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写作体系框架作文4600字

初一作文

1

关于《高中写作独立设课实验框架》的说明

程翔

下面的《高中写作独立设课实验框架》是针对高中一、二年级设计的,与应试模式下的写作不相同。下面笔者对这个框架做一解说,并欢迎感兴趣的同仁加入这项实验,深入研讨,不断完善。

高中写作独立设课实验框架 高一第一学期

高一第二学期 高二第一学期

高二第二学期

2

一、 关于“写作单元”的说明 关于“写作单元”,主要解决时间安排问题。两节连排。每学期二十周,两个学段。每个学段十周,九周上课,一周考试。三周一次写作,一学期共六次写作,加上期中、期末考试中的写作(考试写作的要求与学段写作的要求一致),共八次写作。如果完不成,可以适当减少。所谓三周一次写作,指围绕一个训练点,有“写前”的指导酝酿阶段,有书写成文的“写中”阶段,还有写后讲评、修改的“写后”阶段,体现“一点三步单元写作教学模式”的构想。可以是整篇写作,也可以是片段写作。书写成文在连排的两节课内完成,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在家中完成。考虑到高三的特殊性,故此框架不包含高三阶段的写作教学。以一个学段为例用图表示如下:

课时从哪里来?目前,国家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中规定,高一、高二年级语文每周4个学时。这显然太少了,连阅读教学的时间都不够,写作必然被排除在外。这是造成目前写作教学尴尬局面的原因之一,政策的制定者有责任。其实,绝大多数高中校采取了变通的手法,将45分钟变为40分钟,将4学时变为5至6学时。从实际来看,每周6学时比较理想,4学时用于阅读教学,2学时用于写作教学。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尽快解决学时不够的问题。如能解决学时问题,2个学时的写作教学就有了保证。如能将写作单独设课,写作教学的各项要求就能落到实处。北京一零一中学目前实行的是3+2和4+2并存的模式,前者在高一实行,后者在高二实行。

“写前”、“写后”两个环节的课怎么上?这就涉及到写作教材的问题了。教材应解决三个问题:1. 写作内容及其指导;2. 写作文体及其指导;3. 写作素养及其指导。这是写作教学的三条线,缺一不可。

二、 关于“写作内容”的说明 写作内容包括人、事、物、情、理五个方面。高一第一学期,先练习写自己,次写他人,后写家庭之事;期中考试在写人与写事之间任选一题。期中考试后先练习写学校之事,次写物,最后写社会、自然,体现综合性,期末考试在人、事、物三者中任选一题。这些内容与初中衔接比较紧密,体现由初中到高中的过渡。高一第二学期先写历史人物,次写历史事件,后写文学形象。这是由实到虚的训练思路。期中考试写一篇虚构作品,侧重表现人物形象。这是对写人记事散文的巩固。期中考试后,表达咏史、怀古的情怀,这与写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相呼应,借助格律诗的形式来完成,将训练重点转向格律诗。然后练习表达思想观点和实践活动,为进入高二做准备。

3 高二年级的写作内容重在表达思想观点。高二第一学期从“建言献策”入手,可以立足班级、学校,也可以立足于地方、国家、社会。后写“语文学习心得”,再写“读书心得”。这三次写作注重思想、感受,为正在形成世界观的中学生助力。期中考试可以结合名著阅读,写一篇读书心得。期中考试后,写关于“家国情怀”的内容,借助“词”这种形式,与“格律诗”的写作相呼应。然后是写“热门话题”,引导学生从身边、社会、国家不同层面上的热点中选取有表达欲望的内容。本学期最后一次写对“国家、社会、人生”的思考,表达深刻的思想。这是一个由低到高、由小到大的序列,体现了一定的逻辑关系。期末考试写一篇议论类的文章,可以从“热门话题”中选取一个或几个,让学生任选。

高二第二学期重点仍然是表达思想观点,进一步促进学生思想的成熟,重在一个“论”字。先论“当下人物”,再论“当下事件”,引导学生由高一年级时写人物和事件,发展到论人物和事件,体现思维方式的变化与提升。然后写文学评论,相对于写古体诗词也是一个变化与提升。期中考试可以在以上三个方面任选一题。期中考试后,先针对散文写评论,这是建立在散文阅读与写作上的进一步发展,体现理性思维的重要性。然后写小说和话剧的评论文章,从感性走向理性,走向学术。

