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独家素材:那些熟悉的陌生人作文5200字

初一作文

1

那些熟悉的“陌生人”

昂山素姬:亚洲女神(为民主自由付出家庭和生命的英勇斗士) 民主斗士:昂山素姬,缅甸非暴力提倡民主的政治家,全国民主联盟的创办人之一。1990年带领全国民主联盟赢得大选的胜利,但选举结果被军政府作废。其后21年间她被军政府断断续续软禁于其寓所中长达15年,在2010年11月13日缅甸大选后终于获释。1991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2012年9月获美国国会颁发最高荣誉的金质奖章。

1988年8月26日,仰光近百万群众在瑞德贡大金塔西门外广场集会,昂山素姬第一次面对这么多的民众发表演说。在她首次公开发表重要演讲的前夕,政府散播有关要刺杀她的谣言,但她对任何威胁都是温文不惊。“我不能对祖国所发生的一切熟视无睹。”在集会上,她那慷慨激昂的神态、铿锵有力的声调、掷地有声的言词,令所有在场的民众印象深刻,并让他们想起了她的父亲昂山,“父女两人如同一个模子塑造出来的”。从那一刻起,昂山素姬不再是一名旁观者。其实,她并不喜欢政治,她更想当作家,“但是,我参加了,就不能半途而废。”从此,昂山素姬,这个外表柔弱、身材单薄的女子,成了军政府最头疼的人物。

人间大爱:昂山素姬得知丈夫去世的消息,悲痛欲绝。军政权催促她去英国,与两个儿子团聚。但是,昂山素姬知道,自己一旦离开祖国,就再也不能回来了。她在日记中写道:“我的家庭的分离,是我争取一个自由的缅甸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之一。”“我们需要一个更好的民主政治,一个有着同情心和爱心的民主政治,我们不应羞于在政治上谈论同情和爱心,同情和爱的价值应成为政治的一部分,因为正义需要宽恕来缓和。”

完美囚徒:在这块土地上,女性党魁、女性总理、女性反对领袖等前后相望,妇女在东南亚的大地扮演着全球其他国家都不曾有的角色。弱质的妇女,残酷的政治,这是一种奇特怪诞的配对,但也就在这奇特怪诞中,反而更衬托出这些国家道路的坎坷,以及她们和国家民族以及自身命运之间搏斗的艰辛。她们每个人都是一首史诗,缅甸的昂山素姬则是史诗中的史诗。 昂山素姬在缅甸被软禁的时间已经持续超过20年。她本可以抛弃理想,选择自由,但她选择了坚持理想;她本可以放弃斗争,选择回归美好幸福的家庭,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但她选择放弃生活。血管里奔流的血液使得她在偶然遭遇缅甸政治之后即就此坚守22年,没有退缩,更没有离开。其坚毅的精神和纯净的形象,更使她成为缅甸人民面对未来的希望所在。

恐惧孤独:在我被软禁的这段时间里,既没有感觉到恐惧也并不觉得孤独。实际上,我很享受独处的感觉,这是我天性的一部分。我不是那种喜欢喧闹的人,我很开心我能够静静地阅读、绘画,欣赏音乐。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我会说我是幸运的,因为我的性格让我能够享受别人不能忍受的东西。我知道最终一个人能依靠的只有自己,并且我明白我可以依靠我自己坚持下去。

是非功过:在政治领域里,很难简单地判断你是否做出了错误的举措和决定,只有历史才能评判。也许当时看来是错误的决定,在经历长时间的执行后却有许多可取之处,同样,我们现在认为正确的举措,在一段时间后,从历史的角度上看很有可能是错的。我不认为现在就能得出对错的结论,时间会评判一切。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生命与死亡:人总有一死,重要的是活着的这段时间如何度过。我从不认为牺牲就是单纯地面对死亡,我认为牺牲一个人的性命更多的是为了追寻生存的希望。也许在有些特殊的环境下,牺牲自身的性命是无法避免的,但是人们不该因此就放弃自己的生命,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活着才有希望。

