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归宿高三年级范文作文22300字

初二作文

1 2015届南通市高三三模考场佳作汇编 2015-05-10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生旅途中,我们有时会觉得无家可归。但人性的可贵之处在于追求永恒的归宿,这种归宿常常隐藏在人的灵魂深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5年南通市高三三模作文)

【佳 作】

找一找家吧 高三(1)班 王思根

家,一个模糊而又清晰的概念。说起家,我们想起那个温暖、有着父母关爱的港湾。

可我们却常常感觉无家可归。有时我们会突然间明白“我们在心里想念的那个家,只是由家的温馨和安宁养育起来的一种抽象的感觉罢了”,“那个可遮风挡雨的实在的家”给予我们亲情和温暖,但“并不能从心灵深处抹去无家可归的感觉”。诚如高考,拼搏奋斗给予我们成就感和现实生活作为回报,却永不会是生命激情喷薄的出口。

有人说,寂寞是一场修行,然而我们没有人不惧怕孤独。落寞的旅途中,我们总渴望着一种归宿,因此我们努力寻求那个生命意义上的家。

川端康成说,即使沦于赤贫,我的心和文学也再不可分割了。毕淑敏也在《我的五样》中划掉空气,阳光,水和鲜花,留下手中的一支笔。他们也曾或凌晨未眠或犹豫徘徊地探求自我的归宿,也曾有过内心无家可归的怅惆,但他们最终找到了——他们把心灵安放在笔尖,用笔在灵魂深处绘出一片群星闪耀的、康德始终仰望的星空。这星空便成为他们的家,一个超越孤独的个人的“高蹈世界”。

不同的人内心自有不同的星空,或如钱钟书笔下的恬然淡泊,或如张烨诗中的阳光跪在面前,或如长次郎含着黄昏的夕暮茶碗。他们的世界各不相同,但共同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找寻到自我生命的诉求,然后倾尽灵魂的力量来构筑一方家园。

他们找到了个人永恒的归宿,成就一个真正的人,但有另外一些人远远地超越了自我的狭隘,他们以大写的人格追求具有普世意义的精神家园。

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一种境界,以天地为家,以生民为至亲,打扫家屋般安定天下。爱因斯坦、鲁迅、左拉、雨果„„他们反抗暴行,他们维护人权,他们为正义辩护,他们为自由呐喊。“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鲁迅如是说。因他们胸怀天下,整个宇宙都是他们的家,他们到哪里都有归宿。他们完成了从无家可归到到处为家的超越。

我们无法苛求每个人都有济世情怀,那毕竟是少数人。但我们应该扪心自问,我们有家吗?正值青春的我们或许生命才刚刚起步,但我们应该考虑我们将到底何去何从。

一眼就看穿的人生不是我的归宿,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那世界在我的灵魂深处。

此心安处是吾乡 高三(1)班 胡明月

“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中的一潭清水里不能没有光辉。”贾平凹如是说。

凤阙龙楼,雕阑玉砌只是冷冰冰的物什。心之安处,才称其为家——心灵的归宿。

物欲横流,纸醉金迷,多少人迷失在高楼林立的都市里。一切发生的太快,说的话可被风吹走,做的事可被时间遗忘,他们站在高楼大厦的顶端却再也望不见家乡,因为心灵的迷失,不断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忘记了给心灵的营养。不断装饰房子,却忘记装点心灵的归宿。

古人很擅长打造内心的桃花源,官场失意了,他们归隐田园,带月荷锄,谪居寂寞了,他们寻寺问塔,漫步于清幽小巷。不仅文人如此,乡野村夫也这般。罗素游览中国,雇轿夫将他抬上山去,到山顶之后,他高兴地欣赏美景,看见轿夫们正惬意地抽着旱烟,聊着天,他大为不解,劳累的工作似乎并未成为轿夫们抱怨的对象。这位被工业化的煤烟熏得太久的大工业英才子怎么能理解中国人内心的安闲呢?乡野村夫的心中自有一片桃花源,在那里“野渡无人舟自横。”

反观当今,被社会的风霜吹凉了热血的蚁族们仍在大都市里迷茫,房子长期霸据人们生活的中心,放弃爱好,放弃精神享受,只为尺寸之地,似乎那扇小小的铁窗就是奋斗的全部。却放任心灵无家可归。曾经,犹太民族连家园都没了,可没有土地,他们有资本,没有资本他们有智慧,自强不息的信念支撑整个璀璨的文明。可见内心的归宿才是人们追求的根本。

苏东坡有诗:此心安处是吾乡,被贬黄州,他竹杖芒鞋,宠辱不惊,流放岭南,他吟出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仿佛锦锈江山,处处都可为乡,你有锦堂风月,我有世处桃源,从来也不逊色。那些住在琼楼玉宇里,夜夜笙歌的权贵们不免也相形见绌。

此心安处,即是吾乡。人之一生,不必追求轻裘肥马,不必艳羡华美居室,心若莲花自倾城,不妨带一蓑烟雨,守一弯清凉月,追求内心的安稳寻找心灵的桃花源,在那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踏上心灵的归程 高三(1)班 崔思敏

想起周国平。

2 一个才子,被命运放逐到偏远的山村,要命的是他内心的理想被隔离,可他在日记中写道:“生活苦吗?环境乏味吗,但我不羡慕任何人,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多么掷地有声的一句话,被命运玩弄的他并没有迷失了自己,何故?因为他找到了心灵的归程,坚定地向前迈出,踏上心灵的归程,成为心灵的国王。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有多少人浑浑噩噩,被卷入了物质的横流中,找不到归路,被名利的漩涡,鲜花掌声的抬捧的心灵早已长满荒草。真正能做到回归心灵的人又有几人呢?所以说,这样的人也才弥足珍贵。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莫言说过:“不能因为名声大就目空一切”,莫言是清醒的,他能拨开名利的浓雾,点亮心灵的归程。如今,他仍然会呆到山东高密老家创造作品,谁又会否认这样的莫言才更觉得安稳,幸福呢?

心怯懦,纵鸠占鹊巢,亦怀不安之虞,心强大,纵拿破仑矮小,亦能铁蹄平欧洲,盖好心灵之处的房子,亦世界风雨雷鸣,狂风呼啸,自己亦能品一杯青茗,淡然处之。勃拉姆斯是古典音乐主义的崇高捍卫者,可在他的那个年代,激进颠覆的格瓦纳,炫技夸张的李斯特沉浸在自己的狂欢主义浪漫中,引起了人们对勃拉姆斯的质疑,于是他作品中的小心谨慎,含蓄严谨都成了被人嘲笑的话题,可勃拉姆斯坚守自己的内心,不因他人便改变了归往心灵的路,在众人的不屑中,他坚定了迈向心灵的路,最终硬是在那个时代划下了浓重的一笔,勃拉姆斯回到了内心的家,遮蔽了一切的风雨。

中国自古崇尚积极入世,可出世又未曾不是一种乐趣呢,你建功立业,我在内心修篱种菊,你弛骋疆场,我在内心化成一只蝴蝶,台湾苦行僧人周梦蝶做到了,他的一生只有一间老房子,一张书桌和柜子,他说:“我只想做一只蝴蝶,”他当过守墓人,摆过书摊,他没有亲朋好友,却有一群年轻人慕名请教他,在热闹的世界背后,他独自冷清,在冷清背后,世界依然嚣闹。周梦蝶在内心建了座花园,万紫千红,绚丽多彩,他在这花园中翩翩起舞,他找到了他的归宿,纵世界繁华,我亦安心成蝶。

踏上心灵的归程,成为心灵的国王。

荒原独步,心有所向 高三(2)班 仲旭

人终其一生,无非就是在探寻自己生活的意义而已,这条灵魂之路或许漫长而又孤独,或许永无止境而又充满坎坷,但谁又想停下呢?

只要心中有了归宿,荒原独步又何妨?

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个荒原,荒原上只有一条小径,人从一出生就在这条小径上前行,或许迷茫过,失落过,但没有停下过。就如同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没有人停下为生活奋斗的脚步,即使社会再怎么黑暗。我也要活下去,不为成功与赞扬,只因为这是一条必须要走的路。或许人的高贵就在于不会停下追寻的脚步,只要心灵饮着热血,我就要将属于自己的灵魂之路走到尽头。

这既是一场旅行,又像是一场战争,在这里没有风,没有云,没有声响,只有孤独陪伴。失落,绝望会成为你前行的敌人,将你缠死在前行的路上。不由想到文革,在那个时期,民主与文学的源头被人捣烂摧毁,思想的大地荒芜一片,无数文人哀嚎着时代的悲伤。老舍,一个孤寂绝望的思想者化为一个孤冢停在了思想的路上。而还有一群人,透过黑幕看到了灵魂的归宿,于是咬牙前行,穿越了这绝望的土地。再如,沈从文先生,生活的苦难中,他脱下镣铐,孤独地行走在路上,在湘西寻到了真正的归宿,他用文字将他的欣喜与希望传递给受难的兄弟姐妹以及后来的我们。至今,我犹能感受到一位思想者在荒原独步留下的坚定信念和不屈追求。“星斗其文”,亮绝赤县,或许,老舍若将这条路走完也更能耀若星辰吧。

坚持,坚持,再坚持,当你快坚持不住的时候再撑下去,你就成功了。无数的思想者在荒原上的呐喊,都渴望走向归宿。但其中有些人却停下了脚步,不是因为死亡,而是因为堕落。如今的社会呈现出了什么?学员作弊,商家违法,官员贪腐,一切的种种都都是对心灵归宿的背叛,既然已失去了追求,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在灵魂归巢的路上没有停下的理由,若非要为坚持寻找理由,那么请你沉寂吧。

在荒原上前行,要坚定自己的步伐,不求一定要达到归宿,但是你一定要前进。小径旁自会有花儿盛开,在这空寂的世界为你装点美丽。

翻开历史的书卷,你会发现带着滚烫的热血的一串串名字,他们展示着一位位思想者在荒原上的独步,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这已经不是一个人的行走,而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寻求生命的归宿。不仅要为自己,也要为血脉中流淌的传承前行。

伴着思想者的身影,在这荒原上独步吧,心有所向,一路花开。

寻求灵魂的巢 高三(2)班 仲港其

人生路途漫长,我们常会感到迷茫,认为自己无家可归。但如果我们在灵魂筑巢,建立永恒的归宿,便不会失去家园。

诚如海德格尔所提倡的诗意的栖居,它要求我们在灵魂的巢上修篱种菊,去寻求永恒的精神家园。 然而,经济的腾飞,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却并没有相应地提高国人的精神水准。现实相反,在物质与欲望的冲击下,反倒丢了灵魂的巢。一如冯骥才的小说所体现的,无家可归的猫恰恰反映了人性美好一面的丧失,猫儿的惨叫与哀求正一遍遍撞击着本就摇摇欲坠的灵魂之巢。惨叫的消失印证了巢穴的丢失,这种撞击不痛吗?还是人们心已麻木,或者干脆没有了心呢?

我们常误把房屋理解为永恒的归宿,因此社会上多了一批又一批的房奴。没有成为房子的主人,却沦为了房款的奴隶,这是我们渴求的家园吗?

3 不由想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精神境界。生活在陋巷又如何?只要自己寻求的灵魂之巢里馨香扑鼻,百花齐放,那么即使失去了华屋丽室也不顾惜。而既然已经寻找到了灵魂里永恒的归宿,建立了永恒的精神之巢,住在豪华别墅抑或身处僻巷陋室甚或苍茫荒原又有什么差别?

我们打开窗户,期待青鸟的到来,可飞来的总是蝙蝠,但我们仍然不会关闭窗户。追寻灵魂的巢穴,我们需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和永不妥协的意志。一如林和靖,隐居西湖之畔三十余年,不曾踏入繁华杭州城一步。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呀,不受外界的诱惑,只为追求心中属于自己的灵魂之巢。我想,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便是其灵魂之巢的注脚吧。

我们歆羡周汝昌对红学的坚守,但若少了他内心灵魂之巢所提供的那份平静,怕也被社会喧嚣、名利潮流所裹挟,乃至陷入一个庸人的境界而不可自拔。感谢灵魂之巢的护佑,正是有了它,才成就了一位又一位大师。

我们去寻求灵魂深处永恒的归宿,巢里的青鸟会为我们指明方向。

灵魂的归宿 高三(3)班 乔浩

漫步在河边,看远处炊烟袅袅,白云悠悠,久已枯竭的心灵之泉竟又汪出一泉活水来。

离家时,母亲不舍而父亲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当你心觉得无家可归时,便沿着河道走走吧。从未把这句话放在心上,可当我内心深处生出一种无家可归之感时,这句话竟涌现在我的脑海里。

幼时的家颇有些诗意。沿着小河慢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可谓是尽收眼底。春日里,柳絮飞扬;夏日,荷花摇曳;秋天时,仍有一抹绿意在红黄中摆动;冬日,银装素裹中,仍有一阵阵的幽香在空气中流动。走着走着,便能看见驻扎在河边的屋子了。对,那就是我家!

时常,掏鸟窝或是爬到槐树上折取清香的槐花,抑或是和小伙伴们擒着网,对鱼儿围追堵截。那时的一切,竟从未离开过小河。

如今,在这座城市里生活,灯红酒绿塞满了我的生活。尤记得初到这座城市的情景,是人山人海,是车水马龙,是尘世喧嚣,是今生注定我只一人。无他人的扶助,只能一步一步以泥泞中跋涉,那时的我,心中只有一个字,拼!竟能让那么弱小的自己在城市里站住了脚。但总觉得,这不是我的最终归宿。

总会让自己不经意的就陷入了迷惘,而忘记了手中的事,同事也看出我状态有问题,便让我放下手中的事,好好休息。走出公司,走进自己的住所。却又走出自己的住所,毫无目的的在街上游逛,我的家在哪里?什么才是我永恒的归宿?

长期奋斗后的轻松,竟仿佛一下将我的精神抽干似的,总会让自己迷惘,我的归宿是什么?父亲的话提醒了我,沿着河道走吧,那里有遗失的美好!

渐渐的,沿着河道漫步的次数越来越多了。那终究是外在的,不能成为自己长久的归宿。沿着河道慢走,幼时的记忆回来了,遗失的精神回来了,终于找到自己的归宿了。

那条只存在灵魂深处的河,你便是我永恒的归宿。你活在我的心灵深处,让我能随时能享受到家的温暖。若没了你,我该去哪里寻你呢?