以上谈及的“写作内容”,不是写作题目。之所将“内容”确定下来,是体现写作内容的不可超越性,同时也给了师生比较大的选择空间。

三、 关于“写作文体”的说明

本框架没有采用传统“三大文体”的概念。中国古代文体分类繁多,中学生不堪其繁。上世纪三十年代梁启超、陈望道、叶圣陶等前辈学人归纳出“三大文体”,便于学生接受,使用多年,惠及学子。但问题也同时存在。“三大文体”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并不存在。我们成年人在工作中谁也不会说要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而是说写一篇“总结”,写一篇“发言稿”。为教学服务的想法当然好,但这不等于将教学与实际生活和工作割裂开来。所谓“三大文体”,实际上是对众多文体从表达方式上进行的归“类”,“类”之下才是“体”。长期以来,我们错把“类”当作“体”来对待,使学生误以为真的存在什么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这三种文体。中国古代的写作直接进入真文体的写作,所以古人很小就会写诗、词、歌、赋等真文体。“三大文体”存在的必要性值得讨论。笔者以为,高中阶段的写作训练完全可以直接进入真文体,“三大文体”可以休矣,只是在写作训练中应该对多如牛毛的文体有所选择而已。

本方案涉及的文体可以粗分为三大类,一是文学类,二是实用类,三是学术类。前者重在审美,中者重在实用,后者重在思辨。文学类涉及散文、诗歌、小说、剧本、杂文、随笔;实用类涉及演讲词、建议书、总结、报告;学术类主要是评论。关于写作字数,笔者以为,作为高中生,每一种文体(诗词除外)的写作字数不宜太少,大体上以千字为宜。由于高考的影响,高中学生的作文大多在七、八百字,的确少了点。千字文,这应该是个最低限制。写评论,完全可以长一点,两节课不一定能完成,可以适当延长时间,可以在家中完成,也可以在网络环境下完成,还可以在图书馆完成。本框架尤其重视评论的写作,这是因为高中阶段是一个人理性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逻辑思辨能力,将来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用

4

四、 关于“写作素养”的说明

高中新课标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个概念,使写作教学的目标更加明确了。写作行为 是需要核心素养支撑的,但要把小学到高中各学段的“写作素养”解说清楚,殊非易事。本框架侧重于高中阶段“写作素养”的训练,故事、人性、逻辑、思辨是构成此学段“写作素养”的基础。

“写作素养”分解为“点”比较好操作。本框架涉及二十四个写作训练点,姑且称之为“写作素养”。这些“写作素养”,应该成为写作训练的目标。笔者将“故事”和“人性”作为最基本的写作素养置于第一、二单元。长期以来,我们对记叙类文本的本质特点表述不清,没有从故事性上认识记叙类文本的本质特点。故事,源于本事,又不同于本事。当故事与人性结合起来的时候,故事就有了灵魂。写人性,这是写记叙类文本的核心,但长期以来我们并没有这样认识,更没有这样去引导学生,从而造成学生的写作低级幼稚。“抓住动情点”,这是一个程序性的写作素养,具有可操作性。“故事要典型”,还是写人性,目的在于强化这个写作理念。至于“比兴寄托”,“叙述线索”,属于写作构思技巧,侧重思维训练,十分重要。“叙、议结合”“写出事件的波折”是对写故事的深化。有人会问,前面的“故事要典型”与此处的“写出事件的波折”有什么区别?我们的回答是,本框架中“写作素养”具体内容的确定,应与“写作内容”“写作文体”联系起来。“故事要典型”与“写学校生活”相关,与“记事的散文”相关,重点训练选取学校生活中的典型故事,不是“写历史事件”。任何一个“写作素养”训练点都受到“写作内容”与“写作文体”的制约。比如“学习虚构”是“写作素养”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虚构能力至关重要。虚构能力包括很多方面,本框架定位在借助“小说”这种文体“塑造人物性格”上,这就有了明确的界限。

在“写作素养”中,本框架将“格律诗写作常识”“词写作常识”纳入进来,目的在于继承传统文化。一个中国的高中生,应当会写一点古典诗词。本框架重视实用类文本的写作训练。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来所谓“应用文”就不再列入,而是将重点放在演讲词、建议书、总结、读书报告四种文体上,确定的“写作素养”分别是“观点与得体”“突出针对性”“清晰·实在”“归纳·提炼”。

学术素养是评论类文本写作的重点。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教育的时代,绝大多数高中生都能升入高校,因此,沟通大学教育与高中教育,评论类文本的写作是必须的。本框架安排了一个学期的时间用来训练评论类文本的写作,这是对传统写作教学的突破。逻辑与思辨能力是训练的核心,为此,在“写作素养”上确定了“学习分析”“学习反驳”“情与景”“语言的魅力”“思想·艺术”“对话·冲突”六个训练点。

