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成蝶作文3800字

初二作文

破茧成蝶

——破解哲学常识重点难点教学初探

武岭中学 徐磊

摘要:“哲学”一词在古希腊语中是“爱智慧”的意思,哲学也一直被认为是智者之学, 但现实教学中很多高中生都认为哲学是晦涩难懂的理论,甚至对哲学学习产生畏惧和排斥心理。本文透过详实的教学案例从哲学教学中的材料选择、理论透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角度阐述如何将学生看来枯燥无味的哲学理论变得容易理解,甚至生动有趣。让学生体验到真正的哲学同人类的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是社会现实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关键词: 材料选择 理论透析 兴趣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生活与哲学》这一模块的学习,要求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发展,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树立和追求崇高的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生只有正真的理解课本中的哲学理论,才可能用这些原理和方法论去解决千变万化的问题。这需要教师积极而有效地引导。引导的过程也就成为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感悟和探索哲学奥秘的热情。所以,哲学课教学中引导是关键。

一、选择适当材料,先“引”后“破”。

(一)材料选择,考察教师素质

真正的哲学同人类的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是社会现实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哲学教学可选材料相当丰富,但并意味着选择材料的随意性增强。由于知识点不同、学生生活环境不同、教师教学风格等差异,材料的选择要慎之又慎。重在对知识本身的思考和感悟,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可能把知识点讲通,讲透,让学生有所感悟,产生共鸣。那种看教参照本宣科的做法,不仅达不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当然并不是要我们丢弃教参,我们要根据学生实际、教学设计思路和知识点要求选择学生易于理解,又有一定兴趣的材料。选择材料的过程,是对教师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知识底蕴的考擦,更是对教师思考判断和感悟能力的考察。

(二)先“引”后“破”,让学生在问题中思考,在思考中解答

材料选定后,怎样应用材料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哲学理论就迫在眉睫。第二课“百舸争流的哲学思想”中有一个难点:解释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帮助学生树立“世界是可知的”的思想。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关键在于破解不可知论的相应哲学观点。 我选择的材料是“庄周梦蝶”的故事。

庄子在做梦的时候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醒来后说道:“究竟是刚才我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现在有一只蝴蝶在梦境中变成了我庄周呢?”学生听了哈哈大笑。我知道他们在笑什么,他们在笑庄子很幼稚,连梦和现实都搞不清楚。换句话说:他并没有了解庄周这句

话的深意。要破解庄周的理论,就必须先让学生理解庄周这句话的含义,这就需要“引”。

于是我说:“庄周这句话其实很有深意,人在做梦似的时候,并不知道这是梦,这不是现实,要等到醒来之后才知道。那也就是说人的感觉和意识并不可靠。既然人在梦境中会把梦里的东西当成现实,那么人们在现实中看到听到的东西也不一定是真实的,没准“现实”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梦”呢,你在现实中看到的东西你认为是真实的,没准是你的感觉欺骗了你呢?”学生很快就从嬉笑中沉静了下来,有的还在小声说:“是啊,没错。”

学生已经被我“引”进去了。我开始了“破”的过程:我说:“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自己在现实当中看到的东西是真实的呢?”同学们都在思考,但是这个问题其实是比较难的,同学们一边讨论一边思考,最后终于有一个思维比较活跃的男生说:“碰一碰这些东西,看看是不是真实的,然后掐一下自己的脸看看疼不疼。”全班同学都笑了。我抓住时机说:“去碰一碰这些东西,看看自己能不能够控制它,这是什么?”学生回答:实践。这样就得出结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世界是可知的,通过实践,你才能真正认识和改造世界。

经过这样两个环节学生已经清楚地认识可知论个不可知论,并认识到了不可知论的矛盾之处。

二、用切合实际的理论分析透析难点。

教学活动固然离不开情境导入,学生讨论、发言这样的形式,但是教师如何在学生表达意见之后进行总结和引导是教学任务能否完成,学生能否理解课堂内容的关键点。这就需要精辟的理论分析,让学生听得懂,并且印象深刻。

第六课当中对于实践概念的理解是一个难点。如何理解实践,这需要对实践这一概念进行细致的分析。为了让学生听得懂并且参与进来,教学中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不同哲学家的观点进行比较。

黑格尔认为,实践仅仅是人的精神活动,但是实践需要满足三个基本要素才能完成,即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实践的对象。实践的主体是人,事件对象是各种客观存在的事物,实践的手段是各种工具,他们都是客观的物质形式,如果没有这些客观的物质形式,仅靠头脑在那冥思苦想是无法完成实践的。所以黑格尔的说法就被否定了,也就证明了实践的客观物质性。

