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教案1作文1900字

初二作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9个生字和11个词语,认识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从而了解一些自然现象,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朗读课文,从读中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指导识字、学词。

难点:学生对有些自然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有些语句较难理解。

课前准备

1.课文及有关大自然的课件、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2.到郊外等自然景区游览:看有关大自然的电视节目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1.浅显简明的导语出示课题后,相机进行生字“语”的教学。

2.教师范读(或放录音读),学生静听,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读生字。(给足时间,照顾差生)

4.自由读课文,读后在课文中找出9个生字和6个要求会认的字,反复拼读,读准为止。

5.检查生字读音:同桌互读互查,教师利用不带拼音的字卡采取开火车、指名读、互相帮等多种形式进行,重点检查“仔、那、永、诉”的读音。

6.自由读全文,要求读正确。

7.大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用序号标出节次。

二、指导读好一、二、三节

1.学读第一节。

(1)教师范读。看课件:以春天为背景,蝌蚪在水中游动;大鱼跃出水面;雪山、三叶虫化石……等自然现象揭示自然奥妙的片断。

(2)学生自由练读。

(3)小组讨论:通过看插图、结合课前的郊外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是怎么知道的?

(4)全班交流:相机处理“说话、语言、仔细观察、发现”等词语。

(5)个人自由反复练读,同桌互读互评;指名读。

(6)全班齐读第一节。

2.学读第二节。

(1)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2)看课件:春天的背景,小蝌蚪在水中游来游去。

(3)指名读一句,(贴小蝌蚪图)范读,齐读。

(4)启发学生想像讨论:小蝌蚪在说什么呢?(相机进行口语训练)

(5)师生合读。

师: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生:春天已经来到人间。

(6)学生反复练读,同桌互读,从读中知道这一节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人们看到水中游着的蝌蚪,就会知道春天到了。

(7)看课件:春、夏、秋、冬各季节特征的片断,加深扩展学生的感受,以帮助突破难点。

(8)反复练读,指名读、评,最后齐读第二节。

(9)齐读一、二节。

3.学读第三节。

(1)指名读第三节。

(2)看课件:真实图像:大鱼及其鱼鳞的特写。动画:小鱼渐渐长成大鱼,鱼鳞上的圈圈逐渐增多。(配以简单讲解)

(3)自由练读,思考:这一节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4)自由练读,同桌互读,指名读,评后齐读。

(5)讨论: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

(6)看课件:树的年轮与年龄。

(7)齐读一至三节。

第二课时

一、指导读好第四、五节

1.学读第四节。

(1)指名读第四节。

(2)看课件:“三叶虫”化石的特写,简介。出现词语“化石”,读词语“化石”。

看课件:海洋逐渐演变成雪山。简介“三叶虫”化石年代久远,出现词语“古老”,读词语“古老”。

三叶虫是生活在海里的微生物,可是现在是在哪里找到它的化石的?

指名读第一句。范读,齐读。

这是在告诉人们什么?指名答,读第二句,范读、齐读。

(3)自由试读第四节。指名读、齐读。

(4)这个奥秘是大自然告诉我们的。——出示词语“告诉”,读词。

大自然还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些奥秘——看课件:动物化石(恐龙蛋等)、植物化石。

2.学读第五节

(1)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太奇妙了,我们怎么才能发现它的语言、读懂它的语言呢?

(2)指名读最后一节。读词语“粗心大意”、“永远”。

(3)范读第五节,必读。

(4)总结:不爱学习,总也看不懂大自然的语言;粗心大意永远也看不见大自然的语言;只有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善于观察的人,才能发现大自然更多的“语言”,探索更多的奥秘。

(5)齐读全文

二、思考小结

1. 自由读课文。

2. 思考讨论:诗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3. 口头练习,相机完成课后练习第1题。

(1) 水里游动的蝌蚪,是大自然告诉我们——

(2)鱼鳞上的一个个圈圈,是大自然告诉我们——

(3)喜马拉雅山上的“三叶虫”化石,是大自然告诉我们——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记忆本课生字。

