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作文作文4200字

初一作文

师:(板书——于永正。)请大家读一读。

生:(齐读)

师:对,我的名字叫于永正,家住在徐州,离这儿只有300多公里,坐高速,3小时就到了,所以我们离得很近,是吧?现在我们可以上课吗?

(师生互相问好)

师:请看这段文字。

(多媒体展示)——

有一次, 在伯父家里, 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 我望望爸爸的鼻子, 又望望伯父的鼻子, 对他说:"大伯, 您跟爸爸哪儿都像, 就是有一点不像".

" 哪一点不像呢" 伯父转过头来, 微笑着问我. 他嘴里嚼着, 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 您的呢, 又扁又平." 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 你不知道," 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 笑着说," 我小的时候, 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 也是又高又直的."

" 那怎么—"

" 可是到了后来, 碰了几次壁, 把鼻子碰扁了."

" 碰壁" 我说," 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 你想, 四周围黑洞洞的, 还不容易碰壁吗"

" 哦!" 我恍然大悟," 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 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于老师有声有色地朗读,学生听得很认真)

师:这是鲁迅的侄女周晔写的“碰壁”的故事。她的文章写得可好了。这个故事中写得最有特色的是什么?

生:是对话。

师:正确。对话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特点。(板书课题——人物对话)

师:(小声地、神秘地)现在老师告诉大家一个能使文章字数够数的秘诀——字不够,对话凑。这个秘诀可千万别告诉其他班的学生哦。这当然是个笑话。好,我们来观察这段对话在描写时有什么特点?一个人说的话就——

生:(接)占一个自然段。

师:我们还有一个可以使文章变长的方法,这就是——分段。(板书:1. 分段)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在对话时分段可以使文章变长这个好处,那谁知道分段还有什么好处?这就是——使文章条理更清晰。人物对话时,离不开提示语,什么叫提示语?

生:提示语能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神态、动作(经于老师用力甩胳膊而悟出) 师:(板书:2. 提示语)同学们,提示语还有提示是谁在说话的作用。提示语在对话中有变化性。记住:没有变化就没有艺术。于老师要考大家了,害怕吗?

生:不害怕。

师:现在我们来进行听写,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听写的内容是——王老师关切地问:“你们休息好了吗?”“休息好了!”同学们齐声回答。 现在请同位同学之间互相批改。(行间巡视)看,这位同学把“地”写对了,我在小学的时候,三个“de ”我分不清,他竟然给用对了,真聪明!同学们都互相改好了吗? 生:改好了。

师:老师再来考考大家,听一段录音。(可电脑放不出声音)好,电脑罢工了,我来说吧。不过声音可能不太逼真哟。(于老师有声有色地朗读起来)大家听过这样的一段对话了

生:好像在电视公益广告上听过。

师:看来你经常在家看电视哦!(生笑)这位同学说的对。这段对话就是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个公益广告。请看——(多媒体展示)

女:哎,你挤什么挤?没长眼哪?

男:年轻轻的,怎么不说人话?

女:哎,你挤着我啦,你!

男:来劲啦,是吧?

老人:算啦,算啦!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啦!

生:(自由读这段对话内容)

师:这段对话多好啊,请同学们发挥想像,把对话写得更具体,注意用好提示语,力争一气呵成,不会写的字可划一个圈,或者注上音。我小时候写作文的时候遇上不会写的字就划圈,这样写作思路就不会打断,速度也快多了。

生:(认真写作)

师:可以加上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等,来突出他们当时的内心活动,语言就不要加了。周晔写的那一部分对话多生动、形象啊,使人觉得真像见到了鲁迅先生一样。 生:(继续写作)

师:大家写好了吗?还需要怎样啊?

生:修改!

师:是啊,老舍和鲁迅先生都说过文章写好之后,一定要“多念、多念、多念!”请同学们自由念出自己写的文章,只有多念才能把文章修改好

生:(认真修改)

师:(个别指导)“下雨了,下雨了,上车的人更多了。”想像力多好啊。

你的提示语怎么全在前面啊,找一个长的句子,把提示语放在中间。多聪明,我一说大家都知道了。再加上醒目的题目,让人一看就起兴趣。再放声念,好像左边的声音太小,听不见!右边的不错!继续念,好好改,好文章可是改出来的哟。

生:(继续修改)

师:改好了吗?

