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50天作文32800字

初二作文

2014年高考作文急救攻破50天(1)——你幸福吗

转自:饶水知音

材料作文:你幸福吗?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2012年中秋、国庆长假期间,中央电视台《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栏目策划了一个采访全国各类职业普通百姓“你幸福吗”的连续报道,九天时间里记者在各地调查采访了3500余人,有人回答“幸福就是没有后顾之忧”,也有人回答“每天把该做的事做完之后,舒舒服服地玩就是幸福”,一位售货员的答案是“幸福就是快乐,幸福不光是挣钱。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幸福”。一对年轻夫妇被问及“幸福是什么”时,回答得很简单:“幸福就是两个人相爱。”还有一位中年妇女则回答:“是否幸福,是由一个人的心态决定的。”节目当中展现了老百姓五花八门的幸福观,从而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

幸福在哪里

◆陈琢

幸福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让你可望而不可及; 幸福不是徜徉于对他人的无尽羡慕中,因而忘了自身的梦想; 幸福是每一次成功后绽开的笑脸,是坦然看生活后的那份宁静,是平凡生活中积累的琐碎快乐,是了然于心的那份微笑。

幸福在为梦想而拼搏的路上。“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背着轻轻的仰望”,这是周杰伦《蜗牛》中的一段歌词,也是他梦想的真实写照。怀着对音乐无比的热爱,怀着这份对梦想的执著追求,周杰伦踏上了为梦想而拼搏的漫漫长路,即使在生活最艰苦、意志最消沉的时候,他也不曾放弃对梦想的这份坚定。终于他寻找到自己的幸福,专辑的不断热卖,电影票房的不断攀升,他的幸福闪耀着无与伦比的光芒。在为梦想而拼搏的路上,幸福也许渺小,但只要你执著、坚定,幸福就在不远处。

幸福在坦然看生活的心境中。

当社会逐渐涂抹上功利主义色彩时,我们是否也该反省一下自己:我真的幸福吗? 留心观察垂钓者花了一天的工夫在河边垂钓,而夕阳西下归家时他们却鱼篓空空,但他们踏着轻快的步伐,嘴里哼着小调,这是一种怎样的快乐? 旁人也许会认为他们一无所获,可他们会说鱼不咬钩那是它的事,而我却钓上了一天的好心情。终于释怀,幸福就在坦然看生活的那份心境中,不去争名夺利,不去明争暗斗,坦然对待生活,这就是幸福。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幸福就在坦然看生活的心境中。

幸福在年年岁岁平凡的日子里。

最近中央电视台正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幸福来敲门》,讲的是一对平凡夫妻的平凡生活,就在这平凡的生活中却蕴涵着温馨的小甜蜜,即使再微小,汇集起来也足以明亮一个人的心灵。再看看父母,也是平平凡凡地过着日子,却在举手投足间流露出对对方的关爱之情。幸福不需要海誓山盟的承诺,幸福不需要天荒地老的传说,幸福就在年年岁岁平凡的日子里。 不要为苦苦寻找幸福而哀怨,不要为得不到的幸福而苦恼,蓦然回首,无论是在为梦想而拼搏的路上,还是坦然看生活的心境中,抑或是年年岁岁平凡的日子里,你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点评】

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追逐着自己的幸福,然而幸福,看不见也摸不着,现实生活就像卞之琳《断章》中所写的那样,我们常常看到的情形是:一个人总在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和羡慕着。其实,谁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感受在别人心里。美国作家威廉·杜朗说:“生活的每一正常活动都带有某种幸福。”那么,幸福到

底在哪里? 本文作者告诉我们:幸福在为梦想而拼搏的路上,幸福在坦然看生活的心境中,幸福在年年岁岁平凡的日子里。这三个分论点让文章主体部分结构清晰,并且作者扣题的意识非常强,文章的主旨一目了然。

本文素材积累方面也值得同学们借鉴,歌词内容、电视剧情节等生活素材信手拈来,为“我”所用,大大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运用自如,增强了文章语言的魅力。

幸福随想

◆苏欢欢

一直以为幸福在远方,在可以追逐的未来,海市蜃楼般缥缈诱人,流水落花般零丁飘落。于是,在追逐的路途中,我毫不犹豫地将一切舍弃,历经万水千山,一身风霜,一身沧桑,却在蓦然回首之际发现,幸福,其实很简单,它一直行走在生命的旁边,随时播种,随时开放,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

幸福很纷杂,也很简单。高高在上,众星捧月,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是幸福; 但当你在绝望的路口黯然伤神时,能有一双为你温柔拭去脸上泪水的手也是幸福。叱咤风云,一呼百应是幸福; 默默无闻,闲云野鹤般轻松自由也是幸福。我曾无数次想象华美衣装包裹下的幸福,却直到现在才明白,那些曾经唱过的歌,牵过的手,流过的泪,爱过的人,就是幸福了。

幸福很抽象,也很具体。幸福是乡村的黄昏中,那一缕缕袅袅升起的炊烟,就像爷爷烟斗里腾出的烟圈,温温的,暖暖的。幸福是在日复一日地辛劳耕作后,终于听到种子奋力顶破生命坚壳的声音时的心情,欣喜的,骄傲的。幸福是年幼的儿子用稚嫩的小手抹去疲惫不堪的父亲额头上汗珠的情景,温馨的,动人的。幸福是雨夜落寞无眠时,展开在书桌上的那封寄自远方的信,真实的,长久的。

幸福很短暂,也很隽永。幸福是情人别离之际,那深深的凝视,瞬间的对视,流露出长存于心的感动,苦涩,又甜蜜。幸福是离家孩子的手心中,母亲无尽的牵挂与叮咛,无私,又悠长。幸福是漫长的黑暗中,那一盏为你亮起的纤细灯影,微弱,却不可磨灭。幸福是寒冷冬季里,那轻轻为你披上寒衣的关切,贴心,又真切。幸福就是这样一刹那的划过,留下永恒的印痕。尽管人生没有永恒的幸福,但只要圈出一个对自己有意义的时间定义域,幸福便会在心里长久地留痕。

幸福,就是这样简单,具体,永存于心,使行走在生命的长途上的路人,踏着荆棘,却不觉得痛苦; 有泪可落,却不因为悲凉。

【点评】

本文语言富有诗情画意,给人以美的享受。比如“幸福是乡村的黄昏中,那一缕缕袅袅升起的炊烟,就像爷爷烟斗里腾出的烟圈,温温的,暖暖的”,这样的语言,使读者面前不由浮现出一幅真切而温暖的图画。作者善于用诗歌的语言不断为幸福下定义,不断解读属于不同人内心的幸福感受。

本文抒情自然真切,有哲理诗的美感。在抒情散文中,一般大段的抒情容易流于空泛,让读者觉得感情苍白虚假,但本文语言却诚挚热情而又充满感性,读起来很能引发内心的感动。(陈新国点评)

珍藏幸福

◆何柳仪

“幸福”是2012年的一个热点词。建设“幸福广东”“幸福东莞”的口号不绝于耳,但践行的又有多少? 国庆期间,央视对民众进行采访,访问了公民对幸福的理解与感想。大家的回答五花八门,趣味丛生。

幸福,这个耳熟能详的词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全家和睦便是幸福; 有人认为生活有保障便是幸福; 有人认为两人相爱便是幸福„„

幸福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的幸福都要靠自己去摸索。

你可曾发现你身边的某个幸福瞬间?

在你还没有记忆的时候,躺在母亲的怀里,满足地享受着那份属于你的温暖,这份专属的幸福母亲替你珍藏; 当你穿着新鞋在草地上肆意奔跑的时候,父亲将你拦住,弯下腰去替你系好松了的鞋带,这份专属的幸福印在鞋带上,刻进你心里; 当你上幼儿园时,每天下午牵着妈妈的手走过一段熟悉的路,你的小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妈妈分享在幼儿园里与小伙伴发生的趣事,这份专属的幸福融入迷人的黄昏,深深印在你的脑海; 当你再长大一些,开始为难题而苦恼,父母会给你鼓励,他们会耐心地、不厌其烦地为你解答,这份专属的幸福便流溢在言语中„„

你成长的过程中总有父母忙碌的身影,这些片段绘成一个个令人难以忘怀的瞬间,我把这些难忘的瞬间命名为幸福。

幸福,其实很简单。第一次手工课上,你用尽心思做成的手工作品得到老师的表扬,这便是小幸福; 你的第一次测试,不论成绩好坏,父母都会给予鼓励,这便是小幸福; 与朋友经历了许多仍彼此珍惜,这便是小幸福; 在你面对挫折时,家人和朋友的鼓励以及帮助,这些点滴汇聚成幸福„„

幸福,这个简单的词,包含着深刻的情。

不是所有好运都涌向你才是幸福,或许那些微不足道却不可或缺的点滴幸福让你更加感动。 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尽相同,但每个人收藏的幸福瞬间融汇的是不可复制的画面,那是专属于你的、独特的幸福。

幸福不全是溢于言表的,或许藏在生活的点滴中,等待你去发现,将其绘成一枚独一无二的邮票,由你独家珍藏。

【点评】

本文将“幸福”这个抽象的题目写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这归功于作者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了幸福,并成功地把幸福用画面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

作者立意善于从低处挖掘,把握住存在于人们内心深处的感情,所以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在不断追问中,读者不由得认真思考自己的幸福观,以及对于自己来说,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幸福。这样,本文的思想内涵也深刻起来。

题记“幸福是一枚值得珍藏的邮票”,新颖形象,并且巧妙点题。结尾段回应题记,开合自如。 2014年高考作文急救攻破50天(2)——果壳的无限空间

【文题设计】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斯蒂芬·霍金在他的著作《果壳中的宇宙》里曾引用过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中的一句名言:“即使我被关在果壳之中,仍然自以为是无限空间之王。”这个被禁锢在轮椅上的科学奇才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哈姆雷特也许是想说,虽然我们人类的肉体受到许多限制,但是我们的精神却能自由地探索整个宇宙。”2006年6月19日,霍金在人民大会堂作了题为“宇宙的起源”的演讲。他用行动和思想告诉我们,什么才是“果壳中的无限空间”。

人生活在社会环境中,肉体总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果壳”般的限制与束缚。但是,人毕意是有灵性、有思想的,会在“果壳”中开拓出“无限空间”。

请以“果壳中的无限空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导写】

这个题目是比喻型的,做这类题首先要理解题目的喻义。由材料可知,“果壳”是指限制和束缚人的肉体的各种客观条件,它的范围很广,如生理上的疾病、经济上的困难、守旧人物的阻挠等。换句话说凡是对自己不利的东西都可以称为“果壳”。“无限空间”是指人发挥主观

能动性,突破客观条件的束缚,从而自由翱翔的精神世界。实际上,这是一道讨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的辨析题,写作时着力点应放在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上。

如果写记叙文,可以写一个残疾人如何克服生理局限,努力追求精神的自由; 可写一个叛逆者如何不顾世俗的眼光,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可以写一个失意者从书中寻找力量和慰藉,最后东山再起; 可以写某位艺术家突破原有观念的束缚,创作出传世名作„„不管写哪方面的内容,都要突出主人公是如何突破“有限空间”拓展出“无限空间”的。

如果写议论文,当通过狭小的物质空间或肉体局限与无限的精神空间之间的关系,论述人类追求精神自由的必要性和途径,强调主观能动性对突破客观限制的作用。文章的结构可以根据内容而定,通常可以采取“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问题,然后用典型事例来论证,最后总结。注意所选事例要有代表性。

【下水作文】

果壳中的无限空间

刘玉真

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雷特》中有一句名言:“即使我被关在果壳之中,仍然自以为是无限空间之王。”这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它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世界丰富多彩,人生短暂无常,古往今来,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果壳”的限制,但“果壳”只能限制我们的肉体,却无法限制我们的精神。心有多大,人生舞台就有多大。心是衡量万物的尺度,只要心灵的尺度足够大,坐在果壳里也可以丈量整个宇宙。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是古代坐在果壳里看世界的典型。是什么使他们拥有如此非凡的本领呢? 是书,具有“人类进步的阶梯”之称的书。书为他们插上了翅膀,使他们超越时空的限制,自由翱翔于古今中外。坐在电脑前,瞬间知世界,这是现代社会坐在果壳里看世界的代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互联网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地球成为一个村落,我们成了地球村的村民。轻轻点击鼠标,世界尽显眼前。

其实,我们自身的缺陷也是束缚我们的果壳,只有突破这个果壳的限制,才能有所建树。司马迁遭受宫刑,他打消了寻死的念头,努力完成了《史记》。张海迪全身瘫痪,她克服种种困难,著书立说,还考取了吉林大学的研究生; 史铁生下身瘫痪,他努力写作,终于成为当代著名作家; 贝多芬双耳失聪,他凭借心中激荡的音乐热情,谱写出了一支支名扬世界的乐曲。他们虽然身陷各种果壳,但都突破局限,在不同的领域做出杰出贡献。

陈旧的社会习俗有时也会成为阻碍我们发展的果壳,冲破这一果壳需要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出身医学世家的李时珍自幼耳濡目染,酷爱医学,但父亲深感医生社会地位低下,让他考取功名,为官从政。他不顾父亲的反对,坚持学医,终于在23岁时说服父亲。他还风餐露宿,历尽险阻,行程两万多里采集药物标本,写成了近200万字的《本草纲目》。试想,如果不打破封建思想的枷锁,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吗?

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冲破各种束缚,开创美好未来的历史。一个人的发展史就是不断突破自身和外界的“果壳”的束缚,勇往直前的历史。让我们携起手来,勇敢地冲破果壳,共创美好的未来吧!

【简评】

本文以从古到今,从大到小的顺序,层层深入地对“果壳里的无限空间”进行论述,条理清晰。结构上采取议论文常见的“总——分——总”的形式,中规中矩; 语言上,有整句,有散句,整散结合,灵活多样; 论证上,采取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相结合的方法,所举事例丰富典型,古今中外兼顾。这些是文章成功的保证。

【佳作示例】

果壳中的无限空间

李倩

近了,近了,他梦想中的天堂终于近了。他被草原的广阔与坦荡所征服,那一望无际的草原如同绿色的海洋,成群的羊儿尽情地奔跑——草原上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他被这美丽的景色征服,灵魂开始在这广阔无垠的草原上奔跑,他知道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怀着愉快的心情,他来到了自己的工作地点。望着眼前的一切,他惊呆了:一顶破旧的帐篷根本挡不住风雨,帐篷中只有一张桌子,一盏煤油灯,剩下的就是睡觉的地方了。暖气和电,这儿的牧民从来没有听说过。两行热泪流过脸颊,他觉得自己彻底错了。

一个月之后,当他敲开父母家的门时,父母已经认不出这个瘦得让人心疼的儿子。他对父亲说:“那儿简直不是人呆的地方。”父亲一听这话就恼了:“那咋不是人呆的地方? 那里不是还生活着许多牧民吗? ”他望着桌子上的一个果壳,不满地对父亲说:“那地方简直就像一个果壳,你让我怎么呆? ”父亲大怒:“是金子放哪儿都会发光,别看果壳小,里面天地可大着呢。”最后,他被父亲赶了回去。

回到草原,他的帐篷外站满了牧民和学生。他们把奶酪、羊奶等都往他怀里塞。孩子们更高兴:“老师,我们就知道你一定会回来的。”牧民们不停地向他道谢,感谢他让他们的孩子学到了知识。望着一张张淳朴的脸,他又流泪了,而不同的是他知道自己当初的选择没有错。 他把自己融入了草原,这是他的家,是他终生的归宿。看着一批批学生离开草原去接受高等教育,他欣慰地笑了。他给孩子们的未来铺就一条辉煌的路,他这块金子发出了夺目的光芒。 又一批学生被送走了,望着缓缓开动的汽车,他的眼泪夺眶而出,他真想对着草原大喊:“草原,我爱你! ”

他又想起了父亲的话,他很自豪,自己终于突破果壳的限制,在有限的果壳中开拓出了无限的空间。

【点评】

本文写一位支边老师的心路历程,行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如两次流泪的对比,主人公前后思想的对比等。这些鲜明的对比有力地表现了主人公由一个单纯的学生到一位优秀的支边教师的成长过程,突出了人物无私奉献的精神。文章的结尾很妙,它既揭示了题目的寓意,又照应了前面主人公看到桌子上的果壳后与父亲的对话,可谓一石二鸟。

2014高考作文急救攻破50天(3)“强国”“强市”和“强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任时曾经被媒体问到:“中国的电视机已经出口到英国了,你是否感到危机? ”撒切尔夫人一笑,回答道:“等到中国的节目也输出到英国的时候你再来问我这个问题。”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在任时也说过类似的话,大意也是一个不能输出价值观的国家,不能说它是一个强国。她们所说的价值观,简单的说,就是有稳定性、持久性的思想。 在撒切尔夫人和希拉里看来,中国在没有输出电视节目或者是背后的价值观之前,中国是不足以为惧的。如果推而广之,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乃至一个人,在没有能力输出价值观以前,不能算真正的“强国”“强市”和“强人”。

请仔细阅读材料,然后从中选择一个角度作文。你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她们的观点。写议论文的话,你可以就国家或城市立论,也可以就个人立论; 也可以写记叙文。只要把你的想法通过文章很好地表达出来就可以了。要求: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少于800字。

优秀作文点评:

编号:1

得分:59分

中国精神的突围

深圳外国语夏雨

多少次,我们骄傲孔孟儒思,老庄哲学,李杜诗篇?(。) 多少回,我们自傲自己的千年历史,悠久文化?(。) 多少年,我们高呼中华民族必将带着自成一派,独立系统的中华文化傲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可是,为什么博大精深的中华带给我们的优越感日渐被撒切尔或希拉里几句不能输出价值观的国家便不算强国的犀利话语弄得灰头土脸呢?

不可否认,中国的物质腰围在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不同人的辛勤劳动后变得日益强大,颇有几分威武之势。而与之相对,我们引以为自傲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倒在改革开放下面临委顿的危机。撒切尔笑谈要等到中国节目而不是中国电视机出口到英国她才会真正感到危机。且让我们将其傲语作为前进的动力,毕竟精神之臂的无缚鸡之力注定物质之躯再粗壮也寸步难行。 倘若每个公民都不曾停止追求,(、) 汲取,(、) 创新我们的中华文化,倘若每个企业都竭力在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的基础上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倘若国家不曾停止去推广,(、) 弘扬,(、) 引导文化的发展,我想我们不单单能把五千年的精华归整成一个与时俱进的价值观,更能将其输出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然而,当广电总局用禁播、限播日漫、美剧来阻止他国价值观的输出; 当我们下一代的童年只能在喜洋洋和灰太狼中度过的时候; 当我们自己都不能很好了解自己文化的时候,我们怎么可能在欧美文化参天大树中寻求到一线光芒实现突围?

梁晓声曾言:文化实际上是根植与内心的休养,能约束自己的自由,潜移默化中的优雅举止。利益的重重包围下,我们多的是小聪明,而绝少大智慧。而正是已融于我们血脉的大智慧才能使我们最终找到输出价值观的路径,成为真正崛起的大国、强国。

我从来不曾失去信心,我相信中国能如它一贯的清淡平和姿态在世界中站稳脚跟,而非自满于一席之地的短暂拥有。

我相信“孔子学院的热捧”只是我们“强人”、“强市”、“强国”的预热,我相信汉语热潮定能席卷全世界,然后他们能明白仄起平收的词句、琅琅上口的诗篇、含蓄隽永的山水画究竟有多么动人。

但在此之前,我们要打起精神虚心学习,诚心汲取,因为,我们在哪里,中国就在哪里。

【点评】

作者思维活跃,充满思辨,从“我们曾经拥有傲人的文化”开始,对我国向世界输出价值观,实现精神突围充满信心。但又不盲目自信,而是理性、深刻的认识到要实现这种突围,需要每个公民和企业不停追寻、汲取、创新,需要深刻的了解自己的文化体系,需要有大智慧。文章有对中国现实问题的深刻批判,更有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输向世界的信心和期盼。 整篇文章结构错综见薏,摇曳生姿,第一段肯定我们有傲人的价值观,第二段便质疑我们为什么轻易被人弄得灰头土脸,第三段说要把别人的批判当做动力,第四段写我们满怀信心将一个与时俱进的价值观输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而到第五、六自然段笔锋一转,写要很好的了解自己的文化,要有融入血脉的大智慧。最后,再次强调我们可以走上这样的道路,但需要我们虚心学习,诚心汲取。文似看山不喜平,在此文得到比较充分的显现,对一高中生而言,在考场上有此等匠心难能可贵。

作者语言表达能力强,句式灵活多变,文章多个文段大胆运用排比或对偶构段,有气势,有充沛的情感,有相对严密的逻辑。“物质的腰围”“精神之臂”等比喻生动形象。

当然,文章也有些不足:标点符号运用不准确,核心概念有些紊乱,文章标题是“中国精神的突围”,但内容时而谈“中华文化”,时而谈“与时俱进的价值观”,对“中国精神”,“中国文化”,“中国的价值观”三个概念没弄清楚,也没能基于题目做有机的整合,一以贯之。(深圳市红岭中学陶波老师)

编号:2

得分:58.5分

“拿来”更应懂“送出”

深圳实验高中部蒋明昊

当中国远销的汽车在外国的大路上嘟嘟齐鸣; 当中国出口的机床在别国的工厂里轰轰作响; 当外国城市中林立了中国工程(“林立”过于夸张,不合情理); 当外国超市里列满了“中国制造”,你是否为中国技术、经济的发展感到自豪? 你是否因此便确证中国的强大? 至少我不会。(本段分号用得不当)

正如撒切尔夫人不曾担心,仅会外销产品的中国会威胁到英国的存在,当下的中国人又怎可仅因我们日臻先进的技术与产品便拍拍胸膛大喊自己的强大? 在我看来,中国尚停滞在“拿来”的阶段,我们也许知道“送出”,但国人所专仍拘限于先进的物质,怎不更进一步深入我们的文化与思想? 英国不仅因其曾为“世界工厂”闻名于世,她还有那大英博物馆中涌动着的辉煌历史与文化; 美国不仅因其闪动着科技之光而成为强国,她亦有其燃烧着的思想火花与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所以我们怎可仅凭技术产品称雄? 我们必须懂得送出,传扬我们的文化、文明。 可惜的是,当下有多少人信誓旦旦地扛起传播文明的大旗,又“轻轻松松”沦为产出产品的机器?

犹记清华美院的学生怀揣着传承国画的信念却终沦为只为卖画挣钱的机器。即使他们摹出了完美的油画挂在金碧辉煌的展厅中,又怎能传扬中华笔墨中的浓淡、典雅? 犹记年轻建筑师们带着重现中国经典的梦想一次次的设计、筑造,最终除了庭院楼阁式的小洋房,我们哪里看得到直栏横槛、“钩心斗角”、亭台楼阁的中式设计?

我想,许许多多的人们(删掉“们”) 更关注的是产出、产量,却鲜有人可以为文化的传扬多驻足一秒,如陈丹青那样忠于国画的画家,莫言那般忠于脚下土地的作家是否早已失职? 难道我们不应该担起“送出”、传扬文明的责任吗?

是的,我们应该。正如那些专注于中国文化的孔子学院的老师们,既(改为“即”) 便他们并没有为中国的GDP 带来直接的影响,但他们埋下了中国文化的种子; 正如那些专注于弘扬古代纹路的本土服装设计师们,也许他们的产出十分少,但他们让外国人认识到了龙凤、生肖、青花、图腾的精致,他们才真正地炫示了中国的强大,中华文化深处的富饶!

可是这样的事情仅凭个人之为怎能完成,社会不该营造这样一种传扬文化的社会氛围吗? 若有更多的人注重国画、汉字,不一味拿来送出西洋的油画,是否会有更多人为中国倾心? 若我们更热爱古典建筑的高雅,我们传递出的不会是对文化的忠诚吗? 若我们不仅有“中国制造”,更有“中国创造”; 若外国人如我们读莎士比亚一样读孔孟,我想这样才更显我们强国风范。

千年以前,孔子慢坐牛车传承、传扬的是思想,辘辘车声中传递出的是诗情,正因他,他的国家备受赞誉。我们是否也该就此反思呢?

别再痴迷于产品的输送了吧,我们更该专于中华文明的传扬! “拿来”更应懂“送出”,只有如此,中国才可真正称为强国。

【点评】

读罢此作,颇感作者对鲁迅先生的作品融会贯通,既能拿来,又能送出。作为一篇优秀作文,有几点吸引我们的眼球:1. 运用设疑法开头。作者先摆出中国貌似强大的现象,提出疑问。设疑之后,再以自己的观点作答。通过开头设疑,文章把读者带入了矛盾的焦点,使读者思考,亦令读者急切想知道作者的观点。2. 运用对比论证、假设论证、举例论证,将“‘拿来’更应懂‘送出’”的观点引向深入,富有逻辑性,事例鲜明贴切。文章以大英博物馆的辉煌历史文化,美国所具有的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和清华美院的学生模仿出完美的油画、年轻的建筑师只会建筑小洋楼作对比,论述了我们只懂拿来,不懂送出; 以陈丹青、莫言的失职和孔子学院、本土服装设计师传播中国文化作对比,论述了我们应担当起“送出”的责任; 以假设排比,进一步论证了送出不仅是个人的责任,更是社会的责任。层层递进,构思绵密。3. 语言

亦理亦情,富有感染力,整散结合,给人美感,同时亦有说服力,显示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但语言也略有瑕疵,少数句子表达不当,但瑕不掩瑜,此文不失为考场佳作。(深圳市红岭中学陈白翎老师)

编号:3

得分:58分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深圳外国语毛婉丁

英国诗人萨松曾言:“我心有猛虎在细嗅蔷薇。”诚然,一个人的内心是强大而又细腻的。(评:不故弄玄虚,起笔即点题并解题,让读者恍然大悟。) 何必强求外在的认同呢? 世间千奇百态,而自己,只需一颗圆融饱满的心便足矣。(评:“圆融”,内心平和,佛教用语,作者见识非同一般。)

价值观的主观性就在于它是因人而异的。如果使一个国家的文化非要别国所认同、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强加于他人,那么这与“霸权主义”有何不同呢? 世界本来就是多元的,做好自己、忠于本心才是份内之事。所以我们的价值观,不需要输出。(评:因果分析、假设分析加条件分析,点击材料关键词“价值观”“输出”,用“所以”得出结论,水到渠成。)

古训有言:“神静而心和,心和而形全; 神躁则心荡,心荡则形伤。故怡和养神,则安于内,清虚栖心,则不诱于外也。”(评:“神静”、“心和”、“形全”,故“不诱于外”,引证成功。) 正如庄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回也不改其乐”(评:孔子对颜回的评价,引用欠妥)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评:句号应放引号之外。) 在宦海烟云、功名利禄的俗世几经浮沉,唯有庄子仍坚守本心,所以他才不致为官场蜗角虚名所动。纵然清贫,仍自在惬意、享乐其中。这就是庄子的价值观,它无需向车马喧嚣的外界传递,因为庄子只求内心的一份安逸、不许一切执念打破它内心的平和。

其实,真正强大的不正是这内心“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人吗? 他的强大,在于它根本就不需要俗世中的眼光对他的认可。学会像庄子一样守静吧! 守静,低到尘埃里的素颜,亦可以是高擎着灵魂飞翔的风骨。何不像庄子一样,在名利枷锁中做一个脱巾独步的逸士呢?(评:通过分析再次强调“真正的强大无需俗世认可”,从而证明了“价值观不需要输出”的观点; 这里的分析中紧扣中心论点似显不够。)

曾有名家说过,人要多做无用的事。无用的事指什么呢? 是品一杯茗茶? 是看一本“无关风月、只为真心”的好书? 抑或是“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际云卷云舒”? 不,我绝不认为这些抛开功利、陶冶性情的事是无用之事。相反,它们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美国总统华盛顿热爱田园生活,他放弃了连任总统的机会,在庄园里种葡萄,自己酿葡萄酒。他所酿的酒被路人称为“全国最好喝的酒”。他满足于陌生人一句如此简单的赞美,而不是站上最高讲台去宣扬什么政治主张,不是去输出他个人的“价值观”。因为在他的心里,享受、热爱生活才是至深的哲学。(评:例证分析紧扣中心论点。)

弘一大师道:“以冰霜之洁励己,则品日清高; 以穹窿之量容人,则德日广大。”此言真矣。何不让内心中的价值观携一颗圆融饱满的心灵安睡、让心中的那头猛虎静静细嗅蔷薇呢?(评:点题并照应开头,用反问句式强调文章观点。)

【点评】

作为一篇优秀作文,本文亮点明显。标题形象,在众多理性标题中脱颖而出。立意上,新颖而有深度。文章一反绝大部分文章顺着材料导向立意的做法,反弹琵琶,提出“我们的价值观,不需要输出”的观点,且分析深刻。论证上,论据充足、论证方法多样。文中引证有“英国诗人萨松曾言”、“古训有言”、“一箪食„„”、“弱水三千„„”、“弘一大师道”等内容; 例证有“庄子只求内心的一份安逸”、“美国总统华盛顿”“享受、热爱生活”等内容。尤为可贵的是,每个论据使用后作者都会结合论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增强文章说服力。语言上,

理性内容的形象表述,增加了文章感染力。如:标题、开头和结尾中“猛虎”与“蔷薇”的表述,文中“守静,低到尘埃里的素颜,亦可以是高擎着灵魂飞翔的风骨”、“在名利枷锁中做一个脱巾独步的逸士”、“看一本“‘无关风月、只为真心’的好书? 抑或‘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际云卷云舒’”的表述等。(深圳市红岭中学贾雪波老师)

