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踏歌词四首(其一)]唐诗赏析作文1100字

初二作文

问题:刘禹锡《踏歌词四首(其一)》唐诗赏析

踏歌词四首(其一)

刘禹锡

春江月出大堤平, 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欢不见, 红霞映树鹧鸪鸣。

踏歌,是古代长江流域民间的一种歌调,一边走,一边唱。唱歌时以脚踏地为节拍。《踏歌词四首》是刘禹锡在夔州时所作。此为第一首。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第一句末尾的“平”字值得细细体会。“平”应该是指春江涨满,与江岸齐平。但“大堤平”三字紧紧相连,就使它似乎还有堤岸宽平的意思。故这“平”字包涵着比较丰富的意象,令人想到:明月升起,清辉洒向人间,涨满河床的春水,月光下似与岸边的沙土溶成一片,使大堤也显得格外宽平。就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人物登场了──“堤上女朗连袂行”。既然可以手挽手连袂而行,也可见大堤确实宽平。在大堤上连袂出游,边走边唱,是少女的情思在胸中荡漾,不能自抑的表现,也反映了巴渝一带的民间风气习俗。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欢”,古时女子对所爱男子的爱称。女郎们唱新词,意在招引小伙子一同歌舞。这是一个多么欢乐的季节,一个多么动人的夜晚啊!只不过这一夜却有点蹊跷,未见热情的应和,对方毫无反响。“唱尽新词欢不见”,不说“唱罢”,而说“唱尽”,一个“尽”字,似可见女郎们停歌罢唱时的不堪情态。同时,“尽”字也暗示了时间过程。新词唱尽之时,已经不是月照大堤的夜色溶溶的环境,而是“红霞映树鹧鸪鸣”的早晨景象了。鲜丽耀眼的红霞碧树,固然会引起女郎们的怔悸,而鹧鸪声也免不了要使她们受到刺激。鹧鸪喜爱雌雄对啼,当新词唱尽,四周悄然,代之而起的竟是绿树丛中的鹧鸪和鸣,女郎们心里究竟是一种什么滋味呢?

刘禹锡用民歌体写的爱情诗,常常有一种似愁似怨、似失望又似期待的复杂情绪。诗中女子月出时还兴致勃勃地走上大堤去唱歌,仅仅一夜未能觅见情郎,这种失望毕竟是有限的。小伙子是否真的无动于衷呢?谁也捉摸不透。说不定“道是无情却有情”,他们在有意作弄这些多情的女郎呢。那鹧鸪声固然反衬女郎的寂寞,甚至好象带点嘲弄,但也不是认真地要引起女子失恋的痛苦。

诗的开篇和收尾都是写景,叙事只中间两句,但如果仅有“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则几乎让人不知所云。而有了两句写景前后配合,提供带有典型性的环境,人物在这种环境中的活动,就无须多言,自然可以想见了。并且,由于前后两种环境的气氛和色彩不同,则又自然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情感的变化。刘禹锡的民歌体诗,有时看似被写景占了较大的篇幅,实际上笔墨还是很经济的,尤其是象这首诗最后以景结情,如果换成一般性的叙述,就无论如何很难表达这样丰富复杂的内容。

(余恕诚)

问题:刘禹锡《踏歌词四首(其一)》唐诗赏析

踏歌词四首(其一)

刘禹锡

春江月出大堤平, 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欢不见, 红霞映树鹧鸪鸣。

踏歌,是古代长江流域民间的一种歌调,一边走,一边唱。唱歌时以脚踏地为节拍。《踏歌词四首》是刘禹锡在夔州时所作。此为第一首。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第一句末尾的“平”字值得细细体会。“平”应该是指春江涨满,与江岸齐平。但“大堤平”三字紧紧相连,就使它似乎还有堤岸宽平的意思。故这“平”字包涵着比较丰富的意象,令人想到:明月升起,清辉洒向人间,涨满河床的春水,月光下似与岸边的沙土溶成一片,使大堤也显得格外宽平。就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人物登场了──“堤上女朗连袂行”。既然可以手挽手连袂而行,也可见大堤确实宽平。在大堤上连袂出游,边走边唱,是少女的情思在胸中荡漾,不能自抑的表现,也反映了巴渝一带的民间风气习俗。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欢”,古时女子对所爱男子的爱称。女郎们唱新词,意在招引小伙子一同歌舞。这是一个多么欢乐的季节,一个多么动人的夜晚啊!只不过这一夜却有点蹊跷,未见热情的应和,对方毫无反响。“唱尽新词欢不见”,不说“唱罢”,而说“唱尽”,一个“尽”字,似可见女郎们停歌罢唱时的不堪情态。同时,“尽”字也暗示了时间过程。新词唱尽之时,已经不是月照大堤的夜色溶溶的环境,而是“红霞映树鹧鸪鸣”的早晨景象了。鲜丽耀眼的红霞碧树,固然会引起女郎们的怔悸,而鹧鸪声也免不了要使她们受到刺激。鹧鸪喜爱雌雄对啼,当新词唱尽,四周悄然,代之而起的竟是绿树丛中的鹧鸪和鸣,女郎们心里究竟是一种什么滋味呢?

