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作文作文9100字

初二作文

“情境作文”的探讨与研究

研 究 报 告

课题内容的概述:

本课题是针对学生作文材料匮乏、言之无物而提出的,基本思想是“以境引情,激情入境,情境交融、描境抒情”,使学生认识写作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的能力,在写作训练指导中培养学生的人生志趣和写作的兴趣。

一、“情境作文“的基本内涵

狭义上讲,情境作文是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或与学生共同创设某种情境,让学生将眼之所见,耳之所闻,心之所想,体之所感,用文字真诚地表达出来。广义上讲,它包括用图画、文字等方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限定条件下联想、想象,用语言记下特定情境中的人、物、事、情。概括起来就是以境引情,激情入境,境以情升华,情以境为依托,培养学生写真境、抒真情,解决“无米之炊”,避免无病呻吟。

二、课题的提出:

(一)关于学生作文情况的调查报告。

在作文教学上有着这样一句顺口溜:“作文作文,两堂着急。”这反映出学生的写作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学生对写作没有正确的认识。同时,广大的语文教学工作者也深感作文的教学效率不高,作文指导的方法单一,在大面积提高作文效率、建立科学有序的作文教学体系方面还有待突破。因此,我们为了摸清学生底数,开辟作文教学的新途径,在三河城内的三所学校进行了一次调查。

这次调查的形式是问卷,调查对象为我市七中、九中、十中的初一、初二年级学生。调查时间为1999年5月19日,调查表的标题为“关于学生作文情况的调查表”,调查内容分12项为:对写作的认识;对写作的态度;自己的写作水平;写作情况;发表文章;写作心理;自己作文的材料来源性质;写日记;每学期写作篇目;每次作文时间;你认为作文最难的问题;你对写作的看法和建议。每项内容都有A 、B 、C 三个选项。要求学生如实填写,填写后由各校收上来上交教育局。经过整理、统计,发现其中以下三项的数据有参考价值:第三项内容“对自己写作水平的估价”:认为A 好的0,认为B 较好的占32.4%,认为C 不好的占67.6%;第六项“写作心理”A 、怕老师批评强迫自己完成的占32.2%,B 自己乐意完成写作的占27.6%,C 无所谓完成不完成的占40.2%;第十一项“你认为作文最难的问题”,选A 材料问题的占64.2%,选B 结构问题的占11%,C 表达问题的占24.8%。从中我们了解到学生作文的主要问题是材料问题,他们渴望表达自己真实的生活,可却不会观察生活,不能发现生活中的丰富的作文题材,于是他们对自己的写作水平发生了怀疑,作文时缺乏自信,写作也便成了应付老师的差事而提不起自己的兴趣,往往采取消极态度。所以对大多数学生来讲,作文只是语文课的两堂休息课,一方面不愿写作,另一方面又不得不着急应付,造成了作文教学效率的低下,学生作文水平没能真正提高。

要想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建立科学而有序的作文教学体系,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由“要我写”,变为“我要写”,而“情境作文”正是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开源,全面提高学生观察、思维、表达等能力,在学生的写作实践中指导、讲评、训练,从而达到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和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二)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1、写作的“本源”。写作的源头是生活,写作只有到生活中开源,写作的素材才能丰富。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本质,脱离开生活去写作,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文字是一座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心情相契合。------总之作者想做到的是:写下来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他动手写,不但选择那些最适当的文字,让它们集合起来;还要审查那些写下的文字看有没有应当修改或增减的,他(把)这些所见所感写出来,不作抽象的分析,而作具体的描写,不作刻板的记载而作想象的安排。”叶圣陶的话道出了写作的真谛。既然如此,学生的作文训练岂可脱离开生活。作文是学生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考查,而观察力是整个智力活动的基础,观察能力强,学生生活表象就丰富,表象愈丰富,写作素材愈丰富,创造能力、想象能力也会相应增强。而如果写作训练一味在写作技巧、技能方法等方面下功夫,无异于舍本逐末、弃源逐流,最终导致学生写作兴趣的丧失,才能的泯灭。情境作文旨在通过观察能力的提高来提高写作能力。

2、作文与情感。初中生经历了人生的十几年,头脑中的表象虽算不上丰富,但也在记忆中有着很多生动的事例,但写作总感觉无材料,其主要原因是未能激发情感,没有唤起学生头脑中的表象。情境作文以境引情,激情入境,将情与境紧密结合,找准学生心理上的感应点,触发他们的灵感,使他们感情溢于颜色,无尽之言涌于笔端,不吐不快,所言皆着感情之色彩,文章定会添色不少。再者,学生对生活中的事情视而不见,充而不闻,情感弱化,影响学生的生活态度,生活志趣,乃至人生观、世界观。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但学生常感到是灰色人生、乏味人生、平淡人生。让学生记叙身边的美,他们回答没有,生活态度、志趣又影响他们对生活的看法。情境作文将观察能力的培养与情感的培养巧妙融合,教给学生发现美的眼睛,来正确判断真善美、假恶丑。

3、作文与思维力。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抽象、概括、分析、 比较、综合是思维的几个基本环节,情境作文让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表达生活,蕴涵着思维的过程,作文训练促使思维能力得以提高,也可能会使认识达到一个质的飞跃,而思维力的提高又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4、作文与非智力因素(写作心理)。从目前现状看,大多数同学对作文有一种畏惧心理,讨厌作文,害怕作文,对作文采取逃避态度或应付了事。情境作文以给学生提供素材或帮助学生创作素材为主要方式,在说的基础上加工,形成文章,即先口头作文,再书面成文,将作文看作为真正的我手写我口,写作的过程就是诉说的过程,即使是直接成文,也是学生胸中感情触动,不说不写不能使心情平静,写作成为自己抒发情感的一种形式,这样可以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