五、关于“内容”“文体”“素养”三者关系的说明

三者有制约的关系,但这种制约不是相互的。“内容”指写作范围,涉及面很广,它对“文体”和“素养”没有必然的制约作用,因为同样的“内容”完全可以选择别的“文体”,同样的“内容”也需要其他“素养”的支撑。本框架中的“内容”也不是写作的全部,只是相比之下,显得比较重要而已,它体现的是一种写作教学的思想。以“社会实践”为例,之所以确定这个内容,是考虑到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有这项内容,写作内容应与学生生活相结合。之所以确定用“小品”这种“文体”来表现“社会实践”,不是必然的,有一定的灵活性。但从“文体”的整体框架上来看,似乎确定“小品”,或者“话剧”的形式比较适宜。在“文体”框架中,尽量不重复,“小品”这种文体的写作是一次性的。“文体”与“素养”之间是有制约关系的。“文体”与语言风格、构思方式、表现手法有密切关系,选定一种文体,就是选定了一种语言风格,就是选定了一种构思方式,就是选定了一种表现手法。“小品”这种文体与“幽默”关系密切,不懂“幽默”就写不好“小品”。当然,“文体”与“素养”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复杂的,写“小品”不仅需要“幽默”,还需要其他方面的素养。本框架在确定“写作素养”上,尽量考虑到“核心素养”,是按照轻重缓急、主次

5

本末的关系来考虑的。不过,当“写作素养”在前面出现过,也会使得后面的“写作素养”显得不那么“核心”。比如写“时事评论”这种文体,“学习反驳”能否称得上“核心素养”呢?是可以讨论的。但因为此前的“人物评论”写作中,已经把“学习分析”作为“核心素养”确定下来了,所以只好换成“学习反驳”。这样的安排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是可以灵活调整的。但不管怎样调整,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充分尊重文体规律,必须让写作行为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在“内容”中选择“文体”,在“文体”上确定“素养”,三者又各自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如图:

以上是对《高中写作独立设课实验框架》的简要说明,有不当之处,敬请广大同仁批评指正。北京一零一中学是国家基础教育领域改革的排头兵,这个框架我们酝酿已久。实施两年来,效果良好。我们真诚希望更多的学校加入到改革的行列中来,与我们共同探索高中写作教学的有效途径。这次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没有关于写作教学单独设课的明确表述,是个遗憾。我们相信,我国的语文教学最终要实现写作教学单独设课,我们先行一步。

( 通信地址:北京颐和园路11号北京一零一中学,邮编:100091)

1

关于《高中写作独立设课实验框架》的说明

程翔

下面的《高中写作独立设课实验框架》是针对高中一、二年级设计的,与应试模式下的写作不相同。下面笔者对这个框架做一解说,并欢迎感兴趣的同仁加入这项实验,深入研讨,不断完善。

高中写作独立设课实验框架 高一第一学期

高一第二学期 高二第一学期

高二第二学期

2

一、 关于“写作单元”的说明 关于“写作单元”,主要解决时间安排问题。两节连排。每学期二十周,两个学段。每个学段十周,九周上课,一周考试。三周一次写作,一学期共六次写作,加上期中、期末考试中的写作(考试写作的要求与学段写作的要求一致),共八次写作。如果完不成,可以适当减少。所谓三周一次写作,指围绕一个训练点,有“写前”的指导酝酿阶段,有书写成文的“写中”阶段,还有写后讲评、修改的“写后”阶段,体现“一点三步单元写作教学模式”的构想。可以是整篇写作,也可以是片段写作。书写成文在连排的两节课内完成,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在家中完成。考虑到高三的特殊性,故此框架不包含高三阶段的写作教学。以一个学段为例用图表示如下:

课时从哪里来?目前,国家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中规定,高一、高二年级语文每周4个学时。这显然太少了,连阅读教学的时间都不够,写作必然被排除在外。这是造成目前写作教学尴尬局面的原因之一,政策的制定者有责任。其实,绝大多数高中校采取了变通的手法,将45分钟变为40分钟,将4学时变为5至6学时。从实际来看,每周6学时比较理想,4学时用于阅读教学,2学时用于写作教学。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尽快解决学时不够的问题。如能解决学时问题,2个学时的写作教学就有了保证。如能将写作单独设课,写作教学的各项要求就能落到实处。北京一零一中学目前实行的是3+2和4+2并存的模式,前者在高一实行,后者在高二实行。

