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目标作文21600字

初二作文

第二章 班主任工作目标

内容提要:班主任工作目标是班主任具体工作的基本思路与方向,它是特定环境的具体体现,因而本章开始就对教育方针、教育目的与班主任工作目标关系进行梳理,认为班主任工作必须对我国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有所了解,即了解我国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进而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班主任还必须摸清班级的特质,即班级作为一种组织形式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表现为学习性、生活性、娱乐性与共同性的典型性特征,因而班主任要在正确理解国家的教育目的,学校的培养目标以及班级特质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班级工作目标。其次,勾画出建国后班主任工作的历史简况,指出班主任工作目标的历史继承性。其基本阶段有:萌芽阶段(1949年—1976年)、形成阶段(1976年至1987年)、发展阶段(1988至今)。中学班主任工作目标的基本特点有:目标内容更广;突出重心;强调班主任沟通能力。再次,陈述班主任工作目标体系,就学生而言,主要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保护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志向,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就教师而言,班主任负有联系和组织科任教师商讨本班的教育工作,互通情况,协调各种活动和课业负担等任务,使教师齐心协力,形成团队意识,共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优质的教育环境;就教师本人而言,提高职业道德认识,陶冶职业道德情感,磨练职业道德意志,培养职业道德信念。

第一节 班主任工作目标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者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并负有协调班级各学科教学工作,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之间关系的作用,班主任的工作全面而具体。班主任工作受到目标的制约,如果目标清晰、具体、全面而合理,就有利于班主任工作开展顺利进行,更好地发挥班主任工作功能。

如果说,学校是一个由纵横交叉的各种教育和教学渠道组成的网络系统的话,那么班主任就是这个网络中的一个“网结”。在学校,条条渠道都通向班主任,班主任既是班级的核心,又是联络各教育渠道的“纽带”和“桥梁”。学校对学生所实施的德、智、体、美等教育,都要通过班主任这个“关键人物”去发挥影响力,完成各种教育活动。因此,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骨干力量。

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全面教育、管理、指导学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体魄健康的公民。从中可以看出,班主任工作目的与学生的发展息息相关,它与教育目的有着共同的方向,主要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国家要求的合格人才。班主任的工作目的是对班主任工作的一种预想,教育目的则是对学校所培养人才的一种预想,两者相互联系,相互统一。

一、教学方针、教育目的与班主任工作目标

教育方针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其内容包括教育的性质、发展方向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方针预示着教育目的走向。所谓教育目的是教育所要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要求,主要回答教育是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

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紧密相联,教育方针由党和国家统一制定的,大多体现在宪法与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之中,它从宏观的角度指导着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正是在教育方针的指引下,教育目的得以出现,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方针蕴含着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

在教育实践中,教育目的需要具体化为培养目标,具体化为一所学校的培养目标,进而具体化为一个班级的工作目标。教育目的体现着一定社会和时代对培养人的共同要求,它是各级各类学校均应遵循的总目标。教育目的是以高度概括的形式出现的,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就需要进一步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制订出中小学的培养目标,这些目标对中小学教育起着指导作用。但由于中小学培养目标对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学校培养目标都是相同的,而我国地域广大,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又很不平衡,办学条件、形式有较大差异,所以各个学校还必须根据中小学工作目标,从所处的地域背景、办学条件、形式、特点等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培养目标。学校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的一般要求,从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任务出发,针对本校特点及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制定的所要培养人的具体规格。

学校又是有许多班级组成的,每个班级又各有不同的特征,如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身心素质等。班主任要在正确理解国家的教育目的,学校的培养目标基础上,将其转化为班级工作目标,这是班主任的职责所在。班主任有义务根据教育目的以及学校培养目标,从本班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可行的班级工作目标。

从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学校培养目标以及班级工作本质意义及相互关系来看,由于教育方针过于抽象,学校培养目标地方性气氛较浓,因而从其客观性来看,教育目的对班级工作目标具有更高与更直接的指示功能。这是由于教育目的是一种关于教育过程预期结果的价值取向,它集中反映了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教育行政部门关于教育总的发展方向与基本要求,从而为教育系统内部规定自身目标准备条件。因此,在把“应然”的教育目的转化为“实然”的教育目的的过程中,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过程起着导向作用,它必然渗透在班级工作目标之中。

目前,我国关于“教育目的”较流行的观念是“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是根据不同社会的政治、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的”,“它反映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制定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1 可以说,教育目的的抽象属性,以1 陈桂生著:《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版,第218页。

及教育目的示意功能已获得了认可,它不仅在主观上具有其积极意义,而且对教育实践具有现实的功用。

教育目的对于教育实践主要有三项功能:2

1、导向功能。教育目的是对教育结果的预想,指导教育行为的趋向,可使教育行为成为有意义的、有秩序的活动,避免或者是可以纠正教育行为的盲目性和机械性。

2、激励功能。教育目的不仅能够指引教育过程的发展方向,而且应当对教育行为的当事人起激励作用。“目标就是价值,假如目标有价值,并且人愿意获得它,那么,它便能使学习者付出为达到该目标所需要的力量”。“只有指导而不能推动的目标,只能说是一半有效而已”。

3、评价功能。尽管具体的教育目的可能根据教育进展中的实际情况而修正,既定的教育目的作为教育行为的标准,可以不断激励或矫正教育行为。

由此可见,教育目的对现实教育实践的导向、激励与评价功能,影响着各级各类学校班级工作目标的定位与选择,学校根据其实际情况制定出班级工作目标不仅是可行的,而且对于班级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二)班主任工作目标

教育目的是制定学校培养目标的指南,是班主任提出班级工作目标的基本依据,正是在教育目的与学校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班主任提出具体的工作目标,使班级得以正常运行,推动班级不断向着成熟的班集体方向发展,给学生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

班主任工作目标是抽象与具体的结合,就其抽象性而言,任何班主任工作目标都是工作的预期,是对具体工作未来发展方向以及所要达成结果的规定,带有一定的共性,呈现出概括性特征;就其具体性而言,班级工作目标总是带有明确的指向性,它必须同每一个具体的班级相结合,深入到具体的班级场景之中。这就要求班级工作目标一定要体现出抽象性与特殊性,根据教育目的与学校培养目标,既要制定出一般性的班级工作目标,体现出教育目的关于教育所要培养人的性质,即成为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人才;又要制定出具体的班级工作目标,这一目标更多是对于抽象的班级目标而言,需要班主任结合班级特点进行,并体现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之中。

由于班级的正常运行主要在班主任带领下进行的,班主任是班级的直接管理者,是班级从筹建之初到资源整合整个过程的发起者与指导者。可以说,班主任是班级管理法定代表,班主任要围绕班级发展目标而进行,班级工作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班主任工作目标。班主任工作目标是教育目的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反映,它通过培养良好班集体,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最终促进学生在集体中健康成长,得到全面发展。班主任有着明确的目标定位,但班主任工作目标既是抽象的,更是具体的,它渗透在班主任工作的各项活动之中。就其基本任务而言,主要表现为在校长领导下,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全面关心、教育和管理学生,使他们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2 陈桂生著:《教育原理》,第235页。

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体而言,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主要包括:1、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学习、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中学生守则》是重要依据,因此要结合《守则》根据学校的规章制度结合起来,进行教育。2、经常与任课教师取得联系,了解学习情况,协同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学会学习方法,掌握学生课业负担量。3、关心学生身心健康,提倡坚持体育锻炼,注意保护视力,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4、指导班委会和团支部的工作,培养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做好学生的个别工作。班会活动和团队活动各有其特点,是两种不同的组织形式,不能顾此失彼。同时,重视并做好“特殊生”的教育、转变工作。5、指导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关心课余生活,支持并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组织和开展主题班会等。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劳动内容和时间提出具体的要求,并有检查措施,常抓不懈,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切忌以罚代劳。6、搞好班级经常性的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常规管理,做好学生的操行评定,评语要充分肯定优点和进步,明确指出缺点和努力方向,要针对学生实际,写出“个性”,避免千篇一律或过于空泛。3

二、班级特质与班主任工作目标

班级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工作、生活和交往为主要内容的青少年正式组织。它作为一个独特的学生群体,有着自己鲜明的特征:主体性、开放性、社会性和规范性。这些特征不仅是衡量班集体的一项指标,而且也是班主任进行班级建设的一项重要依据,是班主任工作目标的现实基础,对工作目标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一)班级特质

学校要实现教育目的,顺利完成教学计划,以及实施各项教育管理措施,都必须通过“班级”这个基本单位去贯彻、落实,班集体不是一个由坐在同一间教室里的几十个孩子组成的松散群体,而应该是一个有凝聚力的有机整体,班集体必须是一个有领导、有目标、有组织、有良好的班风以及团结向上的班集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完成教学任务,也才能培养出具有优良品德的优秀人才。也就是说, 班级存在一个建设的过程,而班级建设又必须充分考虑班级特质。

班级特质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学习性。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元,是对学生进行管理的基本单位。从其产生与发展来看,班级最初是为了便与教学而设立的,它是学校以教学为主要任务的基本空间形式。作为班级基本的教学形式,它隐含了教与学两大方面,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而存在,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可以说学习性是班级的一个基本特征。离开了教师的教学,离开了学生群体对于知识的学习,班级就失去了存在的原初意义。正是因为学习的任务,班级在开展活动的时候,都要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目的,把所有的外部活动都统合在学习与发展的目的下,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生活性。学习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学校与班级的活动都带有学习导向,但这并不表明学3 国家教委发布(1988年8月20日):《中学班主任工作的暂行规定》。

习是学生的一切,可以把学习时间代替学生所有的时间,学习空间代替学生所有的生存空间。其实,从学习的目的来看,学习有其社会性方面,通过思想政治、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为社会进步与文明发展打下基础,同时,学习还有其另外一个方面的目的,这就是为了个人更好的生活。这一目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表现程度不同,随着市场经济深入推进,个人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了发展与提高,致使学生的个人需求与实现成为最经常最重要的目标。从学生的经常性活动来看,学校与班级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习教学内容,但学生的任务并不是纯粹的学习活动,而是融学习与生活为一体,在宽泛意义上,学习也是学生生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毕竟不能代替学生生活的全部。如果忽视了学生生活的一面,学生会因失去生活的目标而变得困惑,进而失去学习的动力与意志,学校也会走向先前的应试教育模式。

娱乐性。班级提供给学生的是一个平台,供学生生活与学习。对于许多学生而言,受学生年龄特征的影响,这个平台是学生综合性的活动空间。也就是说,班级是学生生活的场景,学习是学生生活的主流,但除了学习外,娱乐活动也是学生生活场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要,爱、交往与尊重是人的基本需要,也是学生的需要。作为一个群体而存在,学生个人的需要便有了实现的机会与可能,通过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获得各种体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进而满足学生情感的需要成为必不可少的生活。娱乐性是基础教育阶段班级学生群体的又一基本特征。

相近性。班级授课制成为当今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而班级授课制的根本特征就是学生年龄与学历的相近性,因而相近性成为班级的基本特征。其相近性表现在:年龄相近,学生按照法定的时间,6周岁或7周岁就近入学,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随着正常的学级上升,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每一个年级每个班的年龄大致相仿。学力相近,无论从智力发展,还是学习知识内容的程度,学生学力大致相近。生理发育相近和心理特征相近,由于年龄大致相近,决定了与年龄阶段相联系的生理发育相近,也相应决定了学生的心理某些因素的发展相差不大,如都有交友与参与的愿望,有与教师接近的倾向,有融入集体的想法等等。

