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课王权与教权作文4700字

六年级作文

第十四课王权与教权

(1)导入:你们知道法国巴黎有哪些有名的历史建筑?

刚才有同学提到巴黎圣母院,我想起两百多年前,这里曾经发生过一件重大历史事件,那是1804年12月2日,上午10点左右,在巴黎圣母院的大厅里,教皇剧中端坐,等候着为一位当时枭雄举行加冕典礼,这位枭雄姗姗来迟,直到12点左右的时候,举止傲慢地出现在典礼现场,他就是拿破仑。典礼开始了,教皇捧起皇冠准备给拿破仑加冕,谁知拿破仑突然从教皇手中夺过皇冠,自己戴到头上,接着又拿起一个小皇冠,戴在皇后约瑟夫头上。令人困惑的是,拿破仑,当之无愧的欧洲王者,深受启蒙思想的洗礼,对教会从来都不屑一顾,他在登基盛典的时候,却为何还要多此一举地遵循中世纪西欧的传统,从罗马教皇那里获得名正言顺的帝国皇冠呢?中世纪的罗马教皇是如何持有这种至高无上的特殊权威的呢?拿破仑跳过教皇为他加冕这一关又意味着什么呢?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中世纪西欧,去探究这些问题的历史本源。

(2)题目:第十四课 王权与教权

[教学过程]

加洛林王朝与教会

前面我们说过在476年西罗马帝国因众蛮族的入侵而灭亡,在昔日罗马帝国广袤的土地上替而代之的是许许多多蛮族小王国,多为日耳曼人。而在诸多蛮族王国中,法兰克人鹤立鸡群,其建国者克洛维南征北战,征服了整个高卢,建立了墨洛温王朝。我们知道,罗马帝国覆灭时,基督教已经成为罗马的国教,欧洲各地皆是基督教徒,教会也拥有庞大的势力,这对于任何征服者都是莫大的财富。聪明的克洛维审时度势,决心将这股力量拉为己用。496年,他率领三千亲兵接受洗礼,(3)成了基督徒。克洛维是第一个接受基督教的日耳曼部落首领。从此他的征服赢得了西欧众多基督徒的大力支持,使他在战争中势如破竹,法兰克王国日趋强大;而从另一角度来看,基督教会,则在罗马帝国倒地后,西欧处于一片混乱之时,借助法兰克人的力量,重新站了起来,得到了法兰克王国的官方承认,使其避免了与西罗马帝国一同走向衰亡的境况。

墨洛温王朝的后期,国王一个比一个懒,因而被称为“懒王”。他们不问国家大事,整天沉迷于基督教或者美女、美酒之中,王国大权渐渐旁落到“宫相”手中。宫相最初是王国的管家,只是国王的仆人,后来因其地位特殊,渐渐执掌机要,不仅控制内政,而且掌握军权,让国王成了纯粹的木偶。查理•马特成为法兰克王国惟一的宫相,独掌朝纲。

查理•马特死后,按惯例把国家平分给两个儿子卡罗曼和丕平。这卡罗曼是个虔诚的基督徒,没过几年就看破红尘,放弃统治权,到修道院做修士去了。整个法兰克王国便落到丕平一人手里,这丕平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矮子丕平”。

这时,法兰克名义上还由克洛维建立的墨洛温王朝统治,丕平只是宫相。他深知要想名正言顺地登基称王,教会的支持不可缺少。事情竟有这般巧合,那边罗马教皇受到北部伦巴底人的侵扰,迫切希望丕平能伸出援手,将伦巴底人赶出教皇辖地。双方互有所求,一拍即合。 公元751年,矮子丕平遣使臣去见教皇。使臣见过教皇后,神态怪异地问教皇:“现下既有手握大权之人,又有自诩为王却无实权之人,此两人中谁应该称王?”教皇闻听此言,立刻心领神会,却故作沉吟之后才答道:“掌握实权的来当国王要比虚拥王位而无实权的为好。” 使者将教皇的答复向矮子丕平禀告后,矮子丕平笑逐颜开,便召集法兰克人的贵族召开会议,会上,丕平将教皇的意思告诉众人,贵族们通过“选举”将丕平推上了国王的宝座,当然这个选举要打上一个双引号。教皇还派特使前来,为丕平举行了加冕礼。(4)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教皇为国王举行加冕。于是,丕平,名正言顺地做了国王,开始了历史上的加洛林王朝。