三、“情境作文”的意义

“情境作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其重要的实践意义在于:

(一)真正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主体教学论强调以知识为凭借,以人文为中心,还儿童以天性,还教育以人性,把以教师主导的“教中学”转向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做中学”。“情境作文”正是以学生为本位,本着“情者,文之径”的思想,以境引情,激情入境,以文抒情,生动活泼地进行作文训练。具体模式是“创设情境—观察情境—描写情境—评改提高”,将生活的“景”,学生的“情”,脑中的“图”,笔下的“文”紧密结合在一起。每一环节都突出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教师精心设计,师

生共同创设情境;学生在情境中自由表现,体验观察;学生用文字再现生活中的情境;针对活动情境和文章同学共评共改,畅所欲言。“情境作文”让学生坦诚地说自己的话,达到了“令学生能以文字直抒情感,了无隔阂,朴实说理,不生谬误”的作文目的,使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思维是写作的基本能力,观察是思维的触角。对周围的事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想象力必差,更谈不上思维。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想象,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情境作文”由师生共同创设一定情境,学生在写作意识的指导下,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观察,进行情感体验。创境前教师做好观察指导,布置观察对象,确立观察点,实施定点观察和散点观察。针对学生作文易记成流水帐的特点,教师要指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观察。作文评议采取共评共改,学生针对情境不断吸取别人的长处,与自己的形成对照。“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教师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材料鉴别比较,学会在观察基础上学会分析,由表及里,透过现象抓本质。这种思维能力的发展会进一步促进观察力的提高。“情境作文”教会了学生认识生活。有了深厚的生活积累,写作时就会左右逢源,“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三)有利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一种内驱力,它能鼓舞学生生动而愉快地学习,而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任何活动都有一种企求成功达到成功的愿望,当他的目的达到时,就会感到满足,甚至盼望在来一次,及至对这种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情境作文”正是如此。首先“情境作文”是让学生坦诚地说自己的话,思想不受限制,手脚比较放开,思维始终呈兴奋状态,思路比较开阔,整个过程是愉悦的。其次是为学生提供了材料,解决了“无米之炊”的难题,师生之间的情感是融洽的。第三,学生对亲身经历和感受的事情,思路清晰,情景历历在目,情感沉浸其中,文如泉涌,作文内容丰富。所有这些,都会使学生写作兴趣浓厚,由怕作文“要我写”“逼我写”到“我要写”,情感蕴于胸中,喷向笔端,不吐不快,写作成为一件高兴的事情。

(四)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培养健康的审美能力

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新鲜的人、事、物、景有很多,我们的学生却熟视无睹,一方面是学生认为作文远离生活实际,一方面是他们不会有目的有意识地去看,去听,去想,去做,“情境作文”以境引情,激情入境,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貌似平淡无奇事物的闪光点,捕捉美。特级教师闫承利巧妙地利用教室捕捉麻雀的情境,收获了一篇篇洋溢浓郁生活气息的美文。正如刘国正所说:“引导学生切实理解语文是用来反映生活的,就是教给他们一把打开生活宝库的钥匙。”“情境作文”就是在给学生这把钥匙。再者,从情境创设来说,教师设计健康活泼情趣盎然的生活情境,本身就是创造美的生活。学生创造着美,欣赏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增强自己的审美能力,他们会深刻认识到:美,就在自己身边。

(五)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

“情境作文”依据写作内容创设情境,在这个“境”中,既有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形象,唤起学生写作的愉悦;又展现了学生活动的智力背景,鼓舞学生主动参与表现。它调动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也有着学生

生理感官与心理需求的快乐与满足。它调动与调节学生左、右脑同时投入写作,激发学生以情感需要为核心的一切生理和心理上的因素,以此推动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投入写作活动。“情境作文”正是培养和调动学生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了写作的兴趣,使写作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再则,学生在作文中袒露心扉,畅谈心曲,说真话,抒真情,本身就是培养学生真诚的良好品德。如果作文中发现学生的思想、认识有偏颇,甚至出现错误,我们认为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这恰恰是我们教育人的过程中需要发现、需要分析和需要解决的。而问题一旦得到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就提高了一个层次,增加了一个深度。苏霍姆林斯基讲:“教育——首先是人学。”做人先于作文,是作文教学一条颠之不破的真理。“情境作文”可以有效地做到作文与做人的和谐统一。

四、情境作文的训练原则

1、实效性原则。情境作文以学生活动为基础,使学生活动成为写作的素材。因此要从作文训练的目的来考虑,活动的目的是写作,不在活动的质量而在作文的质量,一次失败的活动可能会成为学生较好的写作素材。因此要避免形式上的热热闹闹,要让每一次活动都具有一定的效用。

2、整体性原则。作文训练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对每一个学生也要考虑学生的整体素质,活动要避免低级庸俗和无聊,要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3。因材施教原则。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使用不同的训练方法,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诸如对能力低的同学要求充实内容将文章写丰富,即使出现罗嗦重复也应给予必要的鼓励,保护其写作的兴趣;中等能力的要求在生动、形象、感人上下工夫,学会描写和抒情;写作能力高的则可以写作技巧艺术上加以变化,增强文章的艺术色彩。