编号:4

得分:57分

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

平冈中学彭钰灵

“铁娘子”微微一笑,一番锋芒毕露的话就击出了当今时代大国之间较量的手段——价值观(评:“较量的手段”应该是“价值观输出”。这句话为后文立论作张本) 。在她眼里,没有输出价值观的中国手无缚鸡之力。

然而,笔者想说,真正的强大的价值观,无需强迫也会被接受。她们在抵抗中国价值观之时,却忘了圣贤孔子所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价值观(评:应该是“价值观输出”) 决定的“强国”是强迫非强大。(评:这段文字颇为费解,句意表达不明确。)

国家间的交流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 。不同的意识形态决定了各国之间不同的文化背景与行为举动(评:“意识形态决定了”“文化背景”的说法不正确。) ,也正是因为这些不同的文化背景才造就了世界文化瑰宝繁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试想,若是全世界都是千篇一律的红墙金瓦,万篇一致的庭院深深,那么美则无处安放。如今各国纷纷使出各种价值观传播的烟雾弹:美剧泛滥、韩流入侵,一首《江南style 》让全球疯狂„„但你是否看见这背后隐藏各国强迫性的价值观,让你整天沉溺在“欧巴”“英雄主义”的无底洞呢? 因此我们应该坚守自己的阵地,而国家之间的交流也应该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评:病句,搭配不当) ,让世界文化(评:宜加上“百花”) 齐放。(评:国家间的交流自然有价值观的输出。既然作者说是“交流”,那么,价值观输出就不是文化侵略,也就没有违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正是有“交流”,有价值观的输出,世界文化才得以繁荣,才具有多样性。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否定“交流”中价值观输出,进而否定有价值观输出是强国标准的观点,论证缺乏说服力。)

个人间的交流需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不同的背景与思想,百花齐放,思想碰撞激烈的时代更加容易倍(辈) 出人才。然而,这种思想碰撞(过程中) 也应该(遵循)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 。自己坚守自己的信念,并不等于非得强迫他人也接受你的观点。傅雷与张爱玲之间的交流也曾充满硝烟味,但仅只限于嘴; 苏轼与佛印之间的对话也曾充满挑衅意味,但仅止于文。可如今人们口舌之争往往上升到人身攻击:徐铮与周立波间的对骂让看客无奈; 闾丘露薇对柴静的点评却遭网友攻击„„是谁说你的观点我必须接纳,我的看法你必须认同的? 思想贵在独立,所以我们待人接物也该时刻铭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评:以上两个主体段,都是论述交流需要坚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的道理,都不能切合“价值观输出是否是强者标准”的题意。)

真正强大的人,无需自我推销,无需强迫他人,亦能屹立高山之巅:真正强大的国家,无需使用手段,无需借助口碑,亦能助矗立世界之林。吾山自有清林风,吾水自有水自流。强大与否,并非依靠别人评价,而是依靠自身的发展完善成长。强人所难非强大,违人所愿非力量。所以,价值观的输出与否,并非衡量强大的标准; 而价值观的强大与持久与否,才是国家民族屹立不倒的主心骨。(评:病句。)

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让强大回归本质,让价值的衡量重新找回标准。(表意不清)

【点评】

本文行文生动,语言颇具张力,比如开头一段文字很有个性,一开始就很能吸引阅卷者的眼球,表现出这位考生的文字功底。思维活跃,联想丰富,引用的例子丰富新鲜,给人鲜活之

感,展示出这位考生丰厚的积累和对现实的广泛关注。书写工整,字体端正,几乎无涂改痕迹,如此整洁美观的卷面,也是难能可贵,可见这位考生扎实的基本功。从反面立意,独立思考,力求新意,颇有挑战的勇气和自信,故而文章底气较足。但此文的立意和论证是值得商榷的。此文的立论的基础是作者对“价值输出”的认识,作者认为,“输出”是“强迫”性的,这显然是有片面性。基于对“输出”的这种认识,作者引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观点在文中是指交流的原则,而不是对价值观输出是否是强者标准的判断,显然此文的观点并未直接准确地切合题意。并且,由这个观点怎么就能得出价值观的输出“并非衡量强大的标准”的结论? 文章的观点和结论之间明显是缺少直接的逻辑关系。思维不严密,语言表达也不够规范简明。此文最终判为57分,这足见阅卷老师的厚爱和鼓励。(深圳市红岭中学吴良高老师)

编号5

得分57分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宝安中学李耕

撒切尔夫人和希拉里的话,让人不得不捂住俨然被戳中的软肋。中国文化的代言,仿佛仍是孔夫子、功夫。而现代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仍然微乎其微。须知对功夫等事物的迷恋仅仅是外国人对于东方文化的一腔热情所致,要想真正变得有影响力,一个国家必须拥有强大的文化影响力,而要拥有强大的文化影响力,则必须拥有并输出成熟而吸引人的思想。

尽管我们有诺奖得主莫言,尽管李安也捧回了奥斯卡小金人,可他们更多的是以个体之名闻名的,而我所说的思想,是一种更为宏观,更为抽象的价值观,比如法国有启蒙思想,美国的民主与自由更是被推向了世界各个角落。甚至于日本文化,也以其独特的精致与禅意征服了乔布斯这样挑剔的完美主义者。很无奈的是,我们的文化,在世界上是以什么样的形象存在的呢?

我如身处黑暗,无法认知其真正的特征。孔子的确是伟大的思想家,可他的思想在当世已不再具有太多实用价值与新意。中华美食? 有可能,不过外国的中国美食已经失去了它的本色,难以培养真正的中餐爱好者。细细想来,我还真找不出什么明显的特征。在世界上,中国的思维难以应用于物质,而中国的物质,却又难以承载中国的精神与思想。

的确,有影响力的思想是需要物质载体的,通过物质载体,才能提供一种途径,使思想为人所知。类似孔子学院的机构不是载体,它更像是国际友好机构而不是文化场所,而且它也无法体现物质承载寄予思想这一特点。真正的物质载体,是风靡世界的书籍、电影,将美与中华文化传向整个世界。曾经的李小龙做到了这一点,可随着他的陨逝,功夫已经很难将中国的武术之道传递给世界了,至少,影响力大减。

归根结底,这一切还是源于国内文化的浮躁。我们好像缺乏一种特质,一种沉下心细细钻研的特质。我们的文化缺乏必要的庄重与仪式感,我们的思想缺乏新意与哲思,匿于诗意与美感。我们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与源远流长的思想传统,然而我们却缺乏发展高端精致文化的耐心,任浮躁的心将文化资源处理得越来越廉价。廉价的文化,注定缺乏深刻的思想,缺乏深邃的普世价值观。

顾城呼吁道“我要做最狂的风,和最静的海。”在经济如狂风一般扶摇直上时,我们的文化圈理应还得保持沉静。唯有如此,才能制造未来最大的海浪潮。

物质载体与沉静踏实,内外结合,中国文化才可能真正走向世界。我真盼望那一天!

【点评】

考生作文的文化含量,往往是阅卷老师的聚焦点之一。本文以“文化”为中心词立意、拟题、行文,自然显得“有文化”,而且扣紧了所给的材料。行文也不乏闪光的语句,尤其是开头——“撒切尔夫人和希拉里的话,让人不得不捂住俨然被戳中的软肋”。先顺手拈来材料中的关

键信息——两个女强人,后妙笔点出“感性十足”的“软肋”; 确实绽放出令人眼前一亮的魅力! 当然,如果文章的重心略往前移,照应自己的文题可能更从容些。(深圳市红岭中学葛玉林老师)

编号:6

得分:57分

弘文化,扬国威

深圳中学颜天成

当“中国速度”令世界瞩目;(改逗号) 当“和平崛起”势不可挡;(改逗号) 睡狮觉醒,雄鸡高唱。在经济与体制的推动下,中国的“强国之名”已正。

然而撒切尔的一句话却让人深思:我们输出的,除了物质,更应有丰富的、具有世界价值的文化。一个国家,除了经济与科技为基础的硬实力,更需要精神层面的软实力。(对比之中,提出中心论点,以下写如何提升软实力)

然而软实力的体现,是由内而外的。只有先将华夏文明内化,融入到国人的血液、灵魂中,才能由内而外,向国外推广、宣传。(总写“怎么办”,明确)

将文化内化,不能只通过读与学,要融入灵魂,先要慢下生活的节奏,形成一种强烈的文化氛围。(写文化怎么内化,提出要慢下节奏,比较牵强,扯远了。)

看看邻国印度,“中国速度”之下,他们无比淡然。印度流行“拼慢”。他们的每个早晨,起床后,先会慢条斯理地阅读《印度时报》,与家人讨论经济金融,饮一杯咖啡,开始畅谈哲学与灵修,开始讨论、争辩。兴尽,方开始一天的工作。(是这样吗?)

便是在这种文化氛围下,在印度的加尔各答,你能转角邂逅浮生旧梦,随处可见智者仁人,下一刻便找到心灵的栖居。(印度简直成了圣地,真的是这样吗? 看看近期的新闻吧。)

文化氛围,便是如此。反观国内,轰鸣嘈杂的汽笛天未亮便开始轰鸣,“急于求成”被写在了每一个奔走于街上的人的脸上。微薄谈不出文化意蕴,微信传不出真情实感。

我们的文化追不上崛起的速度,钻不进奔跑的灵魂,文化氛围尚未成形,便又消弭。

古有书法家师宜官窘于酒资,于酒馆墙上写字,见者不禁解囊。这便是一种文化氛围。(这怎么是文化氛围?) 有了文化氛围,文化才能形成,良禽方有木而栖,软实力才能得以提升。文化方能弘扬,国威才能显露。

(以上中印对比,古今对比,用例不典型,看法偏颇,是古非今,妄自菲薄,且并未分析出文化不能内化之原因。)

文化内化,深入骨髓之后方能外化,才能在有意识的国民努力下与国际文化交流、碰撞、融合。

这需要眼光,需要胸怀,需要对于外来文化的包容兼纳,需要对于本土文化的固守坚持。(把这句放在第三段后,作为提升软实力的方法,就不会有中间几段琐碎离题的议论了。) 文人莫言融合了魔幻现实主义,把“高密乡推向了世界”; “华人之光”李安电影结合中西特点,让中国影视为世界认可。(此两例好,可重用。)

在弘扬中国文化的过程中,我们所做的,不是让外来主流思想变得更贴近本土文化; 而应让本土文化,去适应世界的潮流,才能真正形成文化输出,打开交流之窗。

从外及内,形成文化氛围,文化深入骨髓; 由内而外,文化兼容并包,锐意求变求新,同时坚守中国特色,让华夏之声,响遍全世界。

(结尾两段,态度明确,呼应开头和标题)

【点评】

文章对比入题,快速亮出观点:一个国家,除了经济与科技为基础的硬实力,更需要精神层面的软实力。明确准确。然后直入如何提升软实力的问题,作者给出的答案是“文化内化”,至此都很清晰,但进而提出要过慢节奏的生活,就有些舍本逐末了。而结束部分提出的办法

才是根本途径——“需要眼光,需要胸怀,需要对于外来文化的包容兼纳,需要对于本土文化的固守坚持”,显然,是写着写着才找到路径的,中间部分明显受之前作文的影响,提及慢节奏,很是牵强。而且,主体部分的论述和结尾的总结并不对应。本文起笔入题快速,结尾再次点题,首尾呼应,结构完整,值得学习。(深圳市红岭中学刘香娥老师)

编号:7

得分:57分

中国式浅薄

宝安中学庄楚坤

撒切尔夫人意味深长的一笑表现出了她对中国价值观的毫无危机感。(此句似乎应如此表达:“撒切尔夫人意味深长的一笑说明了中国价值观对她毫无威胁”) 更令人惊愕的是,美国前国务卿已经说过类似的话了。反观神州大地,浮躁、空洞的思想正甚嚣尘上,我似乎也理解了为什么她们对中国价值观会“充分信任”了。

(语句幽默风趣,言简意丰,两相对照,既点出了“中国式价值观的浅薄”,又分析了原因) 列夫托尔斯泰曾气冲斗牛地怒吼:“看看我们的文学在宣扬什么吧! 骄傲、性欲以及对生活的慵懒! ”重读来自上世纪俄罗斯这振聋发聩的呐喊,我却恍如大师是在针砭当今中国的浅薄。打开所谓的文学网站,各式各样的风流韵事被撰(杜撰) 成小说,高高地雄踞排行榜,受到广大读者的追捧。再接下来的便是韩寒(、) 郭敬明们,他们骄傲或忧伤的笔调赚得了足够的人气,盆满钵满。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毫无逻辑可言的都市武侠,小人物的发迹史也让人们对之趋之若鹜。“伪文学”,“伪励志”,“伪经典”(去掉逗号) 大行其道。还记得“哈佛大学图书馆墙上的校训”(去掉引号) 吗?(哪一句校训,与观点有何关系) 在大家的手机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说。一本诗集仅有精悍的几十千字节却无人问津,而一本网络小说的上万千字节却被“耐心”的读者看完,无人批评其冗长肥厚(去掉“肥厚”) 。有人说:“不懂得欣赏诗的民族是浅薄的民族。”难道中华民族就要这样被打上“浅薄”的烙印?

(以文学领域的事例为论据既不落俗套,又显示作者阅读的广泛性,以及较为深刻的文化思考) 价值观的浅薄不仅仅体现在文学上,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在集会上语惊四座:“我们国内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都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教授敢于说真话的精神令人敬佩,然而他揭露的事实也令人忧虑。如今的学生,“名利”二字从不离脑,十年寒窗无人问,只为“一日看遍长安花”。“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少年,你又在哪里!(巧妙化用诗句,值得借鉴) 再问学生们的理想,竟是一些空洞陈腐的说辞。甚至干脆概括为“娶妻成家生娃娃”,把“稳定”作为唯一的目标。难为(改为“难怪”) 中国公务员的比例(改为“队伍之庞大”) 会如此令人咋舌,因为那些奋进在人生道路上的人们,脑中都只装着浅薄的、功利的价值观啊!

(深入分析了造成中国式浅薄的原因,说服力强)

中国文化曾经既厚实又飘逸灵动,价值观,也就是有稳定性、持久性的思想更是前有古人后有来者,中国的价值观曾经输出到四方列国,遍地生根,深深地影响了世界文明,在世界文化史上书就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缘何现在的外国人听说中国的价值观只留下一声放心的嗤笑? 其皆出有因乎? 其皆出有因也! 过马路时人们有“中国式过马路”; 进餐时人们有“中国式喧哗”; 出国时人们有“中国式丑陋”„„难道在价值观上我们也有“中国式浅薄”?

(与上段构成对比,凸显了产生“中国式浅薄”的原因及其危害)

鲁迅在《狂人日记》最末位写道:“救救孩子„„”

(巧妙引用,耐人寻味)

【点评】

文章批判了当今文学创作及阅读领域存在的“价值观浅薄”,进而批判了学校教育中“人生观浅薄”,指出学校理想教育的缺失,浅薄的功利主义盛行。在批判的同时,分析了中国式浅薄

产生的原因,指出了中国式浅薄的危害。文章思路缜密,又文气生动。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文章显示了作者对现实社会广泛的关注和深刻的思索,较为深厚的阅读沉淀以及比较熟练的语言驾, 驭技巧。(深圳市红岭中学李铁锋老师)

编号:8

得分:56.5分

西安! 西安!

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郑银辉

致我最敬爱的西安:

近日,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过世,于是涌出大量关于撒切尔夫人的事迹,其中有一篇消息旨为撒切尔夫人对媒体表达的一个观点:不能输出价值观的国家,不能说它是强国。其价值观的含义即为稳定性,持久性的思想。

由此我想到了你,西安。好久不见了,我是听说了你要改头换面自己,我才心急如热锅上的蚂蚁来劝告你,不要冲动,不要赶上现代化,而是将你的思想延续下去。

仍记得你的浓妆淡抹,葱葱的骊山是你一如既往的青丝,淙淙的护城河是你盈盈的眼波,巍峨的城墙是你千年不变的容颜。也记得那周朝古朴的铜鼎是你坚硬的骨骼,秦朝绚丽的兵马是你卓尔不群的身姿,唐朝宏大的石经是你闪烁的思想。

那些都是你的文化,都是你稳定持久发展的沉淀,你是一个强市了! 那你又何苦推倒城墙,用钢筋水泥取而代之。你又何苦去营造雅典的地中海风情,打造纽约顶尖时尚,凝聚巴黎法式浪漫。如果你真的变了,真的变得不像原来那样了,那你是面目全非,也无可救药了。 梁思成曾经说过:“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她的语言。”你知道吗,西安,你就活像一本史书,一页页一幕幕都记载着中国光辉的历史,源远流长的大中国,具有的那稳定持久的思想,这不正是撒切尔夫人所言的价值观吗? 你默默地传递着价值观,你慢慢的散发着你的光芒,西安,这样的你才是强大的啊! 不需要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的标签,最珍贵的是你那历史的沧桑。 还记得长安吗? 那有青灰色巍峨的城墙,那有飞檐钩心古色古香的宅院,那是多么的令人痴迷和疯狂。长安,可曾是十三朝的古都。丰镐的国风唱得你柔情似水,阿房的宫灯照得你光彩耀人,骊宫的清泉洗得你铅华尽去。你是那么的鹤立鸡群。你的太白诗赋激荡着世人的胸怀,你的未央歌舞朦胧着世人的双眼。你是那么的让人如痴如醉。你那深刻的价值观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长安之强盛,乃中华之强盛!

西安,郑钧曾唱过你,充满历史岁月的你《长安,长安》:“我生来忧伤,但你让我坚强”,你价值观中的精神,振奋着中华人,使中华强大。“遥望着残缺,昨日的秦楼,吼一句秦腔”,你若是企图改造成和别人攀比城市,那是无穷大的悲哀啊!

饱满历史的你,富有内涵,甚是强大。你是华夏儿女崇敬的对象,在我们心中,你已是最强。 祝安好。

敬爱你的人

2013年4月22日

【点评】

在千篇一律的考场作文中,这篇文章让人眼前一亮。独特的形式,使我们佩服作者的匠心。作者用书信体、第二人称很好地表达了对中国文化的一腔赤诚。材料作文要求依据材料立意,本材料中的关键词“价值观”、“思想”等,对普通中学生而言无疑是抽象的,如何避免文章大而空,作者巧妙地拈来“西安”一词,它既指那座城市,也指那座城市代表的历史和文化,当作者把“西安”的能指和所指结合在一起时,便实现了对主旨地表达。本文也体现了作者不俗的语言表达能力,且不说正文中随处可见的排比、比喻等修辞的运用,单说题目“西安”一词和叹号的反复,是呼唤,如鼓点,动人心,撼人情,令人思。如果能在思想的深度方面有更进一步的追求,那么本文可成为尽善尽美之文。

2014高考作文急救攻破50天(4)——橘子人生

【命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会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谢它是大的。”

请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 ,确定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点拨】

材料类话题作文的审题,第一步是“整体感知”,就是全面理解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寓意。阅读本段材料,有两个方面的提示必须抓住:一是“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这句话,它是理解材料中心寓意的线索,橘子有大有小,有酸有甜,就是提示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求本法”,抓住材料的本质即材料的中心寓意,人生有顺利有坎坷,有挫折有失败,有如意有不如意,有句常言不是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嘛; 另一提示是“一些人”会“抱怨酸”、“抱怨小”,“而我”“庆幸它是甜的”、“感谢它是大的”,两种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个方面的提示一结合,中心寓意就出来了,人生状况不同是客观存在,无法改变,要想活得轻松快乐,只能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这就是这则材料的中心寓意。

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大而甜的橘子,但那只能是我们的美好愿望而已。任何人的一生都不会绝对的完美。这就要看我们怎么个活法,看我们如何对待自己手中的橘子。蔡先生拿到酸的庆幸其大,拿到小的则庆幸其甜。他的做法充满了智慧,而这样的人生就是一种智慧的人生。

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无数个这样的橘子,蔡先生的做法对我们来说犹如一剂良药。倘若我们总是以自己的尺度来衡量万事万物,则我们连一个橘子也拿不到。因此我们不能奢求人生,不能抱怨生活,相反,我们要以感恩的心态来对待这并不算漫长的人生。

审题立意方面,①正确看待人生中的得与失,不要患得患失。②处在任何环境中,都要从良好角度寻求优势。这两种为最佳立意。

【例文荐评】

面朝阳光,春暖花开

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说过,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橘子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抱怨小; 而我拿到了小的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庆幸它是大的。

是啊! 上帝常常在不经意间开了你一个玩笑, 也许, 他累了, 所以世界上多了那么多不完美和缺陷,他给了你大橘子, 那却是酸的, 他给了你甜橘子, 那却是小的。于是, 世界上有了各种各样的人:有人成功, 有人失败; 有人快乐,有人悲伤......

但我始终认为, 上帝是公平的。藏在阳光下, 背靠阳光, 你看到的将是一片阴影, 面向阳光, 你看到的将是一片光明。不变的是阳光, 但是你的改变, 却收获了不同人生。

李白,曾有“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篙人”的踌躇满志, 也曾苦心抑志写《清平调》以取悦贵妃圣主, 曾在堂堂王宫之上让高力士拖靴磨墨,也曾在玄幻梦境之中,任思绪飞扬天姥。可是,“总为浮云能蔽日”黑暗的官场不容傲骨天成的他,然而他在酸楚中却仍活得很“甜”,寄情千山万水之间,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纵使才华无处伸展,却仍书写了半个盛唐。

司马迁,他的人生是酸的,一句好心的劝告却反而受到宫刑。但是他并没有让自己一直酸下去,仅凭着一股“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信念,写着别人的事迹,却让自己的事迹彪炳史册,名字流传千年。

我想,他们生活在酸楚的社会中,他们改变不了,但是,他们应该是甜的,因为他们改变了自己,为了自己的活着而活着。李白也好,司马迁也好,他们都靠着阳光,带来了历史的光明。

是的,上帝是公平的,他在给人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所以天空一直是光明的,人生就是有酸也有甜。但是只要你从酸中体会出甜的味道来,那么成功永远是属于你! 也许你感伤花在最美丽的时候凋谢,也许你曾遗憾自己空有美丽的躯壳而无才学,但是只要从今天开始,面朝阳光,你就会收获甜甜的味道!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遗憾,也是一种美

拿到大橘子的人嫌橘子酸,拿到甜橘子的人嫌橘子小。酸、小相对于大、甜来说确实是一种遗憾。“橘子理论”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人应该学会满足,同时也折射出了另一种价值观:遗憾其实也是一种美。

人生犹如长河奔流,或湍急,或舒缓,时而风和日丽,时而雷电交加,总会激起无数的波纹。朋友的离别,家庭的不和,学习的困惑,工作的失误以及许许多多希望之灯的熄灭,我们都会有怅然若失的遗憾。但就是在这些事与愿违的遗憾里隐伏着许多生命的契机,诱发你的灵魂,启迪你的心智,激励你的追求。

诗人顾城曾经说过:“黑夜我给了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是啊! 遗憾就恰似夜幕里蕴藏着光明,阵痛中将诞生新的生命。在遗憾里,我们不是可以尽情地去领略和体味人生之旅的曲径幽深和风云难测吗?

生活里没有遗憾,会变得单调乏味; 人生没有遗憾后的觉醒,便没有希望,没有对未来鲜花般的憧憬,不是吗? 登山而未见日出,你感到遗憾,但云雾缭绕,烟雨缠绵,山峦秀峰,似娇羞的莲花时隐时现,你又会涌出一种别样的情绪,别样的感触,仿佛置身于梦幻般的诗的境界,你又会神思飞越,独领宇宙的空灵洒脱,不是吗?

我们遗憾维纳斯的断臂,但在这遗憾里,我们一任想象的彩蝶尽情地飞舞,而心灵深处则生长出无数美丽的遐思; 我们遗憾鲜花的凋谢零落,但在这遗憾里,我们加倍地吮吸花的芬芳,更加珍视春天的温馨美丽; 我们遗憾人生的短促和人世间的离愁思绪,但我们更加热爱生命,拥抱生活,呼唤爱情,珍重友谊,使人生丰富多彩,便更有千种风情„„

生活之树常绿,希望之灯不灭,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它们构成社会、人生、自然最壮美的华章,而遗憾是生活中的一副清醒剂,是希望的一块孕育地,是出征时的一种鞭策。

我们的社会之所以会进步,也正是因为有了遗憾; 我们遗憾煤油灯气味太浓,于是有了电灯; 我们遗憾自行车太慢,于是有了各种机动车; 我们遗憾报纸传播的信息有限、太慢,于是有了网络; 我们遗憾„„正因为有了遗憾,才有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正因为有了遗憾才有了人生的不懈追求,翘首渴望; 正因为有了遗憾,我们的民族才会自强不息,奋进不止; 也正是因为有了遗憾,才有了转基因产品,说不定哪一天我们每个人看到的橘子都是又大又甜的呢! 遗憾,也是一种美!

云在春天水在瓶

故事是这样说的。其实什么样子的橘子不是橘子呢? 只不过人心不足,这山看着那山高,总想拥有更好的东西罢了。

静下心来想,橘子虽酸可是分量大,小一点的还很甜,不是各有所长,皆有可取吗? 世间本无完美之事,只要懂得欣赏,略有缺憾的人生岂不是更加美好?

我们好像已经习惯了,每看到什么事务,总是更容易看到它的不足的甚至夸大它的效果。那些已有的美好我们总是视而不见,觉得理所当然,总是奢望更好的。当然,人是应该有所追求才会成长,但也不要有过分的奢望,须知自然与人生总是这样,当它为你关上一扇门,他总会为你打开一扇窗,然而二者往往难以全,但这却完全不影响人生的美好。

君不见,“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更有孙子膑而作兵法,无一不是为难重重。无一不是成果累累。试问,谁人人生无缺憾,月总有阴晴圆缺,却也掩盖不了她清丽的容颜,挡不住众人羡慕的眼神。人生,因为缺憾,而更具挑战,缺憾让人生美丽。

君不见,昭君和亲,扎根塞外,黄沙狼烟千里之地,如此恶劣的环境对于她又何尝不是一种唐突与缺憾? 然而,这稚嫩的肩膀却担上了和平的重任,绝代芳华香飘大漠,泽披万里,短暂的人生也因此升华。人生,因为缺憾,而更具深度,缺憾让人丰富。

从来有得必有失,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但一定会各有所得。没有完美的世界,亦没有完美的人生,这世间,缺憾是必然的。然而,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拥有美好的人生。

欢乐无穷,而又悲苦欲绝,人生便是如此,就看你从哪个角度欣赏,开对了窗,才能看到最美的风景。

那么,调好焦距,选对角度,屏住呼吸,让我们倒计时——一、二、三。看!

看着世界,原来如此美好。

看云在春天水在瓶,各有各的姿韵,各有各的美丽。懂得欣赏的人自有主意。

换一种角度

有一个老太太生了两个女儿,大女儿开伞店,小女儿开洗衣店。阴雨连绵,她忧虑小女儿的衣服晾不干; 丽日晴天,她又担心大女儿没有生意。就这样,老太太整日忧心忡忡,闷闷不乐。后来,在一位智者的点拨下,她终于笑逐颜开,下雨天,老太太为大女儿生意兴隆而高兴; 大晴天,她又为小女儿顾客盈门而欣喜。原来,“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在你哀叹辛苦又心苦的时候,只要变换一下角度,灵智与心绪便被开启,快乐竟然如此简单又实在。 生活中少不了烦恼、痛苦和遗憾,比如爱人背弃、亲人离去、工作不顺、事业受挫、生意每况愈下„„倘若长期苦着一张脸,无所适从,必定身心疲惫,一蹶不振。如果我们换一种角度去思索,不难发现许多机会:有离别就有相聚,有忧伤就有喜悦,有失败就有成功,有阴霾满天就有阳光灿烂。失败算什么,成功固然可喜,失败未必可悲,它正是一种锻炼和考验; 事业受挫算什么,前进的路上并非铺满鲜花,还遍布着荆棘与疾风骤雨; 爱人远去算什么,情感失落可让你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学习中,从而走向成功; 受点侮辱算什么,权当别样的教诲,点燃你奋斗的火炬。五彩斑斓的世界,有许多失意不经意与你邂逅,也有许多舒畅的境遇不期而至。换一种思维方式看问题,富贵有其缺陷,贫穷有其踏实,美丽有其不安,平淡有其悠闲。阔居广厦者的梦丝毫不比蜗居陋室者的甜美,因为贫困不过是社会历史现象,并不代表羞耻。家产万贯的富翁与一贫如洗的乞丐,两者的幸福内容也许不同,但其本质是一样的。谁能说强悍的外表下面不是一颗病态的怯懦的内心? 谁又能说企图征服和扼杀一切的人,他自己的心灵不被屠戮? 从这个角度观察,让自己处于比较欢喜的情绪,自然躲开了那些让人厌烦的状态,过简单纯净的日子,是多么开心快乐啊!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就会抱怨小,而我拿到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谢它是大的。”生活往往不是想象的那么好,也不是想象的那么坏,在你得到一些的时候,也会失去一些。生命的多姿多彩常常令人瞠目结舌,也许你要的不多,有一朵花就知足,可就这么一朵,却也是踏破铁鞋无处寻觅。然而,命运又叫人无暇难过,假如你农耕桑田,想一想餐菊的隐士,展眉喜目看“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假如你踽踽独行,思一思吐霞的诗人,凝神洗耳听“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峰回路转处,或许你能意外地收获一大束鲜花,芬芳四溢,回味无穷。

换一种角度过生活,庆幸小橘子的甜,感谢酸橘子的大,小情小调也安稳,随遇而安亦智慧,活得坦然而轻松。

凡事感激

有一句名言是这么说的:“一个观念决定一种态度,一种态度决定一份思想,一份思想影响一

个信仰,一个信仰决定一个人的一生。”百年巴金曾说过:“生活是一股激流。”而冰心奶奶却言:“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人生一世,从呱呱落地开始便如电视的现场直播,没有预演更无所谓重拍。在遍布荆棘与香草的人生路上,我想若能怀揣感激,一切便都在意料之中。

台湾一知名漫画家蔡志忠说:“人生就像橘子,有的大却酸,有的小而甜; 一些人拿到了大的就抱怨它酸,一些人拿到了小的却埋怨它小。而我拿到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激它是大的。”看似浅近的一席话却蕴含着一份睿智与难得的胸怀和见地。更重要的是他发现了一种全新的人生观——凡事感激。

这种人生观阐述着人生中的取舍与方向,态度与去向,告诉我们生活中应该多一份感激,少一些计较。凡事感激,凡事包容,凡事欣悦,凡事赞美。

“你说你最爱丁香花,因为你的名字就是她,多么美丽的花,却躲不过风吹雨打。”这段歌词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恐怕歌曲后那坚强的灵魂就鲜为人知了。一个脆弱的生命在与病魔的顽强斗争中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上帝给了她一个苦涩的橘子,她尝遍了辛酸后,却依旧笑容灿烂,她离开了,留给人世的却是“感激”——感激生活。宛若一支活出坚毅与品性的丁香花,清香溢满乾坤,我们仿佛听到她喑哑的声音在吟唱:

“感激陪伴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你友善;

感激离开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你独立;

感激帮助你的人,因为他助你度过难关;

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你坚强;

感激相信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你诚实;

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你成长;

感激扶起了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你站立;

感激绊倒了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

如果生活中你凡事感激,那么还有什么可以打败你呢? ”

凡事感激,即便是折了翅的飞翔,也要感激着满怀信仰,因为有太阳在前方; 凡事感激,即便是失去了帆的远航,也要感激着乘风破浪,因为有海洋在心里。

学会感激,即使是险象横生的荆棘路,也能从心底流泄出承载希望的香草山!