那一条浅浅的小河,我的灵魂的归宿。

心灵的归宿 高三(4)班 洪秋月

箫疏篱畔,夜雨霏霏,是谁踏上了归宿,湿了衣裙,湿了梦乡?故乡的雨步履蹒跚„„你可知道血液在流动,时间再流逝?只为寻那落殇时节永恒而美好的归宿。

窗外云卷云起,牵起了惆怅。

风儿撩起浓雾,记忆模糊之处,依可见那婆娑的背影,在天地间四转晃悠,时而抬头望望蓝天白云,时而聆听禽鸟惆瞅,时而俯身看水中雨儿嬉戏„„你陶醉了,陶醉于着巨大的麦浪之上,陶醉于这令人迷醉的麦香上。你轻轻抚摸着小草的头儿,小草微微向你点头示意,友好的示出红白相间的笑话,你心满意足地笑了,一路哼着小曲儿自由自在地漫步于田野之间„„

轻烟 散入偌大的院落,老远就听见家中大黄狗的吠声,你坐在摇椅里品着香浓的茗茶,看着那株激情澎湃的石榴树绽放出她最红火的热情,不时有几只小鸟调皮的向你露出诡异的笑容,接着便是一阵清凉,“哗”一下从你眼前掠过,你无奈地摇了摇头,心中却有着说不出的快乐。老母鸡带着一窝小家伙在院落里横行,你瞥了它们一眼,随即洒出几片白菜叶子,它们便美滋滋地老实了;“嘎嘎”几只鸭子像孕妇一样,摇摇摆摆地踱了出去„„你悠然地躺在摇椅里小睡了一会儿„„

岁月的巨型机器碾过,在一生“隆隆”声中惊醒的你,望着那机械的大型动物吞噬着麦田,你的心像是在被什么啃食,深陷的眼睛里流露出你痛苦的表情,本来应该高兴的,可为何如此焦躁不安?田间茂密的大树被两个穿着制服的人大卸八块,装上卡车“呼呼”地运走了,留下的只是一缕卡车排下的尾气。推土机无情地将小河填平„„看着这一幕,你的表情漠然„„步履蹒跚的你,一路跌跌撞撞,失魂落魄的你,无奈地摇了摇头,在叹息声中悄悄地离开了„„

城市化的进程,将你的世界给带走了,那碧绿,那浓郁,那美丽只能在梦中去寻找„„

而恰恰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有时会觉得无家可归。但人性的可贵之处在于寻找永恒的归宿,这种归宿常隐藏在人的内心深处。我的美丽的故乡深深地埋在了我的心里„„

4 花开花落,风而微起,一片绿叶悄悄盘旋,旋起了最美好的回忆,卷起思念,然后,落在了我的心上蔓延成了整片森林,这是你我共同的归宿。

回首间,野花满地,禽鸟惆瞅。

最是那初心的安详 高三(5)班 单媛媛

“一剪闲云一溪月,一程山水一年华。一世浮尘一刹那,一树菩提一烟霞。”白落梅深谙人生。于我而言,这才是人性永恒的归宿。

繁花似锦后掩不住的是荒凉。因而无家可归的感觉常常充斥内心,而我们应该做的就是追求灵魂深处的永恒的归宿。做回本真,追求自我。

这个世界早已不是熟悉的世界,“人事全非”这个词,面目平静内相狰狞。物欲横流,流尽了血汗;彩灯闪烁,烁干了安宁。喧嚣街头,混沌名利场,到处都是梦碎的声音。徜徉清泉,寻回自己的渴望已蓄势待发。

但,经历过名利的篡改和撰传之后,谁还能保持初心?欣赏“银烛秋光冷月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幽美静谧,徜徉心灵的一片花好月圆?曾经的弃妇鱼玄机沦陷了,“看世人,为我疯!癫!痴!傻!贪!嗔!怨!怒!五毒不清! 六根不静!七情已生!八风凌冽!”如此功利化的追求只换得无家可归之感伴人头落地。她的归宿是短暂的,她的归宿也是肤浅的。如此这般,只会换得荒凉悲剧结局。

相此而言,“一生复能己,倏如流电惊”的陶潜显得多么智慧!辗转与官场几十载,最后选择回归自我,寻求他灵魂深处的归宿,赢得了苏轼的千古奇赞:”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同样,梅妻鹤子的林逋赢得了好友王十朋对其”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评价。”暗香和月入佳句,压尽千古无诗才。“想必,他们都是值得的,只因他们保持初心,追求归宿的安详。

“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来者往者溪山清静且停停。“这是李渔的永恒归宿;”究史研经敬畏耕堂抨丑怪,淡泊名利依然淀水妙莲花。“这是刘墉的灵魂追求。于我们而言,则需去追求灵魂的归宿,初心的安详。

追求自我,保持初心是一种形而上学的立身手段。是像迟子建,在炒米胡同里,谛听鸟儿在夜半林梢的一声悄吟,细窥秋虫在残红里一阵惊人的情思;是像王开岭,以一份温柔的心,静炼一场惊心动魄的雪······

繁华若真若一梦,过而无痕多好,但这却是难以企及的。想要抛却无家可归的感受,我们则需保持自我初心,追求自己灵魂深处的归宿。

我愿在我的世界里,听风拂来,待雨来过,煮一盏自己的浮世清欢。

听从来自心海深处的声音 高三(6)班 赵秋仪

在生命的长廊中,有人左顾右盼,四处彷徨, 就像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漂泊到哪里,哪里就是归宿。然而, 有这么一行人,他们循着直线坦然笃定地向前走着,步履沉着而稳重。因为他们皈依了灵魂,于是他们有目的有追求,收获了一路的芳香。

人生何处皆可成归宿,然而只有人的灵魂深处才是永恒的归宿。时常叩击自己的灵魂,探求灵魂的深度,遵从来自心海底处的声音,让自己有个家,可以抵御一切风和日丽的归宿。那么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遥马亡,亦能从容淡定, 简车从行。

一代高僧弘一法师刳去心上的蒙尘,剔除世俗的纷扰,在青灯古佛下点亮了幽幽禅河不尽灯。在清心寡欲中收获了心灵的自由,皈依佛门, 亦即皈依灵魂,从此外界喧嚣不再属于他,他只与自己的灵魂对话,, 于是他乐享青天白日, 乐求明镜止水。

世间的杂念奢欲会让我们的心灵蒙上尘埃,叩击灵魂,不再有惊心动魄的回响。所以还心灵一片净土,才会让我们在迷茫中寻到归路。

三毛孤身一人在撒哈拉沙漠中流浪,风沙摧磨着她, 寂寞侵蚀着她,岁月将皱纹刻在她的脸上,而她的心却澄澈如秋水,没有丝毫涟漪。因为她在独处中学会了静思冥想,独处让她静下心灵,, 思索人生,在对生命的探求中站成了一棵树,只愿在清风中看守月亮,没有悲欢的姿势,只有永恒的信念。

外界的喧嚣嘈杂会打扰我们的心灵,让心不再安宁。而独处就是我们思索的基础,不要害怕寂寞,寂寞才最能测度生命的厚度,独处让我们认清正确的归路。

“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中自有黄金屋”,历来文人墨客都将读书奉为一生需一直坚持的事。正如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马拉拉所说:“我们手中的书和笔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武器。”书能拓展我们灵魂的深度,在与书的对话中, 我们的思想得到了升华,灵魂也得到了洗礼。书让我们更坚定执著,在人生归路中排除万难,坚持抵达终点。

抹去心灵上的尘埃,学会忍受寂寞的独处。在书中寻找一番天地,我们就不会无家可归。生命之路会将我们送达灵魂深处,在那里,一切都安好,一切疲惫都得以安慰. 听从来自心海深处的声音,让我们有个家。

跟着灵魂的脚步 高三(7)班 徐小建

不知你是否会感到迷茫?不知你是否会有一丝彷徨?走在人生的旅途上,或许你会觉得无家可归,但不要害怕,在你灵魂深处有你永恒的归宿。

5 物换星移光阴转,花开花落几度秋。滚滚江水淘出了多少英雄。荀子穷究学问, 至八十而周游列国;嵇康跟着他灵魂的脚步,于竹林间畅饮,以风为曲, 以水为舞。在打铁声的伴奏下叩开心灵的大门,纵然头断血溅,也要化作一豹尾,鞭打着腐朽王朝. 英勇就义,那一曲《广陵散》便是灵魂的召唤。

中国古人如此,西方文人又何曾逊色。普希金未被咖啡羁绊,他要追随自己的灵魂;陀思妥耶夫斯基虽穷困潦倒,身体被禁锢,但他追随灵魂的狡辩却从未停止;更值得称道的恐怕非托尔斯泰莫属,托翁出身贵族,但他却感到这里不属于他,他感慨无家可归。于是,他在那阳光明媚的草地上接济穷人,获得心灵上的满足。他毅然走上了脱离贵族之路,他要去追求永恒的归宿。终于,他追上了自己的灵魂。

巴尔扎克一生劳累不堪,为写作,他英年早逝,但他40岁的生命却创造了永恒的价值,一部《高老头饱含父爱,他的灵魂深处定当如此。雨果笔下的卡西莫多在钟楼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为人们服务便是他灵魂所需。

余秋雨说塞万提斯是一位让人心疼的大师。对此,我不敢苟同。塞万提斯虽历经常人难以承受的磨难,但他找到了自己永恒的归宿,他跟着自己灵魂的脚步,写就了著名的《堂吉诃德》。他将会一直陪伴在灵魂身边,在灵魂深处寻找归宿。

我们有机器和制度却没有文明,我们有很多声音却没有真理,我们有众多情感却无从归依,我们来自同一个良心,却各自藏起。

这句话让我思绪万千,感情无处归依该是多么可怕的事情。没有追随灵魂的心,永恒的归宿无从谈起。它们终将化作流浪子四处徘徊。

高楼大厦林起,是,我们需要一隅之地来安身立命。但也不可以牺牲灵很的寄托为代价。成都草堂已不再是“风卷毛草”的破屋,吊脚楼被拆,福建特色失色。试问,若干年后,你是否能找到灵魂的脚印?

请跟上灵魂的脚步,去追求永恒的归宿。

灵魂的皈依 高三(9)班 郑浩

鸟儿向往蓝天,鱼儿思归大海,而游子,心系家乡,却不整日消沉,而是于灵魂深处寻求精神的踏实与满足。

人世浮沉,沉溺于无家的寂寥、漂泊和虚浮中实属不智。人性可贵,我们当追求永恒的归宿,寻得精神的寄托,灵魂的皈依。

林清玄在《红心番薯》中叙写其父亲。写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番薯的香味竟能穿过多年的烽火,勾起一个战士的思归愁情。大陆与台湾一脉同源,最终却分隔两地,但在他的父亲眼中,中国与台湾只不过是芋头与番薯的区别,而这番薯也成了他灵魂深处的热爱,精神的依托。地理上的遥远距离始终无法使其与大陆那踏踏实实的印记消散。

忆起李安。他在国立艺专毕业后长时间的沉寂让他几乎无法忍受,人生浮沉,让他与环境产生了一种游离般的无力感。但他终究没有沉沦,六年的沉寂后迎来一朝的爆发。在那六年里他整日埋头于好莱坞电影结构的研究中,电影成为他唯一也是全部的精神依托,那种飘渺游离感终敌不过精神上对于电影的执着追求,灵魂皈依。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谈及古时贤人志士,批判其为追求高风亮节而“蓄意”隐居,认为他们的隐居情怀只是在与社会对阵后败下阵来的顾影自怜。而我却认为,古人隐居在于追求精神的寄托和归宿,追求隐逸自然没有过错,我们又何必于今时今日痛批起隐居行为呢?他们能从现实中抽身,独自踏上属于自己的桃花源。在这条灵魂皈依的路上,他们摆脱羁绊,获得自由,时至今日,我想我们更多的应该是产生敬畏而非批判。

然后,现实中悲剧却又发生地太多,顾城于抑郁中死去,张国荣从24楼自坠而亡,王国维化作湖中一道清波。精神上的无所依靠竟让一个个闪耀的名字无端地暗淡下去,历史或许本不该如此,他们的人生或许亦应有更多的绚烂华章,只因缺少精神的寄托而无处安放他们那跃跃欲试的灵魂。我想精神的无为应由精神填补,人生才能更加完满。

在灵魂皈依的路上,我们应该走得更远。

灵魂不漂泊 高三(10)班 崔丽婷

北岛曾言:“如果你是条船,漂泊就是你的命运,可别靠岸。”我们也确是那条在人生旅途上漂泊的船。 可漂泊不是为了漂泊,它只是一种行为状态,一种行为追求,只求灵魂不再漂泊。

有人说,我们怀揣着自己的颜色,往一心想要到的地方去。我想,那地方并非一个地理位置。再次回忆那封有名的辞职信:“这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到哪里去看看?其实不是真的去世界的某个角落,而是能让灵魂发声,从此灵魂不再迷惘漂泊的地方。

而人们常常漠视灵魂的哭泣,应付着生活里些许计算,抵抗着命运偶尔不怀好意。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迷惘磨灭多少曾坚定不移的心。

只因世界乱云飞渡,便看不清最初的天空。

何处是归程?

当困惑、犹豫、懦弱来袭,就倾听灵魂的消息,她会以空灵渺远之音唤醒沉睡的心。去吧,去寻找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意义,那不是钱,不是房子,不是车子,不是票子,而是对生命存在的感知,是每一季

6 的花开花落,云舒云卷;是每张哭着笑着,恨着爱着的面孔;是每一次失败成功,索取付出......

汪曾祺曾说:“你说我在做梦吗?这个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她。”那一刻,我们就会与世界有神秘的交流,光才是现实的颜色。

张蛰在《空荡荡的院子》中提及:“我千里迢迢,顶风冒雨而来,给谁看呢?”龙应台也曾感叹:“妈妈要回家,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段时光。住着老父母的院子曾是灵魂的归宿,孩子还小,老公还在,门外高喊着:‘限时挂号,拿印章来!’”对龙应台来讲这样的时光曾是灵魂的归宿,从本质上来讲,也是我们灵魂的归宿。可是这样的时光已被遗失在追寻物欲的高速公路上,在这条路上没有渡口,只有前进的速度,到最后风尘仆仆,狼狈不堪,却不知道自己追寻什么;在这条路上没有渡口,只有远方的目标,没有时间舔舐自己的伤口,到最后伤痕累累,却永远没有办法停下来。

而我只是希望我的灵魂可以有个小憩的港湾,任凭世间风云变幻,我心自有云白山青;任雨面锋回,彩云消散,也有华枝春满,天心月圆。谁的世界不曾迷惘过,徒劳过,错过?倾听灵魂的呼吸,下一站,我们不漂泊。

寻心 高三(12)班 钱新兴

等红酒,霓光闪烁,物欲滚滚我们迷茫在这物质的社会里不知所往,物质成了追求的主旋律。 不,物质太腐朽,寻回心之坚守才是真正的永恒。

假使古今中外都忘了追寻灵魂的坚守,那如今会是怎模样的一个世界?莫读书,莫追求,莫进步,我们依旧享受曾经的霓裳羽衣,品尝香艳的胭脂水粉,不用说世界中人会衰落,之所以衰败,是因为人失去了区别于其他生物的唯一因素——灵魂的追求、心灵的归宿。

诚如一句名言所说:“人生旅途中,我们有时会觉得无家可归,但人生的可贵之处在于追求永恒的归宿。”这种归宿常常隐藏在人的灵魂深处。人们只有突破了物质的追求,才能实现灵魂的伟大,若我们都执一朵魂之花于心,那么结果显然可见。世界最著名的探险家约翰. 他曾登上世界各地最高的山峰12座。学习驾驶40多种飞机,进入260个原始部落,领略人性的初始之美。然而他倘若不是为了心与美得交融而执著于前进中,或许他早就被苍茫的冰原所埋没,如果他带着物欲的心走进原始部落,那定会又是一番腥风血雨吧!

魂之所往心之所向便是幸福,陶潜于心中修篱种菊,即使无美人佳肴,亦得人生之自然之乐,只要心灵幸福,只要坚守自己灵魂的向往,那便就是归宿。不知可曾知说过茅以升,我国当代的桥梁设计大师,按理说他可以拥有无限的光辉与睹目,可是每天他依旧欢喜的只是桥,积累了一辈子的桥,画遍他整个书房。不以物欲为榜样,只以精神为目标,一个个探求心灵所往的大师们都如手执一朵幽兰,淡淡清香。。。

社会的滚滚物欲名利之流让人担忧,放下物质的欲望,扬起寻心的风帆虽然物质的享受让我们安逸但时间像一涌洪滚,终究会将其冲散在长河中,何不扬着灵魂的风帆,如此,洪涌会只能乘载着我们到更远的远方,如此社会便可放下名利,扬清污浊,散发人性之幽香,如此,灵魂方可永恒。

执心之帆,乘魂之风,方于汪洋人生中永恒前行。

让永恒永驻于心 高三(13)班 姜孟杰

人生漫漫,四处奔波,以谋生计。众人为寻求归宿的永恒而辛苦劳累,我却蓦然回首:永恒的归宿,竟在心中。

尘世喧嚣,明争暗斗,谋求名利。人们忘我地去争执,与社会讨价还价。对自己不断地烘焙与翻炒,求一刻安身立命之所。却在途中,头昏脑涨,无家可归之感在心中翻腾,徒然力不从心。

永恒,是一种独立存在,不为外物所干扰。人们蝇营狗苟地去寻求,尘世间的苦苦寻觅往往付之一炬。弘一找到了,舍去商家子弟的身份,在心中泛起硕大洁白的莲花,青天白云以成事,光风霁月以待人。与世无争,是禅的至高境界,那亦是最永恒的归宿,华枝春满,天心月圆,是弘一法师一生的写照,舍去了功名,却成就了永恒。

永恒的归宿是“松花酿酒,春水煎茶”。不是尘世间的老套,宁可将永恒解释成一种快乐。灵魂中的天真与无邪就是最美的归宿。人握紧拳头而来,却是两手空空而去。在尘世间的归宿或许是众人口中的“女人出嫁,男儿立家”。这种归宿又能算得上什么?成家立业之后,孩子成了你的下一归宿,这个归宿却总离你而去,拒你于门外。若此,那这种归宿还能称的上归宿吗?

一代繁华,一代才女林徽因,舍万千烦扰,在内心修篱种菊。安宁平静如此,她却找到了心中的永恒。让自己从内心深处散发幽香,我相信那是温馨而馥郁的!