(二) 班级特质对班主任工作目标的影响

班级特质是班级存在的基本体现,是班主任确定工作目标的基础。班级特质决定了班级目标的定位与具体走向,如果失去了班级的特质分析,就会把社会当下对于学生的要求转变成班级工作的唯一目标,从而受制于社会现实的约束,不去考虑班级自身的根本需求。如社会与家庭更期望学生服从于学习的唯一目的,导致在班级管理下严格限制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把学生局限在课堂之内,班级群体的娱乐性无从体现,也使学生的学习失去生活的意义。因此,生活性、娱乐性与学习性同等重要,同样是班级工作必须考虑的,班级工作目标蕴含着生活性与娱乐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对于每一个班级而言,上述班级特质还只是一般性规定,是班级的共性,班主任在制定班级工作目标的时候,还需要具体了解每一个班级的独有特点,进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

要加强教育理论以及心理科学的学习,不仅有实践经验,更有科学的理论知识,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班主任必须从具体而细微的小事做起,扎扎实实搞好班级管理。要深入学生群体,真正全面地了解学生,以掌握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既是学生的导师,又要做学生的朋友,在学生出现异常情况时,不要妄下论断,要找他谈心,以了解真实情况。班主任的工作是具体而细微的,只有具有务实精神,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才能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班级管理工作才能取得实效。

在处理好实际问题的同时,班主任还要加强理论修养。班级工作需要理论的指导,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才能不断地提高管理水平。班主任需要加强理论学习,参与教育管理理论的研究与探讨,努力提高自身修养与素质,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以树立班级管理的整体观、发展观和理论指导观。理论的提高可使班主任开阔眼界,广泛关注国内外教育发展动态,大胆创新,用自身的实践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推动教育改革。只有理论修养不会实际应用的班主任,工作难见实效,同时,只重视实际问题的处理,不提高理论修养的班主任,也很难成为优秀的班主任。

2、 把握严格与宽容的分寸

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必须对学生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但并不是严厉、严酷,过于严格,容易造成学生自制力差、自主性低,有严重的依赖心理,容易压抑学生个性,产生自卑感,甚至造成逆反心理,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过于严格既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班级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因此,班主任要正确把握严格管理的尺度。 严格管理班级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要“以法治班”,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做到纪律严明。二是要公正公平,不要感情用事。对违纪违规者,无论是干部还是普通学生,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都要一视同仁。三是要注重“首因效应”,要认真对待、正确处理“第一次”之类的事情。四是要持之以恒,防止“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同时要狠抓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严格还必须与宽容有效结合起来,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灵活处理。班主任在私下要做好被处罚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其正确认识错误,并努力改正。同时,对学生违纪处罚的方式要多样化,要寓教育于处罚之中。在教育工作实践中,严格与宽容是对立统一的两种处理问题方式。严格并不意味着冷面铁心,宽容也不是一味地迁就纵容。要把握严格与宽容的分寸,才能达到一定的教育效果。

3、把握禁止与引导的分寸

在班集体工作中,在处理学生所出现问题的时候,班主任较多地采用明文禁止的方式,例如,实行“全封闭管理”以避免学生受校外不良影响,制定严厉的惩罚措施以控制学生纪律等等。这种禁止管理方式,可以降低学生犯各种错误的可能性,对心理未成熟,还不能形成成熟判断的学生而言,是有着一定的必要性的。这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但禁止有不足和不利的方面。过多地应用禁止的管理方式,从长期与近期来看,主要存在两个弊端:首先,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增强学生的抵抗力与社会适应能力;其次,

容易使学生成为班主任从事班集体管理工作的“对立面”,增加阻力。一些班主任以“不出乱子”、“不出事”为目标,采用“盯、吓、压、罚”等方式管理班级,虽然表面上学生乖乖听话,实际上却隐含很多问题。

因此,禁止必须与引导结合起来,并要以引导为主,要让学生具有独立判断是非以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做好引导的工作,需要做到以下四点:(1)民主为主,强制为辅。主要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制定规章制度、进行民主评议、换选班干部和处理班级事件,不是单从班主任的主观愿望出发,强行命令学生做事情。(2)激励为主,批评为辅。要善于发现学生自身优点与长处,树立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通过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用英雄模范和先进人物的事迹来激励学生,而不是一味地批评和处罚。(3)引导为主,说教为辅。不只是要告诉学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还要给出具体原由,具体指导学生去做,班主任有时还要亲自示范,手把手地教。(4)耐心为主,发火为辅。对待犯错误的学生,要心平气和,亲切和蔼,而不是怒气冲天,训斥指责,或者有意冷淡疏远,对学生的耐心是批评的法宝。

4、把握学生主动性的分寸

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成长发展中的学生,因此,在实际教育工作中,需要班主任约束的方面很多,小到坐立行走、穿着打扮,大到思想动态、前途命运,以及班级的建设与发展。一些班主任事必躬亲,无所不管,充当着“管家”、“警察” 、“保姆” 或“间谍”的角色。这种管理方式,管得过多过死,容易造成学生依赖性强,创造性、独立性差,缺乏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的训练,也容易使班主任陷于杂务,疲惫不堪,不利于自身的完善与发展 。

“教是为了不教”,同样“管是为了不管”,从本质上来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具体来说,班主任要管的方面主要有:制定班级发展的长期目标,把握班级工作的整体思路;培养一支强而得力的干部队伍,并加以指导监督;做好个别学生及全体学生的思想工作,增强班级凝聚力、向心力;协调多方面关系,形成教育合力。学生能干的,班主任坚决不要干。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班主任要大胆放手,把一些具体事务派下去,建立层次分明的立体型管理体系,如公物维修、书刊保管、活动组织、班干部选换、班规制定等等。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分工授权,引导学生参与管理,逐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

第二节 班主任工作目标沿革

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同样,班主任工作目标也是工作目的的具体体现。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者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全面教育、管理、指导学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体魄健康的公民。由此可见,班主任工作目标有三个方面:学生、任课教师和学校,促进

学生身心的成长和发展,负责协调各科教学活动,联系和组织科任教师商讨本班的教育工作,协调本班与其他班级以及学校的关系,从而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目标体系。然而,现有班主任工作目标不是立即产生的,而是建国后在原有班主任工作目标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的,因而有着历史继承性。

班主任工作目标是学校教育目标在班级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它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教育目的,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不同的社会时期,由于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差异,人们的思想观念有所不同,同一时期的教育目的、教育目标也会有所区别,从而对班级工作目标产生一定的影响,使不同时期的班主任工作目标带有时代特征。

一、萌芽阶段(1949年—1976年)

新中国刚刚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在各方面都不是很完善,台湾以及一些国外敌对分子仍对新中国充满敌意,伺机寻找机会颠覆社会主义制度。在这种形势下,国家工作重点是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进行巩固。八年抗日战争以及连年的内战使中国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中国人民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的。教育发展也不例外,主要是进行扫盲运动,建立新式学校,让儿童接受基本的读写算教育。通过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促进学生学业进步。1951年第一次全国中等教育会议上提出:“我们明确了要办好学校,做好教学工作,必须正确执行校长责任制和教师责任制。”(87页)4认为教师既应成为课堂主导力量,也应做好学生的课外活动和校外工作,并指导学生社团的课外活动和社会服务工作。1952年由教育部颁发试行的《中学暂行规程(草案)》中再次强调了中学教导工作采取教师责任制,由教师负责各项教学工作和学生思想行为之指导,没有另设班主任,把学生思想教育纳入教师职责下。教育部在1952年3月18日的《小学暂行规程》(草案)中,第六章的组织、编制、会议制度中提到小学各班采用教师责任制,各设班主任一人,并酌设科任教师,但没有提到班主任具体的工作职责与任务。

1957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几个问题》,鉴于前期工作中存在集体主义与个性发展、纪律与自由之间的矛盾,有些学校不敢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教育,不敢对他们提出应有的严格要求;部分学生不遵守学校纪律,忽视集体;有些学校不对学生进行时事政策教育,许多学生对当前的国内国外大事不够关心,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教育部提出学校各级领导和教师要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要进一步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要求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关心学生生活、健康问题,使思想教育内容更广,而且不能流于形式,要抓出实效。但在文革期间,全国教育界都把重点放在阶级斗争方面,要与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做斗争,把政权夺回来。在这种形势下,各学校各单位都把“斗私、批修”作为主要的日常工作,班主任也主要是带领学生贴大字报、闹革命,重点并不是班集体教学工作的协调,也不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管理,从而使建国初期教育建设中的一些好的经验与成果毁灭掉了。在那个特殊的时代,班主任工作目标被深深地打上了阶级的烙印。 4 参见何东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海南出版社,第87页。

从这一时期所制定的教育法规可以看出,主要教育工作是建立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体系,包括一些小学、中学和大学,暂定一些管理办法,制定课程,编制教学用书等事项,对实际的教学与管理并没有投入太多的精力。也没有制定关于班主任工作的条例和法令。整体而言,这个时期的班主任工作没有明确的界定,没有规定专职工作人员的要求。班级管理工作重点是按照上级命令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把主要精力放在扫盲工作上,对于班集体的管理工作并没有太深入的认识,对班主任工作职责、任务、工作原则、工作方法以及班主任的任免和待遇都没有太多的规定。

二、形成阶段(1976年至1987年)

粉碎“四人帮”以后,1978年9月22日的《教育部关于试行全日制中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5中,规定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学校党组织领导下进行的,主要通过班主任工作,共产主义青年团、少年先锋队的活动和政治课来进行。并规定班主任应该在其他教师的协助下,对本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学军,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指导共产主义青年团、少年先锋队和班委会的活动,进行家长工作,评定学生的操行。学校应该加强班主任工作的领导,选派政治觉悟较高和较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班主任。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减少班主任的任课时数。由此可见,当时班主任主要的工作目标还是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

在1979年10月10日,教育部、中国教育工会印发的《23省、市自治区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报告》中,提到了这次大会交流的工作经验,内容很丰富,也各有特色。有转化后进班、后进生的;有针对快班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和如何加强思想工作的;有围绕学习做政治思想工作的;有如何正确处理班级工作中各种关系的;有针对年龄、心理特点探索教育规律的,他们的共同点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特别总结出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班主任工作基本方法。与此同时,比较多的是转化后进生、后进班的经验。并分析了造成学生思想政治水平下降的原因,认为林彪、“四人帮”对教育事业的干扰破坏,是造成许多青少年思想品德、文化学习质量不高的根本原因,甚至对于那些走上犯罪道路的学生负主要责任。基于文化科学知识价值的认同,会议特别强调了后进生转化问题。就当时情况来看,一般学校里后进生的问题比较突出,就是条件较好的学校,后进生也占一定的比例,因此,转化后进生问题就成为这次会议的主题,成为今后班主任工作的重心,适时地把班级中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转化为对学生困难的扶助上,立足于学习,把思想政治教育同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学生学业进步。

这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议,对班主任工作进行了初步的总结,认为优秀的班主任有着共同的、基本的特点6:一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怀着强烈的责任感,为了转化塑造一代新人做到了公而忘私。二是热爱学生,关怀学生,循循善诱,把思想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三是一分为二地看学生,先看到先进生身上的不足,更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在“转化”上下功夫,坚韧不拔,不怕反复。四是注意培养良好的班风,运5