仓央嘉措:雪域高原之王(布达拉宫圣地最美的“情郎”)

智慧与安宁:他说:三百年红尘轮回,唯我一人而已。

他说:我到人世来,被世人所误。我不是普度众生的佛,我来寻我今生的情。

他说:我信人世轮回,永坠地狱我不怕。我伸不出抚摸天空的双手,那么便让我足踏莲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回归深海或者没入尘沙。我可以微笑着告诉佛祖,告诉你——我是凡尘最美的莲花。 他——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到最为尊贵的活佛,身居清静庄严的布达拉宫圣地,却向往自由率性的凡间。种种奇妙又无奈的际遇,使他看到了权势斗争下人心的险恶、扭曲,也懂得了人世间真正的智慧与安宁。

束缚与自由:仓央嘉措的世俗家中信奉宁玛派佛教,但这派教规并不禁止僧徒娶妻生子。而达赖所属的格鲁派佛教则严禁僧侣结婚成家、接近妇女。对于这种清规戒律,仓央嘉措难以接受。14年的乡村生活,又使他有了大量尘世生活经历及他本人对自然的热爱,激发他诗的灵感。他不仅没有以教规来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反而根据自己独立的思想意志,写下了许多缠绵的“情歌”。

真诚的慈悲:仓央嘉措的一生是一个难以捉摸的迷,也是一个永恒不朽的传奇。既有宗教的神圣、政治的诡谲,又有爱情的凄美、命运的无常。在匆促的生命旅程中展尽命运的神奇,三百年来为后人所追索和探奇。他是活佛,也是温柔的情人和出色的诗人,爱情被他写成动人的诗歌,在藏汉各地代代流传。 他用最真诚的慈悲让俗人感受到了佛法并不是高不可及,他的特立独行让我们领受到了真正的教义!”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仓央嘉措回溯自己传奇且特别的一世,高呼:最美是我的一生。

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高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哲理情诗: 我问佛(节选)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 佛曰:那只是昙花的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 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 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 可有人让它蒙上了灰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即遗憾 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我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曰: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 多数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

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

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了拥有它的资格

2

史怀哲:非洲之子(人道主义的圣徒)

音乐天才:八岁时他从管风琴上开始对人生和宗教的理解;十八岁成为法国管风琴大师的得意门生,同年,又用法语和德语写出了《巴赫传》,其深入独到的见解惊动了整个欧洲,并被推为演奏巴赫的第一人。

如果放在当今的中国,那他的家长肯定乐疯了——自己的孩子不但赢在了起跑线上,而且还有可能成为一棵伟大的摇钱树。

作家教授:二十岁时,他与法语作家罗曼·罗兰、德语作家茨威格结下了很深的友谊,并吸取了两种文化的长处,具备了不同的文化视野,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当红作家。

三十岁前,他又获得了哲学与神学博士,出版了《康德的宗教哲学》《历史上耶稣的研究》等著作,并因此获得了自己母校(也是德国作家歌德的母校)的任教邀请。

弃艺从医:就在大家都以为他将谱写华丽人生的时候,他却把目光投向了那遥远、寥廓、荒芜、混沌的非洲。关于非洲,他仅仅在年幼时看过一个非洲人的雕像,他回忆说:“他脸上那忧伤而若有所思的神情,好像是在和我诉说黑暗大陆的悲痛。”在过30岁生日的前几个月,他无意中看到一篇文章,讲述了非洲严酷恶劣的生存状况,如何迫切需要医疗服务,并招募前往这个地区的志愿者。一个雕像,一篇文章,让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未来。毅然抛下他所拥有的一切事业基础,进入医学院习医,开始极其忙碌的生活:他在神学院讲课,跑去医学院听课,回教堂讲道,还要努力地练习管风琴,7年以后,他获得医学博士学位。虽然这只是他一生九个博士学位中的一个,但却是对非洲人民最重要的一个。