而墨洛温末代皇帝则被削发为僧,送进了修道院。

当然,他也没有忘记报答教皇。在公元754年、756年两度出兵意大利,大败伦巴底人,逼其交出了以往侵占去的土地。为了感谢教皇对自己即位活动的支持,矮子丕平随即将这些地域慷慨地赠送给了教皇。这便是流传史册的(5)“丕平献土”。教皇于是以此为基础,在意大利中部建立起政教合一的教皇国。教皇国便是今日梵蒂冈城国的前身。

矮子丕平去世以后,其长子查理成为加洛林王朝第二代国王,南征北战,

经过数十年的征战,在欧洲大陆上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帝国,其疆域之大,与昔日的罗马帝国竞相媲美。

而此时,罗马贵族们声称教皇利奥三世生活放荡、品行不端,发动了政变。他们将教皇逮捕入狱,还扬言要挖出他的眼珠,割掉他的舌头。但是,一天深夜,利奥三世越狱逃跑了,他直奔正在征战的查理的营帐,乞求保护。公元800年12月,查理亲自带兵把利奥三世护送回罗马,还把反对教皇的贵族处以重刑。

利奥三世对查理感恩不尽,视同再生父母,他抓住一切机会报效查理的恩典。

12月25日圣诞节那天发生了这样一出戏剧性场面,当查理跪在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做祈祷时,(6)教皇突然把一顶金皇冠戴在查理的头上,并高声宣布他继承昔日的罗马帝国,成为全体罗马人的皇帝,尊为奥古斯都。

就这样,查理就成了古罗马帝国的合法继承人,法兰克王国也变成了新的“罗马帝国”。从此,人们将查理称为查理曼。“曼”字的意思是“伟大的”,也可直译为“大帝”。查理的加冕,是世界中世纪史上的一件大事。同学们请观察,查理大帝的画像(图),从查理大帝的画像上,你发现了什么别具深意的东西?

(„„)一句话:它表明教权和王权开始共同统治欧洲。

讲到这里,请同学们回顾总结一下我刚刚讲过的哪几件大事,从克洛维皈依基督教,再到丕平依靠教皇加冕使其皇位合法化,接着是丕平献土,给教皇国奠定基础,最后到查理大帝保护教皇,教皇又反过来回报查理王,给他“罗马人的皇帝”之称。剥茧抽丝,请同学们思考,王权与教权处于什么样的一种关系啊?

(相互依存,相互利用)

这些事件奠定了西欧中世纪封建社会的二元政治结构。即一个是以罗马教廷为中心的罗马教权,和一个以国王为首的世俗王权

查理帝国随着查理大帝的去世,一蹶不振,统一的法兰克王国在他儿孙的手里一分为三,国王的权力大大削弱。而这个时候教皇的权势却在上升。他利用查里马特采邑制改革后形成的封建割据状态的时机,一方面聚敛财富,另一方面也在想办法打破王权对教权的控制。而王权则希望继续加强对本国教会的控制,限制教会势力的扩张。这一矛盾在德意志(7)(也就是分裂后的东法兰克王国)表现得尤为明显。

(二) 卡诺莎觐见(8)

11世纪开始,为何王权一落千丈,教权却如日中天呢?