4、鼓励性原则。修改、指导作文,要以鼓励为主,多肯定,少批评,多建议,少修改,不以教师的思想、思维代替学生的思想、思维,把修改的权利留给学生,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

5、愉悦性原则。针对学生惧怕作文的心理状况,实验时要贯彻愉悦性原则,激发、维持、保护学生写作的兴趣,使作文由“苦差事”变为“乐差事”,由讨厌变喜欢。

五、“情境作文”的实施与操作:

(一)实验的实施步骤:

1、进行问卷调查,写好调查报告,摸清学生底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各校将学生第一次的作文留底以备比较。

2、实施中学校将自己的做法和经验及时总结,把握时机举办观摩课,举办研讨会。

3、学期末各校写出实验总结报告和经验论文,

4、课题组对整个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验收,写出总结报告和经验论文。

(二)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

针对情境作文的特点和意义,在具体实施中分为四个阶段八种形式:

第一阶段即基础阶段,也可称之为入门阶段,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给观察的方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为主。本阶段的训练时间为四周时间,安排两次大作文,两次小作文进行训练。

看图作文(包括观察具体的静物)。利用图和实物训练,具有使用简单方便,易于观察和可反复观察的特点,反复进行强化训练(指导、观察、写作、讲评、

再指导、再观察、再写作),训练中渗透观察步骤、观察方法(定点观察与散点观察)等特点,在写作训练中培养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联想、想象等思维训练。观察对象尤其是同学们喜爱的玩具、文具、校园内的美丽环境等易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写起来感兴趣,有内容。

录象作文(包括自己活动的录象和一些优秀的影视录象)。这种方式比图物观察要复杂一些,但它仍和图物一样可以边观察边指导,写作之后的讲评可以文像比较,在同学互议中讲评修改作文,让学生体会自己使用文字表达认识、思想的能力水平和优劣。有条件的还可以把影视录象的原作或剧本找到,让学生的作品与之对照,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从中有所收益。学生活动的录象让他们自己观察,一是学生感到新奇,增强了观察时的注意力,而且会使学生对自己的言行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可以说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自己和周围的人和事,从而发现一些新鲜的东西。

第二阶段为发展阶段,也是情境作文训练的关键阶段。本阶段主要由教师或师生共同设计,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引导生观察和表达,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如果说第一阶段侧重在基础方法指导的话,第二阶段则是侧重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生活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双认识生活、发现作文题材的慧眼。本阶段的训练时间为八至十周时间(根据各校的情况而定),安排四次大作文、四次小作文。

小活动作文。教师或学生精心设计3—5分钟的小情境,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能力,在短时间内(一般只用一节课)写出大容量的作文。“一人一天的生活可以写一部小说”,的确,只有观察的细致才能写得出内容丰富。在此环节中,作文中带有一些不必要的内容可以原谅,主要是训练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真实的生活情境。

大活动作文。在小活动作文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学生生活,由师生共同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开展大型的综合性活动,如“比一比谁的手最巧”活动,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订扣、折纸、木工制作、毛线编织、布贴、剪纸中国结等手工活动,并评出手工制作优秀的同学。在活动中训练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提炼、浓缩、抽象和概括的能力,训练学生围绕中心选材的能力,以及能根据不同的需要写出不同文体的文章的能力。

第三阶段为提高深化阶段。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加大训练量,由创设实际活动的情境改为由文字、音乐、语言等形式创设情境,发挥联想和再造想象,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给学生自由驰骋的天地,使作文内容丰富多彩。

命题作文。命题作文是训练最常规的训练形式,从其命题形式看,给学生提出一些适当的要求。情境作文命题作文作文训练,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点,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燃起学生写作的激情,刺激学生思考,让学生记忆中珍珠淌出来,串成一线,展示学生生活的绚丽画卷。

想象作文。中学时期使学生想象力最丰富的时期,我们可以用文字材料、音响材料等创设一定的情境,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采用改写、扩写、续写或完全想象等方式进行作文训练,引导学生以观察为基础展开合理想象,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第四阶段是习惯养成阶段,也是实验的核心目标阶段。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创造,发挥其主体作用。通过前面的训练,让学生体会到写作同生活的关系,作文是生活的反映,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写作,记述生活,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触。

日记、随笔。日记是学生敞开心扉,记录生活的方式,因其在一定意义上具有保密性,且自由灵活,因此更乐于学生接受,更容易让学生真切地表达。随笔,形式自由,可长可短,不受文体限制,学生可以随时记录生活的感悟与思考。学生养成记日记、随笔的习惯,不断积累素材,坚持经常就会有写作的感觉,真正作文时就会文思泉涌,真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自由命题作文。在写好日记、随笔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命题写作,实际上是培养学生从具体的事物中提炼、概括、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分析水平,进入写作的最高境界。

以上四个阶段是相对独力的又是相互交叉的,结合阅读教学和学生的实际,实验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适当的调整,如在第一阶段就可以布置写日记,在第三阶段也可写命题作文等,但整体训练的程序不宜变动太大,宜本着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扎实有序地进行“情境作文”的指导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实验的三种基础训练方式

在实验的初始阶段即第一、二阶段,宜采用以下三种基础训练方式:

1、镜头描写。利用电影文学剧本、戏剧剧本等方式,让学生将生活中的图景描述出来,给人以生动的印象。

2、对话训练。对话表达是生活中的最日常现象,也是表现人物性格必不可少的手段。因此,对话训练应是作文训练中重要的内容,写好人物对话,将会使文章生色。结合具体的语境有计划地进行人物对话的四种训练,能够诱发学生的兴趣。