“写前”、“写后”两个环节的课怎么上?这就涉及到写作教材的问题了。教材应解决三个问题:1. 写作内容及其指导;2. 写作文体及其指导;3. 写作素养及其指导。这是写作教学的三条线,缺一不可。

二、 关于“写作内容”的说明 写作内容包括人、事、物、情、理五个方面。高一第一学期,先练习写自己,次写他人,后写家庭之事;期中考试在写人与写事之间任选一题。期中考试后先练习写学校之事,次写物,最后写社会、自然,体现综合性,期末考试在人、事、物三者中任选一题。这些内容与初中衔接比较紧密,体现由初中到高中的过渡。高一第二学期先写历史人物,次写历史事件,后写文学形象。这是由实到虚的训练思路。期中考试写一篇虚构作品,侧重表现人物形象。这是对写人记事散文的巩固。期中考试后,表达咏史、怀古的情怀,这与写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相呼应,借助格律诗的形式来完成,将训练重点转向格律诗。然后练习表达思想观点和实践活动,为进入高二做准备。

3 高二年级的写作内容重在表达思想观点。高二第一学期从“建言献策”入手,可以立足班级、学校,也可以立足于地方、国家、社会。后写“语文学习心得”,再写“读书心得”。这三次写作注重思想、感受,为正在形成世界观的中学生助力。期中考试可以结合名著阅读,写一篇读书心得。期中考试后,写关于“家国情怀”的内容,借助“词”这种形式,与“格律诗”的写作相呼应。然后是写“热门话题”,引导学生从身边、社会、国家不同层面上的热点中选取有表达欲望的内容。本学期最后一次写对“国家、社会、人生”的思考,表达深刻的思想。这是一个由低到高、由小到大的序列,体现了一定的逻辑关系。期末考试写一篇议论类的文章,可以从“热门话题”中选取一个或几个,让学生任选。

高二第二学期重点仍然是表达思想观点,进一步促进学生思想的成熟,重在一个“论”字。先论“当下人物”,再论“当下事件”,引导学生由高一年级时写人物和事件,发展到论人物和事件,体现思维方式的变化与提升。然后写文学评论,相对于写古体诗词也是一个变化与提升。期中考试可以在以上三个方面任选一题。期中考试后,先针对散文写评论,这是建立在散文阅读与写作上的进一步发展,体现理性思维的重要性。然后写小说和话剧的评论文章,从感性走向理性,走向学术。

以上谈及的“写作内容”,不是写作题目。之所将“内容”确定下来,是体现写作内容的不可超越性,同时也给了师生比较大的选择空间。

三、 关于“写作文体”的说明

本框架没有采用传统“三大文体”的概念。中国古代文体分类繁多,中学生不堪其繁。上世纪三十年代梁启超、陈望道、叶圣陶等前辈学人归纳出“三大文体”,便于学生接受,使用多年,惠及学子。但问题也同时存在。“三大文体”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并不存在。我们成年人在工作中谁也不会说要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而是说写一篇“总结”,写一篇“发言稿”。为教学服务的想法当然好,但这不等于将教学与实际生活和工作割裂开来。所谓“三大文体”,实际上是对众多文体从表达方式上进行的归“类”,“类”之下才是“体”。长期以来,我们错把“类”当作“体”来对待,使学生误以为真的存在什么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这三种文体。中国古代的写作直接进入真文体的写作,所以古人很小就会写诗、词、歌、赋等真文体。“三大文体”存在的必要性值得讨论。笔者以为,高中阶段的写作训练完全可以直接进入真文体,“三大文体”可以休矣,只是在写作训练中应该对多如牛毛的文体有所选择而已。

本方案涉及的文体可以粗分为三大类,一是文学类,二是实用类,三是学术类。前者重在审美,中者重在实用,后者重在思辨。文学类涉及散文、诗歌、小说、剧本、杂文、随笔;实用类涉及演讲词、建议书、总结、报告;学术类主要是评论。关于写作字数,笔者以为,作为高中生,每一种文体(诗词除外)的写作字数不宜太少,大体上以千字为宜。由于高考的影响,高中学生的作文大多在七、八百字,的确少了点。千字文,这应该是个最低限制。写评论,完全可以长一点,两节课不一定能完成,可以适当延长时间,可以在家中完成,也可以在网络环境下完成,还可以在图书馆完成。本框架尤其重视评论的写作,这是因为高中阶段是一个人理性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逻辑思辨能力,将来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用