我们不妨先看看这张图,很熟悉吧?封建等级图 (9)

看着这张图,谁能告诉德意志国王面临的一个问题?从当时的封建制度分析,国王只是全国土地的最高领主,向他效忠的只有直接受到国王分封的大封建主,而再往下的获得土地的人就不用效忠国王,从而导致地方割据势力越来越强大,国家基本呈现一个分散的状态。 此外,德意志国王与罗马教皇正在争夺天主教主教任职权。因为德意志的主教也是些大贵族,控制住主教也就意味着控制了德意志。

德王亨利四世继位时年仅六岁,罗马教廷抓住国王年幼的机会,准备实行教会独立,反对主教由国王授权,想借此削弱国王的权利,1075年,个子矮小声音尖细从不妥协的格列高利七世,发布了一道敕令,(10)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看书本62页文献选读。假如你是国王,你

会对其中的哪些不能忍受?此时的亨利四世已26岁,年轻气盛的国王全然不把教皇的敕令当一回事,委派了许多亲信去当各地主教,教皇怒不可遏,写信给国王,让他马上忏悔。亨利四世一不做二不休,公开宣布废黜教皇,还给格列高利七世发去一份侮辱性质的信,信的开头称:“你现在已不是教皇,而只是一名假冒的僧侣。”结尾则称:“朕,亨利,神授的国王,命令你立刻从圣彼得宝座上滚下来。”但是,亨利过分低估了教皇的力量,格列高利七世以牙还牙,宣布给以国王绝罚。开出国王教籍,绝罚是天主教会一项极重的处罚,凡受此处分者,任何人不得与之往来,亨利四世处于一种极危险的境地,只有向教皇或主教忏悔并求得赦免,才能撤销处分。于是,一幕德国版的负荆请罪上演了。(11)

亨利四世翻过阿尔卑斯山,来到卡诺莎城堡外,教皇所在地,当时漫天飞雪,在冰天雪地的卡诺莎城堡外,国王赤脚站了三天,跪求教皇宽恕他。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做到这个份上,教皇总不好逼人太甚,于是就恢复了他的教籍。

同学们,你们来说说,这场斗争的胜利者是谁?从表面上看,这场斗争的胜利者是教皇,而真正的胜利者却是亨利四世,卡诺莎觐见不仅使反对他的贵族们失去了另立皇帝的借口,也获得了广大人民的同情与支持。

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受到如此侮辱的亨利四世回到德国后卧薪尝胆,过了三年,积蓄了力量,清算了国内反对派势力以后,卷土重来,(12)

他宣布废除格列高利七世,另立教皇。四年以后,更带兵进入罗马,赶走了格列高利七世,第二年这位一度叫皇帝下跪的教皇客死异乡。

卡诺莎觐见表明,教皇当时已完全摆脱了世俗君主的空盒子,并具备了与之抗衡的能力,以后教权不断加强。教皇的威权终于在英诺森三世(13)的时候达到了巅峰,他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教皇的权力好比太阳,国王的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但教俗之间还有斗争,到1085年,这时亨利四世已经死了,继位的亨利五世与新教皇沃姆斯签订条约,各自作了一些妥协,明确了皇帝与教会各自的权限,教权与王权的争夺才暂时平息。但同学们,双方之间的斗争难道就此结束了吗?与其说是斗争的结束,不如说是斗争新的开始。

(三) 阿维尼翁之囚

13世纪末叶,腓力四世继位,腓力四世是名闻名全法的美男子,有一个绰号“漂亮的腓力”,他所做的一件主要大事是与教皇之间的斗争。

此时的局势已悄然发生变化,王权在市民阶层的支持下不断壮大,教权的威信则伴随着十字军东征的失败而颓然倒地。(14)

法国财产的一大半集中在教士们手里,男女老少皆知“想要富,找神甫”。腓力四世宣布教会必须把收入的20%上缴国库。这等于是从教皇手里抢钱,教皇当然不同意。教士们有教皇撑腰,不买腓力四世的账了。收不到针的腓力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找出了个与教皇“同归于尽”的法子——禁止金银珠宝离开法国输往国外。这一招有什么效果呢?