3、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最能够表现人物性格,表达文章中心。学会细节描写是学生必备的一项重要写作技能。

六、“情境作文”的实验效果

科学实验的价值和生命在于出成果,有实效。通过三年的“情境作文”的教改实验,我市的初中作文教学已初步建立了科学有序的作文教学体系,涌现出一大批在作文教学上有一定经验和成绩的中青年语文教师,作文教学效率有了明显提高,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写作的兴趣和热情一直保持旺盛不衰,学生的综合写作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2002年中考我市的作文成绩明显高于往年,与廊坊市的其他市县相比作文成绩也位于前列。

1、初步建立了科学有序的作文教学体系。以往我们的作文教学处于单打独斗的无序状态,语文教师是个人使个人的“招”,指导方法单一,训练方式单调,使得作文教学效率普遍偏低。现在我们的“情境作文”教学已经进入科学化、系列化的状态,形成了完整的训练体系,各个阶段的训练连贯有序,并且还不断进行深入和扩展,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科研材料和丰富的实验经验。这是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的物质基础,广大的语文教师会在作文教学这条路上越走越轻松的!

2、大面积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效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情境作文”教学每学期训练任务是大作文10篇,小作文12篇,坚持写日记、随笔,再加上片段练习,每学期写作总字数不少于6万字;以前两节课(90分钟)才“挤”出一篇作文,现在60分钟内即可完成。2002年我市的中考作文平均分为43.7分比去年的42.4分高出1.3分,比前年的39.8分高出3.9分,及格率由1999年的72.1%增长到87.4%,三年增长了15.3个百分点。可见,“情境作文”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3、学生的写作兴趣得到了保护,综合素质有所提高。学生现在不再怕作文了,盼着写作文,因为他们不但可以写,更可以动手、动脑“玩”了,“玩”过了,写作的内容也有了,所以不为写什么而发愁了,有时反倒为不写什么而发愁了(材料太多,该舍去的也不舍得了)。在“情境作文”的训练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表达力都得到了提高,实现了由外部活动内化为内部智力活动,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2000年“与世纪同步”首届全国中小学生书信笔会活动中,仅第十中学就有80余篇获得廊坊市佳作将,24名教师获得优秀辅导教师称号,并有多篇入选《廊坊市首届中小学生书信比赛获奖作品选》。李红艳老师指导的学生获得河北省“读写杯”二等奖。

七、课题研究的体会与展望

通过三年来对“情境作文”的研究与探讨,它的作文指导方法,作文训练体系、作文训练方式都是科学有效的。但任何一种方法都要正确地使用它,我们语文教师在实验中还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1、作文速成与习惯养成的关系。情境作文以习惯养成为最高境界,要打破作文速成的观念,能写出一篇好文章并不代表具有较高的写作水平,要坚持不懈,养成写作的习惯。

2、真情实感与情感培养的关系。由于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尚未成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难免存在一些偏颇,我们再鼓励真情实感的同时,妥善处理好学生的偏激,加强正面引导,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思想感情。

3、普遍提高与重点培养的关系。实验中立足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同时在抓普遍提高基础上抓典型,抓重点,以点带面,以点促面,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

4、作文训练与阅读训练的关系。影响作为水平的有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一是材料,二是表达。情境作文给学生提供了写作的素材,解决了“米”的问题,即写什么,但要写好作文,还要解决“用什么来写”“怎样写”的问题,即语言和方法的问题,这二者均得益于阅读。因此要加大阅读量,给学生丰富的语言材料,提供写作的章法技巧。

5、片断作文与大作文的关系。片断作文力求精细,大作文考查整体综合能力,因此二者要交叉进行,巧妙结合,既有点的训练,又有面的训练。

“情境作文”能够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教师投入较少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它是一种“低耗高效”的“先进生产工具”,它必将为广大语文教师接受和采用。如果能正确处理上述几个关系,相信在作文教学中利用“情境作文”教学不但能够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还能使教师在这个情境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取得双赢的效果!

“情境作文”的探讨与研究

研 究 报 告

课题内容的概述:

本课题是针对学生作文材料匮乏、言之无物而提出的,基本思想是“以境引情,激情入境,情境交融、描境抒情”,使学生认识写作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的能力,在写作训练指导中培养学生的人生志趣和写作的兴趣。

一、“情境作文“的基本内涵

狭义上讲,情境作文是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或与学生共同创设某种情境,让学生将眼之所见,耳之所闻,心之所想,体之所感,用文字真诚地表达出来。广义上讲,它包括用图画、文字等方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限定条件下联想、想象,用语言记下特定情境中的人、物、事、情。概括起来就是以境引情,激情入境,境以情升华,情以境为依托,培养学生写真境、抒真情,解决“无米之炊”,避免无病呻吟。

二、课题的提出:

(一)关于学生作文情况的调查报告。

在作文教学上有着这样一句顺口溜:“作文作文,两堂着急。”这反映出学生的写作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学生对写作没有正确的认识。同时,广大的语文教学工作者也深感作文的教学效率不高,作文指导的方法单一,在大面积提高作文效率、建立科学有序的作文教学体系方面还有待突破。因此,我们为了摸清学生底数,开辟作文教学的新途径,在三河城内的三所学校进行了一次调查。