参见何东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海南出版社,第1630—1639页 6 参见何东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海南出版社,第1737—1739页。

用集体的力量来教育学生。五是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学生。六是把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到学习上来,围绕学习这个中心,进行思想教育。这表明,班主任工作得到了社会的重视,并开始走上正规,开始以学生学习和班级管理为重心,政治思想教育只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方面。

为了进一步突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1979年11月27日第一次公布关于班主任工作津贴的法令——《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劳动总局关于在全国普通中学和小学公办教师中试行班主任津贴的通知》7。具体如下:

关于普通中学和小学班主任津贴试行办法(草案)

根据全日制中、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中对班主任工作的规定,为了鼓励教师做好班主任工作,提高教育质量,按照“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和“多劳多得”的原则,经国务院批准,从今年11月开始,在公办教师(即国家职工)中试行班主任津贴。办法如下:

一、班主任应挑选工作好、思想好、作风好,具有一定教学水平、管理学生经验和组织能力的教师担任。按照择优任用的原则,每学年经过教师评议一次,由学校领导批准。

二、班主任应履行《关于班主任工作的要求》(见附件)和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量,才能发给班主任津贴。

担任班主任的中学教师原则上每周担任两个班的语文或数学课,其他学科教师每周担任14节课以上;担任班主任的小学教师原则上每周包教一个班的语文和数学课,或担任两个班语文或数学课,其他学科教师每周担任18节课以上。

三、班主任津贴标准。原则上每个班(学生40人至50人)设班主任一人。根据现有学校布点、校舍条件不同,每个班学生人数有多有少,班主任工作量有大有小,班主任津贴应有所区别。津贴标准一般定为:中学每班学生人数在35人以下发5元,36人至50人,发6元,51人以上发7元;小学每班人数在35人以下发4元,36人至50人,发5元,51人以上发6元。每班人数在20人以下的,可酌情减发。

复式班的学生人数可按每个年级学生人数合计算。

班主任从任命之月起,按月发给班主任津贴。免去班主任,应从不担任班主任的下月起停发津贴。

四、担任班主任的教师,教学工作量未达到要求的,按津贴标准的半数发给。但因担任其他工作任务以至教学工作量未达到要求的,津贴可不减发。

五、对工作不负责任,玩忽职守的班主任,要批评教育,甚至停发津贴;情节严重者要及时撤换。

六、班主任因事假、探亲假、学习、患病、负伤、生育及因公出差等,每月超过10天的按当月津贴标准的半数发给,超过20天的不发给津贴。

班主任因事假、探亲假、学习、患病、负伤、生育及因公外出等,而临时代理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当月工作超过10天不满20天的,按班主任津贴标准半数发给,超过20天的按全月津贴标准发给。 行政人员、教研组长兼任班主任并完成本职工作任务,应发给班主任相应津贴。 7 参见何东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海南出版社,第1756页。

七、班主任津贴所需经费,教育部门举办的普通中学和小学,可由省、市、自治区分别在教育事业费中“中学经费”和“小学经费”项的“补助工资”目内列支。

八、其他部门办的普通中学和小学试行班主任津贴,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所需津贴经费仍按原来规定的学校经费开支渠道,由各部门自行解决,在有关项目内列支。

九、各省、市、自治区教育局会同有关部门可参照本办法精神,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本办法从1979年11月1日起开始执行。

附件:

关于班主任工作的要求

中、小学班主任应该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热爱祖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能胜任所任学科的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教育管理学生的经验和组织能力,认真贯彻执行全日制中、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中规定的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学习,积极工作,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在思想、品德、作风方面能作学生的表率。班主任工作应具体做到以下六点:

一、热情关怀、爱护学生,负责做好本班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学生遵守中、小学学生守则,努力使本班形成一个遵守纪律、团结向上、勤奋学习、朝气蓬勃的集体,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二、经常与任课教师联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思想学习情况,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学好各门功课,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三、关心学生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加强生活管理,组织和指导本班学生参加文体活动,搞好清洁卫生,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组织领导班委会的工作,指导本班共青团、少先队开展活动。

五、负责组织领导本班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配合有关科任教师开展课外科技活动。

六、与学生家庭和社会有关方面取得联系,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这是建国后第一次以行政规定的形式通过提高经济待遇的方式对班主任工作对进行激励,提高了班主任工作经济地位,表达了新时期党和政府对班主任工作的重视。在增加班主任工作津贴的同时,又明确提出了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要求,不仅说明了班主任的待遇与职责相联系,表明了班主任的责任重大,而且也说明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涉及到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从而克服了以前班主任工作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这一时期班主任工作主要表现为:一转变观念。班主任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是事关学生发展,事关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大事,离开了班主任工作,学生的发展就可能缺乏强有力的指导,影响到学生身体、心理的多方面发展。二班主任工作专门化。在建国后一段时期虽然指出了小学阶段实行班主任管理方式,但就整个基础教育而言,更多突出教师的思想教育功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各科教师的共同职责,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也要担

负起教育学生的职责。实际上,教师是一个复合体。三班主任工作目标内容的全面性。班主任工作不再是停留在政治教育上,而是集生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学习教育融为一体,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班主任的工作职责。

三、发展阶段(1988至今)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成为时代的主题。教育实践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与社会变革相适应,班主任工作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不再把工作重点放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而是围绕学生学习生活,开展各项班集体管理工作,并加强班级与学校、社会的联系,积极主动地与社会各种教育因素进行沟通。

1988年8月10日国家教委发布了《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1988年8月20日国家教委发布了《中学班主任工作的暂行规定》8,指出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在分析班主任工作价值基础上,提出班主任工作目标是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全面教育、管理、指导学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体魄健康的公民,这也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据此,班主任要做好以下几项具体工作:

(一) 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保护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志向,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德和良好的心理品质,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二) 教育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会同各科教师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三) 教育、指导学生参加学校规定的各种劳动,协助学校贯彻实施《体育卫生工作条例》,教育学生坚持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四) 关心学生课外生活。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科技、文娱和社会活动。鼓励学生发展正当的兴趣和特长。

(五) 进行班级的日常管理。建立班级常规,指导班委会和本班的团、队工作、培养学生干部,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把班级建设成为奋发向上、团结友爱的集体。

(六) 负责联系和组织科任教师商讨本班的教育工作,互通情况,协调各种活动和课业负担。

(七) 做好本班学生思想品德评定和有关奖励工作。

(八) 联系本班学生家长,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配合,共同做好学生教育工作。 这些基本任务与工作职责对于班主任根据具体要求,制定出各项任务的目标提供了前提条件, 其范围大致如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的学习和休息,班级管理,班集体建设,班干部培养,任课教师工作协调,以及与学校配合等各个方面。由此可见, 在新形势面前, 基于《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以及《教育法》等8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第2774—2781页。

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出台与实施,各级中学不断根据国家的教育走向,结合自身的实际特点,提出可行的教育目标,使得班主任工作地位更重要,目标更明确,范围更宽泛,方式更多样,促进中学班主任管理走上科学化、制度化与规范化道路。具体到中学班主任工作目标上,基本特点有:1、目标内容更广。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班主任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社会参与能力,以及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2、突出重心。班主任的各项工作都立足于学生学业进步,为学生学业良性发展提供保障,在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带动学生全面发展。3、强调班主任沟通能力。新时期学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面临着各种发展问题与机遇,学生不再是仅仅把课堂作为唯一的生活空间,开始由学校向社会转移,这就需要班主任认真梳理社会上的各种影响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对于学生的影响,发现其中积极与消极的因素,有针对性开展具体工作,控制与改造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各种影响源。由此,离开班主任广泛的社会参与是不行的,需要教师具有更好的社会沟通能力,从而推动社会、家庭与学校形成合力,发挥资源统合的整体功能。

第三节 班主任工作目标体系

现代系统论在对客体进行分析时,不仅对客体加以分解,考察构成该系统的简单要素,更是在对各个简单要素分别考察的基础上加以综合,不仅丰富了认识,而且使研究更加完善。在对班主任工作目标体系进行分析时,同样可以采取这种分析方法,对目标体系的各组成要素进行分析,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中学班主任工作目标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对学生、对任课教师以及对个人。

一 对学生

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全面教育、管理、指导学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体魄健康的公民。由此可见,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方面,在班主任工作目标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国家要求的人才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

(一)班主任对学生的主要职责

班主任对学生的主要职责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保护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志向,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德和良好的心理品质,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会同各科教师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教育、指导学生参加学校规定的各种劳动,协助学校贯彻实施《体育卫生工作条例》。教育学生坚持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关心学生课外生活。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科技、文娱和社会活动。鼓励学生发展正当的兴趣和特长。进行班级的日常管理。

建立班级常规,指导班委会和本班的团、队工作、培养学生干部,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把班级建设成为奋发向上、团结友爱的集体。做好本班学生思想品德评定和有关奖励工作。9

(二)实施职责的主要措施

勤学守纪,积极进取,与人和睦相处等素质,都体现在学生自己的实践中,班主任并不能代劳,所以,在对学生的管理与教育方面,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管理与自我管理者。班主任只是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例如,订立合理的班规,让规章制度来促进学生进步,校服、发饰、考勤、上课纪律等常规的教育和执行,必不可少,为了培养清洁的习惯,班主任可以每天检查、督促值日生工作,直至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

在落后学生思想转变方面,如学生的违规和无心向学等问题,都根源于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需要从根本上进行教育。班主任如果长期把重点放在学生的短处上,则会造成学生的反叛与对抗。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过去因受到过许多教师的批评与指责,造成对老师的批评与处分都不在乎,虽然做了不少工作,却达不到理想效果。这就需要班主任转变工作方式,可以把重点转移到发掘学生自身的长处上。例如,一些衣着新潮,不符合学校规定的学生,一般对设计有着很大的兴趣和天赋,可以把这种长处用到板报设计上来,当这些学生感觉到自己是班级、是学校中一员的时候,必然会自觉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

学生的思想工作不应局限在班会课的口头教育上,更重要是应体现在活动中。因为活动的过程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观念,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群体的教育、环境的教育,但班主任需要及时发现问题,从旁指导,表扬正面的、积极的,扶持新生及弱小的。在集体活动中,一定要与人沟通、合作,从中发现别人的优点,体现合作的重要性,努力改善人际关系。在发现自己不足的同时,亦发掘了自己的优点,有助于自信心的增强。口头教育跟活动教育相结合,会更有实效。这样才能把学校一切的活动,最后都落实到学生的思想转变上,从而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生活作风, 才能真正实现培养学生的目标。

班主任要逐步使班级中大小事务均由学生们自己策划组织,实行自我管理,班主任只须从旁提点,担当顾问角色。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在学生群体中培养出学生领袖。对于学生领袖的培养,首先要相信有学生活动的地方,就一定会有学生领袖。即使在能力稍逊的班中,只要班主任组织活动,坚持在动态中选拔和锻炼领袖,一定会产生属于特定班级的学生领袖。其次要相信人无完人,学生领袖也如此。要容许学生领袖有错误,有缺点,对于新的学生领袖,班主任应该给予协助与鼓励,尽量让其发挥所长,增强其自信心及上进心,逐步按学生领袖的接受能力而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之逐渐进步。再次,要注意自身的榜样。班主任处理事情的态度,工作方法,甚至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其实,班主任本身就是一个领袖的榜样。