换种眼光看事物

在日常生活中,有时我们可能会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只要我们换种眼光,你会发现事物并不是如我们想象的那样。

——题记

换种眼光看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是一个许多人听起来都害怕的字眼。失败是大多数人拒之门外的讨厌过客。然而他们却忽视了失败在人生成功道路上的重大作用。没有数以万次的失败,怎么会有成功时刻的喜悦。有人曾经问过爱迪生:“你怎么实验了1300多次,失败了1300多次,却没有放弃灯泡的研究呢? ”爱迪生笑着回答说:“我不后悔,最起码我知道了1300多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也就是说,我离成功又近了一步! ”在别人看来数以千计的失败是可怕的,痛苦的,而在爱迪生眼里,失败是有价值的。正是这么多次失败的积累,最终爱迪生发明了灯泡。换个眼光看失败,失败将成为我们成功的催化剂。

换种眼光看母爱——“打是疼,骂是爱。”“你这小孩怎么这么不听话,叫你别到小塘里去游泳,你非要去,看我不打你一顿,给你长点记性。”隐约记得小时候被妈妈这样训过,那时不懂事,在我心里,妈妈是在故意找我的茬。即使在今天,也有人对这种方式的母爱表示质疑。但在我眼里,这是一种特别的爱。这种爱也许更质朴、更真挚,这种爱让我更感温暖,这种爱让我时刻注意自己、时刻反省自己。在这种爱的阳光的沐浴下,我快乐地成长着。换种眼光看事物,你将得到全新的认识; 换种眼光看事物,你会发现事物不像你想的那么糟糕; 换种

眼光看事物,你会发现成功原来并不是难事!

2014高考作文急救攻破50天(5)材料作文:交流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 按要求作文。

交流是心与心的沟通, 是心灵的相互感应。“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把身心寄于大自然中, 在与自然的交流中找到了恬静; “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在与“野草”的交流中找到了坚定;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在与洞庭湖的交流中找到了人生的奋斗目标;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的王维在与山水的交流中体味了另一番人生境界;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王勃在与滕王阁的交流中领略了一种超脱自然的感叹; “忽闻岸上踏歌声”的李白在与汪伦的交流中获得了真正的友谊„„

看了以上材料后, 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自选角度, 自定主题, 自拟题目, 写一篇作文。

【写作指导】

这是一个新材料作文, 我们写作之前首先要做的一点就是要审清这个材料, 明确材料的寓意, 从而把握材料的主旨。这个材料虽长, 但主要由两句话组成。第一句“交流是心与心的沟通, 是心灵的相互感应”, 这显然是诠释交流的内涵; 第二句较长, 依次列举了陶渊明与大自然交流、鲁迅与野草交流、范仲淹与洞庭湖交流、王维与山水交流、王勃与滕王阁交流、李白与汪伦交流等。其实仔细观察, 我们可把材料中的交流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人与物的交流, 一类是人与人的交流。无论何种交流, 人们都各得其所。这显然强调的是用心交流的重要性和作用。综合这两句话来看, 我们会发现“交流”是材料的关键, “交流的作用”是材料的主旨。也就是说我们写作时只要能围绕这两个方面来写, 就能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来。

在具体的写作中, 我们可从如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从交流的对象上看, 可以写亲人、朋友或师生的交流, 也可以写自己与书本的交流、与自然的对话、与动物的沟通, 前者取材容易, 但耳熟能详, 后者难度稍大, 但新颖别致。二是从交流的方式上看, 我们要找到一个适宜展开情节、抒发情感的载体, 如用一串伤心的泪水, 来引出自己与父母沟通的故事; 用一声轻轻的问候, 来叙说解除师生误会的过程; 用一张小小的卡片, 来拾起同学久逝的情谊等。三是从交流的过程看, 要在情节上多下功夫, 生活中正因为有隔膜、有矛盾、有误会, 才需要沟通, 我们应该把那些或离奇伤感, 或波澜曲折的故事真实地再现出来。要将情感展现得活灵活现, 必须恰当地运用各种描写手段进行刻画:或用动作、肖像描写表达人物“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的伤感, 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或用语言、景物描写出“花迎喜气皆知笑, 鸟识欢心亦解歌”的兴奋感, 把内心的“情”, 自然地渗透到外物之中, 真正做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合一、水乳交融。这样文章就会从细微处闪出诱人光彩。

【三类文】

与书交流

梁智恩

飞散的书页, 不经意间营造出淡淡的书香味。(仅从飞散的书页中就说营造出淡淡的书香味, 看来这书香味还不太浓哟)

从我上学到现在, 书一直陪伴在我身边, 它是一位不吭声的老师, 它总是默默无闻, 默默贡献, 它就是我们随处可见的“书”。(此句显得有点多余, 且也与上文联系不紧密)

书是人类的朋友, 说起书的来源, 那话可就长了。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代后期, 就出现了有关占卜吉凶的书。当时纸尚未发明, 人们就地取材, 以龟甲和兽骨为记录材料, 把占卜的内容刻在龟甲或兽骨上, 这就是最早的图书——甲骨的书。后来又出现了石头的书, 这是因为当时出现了拓印枝术。石面上所刻的字, 都是正面凹入, 可先将一张薄纸用矾及白芨水浸泡, 贴在刻石的表面; 以软刷将纸刷匀, 再轻轻捶打, 将纸嵌入铭文的笔画之内, 待纸干后, 以细布包裹棉花做成的拓包, 蘸以墨汁, 将它在纸上均匀捶拓, 将纸剥下来, 便得到相同的复本。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后来又出现简牍的书。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在纸发明以前, 简牍是我国书籍最主要的形式, 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日, 有关图书的名词术语、书写格式及写作方法, 依然承袭了简牍时期形成的传统。(材料的主旨是“交流”, 本文的标题是“与书交流”, 而这两段却大写特写书的起源和种类, 显然是偏离了中心)

书是知识的殿堂, 习惯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你也许渴望有一份宁静的交流, 那你为何不尝试与书交流呢? 也许它会让你的人生有更大的收获。(显而易见, 本段与上面的两段在内容上明显联系不上)

与书交流, 如同跟一个挚友无声交流。书是无私奉献的导师, 教你处世的道理, 传授你无限的知识, 能使你纵观历史, 横看世界, 从古至今, 一览无遗。一切都毫不保留地奉献给你。

病理剖析:我们要想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来, 一定要围绕中心来选材, 其他的材料再好, 如果与中心没关系或关系不大, 就应略写或不写。本文在这方面做得却不够好。本文的标题是“与书交流”, 而全文却没有围绕这一主题来写, 而用大量的篇幅来写书的起源, 而后面两段才开始点到与书交流的主旨, 这样一来, 文章就形成了两个中心。在一篇短小的文章中有两个中心, 每个中心又没有说清楚, 也就形成了无中心。这是我们写作文时应引以为戒的。

【二类文】

与书交流

梁智恩

飞散的书页, 不经意间营造出淡淡的书香味。沉醉其中, 你会发现, 原来与书交流, 真好。(开头点出了与书交流的主旨, 但写的有点平淡, 缺乏诗意)

英国著名作家培根说:读书能给人乐趣、文雅和能力。人们独居或隐退的时候, 最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谈话的时候, 最能表现出读书的文雅; 判断和处理事务的时候, 最能发挥由读书而获得的能力。(这里引用培根的话讲读书的作用, 如果这些话是作者与书交流之后的感悟, 会更能突出中心)

从我上学到现在, 它一直陪伴在我身边, 它是一位不吭声的老师, 它总是默默无闻, 默默贡献, 它就是我们随处可见的“书”。(这里仅仅是叙述, 显得过于平淡。如果这里使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来表述, 那效果自会大大不同)

习惯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你也许渴望有一份宁静的交流, 那你为何不尝试与书交流呢? 也许它会让你的人生有更大的收获。

我爱书, 平常也十分喜欢与书交流, 因为我知道在书中可以让我明白“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的学习方法, 让我品味到“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读书之乐。(这里也显得如“白开水”, 如果用排比的句式写自己与书交流的具体感悟, 那更能引起人们心灵的震憾和情感的共鸣)

以书为友, 与书交流, 让我受益匪浅, 我从中体会到墨客寄情于诗书之中, 如“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的气壮山河; 感受一代君主“星汉灿烂, 若出其中”的胸襟抱负。

书, 给予我们的, 不单单是体会, 更多的是人生启示。

当你失败时, 书会教你勇敢面对, 勇往直前, 把失败看作成功的起点, 它会带你到达成功彼岸。(与书交流, 失败时是这样的, 其他时候又是怎样的呢) 与书交流, 你的人生会更精彩。书中, 如同一个无声的社会, 能令你分辨真善美, 假丑恶; 在今天这个时代, 人的智力发展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善于在知识的浩瀚的海洋里辨明方向, 是否善于利用知识的仓库──书籍; 只要你打开心灵之窗融入其中, 细细品味, 你同样可以在无声之间得到启迪和经验。 与书交流, 如同跟一个挚友无声交流。在你无助时, 它会毫不犹豫地向你伸出援助之手。它是“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私奉献的导师, 教你处世的道理, 传授给你无限的知识, 能使你纵观历史, 横看世界, 从古至今, 一览无遗。一切都毫不保留地奉献给你。(这里的语

言也显得平淡, 不能激起人们的阅读兴趣)

与书架起沟通的桥梁, 会让你的人生更精彩。

病理剖析:本文较上一篇作文来说, 有明显的进步, 能够围绕一个中心即“与书交流”来行文立意, 中心集中了, 也突出了。但本文写作上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本文写作时应重点从自己的内心感悟从发, 写与书交流的心得和感受, 尽量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特别是排比这种修辞来增加气势, 打动读者的心。这篇作文语言很平淡, 在这方面做的并不好, 建议修改时可重点从文采上入手, 争取写出文采飞扬的作文来。

【一类文】

与书交流

梁智恩

飞散的书页, 冒着热气的清茶, 不经意间营造出淡淡的书香味。沉醉其中, 你会发现, 原来与书交流, 乐趣妙不可言。(开头简洁而富有诗意, 既巧妙地引入本文的中心, 又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从我上学到现在, 她一直陪伴在我身边, 她教我识字, 教我成功, 教我如何面对失败, 教我人生, 教我面对困难与挫折(运用排比修辞, 生动形象地阐述了书在“我”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她是一位不吭声的老师, 她总是默默无闻, 默默贡献, 她就是我们随处可见的“书”。 习惯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你也许渴望有一份宁静的交流, 那你为何不尝试与书交流呢? 也许它会让你的人生有更大的收获。(过渡段, 点出与书交流的收获)

我爱书, 平常也十分喜欢与书交流, 因为我知道在书中可以让我明白“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的学习方法; 让我欣赏到“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有几回闻”的人间绝唱; 让我品味到“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读书之乐。(运用排比修辞, 既突出了与书交流后的收获, 又使得语言起伏有势, 撼动人心)

以书为友, 与书交流, 让我受益匪浅, 我从中体会到墨客寄情于诗书之中, 如“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的气壮山河; 感受一代君主“星汉灿烂, 若出其中”的胸襟抱负。在坎坷之际, 会想到“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书, 给予我们的, 不单单是体会, 更多的是人生的启示。

当你失败时, 书会教你勇敢面对, 勇往直前, 把失败看作成功的起点; 当你彷徨时, 书会给你指出努力的方向, 带你到达成功的彼岸; 当你成功时, 它会告诉你不要骄傲, 要再接再厉。(人的不同时期与书交流的作用, 正印证了开头的“与书交流, 乐趣妙不可言”这句话) 与书交流, 你的人生会更精彩。书中, 如同一个无声的社会, 能令你分辨真善美, 假丑恶。只要你打开心; 只要你打开心灵之窗融入其中, 细细品味, 你同样可以在无声中得到启迪和经验。

与书交流, 如同跟一个挚友无声交流。在你迷茫时, 它会为你指引光明大道。在你无助时, 它会毫不犹豫地向你伸出援助之手。它是“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无私奉献的导师, 教你处世的道理, 传授你无限的知识, 能使你纵观历史, 横看世界, 从古至今, 一览无遗。一切都毫不保留地奉献给你。

与书架起沟通的桥梁, 会让你的人生更精彩。(结尾进一步点题, 深化中心)

特色简析:本文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标题新颖独特, 先声夺人。我们知道“交流”都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而作者在标题中却说要与书交流, 与书如何交流, 与书交流的结果是什么? 这样就吊起了人们的胃口, 让人急于一读。二是感受深刻, 给人启示。文中有很多充满哲理色彩的语言, 如“当你失败时, 书会教你勇敢面对, 勇往直前, 把失败看作成功的起点; 当你彷徨时, 书会给你指出努力的方向, 带你到达成功的彼岸; 当你成功时, 它会告诉你不要骄傲, 要再接再厉。”“与书架起沟通的桥梁, 会让你的人生更精彩。”这样的语言富有思辨色彩, 读后如品香茗, 意味深长。

2014高考作文急救攻破50天(6)材料作文:“立着”与“靠着”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是现代著名诗人沈尹默先生的写于“五四”时期的诗句,诗句中的“立着”、“靠着”引起了那个时代许多人的共鸣。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它仍然能够触动我们的内心,引发我们对人生、个性等的思考。

请根据材料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和感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定(诗歌除外)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一、审题提示

1. 寻找关键词,确定写作重心

立着:站立、自立、独立——不依赖、不自卑、不仰视名人、不仰仗他人、要坚强、要自信; 靠着:依靠、依赖——借助外物或外力;

人生、个性——材料提示的写作对象。

拓展延伸:任何题目,从论述或叙述的对象角度考虑,大致均可作如下思考:

⑴人、家庭、集体、社团、企业、国家、民族„„

⑵凡人、名人、伟人、明星、不同行业的人„„

⑶历史(过去) 、现实、未来

⑷人类、自然、动物、植物

2. 根据自我感悟,确定写作角度并明确立意

⑴“立着”的角度:论述“立着”的内涵、意义,阐述我们为什么要“立着”,怎样才能“立着”,或叙述关于“立着”的故事、经历、见闻。

立意参考:男儿当自强/自立、非“立”无以成才、个性“立”中求、成功/幸福/快乐需要“立”„„ ⑵“靠着”的角度: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无可厚非,适度的“靠”是智者的行为,肯定“靠”的必要,强调“靠”在人生、生活、学习、工作、事业等方面的作用、价值和意义。

二、立意参考:

①正面角度:不“靠”不“立”、君子善假于物、成功怎能没依靠、适时/适度依靠(外力或外物) 、学会“靠着”、善于“靠着”、何妨“靠着”„„

②反面角度:靠者必败、说说“靠着的一代”(“啃老族”、“官二代”、“富二代”) „„ ⑶综合角度:论述“立着”和“靠着”的关系,阐述如何正确对待“立着”和“靠着”。 立意参考:“靠着”并“立着”、亦“靠”亦“立”、立者何必不靠、靠者不可不立„„

三、例文评析

立着,却不靠着

有这样一群人,在美国,被戏称为“归巢小鸟”,在中国,名为“啃老族”。有这样一群人,在学校,品学兼优,颇得老师青睐; 在家里,衣来张口,饭来伸手„„面对现在社会上种种成年子女不能独立自主,还要依靠父母的现象,我想说,作为孩子,我们应该立着,却不靠着。(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立着却不靠着,绝不是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绝不是像顶峰上的松柏,借你的高峰来张显自己; 也绝不是像飞扬的风筝,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 立着却不靠着,是以同样的身份与你站在一起,根交织在地下,叶,缠绕于云里,相望相立,却从不倚靠。(化用舒婷的《致橡树》,形象解说命题“立着却不靠着”)

立着却靠着的人,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小孩。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属于自我发展的空间和方向,对父母的过份倚靠,只会束缚自己发展的脚步,养成好吃懒做的恶习,甚至被当作社会垃圾而淘汰。站在别人屋顶看星星的人,永远体会不到星空的浩瀚与辽阔,当别人的屋顶不再让你倚靠,当父母的肩膀老弱到再也承受不住壮年的你的倚靠时,你当如何面对生活中的逆流和荒原?(反面论证“立着却靠着”的后果。)

在如今弘扬独立精神的年代,我们应该走出父母的怀抱,走出前人的树荫,走出我人生,秀出我风采,做一个立着,却不靠着的人。IT 行业的领袖人物李泽楷,拒绝了父亲李嘉诚的种种资助,坚持白手起家,创立自己的事业,是一个立着,却不靠着的人; 小巴菲特,拒绝了父亲“股神”巴菲特的帮助,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斯坦福大学,并成就了一番事业,他的的确确是一个立着却不靠着的人。立,意味着顶天立地,像大树一样的笔直,像苍鹰一样直冲云霄。靠着的人,就像藤蔓一样永远也领悟不到参天大树的风采。(联系现实,举例论证只有“立着并靠着”才能成就人生事业。)

做一个立着却不靠着的人,先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羊跪乳,鸦反哺,学会对鬓角渐染微霜的父母付出关心,分担辛苦; 学会自己整理衣物,收拾刻意; 学写作教自己料理生活上的一些小事; 学会„„这一点一滴的小事可能会给你带来无穷的收获,增添对生活的领悟。帮助你成为一个立着却不靠着的人。(深入一层,论述怎样才能做到“立着却不靠着”。) 立着,却不靠着!(总结强调中心论点,照应开头,呼应题目。

爱我,就让我立着

曾几何时,当我上网聊天的时候,父母会时不时端来玻璃杯茶或几块饼干,以查明我上网的动机; 当我和朋友外出时,父母会认真地问清楚朋友的身份; 当我和同学打电话,父母会在旁边时不时纠正我们的谈话。虽然我知道父母做这些是爱我的表现,但我还是想说:“爱我,就让我立着,我不想一辈子都靠着你们。”(从个人经历入手,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爱我,就让我立着,让我学会自立自强。(分论点一) 初到一中的感觉是苦涩的,亦可说离开父母的依靠感觉是落寞无助的。从小被父母视为“家宝”的我衣食无忧,在我眼里,父母的肩膀就是我避风的港湾,不管是累了困了还是受伤了,有了父母的依靠就有了一切。然而,在一中生活了两年我才渐渐明白,父母的过分宠爱并不能帮助我,只有学会自立自强,学会不依赖父母才能铺成通向成功的大道。正如但丁所言:“越紧握在手里的小鸟,越容易窒息。”爸爸妈妈,爱我就让我立着,让我学会自立与自强。

爱我,就让我立着,让我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分论点二) 我知道爸爸当年是读文科的,舅舅当年也是读文科的,所以父母认为我选文科是理所当然的事,爸爸说选文科将来才能继承他的意愿,妈妈也说选文科将来的路好走。可是我不懂,为什么选文还是先理也要搞得像家族遗传一样; 我不服,为什么我要顺着爸爸、舅舅的路往下走; 我不信,没有了在理科学习上来自爸爸妈妈的帮助,我就不能把路顺顺利利地走完。爸爸妈妈,爱我就让我立着吧,让我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让我独自一人走下去,走出自我的风采。

爱我,就让我立着,让我独自品味人生的滋味。(分论点三) 小时候,你们说爬山很危险,我就谢绝了朋友的邀请; 你们说游泳不安全,我便独自一人关在房间里看电视; 你们说溜冰容易滑倒,我便呆在家里看书。可是长大以后我才渐渐懂得,爬山危险却能培养勇气,游泳危险却能锻炼身体,溜冰危险却能培养能力。你们的爱让我尝到了生活甜的一面,却失去了让我品味苦的机会。爱我,就让我立着,我不要你们把我抱得太紧,你们的过分的爱会让我窒息的。

爱我,就让我立着。即使风很大,雨很狂,我也会坚强地挺立着。

简评:

内容充实,中心明确,思路清晰,结构严谨。但文章纯以个人的生活经历为例,有不够典型、大气之不足。

何不立着?

还记得老家那里有一所老房子,年久失修,破破烂烂的,也没人住。旁边种着一排长长的不知名的树,最靠近房子的那棵树斜斜地搭在屋顶上。后来刮台风后,脆弱的房子倒塌了,连带那棵搭在上面的树也倒了死死地卧在废墟上。再看看旁边那些树,在狂风中傲然挺立、坚定不移„„

不禁感叹:依赖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然而,静下心来细细思索:植物因为依赖而丧失了它的生命,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用生活现象引出中心话题,很有散文的味道。)

有一位船长的女儿,在高考过后还未公布分数时,因信心不足,担心成绩不好竟割腕自杀了。结果成绩公布,她的分数甚至高出高校录取线几分。这位从小在蜜罐里长大的姑娘,就是太过依赖她的父母,心理承受能力才会如此弱,也导致她小小年纪就结束了自己的性命。(此层欠佳,从摆例子至分析都未能很好地扣住中心,论证无力。)

有许多人平时写作业,自己不好好完成,就只等着别人写好拿来抄,最终考试就什么都不会写了; 有许多人平时在家好吃懒做,什么活都不会干,等到离开父母外出闯荡,竟连自己的基本生活都不能料理„„依赖会使人变得懒惰、变得脆弱,甚至变成社会的蛀虫。你说,一个作业靠同学,衣食靠父母的人,他将来能够为社会做出什么贡献吗?(举学习生活的例子展开论述本无不可,但显得很小家子气,与开头的意蕴不协调。)

老房子的那棵树,如果它不是贪图享乐,不是搭在老房子上的话,它也许就会像它的同伴那样,在狂风中仍直直站立着。只想问它:“何不立着? ”(照应开头,接起文脉)

靠山山倒,靠水水会流。那么,我们何不立着? 同学总有一天会而去,去追寻他自己的理想; 父母总有一天会老去,不能再照顾你的饮食起居。到时候,倘若你执意要靠着,唯一的结果就是你会倒下。因此,何不立着? 靠我们自己。我们是独立的一个人,有自己的能力来照顾我们自己,也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我们何必要靠别人呢? 难道真的是你的能力不如别人吗? 真的是你不如别人吗? 不是的,我们并不比别人差,我们也可以做得很好。(靠两个反问句,又自问自答,这样的论述是很苍白的,要正面展开论述才行。)

那么,何不立着? 靠自己双手来做事,靠自己来思考。向别人展示你的聪明才智,让你的个性展现出来。

何不立着!

2014高考作文急救攻破50天(7)材料作文:“绝望”与“希望”

【题目设计】

雨果有句名言:“痛苦能够孕育灵魂和精神的力量,灾难是傲骨的乳娘,祸患则是人杰的乳汁。” 加拿大物理学家罗伯特在进行环球考察时,来到智利北部一个十分干旱而又荒凉的小村子。他发现一种奇怪现象:这里除了蜘蛛没有任何生物。蜘蛛四处繁衍,生活得很好。蛛网处处密布。为什么只有蜘蛛能在如此干旱的环境里生存下来呢? 他借助电子显微镜,他发现这些蛛网有很强的亲水性,极易吸收雾气中的水分。而这些水分,正是蜘蛛能在这里生生不息的源泉。

在这世界上,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有的只是绝望的思维。只要心灵不曾干涸,再荒凉的土地,也会变成生机勃勃的绿洲。

读了这段文字,引发了你的哪些联想与感悟,请自主确定立意,自主命题,自由选择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阐释】

这个材料要大家用辩证的观点来看问题,全面地看问题,联系地看问题,发展地看问题。面对绝境,很多人习惯性地只看到“绝望”,而看不到绝境中潜藏的“机遇”“希望”“转机”。“绝境”实际上包含着“绝无希望”和“天无绝人之路”。写作时我们围绕“面对绝境怎么办”来展开思考:

没有人愿意遭遇绝境,但是绝境常常不邀而至。我们可曾想过,其实,“绝境”一直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绝望”与“希望”。只是我们习惯性地只看到“绝望”而不看到“希望”。绝境已经存在,不要叹息、不要沮丧。绝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临绝境后,屈服于现实,失去了东山再起的力量和勇气,也失去了另辟蹊径、创新思维的胆识。如果有“绝境就是希望”的精神,有背水一战、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勇气与胆识,不断追求探索,在绝境中就能寻求到

柳暗花明。所以对于凡夫庸子来,绝境即死地; 但对那些怀有坚定信念和远大抱负的人而言,只不过是眼前必须跨越的险障,因而生活中常常有绝处逢生的好戏。

【写作点拨】

写作这篇作文,重在写清楚由“走出绝境”的过程,即是怎样由“绝境”转化为“胜境”的,要把转化的过程详细地叙写清楚或分析透彻,切忌简单地结论式的叙写,或是生拼硬凑材料,或是无病呻吟空发议论。

【立意提示】

1、奋斗,是走出绝境的钥匙;

2、不断追求探索,绝境就会转化为胜境;

3、增强自信,机智应对,冲出绝境;

4、抓住时机,改变策略,绝处逢生;

5、人的绝境不在于客观环境的恶劣,而在于“心死”,在于缺乏希望。可以说,有希望才有可能有光明,才可能走出绝境; 没有希望只能一片黑暗,只能被绝境吞噬。

6、毅力和智慧是希望成为现实的桥梁。如果人处于绝境之中光有求生的希望,却不善于开动脑筋,或者想出了走出去绝境的方法,却没有毅力去实践,恐怕也只能死在“绝境”之中了。

7、人要走出绝境战胜困难,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或外界因素上,首先要依靠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和智慧; 等靠要只会错失良机,使希望成为绝望。

【失误警示】

1、审题不准。

2、材料陈旧。这次考试中同学们运用材料出现了撞车现象:大多数同学用的是司马迁、苏轼、史铁生、张海迪、洪战辉、邰丽华、霍金、海伦? 凯勒、爱迪生、贝多芬等经典材料。这些材料不是说不能用,而是用的人多,给人以陈旧之感。要考场作文中,选择新鲜的别人尚未用过的论据是金子,别人已用的论据你能变换角度去用是银子,别人经常用的而你又照搬照用的是石子。所以,最好能避开离现实较远并容易“撞车”的屈原、司马迁、陶渊明、苏东坡等系列的“石子”材料,尽量选用新鲜、典型的材料作论据。

其实,大家只要围绕话题广开思路,贴切的论据比比皆是。例如,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女排的绝地反击,力挽狂澜; 男篮世锦赛赛场上,面临淘汰16强的危机,千钧一发之际,王仕鹏背水一战,压哨远投,绝杀斯洛文尼亚,力挽狂澜; 战场上,危机四伏,诸葛亮机智演绎空城计,让司马懿15万魏兵退避而去,绝处逢生; 商场上,海尔集团以“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的市场观念,“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的品牌意识,“高标准、精细化、零缺陷”的质量要求,“用户永远是对的”的售后服务理念,“创中国的世界名牌”的发展方向等作为企业的核心文化,在短短的18年间,从一个濒临破产的街道小厂,一跃发展成为中国最著名的企业之一。可见,论据有的是,关键在于你是否打开了思维的窗口。

3、中途易辙。

4、文体不明。

【素材仓库】

(一) 名人名言

1、想像你自己对困难作出的反应,不是逃避或绕开它们,而是面对它们,同它们打交道,以一种进取的和明智的方式奋斗。

2、狂妄的人自称命运的主人,谦卑的人甘为命运的奴隶。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人,他照看命运,但不强求,接受命运,但不卑怯。走运时,他会揶揄自己的好处。倒运时,他会调侃自己的厄运。他不低估命运的力量,也不高估命运的价值。他只是做命运的朋友罢了。(周国平)

3、人由三部分组成的:对往事的追忆,对现时的把握和对未来的憧憬。没有回忆的人是残缺的人,干巴巴的。没有希望的人,就是绝望的人。希望是精神的细胞,是精神的白血球和红

血球。把握不了现时的人是一个不能成其为人的人,是一个丧失了自我的人。(赵鑫珊《人是什么》)