这次调查的形式是问卷,调查对象为我市七中、九中、十中的初一、初二年级学生。调查时间为1999年5月19日,调查表的标题为“关于学生作文情况的调查表”,调查内容分12项为:对写作的认识;对写作的态度;自己的写作水平;写作情况;发表文章;写作心理;自己作文的材料来源性质;写日记;每学期写作篇目;每次作文时间;你认为作文最难的问题;你对写作的看法和建议。每项内容都有A 、B 、C 三个选项。要求学生如实填写,填写后由各校收上来上交教育局。经过整理、统计,发现其中以下三项的数据有参考价值:第三项内容“对自己写作水平的估价”:认为A 好的0,认为B 较好的占32.4%,认为C 不好的占67.6%;第六项“写作心理”A 、怕老师批评强迫自己完成的占32.2%,B 自己乐意完成写作的占27.6%,C 无所谓完成不完成的占40.2%;第十一项“你认为作文最难的问题”,选A 材料问题的占64.2%,选B 结构问题的占11%,C 表达问题的占24.8%。从中我们了解到学生作文的主要问题是材料问题,他们渴望表达自己真实的生活,可却不会观察生活,不能发现生活中的丰富的作文题材,于是他们对自己的写作水平发生了怀疑,作文时缺乏自信,写作也便成了应付老师的差事而提不起自己的兴趣,往往采取消极态度。所以对大多数学生来讲,作文只是语文课的两堂休息课,一方面不愿写作,另一方面又不得不着急应付,造成了作文教学效率的低下,学生作文水平没能真正提高。

要想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建立科学而有序的作文教学体系,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由“要我写”,变为“我要写”,而“情境作文”正是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开源,全面提高学生观察、思维、表达等能力,在学生的写作实践中指导、讲评、训练,从而达到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和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二)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1、写作的“本源”。写作的源头是生活,写作只有到生活中开源,写作的素材才能丰富。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本质,脱离开生活去写作,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文字是一座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心情相契合。------总之作者想做到的是:写下来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他动手写,不但选择那些最适当的文字,让它们集合起来;还要审查那些写下的文字看有没有应当修改或增减的,他(把)这些所见所感写出来,不作抽象的分析,而作具体的描写,不作刻板的记载而作想象的安排。”叶圣陶的话道出了写作的真谛。既然如此,学生的作文训练岂可脱离开生活。作文是学生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考查,而观察力是整个智力活动的基础,观察能力强,学生生活表象就丰富,表象愈丰富,写作素材愈丰富,创造能力、想象能力也会相应增强。而如果写作训练一味在写作技巧、技能方法等方面下功夫,无异于舍本逐末、弃源逐流,最终导致学生写作兴趣的丧失,才能的泯灭。情境作文旨在通过观察能力的提高来提高写作能力。

2、作文与情感。初中生经历了人生的十几年,头脑中的表象虽算不上丰富,但也在记忆中有着很多生动的事例,但写作总感觉无材料,其主要原因是未能激发情感,没有唤起学生头脑中的表象。情境作文以境引情,激情入境,将情与境紧密结合,找准学生心理上的感应点,触发他们的灵感,使他们感情溢于颜色,无尽之言涌于笔端,不吐不快,所言皆着感情之色彩,文章定会添色不少。再者,学生对生活中的事情视而不见,充而不闻,情感弱化,影响学生的生活态度,生活志趣,乃至人生观、世界观。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但学生常感到是灰色人生、乏味人生、平淡人生。让学生记叙身边的美,他们回答没有,生活态度、志趣又影响他们对生活的看法。情境作文将观察能力的培养与情感的培养巧妙融合,教给学生发现美的眼睛,来正确判断真善美、假恶丑。

3、作文与思维力。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抽象、概括、分析、 比较、综合是思维的几个基本环节,情境作文让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表达生活,蕴涵着思维的过程,作文训练促使思维能力得以提高,也可能会使认识达到一个质的飞跃,而思维力的提高又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4、作文与非智力因素(写作心理)。从目前现状看,大多数同学对作文有一种畏惧心理,讨厌作文,害怕作文,对作文采取逃避态度或应付了事。情境作文以给学生提供素材或帮助学生创作素材为主要方式,在说的基础上加工,形成文章,即先口头作文,再书面成文,将作文看作为真正的我手写我口,写作的过程就是诉说的过程,即使是直接成文,也是学生胸中感情触动,不说不写不能使心情平静,写作成为自己抒发情感的一种形式,这样可以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

三、“情境作文”的意义

“情境作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其重要的实践意义在于:

(一)真正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主体教学论强调以知识为凭借,以人文为中心,还儿童以天性,还教育以人性,把以教师主导的“教中学”转向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做中学”。“情境作文”正是以学生为本位,本着“情者,文之径”的思想,以境引情,激情入境,以文抒情,生动活泼地进行作文训练。具体模式是“创设情境—观察情境—描写情境—评改提高”,将生活的“景”,学生的“情”,脑中的“图”,笔下的“文”紧密结合在一起。每一环节都突出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教师精心设计,师