二、对任课教师 9 国家教委发布:《中学班主任工作的暂行规定》(1988年8月20日)。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各项教学计划和各项教育管理措施,都必须通过班集体的工作去贯彻、去落实,但对班主任工作进行分析时,可以发现各科任课教师工作是组成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班主任工作中,负有联系和组织科任教师商讨本班的教育工作,互通情况,协调各种活动和课业负担等任务和目标 。由此可见,任课教师是实现班主任工作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班主任工作中关于各科教师的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协调各科教师教学

班主任工作中的主要方面就是协调各科教学,使学生能从教学中得到最大的益处。其中,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是保证学生能得到科学合理教学的重要前提,所以,班主任要严把质量关,针对自己班级学生的特色,选择适合本班的任课教师。在很多情况下,班主任没有对任课教师的选择权,都是学校统一分配,教学的好坏要看运气,不仅是学生的运气,还是班主任教师的运气。近几年来,学校教学改革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权力下放,把教学主动权下放到班主任手里,班主任可以自己挑选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任课教师,不仅激发了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搞好班级教学与管理工作,更是从一个侧面使任课教师有了职业压力,打破了以往“一刀切”的局面,无形之中使教师注重自己的教学质量,为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提供了动力。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学校内部也存在激烈的竞争,不仅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排列名次的竞争,更是教师对教学质量的竞争。各个教师的教学质量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学生在班级里相互之间存在竞争,存在“比”的现象,各科任课教师,各个班主任在每个班级之间也存在竞争,存在“比”的现象。升学率的高低,考试平均成绩的高低,竞赛名次的前后等各个方面都是各个班级、各个教师竞争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各个教师都想让学生在自己所教的这门课上得到理想的成绩,造成给学生补课、加课、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等现象,尤其是对自习课的利用方面,还出现抢课、霸课的现象,不仅不利于教师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还会在学生中造成不良的影响。这时班主任协调各科的教学与作业,不仅使学生得到合理科学的教学和适量的课后作业,还要从任课教师的角度,配合任课教师的教学,使任课教师也得到满意。

(二)经常与课任教师取得联系

班主任工作离不开各任课教师的教学,所以,与各任课教师保持密切联系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方面。班主任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采取科学的学习方法,把学生的课业负担量保持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这都需要与各任课教师保持紧密的联系,从任课教师那里得到学生各科成绩的第一手信息,有利于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的引导。只有与各任课教师进行联系和沟通,才能对学生的学习有所了解,才能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学习的合理性,才能了解什么样的作业对学生有益?什么样的作业分量适合学生的练习?需不需要加课时?任课教师的教学是否合理?学生应注意哪些教学问题?

寓教育于教学之中,在各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协同各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这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实施教育,把教育与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各科实际教学中去领悟一些与科目相关的道理,这是成功的教学,也是成功的教育。班主任要了解教学实际情况,对各科教学有个总体把握,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指导,告诉学生在各门科目学习中所应注意的各个事项。只有与各科任课教师有紧密的联系,才能了解教学,了解学习,才能与任课教师更好的配合工作。

班主任与各任课教师取得紧密联系,也是学生与各任课教师沟通的桥梁。让学生理解任课教师,能看到教师的辛勤劳动,班主任可以从一些任课教师的小事情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辛苦。还可以通过某任课教师的口吻来表扬学生,例如,今天某某老师很开心,感觉你们上课反应很积极,给你们上课比较舒服;某某老师教学很认真,让我来向你们收集学习体会。同样,班主任还要和任课教师联系,以让任课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理解学生。例如,可以告诉任课教师,同学对他的课很感兴趣,认为他是一位很好的老师;某任课教师对某同学不开口读英语而发火的时候,可以让教师知道,这位学生一直都有着各种问题,并不是故意和他作对等等。只有与任课教师建立紧密的联系,才能真正成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

(三)与各任课教师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班主任与各任课教师在工作上应相互配合,只有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拧成一股劲,才能朝着一个目标前进。不可否认,在教育实践中,存在着一些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不和,相互拆台的现象。例如,两个任课教师在工作中没有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相互关系紧张,就在同一个班级中,强调自己所教科目的重要性,而讲对方所讲科目的不重要性,其实是任课教师的相互斗气,却给学习知识的学生错误的引导,不知所措,无所适从,这种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也很不好。所以,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以及各任课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是很重要的。

在中学阶段,班主任一般也是任课教师,要引导学生不偏科,让学生意识到各门科目都有自己的重要性。因为,面临着升学的压力,教学必然围绕着升学的考试科目,不考的科目一般都会受到学生与教师的轻视,这是不正确的,但又是现在普遍的现象。教育的本质并非如此,只是在考试这个“指挥棒”的指引下,有些“变异”。班主任要有个正确的认识,意识到教学并不是完全为了考试,为了升学,是为了促进孩子健康的成长与发展。各个科目的教学都是增加学生的知识面,都是在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基础,因此,要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端正对各门科目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重视一些考试不考,但又很重要的科目,同时,也是让学生在每节课上都有满意的表现。让那些任课教师意识到班主任对自己所教科目的重视,必然会配合班主任的各项工作。

班主任不霸课,合理安排自习课,让各任课教师心服口服。在升学的压力下,各个班级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各科教师都想把学生的成绩搞上去,出发点是好的,但在教学实践中,不可避免地出现抢课,给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认真学习自

己所教的科目,并取得优秀的成绩。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的协调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掌握本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学习的弱点与不足,对症下药,合理安排自习课。班主任还要起到带头作用,自己不霸课、不抢课,做到以理服人,让各任课教师心悦诚服,服从安排,积极配合班主任的各项教学与班级管理工作。同时,班主任还要协调好各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只有大家同心协力,才能把班级搞好。

三、对个人

班主任是学生极为重要的一个榜样,其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班主任自身素质的提高与发展也是班主任的工作目标之一。良好的班主任职业道德是以爱事业、爱学生为出发点,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进取心,真正把教育工作当作体现自己生命价值、人生理想的神圣事业。同时还要大力弘扬新时代师表形象,坚持组织班主任教师学习政治理论、教育法规政策,不断提高班主任的思想水平及政策水平,树立良好的班主任群体形象;要通过班主任例会总结工作、交流经验、学习优秀班主任先进事迹,使班主任教师牢固地树立起以身立教、献身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也是促进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方面。班主任职业道德的培养环节主要有五个方面:10

(一)提高班主任职业道德认知

班主任良好的职业道德主要体现在其道德行为上。良好的道德行为和习惯必须建立在正确的道德认识上。班主任教师道德认识的发展贯穿于其道德品质形成的各个方面及始终,包括对道德原则、规范和范畴的认识,以及对教师道德行为善恶、美丑、荣辱、是非的鉴别、分辨和评价,特别是对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利益关系的认识。由于班主任教师对职业精神的认识无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有差异,在道德的认识过程中也会出现矛盾和斗争。这些矛盾和斗争一般表现为认识深浅的矛盾、正确认识与错误认识的矛盾。有个别班主任教师会有这样或那样背离班主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行为,有的甚至触犯法律,走上犯罪的道路,其中有人就是由于对班主任的职业道德要求无知或不能正确理解造成的。所以,提高班主任教师的道德认识,既是道德教育的起点,又是实现道德教育其他环节的基础和前提。

(二)陶冶班主任职业道德情感

班主任对职业道德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不代表就能够有相应的道德行为,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的感情基础。在陶冶班主任教师道德情感的过程中,要以塑造班主任教师的良好品德、坚定班主任的信仰为目标,要充分利用良好的教育环境,或寓教于乐,或身教示范,或寓理于情,在反复进行中逐步培养道德感情。由于道德感情容易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产生波动,难以稳定,因此,要使班主任教师形成某种道德感情,不但要依靠班主任教师的理性,更要依靠其在长期的教育教学生涯中的磨炼。

(三)磨炼班主任职业道德意志

班主任的职业道德意志是在履行义务过程中自觉克服内心障碍和外部困难的毅力和能力。它通常表现为道德行为中的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同时也是一种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班主任教师在履行职业道德时,往往需要克服来自各方面的困难和阻力。如果没有坚10 参见,中国德育网,《班主任职业精神培养的过程与方法》。

毅顽强的道德意志,班主任教师就可能在履行义务的过程中放弃初衷。因此磨炼班主任道德意志的作用主要应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要使班主任的道德动机经常战胜不道德的动机,用理智战胜欲望,制止错误的行为发生;其次要使班主任教师排除来自主客观方面的各种干扰、障碍的决心和勇气,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坚持到底。

(四)树立班主任职业道德信念

班主任职业道德是建立在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经验基础上的,班主任教师对于道德义务及其道德行为要求,逐步达到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便于形成坚定的道德信念。道德信念一旦建立,班主任教师就能够以坚强的毅力去排除一切艰难险阻,坚持正义的道德行为,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班主任教师就会精神充实,意志坚定,无私无畏,奋发向上,不为名利所惑,不被讥讽嘲笑所动,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努力体现班主任职业精神。反之、如果缺乏这种坚定的道德信念,就会表现出胸无大志,庸庸碌碌,无所作为。所以,只有具有坚定的道德信念,才能变成班主任教师稳定而持久的道德品质。

(五)培养班主任职业道德行为

班主任职业道德行为是其在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支配下的道德实践,是形成道德品质必经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班主任道德教育的目的,也是衡量班主任教师是否具有班主任职业精神及职业精神水平高低的根本标志。在班主任职业精神培养的过程中,只有把教师的道德认识转化成相应的道德行为,并经过长期的实践,成为道德习惯,班主任职业精神培养才算真正完成。班主任教师的职业精神总是通过一系列的道德行为表现出来的,只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炼之以志、导之以行,将认识付诸行动,用行动增进认识,才能使班主任职业精神不断提高,达到理想的境界。

第二章 班主任工作目标

内容提要:班主任工作目标是班主任具体工作的基本思路与方向,它是特定环境的具体体现,因而本章开始就对教育方针、教育目的与班主任工作目标关系进行梳理,认为班主任工作必须对我国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有所了解,即了解我国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进而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班主任还必须摸清班级的特质,即班级作为一种组织形式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表现为学习性、生活性、娱乐性与共同性的典型性特征,因而班主任要在正确理解国家的教育目的,学校的培养目标以及班级特质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班级工作目标。其次,勾画出建国后班主任工作的历史简况,指出班主任工作目标的历史继承性。其基本阶段有:萌芽阶段(1949年—1976年)、形成阶段(1976年至1987年)、发展阶段(1988至今)。中学班主任工作目标的基本特点有:目标内容更广;突出重心;强调班主任沟通能力。再次,陈述班主任工作目标体系,就学生而言,主要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保护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志向,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就教师而言,班主任负有联系和组织科任教师商讨本班的教育工作,互通情况,协调各种活动和课业负担等任务,使教师齐心协力,形成团队意识,共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优质的教育环境;就教师本人而言,提高职业道德认识,陶冶职业道德情感,磨练职业道德意志,培养职业道德信念。

第一节 班主任工作目标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者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并负有协调班级各学科教学工作,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之间关系的作用,班主任的工作全面而具体。班主任工作受到目标的制约,如果目标清晰、具体、全面而合理,就有利于班主任工作开展顺利进行,更好地发挥班主任工作功能。