生:改好了。

师:请这位女生来推荐一位男同学上来读读他写的这个片段。谁平时爱找你喳儿的,就叫他上来。(众笑)

生:(有点紧张地走上讲台)

师:(关切地问)平时你得罪她了吗?

生:没有。

师:那你对她的推荐有意见吗?

生:有。

师:她让你上台来,你生气吗?

生:还好。

师:哦,那你喜欢作文吗?

生:还好。

师:我知道“还好”就是“一般般”的意思,对吧?(众笑)

生:差不多。

师:其实你应该感谢她给你这样登台展示自己作文水平的机会,读读你写的习作吧。 生:(从内容读起)

师:题目呢?

生:生活中的一件事

师:可以改为“一件小事”。

生:(较有感情地朗读)

师:你在这篇文章里提示语变化性不大,其它地方还不错。请下去继续修改啊。再请两位女同学来读出自己的文章。(师针对作文中的一些问题及时补充、

师:咱们接着上课。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初步掌握了写对话的基本要领,并写出了精彩的对话,但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这节课我们将只见其人,而不闻其声。请同学们认真看,认真想像。我和一个同学来表演一出哑剧,大家可以给剧中的这位老师和同学来起名字。请这位同学到讲台前。(这位同学就是课前交流数十分钟的那个男生)

生:(上台站在讲台前的右侧)

师:(一老师推门入室,弯腰示意问好,提示这名学生走到讲台前)

生:(手中拿着一本作业簿交给老师检查)

师:(先微笑,后满意地直点头,再竖起了大拇指,继而同这位同学拥抱。同时学生面露得意之色,做出“V ”的手势,与师一起微笑、点头、拥抱。可师转而手指这个同学,双眉竖起,把本子用力向学生身上摔去,生用袖擦拭眼泪,最后失意而回)

生:(在下面认真观看,有的边看边写,有的受到感染,放声而笑)

师:哑剧表演结束了,你们可以来写这篇作文了。不过我有三点提示,请大家记住。1. 对话内容越多越好,越生动有趣越好;2. 分段写对话部分;3. 写好提示语。另外可以先拟好题目,也可以先写内容再拟定题目。争取一气呵成。想像一下,剧中的老师和学生分别姓什么,叫什么,检查作业时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对话?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体会体会,这样就好写多了。下面请大家开始写作吧。

生:(认真写作文)

师:(行间巡视,予以个别指导)

[16:30,学生基本完成作文草稿]

师:请大家大声念自己写的作文稿。

生:(用心地大声读稿)

师:全体同学坐好,眼睛向老师报到。嗯,大家表现很好,现在我们共同来交流一下,先分别说出自己拟的作文题目。

生:《改作业》

生:《好与差》

生:《平平对话,声声道理》

生:《那次的作业》

生:《唐豆豆,水豆豆》

„„

师:请这位同学上来交流,把作文稿给带上来。

生:(读出自己写的作文《平平对话,声声道理》,师相机予以评讲,指正,最后评为120分。最后他较自豪地走下讲台。)

师:请这位女同学上台来交流自己写的作文,大家一起来认真学习啊,也可以给她提点修改意见。

生:(读出自己的作文《唐豆豆,水豆豆》,师生相机进行点评,提出修改建议,最后评为115分,她也很骄傲地走下讲台。)

师:同学们,该是和于老师说再见的时候了。(友好地挥挥手,示意下课)

生:(全都坐立不动,似有意犹未尽而生发的恋恋不舍的感觉)

师:那就跟老师说点临别感言吧。

生:于老师,我们在您的这节课上学到了很多的作文方法。我希望您以后再来合肥,为我们小学生上更多的作文指导课。

师:同学们,你们的作文水平很高,这跟你们的老师平时对你们的精心指导是分不开的,有机会我还会来合肥给大家上课的,再见! 拜~~拜!