人道圣徒:1913年身为传教士的三十八岁的史怀哲博士,偕同他的夫人海伦,带着70箱装着医疗用品的行李,来到了法属赤道非洲(现在的加蓬共和国) ,在奥果维河畔的兰恩巴涅设立了医院,他的医院因陋就简——最初的治疗室是从一个鸡舍改造来的,开始免费为贫穷的黑人治病,治疗了无数的非洲人。史怀哲说:“我还债去了! ”,这一“还”就是50年,直到九十岁时在非洲去世„„

他,就是史怀哲,一位大爱无疆的医生。那些从他那里得到健康和生命的非洲黑人,带着崇高和惊喜的神情,把他尊称为“欧钢加”——解救之神。

最终,孤独而长久的坚持让史怀哲赢得了全世界的尊敬,上世纪50年代初,诺贝尔和平奖颁给了这位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志愿者和人道主义圣徒。他毫无保留,把全部奖金连带演讲、演奏所得,全都用来增盖兰恩巴涅的麻风病院。对于史怀哲的一生,很多人并不理解,是啊,这个世界跟不上史怀哲的脚步,我们对史怀哲的理解需要一个过程。

但无论如何,许多人毕竟有一颗毁坏不了的善良的心,否则他们就从来不会认识到史怀哲质朴的伟大。(爱因斯坦语) 箴言:

① 1965年, 90岁的史怀哲说:“上帝啊,当跑的路我跑过了,尽力了,我一生扎实地活过了。”

之后,便停止了地上的劳苦。

② 爱因斯坦专门写过一篇叫《质朴的伟大》的文章,文中说:“像阿尔贝特·史怀哲这样理想地集对

善和美的渴望于一身的人,我几乎还没有发现过。”

南怀瑾:谜一样的国学大家(亦儒非儒,是佛非佛)

国学大师:南怀瑾1917年出生于浙江,少时受过严格的私塾教育,一生有从戎、修道、经商、执教的丰富经历,又因其精通儒、释、道各家经典,著有《论语别裁》《老子他说》《易经杂说》等多

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著作。2006年,其暂居于太湖大学堂,著书立说。一袭深蓝色棉布长袍,翻出

雪白的袖口,一头银发,一根根向后梳得一丝不苟。右手的拐杖,只有在上下讲台时才拄一下地,平地走路就提在手中,步履轻盈。讲课时,南怀瑾语速颇缓,语气像话家常,上下五千年如在眼前。

低调谦虚:一生自律,刻意低调,从不主动去宣传自己。但在众人眼中,身材不高,总是身穿一袭青衫,脚踏一双布鞋的他,既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学界泰斗,也是淡泊名利、不求闻达、永远宁静超脱且情意醇厚的仁慈长者,但更是永远微笑、呵护备至的严师慈父。虽然溢美之词不绝于耳,多年来南怀瑾先生对自己的评价一直是八个字——“一无所长、一无是处”。当他的著作在内地大量发表时,他没有摆出洋洋自得或不可一世的态度,只是把自己的著作看作是取之天地还诸天地。他说:“等身著作还天地,拱手园林让后贤。”

教育品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几千年人类基本的错误观念。”在讲课中,南怀瑾多次说, “从古至今,外国也一样,这是一个自私的想法,天下事为什么要你的儿女好,别人的怎么办?中国历史上有多少状元?你们知道几个?现在都要考清华北大,一百年后大家知道清华的第一名是谁?” “孩子成长要靠自己,不要过分要求,让他自由发展。教育不在于他将来成功不成功,先希望他长大做个好人。什么叫修佛修道?规规矩矩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有好的人品和教育修养。”