物质上的归宿不是永恒。当人们玩够了,便会厌烦,愿弃之而去。而将快乐,幸福,享受埋藏于内心,不亦可乎?生而带来,死亦带去,因其藏于心中的灵魂,是美好的。

人往往由淡淡的幸福与悲伤组成。在社会大舞台上演绎着自己的精彩。是金钱利欲溢于外表,还是快乐在心中永恒?前者一旦失去,剩下的便一无是处。那时,生命便成了一种消耗品,期待的却是它的早些一曲终了。而后者,傲然于物。外物千变万化,心中平静如水。那是一种永恒,一种超脱。

故我云:寻找心灵的归宿,寻求永恒,寻求静好岁月。

灵魂之皈依 高三(14)班 仲莎莎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三毛如是说。

7 很喜欢木心。

一本书,一杯茶,几个亦师亦友的同道之人,一间不大不小的简朴小屋,随心随性,或讲文学,或谈佛道。毋庸置疑的是他寻求了永恒的灵魂皈依。

灵魂之皈依不是完全避开尘世烦扰,而是于尘世中实现永恒的皈依。

林徽因曾言:“真正的宁静不是避开车马的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你看那旅居江南的白落梅,并未完全逃避外物的烦扰,但一壶春风一壶酒,一树梨花一溪月。她寻求永恒的灵魂的皈依,精心雕琢自己的文字,让阅读永不打烊。

《赤壁赋》中如是说:“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诚然,永恒之事固然困难。但,灵魂之皈依是我们实现永恒的唯一途径。

现代人们汲汲名利,恃才傲物,一心只想“追求”更好的物质条件,但内心的空虚麻木使他们被“伤得很深”,仅此想实现永恒,真是可笑。

寻求灵魂之皈依不能刻意追求,甚至模仿他人,真正的永恒归宿应是寻求自我之内心。

自从东晋的陶潜逐渐名扬天下,人们就认为大自然是医治创伤的良药。“世外桃源”更是风靡至今。文人墨客们效仿陶渊明寻求灵魂之皈依,但他们都实现永恒了吗?刻意的追寻仿效是毫无根据的。每个人都有自我的愿望,都有真正属于自我的一片桃源,一个人灵魂的寄托。简嫃在《美丽的茧》中提及:“我甘心做我的茧。”是啊,追求本我是寻求灵魂栖息的前提。少了自我却渴望追求永恒的归宿,只能是痴心妄想,痴人说梦了。

寻求灵魂的皈依,做精神的贵族,懂得舍弃。列夫·托尔斯泰迈上了那条叛逆回归之路,他舍弃了他的荣华生活,去寻求自己真正的归宿—那片森林,自己内心的归宿。他死后,他的坟按遗言被安葬在那片森林中,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纵使这样,他也是“永恒”的,他寻求到了自己永恒的灵魂皈依。

没有家去安住,你感受的只有饥寒交迫,而没有灵魂深处的归宿,你便一无所有。

灵魂深处的归宿(58分)高三(15)班 周欢

种花,种菜,种简单的生活。种满心的欢喜。那满院长满春意。绿意的田,是祖母一生的追求, 是灵魂牲畜的归宿。

午后,晴暖的阳光打在菜田里,祖母提着刚打的井水,泼着田里刚露头的苋菜苗,目光温润柔和。 日渐富裕的生活,让村里人忘却了生活的面目。纷纷效仿大城市的步伐,盖起了洋楼,铺上了水泥地,祖母看着这一幢幢新时的洋楼,只淡淡地说:“好好的地, 都给糟蹋了, 可惜了这些厚实的土呦! ”

祖母依旧一如既往地住在她的小屋里,安静地守着一院绿意。住那黛瓦变灰白,也不屑那不沾尘世的洋楼,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我最欣慰的就是田里长出绿来, 好看的, 好吃的都一样珍贵。”祖母这样说。

于是,小院就热闹了。

早春,银杏刚抽芽,祖母就在墙上播撒两排种子。赶着吃早春的韭菜呢!

二月,银杏花刚落,杏花, 桃花就开了,一树一树的花朵,美的惊人,小院里藏着整个春天。 暮春了,芍药花的粉拳,紧攥着春天。

夏季一到,院子全绿了,小白菜熟了,院边晾杆上挂着吃不完的豆角、豇豆、黄瓜也坠得满满的。那叫一个绿呀!

槐花飘香了,柿子熟了,满院都是风景。

祖母就是这样倚着小院,晴种雨歇,浅茶满酒的活,缓慢的活,平淡的活,草本的活。

最爱小院五、六月的时节,祖母在拐角处中了一片牡丹,每到开放,艳的惊人。偶得的种子,也能被祖母钟得这般灿烂。

终于知道那最白的牡丹叫“夜光白”,那最蓝的牡丹叫“蓝田玉”,那最绿的叫“豆绿”„„一院的牡丹绽放,那些小洋楼的人家都搬了板凳来赏,每每这时, 祖母就乐得笑开了花。

那盆景哪有这个艳,这牡丹才叫繁艳呢!

呷一口清茶,坐在藤椅里。坐看满院春色,欲上人衣来。

半亩灵魂建归宿(58分)高三(15)班 钱苏婷

古来,智士仁人最爱山水。着轻衣,穿木屐,静身于山的永恒。驾轻舟,乐垂钓,修心于水的永恒。 我们呐,要学他们,追求永恒的归宿,于半亩灵魂之处,建筑永恒的归宿。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会迷茫,不知何处才是家园,迷失了自己的心,慌乱了自己的灵魂,便会感到无家可归了。

“人生没有永恒的黑夜啊,黑夜之后,必是黎明,到时便会气淸景明,繁花开放了。”想来,林清玄必已在自己的半亩灵魂之中建好了归宿,才会在人生黑暗之时不迷惘。镇定自己的心,期待黎明,期待繁华开放。他是智者,亦是仁者。懂得人性的可贵,懂得灵魂深处的半亩归宿。永恒归宿

心中有兰,陋室亦芳。永恒的归宿一直在我们灵魂之中,需要我们去建筑它。

窗外机器轰鸣之声不绝,不消几日,几幢大楼已挺然直立。如此快节奏的生活,难免我们永恒的归宿会埋于灵魂深处,不愿再现了。

8 每日的“快”不绝于耳。如此,我们开始麻木于快生活,灵魂也失去了它本身所存在的意义。于是,静下心来,我们便会觉得自己的灵魂无处可去。天地之大,竟无它容身之处了,久而久之,我们也就会缺失了灵魂,成了无家可归的人了。

网上曾走红过一位流浪汉,春节之时,他面带微笑,面带天空中的烟花,多少人被他的笑所感动,他的命运足够坎坷的了。而当记者找到他时,他只说:“别给我找工作, 我喜欢流浪的生活。”一个无家可归的人呐问及理由之时,他骄傲地说,自己曾一路拾荒游玩过西藏。这是多少上班族的愿望啊,却因上班束缚了自己的灵魂。他虽无家可归,却在自己的内心建起了灵魂归宿,让自己在人生旅路之中更加从容。坚定,不迷失自己,不让自己迷惘。

山因仙灵,水因龙灵,陋室因主人德馨而灵,学智士仁人,流连于山水永恒之间,建一所陋室。 寻一静隅,静心休养,于半亩灵魂建永恒归宿。

寻灵魂归宿(62)高三(16)班 林丹丹

汲汲名利,免不了空虚之感,追求内心的平静, 让灵魂有归宿. 。

约翰·列侬曾有言:“当你为生活疲于奔命时, 生活正离你而去。”远去的生活的本质, 让我们有“无家可归”之感。我们在人生旅途中,,应追求平静。为灵魂求得一方“良田美池”。

内心的平静是人心中灵魂深处的召唤。

无意中了解一下音乐人浮克的作品,竟给我一种荡尽浮云,孤绝于世的感觉,其中对他的一段愿望铭记在心:有时简直情愿像一棵树那样活着,不喊不叫,所有的情绪也只是叶子动一下,风来了身子摇一下,风去了就静静的沉默。只是静静的内心,才能悟出平淡之中蕴含的大美。追求平静,有一棵如浮克一般“沉默”的心。努力寻找,为灵魂觅得净土。

如今世殊时异,辛辣的酒麻木了味蕾,祭奠风干了理想,这一切过渡后,自己便也被渡空了,心是空的,浮浮休休无处皈依。灵魂是空的,被外物囚禁,四处漂泊,终落下一缕无家可归之感。

追求永恒的归宿,纵人生以荒芜和刻薄相欺,我们仍要共生命的慷慨和繁华相爱。

萧红抱有一颗纯洁平淡之心,无无畏,不老在褶皱满布的岁月里,生活那么艰难,情路那么坎坷,她在写作时都将之一一略去,我们该学萧红,不争凡尘冷暖朝夕,不慕世间风情长物,不惧人生悲喜消磨。拥有一颗执着的心。不在急躁世间迷失,追求灵魂归宿。

李义山“曾醒惊眠闻雨过, 不觉迷路为花开”的沉醉;瓦尔登湖畔立于梭罗肩上的蝴蝶;川端康成于凌晨四点半看海棠花未眠„„这些人难道还会在人生旅途中觉得无家可归吗? 我们要在平静之中寻得人生的真谛,人生的初衷当有平静而来,不会因名利而去。永恒的归宿,便是内心一亩平静的方糖,等待我们于其中植下诗的种子。

不因名利迷失前进的方向,保持一颗平静之心,寻匿于灵魂深处的归宿。

挽一诗,与一山执手相约;斟一茶,与一水开诚相见。走吧走吧!茶未凉,花已开。眉间挂云去,指尖捻水来。去为灵魂寻得一畦平静归宿,

追求灵魂的归宿 高三(17)班 姜茜

“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了,而有的人死了,他的灵魂却依然还在,也就是说,他是活着的。”由此可见,灵魂的归宿的重要性。即使再大的苦难,只要灵魂的归宿在,人生必不会遭受毁灭。

生活给我以冷刀,我却以温暖的笑容来馈赠。木心先生遭受文革的批斗,却仍笔耕不辍,即使是在这样一个文化遭受摧残的年代,却也仍在狱中用十几个月完成了几十万字的作品。塞万提斯,一位有才华的文人,多次遭受生活的戏弄,不仅经历战争导致身体残疾,家境贫寒却还多次无辜入狱。即使如此,他在灵魂深处对生活,对文学的热爱并未曾改变。他反倒是用带有漫画和寓言特点的《唐吉可德》来回馈这残忍的生活。若不是他们强大的灵魂归宿支撑着他们,他们何以有这般力量?

人生如屋,灵魂如柱,柱立屋稳,柱倒屋塌。也不知有多少人的屋子倒塌了,更不知还有多少人的屋子将要倒塌。

小品《扶不扶》里讲的挺好:“人倒了,咱可以不扶,可如果人心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确实如此,如果人的灵魂沾上了一层厚厚的尘垢,你又能如何做出正确的行为呢?

最喜欢的动物是马,因为它跑得再快也不飞,这就是它为什么能够健步奔跑却不摔倒的原因。

现实生活中大有不如马的人,他们一旦有所成就就目中无人,傲慢便丢失了他们灵魂深处的那个家,所以才会有各类不好事件的发生。那些政府官员被双规、审查,那些医疗上的事故,那些食品安全,甚至是娱乐界的丑闻,不都是这样吗?它们的灵魂都被蒙上了污垢,所以才会有这些荒唐的事情发生。

当然,不是你说找到灵魂的归宿就一下子找到的,最基本的就是你得有坚强的意志。虽说不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也绝不能被成功或挫折阻绊,不可因物界的事物而蒙蔽了你的灵魂归宿,更不可使你的人生之屋坍塌。

周国平曾言:“人生的意义不在于长度,而在其密度。”我想,灵魂的归宿应当是这密度里的吧。

阳台上的菜园子 高三(18)班 任文杰

一颗小青菜站稳了脚跟,抖了抖肩膀,滴下一颗露珠,摔开万道金光。

这是爷爷奶奶利用家里的露天阳台请人帮忙千辛万苦才弄好的一个菜园子,挺拔俊秀的小青菜,紫里

9 透亮的茄子,硬邦邦还未成熟的番茄,垂成一片帷幕的丝瓜藤,簇拥着、推搡着、映衬着,浓密的叶子肆意地接受着阳光的抚弄,努力地汲取着泥土里的养料,没办法,谁叫阳台那么小,竞争残酷啊!

每日清晨,爷爷奶奶必然会像在老家时一样早早地就站在了菜园边上,认真地清点着一夜新长的蔬菜,仿佛他们的日子不是用时钟来计算的,而是用蔬菜的生长来计算的。

虽然已经离开了老家,但因为有了这一小小的菜园子,哪怕是住在高楼之上,有了这一畦绿色的陪伴,他们依然能感受到农村的气息,依然生活在自己的家园。

其实,刚开始,我是不同意爷爷奶奶在阳台上搞这么一个“菜篮子”工程的。

爷爷奶奶久居乡下,每次都会拒绝爸妈接他们进城的请求,他们说:“这一辈子啊,离不开土地了,侍弄土地才是农民的根啊!”最后,他们禁不住我和爸妈的软磨硬泡,奶奶松了口:“老头子,儿子家也是家,要不去试试,没意思就来。”

城市高楼,纵横密布,千家万户,仿若蜂巢。爷爷奶奶每次都是使劲地眯着双眼,伸直脖子,像船员瞭望灯塔一般在小区门口寻找自己的家。有几次放学回家,我都看到他们拎着个菜篮子在小区门口转悠,我一问才知道,他们是看不清家的位置。“这里的楼房长得都一个样,哪个窗口是咱家,实在分不清。哪像老家的房子,门口有一棵老榆树,隔着二里地也能望得见。”我顺着爷爷奶奶的目光望去,果然,密集的窗户像极了积木,一个一个的方格子,哪一扇是我家的呢?

自从有了这个菜园子,爷爷奶奶的脸上总是挂着浅浅的笑,吃饭时总是说个不停,老家里的农事总是青椒黄瓜的成长中一点一点地出现在我们的饭桌上,甚至连黄昏散步的时候,也总有一群老人家围着爷爷奶奶问这问那,曾经,乡村里,田间地头的笑声又一次一次回荡在爷爷奶奶的生活里,他们似乎又回到了梦里心里的家园。

人的一生注定了会面临一次又一次的离别,但只要能找寻到那个让心灵安静的地方,在哪里就都是家园。

虽然偶尔也会听见爷爷奶奶的叹息,但我知道当爷爷在小区门口眺望,那青葱碧绿象瀑布一样垂下来的丝瓜藤会为他指明回家的方向。

归宿 高三(18)班 赵明珠

你曾告诉我,你是从遥远的云南走出来的,奶奶的亡故、爷爷的再娶使你成为被嫌弃的孤独的人。十八岁的你就这样踏上了一个人的旅程。

你曾告诉我,你觉得最幸福的时光是拥有了我,你试图给我一个完整的家,所以你比以前更努力地奋斗,北京、江苏、浙江,你活得充实有劲。

可你知道吗?你的漂泊也注定了我的漂泊。

几年一次的搬家、几年一次的转学渐渐成为家常便饭,我越来越觉得自己是个无家可归的孩子。当别人欢快地拉着父母的手,大包小包地吆喝着回家时,我总是默默地离开,我不知道我该回哪个家?是寄居的姨母家?是你的工厂?还是爷爷家?