2.指导书写。

(1) 观察字的间架结构,指名发言。

(2)范写“就、诉、永”。

就:左右结构(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诉:右边是“斥”不是“斤”。

永:独体字。

(3)学生描写、临写。教师巡回辅导。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四、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五、扩展活动。

1.准备三个头饰(蝌蚪、鱼、三叶虫)边表演边读诗。

2.说一说,画一画,你还知道大自然能告诉我们什么?(相机完成课后第4题)

3.召开一次《和大自然交朋友》的主题班会。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9个生字和11个词语,认识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从而了解一些自然现象,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朗读课文,从读中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指导识字、学词。

难点:学生对有些自然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有些语句较难理解。

课前准备

1.课文及有关大自然的课件、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2.到郊外等自然景区游览:看有关大自然的电视节目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1.浅显简明的导语出示课题后,相机进行生字“语”的教学。

2.教师范读(或放录音读),学生静听,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读生字。(给足时间,照顾差生)

4.自由读课文,读后在课文中找出9个生字和6个要求会认的字,反复拼读,读准为止。

5.检查生字读音:同桌互读互查,教师利用不带拼音的字卡采取开火车、指名读、互相帮等多种形式进行,重点检查“仔、那、永、诉”的读音。

6.自由读全文,要求读正确。

7.大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用序号标出节次。

二、指导读好一、二、三节

1.学读第一节。

(1)教师范读。看课件:以春天为背景,蝌蚪在水中游动;大鱼跃出水面;雪山、三叶虫化石……等自然现象揭示自然奥妙的片断。

(2)学生自由练读。

(3)小组讨论:通过看插图、结合课前的郊外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是怎么知道的?

(4)全班交流:相机处理“说话、语言、仔细观察、发现”等词语。

(5)个人自由反复练读,同桌互读互评;指名读。

(6)全班齐读第一节。

2.学读第二节。

(1)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2)看课件:春天的背景,小蝌蚪在水中游来游去。

(3)指名读一句,(贴小蝌蚪图)范读,齐读。

(4)启发学生想像讨论:小蝌蚪在说什么呢?(相机进行口语训练)

(5)师生合读。

师: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生:春天已经来到人间。

(6)学生反复练读,同桌互读,从读中知道这一节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人们看到水中游着的蝌蚪,就会知道春天到了。

(7)看课件:春、夏、秋、冬各季节特征的片断,加深扩展学生的感受,以帮助突破难点。

(8)反复练读,指名读、评,最后齐读第二节。

(9)齐读一、二节。

3.学读第三节。

(1)指名读第三节。

(2)看课件:真实图像:大鱼及其鱼鳞的特写。动画:小鱼渐渐长成大鱼,鱼鳞上的圈圈逐渐增多。(配以简单讲解)

(3)自由练读,思考:这一节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4)自由练读,同桌互读,指名读,评后齐读。

(5)讨论: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

(6)看课件:树的年轮与年龄。

(7)齐读一至三节。

第二课时

一、指导读好第四、五节

1.学读第四节。

(1)指名读第四节。

(2)看课件:“三叶虫”化石的特写,简介。出现词语“化石”,读词语“化石”。

看课件:海洋逐渐演变成雪山。简介“三叶虫”化石年代久远,出现词语“古老”,读词语“古老”。

三叶虫是生活在海里的微生物,可是现在是在哪里找到它的化石的?

指名读第一句。范读,齐读。

这是在告诉人们什么?指名答,读第二句,范读、齐读。

(3)自由试读第四节。指名读、齐读。

(4)这个奥秘是大自然告诉我们的。——出示词语“告诉”,读词。

大自然还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些奥秘——看课件:动物化石(恐龙蛋等)、植物化石。

2.学读第五节

(1)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太奇妙了,我们怎么才能发现它的语言、读懂它的语言呢?