4、困境在智者眼中往往意味着一个潜在的机遇,只是我们不曾想起。“干他人不想干的,做他人不曾想的”,这就是成功之道。

5、强者是知难而进,弱者是见难就退,最后只能画饼充饥。

6、只有一个历经绝望的人才知道天堂的滋味。天堂不在那遥远的地方,就在我们心里。

7、一个身处绝境却依旧能含着笑的人,比一旦陷入困境就立即崩溃的人,获益更多。身处逆境依然乐观的人才是值得钦佩的人。

(二) 经典事例

苦难是道加法题

有一位赫赫有名的集团老总,在40岁以前,穷困潦倒,家徒四壁,没有人看得起他,包括他的妻子。但他只身下海,从小本生意开始,在短短的十年内,把一家手工作坊扩张成了资产达亿元的私营企业。

有记者采访他:" 如果你出生在城市,受良好的教育,有稳定的生活环境,你现在的成就会更大。"

他沉默了一会儿,说:" 也许可能。但我相信,如果我不时生活在农村,没有经受过那么多苦难,而像其他城市人一样有衣穿,有房住,有人看得起,我会心安理得地过下去,绝不会开办自的家庭作坊。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要感谢生活。

苦难并不意味着永远苦难,幸福也并不意味着永远幸福。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甚至是绝境中做出的,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美国曾对一千位富翁做了抽样调查,结果发现,他们大都出生在普通人的家庭,甚至有一部分少年是在黑人区里度过的。生活有时真的像魔术,会变幻出令人难以置信的结果。

苦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认识到苦难本身蕴涵着无尽的契机,如果你认为它是一道减法题,那么答案你已经知道,它将减去你所有的一切,包括生命。如果你认为它是一道加法题,那么演算的结果可能就是一个无穷数。

真正的伤残

佩奇·皮特是美国马塞尔大学传播学系的教授。

5岁时皮特便失去了97%的视力。虽然将近失明,但他拒绝进入残疾人学校,并争取到了公立学校的就读机会。他参加垒球队时,担任第一垒,凭着垒球在草上呼啸的声音设法捕捉低球; 他踢美式足球时,担任二线拦截; 他就读大学和研究院时,经常请同学念书给他听; 当他成为大学教授后,又赢得了顶级优秀教授的美誉。

一天,一名冒失的学生问皮特教授,什么是最糟糕的伤残:失明还是失聪? 缺手还是缺腿? 抑或其他? 当时,场中立时弥漫着一片凝滞且不祥的肃穆。之后,皮特严肃地说:“这些都不是。了无生气、不负责任、欠缺渴求,才是真正的伤残。在这一课,若我不曾教你什么,但能让你明白与生命密切相关的某些东西,这一课将会是莫大的成功! ”

象鼻虫灾害

在美国阿拉巴马州恩特曾颖镇的公共广场上,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纪念碑。碑身正面有这样一行金色大字:深深感谢象鼻虫在繁荣经济方面所做的贡献。这要从一场灾难说起。

19l0年,一场特大象鼻虫灾害狂潮般地席卷了阿拉巴马州的棉花田,棉花毁于一旦,棉农们欲哭无泪。灾后,世世代代种棉花的阿拉巴马州人,认识到仅仅种棉花是不行了,于是开始在棉花田里套种玉米、大豆、烟叶等农作物。结果,种多种农作物的经济效益比单纯种棉花要高4倍。阿拉巴马州的经济从此走上了繁荣之路,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当地人们认为经济的繁荣应该归功于那场象鼻虫灾害,遂决定在当初象鼻虫灾害的始发地建立一座纪念碑。 山穷水尽的地方,往往就会柳暗花明; 绝望的那一刻,往往是希望的开始; 危机的尽头,往往

就是转机。

【佳作示例】

以心灵之泉养生命之洲

每个人都会有处在困难甚至处于绝境的时候,生命是不可能一帆风顺地走过的。当我们遇到那些所谓的“绝境”之时,该怎么办呢? 是等待他人的救助听凭“绝境”将我们挤压得头破血流直至死地,还是扼住“绝境”的咽喉以进取之姿拼搏之势走出危境? 我想,我们应该清除心灵泉眼旁的污垢,打开紧闭泉眼的阀门,让心灵之泉,灌绝境荒地,养生命绿洲。

当我们看到那三闾大夫在汨罗江边披发行呤哀叹楚国君王楚国社稷楚国人民却久久不能释怀石沉江时; 当我们看到老舍在未名湖畔静静愁思不堪忍受屈辱为保文人之骨而缓缓沉入湖底时; 当我们看到海明威举起猎枪对准自己那汩汩流出的鲜血时„„我们扼腕叹息,他们的心灵之泉无法滋润他们曾经辉煌的生命,让生命在绝境开垦出绿洲。他们枯萎乃至最后消亡的生命留下了无尽的惆怅。

假使屈原打开了心灵的泉眼,也许他会奋发图强,尽力扶起已倾颓的楚国,亦可能使楚国重新复兴; 假使老舍拿开了堵住泉水溢出的那块巨石,也许就有更长的老北京的画卷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假使海明威放下猎枪,旋开了心灵之泉的阀门,也许会有更多像《老人与海》的精品出现在读者的眼前。

可是他们最终没有拿起钥匙打开紧固心灵的枷锁,放飞生存的希望,“在徘徊孤单中坚强,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战胜令人窒息的绝境,绽放生命之花。

只要心灵有希望闪光,再荒凉的土地,也会变成生机勃勃的绿洲。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告诉我们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只要让自己心灵的泉水浇灌自己的的生命之洲使其不干涸,就不会有绝境存在,他就是苏轼。

他处在利用、榨取、引诱、排拒、糟践、诽谤、毁坏的世俗绝境中,出汴梁、过河南、渡淮河、进湖北、抵黄州、赴海南„„一步一步突出重围。灾难舛途没有愚钝他对生命的灵慧的感悟,艰难困苦不曾消磨他对生活的敏锐的洞察。相反,历经种种之后,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念奴娇? 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等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和散文,就是他在绝境中打开心灵之泉滋养生命后流出来的华章。

面临绝境,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 面临绝境,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 面临绝境,我们必须像苏轼那样坚定信心,不轻言放弃,以心灵之泉养生命之洲,定可收获无尽的财富。 让那心灯不灭

人行于世,不可能永远都是阳光载途,风平浪静。总会有荆棘遍地的丛林,总会经历浊浪滔天的暗河,总会有凄苦的长夜悄然降临。要想在人生的路上远行,请为自己点一盏心灯,足以穿行漫漫长夜,足以抵御萧瑟寒冬。

飞天的翅膀

“生命总是有梦的,哪怕是一颗受伤的树,也要献出一片绿叶,哪怕是一朵残缺的花,也要散发全部和芬芳。”姜馨田,一个美丽的聋哑女孩,以独特的手语向我们述说着。如果每个女孩都是天使,那她无颖是一只折翼天使,不能说话,也听不见声音,她也曾绝望过,抱怨上天的不公,但困顿过后,她不再消沉,化绝望为动力,觉醒于舞蹈艺术,竟比旁人更多了一份灵动,一份淡泊宁静的气质。她的舞姿是那般的美,双臂柔若无骨,绚丽多姿,像一只翻飞的蝶,从命运的束缚中,破茧而出。

谁说残缺的花朵不再芬芳?

谁说干涸的绝壁不能有绿洲存在?

谁说折翼的天使不能飞翔?

只要还有梦,只要心不干涸,就会长出飞天的翅膀。

三四拍的心乐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文革时期有两个音乐家被捕。一个年轻的女音乐家,面对这突然的灾难,面对枯燥的监狱生活,她深感绝望,仿佛从九尺青云跌入了地狱,她绝望地放弃了自己,抛弃了世界,以悲惨的方式结束了人生。而另一个老音乐家,一直健康的活着,直到平反被释放。旁人问他是什么使他坚守了生命,他说:我每天铡草时都用三四拍。他的话,引入深思。我想,如果那位女音乐家若听了这番话,这会悔叹“原来那不是绝境,原来世界还在,音乐还在。为何要让自己年轻的心屈服于命运的魔掌? ”

从来都没有真正的绝境,心存希望的人,总会从暗夜中找到点点的荧光,总会在单调的草声中发现三四拍的心乐。

一花陨落,还有整片原野。一水干涸,还有整片海洋。这世界没有绝路,只有不想走的心。也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绝望的心灵。

如果你的人生之帆正经受着暴风雨的袭击,请不要绝望,用信念为自己画一道海岸线,用希望给自己画一个笑脸; 如果你正在暗夜里踽踽独行,请不要绝望,让你的心灯不灭,便会抵达心中的远方。

寄顾圣婴书

尊敬的顾圣婴女士:

您好!

首先,请原谅我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叩响你在天堂的大门。

在曾经有严重男尊女卑的思想的国度里,你能够成为一个在钢琴上有所造诣的女士,着实让人钦佩。可是你缺少了钢铁一样的意志与信念。所以,当你在绝望中一低头的那刻起,世界上便少了一双流动在黑白键上优雅的手,世间也少了一曲绝唱。

我知道你是一颗有着敏感的为艺术虔诚献身的心,有着对音乐世界甜蜜憧憬; 你也有爱梅、爱兰、爱菊、爱竹的雅兴; 你也会在静谧的午后捧一本书,呷一口茶淡淡品味世间所有的完美。可是正因为你太追求完美,所以当文革的风暴吹打在你头顶的时候,当你像那时大多数文人一样陷入生存与屈辱的绝境时,当你以为你被逼入绝地再也没有容纳你心爱的钢琴的方寸之地时,你毅然选择了用死来演绎你心的破碎。

但是,你知道吗? 在这个世上,从来就没有真正的绝境,有的只是绝望的思维。

诚然,文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也有许多人受不住这场风雨的打击,禁不住这风霜的洗礼,和你一样走上了这样的一条不归路。可在我的心里,圣婴,你和他们不一样啊。你有挚爱,有依靠呀! 那跳动着快乐音符的黑白键,那你用心灵弹奏的乐曲不是你终身的依托么? 然而你却固执地在绝望的环境中陷入的绝望的思维,再固执地走向了绝望的生命。 绝望和绝境并不代表没有希望啊! 你知道吗,与你同处于一个年代,有着一样境遇的那位弹钢琴的老者吗? 他被下放到草场铡草。多年后,当他归家时,并没有想象中的苍老和憔悴,相反睿智的脸上充满了淡定与从容。因为他坚守信念,固守梦想,每天都用4/4的节拍铡草。在绝境中他没有误入思维的绝境,反而是用了一颗灵动的心灵激发了乐之精魂,生之渴望。 绝望之境也并不全是绝望啊! 只要心灵不干涸,再荒凉的土地,也会变成生机勃勃的绿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司马迁你应该早有所知吧。当他因替李陵求请而惨遭宫刑忍辱含垢、苟且偷生时,在那个崇尚士可杀不可辱的时代,他面临的是怎样的绝境啊。可是他并没放弃一生的梦想。他就是用这梦想与执着浇灌了他干涸的心灵,抚慰着受伤的灵魂,成就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圣婴女士,绝境之时,不应有绝望的处世态度和价值取向。心灵不死,永无绝境。你要知道,只有经过地狱般的锤炼才能弹奏世间的绝唱啊! 你当初为什么不把它当作一个磨励心志的机会呢?

我不知道你现在是否后悔当初的选择? 也许你保全了乐者完美的星空,可千年之后,在这草长

莺飞的季节里,你的坟头会有一曲哀悼吗?

此致

敬礼

一位叩息灵魂的冒失者

即日

梦游五月吟人生

人生从来没有绝境。当你还在绝望的思维中徘徊时,太阳偏依然围绕着你、照耀着你。——题记

怀着痛苦的灵魂,我坠入五月的梦海。

五月,江南小镇,蒙蒙细雨飘洒,重逢在宁静平坦的青石板道的间隙中,随着一个叫戴望舒的诗人流淌,流过青春的时光,淌过美好的记忆„„

也许,他还会与另一位倚窗独望的女子相遇在郑愁予的《美丽的错误》中„„

正是润雨湿润了这个季节,也湿润了每个人柔柔的思念,即使等待是痛苦的、无奈的、冗长的,却也是一种幸福,因为它蕴含无限美好的愿景。

也许在这个季节,还会有另一位女子,正在望雨打点几许憔悴花瓣的归宿。不禁呢喃“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五月,乌江岸边,浊浪滔天,夕阳西下,乌鸦悲鸣,令清风也充满冷意,面对此情此景,西楚霸王伫足了,马蹄沉重,最终他挥剑抹向脖子,飞扬的殷红模糊了我的视野,多么悲壮的一挥,演绎了四面楚歌绝境中的哀歌„„

五月,夜色降临,月升皓空。一行吟江畔者,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他就是“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屈原。悲呼“举世混浊而我独清„„”

“为何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何此痛苦哉? ”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也哉,为留清白不被世尘所污,死赤何惜。”黎民多艰,内惑子兰谄言,外欺张仪,国势渐衰,你若谏被贬,痛苦不已,却依然不弃人生之志洁,我的痛苦多么的微不足道呀。

五月,一袭白衣,趁着月黑风高的夜晚,经直踏过易水,一往无前„„

荆轲,为了让秦军压来的死亡气息消散,他毅然选择了这条不归路,即使前路迢迢,荆棘丛生,他视死如归„„这是一个怎样的信念,怎样的人生?

然后,我有点明悟:人生需要断地向前,需要等待和希望,所以我不再同情项羽,他不肯过江东重头再来,是缺乏勇气的表现,人生似屈原般求志致远,似荆轲亮剑一往无前的勇气,此时,人生不再痛苦,不再绝望。

五月,梦醒。阳光依然灿烂。心灵轻松,望向远方,我希冀如丛飞般用歌声嘹亮人生,似邰丽华用舞姿绚烂人生,摒弃绝望、撕开痛苦„„

2014高考作文急救攻破50天(8)命题作文:“静听回声”

一、作文题目:

有许多事物能唤起我们对故园的怀想:老树、老街、老房子,庭院门前的池塘,房屋后面的菜畦,那一塘荷花,那童年的风筝„„想想夕阳的余晖和袅袅的炊烟,想想母亲呼儿唤女的声音„„请把自己置身于某个情境之中,以“静听回声”为题,写一篇作文。

二、解题:

这个题目是从故乡的某个具有特定意义的场景、情境出发,以“静听回声”为题作文。写作这个题目,重要的是选材,场景、情境不一定要大,但一定是比较典型的,它是进入乡情乡思的切入点。依靠它,可以进入到对故乡的叙述中,而且,这个具体的事物或场景最好是与写作者有些关联的,是包含了作者的情感记忆的,这样写出来才有感染力,才能引发人情感上的共鸣。

我们写这篇作文,应该把所回忆的事情放在故乡这一大背景之下,写有关于故乡的一些美好回忆,表达对故乡的特有情感。否则,就属于审题不清,跑题了。

三、这次作文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审题不清,不能或不会点题。

那么在作文中我们该如何点题呢?

考场作文,善点题和从不点题的,会有很大的得分差距。学会点题,首先要审题,主要是对题目、文体、字数的规定要看清,并严格按要求去做; 思考文章的立意、取材乃至布局安排,审题的时候要注意限定性词语和关键词,只有在审好题的前提下才能写出或立意严谨或情感真挚的文章,高考作文应尽量写得醒目、明朗。而点题是使作文醒目、明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从性质上分,点题有明点和暗点两种。

所谓“明点”,即紧扣标题,直接说明、解释标题的含义。譬如2007广东题《传递》。有考生写《薪尽火传》一文,开始那几句:“人的骨肉最终必会化为尘土,但是人类伟大的精神却可以万世地传递下去,这便是薪尽火传的意思。传递,是生命最热烈的燃烧。”这里直接点明“薪尽火传”四字的深刻含义。

所谓“暗点”,则指在词句上与标题没有直接的联系,只是在意义上比较含蓄地点出题意。譬如2007福建题《季节》有考生在作文中审视中日的历史与现实,提出国家之间和平共处殷殷期待,彰显脱俗大气。文中说:“中国是个爱好和平的国家,日本也深受战争之害,只有面对历史,相互尊重,两国就会走上花繁香溢的春天,让亚洲人民沐浴和煦春风。”揭示出文题的含义,说明了作者扣紧“季节”的意旨。

从形式上分,点题有篇首、篇中、篇末和通篇点题四种方式。

篇首点题亦即开门见山点题法。如2007广东题《传递》,有考生写《爱在家中传》一文,就是在文首点明了“我有一个幸福的小家,爸爸妈妈爱我,我也爱他们。至于他们两个之间的爱,直到那一次,我才幸福地发现,原来爱在我家中默默地传递着。”开宗明义,点明“家”、“爱”、“传递”引出下文,为整篇文章定下基调。

篇中点题也是一种作文常用的点题方法。就是在文章叙述或论说的过程中,以简洁精练的语句,恰如其分地点出文题所蕴含的深意,加强文章内容与标题之间的联系。如广东一考生在《传递中发展》一文中写奥运精神时这样写:“奥运精神在时代发展的要求下,渐渐发展为一个包含和平、环保、竞技、理想等方面的现代科学体系。在一站一站的传递中,从一个岛国的国民运动会发展成了一个普天同庆,全世界同乐,甚至连战争也要为之停止的盛大节日„„”点出了材料(奥运) 与文题(传递、发展) 之间的联系。

篇末点题此法也比较常见。就是在文章的主题已经得到充分表现的基础上,再加上点题之笔,不但可以使读者更准确地把握中心思想,而且也可以在结构上起到收束全文的作用。如《爱在家中传》,以“醒来发现梦中很美好,真的希望那样一份爱能在每一个小家中传,更在一个祖国的大家中传。”作结,鲜明地揭示了作文的题意。

通篇点题如2007全国卷《面对挫折》,有一考生开篇便点题“面对挫折,应无所畏惧,愈挫愈勇。”中间、结尾又多次点题,直抒胸臆。再举鲁迅、司马迁的例子时,这样议论:“若不是司马迁面对挫折愈挫愈勇,怎会有惊世的《史记》? 若不是鲁迅面对挫折愈挫愈勇,又怎么会有《呐喊》《彷徨》? ”结尾又写道:不要害怕,面对挫折,愈挫愈勇,走向成功。通篇反复点题,深化主题,而且几次点题,前后呼应,使全文结构紧凑,浑然天成。

这次作文中出现的比较好的点题句举例:

开头点题:

1. 那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呼喊,时隔多年,竟仍在耳畔经久不息地回荡„„

2. 在那棵被砍掉一节的老槐树下,心里很平静,记忆的花瓣随着时光流逝到从前,静听欢声笑语、被授予泪水„„

3. 静听回声,敞开心扉,静静地回想儿时,每当忆起米粥,一股暖暖的感觉充塞了我的心扉。 中间点题句:

1. 静静地走在路上总能听到隐约断续的虫鸣、听到晚风吹过树梢时叶片间摩擦发出的“沙沙”声、听到小虫子蹦入草丛间的微响。总是能体味到那份空旷和静谧,还有一丝微凉。

2. 我在树下玩耍时发出的“肆无忌惮”的笑声,嘴巴险些咧到脑后根去了,脸上的肉向上堆挪着,声由腑中发出,引来一阵阵回声。

3. 一步一步,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突然间声音消失了。一直专注聆听的我有些慌,深怕那来人不是外公。没过一会儿声音又开始响起,同时仔细一听,还有粗重的呼吸声传来。 结尾点题:

1. 静听回声,穿过重重的吆喝声,我想起了我亲切的故园„„

2. 故乡的一切的一切已存在了我的心里,像这样,闭上眼,静静地聆听,便能听到来自从前那段时光的,美妙的回声。

3. 喧闹的尘世此时正离我而去,我有重新闭上了眼,张开双手,拥抱那挺拔健硕的榕树,感受它历经沧桑的粗犷皮肤,感受它枝叶的抚慰,也静静地听着树叶从远方带来的那一丝丝、一缕缕的回声。

4. 这份淡淡的回忆与思念我将珍藏于心,倘若未来有幸触景生情,再静听它,一定别有一番滋味。

5. 静听往事击起的回声,一股暖流如清泉般注入心中。

6. 静静地听着根系的声音,我似乎听到了什么——是岁月的回声。

【优秀例文】

静听回声

朱文清

总是思念那故林的风。那故林的风悠悠,载着悠悠的回声„„

我的故乡,是一个小村庄,它是浸在朦胧的梦中的一只精灵。从出生开始,我在那片土地上生活了六个年头,却成为我一生中最珍贵的时光。

故乡的土地上,生长着一片小树林,就是它,承载了我童年的回忆。那里有高大的柳树,槐树、榆树。柳树上大概还有我们捉蝉的痕迹; 槐树上大概还挂着飘香的串串白花; 那榆树上大概还有那榆钱的踪影。还记得我那只飘荡在林间的紫色秋千,摇曳着童年的神话; 还记得那柳枝折成的草环上,插着各色的野花; 还记得那躺在草地上,透过叶隙仰望蓝天的时光。树林的南面,有好些桃树,早春时的粉红花枝会被我摘来挂到墙上; 盛夏时的桃树旁,常常会有我们企图偷桃的身影产,却总是被看桃的老翁发现,高吼着把我们哄出桃林。林中有些小野果,还有小小的红豆; 林边有人种着的胡萝卜,曾被我和妹妹费尽力气拔出好些; 水边有些红蜻蜓,会在盛夏时节飞舞,那儿也曾被我和妹妹点缀过; 村南的渔屋废弃后,我与表哥和妹妹会去把野草当菜,岩石作刀,锤打得如稀泥; 那旁的水里,曾有过表哥因被蛇追而狂跑的狼狈„„ 记得我们的老屋后有个荷花塘,夏天我会和哥哥下水摸鱼、采莲,我们院中的空地上,冬天下了雪,我会和哥哥撑起箩筐捕鸟; 一个早春,我跟着叔叔,漫步在细雨后的田间,静听广播中杨钰莹的歌声; 炎夏时,我会跟着叔叔和哥哥们到芦苇荡中捡鸟蛋,会躲在草丛中偷窥啄木鸟辛勤的工作„„

小时候,我会和妹妹,跟着外婆,挎着竹篮去剜野菜; 夏天,外婆院子里的枣子熟了,高高地在枝头摇晃着,我会和妹妹抬头望着枣子,外婆便给我们俩两个竹蓝两具生杆,自己打下的枣子是取甜的。现在,还时常记起,每次回到故乡,必会先跑到林中,直到听见外婆在林子尽头呼喊我的名字,叫我回去吃饭。一直到外婆去逝,这声音才渐渐消失„„

现在的故乡,已渐渐模糊了,亲人也少了,又添的人也陌生; 除了逢年过节回去看看很快回来,我觉得已与故乡有些疏远了。现在回到故乡,常是一个人,漫步着,穿过田野,走进故林,

回忆着晨曦中的林影,回忆着隔着林子看落日炊烟,将春日里凋落的花瓣洒入河水中,随着东流的那河春水渐渐与我远离„„我知道,这无声中,我对故乡隔了一层愈见陌生的,而又不可言状的情愫,可以说是空空的怀念吧。

总是思念那故林的风,那故林的风悠悠,载着悠悠的回声„„

静听回声

一个孩子站在一片空寂的旷野中,静听记忆森林中那些记满欢乐和疼痛的回声,直到眼里噙满甜涩的泪水,安静、平淡、超然物外。一切一切的往事幽欢如梦,让我含泪含笑追忆。 〈一〉老屋*开花的星*一地丁香

在我关于童年的记忆中,有一处老屋,周围长满了开的异常灿烂的丁香,温暖而美丽。 在这里曾住过一位安详的老先生,沉默的,少有言语。他有一双灰色的眼睛,鸽子般的宁静恬淡,与世无争。在那个时候,我常随爷爷拜访老先生。在两个白发的老人对花饮酒的时候,我就在花丛中飞跑,像欢乐的小鸟。两位老人都温暖地看着我,让我觉得一切都那样平静美好。

我一直沉醉于那段时光。

后来,爷爷离开了我以后,我常坐在老先生的面前看他的眼睛。老先生的眼中满含着慈爱而怜惜的感情,让我无法读懂。他眼睑上的皮肉松松的,有些潮润。“爷爷呢? ”我问他。老先生许久不说话。“爷爷呢? ”老先生看着我,用手摸了摸我的头,指着夜空中一颗闪亮的星说:“那里,看到没有——上面开满了花。”我笑了,依稀看到爷爷柔和的背影。老先生叹了口气,我看见有泪滑过他的脸颊。

多年后的一个夏日午后,太阳苍白。我再次去老屋的时候,老先生已经不在了。我想他大概也去了那颗开花的星上吧。

那一年的丁香凋残得特别早。枝头尚未消失最后的蝉鸣,那花就散落了满地,有风吹来,微微地移动,像一地飘落的往事。我捡起一朵憔悴的丁香,花心上沾满露珠,像晶莹的泪。我的泪也无声地飘落。

〈二〉故园*援墙的青藤*几个梦

故园就是我小学时的校园,我所有的欢乐和梦都根植于那里。那是一处美好的地方。有古意盎然的老屋,青色的瓦上长满了紫红色的瓦菲,短檐上依稀有一层暗淡了的朱红。园内有一片幽深的法桐,斑驳的墙上爬满了青色的藤蔓,在风中轻曳着枝叶,给了那时年少的我些许奇妙的遐想。

我的老师,一位清癯睿智的老人,在故园开启了我的蒙昧和无知,给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窗子,我喜欢坐在法桐树下,看着墙上的青藤,听老师缓缓讲述一个个让我心动如水的故事,然后在每个夜晚做了无数关于飞翔的梦。老师的声音恬淡而悠远,神色宁静,让我的心中异常的宁静与温和,这让我在以后的每一个空寂的夜晚都能深深地记起,并且眼前再次出现他的清癯与睿智,他的宁静与淡漠。

许多年以后,在我再次去故园的时候,我的老师依然坐在法桐树下,用他惯有的语调给一个小男孩讲故事。那小男孩看着墙上的青藤,神色宛似昔时我儿时的模样。

〈三〉鹂鸣阁*月夜*走进历史

我的鹂鸣阁在一片小树林里。那是一座多年失修的小阁楼,阴暗,寂静,在林中静默着,像一位饱经风雨的老人。

我深爱着我的鹂鸣阁。白天我喜欢坐在阁楼上读一本让我感动的落泪的书,或者闭了眼听时来的风把书页吹的哗哗作响。在这个时候,我的心中一片平静与充实。我喜欢这种感觉。到了夜里,鹂鸣阁在一片温柔宁和的月光下显得异常寂静,偶尔有黄莺啼叫三两声,隐隐可以听到若有若无的笙箫。在这时我就成了一个从历史边缘走来得落魄文人,布衣儒衫,独骑瘦马踏残月。或者是一位古代街肆茶馆中的老迈茶客,把岁月流失,世事变迁尽收眼底。

就这样白天我读书,夜晚在鹂鸣阁的月夜下深思默想,度过了我多年的读书时光。为了记住这段时光,我把小阁楼取名鹂鸣阁,作一次历史的见证。

今夜没有月亮,闪耀的星星在夜空中静静的沉默,有风吹打着窗台,很适合怀旧。那些记忆中的回声在心中温馨地响起,沉淀,累积,成为我一生的宝贵财富,在每个有春风拂过的夜晚宁静地记起,倾听„„

【简评】

作者在文章中用细腻的文字,真实地回忆了自己所走过的路。本文把叙事与抒怀自然融为一体。本文内容很有意境。作者能够把人生道路上平凡的经历与感受,叙述得如此生动,非常难得。文章开头和结尾有照应题目的语句,但是中间所叙事之事与题目中的“声”字联系不紧密。

2014年高考作文急救攻破50天(1)——你幸福吗

转自:饶水知音

材料作文:你幸福吗?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2012年中秋、国庆长假期间,中央电视台《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栏目策划了一个采访全国各类职业普通百姓“你幸福吗”的连续报道,九天时间里记者在各地调查采访了3500余人,有人回答“幸福就是没有后顾之忧”,也有人回答“每天把该做的事做完之后,舒舒服服地玩就是幸福”,一位售货员的答案是“幸福就是快乐,幸福不光是挣钱。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幸福”。一对年轻夫妇被问及“幸福是什么”时,回答得很简单:“幸福就是两个人相爱。”还有一位中年妇女则回答:“是否幸福,是由一个人的心态决定的。”节目当中展现了老百姓五花八门的幸福观,从而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

幸福在哪里

◆陈琢

幸福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让你可望而不可及; 幸福不是徜徉于对他人的无尽羡慕中,因而忘了自身的梦想; 幸福是每一次成功后绽开的笑脸,是坦然看生活后的那份宁静,是平凡生活中积累的琐碎快乐,是了然于心的那份微笑。

幸福在为梦想而拼搏的路上。“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背着轻轻的仰望”,这是周杰伦《蜗牛》中的一段歌词,也是他梦想的真实写照。怀着对音乐无比的热爱,怀着这份对梦想的执著追求,周杰伦踏上了为梦想而拼搏的漫漫长路,即使在生活最艰苦、意志最消沉的时候,他也不曾放弃对梦想的这份坚定。终于他寻找到自己的幸福,专辑的不断热卖,电影票房的不断攀升,他的幸福闪耀着无与伦比的光芒。在为梦想而拼搏的路上,幸福也许渺小,但只要你执著、坚定,幸福就在不远处。