还记得我曾经带着祈求又似质问的语气问你:“爸爸,我们什么时候回家?”你有些惊疑:“这便是家啊!”我使劲地摇头,而你也只是苦笑,笑脸中似溢出苦汁。

如今我已是高三,独自在异地求学,略懂人情世故的我才明白您的艰辛和伟大。你说你在浙江五年,很喜欢这座城市,一定会努力让这座城市变成我们最后的家园;你也说你所有的努力只为了让我将来能觉得爸爸有用,任何时候心里都有一个依靠,将来飞得倦了痛了,爸爸就是你最后的归宿。你说一个人离开故乡不要紧,只要坚强些,还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故乡的。

爸爸,我现在怀里还抱着你送我的抱枕,你担心我趴在桌上睡觉脸疼就送了抱枕给我,也告诉我是你在工作之余学人家绣十字绣,一针一线为我绣的。我可以想象到父亲在灯光下笨拙地分辨着彩色的丝线,对着针眼穿针引线的情景。一个男人为他的女儿做到这种地步,我还有什么不满足。

爸爸,有时候我在想,我追求的其实并不是一个可遮风雨的家,也不是想弄明白你到底爱不爱我,只是已经长大的我,总是在想自己追求的到底是什么?我在做什么?因为不知道而彷徨迷惘,想知道是什么能让一颗年轻而躁动的心变得沉静,找到归宿。

直到看清了你,想到你经历的种种,我才明白心灵的安处,是这世上有你想实现的梦想,有你喜欢地方,有你想要守护的人,有你愿意承受一切辛苦却仍然会快乐的一切理由。所以我会和你一样努力,找到自己灵魂的归宿。

我不能否认我仍然还会常常感到自己的漂泊,但是爸爸你放心,蒲公英的飞翔只是为了找寻适合自己的家园。

寻一方宁静之所 高三(19)班 胡潇

小巷内只有一盏灯笼悠悠地挂着,暖黄暖黄的灯光充溢着灯笼周身,让我忍不住驻足。

不同于小巷外的灯火通明,步履匆匆。在这里,时光缓缓流淌。大概,这里是人们最好的归宿,宁静中包裹着温暖。

小巷深处有一家面馆,暖黄的灯光便是自那发出。却也奇怪,一到傍晚,店家就会挂起一盏灯笼,四十黑夜奔波不停的人们的一盏明灯,指引他们寻一方归宿。

10 寒冷冬天的一个夜晚,我不得不走进面馆寻求暂时的温暖。刚走进面馆,温暖的热气扑面而来,周身都暖和起来,突然有一种无家可归的游子回归家的温暖的感觉。女人面带微笑朝我款款走来,细心地替我拉开椅子并询问吃什么,我点了一碗面。她又自顾自地在一旁看书。不远处的吧台里,一个带着金丝边眼镜的男人围着围裙在煮面条,给人一种儒雅而动感觉。他是不是地转头望女人,有时他们的目光交集在一起,继而又各自忙各自的事,只相视一笑。

我在一旁默默地端详他们,内心宁静。人生旅途,人人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人们总是总是在追寻一个安身立命之所,一个永恒的归宿。而这里又何尝不是归宿?这里宁静,温馨、与人心灵最深处渴望安定,宁静的心相契合。

不多久,一碗热腾腾的面有女人端来,装在蓝色印花的海碗里,看上去亦让人感觉宁静,素雅。 我叹服这个女人的端庄优雅,男人的儒雅,侯爷知道,他们本是上层人士,厌倦了整日奔波疲劳的生活,便在这尘世身处的小巷中开了一家面馆,不必再去追求功名利禄,只将这一隅宁静之地当作归宿,安闲此生。岁月在女人脸上留下了皱痕,而她却依旧温婉端庄。我想,是因为她内心的宁静吧。

闲时来了兴趣,问他们为何要在深夜挂一盏灯笼。男人笑着答到:“一盏灯笼,一个指引,为了黑夜里依旧奔波的人们能慢下脚步,寻一个宁静的归宿。”

我端坐在这一隅宁静的面馆,若有所思。汲汲于功名利禄的人们,何时才能慢下脚步,去寻一方宁静的归宿?

巷内暖黄的灯光仍悠悠地挂着。

给心灵筑间小屋 高三(20)班 胡同乐

毕淑敏说:“在秋月春风处,为自己的心灵修筑三间小屋。”人生的旅途,不总是平坦的,给心灵筑间小屋,照顾好精神世界的自己。

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一些人目标明确,追求名与利。但其实,他们往往在得到之后会陷入一种真正的迷失,心灵迷失。满足自己的欲望是一个冷漠而功利的课题,欲望不能被满足便觉痛苦,但被满足了便觉无聊,心灵会在此时迷路。觅得心灵永远的归宿似乎很难。

苏轼内心渴望那“一蓑烟雨任平生”的生活。他曾发问:我满肚子里都是什么?侍从说:满肚子文章。苏轼不应。小妾朝云说:满肚子的不合时宜。苏轼大笑。是啊,苏轼总是不合时宜,要我说,应该是时不宜他。“东坡何罪,独名太高”,世俗的嫉恨,使他不得不去背离尘世的污浊,去追寻心灵的栖居。一贬再贬,贬得越来越远。然而距离自己心灵得居所越来越近了,他有了烟雨,有了蓑衣,有了任平生的恣意。冥冥中似乎有一个声音,它在召唤,让与时不宜的他如释重负,从此潇洒。

周国平有句话说:“生命的品质在于灵魂的质量与厚度。”而传说中,灵魂的质量有21克,如果减一克私欲,多一克对自己精神的关爱,生命会不会显得更有质量?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能够在时光的流转,利欲的魅惑中,仍然保持自我,不逆初心,潜心一志,那便可以称为伟大的人了。文豪雨果在其五十岁时被流放,生活的苦难无法摧折他寻找永恒归宿的心,终能为后世所敬仰。国学大师陈寅恪追求“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放弃了名利官位,让心灵安静地独处。鲁迅是中华民族永远不灭的精神火炬,不惧权势奔走呼号,愤然呐喊,仍不忘自省,叩问心灵。他给了千千万万青年男女以永恒的精神领地。

人生这条路,必然要一个人去跋涉,路再长,光线再暗,也要一直走下去,因为心灵之家在前方。一路行走来不及叹息来不及思量来不及回头望,若要一路温暖阳光,便给心灵筑一间小屋。在风之晨雨之夕让心灵居有定所,醉如班得瑞音乐,在明月春风中永恒徜徉。

此心安处 高三(21)班 顾重阳

一年又一年,一日没一日,一辈催一辈,一聚一别离,一喜一伤悲,一榻一身卧,一心一归宿。浮生若梦经过悲欢,聚散,心往往便得空虚,好似无家可归,但你可有知你若泰然,此心安处是吾乡?

大千世界,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人们的心仿佛也变得躁动不安,迷失在欲望和权力的迷雾中,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神驰,意乱,景衰,伴随着他们的只有那一扇冰冷的铁窗和余生的痛苦。

不安和躁动造成了家园的丢失,安然和淡泊却使我们永远都丢不了家园。

被贬黄州,二游赤壁;品惠州麦饭,赏儋耳蛮花,苏轼的心在随遇而安中找到了家园,于是他发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感慨。苏子是智慧的,即使和故乡相隔千里,他也能感受到家园的欢乐。倘若他在屡次贬谪中自怨自艾,又何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迈!

事来心应,事去心止,于浮沉的尘世中常怀一颗安然的心,何处非吾乡?

佛语有云:“竹影扫阶尘不动”。常怀一个安然之心,将万事看得通透,不受尘世喧嚣,知道春花繁盛终易逝,瘦月亏久满复来的智慧。

洪应明在《菜根谭》中有言:“世人动曰“尘世苦海”,殊不知云白山青,山行石立,花迎鸟笑,谷答樵讴。”心若在“尘世苦海”中泰然,则任世事无端变化,我心中自有云白山青。

知深浅,方可无悲喜,物我两忘才能冷暖自知。卸下心灵的重担,更轻松驶向一片桃花源。一肩明月,一条黄狗,两袖清风,三箱书籍,郑板桥在苏州定居;一条毛驴,一只铁锄,一片菊花,陶渊明在南山自得。因为他们坚信:心在哪里,心若泰然,此处便为吾家。

11 不要让心迷失在风雨中,掬一片清光洗净灵魂,濯一江春水淘尽铅华。丰子恺曾言:“不乱于心,不困于情。”在情与心的交融中不要迷失自我,不宠不惊过一生。

一桌,一椅,一书,一琴,一茶,一人便一生。人人困惑于何处为家,我却言:“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在灵魂深处安个家 高三(22)班 肖静

古印第安有云:“慢慢走,等一等灵魂。”

而现实生活中亦有“等不了”病与“抢病”。高速堵车等不了,叫骂声不绝于耳。排队购物等不了,即便是只有几个人,也要上前插队。每当需要静默时,人们往往会喧哗大吵,根本静不下来。这也正印证了“人生旅途中,我们有时会觉得无家可归”。

而这家便是你永恒的归宿,便是浮躁喧嚣的我们灵魂深处所缺乏的精神信仰。因此,要找回缺少的信仰,要在灵魂深处给自己安一隅安静的家。

现代人们没有耐心,没有归宿,深究其中原因,无非是缺失了精神信仰。恰如周国平所言:“当渴望与渴望相遇,也就有了家。”而这渴望,便是对精神的追求,是渴望抵达的灵魂深处。

但人性的可贵之处在于追求永恒的归宿,这种归宿便隐蔽在灵魂深处。要想拥有信仰,不妨学学梁漱溟。他经历数次政治斗争。可他一直坚守着独立思考,表里如一这八字信仰。才子不怕权,书生爱较真。他因此在学术上有超人一筹的地位,凛凛然如寒霜雪,浩浩然如正气罡风。正是他的精神,让他在学术界成为后世所有学子仰慕,追随的对象。

而那个一生几乎全部在监狱与海盗窝中度过的塞万提斯也是这样。他冶炼苦难,如果一个作家接受多少苦难便写出多少苦难,并不算大本事。而他,摸透苦难后反躬自问,获得了精神上的信仰。他的抵达正是另一个人物的出发,那便是骑瘦马举长矛的堂吉诃德。堂吉诃德一起步,世界破涕为笑。塞万提斯因其有了精神上的信仰,便也有了精神世界的宏伟,他用苦难却给我们造就出幽默和漫画。

因而做人便要有精神上的追求,便要有精神世界的矗立。

同是吟诵白海棠,宝钗便是“胭脂洗尘秋阶影,冰雪招来玉砌魂”。她亦是如此珍重芳姿,明月笑了,却假装淡定;明月怒了,却装不在意。而黛玉却是“偷得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香”。高兴了,便喜笑颜开;生气了,便公然嘲讽。在我心中,宝钗没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因为她为别人而活,没有灵魂。而黛玉的一颦一笑都展现她崇高的精神世界。

说什么红尘滚滚,叹什么悲欢离合,悲什么物欲横流,怨什么人情冷暖,只要坚守精神信仰,于物质世界在灵魂深处搭一个心灵之家,定会在滚滚红尘中开出不一样的花。

归来也,着意过今春(62分)高三(23)班 赵简

江南三月莺飞草长,古孺子云:“归来也,着意过今春。”夕阳闲淡,春光未老,游子胡不归?人生旅途中,只有从红尘跋涉中归来,才能看见柳絮纷飞里的故乡。

苏诗云:“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流泊感不仅存在于古代游子的诗行中,今人亦如此。这种客子之心源于对生命的不确定而产生的孤独感。不因时间、空间的固定而消逝。心灵漂泊的人即便在盛世也能咀嚼出动荡孤独,即便在故乡也能体味到寂寞苍楚。

这种“无家可归”之感往往是源于内心的躁动不安。正如门罗小说中的卡拉,18岁时逃离母亲投奔男友,又在几个月后逃离男友奔向异地。或许他根本不明白自己想逃离的是什么,追求的归宿又是什么。她反复的逃离,其实是在躲避自己的内心,却永远无法明白归宿究其实是自己的灵魂。

加缪说:“真正的救赎不是厮杀后的胜利,而是在苦难中寻找归宿和心的安宁。”人性的可贵就在于对归宿的永恒追求,这归宿是灵魂的纯洁,是对人性真正的救赎。《归来》中陆焉识历经大漠五十年的改造,历经对前半年繁华生活的反刍,才终于在风雨后确认了对婉瑜的爱。即便归来后婉瑜已经失忆,但他愿意做等待她的戈多。他做她的念信师傅、修车师傅,帮他寻找记忆,也寻找真正的自我。陆焉识的归来就是发掘灵魂深处那个深爱亲人,回归平淡的自己。

千山万水的跋涉,千回百转的追求,都是为了归来后那“着意过今春”的芳华。在万千杯盏后摸索一截雨后向下的山坡,与灵魂深处的自己相遇,这美好不亚于张爱玲说:“原来你也在这里。”原来自己就在这里,恰巧相遇,这便是归来。

托尔斯泰穿越广袤的俄罗斯原野,回到乡下,在有庄稼地和花房的乡村里完成精神的循环。谁说都市的繁华才属于这个精神的贵族?对于托翁来说,温暖的原野、乡村才是他的归宿,在这里,他才能找回朴素的通体透明、芳香灵魂。

归来,着意过今春。过的不仅是迷漾春色,更是寻觅内心的真我与欢喜。袁宏道在《昭庆寺》中写道:“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酣,”方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的不只是西湖美景,更是欣喜于那个细致自足、豁达乐观的自我的归宿。

沉淀自己,专注生活,归宿常常就是你的内心。归来也,因为江山有待,花柳无私,会容你从容归来,缓缓过今春。

寻得归宿自芬芳 高三(24)班 郑姝

康德曾言:“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越想越令我们感到敬畏,一是我们头顶的灿烂星空,一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准则。”

12 心中的道德准则便是我们所追寻的永恒归宿。因为它的永恒而伟大,所以我们敬畏它。它存在于我们的内心最澄澈的清泉中,鉴别我们人性的可贵之处。

溯于忘川,我看见豪放的李白“且放白鹿青崖间。”不畏蜀道之难,梦游天姥,被朝廷千金放还,摒弃世间丑恶,追寻着他心中的那泓清泉,追求他的道德准则。太白之所以让世人倾慕,恰是因为他对真理的不断追求,让人们看到了一个纯粹的灵魂,看到了人性的可贵之处。太白虽求所得未得,却依然能于月下饮酒,对影成三人,成心中永恒,岂不也乐哉?

行至撒哈拉,我看见三毛耳鬓上戴着娇艳的花朵,花面交相映。女子脸上灿烂笑容是来自心底的欢乐,是寻得真理后的兴奋。周游列国后于大自然中悟得真理,这也恰恰是三毛找到了永恒归宿。她懂得了风的呢喃,燕的细语,树的姿态„„让我们为这样一位不平凡的女子而骄傲,并倾羡她在人生旅途中收获的丰盛。

他们看起来似乎无家可归,像陶潜,久在樊笼里后,终于在终南山下,菊篱旁于内心寻得归宿;像季羡林,三次推脱荣誉后,于燕园里,二月兰旁,携着猫儿共享真正的归宿所赋予的宁静和谐;像是苏轼,超然台上,东坡岸边,一蓑烟雨任平生,虽被贬四方,却在途中收获更多,更是寻到了永恒的归宿。 然而,夜读《聊斋》中《狂生》一篇,狂生本无家,无畏抄家之事,一身傲骨对都尉。当人们帮狂生置办家业后,狂生便距他内心的归宿愈发远了起来。从前孤傲不羁的狂生哪去了?身有负累不轻狂,远离了真正的归宿,狂生不狂。

是否那些家住豪宅,身着奢侈品的人们距内心归宿最近?不,恰是那些身背行李,走在无疆心灵上的行走者们走在前往真正归宿的路上。因为他们眼中闪耀的光芒,恰是头顶灿烂星空映射在心中的光芒。

1 2015届南通市高三三模考场佳作汇编 2015-05-10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生旅途中,我们有时会觉得无家可归。但人性的可贵之处在于追求永恒的归宿,这种归宿常常隐藏在人的灵魂深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5年南通市高三三模作文)

【佳 作】

找一找家吧 高三(1)班 王思根

家,一个模糊而又清晰的概念。说起家,我们想起那个温暖、有着父母关爱的港湾。

可我们却常常感觉无家可归。有时我们会突然间明白“我们在心里想念的那个家,只是由家的温馨和安宁养育起来的一种抽象的感觉罢了”,“那个可遮风挡雨的实在的家”给予我们亲情和温暖,但“并不能从心灵深处抹去无家可归的感觉”。诚如高考,拼搏奋斗给予我们成就感和现实生活作为回报,却永不会是生命激情喷薄的出口。

有人说,寂寞是一场修行,然而我们没有人不惧怕孤独。落寞的旅途中,我们总渴望着一种归宿,因此我们努力寻求那个生命意义上的家。

川端康成说,即使沦于赤贫,我的心和文学也再不可分割了。毕淑敏也在《我的五样》中划掉空气,阳光,水和鲜花,留下手中的一支笔。他们也曾或凌晨未眠或犹豫徘徊地探求自我的归宿,也曾有过内心无家可归的怅惆,但他们最终找到了——他们把心灵安放在笔尖,用笔在灵魂深处绘出一片群星闪耀的、康德始终仰望的星空。这星空便成为他们的家,一个超越孤独的个人的“高蹈世界”。