一方面腓力四世固然不能从教士那里收到税,另一方面教皇也不能从法国弄到一毛钱,他平常每年都从他在法国的领地以及全法各地的教堂弄到数不清的钱财。这个禁运对他的打击经对腓力四世的大得多。教皇只得缴械投降,让腓力四世收他的20%。但不久教皇又想出一招来报一箭之仇。他颁布圣谕,说教皇乃是整个西方世界的领导者,所有的国王甚至皇帝都是他的手下,都得服从他,就像凡人要服从神一样。这明摆着是要重演格列高利七世那一出,这次可没出现卡诺莎觐见。愤怒的腓力四世公开烧掉了教皇的圣谕,另外又想出了更狠的一招。他派人潜往罗马同也与教皇过不去的罗马贵族合谋,带人袭击教皇宫廷,制服了教皇很少的卫兵,将他关起来,这个叫卜尼法斯八世的教皇已经七十有五了,就是不关他也行将就木了,几天后就呜呼哀哉。

(15)控制了教廷的腓力四世设法让法国大主教被选为教皇,将教廷从罗马迁到法国南部的亚

威农城,教皇于是成了他的掌中之物,前后达70年之久,这些教皇就被称作“阿维尼翁之囚”。

1377年,当时的教皇格利高里十一世终于将教廷迁回罗马,但是基督教和罗马教廷都无法恢复到最鼎盛的时期了。

(16) 第三阶段以王权胜利告终。教权急剧衰落,一度严重分裂,甘于世俗事务的能力明显下降,各地教会基本上依附于世俗政权。

(17)课堂活动:课本的三个标题并没有反映出中世纪中后期王权与教权斗争阶段性的特征,现在通过学习,请在原先的标题上增加一个副标题,更准确地反映出王教斗争的阶段特点。

第十四课王权与教权

(1)导入:你们知道法国巴黎有哪些有名的历史建筑?

刚才有同学提到巴黎圣母院,我想起两百多年前,这里曾经发生过一件重大历史事件,那是1804年12月2日,上午10点左右,在巴黎圣母院的大厅里,教皇剧中端坐,等候着为一位当时枭雄举行加冕典礼,这位枭雄姗姗来迟,直到12点左右的时候,举止傲慢地出现在典礼现场,他就是拿破仑。典礼开始了,教皇捧起皇冠准备给拿破仑加冕,谁知拿破仑突然从教皇手中夺过皇冠,自己戴到头上,接着又拿起一个小皇冠,戴在皇后约瑟夫头上。令人困惑的是,拿破仑,当之无愧的欧洲王者,深受启蒙思想的洗礼,对教会从来都不屑一顾,他在登基盛典的时候,却为何还要多此一举地遵循中世纪西欧的传统,从罗马教皇那里获得名正言顺的帝国皇冠呢?中世纪的罗马教皇是如何持有这种至高无上的特殊权威的呢?拿破仑跳过教皇为他加冕这一关又意味着什么呢?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中世纪西欧,去探究这些问题的历史本源。

(2)题目:第十四课 王权与教权

[教学过程]

加洛林王朝与教会

前面我们说过在476年西罗马帝国因众蛮族的入侵而灭亡,在昔日罗马帝国广袤的土地上替而代之的是许许多多蛮族小王国,多为日耳曼人。而在诸多蛮族王国中,法兰克人鹤立鸡群,其建国者克洛维南征北战,征服了整个高卢,建立了墨洛温王朝。我们知道,罗马帝国覆灭时,基督教已经成为罗马的国教,欧洲各地皆是基督教徒,教会也拥有庞大的势力,这对于任何征服者都是莫大的财富。聪明的克洛维审时度势,决心将这股力量拉为己用。496年,他率领三千亲兵接受洗礼,(3)成了基督徒。克洛维是第一个接受基督教的日耳曼部落首领。从此他的征服赢得了西欧众多基督徒的大力支持,使他在战争中势如破竹,法兰克王国日趋强大;而从另一角度来看,基督教会,则在罗马帝国倒地后,西欧处于一片混乱之时,借助法兰克人的力量,重新站了起来,得到了法兰克王国的官方承认,使其避免了与西罗马帝国一同走向衰亡的境况。