4

四、 关于“写作素养”的说明

高中新课标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个概念,使写作教学的目标更加明确了。写作行为 是需要核心素养支撑的,但要把小学到高中各学段的“写作素养”解说清楚,殊非易事。本框架侧重于高中阶段“写作素养”的训练,故事、人性、逻辑、思辨是构成此学段“写作素养”的基础。

“写作素养”分解为“点”比较好操作。本框架涉及二十四个写作训练点,姑且称之为“写作素养”。这些“写作素养”,应该成为写作训练的目标。笔者将“故事”和“人性”作为最基本的写作素养置于第一、二单元。长期以来,我们对记叙类文本的本质特点表述不清,没有从故事性上认识记叙类文本的本质特点。故事,源于本事,又不同于本事。当故事与人性结合起来的时候,故事就有了灵魂。写人性,这是写记叙类文本的核心,但长期以来我们并没有这样认识,更没有这样去引导学生,从而造成学生的写作低级幼稚。“抓住动情点”,这是一个程序性的写作素养,具有可操作性。“故事要典型”,还是写人性,目的在于强化这个写作理念。至于“比兴寄托”,“叙述线索”,属于写作构思技巧,侧重思维训练,十分重要。“叙、议结合”“写出事件的波折”是对写故事的深化。有人会问,前面的“故事要典型”与此处的“写出事件的波折”有什么区别?我们的回答是,本框架中“写作素养”具体内容的确定,应与“写作内容”“写作文体”联系起来。“故事要典型”与“写学校生活”相关,与“记事的散文”相关,重点训练选取学校生活中的典型故事,不是“写历史事件”。任何一个“写作素养”训练点都受到“写作内容”与“写作文体”的制约。比如“学习虚构”是“写作素养”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虚构能力至关重要。虚构能力包括很多方面,本框架定位在借助“小说”这种文体“塑造人物性格”上,这就有了明确的界限。

在“写作素养”中,本框架将“格律诗写作常识”“词写作常识”纳入进来,目的在于继承传统文化。一个中国的高中生,应当会写一点古典诗词。本框架重视实用类文本的写作训练。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来所谓“应用文”就不再列入,而是将重点放在演讲词、建议书、总结、读书报告四种文体上,确定的“写作素养”分别是“观点与得体”“突出针对性”“清晰·实在”“归纳·提炼”。

学术素养是评论类文本写作的重点。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教育的时代,绝大多数高中生都能升入高校,因此,沟通大学教育与高中教育,评论类文本的写作是必须的。本框架安排了一个学期的时间用来训练评论类文本的写作,这是对传统写作教学的突破。逻辑与思辨能力是训练的核心,为此,在“写作素养”上确定了“学习分析”“学习反驳”“情与景”“语言的魅力”“思想·艺术”“对话·冲突”六个训练点。

五、关于“内容”“文体”“素养”三者关系的说明

三者有制约的关系,但这种制约不是相互的。“内容”指写作范围,涉及面很广,它对“文体”和“素养”没有必然的制约作用,因为同样的“内容”完全可以选择别的“文体”,同样的“内容”也需要其他“素养”的支撑。本框架中的“内容”也不是写作的全部,只是相比之下,显得比较重要而已,它体现的是一种写作教学的思想。以“社会实践”为例,之所以确定这个内容,是考虑到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有这项内容,写作内容应与学生生活相结合。之所以确定用“小品”这种“文体”来表现“社会实践”,不是必然的,有一定的灵活性。但从“文体”的整体框架上来看,似乎确定“小品”,或者“话剧”的形式比较适宜。在“文体”框架中,尽量不重复,“小品”这种文体的写作是一次性的。“文体”与“素养”之间是有制约关系的。“文体”与语言风格、构思方式、表现手法有密切关系,选定一种文体,就是选定了一种语言风格,就是选定了一种构思方式,就是选定了一种表现手法。“小品”这种文体与“幽默”关系密切,不懂“幽默”就写不好“小品”。当然,“文体”与“素养”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复杂的,写“小品”不仅需要“幽默”,还需要其他方面的素养。本框架在确定“写作素养”上,尽量考虑到“核心素养”,是按照轻重缓急、主次