刘禹锡用民歌体写的爱情诗,常常有一种似愁似怨、似失望又似期待的复杂情绪。诗中女子月出时还兴致勃勃地走上大堤去唱歌,仅仅一夜未能觅见情郎,这种失望毕竟是有限的。小伙子是否真的无动于衷呢?谁也捉摸不透。说不定“道是无情却有情”,他们在有意作弄这些多情的女郎呢。那鹧鸪声固然反衬女郎的寂寞,甚至好象带点嘲弄,但也不是认真地要引起女子失恋的痛苦。

诗的开篇和收尾都是写景,叙事只中间两句,但如果仅有“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则几乎让人不知所云。而有了两句写景前后配合,提供带有典型性的环境,人物在这种环境中的活动,就无须多言,自然可以想见了。并且,由于前后两种环境的气氛和色彩不同,则又自然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情感的变化。刘禹锡的民歌体诗,有时看似被写景占了较大的篇幅,实际上笔墨还是很经济的,尤其是象这首诗最后以景结情,如果换成一般性的叙述,就无论如何很难表达这样丰富复杂的内容。

(余恕诚)


相关作文

  • 刘禹锡 蜀先主庙 唐诗赏析作文300字
  •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诗文解释] 天地间的英雄气慨千年之后仍然让人敬畏.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形势,振兴国业又恢复了五铢钱.得到诸葛亮作为丞相建立了开国大业,可惜生了个儿子不像父亲这么贤明.凄凉那时蜀国原 ...

  • 刘皂[长门怨(其一)]唐诗赏析作文1100字
  • 问题:刘皂<长门怨(其一)>唐诗赏析 长门怨(其一) 刘皂 雨滴长门秋夜长, 愁心和雨到昭阳. 泪痕不学君恩断, 拭却千行更万行. 长门,汉宫名.汉武帝的陈皇后失宠后居于此.相传司马相如曾为陈皇后作了一篇<长门赋>,凄婉动人.实际上,<长门赋>是后人假托司马相如之 ...

  • [锦瑟]教案作文2600字
  • ◆自读导言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品味诗歌意境,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3.学习各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了解诗人的不同艺术风格. ◆自读程序 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2.理解内容,赏析意境. 诗词之美多美在意境的塑造.所以诗词赏析重在其意境的塑造.自读时在初步了解诗文内 ...

  •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唐诗赏析作文600字
  •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作者: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纹身地,犹是音书滞一乡. [注解]: 1.大荒:旷远的广野. 2.惊风:狂风. 3.?:吹动. 4.芙蓉:指荷花. 5.薜荔:一种 ...

  • 张九龄[归燕诗]唐诗赏析作文800字
  • 归燕诗 张九龄 海燕虽微眇, 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 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 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 鹰隼莫相猜. 这是一首咏物诗.所咏的是将要归去的燕子,却并没有工细地描绘燕子的体态和风神,而是叙述和议论多于精工细雕的刻画,如不解其寄托的深意,便觉质木无文.然而,它确是一首妙用比兴.寓 ...

  •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作文900字
  • 诗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词> 秋词(其一) 作者:刘禹锡 年代:唐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赏析: 比柳宗元大一岁的刘禹锡,虽然因为参加政治革新活动同样遭受打击,但心理承受能力却大 ...

  • 方干[题君山]唐诗赏析作文1100字
  • 题君山 方干 曾于方外见麻姑, 闻说君山自古无. 元是昆仑山顶石, 海风吹落洞庭湖. 洞庭湖中有一座奇秀的青山,传说它是湘君曾游之地,故名君山,又名湘山,洞庭山.由于美丽的湖光山色与动人的神话传说,它激发过许多诗人的想象,写下许多美丽篇章,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 ...

  • 诉衷情·离别咏(150字)作文作文9600字
  • 精选作文:诉衷情·离别咏(150字) 作文 羌管悠悠,寒蝉情切.夕阳独倚西楼,惆怅此情难寄.暮霭沉沉,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遥寄浓浓友情. 山花海树,赤日苍穹.萧瑟秋风,互诉离别情:青春白昼,古柏苍松.归燕呢喃,蛙蝉共鸣.林荫道上,落红吹满头:无寻处,唯有知己心.六年级:慕容心凌 篇一:诉衷情 诉衷 ...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唐诗赏析作文2600字
  •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解题] &l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