第二个说法是费尔巴哈的观点。首先他也提出人的实践活动是理论活动,另外他还提出,人的实践活动是纯粹的利己主义活动。很显然这种世界观受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影响比较显著,但是他忽略了一点,人是社会的动物,个人的发展与社会息息相关。人的实践活动固然有利己的一面,但同时也有利他的一面。比如说,人拼命的劳动创造物质财富,一方面满足了自己的需要,一方面也为国家和社会积累财富。所以费尔巴哈的观点也是片面的,同时也就证明时间不仅仅是个人活动,它具有社会历史性。

第三种观点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提出的,他认为实践只是是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这一点学生很有可能凭着自己的简单思考对他产生认同感,当时就有学生提出来说这个观点没错,比如刚开始人类刚刚产生时要适应恶劣的环境:比如刚开始原始人的寿命非常短,不少

人活到世纪二十岁就死了,后来人们知道是因为吃生食破坏了人的肠胃,就学会了使用火把食物烤熟了再吃,再比如说冬天的严寒难以抵挡,后来人们就逐渐学会了用兽皮来缝制衣服。这些都说明人们的活动是被动的,是为了适应恶劣的外部环境没办法才这么做的。学生这一说,不少同学点头表示同意。

针对这一问题我就抛出了我下一个问题:如果按照杜威的理论那么人的活动仅仅是一种被动适应环境的本能反应,人不就跟动物一样了吗?教师如此推论后,学生产生了迷惘的表情,觉得之前发言的学生说得对,而老师的说法也有道理,不知道谁对谁错。

这个时候是透析理论的最好时机。同样是适应环境,人与动物有什么不同之处吗?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说,不同点在于动物是一味的被动适应,而人们却可以主动的来适应环境。结论:人类相对于动物更高明的地方在与人没有一味的被动的躲避恶劣的环境,他们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制造出各种各样的工具,这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是其他动物所不具有的,所以人类的适应活动相对于动物的活动更高级。它不是被动的活动,它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动,自然,杜威的观点也被否决了,而实践的三个特点也同时被学生深深理解了。

三、不拘泥于书本内容,适时而变,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政治课本身并不仅仅是知识本身的教学,同时包含着意识形态的渗透,这也是学生往往觉得政治课枯燥无味的原因,但是,适当的在课堂当中有一些轻松愉快的环节,就可以把意识形态的渗透控制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增加一些学生喜爱的内容为教学素材,适当增加学生的课堂活动,甚至灵光一现开些小玩笑,都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在第九课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当中,最重要的莫过于让学生深刻理解“矛盾是对立统一”这句话了。到底什么叫做矛盾?学生一般理解的矛盾和哲学上所说的矛盾是不一样的,一般理解的矛盾就是对立和冲突。怎样让学生理解矛盾还有统一的一面呢?

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两张NBA 图片:第一张是两位球星在场上对位,奋力拼搏击败对方。第二张是比赛结束后两位明星非常友好的拥抱在一起,互致问候。然后提出问题:球场上那么激烈的对手,球场下却如朋友一般和睦,为什么?一会有学生起来回答问题:因为他们是好朋友,相互尊重。我紧跟着问道:为什么他们相互尊重?学生说:有了对手,自己就会进步。

于是我就从学生的兴趣开始了引导:我说:“大家说的对,一场精彩的篮球比赛是以两支球队共同存在为前提的,虽然在场上,自己都把对方视为劲敌,相互竞争,但是正是因为对手的存在,使得比赛能够非常精彩的进行,少了其中一方,不但比赛无法进行,另一方也没有了继续进取的动力。矛盾双方就是这样一种关系,彼此对立,但又少不了对方的存在。这就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从学生的眼神中,我觉察到大部分学生认同了我的观点。这堂课上一个重要的难点突破了。

哲学就是这样无处不在,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不仅课堂教学开展,形成之中相对轻松和谐的气氛,提升教学活动的效率,更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

通过哲学教学,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哲学,在思考中感悟哲学,在实践中应用哲学,让那些曾经躲进小楼成一统的理论,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变成我们生活中的指引,让哲学不再晦涩,让生活不再平淡,在大同的世界中找到大不同,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人生的真谛。让哲学和我们的人生都绽放出破茧而出的美丽。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