墨洛温王朝的后期,国王一个比一个懒,因而被称为“懒王”。他们不问国家大事,整天沉迷于基督教或者美女、美酒之中,王国大权渐渐旁落到“宫相”手中。宫相最初是王国的管家,只是国王的仆人,后来因其地位特殊,渐渐执掌机要,不仅控制内政,而且掌握军权,让国王成了纯粹的木偶。查理•马特成为法兰克王国惟一的宫相,独掌朝纲。

查理•马特死后,按惯例把国家平分给两个儿子卡罗曼和丕平。这卡罗曼是个虔诚的基督徒,没过几年就看破红尘,放弃统治权,到修道院做修士去了。整个法兰克王国便落到丕平一人手里,这丕平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矮子丕平”。

这时,法兰克名义上还由克洛维建立的墨洛温王朝统治,丕平只是宫相。他深知要想名正言顺地登基称王,教会的支持不可缺少。事情竟有这般巧合,那边罗马教皇受到北部伦巴底人的侵扰,迫切希望丕平能伸出援手,将伦巴底人赶出教皇辖地。双方互有所求,一拍即合。 公元751年,矮子丕平遣使臣去见教皇。使臣见过教皇后,神态怪异地问教皇:“现下既有手握大权之人,又有自诩为王却无实权之人,此两人中谁应该称王?”教皇闻听此言,立刻心领神会,却故作沉吟之后才答道:“掌握实权的来当国王要比虚拥王位而无实权的为好。” 使者将教皇的答复向矮子丕平禀告后,矮子丕平笑逐颜开,便召集法兰克人的贵族召开会议,会上,丕平将教皇的意思告诉众人,贵族们通过“选举”将丕平推上了国王的宝座,当然这个选举要打上一个双引号。教皇还派特使前来,为丕平举行了加冕礼。(4)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教皇为国王举行加冕。于是,丕平,名正言顺地做了国王,开始了历史上的加洛林王朝。

而墨洛温末代皇帝则被削发为僧,送进了修道院。

当然,他也没有忘记报答教皇。在公元754年、756年两度出兵意大利,大败伦巴底人,逼其交出了以往侵占去的土地。为了感谢教皇对自己即位活动的支持,矮子丕平随即将这些地域慷慨地赠送给了教皇。这便是流传史册的(5)“丕平献土”。教皇于是以此为基础,在意大利中部建立起政教合一的教皇国。教皇国便是今日梵蒂冈城国的前身。

矮子丕平去世以后,其长子查理成为加洛林王朝第二代国王,南征北战,

经过数十年的征战,在欧洲大陆上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帝国,其疆域之大,与昔日的罗马帝国竞相媲美。

而此时,罗马贵族们声称教皇利奥三世生活放荡、品行不端,发动了政变。他们将教皇逮捕入狱,还扬言要挖出他的眼珠,割掉他的舌头。但是,一天深夜,利奥三世越狱逃跑了,他直奔正在征战的查理的营帐,乞求保护。公元800年12月,查理亲自带兵把利奥三世护送回罗马,还把反对教皇的贵族处以重刑。

利奥三世对查理感恩不尽,视同再生父母,他抓住一切机会报效查理的恩典。

12月25日圣诞节那天发生了这样一出戏剧性场面,当查理跪在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做祈祷时,(6)教皇突然把一顶金皇冠戴在查理的头上,并高声宣布他继承昔日的罗马帝国,成为全体罗马人的皇帝,尊为奥古斯都。

就这样,查理就成了古罗马帝国的合法继承人,法兰克王国也变成了新的“罗马帝国”。从此,人们将查理称为查理曼。“曼”字的意思是“伟大的”,也可直译为“大帝”。查理的加冕,是世界中世纪史上的一件大事。同学们请观察,查理大帝的画像(图),从查理大帝的画像上,你发现了什么别具深意的东西?