生共同创设情境;学生在情境中自由表现,体验观察;学生用文字再现生活中的情境;针对活动情境和文章同学共评共改,畅所欲言。“情境作文”让学生坦诚地说自己的话,达到了“令学生能以文字直抒情感,了无隔阂,朴实说理,不生谬误”的作文目的,使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思维是写作的基本能力,观察是思维的触角。对周围的事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想象力必差,更谈不上思维。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想象,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情境作文”由师生共同创设一定情境,学生在写作意识的指导下,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观察,进行情感体验。创境前教师做好观察指导,布置观察对象,确立观察点,实施定点观察和散点观察。针对学生作文易记成流水帐的特点,教师要指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观察。作文评议采取共评共改,学生针对情境不断吸取别人的长处,与自己的形成对照。“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教师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材料鉴别比较,学会在观察基础上学会分析,由表及里,透过现象抓本质。这种思维能力的发展会进一步促进观察力的提高。“情境作文”教会了学生认识生活。有了深厚的生活积累,写作时就会左右逢源,“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三)有利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一种内驱力,它能鼓舞学生生动而愉快地学习,而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任何活动都有一种企求成功达到成功的愿望,当他的目的达到时,就会感到满足,甚至盼望在来一次,及至对这种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情境作文”正是如此。首先“情境作文”是让学生坦诚地说自己的话,思想不受限制,手脚比较放开,思维始终呈兴奋状态,思路比较开阔,整个过程是愉悦的。其次是为学生提供了材料,解决了“无米之炊”的难题,师生之间的情感是融洽的。第三,学生对亲身经历和感受的事情,思路清晰,情景历历在目,情感沉浸其中,文如泉涌,作文内容丰富。所有这些,都会使学生写作兴趣浓厚,由怕作文“要我写”“逼我写”到“我要写”,情感蕴于胸中,喷向笔端,不吐不快,写作成为一件高兴的事情。

(四)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培养健康的审美能力

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新鲜的人、事、物、景有很多,我们的学生却熟视无睹,一方面是学生认为作文远离生活实际,一方面是他们不会有目的有意识地去看,去听,去想,去做,“情境作文”以境引情,激情入境,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貌似平淡无奇事物的闪光点,捕捉美。特级教师闫承利巧妙地利用教室捕捉麻雀的情境,收获了一篇篇洋溢浓郁生活气息的美文。正如刘国正所说:“引导学生切实理解语文是用来反映生活的,就是教给他们一把打开生活宝库的钥匙。”“情境作文”就是在给学生这把钥匙。再者,从情境创设来说,教师设计健康活泼情趣盎然的生活情境,本身就是创造美的生活。学生创造着美,欣赏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增强自己的审美能力,他们会深刻认识到:美,就在自己身边。

(五)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

“情境作文”依据写作内容创设情境,在这个“境”中,既有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形象,唤起学生写作的愉悦;又展现了学生活动的智力背景,鼓舞学生主动参与表现。它调动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也有着学生

生理感官与心理需求的快乐与满足。它调动与调节学生左、右脑同时投入写作,激发学生以情感需要为核心的一切生理和心理上的因素,以此推动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投入写作活动。“情境作文”正是培养和调动学生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了写作的兴趣,使写作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再则,学生在作文中袒露心扉,畅谈心曲,说真话,抒真情,本身就是培养学生真诚的良好品德。如果作文中发现学生的思想、认识有偏颇,甚至出现错误,我们认为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这恰恰是我们教育人的过程中需要发现、需要分析和需要解决的。而问题一旦得到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就提高了一个层次,增加了一个深度。苏霍姆林斯基讲:“教育——首先是人学。”做人先于作文,是作文教学一条颠之不破的真理。“情境作文”可以有效地做到作文与做人的和谐统一。

四、情境作文的训练原则

1、实效性原则。情境作文以学生活动为基础,使学生活动成为写作的素材。因此要从作文训练的目的来考虑,活动的目的是写作,不在活动的质量而在作文的质量,一次失败的活动可能会成为学生较好的写作素材。因此要避免形式上的热热闹闹,要让每一次活动都具有一定的效用。

2、整体性原则。作文训练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对每一个学生也要考虑学生的整体素质,活动要避免低级庸俗和无聊,要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3。因材施教原则。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使用不同的训练方法,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诸如对能力低的同学要求充实内容将文章写丰富,即使出现罗嗦重复也应给予必要的鼓励,保护其写作的兴趣;中等能力的要求在生动、形象、感人上下工夫,学会描写和抒情;写作能力高的则可以写作技巧艺术上加以变化,增强文章的艺术色彩。

4、鼓励性原则。修改、指导作文,要以鼓励为主,多肯定,少批评,多建议,少修改,不以教师的思想、思维代替学生的思想、思维,把修改的权利留给学生,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

5、愉悦性原则。针对学生惧怕作文的心理状况,实验时要贯彻愉悦性原则,激发、维持、保护学生写作的兴趣,使作文由“苦差事”变为“乐差事”,由讨厌变喜欢。

五、“情境作文”的实施与操作:

(一)实验的实施步骤:

1、进行问卷调查,写好调查报告,摸清学生底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各校将学生第一次的作文留底以备比较。

2、实施中学校将自己的做法和经验及时总结,把握时机举办观摩课,举办研讨会。

3、学期末各校写出实验总结报告和经验论文,

4、课题组对整个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验收,写出总结报告和经验论文。

(二)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

针对情境作文的特点和意义,在具体实施中分为四个阶段八种形式:

第一阶段即基础阶段,也可称之为入门阶段,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给观察的方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为主。本阶段的训练时间为四周时间,安排两次大作文,两次小作文进行训练。

看图作文(包括观察具体的静物)。利用图和实物训练,具有使用简单方便,易于观察和可反复观察的特点,反复进行强化训练(指导、观察、写作、讲评、

再指导、再观察、再写作),训练中渗透观察步骤、观察方法(定点观察与散点观察)等特点,在写作训练中培养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联想、想象等思维训练。观察对象尤其是同学们喜爱的玩具、文具、校园内的美丽环境等易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写起来感兴趣,有内容。