幸福在坦然看生活的心境中。

当社会逐渐涂抹上功利主义色彩时,我们是否也该反省一下自己:我真的幸福吗? 留心观察垂钓者花了一天的工夫在河边垂钓,而夕阳西下归家时他们却鱼篓空空,但他们踏着轻快的步伐,嘴里哼着小调,这是一种怎样的快乐? 旁人也许会认为他们一无所获,可他们会说鱼不咬钩那是它的事,而我却钓上了一天的好心情。终于释怀,幸福就在坦然看生活的那份心境中,不去争名夺利,不去明争暗斗,坦然对待生活,这就是幸福。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幸福就在坦然看生活的心境中。

幸福在年年岁岁平凡的日子里。

最近中央电视台正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幸福来敲门》,讲的是一对平凡夫妻的平凡生活,就在这平凡的生活中却蕴涵着温馨的小甜蜜,即使再微小,汇集起来也足以明亮一个人的心灵。再看看父母,也是平平凡凡地过着日子,却在举手投足间流露出对对方的关爱之情。幸福不需要海誓山盟的承诺,幸福不需要天荒地老的传说,幸福就在年年岁岁平凡的日子里。 不要为苦苦寻找幸福而哀怨,不要为得不到的幸福而苦恼,蓦然回首,无论是在为梦想而拼搏的路上,还是坦然看生活的心境中,抑或是年年岁岁平凡的日子里,你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点评】

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追逐着自己的幸福,然而幸福,看不见也摸不着,现实生活就像卞之琳《断章》中所写的那样,我们常常看到的情形是:一个人总在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和羡慕着。其实,谁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感受在别人心里。美国作家威廉·杜朗说:“生活的每一正常活动都带有某种幸福。”那么,幸福到

底在哪里? 本文作者告诉我们:幸福在为梦想而拼搏的路上,幸福在坦然看生活的心境中,幸福在年年岁岁平凡的日子里。这三个分论点让文章主体部分结构清晰,并且作者扣题的意识非常强,文章的主旨一目了然。

本文素材积累方面也值得同学们借鉴,歌词内容、电视剧情节等生活素材信手拈来,为“我”所用,大大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运用自如,增强了文章语言的魅力。

幸福随想

◆苏欢欢

一直以为幸福在远方,在可以追逐的未来,海市蜃楼般缥缈诱人,流水落花般零丁飘落。于是,在追逐的路途中,我毫不犹豫地将一切舍弃,历经万水千山,一身风霜,一身沧桑,却在蓦然回首之际发现,幸福,其实很简单,它一直行走在生命的旁边,随时播种,随时开放,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

幸福很纷杂,也很简单。高高在上,众星捧月,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是幸福; 但当你在绝望的路口黯然伤神时,能有一双为你温柔拭去脸上泪水的手也是幸福。叱咤风云,一呼百应是幸福; 默默无闻,闲云野鹤般轻松自由也是幸福。我曾无数次想象华美衣装包裹下的幸福,却直到现在才明白,那些曾经唱过的歌,牵过的手,流过的泪,爱过的人,就是幸福了。

幸福很抽象,也很具体。幸福是乡村的黄昏中,那一缕缕袅袅升起的炊烟,就像爷爷烟斗里腾出的烟圈,温温的,暖暖的。幸福是在日复一日地辛劳耕作后,终于听到种子奋力顶破生命坚壳的声音时的心情,欣喜的,骄傲的。幸福是年幼的儿子用稚嫩的小手抹去疲惫不堪的父亲额头上汗珠的情景,温馨的,动人的。幸福是雨夜落寞无眠时,展开在书桌上的那封寄自远方的信,真实的,长久的。

幸福很短暂,也很隽永。幸福是情人别离之际,那深深的凝视,瞬间的对视,流露出长存于心的感动,苦涩,又甜蜜。幸福是离家孩子的手心中,母亲无尽的牵挂与叮咛,无私,又悠长。幸福是漫长的黑暗中,那一盏为你亮起的纤细灯影,微弱,却不可磨灭。幸福是寒冷冬季里,那轻轻为你披上寒衣的关切,贴心,又真切。幸福就是这样一刹那的划过,留下永恒的印痕。尽管人生没有永恒的幸福,但只要圈出一个对自己有意义的时间定义域,幸福便会在心里长久地留痕。

幸福,就是这样简单,具体,永存于心,使行走在生命的长途上的路人,踏着荆棘,却不觉得痛苦; 有泪可落,却不因为悲凉。

【点评】

本文语言富有诗情画意,给人以美的享受。比如“幸福是乡村的黄昏中,那一缕缕袅袅升起的炊烟,就像爷爷烟斗里腾出的烟圈,温温的,暖暖的”,这样的语言,使读者面前不由浮现出一幅真切而温暖的图画。作者善于用诗歌的语言不断为幸福下定义,不断解读属于不同人内心的幸福感受。

本文抒情自然真切,有哲理诗的美感。在抒情散文中,一般大段的抒情容易流于空泛,让读者觉得感情苍白虚假,但本文语言却诚挚热情而又充满感性,读起来很能引发内心的感动。(陈新国点评)

珍藏幸福

◆何柳仪

“幸福”是2012年的一个热点词。建设“幸福广东”“幸福东莞”的口号不绝于耳,但践行的又有多少? 国庆期间,央视对民众进行采访,访问了公民对幸福的理解与感想。大家的回答五花八门,趣味丛生。

幸福,这个耳熟能详的词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全家和睦便是幸福; 有人认为生活有保障便是幸福; 有人认为两人相爱便是幸福„„

幸福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的幸福都要靠自己去摸索。

你可曾发现你身边的某个幸福瞬间?

在你还没有记忆的时候,躺在母亲的怀里,满足地享受着那份属于你的温暖,这份专属的幸福母亲替你珍藏; 当你穿着新鞋在草地上肆意奔跑的时候,父亲将你拦住,弯下腰去替你系好松了的鞋带,这份专属的幸福印在鞋带上,刻进你心里; 当你上幼儿园时,每天下午牵着妈妈的手走过一段熟悉的路,你的小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妈妈分享在幼儿园里与小伙伴发生的趣事,这份专属的幸福融入迷人的黄昏,深深印在你的脑海; 当你再长大一些,开始为难题而苦恼,父母会给你鼓励,他们会耐心地、不厌其烦地为你解答,这份专属的幸福便流溢在言语中„„

你成长的过程中总有父母忙碌的身影,这些片段绘成一个个令人难以忘怀的瞬间,我把这些难忘的瞬间命名为幸福。

幸福,其实很简单。第一次手工课上,你用尽心思做成的手工作品得到老师的表扬,这便是小幸福; 你的第一次测试,不论成绩好坏,父母都会给予鼓励,这便是小幸福; 与朋友经历了许多仍彼此珍惜,这便是小幸福; 在你面对挫折时,家人和朋友的鼓励以及帮助,这些点滴汇聚成幸福„„

幸福,这个简单的词,包含着深刻的情。

不是所有好运都涌向你才是幸福,或许那些微不足道却不可或缺的点滴幸福让你更加感动。 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尽相同,但每个人收藏的幸福瞬间融汇的是不可复制的画面,那是专属于你的、独特的幸福。

幸福不全是溢于言表的,或许藏在生活的点滴中,等待你去发现,将其绘成一枚独一无二的邮票,由你独家珍藏。

【点评】

本文将“幸福”这个抽象的题目写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这归功于作者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了幸福,并成功地把幸福用画面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

作者立意善于从低处挖掘,把握住存在于人们内心深处的感情,所以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在不断追问中,读者不由得认真思考自己的幸福观,以及对于自己来说,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幸福。这样,本文的思想内涵也深刻起来。

题记“幸福是一枚值得珍藏的邮票”,新颖形象,并且巧妙点题。结尾段回应题记,开合自如。 2014年高考作文急救攻破50天(2)——果壳的无限空间

【文题设计】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斯蒂芬·霍金在他的著作《果壳中的宇宙》里曾引用过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中的一句名言:“即使我被关在果壳之中,仍然自以为是无限空间之王。”这个被禁锢在轮椅上的科学奇才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哈姆雷特也许是想说,虽然我们人类的肉体受到许多限制,但是我们的精神却能自由地探索整个宇宙。”2006年6月19日,霍金在人民大会堂作了题为“宇宙的起源”的演讲。他用行动和思想告诉我们,什么才是“果壳中的无限空间”。

人生活在社会环境中,肉体总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果壳”般的限制与束缚。但是,人毕意是有灵性、有思想的,会在“果壳”中开拓出“无限空间”。

请以“果壳中的无限空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导写】

这个题目是比喻型的,做这类题首先要理解题目的喻义。由材料可知,“果壳”是指限制和束缚人的肉体的各种客观条件,它的范围很广,如生理上的疾病、经济上的困难、守旧人物的阻挠等。换句话说凡是对自己不利的东西都可以称为“果壳”。“无限空间”是指人发挥主观

能动性,突破客观条件的束缚,从而自由翱翔的精神世界。实际上,这是一道讨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的辨析题,写作时着力点应放在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上。

如果写记叙文,可以写一个残疾人如何克服生理局限,努力追求精神的自由; 可写一个叛逆者如何不顾世俗的眼光,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可以写一个失意者从书中寻找力量和慰藉,最后东山再起; 可以写某位艺术家突破原有观念的束缚,创作出传世名作„„不管写哪方面的内容,都要突出主人公是如何突破“有限空间”拓展出“无限空间”的。

如果写议论文,当通过狭小的物质空间或肉体局限与无限的精神空间之间的关系,论述人类追求精神自由的必要性和途径,强调主观能动性对突破客观限制的作用。文章的结构可以根据内容而定,通常可以采取“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问题,然后用典型事例来论证,最后总结。注意所选事例要有代表性。

【下水作文】

果壳中的无限空间

刘玉真

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雷特》中有一句名言:“即使我被关在果壳之中,仍然自以为是无限空间之王。”这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它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世界丰富多彩,人生短暂无常,古往今来,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果壳”的限制,但“果壳”只能限制我们的肉体,却无法限制我们的精神。心有多大,人生舞台就有多大。心是衡量万物的尺度,只要心灵的尺度足够大,坐在果壳里也可以丈量整个宇宙。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是古代坐在果壳里看世界的典型。是什么使他们拥有如此非凡的本领呢? 是书,具有“人类进步的阶梯”之称的书。书为他们插上了翅膀,使他们超越时空的限制,自由翱翔于古今中外。坐在电脑前,瞬间知世界,这是现代社会坐在果壳里看世界的代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互联网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地球成为一个村落,我们成了地球村的村民。轻轻点击鼠标,世界尽显眼前。

其实,我们自身的缺陷也是束缚我们的果壳,只有突破这个果壳的限制,才能有所建树。司马迁遭受宫刑,他打消了寻死的念头,努力完成了《史记》。张海迪全身瘫痪,她克服种种困难,著书立说,还考取了吉林大学的研究生; 史铁生下身瘫痪,他努力写作,终于成为当代著名作家; 贝多芬双耳失聪,他凭借心中激荡的音乐热情,谱写出了一支支名扬世界的乐曲。他们虽然身陷各种果壳,但都突破局限,在不同的领域做出杰出贡献。

陈旧的社会习俗有时也会成为阻碍我们发展的果壳,冲破这一果壳需要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出身医学世家的李时珍自幼耳濡目染,酷爱医学,但父亲深感医生社会地位低下,让他考取功名,为官从政。他不顾父亲的反对,坚持学医,终于在23岁时说服父亲。他还风餐露宿,历尽险阻,行程两万多里采集药物标本,写成了近200万字的《本草纲目》。试想,如果不打破封建思想的枷锁,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吗?

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冲破各种束缚,开创美好未来的历史。一个人的发展史就是不断突破自身和外界的“果壳”的束缚,勇往直前的历史。让我们携起手来,勇敢地冲破果壳,共创美好的未来吧!

【简评】

本文以从古到今,从大到小的顺序,层层深入地对“果壳里的无限空间”进行论述,条理清晰。结构上采取议论文常见的“总——分——总”的形式,中规中矩; 语言上,有整句,有散句,整散结合,灵活多样; 论证上,采取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相结合的方法,所举事例丰富典型,古今中外兼顾。这些是文章成功的保证。

【佳作示例】

果壳中的无限空间

李倩

近了,近了,他梦想中的天堂终于近了。他被草原的广阔与坦荡所征服,那一望无际的草原如同绿色的海洋,成群的羊儿尽情地奔跑——草原上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他被这美丽的景色征服,灵魂开始在这广阔无垠的草原上奔跑,他知道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怀着愉快的心情,他来到了自己的工作地点。望着眼前的一切,他惊呆了:一顶破旧的帐篷根本挡不住风雨,帐篷中只有一张桌子,一盏煤油灯,剩下的就是睡觉的地方了。暖气和电,这儿的牧民从来没有听说过。两行热泪流过脸颊,他觉得自己彻底错了。

一个月之后,当他敲开父母家的门时,父母已经认不出这个瘦得让人心疼的儿子。他对父亲说:“那儿简直不是人呆的地方。”父亲一听这话就恼了:“那咋不是人呆的地方? 那里不是还生活着许多牧民吗? ”他望着桌子上的一个果壳,不满地对父亲说:“那地方简直就像一个果壳,你让我怎么呆? ”父亲大怒:“是金子放哪儿都会发光,别看果壳小,里面天地可大着呢。”最后,他被父亲赶了回去。

回到草原,他的帐篷外站满了牧民和学生。他们把奶酪、羊奶等都往他怀里塞。孩子们更高兴:“老师,我们就知道你一定会回来的。”牧民们不停地向他道谢,感谢他让他们的孩子学到了知识。望着一张张淳朴的脸,他又流泪了,而不同的是他知道自己当初的选择没有错。 他把自己融入了草原,这是他的家,是他终生的归宿。看着一批批学生离开草原去接受高等教育,他欣慰地笑了。他给孩子们的未来铺就一条辉煌的路,他这块金子发出了夺目的光芒。 又一批学生被送走了,望着缓缓开动的汽车,他的眼泪夺眶而出,他真想对着草原大喊:“草原,我爱你! ”

他又想起了父亲的话,他很自豪,自己终于突破果壳的限制,在有限的果壳中开拓出了无限的空间。

【点评】

本文写一位支边老师的心路历程,行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如两次流泪的对比,主人公前后思想的对比等。这些鲜明的对比有力地表现了主人公由一个单纯的学生到一位优秀的支边教师的成长过程,突出了人物无私奉献的精神。文章的结尾很妙,它既揭示了题目的寓意,又照应了前面主人公看到桌子上的果壳后与父亲的对话,可谓一石二鸟。

2014高考作文急救攻破50天(3)“强国”“强市”和“强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任时曾经被媒体问到:“中国的电视机已经出口到英国了,你是否感到危机? ”撒切尔夫人一笑,回答道:“等到中国的节目也输出到英国的时候你再来问我这个问题。”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在任时也说过类似的话,大意也是一个不能输出价值观的国家,不能说它是一个强国。她们所说的价值观,简单的说,就是有稳定性、持久性的思想。 在撒切尔夫人和希拉里看来,中国在没有输出电视节目或者是背后的价值观之前,中国是不足以为惧的。如果推而广之,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乃至一个人,在没有能力输出价值观以前,不能算真正的“强国”“强市”和“强人”。

请仔细阅读材料,然后从中选择一个角度作文。你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她们的观点。写议论文的话,你可以就国家或城市立论,也可以就个人立论; 也可以写记叙文。只要把你的想法通过文章很好地表达出来就可以了。要求: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少于800字。

优秀作文点评:

编号:1

得分:59分

中国精神的突围

深圳外国语夏雨

多少次,我们骄傲孔孟儒思,老庄哲学,李杜诗篇?(。) 多少回,我们自傲自己的千年历史,悠久文化?(。) 多少年,我们高呼中华民族必将带着自成一派,独立系统的中华文化傲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可是,为什么博大精深的中华带给我们的优越感日渐被撒切尔或希拉里几句不能输出价值观的国家便不算强国的犀利话语弄得灰头土脸呢?

不可否认,中国的物质腰围在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不同人的辛勤劳动后变得日益强大,颇有几分威武之势。而与之相对,我们引以为自傲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倒在改革开放下面临委顿的危机。撒切尔笑谈要等到中国节目而不是中国电视机出口到英国她才会真正感到危机。且让我们将其傲语作为前进的动力,毕竟精神之臂的无缚鸡之力注定物质之躯再粗壮也寸步难行。 倘若每个公民都不曾停止追求,(、) 汲取,(、) 创新我们的中华文化,倘若每个企业都竭力在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的基础上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倘若国家不曾停止去推广,(、) 弘扬,(、) 引导文化的发展,我想我们不单单能把五千年的精华归整成一个与时俱进的价值观,更能将其输出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然而,当广电总局用禁播、限播日漫、美剧来阻止他国价值观的输出; 当我们下一代的童年只能在喜洋洋和灰太狼中度过的时候; 当我们自己都不能很好了解自己文化的时候,我们怎么可能在欧美文化参天大树中寻求到一线光芒实现突围?

梁晓声曾言:文化实际上是根植与内心的休养,能约束自己的自由,潜移默化中的优雅举止。利益的重重包围下,我们多的是小聪明,而绝少大智慧。而正是已融于我们血脉的大智慧才能使我们最终找到输出价值观的路径,成为真正崛起的大国、强国。

我从来不曾失去信心,我相信中国能如它一贯的清淡平和姿态在世界中站稳脚跟,而非自满于一席之地的短暂拥有。

我相信“孔子学院的热捧”只是我们“强人”、“强市”、“强国”的预热,我相信汉语热潮定能席卷全世界,然后他们能明白仄起平收的词句、琅琅上口的诗篇、含蓄隽永的山水画究竟有多么动人。

但在此之前,我们要打起精神虚心学习,诚心汲取,因为,我们在哪里,中国就在哪里。

【点评】

作者思维活跃,充满思辨,从“我们曾经拥有傲人的文化”开始,对我国向世界输出价值观,实现精神突围充满信心。但又不盲目自信,而是理性、深刻的认识到要实现这种突围,需要每个公民和企业不停追寻、汲取、创新,需要深刻的了解自己的文化体系,需要有大智慧。文章有对中国现实问题的深刻批判,更有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输向世界的信心和期盼。 整篇文章结构错综见薏,摇曳生姿,第一段肯定我们有傲人的价值观,第二段便质疑我们为什么轻易被人弄得灰头土脸,第三段说要把别人的批判当做动力,第四段写我们满怀信心将一个与时俱进的价值观输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而到第五、六自然段笔锋一转,写要很好的了解自己的文化,要有融入血脉的大智慧。最后,再次强调我们可以走上这样的道路,但需要我们虚心学习,诚心汲取。文似看山不喜平,在此文得到比较充分的显现,对一高中生而言,在考场上有此等匠心难能可贵。

作者语言表达能力强,句式灵活多变,文章多个文段大胆运用排比或对偶构段,有气势,有充沛的情感,有相对严密的逻辑。“物质的腰围”“精神之臂”等比喻生动形象。

当然,文章也有些不足:标点符号运用不准确,核心概念有些紊乱,文章标题是“中国精神的突围”,但内容时而谈“中华文化”,时而谈“与时俱进的价值观”,对“中国精神”,“中国文化”,“中国的价值观”三个概念没弄清楚,也没能基于题目做有机的整合,一以贯之。(深圳市红岭中学陶波老师)

编号:2

得分:58.5分

“拿来”更应懂“送出”

深圳实验高中部蒋明昊

当中国远销的汽车在外国的大路上嘟嘟齐鸣; 当中国出口的机床在别国的工厂里轰轰作响; 当外国城市中林立了中国工程(“林立”过于夸张,不合情理); 当外国超市里列满了“中国制造”,你是否为中国技术、经济的发展感到自豪? 你是否因此便确证中国的强大? 至少我不会。(本段分号用得不当)

正如撒切尔夫人不曾担心,仅会外销产品的中国会威胁到英国的存在,当下的中国人又怎可仅因我们日臻先进的技术与产品便拍拍胸膛大喊自己的强大? 在我看来,中国尚停滞在“拿来”的阶段,我们也许知道“送出”,但国人所专仍拘限于先进的物质,怎不更进一步深入我们的文化与思想? 英国不仅因其曾为“世界工厂”闻名于世,她还有那大英博物馆中涌动着的辉煌历史与文化; 美国不仅因其闪动着科技之光而成为强国,她亦有其燃烧着的思想火花与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所以我们怎可仅凭技术产品称雄? 我们必须懂得送出,传扬我们的文化、文明。 可惜的是,当下有多少人信誓旦旦地扛起传播文明的大旗,又“轻轻松松”沦为产出产品的机器?

犹记清华美院的学生怀揣着传承国画的信念却终沦为只为卖画挣钱的机器。即使他们摹出了完美的油画挂在金碧辉煌的展厅中,又怎能传扬中华笔墨中的浓淡、典雅? 犹记年轻建筑师们带着重现中国经典的梦想一次次的设计、筑造,最终除了庭院楼阁式的小洋房,我们哪里看得到直栏横槛、“钩心斗角”、亭台楼阁的中式设计?

我想,许许多多的人们(删掉“们”) 更关注的是产出、产量,却鲜有人可以为文化的传扬多驻足一秒,如陈丹青那样忠于国画的画家,莫言那般忠于脚下土地的作家是否早已失职? 难道我们不应该担起“送出”、传扬文明的责任吗?

是的,我们应该。正如那些专注于中国文化的孔子学院的老师们,既(改为“即”) 便他们并没有为中国的GDP 带来直接的影响,但他们埋下了中国文化的种子; 正如那些专注于弘扬古代纹路的本土服装设计师们,也许他们的产出十分少,但他们让外国人认识到了龙凤、生肖、青花、图腾的精致,他们才真正地炫示了中国的强大,中华文化深处的富饶!

可是这样的事情仅凭个人之为怎能完成,社会不该营造这样一种传扬文化的社会氛围吗? 若有更多的人注重国画、汉字,不一味拿来送出西洋的油画,是否会有更多人为中国倾心? 若我们更热爱古典建筑的高雅,我们传递出的不会是对文化的忠诚吗? 若我们不仅有“中国制造”,更有“中国创造”; 若外国人如我们读莎士比亚一样读孔孟,我想这样才更显我们强国风范。

千年以前,孔子慢坐牛车传承、传扬的是思想,辘辘车声中传递出的是诗情,正因他,他的国家备受赞誉。我们是否也该就此反思呢?

别再痴迷于产品的输送了吧,我们更该专于中华文明的传扬! “拿来”更应懂“送出”,只有如此,中国才可真正称为强国。

【点评】

读罢此作,颇感作者对鲁迅先生的作品融会贯通,既能拿来,又能送出。作为一篇优秀作文,有几点吸引我们的眼球:1. 运用设疑法开头。作者先摆出中国貌似强大的现象,提出疑问。设疑之后,再以自己的观点作答。通过开头设疑,文章把读者带入了矛盾的焦点,使读者思考,亦令读者急切想知道作者的观点。2. 运用对比论证、假设论证、举例论证,将“‘拿来’更应懂‘送出’”的观点引向深入,富有逻辑性,事例鲜明贴切。文章以大英博物馆的辉煌历史文化,美国所具有的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和清华美院的学生模仿出完美的油画、年轻的建筑师只会建筑小洋楼作对比,论述了我们只懂拿来,不懂送出; 以陈丹青、莫言的失职和孔子学院、本土服装设计师传播中国文化作对比,论述了我们应担当起“送出”的责任; 以假设排比,进一步论证了送出不仅是个人的责任,更是社会的责任。层层递进,构思绵密。3. 语言

亦理亦情,富有感染力,整散结合,给人美感,同时亦有说服力,显示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但语言也略有瑕疵,少数句子表达不当,但瑕不掩瑜,此文不失为考场佳作。(深圳市红岭中学陈白翎老师)

编号:3

得分:58分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深圳外国语毛婉丁

英国诗人萨松曾言:“我心有猛虎在细嗅蔷薇。”诚然,一个人的内心是强大而又细腻的。(评:不故弄玄虚,起笔即点题并解题,让读者恍然大悟。) 何必强求外在的认同呢? 世间千奇百态,而自己,只需一颗圆融饱满的心便足矣。(评:“圆融”,内心平和,佛教用语,作者见识非同一般。)

价值观的主观性就在于它是因人而异的。如果使一个国家的文化非要别国所认同、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强加于他人,那么这与“霸权主义”有何不同呢? 世界本来就是多元的,做好自己、忠于本心才是份内之事。所以我们的价值观,不需要输出。(评:因果分析、假设分析加条件分析,点击材料关键词“价值观”“输出”,用“所以”得出结论,水到渠成。)

古训有言:“神静而心和,心和而形全; 神躁则心荡,心荡则形伤。故怡和养神,则安于内,清虚栖心,则不诱于外也。”(评:“神静”、“心和”、“形全”,故“不诱于外”,引证成功。) 正如庄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回也不改其乐”(评:孔子对颜回的评价,引用欠妥)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评:句号应放引号之外。) 在宦海烟云、功名利禄的俗世几经浮沉,唯有庄子仍坚守本心,所以他才不致为官场蜗角虚名所动。纵然清贫,仍自在惬意、享乐其中。这就是庄子的价值观,它无需向车马喧嚣的外界传递,因为庄子只求内心的一份安逸、不许一切执念打破它内心的平和。

其实,真正强大的不正是这内心“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人吗? 他的强大,在于它根本就不需要俗世中的眼光对他的认可。学会像庄子一样守静吧! 守静,低到尘埃里的素颜,亦可以是高擎着灵魂飞翔的风骨。何不像庄子一样,在名利枷锁中做一个脱巾独步的逸士呢?(评:通过分析再次强调“真正的强大无需俗世认可”,从而证明了“价值观不需要输出”的观点; 这里的分析中紧扣中心论点似显不够。)

曾有名家说过,人要多做无用的事。无用的事指什么呢? 是品一杯茗茶? 是看一本“无关风月、只为真心”的好书? 抑或是“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际云卷云舒”? 不,我绝不认为这些抛开功利、陶冶性情的事是无用之事。相反,它们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美国总统华盛顿热爱田园生活,他放弃了连任总统的机会,在庄园里种葡萄,自己酿葡萄酒。他所酿的酒被路人称为“全国最好喝的酒”。他满足于陌生人一句如此简单的赞美,而不是站上最高讲台去宣扬什么政治主张,不是去输出他个人的“价值观”。因为在他的心里,享受、热爱生活才是至深的哲学。(评:例证分析紧扣中心论点。)

弘一大师道:“以冰霜之洁励己,则品日清高; 以穹窿之量容人,则德日广大。”此言真矣。何不让内心中的价值观携一颗圆融饱满的心灵安睡、让心中的那头猛虎静静细嗅蔷薇呢?(评:点题并照应开头,用反问句式强调文章观点。)

【点评】

作为一篇优秀作文,本文亮点明显。标题形象,在众多理性标题中脱颖而出。立意上,新颖而有深度。文章一反绝大部分文章顺着材料导向立意的做法,反弹琵琶,提出“我们的价值观,不需要输出”的观点,且分析深刻。论证上,论据充足、论证方法多样。文中引证有“英国诗人萨松曾言”、“古训有言”、“一箪食„„”、“弱水三千„„”、“弘一大师道”等内容; 例证有“庄子只求内心的一份安逸”、“美国总统华盛顿”“享受、热爱生活”等内容。尤为可贵的是,每个论据使用后作者都会结合论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增强文章说服力。语言上,

理性内容的形象表述,增加了文章感染力。如:标题、开头和结尾中“猛虎”与“蔷薇”的表述,文中“守静,低到尘埃里的素颜,亦可以是高擎着灵魂飞翔的风骨”、“在名利枷锁中做一个脱巾独步的逸士”、“看一本“‘无关风月、只为真心’的好书? 抑或‘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际云卷云舒’”的表述等。(深圳市红岭中学贾雪波老师)

编号:4

得分:57分

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

平冈中学彭钰灵

“铁娘子”微微一笑,一番锋芒毕露的话就击出了当今时代大国之间较量的手段——价值观(评:“较量的手段”应该是“价值观输出”。这句话为后文立论作张本) 。在她眼里,没有输出价值观的中国手无缚鸡之力。

然而,笔者想说,真正的强大的价值观,无需强迫也会被接受。她们在抵抗中国价值观之时,却忘了圣贤孔子所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价值观(评:应该是“价值观输出”) 决定的“强国”是强迫非强大。(评:这段文字颇为费解,句意表达不明确。)

国家间的交流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 。不同的意识形态决定了各国之间不同的文化背景与行为举动(评:“意识形态决定了”“文化背景”的说法不正确。) ,也正是因为这些不同的文化背景才造就了世界文化瑰宝繁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试想,若是全世界都是千篇一律的红墙金瓦,万篇一致的庭院深深,那么美则无处安放。如今各国纷纷使出各种价值观传播的烟雾弹:美剧泛滥、韩流入侵,一首《江南style 》让全球疯狂„„但你是否看见这背后隐藏各国强迫性的价值观,让你整天沉溺在“欧巴”“英雄主义”的无底洞呢? 因此我们应该坚守自己的阵地,而国家之间的交流也应该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评:病句,搭配不当) ,让世界文化(评:宜加上“百花”) 齐放。(评:国家间的交流自然有价值观的输出。既然作者说是“交流”,那么,价值观输出就不是文化侵略,也就没有违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正是有“交流”,有价值观的输出,世界文化才得以繁荣,才具有多样性。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否定“交流”中价值观输出,进而否定有价值观输出是强国标准的观点,论证缺乏说服力。)

个人间的交流需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不同的背景与思想,百花齐放,思想碰撞激烈的时代更加容易倍(辈) 出人才。然而,这种思想碰撞(过程中) 也应该(遵循)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 。自己坚守自己的信念,并不等于非得强迫他人也接受你的观点。傅雷与张爱玲之间的交流也曾充满硝烟味,但仅只限于嘴; 苏轼与佛印之间的对话也曾充满挑衅意味,但仅止于文。可如今人们口舌之争往往上升到人身攻击:徐铮与周立波间的对骂让看客无奈; 闾丘露薇对柴静的点评却遭网友攻击„„是谁说你的观点我必须接纳,我的看法你必须认同的? 思想贵在独立,所以我们待人接物也该时刻铭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评:以上两个主体段,都是论述交流需要坚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的道理,都不能切合“价值观输出是否是强者标准”的题意。)

真正强大的人,无需自我推销,无需强迫他人,亦能屹立高山之巅:真正强大的国家,无需使用手段,无需借助口碑,亦能助矗立世界之林。吾山自有清林风,吾水自有水自流。强大与否,并非依靠别人评价,而是依靠自身的发展完善成长。强人所难非强大,违人所愿非力量。所以,价值观的输出与否,并非衡量强大的标准; 而价值观的强大与持久与否,才是国家民族屹立不倒的主心骨。(评:病句。)

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让强大回归本质,让价值的衡量重新找回标准。(表意不清)

【点评】

本文行文生动,语言颇具张力,比如开头一段文字很有个性,一开始就很能吸引阅卷者的眼球,表现出这位考生的文字功底。思维活跃,联想丰富,引用的例子丰富新鲜,给人鲜活之

感,展示出这位考生丰厚的积累和对现实的广泛关注。书写工整,字体端正,几乎无涂改痕迹,如此整洁美观的卷面,也是难能可贵,可见这位考生扎实的基本功。从反面立意,独立思考,力求新意,颇有挑战的勇气和自信,故而文章底气较足。但此文的立意和论证是值得商榷的。此文的立论的基础是作者对“价值输出”的认识,作者认为,“输出”是“强迫”性的,这显然是有片面性。基于对“输出”的这种认识,作者引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观点在文中是指交流的原则,而不是对价值观输出是否是强者标准的判断,显然此文的观点并未直接准确地切合题意。并且,由这个观点怎么就能得出价值观的输出“并非衡量强大的标准”的结论? 文章的观点和结论之间明显是缺少直接的逻辑关系。思维不严密,语言表达也不够规范简明。此文最终判为57分,这足见阅卷老师的厚爱和鼓励。(深圳市红岭中学吴良高老师)

编号5

得分57分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宝安中学李耕

撒切尔夫人和希拉里的话,让人不得不捂住俨然被戳中的软肋。中国文化的代言,仿佛仍是孔夫子、功夫。而现代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仍然微乎其微。须知对功夫等事物的迷恋仅仅是外国人对于东方文化的一腔热情所致,要想真正变得有影响力,一个国家必须拥有强大的文化影响力,而要拥有强大的文化影响力,则必须拥有并输出成熟而吸引人的思想。

尽管我们有诺奖得主莫言,尽管李安也捧回了奥斯卡小金人,可他们更多的是以个体之名闻名的,而我所说的思想,是一种更为宏观,更为抽象的价值观,比如法国有启蒙思想,美国的民主与自由更是被推向了世界各个角落。甚至于日本文化,也以其独特的精致与禅意征服了乔布斯这样挑剔的完美主义者。很无奈的是,我们的文化,在世界上是以什么样的形象存在的呢?