我的简评

1. 体现人性化关怀 课前于老师与一位学生深入交流,既为课堂上哑剧的成功表演奠定基础,也给其他同学产生一种和蔼可亲的意识。在学生的眼里,老师的顺利教学离不开他们的密切配合。心理学告诉我们,要让被教育者时刻能够感受到他是被关注的对象,这样他会在课堂上表现得更为活跃,教学效果将会更加明显。在教学中,于老师不厌其烦地进行相关的作文指导,唯恐学生不知如何下笔。对完成得较顺畅的同学及时进行鼓励,使学生的写作兴趣大增。在两堂课中间,于老师很幽默风趣地让学生去“那个”,饱含着殷殷关切之情。

2. 体现大师级素质 在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于老师的粉笔字中规中距,且遒劲有力;朗读水平与表演才能堪称一流,在评讲学生习作时往往能够抓住要点,一语中的,点拔得法,激励有度,在三言二语之中使学生茅塞顿开,从而及时打开了学生的写作思路,放飞了自由想像的翅膀,从而使习作指导课能够非常顺利有效地进行。尤其在公开课上完之后,师生们意犹未尽之时,当主持人介绍于老师的京剧唱得特棒并请求他给大家现场表演一段的情况下,作为六十多岁的老教育家,老前辈,没有任何忸怩之态,欣然唱起了一段具有高难度的唱腔,且有板有眼,字正腔圆。

3. 体现渐进式教学 在这节课里,于老师先由一个谈话类的故事入手,引入了“人物对话”这一教学主题,再让学生观察这段对话的特点,认识到了提示语在对话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然后由简单的师生两句对话、再到三个人物的一段简短对话为写作训练内容,鼓励学生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像。最后以哑剧这种表演形式让学生把所看到的两个人物的动作、表情等加以综合理解,进一步去展开想像的翅膀,来完成一篇以人物对话为主的文章。教学中处处体现着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写起来流畅自然。

4. 体现开放性视角 作文课上用什么样的教学素材,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吸引孩子们的眼球,才能渗透人文性导向?于老师在他的这节课里给我们作了多元的诠释:由“碰壁”的一语双关,到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再到公交车上的一幕,最后是老师对学生的作业检查。可以说,这些素材内容丰富,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人物对话里有探讨、有问候、有争议、有表扬、有斥责,这些都会容易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另外,作为老教师,为了避免所谓的代沟而产生的课堂上沉闷的气氛,于老师用善意的微笑、灵活的动作、时髦的词汇、精彩的表演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能够积极参予到教学过程中。这样的开放性、包容性、丰富性、艺术性是每个学生所深深喜爱的,这也是我们正应努力发展的方向之一。

师:(板书——于永正。)请大家读一读。

生:(齐读)

师:对,我的名字叫于永正,家住在徐州,离这儿只有300多公里,坐高速,3小时就到了,所以我们离得很近,是吧?现在我们可以上课吗?

(师生互相问好)

师:请看这段文字。

(多媒体展示)——

有一次, 在伯父家里, 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 我望望爸爸的鼻子, 又望望伯父的鼻子, 对他说:"大伯, 您跟爸爸哪儿都像, 就是有一点不像".

" 哪一点不像呢" 伯父转过头来, 微笑着问我. 他嘴里嚼着, 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 您的呢, 又扁又平." 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 你不知道," 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 笑着说," 我小的时候, 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 也是又高又直的."

" 那怎么—"

" 可是到了后来, 碰了几次壁, 把鼻子碰扁了."

" 碰壁" 我说," 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 你想, 四周围黑洞洞的, 还不容易碰壁吗"

" 哦!" 我恍然大悟," 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 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于老师有声有色地朗读,学生听得很认真)

师:这是鲁迅的侄女周晔写的“碰壁”的故事。她的文章写得可好了。这个故事中写得最有特色的是什么?

生:是对话。

师:正确。对话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特点。(板书课题——人物对话)

师:(小声地、神秘地)现在老师告诉大家一个能使文章字数够数的秘诀——字不够,对话凑。这个秘诀可千万别告诉其他班的学生哦。这当然是个笑话。好,我们来观察这段对话在描写时有什么特点?一个人说的话就——

生:(接)占一个自然段。

师:我们还有一个可以使文章变长的方法,这就是——分段。(板书:1. 分段)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在对话时分段可以使文章变长这个好处,那谁知道分段还有什么好处?这就是——使文章条理更清晰。人物对话时,离不开提示语,什么叫提示语?