(„„)一句话:它表明教权和王权开始共同统治欧洲。

讲到这里,请同学们回顾总结一下我刚刚讲过的哪几件大事,从克洛维皈依基督教,再到丕平依靠教皇加冕使其皇位合法化,接着是丕平献土,给教皇国奠定基础,最后到查理大帝保护教皇,教皇又反过来回报查理王,给他“罗马人的皇帝”之称。剥茧抽丝,请同学们思考,王权与教权处于什么样的一种关系啊?

(相互依存,相互利用)

这些事件奠定了西欧中世纪封建社会的二元政治结构。即一个是以罗马教廷为中心的罗马教权,和一个以国王为首的世俗王权

查理帝国随着查理大帝的去世,一蹶不振,统一的法兰克王国在他儿孙的手里一分为三,国王的权力大大削弱。而这个时候教皇的权势却在上升。他利用查里马特采邑制改革后形成的封建割据状态的时机,一方面聚敛财富,另一方面也在想办法打破王权对教权的控制。而王权则希望继续加强对本国教会的控制,限制教会势力的扩张。这一矛盾在德意志(7)(也就是分裂后的东法兰克王国)表现得尤为明显。

(二) 卡诺莎觐见(8)

11世纪开始,为何王权一落千丈,教权却如日中天呢?

我们不妨先看看这张图,很熟悉吧?封建等级图 (9)

看着这张图,谁能告诉德意志国王面临的一个问题?从当时的封建制度分析,国王只是全国土地的最高领主,向他效忠的只有直接受到国王分封的大封建主,而再往下的获得土地的人就不用效忠国王,从而导致地方割据势力越来越强大,国家基本呈现一个分散的状态。 此外,德意志国王与罗马教皇正在争夺天主教主教任职权。因为德意志的主教也是些大贵族,控制住主教也就意味着控制了德意志。

德王亨利四世继位时年仅六岁,罗马教廷抓住国王年幼的机会,准备实行教会独立,反对主教由国王授权,想借此削弱国王的权利,1075年,个子矮小声音尖细从不妥协的格列高利七世,发布了一道敕令,(10)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看书本62页文献选读。假如你是国王,你

会对其中的哪些不能忍受?此时的亨利四世已26岁,年轻气盛的国王全然不把教皇的敕令当一回事,委派了许多亲信去当各地主教,教皇怒不可遏,写信给国王,让他马上忏悔。亨利四世一不做二不休,公开宣布废黜教皇,还给格列高利七世发去一份侮辱性质的信,信的开头称:“你现在已不是教皇,而只是一名假冒的僧侣。”结尾则称:“朕,亨利,神授的国王,命令你立刻从圣彼得宝座上滚下来。”但是,亨利过分低估了教皇的力量,格列高利七世以牙还牙,宣布给以国王绝罚。开出国王教籍,绝罚是天主教会一项极重的处罚,凡受此处分者,任何人不得与之往来,亨利四世处于一种极危险的境地,只有向教皇或主教忏悔并求得赦免,才能撤销处分。于是,一幕德国版的负荆请罪上演了。(11)

亨利四世翻过阿尔卑斯山,来到卡诺莎城堡外,教皇所在地,当时漫天飞雪,在冰天雪地的卡诺莎城堡外,国王赤脚站了三天,跪求教皇宽恕他。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做到这个份上,教皇总不好逼人太甚,于是就恢复了他的教籍。

同学们,你们来说说,这场斗争的胜利者是谁?从表面上看,这场斗争的胜利者是教皇,而真正的胜利者却是亨利四世,卡诺莎觐见不仅使反对他的贵族们失去了另立皇帝的借口,也获得了广大人民的同情与支持。

