

在六、七、八十年代,就专门生产发酵用的酒曲,在全县给周边县的农村进行销售,供应传统的节日,尤其是端午节时老百姓自己家做面粉馒头使用。用这种酒曲发酵馒头,特别香甜可口,比现在如何市场的酵母好。

在销售这种酒曲红火的时期,只有该组村民家家户户外出做这一生意。每年收入颇丰,滋养着该组村民,也接济着生活在本组的人民渡过了那些缺衣少穿的岁月。每年农历三四月就开始,在大街小巷,村头地边,吆喝着买曲的声音。

自二十一世纪,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务工,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节日气氛的淡化,节日做馒头发粑的习惯亦稀少了,酒曲销售将逐步萎缩。

根据年纪大的人回忆,用酒曲所发酵做的馒头,特别香甜可口,好吃,一般市场所售出的发酵粉做的馒头是不及的。所以,现在许多人仍然缅怀用酒曲发酵的馒头。

酒曲的传承生产人亦少,许多老年人已经去世,其祖传历史和秘方尚在考证。待后另行细说。

民间表演艺人

在当地能表演的艺人有:

大鼓书 江金华 男,生于195 年,程岭乡橙莲村中屋组

石玉龙 男 程岭乡杨辛村徐家大屋

曹熙凡 男 程岭乡龙安村王湾组

黄梅戏:作为黄梅戏之乡,程岭民间有许多人都会演唱黄梅戏,他们一般可以信口开河地演唱,黄梅戏的戏迷就更多。

文南词:演唱文南词过去是由一个或二个家庭的成员组成的演唱小队,在农户家门口进行表演唱形式。演唱者一般是女的多,配上二胡等等乐器或道具,有节奏地表演。

舞龙舞狮:程岭街队,杨辛村张家大屋的龙灯表演极佳。 花灯巡游【设计和制作】:在民间有许多人,他们模仿动物的形状,用纸扎成动物的模型,有一人或多人进行表演的形式。

7,

当代名人录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历来重视文化,传承文化。‘穷不丢猪,富不丢书’是这里的俗语。程岭历史名人众多,人才辈出。在当代在国家和国际的重要岗位领域,都有这里的人才。

国家专家级人才录:【以姓氏笔画为序】

石新喜 1969年生,硕士 主任医师 程岭

石秉国 1930年生,程岭乔木村人,安徽师范大学教授。 石剑 博士 ,程岭凿山村人。

石黄元 1929年生,乔木村黄梅冲人。高工,合肥叉车集团总工程师。 石秉良 1971年生,程岭人,博士,解放军某部高工。

石荣之 1934年生,程岭乔木村人,黑龙江 利大学党委书记。 石卫东 1964年生,凿山村人,安庆市水利局高级工程师。

石润珪 1957年生,乔木村人研究员,高级农艺师,安徽省农业生态环境总站站长,中国农业环境学会常务理事。

石润觉 1960年生,乔木村人,高级工程师,铜陵市铜官山森林公园总工程师。

石建 1987年生,博士,旅美。

石金黄 1973年生,博士,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石银宝 1965年 乔木村人,硕士,杭州工学院。

石大鹏 ,1967年,乔木人,广州军区某部大校。

石谦 1976年,博士。

石东宏 1977年,程岭,高级工程师。

石元红 1971年,程岭人,医学博士。

石濮 1976年,博士,杨辛村人,湖南工大教授,

石建中 1964年,杨辛村人,博士后,其妻刘庆红,博士,旅居新加坡。

石亮亮 1977年,纱帽村人,大校,总参谋部。

石经海 1967年,程岭人,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博士。

石信之,1927年,乔木村人,四川农业厅副厅长。

石成钢 1963年,程岭村人,医学博士,广州中山医院。 石新喜 1969年,程岭人,硕士,主任医师。

刘林 女,1974年,程岭人,南京河海大学博士。

江成顺 1960年生,程田人,解放军工程大学教授,博士后。 江治根 1945年,纱帽村人,安徽省司法厅党委书记,‘

张学军 1955年,纱帽村人,安徽医科大学校长,博导,皮肤病专家。 张惠群 1964年,纱帽村人,中铁大桥局勘测设计院高工,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桥梁专家。

张荣华 1929年,橙莲村人,内蒙古城建局高工。

张斗南 1963年,高工程岭人。

张四龙 1968年,纱帽村人,高工,旅居新加坡。

张平 1969年生,南开大学博士。

何海林 1945年,橙莲村人,高级工程师。

沈长旺 1963年,乔木村人,淮北煤矿总工程师。

骆志刚 1968年,乔木村人,硕士,安徽医科大学心血管专家。 唐鉴均,1929年,程岭人,曾广西省水电工程局副局长,。

曹 琨 1948年生,祖籍龙安村建楼人,安徽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员。

肖杏元 1970年,程岭人,清华大学博士学位。

彭焰 197 年,彭桥村人,燕京大学博士。荣获国务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文化名人:【未收集】

8, 当地方言

【泊湖风光】

称谓:

第三人称‘咯’[ka],如,口语中称自己的爱人‘我呷咯’,‘咯不在’,‘咯去有事了’,‘咯还没有吃饭’等等。

你有时不称‘ni ’,, 读作‘恁’,nen,. 如‘恁在哪’,‘恁是哪一个’‘恁呷是哪里的’。

家 不读‘ jia’,称作‘呷’‘ga ’。如说我的家就说‘我呷’, 回家叫‘跂呷’,。

有的人把父亲叫‘伯伯’‘爹爹’,母亲叫‘懑men 妈’‘咿呀’, 叔叔叫‘玡玡yaya ’’