我如身处黑暗,无法认知其真正的特征。孔子的确是伟大的思想家,可他的思想在当世已不再具有太多实用价值与新意。中华美食? 有可能,不过外国的中国美食已经失去了它的本色,难以培养真正的中餐爱好者。细细想来,我还真找不出什么明显的特征。在世界上,中国的思维难以应用于物质,而中国的物质,却又难以承载中国的精神与思想。

的确,有影响力的思想是需要物质载体的,通过物质载体,才能提供一种途径,使思想为人所知。类似孔子学院的机构不是载体,它更像是国际友好机构而不是文化场所,而且它也无法体现物质承载寄予思想这一特点。真正的物质载体,是风靡世界的书籍、电影,将美与中华文化传向整个世界。曾经的李小龙做到了这一点,可随着他的陨逝,功夫已经很难将中国的武术之道传递给世界了,至少,影响力大减。

归根结底,这一切还是源于国内文化的浮躁。我们好像缺乏一种特质,一种沉下心细细钻研的特质。我们的文化缺乏必要的庄重与仪式感,我们的思想缺乏新意与哲思,匿于诗意与美感。我们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与源远流长的思想传统,然而我们却缺乏发展高端精致文化的耐心,任浮躁的心将文化资源处理得越来越廉价。廉价的文化,注定缺乏深刻的思想,缺乏深邃的普世价值观。

顾城呼吁道“我要做最狂的风,和最静的海。”在经济如狂风一般扶摇直上时,我们的文化圈理应还得保持沉静。唯有如此,才能制造未来最大的海浪潮。

物质载体与沉静踏实,内外结合,中国文化才可能真正走向世界。我真盼望那一天!

【点评】

考生作文的文化含量,往往是阅卷老师的聚焦点之一。本文以“文化”为中心词立意、拟题、行文,自然显得“有文化”,而且扣紧了所给的材料。行文也不乏闪光的语句,尤其是开头——“撒切尔夫人和希拉里的话,让人不得不捂住俨然被戳中的软肋”。先顺手拈来材料中的关

键信息——两个女强人,后妙笔点出“感性十足”的“软肋”; 确实绽放出令人眼前一亮的魅力! 当然,如果文章的重心略往前移,照应自己的文题可能更从容些。(深圳市红岭中学葛玉林老师)

编号:6

得分:57分

弘文化,扬国威

深圳中学颜天成

当“中国速度”令世界瞩目;(改逗号) 当“和平崛起”势不可挡;(改逗号) 睡狮觉醒,雄鸡高唱。在经济与体制的推动下,中国的“强国之名”已正。

然而撒切尔的一句话却让人深思:我们输出的,除了物质,更应有丰富的、具有世界价值的文化。一个国家,除了经济与科技为基础的硬实力,更需要精神层面的软实力。(对比之中,提出中心论点,以下写如何提升软实力)

然而软实力的体现,是由内而外的。只有先将华夏文明内化,融入到国人的血液、灵魂中,才能由内而外,向国外推广、宣传。(总写“怎么办”,明确)

将文化内化,不能只通过读与学,要融入灵魂,先要慢下生活的节奏,形成一种强烈的文化氛围。(写文化怎么内化,提出要慢下节奏,比较牵强,扯远了。)

看看邻国印度,“中国速度”之下,他们无比淡然。印度流行“拼慢”。他们的每个早晨,起床后,先会慢条斯理地阅读《印度时报》,与家人讨论经济金融,饮一杯咖啡,开始畅谈哲学与灵修,开始讨论、争辩。兴尽,方开始一天的工作。(是这样吗?)

便是在这种文化氛围下,在印度的加尔各答,你能转角邂逅浮生旧梦,随处可见智者仁人,下一刻便找到心灵的栖居。(印度简直成了圣地,真的是这样吗? 看看近期的新闻吧。)

文化氛围,便是如此。反观国内,轰鸣嘈杂的汽笛天未亮便开始轰鸣,“急于求成”被写在了每一个奔走于街上的人的脸上。微薄谈不出文化意蕴,微信传不出真情实感。

我们的文化追不上崛起的速度,钻不进奔跑的灵魂,文化氛围尚未成形,便又消弭。

古有书法家师宜官窘于酒资,于酒馆墙上写字,见者不禁解囊。这便是一种文化氛围。(这怎么是文化氛围?) 有了文化氛围,文化才能形成,良禽方有木而栖,软实力才能得以提升。文化方能弘扬,国威才能显露。

(以上中印对比,古今对比,用例不典型,看法偏颇,是古非今,妄自菲薄,且并未分析出文化不能内化之原因。)

文化内化,深入骨髓之后方能外化,才能在有意识的国民努力下与国际文化交流、碰撞、融合。

这需要眼光,需要胸怀,需要对于外来文化的包容兼纳,需要对于本土文化的固守坚持。(把这句放在第三段后,作为提升软实力的方法,就不会有中间几段琐碎离题的议论了。) 文人莫言融合了魔幻现实主义,把“高密乡推向了世界”; “华人之光”李安电影结合中西特点,让中国影视为世界认可。(此两例好,可重用。)

在弘扬中国文化的过程中,我们所做的,不是让外来主流思想变得更贴近本土文化; 而应让本土文化,去适应世界的潮流,才能真正形成文化输出,打开交流之窗。

从外及内,形成文化氛围,文化深入骨髓; 由内而外,文化兼容并包,锐意求变求新,同时坚守中国特色,让华夏之声,响遍全世界。

(结尾两段,态度明确,呼应开头和标题)

【点评】

文章对比入题,快速亮出观点:一个国家,除了经济与科技为基础的硬实力,更需要精神层面的软实力。明确准确。然后直入如何提升软实力的问题,作者给出的答案是“文化内化”,至此都很清晰,但进而提出要过慢节奏的生活,就有些舍本逐末了。而结束部分提出的办法

才是根本途径——“需要眼光,需要胸怀,需要对于外来文化的包容兼纳,需要对于本土文化的固守坚持”,显然,是写着写着才找到路径的,中间部分明显受之前作文的影响,提及慢节奏,很是牵强。而且,主体部分的论述和结尾的总结并不对应。本文起笔入题快速,结尾再次点题,首尾呼应,结构完整,值得学习。(深圳市红岭中学刘香娥老师)

编号:7

得分:57分

中国式浅薄

宝安中学庄楚坤

撒切尔夫人意味深长的一笑表现出了她对中国价值观的毫无危机感。(此句似乎应如此表达:“撒切尔夫人意味深长的一笑说明了中国价值观对她毫无威胁”) 更令人惊愕的是,美国前国务卿已经说过类似的话了。反观神州大地,浮躁、空洞的思想正甚嚣尘上,我似乎也理解了为什么她们对中国价值观会“充分信任”了。

(语句幽默风趣,言简意丰,两相对照,既点出了“中国式价值观的浅薄”,又分析了原因) 列夫托尔斯泰曾气冲斗牛地怒吼:“看看我们的文学在宣扬什么吧! 骄傲、性欲以及对生活的慵懒! ”重读来自上世纪俄罗斯这振聋发聩的呐喊,我却恍如大师是在针砭当今中国的浅薄。打开所谓的文学网站,各式各样的风流韵事被撰(杜撰) 成小说,高高地雄踞排行榜,受到广大读者的追捧。再接下来的便是韩寒(、) 郭敬明们,他们骄傲或忧伤的笔调赚得了足够的人气,盆满钵满。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毫无逻辑可言的都市武侠,小人物的发迹史也让人们对之趋之若鹜。“伪文学”,“伪励志”,“伪经典”(去掉逗号) 大行其道。还记得“哈佛大学图书馆墙上的校训”(去掉引号) 吗?(哪一句校训,与观点有何关系) 在大家的手机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说。一本诗集仅有精悍的几十千字节却无人问津,而一本网络小说的上万千字节却被“耐心”的读者看完,无人批评其冗长肥厚(去掉“肥厚”) 。有人说:“不懂得欣赏诗的民族是浅薄的民族。”难道中华民族就要这样被打上“浅薄”的烙印?

(以文学领域的事例为论据既不落俗套,又显示作者阅读的广泛性,以及较为深刻的文化思考) 价值观的浅薄不仅仅体现在文学上,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在集会上语惊四座:“我们国内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都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教授敢于说真话的精神令人敬佩,然而他揭露的事实也令人忧虑。如今的学生,“名利”二字从不离脑,十年寒窗无人问,只为“一日看遍长安花”。“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少年,你又在哪里!(巧妙化用诗句,值得借鉴) 再问学生们的理想,竟是一些空洞陈腐的说辞。甚至干脆概括为“娶妻成家生娃娃”,把“稳定”作为唯一的目标。难为(改为“难怪”) 中国公务员的比例(改为“队伍之庞大”) 会如此令人咋舌,因为那些奋进在人生道路上的人们,脑中都只装着浅薄的、功利的价值观啊!

(深入分析了造成中国式浅薄的原因,说服力强)

中国文化曾经既厚实又飘逸灵动,价值观,也就是有稳定性、持久性的思想更是前有古人后有来者,中国的价值观曾经输出到四方列国,遍地生根,深深地影响了世界文明,在世界文化史上书就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缘何现在的外国人听说中国的价值观只留下一声放心的嗤笑? 其皆出有因乎? 其皆出有因也! 过马路时人们有“中国式过马路”; 进餐时人们有“中国式喧哗”; 出国时人们有“中国式丑陋”„„难道在价值观上我们也有“中国式浅薄”?

(与上段构成对比,凸显了产生“中国式浅薄”的原因及其危害)

鲁迅在《狂人日记》最末位写道:“救救孩子„„”

(巧妙引用,耐人寻味)

【点评】

文章批判了当今文学创作及阅读领域存在的“价值观浅薄”,进而批判了学校教育中“人生观浅薄”,指出学校理想教育的缺失,浅薄的功利主义盛行。在批判的同时,分析了中国式浅薄

产生的原因,指出了中国式浅薄的危害。文章思路缜密,又文气生动。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文章显示了作者对现实社会广泛的关注和深刻的思索,较为深厚的阅读沉淀以及比较熟练的语言驾, 驭技巧。(深圳市红岭中学李铁锋老师)

编号:8

得分:56.5分

西安! 西安!

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郑银辉

致我最敬爱的西安:

近日,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过世,于是涌出大量关于撒切尔夫人的事迹,其中有一篇消息旨为撒切尔夫人对媒体表达的一个观点:不能输出价值观的国家,不能说它是强国。其价值观的含义即为稳定性,持久性的思想。

由此我想到了你,西安。好久不见了,我是听说了你要改头换面自己,我才心急如热锅上的蚂蚁来劝告你,不要冲动,不要赶上现代化,而是将你的思想延续下去。

仍记得你的浓妆淡抹,葱葱的骊山是你一如既往的青丝,淙淙的护城河是你盈盈的眼波,巍峨的城墙是你千年不变的容颜。也记得那周朝古朴的铜鼎是你坚硬的骨骼,秦朝绚丽的兵马是你卓尔不群的身姿,唐朝宏大的石经是你闪烁的思想。

那些都是你的文化,都是你稳定持久发展的沉淀,你是一个强市了! 那你又何苦推倒城墙,用钢筋水泥取而代之。你又何苦去营造雅典的地中海风情,打造纽约顶尖时尚,凝聚巴黎法式浪漫。如果你真的变了,真的变得不像原来那样了,那你是面目全非,也无可救药了。 梁思成曾经说过:“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她的语言。”你知道吗,西安,你就活像一本史书,一页页一幕幕都记载着中国光辉的历史,源远流长的大中国,具有的那稳定持久的思想,这不正是撒切尔夫人所言的价值观吗? 你默默地传递着价值观,你慢慢的散发着你的光芒,西安,这样的你才是强大的啊! 不需要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的标签,最珍贵的是你那历史的沧桑。 还记得长安吗? 那有青灰色巍峨的城墙,那有飞檐钩心古色古香的宅院,那是多么的令人痴迷和疯狂。长安,可曾是十三朝的古都。丰镐的国风唱得你柔情似水,阿房的宫灯照得你光彩耀人,骊宫的清泉洗得你铅华尽去。你是那么的鹤立鸡群。你的太白诗赋激荡着世人的胸怀,你的未央歌舞朦胧着世人的双眼。你是那么的让人如痴如醉。你那深刻的价值观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长安之强盛,乃中华之强盛!

西安,郑钧曾唱过你,充满历史岁月的你《长安,长安》:“我生来忧伤,但你让我坚强”,你价值观中的精神,振奋着中华人,使中华强大。“遥望着残缺,昨日的秦楼,吼一句秦腔”,你若是企图改造成和别人攀比城市,那是无穷大的悲哀啊!

饱满历史的你,富有内涵,甚是强大。你是华夏儿女崇敬的对象,在我们心中,你已是最强。 祝安好。

敬爱你的人

2013年4月22日

【点评】

在千篇一律的考场作文中,这篇文章让人眼前一亮。独特的形式,使我们佩服作者的匠心。作者用书信体、第二人称很好地表达了对中国文化的一腔赤诚。材料作文要求依据材料立意,本材料中的关键词“价值观”、“思想”等,对普通中学生而言无疑是抽象的,如何避免文章大而空,作者巧妙地拈来“西安”一词,它既指那座城市,也指那座城市代表的历史和文化,当作者把“西安”的能指和所指结合在一起时,便实现了对主旨地表达。本文也体现了作者不俗的语言表达能力,且不说正文中随处可见的排比、比喻等修辞的运用,单说题目“西安”一词和叹号的反复,是呼唤,如鼓点,动人心,撼人情,令人思。如果能在思想的深度方面有更进一步的追求,那么本文可成为尽善尽美之文。

2014高考作文急救攻破50天(4)——橘子人生

【命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会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谢它是大的。”

请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 ,确定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点拨】

材料类话题作文的审题,第一步是“整体感知”,就是全面理解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寓意。阅读本段材料,有两个方面的提示必须抓住:一是“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这句话,它是理解材料中心寓意的线索,橘子有大有小,有酸有甜,就是提示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求本法”,抓住材料的本质即材料的中心寓意,人生有顺利有坎坷,有挫折有失败,有如意有不如意,有句常言不是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嘛; 另一提示是“一些人”会“抱怨酸”、“抱怨小”,“而我”“庆幸它是甜的”、“感谢它是大的”,两种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个方面的提示一结合,中心寓意就出来了,人生状况不同是客观存在,无法改变,要想活得轻松快乐,只能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这就是这则材料的中心寓意。

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大而甜的橘子,但那只能是我们的美好愿望而已。任何人的一生都不会绝对的完美。这就要看我们怎么个活法,看我们如何对待自己手中的橘子。蔡先生拿到酸的庆幸其大,拿到小的则庆幸其甜。他的做法充满了智慧,而这样的人生就是一种智慧的人生。

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无数个这样的橘子,蔡先生的做法对我们来说犹如一剂良药。倘若我们总是以自己的尺度来衡量万事万物,则我们连一个橘子也拿不到。因此我们不能奢求人生,不能抱怨生活,相反,我们要以感恩的心态来对待这并不算漫长的人生。

审题立意方面,①正确看待人生中的得与失,不要患得患失。②处在任何环境中,都要从良好角度寻求优势。这两种为最佳立意。

【例文荐评】

面朝阳光,春暖花开

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说过,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橘子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抱怨小; 而我拿到了小的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庆幸它是大的。

是啊! 上帝常常在不经意间开了你一个玩笑, 也许, 他累了, 所以世界上多了那么多不完美和缺陷,他给了你大橘子, 那却是酸的, 他给了你甜橘子, 那却是小的。于是, 世界上有了各种各样的人:有人成功, 有人失败; 有人快乐,有人悲伤......

但我始终认为, 上帝是公平的。藏在阳光下, 背靠阳光, 你看到的将是一片阴影, 面向阳光, 你看到的将是一片光明。不变的是阳光, 但是你的改变, 却收获了不同人生。

李白,曾有“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篙人”的踌躇满志, 也曾苦心抑志写《清平调》以取悦贵妃圣主, 曾在堂堂王宫之上让高力士拖靴磨墨,也曾在玄幻梦境之中,任思绪飞扬天姥。可是,“总为浮云能蔽日”黑暗的官场不容傲骨天成的他,然而他在酸楚中却仍活得很“甜”,寄情千山万水之间,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纵使才华无处伸展,却仍书写了半个盛唐。

司马迁,他的人生是酸的,一句好心的劝告却反而受到宫刑。但是他并没有让自己一直酸下去,仅凭着一股“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信念,写着别人的事迹,却让自己的事迹彪炳史册,名字流传千年。

我想,他们生活在酸楚的社会中,他们改变不了,但是,他们应该是甜的,因为他们改变了自己,为了自己的活着而活着。李白也好,司马迁也好,他们都靠着阳光,带来了历史的光明。

是的,上帝是公平的,他在给人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所以天空一直是光明的,人生就是有酸也有甜。但是只要你从酸中体会出甜的味道来,那么成功永远是属于你! 也许你感伤花在最美丽的时候凋谢,也许你曾遗憾自己空有美丽的躯壳而无才学,但是只要从今天开始,面朝阳光,你就会收获甜甜的味道!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遗憾,也是一种美

拿到大橘子的人嫌橘子酸,拿到甜橘子的人嫌橘子小。酸、小相对于大、甜来说确实是一种遗憾。“橘子理论”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人应该学会满足,同时也折射出了另一种价值观:遗憾其实也是一种美。

人生犹如长河奔流,或湍急,或舒缓,时而风和日丽,时而雷电交加,总会激起无数的波纹。朋友的离别,家庭的不和,学习的困惑,工作的失误以及许许多多希望之灯的熄灭,我们都会有怅然若失的遗憾。但就是在这些事与愿违的遗憾里隐伏着许多生命的契机,诱发你的灵魂,启迪你的心智,激励你的追求。

诗人顾城曾经说过:“黑夜我给了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是啊! 遗憾就恰似夜幕里蕴藏着光明,阵痛中将诞生新的生命。在遗憾里,我们不是可以尽情地去领略和体味人生之旅的曲径幽深和风云难测吗?

生活里没有遗憾,会变得单调乏味; 人生没有遗憾后的觉醒,便没有希望,没有对未来鲜花般的憧憬,不是吗? 登山而未见日出,你感到遗憾,但云雾缭绕,烟雨缠绵,山峦秀峰,似娇羞的莲花时隐时现,你又会涌出一种别样的情绪,别样的感触,仿佛置身于梦幻般的诗的境界,你又会神思飞越,独领宇宙的空灵洒脱,不是吗?

我们遗憾维纳斯的断臂,但在这遗憾里,我们一任想象的彩蝶尽情地飞舞,而心灵深处则生长出无数美丽的遐思; 我们遗憾鲜花的凋谢零落,但在这遗憾里,我们加倍地吮吸花的芬芳,更加珍视春天的温馨美丽; 我们遗憾人生的短促和人世间的离愁思绪,但我们更加热爱生命,拥抱生活,呼唤爱情,珍重友谊,使人生丰富多彩,便更有千种风情„„

生活之树常绿,希望之灯不灭,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它们构成社会、人生、自然最壮美的华章,而遗憾是生活中的一副清醒剂,是希望的一块孕育地,是出征时的一种鞭策。

我们的社会之所以会进步,也正是因为有了遗憾; 我们遗憾煤油灯气味太浓,于是有了电灯; 我们遗憾自行车太慢,于是有了各种机动车; 我们遗憾报纸传播的信息有限、太慢,于是有了网络; 我们遗憾„„正因为有了遗憾,才有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正因为有了遗憾才有了人生的不懈追求,翘首渴望; 正因为有了遗憾,我们的民族才会自强不息,奋进不止; 也正是因为有了遗憾,才有了转基因产品,说不定哪一天我们每个人看到的橘子都是又大又甜的呢! 遗憾,也是一种美!

云在春天水在瓶

故事是这样说的。其实什么样子的橘子不是橘子呢? 只不过人心不足,这山看着那山高,总想拥有更好的东西罢了。

静下心来想,橘子虽酸可是分量大,小一点的还很甜,不是各有所长,皆有可取吗? 世间本无完美之事,只要懂得欣赏,略有缺憾的人生岂不是更加美好?

我们好像已经习惯了,每看到什么事务,总是更容易看到它的不足的甚至夸大它的效果。那些已有的美好我们总是视而不见,觉得理所当然,总是奢望更好的。当然,人是应该有所追求才会成长,但也不要有过分的奢望,须知自然与人生总是这样,当它为你关上一扇门,他总会为你打开一扇窗,然而二者往往难以全,但这却完全不影响人生的美好。

君不见,“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更有孙子膑而作兵法,无一不是为难重重。无一不是成果累累。试问,谁人人生无缺憾,月总有阴晴圆缺,却也掩盖不了她清丽的容颜,挡不住众人羡慕的眼神。人生,因为缺憾,而更具挑战,缺憾让人生美丽。

君不见,昭君和亲,扎根塞外,黄沙狼烟千里之地,如此恶劣的环境对于她又何尝不是一种唐突与缺憾? 然而,这稚嫩的肩膀却担上了和平的重任,绝代芳华香飘大漠,泽披万里,短暂的人生也因此升华。人生,因为缺憾,而更具深度,缺憾让人丰富。

从来有得必有失,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但一定会各有所得。没有完美的世界,亦没有完美的人生,这世间,缺憾是必然的。然而,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拥有美好的人生。

欢乐无穷,而又悲苦欲绝,人生便是如此,就看你从哪个角度欣赏,开对了窗,才能看到最美的风景。

那么,调好焦距,选对角度,屏住呼吸,让我们倒计时——一、二、三。看!

看着世界,原来如此美好。

看云在春天水在瓶,各有各的姿韵,各有各的美丽。懂得欣赏的人自有主意。

换一种角度

有一个老太太生了两个女儿,大女儿开伞店,小女儿开洗衣店。阴雨连绵,她忧虑小女儿的衣服晾不干; 丽日晴天,她又担心大女儿没有生意。就这样,老太太整日忧心忡忡,闷闷不乐。后来,在一位智者的点拨下,她终于笑逐颜开,下雨天,老太太为大女儿生意兴隆而高兴; 大晴天,她又为小女儿顾客盈门而欣喜。原来,“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在你哀叹辛苦又心苦的时候,只要变换一下角度,灵智与心绪便被开启,快乐竟然如此简单又实在。 生活中少不了烦恼、痛苦和遗憾,比如爱人背弃、亲人离去、工作不顺、事业受挫、生意每况愈下„„倘若长期苦着一张脸,无所适从,必定身心疲惫,一蹶不振。如果我们换一种角度去思索,不难发现许多机会:有离别就有相聚,有忧伤就有喜悦,有失败就有成功,有阴霾满天就有阳光灿烂。失败算什么,成功固然可喜,失败未必可悲,它正是一种锻炼和考验; 事业受挫算什么,前进的路上并非铺满鲜花,还遍布着荆棘与疾风骤雨; 爱人远去算什么,情感失落可让你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学习中,从而走向成功; 受点侮辱算什么,权当别样的教诲,点燃你奋斗的火炬。五彩斑斓的世界,有许多失意不经意与你邂逅,也有许多舒畅的境遇不期而至。换一种思维方式看问题,富贵有其缺陷,贫穷有其踏实,美丽有其不安,平淡有其悠闲。阔居广厦者的梦丝毫不比蜗居陋室者的甜美,因为贫困不过是社会历史现象,并不代表羞耻。家产万贯的富翁与一贫如洗的乞丐,两者的幸福内容也许不同,但其本质是一样的。谁能说强悍的外表下面不是一颗病态的怯懦的内心? 谁又能说企图征服和扼杀一切的人,他自己的心灵不被屠戮? 从这个角度观察,让自己处于比较欢喜的情绪,自然躲开了那些让人厌烦的状态,过简单纯净的日子,是多么开心快乐啊!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就会抱怨小,而我拿到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谢它是大的。”生活往往不是想象的那么好,也不是想象的那么坏,在你得到一些的时候,也会失去一些。生命的多姿多彩常常令人瞠目结舌,也许你要的不多,有一朵花就知足,可就这么一朵,却也是踏破铁鞋无处寻觅。然而,命运又叫人无暇难过,假如你农耕桑田,想一想餐菊的隐士,展眉喜目看“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假如你踽踽独行,思一思吐霞的诗人,凝神洗耳听“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峰回路转处,或许你能意外地收获一大束鲜花,芬芳四溢,回味无穷。

换一种角度过生活,庆幸小橘子的甜,感谢酸橘子的大,小情小调也安稳,随遇而安亦智慧,活得坦然而轻松。

凡事感激

有一句名言是这么说的:“一个观念决定一种态度,一种态度决定一份思想,一份思想影响一

个信仰,一个信仰决定一个人的一生。”百年巴金曾说过:“生活是一股激流。”而冰心奶奶却言:“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人生一世,从呱呱落地开始便如电视的现场直播,没有预演更无所谓重拍。在遍布荆棘与香草的人生路上,我想若能怀揣感激,一切便都在意料之中。

台湾一知名漫画家蔡志忠说:“人生就像橘子,有的大却酸,有的小而甜; 一些人拿到了大的就抱怨它酸,一些人拿到了小的却埋怨它小。而我拿到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激它是大的。”看似浅近的一席话却蕴含着一份睿智与难得的胸怀和见地。更重要的是他发现了一种全新的人生观——凡事感激。

这种人生观阐述着人生中的取舍与方向,态度与去向,告诉我们生活中应该多一份感激,少一些计较。凡事感激,凡事包容,凡事欣悦,凡事赞美。

“你说你最爱丁香花,因为你的名字就是她,多么美丽的花,却躲不过风吹雨打。”这段歌词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恐怕歌曲后那坚强的灵魂就鲜为人知了。一个脆弱的生命在与病魔的顽强斗争中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上帝给了她一个苦涩的橘子,她尝遍了辛酸后,却依旧笑容灿烂,她离开了,留给人世的却是“感激”——感激生活。宛若一支活出坚毅与品性的丁香花,清香溢满乾坤,我们仿佛听到她喑哑的声音在吟唱:

“感激陪伴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你友善;

感激离开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你独立;

感激帮助你的人,因为他助你度过难关;

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你坚强;

感激相信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你诚实;

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你成长;

感激扶起了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你站立;

感激绊倒了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

如果生活中你凡事感激,那么还有什么可以打败你呢? ”

凡事感激,即便是折了翅的飞翔,也要感激着满怀信仰,因为有太阳在前方; 凡事感激,即便是失去了帆的远航,也要感激着乘风破浪,因为有海洋在心里。

学会感激,即使是险象横生的荆棘路,也能从心底流泄出承载希望的香草山!