(2)指名读最后一节。读词语“粗心大意”、“永远”。

(3)范读第五节,必读。

(4)总结:不爱学习,总也看不懂大自然的语言;粗心大意永远也看不见大自然的语言;只有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善于观察的人,才能发现大自然更多的“语言”,探索更多的奥秘。

(5)齐读全文

二、思考小结

1. 自由读课文。

2. 思考讨论:诗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3. 口头练习,相机完成课后练习第1题。

(1) 水里游动的蝌蚪,是大自然告诉我们——

(2)鱼鳞上的一个个圈圈,是大自然告诉我们——

(3)喜马拉雅山上的“三叶虫”化石,是大自然告诉我们——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记忆本课生字。

2.指导书写。

(1) 观察字的间架结构,指名发言。

(2)范写“就、诉、永”。

就:左右结构(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诉:右边是“斥”不是“斤”。

永:独体字。

(3)学生描写、临写。教师巡回辅导。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四、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五、扩展活动。

1.准备三个头饰(蝌蚪、鱼、三叶虫)边表演边读诗。

2.说一说,画一画,你还知道大自然能告诉我们什么?(相机完成课后第4题)

3.召开一次《和大自然交朋友》的主题班会。


相关作文

  • 16[大自然的语言]-教学教案作文1900字
  • 1.学会9个生字和11个词语,认识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从而了解一些自然现象,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朗读课文,从读中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指导识字.学词. 难点:学生对有些自然现 ...

  • [四季的脚步]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作文600字
  • 浙江省鹿城区教师进修学校 胡君 教材理解: 这是一首介绍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变化的诗歌.它以拟人的写法,抓住四季的特点,生动地描绘了迷人的四季景色.全诗语言亲切,句式相似,情感浓烈,读起来琅琅上口,是一篇对学生进行诵读训练的好教材. 教学理念: (1)强化以生为本,进行先试后导. (2)重视感悟体 ...

  • 十九 美丽的西双版纳 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教学教案作文2100字
  • ⒈课前布置预习要求: ①收集云南西双版纳景观的有关材料 ②根据收集到的内容写一则简单的导游词,向同学介绍西双版纳的有关景观. ⒉通过学生和教师的评价,引出导游词的基本要求. ⒊在学生对导游词有所了解的基础上,选择文中的画面,用导游词的形式把它介绍给同学. ⒋以同学们都熟悉的南山竹海为对象,选择一处景 ...

  • [山中访友]教案设计2-教学教案作文1700字
  • 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3. 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设想: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学仪器: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长期待在城市里,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 ...

  • 渔歌子-教学教案作文600字
  • 一.导入新课 1.背诵<忆江南>,引入古诗词意境. 2.出示<渔歌子>,介绍张志和. 3.请学生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词 1.谁愿意把这首词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边看边小声地读,把生字的读音读准. 2.读这首词,边读边想,这首词都描写了哪些自然景物? (引导学生关注词中描写的景 ...

  •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假如我是一片雪花作文900字
  • 活动目标: 1.了解冬季特征,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体验文字与图画之间的关系,感受冬季大自然的美,乐于观察,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学习使用词汇如果&&,学习作品提字:广场.堆.如果.复习汉字:邮票.小鸟.北京.竹桥. 活动准备: 1.<幼儿听读游戏识字>第5册 ...

  • 山中访友教案作文1300字
  • 山中访友 设计理念: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以上目标的达成,要依靠学生的朗读实践,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目标: 1.学 ...

  • 大自然的语言 2-教学教案作文2800字
  •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字略)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略) 3.阅读课文,思考自读提示及课后练习. 二.导入 2导语 本文的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所谓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我们读了这篇文章才会恍然大悟,原来指的 ...

  • 走进大森林想象作文教案作文800字
  • 以"走进大森林"为主题的想象作文的教学 执教者:杜娟 教学目标: 1. 以感官为主,抓住森林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量做到有趣.有情.有理. 2. 按照提纲格式进行写作.(总-分-总,看.听.闻) 3. 将语言落实到文字上,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与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协作意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