不同的人内心自有不同的星空,或如钱钟书笔下的恬然淡泊,或如张烨诗中的阳光跪在面前,或如长次郎含着黄昏的夕暮茶碗。他们的世界各不相同,但共同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找寻到自我生命的诉求,然后倾尽灵魂的力量来构筑一方家园。

他们找到了个人永恒的归宿,成就一个真正的人,但有另外一些人远远地超越了自我的狭隘,他们以大写的人格追求具有普世意义的精神家园。

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一种境界,以天地为家,以生民为至亲,打扫家屋般安定天下。爱因斯坦、鲁迅、左拉、雨果„„他们反抗暴行,他们维护人权,他们为正义辩护,他们为自由呐喊。“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鲁迅如是说。因他们胸怀天下,整个宇宙都是他们的家,他们到哪里都有归宿。他们完成了从无家可归到到处为家的超越。

我们无法苛求每个人都有济世情怀,那毕竟是少数人。但我们应该扪心自问,我们有家吗?正值青春的我们或许生命才刚刚起步,但我们应该考虑我们将到底何去何从。

一眼就看穿的人生不是我的归宿,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那世界在我的灵魂深处。

此心安处是吾乡 高三(1)班 胡明月

“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中的一潭清水里不能没有光辉。”贾平凹如是说。

凤阙龙楼,雕阑玉砌只是冷冰冰的物什。心之安处,才称其为家——心灵的归宿。

物欲横流,纸醉金迷,多少人迷失在高楼林立的都市里。一切发生的太快,说的话可被风吹走,做的事可被时间遗忘,他们站在高楼大厦的顶端却再也望不见家乡,因为心灵的迷失,不断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忘记了给心灵的营养。不断装饰房子,却忘记装点心灵的归宿。

古人很擅长打造内心的桃花源,官场失意了,他们归隐田园,带月荷锄,谪居寂寞了,他们寻寺问塔,漫步于清幽小巷。不仅文人如此,乡野村夫也这般。罗素游览中国,雇轿夫将他抬上山去,到山顶之后,他高兴地欣赏美景,看见轿夫们正惬意地抽着旱烟,聊着天,他大为不解,劳累的工作似乎并未成为轿夫们抱怨的对象。这位被工业化的煤烟熏得太久的大工业英才子怎么能理解中国人内心的安闲呢?乡野村夫的心中自有一片桃花源,在那里“野渡无人舟自横。”

反观当今,被社会的风霜吹凉了热血的蚁族们仍在大都市里迷茫,房子长期霸据人们生活的中心,放弃爱好,放弃精神享受,只为尺寸之地,似乎那扇小小的铁窗就是奋斗的全部。却放任心灵无家可归。曾经,犹太民族连家园都没了,可没有土地,他们有资本,没有资本他们有智慧,自强不息的信念支撑整个璀璨的文明。可见内心的归宿才是人们追求的根本。

苏东坡有诗:此心安处是吾乡,被贬黄州,他竹杖芒鞋,宠辱不惊,流放岭南,他吟出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仿佛锦锈江山,处处都可为乡,你有锦堂风月,我有世处桃源,从来也不逊色。那些住在琼楼玉宇里,夜夜笙歌的权贵们不免也相形见绌。

此心安处,即是吾乡。人之一生,不必追求轻裘肥马,不必艳羡华美居室,心若莲花自倾城,不妨带一蓑烟雨,守一弯清凉月,追求内心的安稳寻找心灵的桃花源,在那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踏上心灵的归程 高三(1)班 崔思敏

想起周国平。

2 一个才子,被命运放逐到偏远的山村,要命的是他内心的理想被隔离,可他在日记中写道:“生活苦吗?环境乏味吗,但我不羡慕任何人,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多么掷地有声的一句话,被命运玩弄的他并没有迷失了自己,何故?因为他找到了心灵的归程,坚定地向前迈出,踏上心灵的归程,成为心灵的国王。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有多少人浑浑噩噩,被卷入了物质的横流中,找不到归路,被名利的漩涡,鲜花掌声的抬捧的心灵早已长满荒草。真正能做到回归心灵的人又有几人呢?所以说,这样的人也才弥足珍贵。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莫言说过:“不能因为名声大就目空一切”,莫言是清醒的,他能拨开名利的浓雾,点亮心灵的归程。如今,他仍然会呆到山东高密老家创造作品,谁又会否认这样的莫言才更觉得安稳,幸福呢?

心怯懦,纵鸠占鹊巢,亦怀不安之虞,心强大,纵拿破仑矮小,亦能铁蹄平欧洲,盖好心灵之处的房子,亦世界风雨雷鸣,狂风呼啸,自己亦能品一杯青茗,淡然处之。勃拉姆斯是古典音乐主义的崇高捍卫者,可在他的那个年代,激进颠覆的格瓦纳,炫技夸张的李斯特沉浸在自己的狂欢主义浪漫中,引起了人们对勃拉姆斯的质疑,于是他作品中的小心谨慎,含蓄严谨都成了被人嘲笑的话题,可勃拉姆斯坚守自己的内心,不因他人便改变了归往心灵的路,在众人的不屑中,他坚定了迈向心灵的路,最终硬是在那个时代划下了浓重的一笔,勃拉姆斯回到了内心的家,遮蔽了一切的风雨。

中国自古崇尚积极入世,可出世又未曾不是一种乐趣呢,你建功立业,我在内心修篱种菊,你弛骋疆场,我在内心化成一只蝴蝶,台湾苦行僧人周梦蝶做到了,他的一生只有一间老房子,一张书桌和柜子,他说:“我只想做一只蝴蝶,”他当过守墓人,摆过书摊,他没有亲朋好友,却有一群年轻人慕名请教他,在热闹的世界背后,他独自冷清,在冷清背后,世界依然嚣闹。周梦蝶在内心建了座花园,万紫千红,绚丽多彩,他在这花园中翩翩起舞,他找到了他的归宿,纵世界繁华,我亦安心成蝶。

踏上心灵的归程,成为心灵的国王。

荒原独步,心有所向 高三(2)班 仲旭

人终其一生,无非就是在探寻自己生活的意义而已,这条灵魂之路或许漫长而又孤独,或许永无止境而又充满坎坷,但谁又想停下呢?

只要心中有了归宿,荒原独步又何妨?

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个荒原,荒原上只有一条小径,人从一出生就在这条小径上前行,或许迷茫过,失落过,但没有停下过。就如同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没有人停下为生活奋斗的脚步,即使社会再怎么黑暗。我也要活下去,不为成功与赞扬,只因为这是一条必须要走的路。或许人的高贵就在于不会停下追寻的脚步,只要心灵饮着热血,我就要将属于自己的灵魂之路走到尽头。

这既是一场旅行,又像是一场战争,在这里没有风,没有云,没有声响,只有孤独陪伴。失落,绝望会成为你前行的敌人,将你缠死在前行的路上。不由想到文革,在那个时期,民主与文学的源头被人捣烂摧毁,思想的大地荒芜一片,无数文人哀嚎着时代的悲伤。老舍,一个孤寂绝望的思想者化为一个孤冢停在了思想的路上。而还有一群人,透过黑幕看到了灵魂的归宿,于是咬牙前行,穿越了这绝望的土地。再如,沈从文先生,生活的苦难中,他脱下镣铐,孤独地行走在路上,在湘西寻到了真正的归宿,他用文字将他的欣喜与希望传递给受难的兄弟姐妹以及后来的我们。至今,我犹能感受到一位思想者在荒原独步留下的坚定信念和不屈追求。“星斗其文”,亮绝赤县,或许,老舍若将这条路走完也更能耀若星辰吧。

坚持,坚持,再坚持,当你快坚持不住的时候再撑下去,你就成功了。无数的思想者在荒原上的呐喊,都渴望走向归宿。但其中有些人却停下了脚步,不是因为死亡,而是因为堕落。如今的社会呈现出了什么?学员作弊,商家违法,官员贪腐,一切的种种都都是对心灵归宿的背叛,既然已失去了追求,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在灵魂归巢的路上没有停下的理由,若非要为坚持寻找理由,那么请你沉寂吧。

在荒原上前行,要坚定自己的步伐,不求一定要达到归宿,但是你一定要前进。小径旁自会有花儿盛开,在这空寂的世界为你装点美丽。

翻开历史的书卷,你会发现带着滚烫的热血的一串串名字,他们展示着一位位思想者在荒原上的独步,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这已经不是一个人的行走,而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寻求生命的归宿。不仅要为自己,也要为血脉中流淌的传承前行。

伴着思想者的身影,在这荒原上独步吧,心有所向,一路花开。

寻求灵魂的巢 高三(2)班 仲港其

人生路途漫长,我们常会感到迷茫,认为自己无家可归。但如果我们在灵魂筑巢,建立永恒的归宿,便不会失去家园。

诚如海德格尔所提倡的诗意的栖居,它要求我们在灵魂的巢上修篱种菊,去寻求永恒的精神家园。 然而,经济的腾飞,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却并没有相应地提高国人的精神水准。现实相反,在物质与欲望的冲击下,反倒丢了灵魂的巢。一如冯骥才的小说所体现的,无家可归的猫恰恰反映了人性美好一面的丧失,猫儿的惨叫与哀求正一遍遍撞击着本就摇摇欲坠的灵魂之巢。惨叫的消失印证了巢穴的丢失,这种撞击不痛吗?还是人们心已麻木,或者干脆没有了心呢?

我们常误把房屋理解为永恒的归宿,因此社会上多了一批又一批的房奴。没有成为房子的主人,却沦为了房款的奴隶,这是我们渴求的家园吗?

3 不由想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精神境界。生活在陋巷又如何?只要自己寻求的灵魂之巢里馨香扑鼻,百花齐放,那么即使失去了华屋丽室也不顾惜。而既然已经寻找到了灵魂里永恒的归宿,建立了永恒的精神之巢,住在豪华别墅抑或身处僻巷陋室甚或苍茫荒原又有什么差别?

我们打开窗户,期待青鸟的到来,可飞来的总是蝙蝠,但我们仍然不会关闭窗户。追寻灵魂的巢穴,我们需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和永不妥协的意志。一如林和靖,隐居西湖之畔三十余年,不曾踏入繁华杭州城一步。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呀,不受外界的诱惑,只为追求心中属于自己的灵魂之巢。我想,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便是其灵魂之巢的注脚吧。

我们歆羡周汝昌对红学的坚守,但若少了他内心灵魂之巢所提供的那份平静,怕也被社会喧嚣、名利潮流所裹挟,乃至陷入一个庸人的境界而不可自拔。感谢灵魂之巢的护佑,正是有了它,才成就了一位又一位大师。

我们去寻求灵魂深处永恒的归宿,巢里的青鸟会为我们指明方向。

灵魂的归宿 高三(3)班 乔浩

漫步在河边,看远处炊烟袅袅,白云悠悠,久已枯竭的心灵之泉竟又汪出一泉活水来。

离家时,母亲不舍而父亲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当你心觉得无家可归时,便沿着河道走走吧。从未把这句话放在心上,可当我内心深处生出一种无家可归之感时,这句话竟涌现在我的脑海里。

幼时的家颇有些诗意。沿着小河慢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可谓是尽收眼底。春日里,柳絮飞扬;夏日,荷花摇曳;秋天时,仍有一抹绿意在红黄中摆动;冬日,银装素裹中,仍有一阵阵的幽香在空气中流动。走着走着,便能看见驻扎在河边的屋子了。对,那就是我家!

时常,掏鸟窝或是爬到槐树上折取清香的槐花,抑或是和小伙伴们擒着网,对鱼儿围追堵截。那时的一切,竟从未离开过小河。

如今,在这座城市里生活,灯红酒绿塞满了我的生活。尤记得初到这座城市的情景,是人山人海,是车水马龙,是尘世喧嚣,是今生注定我只一人。无他人的扶助,只能一步一步以泥泞中跋涉,那时的我,心中只有一个字,拼!竟能让那么弱小的自己在城市里站住了脚。但总觉得,这不是我的最终归宿。

总会让自己不经意的就陷入了迷惘,而忘记了手中的事,同事也看出我状态有问题,便让我放下手中的事,好好休息。走出公司,走进自己的住所。却又走出自己的住所,毫无目的的在街上游逛,我的家在哪里?什么才是我永恒的归宿?

长期奋斗后的轻松,竟仿佛一下将我的精神抽干似的,总会让自己迷惘,我的归宿是什么?父亲的话提醒了我,沿着河道走吧,那里有遗失的美好!

渐渐的,沿着河道漫步的次数越来越多了。那终究是外在的,不能成为自己长久的归宿。沿着河道慢走,幼时的记忆回来了,遗失的精神回来了,终于找到自己的归宿了。

那条只存在灵魂深处的河,你便是我永恒的归宿。你活在我的心灵深处,让我能随时能享受到家的温暖。若没了你,我该去哪里寻你呢?

那一条浅浅的小河,我的灵魂的归宿。

心灵的归宿 高三(4)班 洪秋月

箫疏篱畔,夜雨霏霏,是谁踏上了归宿,湿了衣裙,湿了梦乡?故乡的雨步履蹒跚„„你可知道血液在流动,时间再流逝?只为寻那落殇时节永恒而美好的归宿。

窗外云卷云起,牵起了惆怅。

风儿撩起浓雾,记忆模糊之处,依可见那婆娑的背影,在天地间四转晃悠,时而抬头望望蓝天白云,时而聆听禽鸟惆瞅,时而俯身看水中雨儿嬉戏„„你陶醉了,陶醉于着巨大的麦浪之上,陶醉于这令人迷醉的麦香上。你轻轻抚摸着小草的头儿,小草微微向你点头示意,友好的示出红白相间的笑话,你心满意足地笑了,一路哼着小曲儿自由自在地漫步于田野之间„„

轻烟 散入偌大的院落,老远就听见家中大黄狗的吠声,你坐在摇椅里品着香浓的茗茶,看着那株激情澎湃的石榴树绽放出她最红火的热情,不时有几只小鸟调皮的向你露出诡异的笑容,接着便是一阵清凉,“哗”一下从你眼前掠过,你无奈地摇了摇头,心中却有着说不出的快乐。老母鸡带着一窝小家伙在院落里横行,你瞥了它们一眼,随即洒出几片白菜叶子,它们便美滋滋地老实了;“嘎嘎”几只鸭子像孕妇一样,摇摇摆摆地踱了出去„„你悠然地躺在摇椅里小睡了一会儿„„

岁月的巨型机器碾过,在一生“隆隆”声中惊醒的你,望着那机械的大型动物吞噬着麦田,你的心像是在被什么啃食,深陷的眼睛里流露出你痛苦的表情,本来应该高兴的,可为何如此焦躁不安?田间茂密的大树被两个穿着制服的人大卸八块,装上卡车“呼呼”地运走了,留下的只是一缕卡车排下的尾气。推土机无情地将小河填平„„看着这一幕,你的表情漠然„„步履蹒跚的你,一路跌跌撞撞,失魂落魄的你,无奈地摇了摇头,在叹息声中悄悄地离开了„„

城市化的进程,将你的世界给带走了,那碧绿,那浓郁,那美丽只能在梦中去寻找„„

而恰恰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有时会觉得无家可归。但人性的可贵之处在于寻找永恒的归宿,这种归宿常隐藏在人的内心深处。我的美丽的故乡深深地埋在了我的心里„„

4 花开花落,风而微起,一片绿叶悄悄盘旋,旋起了最美好的回忆,卷起思念,然后,落在了我的心上蔓延成了整片森林,这是你我共同的归宿。

回首间,野花满地,禽鸟惆瞅。

最是那初心的安详 高三(5)班 单媛媛

“一剪闲云一溪月,一程山水一年华。一世浮尘一刹那,一树菩提一烟霞。”白落梅深谙人生。于我而言,这才是人性永恒的归宿。

繁花似锦后掩不住的是荒凉。因而无家可归的感觉常常充斥内心,而我们应该做的就是追求灵魂深处的永恒的归宿。做回本真,追求自我。

这个世界早已不是熟悉的世界,“人事全非”这个词,面目平静内相狰狞。物欲横流,流尽了血汗;彩灯闪烁,烁干了安宁。喧嚣街头,混沌名利场,到处都是梦碎的声音。徜徉清泉,寻回自己的渴望已蓄势待发。

但,经历过名利的篡改和撰传之后,谁还能保持初心?欣赏“银烛秋光冷月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幽美静谧,徜徉心灵的一片花好月圆?曾经的弃妇鱼玄机沦陷了,“看世人,为我疯!癫!痴!傻!贪!嗔!怨!怒!五毒不清! 六根不静!七情已生!八风凌冽!”如此功利化的追求只换得无家可归之感伴人头落地。她的归宿是短暂的,她的归宿也是肤浅的。如此这般,只会换得荒凉悲剧结局。