生:提示语能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神态、动作(经于老师用力甩胳膊而悟出) 师:(板书:2. 提示语)同学们,提示语还有提示是谁在说话的作用。提示语在对话中有变化性。记住:没有变化就没有艺术。于老师要考大家了,害怕吗?

生:不害怕。

师:现在我们来进行听写,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听写的内容是——王老师关切地问:“你们休息好了吗?”“休息好了!”同学们齐声回答。 现在请同位同学之间互相批改。(行间巡视)看,这位同学把“地”写对了,我在小学的时候,三个“de ”我分不清,他竟然给用对了,真聪明!同学们都互相改好了吗? 生:改好了。

师:老师再来考考大家,听一段录音。(可电脑放不出声音)好,电脑罢工了,我来说吧。不过声音可能不太逼真哟。(于老师有声有色地朗读起来)大家听过这样的一段对话了

生:好像在电视公益广告上听过。

师:看来你经常在家看电视哦!(生笑)这位同学说的对。这段对话就是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个公益广告。请看——(多媒体展示)

女:哎,你挤什么挤?没长眼哪?

男:年轻轻的,怎么不说人话?

女:哎,你挤着我啦,你!

男:来劲啦,是吧?

老人:算啦,算啦!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啦!

生:(自由读这段对话内容)

师:这段对话多好啊,请同学们发挥想像,把对话写得更具体,注意用好提示语,力争一气呵成,不会写的字可划一个圈,或者注上音。我小时候写作文的时候遇上不会写的字就划圈,这样写作思路就不会打断,速度也快多了。

生:(认真写作)

师:可以加上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等,来突出他们当时的内心活动,语言就不要加了。周晔写的那一部分对话多生动、形象啊,使人觉得真像见到了鲁迅先生一样。 生:(继续写作)

师:大家写好了吗?还需要怎样啊?

生:修改!

师:是啊,老舍和鲁迅先生都说过文章写好之后,一定要“多念、多念、多念!”请同学们自由念出自己写的文章,只有多念才能把文章修改好

生:(认真修改)

师:(个别指导)“下雨了,下雨了,上车的人更多了。”想像力多好啊。

你的提示语怎么全在前面啊,找一个长的句子,把提示语放在中间。多聪明,我一说大家都知道了。再加上醒目的题目,让人一看就起兴趣。再放声念,好像左边的声音太小,听不见!右边的不错!继续念,好好改,好文章可是改出来的哟。

生:(继续修改)

师:改好了吗?

生:改好了。

师:请这位女生来推荐一位男同学上来读读他写的这个片段。谁平时爱找你喳儿的,就叫他上来。(众笑)

生:(有点紧张地走上讲台)

师:(关切地问)平时你得罪她了吗?

生:没有。

师:那你对她的推荐有意见吗?

生:有。

师:她让你上台来,你生气吗?

生:还好。

师:哦,那你喜欢作文吗?

生:还好。

师:我知道“还好”就是“一般般”的意思,对吧?(众笑)

生:差不多。

师:其实你应该感谢她给你这样登台展示自己作文水平的机会,读读你写的习作吧。 生:(从内容读起)

师:题目呢?

生:生活中的一件事

师:可以改为“一件小事”。

生:(较有感情地朗读)

师:你在这篇文章里提示语变化性不大,其它地方还不错。请下去继续修改啊。再请两位女同学来读出自己的文章。(师针对作文中的一些问题及时补充、

师:咱们接着上课。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初步掌握了写对话的基本要领,并写出了精彩的对话,但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这节课我们将只见其人,而不闻其声。请同学们认真看,认真想像。我和一个同学来表演一出哑剧,大家可以给剧中的这位老师和同学来起名字。请这位同学到讲台前。(这位同学就是课前交流数十分钟的那个男生)

生:(上台站在讲台前的右侧)

师:(一老师推门入室,弯腰示意问好,提示这名学生走到讲台前)

生:(手中拿着一本作业簿交给老师检查)

