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作文:举一反三作文300字

四年级作文

【编者按】成语典故作文:举一反三

有一天,至圣先师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 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可以灵活的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编者按】成语典故作文:举一反三

有一天,至圣先师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

【编者按】成语典故作文:举一反三

有一天,至圣先师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 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可以灵活的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编者按】成语典故作文:举一反三

有一天,至圣先师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


相关作文

  • 成语典故:举一反三作文100字
  • 有一天,"至圣先师"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 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 ...

  • 哲学典故与作文写作作文7100字
  • 哲学典故与作文写作 教学目的: 1.认识一些与哲学典故,了解其的出处和来源及哲学寓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 2.通过积累典故,培养归纳.整理及写作能力,培养其运用哲学典故的能力. 3.提高利用工具书和互联网查阅和收集典故资料的能力. 4.养成团结合作的精神,认识交流合作在典故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

  • 成语典故作文:难兄难弟作文700字
  • [编者按]成语典故作文:难兄难弟 难兄难弟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原比喻兄弟才德都好,难分高下.后来多比喻两人同样坏. 这个成语来源于<世说新语. 德行>,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颍川有个叫陈宴的人,自幼好学,办事公道.后来做了县官,更是廉洁奉公,百姓很佩服他.他的大儿子叫元方,小儿子叫季方, ...

  • 成语典故作文:空洞无物作文1200字
  • [编者按]成语典故作文:空洞无物 空洞无物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空空洞洞,没有内容,没有东西.比喻文章没有什么内容或不切实际. 这个成语来源于<世说新语. 排调>,王丞相枕周伯仁膝,指其腹曰:卿此中何所有? 答曰:此中空洞无物,然容卿辈数百人. 周顾,字伯仁,是东晋的一位大臣.他少年时就长于 ...

  • 成语典故作文:孺子可教作文1400字
  • [编者按]成语典故作文:孺子可教 孺子可教这则成语的孺子是小孩子; 教是教诲.这小孩子是可以教诲的,后形容年轻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 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张良,字子房.他原是韩国的公子,姓姬,后来因为行刺秦始皇未遂,逃 ...

  • 成语典故作文:巧取豪夺作文1400字
  • [编者按]成语典故作文:巧取豪夺 宋朝大书法家,大画家米芾的儿子米友仁(字元晖) ,家学渊源,也和他父亲一样,既写得一手好字,又长于作画,尤其非常喜爱古人的作品.有一次,他在别人的船上,看见王羲之真笔字帖,欢喜的什么似的,立即要拿一幅好画交换,主人不同意,他急得大叫,攀着船舷竟就往水里跳,幸亏别人很 ...

  • 成语典故作文:日暮途穷作文1500字
  • [编者按]成语典故作文:日暮途穷 日暮途穷这则成语的暮是傍晚; 穷是尽.尽头.天快黑了,路途还很遥远.比喻走投无路,束手无策.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 伍子胥列传>,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春秋后期,荒淫的楚平王无耻地霸占了自己的儿媳,又听信太子的师傅费无忌的诬告,一面派人去杀太 ...

  • 成语典故作文:日不暇给作文1900字
  • [编者按]成语典故作文:日不暇给 日不暇给这则成语的暇是空闲的意思.这则成语表示事务繁重,时间不够用. 这个成语来源于<汉书. 高槛本纪下>,虽日不暇给,规摹私远矣. 公元前202年,刘邦战胜项羽,即皇帝位,建立汉朝,史称汉高祖. 刘邦刚做皇帝的时候,朝廷直接统治的领土不过十五个郡,其余 ...

  • 成语典故作文:如释重负作文2200字
  • [编者按]成语典故作文:如释重负 如释重负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人在解除某种负担后轻松愉快. 这个成语来源于<毂梁传. 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 公元542年,鲁襄公病死,公子稠(chou)继位,史称鲁昭公.当时,鲁国的实际权力,掌握在季孙宿.叔孙豹和孟孙三个卿手里,其中以季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