把女孩称‘妹’,把男孩叫‘讷’‘

把姐姐称‘甲甲’,弟弟称‘讷’,或‘老弟’。

量词:

形容东西多的数量就说‘几嗨’,如‘几嗨人’,‘几嗨深’,‘几嗨重’,‘几嗨高’。

日常口语:

去哪里说成‘哪里跂’。

今天说成‘今朝’。

我们说成‘我者’。你们叫‘恁者’。

现在叫‘还’hai. 如‘你还不去呀’,‘还不回呷’,‘还不吃饭’。 说话叫‘港话’。

人叫‘银’。如‘恁呷银’,‘喀呷银’。

特色方言讲话实录:

---‘今朝【今天】’召集大家来开个会,我先和‘恁者港【你们说】一声,有关村组修路的事,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恁者’【你们】有什么想法和要求,请大家‘一信里港’【说明白的意思】,不要含糊,也不要怕得罪银【人】。大家一会不要在会上不港,到背后去港,那就没有用。修路可能要大家出工和摊钱,钱不止‘滴’,要‘几嗨’钱,这不是‘好戏’的事,所以‘我者’来碰过头,究竟是‘铄何搞’

【如何做】?

--这几天呷里有滴事,我‘跂不笼’【去不成的意思】,恁先跂。跂着和我联系哈,看看还好不?‘一么斯’【可能】我就早滴跂。

--恁不要客气,有么斯事,恁就和我直港,行么斯周恭。

--银呐,-好些事,我都晓得,喀马我当孬子,恁嘛到我不晓得不?我只是不港,缠翻着我,我一哈港出来,看呷马老子约个?

--呷嘛到得罪我是好缠的,我咗喀呷娘【骂人的话】。

--杭州聂个地方还好,我今年又到聂个地方跂,我还叫我呷亲戚伢一起跂,恁打算约何过?


相关作文

  • 民风民俗作文1600字
  • "民风民俗"单元回顾拓展 [设计意图] 运用"单元整合"的设计思路,通过回顾单元学习历程,梳理学习收获,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掌握本组课文的写法,激发学生了解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的兴趣. [教学目标] 1. 通过回顾学习历程,进一步认识各地的民风民俗 ...

  • 家乡民风作文2100字
  • <家乡民风.民俗小论坛>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家乡民风.民俗小论坛>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民风.民俗知多少"的第3课.民风.民俗经历了千百年的大浪淘沙,能够保存到现在的,必定有其闪光之处,即有利于弘扬人性.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健康的因素.但 ...

  • 20 异彩纷呈的民风民俗作文1400字
  • 第 1 页 共 3 页 20 异彩纷呈的民风民俗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目标: 1.从对话中掌握一些有趣的民风民俗知识: 2.提升学生的对话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加强学生的观察力和写作主动性. 二.情感价值目标: 1.让学生在学习一些民风民俗的基础上,产生喜爱民族文化 的情感: 2.明确传统文 ...

  • 关于广东民风民俗作文作文600字
  • 小编导语:这是关于广东民风民俗作文,全国各地的风俗都不同,小编整理了关于广东民风民俗作文600字,让我们一起欣赏广东的民俗吧,更多关于民风民俗作文尽在百度攻略. 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 ...

  • 说明文教案作文2600字
  • 武威第十一中学 认认真真工作 踏踏实实教书 1 2014-2015学年度 武威第十一中学 认认真真工作 踏踏实实教书 2 (1)同学们,你还记得<端午节的由来>这篇课文吗?谁来说说文章主要内容. (2)是啊,古老的中华民族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谰多姿.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造就了各式各样 ...

  •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作文500字
  • 小编导语:这是关于山西民风民俗作文,山西的民风民俗有很多,比如在二月二就有剃龙头的民俗,更多关于山西民风民俗作文尽在百度攻略. 我的老家在山西,我喜欢我的老家,因为那里的风俗习惯深入我心. 比如:二月二龙抬头.添仓节.桃花节.寒食节.走麦节.乞巧节.敲锣儿节.中元节.过唱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节日是 ...

  • 民风民俗单元说课稿作文2100字
  • 系的整体. 精读课文后的思考题,略读课文前的连接语,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给学生提供了讨论交流的机会,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让其在合作探究中总结归纳,读写方法 . 课本中有插图图文并茂,形象直观,阅读链接,日积月累,趣味语文都是学生学习的资源,内容丰富,形式活泼. 二.说教学内容 <北京 ...

  • 关于苗族的民风民俗作文作文600字
  • 小编导语:这是关于苗族的民风民俗作文,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俗,小编整理了关于苗族的民风民俗作文600字,同学们可以参考写作,更多关于苗族的民风民俗作文尽在百度攻略.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风情.不一样的风俗造就了 来自不一样的节日风俗,今天我就带大家领略一下苗族的风土人情. 苗族主要 ...

  • 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550字:我活在节日里作文作文700字
  • 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550字:我活在节日里作文 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550字:我活在节日里作文 秦亚芬 我活在节日里,和民风民俗形影不离了,它的魅力吸引了每一个人. >端午节是古人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流传下来的,至今也非常受人喜爱,让人重视. 端午节的早上,长辈就会起早贪黑的将艾叶.蒲草.桃枝贴 ...

  • 挖掘民俗文化作文1900字
  • 作文采风,风采文作 --浅谈民俗文化在初中作文中的渗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 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 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在教学中, 语文教师要树立生态语文的实践观念, 引导学生关注本土的民俗资源, 实现语文学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