【2】缘中源:《智者的顿悟》 新世界出版社2008年2月版

破茧成蝶

——破解哲学常识重点难点教学初探

武岭中学 徐磊

摘要:“哲学”一词在古希腊语中是“爱智慧”的意思,哲学也一直被认为是智者之学, 但现实教学中很多高中生都认为哲学是晦涩难懂的理论,甚至对哲学学习产生畏惧和排斥心理。本文透过详实的教学案例从哲学教学中的材料选择、理论透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角度阐述如何将学生看来枯燥无味的哲学理论变得容易理解,甚至生动有趣。让学生体验到真正的哲学同人类的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是社会现实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关键词: 材料选择 理论透析 兴趣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生活与哲学》这一模块的学习,要求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发展,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树立和追求崇高的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生只有正真的理解课本中的哲学理论,才可能用这些原理和方法论去解决千变万化的问题。这需要教师积极而有效地引导。引导的过程也就成为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感悟和探索哲学奥秘的热情。所以,哲学课教学中引导是关键。

一、选择适当材料,先“引”后“破”。

(一)材料选择,考察教师素质

真正的哲学同人类的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是社会现实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哲学教学可选材料相当丰富,但并意味着选择材料的随意性增强。由于知识点不同、学生生活环境不同、教师教学风格等差异,材料的选择要慎之又慎。重在对知识本身的思考和感悟,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可能把知识点讲通,讲透,让学生有所感悟,产生共鸣。那种看教参照本宣科的做法,不仅达不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当然并不是要我们丢弃教参,我们要根据学生实际、教学设计思路和知识点要求选择学生易于理解,又有一定兴趣的材料。选择材料的过程,是对教师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知识底蕴的考擦,更是对教师思考判断和感悟能力的考察。

(二)先“引”后“破”,让学生在问题中思考,在思考中解答

材料选定后,怎样应用材料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哲学理论就迫在眉睫。第二课“百舸争流的哲学思想”中有一个难点:解释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帮助学生树立“世界是可知的”的思想。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关键在于破解不可知论的相应哲学观点。 我选择的材料是“庄周梦蝶”的故事。

庄子在做梦的时候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醒来后说道:“究竟是刚才我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现在有一只蝴蝶在梦境中变成了我庄周呢?”学生听了哈哈大笑。我知道他们在笑什么,他们在笑庄子很幼稚,连梦和现实都搞不清楚。换句话说:他并没有了解庄周这句

话的深意。要破解庄周的理论,就必须先让学生理解庄周这句话的含义,这就需要“引”。

于是我说:“庄周这句话其实很有深意,人在做梦似的时候,并不知道这是梦,这不是现实,要等到醒来之后才知道。那也就是说人的感觉和意识并不可靠。既然人在梦境中会把梦里的东西当成现实,那么人们在现实中看到听到的东西也不一定是真实的,没准“现实”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梦”呢,你在现实中看到的东西你认为是真实的,没准是你的感觉欺骗了你呢?”学生很快就从嬉笑中沉静了下来,有的还在小声说:“是啊,没错。”

学生已经被我“引”进去了。我开始了“破”的过程:我说:“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自己在现实当中看到的东西是真实的呢?”同学们都在思考,但是这个问题其实是比较难的,同学们一边讨论一边思考,最后终于有一个思维比较活跃的男生说:“碰一碰这些东西,看看是不是真实的,然后掐一下自己的脸看看疼不疼。”全班同学都笑了。我抓住时机说:“去碰一碰这些东西,看看自己能不能够控制它,这是什么?”学生回答:实践。这样就得出结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世界是可知的,通过实践,你才能真正认识和改造世界。

经过这样两个环节学生已经清楚地认识可知论个不可知论,并认识到了不可知论的矛盾之处。

二、用切合实际的理论分析透析难点。

教学活动固然离不开情境导入,学生讨论、发言这样的形式,但是教师如何在学生表达意见之后进行总结和引导是教学任务能否完成,学生能否理解课堂内容的关键点。这就需要精辟的理论分析,让学生听得懂,并且印象深刻。

第六课当中对于实践概念的理解是一个难点。如何理解实践,这需要对实践这一概念进行细致的分析。为了让学生听得懂并且参与进来,教学中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不同哲学家的观点进行比较。