换种眼光看事物

在日常生活中,有时我们可能会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只要我们换种眼光,你会发现事物并不是如我们想象的那样。

——题记

换种眼光看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是一个许多人听起来都害怕的字眼。失败是大多数人拒之门外的讨厌过客。然而他们却忽视了失败在人生成功道路上的重大作用。没有数以万次的失败,怎么会有成功时刻的喜悦。有人曾经问过爱迪生:“你怎么实验了1300多次,失败了1300多次,却没有放弃灯泡的研究呢? ”爱迪生笑着回答说:“我不后悔,最起码我知道了1300多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也就是说,我离成功又近了一步! ”在别人看来数以千计的失败是可怕的,痛苦的,而在爱迪生眼里,失败是有价值的。正是这么多次失败的积累,最终爱迪生发明了灯泡。换个眼光看失败,失败将成为我们成功的催化剂。

换种眼光看母爱——“打是疼,骂是爱。”“你这小孩怎么这么不听话,叫你别到小塘里去游泳,你非要去,看我不打你一顿,给你长点记性。”隐约记得小时候被妈妈这样训过,那时不懂事,在我心里,妈妈是在故意找我的茬。即使在今天,也有人对这种方式的母爱表示质疑。但在我眼里,这是一种特别的爱。这种爱也许更质朴、更真挚,这种爱让我更感温暖,这种爱让我时刻注意自己、时刻反省自己。在这种爱的阳光的沐浴下,我快乐地成长着。换种眼光看事物,你将得到全新的认识; 换种眼光看事物,你会发现事物不像你想的那么糟糕; 换种

眼光看事物,你会发现成功原来并不是难事!

2014高考作文急救攻破50天(5)材料作文:交流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 按要求作文。

交流是心与心的沟通, 是心灵的相互感应。“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把身心寄于大自然中, 在与自然的交流中找到了恬静; “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在与“野草”的交流中找到了坚定;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在与洞庭湖的交流中找到了人生的奋斗目标;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的王维在与山水的交流中体味了另一番人生境界;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王勃在与滕王阁的交流中领略了一种超脱自然的感叹; “忽闻岸上踏歌声”的李白在与汪伦的交流中获得了真正的友谊„„

看了以上材料后, 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自选角度, 自定主题, 自拟题目, 写一篇作文。

【写作指导】

这是一个新材料作文, 我们写作之前首先要做的一点就是要审清这个材料, 明确材料的寓意, 从而把握材料的主旨。这个材料虽长, 但主要由两句话组成。第一句“交流是心与心的沟通, 是心灵的相互感应”, 这显然是诠释交流的内涵; 第二句较长, 依次列举了陶渊明与大自然交流、鲁迅与野草交流、范仲淹与洞庭湖交流、王维与山水交流、王勃与滕王阁交流、李白与汪伦交流等。其实仔细观察, 我们可把材料中的交流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人与物的交流, 一类是人与人的交流。无论何种交流, 人们都各得其所。这显然强调的是用心交流的重要性和作用。综合这两句话来看, 我们会发现“交流”是材料的关键, “交流的作用”是材料的主旨。也就是说我们写作时只要能围绕这两个方面来写, 就能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来。

在具体的写作中, 我们可从如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从交流的对象上看, 可以写亲人、朋友或师生的交流, 也可以写自己与书本的交流、与自然的对话、与动物的沟通, 前者取材容易, 但耳熟能详, 后者难度稍大, 但新颖别致。二是从交流的方式上看, 我们要找到一个适宜展开情节、抒发情感的载体, 如用一串伤心的泪水, 来引出自己与父母沟通的故事; 用一声轻轻的问候, 来叙说解除师生误会的过程; 用一张小小的卡片, 来拾起同学久逝的情谊等。三是从交流的过程看, 要在情节上多下功夫, 生活中正因为有隔膜、有矛盾、有误会, 才需要沟通, 我们应该把那些或离奇伤感, 或波澜曲折的故事真实地再现出来。要将情感展现得活灵活现, 必须恰当地运用各种描写手段进行刻画:或用动作、肖像描写表达人物“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的伤感, 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或用语言、景物描写出“花迎喜气皆知笑, 鸟识欢心亦解歌”的兴奋感, 把内心的“情”, 自然地渗透到外物之中, 真正做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合一、水乳交融。这样文章就会从细微处闪出诱人光彩。

【三类文】

与书交流

梁智恩

飞散的书页, 不经意间营造出淡淡的书香味。(仅从飞散的书页中就说营造出淡淡的书香味, 看来这书香味还不太浓哟)

从我上学到现在, 书一直陪伴在我身边, 它是一位不吭声的老师, 它总是默默无闻, 默默贡献, 它就是我们随处可见的“书”。(此句显得有点多余, 且也与上文联系不紧密)

书是人类的朋友, 说起书的来源, 那话可就长了。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代后期, 就出现了有关占卜吉凶的书。当时纸尚未发明, 人们就地取材, 以龟甲和兽骨为记录材料, 把占卜的内容刻在龟甲或兽骨上, 这就是最早的图书——甲骨的书。后来又出现了石头的书, 这是因为当时出现了拓印枝术。石面上所刻的字, 都是正面凹入, 可先将一张薄纸用矾及白芨水浸泡, 贴在刻石的表面; 以软刷将纸刷匀, 再轻轻捶打, 将纸嵌入铭文的笔画之内, 待纸干后, 以细布包裹棉花做成的拓包, 蘸以墨汁, 将它在纸上均匀捶拓, 将纸剥下来, 便得到相同的复本。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后来又出现简牍的书。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在纸发明以前, 简牍是我国书籍最主要的形式, 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日, 有关图书的名词术语、书写格式及写作方法, 依然承袭了简牍时期形成的传统。(材料的主旨是“交流”, 本文的标题是“与书交流”, 而这两段却大写特写书的起源和种类, 显然是偏离了中心)

书是知识的殿堂, 习惯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你也许渴望有一份宁静的交流, 那你为何不尝试与书交流呢? 也许它会让你的人生有更大的收获。(显而易见, 本段与上面的两段在内容上明显联系不上)

与书交流, 如同跟一个挚友无声交流。书是无私奉献的导师, 教你处世的道理, 传授你无限的知识, 能使你纵观历史, 横看世界, 从古至今, 一览无遗。一切都毫不保留地奉献给你。

病理剖析:我们要想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来, 一定要围绕中心来选材, 其他的材料再好, 如果与中心没关系或关系不大, 就应略写或不写。本文在这方面做得却不够好。本文的标题是“与书交流”, 而全文却没有围绕这一主题来写, 而用大量的篇幅来写书的起源, 而后面两段才开始点到与书交流的主旨, 这样一来, 文章就形成了两个中心。在一篇短小的文章中有两个中心, 每个中心又没有说清楚, 也就形成了无中心。这是我们写作文时应引以为戒的。

【二类文】

与书交流

梁智恩

飞散的书页, 不经意间营造出淡淡的书香味。沉醉其中, 你会发现, 原来与书交流, 真好。(开头点出了与书交流的主旨, 但写的有点平淡, 缺乏诗意)

英国著名作家培根说:读书能给人乐趣、文雅和能力。人们独居或隐退的时候, 最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谈话的时候, 最能表现出读书的文雅; 判断和处理事务的时候, 最能发挥由读书而获得的能力。(这里引用培根的话讲读书的作用, 如果这些话是作者与书交流之后的感悟, 会更能突出中心)

从我上学到现在, 它一直陪伴在我身边, 它是一位不吭声的老师, 它总是默默无闻, 默默贡献, 它就是我们随处可见的“书”。(这里仅仅是叙述, 显得过于平淡。如果这里使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来表述, 那效果自会大大不同)

习惯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你也许渴望有一份宁静的交流, 那你为何不尝试与书交流呢? 也许它会让你的人生有更大的收获。

我爱书, 平常也十分喜欢与书交流, 因为我知道在书中可以让我明白“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的学习方法, 让我品味到“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读书之乐。(这里也显得如“白开水”, 如果用排比的句式写自己与书交流的具体感悟, 那更能引起人们心灵的震憾和情感的共鸣)

以书为友, 与书交流, 让我受益匪浅, 我从中体会到墨客寄情于诗书之中, 如“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的气壮山河; 感受一代君主“星汉灿烂, 若出其中”的胸襟抱负。

书, 给予我们的, 不单单是体会, 更多的是人生启示。

当你失败时, 书会教你勇敢面对, 勇往直前, 把失败看作成功的起点, 它会带你到达成功彼岸。(与书交流, 失败时是这样的, 其他时候又是怎样的呢) 与书交流, 你的人生会更精彩。书中, 如同一个无声的社会, 能令你分辨真善美, 假丑恶; 在今天这个时代, 人的智力发展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善于在知识的浩瀚的海洋里辨明方向, 是否善于利用知识的仓库──书籍; 只要你打开心灵之窗融入其中, 细细品味, 你同样可以在无声之间得到启迪和经验。 与书交流, 如同跟一个挚友无声交流。在你无助时, 它会毫不犹豫地向你伸出援助之手。它是“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私奉献的导师, 教你处世的道理, 传授给你无限的知识, 能使你纵观历史, 横看世界, 从古至今, 一览无遗。一切都毫不保留地奉献给你。(这里的语

言也显得平淡, 不能激起人们的阅读兴趣)

与书架起沟通的桥梁, 会让你的人生更精彩。

病理剖析:本文较上一篇作文来说, 有明显的进步, 能够围绕一个中心即“与书交流”来行文立意, 中心集中了, 也突出了。但本文写作上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本文写作时应重点从自己的内心感悟从发, 写与书交流的心得和感受, 尽量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特别是排比这种修辞来增加气势, 打动读者的心。这篇作文语言很平淡, 在这方面做的并不好, 建议修改时可重点从文采上入手, 争取写出文采飞扬的作文来。

【一类文】

与书交流

梁智恩

飞散的书页, 冒着热气的清茶, 不经意间营造出淡淡的书香味。沉醉其中, 你会发现, 原来与书交流, 乐趣妙不可言。(开头简洁而富有诗意, 既巧妙地引入本文的中心, 又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从我上学到现在, 她一直陪伴在我身边, 她教我识字, 教我成功, 教我如何面对失败, 教我人生, 教我面对困难与挫折(运用排比修辞, 生动形象地阐述了书在“我”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她是一位不吭声的老师, 她总是默默无闻, 默默贡献, 她就是我们随处可见的“书”。 习惯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你也许渴望有一份宁静的交流, 那你为何不尝试与书交流呢? 也许它会让你的人生有更大的收获。(过渡段, 点出与书交流的收获)

我爱书, 平常也十分喜欢与书交流, 因为我知道在书中可以让我明白“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的学习方法; 让我欣赏到“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有几回闻”的人间绝唱; 让我品味到“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读书之乐。(运用排比修辞, 既突出了与书交流后的收获, 又使得语言起伏有势, 撼动人心)

以书为友, 与书交流, 让我受益匪浅, 我从中体会到墨客寄情于诗书之中, 如“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的气壮山河; 感受一代君主“星汉灿烂, 若出其中”的胸襟抱负。在坎坷之际, 会想到“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书, 给予我们的, 不单单是体会, 更多的是人生的启示。

当你失败时, 书会教你勇敢面对, 勇往直前, 把失败看作成功的起点; 当你彷徨时, 书会给你指出努力的方向, 带你到达成功的彼岸; 当你成功时, 它会告诉你不要骄傲, 要再接再厉。(人的不同时期与书交流的作用, 正印证了开头的“与书交流, 乐趣妙不可言”这句话) 与书交流, 你的人生会更精彩。书中, 如同一个无声的社会, 能令你分辨真善美, 假丑恶。只要你打开心; 只要你打开心灵之窗融入其中, 细细品味, 你同样可以在无声中得到启迪和经验。

与书交流, 如同跟一个挚友无声交流。在你迷茫时, 它会为你指引光明大道。在你无助时, 它会毫不犹豫地向你伸出援助之手。它是“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无私奉献的导师, 教你处世的道理, 传授你无限的知识, 能使你纵观历史, 横看世界, 从古至今, 一览无遗。一切都毫不保留地奉献给你。

与书架起沟通的桥梁, 会让你的人生更精彩。(结尾进一步点题, 深化中心)

特色简析:本文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标题新颖独特, 先声夺人。我们知道“交流”都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而作者在标题中却说要与书交流, 与书如何交流, 与书交流的结果是什么? 这样就吊起了人们的胃口, 让人急于一读。二是感受深刻, 给人启示。文中有很多充满哲理色彩的语言, 如“当你失败时, 书会教你勇敢面对, 勇往直前, 把失败看作成功的起点; 当你彷徨时, 书会给你指出努力的方向, 带你到达成功的彼岸; 当你成功时, 它会告诉你不要骄傲, 要再接再厉。”“与书架起沟通的桥梁, 会让你的人生更精彩。”这样的语言富有思辨色彩, 读后如品香茗, 意味深长。

2014高考作文急救攻破50天(6)材料作文:“立着”与“靠着”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是现代著名诗人沈尹默先生的写于“五四”时期的诗句,诗句中的“立着”、“靠着”引起了那个时代许多人的共鸣。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它仍然能够触动我们的内心,引发我们对人生、个性等的思考。

请根据材料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和感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定(诗歌除外)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一、审题提示

1. 寻找关键词,确定写作重心

立着:站立、自立、独立——不依赖、不自卑、不仰视名人、不仰仗他人、要坚强、要自信; 靠着:依靠、依赖——借助外物或外力;

人生、个性——材料提示的写作对象。

拓展延伸:任何题目,从论述或叙述的对象角度考虑,大致均可作如下思考:

⑴人、家庭、集体、社团、企业、国家、民族„„

⑵凡人、名人、伟人、明星、不同行业的人„„

⑶历史(过去) 、现实、未来

⑷人类、自然、动物、植物

2. 根据自我感悟,确定写作角度并明确立意

⑴“立着”的角度:论述“立着”的内涵、意义,阐述我们为什么要“立着”,怎样才能“立着”,或叙述关于“立着”的故事、经历、见闻。

立意参考:男儿当自强/自立、非“立”无以成才、个性“立”中求、成功/幸福/快乐需要“立”„„ ⑵“靠着”的角度: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无可厚非,适度的“靠”是智者的行为,肯定“靠”的必要,强调“靠”在人生、生活、学习、工作、事业等方面的作用、价值和意义。

二、立意参考:

①正面角度:不“靠”不“立”、君子善假于物、成功怎能没依靠、适时/适度依靠(外力或外物) 、学会“靠着”、善于“靠着”、何妨“靠着”„„

②反面角度:靠者必败、说说“靠着的一代”(“啃老族”、“官二代”、“富二代”) „„ ⑶综合角度:论述“立着”和“靠着”的关系,阐述如何正确对待“立着”和“靠着”。 立意参考:“靠着”并“立着”、亦“靠”亦“立”、立者何必不靠、靠者不可不立„„

三、例文评析

立着,却不靠着

有这样一群人,在美国,被戏称为“归巢小鸟”,在中国,名为“啃老族”。有这样一群人,在学校,品学兼优,颇得老师青睐; 在家里,衣来张口,饭来伸手„„面对现在社会上种种成年子女不能独立自主,还要依靠父母的现象,我想说,作为孩子,我们应该立着,却不靠着。(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立着却不靠着,绝不是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绝不是像顶峰上的松柏,借你的高峰来张显自己; 也绝不是像飞扬的风筝,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 立着却不靠着,是以同样的身份与你站在一起,根交织在地下,叶,缠绕于云里,相望相立,却从不倚靠。(化用舒婷的《致橡树》,形象解说命题“立着却不靠着”)

立着却靠着的人,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小孩。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属于自我发展的空间和方向,对父母的过份倚靠,只会束缚自己发展的脚步,养成好吃懒做的恶习,甚至被当作社会垃圾而淘汰。站在别人屋顶看星星的人,永远体会不到星空的浩瀚与辽阔,当别人的屋顶不再让你倚靠,当父母的肩膀老弱到再也承受不住壮年的你的倚靠时,你当如何面对生活中的逆流和荒原?(反面论证“立着却靠着”的后果。)

在如今弘扬独立精神的年代,我们应该走出父母的怀抱,走出前人的树荫,走出我人生,秀出我风采,做一个立着,却不靠着的人。IT 行业的领袖人物李泽楷,拒绝了父亲李嘉诚的种种资助,坚持白手起家,创立自己的事业,是一个立着,却不靠着的人; 小巴菲特,拒绝了父亲“股神”巴菲特的帮助,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斯坦福大学,并成就了一番事业,他的的确确是一个立着却不靠着的人。立,意味着顶天立地,像大树一样的笔直,像苍鹰一样直冲云霄。靠着的人,就像藤蔓一样永远也领悟不到参天大树的风采。(联系现实,举例论证只有“立着并靠着”才能成就人生事业。)

做一个立着却不靠着的人,先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羊跪乳,鸦反哺,学会对鬓角渐染微霜的父母付出关心,分担辛苦; 学会自己整理衣物,收拾刻意; 学写作教自己料理生活上的一些小事; 学会„„这一点一滴的小事可能会给你带来无穷的收获,增添对生活的领悟。帮助你成为一个立着却不靠着的人。(深入一层,论述怎样才能做到“立着却不靠着”。) 立着,却不靠着!(总结强调中心论点,照应开头,呼应题目。

爱我,就让我立着

曾几何时,当我上网聊天的时候,父母会时不时端来玻璃杯茶或几块饼干,以查明我上网的动机; 当我和朋友外出时,父母会认真地问清楚朋友的身份; 当我和同学打电话,父母会在旁边时不时纠正我们的谈话。虽然我知道父母做这些是爱我的表现,但我还是想说:“爱我,就让我立着,我不想一辈子都靠着你们。”(从个人经历入手,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爱我,就让我立着,让我学会自立自强。(分论点一) 初到一中的感觉是苦涩的,亦可说离开父母的依靠感觉是落寞无助的。从小被父母视为“家宝”的我衣食无忧,在我眼里,父母的肩膀就是我避风的港湾,不管是累了困了还是受伤了,有了父母的依靠就有了一切。然而,在一中生活了两年我才渐渐明白,父母的过分宠爱并不能帮助我,只有学会自立自强,学会不依赖父母才能铺成通向成功的大道。正如但丁所言:“越紧握在手里的小鸟,越容易窒息。”爸爸妈妈,爱我就让我立着,让我学会自立与自强。

爱我,就让我立着,让我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分论点二) 我知道爸爸当年是读文科的,舅舅当年也是读文科的,所以父母认为我选文科是理所当然的事,爸爸说选文科将来才能继承他的意愿,妈妈也说选文科将来的路好走。可是我不懂,为什么选文还是先理也要搞得像家族遗传一样; 我不服,为什么我要顺着爸爸、舅舅的路往下走; 我不信,没有了在理科学习上来自爸爸妈妈的帮助,我就不能把路顺顺利利地走完。爸爸妈妈,爱我就让我立着吧,让我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让我独自一人走下去,走出自我的风采。

爱我,就让我立着,让我独自品味人生的滋味。(分论点三) 小时候,你们说爬山很危险,我就谢绝了朋友的邀请; 你们说游泳不安全,我便独自一人关在房间里看电视; 你们说溜冰容易滑倒,我便呆在家里看书。可是长大以后我才渐渐懂得,爬山危险却能培养勇气,游泳危险却能锻炼身体,溜冰危险却能培养能力。你们的爱让我尝到了生活甜的一面,却失去了让我品味苦的机会。爱我,就让我立着,我不要你们把我抱得太紧,你们的过分的爱会让我窒息的。

爱我,就让我立着。即使风很大,雨很狂,我也会坚强地挺立着。

简评:

内容充实,中心明确,思路清晰,结构严谨。但文章纯以个人的生活经历为例,有不够典型、大气之不足。

何不立着?

还记得老家那里有一所老房子,年久失修,破破烂烂的,也没人住。旁边种着一排长长的不知名的树,最靠近房子的那棵树斜斜地搭在屋顶上。后来刮台风后,脆弱的房子倒塌了,连带那棵搭在上面的树也倒了死死地卧在废墟上。再看看旁边那些树,在狂风中傲然挺立、坚定不移„„

不禁感叹:依赖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然而,静下心来细细思索:植物因为依赖而丧失了它的生命,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用生活现象引出中心话题,很有散文的味道。)

有一位船长的女儿,在高考过后还未公布分数时,因信心不足,担心成绩不好竟割腕自杀了。结果成绩公布,她的分数甚至高出高校录取线几分。这位从小在蜜罐里长大的姑娘,就是太过依赖她的父母,心理承受能力才会如此弱,也导致她小小年纪就结束了自己的性命。(此层欠佳,从摆例子至分析都未能很好地扣住中心,论证无力。)

有许多人平时写作业,自己不好好完成,就只等着别人写好拿来抄,最终考试就什么都不会写了; 有许多人平时在家好吃懒做,什么活都不会干,等到离开父母外出闯荡,竟连自己的基本生活都不能料理„„依赖会使人变得懒惰、变得脆弱,甚至变成社会的蛀虫。你说,一个作业靠同学,衣食靠父母的人,他将来能够为社会做出什么贡献吗?(举学习生活的例子展开论述本无不可,但显得很小家子气,与开头的意蕴不协调。)

老房子的那棵树,如果它不是贪图享乐,不是搭在老房子上的话,它也许就会像它的同伴那样,在狂风中仍直直站立着。只想问它:“何不立着? ”(照应开头,接起文脉)

靠山山倒,靠水水会流。那么,我们何不立着? 同学总有一天会而去,去追寻他自己的理想; 父母总有一天会老去,不能再照顾你的饮食起居。到时候,倘若你执意要靠着,唯一的结果就是你会倒下。因此,何不立着? 靠我们自己。我们是独立的一个人,有自己的能力来照顾我们自己,也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我们何必要靠别人呢? 难道真的是你的能力不如别人吗? 真的是你不如别人吗? 不是的,我们并不比别人差,我们也可以做得很好。(靠两个反问句,又自问自答,这样的论述是很苍白的,要正面展开论述才行。)

那么,何不立着? 靠自己双手来做事,靠自己来思考。向别人展示你的聪明才智,让你的个性展现出来。

何不立着!

2014高考作文急救攻破50天(7)材料作文:“绝望”与“希望”

【题目设计】

雨果有句名言:“痛苦能够孕育灵魂和精神的力量,灾难是傲骨的乳娘,祸患则是人杰的乳汁。” 加拿大物理学家罗伯特在进行环球考察时,来到智利北部一个十分干旱而又荒凉的小村子。他发现一种奇怪现象:这里除了蜘蛛没有任何生物。蜘蛛四处繁衍,生活得很好。蛛网处处密布。为什么只有蜘蛛能在如此干旱的环境里生存下来呢? 他借助电子显微镜,他发现这些蛛网有很强的亲水性,极易吸收雾气中的水分。而这些水分,正是蜘蛛能在这里生生不息的源泉。

在这世界上,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有的只是绝望的思维。只要心灵不曾干涸,再荒凉的土地,也会变成生机勃勃的绿洲。

读了这段文字,引发了你的哪些联想与感悟,请自主确定立意,自主命题,自由选择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阐释】

这个材料要大家用辩证的观点来看问题,全面地看问题,联系地看问题,发展地看问题。面对绝境,很多人习惯性地只看到“绝望”,而看不到绝境中潜藏的“机遇”“希望”“转机”。“绝境”实际上包含着“绝无希望”和“天无绝人之路”。写作时我们围绕“面对绝境怎么办”来展开思考:

没有人愿意遭遇绝境,但是绝境常常不邀而至。我们可曾想过,其实,“绝境”一直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绝望”与“希望”。只是我们习惯性地只看到“绝望”而不看到“希望”。绝境已经存在,不要叹息、不要沮丧。绝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临绝境后,屈服于现实,失去了东山再起的力量和勇气,也失去了另辟蹊径、创新思维的胆识。如果有“绝境就是希望”的精神,有背水一战、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勇气与胆识,不断追求探索,在绝境中就能寻求到

柳暗花明。所以对于凡夫庸子来,绝境即死地; 但对那些怀有坚定信念和远大抱负的人而言,只不过是眼前必须跨越的险障,因而生活中常常有绝处逢生的好戏。

【写作点拨】

写作这篇作文,重在写清楚由“走出绝境”的过程,即是怎样由“绝境”转化为“胜境”的,要把转化的过程详细地叙写清楚或分析透彻,切忌简单地结论式的叙写,或是生拼硬凑材料,或是无病呻吟空发议论。

【立意提示】

1、奋斗,是走出绝境的钥匙;

2、不断追求探索,绝境就会转化为胜境;

3、增强自信,机智应对,冲出绝境;

4、抓住时机,改变策略,绝处逢生;

5、人的绝境不在于客观环境的恶劣,而在于“心死”,在于缺乏希望。可以说,有希望才有可能有光明,才可能走出绝境; 没有希望只能一片黑暗,只能被绝境吞噬。

6、毅力和智慧是希望成为现实的桥梁。如果人处于绝境之中光有求生的希望,却不善于开动脑筋,或者想出了走出去绝境的方法,却没有毅力去实践,恐怕也只能死在“绝境”之中了。

7、人要走出绝境战胜困难,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或外界因素上,首先要依靠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和智慧; 等靠要只会错失良机,使希望成为绝望。

【失误警示】

1、审题不准。

2、材料陈旧。这次考试中同学们运用材料出现了撞车现象:大多数同学用的是司马迁、苏轼、史铁生、张海迪、洪战辉、邰丽华、霍金、海伦? 凯勒、爱迪生、贝多芬等经典材料。这些材料不是说不能用,而是用的人多,给人以陈旧之感。要考场作文中,选择新鲜的别人尚未用过的论据是金子,别人已用的论据你能变换角度去用是银子,别人经常用的而你又照搬照用的是石子。所以,最好能避开离现实较远并容易“撞车”的屈原、司马迁、陶渊明、苏东坡等系列的“石子”材料,尽量选用新鲜、典型的材料作论据。

其实,大家只要围绕话题广开思路,贴切的论据比比皆是。例如,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女排的绝地反击,力挽狂澜; 男篮世锦赛赛场上,面临淘汰16强的危机,千钧一发之际,王仕鹏背水一战,压哨远投,绝杀斯洛文尼亚,力挽狂澜; 战场上,危机四伏,诸葛亮机智演绎空城计,让司马懿15万魏兵退避而去,绝处逢生; 商场上,海尔集团以“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的市场观念,“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的品牌意识,“高标准、精细化、零缺陷”的质量要求,“用户永远是对的”的售后服务理念,“创中国的世界名牌”的发展方向等作为企业的核心文化,在短短的18年间,从一个濒临破产的街道小厂,一跃发展成为中国最著名的企业之一。可见,论据有的是,关键在于你是否打开了思维的窗口。

3、中途易辙。

4、文体不明。

【素材仓库】

(一) 名人名言

1、想像你自己对困难作出的反应,不是逃避或绕开它们,而是面对它们,同它们打交道,以一种进取的和明智的方式奋斗。

2、狂妄的人自称命运的主人,谦卑的人甘为命运的奴隶。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人,他照看命运,但不强求,接受命运,但不卑怯。走运时,他会揶揄自己的好处。倒运时,他会调侃自己的厄运。他不低估命运的力量,也不高估命运的价值。他只是做命运的朋友罢了。(周国平)

3、人由三部分组成的:对往事的追忆,对现时的把握和对未来的憧憬。没有回忆的人是残缺的人,干巴巴的。没有希望的人,就是绝望的人。希望是精神的细胞,是精神的白血球和红

血球。把握不了现时的人是一个不能成其为人的人,是一个丧失了自我的人。(赵鑫珊《人是什么》)

4、困境在智者眼中往往意味着一个潜在的机遇,只是我们不曾想起。“干他人不想干的,做他人不曾想的”,这就是成功之道。

5、强者是知难而进,弱者是见难就退,最后只能画饼充饥。

6、只有一个历经绝望的人才知道天堂的滋味。天堂不在那遥远的地方,就在我们心里。

7、一个身处绝境却依旧能含着笑的人,比一旦陷入困境就立即崩溃的人,获益更多。身处逆境依然乐观的人才是值得钦佩的人。

(二) 经典事例

苦难是道加法题

有一位赫赫有名的集团老总,在40岁以前,穷困潦倒,家徒四壁,没有人看得起他,包括他的妻子。但他只身下海,从小本生意开始,在短短的十年内,把一家手工作坊扩张成了资产达亿元的私营企业。

有记者采访他:" 如果你出生在城市,受良好的教育,有稳定的生活环境,你现在的成就会更大。"

他沉默了一会儿,说:" 也许可能。但我相信,如果我不时生活在农村,没有经受过那么多苦难,而像其他城市人一样有衣穿,有房住,有人看得起,我会心安理得地过下去,绝不会开办自的家庭作坊。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要感谢生活。

苦难并不意味着永远苦难,幸福也并不意味着永远幸福。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甚至是绝境中做出的,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美国曾对一千位富翁做了抽样调查,结果发现,他们大都出生在普通人的家庭,甚至有一部分少年是在黑人区里度过的。生活有时真的像魔术,会变幻出令人难以置信的结果。

苦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认识到苦难本身蕴涵着无尽的契机,如果你认为它是一道减法题,那么答案你已经知道,它将减去你所有的一切,包括生命。如果你认为它是一道加法题,那么演算的结果可能就是一个无穷数。