身心修养:身心修养是做一个人的根本。不论你是什么职业,什么地位,只要你做人,都是以此为基本修养的。这是中国的教育根本。 上古在轩辕黄帝以后,唐尧、虞舜、大禹这三代,除了传国家以外,也传心法。有十六个字,“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传统文化:因南怀瑾深居简出,外界有人打着他的招牌大谈私塾,甚至办了只读古代经典的学校。对此,他纠正道:“不要把读经和学习现代知识技术对立,不要以为读经可以代替做人做事的修养,不要以为读经就可以当饭吃了,也不要每天读很久,读烦了,反感了,一二十分钟快乐地朗诵慢慢就容易背下来了,不要变成负担。”科技文明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生活上的很多方便,但没有给人类带来真正的幸福,甚至给人类带来了更多的痛苦和烦恼。科技文明发展的同时,全世界东西方道德文化都堕落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办法很简单:你好好读书,人家就来向你学。

入世出世:幽默的南怀瑾将自己的立世“秘诀”形象地称为“买票不进场”,他的朋友遍及世界各地,各种政党派系身份的都有,如何才能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进退自如呢?他说,“就好像参加一个PARTY ,我有门票我就可以进去看看。可是真进场,就被套进去了,我不去。我就是因为一辈子光买票,不进场,所以现在各方面都变成朋友。我对于各党各派都是朋友,到现在八九十岁,原来大家怀疑我是这一派那一党,我的头上戴的各种帽子头衔多得不得了,结果我到今天,始终公平是做一个隐士,我基本走的就是隐士路线。这是因为每一党每一派我都是买票不进场。”

在他看来,中国文化有三“士”。第一个“士”,是自己读书,自己站起来的;第二个“士”是出来做官,“学而优则仕”;第三个“士”叫“隐士”,隐士在政治上的态度,用西方政治哲学的观念,叫做“不同意主张”,不反对,也不赞成,不过是个人不同意。 南怀瑾箴言: 1.《易经》告诉我们:人生命运都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任何一种外力都是靠不住的。 2. 英雄能够征服天下,不能征服自己;圣贤不想去征服天下,而征服了自己。 3. 读书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事

4. 上等人,有本事没有脾气;中等人,有本事也有脾气;下等人,没本事而脾气却大。

5.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1

那些熟悉的“陌生人”

昂山素姬:亚洲女神(为民主自由付出家庭和生命的英勇斗士) 民主斗士:昂山素姬,缅甸非暴力提倡民主的政治家,全国民主联盟的创办人之一。1990年带领全国民主联盟赢得大选的胜利,但选举结果被军政府作废。其后21年间她被军政府断断续续软禁于其寓所中长达15年,在2010年11月13日缅甸大选后终于获释。1991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2012年9月获美国国会颁发最高荣誉的金质奖章。

1988年8月26日,仰光近百万群众在瑞德贡大金塔西门外广场集会,昂山素姬第一次面对这么多的民众发表演说。在她首次公开发表重要演讲的前夕,政府散播有关要刺杀她的谣言,但她对任何威胁都是温文不惊。“我不能对祖国所发生的一切熟视无睹。”在集会上,她那慷慨激昂的神态、铿锵有力的声调、掷地有声的言词,令所有在场的民众印象深刻,并让他们想起了她的父亲昂山,“父女两人如同一个模子塑造出来的”。从那一刻起,昂山素姬不再是一名旁观者。其实,她并不喜欢政治,她更想当作家,“但是,我参加了,就不能半途而废。”从此,昂山素姬,这个外表柔弱、身材单薄的女子,成了军政府最头疼的人物。

人间大爱:昂山素姬得知丈夫去世的消息,悲痛欲绝。军政权催促她去英国,与两个儿子团聚。但是,昂山素姬知道,自己一旦离开祖国,就再也不能回来了。她在日记中写道:“我的家庭的分离,是我争取一个自由的缅甸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之一。”“我们需要一个更好的民主政治,一个有着同情心和爱心的民主政治,我们不应羞于在政治上谈论同情和爱心,同情和爱的价值应成为政治的一部分,因为正义需要宽恕来缓和。”