黑格尔认为,实践仅仅是人的精神活动,但是实践需要满足三个基本要素才能完成,即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实践的对象。实践的主体是人,事件对象是各种客观存在的事物,实践的手段是各种工具,他们都是客观的物质形式,如果没有这些客观的物质形式,仅靠头脑在那冥思苦想是无法完成实践的。所以黑格尔的说法就被否定了,也就证明了实践的客观物质性。

第二个说法是费尔巴哈的观点。首先他也提出人的实践活动是理论活动,另外他还提出,人的实践活动是纯粹的利己主义活动。很显然这种世界观受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影响比较显著,但是他忽略了一点,人是社会的动物,个人的发展与社会息息相关。人的实践活动固然有利己的一面,但同时也有利他的一面。比如说,人拼命的劳动创造物质财富,一方面满足了自己的需要,一方面也为国家和社会积累财富。所以费尔巴哈的观点也是片面的,同时也就证明时间不仅仅是个人活动,它具有社会历史性。

第三种观点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提出的,他认为实践只是是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这一点学生很有可能凭着自己的简单思考对他产生认同感,当时就有学生提出来说这个观点没错,比如刚开始人类刚刚产生时要适应恶劣的环境:比如刚开始原始人的寿命非常短,不少

人活到世纪二十岁就死了,后来人们知道是因为吃生食破坏了人的肠胃,就学会了使用火把食物烤熟了再吃,再比如说冬天的严寒难以抵挡,后来人们就逐渐学会了用兽皮来缝制衣服。这些都说明人们的活动是被动的,是为了适应恶劣的外部环境没办法才这么做的。学生这一说,不少同学点头表示同意。

针对这一问题我就抛出了我下一个问题:如果按照杜威的理论那么人的活动仅仅是一种被动适应环境的本能反应,人不就跟动物一样了吗?教师如此推论后,学生产生了迷惘的表情,觉得之前发言的学生说得对,而老师的说法也有道理,不知道谁对谁错。

这个时候是透析理论的最好时机。同样是适应环境,人与动物有什么不同之处吗?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说,不同点在于动物是一味的被动适应,而人们却可以主动的来适应环境。结论:人类相对于动物更高明的地方在与人没有一味的被动的躲避恶劣的环境,他们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制造出各种各样的工具,这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是其他动物所不具有的,所以人类的适应活动相对于动物的活动更高级。它不是被动的活动,它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动,自然,杜威的观点也被否决了,而实践的三个特点也同时被学生深深理解了。

三、不拘泥于书本内容,适时而变,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政治课本身并不仅仅是知识本身的教学,同时包含着意识形态的渗透,这也是学生往往觉得政治课枯燥无味的原因,但是,适当的在课堂当中有一些轻松愉快的环节,就可以把意识形态的渗透控制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增加一些学生喜爱的内容为教学素材,适当增加学生的课堂活动,甚至灵光一现开些小玩笑,都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在第九课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当中,最重要的莫过于让学生深刻理解“矛盾是对立统一”这句话了。到底什么叫做矛盾?学生一般理解的矛盾和哲学上所说的矛盾是不一样的,一般理解的矛盾就是对立和冲突。怎样让学生理解矛盾还有统一的一面呢?

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两张NBA 图片:第一张是两位球星在场上对位,奋力拼搏击败对方。第二张是比赛结束后两位明星非常友好的拥抱在一起,互致问候。然后提出问题:球场上那么激烈的对手,球场下却如朋友一般和睦,为什么?一会有学生起来回答问题:因为他们是好朋友,相互尊重。我紧跟着问道:为什么他们相互尊重?学生说:有了对手,自己就会进步。

于是我就从学生的兴趣开始了引导:我说:“大家说的对,一场精彩的篮球比赛是以两支球队共同存在为前提的,虽然在场上,自己都把对方视为劲敌,相互竞争,但是正是因为对手的存在,使得比赛能够非常精彩的进行,少了其中一方,不但比赛无法进行,另一方也没有了继续进取的动力。矛盾双方就是这样一种关系,彼此对立,但又少不了对方的存在。这就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从学生的眼神中,我觉察到大部分学生认同了我的观点。这堂课上一个重要的难点突破了。

哲学就是这样无处不在,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不仅课堂教学开展,形成之中相对轻松和谐的气氛,提升教学活动的效率,更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

通过哲学教学,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哲学,在思考中感悟哲学,在实践中应用哲学,让那些曾经躲进小楼成一统的理论,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变成我们生活中的指引,让哲学不再晦涩,让生活不再平淡,在大同的世界中找到大不同,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人生的真谛。让哲学和我们的人生都绽放出破茧而出的美丽。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

【2】缘中源:《智者的顿悟》 新世界出版社2008年2月版


相关作文

  • 围城作文2600字
  • 疯狂了的寂寞 2013-6-23 16:21:38 怎么又有酒喝? 追梦 2013-6-23 16:23:38 我们就这么沉默吧,沉默呀 追梦 2013-7-15 16:41:02 消失了的人,你很忙吗 追梦 19:46:19 你是不是觉得拿我耍来耍去的很开心呢? 追梦 19:48:23 我承认我很 ...