真正的伤残

佩奇·皮特是美国马塞尔大学传播学系的教授。

5岁时皮特便失去了97%的视力。虽然将近失明,但他拒绝进入残疾人学校,并争取到了公立学校的就读机会。他参加垒球队时,担任第一垒,凭着垒球在草上呼啸的声音设法捕捉低球; 他踢美式足球时,担任二线拦截; 他就读大学和研究院时,经常请同学念书给他听; 当他成为大学教授后,又赢得了顶级优秀教授的美誉。

一天,一名冒失的学生问皮特教授,什么是最糟糕的伤残:失明还是失聪? 缺手还是缺腿? 抑或其他? 当时,场中立时弥漫着一片凝滞且不祥的肃穆。之后,皮特严肃地说:“这些都不是。了无生气、不负责任、欠缺渴求,才是真正的伤残。在这一课,若我不曾教你什么,但能让你明白与生命密切相关的某些东西,这一课将会是莫大的成功! ”

象鼻虫灾害

在美国阿拉巴马州恩特曾颖镇的公共广场上,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纪念碑。碑身正面有这样一行金色大字:深深感谢象鼻虫在繁荣经济方面所做的贡献。这要从一场灾难说起。

19l0年,一场特大象鼻虫灾害狂潮般地席卷了阿拉巴马州的棉花田,棉花毁于一旦,棉农们欲哭无泪。灾后,世世代代种棉花的阿拉巴马州人,认识到仅仅种棉花是不行了,于是开始在棉花田里套种玉米、大豆、烟叶等农作物。结果,种多种农作物的经济效益比单纯种棉花要高4倍。阿拉巴马州的经济从此走上了繁荣之路,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当地人们认为经济的繁荣应该归功于那场象鼻虫灾害,遂决定在当初象鼻虫灾害的始发地建立一座纪念碑。 山穷水尽的地方,往往就会柳暗花明; 绝望的那一刻,往往是希望的开始; 危机的尽头,往往

就是转机。

【佳作示例】

以心灵之泉养生命之洲

每个人都会有处在困难甚至处于绝境的时候,生命是不可能一帆风顺地走过的。当我们遇到那些所谓的“绝境”之时,该怎么办呢? 是等待他人的救助听凭“绝境”将我们挤压得头破血流直至死地,还是扼住“绝境”的咽喉以进取之姿拼搏之势走出危境? 我想,我们应该清除心灵泉眼旁的污垢,打开紧闭泉眼的阀门,让心灵之泉,灌绝境荒地,养生命绿洲。

当我们看到那三闾大夫在汨罗江边披发行呤哀叹楚国君王楚国社稷楚国人民却久久不能释怀石沉江时; 当我们看到老舍在未名湖畔静静愁思不堪忍受屈辱为保文人之骨而缓缓沉入湖底时; 当我们看到海明威举起猎枪对准自己那汩汩流出的鲜血时„„我们扼腕叹息,他们的心灵之泉无法滋润他们曾经辉煌的生命,让生命在绝境开垦出绿洲。他们枯萎乃至最后消亡的生命留下了无尽的惆怅。

假使屈原打开了心灵的泉眼,也许他会奋发图强,尽力扶起已倾颓的楚国,亦可能使楚国重新复兴; 假使老舍拿开了堵住泉水溢出的那块巨石,也许就有更长的老北京的画卷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假使海明威放下猎枪,旋开了心灵之泉的阀门,也许会有更多像《老人与海》的精品出现在读者的眼前。

可是他们最终没有拿起钥匙打开紧固心灵的枷锁,放飞生存的希望,“在徘徊孤单中坚强,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战胜令人窒息的绝境,绽放生命之花。

只要心灵有希望闪光,再荒凉的土地,也会变成生机勃勃的绿洲。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告诉我们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只要让自己心灵的泉水浇灌自己的的生命之洲使其不干涸,就不会有绝境存在,他就是苏轼。

他处在利用、榨取、引诱、排拒、糟践、诽谤、毁坏的世俗绝境中,出汴梁、过河南、渡淮河、进湖北、抵黄州、赴海南„„一步一步突出重围。灾难舛途没有愚钝他对生命的灵慧的感悟,艰难困苦不曾消磨他对生活的敏锐的洞察。相反,历经种种之后,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念奴娇? 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等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和散文,就是他在绝境中打开心灵之泉滋养生命后流出来的华章。

面临绝境,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 面临绝境,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 面临绝境,我们必须像苏轼那样坚定信心,不轻言放弃,以心灵之泉养生命之洲,定可收获无尽的财富。 让那心灯不灭

人行于世,不可能永远都是阳光载途,风平浪静。总会有荆棘遍地的丛林,总会经历浊浪滔天的暗河,总会有凄苦的长夜悄然降临。要想在人生的路上远行,请为自己点一盏心灯,足以穿行漫漫长夜,足以抵御萧瑟寒冬。

飞天的翅膀

“生命总是有梦的,哪怕是一颗受伤的树,也要献出一片绿叶,哪怕是一朵残缺的花,也要散发全部和芬芳。”姜馨田,一个美丽的聋哑女孩,以独特的手语向我们述说着。如果每个女孩都是天使,那她无颖是一只折翼天使,不能说话,也听不见声音,她也曾绝望过,抱怨上天的不公,但困顿过后,她不再消沉,化绝望为动力,觉醒于舞蹈艺术,竟比旁人更多了一份灵动,一份淡泊宁静的气质。她的舞姿是那般的美,双臂柔若无骨,绚丽多姿,像一只翻飞的蝶,从命运的束缚中,破茧而出。

谁说残缺的花朵不再芬芳?

谁说干涸的绝壁不能有绿洲存在?

谁说折翼的天使不能飞翔?

只要还有梦,只要心不干涸,就会长出飞天的翅膀。

三四拍的心乐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文革时期有两个音乐家被捕。一个年轻的女音乐家,面对这突然的灾难,面对枯燥的监狱生活,她深感绝望,仿佛从九尺青云跌入了地狱,她绝望地放弃了自己,抛弃了世界,以悲惨的方式结束了人生。而另一个老音乐家,一直健康的活着,直到平反被释放。旁人问他是什么使他坚守了生命,他说:我每天铡草时都用三四拍。他的话,引入深思。我想,如果那位女音乐家若听了这番话,这会悔叹“原来那不是绝境,原来世界还在,音乐还在。为何要让自己年轻的心屈服于命运的魔掌? ”

从来都没有真正的绝境,心存希望的人,总会从暗夜中找到点点的荧光,总会在单调的草声中发现三四拍的心乐。

一花陨落,还有整片原野。一水干涸,还有整片海洋。这世界没有绝路,只有不想走的心。也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绝望的心灵。

如果你的人生之帆正经受着暴风雨的袭击,请不要绝望,用信念为自己画一道海岸线,用希望给自己画一个笑脸; 如果你正在暗夜里踽踽独行,请不要绝望,让你的心灯不灭,便会抵达心中的远方。

寄顾圣婴书

尊敬的顾圣婴女士:

您好!

首先,请原谅我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叩响你在天堂的大门。

在曾经有严重男尊女卑的思想的国度里,你能够成为一个在钢琴上有所造诣的女士,着实让人钦佩。可是你缺少了钢铁一样的意志与信念。所以,当你在绝望中一低头的那刻起,世界上便少了一双流动在黑白键上优雅的手,世间也少了一曲绝唱。

我知道你是一颗有着敏感的为艺术虔诚献身的心,有着对音乐世界甜蜜憧憬; 你也有爱梅、爱兰、爱菊、爱竹的雅兴; 你也会在静谧的午后捧一本书,呷一口茶淡淡品味世间所有的完美。可是正因为你太追求完美,所以当文革的风暴吹打在你头顶的时候,当你像那时大多数文人一样陷入生存与屈辱的绝境时,当你以为你被逼入绝地再也没有容纳你心爱的钢琴的方寸之地时,你毅然选择了用死来演绎你心的破碎。

但是,你知道吗? 在这个世上,从来就没有真正的绝境,有的只是绝望的思维。

诚然,文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也有许多人受不住这场风雨的打击,禁不住这风霜的洗礼,和你一样走上了这样的一条不归路。可在我的心里,圣婴,你和他们不一样啊。你有挚爱,有依靠呀! 那跳动着快乐音符的黑白键,那你用心灵弹奏的乐曲不是你终身的依托么? 然而你却固执地在绝望的环境中陷入的绝望的思维,再固执地走向了绝望的生命。 绝望和绝境并不代表没有希望啊! 你知道吗,与你同处于一个年代,有着一样境遇的那位弹钢琴的老者吗? 他被下放到草场铡草。多年后,当他归家时,并没有想象中的苍老和憔悴,相反睿智的脸上充满了淡定与从容。因为他坚守信念,固守梦想,每天都用4/4的节拍铡草。在绝境中他没有误入思维的绝境,反而是用了一颗灵动的心灵激发了乐之精魂,生之渴望。 绝望之境也并不全是绝望啊! 只要心灵不干涸,再荒凉的土地,也会变成生机勃勃的绿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司马迁你应该早有所知吧。当他因替李陵求请而惨遭宫刑忍辱含垢、苟且偷生时,在那个崇尚士可杀不可辱的时代,他面临的是怎样的绝境啊。可是他并没放弃一生的梦想。他就是用这梦想与执着浇灌了他干涸的心灵,抚慰着受伤的灵魂,成就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圣婴女士,绝境之时,不应有绝望的处世态度和价值取向。心灵不死,永无绝境。你要知道,只有经过地狱般的锤炼才能弹奏世间的绝唱啊! 你当初为什么不把它当作一个磨励心志的机会呢?

我不知道你现在是否后悔当初的选择? 也许你保全了乐者完美的星空,可千年之后,在这草长

莺飞的季节里,你的坟头会有一曲哀悼吗?

此致

敬礼

一位叩息灵魂的冒失者

即日

梦游五月吟人生

人生从来没有绝境。当你还在绝望的思维中徘徊时,太阳偏依然围绕着你、照耀着你。——题记

怀着痛苦的灵魂,我坠入五月的梦海。

五月,江南小镇,蒙蒙细雨飘洒,重逢在宁静平坦的青石板道的间隙中,随着一个叫戴望舒的诗人流淌,流过青春的时光,淌过美好的记忆„„

也许,他还会与另一位倚窗独望的女子相遇在郑愁予的《美丽的错误》中„„

正是润雨湿润了这个季节,也湿润了每个人柔柔的思念,即使等待是痛苦的、无奈的、冗长的,却也是一种幸福,因为它蕴含无限美好的愿景。

也许在这个季节,还会有另一位女子,正在望雨打点几许憔悴花瓣的归宿。不禁呢喃“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五月,乌江岸边,浊浪滔天,夕阳西下,乌鸦悲鸣,令清风也充满冷意,面对此情此景,西楚霸王伫足了,马蹄沉重,最终他挥剑抹向脖子,飞扬的殷红模糊了我的视野,多么悲壮的一挥,演绎了四面楚歌绝境中的哀歌„„

五月,夜色降临,月升皓空。一行吟江畔者,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他就是“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屈原。悲呼“举世混浊而我独清„„”

“为何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何此痛苦哉? ”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也哉,为留清白不被世尘所污,死赤何惜。”黎民多艰,内惑子兰谄言,外欺张仪,国势渐衰,你若谏被贬,痛苦不已,却依然不弃人生之志洁,我的痛苦多么的微不足道呀。

五月,一袭白衣,趁着月黑风高的夜晚,经直踏过易水,一往无前„„

荆轲,为了让秦军压来的死亡气息消散,他毅然选择了这条不归路,即使前路迢迢,荆棘丛生,他视死如归„„这是一个怎样的信念,怎样的人生?

然后,我有点明悟:人生需要断地向前,需要等待和希望,所以我不再同情项羽,他不肯过江东重头再来,是缺乏勇气的表现,人生似屈原般求志致远,似荆轲亮剑一往无前的勇气,此时,人生不再痛苦,不再绝望。

五月,梦醒。阳光依然灿烂。心灵轻松,望向远方,我希冀如丛飞般用歌声嘹亮人生,似邰丽华用舞姿绚烂人生,摒弃绝望、撕开痛苦„„

2014高考作文急救攻破50天(8)命题作文:“静听回声”

一、作文题目:

有许多事物能唤起我们对故园的怀想:老树、老街、老房子,庭院门前的池塘,房屋后面的菜畦,那一塘荷花,那童年的风筝„„想想夕阳的余晖和袅袅的炊烟,想想母亲呼儿唤女的声音„„请把自己置身于某个情境之中,以“静听回声”为题,写一篇作文。

二、解题:

这个题目是从故乡的某个具有特定意义的场景、情境出发,以“静听回声”为题作文。写作这个题目,重要的是选材,场景、情境不一定要大,但一定是比较典型的,它是进入乡情乡思的切入点。依靠它,可以进入到对故乡的叙述中,而且,这个具体的事物或场景最好是与写作者有些关联的,是包含了作者的情感记忆的,这样写出来才有感染力,才能引发人情感上的共鸣。

我们写这篇作文,应该把所回忆的事情放在故乡这一大背景之下,写有关于故乡的一些美好回忆,表达对故乡的特有情感。否则,就属于审题不清,跑题了。

三、这次作文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审题不清,不能或不会点题。

那么在作文中我们该如何点题呢?

考场作文,善点题和从不点题的,会有很大的得分差距。学会点题,首先要审题,主要是对题目、文体、字数的规定要看清,并严格按要求去做; 思考文章的立意、取材乃至布局安排,审题的时候要注意限定性词语和关键词,只有在审好题的前提下才能写出或立意严谨或情感真挚的文章,高考作文应尽量写得醒目、明朗。而点题是使作文醒目、明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从性质上分,点题有明点和暗点两种。

所谓“明点”,即紧扣标题,直接说明、解释标题的含义。譬如2007广东题《传递》。有考生写《薪尽火传》一文,开始那几句:“人的骨肉最终必会化为尘土,但是人类伟大的精神却可以万世地传递下去,这便是薪尽火传的意思。传递,是生命最热烈的燃烧。”这里直接点明“薪尽火传”四字的深刻含义。

所谓“暗点”,则指在词句上与标题没有直接的联系,只是在意义上比较含蓄地点出题意。譬如2007福建题《季节》有考生在作文中审视中日的历史与现实,提出国家之间和平共处殷殷期待,彰显脱俗大气。文中说:“中国是个爱好和平的国家,日本也深受战争之害,只有面对历史,相互尊重,两国就会走上花繁香溢的春天,让亚洲人民沐浴和煦春风。”揭示出文题的含义,说明了作者扣紧“季节”的意旨。

从形式上分,点题有篇首、篇中、篇末和通篇点题四种方式。

篇首点题亦即开门见山点题法。如2007广东题《传递》,有考生写《爱在家中传》一文,就是在文首点明了“我有一个幸福的小家,爸爸妈妈爱我,我也爱他们。至于他们两个之间的爱,直到那一次,我才幸福地发现,原来爱在我家中默默地传递着。”开宗明义,点明“家”、“爱”、“传递”引出下文,为整篇文章定下基调。

篇中点题也是一种作文常用的点题方法。就是在文章叙述或论说的过程中,以简洁精练的语句,恰如其分地点出文题所蕴含的深意,加强文章内容与标题之间的联系。如广东一考生在《传递中发展》一文中写奥运精神时这样写:“奥运精神在时代发展的要求下,渐渐发展为一个包含和平、环保、竞技、理想等方面的现代科学体系。在一站一站的传递中,从一个岛国的国民运动会发展成了一个普天同庆,全世界同乐,甚至连战争也要为之停止的盛大节日„„”点出了材料(奥运) 与文题(传递、发展) 之间的联系。

篇末点题此法也比较常见。就是在文章的主题已经得到充分表现的基础上,再加上点题之笔,不但可以使读者更准确地把握中心思想,而且也可以在结构上起到收束全文的作用。如《爱在家中传》,以“醒来发现梦中很美好,真的希望那样一份爱能在每一个小家中传,更在一个祖国的大家中传。”作结,鲜明地揭示了作文的题意。

通篇点题如2007全国卷《面对挫折》,有一考生开篇便点题“面对挫折,应无所畏惧,愈挫愈勇。”中间、结尾又多次点题,直抒胸臆。再举鲁迅、司马迁的例子时,这样议论:“若不是司马迁面对挫折愈挫愈勇,怎会有惊世的《史记》? 若不是鲁迅面对挫折愈挫愈勇,又怎么会有《呐喊》《彷徨》? ”结尾又写道:不要害怕,面对挫折,愈挫愈勇,走向成功。通篇反复点题,深化主题,而且几次点题,前后呼应,使全文结构紧凑,浑然天成。

这次作文中出现的比较好的点题句举例:

开头点题:

1. 那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呼喊,时隔多年,竟仍在耳畔经久不息地回荡„„

2. 在那棵被砍掉一节的老槐树下,心里很平静,记忆的花瓣随着时光流逝到从前,静听欢声笑语、被授予泪水„„

3. 静听回声,敞开心扉,静静地回想儿时,每当忆起米粥,一股暖暖的感觉充塞了我的心扉。 中间点题句:

1. 静静地走在路上总能听到隐约断续的虫鸣、听到晚风吹过树梢时叶片间摩擦发出的“沙沙”声、听到小虫子蹦入草丛间的微响。总是能体味到那份空旷和静谧,还有一丝微凉。

2. 我在树下玩耍时发出的“肆无忌惮”的笑声,嘴巴险些咧到脑后根去了,脸上的肉向上堆挪着,声由腑中发出,引来一阵阵回声。

3. 一步一步,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突然间声音消失了。一直专注聆听的我有些慌,深怕那来人不是外公。没过一会儿声音又开始响起,同时仔细一听,还有粗重的呼吸声传来。 结尾点题:

1. 静听回声,穿过重重的吆喝声,我想起了我亲切的故园„„

2. 故乡的一切的一切已存在了我的心里,像这样,闭上眼,静静地聆听,便能听到来自从前那段时光的,美妙的回声。

3. 喧闹的尘世此时正离我而去,我有重新闭上了眼,张开双手,拥抱那挺拔健硕的榕树,感受它历经沧桑的粗犷皮肤,感受它枝叶的抚慰,也静静地听着树叶从远方带来的那一丝丝、一缕缕的回声。

4. 这份淡淡的回忆与思念我将珍藏于心,倘若未来有幸触景生情,再静听它,一定别有一番滋味。

5. 静听往事击起的回声,一股暖流如清泉般注入心中。

6. 静静地听着根系的声音,我似乎听到了什么——是岁月的回声。

【优秀例文】

静听回声

朱文清

总是思念那故林的风。那故林的风悠悠,载着悠悠的回声„„

我的故乡,是一个小村庄,它是浸在朦胧的梦中的一只精灵。从出生开始,我在那片土地上生活了六个年头,却成为我一生中最珍贵的时光。

故乡的土地上,生长着一片小树林,就是它,承载了我童年的回忆。那里有高大的柳树,槐树、榆树。柳树上大概还有我们捉蝉的痕迹; 槐树上大概还挂着飘香的串串白花; 那榆树上大概还有那榆钱的踪影。还记得我那只飘荡在林间的紫色秋千,摇曳着童年的神话; 还记得那柳枝折成的草环上,插着各色的野花; 还记得那躺在草地上,透过叶隙仰望蓝天的时光。树林的南面,有好些桃树,早春时的粉红花枝会被我摘来挂到墙上; 盛夏时的桃树旁,常常会有我们企图偷桃的身影产,却总是被看桃的老翁发现,高吼着把我们哄出桃林。林中有些小野果,还有小小的红豆; 林边有人种着的胡萝卜,曾被我和妹妹费尽力气拔出好些; 水边有些红蜻蜓,会在盛夏时节飞舞,那儿也曾被我和妹妹点缀过; 村南的渔屋废弃后,我与表哥和妹妹会去把野草当菜,岩石作刀,锤打得如稀泥; 那旁的水里,曾有过表哥因被蛇追而狂跑的狼狈„„ 记得我们的老屋后有个荷花塘,夏天我会和哥哥下水摸鱼、采莲,我们院中的空地上,冬天下了雪,我会和哥哥撑起箩筐捕鸟; 一个早春,我跟着叔叔,漫步在细雨后的田间,静听广播中杨钰莹的歌声; 炎夏时,我会跟着叔叔和哥哥们到芦苇荡中捡鸟蛋,会躲在草丛中偷窥啄木鸟辛勤的工作„„

小时候,我会和妹妹,跟着外婆,挎着竹篮去剜野菜; 夏天,外婆院子里的枣子熟了,高高地在枝头摇晃着,我会和妹妹抬头望着枣子,外婆便给我们俩两个竹蓝两具生杆,自己打下的枣子是取甜的。现在,还时常记起,每次回到故乡,必会先跑到林中,直到听见外婆在林子尽头呼喊我的名字,叫我回去吃饭。一直到外婆去逝,这声音才渐渐消失„„

现在的故乡,已渐渐模糊了,亲人也少了,又添的人也陌生; 除了逢年过节回去看看很快回来,我觉得已与故乡有些疏远了。现在回到故乡,常是一个人,漫步着,穿过田野,走进故林,

回忆着晨曦中的林影,回忆着隔着林子看落日炊烟,将春日里凋落的花瓣洒入河水中,随着东流的那河春水渐渐与我远离„„我知道,这无声中,我对故乡隔了一层愈见陌生的,而又不可言状的情愫,可以说是空空的怀念吧。

总是思念那故林的风,那故林的风悠悠,载着悠悠的回声„„

静听回声

一个孩子站在一片空寂的旷野中,静听记忆森林中那些记满欢乐和疼痛的回声,直到眼里噙满甜涩的泪水,安静、平淡、超然物外。一切一切的往事幽欢如梦,让我含泪含笑追忆。 〈一〉老屋*开花的星*一地丁香

在我关于童年的记忆中,有一处老屋,周围长满了开的异常灿烂的丁香,温暖而美丽。 在这里曾住过一位安详的老先生,沉默的,少有言语。他有一双灰色的眼睛,鸽子般的宁静恬淡,与世无争。在那个时候,我常随爷爷拜访老先生。在两个白发的老人对花饮酒的时候,我就在花丛中飞跑,像欢乐的小鸟。两位老人都温暖地看着我,让我觉得一切都那样平静美好。

我一直沉醉于那段时光。

后来,爷爷离开了我以后,我常坐在老先生的面前看他的眼睛。老先生的眼中满含着慈爱而怜惜的感情,让我无法读懂。他眼睑上的皮肉松松的,有些潮润。“爷爷呢? ”我问他。老先生许久不说话。“爷爷呢? ”老先生看着我,用手摸了摸我的头,指着夜空中一颗闪亮的星说:“那里,看到没有——上面开满了花。”我笑了,依稀看到爷爷柔和的背影。老先生叹了口气,我看见有泪滑过他的脸颊。

多年后的一个夏日午后,太阳苍白。我再次去老屋的时候,老先生已经不在了。我想他大概也去了那颗开花的星上吧。

那一年的丁香凋残得特别早。枝头尚未消失最后的蝉鸣,那花就散落了满地,有风吹来,微微地移动,像一地飘落的往事。我捡起一朵憔悴的丁香,花心上沾满露珠,像晶莹的泪。我的泪也无声地飘落。

〈二〉故园*援墙的青藤*几个梦

故园就是我小学时的校园,我所有的欢乐和梦都根植于那里。那是一处美好的地方。有古意盎然的老屋,青色的瓦上长满了紫红色的瓦菲,短檐上依稀有一层暗淡了的朱红。园内有一片幽深的法桐,斑驳的墙上爬满了青色的藤蔓,在风中轻曳着枝叶,给了那时年少的我些许奇妙的遐想。

我的老师,一位清癯睿智的老人,在故园开启了我的蒙昧和无知,给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窗子,我喜欢坐在法桐树下,看着墙上的青藤,听老师缓缓讲述一个个让我心动如水的故事,然后在每个夜晚做了无数关于飞翔的梦。老师的声音恬淡而悠远,神色宁静,让我的心中异常的宁静与温和,这让我在以后的每一个空寂的夜晚都能深深地记起,并且眼前再次出现他的清癯与睿智,他的宁静与淡漠。

许多年以后,在我再次去故园的时候,我的老师依然坐在法桐树下,用他惯有的语调给一个小男孩讲故事。那小男孩看着墙上的青藤,神色宛似昔时我儿时的模样。

〈三〉鹂鸣阁*月夜*走进历史

我的鹂鸣阁在一片小树林里。那是一座多年失修的小阁楼,阴暗,寂静,在林中静默着,像一位饱经风雨的老人。

我深爱着我的鹂鸣阁。白天我喜欢坐在阁楼上读一本让我感动的落泪的书,或者闭了眼听时来的风把书页吹的哗哗作响。在这个时候,我的心中一片平静与充实。我喜欢这种感觉。到了夜里,鹂鸣阁在一片温柔宁和的月光下显得异常寂静,偶尔有黄莺啼叫三两声,隐隐可以听到若有若无的笙箫。在这时我就成了一个从历史边缘走来得落魄文人,布衣儒衫,独骑瘦马踏残月。或者是一位古代街肆茶馆中的老迈茶客,把岁月流失,世事变迁尽收眼底。

就这样白天我读书,夜晚在鹂鸣阁的月夜下深思默想,度过了我多年的读书时光。为了记住这段时光,我把小阁楼取名鹂鸣阁,作一次历史的见证。

今夜没有月亮,闪耀的星星在夜空中静静的沉默,有风吹打着窗台,很适合怀旧。那些记忆中的回声在心中温馨地响起,沉淀,累积,成为我一生的宝贵财富,在每个有春风拂过的夜晚宁静地记起,倾听„„

【简评】

作者在文章中用细腻的文字,真实地回忆了自己所走过的路。本文把叙事与抒怀自然融为一体。本文内容很有意境。作者能够把人生道路上平凡的经历与感受,叙述得如此生动,非常难得。文章开头和结尾有照应题目的语句,但是中间所叙事之事与题目中的“声”字联系不紧密。


相关作文

  • 初中作文题目大全 2012作文2300字
  • 初中作文题目大全 历年初中作文题目:因为有爱 初中作文题目:我的梦想 初中作文题目:泪落 优秀初中作文题目:生命的美丽 初中作文题目大全:感悟生活 初中作文题目:初夏的风 关于榕树的初中作文题目 初中作文题目:因为他,我更„„ 初中作文题目:感人肺腑的旋律 精选初中作文题目:黑板上的记忆 初中作文题 ...

  • 初中作文题目大全-2012作文2100字
  • 初中作文题目大全 历年初中作文题目:因为有爱 初中作文题目:我的梦想 初中作文题目:泪落 优秀初中作文题目:生命的美丽 初中作文题目大全:感悟生活 初中作文题目:初夏的风 关于榕树的初中作文题目 初中作文题目:因为他,我更„„ 初中作文题目:感人肺腑的旋律 精选初中作文题目:黑板上的记忆 初中作文题 ...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单元作文大全作文2100字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单元作文大全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 四年级作文:校园春色1 四年级作文:校园景色 四年级作文:春姑娘到校园 四年级作文:校园的春天 四年级作文:迷人的校园 四年级作文:校园的石子路 四年级作文:美丽的校园 四年级作文:校园的喷泉 四年级作文:夕照校园 四年级作文:走过校园的四季 四 ...

  • 历年高考作文题目作文2700字
  • 2013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已经结束,以下为2013年山东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 ...

  • 描写夏天夜晚的句子作文1600字
  • 描写夏天夜晚的句子 描写夏天夜晚的句子 多么的神秘夏哪.又是多么的热情爱你 夏天虽然没有春天的温柔早晨.也没有秋天的凉爽更没有冬天的纯真但它却有属于自己的美丽. 太阳公公还没有睡醒雾姑娘已从天上降到人间楼房和草地就被笼罩在云雾 之中.草地湿湿的空气暖暖的夏天的早晨有一种朦胧的美. 地面就开始变热了气 ...

  • 历年中考优秀作文选作文27700字
  • 1 ·甘肃兰州2010中考满分作文及点评:天空让我陶醉 [2010-10-29]·甘肃兰州2010年中考满分作文及点评:花让我陶醉 [2010-10-26]·2009广东阳江中考满分作文 :我和诸葛亮一起漫步 [2010-10-26]·中考满分作文 [2010-10-26]·中考范文:心灵的距离 [ ...

  • 作文作文11200字
  • 2011宁夏中考作文题目(自拟命题) 大熊有一个小麻烦,他去找了发明家,发明家没等他说完话就说要给他装一对翅膀,裁缝没等他说完就要给他一条围巾,帽子店.蜂蜜店.装饰店,所有的地方听说他有一个小麻烦都给了他一点东西,可是大熊要的不是这些.直到大熊遇到一只小苍蝇,小苍蝇倾听了大熊的话,大熊说他需要一个朋 ...

  • 历年小升初作文题目作文2200字
  • 全国各地历年小升初考试作文题大全 ⒈小升初作文题目<--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⒉小升初作文题目<--,我永远的天空> ⒊小升初作文题目<都是--惹的祸> ⒋小升初作文题目<笑傲--> ⒌小升初作文题目<生活需要--> ⒍小升初作文题目< ...

  • 全国中考作文题目汇总大全作文32800字
  • 1 全国中考作文题目汇总大全: 1.2008年山东威海中考作文试题:半命题作文:___________的肩膀 2.2008年广州中考作文试题: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春回大地,原野上.道路旁.房前屋后,那一棵棵.一排排的树,高的.矮的.直的.弯的.立的.倒的„„无论是被凛冽寒风刮得一叶不剩的秃枝 ...

  • 初中作文题目作文8100字
  • 1<--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⒉<--,我永远的天空> ⒊<都是--惹的祸> ⒋<笑傲--> ⒌<生活需要--> ⒍<何以解忧,惟有--> ⒎<假如我是--> ⒏<告诉你,我很--> ⒐<我眼中的-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