如果说,学校是一个由纵横交叉的各种教育和教学渠道组成的网络系统的话,那么班主任就是这个网络中的一个“网结”。在学校,条条渠道都通向班主任,班主任既是班级的核心,又是联络各教育渠道的“纽带”和“桥梁”。学校对学生所实施的德、智、体、美等教育,都要通过班主任这个“关键人物”去发挥影响力,完成各种教育活动。因此,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骨干力量。

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全面教育、管理、指导学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体魄健康的公民。从中可以看出,班主任工作目的与学生的发展息息相关,它与教育目的有着共同的方向,主要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国家要求的合格人才。班主任的工作目的是对班主任工作的一种预想,教育目的则是对学校所培养人才的一种预想,两者相互联系,相互统一。

一、教学方针、教育目的与班主任工作目标

教育方针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其内容包括教育的性质、发展方向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方针预示着教育目的走向。所谓教育目的是教育所要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要求,主要回答教育是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

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紧密相联,教育方针由党和国家统一制定的,大多体现在宪法与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之中,它从宏观的角度指导着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正是在教育方针的指引下,教育目的得以出现,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方针蕴含着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

在教育实践中,教育目的需要具体化为培养目标,具体化为一所学校的培养目标,进而具体化为一个班级的工作目标。教育目的体现着一定社会和时代对培养人的共同要求,它是各级各类学校均应遵循的总目标。教育目的是以高度概括的形式出现的,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就需要进一步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制订出中小学的培养目标,这些目标对中小学教育起着指导作用。但由于中小学培养目标对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学校培养目标都是相同的,而我国地域广大,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又很不平衡,办学条件、形式有较大差异,所以各个学校还必须根据中小学工作目标,从所处的地域背景、办学条件、形式、特点等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培养目标。学校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的一般要求,从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任务出发,针对本校特点及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制定的所要培养人的具体规格。

学校又是有许多班级组成的,每个班级又各有不同的特征,如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身心素质等。班主任要在正确理解国家的教育目的,学校的培养目标基础上,将其转化为班级工作目标,这是班主任的职责所在。班主任有义务根据教育目的以及学校培养目标,从本班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可行的班级工作目标。

从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学校培养目标以及班级工作本质意义及相互关系来看,由于教育方针过于抽象,学校培养目标地方性气氛较浓,因而从其客观性来看,教育目的对班级工作目标具有更高与更直接的指示功能。这是由于教育目的是一种关于教育过程预期结果的价值取向,它集中反映了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教育行政部门关于教育总的发展方向与基本要求,从而为教育系统内部规定自身目标准备条件。因此,在把“应然”的教育目的转化为“实然”的教育目的的过程中,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过程起着导向作用,它必然渗透在班级工作目标之中。

目前,我国关于“教育目的”较流行的观念是“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是根据不同社会的政治、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的”,“它反映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制定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1 可以说,教育目的的抽象属性,以1 陈桂生著:《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版,第218页。

及教育目的示意功能已获得了认可,它不仅在主观上具有其积极意义,而且对教育实践具有现实的功用。

教育目的对于教育实践主要有三项功能:2

1、导向功能。教育目的是对教育结果的预想,指导教育行为的趋向,可使教育行为成为有意义的、有秩序的活动,避免或者是可以纠正教育行为的盲目性和机械性。

2、激励功能。教育目的不仅能够指引教育过程的发展方向,而且应当对教育行为的当事人起激励作用。“目标就是价值,假如目标有价值,并且人愿意获得它,那么,它便能使学习者付出为达到该目标所需要的力量”。“只有指导而不能推动的目标,只能说是一半有效而已”。

3、评价功能。尽管具体的教育目的可能根据教育进展中的实际情况而修正,既定的教育目的作为教育行为的标准,可以不断激励或矫正教育行为。

由此可见,教育目的对现实教育实践的导向、激励与评价功能,影响着各级各类学校班级工作目标的定位与选择,学校根据其实际情况制定出班级工作目标不仅是可行的,而且对于班级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二)班主任工作目标

教育目的是制定学校培养目标的指南,是班主任提出班级工作目标的基本依据,正是在教育目的与学校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班主任提出具体的工作目标,使班级得以正常运行,推动班级不断向着成熟的班集体方向发展,给学生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

班主任工作目标是抽象与具体的结合,就其抽象性而言,任何班主任工作目标都是工作的预期,是对具体工作未来发展方向以及所要达成结果的规定,带有一定的共性,呈现出概括性特征;就其具体性而言,班级工作目标总是带有明确的指向性,它必须同每一个具体的班级相结合,深入到具体的班级场景之中。这就要求班级工作目标一定要体现出抽象性与特殊性,根据教育目的与学校培养目标,既要制定出一般性的班级工作目标,体现出教育目的关于教育所要培养人的性质,即成为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人才;又要制定出具体的班级工作目标,这一目标更多是对于抽象的班级目标而言,需要班主任结合班级特点进行,并体现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之中。

由于班级的正常运行主要在班主任带领下进行的,班主任是班级的直接管理者,是班级从筹建之初到资源整合整个过程的发起者与指导者。可以说,班主任是班级管理法定代表,班主任要围绕班级发展目标而进行,班级工作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班主任工作目标。班主任工作目标是教育目的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反映,它通过培养良好班集体,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最终促进学生在集体中健康成长,得到全面发展。班主任有着明确的目标定位,但班主任工作目标既是抽象的,更是具体的,它渗透在班主任工作的各项活动之中。就其基本任务而言,主要表现为在校长领导下,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全面关心、教育和管理学生,使他们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2 陈桂生著:《教育原理》,第235页。

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体而言,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主要包括:1、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学习、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中学生守则》是重要依据,因此要结合《守则》根据学校的规章制度结合起来,进行教育。2、经常与任课教师取得联系,了解学习情况,协同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学会学习方法,掌握学生课业负担量。3、关心学生身心健康,提倡坚持体育锻炼,注意保护视力,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4、指导班委会和团支部的工作,培养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做好学生的个别工作。班会活动和团队活动各有其特点,是两种不同的组织形式,不能顾此失彼。同时,重视并做好“特殊生”的教育、转变工作。5、指导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关心课余生活,支持并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组织和开展主题班会等。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劳动内容和时间提出具体的要求,并有检查措施,常抓不懈,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切忌以罚代劳。6、搞好班级经常性的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常规管理,做好学生的操行评定,评语要充分肯定优点和进步,明确指出缺点和努力方向,要针对学生实际,写出“个性”,避免千篇一律或过于空泛。3

二、班级特质与班主任工作目标

班级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工作、生活和交往为主要内容的青少年正式组织。它作为一个独特的学生群体,有着自己鲜明的特征:主体性、开放性、社会性和规范性。这些特征不仅是衡量班集体的一项指标,而且也是班主任进行班级建设的一项重要依据,是班主任工作目标的现实基础,对工作目标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一)班级特质

学校要实现教育目的,顺利完成教学计划,以及实施各项教育管理措施,都必须通过“班级”这个基本单位去贯彻、落实,班集体不是一个由坐在同一间教室里的几十个孩子组成的松散群体,而应该是一个有凝聚力的有机整体,班集体必须是一个有领导、有目标、有组织、有良好的班风以及团结向上的班集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完成教学任务,也才能培养出具有优良品德的优秀人才。也就是说, 班级存在一个建设的过程,而班级建设又必须充分考虑班级特质。

班级特质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学习性。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元,是对学生进行管理的基本单位。从其产生与发展来看,班级最初是为了便与教学而设立的,它是学校以教学为主要任务的基本空间形式。作为班级基本的教学形式,它隐含了教与学两大方面,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而存在,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可以说学习性是班级的一个基本特征。离开了教师的教学,离开了学生群体对于知识的学习,班级就失去了存在的原初意义。正是因为学习的任务,班级在开展活动的时候,都要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目的,把所有的外部活动都统合在学习与发展的目的下,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生活性。学习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学校与班级的活动都带有学习导向,但这并不表明学3 国家教委发布(1988年8月20日):《中学班主任工作的暂行规定》。

习是学生的一切,可以把学习时间代替学生所有的时间,学习空间代替学生所有的生存空间。其实,从学习的目的来看,学习有其社会性方面,通过思想政治、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为社会进步与文明发展打下基础,同时,学习还有其另外一个方面的目的,这就是为了个人更好的生活。这一目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表现程度不同,随着市场经济深入推进,个人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了发展与提高,致使学生的个人需求与实现成为最经常最重要的目标。从学生的经常性活动来看,学校与班级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习教学内容,但学生的任务并不是纯粹的学习活动,而是融学习与生活为一体,在宽泛意义上,学习也是学生生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毕竟不能代替学生生活的全部。如果忽视了学生生活的一面,学生会因失去生活的目标而变得困惑,进而失去学习的动力与意志,学校也会走向先前的应试教育模式。

娱乐性。班级提供给学生的是一个平台,供学生生活与学习。对于许多学生而言,受学生年龄特征的影响,这个平台是学生综合性的活动空间。也就是说,班级是学生生活的场景,学习是学生生活的主流,但除了学习外,娱乐活动也是学生生活场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要,爱、交往与尊重是人的基本需要,也是学生的需要。作为一个群体而存在,学生个人的需要便有了实现的机会与可能,通过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获得各种体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进而满足学生情感的需要成为必不可少的生活。娱乐性是基础教育阶段班级学生群体的又一基本特征。

相近性。班级授课制成为当今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而班级授课制的根本特征就是学生年龄与学历的相近性,因而相近性成为班级的基本特征。其相近性表现在:年龄相近,学生按照法定的时间,6周岁或7周岁就近入学,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随着正常的学级上升,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每一个年级每个班的年龄大致相仿。学力相近,无论从智力发展,还是学习知识内容的程度,学生学力大致相近。生理发育相近和心理特征相近,由于年龄大致相近,决定了与年龄阶段相联系的生理发育相近,也相应决定了学生的心理某些因素的发展相差不大,如都有交友与参与的愿望,有与教师接近的倾向,有融入集体的想法等等。

(二) 班级特质对班主任工作目标的影响

班级特质是班级存在的基本体现,是班主任确定工作目标的基础。班级特质决定了班级目标的定位与具体走向,如果失去了班级的特质分析,就会把社会当下对于学生的要求转变成班级工作的唯一目标,从而受制于社会现实的约束,不去考虑班级自身的根本需求。如社会与家庭更期望学生服从于学习的唯一目的,导致在班级管理下严格限制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把学生局限在课堂之内,班级群体的娱乐性无从体现,也使学生的学习失去生活的意义。因此,生活性、娱乐性与学习性同等重要,同样是班级工作必须考虑的,班级工作目标蕴含着生活性与娱乐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对于每一个班级而言,上述班级特质还只是一般性规定,是班级的共性,班主任在制定班级工作目标的时候,还需要具体了解每一个班级的独有特点,进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

要加强教育理论以及心理科学的学习,不仅有实践经验,更有科学的理论知识,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班主任必须从具体而细微的小事做起,扎扎实实搞好班级管理。要深入学生群体,真正全面地了解学生,以掌握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既是学生的导师,又要做学生的朋友,在学生出现异常情况时,不要妄下论断,要找他谈心,以了解真实情况。班主任的工作是具体而细微的,只有具有务实精神,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才能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班级管理工作才能取得实效。