  • 中年级的作文怎么写好作文14300字
  • (特邀)胡志远(179855051) 2013-10-09 20:02:34 今天我们讲座的主题是中年级的作文怎么写好 (特邀)胡志远(179855051) 2013-10-09 20:03:08 今年上半年我在群里曾经和一些家长交流过低年级的作文怎么起步. (特邀)胡志远(179855051) 2 ...

  • 蔷薇之馆作文23400字
  • 背景介紹 現代,人類的科技雖然日漸發達,但與此同時,神秘的都市傳說依然經常會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親身經歷成為神秘事件中的一部份,更是活著的現代人都不會相信的經歷. 然而---當玩家與TRPG 社團的四位朋友結伴去嘗試那麼一點接觸神秘的可能--- 神秘,卻早在未有人察覺底下找上了他們. 消息记录(此消 ...

  • 我眼中的21世纪的少年作文600字
  • 我眼中的21世纪的少年,有些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文明少年,他们懂得保护环境.懂得尊老爱幼.懂得文明礼让.懂得保护小动物.懂得许多高深的科学文化知识.是一位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我眼中的21世纪的少年,有些是迷恋于网络游戏,只懂得通宵上网,泡在网吧,不能自拔,而白天上课却趴在桌上睡觉. ...

  • 1104号热带风暴"海马"引发漳州暴雨的成因分析(修改)作文5200字
  • 1 1104号热带风暴"海马"引发漳州暴雨的成因分析 杨德南 1 何秀恋2 (1福建省漳州市气象局,漳州 363000:2福建省诏安县气象局,诏安 363500 ) 摘 要:台风暴雨是闽南地区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常给当地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本文针对1104号热带风暴&q ...

  • 童年趣事-充满乐趣的"21点"作文400字
  • 盼啊盼,终于盼来了去桂林游玩的日子!今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我和小伙伴们兴高采烈地坐上了火车. 坐火车的时间可真漫长啊!就连我们平时最爱玩的"金钱乌龟"都玩厌了.嗯,玩什么好呢?"让我教你们玩扑克牌游戏'21点'吧!"妈妈提议.我和小伙伴们一致回答:" ...

  • 畅想未来作文600字
  • 时间老人迈着舒缓矫健的脚步,悄悄走近21世纪:岁月的钟声即将叩响新世纪的大门.我们是跨世纪的一代,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我们满怀憧憬. 21世纪,将是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时代.19世纪的耻辱,20世纪的硝烟,随着岁月的流逝将成为历史,铭刻在每个中国人心灵的深处.曾几何时,强盗以大炮推行屈辱,中华大地遍地狰 ...

  • 展望21世纪作文1100字
  • 听,21世纪的钟声鸣响在我们这个星球的寥廓上空.人类文明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世纪,开启了一个新千年. 上一千年,人类历史发生了沧桑巨变.人类文明从古代文明发展到了现代文明.人类社会经过封建社会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并且在一些国家诞生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人类的经济活动进到了工业经济时代,人类创造了以 ...

  • 21世纪给我压力作文500字
  • 随着新千年钟声的敲响,历史的车轮被推进一个新的世纪--21世纪.对于站在新世纪门槛上的我,深感压力重重. 21世纪是一个激烈竞争的世纪.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激烈的竞争好比残酷的战争,淘汰一批又一批高分低能的人,这就绍示我们必须具有非凡的素质,具有各种能力,然而竞争是不可避免的,这使我感到压 ...

  • 高声大呼--现在是21世纪作文500字
  • 2012年7月29日星期日晴 "孩子,你们现在多幸福.有得玩,有的吃.怎么不知足?"妈妈说.我已经猜到她接下来要说什么了."想当年,我们那一代人生活十分艰辛.还想着为父母做这做那,想读书.而你们却不珍惜,天天玩,一点也不珍惜如今的生活." 我听完以后,总是一味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