完美囚徒:在这块土地上,女性党魁、女性总理、女性反对领袖等前后相望,妇女在东南亚的大地扮演着全球其他国家都不曾有的角色。弱质的妇女,残酷的政治,这是一种奇特怪诞的配对,但也就在这奇特怪诞中,反而更衬托出这些国家道路的坎坷,以及她们和国家民族以及自身命运之间搏斗的艰辛。她们每个人都是一首史诗,缅甸的昂山素姬则是史诗中的史诗。 昂山素姬在缅甸被软禁的时间已经持续超过20年。她本可以抛弃理想,选择自由,但她选择了坚持理想;她本可以放弃斗争,选择回归美好幸福的家庭,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但她选择放弃生活。血管里奔流的血液使得她在偶然遭遇缅甸政治之后即就此坚守22年,没有退缩,更没有离开。其坚毅的精神和纯净的形象,更使她成为缅甸人民面对未来的希望所在。

恐惧孤独:在我被软禁的这段时间里,既没有感觉到恐惧也并不觉得孤独。实际上,我很享受独处的感觉,这是我天性的一部分。我不是那种喜欢喧闹的人,我很开心我能够静静地阅读、绘画,欣赏音乐。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我会说我是幸运的,因为我的性格让我能够享受别人不能忍受的东西。我知道最终一个人能依靠的只有自己,并且我明白我可以依靠我自己坚持下去。

是非功过:在政治领域里,很难简单地判断你是否做出了错误的举措和决定,只有历史才能评判。也许当时看来是错误的决定,在经历长时间的执行后却有许多可取之处,同样,我们现在认为正确的举措,在一段时间后,从历史的角度上看很有可能是错的。我不认为现在就能得出对错的结论,时间会评判一切。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生命与死亡:人总有一死,重要的是活着的这段时间如何度过。我从不认为牺牲就是单纯地面对死亡,我认为牺牲一个人的性命更多的是为了追寻生存的希望。也许在有些特殊的环境下,牺牲自身的性命是无法避免的,但是人们不该因此就放弃自己的生命,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活着才有希望。

仓央嘉措:雪域高原之王(布达拉宫圣地最美的“情郎”)

智慧与安宁:他说:三百年红尘轮回,唯我一人而已。

他说:我到人世来,被世人所误。我不是普度众生的佛,我来寻我今生的情。

他说:我信人世轮回,永坠地狱我不怕。我伸不出抚摸天空的双手,那么便让我足踏莲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回归深海或者没入尘沙。我可以微笑着告诉佛祖,告诉你——我是凡尘最美的莲花。 他——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到最为尊贵的活佛,身居清静庄严的布达拉宫圣地,却向往自由率性的凡间。种种奇妙又无奈的际遇,使他看到了权势斗争下人心的险恶、扭曲,也懂得了人世间真正的智慧与安宁。

束缚与自由:仓央嘉措的世俗家中信奉宁玛派佛教,但这派教规并不禁止僧徒娶妻生子。而达赖所属的格鲁派佛教则严禁僧侣结婚成家、接近妇女。对于这种清规戒律,仓央嘉措难以接受。14年的乡村生活,又使他有了大量尘世生活经历及他本人对自然的热爱,激发他诗的灵感。他不仅没有以教规来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反而根据自己独立的思想意志,写下了许多缠绵的“情歌”。

真诚的慈悲:仓央嘉措的一生是一个难以捉摸的迷,也是一个永恒不朽的传奇。既有宗教的神圣、政治的诡谲,又有爱情的凄美、命运的无常。在匆促的生命旅程中展尽命运的神奇,三百年来为后人所追索和探奇。他是活佛,也是温柔的情人和出色的诗人,爱情被他写成动人的诗歌,在藏汉各地代代流传。 他用最真诚的慈悲让俗人感受到了佛法并不是高不可及,他的特立独行让我们领受到了真正的教义!”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仓央嘉措回溯自己传奇且特别的一世,高呼:最美是我的一生。