录象作文(包括自己活动的录象和一些优秀的影视录象)。这种方式比图物观察要复杂一些,但它仍和图物一样可以边观察边指导,写作之后的讲评可以文像比较,在同学互议中讲评修改作文,让学生体会自己使用文字表达认识、思想的能力水平和优劣。有条件的还可以把影视录象的原作或剧本找到,让学生的作品与之对照,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从中有所收益。学生活动的录象让他们自己观察,一是学生感到新奇,增强了观察时的注意力,而且会使学生对自己的言行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可以说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自己和周围的人和事,从而发现一些新鲜的东西。

第二阶段为发展阶段,也是情境作文训练的关键阶段。本阶段主要由教师或师生共同设计,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引导生观察和表达,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如果说第一阶段侧重在基础方法指导的话,第二阶段则是侧重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生活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双认识生活、发现作文题材的慧眼。本阶段的训练时间为八至十周时间(根据各校的情况而定),安排四次大作文、四次小作文。

小活动作文。教师或学生精心设计3—5分钟的小情境,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能力,在短时间内(一般只用一节课)写出大容量的作文。“一人一天的生活可以写一部小说”,的确,只有观察的细致才能写得出内容丰富。在此环节中,作文中带有一些不必要的内容可以原谅,主要是训练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真实的生活情境。

大活动作文。在小活动作文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学生生活,由师生共同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开展大型的综合性活动,如“比一比谁的手最巧”活动,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订扣、折纸、木工制作、毛线编织、布贴、剪纸中国结等手工活动,并评出手工制作优秀的同学。在活动中训练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提炼、浓缩、抽象和概括的能力,训练学生围绕中心选材的能力,以及能根据不同的需要写出不同文体的文章的能力。

第三阶段为提高深化阶段。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加大训练量,由创设实际活动的情境改为由文字、音乐、语言等形式创设情境,发挥联想和再造想象,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给学生自由驰骋的天地,使作文内容丰富多彩。

命题作文。命题作文是训练最常规的训练形式,从其命题形式看,给学生提出一些适当的要求。情境作文命题作文作文训练,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点,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燃起学生写作的激情,刺激学生思考,让学生记忆中珍珠淌出来,串成一线,展示学生生活的绚丽画卷。

想象作文。中学时期使学生想象力最丰富的时期,我们可以用文字材料、音响材料等创设一定的情境,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采用改写、扩写、续写或完全想象等方式进行作文训练,引导学生以观察为基础展开合理想象,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第四阶段是习惯养成阶段,也是实验的核心目标阶段。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创造,发挥其主体作用。通过前面的训练,让学生体会到写作同生活的关系,作文是生活的反映,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写作,记述生活,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触。

日记、随笔。日记是学生敞开心扉,记录生活的方式,因其在一定意义上具有保密性,且自由灵活,因此更乐于学生接受,更容易让学生真切地表达。随笔,形式自由,可长可短,不受文体限制,学生可以随时记录生活的感悟与思考。学生养成记日记、随笔的习惯,不断积累素材,坚持经常就会有写作的感觉,真正作文时就会文思泉涌,真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自由命题作文。在写好日记、随笔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命题写作,实际上是培养学生从具体的事物中提炼、概括、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分析水平,进入写作的最高境界。

以上四个阶段是相对独力的又是相互交叉的,结合阅读教学和学生的实际,实验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适当的调整,如在第一阶段就可以布置写日记,在第三阶段也可写命题作文等,但整体训练的程序不宜变动太大,宜本着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扎实有序地进行“情境作文”的指导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实验的三种基础训练方式

在实验的初始阶段即第一、二阶段,宜采用以下三种基础训练方式:

1、镜头描写。利用电影文学剧本、戏剧剧本等方式,让学生将生活中的图景描述出来,给人以生动的印象。

2、对话训练。对话表达是生活中的最日常现象,也是表现人物性格必不可少的手段。因此,对话训练应是作文训练中重要的内容,写好人物对话,将会使文章生色。结合具体的语境有计划地进行人物对话的四种训练,能够诱发学生的兴趣。

3、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最能够表现人物性格,表达文章中心。学会细节描写是学生必备的一项重要写作技能。

六、“情境作文”的实验效果

科学实验的价值和生命在于出成果,有实效。通过三年的“情境作文”的教改实验,我市的初中作文教学已初步建立了科学有序的作文教学体系,涌现出一大批在作文教学上有一定经验和成绩的中青年语文教师,作文教学效率有了明显提高,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写作的兴趣和热情一直保持旺盛不衰,学生的综合写作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2002年中考我市的作文成绩明显高于往年,与廊坊市的其他市县相比作文成绩也位于前列。

1、初步建立了科学有序的作文教学体系。以往我们的作文教学处于单打独斗的无序状态,语文教师是个人使个人的“招”,指导方法单一,训练方式单调,使得作文教学效率普遍偏低。现在我们的“情境作文”教学已经进入科学化、系列化的状态,形成了完整的训练体系,各个阶段的训练连贯有序,并且还不断进行深入和扩展,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科研材料和丰富的实验经验。这是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的物质基础,广大的语文教师会在作文教学这条路上越走越轻松的!