师:(先微笑,后满意地直点头,再竖起了大拇指,继而同这位同学拥抱。同时学生面露得意之色,做出“V ”的手势,与师一起微笑、点头、拥抱。可师转而手指这个同学,双眉竖起,把本子用力向学生身上摔去,生用袖擦拭眼泪,最后失意而回)

生:(在下面认真观看,有的边看边写,有的受到感染,放声而笑)

师:哑剧表演结束了,你们可以来写这篇作文了。不过我有三点提示,请大家记住。1. 对话内容越多越好,越生动有趣越好;2. 分段写对话部分;3. 写好提示语。另外可以先拟好题目,也可以先写内容再拟定题目。争取一气呵成。想像一下,剧中的老师和学生分别姓什么,叫什么,检查作业时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对话?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体会体会,这样就好写多了。下面请大家开始写作吧。

生:(认真写作文)

师:(行间巡视,予以个别指导)

[16:30,学生基本完成作文草稿]

师:请大家大声念自己写的作文稿。

生:(用心地大声读稿)

师:全体同学坐好,眼睛向老师报到。嗯,大家表现很好,现在我们共同来交流一下,先分别说出自己拟的作文题目。

生:《改作业》

生:《好与差》

生:《平平对话,声声道理》

生:《那次的作业》

生:《唐豆豆,水豆豆》

„„

师:请这位同学上来交流,把作文稿给带上来。

生:(读出自己写的作文《平平对话,声声道理》,师相机予以评讲,指正,最后评为120分。最后他较自豪地走下讲台。)

师:请这位女同学上台来交流自己写的作文,大家一起来认真学习啊,也可以给她提点修改意见。

生:(读出自己的作文《唐豆豆,水豆豆》,师生相机进行点评,提出修改建议,最后评为115分,她也很骄傲地走下讲台。)

师:同学们,该是和于老师说再见的时候了。(友好地挥挥手,示意下课)

生:(全都坐立不动,似有意犹未尽而生发的恋恋不舍的感觉)

师:那就跟老师说点临别感言吧。

生:于老师,我们在您的这节课上学到了很多的作文方法。我希望您以后再来合肥,为我们小学生上更多的作文指导课。

师:同学们,你们的作文水平很高,这跟你们的老师平时对你们的精心指导是分不开的,有机会我还会来合肥给大家上课的,再见! 拜~~拜!

我的简评

1. 体现人性化关怀 课前于老师与一位学生深入交流,既为课堂上哑剧的成功表演奠定基础,也给其他同学产生一种和蔼可亲的意识。在学生的眼里,老师的顺利教学离不开他们的密切配合。心理学告诉我们,要让被教育者时刻能够感受到他是被关注的对象,这样他会在课堂上表现得更为活跃,教学效果将会更加明显。在教学中,于老师不厌其烦地进行相关的作文指导,唯恐学生不知如何下笔。对完成得较顺畅的同学及时进行鼓励,使学生的写作兴趣大增。在两堂课中间,于老师很幽默风趣地让学生去“那个”,饱含着殷殷关切之情。

2. 体现大师级素质 在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于老师的粉笔字中规中距,且遒劲有力;朗读水平与表演才能堪称一流,在评讲学生习作时往往能够抓住要点,一语中的,点拔得法,激励有度,在三言二语之中使学生茅塞顿开,从而及时打开了学生的写作思路,放飞了自由想像的翅膀,从而使习作指导课能够非常顺利有效地进行。尤其在公开课上完之后,师生们意犹未尽之时,当主持人介绍于老师的京剧唱得特棒并请求他给大家现场表演一段的情况下,作为六十多岁的老教育家,老前辈,没有任何忸怩之态,欣然唱起了一段具有高难度的唱腔,且有板有眼,字正腔圆。

3. 体现渐进式教学 在这节课里,于老师先由一个谈话类的故事入手,引入了“人物对话”这一教学主题,再让学生观察这段对话的特点,认识到了提示语在对话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然后由简单的师生两句对话、再到三个人物的一段简短对话为写作训练内容,鼓励学生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像。最后以哑剧这种表演形式让学生把所看到的两个人物的动作、表情等加以综合理解,进一步去展开想像的翅膀,来完成一篇以人物对话为主的文章。教学中处处体现着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写起来流畅自然。