在处理好实际问题的同时,班主任还要加强理论修养。班级工作需要理论的指导,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才能不断地提高管理水平。班主任需要加强理论学习,参与教育管理理论的研究与探讨,努力提高自身修养与素质,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以树立班级管理的整体观、发展观和理论指导观。理论的提高可使班主任开阔眼界,广泛关注国内外教育发展动态,大胆创新,用自身的实践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推动教育改革。只有理论修养不会实际应用的班主任,工作难见实效,同时,只重视实际问题的处理,不提高理论修养的班主任,也很难成为优秀的班主任。

2、 把握严格与宽容的分寸

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必须对学生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但并不是严厉、严酷,过于严格,容易造成学生自制力差、自主性低,有严重的依赖心理,容易压抑学生个性,产生自卑感,甚至造成逆反心理,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过于严格既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班级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因此,班主任要正确把握严格管理的尺度。 严格管理班级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要“以法治班”,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做到纪律严明。二是要公正公平,不要感情用事。对违纪违规者,无论是干部还是普通学生,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都要一视同仁。三是要注重“首因效应”,要认真对待、正确处理“第一次”之类的事情。四是要持之以恒,防止“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同时要狠抓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严格还必须与宽容有效结合起来,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灵活处理。班主任在私下要做好被处罚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其正确认识错误,并努力改正。同时,对学生违纪处罚的方式要多样化,要寓教育于处罚之中。在教育工作实践中,严格与宽容是对立统一的两种处理问题方式。严格并不意味着冷面铁心,宽容也不是一味地迁就纵容。要把握严格与宽容的分寸,才能达到一定的教育效果。

3、把握禁止与引导的分寸

在班集体工作中,在处理学生所出现问题的时候,班主任较多地采用明文禁止的方式,例如,实行“全封闭管理”以避免学生受校外不良影响,制定严厉的惩罚措施以控制学生纪律等等。这种禁止管理方式,可以降低学生犯各种错误的可能性,对心理未成熟,还不能形成成熟判断的学生而言,是有着一定的必要性的。这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但禁止有不足和不利的方面。过多地应用禁止的管理方式,从长期与近期来看,主要存在两个弊端:首先,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增强学生的抵抗力与社会适应能力;其次,

容易使学生成为班主任从事班集体管理工作的“对立面”,增加阻力。一些班主任以“不出乱子”、“不出事”为目标,采用“盯、吓、压、罚”等方式管理班级,虽然表面上学生乖乖听话,实际上却隐含很多问题。

因此,禁止必须与引导结合起来,并要以引导为主,要让学生具有独立判断是非以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做好引导的工作,需要做到以下四点:(1)民主为主,强制为辅。主要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制定规章制度、进行民主评议、换选班干部和处理班级事件,不是单从班主任的主观愿望出发,强行命令学生做事情。(2)激励为主,批评为辅。要善于发现学生自身优点与长处,树立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通过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用英雄模范和先进人物的事迹来激励学生,而不是一味地批评和处罚。(3)引导为主,说教为辅。不只是要告诉学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还要给出具体原由,具体指导学生去做,班主任有时还要亲自示范,手把手地教。(4)耐心为主,发火为辅。对待犯错误的学生,要心平气和,亲切和蔼,而不是怒气冲天,训斥指责,或者有意冷淡疏远,对学生的耐心是批评的法宝。

4、把握学生主动性的分寸

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成长发展中的学生,因此,在实际教育工作中,需要班主任约束的方面很多,小到坐立行走、穿着打扮,大到思想动态、前途命运,以及班级的建设与发展。一些班主任事必躬亲,无所不管,充当着“管家”、“警察” 、“保姆” 或“间谍”的角色。这种管理方式,管得过多过死,容易造成学生依赖性强,创造性、独立性差,缺乏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的训练,也容易使班主任陷于杂务,疲惫不堪,不利于自身的完善与发展 。

“教是为了不教”,同样“管是为了不管”,从本质上来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具体来说,班主任要管的方面主要有:制定班级发展的长期目标,把握班级工作的整体思路;培养一支强而得力的干部队伍,并加以指导监督;做好个别学生及全体学生的思想工作,增强班级凝聚力、向心力;协调多方面关系,形成教育合力。学生能干的,班主任坚决不要干。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班主任要大胆放手,把一些具体事务派下去,建立层次分明的立体型管理体系,如公物维修、书刊保管、活动组织、班干部选换、班规制定等等。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分工授权,引导学生参与管理,逐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

第二节 班主任工作目标沿革

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同样,班主任工作目标也是工作目的的具体体现。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者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全面教育、管理、指导学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体魄健康的公民。由此可见,班主任工作目标有三个方面:学生、任课教师和学校,促进

学生身心的成长和发展,负责协调各科教学活动,联系和组织科任教师商讨本班的教育工作,协调本班与其他班级以及学校的关系,从而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目标体系。然而,现有班主任工作目标不是立即产生的,而是建国后在原有班主任工作目标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的,因而有着历史继承性。

班主任工作目标是学校教育目标在班级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它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教育目的,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不同的社会时期,由于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差异,人们的思想观念有所不同,同一时期的教育目的、教育目标也会有所区别,从而对班级工作目标产生一定的影响,使不同时期的班主任工作目标带有时代特征。

一、萌芽阶段(1949年—1976年)

新中国刚刚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在各方面都不是很完善,台湾以及一些国外敌对分子仍对新中国充满敌意,伺机寻找机会颠覆社会主义制度。在这种形势下,国家工作重点是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进行巩固。八年抗日战争以及连年的内战使中国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中国人民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的。教育发展也不例外,主要是进行扫盲运动,建立新式学校,让儿童接受基本的读写算教育。通过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促进学生学业进步。1951年第一次全国中等教育会议上提出:“我们明确了要办好学校,做好教学工作,必须正确执行校长责任制和教师责任制。”(87页)4认为教师既应成为课堂主导力量,也应做好学生的课外活动和校外工作,并指导学生社团的课外活动和社会服务工作。1952年由教育部颁发试行的《中学暂行规程(草案)》中再次强调了中学教导工作采取教师责任制,由教师负责各项教学工作和学生思想行为之指导,没有另设班主任,把学生思想教育纳入教师职责下。教育部在1952年3月18日的《小学暂行规程》(草案)中,第六章的组织、编制、会议制度中提到小学各班采用教师责任制,各设班主任一人,并酌设科任教师,但没有提到班主任具体的工作职责与任务。

1957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几个问题》,鉴于前期工作中存在集体主义与个性发展、纪律与自由之间的矛盾,有些学校不敢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教育,不敢对他们提出应有的严格要求;部分学生不遵守学校纪律,忽视集体;有些学校不对学生进行时事政策教育,许多学生对当前的国内国外大事不够关心,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教育部提出学校各级领导和教师要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要进一步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要求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关心学生生活、健康问题,使思想教育内容更广,而且不能流于形式,要抓出实效。但在文革期间,全国教育界都把重点放在阶级斗争方面,要与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做斗争,把政权夺回来。在这种形势下,各学校各单位都把“斗私、批修”作为主要的日常工作,班主任也主要是带领学生贴大字报、闹革命,重点并不是班集体教学工作的协调,也不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管理,从而使建国初期教育建设中的一些好的经验与成果毁灭掉了。在那个特殊的时代,班主任工作目标被深深地打上了阶级的烙印。 4 参见何东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海南出版社,第87页。

从这一时期所制定的教育法规可以看出,主要教育工作是建立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体系,包括一些小学、中学和大学,暂定一些管理办法,制定课程,编制教学用书等事项,对实际的教学与管理并没有投入太多的精力。也没有制定关于班主任工作的条例和法令。整体而言,这个时期的班主任工作没有明确的界定,没有规定专职工作人员的要求。班级管理工作重点是按照上级命令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把主要精力放在扫盲工作上,对于班集体的管理工作并没有太深入的认识,对班主任工作职责、任务、工作原则、工作方法以及班主任的任免和待遇都没有太多的规定。

二、形成阶段(1976年至1987年)

粉碎“四人帮”以后,1978年9月22日的《教育部关于试行全日制中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5中,规定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学校党组织领导下进行的,主要通过班主任工作,共产主义青年团、少年先锋队的活动和政治课来进行。并规定班主任应该在其他教师的协助下,对本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学军,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指导共产主义青年团、少年先锋队和班委会的活动,进行家长工作,评定学生的操行。学校应该加强班主任工作的领导,选派政治觉悟较高和较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班主任。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减少班主任的任课时数。由此可见,当时班主任主要的工作目标还是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

在1979年10月10日,教育部、中国教育工会印发的《23省、市自治区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报告》中,提到了这次大会交流的工作经验,内容很丰富,也各有特色。有转化后进班、后进生的;有针对快班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和如何加强思想工作的;有围绕学习做政治思想工作的;有如何正确处理班级工作中各种关系的;有针对年龄、心理特点探索教育规律的,他们的共同点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特别总结出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班主任工作基本方法。与此同时,比较多的是转化后进生、后进班的经验。并分析了造成学生思想政治水平下降的原因,认为林彪、“四人帮”对教育事业的干扰破坏,是造成许多青少年思想品德、文化学习质量不高的根本原因,甚至对于那些走上犯罪道路的学生负主要责任。基于文化科学知识价值的认同,会议特别强调了后进生转化问题。就当时情况来看,一般学校里后进生的问题比较突出,就是条件较好的学校,后进生也占一定的比例,因此,转化后进生问题就成为这次会议的主题,成为今后班主任工作的重心,适时地把班级中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转化为对学生困难的扶助上,立足于学习,把思想政治教育同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学生学业进步。

这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议,对班主任工作进行了初步的总结,认为优秀的班主任有着共同的、基本的特点6:一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怀着强烈的责任感,为了转化塑造一代新人做到了公而忘私。二是热爱学生,关怀学生,循循善诱,把思想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三是一分为二地看学生,先看到先进生身上的不足,更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在“转化”上下功夫,坚韧不拔,不怕反复。四是注意培养良好的班风,运5

参见何东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海南出版社,第1630—1639页 6 参见何东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海南出版社,第1737—1739页。

用集体的力量来教育学生。五是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学生。六是把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到学习上来,围绕学习这个中心,进行思想教育。这表明,班主任工作得到了社会的重视,并开始走上正规,开始以学生学习和班级管理为重心,政治思想教育只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方面。

为了进一步突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1979年11月27日第一次公布关于班主任工作津贴的法令——《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劳动总局关于在全国普通中学和小学公办教师中试行班主任津贴的通知》7。具体如下:

关于普通中学和小学班主任津贴试行办法(草案)

根据全日制中、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中对班主任工作的规定,为了鼓励教师做好班主任工作,提高教育质量,按照“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和“多劳多得”的原则,经国务院批准,从今年11月开始,在公办教师(即国家职工)中试行班主任津贴。办法如下:

一、班主任应挑选工作好、思想好、作风好,具有一定教学水平、管理学生经验和组织能力的教师担任。按照择优任用的原则,每学年经过教师评议一次,由学校领导批准。

二、班主任应履行《关于班主任工作的要求》(见附件)和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量,才能发给班主任津贴。

担任班主任的中学教师原则上每周担任两个班的语文或数学课,其他学科教师每周担任14节课以上;担任班主任的小学教师原则上每周包教一个班的语文和数学课,或担任两个班语文或数学课,其他学科教师每周担任18节课以上。