相此而言,“一生复能己,倏如流电惊”的陶潜显得多么智慧!辗转与官场几十载,最后选择回归自我,寻求他灵魂深处的归宿,赢得了苏轼的千古奇赞:”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同样,梅妻鹤子的林逋赢得了好友王十朋对其”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评价。”暗香和月入佳句,压尽千古无诗才。“想必,他们都是值得的,只因他们保持初心,追求归宿的安详。

“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来者往者溪山清静且停停。“这是李渔的永恒归宿;”究史研经敬畏耕堂抨丑怪,淡泊名利依然淀水妙莲花。“这是刘墉的灵魂追求。于我们而言,则需去追求灵魂的归宿,初心的安详。

追求自我,保持初心是一种形而上学的立身手段。是像迟子建,在炒米胡同里,谛听鸟儿在夜半林梢的一声悄吟,细窥秋虫在残红里一阵惊人的情思;是像王开岭,以一份温柔的心,静炼一场惊心动魄的雪······

繁华若真若一梦,过而无痕多好,但这却是难以企及的。想要抛却无家可归的感受,我们则需保持自我初心,追求自己灵魂深处的归宿。

我愿在我的世界里,听风拂来,待雨来过,煮一盏自己的浮世清欢。

听从来自心海深处的声音 高三(6)班 赵秋仪

在生命的长廊中,有人左顾右盼,四处彷徨, 就像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漂泊到哪里,哪里就是归宿。然而, 有这么一行人,他们循着直线坦然笃定地向前走着,步履沉着而稳重。因为他们皈依了灵魂,于是他们有目的有追求,收获了一路的芳香。

人生何处皆可成归宿,然而只有人的灵魂深处才是永恒的归宿。时常叩击自己的灵魂,探求灵魂的深度,遵从来自心海底处的声音,让自己有个家,可以抵御一切风和日丽的归宿。那么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遥马亡,亦能从容淡定, 简车从行。

一代高僧弘一法师刳去心上的蒙尘,剔除世俗的纷扰,在青灯古佛下点亮了幽幽禅河不尽灯。在清心寡欲中收获了心灵的自由,皈依佛门, 亦即皈依灵魂,从此外界喧嚣不再属于他,他只与自己的灵魂对话,, 于是他乐享青天白日, 乐求明镜止水。

世间的杂念奢欲会让我们的心灵蒙上尘埃,叩击灵魂,不再有惊心动魄的回响。所以还心灵一片净土,才会让我们在迷茫中寻到归路。

三毛孤身一人在撒哈拉沙漠中流浪,风沙摧磨着她, 寂寞侵蚀着她,岁月将皱纹刻在她的脸上,而她的心却澄澈如秋水,没有丝毫涟漪。因为她在独处中学会了静思冥想,独处让她静下心灵,, 思索人生,在对生命的探求中站成了一棵树,只愿在清风中看守月亮,没有悲欢的姿势,只有永恒的信念。

外界的喧嚣嘈杂会打扰我们的心灵,让心不再安宁。而独处就是我们思索的基础,不要害怕寂寞,寂寞才最能测度生命的厚度,独处让我们认清正确的归路。

“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中自有黄金屋”,历来文人墨客都将读书奉为一生需一直坚持的事。正如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马拉拉所说:“我们手中的书和笔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武器。”书能拓展我们灵魂的深度,在与书的对话中, 我们的思想得到了升华,灵魂也得到了洗礼。书让我们更坚定执著,在人生归路中排除万难,坚持抵达终点。

抹去心灵上的尘埃,学会忍受寂寞的独处。在书中寻找一番天地,我们就不会无家可归。生命之路会将我们送达灵魂深处,在那里,一切都安好,一切疲惫都得以安慰. 听从来自心海深处的声音,让我们有个家。

跟着灵魂的脚步 高三(7)班 徐小建

不知你是否会感到迷茫?不知你是否会有一丝彷徨?走在人生的旅途上,或许你会觉得无家可归,但不要害怕,在你灵魂深处有你永恒的归宿。

5 物换星移光阴转,花开花落几度秋。滚滚江水淘出了多少英雄。荀子穷究学问, 至八十而周游列国;嵇康跟着他灵魂的脚步,于竹林间畅饮,以风为曲, 以水为舞。在打铁声的伴奏下叩开心灵的大门,纵然头断血溅,也要化作一豹尾,鞭打着腐朽王朝. 英勇就义,那一曲《广陵散》便是灵魂的召唤。

中国古人如此,西方文人又何曾逊色。普希金未被咖啡羁绊,他要追随自己的灵魂;陀思妥耶夫斯基虽穷困潦倒,身体被禁锢,但他追随灵魂的狡辩却从未停止;更值得称道的恐怕非托尔斯泰莫属,托翁出身贵族,但他却感到这里不属于他,他感慨无家可归。于是,他在那阳光明媚的草地上接济穷人,获得心灵上的满足。他毅然走上了脱离贵族之路,他要去追求永恒的归宿。终于,他追上了自己的灵魂。

巴尔扎克一生劳累不堪,为写作,他英年早逝,但他40岁的生命却创造了永恒的价值,一部《高老头饱含父爱,他的灵魂深处定当如此。雨果笔下的卡西莫多在钟楼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为人们服务便是他灵魂所需。

余秋雨说塞万提斯是一位让人心疼的大师。对此,我不敢苟同。塞万提斯虽历经常人难以承受的磨难,但他找到了自己永恒的归宿,他跟着自己灵魂的脚步,写就了著名的《堂吉诃德》。他将会一直陪伴在灵魂身边,在灵魂深处寻找归宿。

我们有机器和制度却没有文明,我们有很多声音却没有真理,我们有众多情感却无从归依,我们来自同一个良心,却各自藏起。

这句话让我思绪万千,感情无处归依该是多么可怕的事情。没有追随灵魂的心,永恒的归宿无从谈起。它们终将化作流浪子四处徘徊。

高楼大厦林起,是,我们需要一隅之地来安身立命。但也不可以牺牲灵很的寄托为代价。成都草堂已不再是“风卷毛草”的破屋,吊脚楼被拆,福建特色失色。试问,若干年后,你是否能找到灵魂的脚印?

请跟上灵魂的脚步,去追求永恒的归宿。

灵魂的皈依 高三(9)班 郑浩

鸟儿向往蓝天,鱼儿思归大海,而游子,心系家乡,却不整日消沉,而是于灵魂深处寻求精神的踏实与满足。

人世浮沉,沉溺于无家的寂寥、漂泊和虚浮中实属不智。人性可贵,我们当追求永恒的归宿,寻得精神的寄托,灵魂的皈依。

林清玄在《红心番薯》中叙写其父亲。写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番薯的香味竟能穿过多年的烽火,勾起一个战士的思归愁情。大陆与台湾一脉同源,最终却分隔两地,但在他的父亲眼中,中国与台湾只不过是芋头与番薯的区别,而这番薯也成了他灵魂深处的热爱,精神的依托。地理上的遥远距离始终无法使其与大陆那踏踏实实的印记消散。

忆起李安。他在国立艺专毕业后长时间的沉寂让他几乎无法忍受,人生浮沉,让他与环境产生了一种游离般的无力感。但他终究没有沉沦,六年的沉寂后迎来一朝的爆发。在那六年里他整日埋头于好莱坞电影结构的研究中,电影成为他唯一也是全部的精神依托,那种飘渺游离感终敌不过精神上对于电影的执着追求,灵魂皈依。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谈及古时贤人志士,批判其为追求高风亮节而“蓄意”隐居,认为他们的隐居情怀只是在与社会对阵后败下阵来的顾影自怜。而我却认为,古人隐居在于追求精神的寄托和归宿,追求隐逸自然没有过错,我们又何必于今时今日痛批起隐居行为呢?他们能从现实中抽身,独自踏上属于自己的桃花源。在这条灵魂皈依的路上,他们摆脱羁绊,获得自由,时至今日,我想我们更多的应该是产生敬畏而非批判。

然后,现实中悲剧却又发生地太多,顾城于抑郁中死去,张国荣从24楼自坠而亡,王国维化作湖中一道清波。精神上的无所依靠竟让一个个闪耀的名字无端地暗淡下去,历史或许本不该如此,他们的人生或许亦应有更多的绚烂华章,只因缺少精神的寄托而无处安放他们那跃跃欲试的灵魂。我想精神的无为应由精神填补,人生才能更加完满。

在灵魂皈依的路上,我们应该走得更远。

灵魂不漂泊 高三(10)班 崔丽婷

北岛曾言:“如果你是条船,漂泊就是你的命运,可别靠岸。”我们也确是那条在人生旅途上漂泊的船。 可漂泊不是为了漂泊,它只是一种行为状态,一种行为追求,只求灵魂不再漂泊。

有人说,我们怀揣着自己的颜色,往一心想要到的地方去。我想,那地方并非一个地理位置。再次回忆那封有名的辞职信:“这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到哪里去看看?其实不是真的去世界的某个角落,而是能让灵魂发声,从此灵魂不再迷惘漂泊的地方。

而人们常常漠视灵魂的哭泣,应付着生活里些许计算,抵抗着命运偶尔不怀好意。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迷惘磨灭多少曾坚定不移的心。

只因世界乱云飞渡,便看不清最初的天空。

何处是归程?

当困惑、犹豫、懦弱来袭,就倾听灵魂的消息,她会以空灵渺远之音唤醒沉睡的心。去吧,去寻找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意义,那不是钱,不是房子,不是车子,不是票子,而是对生命存在的感知,是每一季

6 的花开花落,云舒云卷;是每张哭着笑着,恨着爱着的面孔;是每一次失败成功,索取付出......

汪曾祺曾说:“你说我在做梦吗?这个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她。”那一刻,我们就会与世界有神秘的交流,光才是现实的颜色。

张蛰在《空荡荡的院子》中提及:“我千里迢迢,顶风冒雨而来,给谁看呢?”龙应台也曾感叹:“妈妈要回家,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段时光。住着老父母的院子曾是灵魂的归宿,孩子还小,老公还在,门外高喊着:‘限时挂号,拿印章来!’”对龙应台来讲这样的时光曾是灵魂的归宿,从本质上来讲,也是我们灵魂的归宿。可是这样的时光已被遗失在追寻物欲的高速公路上,在这条路上没有渡口,只有前进的速度,到最后风尘仆仆,狼狈不堪,却不知道自己追寻什么;在这条路上没有渡口,只有远方的目标,没有时间舔舐自己的伤口,到最后伤痕累累,却永远没有办法停下来。

而我只是希望我的灵魂可以有个小憩的港湾,任凭世间风云变幻,我心自有云白山青;任雨面锋回,彩云消散,也有华枝春满,天心月圆。谁的世界不曾迷惘过,徒劳过,错过?倾听灵魂的呼吸,下一站,我们不漂泊。

寻心 高三(12)班 钱新兴

等红酒,霓光闪烁,物欲滚滚我们迷茫在这物质的社会里不知所往,物质成了追求的主旋律。 不,物质太腐朽,寻回心之坚守才是真正的永恒。

假使古今中外都忘了追寻灵魂的坚守,那如今会是怎模样的一个世界?莫读书,莫追求,莫进步,我们依旧享受曾经的霓裳羽衣,品尝香艳的胭脂水粉,不用说世界中人会衰落,之所以衰败,是因为人失去了区别于其他生物的唯一因素——灵魂的追求、心灵的归宿。

诚如一句名言所说:“人生旅途中,我们有时会觉得无家可归,但人生的可贵之处在于追求永恒的归宿。”这种归宿常常隐藏在人的灵魂深处。人们只有突破了物质的追求,才能实现灵魂的伟大,若我们都执一朵魂之花于心,那么结果显然可见。世界最著名的探险家约翰. 他曾登上世界各地最高的山峰12座。学习驾驶40多种飞机,进入260个原始部落,领略人性的初始之美。然而他倘若不是为了心与美得交融而执著于前进中,或许他早就被苍茫的冰原所埋没,如果他带着物欲的心走进原始部落,那定会又是一番腥风血雨吧!

魂之所往心之所向便是幸福,陶潜于心中修篱种菊,即使无美人佳肴,亦得人生之自然之乐,只要心灵幸福,只要坚守自己灵魂的向往,那便就是归宿。不知可曾知说过茅以升,我国当代的桥梁设计大师,按理说他可以拥有无限的光辉与睹目,可是每天他依旧欢喜的只是桥,积累了一辈子的桥,画遍他整个书房。不以物欲为榜样,只以精神为目标,一个个探求心灵所往的大师们都如手执一朵幽兰,淡淡清香。。。

社会的滚滚物欲名利之流让人担忧,放下物质的欲望,扬起寻心的风帆虽然物质的享受让我们安逸但时间像一涌洪滚,终究会将其冲散在长河中,何不扬着灵魂的风帆,如此,洪涌会只能乘载着我们到更远的远方,如此社会便可放下名利,扬清污浊,散发人性之幽香,如此,灵魂方可永恒。

执心之帆,乘魂之风,方于汪洋人生中永恒前行。

让永恒永驻于心 高三(13)班 姜孟杰

人生漫漫,四处奔波,以谋生计。众人为寻求归宿的永恒而辛苦劳累,我却蓦然回首:永恒的归宿,竟在心中。

尘世喧嚣,明争暗斗,谋求名利。人们忘我地去争执,与社会讨价还价。对自己不断地烘焙与翻炒,求一刻安身立命之所。却在途中,头昏脑涨,无家可归之感在心中翻腾,徒然力不从心。

永恒,是一种独立存在,不为外物所干扰。人们蝇营狗苟地去寻求,尘世间的苦苦寻觅往往付之一炬。弘一找到了,舍去商家子弟的身份,在心中泛起硕大洁白的莲花,青天白云以成事,光风霁月以待人。与世无争,是禅的至高境界,那亦是最永恒的归宿,华枝春满,天心月圆,是弘一法师一生的写照,舍去了功名,却成就了永恒。

永恒的归宿是“松花酿酒,春水煎茶”。不是尘世间的老套,宁可将永恒解释成一种快乐。灵魂中的天真与无邪就是最美的归宿。人握紧拳头而来,却是两手空空而去。在尘世间的归宿或许是众人口中的“女人出嫁,男儿立家”。这种归宿又能算得上什么?成家立业之后,孩子成了你的下一归宿,这个归宿却总离你而去,拒你于门外。若此,那这种归宿还能称的上归宿吗?

一代繁华,一代才女林徽因,舍万千烦扰,在内心修篱种菊。安宁平静如此,她却找到了心中的永恒。让自己从内心深处散发幽香,我相信那是温馨而馥郁的!