2、大面积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效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情境作文”教学每学期训练任务是大作文10篇,小作文12篇,坚持写日记、随笔,再加上片段练习,每学期写作总字数不少于6万字;以前两节课(90分钟)才“挤”出一篇作文,现在60分钟内即可完成。2002年我市的中考作文平均分为43.7分比去年的42.4分高出1.3分,比前年的39.8分高出3.9分,及格率由1999年的72.1%增长到87.4%,三年增长了15.3个百分点。可见,“情境作文”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3、学生的写作兴趣得到了保护,综合素质有所提高。学生现在不再怕作文了,盼着写作文,因为他们不但可以写,更可以动手、动脑“玩”了,“玩”过了,写作的内容也有了,所以不为写什么而发愁了,有时反倒为不写什么而发愁了(材料太多,该舍去的也不舍得了)。在“情境作文”的训练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表达力都得到了提高,实现了由外部活动内化为内部智力活动,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2000年“与世纪同步”首届全国中小学生书信笔会活动中,仅第十中学就有80余篇获得廊坊市佳作将,24名教师获得优秀辅导教师称号,并有多篇入选《廊坊市首届中小学生书信比赛获奖作品选》。李红艳老师指导的学生获得河北省“读写杯”二等奖。

七、课题研究的体会与展望

通过三年来对“情境作文”的研究与探讨,它的作文指导方法,作文训练体系、作文训练方式都是科学有效的。但任何一种方法都要正确地使用它,我们语文教师在实验中还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1、作文速成与习惯养成的关系。情境作文以习惯养成为最高境界,要打破作文速成的观念,能写出一篇好文章并不代表具有较高的写作水平,要坚持不懈,养成写作的习惯。

2、真情实感与情感培养的关系。由于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尚未成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难免存在一些偏颇,我们再鼓励真情实感的同时,妥善处理好学生的偏激,加强正面引导,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思想感情。

3、普遍提高与重点培养的关系。实验中立足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同时在抓普遍提高基础上抓典型,抓重点,以点带面,以点促面,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

4、作文训练与阅读训练的关系。影响作为水平的有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一是材料,二是表达。情境作文给学生提供了写作的素材,解决了“米”的问题,即写什么,但要写好作文,还要解决“用什么来写”“怎样写”的问题,即语言和方法的问题,这二者均得益于阅读。因此要加大阅读量,给学生丰富的语言材料,提供写作的章法技巧。

5、片断作文与大作文的关系。片断作文力求精细,大作文考查整体综合能力,因此二者要交叉进行,巧妙结合,既有点的训练,又有面的训练。

“情境作文”能够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教师投入较少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它是一种“低耗高效”的“先进生产工具”,它必将为广大语文教师接受和采用。如果能正确处理上述几个关系,相信在作文教学中利用“情境作文”教学不但能够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还能使教师在这个情境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取得双赢的效果!


相关作文

  • 小学情境作文教学探析作文5400字
  •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封面 市地: 年 月 日 1 小学情景作文教学探析 摘要:创设情境进行作文,也称为情景作文,是指导学生根据在具体场合或某种景象.境地中以自己的观察.体验.感悟或联想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形式.这种作文形式对训练学生的描写.记叙.抒情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目前的小学情景作文教学 ...

  • 情境作文的教学作文3400字
  • 1 情境作文的教学 一.什么是情境教学 1. 情境法是外国语教学的一种,它强调语言的交际 功能,主张创立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合适的情境中学习和运用外国语. 2. 情境教学法 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种教学法. 二 ...

  • 写真作文总结作文2200字
  • 写真作文模式研究与实践 写真作文阶段小结 在前一段作文训练中,我们四语组的全体教师,将作文教学的情趣性.工具性.审美性.思想性和文化性溶为一体,通过创设学生爱学.乐学,会学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 积极诱导,引发写作情趣. 1.打消顾虑, ...

  • 浅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创设情境作文2300字
  • 浅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创设情境当前的作文教学,大多仍沿龚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既教师当堂布置文题,接着作一些指导,最后便留一段冗长的时间让学生作文.在这种模式的长期压制下,学生的作文变成了"榨文",文章即无新颖的立意,又无充实的内容,更谈不上妙笔生花了."假.大.空" ...

  • 情境作文作文2300字
  • 2014年北京市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情景作文 01.东城 (一)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10分) 21. 蓝天中学9月10日组织同学们开展了庆祝教师节的活动.作为校报通讯员,请你写一 则消息,报道此次庆祝活动的情况. 要求:自拟标题,内容符合要求,语言通顺,不超过200字. 02.西城 四 ...

  • 小学作文教学反思作文7700字
  • 小学作文教学反思 发布者:陈宜昱 发布日期:2011-12-20 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作文教学的难点其实在于学生无素材写.无素材可写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把作文教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在两千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说过:"不观于高崖 ...

  • 生活情境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作文1900字
  • 生活情境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一.创设情境,将生活趣味引入其中 小学语文作文是学生经历过丰富多彩,集合在他们心中的印象.但是现在大多学生忙于上学,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见一见大千世界,所以教师需要在作文课堂中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一定的生活假设,让学生在课堂中用心去体会生活中的点滴,去想象大自然的多彩风光 ...

  • 小作文作文2400字
  • 1 2014年北京市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情景作文 01.东城 (一)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10分) 21. 蓝天中学9月10日组织同学们开展了庆祝教师节的活动.作为校报通讯员,请你写一则消息,报道此次庆祝活动的情况. 要求:自拟标题,内容符合要求,语言通顺,不超过200字. 02.西城 四. ...

  • 在生活情境中快乐作文作文600字
  • 在生活情境中快乐作文 摘要 写作的快乐源于对作文发生的浓厚兴趣,兴趣的产生来之于对生活的留心观察和对作文成功的体验.教学中要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快乐的写作环境,让学生把写作当成自己的伙伴,使其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快乐作文. 关键词 写作环境 生活情境 快乐作文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