三、班主任津贴标准。原则上每个班(学生40人至50人)设班主任一人。根据现有学校布点、校舍条件不同,每个班学生人数有多有少,班主任工作量有大有小,班主任津贴应有所区别。津贴标准一般定为:中学每班学生人数在35人以下发5元,36人至50人,发6元,51人以上发7元;小学每班人数在35人以下发4元,36人至50人,发5元,51人以上发6元。每班人数在20人以下的,可酌情减发。

复式班的学生人数可按每个年级学生人数合计算。

班主任从任命之月起,按月发给班主任津贴。免去班主任,应从不担任班主任的下月起停发津贴。

四、担任班主任的教师,教学工作量未达到要求的,按津贴标准的半数发给。但因担任其他工作任务以至教学工作量未达到要求的,津贴可不减发。

五、对工作不负责任,玩忽职守的班主任,要批评教育,甚至停发津贴;情节严重者要及时撤换。

六、班主任因事假、探亲假、学习、患病、负伤、生育及因公出差等,每月超过10天的按当月津贴标准的半数发给,超过20天的不发给津贴。

班主任因事假、探亲假、学习、患病、负伤、生育及因公外出等,而临时代理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当月工作超过10天不满20天的,按班主任津贴标准半数发给,超过20天的按全月津贴标准发给。 行政人员、教研组长兼任班主任并完成本职工作任务,应发给班主任相应津贴。 7 参见何东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海南出版社,第1756页。

七、班主任津贴所需经费,教育部门举办的普通中学和小学,可由省、市、自治区分别在教育事业费中“中学经费”和“小学经费”项的“补助工资”目内列支。

八、其他部门办的普通中学和小学试行班主任津贴,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所需津贴经费仍按原来规定的学校经费开支渠道,由各部门自行解决,在有关项目内列支。

九、各省、市、自治区教育局会同有关部门可参照本办法精神,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本办法从1979年11月1日起开始执行。

附件:

关于班主任工作的要求

中、小学班主任应该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热爱祖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能胜任所任学科的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教育管理学生的经验和组织能力,认真贯彻执行全日制中、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中规定的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学习,积极工作,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在思想、品德、作风方面能作学生的表率。班主任工作应具体做到以下六点:

一、热情关怀、爱护学生,负责做好本班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学生遵守中、小学学生守则,努力使本班形成一个遵守纪律、团结向上、勤奋学习、朝气蓬勃的集体,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二、经常与任课教师联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思想学习情况,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学好各门功课,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三、关心学生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加强生活管理,组织和指导本班学生参加文体活动,搞好清洁卫生,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组织领导班委会的工作,指导本班共青团、少先队开展活动。

五、负责组织领导本班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配合有关科任教师开展课外科技活动。

六、与学生家庭和社会有关方面取得联系,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这是建国后第一次以行政规定的形式通过提高经济待遇的方式对班主任工作对进行激励,提高了班主任工作经济地位,表达了新时期党和政府对班主任工作的重视。在增加班主任工作津贴的同时,又明确提出了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要求,不仅说明了班主任的待遇与职责相联系,表明了班主任的责任重大,而且也说明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涉及到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从而克服了以前班主任工作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这一时期班主任工作主要表现为:一转变观念。班主任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是事关学生发展,事关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大事,离开了班主任工作,学生的发展就可能缺乏强有力的指导,影响到学生身体、心理的多方面发展。二班主任工作专门化。在建国后一段时期虽然指出了小学阶段实行班主任管理方式,但就整个基础教育而言,更多突出教师的思想教育功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各科教师的共同职责,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也要担

负起教育学生的职责。实际上,教师是一个复合体。三班主任工作目标内容的全面性。班主任工作不再是停留在政治教育上,而是集生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学习教育融为一体,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班主任的工作职责。

三、发展阶段(1988至今)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成为时代的主题。教育实践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与社会变革相适应,班主任工作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不再把工作重点放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而是围绕学生学习生活,开展各项班集体管理工作,并加强班级与学校、社会的联系,积极主动地与社会各种教育因素进行沟通。

1988年8月10日国家教委发布了《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1988年8月20日国家教委发布了《中学班主任工作的暂行规定》8,指出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在分析班主任工作价值基础上,提出班主任工作目标是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全面教育、管理、指导学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体魄健康的公民,这也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据此,班主任要做好以下几项具体工作:

(一) 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保护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志向,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德和良好的心理品质,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二) 教育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会同各科教师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三) 教育、指导学生参加学校规定的各种劳动,协助学校贯彻实施《体育卫生工作条例》,教育学生坚持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四) 关心学生课外生活。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科技、文娱和社会活动。鼓励学生发展正当的兴趣和特长。

(五) 进行班级的日常管理。建立班级常规,指导班委会和本班的团、队工作、培养学生干部,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把班级建设成为奋发向上、团结友爱的集体。

(六) 负责联系和组织科任教师商讨本班的教育工作,互通情况,协调各种活动和课业负担。

(七) 做好本班学生思想品德评定和有关奖励工作。

(八) 联系本班学生家长,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配合,共同做好学生教育工作。 这些基本任务与工作职责对于班主任根据具体要求,制定出各项任务的目标提供了前提条件, 其范围大致如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的学习和休息,班级管理,班集体建设,班干部培养,任课教师工作协调,以及与学校配合等各个方面。由此可见, 在新形势面前, 基于《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以及《教育法》等8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第2774—2781页。

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出台与实施,各级中学不断根据国家的教育走向,结合自身的实际特点,提出可行的教育目标,使得班主任工作地位更重要,目标更明确,范围更宽泛,方式更多样,促进中学班主任管理走上科学化、制度化与规范化道路。具体到中学班主任工作目标上,基本特点有:1、目标内容更广。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班主任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社会参与能力,以及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2、突出重心。班主任的各项工作都立足于学生学业进步,为学生学业良性发展提供保障,在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带动学生全面发展。3、强调班主任沟通能力。新时期学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面临着各种发展问题与机遇,学生不再是仅仅把课堂作为唯一的生活空间,开始由学校向社会转移,这就需要班主任认真梳理社会上的各种影响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对于学生的影响,发现其中积极与消极的因素,有针对性开展具体工作,控制与改造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各种影响源。由此,离开班主任广泛的社会参与是不行的,需要教师具有更好的社会沟通能力,从而推动社会、家庭与学校形成合力,发挥资源统合的整体功能。

第三节 班主任工作目标体系

现代系统论在对客体进行分析时,不仅对客体加以分解,考察构成该系统的简单要素,更是在对各个简单要素分别考察的基础上加以综合,不仅丰富了认识,而且使研究更加完善。在对班主任工作目标体系进行分析时,同样可以采取这种分析方法,对目标体系的各组成要素进行分析,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中学班主任工作目标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对学生、对任课教师以及对个人。

一 对学生

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全面教育、管理、指导学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体魄健康的公民。由此可见,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方面,在班主任工作目标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国家要求的人才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

(一)班主任对学生的主要职责

班主任对学生的主要职责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保护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志向,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德和良好的心理品质,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会同各科教师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教育、指导学生参加学校规定的各种劳动,协助学校贯彻实施《体育卫生工作条例》。教育学生坚持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关心学生课外生活。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科技、文娱和社会活动。鼓励学生发展正当的兴趣和特长。进行班级的日常管理。

建立班级常规,指导班委会和本班的团、队工作、培养学生干部,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把班级建设成为奋发向上、团结友爱的集体。做好本班学生思想品德评定和有关奖励工作。9

(二)实施职责的主要措施

勤学守纪,积极进取,与人和睦相处等素质,都体现在学生自己的实践中,班主任并不能代劳,所以,在对学生的管理与教育方面,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管理与自我管理者。班主任只是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例如,订立合理的班规,让规章制度来促进学生进步,校服、发饰、考勤、上课纪律等常规的教育和执行,必不可少,为了培养清洁的习惯,班主任可以每天检查、督促值日生工作,直至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

在落后学生思想转变方面,如学生的违规和无心向学等问题,都根源于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需要从根本上进行教育。班主任如果长期把重点放在学生的短处上,则会造成学生的反叛与对抗。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过去因受到过许多教师的批评与指责,造成对老师的批评与处分都不在乎,虽然做了不少工作,却达不到理想效果。这就需要班主任转变工作方式,可以把重点转移到发掘学生自身的长处上。例如,一些衣着新潮,不符合学校规定的学生,一般对设计有着很大的兴趣和天赋,可以把这种长处用到板报设计上来,当这些学生感觉到自己是班级、是学校中一员的时候,必然会自觉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

学生的思想工作不应局限在班会课的口头教育上,更重要是应体现在活动中。因为活动的过程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观念,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群体的教育、环境的教育,但班主任需要及时发现问题,从旁指导,表扬正面的、积极的,扶持新生及弱小的。在集体活动中,一定要与人沟通、合作,从中发现别人的优点,体现合作的重要性,努力改善人际关系。在发现自己不足的同时,亦发掘了自己的优点,有助于自信心的增强。口头教育跟活动教育相结合,会更有实效。这样才能把学校一切的活动,最后都落实到学生的思想转变上,从而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生活作风, 才能真正实现培养学生的目标。

班主任要逐步使班级中大小事务均由学生们自己策划组织,实行自我管理,班主任只须从旁提点,担当顾问角色。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在学生群体中培养出学生领袖。对于学生领袖的培养,首先要相信有学生活动的地方,就一定会有学生领袖。即使在能力稍逊的班中,只要班主任组织活动,坚持在动态中选拔和锻炼领袖,一定会产生属于特定班级的学生领袖。其次要相信人无完人,学生领袖也如此。要容许学生领袖有错误,有缺点,对于新的学生领袖,班主任应该给予协助与鼓励,尽量让其发挥所长,增强其自信心及上进心,逐步按学生领袖的接受能力而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之逐渐进步。再次,要注意自身的榜样。班主任处理事情的态度,工作方法,甚至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其实,班主任本身就是一个领袖的榜样。

二、对任课教师 9 国家教委发布:《中学班主任工作的暂行规定》(1988年8月20日)。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各项教学计划和各项教育管理措施,都必须通过班集体的工作去贯彻、去落实,但对班主任工作进行分析时,可以发现各科任课教师工作是组成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班主任工作中,负有联系和组织科任教师商讨本班的教育工作,互通情况,协调各种活动和课业负担等任务和目标 。由此可见,任课教师是实现班主任工作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班主任工作中关于各科教师的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协调各科教师教学

班主任工作中的主要方面就是协调各科教学,使学生能从教学中得到最大的益处。其中,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是保证学生能得到科学合理教学的重要前提,所以,班主任要严把质量关,针对自己班级学生的特色,选择适合本班的任课教师。在很多情况下,班主任没有对任课教师的选择权,都是学校统一分配,教学的好坏要看运气,不仅是学生的运气,还是班主任教师的运气。近几年来,学校教学改革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权力下放,把教学主动权下放到班主任手里,班主任可以自己挑选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任课教师,不仅激发了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搞好班级教学与管理工作,更是从一个侧面使任课教师有了职业压力,打破了以往“一刀切”的局面,无形之中使教师注重自己的教学质量,为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提供了动力。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学校内部也存在激烈的竞争,不仅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排列名次的竞争,更是教师对教学质量的竞争。各个教师的教学质量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学生在班级里相互之间存在竞争,存在“比”的现象,各科任课教师,各个班主任在每个班级之间也存在竞争,存在“比”的现象。升学率的高低,考试平均成绩的高低,竞赛名次的前后等各个方面都是各个班级、各个教师竞争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各个教师都想让学生在自己所教的这门课上得到理想的成绩,造成给学生补课、加课、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等现象,尤其是对自习课的利用方面,还出现抢课、霸课的现象,不仅不利于教师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还会在学生中造成不良的影响。这时班主任协调各科的教学与作业,不仅使学生得到合理科学的教学和适量的课后作业,还要从任课教师的角度,配合任课教师的教学,使任课教师也得到满意。

(二)经常与课任教师取得联系

班主任工作离不开各任课教师的教学,所以,与各任课教师保持密切联系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方面。班主任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采取科学的学习方法,把学生的课业负担量保持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这都需要与各任课教师保持紧密的联系,从任课教师那里得到学生各科成绩的第一手信息,有利于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的引导。只有与各任课教师进行联系和沟通,才能对学生的学习有所了解,才能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学习的合理性,才能了解什么样的作业对学生有益?什么样的作业分量适合学生的练习?需不需要加课时?任课教师的教学是否合理?学生应注意哪些教学问题?