物质上的归宿不是永恒。当人们玩够了,便会厌烦,愿弃之而去。而将快乐,幸福,享受埋藏于内心,不亦可乎?生而带来,死亦带去,因其藏于心中的灵魂,是美好的。

人往往由淡淡的幸福与悲伤组成。在社会大舞台上演绎着自己的精彩。是金钱利欲溢于外表,还是快乐在心中永恒?前者一旦失去,剩下的便一无是处。那时,生命便成了一种消耗品,期待的却是它的早些一曲终了。而后者,傲然于物。外物千变万化,心中平静如水。那是一种永恒,一种超脱。

故我云:寻找心灵的归宿,寻求永恒,寻求静好岁月。

灵魂之皈依 高三(14)班 仲莎莎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三毛如是说。

7 很喜欢木心。

一本书,一杯茶,几个亦师亦友的同道之人,一间不大不小的简朴小屋,随心随性,或讲文学,或谈佛道。毋庸置疑的是他寻求了永恒的灵魂皈依。

灵魂之皈依不是完全避开尘世烦扰,而是于尘世中实现永恒的皈依。

林徽因曾言:“真正的宁静不是避开车马的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你看那旅居江南的白落梅,并未完全逃避外物的烦扰,但一壶春风一壶酒,一树梨花一溪月。她寻求永恒的灵魂的皈依,精心雕琢自己的文字,让阅读永不打烊。

《赤壁赋》中如是说:“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诚然,永恒之事固然困难。但,灵魂之皈依是我们实现永恒的唯一途径。

现代人们汲汲名利,恃才傲物,一心只想“追求”更好的物质条件,但内心的空虚麻木使他们被“伤得很深”,仅此想实现永恒,真是可笑。

寻求灵魂之皈依不能刻意追求,甚至模仿他人,真正的永恒归宿应是寻求自我之内心。

自从东晋的陶潜逐渐名扬天下,人们就认为大自然是医治创伤的良药。“世外桃源”更是风靡至今。文人墨客们效仿陶渊明寻求灵魂之皈依,但他们都实现永恒了吗?刻意的追寻仿效是毫无根据的。每个人都有自我的愿望,都有真正属于自我的一片桃源,一个人灵魂的寄托。简嫃在《美丽的茧》中提及:“我甘心做我的茧。”是啊,追求本我是寻求灵魂栖息的前提。少了自我却渴望追求永恒的归宿,只能是痴心妄想,痴人说梦了。

寻求灵魂的皈依,做精神的贵族,懂得舍弃。列夫·托尔斯泰迈上了那条叛逆回归之路,他舍弃了他的荣华生活,去寻求自己真正的归宿—那片森林,自己内心的归宿。他死后,他的坟按遗言被安葬在那片森林中,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纵使这样,他也是“永恒”的,他寻求到了自己永恒的灵魂皈依。

没有家去安住,你感受的只有饥寒交迫,而没有灵魂深处的归宿,你便一无所有。

灵魂深处的归宿(58分)高三(15)班 周欢

种花,种菜,种简单的生活。种满心的欢喜。那满院长满春意。绿意的田,是祖母一生的追求, 是灵魂牲畜的归宿。

午后,晴暖的阳光打在菜田里,祖母提着刚打的井水,泼着田里刚露头的苋菜苗,目光温润柔和。 日渐富裕的生活,让村里人忘却了生活的面目。纷纷效仿大城市的步伐,盖起了洋楼,铺上了水泥地,祖母看着这一幢幢新时的洋楼,只淡淡地说:“好好的地, 都给糟蹋了, 可惜了这些厚实的土呦! ”

祖母依旧一如既往地住在她的小屋里,安静地守着一院绿意。住那黛瓦变灰白,也不屑那不沾尘世的洋楼,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我最欣慰的就是田里长出绿来, 好看的, 好吃的都一样珍贵。”祖母这样说。

于是,小院就热闹了。

早春,银杏刚抽芽,祖母就在墙上播撒两排种子。赶着吃早春的韭菜呢!

二月,银杏花刚落,杏花, 桃花就开了,一树一树的花朵,美的惊人,小院里藏着整个春天。 暮春了,芍药花的粉拳,紧攥着春天。

夏季一到,院子全绿了,小白菜熟了,院边晾杆上挂着吃不完的豆角、豇豆、黄瓜也坠得满满的。那叫一个绿呀!

槐花飘香了,柿子熟了,满院都是风景。

祖母就是这样倚着小院,晴种雨歇,浅茶满酒的活,缓慢的活,平淡的活,草本的活。

最爱小院五、六月的时节,祖母在拐角处中了一片牡丹,每到开放,艳的惊人。偶得的种子,也能被祖母钟得这般灿烂。

终于知道那最白的牡丹叫“夜光白”,那最蓝的牡丹叫“蓝田玉”,那最绿的叫“豆绿”„„一院的牡丹绽放,那些小洋楼的人家都搬了板凳来赏,每每这时, 祖母就乐得笑开了花。

那盆景哪有这个艳,这牡丹才叫繁艳呢!

呷一口清茶,坐在藤椅里。坐看满院春色,欲上人衣来。

半亩灵魂建归宿(58分)高三(15)班 钱苏婷

古来,智士仁人最爱山水。着轻衣,穿木屐,静身于山的永恒。驾轻舟,乐垂钓,修心于水的永恒。 我们呐,要学他们,追求永恒的归宿,于半亩灵魂之处,建筑永恒的归宿。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会迷茫,不知何处才是家园,迷失了自己的心,慌乱了自己的灵魂,便会感到无家可归了。

“人生没有永恒的黑夜啊,黑夜之后,必是黎明,到时便会气淸景明,繁花开放了。”想来,林清玄必已在自己的半亩灵魂之中建好了归宿,才会在人生黑暗之时不迷惘。镇定自己的心,期待黎明,期待繁华开放。他是智者,亦是仁者。懂得人性的可贵,懂得灵魂深处的半亩归宿。永恒归宿

心中有兰,陋室亦芳。永恒的归宿一直在我们灵魂之中,需要我们去建筑它。

窗外机器轰鸣之声不绝,不消几日,几幢大楼已挺然直立。如此快节奏的生活,难免我们永恒的归宿会埋于灵魂深处,不愿再现了。

8 每日的“快”不绝于耳。如此,我们开始麻木于快生活,灵魂也失去了它本身所存在的意义。于是,静下心来,我们便会觉得自己的灵魂无处可去。天地之大,竟无它容身之处了,久而久之,我们也就会缺失了灵魂,成了无家可归的人了。

网上曾走红过一位流浪汉,春节之时,他面带微笑,面带天空中的烟花,多少人被他的笑所感动,他的命运足够坎坷的了。而当记者找到他时,他只说:“别给我找工作, 我喜欢流浪的生活。”一个无家可归的人呐问及理由之时,他骄傲地说,自己曾一路拾荒游玩过西藏。这是多少上班族的愿望啊,却因上班束缚了自己的灵魂。他虽无家可归,却在自己的内心建起了灵魂归宿,让自己在人生旅路之中更加从容。坚定,不迷失自己,不让自己迷惘。

山因仙灵,水因龙灵,陋室因主人德馨而灵,学智士仁人,流连于山水永恒之间,建一所陋室。 寻一静隅,静心休养,于半亩灵魂建永恒归宿。

寻灵魂归宿(62)高三(16)班 林丹丹

汲汲名利,免不了空虚之感,追求内心的平静, 让灵魂有归宿. 。

约翰·列侬曾有言:“当你为生活疲于奔命时, 生活正离你而去。”远去的生活的本质, 让我们有“无家可归”之感。我们在人生旅途中,,应追求平静。为灵魂求得一方“良田美池”。

内心的平静是人心中灵魂深处的召唤。

无意中了解一下音乐人浮克的作品,竟给我一种荡尽浮云,孤绝于世的感觉,其中对他的一段愿望铭记在心:有时简直情愿像一棵树那样活着,不喊不叫,所有的情绪也只是叶子动一下,风来了身子摇一下,风去了就静静的沉默。只是静静的内心,才能悟出平淡之中蕴含的大美。追求平静,有一棵如浮克一般“沉默”的心。努力寻找,为灵魂觅得净土。

如今世殊时异,辛辣的酒麻木了味蕾,祭奠风干了理想,这一切过渡后,自己便也被渡空了,心是空的,浮浮休休无处皈依。灵魂是空的,被外物囚禁,四处漂泊,终落下一缕无家可归之感。

追求永恒的归宿,纵人生以荒芜和刻薄相欺,我们仍要共生命的慷慨和繁华相爱。

萧红抱有一颗纯洁平淡之心,无无畏,不老在褶皱满布的岁月里,生活那么艰难,情路那么坎坷,她在写作时都将之一一略去,我们该学萧红,不争凡尘冷暖朝夕,不慕世间风情长物,不惧人生悲喜消磨。拥有一颗执着的心。不在急躁世间迷失,追求灵魂归宿。

李义山“曾醒惊眠闻雨过, 不觉迷路为花开”的沉醉;瓦尔登湖畔立于梭罗肩上的蝴蝶;川端康成于凌晨四点半看海棠花未眠„„这些人难道还会在人生旅途中觉得无家可归吗? 我们要在平静之中寻得人生的真谛,人生的初衷当有平静而来,不会因名利而去。永恒的归宿,便是内心一亩平静的方糖,等待我们于其中植下诗的种子。

不因名利迷失前进的方向,保持一颗平静之心,寻匿于灵魂深处的归宿。

挽一诗,与一山执手相约;斟一茶,与一水开诚相见。走吧走吧!茶未凉,花已开。眉间挂云去,指尖捻水来。去为灵魂寻得一畦平静归宿,

追求灵魂的归宿 高三(17)班 姜茜

“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了,而有的人死了,他的灵魂却依然还在,也就是说,他是活着的。”由此可见,灵魂的归宿的重要性。即使再大的苦难,只要灵魂的归宿在,人生必不会遭受毁灭。

生活给我以冷刀,我却以温暖的笑容来馈赠。木心先生遭受文革的批斗,却仍笔耕不辍,即使是在这样一个文化遭受摧残的年代,却也仍在狱中用十几个月完成了几十万字的作品。塞万提斯,一位有才华的文人,多次遭受生活的戏弄,不仅经历战争导致身体残疾,家境贫寒却还多次无辜入狱。即使如此,他在灵魂深处对生活,对文学的热爱并未曾改变。他反倒是用带有漫画和寓言特点的《唐吉可德》来回馈这残忍的生活。若不是他们强大的灵魂归宿支撑着他们,他们何以有这般力量?

人生如屋,灵魂如柱,柱立屋稳,柱倒屋塌。也不知有多少人的屋子倒塌了,更不知还有多少人的屋子将要倒塌。

小品《扶不扶》里讲的挺好:“人倒了,咱可以不扶,可如果人心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确实如此,如果人的灵魂沾上了一层厚厚的尘垢,你又能如何做出正确的行为呢?

最喜欢的动物是马,因为它跑得再快也不飞,这就是它为什么能够健步奔跑却不摔倒的原因。

现实生活中大有不如马的人,他们一旦有所成就就目中无人,傲慢便丢失了他们灵魂深处的那个家,所以才会有各类不好事件的发生。那些政府官员被双规、审查,那些医疗上的事故,那些食品安全,甚至是娱乐界的丑闻,不都是这样吗?它们的灵魂都被蒙上了污垢,所以才会有这些荒唐的事情发生。

当然,不是你说找到灵魂的归宿就一下子找到的,最基本的就是你得有坚强的意志。虽说不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也绝不能被成功或挫折阻绊,不可因物界的事物而蒙蔽了你的灵魂归宿,更不可使你的人生之屋坍塌。

周国平曾言:“人生的意义不在于长度,而在其密度。”我想,灵魂的归宿应当是这密度里的吧。

阳台上的菜园子 高三(18)班 任文杰

一颗小青菜站稳了脚跟,抖了抖肩膀,滴下一颗露珠,摔开万道金光。

这是爷爷奶奶利用家里的露天阳台请人帮忙千辛万苦才弄好的一个菜园子,挺拔俊秀的小青菜,紫里

9 透亮的茄子,硬邦邦还未成熟的番茄,垂成一片帷幕的丝瓜藤,簇拥着、推搡着、映衬着,浓密的叶子肆意地接受着阳光的抚弄,努力地汲取着泥土里的养料,没办法,谁叫阳台那么小,竞争残酷啊!

每日清晨,爷爷奶奶必然会像在老家时一样早早地就站在了菜园边上,认真地清点着一夜新长的蔬菜,仿佛他们的日子不是用时钟来计算的,而是用蔬菜的生长来计算的。

虽然已经离开了老家,但因为有了这一小小的菜园子,哪怕是住在高楼之上,有了这一畦绿色的陪伴,他们依然能感受到农村的气息,依然生活在自己的家园。

其实,刚开始,我是不同意爷爷奶奶在阳台上搞这么一个“菜篮子”工程的。

爷爷奶奶久居乡下,每次都会拒绝爸妈接他们进城的请求,他们说:“这一辈子啊,离不开土地了,侍弄土地才是农民的根啊!”最后,他们禁不住我和爸妈的软磨硬泡,奶奶松了口:“老头子,儿子家也是家,要不去试试,没意思就来。”

城市高楼,纵横密布,千家万户,仿若蜂巢。爷爷奶奶每次都是使劲地眯着双眼,伸直脖子,像船员瞭望灯塔一般在小区门口寻找自己的家。有几次放学回家,我都看到他们拎着个菜篮子在小区门口转悠,我一问才知道,他们是看不清家的位置。“这里的楼房长得都一个样,哪个窗口是咱家,实在分不清。哪像老家的房子,门口有一棵老榆树,隔着二里地也能望得见。”我顺着爷爷奶奶的目光望去,果然,密集的窗户像极了积木,一个一个的方格子,哪一扇是我家的呢?

自从有了这个菜园子,爷爷奶奶的脸上总是挂着浅浅的笑,吃饭时总是说个不停,老家里的农事总是青椒黄瓜的成长中一点一点地出现在我们的饭桌上,甚至连黄昏散步的时候,也总有一群老人家围着爷爷奶奶问这问那,曾经,乡村里,田间地头的笑声又一次一次回荡在爷爷奶奶的生活里,他们似乎又回到了梦里心里的家园。

人的一生注定了会面临一次又一次的离别,但只要能找寻到那个让心灵安静的地方,在哪里就都是家园。

虽然偶尔也会听见爷爷奶奶的叹息,但我知道当爷爷在小区门口眺望,那青葱碧绿象瀑布一样垂下来的丝瓜藤会为他指明回家的方向。

归宿 高三(18)班 赵明珠

你曾告诉我,你是从遥远的云南走出来的,奶奶的亡故、爷爷的再娶使你成为被嫌弃的孤独的人。十八岁的你就这样踏上了一个人的旅程。

你曾告诉我,你觉得最幸福的时光是拥有了我,你试图给我一个完整的家,所以你比以前更努力地奋斗,北京、江苏、浙江,你活得充实有劲。

可你知道吗?你的漂泊也注定了我的漂泊。

几年一次的搬家、几年一次的转学渐渐成为家常便饭,我越来越觉得自己是个无家可归的孩子。当别人欢快地拉着父母的手,大包小包地吆喝着回家时,我总是默默地离开,我不知道我该回哪个家?是寄居的姨母家?是你的工厂?还是爷爷家?

还记得我曾经带着祈求又似质问的语气问你:“爸爸,我们什么时候回家?”你有些惊疑:“这便是家啊!”我使劲地摇头,而你也只是苦笑,笑脸中似溢出苦汁。

如今我已是高三,独自在异地求学,略懂人情世故的我才明白您的艰辛和伟大。你说你在浙江五年,很喜欢这座城市,一定会努力让这座城市变成我们最后的家园;你也说你所有的努力只为了让我将来能觉得爸爸有用,任何时候心里都有一个依靠,将来飞得倦了痛了,爸爸就是你最后的归宿。你说一个人离开故乡不要紧,只要坚强些,还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故乡的。

爸爸,我现在怀里还抱着你送我的抱枕,你担心我趴在桌上睡觉脸疼就送了抱枕给我,也告诉我是你在工作之余学人家绣十字绣,一针一线为我绣的。我可以想象到父亲在灯光下笨拙地分辨着彩色的丝线,对着针眼穿针引线的情景。一个男人为他的女儿做到这种地步,我还有什么不满足。

爸爸,有时候我在想,我追求的其实并不是一个可遮风雨的家,也不是想弄明白你到底爱不爱我,只是已经长大的我,总是在想自己追求的到底是什么?我在做什么?因为不知道而彷徨迷惘,想知道是什么能让一颗年轻而躁动的心变得沉静,找到归宿。

直到看清了你,想到你经历的种种,我才明白心灵的安处,是这世上有你想实现的梦想,有你喜欢地方,有你想要守护的人,有你愿意承受一切辛苦却仍然会快乐的一切理由。所以我会和你一样努力,找到自己灵魂的归宿。

我不能否认我仍然还会常常感到自己的漂泊,但是爸爸你放心,蒲公英的飞翔只是为了找寻适合自己的家园。

寻一方宁静之所 高三(19)班 胡潇

小巷内只有一盏灯笼悠悠地挂着,暖黄暖黄的灯光充溢着灯笼周身,让我忍不住驻足。

不同于小巷外的灯火通明,步履匆匆。在这里,时光缓缓流淌。大概,这里是人们最好的归宿,宁静中包裹着温暖。

小巷深处有一家面馆,暖黄的灯光便是自那发出。却也奇怪,一到傍晚,店家就会挂起一盏灯笼,四十黑夜奔波不停的人们的一盏明灯,指引他们寻一方归宿。

10 寒冷冬天的一个夜晚,我不得不走进面馆寻求暂时的温暖。刚走进面馆,温暖的热气扑面而来,周身都暖和起来,突然有一种无家可归的游子回归家的温暖的感觉。女人面带微笑朝我款款走来,细心地替我拉开椅子并询问吃什么,我点了一碗面。她又自顾自地在一旁看书。不远处的吧台里,一个带着金丝边眼镜的男人围着围裙在煮面条,给人一种儒雅而动感觉。他是不是地转头望女人,有时他们的目光交集在一起,继而又各自忙各自的事,只相视一笑。

我在一旁默默地端详他们,内心宁静。人生旅途,人人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人们总是总是在追寻一个安身立命之所,一个永恒的归宿。而这里又何尝不是归宿?这里宁静,温馨、与人心灵最深处渴望安定,宁静的心相契合。

不多久,一碗热腾腾的面有女人端来,装在蓝色印花的海碗里,看上去亦让人感觉宁静,素雅。 我叹服这个女人的端庄优雅,男人的儒雅,侯爷知道,他们本是上层人士,厌倦了整日奔波疲劳的生活,便在这尘世身处的小巷中开了一家面馆,不必再去追求功名利禄,只将这一隅宁静之地当作归宿,安闲此生。岁月在女人脸上留下了皱痕,而她却依旧温婉端庄。我想,是因为她内心的宁静吧。

闲时来了兴趣,问他们为何要在深夜挂一盏灯笼。男人笑着答到:“一盏灯笼,一个指引,为了黑夜里依旧奔波的人们能慢下脚步,寻一个宁静的归宿。”

我端坐在这一隅宁静的面馆,若有所思。汲汲于功名利禄的人们,何时才能慢下脚步,去寻一方宁静的归宿?