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受到如此侮辱的亨利四世回到德国后卧薪尝胆,过了三年,积蓄了力量,清算了国内反对派势力以后,卷土重来,(12)

他宣布废除格列高利七世,另立教皇。四年以后,更带兵进入罗马,赶走了格列高利七世,第二年这位一度叫皇帝下跪的教皇客死异乡。

卡诺莎觐见表明,教皇当时已完全摆脱了世俗君主的空盒子,并具备了与之抗衡的能力,以后教权不断加强。教皇的威权终于在英诺森三世(13)的时候达到了巅峰,他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教皇的权力好比太阳,国王的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但教俗之间还有斗争,到1085年,这时亨利四世已经死了,继位的亨利五世与新教皇沃姆斯签订条约,各自作了一些妥协,明确了皇帝与教会各自的权限,教权与王权的争夺才暂时平息。但同学们,双方之间的斗争难道就此结束了吗?与其说是斗争的结束,不如说是斗争新的开始。

(三) 阿维尼翁之囚

13世纪末叶,腓力四世继位,腓力四世是名闻名全法的美男子,有一个绰号“漂亮的腓力”,他所做的一件主要大事是与教皇之间的斗争。

此时的局势已悄然发生变化,王权在市民阶层的支持下不断壮大,教权的威信则伴随着十字军东征的失败而颓然倒地。(14)

法国财产的一大半集中在教士们手里,男女老少皆知“想要富,找神甫”。腓力四世宣布教会必须把收入的20%上缴国库。这等于是从教皇手里抢钱,教皇当然不同意。教士们有教皇撑腰,不买腓力四世的账了。收不到针的腓力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找出了个与教皇“同归于尽”的法子——禁止金银珠宝离开法国输往国外。这一招有什么效果呢?

一方面腓力四世固然不能从教士那里收到税,另一方面教皇也不能从法国弄到一毛钱,他平常每年都从他在法国的领地以及全法各地的教堂弄到数不清的钱财。这个禁运对他的打击经对腓力四世的大得多。教皇只得缴械投降,让腓力四世收他的20%。但不久教皇又想出一招来报一箭之仇。他颁布圣谕,说教皇乃是整个西方世界的领导者,所有的国王甚至皇帝都是他的手下,都得服从他,就像凡人要服从神一样。这明摆着是要重演格列高利七世那一出,这次可没出现卡诺莎觐见。愤怒的腓力四世公开烧掉了教皇的圣谕,另外又想出了更狠的一招。他派人潜往罗马同也与教皇过不去的罗马贵族合谋,带人袭击教皇宫廷,制服了教皇很少的卫兵,将他关起来,这个叫卜尼法斯八世的教皇已经七十有五了,就是不关他也行将就木了,几天后就呜呼哀哉。

(15)控制了教廷的腓力四世设法让法国大主教被选为教皇,将教廷从罗马迁到法国南部的亚

威农城,教皇于是成了他的掌中之物,前后达70年之久,这些教皇就被称作“阿维尼翁之囚”。

1377年,当时的教皇格利高里十一世终于将教廷迁回罗马,但是基督教和罗马教廷都无法恢复到最鼎盛的时期了。

(16) 第三阶段以王权胜利告终。教权急剧衰落,一度严重分裂,甘于世俗事务的能力明显下降,各地教会基本上依附于世俗政权。

(17)课堂活动:课本的三个标题并没有反映出中世纪中后期王权与教权斗争阶段性的特征,现在通过学习,请在原先的标题上增加一个副标题,更准确地反映出王教斗争的阶段特点。


相关作文

  • 孟子作文700字
  • 为士大夫者,非尧舜之道,不陈前,非孔孟之道不着述. --题记 他,一个平凡至极的人.他没有秦皇汉武的创举,他没有商鞅范彝的谋略,他更没有富可敌国的财富,没有位高权重一手遮天的能力,更没有指点江山的霸气.与他们相比他只是繁星中的点点火星,如此的微不足道.但他演绎出了他的史诗,平凡中的不平凡,他便是孟子 ...