4. 体现开放性视角 作文课上用什么样的教学素材,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吸引孩子们的眼球,才能渗透人文性导向?于老师在他的这节课里给我们作了多元的诠释:由“碰壁”的一语双关,到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再到公交车上的一幕,最后是老师对学生的作业检查。可以说,这些素材内容丰富,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人物对话里有探讨、有问候、有争议、有表扬、有斥责,这些都会容易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另外,作为老教师,为了避免所谓的代沟而产生的课堂上沉闷的气氛,于老师用善意的微笑、灵活的动作、时髦的词汇、精彩的表演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能够积极参予到教学过程中。这样的开放性、包容性、丰富性、艺术性是每个学生所深深喜爱的,这也是我们正应努力发展的方向之一。


相关作文

  • 2015北京中考语文作文解析作文3700字
  • 2015北京中考语文作文解析 2015年6月24日上午8:30 - 11:00,北京市一年一度的中考拉开了序幕,第一场语文卷考试,此次作文题目保持了2014年二选一的出题思路: 2014年的考题:1.这里有属于我的世界2.宜居城市里的故事 2015年北京考题如下: 25.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 ...

  • 王红梅对话作文教案作文2100字
  • 1 <对话作文指导>教学设计 虹桥街道虹桥小学 王红梅 教学目标: 了解人物语言描写对表现人物思想和性格的重要性,掌握人物语言描写的一些技能,从而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 教学重点: 1.掌握提示语的标点符号在文中的变化规律,把提示语写生动.具体. 2.对人物语言能进行分段描写. 教学难点: ...

  • 作文平说作文1700字
  • 作文"平"说 一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我们的学生学习了那么多文质兼美的课文,背诵了那么多精典名篇,积累了那么多好词佳句,为什么写作文时语言表达平淡无奇,甚至有如流水呢?静心思考:是不是我们的作文教学缺点儿什么呢? 利用假期的闲暇时间,将去长春参加的" ...

  • 对话作文作文3700字
  • 对话作文 一. 回顾文段,作文入格 师:一见面,就想好好地考考大家.有一篇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学过没有? 生:学过. 师:今天,老师把其中的第三自然段复印下来,请大家读一读.(指名一位学生)你看咱们班举手的同学好多,你推荐一个,这位. (生朗读课文) 师:朗读得真好.这段写人物最多 ...

  • 2015年北京中考作文题目作文2400字
  • 2015年北京中考作文题目: 题目一:对话是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一种方式.对话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可以倾诉各自的心声,可以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请以"对话"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录精彩的对话过程,可以描述对话产生的美好结果,可以阐述你对对话的认识...... 题 ...

  • 对话作文作文5500字
  • 1 宋朝山水画家宋子房做画院博士时,曾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为题让考生作画. 有个考生是这样画的:苍郁的群山,中间露出庙里的半截旗杆,一条羊肠小道蜿蜒曲折,直通山下水涧边,有个小和尚正在担水.最后这幅画得到考官的赏识,被评为成功之作.这位考生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抓住了题眼&qu ...

  • 对话作文探讨作文6200字
  • 对话作文探讨 课题研究摘要:在语文教学五大板块中,作文教学因其高度的生活性.思维性.技巧性.综合性,不仅学生喊难写,教师也喊难教.本课题在研究"读写结合"."生活作文"."话题作文"等诸多作文教学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作文教学的一种新模式--& ...

  • 北京作文--对话作文4400字
  • 根据题目,按照要求写作.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对话是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一种方式.对话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可以倾诉各自的心声,可以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请你以"对话"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录精彩的对话过程,可以描述对话产生的美好结果,可以阐述你 ...

  • 对话描写作文指导课作文5400字
  • <对话描写作文指导课>课堂教学实录 徐州市鼓楼区教研室:于永正 师:(显示大屏幕)这儿有,你们的讲义里有,同学们看,这是从一篇很著名的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当中选的一段,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写得非常棒.请咱们班朗读得比较好的同学来读一读,以前没有读过,拿到手就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