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高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哲理情诗: 我问佛(节选)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 佛曰:那只是昙花的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 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 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 可有人让它蒙上了灰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即遗憾 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我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曰: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 多数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

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

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了拥有它的资格

2

史怀哲:非洲之子(人道主义的圣徒)

音乐天才:八岁时他从管风琴上开始对人生和宗教的理解;十八岁成为法国管风琴大师的得意门生,同年,又用法语和德语写出了《巴赫传》,其深入独到的见解惊动了整个欧洲,并被推为演奏巴赫的第一人。

如果放在当今的中国,那他的家长肯定乐疯了——自己的孩子不但赢在了起跑线上,而且还有可能成为一棵伟大的摇钱树。

作家教授:二十岁时,他与法语作家罗曼·罗兰、德语作家茨威格结下了很深的友谊,并吸取了两种文化的长处,具备了不同的文化视野,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当红作家。

三十岁前,他又获得了哲学与神学博士,出版了《康德的宗教哲学》《历史上耶稣的研究》等著作,并因此获得了自己母校(也是德国作家歌德的母校)的任教邀请。

弃艺从医:就在大家都以为他将谱写华丽人生的时候,他却把目光投向了那遥远、寥廓、荒芜、混沌的非洲。关于非洲,他仅仅在年幼时看过一个非洲人的雕像,他回忆说:“他脸上那忧伤而若有所思的神情,好像是在和我诉说黑暗大陆的悲痛。”在过30岁生日的前几个月,他无意中看到一篇文章,讲述了非洲严酷恶劣的生存状况,如何迫切需要医疗服务,并招募前往这个地区的志愿者。一个雕像,一篇文章,让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未来。毅然抛下他所拥有的一切事业基础,进入医学院习医,开始极其忙碌的生活:他在神学院讲课,跑去医学院听课,回教堂讲道,还要努力地练习管风琴,7年以后,他获得医学博士学位。虽然这只是他一生九个博士学位中的一个,但却是对非洲人民最重要的一个。

人道圣徒:1913年身为传教士的三十八岁的史怀哲博士,偕同他的夫人海伦,带着70箱装着医疗用品的行李,来到了法属赤道非洲(现在的加蓬共和国) ,在奥果维河畔的兰恩巴涅设立了医院,他的医院因陋就简——最初的治疗室是从一个鸡舍改造来的,开始免费为贫穷的黑人治病,治疗了无数的非洲人。史怀哲说:“我还债去了! ”,这一“还”就是50年,直到九十岁时在非洲去世„„

他,就是史怀哲,一位大爱无疆的医生。那些从他那里得到健康和生命的非洲黑人,带着崇高和惊喜的神情,把他尊称为“欧钢加”——解救之神。

最终,孤独而长久的坚持让史怀哲赢得了全世界的尊敬,上世纪50年代初,诺贝尔和平奖颁给了这位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志愿者和人道主义圣徒。他毫无保留,把全部奖金连带演讲、演奏所得,全都用来增盖兰恩巴涅的麻风病院。对于史怀哲的一生,很多人并不理解,是啊,这个世界跟不上史怀哲的脚步,我们对史怀哲的理解需要一个过程。

但无论如何,许多人毕竟有一颗毁坏不了的善良的心,否则他们就从来不会认识到史怀哲质朴的伟大。(爱因斯坦语) 箴言:

① 1965年, 90岁的史怀哲说:“上帝啊,当跑的路我跑过了,尽力了,我一生扎实地活过了。”

之后,便停止了地上的劳苦。

② 爱因斯坦专门写过一篇叫《质朴的伟大》的文章,文中说:“像阿尔贝特·史怀哲这样理想地集对

善和美的渴望于一身的人,我几乎还没有发现过。”