5

本末的关系来考虑的。不过,当“写作素养”在前面出现过,也会使得后面的“写作素养”显得不那么“核心”。比如写“时事评论”这种文体,“学习反驳”能否称得上“核心素养”呢?是可以讨论的。但因为此前的“人物评论”写作中,已经把“学习分析”作为“核心素养”确定下来了,所以只好换成“学习反驳”。这样的安排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是可以灵活调整的。但不管怎样调整,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充分尊重文体规律,必须让写作行为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在“内容”中选择“文体”,在“文体”上确定“素养”,三者又各自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如图:

以上是对《高中写作独立设课实验框架》的简要说明,有不当之处,敬请广大同仁批评指正。北京一零一中学是国家基础教育领域改革的排头兵,这个框架我们酝酿已久。实施两年来,效果良好。我们真诚希望更多的学校加入到改革的行列中来,与我们共同探索高中写作教学的有效途径。这次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没有关于写作教学单独设课的明确表述,是个遗憾。我们相信,我国的语文教学最终要实现写作教学单独设课,我们先行一步。

( 通信地址:北京颐和园路11号北京一零一中学,邮编:100091)


相关作文

  • 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述评作文7500字
  • 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述评 李怀源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商务中心区实验小学) 导读 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是对传统写作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简而言之,就是"训练思想","培养情感","组织语言".叶老立足古代的写作理论, 认为写作是抒发 ...

  • 弟子规读后感作文800字
  • <弟子规>是我国古代幼儿传统礼教经典,在以前<弟子规>就相当于现在<中小学生行为规范>但其的价值要远远超过后者. 现在的人在阅读之后不难发现<弟子规>从里到外都渗透着儒家的气息,在通读之后净是德行两字贯穿了全文.儒家就是在强调通过对先贤的学习提升个人的 ...

  • 我的奇趣班(300字)作文作文5800字
  • 精选作文:我的奇趣班(300字) 作文 我是初中二年级一名普通的学生,从小学升入初 中,最令我感到有意义的事就是认识了我们八年级三班的同学们. 剑萍是我从小学就认 识的好同学,好朋友,他是一个聪明的小胖子,特别是他的发型,简直太酷了,像是鸡冠子, 他在我们班也很受欢迎,大概是因为他长得比较老实,比较 ...

  • 邵老师微点作文讲座作文12800字
  • 微点作文 [专家简介] 邵金喜,男,1973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1991年7月参加教育工作,现为湖北省荆门市钟祥市第五中学语文教师.湖北省学科优秀教师,荆门市本土教育家.骨干教师,钟祥市骨干教师.学生最信赖的教师.模范班主任.教育年度人物.他于2008年组建教师团队着力于作文教学研究,共同攻坚.提 ...

  • 二语写作研究的新视野作文2600字
  • 摘要: 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是强调社会.文化.历史因素对于认知构建的重要性,这对一直以来以认知理论为岗,从学习者个体出发,忽视学习者与周围环境互动的二语习得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视野和框架.本文将着力阐述如何以社会文化理论为框架对二语写作进行研究. 关键词:二语写作 社会文化理论 认知理论 新视野 中 ...

  • 考试反思作文高中作文7800字
  • 从高考作文现状反思高中作文教学 一.偏离题意 以2011年新课标卷作文为例,主题很明朗,按照阅卷组专家的解读,可围绕"中国的崛起"大唱赞歌:可写崛起的事实.现象.原因及影响等:也可辩证思考,在正视崛起的同时,看到存在的问题,表现出忧患意识等.以上均是符合题意的立意.角度方面,围绕 ...

  • 浅谈中学生语文作文教学作文4100字
  • 浅谈中学语文作文教学 摘要:初中作文教学确实陷于困境之中,是语文教师中老大难问题,到了非改革变新不可的地步,我们初中语文教师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那就让我们携手面对,去反思.去探讨.去实践.丰富的课外知识积累是写作的材料:通过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用心的体悟,用心去感受生活寻找灵感:老师的正确指导和平时 ...

  • 华侨城主题公园标准体系作文12600字
  • <华侨城主题公园标准体系> (框架) 华控公司标准编制小组 二00五年一月 I 目 录 一.华侨城主题公园标准体系编制说明 . ................................. 1 二.华侨城主题公园标准体系框架图 . ......................... ...

  • 中学生写作规律和指导作文2900字
  • [作者]肖以敏[内容]写作教学的规律是什么?我们认为,要研究写作教学的规律.首先就得研究写作教学的对象--青少年写作发展的规律.总的来说,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循序渐进的规律,具体说来分为下列几项.口头--书面--口头凡教过中小学语文的教师,也许都有这样一点体会:就是小学生作文是从口头说话课开始的.小学生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