寓教育于教学之中,在各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协同各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这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实施教育,把教育与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各科实际教学中去领悟一些与科目相关的道理,这是成功的教学,也是成功的教育。班主任要了解教学实际情况,对各科教学有个总体把握,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指导,告诉学生在各门科目学习中所应注意的各个事项。只有与各科任课教师有紧密的联系,才能了解教学,了解学习,才能与任课教师更好的配合工作。

班主任与各任课教师取得紧密联系,也是学生与各任课教师沟通的桥梁。让学生理解任课教师,能看到教师的辛勤劳动,班主任可以从一些任课教师的小事情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辛苦。还可以通过某任课教师的口吻来表扬学生,例如,今天某某老师很开心,感觉你们上课反应很积极,给你们上课比较舒服;某某老师教学很认真,让我来向你们收集学习体会。同样,班主任还要和任课教师联系,以让任课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理解学生。例如,可以告诉任课教师,同学对他的课很感兴趣,认为他是一位很好的老师;某任课教师对某同学不开口读英语而发火的时候,可以让教师知道,这位学生一直都有着各种问题,并不是故意和他作对等等。只有与任课教师建立紧密的联系,才能真正成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

(三)与各任课教师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班主任与各任课教师在工作上应相互配合,只有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拧成一股劲,才能朝着一个目标前进。不可否认,在教育实践中,存在着一些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不和,相互拆台的现象。例如,两个任课教师在工作中没有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相互关系紧张,就在同一个班级中,强调自己所教科目的重要性,而讲对方所讲科目的不重要性,其实是任课教师的相互斗气,却给学习知识的学生错误的引导,不知所措,无所适从,这种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也很不好。所以,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以及各任课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是很重要的。

在中学阶段,班主任一般也是任课教师,要引导学生不偏科,让学生意识到各门科目都有自己的重要性。因为,面临着升学的压力,教学必然围绕着升学的考试科目,不考的科目一般都会受到学生与教师的轻视,这是不正确的,但又是现在普遍的现象。教育的本质并非如此,只是在考试这个“指挥棒”的指引下,有些“变异”。班主任要有个正确的认识,意识到教学并不是完全为了考试,为了升学,是为了促进孩子健康的成长与发展。各个科目的教学都是增加学生的知识面,都是在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基础,因此,要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端正对各门科目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重视一些考试不考,但又很重要的科目,同时,也是让学生在每节课上都有满意的表现。让那些任课教师意识到班主任对自己所教科目的重视,必然会配合班主任的各项工作。

班主任不霸课,合理安排自习课,让各任课教师心服口服。在升学的压力下,各个班级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各科教师都想把学生的成绩搞上去,出发点是好的,但在教学实践中,不可避免地出现抢课,给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认真学习自

己所教的科目,并取得优秀的成绩。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的协调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掌握本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学习的弱点与不足,对症下药,合理安排自习课。班主任还要起到带头作用,自己不霸课、不抢课,做到以理服人,让各任课教师心悦诚服,服从安排,积极配合班主任的各项教学与班级管理工作。同时,班主任还要协调好各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只有大家同心协力,才能把班级搞好。

三、对个人

班主任是学生极为重要的一个榜样,其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班主任自身素质的提高与发展也是班主任的工作目标之一。良好的班主任职业道德是以爱事业、爱学生为出发点,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进取心,真正把教育工作当作体现自己生命价值、人生理想的神圣事业。同时还要大力弘扬新时代师表形象,坚持组织班主任教师学习政治理论、教育法规政策,不断提高班主任的思想水平及政策水平,树立良好的班主任群体形象;要通过班主任例会总结工作、交流经验、学习优秀班主任先进事迹,使班主任教师牢固地树立起以身立教、献身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也是促进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方面。班主任职业道德的培养环节主要有五个方面:10

(一)提高班主任职业道德认知

班主任良好的职业道德主要体现在其道德行为上。良好的道德行为和习惯必须建立在正确的道德认识上。班主任教师道德认识的发展贯穿于其道德品质形成的各个方面及始终,包括对道德原则、规范和范畴的认识,以及对教师道德行为善恶、美丑、荣辱、是非的鉴别、分辨和评价,特别是对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利益关系的认识。由于班主任教师对职业精神的认识无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有差异,在道德的认识过程中也会出现矛盾和斗争。这些矛盾和斗争一般表现为认识深浅的矛盾、正确认识与错误认识的矛盾。有个别班主任教师会有这样或那样背离班主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行为,有的甚至触犯法律,走上犯罪的道路,其中有人就是由于对班主任的职业道德要求无知或不能正确理解造成的。所以,提高班主任教师的道德认识,既是道德教育的起点,又是实现道德教育其他环节的基础和前提。

(二)陶冶班主任职业道德情感

班主任对职业道德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不代表就能够有相应的道德行为,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的感情基础。在陶冶班主任教师道德情感的过程中,要以塑造班主任教师的良好品德、坚定班主任的信仰为目标,要充分利用良好的教育环境,或寓教于乐,或身教示范,或寓理于情,在反复进行中逐步培养道德感情。由于道德感情容易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产生波动,难以稳定,因此,要使班主任教师形成某种道德感情,不但要依靠班主任教师的理性,更要依靠其在长期的教育教学生涯中的磨炼。

(三)磨炼班主任职业道德意志

班主任的职业道德意志是在履行义务过程中自觉克服内心障碍和外部困难的毅力和能力。它通常表现为道德行为中的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同时也是一种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班主任教师在履行职业道德时,往往需要克服来自各方面的困难和阻力。如果没有坚10 参见,中国德育网,《班主任职业精神培养的过程与方法》。

毅顽强的道德意志,班主任教师就可能在履行义务的过程中放弃初衷。因此磨炼班主任道德意志的作用主要应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要使班主任的道德动机经常战胜不道德的动机,用理智战胜欲望,制止错误的行为发生;其次要使班主任教师排除来自主客观方面的各种干扰、障碍的决心和勇气,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坚持到底。

(四)树立班主任职业道德信念

班主任职业道德是建立在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经验基础上的,班主任教师对于道德义务及其道德行为要求,逐步达到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便于形成坚定的道德信念。道德信念一旦建立,班主任教师就能够以坚强的毅力去排除一切艰难险阻,坚持正义的道德行为,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班主任教师就会精神充实,意志坚定,无私无畏,奋发向上,不为名利所惑,不被讥讽嘲笑所动,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努力体现班主任职业精神。反之、如果缺乏这种坚定的道德信念,就会表现出胸无大志,庸庸碌碌,无所作为。所以,只有具有坚定的道德信念,才能变成班主任教师稳定而持久的道德品质。

(五)培养班主任职业道德行为

班主任职业道德行为是其在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支配下的道德实践,是形成道德品质必经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班主任道德教育的目的,也是衡量班主任教师是否具有班主任职业精神及职业精神水平高低的根本标志。在班主任职业精神培养的过程中,只有把教师的道德认识转化成相应的道德行为,并经过长期的实践,成为道德习惯,班主任职业精神培养才算真正完成。班主任教师的职业精神总是通过一系列的道德行为表现出来的,只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炼之以志、导之以行,将认识付诸行动,用行动增进认识,才能使班主任职业精神不断提高,达到理想的境界。


相关作文

  • 小学班级计划作文4900字
  • (二). 班主任工作的分类: 第一类:每天必做的事情 1.值日生日记(值日生填写),班级日记(班干部填写). 2.课前安排. 3.自习课的管理,要养成学生自觉的上自习. 4.放学以前的工作小结,布置作业. 5.检查学生的行为规范,由学生自己检查. 6.值日生小结,总结当天的值日情况,提出问题并建议改 ...

  • 2015-2016届高三年级组工作计划作文5600字
  • 1 2015-2016学年度 高三年级工作计划 高三年级是高中阶段最重要的一个学年,为了搞好高三年级管理工作,完成学校以及各部门对高三年级制定的各项教育教学目标,根据本年级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年级本学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备考质量为中心,以"五实"(实抓.实教.实学. ...

  •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黎智发)作文4900字
  • 1 迎难而上当好初中班主任 农一师第四中学 黎智 摘要: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教育者和组织者, 在班集体的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深刻影响着每个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本文分析了初中班主任工作的主要难处, 侧重阐述了迎难而上, 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八项策略. 关键词:初中 ...

  • 朝阳小学岗位目标考核细则作文2600字
  • 1 朝阳小学岗位目标考核细则(试行) 2016.8 为进一步激发学校内部活力,体现多劳多得.质优酬高的激励体制,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的,借鉴已有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依据高密市教育局<关于做好岗位目标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教职工岗位目标考核细则. ...

  • 新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作文6700字
  • 新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暑假开学后,我又将带领毕业班了.这已是我入职以来第三次带毕业班了.回顾逝去的 一学期,我和我班的孩子们在学习方面,在班级各项其他工作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但是在新的学期,我们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学习方面,我们要面临着较紧张的教学任务,这一切学期我们要尽量早的结束课程, ...

  • 开学计划作文1200字
  • 工作计划 为了能把本班建成具有"团结.活泼.严谨.求学"的班风,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做一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特制定班级工作计划: 一.本学期基本工作要点 1.确立班级体的奋斗目标 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班集 ...

  • 暑假随笔作文7000字
  • 篇一: 今年的暑假,少了一些疲惫的劳累,多了一份心动的忙碌. 2008年全省高中教师新课程培训即将结束,反思十几天的培训经历,用震荡心灵,醍醐灌顶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一.心动 我是一个内向的人,也是一个缺少激情的人.平素,恬淡地对待周围的人事,也就难有使自己激奋不已的事情.但7月13日,这一天这 ...

  • 初三班主任总结作文5200字
  • 初三班主任工作总结 南岛学校 陈正虎 (2011--2012第二学期) 一个学期很快结束了,在领导和各位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下,顺利走过了一学期.现在就把一学期的工作情况总结一下. 一.我所做的主要工作 初三是整个初中重要的时期,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发生了很大 ...

  • 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迎评估方案作文4000字
  • 老城小学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迎评估方案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及<元谋县迎接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实施方案>,为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县有关部门关于加强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精神,进一步在校园内做好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以下简称"双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