南怀瑾:谜一样的国学大家(亦儒非儒,是佛非佛)

国学大师:南怀瑾1917年出生于浙江,少时受过严格的私塾教育,一生有从戎、修道、经商、执教的丰富经历,又因其精通儒、释、道各家经典,著有《论语别裁》《老子他说》《易经杂说》等多

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著作。2006年,其暂居于太湖大学堂,著书立说。一袭深蓝色棉布长袍,翻出

雪白的袖口,一头银发,一根根向后梳得一丝不苟。右手的拐杖,只有在上下讲台时才拄一下地,平地走路就提在手中,步履轻盈。讲课时,南怀瑾语速颇缓,语气像话家常,上下五千年如在眼前。

低调谦虚:一生自律,刻意低调,从不主动去宣传自己。但在众人眼中,身材不高,总是身穿一袭青衫,脚踏一双布鞋的他,既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学界泰斗,也是淡泊名利、不求闻达、永远宁静超脱且情意醇厚的仁慈长者,但更是永远微笑、呵护备至的严师慈父。虽然溢美之词不绝于耳,多年来南怀瑾先生对自己的评价一直是八个字——“一无所长、一无是处”。当他的著作在内地大量发表时,他没有摆出洋洋自得或不可一世的态度,只是把自己的著作看作是取之天地还诸天地。他说:“等身著作还天地,拱手园林让后贤。”

教育品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几千年人类基本的错误观念。”在讲课中,南怀瑾多次说, “从古至今,外国也一样,这是一个自私的想法,天下事为什么要你的儿女好,别人的怎么办?中国历史上有多少状元?你们知道几个?现在都要考清华北大,一百年后大家知道清华的第一名是谁?” “孩子成长要靠自己,不要过分要求,让他自由发展。教育不在于他将来成功不成功,先希望他长大做个好人。什么叫修佛修道?规规矩矩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有好的人品和教育修养。”

身心修养:身心修养是做一个人的根本。不论你是什么职业,什么地位,只要你做人,都是以此为基本修养的。这是中国的教育根本。 上古在轩辕黄帝以后,唐尧、虞舜、大禹这三代,除了传国家以外,也传心法。有十六个字,“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传统文化:因南怀瑾深居简出,外界有人打着他的招牌大谈私塾,甚至办了只读古代经典的学校。对此,他纠正道:“不要把读经和学习现代知识技术对立,不要以为读经可以代替做人做事的修养,不要以为读经就可以当饭吃了,也不要每天读很久,读烦了,反感了,一二十分钟快乐地朗诵慢慢就容易背下来了,不要变成负担。”科技文明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生活上的很多方便,但没有给人类带来真正的幸福,甚至给人类带来了更多的痛苦和烦恼。科技文明发展的同时,全世界东西方道德文化都堕落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办法很简单:你好好读书,人家就来向你学。

入世出世:幽默的南怀瑾将自己的立世“秘诀”形象地称为“买票不进场”,他的朋友遍及世界各地,各种政党派系身份的都有,如何才能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进退自如呢?他说,“就好像参加一个PARTY ,我有门票我就可以进去看看。可是真进场,就被套进去了,我不去。我就是因为一辈子光买票,不进场,所以现在各方面都变成朋友。我对于各党各派都是朋友,到现在八九十岁,原来大家怀疑我是这一派那一党,我的头上戴的各种帽子头衔多得不得了,结果我到今天,始终公平是做一个隐士,我基本走的就是隐士路线。这是因为每一党每一派我都是买票不进场。”

在他看来,中国文化有三“士”。第一个“士”,是自己读书,自己站起来的;第二个“士”是出来做官,“学而优则仕”;第三个“士”叫“隐士”,隐士在政治上的态度,用西方政治哲学的观念,叫做“不同意主张”,不反对,也不赞成,不过是个人不同意。 南怀瑾箴言: 1.《易经》告诉我们:人生命运都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任何一种外力都是靠不住的。 2. 英雄能够征服天下,不能征服自己;圣贤不想去征服天下,而征服了自己。 3. 读书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事