巷内暖黄的灯光仍悠悠地挂着。

给心灵筑间小屋 高三(20)班 胡同乐

毕淑敏说:“在秋月春风处,为自己的心灵修筑三间小屋。”人生的旅途,不总是平坦的,给心灵筑间小屋,照顾好精神世界的自己。

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一些人目标明确,追求名与利。但其实,他们往往在得到之后会陷入一种真正的迷失,心灵迷失。满足自己的欲望是一个冷漠而功利的课题,欲望不能被满足便觉痛苦,但被满足了便觉无聊,心灵会在此时迷路。觅得心灵永远的归宿似乎很难。

苏轼内心渴望那“一蓑烟雨任平生”的生活。他曾发问:我满肚子里都是什么?侍从说:满肚子文章。苏轼不应。小妾朝云说:满肚子的不合时宜。苏轼大笑。是啊,苏轼总是不合时宜,要我说,应该是时不宜他。“东坡何罪,独名太高”,世俗的嫉恨,使他不得不去背离尘世的污浊,去追寻心灵的栖居。一贬再贬,贬得越来越远。然而距离自己心灵得居所越来越近了,他有了烟雨,有了蓑衣,有了任平生的恣意。冥冥中似乎有一个声音,它在召唤,让与时不宜的他如释重负,从此潇洒。

周国平有句话说:“生命的品质在于灵魂的质量与厚度。”而传说中,灵魂的质量有21克,如果减一克私欲,多一克对自己精神的关爱,生命会不会显得更有质量?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能够在时光的流转,利欲的魅惑中,仍然保持自我,不逆初心,潜心一志,那便可以称为伟大的人了。文豪雨果在其五十岁时被流放,生活的苦难无法摧折他寻找永恒归宿的心,终能为后世所敬仰。国学大师陈寅恪追求“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放弃了名利官位,让心灵安静地独处。鲁迅是中华民族永远不灭的精神火炬,不惧权势奔走呼号,愤然呐喊,仍不忘自省,叩问心灵。他给了千千万万青年男女以永恒的精神领地。

人生这条路,必然要一个人去跋涉,路再长,光线再暗,也要一直走下去,因为心灵之家在前方。一路行走来不及叹息来不及思量来不及回头望,若要一路温暖阳光,便给心灵筑一间小屋。在风之晨雨之夕让心灵居有定所,醉如班得瑞音乐,在明月春风中永恒徜徉。

此心安处 高三(21)班 顾重阳

一年又一年,一日没一日,一辈催一辈,一聚一别离,一喜一伤悲,一榻一身卧,一心一归宿。浮生若梦经过悲欢,聚散,心往往便得空虚,好似无家可归,但你可有知你若泰然,此心安处是吾乡?

大千世界,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人们的心仿佛也变得躁动不安,迷失在欲望和权力的迷雾中,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神驰,意乱,景衰,伴随着他们的只有那一扇冰冷的铁窗和余生的痛苦。

不安和躁动造成了家园的丢失,安然和淡泊却使我们永远都丢不了家园。

被贬黄州,二游赤壁;品惠州麦饭,赏儋耳蛮花,苏轼的心在随遇而安中找到了家园,于是他发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感慨。苏子是智慧的,即使和故乡相隔千里,他也能感受到家园的欢乐。倘若他在屡次贬谪中自怨自艾,又何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迈!

事来心应,事去心止,于浮沉的尘世中常怀一颗安然的心,何处非吾乡?

佛语有云:“竹影扫阶尘不动”。常怀一个安然之心,将万事看得通透,不受尘世喧嚣,知道春花繁盛终易逝,瘦月亏久满复来的智慧。

洪应明在《菜根谭》中有言:“世人动曰“尘世苦海”,殊不知云白山青,山行石立,花迎鸟笑,谷答樵讴。”心若在“尘世苦海”中泰然,则任世事无端变化,我心中自有云白山青。

知深浅,方可无悲喜,物我两忘才能冷暖自知。卸下心灵的重担,更轻松驶向一片桃花源。一肩明月,一条黄狗,两袖清风,三箱书籍,郑板桥在苏州定居;一条毛驴,一只铁锄,一片菊花,陶渊明在南山自得。因为他们坚信:心在哪里,心若泰然,此处便为吾家。

11 不要让心迷失在风雨中,掬一片清光洗净灵魂,濯一江春水淘尽铅华。丰子恺曾言:“不乱于心,不困于情。”在情与心的交融中不要迷失自我,不宠不惊过一生。

一桌,一椅,一书,一琴,一茶,一人便一生。人人困惑于何处为家,我却言:“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在灵魂深处安个家 高三(22)班 肖静

古印第安有云:“慢慢走,等一等灵魂。”

而现实生活中亦有“等不了”病与“抢病”。高速堵车等不了,叫骂声不绝于耳。排队购物等不了,即便是只有几个人,也要上前插队。每当需要静默时,人们往往会喧哗大吵,根本静不下来。这也正印证了“人生旅途中,我们有时会觉得无家可归”。

而这家便是你永恒的归宿,便是浮躁喧嚣的我们灵魂深处所缺乏的精神信仰。因此,要找回缺少的信仰,要在灵魂深处给自己安一隅安静的家。

现代人们没有耐心,没有归宿,深究其中原因,无非是缺失了精神信仰。恰如周国平所言:“当渴望与渴望相遇,也就有了家。”而这渴望,便是对精神的追求,是渴望抵达的灵魂深处。

但人性的可贵之处在于追求永恒的归宿,这种归宿便隐蔽在灵魂深处。要想拥有信仰,不妨学学梁漱溟。他经历数次政治斗争。可他一直坚守着独立思考,表里如一这八字信仰。才子不怕权,书生爱较真。他因此在学术上有超人一筹的地位,凛凛然如寒霜雪,浩浩然如正气罡风。正是他的精神,让他在学术界成为后世所有学子仰慕,追随的对象。

而那个一生几乎全部在监狱与海盗窝中度过的塞万提斯也是这样。他冶炼苦难,如果一个作家接受多少苦难便写出多少苦难,并不算大本事。而他,摸透苦难后反躬自问,获得了精神上的信仰。他的抵达正是另一个人物的出发,那便是骑瘦马举长矛的堂吉诃德。堂吉诃德一起步,世界破涕为笑。塞万提斯因其有了精神上的信仰,便也有了精神世界的宏伟,他用苦难却给我们造就出幽默和漫画。

因而做人便要有精神上的追求,便要有精神世界的矗立。

同是吟诵白海棠,宝钗便是“胭脂洗尘秋阶影,冰雪招来玉砌魂”。她亦是如此珍重芳姿,明月笑了,却假装淡定;明月怒了,却装不在意。而黛玉却是“偷得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香”。高兴了,便喜笑颜开;生气了,便公然嘲讽。在我心中,宝钗没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因为她为别人而活,没有灵魂。而黛玉的一颦一笑都展现她崇高的精神世界。

说什么红尘滚滚,叹什么悲欢离合,悲什么物欲横流,怨什么人情冷暖,只要坚守精神信仰,于物质世界在灵魂深处搭一个心灵之家,定会在滚滚红尘中开出不一样的花。

归来也,着意过今春(62分)高三(23)班 赵简

江南三月莺飞草长,古孺子云:“归来也,着意过今春。”夕阳闲淡,春光未老,游子胡不归?人生旅途中,只有从红尘跋涉中归来,才能看见柳絮纷飞里的故乡。

苏诗云:“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流泊感不仅存在于古代游子的诗行中,今人亦如此。这种客子之心源于对生命的不确定而产生的孤独感。不因时间、空间的固定而消逝。心灵漂泊的人即便在盛世也能咀嚼出动荡孤独,即便在故乡也能体味到寂寞苍楚。

这种“无家可归”之感往往是源于内心的躁动不安。正如门罗小说中的卡拉,18岁时逃离母亲投奔男友,又在几个月后逃离男友奔向异地。或许他根本不明白自己想逃离的是什么,追求的归宿又是什么。她反复的逃离,其实是在躲避自己的内心,却永远无法明白归宿究其实是自己的灵魂。

加缪说:“真正的救赎不是厮杀后的胜利,而是在苦难中寻找归宿和心的安宁。”人性的可贵就在于对归宿的永恒追求,这归宿是灵魂的纯洁,是对人性真正的救赎。《归来》中陆焉识历经大漠五十年的改造,历经对前半年繁华生活的反刍,才终于在风雨后确认了对婉瑜的爱。即便归来后婉瑜已经失忆,但他愿意做等待她的戈多。他做她的念信师傅、修车师傅,帮他寻找记忆,也寻找真正的自我。陆焉识的归来就是发掘灵魂深处那个深爱亲人,回归平淡的自己。

千山万水的跋涉,千回百转的追求,都是为了归来后那“着意过今春”的芳华。在万千杯盏后摸索一截雨后向下的山坡,与灵魂深处的自己相遇,这美好不亚于张爱玲说:“原来你也在这里。”原来自己就在这里,恰巧相遇,这便是归来。

托尔斯泰穿越广袤的俄罗斯原野,回到乡下,在有庄稼地和花房的乡村里完成精神的循环。谁说都市的繁华才属于这个精神的贵族?对于托翁来说,温暖的原野、乡村才是他的归宿,在这里,他才能找回朴素的通体透明、芳香灵魂。

归来,着意过今春。过的不仅是迷漾春色,更是寻觅内心的真我与欢喜。袁宏道在《昭庆寺》中写道:“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酣,”方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的不只是西湖美景,更是欣喜于那个细致自足、豁达乐观的自我的归宿。

沉淀自己,专注生活,归宿常常就是你的内心。归来也,因为江山有待,花柳无私,会容你从容归来,缓缓过今春。

寻得归宿自芬芳 高三(24)班 郑姝

康德曾言:“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越想越令我们感到敬畏,一是我们头顶的灿烂星空,一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准则。”

12 心中的道德准则便是我们所追寻的永恒归宿。因为它的永恒而伟大,所以我们敬畏它。它存在于我们的内心最澄澈的清泉中,鉴别我们人性的可贵之处。

溯于忘川,我看见豪放的李白“且放白鹿青崖间。”不畏蜀道之难,梦游天姥,被朝廷千金放还,摒弃世间丑恶,追寻着他心中的那泓清泉,追求他的道德准则。太白之所以让世人倾慕,恰是因为他对真理的不断追求,让人们看到了一个纯粹的灵魂,看到了人性的可贵之处。太白虽求所得未得,却依然能于月下饮酒,对影成三人,成心中永恒,岂不也乐哉?

行至撒哈拉,我看见三毛耳鬓上戴着娇艳的花朵,花面交相映。女子脸上灿烂笑容是来自心底的欢乐,是寻得真理后的兴奋。周游列国后于大自然中悟得真理,这也恰恰是三毛找到了永恒归宿。她懂得了风的呢喃,燕的细语,树的姿态„„让我们为这样一位不平凡的女子而骄傲,并倾羡她在人生旅途中收获的丰盛。

他们看起来似乎无家可归,像陶潜,久在樊笼里后,终于在终南山下,菊篱旁于内心寻得归宿;像季羡林,三次推脱荣誉后,于燕园里,二月兰旁,携着猫儿共享真正的归宿所赋予的宁静和谐;像是苏轼,超然台上,东坡岸边,一蓑烟雨任平生,虽被贬四方,却在途中收获更多,更是寻到了永恒的归宿。 然而,夜读《聊斋》中《狂生》一篇,狂生本无家,无畏抄家之事,一身傲骨对都尉。当人们帮狂生置办家业后,狂生便距他内心的归宿愈发远了起来。从前孤傲不羁的狂生哪去了?身有负累不轻狂,远离了真正的归宿,狂生不狂。

是否那些家住豪宅,身着奢侈品的人们距内心归宿最近?不,恰是那些身背行李,走在无疆心灵上的行走者们走在前往真正归宿的路上。因为他们眼中闪耀的光芒,恰是头顶灿烂星空映射在心中的光芒。


相关作文

  • 2016年最新材料高三作文训练及范文作文2100字
  • 1 高三作文训练及点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6年1月,一位记者问钢琴大师格拉芙曼,在教了许多中国学生.造访中国将近四十次后,对中国琴童及其家长,有没有特别想说的话.格拉芙曼说,"我觉得中国人太强调竞争,尤其要争第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就不自觉 ...

  • 2014届南昌高三二模考试大作文材料解读及范文作文3300字
  • 2014届南昌高三二模考试大作文材料解读及范文 南昌高三二模考试大作文材料: 亲自类节目"爸爸去哪儿",以其平实接地气的风格,受到不同年龄段观众的喜爱.<人民日报>作出评论:"说到底,是因为节目中体现的浓浓亲情让人心存暖意,点燃了人们心中回归家庭的渴求.&q ...

  • 高三作文训练研讨课之学生作品系列展[梦里,追寻]作文1300字
  • 梦里,追寻 洋浦实验学校 高三(2)班 陈霞 以为只是一次平凡的降生,却沉载了十几年的爱 ,对于这片热土,我无以为报. 只是一场甘淋,就能灌溉我心中那棵幼苗: (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 只是一阵微风,就能吹走我身边的砂砾 : 只是一声呼唤,就能为我的梦导航: 而我,只是 ...

  • 高三学生自我陈述报告范文作文2300字
  • 高三学生自我陈述报告范文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本人坚信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挑战,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我毕生的力量. 时光如梭,转眼即逝,当毕业在即,回首三年学习生活,历历在目: 三年来,学习上我严格要求自己,注意摸 ...

  • 2015南通高三三模63分以上的作文2作文12500字
  • 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生旅途中,我们有时会觉得无家可归.但人性的可贵之处在于追求永恒的归宿,这种归宿常 常隐藏在人的灵魂深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 灵魂未灭, ...

  • 高三作文训练材料解读作文400字
  • 高三作文训练材料解读(四) 作文题目: 生活需要各种各样的投资.>杂志开设了一个"话说投资"栏目,旨在引导青年朋友健康生活.请你为这个栏目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 作文来源:广州二模卷作文题 友情 ...

  • 高考58分以上的好作文作文3900字
  • 1 高考58分以上的好作文 什么样的作文最对阅卷老师的胃口,能在高考中脱颖而出.拿到高分呢?具有丰富阅卷经验的金陵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喻旭初特别推荐了3篇范文供大家参考.他特别强调,3篇范文都能拿到58分以上的高分,但它们并没有华丽辞藻.名人故事,拿到高分的秘诀是有真挚的情感和个性化的语言. 写好作文考 ...

  • 南京南通卷作文作文5800字
  • 1 抓住对比,抓住两面 --南京市2015届高三三模作文题审题.立意.范文点评 1.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娘想儿,流水长:儿想娘,扁担长.--俗语 一.审题立意 本次作文材料采用的是一则短小而隽永的谚语.谚语借助比喻和对比,感叹 ...

  • 耕种自己的土地范文作文5900字
  • 1 耕种自己的土地 高三(7)班 赵保松 "相信自己,梦想在你手中,这是你的天地."每当音乐响起时,我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片土地,而那需要我们全心去耕种. 也许属于我们的那块土地杂草丛生,请相信当泪水与汗水洒过后必然会郁郁葱葱.美国总统林肯一生经历挫折,但他坚信政坛便是自己的土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