  • 游故宫太和殿作文400字
  • 因为故宫浓缩着五千年的辉煌和古老的文化,所以他早就是我心中的游览胜地,今年暑假我终于美梦成真. 到了北京我和爸爸妈妈就乘车来到了天安门,穿过天安门,过了午门举世闻名的太和殿就映入眼帘,太和殿气势磅礴.金碧辉煌,五颜六色的琉璃瓦如一条条长龙排列的十分整齐.弯弯的房角都刻成了怪兽,四个向上翘起的屋檐把太 ...

  • 那是一首歌作文700字
  • 三国词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谈笑中. 当历史的车轮过悠长的五千年,当我们用满目辉煌去看待历史时,我们是否想过他的背后埋葬的志士与无奈的人生,在历史的长河中谱写了一曲曲哀久绝的歌. 传说中的 ...

  • 哈姆雷特读后感作文3400字
  • 剧情 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在德国威登堡大学就读时突然接到父亲的死讯,回国奔丧时接连遇到了叔父克劳迪斯即位和叔父与母亲乔特鲁德在父亲葬礼后一个月匆忙结婚的一连串事变,这使哈姆雷特充满了疑惑和不满.紧接着,在霍拉旭和勃那多站岗时出现了父亲老哈姆雷特的鬼魂,说明自己是被克劳迪斯毒死并要求哈姆雷特为自己复仇.随 ...

  • 天天作文小标题作文作文2200字
  • 中考作文小标题技巧集锦 小标题是文章起伏的波纹,是文章最简洁的神来之笔.读小标题,如同读文章的灵魂,可以让读者对文章内容一目了然,可以使文章结构鲜明夺人.所以小标题是阅卷老师细读的文章,对小标题进行文采修饰,能很快留给阅卷老师一个良好的印象. 请看来自2007年中考满分作文的小标题炫示: 1.镜头组 ...

  • 中考历史小短文写作指导作文4000字
  • 1 中考历史小短文写作指导 一.写作要求 • 1写出关键词每个关键词占1分: • 2史实正确语句通顺占1到2分: • 3逻辑条理,思路清楚,事件之间关键词表述清楚占1到2分 • 4最后写一句总结性结论: 二.例题引路 1.2011年河南中考历史 24.(5分)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见证着历史的变迁.请 ...

  •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作文1300字
  • 走三步,重遇自己的命运 --读<巴黎圣母院>有感 当猩红色的天空被神明的雷电劈开,当教堂的钟声隆隆咆哮,当所有灵魂扑倒在朱庇特的权杖下,当人类的命数被教皇的十字架项链禁锢在耻辱柱上,是谁,用颤抖的手在钟楼石壁上刻下一个颀长锋利的词?又是谁,面对这个罪恶.或者凶兆的烙印凛然心惊.叹息深省? ...

  • 宪法的前世今生作文4600字
  • 宪法的前世今生 作 者:肖君拥(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第一章 何谓"宪法"? [导读] 宪法(constitution )是人类政治文明的产物.说到"宪法",起先映入人们脑海里的形象,是那本印有国徽的精美法律出版物.天堂里没有宪法,地狱里也没有宪法.自然界物竞天 ...

  • 中考小标题作文写作技巧作文3500字
  • 中考小标题作文写作技巧 小标题是文章起伏的波纹,是文章最简洁的神来之笔.读小标题,如同读文章的灵魂,可以让读者对文章内容一目了然,可以使文章结构鲜明夺人.所以小标题是阅卷老师细读的文章,对小标题进行文采修饰,能很快留给阅卷老师一个良好的印象.请看来自2007年中考满分作文的小标题炫示: 1.镜头组合 ...

你可能喜欢
聚合