4. 上等人,有本事没有脾气;中等人,有本事也有脾气;下等人,没本事而脾气却大。

5.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相关作文

  • 历年温州中考作文题目及独家点评作文5700字
  • 历年温州中考作文题目及独家点评 2007年温州中考作文题目:<惜> [作文题目] <现代汉语词典>对"惜"的释义如下: (1)爱惜:珍~/~寸阴/~墨如今.(2)可惜:惋惜:痛~.(3)吝惜:舍不得:~别/~力/不~工本. [惜别]舍不得分别. [惜阴]爱 ...

  • 十年作文1200字
  • 这个题目,使我想起被人熟知的歌曲<十年>,也许正如歌曲中提到的"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我们还是一样,陪在一个陌生人左右,走过渐渐熟悉的街头."确是体会到了泰戈尔所说的"生命有如渡过一冲大海,我们相遇在这同一的窄船里,死时我们同登彼岸,又向不同的世 ...

  • 生活处处有作文作文2200字
  • 生活处处有作文 青岛宁夏路小学 张仕杰 养成认真观察生活的习惯,拥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养成积极审视生活的习惯,拥有一个会思考的大脑:养成认真修改文章的习惯,形成富有个性的表达,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这是生活化习作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 & ...

  • 中学生作文20问作文9100字
  • 打开思路有很大帮助.如以"门"为话题,如果单从实义的"门"来立意,就只能成为对事物的介绍说明.应该明确这里的"门"是指心灵.情感.新天地.新领域的入口等.要弄清话题的本义和引申义.审清限制就能紧扣话题,避免跑题.偏题.抓住关键词语能准确理解 ...

  • 作文备课作文3900字
  • 临渭区南京路初级中学 1 第六次作文训练 备课教师:__________ [写作指导内容]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写作目标] 1.能留意生活,细致观察,注重积累写作素材. 2.学会取舍,能对素材进行深加工,根据中心表达需要精心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写作题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 ...

  • 再见了,已逝去的小学时光作文700字
  •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那些曾逝去的时光,就如同一缕缕浓烟在天空中慢慢消散.那些人,那些事,再也回不去,也再无法去弥补当初的遗憾.我很满足,因为我拥有那些回忆,我的独家记忆. 时光待我如旅人,我待时光如旧人. 看一眼现在自己周围的事物,再闭眼去回想从前的日子.我深知自己是一个念旧的人,并不可能永远告别小 ...

  • 独家记忆作文1500字
  • 对于今年的暑假,我过得相当的充实.月七月份我去了深圳旅游,不过由于机缘巧合之下,我进入了深圳的s·deer门店进行了为期8天的工作体验:八月份我成功参加了亚青餐厅志愿者的行列,一个月的亚青生活又在我的"白板"人生上画出了一道特殊的痕迹,这个暑假的经历已然成为我的独家回忆. 七月深 ...

  • 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作文作文1000字
  • 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作文 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 初一(28)班 姚丁溢 有一种声音,并不嘹亮,但清脆悦耳:有一种声音,并不是常能听到,但只要飘起,必能耳闻: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一旦突起,便忆起往昔. 一 许久未见你,但你的容颜.你的声音,却在心中挥之不去.遍观,唯有你的身姿最别致淡雅.倒扣的小瓷 ...

  • 大于友情小于爱情作文1300字
  • 在所有朋友里,我最信任你,绝对的知己,一个眼神就能会意,话题从来百无禁忌,我们俩悲伤时慰藉,在玩笑是亲昵,感情在游戏中虚拟,是爱情还是友情,有谁能说的清,我和你大于友情小于爱情,身边的朋友都心知肚明- --题记 十六岁的昨天,像街市,华丽的流过,只能在回忆中闪烁,那些年,那个美丽的相遇,送给最美的你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